【做工廠其實並不簡單】
2001年9月11日晚,我和Jack、Leo在我家開會,我做了一份漂亮的PPT,內容是我們從事工藝禮品行業的「SWOT」分析。呵呵,在談優勢時,我提到我們幾個創始人都是重點大學畢業生,而同行的老闆多是工人出生,很少有正規大學畢業的,嗯,現在想來這樣說優勢太可笑,可當時是一本正經的。
正在我侃侃而談的時候,有朋友打電話說美國世貿大廈被飛機撞了,提醒我們看電視。我們的心思都在談論的理想上,哪有心思看電視?不光沒開電視,話題都沒有離開過討論的事情。直到第二天看新聞,我才意識到「911」將深深地雋刻在人們心中。嗯,「911」我是永遠記住了,正是從這一天開始,世界格局明顯有了變化,中國製造業見歷史大頂後走下坡路,而我,稀里糊塗抬起腳跨進一個日益萎縮的行業。
公司叫金亮,工廠設在布吉的金屬大院,靠近深惠路,離布吉關約三公里。當初的布吉,廠房林立,那時候的廠房外牆都是水泥原色的,從關內一出去,眼前就是一片灰色:灰色建築,灰色人群,灰色表情……
前幾天我剛去過那裡,面點王還在,但不是當初那麼冷清,等了好一會兒我才找到座位。我呆坐著,瞅著窗外,恍若隔世:街道變得色彩斑斕,更看不到身著暗色工服、灰頭土臉的工人結伴走過。金屬大院已經不存在了,這裡是布吉的一個居住中心,地鐵近在咫尺,生活非常方便,跟關內沒有差別。
金屬大院廠房帶有運貨電梯,另外還配套有工人宿舍,加之交通方便,在當初算是條件很好的廠區。我們把金屬大院五樓整層都租了下來,有一千平米。廠房靠近電梯口劈出約200平米用做辦公室和展廳,這部分裝上了空調。我的辦公室是個單間,大班台、大班椅。他們說我的辦公室代表公司形象,要好點才行,當然跟我在上市公司工作時的條件比差了很多。
我們都不懂生產,包括Jack和Leo。Jack是學汽車製造的,大學畢業後一直做銷售工作。Leo學美術出身,原來在工藝禮品廠當產品設計師。我們從同行挖了一個業務員和幾個技術工人,開始了工作。
挖來的業務員叫Fannie。金亮成立沒幾天,Fannie談成了一個訂單,客戶是連云港的。這是工廠成立後的第一個訂單,幾千個鍍金牛。我親自開車去機場接客戶,先請到東門吃了一頓海鮮,然後回到工廠。那天晚上,我和Jack陪客戶在辦公室聊天,Leo跟工人在車間打樣。我使出粉身解數,沒話找話跟客戶聊,聊了兩三個小時,聊累了,告訴客戶說要上廁所,實際上是想找個機會去車間看看。Leo和工人主管一臉茫然看著我,顯然他們根本就做不出來。第一單就這樣黃了,感覺非常窩囊,這才明白做工廠其實並不簡單。
我意識到不能閉門造車,開始假冒客戶走訪同行。新進入一個行業最快的熟悉辦法就是去同行那裡參觀,大多數工廠不歡迎同行,但都歡迎客戶。好在剛進入這個行業,沒人認識我。我去同行還有一個目的是想買幾件新產品回來仿製,十月份深圳有個禮品展,在這之前要準備展品和宣傳冊。早期我們的投資除了買設備租廠房,主要就是用在準備參展上,希望在展會上一炮打響。可同行也不傻,從我的言談舉止能判斷出我不是什麼大客戶,讓我看的都是老產品。新產品被老闆藏起來,參展之前只拿給熟悉的大客戶看。
按說,要說明一個品牌的市場佔有率,把權威的統計數據公佈就一目瞭然。可人家不這樣做,而是搞一個「全國市場銷量領先品牌研究成果發佈會」,邀請姚景源、邱曉華等前國家統計局高官出席,權威性一看就不容置疑。呵呵,上榜名單是不是完全按統計數據來排呢?你懂的。
非常欣賞加多寶的營銷,我一直看好加多寶,就是因為它的營銷太貼近中國人,且看這一則報導:加多寶罐裝飲料7連冠
搞廣告的人應該把這玩意兒作為經典案例來學習。你看:放在在新浪財經首頁很顯眼位置,標題《加多寶罐裝飲料7連冠》簡單明了,沒有一個多餘的字,點擊進去顯示的內容雖然看起來俗氣,但一目瞭然,尤其切合國人胃口。這次發佈會那麼多上榜品牌,包括五糧液、美的、蘇泊爾(見下圖)。。。。。。他們都沒太做聲,只有加多寶,把這個發佈會利用得最好!
王老吉這幫官僚,怎麼幹得過加多寶?
王石新出了一本書,書中提到用人,他說:「我的原則是:少用能人。所謂能人,能人所不能,這種人作為發明家是好樣的,作為創業家也會是好樣的,但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卻不合適,因為能人喜歡打破常規,不喜歡遵守規章制度。往往能人在企業發揮作用時,對企業的傷害也是很大的。」
其實,成功企業家幾乎都有王石這樣的想法,但他們沒有公開說出來。可以說,中國第一代成功企業家都是能人,也就是王石說的「喜歡打破常規,不喜歡遵守規章制度」的人。他們藏在心中的用人秘訣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不能用類似自己的人,他們明白,一個企業,有一個能人足矣,這個人就是老闆他自己。很多成功企業家喜歡用女性來管理企業,史玉柱用劉偉,任正非用孫亞芳,千萬不要以為這中間有什麼感情曖昧,其實是因為他們知道用這樣的人安全可靠、不會造他們的反。難怪當初姚牧民、陳之平等人要離開萬科!呵呵,如果萬科現在的總經理是姚牧民而不是董秘出身的郁亮,估計王石也不會安心去哈佛唸書。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的天賦是不同的,有人適合當領袖,有人適合做副手。如果把副手放到領袖位置,或者把領袖放到副手位置,就會出問題,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很多,「毛周」配穩定和諧,「毛劉」配就出問題了。王石說的是「少用能人」,不是「不用能人」,那麼,他在選接班人時會不會選一個能人呢?要是他把用人問題悟透了,我相信他會選一個能人。可現實中,很多領導人沒有悟透這個問題,所以,總是有太多適合做副手的人坐到了領袖位置,於是企業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還有,如果是董事會推選而不是前任領導一個人來指定,恐怕能人接班的幾率要大一些。
【關鍵點】
深圳是全國工藝禮品廠家最集中的一個區域,除此之外,溫州也有不少廠家,但多是靠仿冒深圳產品為生。每年10月在深圳召開的工藝禮品展是全國最大的展會,廠家的新產品再怎麼捂著,在展會上都會亮出來。那幾年是工藝禮品最火爆的年代,展會很熱鬧,還吸引了不少市民參觀。展會期間,廠家是最忙的:向客戶解說產品、陪客戶吃喝玩樂、收集同行資料、瞭解新產品的反應、談判代理合作條款……
2001年是我們第一次參展,金亮的展品主要是金鼎。我們事先買了很多青銅鼎,用樹脂翻製出來,電鍍成金色去參展。這個想法很好,用鍍金工藝做鼎,後來掀起過一陣熱潮,不少同行因此大賺了一把。但我們剛進入這個行業,對工藝理解不深,產品瑕疵比較多,反而是交學費。
展會的接待主要由Jack和Fannie負責。有客戶來,我就對他們使眼色,要他們熱情接待,還專門給Jack準備了西服。後來才明白,這種展會是面向中間商,也就是專業客戶。不像零售,零售特別需要熱情和微笑。對專業客戶需要熱情,但光有熱情遠遠不夠。他們對產品有很專業的鑑賞力,對廠家的選擇很挑剔,不是一個微笑就能解決問題,有時不笑反而更有效果。
展場內,大多數人是來逛街的市民,只有少部分人是中間商。到我們展位,市民們最感興趣的是我從家裡帶到展會上盛名片的盤子,那是我以前從國外帶回來的。很多中間商看一眼,不問價格就走了,連名片都不留。有兩三個客戶比較給面子,願意讓我用車接送,還跟我們一起吃飯,可都是小客戶。有一個客戶,我當司機陪了一天,拉著他會了好多撥朋友,還參加了他的一個飯局,他們吃飯,我買單。呵呵,我在體制內工作的時候,司機這種事情哪需要我來做?後來,這個客戶再也沒主動聯繫我們。Fannie打他電話,他都不接。原來,展會期間還有混吃混喝的客戶。
第二年再開展會,我就明白該怎麼辦了,但還是會化很多冤枉錢。展會之前讓業務員聯繫客戶,老客戶我們自然會聯繫,請到工廠來看,一起吃個飯,從他們那裡瞭解市場一線情況。有些客戶我們聽說是大客戶,以前沒和我們做過生意,他們是我們想拓展的客戶。我讓業務員早早地聯繫他們,邀請他們展會期間抽空來我們工廠參觀,但這些人也是最忙的,一般會說沒空。有一個上海客戶,接電話很客氣,我們聯繫後,他說那就來機場接吧。我開車去機場,接到華強北。這人喜歡吃川菜,平時我是不吃辣椒的,那天為了融洽氣氛吃了不少,辣得滿身是汗,還連聲說「真好吃」。這個客戶約了好幾個朋友一起吃。酒飽飯足之後,我們給這個客戶在酒店開了房,他摟著他朋友中的一個女孩就去了房間。這個客戶後來一直跟我們有聯繫,可幾乎沒做過生意。
有一個石家莊客戶,溫州人,年輕小夥子。展會前來電話,讓我們安排車去機場接,幫他在酒店訂房。當然,酒店住宿費是我們付,展會期間他的很多費用都是我們付。這個客戶的量很小。年底,他欠了我們五萬元貨款,我派業務員上門追討,他說沒錢,要退貨。貨要退回來,根本不值錢,我不同意退,仍舊讓業務員每天電話催錢。不久,小夥子失蹤了,從此杳無音訊。
做生意肯定會化一些看起來很冤枉的錢,其實並不冤枉。銷售就是要多找客戶,但花在拓展客戶上的費用並非每一筆都有回報。我們的客戶都是私營老闆,大家也明白「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應酬方面的費用並不大。為什麼我在一些客戶身上花了時間和金錢,卻沒有得到預想中的回報呢?成心混吃混喝的客戶畢竟是極少數人,這些人也就只能騙一下剛入行的新手。
反思之後,我終於明白:做事情如果沒有把關鍵點找到,就是一種浪費。我逐漸意識到,自己不是那種靠搞人際關係做生意的人,工藝禮品行業又是一個完全市場競爭的行業,要把生意做好,產品最重要,跟客戶搞公關只能起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必須把精力放到產品開發上來,有了適銷對路、價廉物美的產品,客戶自然會找上門來。
最近一直有些困惑。按說,有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公告,還常聽博士提到要讓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應該大致能看到未來兩三年的輪廓,可我還是很困惑,也許是站得不夠高,或者是被煙霧擋住了眼睛。
上個月出差,坐高鐵,高鐵站全是人,一路上車廂滿滿噹噹的,看不出經濟不景氣。可接觸到搞實體經濟的老闆,都感覺艱難,成本往上漲,銷售價格往下跌,利潤越來越薄,大多在盈虧平衡點上下煎熬。而玩虛的人,比如炒房或者放高利貸的,卻活得很自在,嗯,炒股例外,尤其是號稱價值投資的人,這幾年日子不好過。
都說中國處在去槓桿階段,都說不能採用過往曾採用的貨幣放水做法。中國人特別喜歡辯證法,一方面要讓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一方面要去槓桿調結構,我覺得這是一個困局,是幾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其實,要真想去槓桿調結構,有一個非常有效的辦法,就是刺破房地產泡沫。除了一線城市,80%以上的二、三、四線城市房子肯定是建多了,空置率很明顯。我這次去的是一個三線城市,當我從車站出來,坐上公交車時,總覺得車上的年輕人似乎都是做房地產銷售的,聽他們打電話,談的就是房子。從車窗看出去,遍地是房地產廣告和正在建的房子,已經入夥兩三年的樓盤入住率不足30%的情況非常普遍,普通市民大多有不止一套房,有三五套房的都不算有錢人。
可誰敢輕易刺破房地產泡沫呢?想想都覺得可怕。房地產泡沫如果被刺破,房地產崩盤,經濟增長怎麼可能達到7%?再說了,政府和官員將是最大的受害者,他們怎麼會不去扶著呢?
如果房地產泡沫不破,所謂的去槓桿調結構也只是撓撓癢,解決不了根本問題。貨幣也不可能一直緊下去,一直緊下去,還會出現貨幣空轉,實體經濟好不了,7%的經濟增長目標也完不成,還可能有房地產崩盤的危險。當然,央行不可能公開說打開貨幣的水龍頭,可到一定時候,偷偷擰開一點幾乎是肯定的。
有人說我忽視了一點,就是可以通過改革、通過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來解決我上面說的困局。我不知道改革能否真正解開這個困局,不過,現在確實已經到了改革的關鍵時間點,可改革能走多遠受制於整個社會的承受力以及各種既得利益層之間的博弈,對於這個,有機會再說。
現在的九零後來深圳工作其中很大一部分沒有準備留下來,原因就是房價太高,他們在這裡工作幾年,長長見識,然後打道回府,到二、三、四線城市長住。大致估計:二線城市的房價是深圳的三到五分之一,三線城市是五到七分之一,四線城市是七到十分之一。回到這些城市工作,收入水平不會明顯低,住房壓力小了許多。
但深圳並未因此減少人口,每年還是有不少人源源不斷來深圳追夢,並最終留在這裡。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情況差不多。我沒有仔細查數據,但我判斷,過去十年尤其是2007年以後,一線城市的新增住房落後於新增人口對住房的需求,而且新增住房逐漸向市郊甚至遠郊擴散,供不應求是一線城市房價上漲的主要原因。
二、三、四線城市正好相反,房子明顯建多了。有兩個指標很能說明問題:這些城市的住房空置率明顯高於一線城市、一手房和二手房的成交量之比遠大於一線城市。不過,這是一個總體判斷,可能有城市例外。對於這些城市來說,為什麼過往十年房價也處在上升趨勢呢?根源是貨幣發行太多,房子成了投資品,而投資房產的人大多賺錢,賺錢效應在發揮作用,因此有了泡沫。過往的政府調控不是想刺破泡沫,而是希望保持房價穩定,如此一來,房價越調越高。
中國人太愛房子了!很多人掏空家底都用來買房子,本來中國的普通老百姓是不願借錢的,房地產一熱,大家開始按揭買房,身家性命都在房子上。所以,房地產要真的崩盤,社會必然不穩定。
對於一線城市來說,由於供不應求,房價難有大跌。二、三、四線城市房價真跌起來,很難見底,不過,跌到一定程度,政府必然要救。政府的雙向調控是希望房價儘量穩定,有漲有跌。
如果二、三、四線城市房價跌一下,甚至大跌,都沒關係,正好去點泡沫,如果一線城市房價大跌(跌幅達30%以上並持續一年以上),中國的房地產就算崩盤了。中國經濟現在比較低迷,政府最害怕在這種時候出現房地產崩盤。所以,未來半年到一年,持有一線城市中心地帶房地產仍然安全。
如果美國退出QE,美元對人民幣進入升值軌道,可能引發中國房地產的崩盤。
一季度GDP增長7.4%,發電量增長5.8%。呵呵,GDP增長不是市場預期的7.2%或7.3%,更非被認為需要保持的正常水平7.5%。7.4%?你信嗎?反正我是不信。
我一直以為,隔行如隔山,新進入一個行業,需要一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找到感覺,管理國家也是如此。做事情切忌紙上談兵,做企業和管理國家是同樣道理,書讀得再多,碰到實際問題也會出錯,甚至出錯的可能性更大,必須在實踐中摸爬滾打一年以上才知道關鍵的東東在哪裡。古人說,「治大國如烹小鮮」,這說明做這事兒既簡單又不簡單,跟管理一個小雜貨店差不多,有幾個優秀的雜貨店店主讀過亞當·斯密和德魯克?讀過的人說不準幹得更差。
我從未對某些人的聰明才智抱有過分期望,呵呵,都是普通人,跟經營一個雜貨店差不多,同樣的動作和技巧,沒必要那麼誇張。我們不必把自己或別人看得過高,也不要總盼著英雄來拯救自己,更不要去扮演拯救世界的英雄。但我以為,到了一定的時候,店主自然會走刺激經濟這步棋,中國唯有走這一步棋還能輝煌十來年。至於十年後怎麼樣,我不知道,說自己知道的人也是瞎子摸象。
以前大家很怕IPO重啟,似乎到了世界末日,重啟後怪相多多,持續一段時間後,覺得該來的都來了,反而沒那麼怕了。最近,證券市場上動作不斷,很顯然的一件事是,政府很希望證券市場扮演穩增長的一個重要角色,因此對股市呵護有加,很多政策陸續出台,雖然還沒完全落到實處,但明顯利好低估的藍籌股。這意味著,很多條件正在匯聚,可能會孕育出一次牛市,大牛還是小牛,現在不知道,但牛頭似乎已經顯露。
這幾天,民生銀行的小股東在議論董文標、史玉柱等人成立的中國民生投資有限公司,看得出都有些不安。史玉柱最先在微博中爆出這件事,後來不知什麼原因,他把這條微博給刪了,這一舉動讓我們民生銀行小股東更不安。
中國的上市銀行缺錢是普遍現象,可在資本市場再圈錢又怕市場承受不了,所以監管層開啟了優先股。我一直納悶,既然缺錢,上市銀行的高管年薪動不動就是三五百萬元,為什麼他們不去買自己公司的股票呢?當然,他們那點錢對於銀行這種巨無霸來說不值一提,他們可能也不願買,呵呵,他們寧願用親戚朋友的名義買,想賣的時候方便點。可董事會應該逼他們買呀,年薪中切除一塊發股票,而不是給現金,對公司一定好處大大的,而且有現成的做法可以借鑑,萬科不就是這樣做的嗎?
說深一點,民生銀行小股東的不安是因為對民生銀行的代理人制度不踏實。上市公司有兩種:一種是有控制人的公司,控制人自己或他指定的人擔任董事長,這個董事長自然不會亂來(如果亂來,也不能怪他們,要怪應該怪監管不力),他要對自己的家業或自己的老闆負責;另一種是沒有控制人的公司,股權相對分散,職業經理人在實際控制公司,這就需要有一個好的監督和激勵機制,不然,除非職業經理人道德水平很高,不然他們就可能去鑽空子,做些有損上市公司的事情。
中國有許多職業經理人控制的公司,華為和萬科是典型(萬科其實是有控制人的)。華為的成功主要歸功於它的小小股東任正非,萬科的成功主要歸功於王石。王石曾經也沒有萬科的股票,後來萬科實行了股權激勵,他成了萬科的小小股東。任和王持有自己公司股票,自己的財產一大半都在股票上,至少讓其他股東踏實點,感覺他們對自己服務的企業並無二心。希望董文標學學任和王,成為民生銀行的股東。
當然,我反對借完善代理人制度,搞MBO,實際做的卻是損害小股東利益的事。
【隔行如隔山】
在金亮工作三年半,最大的收穫是直接接觸了從產品研發到生產、銷售的整個過程。雖然從經濟上來說很不合算,不光沒賺到錢,還把我在國企做高管的積蓄全虧了進去。但這筆學費是很多人想交都沒機會交的,經商的所有環節我幾乎都涉及到,而且有刻骨銘心的體驗。後來,無論是做房地產顧問,還是做投資,遇到困難的時候,我總是很有底氣:沒真正接觸過生意,沒虧過錢,僅憑一點書本知識,如何給別人當顧問?又如何能判斷什麼生意賺錢什麼不賺錢?
寫到這裡,想起做工廠時的許多往事。十多年了,仍然歷歷在目,似乎都不是愉快的記憶。這說明,自己對做工廠並非真正感興趣,也不適合。那時候,我的生活很有規律:早上七點半開車出門,一出門就聽收音機裡的交通台,剛開始深圳電台交通台是FM105.2,後來改成FM106.2,聽哪條路塞車,然後想辦法避開。有時路上會去辦點事,比如去中信城市廣場禮品櫃檯找靈感,或者去禮品大世界、藝展中心拜訪客戶。
我要求自己九點之前到工廠,一般情況下能做到。這個時點工人已經上班,他們是沒法睡懶覺的。為了做工廠,我讀了現場管理方面的書,日本人寫的,規章制度定得很嚴格,工人上下班都要打卡,遲到早退扣工資。到工廠後,我在辦公室呆的時間有三分之一,主要是琢磨新產品。更多的時間是去外協廠(我們平時稱供應商都叫外協廠),看手板(手板就是在開模具前用泥雕刻出的樣板)和樣品,瞭解同行情況。那幾年,我的車一年要行駛五、六萬公里,整個深圳尤其是特區外,還有東莞、惠州靠近深圳的工廠區,我都跑遍了。
每個月第一個週一我必須七點鐘之前出門,趕在八點半的員工大會上講話。我不是一個在大庭廣眾能說會道的人,每次上台前都有點緊張。講完,他們都說我口才好、會鼓舞人。我一直很懷疑這些員工大會和講話的作用。同行中做得比較好的,老闆幾乎都是工人出身,這些老闆站出來講話,比我緊張得多,我畢竟在國企還有過這方面的訓練機會,可他們不做這種事情。他們一年就一次員工大會,即春節前的團年飯,老闆的任務是多喝點酒,工人會跟你掏心掏肺。這個行業還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不是真正意義的現代工廠,而是作坊,工人很不穩定,大家來工作是為了賺取生活費,他們從小聽大道理多了,以至於再聽老闆類似的講話非常麻木。我把國營企業的一套做法搬來作坊,哪會有什麼明顯效果?
鍍金工藝禮品的消費者是送禮的人,其中大多數是單位客戶。這是非常有中國特色的一個行業。主要材料是樹脂或鋅合金,外鍍金色(也有少量鍍銀或鍍銅的)。中國人喜歡過節送禮,每年從國慶節到春節是行業的旺季,而生肖造型禮品又是最熱銷的。2001年下半年開始市場上就有很多鍍金的馬出現,我們也做了一些,現在有一款還放在我的書架上。除此之外,那年主要是生產鼎,市場上賣得比較好的是福鼎、壽鼎,有樹脂做的,也有金屬做的。我們開發了一款「囍鼎」,賣得不好。後來才明白,「福」、「壽」意頭好,覆蓋面大,「囍」的市場小了許多。我們也做福鼎、壽鼎,是仿冒同行做的。市場有先入之見,仿冒者是跟隨者,賺錢也不易。
這個行業看起來簡單,其實,隔行如隔山,進去了才知道水很深,有三個環節尤為重要。這三個環節用七、八百字就能大體說明白,但當初我花了近兩年時間才搞清楚:
1、產品造型要吸引人。不光我們自己覺得好看,更重要的是要市場認可。我的一些朋友看了我們的產品,感覺特別土,我把同行中賣得最好的產品給他們看,也說土,那是因為他們本來就不是這個行業的服務對象。什麼是好的設計?市場認可的就是好設計!後來我的主要時間就是去研究市場需要什麼東西,到禮品大世界、藝展中心逛,去網上搜索,到電鍍廠、拋光廠看同行的半成品,去全國各地的批發市場看,跟客戶和同行交流……由於造型是核心所在,賣得好的產品市場上很快會出現仿冒品。為了避免仿冒,工廠會在產品投入市場前申請外觀專利,這又增加了一筆開支。申請專利也避免不了仿冒,遇到仿冒,砸仿冒廠、打架流血的事件層出不窮。
2、製造裝配簡單,成本低,能形成批量生產能力。這中間的訣竅很多,2002年,我們設計了一款羊,很漂亮,但用的鋅合金材料太多,不懂得把肚子掏空來節省材料費和運費,裝配所用的配件又太複雜,上不了量,最後連開模費都沒賺回來。擁有合作良好的外協廠很關鍵,比如開模,好的模具廠一般不願意給差的廠家做,上不了量,光收開模費不合算。模具是很有難度的一件工作,沒有好的模具廠合作,模都開不出來,或者開出來後壓鑄出來的產品有沙眼,接下來的電鍍環節就會出問題。我們那款羊,設計稿很漂亮,我們報了很大期望。但找的模具廠沒有經驗,老闆剛出來創業,弄了好幾個月,都沒開出模來,後來我發了火,他們才加班加點搞出來,出來後問題一大堆。好的模具廠應該根據手板提出在開模環節的產品修改建議,他們不光沒給我們建議,還是我們跟他們一起商量怎麼開,我們本來就沒經驗,大家就一起交學費了。
3、在銷售環節,要制定出最優的價格策略和代理銷售制度,目的是讓中間商多賣本廠的產品。一座城市一般只能有一個中間商做代理,這樣他會積極推銷本廠的產品,但也要注意,有些中間商把獨家代理拿下來後,卻把價格賣得很高,自己暴利,工廠上不了量。我們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已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廠家在中間商面前的談判力很弱,新入行的廠家更是求著中間商賣貨,普遍的情況是廠家要給中間商舖貨,而且中間商不需要事先繳納押金或預付款。結果,廠家不得不接受退貨,這個行業的產品時效性強,貨退回來只值材料錢,退貨多的廠家根本沒法賺錢。最後,正是大量退貨造成了整個行業的崩盤,這是後話。
從2003年開始,我們的產品逐漸有了知名度,金亮在同行業中的地位有很大提升。我一直以為,中國是一個大國,要是你生產出一件不錯的產品,銷量可以達到難以想像的程度。當然,會出現很多仿冒品,一般而言,仿冒品銷量是正品的好幾倍。
我做工廠是不成功的,原因是我做了自己不感興趣而且不適合做的事情。跟那些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多年尤其從一線工人做起來的老闆比,我沒有優勢。後來我好不容易搞清楚行業的訣竅,整個行業也頻臨崩盤。鍍金工藝禮品行業本身就是一個投機取巧的行業,當消費者看清楚鍍金原本不值錢的時候,毫不留情地把它給拋棄。從事這個行業的很多人為此付出很大的代價,包括我們幾兄弟。當然,也有人從中賺了錢,他們是進入行業比較早的人。
這個行業崩盤後,有人轉型去做室內裝飾品,有人轉型做古董電話。這些轉型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老闆對所做事情感興趣又適合去做,更容易成功。
前兩天跟一個搞芯片設計的創業者聊天。高科技行業創業者很多,三、五個人就是一家公司,主要做產品開發,產品進入市場前的設計、打樣、調試大致需要一兩年時間,在這期間只有投入沒有產出,投入少的幾十萬,多的上千萬。產品進入市場後,若好賣,可以賺很多錢,不好賣,可能血本無歸。
我問他:用在產品開發和用在說服人的精力各佔多少?用在創作和用在查找資料的精力各佔多少?
這位朋友很想吸引天使投資,他要去做說服天使投資人的工作,牽扯了不少精力。我告訴他,做說服人的工作不光花精力,還可能讓自己看不清事情的本來面目。我一直以為,專業投資者和經濟學家、股評家是有區別的,原因就是專業投資者的主要精力是用在投資上,整天做的是尋找標的物,並在合適時機下手,而經濟學家、股評家的主要精力是在說服人。為了把人說服、得到他人認同誇大其詞在所難免,說服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生產雜音。這個社會,總是有許多雜音被生產出來,生產雜音的人幹擾別人,同時也會干擾到自己。真正的投資人不會在意他人認同,同時對雜音有天生的鑑別力,這樣才能找尋到最值得投資的對象。
朋友說,用在創作和用在查找資料的時間很難區分,他一般是帶著問題查找資料。現在是信息時代,很多人的創作其實是「查找、複製、粘貼」,不少暢銷書就是這樣出來的。作為投資人,每天的主要精力是看資料,但若只停留在「查找、複製、粘貼」層面上,一定是後知後覺者。看起來很多行業的案頭工作主要是查找資料,但幾乎各行各業真正優秀的人一定會花很多精力創作。嗯,作為投資人,獨立思考比閱讀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