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搶賣穿戴裝置 三星、索尼急什麼?

2014-05-19  TCW
 
 

 

近一個月來,消費性電子大廠三星(Samsung)與索尼通訊(Sony Mobile),分別推出了新一代的智慧型穿戴裝置「Gear」系列與「SmartBand」,比始終「只聞樓梯響」的蘋果iWatch搶先一步,也預告了穿戴裝置市場大戰即將開始。

所謂穿戴裝置,是一種可穿戴在身上,具備運算能力,並能連上網路、執行各種軟體的電子產品,目前在市場上的主流以手錶和手環為主。

其實無論三星、索尼、樂金(LG)或台灣不少國產品牌,之前都曾推出智慧型穿戴裝置,只是過去並沒有掀起市場浪潮。和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動輒百萬、千萬支相比,目前穿戴裝置銷量最多僅有數十萬台,佔各大廠的營收比重極低。

然而儘管如此,這些廠商們依舊高規格的為穿戴裝置打廣告、辦活動。例如三星,不管在電視、網路甚至計程車內的播放系統,都可以看到最新的代言人「都教授」金秀賢戴著智慧型手環,穿梭於城市之中。

原因一:彌補智慧型手機成長趨緩

這些原本以智慧型手機為主力的大廠,為何積極進軍穿戴裝置?第一個原因是,智慧型手機的成長將明顯趨緩,廠商要尋找下一個成長動力。

根據研調機構IDC今年針對智慧型手機出貨預估的報告,二○一七年時,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的成長率將降到個位數。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去年接受本刊專訪時也表示,二○一六年之後,行動裝置的成長將會「慢下來」。智慧型手機為品牌廠與供應鏈帶來高成長的景象,恐將一去不返。

相對於智慧型手機的成長趨緩,工研院產經中心預估,全球穿戴裝置四年後的出貨量將近兩億台,是目前的十倍,因此各大廠搶進穿戴裝置市場,為營收尋找新動能,可說勢在必行。

原因二:爭奪全套生態系統建立權

另一個進軍穿戴裝置市場的重要原因,就是卡位。「現在先卡位市場,未來才有機會建立起自己的一套ecosystem(生態系統)。」拓墣產業研究所所長楊勝帆認為,目前各大廠積極切入穿戴裝置,除了尋找新的成長動能,更期待未來建立起一套包含電子商務、醫療健康服務、數位內容、金流與物流的生態系統,與智慧型手機時代的霸主Google和蘋果(Apple)互別苗頭。

在這些廠商心目中,未來理想的穿戴裝置,除了記錄生活,更可以結合電子錢包、電子門鎖、通訊與心跳、血壓、血糖等健康偵測功能,背後所能衍生的商機,其想像空間比智慧型手機還大。

索尼行動通訊台灣總經理林志遠便坦言:「穿戴裝置的硬體門檻相對較低,但各家廠商都對未來的ecosystem有願景,因此想卡位。」

楊勝帆則認為,就像智慧型手機市場成熟後,硬體毛利不斷下滑一樣,未來在穿戴裝置盛行的年代,消費性電子品牌想要單靠銷售裝置獲利,將會越來越困難,他們必須串聯起背後一整套的商業生態系統,才能夠賺到錢。「就像是亞馬遜(Amazon)賠本賣電子閱讀器一樣,目的是為了要賣內容。」楊勝帆比喻。

但要建立起這套系統,得先培養出一群使用者,品牌廠才有籌碼跟不同領域的公司合作,拉攏到跨界的盟友,因此各品牌急於卡位,建立起自家在穿戴市場的使用者基礎。林志遠表示,穿戴裝置的進入門檻不高,各家廠商都可以做,難度在於如何差異化。「服務」將是勝出關鍵。

決勝關鍵:重服務輕硬體

這套「重服務、輕硬體」的邏輯,也解釋了為何曾推出「FuelBand」運動手環,並獲好評的耐吉(Nike),其穿戴裝置部門日前卻大幅裁員,跡象顯示耐吉有可能將退出穿戴裝置硬體製造。由於耐吉專長並不在消費性電子硬體製造,未來只要與其他穿戴裝置品牌合作,成為健康管理的軟體服務商即可,就算不自己賣手環,依舊能在穿戴裝置時代有一席之地。

不過,雖然穿戴裝置的大戰即將開打,但工研院產經中心專案經理侯鈞元認為,現在穿戴裝置其實還在起步階段,多數廠商並不確定未來會如何發展,目前都還沒出現「殺手級」的應用功能,「就像當年智慧型手機的雛形PDA剛出來,大家其實都還在摸索。」

楊勝帆也認為,目前的穿戴裝置,都還在「Nice to have」(有了會更好)的階段,但要到達「Must to have」(人人必備)的程度,才會真正普及,讓民眾享受到背後那套商業生態系統為生活帶來的明顯改變。

iPhone的出現,為智慧型手機立下標準;Android系統的成熟,則讓智慧型手機快速普及。如雨後春筍般開始勃發的穿戴裝置市場,似乎還在等待指標性的系統、與殺手級的「Must to have」產品誕生,使市場快速壯大,並讓消費者爽快的掏錢埋單。

【延伸閱讀】智慧型手機、穿戴裝置,此消彼長──兩者功能、年複合成長率預估值比較1.穿戴式裝置照相與記錄:可隱密而機動的拍照,但畫素較差通訊:可查看訊息或擴音通話,但無法輸入文字辦公:文件處理功能薄弱健康管理:可偵測心跳、睡眠狀況等生理特徵,隨身記錄運動狀況休閒與遊戲:相關功能較少2014-2018年銷售額年複合成長率:78.4%2.智慧型手機照相與記錄:照相或錄影效果較好通訊:通話品質較好、回覆訊息速度快辦公:文書作業能力較佳健康管理:僅能靠健康管理軟體記錄身體狀況休閒與遊戲:休閒軟體與遊戲較豐富2014-2018年銷售額年複合成長率:11.5%整理: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533

張忠謀口中的「下一件大事」 物聯網究竟是什麼?想像250億個裝置同時上網的新時代(108-111)


2014-06-30  TWM  
 

 

從五月天的互動螢光棒、YouBike,到可以幫你管理家中大小事的智慧時鐘、智慧商場等,這個被張忠謀視為「Next big thing」的物聯網時代已經開始改變我們的生活,而且會愈來愈快。你,準備好了嗎?

撰文‧何佩珊

今年以來,物聯網三個字忽然間成了國內外科技大老們的共同口頭禪。三月,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預告,物聯網將會是「Next big thing(下一件大事)」;甫落幕的COMPUTEX展,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也預言,我們將會進入一個智慧裝置無所不在的世界……。

那麼,物聯網究竟是什麼?它為何會被科技業大咖們視為科技產業的未來救世主?其實,你可能不知道,物聯網已經悄悄闖進你我的生活……。

五月天「諾亞方舟」演唱會上,《三個傻瓜》的音樂響起,伴隨著歡呼聲與尖叫,高雄世運主場館超過五萬名觀眾手中的螢光棒同時閃耀;接下來,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分不清,他傻瓜,你傻瓜,我傻瓜,誰傻瓜……。」主唱阿信的歌聲彷彿有一種魔力,每唱一句,都讓這片螢光燈海隨著歌詞瞬間由藍變紅、由紅變白、再由白變藍,將全場氣氛炒熱到最高點。

萬物皆可互通互連

阿信當然沒有魔法,這場讓歌迷回味無窮的演唱會玄機,其實就在五月天特製互動螢光棒裡的小小無線接收器。只要控制台發出無線電波訊號,螢光棒就會依指令變色,而這其實也就是時下最熱門話題──「物聯網」中,最簡單的一種應用。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這個生硬難以咀嚼的名詞,就字面文義解釋,就是不論有沒有生命,世間萬物皆可以透過有線、無線的訊號彼此互連、互通,形成一個網絡。就好比五月天的螢光棒,無線接受器就是它的大腦,幫助它接收訊息,並且做出反應。

如果萬物皆可互通互連,將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首先從數據來看。一九八○年代,全世界可以連網的裝置可能只有一千台;而在PC出現後,二○○○年連網裝置成長超過一億台;接著進入行動網路和雲端時代,短短十年間,連網裝置已經急增至數十億台,甚至突破百億台。但這還不是極限,IDC(國際數據資訊公司)指出,進入物聯網時代,全球連網裝置市場規模還將再有一波大成長,估將超過二百五十億台!這也是為什麼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形容,「未來IC會像水、電一樣存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而且細看其中變化,傳統連網裝置如PC,去年就已經進入負成長;而這幾年新興的平板電腦成長率也預期將會從去年的五成,在今年大幅下滑至一成左右;還有智慧型手機今年成長率,估計也將從近四成下滑至兩成。明顯看得出,未來數百億台的智慧裝置成長動能,主要將會來自於這個科技大老眼中的救世主── 物聯網。

再從產值的角度觀察,IDC研究數據指出,去年全球物聯網的產值已經來到一.六兆美元,預估今年可以上看一.九兆美元;而且隨著基礎建設的完備,以及技術持續演進,IDC預期未來幾年物聯網成長還將持續加速,在二○二○年上看七.一兆美元。

如果從個人觀點出發,對物聯網的感受可能會更貼切。

「智慧家庭」將是消費主戰場在國際知名群眾募資網站Kickstarter上,最近一個甚受矚目的焦點,就是來自台灣的新創團隊Sentri;提案上線短短兩天,募資金額已經超過二十萬美元的預定目標,並且開始吸引創投、通路商與國際級代工廠商的關注。

團隊成員分別來自宏碁、華碩和宏達電的工程師,平均年齡只有三十歲,而讓他們知名度大開的,是一個十足親切的物聯網應用產品,名叫Sentri智慧時鐘。

「早上匆匆忙忙出門上班,走到半路手機突然出現警示訊號,顯示家中現在的溫度不正常,趕快點開Sentri的視訊鏡頭一看,原來是冷氣忘了關!」透過Sentri智慧時鐘,出門在外也可以隨時知道家中溫度、濕度、是否有人闖入,以及空氣品質變化等等,並且經由視訊鏡頭即時瞭解家中的實況。其實,如三星、LG等家電大廠,都已經推出智慧家電產品線,如果家中剛好有這些相對應裝置,那麼Sentri還可以進一步做到遠端開關燈、開關冷氣、電視或關門等功能。

智慧家庭,如今正是消費電子業者在物聯網的主戰場之一,而出了家門之外,物聯網的魔術更是無所不在。以下,就是幾個已經商品化的實際案例:「出門拜訪客戶,在巷弄裡卻不知該走左邊還是走右邊,還好今天在鞋子裡塞了Lechal的導航鞋墊,沒走冤枉路,準時抵達目的地。」Lechal是一家印度新創公司研發出來的產品,透過藍牙連結手機地圖得知行走路線後,在需要改變方向時,鞋墊就會產生震動提醒左轉或右轉。如果出門忘了帶手機,它也會產生震動提醒,而且不意外地,Lechal也具有計步和計算卡路里的功能。

「下午三點,吃完午餐後就一直埋首於電腦前讓人覺得昏昏欲睡,這時桌子微微震動並開始升高,提醒你該站起來,活絡一下筋骨了。」這張由美國新創企業Stir研發出來的桌子叫作Kinetic Desk,因為擁有一顆微處理器,以及桌子前緣的感測器,所以它能分析並記憶使用者的一舉一動和使用習慣,適時提醒使用者該換姿勢,並且計算什麼樣的姿勢可消耗多少卡路里。同時Kinetic Desk也有藍牙和WiFi功能,可與智慧手環,如Fitbit等智慧裝置相連結,提供使用者更全面的資訊。

「晚餐時間到處大排長龍,好在一早就用App訂好位,才剛接近店門口,服務人員已經主動上前招呼帶位,手機也立刻彈出今日的用餐優惠訊息。」香港軟體公司IGPSD利用藍牙傳輸技術Beacon和餐廳系統與消費者的手機相連結,當Beacon感應到預約者抵達時,服務人員就會得到提示,顯示訂位者大名及需求,方便服務人員主動提供服務,同時餐廳系統也可以發送優惠訊息到客戶手上,並結合消費集點功能。

以上這些應用,不是想像,而是已經在生活中真實上演,但這不過是廣大物聯網應用情境中,相當微小的一部分。

零售業逆襲的:「室內定位」傳統商業模式即將顛覆,你準備好了嗎?

如果跳脫出個人,從更廣大的視角來看,物聯網帶來的又是另一種衝擊。如同蔡明介所說,未來如何正確蒐集資料並整合不同裝置,進而透過這些資料衍生新商業模式,將會是很大的機會。

先看看零售業的例子,過去幾年,實體商店在電子商務的進擊下節節敗退,但IBM預言,未來五年實體商店將會展開逆襲,再次拉開與網購的距離,而關鍵,就在物聯網所創造的使用者體驗。

以Beacon這個過去一年來受到科技界高度關注的藍牙技術為例,因為Beacon解決了過去無法在「室內定位」的問題,未來在購物中心裡,業者可精準掌握消費者「走到哪裡」;藉此,除了可提供精確的室內引導,專櫃電子看板也可因應來客的不同,做更精準的廣告投放,並發送即時優惠資訊到消費者手機,以及提供更多主動式服務,並加入消費集點和行動支付等功能。

目前國外知名的梅西百貨、沃爾瑪等業者,都已經開始嘗試Beacon解決方案。台灣在IGPSD與太和光這兩家新創公司的軟硬體合作下,預期最快在今年下半年也將有大型百貨業者導入類似的建置,屆時消費者即可親身體驗這樣的智慧購物商城。

再把情境拉得更遠一點,在製造業,當每一個生產設備都裝上感應器,並有連接網路的能力,就能透過隨時監控、隨時調整的自動化,大幅節省人力並提高生產效率與良率;應用在零售和物流業,則可透過庫存狀況的即時掌控和分析,安排最有效率的出車路線……。

從個人、家庭、城市、零售、醫療照護、交通、工業、娛樂等,還有太多你想像不到的物聯應用正在或即將發生,未來,任何一個個體、場域,都可因為一個小小的晶片,開啟與外界的溝通。

簡單的說,物聯網的基本性質並不在於技術突破,而在於應用創新,這個創新,則來自於「深度資訊化」。當人類與機器的所有動作、所處環境都能轉化為數據資料與外界溝通互動,接續而來的,就是行為的改變、思惟的創新,進而顛覆生活。思科執行長John Chambers以此形容:「物聯網將比網路革命的影響力大五到十倍!」不過IDC半導體及EMS研究部門副總裁Mario Morales認為,到目前為止,多數物聯網的應用都還不夠成熟,但他相信,可能只要兩到三年,這個世界就會呈現出另一番不同的景象了。

或許有一天,我們不再覺得谷歌想把晶片植入人體的想法很瘋狂,也可能有那麼一天,我們不必再辛苦為每一個個體都裝上感測器,只要在空氣中散滿智慧灰塵,大家就可以彼此互連。這樣的情景真的會發生嗎?讓我們等著看吧!

物聯網的世界 想像無限大

通訊

思科預估到2020年,平均每人將擁有近7台連網裝置。

影響:人與人的溝通變得更輕鬆而容易,對物件的管控能力也更強。

零售應用

Deloitte 2011年假期購物調查指出,71%的使用者將透過多元管道購物。

影響:新購物管道代表新商業模式的可能,可能掀起一波商業革命。

交通工具

Frost&sullivan預估2016年美國可連網的汽車預計將從2010年的870萬輛成長到2360萬輛。

影響:交通因此變得更安全、便利,也為相關產業帶來新機會。

工業化應用

IMS Research預估2015年全球工業自動化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美元。

影響:自動化可減少人力成本,降低風險與提高良率。

醫療應用

Pwc analysis預估2017年全球行動醫療營收將達230億美元。

影響:更進一步監控管理個人健康資訊,甚至達到預防的效果。

台灣新創團隊發光 創新想法比技術更重要來自台灣的新創團隊Sentri,儼然已成為近期在群眾募資網站Kickstarter上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該團隊在6月10日將提案上線,短短兩天,募資金額就超過20萬美元的預定目標。

Sentri是由來自宏碁、華碩和宏達電的工程師所組成,平均年齡只有30歲,正式成軍至今才短短半年時間,成果已經讓市場驚豔。而這次讓他們知名度大開的產品,是一個能夠監控居家環境的簡單設備,Sentri智慧時鐘。

Sentri共同創辦人謝復雅說,其實最開始只是自己喜歡躺在床上看書,就想著「如果可以不用下床去關燈,該有多好啊!」萌生了開發智慧開關的念頭。但找來其他創業夥伴仔細一想,畢竟目前多數人家中都還沒有智慧家電╱家具,意味著在這個時間點,智慧開關恐怕會顯得突兀而無用武之地。

念頭一轉,有這麼一個東西幾乎每個家庭都需要,而且總會被放在家中最顯眼的位置──時鐘。如果在裡面加上攝影機,並且把溫度、濕度等各種感測功能都整合進去,那麼即使智慧家庭周邊配套還不完全,至少可以和手機互連,達到遠端智慧安全監控效果。

舉例來說,如果家中溫度出現異常,手機就會出現警示,這時可以立刻使用影像功能觀看家中實況。

如果這時家中有相對應的智慧家電,Sentri還可以進一步藉由遠端遙控的方式關掉電源或鎖門等等。此外,因為Sentri是一個連網裝置,所以偵測到的資訊都會上傳雲端,經分析就可以學習如何更準確判斷警訊。

Sentri的創意已經被大家看見,但如果現在就說成功卻還太早,謝復雅自己也有心理準備,「即使現在市面上沒有和Sentri類似的產品,以後也一定會有。」但他認為新創團隊最大的優勢就是速度,他們可以很快把創新想法推出市面,經過使用者回饋、改良、學習,就能早先一步推出更切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299

買公司、挖人才 把網路服務推進行動裝置 梅爾的寧靜革命 為雅虎拚重生

2014-12-07  TWM
 
 

 

雅虎迎來新任執行長梅爾已經兩年了,她砸錢不手軟地購併四十六家公司,從老東家谷歌(Google)大挖人才,甚至說服蘋果從iPhone、iPad上發動「去除Google」。

一場由梅爾發動的寧靜革命,才正要展開。

撰文‧賴筱凡

三年前,談起雅虎,或許你會稱它為網路巨擘、擁有近二十年歷史的大公司;如今,再談起雅虎,或許用一家「新創公司」來形容它,更加合適。

十月的美國舊金山涼爽宜人,樹梢上的楓葉已悄悄轉黃,儘管全球面臨股災,在這裡卻渾然不覺衝擊,尤其是在森尼韋爾(Sunnyvale)的雅虎總部裡,仍舊像是一家新創公司般,工程師們忙著寫程式、產品經理們討論著消費者體驗,還有更多的員工正為落實雅虎執行長梅爾(Marissa Mayer)的策略——「行動第一(Mobile First)」在忙碌著。

「我會這麼形容它,這家公司正在『重生』。」雅虎全球行動產品部門總監強.培瑞司(Jon Paris)強調。培瑞司創辦的公司Astrid去年被雅虎收購,他因而成了梅爾旗下推動雅虎行動產品的重要大將之一。

打從梅爾於二○一二年七月接手雅虎,外界無不隨時用放大鏡在檢視,到底這位昔日谷歌(Google)的「矽谷最美麗」女副總裁來到雅虎之後,將如何讓雅虎浴火重生?

如果從帳面數字來看,你可能會覺得梅爾上任兩年來的成績單不算及格,營收下滑了六%、獲利大幅衰退六五%,在這樣的數字下,若非有手中的阿里巴巴二三%股權加持,雅虎股價近兩年還能大漲五七%,算是投資人對梅爾的招牌相當買單。

敲定「行動第一」策略

兩年砸大錢建立「對的團隊」然而,持有iPhone手機的消費者可能會發現,手機的股市訊息、氣象資訊已悄悄被預設為雅虎財經、雅虎天氣,就連預設的搜尋引擎也逐步從谷歌換成了雅虎。找上蘋果圍剿谷歌,確實是個不錯的辦法,但更重要的是,雅虎能否靠著自己的實力,在行動網路上,開創出新的康莊大道?

或許下面這幾個數字,可以讓我們找到一些答案。過去兩年來,梅爾打出「行動第一」策略後,雅虎全球用戶數每年以三六%的速度成長;迄今,雅虎每月行動用戶更是超過四.五億人。

「這個數字比起兩年前,是三倍的成長!」雅虎全球行動與新興產品營運副總裁札克瑞.約翰(Zachary John)說。更驚人的是,這些用戶去年在雅虎行動應用服務上所花費的時間增加了七九%。

你一定會好奇,梅爾到底做了什麼?

「我們正在展開一場革命。」雅虎全球行動與新興產品部門資深副總裁亞當.克漢(Adam Cahan)說。他比梅爾早一年加入雅虎,負責雅虎最重要的行動產品,是梅爾旗下最仰賴的大將。

當梅爾尚未接手雅虎前,雅虎就像一家千瘡百孔的公司,搜尋引擎的服務打不過谷歌,行動產品的滲透率極低,好不容易從行動支付公司Paypal找來新執行長湯普森(Scott Thompson),卻爆發假學歷醜聞,短短四個月就下台。

面對一家前途茫茫的網路公司,梅爾一上任就敲定「行動第一」的策略。但無法想像的是,即使在一二年行動網路蓬勃發展的年代,雅虎開發行動產品的團隊,也只有五十人。

找到好人才的最快捷徑,就是買團隊。梅爾就曾公開說過:「我相信,一家公司是生、是死,成就都在人才。」因此她上任之初,花費最大的心力在建立「對的團隊」,左手砸三千萬美元買英國十七歲少年Nick D'Alosio自創的軟體Summly,右手再拿十一億美元買微型部落格Tumblr。

「吸引人才、提升技術、策略性結盟,這是我們過去兩年購併的最大考量。」雅虎企業發展部門副總裁艾倫.庫隆(Aaron Crum)的十六人團隊,正是過去購併四十六家公司的最重要智囊團。

新聞、運動、天氣……

雅虎,就在你我的生活裡除了在全球大舉購買新創團隊,梅爾也盡其所能地網羅矽谷裡最好的人才。

不可諱言的是,梅爾從谷歌挖來不少好手,像是雅虎全球產品管理總監迪迦度(Fernando Deigado),早在谷歌時代,梅爾就是他的主管,而當梅爾徵詢他願不願意一起重整雅虎時,他沒有太多考慮;負責購併團隊的艾倫.庫隆,以及主掌對外溝通的雅虎全球公關副總裁亞斯皮理圖(Anne Espirtu)等雅虎枱面上的一線大將,也都是來自谷歌。

有了人才,也要有方向。梅爾很清楚地指出,消費者的日常習慣,就是雅虎的機會。那就是你我每天會關心的資訊,例如早上出門要看天氣、上班路上會想閱讀新聞、九點股市開盤後能看股價、下班之後會關心球隊最新賽況。

「打造一個擁有最漂亮的設計、最好的消費者體驗。」札克瑞.約翰說,雅虎一面找蘋果這樣的合作夥伴,提供股市內容給他們就是一例;另一方面是找全球最大的OEM廠三星,直接把雅虎的行動應用服務做進手機裡。

軟體分析師指出,全球手機市場主要由蘋果iOS與谷歌安卓(Android)兩大平台所掌握,在安卓平台上,雅虎不可能被預設成為搜尋引擎。但在只要梅爾說服蘋果,蘋果的iPhone手機上就不一定要用谷歌的產品。

再者,除了搜尋引擎、影音服務外,天氣、財經、新聞、運動等服務向來就是雅虎的強項。雅虎要做的是,如何讓這些產品進到消費者的手機裡。

這些基本的App,三星、小米、華碩、宏達電等大廠都已經在做,但札克瑞.約翰搖了搖頭,「只要你的App產品夠好,你就能說服這些OEM廠商,吸引消費者來用。」年初,雅虎購併智慧桌面管理軟體Aviate,三位創辦人也變成雅虎員工。Aviate不只能預測需求,還能管理電腦桌面的App。例如你上班時最需要的軟體是地圖、信件與股市,自然而然,早上的桌面呈現的就是這些常用的應用軟體;晚上你要看棒球賽事、玩遊戲,就又是另一種桌面。

自雅虎購併Aviate之後,確實將Aviate的下載量衝上五百萬次。Aviate共同創辦人之一崔威廉說,「我們就是想要把Aviate的影響力從幾千人,變成影響幾百萬人,所以才在創業後選擇加入雅虎。」

原生廣告顛覆想像

人才、規模化 再來是獲利從找人才、造團隊,進一步滲透你我的生活達到規模化,梅爾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升獲利。今年七月雅虎第二季財報結果不如預期時,梅爾就曾對獲利表達不滿,而開拓新財源最好的辦法,正是雅虎的新廣告平台Gemini。雅虎今年力推「原生廣告」,也就是把廣告變成消費者想要得知的資訊。

「消費者想找市場上最便宜的機票,那就提供資訊給他,但目的不是賣機票,而是賣給他旅館、租車等其他產品。」雅虎全球廣告及數據平台資深副總裁史考特.伯克(Scott Burke)說,預估今年美國廣告主在原生廣告的預算將高達九百億美元,這也是雅虎下一步提升獲利的重要來源。

回首過去兩年,梅爾的出現,確實帶給雅虎這個老品牌網路公司一線曙光。「她來雅虎做的事,就像拿掉辦公室的圍籬,讓陽光灑了進來。」迪迦度說,梅爾讓雅虎的員工變得願意去討論。「甚至更多時候在雅虎上班,就像是在一家新創公司工作。」培瑞司說。

只是,兩年的時間還不夠長,不足以讓梅爾將雅虎徹底改頭換面,也不足以讓外界為梅爾的改革成績單打高分。

美國投資公司Topeka Capital分析師就直言,分析師們並不期待雅虎短時間內有巨大的改變,「但至少它已經在進步,而不是變得更糟,只是還有太多的功課要做。」選擇從全球最大的網路公司谷歌來到雅虎,這顯然是梅爾人生中重要的轉折,如何證明她有實力、也有能力讓雅虎起死回生,外界都在等著看。

重點是人才!

雅虎近兩年大買新創團隊

被購併公司 主要業務 金額 (億美元)Tumblr 微型部落格 11 Flurry App分析與廣告平台 2 Summly 新聞閱讀App0.3 Aviate 智慧桌面管理App 未公布Xobni 信件管理軟體 約0.3 Rockmelt 社群瀏覽器 約0.6 資料來源:Yahoo 整理:賴筱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643

機器人×物聯網×電動車×智慧裝置台股表現看它們!

2014-10-27  TCW
 
 

 

美國王者再臨,誰,最有可能跟著迎接盛世?答案是,台灣。

只不過,跟著美國吃肉喝湯的邏輯,已經從「通通有獎」、「臨時抽獎」,到未來「獎落誰家」?高度不確定的新常態。

一九九○年代,美國出現了「科技股四騎士」:研發處理器晶片的英特爾(Intel)、開發出作業系統的微軟(Microsoft)、生產個人電腦的戴爾(Dell),以及建構網路通訊基礎設備的思科(Cisco)。這四騎士的出現,開創了全球PC產業二十年成長榮景,這也是台灣通通有獎的階段。

這個狀況到了二○○二年之後開始有所轉變。PC逐漸走下坡,取而代之的是網路雲端運算與行動通訊產業,新的四騎士崛起,他們,是搜尋引擎龍頭Google、電子商務霸主亞馬遜、行動通訊裝置王者蘋果,以及社交網站教主臉書。這「新科技四騎士」的特點,就是由硬變軟,除了蘋果主要營收仍來自硬體產品,其他都是軟體服務。

如今,這狀況即將再度翻轉。在美國總統歐巴馬「製造業回流」方針下,「新科技四騎士」的黃金年代尚未結束,「未來科技四騎士」已悄悄成形。他們分別是特斯拉、蘋果、Google與亞馬遜。

誰能跟著四騎士穩賺?工業電腦冷宮翻身,打算組機器人聯盟

未來四騎士相關性連結最高的,首先是工業電腦族群(Industrial PC,IPC)。過去在PC稱王的年代,IPC根本是不被重視的一群。本益比多半在十倍以下,但今年以來,已經全面上調到十五倍、十六倍。龍頭股研華,最高甚至到二十五倍。

「它們的毛利率很穩,能見度可以看很長,還能針對不同的需求客製化,」德盛安聯智慧趨勢基金經理人蕭惠中說。

如果把個人電腦比喻成充滿時尚感的都會型男,外表雖然性感,但往往把錢都花在打點自己的行銷包裝上,導致毛利率往往都在三%到四%之間徘徊。而工業電腦就像憨厚樸實的藍領階級,沒有亮麗產品,只有扎實技術,當前幾大重要科技趨勢都需要工業電腦做為中樞,就像各種機械設備的大腦,反而成外資與基金的首選標的。其中一個主要應用,機器人,也是第一個未來騎士。

從二○一三年,Google一口氣在六個月內買下八家機器人公司,並與鴻海技術合作,引爆機器人商機。據IEK產業分析資料,全球機器人市場兩年內將成長到六千億元,至二○二一年更將突破兆元,成為新的黃金產業。

台灣能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從美國ROBO-STOX ETF(全球機器人與自動化指數股票型基金)可看出答案。

這個由全球八十一檔上市股票所組成的基金, 台灣分別有上銀、台達電、鴻準精密、F-亞德與東元電機,總共五家入選,次於美、德、日排名第四,展現出未來發展潛力。各個公司彼此之間已經有如當年的PC產業般,開始上下游合作的垂直分工。

工業電腦龍頭研華與工具機大廠上銀的合作就是最好例子。雙方在今年七月達成合作協議,研華負責控制系統、機器視覺、教導器與軟體,結合上銀的自動化元件、機械手臂。研華董事長劉克振計畫,未來還要再找鴻海、和碩、仁寶等組裝大廠一起組建機器人聯盟。未來的工廠,不再需要人力,3D(Dangerous、Dirty、Difficult)工作,將交給能耐高溫、自動識別、精準完成任務的機器人負責。不會再有洩密事件、罷工風潮,也不會再有工人跳樓。

從工業電腦延伸的應用,還有物聯網,這是第二個未來騎士。物聯網重「量」,半導體落後者翻身

根據國際權威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的預測,到二○二○年,物聯網裝置將高達二百六十億台,創造逾三千億美元,超過手機與平板等行動裝置。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認為下一個「big thing」就是物聯網,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也認為,隨著進入雲端二.○時代來臨,物聯網裝置將會大量成長。

如同機器人帶動了過去冷門的工具機產業與工業電腦族群,物聯網也拉抬了一群落後者翻身,其中包含聯電、世界先進等半導體廠。

「物聯網對半導體需求不高,不須用到先進製程,只要四十奈米、八吋晶圓就可以,但重點是要有足夠的量,」蕭惠中說。

但在物聯網龐大商機帶動下,類比IC、MEMS、感測器需求大增,所以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不僅第二季八吋廠接單全滿,下半年利用率也確定維持一○○%滿載投片。晶圓三雄中排第三的世界先進,今年營收可望創下二十年新高,股價今年以來也飆漲了四五%。

除了半導體以外,網通族群也有一群C咖出頭天。過去營收不到新台幣兩百億元的中磊,今年可望創下新高,總經理王煒在第二季法說會上指出,未來物聯網可望替中磊帶來每年十億美元的營收。

王煒認為,隨著安全監控、智能家庭及智慧汽車普及,每個設施上都須安裝相對應控制器,量十分龐大。近年中磊在物聯網的營收,每年都有五○%以上的成長。他認為,未來物聯網一定可以替中磊帶來每年十億美元的營收。

網通晶片廠瑞昱,不管是在PC時代或是手機、平板,離驚豔的表現還有些差距;然而今年九月在舊金山英特爾科技論壇上展出的產品,卻讓人耳目一新,被視為是下一波物聯網中的黑馬。

靠一張特斯拉認證,車用電子開出新藍海

第三個未來騎士特斯拉(Tesla),可以說是把台灣最強的電子零組件與汽車產業結合在一起,運用了許多創新元件,也是最讓人興奮的新興藍海。

傳統汽車內燃機引擎動力系統,會吃掉車內至少四○%空間,台灣富田電機幫特斯拉設計的電動馬達,取代引擎與汽油箱,不僅讓車內的空間多出四○%,更讓駕駛過程安靜無聲。而且少了引擎的排檔設計,電動車不需要換檔,從靜止加速到時速六十英里(大約九十六公里),僅需四秒鐘。

原本是筆記型電腦用的鋰離子電池,經改造後,加上台達電的電源轉換器,以及F-貿聯的電池連接線組,取代汽油箱成為電力供應來源,充飽電一次最高行駛超過四百二十公里,成本約汽油費三○%。

特斯拉電動車的再生煞車系統,透過轉動中的車輪帶動發電機,把煞車時的動能轉回電能後蓄入電池,連停車時也可以充電。這部分的技術,就要靠擁有特斯拉認證。

最後一個騎士,智慧型裝置,則是已扮演台股救世主五年的蘋果。

穿上穿戴裝置,蘋果供應鏈持續發燒

今年台股衝上九千點,最大動力就是蘋果概念股,背後代表的,是高端智慧型手機及新的穿戴型裝置。

以智慧型手機市場來說,雖然Android陣營並非毫無機會,但「M型化趨勢已確立,高端看起來僅蘋果一家可維持成長動能,」國際數據機構IDC資深分析師嚴蘭欣說。手機之外,穿戴型裝置也將百花齊放,全球半導體龍頭博通(Broadcomm)執行長麥葛雷格(Scott McGregor)認為,矽谷許多新創公司正在崛起,很快就會再出現第二個、第三個Gopro,而台灣強大的代工能力,正好能提供這些未來之星堅強的戰力。

哪種特性能助台廠一臂之力?跟著未來四騎士賺錢,必須有三大能力

綜觀這「未來四騎士」特性,可發現不少概念都是相重疊串聯,而要能跟著他們賺錢的企業,須有三大能力:

獨家認證的關鍵零組件。例如電動車產業的和大、F-貿聯,專供機器人氣動元件的F-亞德,但這三家目前在四騎士中的營收占比還偏低,處於剛起步階段,還需要幾年的時間醞釀,不像智慧穿戴裝置的半導體龍頭台積電,與不敗鏡頭天王大立光已經相當成熟。

橫跨不同領域的核心技術。這種公司就像變形金剛,可以與不同的產業串聯,例如工業電腦的研華,與工具機業者結合就創造出機器人;與網通業者結合就成了物聯網;與汽車結合就變身車用電子;與Apple Watch結合就打造出智慧家庭。

具高度系統整合能力。例如鴻海,從手機到電動車、機器人,只要是硬的東西都能組裝。台達電,以電源管理技術為基礎,一路整合其他的應用,成為電動車與機器人的動力來源。

未來四騎士,目前還看不出一個比較清楚明確的輪廓,台股與其連動性,也不如先前高。在投資的建議上,「我們現在挑標的,都會盡量選那種有兩隻腳甚至三隻腳的,只靠一隻腳的很危險,」蕭惠中說。

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認為,目前最穩的還是蘋果率領的智慧型族群,「iPhone 6 plus現在看起來賣得非常好,應該會好到明年第一季,」儲祥生說,這代表相關台股獲利依然還有吃香喝辣的空間。

第三騎士電動車,特斯拉是唯一的指標。儲祥生認為,目前台灣相關的概念股都處在「沾親帶故」的階段,營收占比太小,當題材的新鮮度過後,「除非特斯拉明年股價再創新高,或是真的開始從中獲利,才有機會拉抬。」

至於機器人,「鴻海的機會比較大,上銀的本益比已經太高,F-亞德也還沒這麼純,」儲祥生說。反映到現況,就是拉回修正。他認為,下一波多頭市場起來的話,有可能再上去,但不會像第一波衝這麼多。

最後一個騎士物聯網,市場規模與產值都是四騎士之最,但除了研華的布局最完整外,其他的相關族群還未出現明確的獲利模式,未來發展仍有待觀察。

【延伸閱讀】未來科技騎士,4題材帶動48檔台股「新美國夢」——受惠美國新科技的台股族群

■騎士1》蘋果

題材:智慧型裝置

對應台股:●組裝:鴻海、和碩●電池:新普、順達●機殼:可成、鴻準●鏡頭:大立光●軟版:台郡、F-臻鼎●PCB:健鼎、欣興●連接器:正崴●IC設計:聯發科●晶圓代工:台積電●功率放大器:穩懋、宏捷科

■騎士2》Google題材:機器人

對應台股:●組裝:鴻準●馬達:東元、士電●工具機:上銀●控制器:新漢、松翰●工業電腦:研華、凌華●氣動元件:F-亞德●電源系統:台達電●整合系統:微星

■騎士3》亞馬遜

題材:物聯網

對應台股:●封測:日月光●網通:瑞昱、友訊、中磊、正文、智邦、新漢●IC設計:聯發科、矽創●POS系統:振樺電●工業電腦:研華、凌華●射頻元件:笙科●晶圓代工: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

■騎士4》特斯拉

題材:電動車

對應台股:●檢測:致茂、同致●電池:台達電、F-貿聯、正崴●組裝:鴻海●變速箱:和大●冷卻系統:F-英瑞●金屬扣件:世德●馬達動力系統:東元、富田電機●電源控制系統:台達電、正崴●車燈照明系統:大億、堤維西、帝寶●車用觸控面板:群創、F-TPK

【延伸閱讀】美國科技騎士換到第3代,台灣吃香喝辣的變少了

◎舊四騎士(1990~2002)●英特爾、微軟、戴爾、思科●主力產業:PC●代表性台股:宏?痋B華碩、仁寶、廣達、鴻海、英業達、和碩、緯創

◎新四騎士(2002~2012)●Google、亞馬遜、蘋果、臉書●主力產業:軟體、網路、行動通訊●代表性台股:台積電、廣達、緯創、鴻海、和碩、大立光、可成、F-TPK

◎未來四騎士(2012至今)●Google、亞馬遜、蘋果、特斯拉●主力產業:電動車、物聯網、機器人、智慧型裝置●代表性台股:鴻海、台達電、研華、上銀、東元

整理:林俊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838

最夯穿戴裝置公司Fitbit七年創造760倍報酬 一個陽春計步手環為何能挑戰蘋果

2015-07-13  TWM  

今年六月下旬美國華爾街最夯的焦點,就是Fitbit新股上市。韓裔創辦人從一位哈佛輟學生,把一個減肥的老梗,在短短七年締造出二千五百億元市值,也寫下小蝦米戰勝蘋果帝國的又一案例。

撰文•乾隆來

你相信「減肥可以賺大錢」嗎?今年夏天華爾街最熱門的話題,就是這個。

現身說法的是軟技創投(SoftTech VC)創始人克萊維爾(Jeff Clavier),他在二○○八年開了一張不到四百萬元新台幣的支票,給新創公司Fitbit(蜚比健康科技)做計步器手環;從此之後,他戴上最新的計步器,在辦公室與家裡都放了跑步機,手機電話會議都是邊走邊講,每天走一萬五千步,他的身形越來越健康,荷包也越來越飽滿。

今年六月十八日,Fitbit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以每股二十美元上市,兩周內再漲到每股四十四.三八美元,克萊維爾當年投入近四百萬元,加上後來參與增資,總共一千多萬元的投資,大賺七六○倍,如今已經價值八十億元新台幣了!

它讓減肥老梗變潮

股價飆嚇壞華爾街分析師

Fitbit為何能夠展現如此爆發力,至今還是個讓許多業內分析師大惑不解的謎題。

減肥是個老掉牙的概念,做健康減肥的公司不計其數,也沒聽說哪家健身房股票上市可以搞出將近八百倍的利潤,而且,這家公司成立至今才第八年,產品也就是簡單的智慧手環,可以計算每天走路的步數、燃燒的卡路里、記錄心跳、睡眠的狀態,都是一些大家會做的電子產品。如果一定要說特色,Fitbit產品設計很漂亮,再以「健康、活力、幸福」的口號包裝行銷,宣稱戴上Fitbit計步器的客戶,「每天比別人多走四五%的路」。

計步器是低單價、低毛利、紅海競爭的地攤貨,就算再會包裝、行銷手法再強,也很容易被模仿,而且,設計精緻無比、功能包山包海的蘋果Apple Watch問世的新聞從去年熱炒至今,大家都說,Fitbit這樣陽春的穿戴式公司,很快就會被蘋果帝國打趴,從地表上消失。

現在,這些看壞Fitbit的科技分析師與華爾街投資客,正在清理碎落一地的眼鏡。

面對Apple Watch大軍壓境,市場裡面的蝦兵蟹將們機靈尋求生路,結果竟然創造出穿戴裝置史上最大榮景。根據市調機構IDC的最新報告,今年第一季的全球穿戴裝置出貨量,比去年同期暴增三倍,達到一一四○萬組,前三大廠為美國舊金山的Fitbit、中國小米,以及總部在堪薩斯的老牌GPS導航大廠Garmin。

它無懼蘋果壓境

勇奪第一季穿戴銷售冠軍

奪得冠軍的Fitbit第一季就出貨了三九○萬組(請注意,這還不是聖誕節的旺季呢),市占率高達三四%;只出一款小米手環的中國小米,以超低價三九五元新台幣(以下同幣別)橫掃低階客戶,賣了二八○萬組;堅守高端、多功能GPS的Garmin領先者(Forerunner)運動手錶,雖然單價高達七千至一萬二千元,卻也大賣七十萬組,出貨量位居第三,單只手錶營業額則高居第二名。

Fitbit無疑是這一波穿戴裝置熱潮的最大贏家,四年前的二○一一年,公司的營業額才四億五千萬元新台幣,是家無足輕重的小公司,去年竟然衝破七.四五億美元,稅後純益達到一.三一億美元。

Fitbit專注在運動穿戴裝置,銷售七種產品,累計客戶突破兩千萬人,其中有數百萬活躍用戶在Fitbit的手機App上,天天傳送走路、跑步、運動、睡眠等大數據訊息。

不只銷售大增,Fitbit更在華爾街創下新股上市今年漲幅最大、集資金額第三大的輝煌紀錄。

它有富爸爸靠山

毛利率四成,孫正義也看好六月十八日,Fitbit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以代號「FIT」完全表彰公司追求健康的代碼新股上市,去年獲利一.三一億美元的公司,原本預估以每股十四美元、公司總市值十八億美元、約十五倍的本益比集資上市,結果投資人熱烈追捧,還沒上市之前就已經調價兩次,以每股二十美元上市,上市當天又大漲五三%,之後追價買盤持續;上市兩周股價又創下每股四十四.三八美元的新高;至七月七日總市值已突破八十億美元(約二千五百億元新台幣)。

華爾街分析師說,Fitbit去年第四季與今年第一季的單季營業額年增率都突破二○○%,相較於單價三五○美元入門的Apple Watch,單價五十美元起跳的Fitbit切合了運動者的需求,而且毛利率幾乎與蘋果相當,都在四○%以上。

由於兼具高毛利、高成長、大數據的利多,華爾街投資人瘋狂追價,創造集資七.三一億美元(約二二六億元新台幣),新股上市前調價兩次,上市後再飆漲一二○%,勇奪今年最熱鬧的IPO(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冠軍紀錄。

為何在蘋果的陰影下,華爾街投資人竟然敢熱烈支持小蝦米Fitbit?

日本軟銀孫正義的軟銀資本創投解釋得相當具有代表性,軟銀現在已經是Fitbit的主要股東,還進了公司董事會,派駐的董事莫瑞(Steve Murray)說:「要說我們不怕蘋果,那是騙人的。但是想想,十五年前大家不是相信微軟可以做任何事情,現在呢?」今年三十八歲的Fitbit創始人、現任執行長詹姆士朴(James Park)則強調,Fitbit不是單純的消費品牌,更不是光賣穿戴裝置的公司。

它主打「企業健康」

幫老闆鼓勵員工多運動

他喊出「企業健康」(Corporate Wellness)作為核心業務,力推Fitbit的電子手環、手錶或計步器與企業深度合作,讓企業作為鼓勵員工運動健康的工具,「身體越健康、工作生產力越高」;Fitbit再投注大量資源在軟體開發,結合企業App,也就是說,Fitbit要打造一個全新的「企業健康」產業新潮流。

說到韓裔創始人詹姆士朴,則又是一個哈佛大學電腦系輟學生的創業故事。

他在校時就被引誘參加新創公司,大學沒畢業就進入摩根士丹利的計量對沖基金部門,寫交易策略程式,二十五歲創業做軟體科技公司,後來被科技媒體公司CNET買走。

○七年,當時三十一歲的詹姆士朴與好友傅利曼(Eric Friedman)籌了四十萬美元,兩人各拿出四萬美元占一○%股權,創辦Fitbit,當時他們只有一片主機板,知道一種可以偵測人類走路步數技術,其餘什麼都不懂。

詹姆士朴說,公司從○七年的一只主機板計步器,花了一年半才在○九年聖誕節前,做了五千套產品出貨,又花了兩年,才有Fitbit現在產品的雛形,「其間,公司實際上倒了七次。」好在每一批計步器做出來都賣光光,而且利潤很好,所以Fitbit吸引到越來越多的投資人,不斷加碼、加概念、加資源,終於從一家單純的硬體製造公司,變成穿戴式裝置品牌,又變成今天詹姆士朴所宣稱,累計兩千萬名客戶、戴著聯網健康偵測器(Connected Health)、以「企業健康」為核心競爭力的尖端企業。

它面臨隱私權挑戰

偵測運動、睡眠涉洩個資

當然,Fitbit的前景還有太多的挑戰,類似一夜暴紅、卻快速破滅的泡沫公司也不計其數。Fitbit和企業合作,作為企業鼓勵員工健康運動的概念固然有梗,但是它的自動偵測運動與睡眠功能,也引發企業侵犯員工隱私的質疑。

不過,運動穿戴裝置市場真的火熱,Fitbit年營收兩倍增長的力道也持續一路挺進,更何況,輕便簡約的Fitbit與繁複高貴的Apple Watch之戰,仍然會是華爾街與科技媒體熱炒的話題,不妨就讓子彈飛一會兒,大家熱鬧討論詹姆士朴的暴富祕辛之餘,再找找下一個「減肥暴富傳奇」吧!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運動穿戴裝置夯,誰能搶到健康財?

功能 包含運動偵測的

全方位手持裝置 計步、心跳、卡路里、睡眠偵測 計步、心跳、卡路里、睡眠偵測 專業跑步GPS手錶 與手機連動的手持裝置 計步、心跳、

卡路里、睡眠偵測

電池續航力 18小時 7天 90天 15天 3天 7天售價(新台幣) 約11500元 約3600元 約400元 約9000元 約6000元 約4580元2015年Q1出貨量 4/24開賣 390萬組 280萬組 70萬組 60萬組 50萬組

Apple

Watch最高價

Fitbit

Flex最熱賣

小米

手環最持久

Garmin

領跑者

225G可追蹤

定位

Galaxy Gear Fit

Jawbone UP

註:出貨量以全系列產品為主Fitbit上市兩周,股價飆一倍

以每股

20美元

上市

11天漲111%

股價

42.24美元

資料來源:奇摩股市整理:張佳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21

2016科技趨勢大預測 繼智慧手機後 改變你我生活的裝置 虛擬世界 下一個5兆元商機

2015-12-07  TWM

在智慧型手機的風潮之後,誰會是下一個改變人類生活的新科技?「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似乎是眾家科技大廠心中的最佳答案。繼三星推出虛擬實境裝置Gear VR之後,還有更多重量級新品將在明年上半年問世,一個新的世代也將跟著展開。

走在台北街頭,一抬頭,變形金剛竟爬上台北一○一大樓;一眨眼,原本坐在教室裡頭的學生卻置身非洲大草原……。這不是回到未來的時光機,也不是哆啦A夢的任意門,這是時下最熱門的虛擬實境 (VR)和擴增實境(AR)應用場景。

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對多數人可能還很陌生,卻是近年歐、美最熱門的詞彙。虛擬實境是指利用封閉的3D空間,帶來身歷其境的感受。舉例來說,當課堂上談到金字塔時,學生可以透過它前往埃及看木乃伊,不必透過想像。

擴增實境則是將虛擬與現實環境結合,以荒廢許久的火車站為例,藉由該技術,能在相同場景中,看到五十年前準備開動的老式蒸氣火車呼呼作響,一旁還有販售鐵路便當的小販;點一下,甚至可以看到便當菜色,直接下單。

在智慧型手機旋風逐漸成熟而趨於平淡之後,全世界科技巨頭都在瘋狂尋找下一個大商機;不論是網路大廠臉書(Facebook)、Google、騰訊,還是 軟體巨擘微軟、遊戲大廠索尼(Sony),或智慧型手機業者三星和宏達電(HTC)……,都不約而同地將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視為下一個帶起數兆元商機的 新風口。

臉書祖克柏看好前景

未來,我們用虛擬技術留下紀念當中最積極樂觀的,就屬臉書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他在二○一四年以二十億美元,買下虛擬實境頭戴式裝置廠商Oculus後,簡直成了虛擬實境代言人。「五年前人們在 Facebook用文字分享,現在則是用照片,接下來是影音;而更長遠來看,將會是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

」他期待,未來不只能用照片留下女兒的珍貴畫面,更可以用虛擬實境留住當下真實的感受。在他看來,「虛擬實境將會是下一世代運算平台。」Oculus創辦 人拉奇(Palmer Luckey)更直接,他認為現在被視為先進科技,且在大眾市場普及的智慧型手機,再過幾年可能會變成古董,「我很懷疑五十年後,當你可以隨時投射出一個 虛擬環境時,你還會在口袋裡放上像磚塊(指手機)一樣的東西。」他相信消費者終將擁抱虛擬實境。

現在各大廠已蓄勢待發,預計一六年上半年,包括臉書的Oculus Rift、索尼的PlayStation VR、宏達電的HTC Vive等重量級產品都會陸續上市。其中,三星的Gear VR已搶搭今年十一月的感恩節商機,甫上架就銷售一空,讓人對虛擬實境市場有更多期待。

跨領域、產業

這是一個大時代的開始

而且不只大廠要搶市,小業者更想掌握世代轉換的機會。科技網站VentureBeat旗下資料庫VB Profiles統計,過去幾年有逾兩百家以虛擬實境,及擴增實境為主題的新創公司成立,如製作「披頭四」前成員保羅.麥卡尼虛擬實境演唱會的 Jaunt,與用虛擬實境轉播今年NBA開幕賽、得到時代華納投資的NextVR,以及有「最神祕擴增實境公司」之稱的Magic Leap等,總計融資金額逾三十億美元,整體估值更突破一百三十億美元(約新台幣四千三百億元)。

國際創投Winnick & Company合夥人史密斯(Ben Smith)認為,現在的虛擬實境,就像是十年前剛起飛的網路影音市場。

雖存在技術和資金門檻,但投資走勢證明,這是一個大時代的開始。

「現在全世界沒人可以說虛擬實境成功的會是什麼,有趣就在這裡,很像重新洗牌,機會很大很大。」台灣遊戲開發商Future Town創辦人楊宗翰也是投入虛擬實境的新創公司之一,正懷抱著極大的熱情,投入虛擬世界。

市場研究機構Digi-Capital預估,二○二○年,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全球產值將上看一千五百億美元(約新台幣四.九兆元),影響橫跨遊戲、行銷、教育、醫療、娛樂、社交、工業等,全面滲透我們的生活。

「跨領域、跨產業、跨裝置應用,就是VR、AR最大影響力與魅力。」台灣VR╱AR趨勢的網路觀察家謝京蓓如此認為。

當中,只需一支智慧型手機就可以體驗的擴增實境應用,估計二○年產值將上看一千二百億美元(約新台幣三.九兆元)。實際上,我們的生活已經開始看到相關商業應用。

如先前紅遍全台的LINE FRIENDS互動樂園特展,取代傳統拿紙蓋印章的作法,消費者用手機一掃,就可以蒐集到每個LINE人物圖章;完成後,除了可以透過擴增實境技術換得和 熊大、兔兔合照機會,還能參加抽獎。這個虛擬互動設計,採用的就是台灣擴增實境業者宇萌的marq平台。

宇萌目前已經累積超過一百個案例,諸如台北一○一、三菱汽車等,都是他們的客戶。耕耘擴增實境市場五年、宇萌創辦人白璧珍觀察,「早期大家對這個東西的想 像力不足,十個人可能只有兩個人聽過,很多客戶無法想像如果將擴增實境用到自己的產品,會有什麼結果?」但現在大眾認識它的比率已約五成。

除了利用手機、PC平台當作擴增實境的行銷和教育應用,汽車大廠福斯則已將擴增實境眼鏡,列為工廠標準配備,提升工作效率;還有微軟開發的擴增實境眼鏡HoloLens則可更廣泛用於專業工業設計、建築、學習和遊戲等。

微軟執行長納德拉說:「如果你是工業設計師,透過HoloLens使用製圖軟體AutoCAD,或Maya(高階三維計算機圖形軟體),你就回不去了。」對微軟來說,這將是一台高效能、可以隨身帶著走的新形態個人電腦,而它將會逐漸改變人類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入門門檻較高

需要有 裝置,才能搭配使用相對之下,需要搭配頭戴式裝置的虛擬實境,以目前Oculus Rift估計要上萬元的價格,還得搭配高階電腦使用的成本來看,顯然對一般使用者有較高進入門檻,需要更多時間「預熱」。

但北科大互動設計系助理教授葛如鈞強調,「現在是指數發展時代(以數學裡的次方概念成長),可能你打個盹,已經有一千萬虛擬實境使用者。」畢竟明年除了有 Oculus Rift等指標商品出貨,Gear VR也降價到九十九美元(約新台幣三千兩百元),加上Google低成本虛擬實境裝置的大量推廣,都將成為發展助力。

以Google推出的Cardboard為例,只要拿披薩盒剪剪貼貼,配上一台智慧型手機就可以變出一台簡易虛擬實境裝置。雖然Cardboard的虛擬 實境效果和Oculus Rift相比,前者的沉浸式體驗有如水只淹過腳趾頭,而後者則像是奧運等級的跳水項目,但就如同國際研究機構SuperData的研究總監拉馬斯 (Stephanie Llamas)說的,「可負擔的虛擬實境裝置,會是初期銷售主力。

」終究要先有Cardboard這樣的入門產品,激起消費者的好奇心,才可能說服他們購買高階頭戴裝置。

在Google負責虛擬實境影音Jump專案的塞茨(Steve Seitz)透露,目前市場上已有超過百萬台的Cardboard。

此外,拉馬斯預估,首波購買高階虛擬實境裝置的,將會是遊戲玩家。SuperData的數據指出,美國有三一%的遊戲玩家計畫購買PlayStation VR;另外有一八%PC遊戲玩家,想買Oculus Rift。

臉書、Google全力搶進

打造虛擬實境生態系

影視產業也等不及擁抱虛擬實境,包括迪士尼、時代華納等,幾乎每家公司都在做準備,如即將上映的《星際大戰七:原力覺醒》,便與Google合作,推出虛 擬實境體驗作為宣傳。原因不難理解,拍攝一部虛擬實境電影,只要從三六○度影像擷取一部分,就可以變成傳統影像,這是向下相容的概念,對電影公司等於是多 出一塊大餅。

還有今年的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提名辯論會,以及NBA球季開幕戰等,紛紛開始使用虛擬實境轉播,這都將成為虛擬實境發展的最佳助力。

更重要的是,幾乎和多數人生活分不開的Google和臉書兩大平台,也火力全開。Google陸續推出虛擬實境影片平台Jump;YouTube和 Google街景也開始支援全景影像;Google甚至推出免費虛擬實境體驗教學計畫,要讓數千所學校學生能「看見」課堂上所說的景象,顯然正在打造虛擬 實境生態系。

臉書則除了支援三六○度影片,也從社交強項出手,推出App Oculus Social這樣的社交應用。

「我們還在非常早期的階段。」楊宗翰形容,這就像當年的大哥大只能用來打電話,當時沒人想像得到十年後的手機,竟然可以有這麼多功能。隨著裝置普及與進化,更多想像不到的內容和應用將蓬勃發展。

祖克柏比喻,現在就像是○三年黑莓機發表的時代,距離iPhone帶起智慧型手機熱潮,約還有三至五年。但他毫不懷疑,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會成為下一個運算平台。

「沒有體驗前,只能想像,體驗當下就會變真實。」謝京蓓認為,當真正嘗試過後,大家就不會再問為什麼要發展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而應該要問,「為什麼不?」

撰文 / 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65

英特爾點名 智慧衣台廠贏在起跑點 成長最快的穿戴裝置 南緯、紡織所搶先插旗

2015-11-09  TWM

十五年前,智慧衣還只是布料縫上電線的奇異組合;今年夏天,可清洗、可搓揉,還能準確偵測人體生理訊號的智慧衣陸續問市,研究機構預測,二○二○年將有五十億美元產值,而在這波智慧衣熱潮裡,台灣廠商已贏在起跑線!

坐擁全球一流精品的紐約第五大道,今年夏天起有點「不衣樣」了。以經典馬球衫聞名於世的Polo Ralph Lauren,在八月底發表了一款可量測心跳、呼吸、壓力值與卡路里消耗的智慧衣「PoloTech Shirt」。

搶先NIKE、Adidas與Under Armour一步,運動型智慧衣以精品形象推出到世人眼前,一件定價二九五美元,將近新台幣萬元,不僅為其紐約旗艦店平添幾許科技感,也象徵了智慧衣的時代悄然來臨。

令人眼睛一亮的是,台灣也有兩個自有品牌Rooti和CABALLERO,前者使用老牌紡織廠南緯實業子公司AiQ的金屬纖維,後者則是三司達企業採用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的導電纖維,結合外扣式感測器,分別推出了運動智慧衣,在品牌官網與電商平台上就能買到,價格從新台幣三千元到八千元不等,商品化進度絲毫不遜於國際。

可搓洗、更便宜的電子產品事實上,從學術界誕生「智慧衣」的構想迄今已超過三十年,邁入二十一世紀的二○○○年,飛利浦(Philips)與Levi's 合作發表首件智慧衣「ICD+」,不僅厚重有如鐵甲,售價更高達九百美元,更別說當時智慧型手機尚未面世,「ICD+」仍屬於實驗性產品。

與十五年前相較,今日的運動智慧衣顯得聰明許多,且可耐清洗又可搓揉,符合了「是衣服也是電子產品」的標準,售價親民,讓智慧衣不再只是鎖在研究室裡的樣品。

顧能公司(Gartner)也預測,智慧衣將是未來成長最快速的穿戴式裝置,預測二○二○年時全球營業額將達四十九.七億美元,遠高於一三年的一百萬美元。

這也是為什麼,傳統紡織業、科技電子業、全球品牌商都想發展智慧衣,他們的腦袋裡都想著同一件事:有什麼東西比智慧手機、智慧眼鏡、智慧手錶更貼身、更離不開我們?答案就是能「解放雙手」的衣服。

雖然目前智慧衣的全球供應鏈尚未成形,但台灣至少有兩個團隊已贏在起跑線。紡織所與南緯集團投入智慧衣研發都超過十年,兩方團隊皆囊括面料、成衣、電子、 電機、機械、醫工、通訊、設計等跨領域人才,「這種組合在一般紡織廠或電子廠都看不到,卻是做智慧衣的必備要件。」紡織所產品組組長沈乾龍說。

十年磨劍、跨領域團隊,加上獨步全球的導電纖維技術與專利權布局,讓台廠在智慧衣賽事搶進內彎道,一四年五月,英特爾發表一款智慧衣,就是與南緯攜手合作,未來NIKE、Adidas想找夥伴,台灣就能提供解決方案。

台廠優勢一:導電纖維技術智慧衣的核心技術關鍵是導電材料之突破,AiQ副總經理黃宏旭表示:「智慧衣要能洗、能摺、絕緣,穿在身上不能短路,也不能因為 流汗導致訊號消失;簡單來說,衣服即新載具,像是軟機殼一樣,但電流比一顆乾電池還低,不會危及人體。」九五年時,黃宏旭原本在一家金屬材料廠「金鼎」, 花了五年時間,從比利時購買機台再自行改造,將一根不鏽鋼柱軟化為纖維,最細可拉到兩微米,相當於髮絲的二十分之一細,捧住一團不鏽鋼纖維,就像捧住銀灰 色的棉球,還能扯出柔軟的「鋼絮」,黃宏旭說:「當初為了尋找更大的市場,○一年時金鼎加入南緯成為子公司,又花了五年才將金屬纖維商品化。」目前,全世界僅三家公司生產金屬纖維,另外兩家皆從事工業用途,如玻璃製程必須的高溫緩衝材,僅金鼎一家投入智慧衣開發,並在○九年成立AiQ,跨界整合通訊業、半導體業,企圖成為智慧衣的解決方案商。

南緯實業總經理楊維漢興奮地說,過去推廣智慧衣,大部分人都沒感覺,「今年八到十月,我在美國、上海與台灣參展,被問到『智慧衣』的頻率幾乎是過去三年的總和!」一次參展三至五天,就能與上百組來自全球的人馬交流意見。

「你能想到的行業幾乎都談過!藥廠、保全、漁業、醫院,甚至連瑞士郵局都有,我們參加的展覽已經從紡織展、戶外運動用品展延伸到消費性電子展與通訊展,因為未來智慧衣販售的通路,可能不只是服飾店。」楊維漢說。

台廠優勢二:專利權完整

代理日本自行車品牌的三司達企業堪稱經典範例。○七年,三司達與紡織所共同開發智慧車衣,一四年正式以CABALLERO品牌在自行車經銷通路以及 PChome商店街販售,「這是冷門產品,我們要先打開市場,所以定價不高;未來若競爭對手想做,我們也樂意將感測技術技轉分享。」三司達品牌副理辜銘仁 說。

「台灣紡織業有很強的優勢,但專利權意識有待加強,否則未來容易被國外大廠影響。」沈乾龍提醒,智慧衣已經不是單純的紡織品,因為結合了感測、發熱或發光 等電子模組,一定要累積專利權才能有效防禦,「科技人普遍有專利布局的常識,但紡織業沒有,這是未來加入者要注意的地方。」去年美國境內就爆發了智慧衣專 利訴訟,Apple、NIKE、Adidas無不中槍,不僅影響了上市時程,也讓部分想投入智慧衣的紡織業界大老止步觀望。

幸好,台灣兩大領先者南緯與紡織所,都明白專利布局的重要性,從纖維材料到解決方案,各自累積了一百多項專利權,黃宏旭更強調:「我們幾乎每周都會有一個新的專利。」新創公司Rooti 科技專研穿戴式裝置,創辦人黎克邁從鴻海出身,去年起與AiQ共同開發運動感測衣,僅花一年時間,產品已在今年九月上市,黎克邁強調,「申請一個專利要幾 萬元,每年還要收維護費,一年比一年貴,我目前申請七個專利就花了幾十萬元,但這是必要的付出。」台灣的技術能量已到位,且開發速度愈來愈快,去年遠東集 團整合旗下紡織、光電、通訊、醫療資源投入非金屬的導電薄膜材料,今年十月就在台北紡織展上展出,且董事長徐旭東更放話要在今年底上市。

遠東新行政總部總經理鄭澄宇說:「未來智慧衣的挑戰,仍在消費者使用習慣,以及新形態『衣服』的接受度。」這也是所有廠商的共同心聲,楊維漢強調,南緯○ 九年就提出智慧衣解決方案,但接軌的商業模式迄今尚未出現。舉例來說,運輸業曾找南緯討論智慧衣,以方便偵測司機、機長、船長的身體狀態,有效避免疲勞駕 駛;又或是藥廠、醫院希望病患穿上智慧衣,能隨時監測血糖數值與服藥後反應,「千百種服務情境都是需求,但感測到的訊號要丟給誰?誰能處理?加上法規問 題,沒有後台配合,前端就不具意義!」智慧衣已經在穿戴式裝置中另闢一場全新牌局,早早坐上牌桌的玩家,手裡疊高籌碼,但還需要押寶的運氣與準確的預測眼 光,才能在新局裡稱王。

從瑜伽、跑步、騎車用的運動服,到偵測生命跡象的消防服,或是純娛樂功能的LED發光外套,智慧衣一穿上身,就是一套微電腦。

AiQ的金屬纖維已被英特爾與科技公司Rooti採用,感測之心跳能傳送到手機上記錄。

撰文 / 鄧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61

巴斯夫大火事故後續:路德維希港蒸汽裂解裝置將逐步重啟

10月20日消息,巴斯夫公司向第一財經透露,經過對安全現狀深入的評估以及和德國南部結構及許可委員會的密切協調,巴斯夫在路德維希港的兩套蒸汽裂解裝置將在接下來的幾天內逐漸重啟。在重啟過程中,過剩的氣體將通過火炬燃盡。在德國當地時間2016年10月20日淩晨以及接下來的幾天里,這將導致火炬燃燒和基地北部噪音上升。

這兩套蒸汽裂解裝置因為10月17日北部港口火災導致原料供應中斷而停車。一體化基地乙烯和丙烯價值鏈的其他下遊裝置因此也停車或減產。共有24套裝置因為火災停車,包括兩套蒸汽裂解裝置。一些裝置依靠現有的原料庫存繼續生產。

巴斯夫正為蒸汽裂解裝置準備另一個石油腦供應渠道,經由弗里森海姆島上的港口,這一渠道不在事故區域內。當蒸汽裂解裝置啟動之後,大多數受影響的裝置也將在接下來幾天內逐漸重啟或提升產量。

火災破壞了數個管道,其中一些用於輸送從外部采購來的原料。所以巴斯夫宣布了石油腦、乙烯、丙烯采購的不可抗力。

目前,巴斯夫正評估各項措施,盡量減少對客戶貨物交付的影響。同時,巴斯夫與客戶保持密切聯系,及時告知他們產品的最新供應情況。

物流方面,北部港口目前停止運作。江邊港口、弗里森海姆島港口以及槽罐區仍在運作。液體產品可在弗里森海姆島港口出入,江邊港口可以處理各類液體和固體產品。

路港基地15號門目前關閉。卡車司機到達基地後,需在巴斯夫汙水處理廠的停車場等候巴斯夫員工的進一步指示,隨後將被調度到12號、11號和6號門。

多式聯運站目前由於安全原因關閉。設備沒有受損,清理工作完成後將開放。鐵路系統沒有受到事故的損壞,基地的列車服務照常。鐵路交通將由南出口到達和出發,因為北出口由於安全原因目前關閉。路港主站和基地之間的客運交通服務正常運營。

德國時間11點30分左右,全球最大的化工企業巴斯夫(BASF)位於德國西部城市路德維希港北部的一個化學工廠發生爆炸發出巨大的爆炸聲,火光沖天並升起濃煙。火災已造成兩人死亡,六人重傷,數人輕傷。受傷員工已在事故現場得到救治或送往當地醫院進行進一步醫治。目前仍有兩人失蹤。

隨後在德國當地時間2016年10月18日淩晨5時,路德維希港北部港口大火已被撲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605

中國大型超導高場磁體裝置研制獲得成功 能產生10萬高斯磁場

據中國科學院網站消息,11月5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人員在用於混合磁體裝置的大型超導高場磁體上實現了10萬高斯的設計指標,為40萬高斯混合磁體的聯調成功奠定了一項關鍵基礎。

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項目包括產生40萬高斯磁場的混合磁體裝置,它由口徑為920毫米的10萬高斯超導磁體及包含其內的30萬高斯水冷磁體組合而成,其中的水冷磁體已在9月份的單獨試驗中成功實現技術指標。大口徑超導高場磁體由於成本高、難度大、風險高、研制周期長等因素,成為混合磁體研制能否成功的關鍵技術之一。該超導磁體的研制成功是國際超導技術發展的一個新的里程碑,此前世界上沒有如此大型的磁體能夠產生10萬高斯磁場,也沒有能產生10萬高斯磁場的超導磁體能夠達到如此大的口徑。因此,它的研制成功不僅搭起了我國穩態強磁場科學研究的高平臺,也為國際超導高場磁體技術的發展創造了新的成功經驗。

大型高場超導磁體裝置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僅需要磁體本身具有良好的電磁性能和機械性能,成功運行還需要氦低溫冷卻系統、超導磁體電源、安保和控制系統等多個子系統的密切配合和保障。因此,該超導磁體的調試成功,也是對自主研發的各相關子系統的成功檢驗。

據悉,穩態強磁場能夠為物理、材料、化學、生命科學等多學科前沿的研究提供難得的極端實驗條件,因此,研制包括超導高場磁體在內的強磁場實驗裝置對於促進我國科學發展意義重大;不僅如此,大型超導高場磁體技術也具有其它十分重要的應用前景。強磁場中心將再接再厲,在現有基礎上,力爭早日完成40萬高斯混合磁體裝置的聯調,不斷攀登強磁場技術和科學研究的新高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527

印尼一政府大樓發生爆炸 爆炸裝置為高壓鍋炸彈

2月27日消息,據央視網報道,根據印尼警方的消息,印尼萬隆市的一個政府大樓內發生爆炸,隨後,當地警方趕到現場並與襲擊者交火。

據悉,2月27日上午9點,一名男子將一個煤氣罐在印尼西爪哇萬隆市政府部門的辦公室院子里引爆。隨後警方趕來將這名襲擊者制服。目前沒有人員傷亡的報告。

據了解襲擊者的目的可能是要求釋放之前被捕的恐怖分子。目前警方還在進一步調查當中。

另據此前印尼警方消息,爆炸發生後當地警方趕到現場並與襲擊者交火,根據初步調查,該大樓內的爆炸裝置為高壓鍋炸彈。

圖片來自央視新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2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