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如何成為專欄作家(上)

1 : GS(14)@2010-12-12 12:53:42

2010-12-9 NM
記者來做訪問,最多人提出:「你吃過那麼多東西,哪一種最好吃?」

已回答了數百回,對這些問題感覺煩悶,唯有敷衍地:「媽媽做的最好吃。」

其實,這也是事實呀。

更討厭的,是:「什麼味道?為什麼說最好?吃時有什麼趣事?」

味道事,豈為文字可以形容?為什麼說最好?當然是比較出來。有什麼趣事?哪有那麼多趣事?

我已開始微笑不答了。

今天,又有一個訪問,記者劈頭就來一句:「你寫了專欄已有三十多年,請你講講寫專欄的心得好嗎?」

這個問題從來沒有人問過,我很感謝這位記者,回答了她之後,在這個深夜,做一個較為詳細的結論。

專欄,是香港獨有的文化,也許不是香港始創,但絕對是香港發揚光大。每一家報紙,必有一至二三頁的專欄,這能決定這家報館的方向和趣味,雖然有很多人寫,但總能集合成代表這張報紙的主張。

認識很多報社的老闆和老總,他們都是一覽新聞標題之後,就即刻看專欄版的,可見多重視專欄。

專欄版做得最好的報紙,遠至六十年代的《新生晚報》,到查先生主掌時期的《明報》和七八十年代的《東方日報》。

專欄版雖然有專門負責的編輯,但最終還是報館老闆本身,或者交給全權主理的總編輯去決定由誰來寫。

《新生晚報》的專欄,有位明星,叫十三妹,她從六○年開始寫,到七○年逝世,整整十年,紅得發紫,每個星期收到的讀者來信,都是一大紮一大紮的,當年沒什麼傳真或電郵,只有用這個方式,與作者溝通。

十三妹的特色,在於她對外國文化的了解,那個年代出國的人不多,讀者都渴望從她身上得到知識,而且她的文字也相當潑辣,左右派都罵,看得大快人心。

《明報》和《東方》的全盛時期,倪匡、亦舒、黃霑、林燕妮、王亭之、陳韻文等等,百花齊放,更是報紙暢銷的主要因素之一。

外國報紙,沒有專欄,不靠專欄版嗎?

那也不是,影響力沒那麼大罷了。他們的專欄一個星期一次,插在消閒中,沒有特別的一頁,也沒那麼多人寫。成為明星的也有,包可華專欄是代表性的,自從他出現以前或之後,也看不到有哪個人可以代替。

說回香港,專欄版的形成,被很多所謂嚴肅文學的作者,批評為因編輯懶惰,把文章分為方塊,作者來稿塞了進去就是,故也以豆腐塊,或方塊文字來譏諷。

但不可忽視的,是香港的這種風氣,影響到全球華文報紙,當今幾乎每一家都刊有此版。最初是星馬一帶,多數報紙把香港報紙的專欄東剪一塊,西切一塊填滿,也不付作者稿費。

有一回我去追,到了檳城,找到報館,原來是在一座三層樓的小建築裡面,樓下運輸發行,二樓印刷,三樓編輯和排字。因受當地反華的影響,讀者又不多,刻苦經營。我看到了心酸,跑上三樓,緊緊握着總編輯的手,道謝一聲算數。

那個年代,到了泰國和越南一遊,都遇同樣的刻苦經營華文報紙,很多要靠連載小說的專欄,才能維持下去,而被盜竊得最多的,當然是金庸、梁羽生、古龍和倪匡的作品,也多得亦舒的小說不少。

當今,這些報館已發展得甚有規模,有些還被大財團收購,當成與大陸經商的工具之一,勢力相當雄厚,如果不追稿費就不行了。雖然只是微小的數字,至少到當地一遊時,可以拿稿費吃幾碗雲吞麵。

除了東南亞,歐美加拿大的華文報紙,都紛紛推出專欄版。當今懂得什麼叫本土化,轉載香港的已少,多數是當地作者執筆,發掘了不少有志於文化工作的年輕人,亦是好事。

說到連載小說,昔日專欄版,是佔重要位置,但因香港生活節奏快,看連載小說的耐性已逐漸減少,金庸先生又封筆了,所以也逐漸在專欄版中消失。

至於台灣,報紙上的專欄版也相當重要,他們有專人負責,都是到外國去讀怎麼編這一版位的,文章長短,每日排版不同,並非以豆腐塊來填滿。

這種靈活性的編排十分可取,也適合於台灣那種生活節奏較慢的社會,讀者可以坐下來靜靜看一長篇大論的文章,但這種方式一搬到香港來就失去意義,而且作者不是天天見報,沒有了親切感。

香港的豆腐塊,像一個大家庭,晚上坐下來吃飯,你一句我一句,眾人都有不同意見,有時話的也只是家常,但主要的是一直坐在旁邊講給讀者聽。有一日不見,就若有所失。

有一次在某報寫專欄,一個新編輯上任,向我說:「不如換個方式來寫。」

我懶洋洋回答:「寫得那麼久,如果在飯桌上,我已經是父親一個,你要把你的父親改掉嗎?」
2 : GS(14)@2010-12-17 18:10:41

2010-12-16 NM
如何成為專欄作家(下)   

「你寫了那麼多年專欄,為什麼不被淘汰?」記者說。

這個問題問得也好。

長遠寫了下來,不疲倦嗎?我也常問自己。我也希望有更多、更年輕的專欄作者出現,把我這個老頭趕走。

「當今的稿費好不好?不寫是不是少了收入?」

香港文壇,專欄作家的收入,到了今天,算好的了。但我們這群所謂的老作者,都已有其他事業,停筆也不愁生計。

專業寫作的當然有,像李碧華,但她也有寫小說和劇本的豐收。亦舒的專欄很少,她還要每天坐下來寫長篇小說,是倪匡以外的少數以筆為生的一位人物。

我從不以為一代不如一代,相信青出於藍,新的專欄作者一定會產生,但是要寫專欄的話,必要知道什麼是專欄的精神開始。

這種神髓,主要來自耐看,舉一個例,像一幅古代的山水畫,很平淡,愈看愈有滋味。嶺南派的作畫,非常逼真,即刻吸引人家看,但始終不是清茶一盞,倒像濃咖啡和烈酒,喝多了生厭。

作者要有豐富的人生經驗,一樣樣拿出來,比較容易被接受。有幾分小聰明,一鳴驚人,但所認識的事物不多,也不是理想的專欄作者,有次出現了一個,寫得十分好看,但金庸先生很了解這個人,說:「看他能寫多久?」

果然,幾個月下來,十八般武藝已用光,自動出局。

作者需要不斷地吸收,才能付出。不恥下問。旅行、交友、閱讀、愛戲劇電影、繪畫、音樂等等,是基本的條件。專欄作者和小說家完全是兩碼子事,後者可以把自己藏起來,編寫出動人的故事,但是前者赤裸裸地每天把生活點滴奉獻給讀者。想過什麼、做過什麼,都在每天的專欄看得清清楚楚,是假裝不出來的。

為什麼好作者難於出現,這和生活範圍有關,有些人寫來寫去,都談些電視節目,那麼這個人一定是宅男宅女,不講連續劇,也只剩下電子遊戲了。

有些人以飲食專家現身,一接觸某某份子料理,驚為天人,大讚特讚,也即刻露出馬腳。

更糟糕的是寫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子女、親戚,甚至於家中的貓貓狗狗,一點友人的事跡也不提到。這個作者一定很孤獨,孤獨並非不好,但必須有豐富的幻想力,不然也會遭讀者摒棄。

我們這些寫作人,多多少少都有發表慾,既然有了,不必要扮清高,迎合讀者,不是大罪。

「作者可以領導讀者。」有人說。

那是重任,並非被歧視為非純文學作品的人應該做的事,讓那些曲高和寡的大作家去負擔好了。專欄,像倪匡兄所說,只有兩種,好看的,和不好看的,道理非常簡單,也很真。

真,是專欄作者的本錢,一假便被看穿,如果我們把真誠的感情放在文字上,讀者也許不喜歡,可是一旦愛上,就是終生的了。

「如果你籍籍無名,又沒有地盤,如何成為一個專欄作家?」這也是很多人的問題。

我想我會這麼做的:首先,我會寫好五百字的文章,一共十篇,涉及各種題材,然後寄到香港所有報紙的副刊編輯部去,並註明不計酬勞。

寫得不好,那沒話說了;一精彩,編輯求也求不得,哪有拒絕你的道理?很多副刊的預算有限,更歡迎你這種廉價勞工。

一被採用,持不持久,那就要看你的功力了。投稿時,最忌把稿紙填得滿滿,一點空格也沒有,這等於是下圍棋,需要呼吸,畫畫,也得留白呀。一篇專欄,也可以當成一幅漂亮的構圖來欣賞,如果你寫久了,就能掌握。

或者,換一方式,十篇全寫同一題材。以專家姿態出現,像談攝影相機、談電腦、分析市場趨向、全球大勢、今後的發展等等,也是一種明顯的主題。

既然要寫專欄,記得多看專欄,仔細研究其他作者的可讀性因素何在。我開始時,先拜十三妹為師,她是專欄作家的老祖宗,本人未見,讀遍她的文字,知道她除了談論國際關係、文學音樂戲劇之外,也多涉及生活點滴,連看醫生,向人借錢,也可以娓娓道來,這才能與讀者融合在一起。

我每次下筆,都想起九龍城「新三陽」的老先生,他每天做完賬,必看我的專欄,對我的行踪瞭若指掌,當我寫外國小說、電影和新科技時,我會考慮到老先生對這些是否有興趣?

所以,這些題材我偶爾涉及,還是談吃喝玩樂為妙,這到底才是生活,像和經常光顧的肉販交談,他說:「我昨晚看了你監製的三級片,和老婆不知多快樂!」

這種快樂,就是好看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039

一日未死,一日仍有運行

1 : GS(14)@2010-12-17 15:12:33

http://daisy-lancashire.blogspot ... 6993221877302247887

我從沒想過原來避孕套有這個用途。舊老闆Lawrence 約了我和Sam 到Mandarin 吃飯。

Lawrence 這種退了休的富貴阿伯,家住山頂天天對無敵海景發呆,悶到抽筋,跟我們這些後生仔女埋堆保持心境青春,好過打botox。

關於避孕套的話題,源於Sam 看了電視劇《義海豪情》大結局,便眉飛色舞地談起來: 「九姑娘去了美國,劉醒卻困在大陸!1979 年祖國開放了,但那時的九姑娘已經滿頭白髮啦,她回大陸找劉醒,才知他曾三次偷渡來香港,打算再偷渡去美國尋人,卻三次被逮捕了送去坐牢,前後總共坐監十年!唉,你們覺不覺得好悲?」

「覺得呀。」我說,一邊攪拌那杯熱檸檬水。

Lawrence 卻笑了起來。「所以話你們後生不懂歷史,看了電視劇就信以為真。那時候每天偷渡來香港的人多如繁星,每個人給逮住了都送去坐牢三、四年?你就想!國家哪來這麼多閒錢養你?抓回去坐一頭半個月就放出來了。」

話匣子打開了,Lawrence 便開始說起他所聽過的故事。他認識不少跟他一樣有錢的阿伯,當年從大陸游水來香港,憑個人努力白手興家。

「把避孕套吹脹成氣球,一個一個綁在身上,就能頂住一會令自己不至於沉下去。那當然不能長時間令你浮,但在你筋疲力盡的時候卻能救你一命啊。」Lawr ence說罷呷一口Earl Grey。

他聽過許多偷渡的故事。水路的話,以大鵬灣路程最遠,要游八個小時。那時一窮二白,別妄想能買到水泡。

鯊魚經常在那一帶水域出沒,不知多少人就那樣成為鯊口下的亡魂。但亦正因如此,解放軍在這一帶的防守較鬆,被逮住的機會也較小了。

Lawrence 的一位富商朋友,八歲從大鵬灣游水來港。今天的「港童」八歲連鞋帶都未識綁,人家同樣八歲已經去闖鬼門關了。那不是大喊一聲「衝啊!」就闖過去,八歲已經懂得為這趟艱險的旅程裝備自己,天天跑山游泳鍛煉身體,與同伴研究路線,向漁民了解水流的轉向,準備好了才出發。

一個八歲孩子,在漆黑一片的汪洋裏浮沉,朝那遙遠的彼岸奮力游去。

Lawrence 的另一位朋友從山路偷渡。「他攀過梧桐山,路又斜又崎嶇,抵飢餓與寒冷,滿山都是屍骨。終於攀上山頂了,看見有塊大石寫『回頭是岸』。我這朋友那時十二、三歲,父母都是知識分子,三歲起就教他寫字。那一刻他看這四個字,突然哈哈大笑起來,同伴急得慌了,要他靜靜躲,他卻一直笑,然後流下淚來。」

我感到一陣心酸。人生是一場賭博,有些人一坐下賭桌就拿到一副爛牌,99% 注定會輸,最終卻憑1%扭轉全局,反敗為勝。電影《我要成名》就有這樣的一句對白:「一日未死,一日仍有運行。」我想起一則新聞:在漫天戰火的阿富汗,四名少年決定改寫自己的命運,徒步六千四百公里到英國。他們走了三年來到匈牙利,正當他們在墳場拾垃圾來吃時就被警察拘捕了。那時他們已走了四千多公里,要是被遣返的話未免太可惜了。問他們為何要徒步到英國,他們說: 「因為欣賞英國的音樂。」多麼瀟灑的一個答案啊!

我又想起一個生於非洲索馬里的女孩,五歲被母親帶進叢林,按在石上,要她咬住一根樹枝。老太婆拿出一把生銹剃刀,在上面吐口唾沫,把她的陰蒂割掉,用荊棘把下體縫上,留個火柴棒大小的洞口,那是非洲傳統的女性割禮。十三歲時,父母把她賣給一個六十五歲阿伯當「四奶」,以換取五匹駱駝。女孩拒絕接受這樣的命運,徒步由沙漠的家走到首都,輾轉到了倫敦當黑市工,在快餐店打掃時被時裝攝影師看見,驚為天人,令她最終成為九十年代炙手可熱的超級名模。她的名字是 Waris Dirie。

當年偷渡來港的人多不勝數,有命來到的通常都會發達。想想看,十歲八歲的孩子,在漆黑的大海裏不停游八個小時, 除了擁有鐵一般的意志, 根本無法做到。

Lawrence 的朋友,當年那八歲的小男孩在大海拚命游了一夜,天亮時終於看見陸地,他的同伴卻在途中浸死了。

人生終究是一場賭博。

*               *               *

我沒有橫財命。莫說六合彩,就連抽獎和刷刷卡也從來沒有中過,錢倒是丟過很多。

最近一次跌錢,源於某天接了一個電話。那是我家從前一個傭人的女兒,在我中學時期時常來我家玩,姑且稱她「阿欣」。我大學畢業後,阿欣的母親沒再在我家裏幫忙,我們便失去聯絡了。

阿欣最近突然致電給我,說她父親在內地遇上交通意外,而她任職的補習社又剛巧倒閉,急需要4 萬元為父親治療,說還哭了起來。「我問了很多親戚朋友,不是沒錢就是不肯借給我,我真的沒有辦法才這麼唐突地找你啊Daisy……」。

我打長途電話到英國找我媽媽,她說已很多年沒跟阿欣一家聯絡了,我也不期望她會留住當年傭人的電話號碼。我媽向來沒有記錄人家電話地址的習慣,只會憑記憶去打電話,記不起來的號碼就乾脆不打。我在她的教育下,對「電話簿」這東西從來沒有概念。

我把4 萬元借給阿欣,同時預了她不還。我遇上騙案就當我倒楣好了,但萬一她說的是真話,又萬一她父親因為缺了醫藥費而死掉,我豈不是間接害死他?

過了一星期左右,我跟一個舊同學吃飯,她的秘書最近辭職了,急請人。我想起阿欣正在失業,便打算問她有沒有興趣到律師行當秘書,誰知打了幾次電話也無法找,走佬了,我想。但過了幾天,她又給我來電。「Hi Daisy,聽到你的留言了,找我有事嗎?我剛從日本回來。」我並沒有詢問她: 「你這混蛋是不是騙了我的錢去旅行?」我問不出口。假如她說: 「是呀,笨蛋,我騙了你的錢去看日本的紅葉呀!」你叫我情何以堪?我當什麼事也沒發生過,送佛送到西,把律師行秘書空缺的事告訴她了。她跟我舊同學的公司約好了面試的日期時間。

過了一陣子,我問那位舊同學阿欣的表現如何。「她沒有來啊。」舊同學說。

「她跟HR 約好了時間,但最終沒有出現,也沒有通知一聲。」我勃然大怒,連忙向同學道歉然後致電阿欣問個究竟。

「我後來想想,秘書的工作似乎太辛苦了。」她說。辛苦?做秘書辛苦?在律師行做秘書辛苦?那我連續十八天沒放過假,我還是不是人?大家樂的收銀員是不是人?就算做賊,會有不辛苦的嗎?這個人連賊都不如。

我問她具體來說怎樣辛苦呢,她很具體地告訴我,她住沙田,每天到中環上班「不就腳」,舟車勞頓很辛苦。那你長途跋涉去日本旅行又不會舟居勞頓嗎?國際律師行秘書初入職月薪2 萬,年資深的可有3、4 萬元。像我秘書Selina那樣每天打幾隻字、撥幾通電話、玩玩facebook,快樂過神仙,我都幾乎想轉行做秘書。這樣的工作「辛苦」?

我押上自己的名譽來推薦你,就算真的不喜歡這份工作,何不打個電話交代一聲?那不是做人很基本的禮貌嗎?真要命,我居然跟這種人講禮貌!我大概食錯藥了。你一定以為阿欣是那種自私、自我、缺乏責任感兼懶到入骨的八十後,錯了,我沒算錯的話,她今年應該三十四歲了。不要什麼都賴八十後, 「敗類」是跨年代的。

為什麼有人八歲游水來港,會從一無所有變成今天的富豪?為什麼有人生於和平繁榮的年代,機會唾手可得,卻失業潦倒?命運沒戲弄人,是命運被人氣死。(撰文: 王迪詩/ 逢星期六刊於《信報》http://world-of-daisy.blogspot.com/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109

你是“透明人”

1 : GS(14)@2010-11-14 14:07:35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 ... -06&cl=115&page=all

中国社会在快速、全面、无情地“实名化”,但隐私保护重官轻民, 防止商业和公权机关滥用个人信息刻不容缓
《新世纪》周刊 记者 刘长 赵何娟 沈乎

  隐私保护重官轻民



  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在即,“菜刀实名制”已在广州开始试行。市民购买菜刀、大型水果刀等刀具时,必须在一份“广州市刀具销售情况登记表”上,登记姓名、地址、身份证号、购买刀具的种类、数量以及用途等资料。

  此前的7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实施“网店实名制”;8月1日,文化部颁布用以规范“网游实名制”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9月1日,“手机实名制”启动。按照工信部要求,凡购买预付费手机卡的用户,必须提供真实的身份证件,由运营商存入系统留档。此前的非实名制用户将被要求补登个人信息,到 2012年将全部完成手机实名登记。

  这还远非“实名制”在中国社会的全部。如果你是一名高频率使用网络和电信业务的公民,那么你的博客、BBS账户、QQ号等,均已经或正在接受实名制的考验。

  按照2009年5月杭州市出台的一项地方性法规的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如实登记向其申请开设电子公告等用户的有效身份证明,全面推行“网络实名制”——它预示着,以立法形式确立“网络实名制”,已近在眼前。

  金融实名制则在更早前已展开——自2000年4月,个人开设存款账户必须实名。之后,股票、债券等证券账户实名也开始实施。而在电信业务中的固定电话业务,自诞生之初就是要求实名开通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外地旅客进京的车船票需要实名登记。之后,“实名制”行列不断增添新内容。

  2010年初,一年一度史诗般的“春运”中,中国铁路系统最繁忙的广铁集团和成都铁路局,亦曾勇敢尝试了“实名制火车票”。

  进入4月,为迎接世博会,上海开始了“菜刀实名制”,以及世博期间上海的汽车客运和行李托运实名制。

  8月,福建省公安厅发出一项通知,实行留宿洗浴按摩场所验证登记制度。规定无论何时进入洗浴按摩场所,只要该场所可以留宿,就必须实名登记,坊间称之为“洗浴实名制”。

  与“实名制”有关的种种,都有美好的初衷。

  例如手机实名制,著名电信专家、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曾表示,应该使手机短信不再成为“犯罪分子扰乱社会治安的一个手段”。而移动中国网 CEO万永也认为,手机实名制意味着运营商可以建立起个人移动信用系统,给这些涉及支付环节并需要诚信保证的业务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

  中国的互联网兴起之后不久,有关“实名制”的讨论即已开始。最著名的公开言论来自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2002年4月,他在广州电视台做关于新闻改革的访谈中提到,“人大应该立法禁止任何人匿名在网上发表东西”。

  舆论激辩由此展开。支持“实名制”的人们,理由单纯而美好:“实名制”能有效防止匿名在网上散布谣言、制造恐慌和恶意侵害他人名誉等一系列网络犯罪;“实名制”有利于网民的自律,可以使网民之间的讨论更为贴近,发言更加严肃。

  反对者则认为,“实名制”将限制公民的言论自由、泄露个人信息,后患无穷……

  事后,李希光表示,媒体报道对自己的话语进行了断章取义,并称:“我今天对网上匿名还是实名这个话题,毫无兴趣。因为,禁止网上匿名是非常不现实的,在法律上和技术上都行不通。”

  但官方的行动很快证伪了李希光的判断,“禁止网上匿名”的“法律和技术”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2003年,全国各地的文化主管部门要求在网吧上网必须实名登记。

  2004年5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电子邮件服务商应要求客户提交真实资料。同年1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高校教育网应推行实名制。以北大的“一塌糊涂”和清华的“水木清华”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校 BBS向实名制的校内交流平台转变。

  2007年,中国互联网协会组织新浪网等多家博客服务提供商共同签署《博客服务自律公约》,通过对服务提供商行为的规范,鼓励博客作者实名制。

  在地方层面,2005年7月,腾讯公司发布公告称,根据深圳公安局下发的《关于开展网络公共信息服务场所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将对QQ群创建者和管理员进行实名登记。

  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则在2010年4月透露:中国已初步建立互联网基础管理制度。王晨提到:中国已在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推行论坛版主实名制、取消新闻跟帖“匿名发言”功能,并且取得实效。他还透露,网站电子公告服务用户身份认证工作正在探索中。

  至此,争论已逾十年的“网络实名制”,大势已成。而随着“手机实名制”的逐步实现,个人在通讯领域越来越透明。

透明的“玻璃屋”

先进的科技为政府提供了网络化、数字化的社会治理和控制手段,个体仿佛已然成为“透明人”

  “按现有实名化的狂热态势,若干年后,民众商场购物、医院就诊、购买车船票,甚至餐馆就餐、进入澡堂和娱乐场所、汽车加油、公路收费站缴费,都可能会以实名进行,由此打造出一个毫无隐私权的‘反面乌托邦’。”三年前,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发出这样的预言。

  这个预言如今似乎正在真实降临。在传统社会向信息化社会中转换过程中,工业化和商业化的效率追求,人的流动性增强,财富的虚拟化,各种信息的符号化,凡此种种,与个人的生活和生产相关的信息高度集成。先进的科技也为政府提供了网络化、数字化的社会治理和控制手段,个体仿佛已然成为“透明人”。

  “透明”方便了管理,亦便于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然而,个人的一言一行均可能被袒露于“透视镜”中,使人宛如处于无所不在的“玻璃屋”之中。

  IT天使投资人李鹏,某日上午不小心蹭了车,构成违章,当天下午就接到各种“问候”电话,包括代办消除违章扣分、提供保险“一条龙”服务等。这让他纠结良久:作为一个商人,他一直非常主张实名制,这对他们商业上的精准定位,是有好处的;但作为一个个体,他又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无所不在地被“监控” 感到恐惧。

  形形色色的“实名制”带来的问题,人们早已感同身受的就是此类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刚买过房,装修、家具推销的短信电话就尾随而来;刚买过车,与汽车相关的服务广告也不期而至;只要在电信、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机构留过信息,相应的营销广告即时常来袭……

  人们因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留下的个人信息,都容易被集成于一个信息库,进而成为牟利的资源。

  据中央电视台2010年“3·15”晚会曝光的情况,山东省内移动通讯公司有大量发送商业广告短信的行为,甚至将用户信息出售给垃圾短信群发公司。同时被曝光的一家名为海量信息科技网的网站,公开叫卖的个人信息包括各地的车主信息、各大银行用户数据、股民信息等。

  2010年6月,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审理了全国首例“中国移动、联通员工涉嫌非法提供、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案件”,中国联通北京分公司网络运行维护中心主任唐纳宇,将客户的通话时间、主叫号码、被叫号码等通话记录,以邮件方式发给开侦探公司的张荣浩、张荣涛兄弟。

  类似的案件之后在北京海淀、上海浦东等地均有出现。相关司法材料显示:电信运营商的内部人士、侦探公司等第三方机构、买家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中国青年报》记者王超在调查“公民信息如何被倒卖”时发现:“一个电话号码,可能被卖五次。”

  金融领域,问题同样触目惊心。《21世纪经济报道》新近的一则报道透露,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因涉嫌违规获取银行的理财客户信息被查处。包括招行、建行、深发展在内的七八家银行的客户信息,被出卖给中融信托的客户经理,后者向客户推销信托产品。

  业内人士指出,金融机构客户信息被滥用乃至出卖的事件早已司空见惯,被查出的仅是冰山一角。2009年初,在广东省佛山市某废品收购站,有人发现了某银行和一通信公司等单位的客户资料,其中家庭住址、联系方式、个人财产等均一览无余。

  近来爆发的奇虎360(下称360)与腾讯QQ“用户隐私权”大战,更让人们窥见网络隐私安全威胁之一角。

  你的桌面由谁做主?

  这个简单的问题,回答起来却并不简单,千丝万缕的利益纠葛背后,一个多年来一直被网民忽略的问题终于在这场桌面大战中被引爆,即“网络隐私”。

  11月3日,腾讯对所有用户发出公告,称在奇虎360停止对QQ进行外挂侵犯和恶意诋毁之前,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强拆”之举除蛮横外,还引爆用户积累多年的顾虑:“你不扫描何以知道我安装了360?”

  奇虎360与腾讯之间的纠纷自9月底来逐步升级。9月27日360公司开发的一款名为“隐私保护器”的软件,称腾讯的QQ聊天软件在扫描用户电脑的过程中访问用户隐私文件。腾讯公司则立即指责360公司侵权并反指其传播色情内容等,口水战逐步升级。10月27日,腾讯百度等发联合声明声讨 360。10月29日,360推出“扣扣保镖”,称可阻止QQ查看用户隐私。

  大多数网民从一开始的看戏心态,到11月3日被腾讯的软件“强拆”行为激怒,才幡然醒悟在网络中早已暴露为彻头彻尾的“透明人”。无论是对 360还是QQ,获取用户的隐私信息都如探囊取物,这一次,更视用户权益于无物,将用户直接推上战场,成为炮灰。(参见本期文章“雷人马化腾”)

  无论此事如何收场,亿万用户对个人隐私保护的极度不安已经变成现实。

公权力无形之手

按现有的技术手段和政府管制措施,“无论你在家里上网,在公司上网,还是在网吧上网,都很容易找到你。实施更彻底的网络实名制,只不过是为找人提供一个‘快捷键’而已”

  商业利益驱使下的侵害,远非“实名制”泛滥最可怕的后果。来自公权力的“无形之手”,更令人不安。

  “‘实名制’正在成为中国行政管理的‘伟哥’。”一向出语泼辣的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在2007年撰文提醒,“中国社会存在着滥用实名制的巨大危险。”

  对于正处于痛苦的社会转型期,民主法治等基础制度框架尚未成型,同时又遭遇信息化时代冲击的中国来说,这种警醒可谓一针见血。

  “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多好啊,想让他们怎么说就怎么说。”2008年1月,面对《南方人物周刊》记者的采访,陕西绥德县县委宣传部长的言语中满是抱怨。

  “实名制”的出现,背后是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蹒跚背影。突如其来的网络和电信技术的革新,使得信息传播和公民的自由表达,与新技术实现了完美拥抱。而政府对信息的管控,则面临全新的挑战。

  2007年,短信和互联网,让数万厦门市民,不约而同地集体走上街头“散步”,以抗议即将降临的PX项目。

  2010年7月的一个下午,广州市海珠区江南西地铁口发生千人聚会“保卫粤语”事件,而当日聚会的通知,早已在豆瓣网、广州本地青年网络社区传播多时。

  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像舟曲泥石流、央视新址大火以及各种矿难等天灾人祸,几乎是在事发同时,各种信息和图片即在网络上传播,封锁消息已成为不可能。

  在品尝过互联网的自由开放之甜蜜后,面对官方强势推进的“网络实名制”,中国公众中反对者众多。他们眼中,“实名制”将限制公民的言论自由、泄露个人信息、妨碍舆论监督、堵塞疏导社会矛盾的排气阀……

  例如,2007年6月,厦门市政府的一次会议决定准备出台一个关于“互联网有害信息和不良信息管理和处置”的办法。该市工商局副局长田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办法将可能实行严格意义上的“网络实名制”——“后台实名注册,前台实名发表,必须用身份证上的名字发帖”。

  网友普遍猜测,此举与当时厦门市民利用网络“串联”,反对PX化工项目的事件有关。有评论反击说,此举意味着如果鲁迅在世,他在厦门发帖必须用“周树人”的名字,否则将违反厦门的法规。

  业内人士指出,按现有的技术手段和政府管制措施,“无论你在家里上网,在公司上网,还是在网吧上网,都很容易找到你。实施更彻底的网络实名制,只不过是为找人提供一个‘快捷键’而已。”

  2007年7月18日,一场暴雨,水漫济南市街区,网友们在舜网论坛“路路畅通”板块对暴雨的影响讨论热烈。一位名叫“红钻帝国”的网友是其中的激进派,在“银座商场进水是否有人被淹死”的问题上,她坚持认为:肯定有人死了,只不过真相没有公布出来。

  银座商场高管报警后,警方很快找到了这位23岁、在婚纱影楼工作的女孩。“红钻帝国”被以散布谣言为由治安拘留。之后,“上网发言的危险性”被广泛引以为戒。

  在此前一年,重庆市彭水县教委借调干部秦中飞,因发送了一则针砭时弊的短信而失去自由。他被彭水县公安局以涉嫌“诽谤罪”拘捕。经舆论关注,该案被认定为错案,但“彭水诗案”亦成为被反复提及的镜鉴。

  此后,“福建三网民案”“河南王帅遭跨省追捕案”等层出不穷的“网络诽谤案”,无不与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的使用有关。“寒蝉效应”导致人们担心:个人在通讯、网络上的这种“透明化”处境,会限制发言者“随便说话”,使人主动审查自己的言论。

  “在中国,哈贝马斯所设想的那种市民社会的公共领域,主要呈现于虚拟空间。如果推行网络实名制,会不会破坏已经成形的‘意见市场’,带来思想的沉寂和单调化?”对于公众关心的“网络实名制”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季卫东提议全社会“反复斟酌”。

  季卫东说:“如果导入网络实名制的目的不是保障微观人权,而是通过网络的限制本人认证制度,来加强政府的无限制权力,怎样能得到网民的多数支持呢?”

不平衡的透明度

一边是普通人越来越“透明”,一边却是官员和政府,许多本该更透明的事情还在灰幕之中

  对于目前“实名制”的不满,还在于透明度本身的不平衡。

  全国政协委员崔琳曾于2007年“两会”期间提交提案,建言推行公务用餐费用公示制和实名制,让公务招待事务接受行政审计和民众监督,被舆论评价为“惟一表达民意的实名制”。

  崔琳的举动无意间点破了这样的事实:一边是普通人越来越“透明”,一边却是许多本该更透明的领域还在灰幕之中。无论是对遏制腐败有奇效的“金融实名制”和“阳光法案”(官员财产公示制度),还是意在促进“政府透明”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中国均步履维艰。

  1993年8月12日晚,上台伊始的韩国总统金泳三突然发布总统紧急财政经济令,宣布从即刻起,在韩国境内实行金融实名制,违反者将受重罚。仅仅一个月,韩国大法院院长金德柱及检察总长朴钟吉等一大批高级官员不得不相继提出辞职。与政府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紧密结合的金融实名制,使得大批不法财产难以隐匿。

  遗憾的是,金融实名制在中国,仅仅船到中流,远未抵岸。

  2000年起推行的个人存款实名制,仅对2000年4月之后有效,此前既往不咎,让反腐效力大打折扣。之后在证券领域的实名制,也频频被规避,有关信息披露、市场禁入等方面的监管规则常常被视为空门。

  2010年曝出的李绍武PE腐败案即是最好的案例。

  自2001年来,国信证券原投行四部总经理李绍武,通过妻子邱利颖的名义及其控制的公司等方式,参股多家上市公司,包括在IPO前突击入股,获取了几十倍的暴利。

  被曝光的仅是冰山一角。“比如上市公司中,一些个人股东不太方便出面,只要谈妥了,就可以找人代持。”一位业内人士说,现行的监管水平和效率下,诸多不能见光的实际持股人或违规获利者隐藏在重重雾霭之后,他们的身份是否会被曝光,几乎完全被动地取决于合谋者反目的可能性。

  如果这些躲在“保护膜”之下的人物,具有某些权势资源,则即便是圈内共知的情况,他们也能安然若素。

  而中国的金融实名制并没有像韩国那样揭开大规模的弊案,学界倾向于认为,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缺乏相配套的“阳光法案”。

  中国目前仅在执政党的政策和纪律规范方面,制定有一些有关官员财产等事项的内部报告制度。尽管民间呼吁多年,“阳光法案”至今在国家法律层面无实质性突破。2008年开始的一些地方实践,如今看来也并没有开拓出一条“下行上效”的改革局面。

  官员个人的透明不够只是一个方面。政府的透明度,尽管有进步,但距离“阳光政府”仍然遥远。

  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曾被寄予厚望,但“纸面之法”向“生活之法”的转化仍然非常缓慢,“知情权”作为一个美好的概念,距离实际的社会生活还距离甚远。

  老百姓关心的征地、拆迁、办公招待费、公车使用等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都很难得到答案。各地纷纷出现的“信息公开第一案”中,申请政府公开的信息五花八门,但对于带有公共性质的棘手话题,通常得到的答复是:“信息不存在”、“属于内部信息”、“影响社会稳定”等。

  更有甚者,河南省南阳市青年王清依据《条例》向南阳市181个行政部门提交了七项政府信息公开书面申请,要求公开“三公”消费(公款招待、公车消费、公费出国)情况,在法定期限内只得到18份“牛头不对马嘴”的回复。他一度还被当地官方认为是“收集情报”的间谍而被跟踪。

  今年9月28日——国际知情权日,由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发布的《中国行政透明度观察报告·2009年度》,也证实了中国行政透明度的尴尬现实。该中心组织的课题组根据其制定的测评体系对30个省级行政单位和43个国务院下属机构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情况作出了评价,结果前者的及格率仅为40%,后者则更是低至4.7%。

  而公开不足的另一面,是保密的加剧。

  2010年修订后的《保守国家秘密法》,在保障公民知情权、解决旧法落后导致的妨碍政府透明的问题上没有大的突破,在保密方面却进一步强化,曾试图增加规定互联网和电信运营商、服务商发现、报告泄密的义务。

  尽管这一条款后来被删除,但仍增加了互联网和电信运营商、服务商“配合泄密案件调查”的规定。而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保障未获得同等重视。

  种种情形之下,如今层层递进的实名制,其实效可能造成一块横亘于官民之间的“车窗玻璃”,透过玻璃——“他看你,清清楚楚;你看他,模糊一片”。

社会透明度正解

“在导入实名制之前,首先应该通过一些具体的制度安排落实宪法规定的表达自由,确保以实名发表言论的自由能受到法律的充分保障”

  一边是“透明社会”的趋势不可阻挡,一边是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无从保障。

  尽管2009年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七)》规定了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但中国的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权保护的法制仍然严重残缺,目前零星查处的罪案远未从促进现实的根本改观。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法律专家、工信部网间互联法律专家王春晖博士认为,中国目前没有专门的隐私权保护或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有关隐私保护的关联性规定散见于若干法律之中,在当今如此发达的信息社会中,“这些法律显得苍白无力,缺乏可操作性”。

  实际上,时至今日,作为公民基本权利重要组成部分的隐私权,尚未被中国的立法明确确认。

  在《民法通则》中,没有对隐私或隐私权作出直接规定,司法实践中,也只是将侵犯隐私的行为牵强附会地适用有关名誉权保护的规定。

  2002年曾提交审议的《民法(草案)》在第四编“人格权法”中增加规定了隐私权。

  不过,该编的“人格权法”至今没有出台,中国的隐私权法律依旧处于残缺之中。

  目前国际上已经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借鉴国际经验,2003年,原国务院信息办(后并入新成立的工信部)就委托中国社科院法学所课题组承担《个人数据保护法》比较研究课题及草拟一份专家建议稿。在此基础上,原国务院信息办组织起草了一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

  原国务院信息办政策规划组司长秦海(现为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透露,草案将个人的手机号码、家庭住址、邮件、健康医疗信息、职业情况、资产状况、婚姻家庭信息等等任何可以确立特定个人的信息,都列入了保护范围。

  “个人信息保护涉及的是宪法权利而不仅仅是普通的民事权利,一些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可能同时违反民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应当配置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有机结合的体系。”参与立法起草的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周汉华说。

  2008年,该草案已呈交国务院。不过,至今立法进程尚不明朗。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该法并未被列入,只是属于“继续开展研究论证,视情况作出相应安排”的项目。

  与“保护法”踯躅的立法进程相比,是有关手机、网络实名制的各类通知、规定、办法的突飞猛进。

  学者们指出,诸多“实名制”措施涉及公民的宪法性权利,未经审慎研讨和民主商议,也未经全国人大的立法等途径,就由各种法律层级低下的规范性文件确定,不符合相关法治原则。在权利保障措施基础未立之时,各种“实名制”的突进使得个人处于“透明人”的危虞之中。

  而且,从必要性、实效性等方面考量,很多措施也值得商榷。所谓“菜刀实名制”“洗浴实名制”等,在坊间甚至沦为笑柄,而手机、网络实名制等能否达到政策初衷也值得探究。

  例如,对于手机实名制,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张吕好质疑:治理垃圾短信所带来的效果,是否足够大过了人们要求匿名通信的隐私权要求?实行实名制后,能否杜绝垃圾信息泛滥?有没有更智慧的治理方法?

  张吕好说,问题的核心在于,实名制是一种过于沉重的治理手段,就如同要求所有人戴着自己购买的GPS实名活动,以防私人或公共场合的任何“破坏”活动,动员的范围和成本之巨难以想象,还会造成对人们选择匿名通信的自由的剥夺。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院研究员周汉华也认为,把维系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希望寄托在各种“实名制”上,是非常极端的看法。事实上,各国都在探讨更有效的管理手段,比如社区自治、技术手段的监测等。

  而且,技术革新的速度将远超政府管制更新的速度,希望通过实名制强化管理的做法,最终会落空。事实上,“目前中国推出的固网、移动网IP实名制技术,现在都已经被攻破了,手机实名制也会面临同样的结局。”周汉华说。

  一个可资例证的现象是,伴随着“网游实名制”的实施,网络上出现了类似“身份证生成器”的软件工具,上网者可以随意生成各种“实名身份”,实名制的藩篱被轻易突破。

  而对于实名制对表达自由的影响,季卫东教授说,“在导入实名制之前,首先应该通过一些具体的制度安排落实宪法规定的表达自由,确保以实名发表言论的自由能受到法律的充分保障,还要确保互联网之外的公众媒体也能开放言路,鼓励实名建言的公益精神。”

  资料

手机实名制

  目前,世界上强制实行手机实名制的国家及地区并不多,有韩国、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南非等。

  韩国从2001年起,就采取一户一网、机号一体的手机号码入网登记制。韩国人买手机时必须出示身份证,然后由售货员将顾客的身份证号码、住址等信息输入电信运营商的中心数据库。

  新加坡要求运营商利用身份扫描系统登记用户,实施手机实名制。

  希腊国会立法于2009年6月推出手机实名制。

  泰国由政府部门发布法规,强制要求实推行手机实名。

  澳大利亚的手机付费制度与中国一样,后付费和预付费两种制度并存。对于后付费用户,已经实施实名制;对于预付费用户,从2004年起,等同实名制一样管理。

  美国的手机用户分为合同式和预付费式,只有前者才必须实名制。目前,选择合同式服务美国的手机用户约占81%。英国主要是电信运营商通过商业合同的方式要求移动用户提供姓名、住址或办公地址、Email地址等信息。

  大多数国家的手机实名制均有相关法律措施保障。如德国制定了《数据保护法》和《商业合同法》,要求手机消费者提供给运营商的个人数据必须被严加保密,没有法律授权,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否则消费者可以通过法律追究运营商的法律责任。奥地利也有《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每一份手机入网合约中,运营商都要详细承诺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并且向用户提供良好的信息保密措施。

  电信实名制本身是一项关乎重大公共利益的制度,实施前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凝聚社会共识。如2003年瑞士决定对手机充值卡实行实名制前,就经过全国性的辩论。

网络实名制

  目前强制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国家极少,韩国可能是全球首个积极推行网络实名制的国家。

  但韩国的网络实名制既不是一步到位,也不是全国“一刀切”,而是逐步推进的。2007年6月,韩国对日访问量超过30万人次的35家主要网站开始陆续采用实名制;从2009年4月开始,将采用实名制的范围扩大到日访问量超过10万人次的其他153个网站。

  绝大多数国家是通过法律而不是靠实名制管理互联网。其立法出发点及其法规的原则内容大致相近: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优先,保障公民基本权益,重点保护未成年人,打击网络犯罪。

  比如,为了避免互联网某些内容对未成年人造成伤害,各国都有专门立法。美国2000年通过的《儿童互联网保护法》。法国1998年通过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德国2009年出台了旨在保护儿童的《阻碍网页登录法》。日本从2003年9月13日开始,实施交友类网站限制法,禁止此类成年人网站向儿童提供交友服务。此后。日本政府从2009年4月又出台了《加强青少年网络环境安全法》。

  本刊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 : oneirocriticism(809)@2010-12-11 09:31:40

該市工商局副局長田鋒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該辦法將可能實行嚴格意義上的“網絡實名制”——“後台實名注冊,前台實名發表,必須用身份證上的名字發帖”。

篇文好好睇!收藏收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568

2010不可不知中國人氣王

1 : GS(14)@2011-01-02 14:16:35

2010-12-25 iM

201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它給新世紀的第一個10年畫上完美的句號,也讓中國在走出金融危機泥淖之後,縮短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中國的GDP更勇超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了解一系列的宏觀經濟指標,是任何關注中國的投資者必須做的功課,但是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中國通」,數據之外,一些對中國社會、民生以及經濟有着重大影響的新聞和新聞人物也是不可忽略的「軟國情」。

人氣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本刊以其在內地的影響力和轟動程度為標準,為讀者精心篩選出10大不可不知的「人氣王」。

既有備受年輕人追捧的「八十後」新銳暢銷作家韓寒,也有今年面對員工連環跳樓自殺而備受抨擊的富士康總裁郭台銘;既有在股神護航下高調返內地的前學運領袖李祿,也有首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中國人、目前仍然在囚的劉曉波;既有賣水賣到登上中國首富寶座的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亦有進行商戰而傷盡6億騰訊用戶心的「企鵝帝王」馬化騰;既有獲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特別顧問而風光無限的朱民,亦有因涉偽造學歷糾紛而步下神壇的微軟(中國)前總裁唐駿;既有寫微博而人氣爆燈兼財運大旺的「微博女王」姚晨,亦有製作世博中國館的動畫《清明上河圖》而蜚聲國際的青年才俊于正。

﹏﹏﹏﹏﹏﹏﹏﹏﹏﹏﹏﹏﹏﹏﹏﹏﹏﹏

2010十大中國人氣王

宗慶後 以水為財成雙料首富

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愈來愈多人關注到底誰能成為中國的首富。福布斯和胡潤因為計算標準不同,往往推選出不同的中國首富,但今年卻罕有地將光環給了同一人——中國飲料巨企娃哈哈集團掌舵人宗慶後。

宗慶後在今年3月以70億美元資產(約546億港元)、在10月以800億元人民幣資產分別登上福布斯和胡潤的中國富豪榜榜首,有人笑言,賣水能賣成首富,確實非常不易。

中年創業崇拜毛澤東

這位中國「雙料首富」確實有其過人之處,他的人生也比中國當今的許多富豪更具傳奇色彩。現年65歲的宗慶後,其實是人到中年42歲才開始創業,最初承包了校辦企業經銷部,在風雨中踩着三輪車賣雪條起家。

宗慶後在許多人眼中是不折不扣的硬漢形象,因為他十分崇拜毛澤東的軍事管理,曾經研讀《毛澤東選集》,並認為現在要在中國做好企業,必需要有強勢且開明的企業領導人。

軍事管理造飲料帝國

因此,娃哈哈這個在全國擁有幾十家合資控股或參股公司的大集團裏,至今只有一個董事長和一個總經理,不設副總經理,沒有董事會,且擔綱這兩大要職的,只是宗慶後一人。

在營銷方面,他走的也是頗軍事化管理的路綫——「聯銷體」銷售模式,將娃哈哈與幾千個一級經銷商和幾萬個二級經銷商捆綁在一起,堅持先收取保證金再發貨,將經銷商之間劃區而治,不破壞訂價系統,違反者必受處罰,他又通過成本控制等手段,力保經銷商都有錢賺,所以娃哈哈在全國維持了較穩定的價格體系,也擁有忠心的經銷商。

據說宗慶後最為推崇、希望追上的企業家是有逾千億身家的港商李嘉誠,目標是成為「杭州李嘉誠」,如今雙料首富的稱號已經離他的目標愈來愈近了。

小檔案

年齡:65歲

現任: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

----------------------------------

姚晨 微博第一紅人

曾參與熱播劇《潛伏》、電影《非誠勿擾2》、話劇《杜拉拉》等的姚晨,無論在博客上分享生活點滴,抑或談論對新聞話題的感受,又或只轉載其他名人語錄,她的帖子都動輒有數千甚或過萬人轉發,追蹤她發帖的粉絲人數多達430萬,故她又有「微博女王」稱譽。

月初她貼了一張熊貓從滑梯掉下的照片,說一句「人生總是有各種意外!」,轉帖人數便超過1.2萬人,這樣的成績,目前全國只有她和排在人氣榜第二位的台灣藝人小S做到,排在第三位趙薇的轉貼人數,多為數百人。

轉發貼子的數目,不但反映姚晨在微博人氣爆燈,更反映開發了僅有一年的微博,在內地如何掀起一股「微博熱潮」。由於在全球擁有超過5億用戶的 Facebook,在內地被封鎖禁用,內地本土社交網絡隨之興起,新浪微博已在全國擁有逾5,000萬個用戶,平均每秒發放40條信息。無論明星、富豪、高管,都活躍在微博進行自我曝光,華爾街投資者對微博時代一致青睞,微博推出至今,新浪股價獲推高逾1倍。

小檔案

年齡:31歲

現職:女演員,擁有逾430萬粉絲的微博女王

----------------------------------

李祿 「通緝犯」隨股神回國

要數2010年中國最具轟動效應的人物,曾為「六四」學運領袖、當今著名華爾街投資者李祿當仁不讓。股神巴菲特執掌的投資旗艦巴郡(Berkshire)接班人,一直備受關注,今年外國媒體突然爆出,李祿有望成為股神巴菲特接班人後,各路人馬紛紛深入挖掘這名「中國通緝犯」的背景。

流亡美國轉戰華爾街

出生於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李祿,從小與親人分離,10歲後才與父母兄弟團聚,可謂飽受磨難。但他人生的轉折點卻始於1989年「六四」事件,身為學運領袖之一而被通緝,同年李祿逃亡法國,輾轉再到美國。天資聰穎的他,在哥倫比亞大學同時獲得經濟學、法學和商業碩士三個學位,成校內一時佳話。

正是在這所大學,股神巴菲特的母校,他機緣巧合聽了巴菲特的一場校內講座後,掃除對投資的疑慮,決心展開投資事業。畢業前他已有可觀的投資獲利,畢業後在證券公司累積一些經驗後,於1997年創立了自己的對冲基金Himalaya Partners,因他特殊的學運背景,很快就吸納了不少富有名人為其客戶。之後的投資生涯,李祿有起有落,直至2003年感恩節,在友人介紹下遇到了巴菲特的好拍檔查理芒格,李祿的投資人生才開始飛躍。

投資生涯屢遇貴人助

在與芒格的交往中,李祿不但得到了許多中肯的建議,還開始協助管理芒格的家族資產,及後又發掘並投資了比亞迪(01211),一戰成名。因為芒格的推薦,巴郡大手掃入比亞迪,股神亦高調撑場,令比亞迪身價「一發不可收拾」。

今年巴菲特與蓋茨9月的中國行,隨行人員中出現這位備受媒體關注的「通緝犯」李祿,聞訊而至的國內外媒體多如過江之鯽。

盡管有關當局嚴禁李祿公開曝光,但還是有媒體捕捉到他的身影,外界對於李祿的關注也達到頂峰。

然而,今年10月巴菲特卻突然公布其第一接班人選,為美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對冲基金經理,並表示李祿主動退出接班人競逐,接班傳奇落幕,自此外界對於李祿的興趣亦逐漸降溫。

小檔案

年齡︰44歲

現任︰美國對冲基金Himalaya Partners始創人兼主席

----------------------------------

于正 宅男創動畫上河圖

要數2010年港人最愛國的一幕,除了劉翔在亞運衝刺的一刻,就是逾90萬人迫到亞洲博覽館看動態版「清明上河圖」,策劃這盛事的是今年才31歲、一頭金髮的于正。

上河圖在世博國家館已是焦點所在,來港時首批逾80萬張門券在6天內被搶購一空,票價甚至在網上被炒高10多倍,一票難求,推動相關旅行團、書籍、紀念品也熱賣。這動態版「清明上河圖」令于正和他的企業藉上海世博登上世界舞台,現時更獲歐美多家博物館邀約設展。

數年前于正還是個歷史不及格、只愛打電腦的宅男,因為電腦繪畫了得,加入了一家視覺科技公司,起初畫得最多是建築效果、樓盤廣告,後來醒覺中國動畫要走出自己的一片天,最大優勢就是本身文化,於是他從傳統出發,創作出包括北京奧運的大型卷軸、世博《上河圖》等作品,還會參與倫敦奧運的開幕及閉幕式,「我們正研究如何用動畫顯示中國書法!」

他所在的企業2009年營業額逾7億人民幣,最近又製作跟中國文化相關的App,由128米的大型捲軸,到3.5吋的iPhone屏,向全球無邊界的數碼動畫世界進發。

小檔案

年齡︰31歲

現任︰水晶石數字科技合夥人兼視覺展示事業部總監

----------------------------------

韓寒 以言走紅影響全球

今年7月,韓寒受香港貿發局邀請,到香港書展主講講座,吸引過百名記者到場守候、1,800名聽眾迫爆了3個演講廳,盛況空前。由韓寒主編的文藝雜誌《獨唱團》,至今全國累積總銷量80萬冊,在向來是文化沙漠的香港,也掀起了一陣搶購潮,光是書展期間便售出逾千本。

全球影響力贏奧巴馬

今年4月,他更被美國《時代雜誌》網民票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得到接近100萬票而排名第二,僅次於伊朗改革派政治家穆薩維,連美國總統奧巴馬亦位居其後。

韓寒在2010年吸引了香港人及全球目光,但其實在內地,他早於10年前已開始成為群眾焦點。1999年韓寒17歲時,以《杯中窺人》一文獲得全國性的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而為人所認識,更為轟動的,是他隨即因期末考試7科不及格而留級,翌年更選擇輟學而專心於文學創作。

韓寒的輟學,讓他成為了當時社會爭相討論的話題,引發了「韓寒現象」,也帶出了人們對中國教育制度的各種議論。正當大家都認為這20出頭的小伙子,將一輩子這樣默默發展自己的筆耕大業時,他一句「我很忙,我要進入車壇」,便玩起賽車來,搖身一變當了一名職業賽車手,更於2009年贏得了中國汽車拉力錦標N 組年度總冠軍,成為中國職業賽車史上,唯一場地和拉力賽的雙料年度總冠軍。

博客愈刪人氣愈頂盛

作家加上賽車手,這兩個既浪漫,同時又風馬牛不相及的職業,為韓寒添上了一抹傳奇色彩,但真正令群眾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的,是他隨後又以「公共話題發言者」的身份出現。詞鋒銳利,加上喜以幽默語句諷刺時弊,是韓寒的標誌之一,而踏入今年,他在自己博客上發表對政治敏感性話題評論的次數,有增無減,像 Google撤出中國事件、釣魚台事件、上海大火等,凡是在媒體上看到的熱話,都可在其博客上找到回應。而他的博客,至今點擊率更已超過4.4億次。

針對這一點,中央政府也開始不斷地刪除他在網上發表的敏感性文章,此舉反又為他贏得了「八十後異見領袖」的稱號,難怪韓寒也說,自己的博客平均一個月會被刪除一次,沒甚麼大不了的。

對於自己的影響力與社會貢獻,韓寒這樣回應:「在中國,影響力往往就是權力,那些翻雲覆雨的手,那些讓你死、讓你活、讓你不死不活的人,才是真正有影響力的人。」

小檔案

年齡:28歲

現職:小說及博客作家、職業賽車手、《獨唱團》創辦人

----------------------------------

劉曉波 首中國人獲諾貝爾和平獎

這是諾貝爾和平獎110年來,首次有中國人奪獎,這也是自1935年德國記者奧西茨基後,第二次有人獲獎卻無法親身到頒獎禮領獎。因參與起草《零八憲章》,劉曉波於2009年被法院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刑11年,但他繼續本着「我沒有敵人,也沒有仇恨」的信念,推動民主發展,因而獲諾貝爾委員會推崇,10月8日宣布他成為和平獎得主。無論他能否現身領獎,這名中國人已在全球揚名,舉世矚目。

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主席亞格蘭指,劉曉波得獎是因人權與和平有重要和直接關係,獎項是頒給一位在中國和平爭取人權的人物,而劉曉波正是位重要人物。

與劉曉波共同簽署《零八憲章》的中國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表示,劉曉波獲獎對中國民運人士具有極大的鼓舞力量,諾貝爾和平獎是全球矚目的焦點,中國的民主運動緩慢,要有外界力量推動,和平獎頒給劉曉波,可加速中國的民主動力。

小檔案

年齡︰55歲

現況︰因起草《零八憲章》被法院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刑11年,仍然在囚

----------------------------------

郭台銘 連環跳激發工人運動

中國是聞名的世界工廠,今年富士康(02038)員工連環跳樓自殺事件,激發起中國工人展開維權運動。作為富士康總裁的台灣首富郭台銘,因成為眾矢之的而人氣爆燈。

為美國蘋果生產iPhone及iPad的富士康,今年1月其深圳工廠首度發生員工墮樓身亡事故,隨後數月,跳樓事件有如「魔咒」般接連發生,先後在1至5 月內有12名員工跳樓,至上月又再發生第13宗跳樓事件,共造成11死2傷,死傷員工全是由農村跑到城市打工、年齡介乎17至24歲的年輕工人。

血汗工廠成台灣恥辱

一直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工人,在接連自殺式控訴下,終獲得海內外高度關注︰每月最低底薪只有900元人民幣,靠不眠不休加班掙錢;流水綫工作枯燥乏味,廠房長年高度封閉;工廠充滿森嚴的等級制度,軍事化的管理文化,就連工作時說句話也會被批評,嚴重者甚至可能被記過。

在內地擁有逾45萬員工的富士康,隨即被炮轟為「血汗工廠」,掌舵人郭台銘成為眾矢之的,被台灣學者指摘是「台灣之恥」。直至第11跳後,郭台銘終現身到深圳慰問員工,帶媒體參觀廠房,在股東會上鞠躬道歉,聘請心理專家為員工輔導。他又兩度大幅加薪,基層員工月薪因此提升至2,000元人民幣,又出錢請員工到深圳景點遊玩,力挽富士康形象。

一石激起千層浪,工人維護權益的意識被喚醒,富士康問題原來只是世界工廠的冰山一角,中國類似的「血汗工廠」紛紛敲起喪鐘,尤其外資企業,相繼出現工人抗爭及維權事件,包括引起國際矚目的本田集體罷工事件。中國建基於低廉勞動力的經濟發展模式,在富士康事件後明顯出現轉折點。

小檔案

年齡:60歲

現任:台灣鴻海集團董事長、富士康總裁

----------------------------------

唐駿 「打工皇帝」學歷失信

曾任微軟(中國)有限公司總裁的唐駿,是中國I.T.界最知名的職業經理人之一,當2008年媒體報道他以10億元身價跳槽至新東家時,更贏得了「打工皇帝」的美譽,備受推崇。

然而,2010年唐駿「學歷造假事件」轟動全國,唐駿2004年以微軟中國終身榮譽總裁身份告別微軟;隨後便以260多萬股股票期權的身價,轉戰中國著名網遊公司盛大網絡,期間帶領盛大成功赴美國上市;2008年他再度華麗「轉會」新華都集團,這次身價則是集團價值10億元的原始股(有報道指至今未到唐駿手中),同年年尾,唐駿自傳《我的成功可以複製》面世,銷情暢旺。

然而,樹大招風,2010年7月,內地著名「打假鬥士」方舟子開始在微博上炮轟唐駿,指其在自傳中宣稱獲得加州理工學院計算機博士學位,以及其創造的數項專利,皆屬偽造。

唐駿隨後回應稱自己從未說畢業自加州理工,更「被迫」拿出美國西太平洋大學電子工程專業的畢業證書。自傳的出版商中信出版社,亦發出關於學歷部分內容的勘誤聲明,並向唐駿致歉。

唐駿並未得以吁一口氣,繼續有人指唐駿的許多經歷也非事實,就連他就讀的美國西太平洋大學,也被指是「野雞學校」,是未經認可甚至是非法賣文憑的大學。

小檔案

年齡:48歲

現任:新華都集團總裁

曾任:微軟(中國)總裁、盛大網絡總裁

----------------------------------

馬化騰 QQ傷盡6億網民心

年僅39歲的馬化騰是騰訊(00700)公司創始人之一,騰訊目前在內地擁有逾6億用戶,是中國即時通訊業的龍頭大哥。因其公司以企鵝為標志,所以馬化騰又有「企鵝帝王」外號,但今年「企鵝帝王」卻深深傷害了企鵝用戶們的心。

騰訊的聊天軟件QQ,今年與奇虎科技的免費殺毒軟件360,進行了一場涉及私隱和用戶桌面支配權的惡戰,人稱「3Q大戰」。當雙方衝突白熱化之時,騰訊於 11月3日發布公告,停止QQ在裝有360軟件的電腦上運行,隨即360推出360版「WebQQ」讓客戶繼續使用,但騰訊更乾脆關閉WebQQ服務,令 360推出的「非法」客戶端失效。事件最後要在國家工信部等部委的干預下,雙方才休戰。

這場戰爭不但損害了他們6億名「衣食父母」的利益,也傷害了用戶對公司的感情或忠誠度。作為騰訊的掌門人,網絡才俊馬化騰今年亦備受抨擊,除因「3Q大戰」,還因他享有深圳市的住房補貼。如今身為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的他,名字竟然出現在深圳市高層次專業人才的住房補貼名單上,被稱為「今年最具爭議的福利」。

小檔案

年齡:39歲

現任: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

----------------------------------

朱民 人行高官晉身IMF

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朱民,於今年2月獲任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特別顧問,成為歷來在IMF中擔任最高職位的中國人,也是自林毅夫獲任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後,再有中國人在國際金融組織中擔任要職。

中國在2010年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亦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在國際金融角色日漸重要,朱民的任職無疑提高了中國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影響力。

朱民長期從事經濟金融理論研究,八十年代赴美留學,在普林斯頓大學取得公共行政管理碩士學位,其後又在約翰霍布金斯大學獲經濟學碩士及博士學位,他早在林毅夫加入世界銀行前,已在九十年代成為世銀政策局經濟顧問。其後又擔任中國銀行副行長,擁有豐富金融實戰和管理經驗,並於2009年成為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是中國著名的學者型官員。

小檔案

年齡:58歲

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特別顧問

﹏﹏﹏﹏﹏﹏﹏﹏﹏﹏﹏﹏﹏﹏﹏﹏﹏﹏

2010十大財經新聞

1. 農行全球最大IPO

農行(01288)A+H股今年7月上市,A股定價2.68元人民幣,H股定價3.2港元,A股在超額認購後達到255.7億股,募資685.3億元人民幣,加上H股募集資金,總額達到221億美元,即1724億港元,打破2006年由工商銀行創下220億美元的紀綠,成為全球最大IPO。

2. 股神巴菲特訪華

股神巴菲特於9月27日至30日旋風式訪華4天,舉手頭足成全國焦點,除了參觀比亞迪車廠,新聞話題不絕,包括有傳他護送「股神接班人」李祿返中國及與中國富豪共進慈善晚宴勸人捐「身家」。股神訪華4天,比亞迪股(01211)價即上升13%,影響力之大無容置疑;而受他邀請出席晚宴的50位中國富豪,最後有30人赴會。

3. 人民幣滙改重啟

自2005年展開又一度沉寂的人民幣匯改,今年6月再次啟動,人行發言人指,銀行決定「進一步推進人民幣滙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滙率彈性」,滙改重啟後的首個交易日,恒指及國企指數分別上升3.1%及4.4%,反映市場的正面回應。有分析員認為人民幣會重上升值軌道,人行則重申不會讓人民幣的價值再出現一次過的升值。自匯改重啟後的7月初,人民幣兌美元滙價由6.772上升至周三(22日)6.655,輕微上升約1.7%。

4. 中國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今年在第二及第三季的GDP均超越日本,躍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日本兩季GDP為1.28及1.37萬億美元,中國則為1.33萬億及1.42萬億美元。有不少專家樂觀地預測中國快將超越美國,成全球最大經濟體,但有內地經濟學者強調,中國人均GDP仍在全球100名以後,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不宜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名次誇大。

5. 上海世博圓滿閉幕

歷時184天的上海世博於10月31日落幕,這項直接投入300億人民幣的盛事,估計為上海帶來800億元人民幣的經濟效益。這次博覽會共有7,300萬人次入場,高於預期的7,000萬,成歷屆之冠。另外特許商品銷售超過235億元人民幣,加上企業贊助及門票收益,上海成為日本愛知縣後,第二個收支平衡的世博會,上海亦藉世博,向國際城市的目標邁進一大步。

6. 「十二五」規劃出台

今年10月中央在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十二五規劃」的建議,雖然不像「十一五」,未有定下GDP、CPI及能源消耗等指標,但發改委主任張平指政府已定下經濟發展主題,全力發展新興產業,如節能環保服務、信息服務、生物、高端裝備製造等等,並於2015年之前將這些產業佔GDP的比重提高至8%。

7. 吉利收購富豪汽車

浙江吉利汽車集團(00175)始創於1986年,是內地最大的民營轎車生產商,今年8月以18億美元成功全面收購美國老牌福特汽車公司旗下的轎車公司富豪(VOLVO),成為中國民營企業最大規模的海外收購個案。VOLVO是一家超過80年歷史的瑞典汽車公司,吉利蕫事長李書福希望,將中國打造成 VOLVO的第二個主要市場,並計劃於上海、成都及大慶興建廠房。

8. 京藏高速路大塞車

今年8月至9月,京藏高速公路發生多次嚴重的世紀大塞車,車龍超過100公里,涉及過萬架車,由內蒙古一直至北京市郊,有外國傳媒更指這是世界上最長車龍。大塞車衍生不少周邊問題:有人趁火打劫,在司機睡着後偷油;亦有人在路上以高價出售食水,司機不買便遭恐嚇,甚至毀壞汽車。內地官員表示大塞車是大型修路工程所致,但傳媒則認為,內蒙鐵路嚴重不敷使用,以致大量運煤、運貨車走到公路上,造成大塞車。

9. 通脹創28個月新高

中國11月消費物價指數為5.1%,較十月的4.4%,再上升0.7%,創下28個月以來的通脹最高位,當中食品類價格更急升近12%,佔通脹率的 74%。發改委表示通脹已見頂,可望於12月回落,並與商務部齊齊推出價格調控措施,穩定市場供應量。珠三角居民在通脹壓力下,紛紛湧到香港購買日用品,他們都表示香港的日用品大部分較內地便宜。

10. 國美陳黃爭權風波

陳曉是上海永樂家電的創辦人,黃光裕則是國美電器(00493)的創辦人,2006年國美併購永樂,前者任國美總裁,後者則為主席,二人分別持有國美 1.25%及32.47%的股份。然而2008年黃光裕因內幕交易罪等被捕後,陳曉為集團主席,兩電器大亨即進入國美控製權的爭奪戰,成為今年內地商界矚目的新聞。黃光裕在獄內隔空與陳曉對戰,並在9月的股東特別大會上提出撤銷陳曉的主席身份,雖未能如願,陳曉職務如舊,但國美蕫事局本月通過委任黃的代表律師鄒曉春為執行蕫事,胞妹黃燕虹為非執行蕫事,協助處理管理層事務。

﹏﹏﹏﹏﹏﹏﹏﹏﹏﹏﹏﹏﹏﹏﹏﹏﹏﹏

踏入2011……不可不知的新趨勢

習近平接棒?

57歲的習近平,2007年在中共十七大獲任為中央政治局常委,翌年出任國家副主席,今年又被任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外界認為,這標誌着習近平已獲得黨內不同派系認可,順利晉級,可能意味着下一屆中共最高領導的接班人地位,進一步確定。

2012年中共將舉行18屆全國代表大會(十八大),選出新一屆中共總舵主,接替現時胡錦濤的主席一職,掌握中共的黨、政、軍最高大權,以目前形勢來看,似乎已鋪好了習近平的上位道路。

----------------------------------

I.T.新泡沫?

內地網絡企業發展迅速,繼早年「中國版Google」百度在美上市後,最近「中國版Twitter」微博推高了新浪股價飛升一倍,「中國版 YouTube」優酷網和「中國版Amazon」當當網亦剛於12月在美國上市,分別在首日大漲1.6倍及87%,前者更創下5年新股上市首日升幅紀錄。內地網絡股在美國大受追棒,昔日美國科網泡沫爆破歷史,可會同樣以「中國版」再度出現?

目前內地網民人數超過4.4億,網購團購活動日漸普遍,不少內地網企對上市集資都蠢蠢欲動。據報道,土豆網(Tudou)已提出在美IPO申請,或於 2011年首季上市;社交網站人人網(Renren)亦着手籌備IPO。有傳阿里巴巴(01688)旗下、擁有2億登記會員的淘寶網(Taobao),亦曾就可能的IPO與投行進行了非正式談判,雖然淘寶網會否上市仍是未知之數,但高盛已作估算,指單是淘寶網的價值達到約70億美元,是市值最大的非上市零售企業。

----------------------------------

高鐵拉動經濟?

內地已進入高鐵時代,繼武廣高鐵、滬杭高鐵通車後,更多城市將接連高鐵網絡,廣深港高鐵的深圳段,預計2011年可開通。

目前中國高鐵營運總里程達7,531公里,已屬世界第一。「十二五」期間(2011至2015年)政府將繼續投資建設高鐵,官方估計至2012年,中國將建成42條高速鐵路客運專線,總里程將逾1.3萬公里。中國鐵道部已宣布,2011年1月起,全國鐵路將實行新的列車運行圖,調整後列車不僅增加開行,覆蓋範圍亦擴大,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將邁進一大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394

英央行:今年或再減息

1 : GS(14)@2016-09-17 17:25:37

【本報綜合報道】英國今年或再減息。英倫銀行9名貨幣政策委員一致通過將當地利率維持於0.25厘的歷史低位不變,符合市場預期。該行將企業債購買規模維持於100億英鎊不變,政府公債購買規模維持於4,350億英鎊不變。英倫銀行昨日表示,由於其對於英國脫歐公投後經濟前景的看法不變,該行今年可能再度減息。然而,該行同時將英國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由0.1%上調至0.3%。為了消除英國公投結果對經濟衝擊,英倫銀行上月進行7年以來首次減息,並擴大量化寬鬆(QE)規模。因英倫銀行預言年內再減息,英鎊昨日轉弱,其兌美元下跌0.36%至1.318,英鎊兌港元報10.23。對於英倫銀行議息結果,研究機構Capital Economics預期該行11月減息0.1厘。數據機構Markit表示,若英國經濟增長仍疲弱,英國央行未來數月進一步推出刺激措施。


零售失色 美股早段乏力

由於美國經濟數據遜色,美股周四早段表現反覆,道指跌18點,報18015點。標普500指數升1點,報2126點;納指升4點,報5178點。歐股方面,英股周四尾段升0.4%,法股跌0.4%,德股跌0.2%。數據方面,美國商務部公佈,當地8月零售銷售按月跌0.3%,跌幅大於分析師預計的跌0.1%,並終結過去4個月漲勢。扣除汽車、汽油及建築物料的核心零售銷售按月跌0.1%,遜於市場預計的升0.4%。美國8月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按月持平,市場預期增長0.1%。扣除食品及能源後的核心PPI按月升0.1%,按年則升1%,兩者均符合預期。另外,美國上周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為26萬人,少於市場預期的26.5萬人。美元續偏軟,追蹤美元兌6種主要貨幣的美滙指數昨日曾跌0.26%至95.08點。現貨金昨日曾跌0.4%至每盎斯1,317.65美元。10年期美債孳息率昨日曾漲1點子至1.71厘。油價方面,紐油期油昨日曾升1.08%至每桶44.05美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16/197721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327

谁换了我的教材?

1 : GS(14)@2010-09-19 13:21:40

官办发行公司与民营教材公司激战,110万名学生付出代价
      《新世纪》周刊记者 兰方 任波 张艳玲
英语书中途换版孩子很难适应
  会说英文的黑头发卡通男孩KangKang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四张陌生的真人版少年照片。
  2010年9月3日,安徽省宿州市某中学九年级(相当于过去的初三)男生小陈,终于拿到了新学期的英语书。他发现,陪伴了他两年的教材被替换了,封皮上熟悉的人物换了面孔,课程难度也明显增加。课文更长,听力速度更快,一些从未见过且未加注释的单词和时态,让他觉得“不适应”。
  新学期伊始,在安徽省阜阳、宿州、淮南、滁州、蚌埠5市26县(市)1149所学校的七至九年级,已使用六年之久的英语教材突然全部更换。
  “这是从未有过的事。”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位专家对本刊记者说,中途临时换教材,不符合教育科学,即使要换,也要从七年级(初一)开始,不应中途变更。
  教育部2005年颁行的《关于做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选用工作的通知》,更是明确规定:各学科教材选用工作应在起始年级进行。为保证教学工作的连续性,每一学科教材版本一经选定,在使用过程中不得中途更换。
  然而木已成舟。安徽教育厅方面介绍,8月30日下午5时前,新教材已经全部分发到校。
  被换下的110万册教材,由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下称仁爱所)编写。相应的出版和发行工作,也由其策划组织。
  这批码洋高达1000余万元的教材,原本已于8月27日送达安徽省26个县区仁爱教材专用仓库,最终未能如往年般到达学生手中。其中一部分被当地新闻出版局作为非法发行出版物予以扣押,其余仍堆放在仓库。
  安徽省五地市110万册教材的临时更换,引起各方关注,更有媒体直指教材发行过程中的回扣猫腻。而事实上,教材更换背后,是民营资本在教科书出版发行领域遭遇到难以逾越的壁垒。
  在9月2日上午安徽省教育厅召开的全省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厅方面将矛头指向教材原供应方——仁爱所,称其拒不承认安徽省免费教材招标方式、拒不向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皖新传媒,601801.SH)供货,是导致教材更换的直接原因。
  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勇对此不能接受。9月6日,他对本刊记者说,安徽省教材发行的行政垄断才是冲突的根源。赵勇透露,仁爱所方面正在积极与上级部门接触,并准备通过司法手段维护自身的权利。
被绑架的教材
虽然仁爱所是自编教材的著作权人,但根据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并不意味着它一定享有教材的发行资格。冲突的种子由此埋下
  事情的发生并非毫无征兆。
  仁爱所编写的教材,早在2004年便已进入安徽省,并获当地政府认可。当年,仁爱所编制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材,被安徽省六个地级市和两个县的初级中学选用。作为中央财政免费提供的教科书,该教材从2005年秋季起在当地实行政府统一采购。
  这源于中国教育部于2001年启动的教材多元化改革。此改革放开了全国所有出版单位、个人、团体对中小学教材的编写权。获得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教材,即可出版投入使用,从而打破了全国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一统天下的格局。借此契机,仁爱所成为惟一一家教育部认可、拥有中小学教材编写资格的民营教材研究机构。
  不过,虽然仁爱所属于上述教材的著作权人,但根据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并不意味着它一定享有教材的发行资格。
  在现实中,至2008年,原创教材在各地普遍采用这样的发行模式:地市选定了使用的教材后,组织教材编写的出版社或独立的教材编写机构出资组织出版并印刷教材。他们虽然属于发行权所有人,但须再与通过政府采购程序确认的发行商签订合同,授权由后者办理发行。
  这意味着,政府指定的发行人,才有资格将教材配送到各个学校,并负责收取教材的货款。在安徽省,皖新传媒是被政府认可的惟一教材发行人。
  皖新传媒系由原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新华集团)2008年经股份制改造而来。而新华集团的前身,即是当地的国有企业新华书店。目前,股份制改造时成立的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皖新传媒75%的股份,其余股东主要为出版发行、传媒、商业地产等领域的国有和民营战略投资者。2010年1月,皖新传媒在上交所上市。
  自2005年起,安徽教材连续五年交由皖新传媒独家发行。也就是说,安徽所有教材,自然包括仁爱所教材的发行权所有人,都必须授权皖新传媒发行教材。
  近年来,仁爱所一直设法取得安徽的教材发行资格,但始终未能如愿。它与安徽方面因此埋下了矛盾的种子。
  至2009年,双方的合作已屡现裂痕。此番临时改换教材,则是双方积怨再次爆发。
  2010年7月3日,仁爱所再次向安徽省教育厅、省招标采购中心以及财政厅等部门发函,申请教材配送发行权。
  然而,8月6日,安徽省政府尚未宣布教材发行权归属,负责仁爱所教材出版业务的北京教育出版社,即收到了“安徽新华传媒教材提印单”,要求出版社开始安排印刷仁爱版英文教材和教师用书,一共九个种类110万册。
  据本刊记者了解,仁爱所并没有立即安排教科书的印刷。寄望于获得仁爱版教科书发行资格的仁爱所,认为皖新传媒当时尚未从法定程序上获得当年教科书的发行资格,故无权下发印刷指令。
  8月10日,仁爱所接到安徽省教委招标中心有关人员电话通知,要求他们于8月11日下午16时到安徽省教育厅十楼会议室开会。赵勇告诉本刊记者,当时他以为发行权花落有望,十分兴奋。次日便一行六人,专程从北京飞至合肥,准时参加安排于安徽省教育厅的会议。
  结果令自认为已符合发行资质要求的仁爱所大失所望。赵勇称,会议只开了不到30秒钟,主要的内容仅为省教委招标中心主任王东华口头宣布:对仁爱所提交的教材配送发行权申请“今年将不予考虑”。会议迅速结束,对仁爱所方面提出应给予书面回复的要求,在场官员亦不作答复。
  2010年8月12日,安徽省宣布2010年秋季-2012年春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费教科书的总发行权项目,中标者仍是皖新传媒。宣布皖新传媒中标的当日,安徽省教育厅、省新闻出版局向该省19家教材被选用的出版单位致函,要求他们向政府采购中标人及时供货,确保“课前到书”;并表示如在8月18日前不能提供,“将不再使用相关教材”。
  19家出版单位中,也包括仁爱所教材的出版机构——北京教育出版社。该社次日即与仁爱所沟通接洽印刷事宜。但与8月6日接到提印单即开始备货的其他出版社不同,此刻留给仁爱所的印刷时间只剩下五天。
  仁爱所方面因而指责说,任何单位也无法做到在五天内将110万册教材印制好、并送到1000公里以外的城市。“这分明是安徽省新华传媒公司在怂恿安徽省教育厅故意刁难我单位,为8月底更换安徽五地市教材版本找借口。”
  仁爱所方面表示,他们从8月13日起仍安排了教材付印。8月25日之前,仁爱所加班赶印教材。并在8月27日中午12时以前,将110万册教材送达安徽省5市26个县区仁爱教材专用仓库,并将送达情况告知函一并送达26个县区教育局。其中相当一部分教材,还直接送到了学校。
  仁爱所方面表示,当时只要教育部门一个指示,只需两天时间,110万册英语教材即可配送到每一所学校。
  不幸的是,这距离安徽省教育厅函件所要求的交货日期,已经迟了9天。更重要的是,仁爱所赶印的教材,未能交付皖新传媒。
  对此,安徽省教育厅公开声明称,8月18日,该省选用的全国19家教材供货单位,除由仁爱所供应的初中英语教材,其他教材均按要求配合新华传媒做好了教材的供应和发行工作。“有关方面也多次与仁爱所沟通,即使是在18日以后,还组织双方进行了一次协调。但仁爱所未给予积极回应,更未给予应有的配合。”
  对于教材的临时更换,安徽省教育厅解释,由于仁爱所“拒不向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供货”,“从维护学生利益、维护我省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考虑,“不得已”而作此决定。
谁具有发行资格?
教材多元化改革进展迅速,破除教材发行行政垄断的呼声也日渐高涨,但在现实中,选择发行单位的决定权下放到省级政府相关部门
  从现状看,仁爱所和安徽省教育部门之间分歧的根源,在于安徽有关部门拒绝将教材的发行资格给予拥有发行权的仁爱所,甚至否认其具有申请资格。
  但在仁爱所所长赵勇看来,到2010年,仁爱所已完全具备申请安徽教材发行权的资格。
  仁爱所是赵勇1990年福州大学毕业后,于1992年来北京创业并独资创办的民营图书公司。虽在教材出版发行领域小有成就,但作为一家民营机构,仁爱所其实并不具备与国营出版社同等的市场地位。在中国极为严格的出版单位设立条件的限制下,仁爱所无法获得出版资质,只能与国有出版社合作;在发行方面,仁爱所也只是到2004年才获得出版物批发资格,至2010年方才争取到全国总发行资格,成为全国第93家具有这一资格的机构。这对于民营机构而言已属不易。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中小学教材发行的工作都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华书店系统统一承担。而在出版发行领域日益市场化、经营主体增加的现实面前,破除教材发行行政垄断的呼声日渐高涨。
  与此有关,2001年,国务院也提出要改革单一渠道发行体制,引入新华书店以外的发行机构参与教材的发行,中小学教材的出版发行要面向全国招标。一系列出版发行条例也有相应修改,教材出版和发行招投标的试点逐步推开。
  就教材发行而言,此前对于发行商有严格限制,要求限于“由新闻出版署核准的出版物发行单位”;此后则演变成“由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以招标或者其他公开、公正的方式确定出版物发行企业”。这意味着发行单位的决定权下放到了省级政府相关部门。
  不久后的2003年,《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教材的发行亦属于应纳入政府采购的项目之列。据该法和《免费教科书政府采购工作暂行办法》,省级政府有关部门确定发行商的主流办法应是公开招标,在诸如只有惟一供应商等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等方式进行采购。
  不过,安徽省多年来并未采取公开招标的模式选择发行人,而是始终坚持使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根据《政府采购法》,在只有惟一供应商、发生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或者需要继续从原供应商处添购不超过原合同金额10%的项目时,才可以采用该方式。
  安徽省教育厅对此解释,之所以连续几年来都使用单一来源采购,原因正在于符合教材招投标资质及发行资质的,只有皖新传媒一家。
  仁爱所认为这是借口。对于参与公开招标企业的资质的规定,仅在2005年修订的《中小学教材发行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中有明确规定。该办法最核心的要求是:除了有相应的发行能力,还需是在“试点省、市、区范围内注册的”“具有总发行资格的”企业。
  2008年,出版和发行两项招投标试点扩大的计划不了了之,上述《实施办法》也在2009年4月被新闻出版总署明确废止。2008年以后,除了《政府采购法》中对供应商资质的一般要求,再无特别的文件规制教材发行投标者的条件。
  然而,事实上,最初各试点地区的省级政府大多根据自己的理解,继续沿用《实施办法》。安徽省教育厅的官员告诉记者,安徽对教材发行投标者的认定即依据该《实施办法》,安徽教育厅在进行解释时,将前文所述的作为招投标企业限定条件的“试点省境内”,替换成了“招标省境内”。如此一来,本来全国有至少93家拥有总发行资格的企业符合招投标要求,但现在仍只剩下皖新传媒一家。
  事实上,新闻出版总署政策法规司一位官员向本刊记者确认,如果有全国的出版发行资质,就可以跨省招投标。在过去几年教材发行招投标的试点中,大部分的省份都选择了更宽泛的解释,在任一试点省内注册的企业,即可跨省参加招投标。
不愉快的合作
在业内颇有“敢为”之名的赵勇,把安徽作为自办发行的突破口
  2008年1月,仁爱所与皖新传媒就安徽省内仁爱教材的发行合同到期。尽管对方多次催促,仁爱所也没有再续期。
  赵勇告诉本刊记者,之所以不想再继续合作,源于一些不愉快的经历。例如皖新传媒收到书款后,并不及时向仁爱所支付,时有拖欠现象;皖新传媒在配送仁爱教材时,强行搭售计划外的教辅材料,且质量不佳,至2010年,教辅材料价款平均每个学生达到80余元,这让一些学校和家长对仁爱所颇有怨言;同时赵勇也不满意皖新传媒的发行服务,他称有一半的教材都是学校去仓库领取,而非由其主动送至校园。如果教材由仁爱所直接配送到校,还能与学校、老师进行更畅通的沟通。
  同时,在教材的选择权下放到地市一级后,发行过程中最为核心的营销工作,事实上均由教材的原创单位在承担。赵勇介绍,这些工作包括营销推广人员深入各地市的宣传游说,还包括对一线教师的售后培训,这些占教材发行所有环节时间和费用的80%以上还多。
  如此一来,所谓的“发行”,就只剩下配送一项。而这项工作,仁爱所目前已逐步建立了自身的网点,因而“没有必要拿给他们来做” 。
  在赵勇看来,在教材实行免费之前,新华书店由于承担着在地方代收货款的职责,尚有一些合作价值,那么目前由于落实了教材免费制度,这一项工作已简化为由财政一次性拨付,大大节约了交易成本,因而合作的必要性进一步降低。
  仁爱所由此有了自己从事配送的想法。在赵勇看来,仁爱所若能通过政府采购程序,获得政府教材发行的资格,自然有利于打破垄断,降低发行价格,节约财政资金。
  在业内颇有“敢为”之名的赵勇,把安徽作为自办发行的突破口。
  之所以选择安徽,是因为在2008年秋季学期以后,仁爱所连续两学年获得了安徽省政府采购免费英语磁带的发行权。与此同时,仁爱所在安徽的配送发行网络也相对成熟。“既然音像教材可以,纸质教材为什么不可以?”
  于是,2009年8月,为取得教材在安徽的发行权,仁爱所进行了第一次尝试。但这次计划,却似乎被一份在赵勇看来没有法律效力的授权合同打乱了。
仁爱所折戟2009
对于在安徽树大根深的皖新传媒而言,即便没有从仁爱所手中获得合法发行权,也不妨碍其通过政府许可,获得发行仁爱版教材的资格。仁爱所第一次意欲在安徽取得发行权的尝试失败
  由于著作权的特殊性质,发行机构要想发行教材或者图书,除了获得政府的许可,取得发行资格,更有一个前提:应获得著作权人对发行权的授权。
  但事实证明,对于在安徽树大根深的皖新传媒而言,即便没有从仁爱所手中获得合法授权,也不妨碍其通过政府许可,获得发行仁爱版教材的资格。
  从2003年到2009年,仁爱所将其教材交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同时要求对方将湖南地区以外的发行权授予自己。后者由仁爱所亲自与各地的发行商签订合同。
  2009年,没有从仁爱所手中获得发行授权的皖新传媒,绕开仁爱所,直接找到其出版单位湖南教育出版社。
  除仁爱教材,湖南教育出版社在安徽还有其他种类教材。皖新传媒要求该社将手中全部教材的发行权对其授权。
  2009年8月11日,湖南教育出版社将其出版的所有教材在安徽境内的发行权,打包授给了湖南新教材公司,后者又将其转授给了皖新传媒。
  而事实上,湖南教育出版社当时没有仁爱教材在安徽的发行权,这意味着它并无权力将仁爱所的发行权“授予”皖新传媒。不过,上述打包授权合同中却未明确将仁爱教材排除在外,成为当年的一项争议。
  仁爱所对本刊记者表示,为了“以正视听”,甚至在2009年8月13日,它又要求并不具备有关发行权的湖南教育出版社出具一份文件,写明仁爱所乃是仁爱教材在安徽的惟一供应商,应由其参加仁爱教材的政府采购。
  随即,仁爱所要求安徽省教育厅对仁爱教材进行单一来源采购,并补充完善采购手续。但在7月底,政府的教材采购招标工作即已结束,安徽省教育厅断然拒绝了仁爱所的请求。
  最终的结果是,仁爱所第一次取得发行权的尝试失败。
  此时,一个奇怪的格局便出现了:没有真正得到仁爱所授予教材发行权的皖新传媒,反而获得当地政府的认可,得到了安徽省内教材发行的资格;而拥有自身教材发行权的仁爱所,却无法获得政府部门的承认,也就得不到安徽省内教材发行的资格。
  当时已近开学,仁爱所称为保证学生用书,选择了自行配送。安徽省教育厅认定这一举动为“扰乱教材招标程序和发行秩序,违背招标合同”。仁爱所已配送的教材被扣押,教育厅更提出要启动重新选用教材的预案。
  最后在教育厅调解之下,仁爱所与皖新传媒达成了一个临时合作送书协议,搁置争议,由北京仁爱所和皖新传媒共同完成剩下的发行工作。
  一年后的2010年,仁爱所意欲再次争取安徽地区教材的发行权。此次,仁爱所已获得全国总发行的资质。此时,仁爱所已经找到了新的出版合作单位——北京教育出版社。吸取此前和湖南教育出版社合作的教训,仁爱所此时让北京教育出版社明确了对其发行的授权。自此,仁爱所认为自身不仅满足单一来源采购的条件,更符合公开招标的资质。
  然而,由于安徽省教育厅对招投标资质的狭隘解释,仁爱所的希望再一次落空了。
  显然,仁爱所方面对法规的理解,根本无力改变安徽省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其自身的解读作出的决定。
为什么要争夺发行权?
发行环节成为教科书出版行业公认的利润大头。据业内人士分析,仅发行仁爱教材,皖新传媒的纯利润就可达644万元
  在这场突换教材的风波当中,皖新传媒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公众的质疑并未能撼动其在安徽市场的稳固定位。
  有公开数据显示,按照中小学教材的发行折扣标准,皖新传媒可以获得发行码洋(图书定价)28%的发行费。
  在码洋的构成当中,除了发行费占28%,印刷成本占45%,原创出版社大概能获取27%左右的毛利润,但还须扣掉10%的开发成本、6%左右的培训费用,及一定比例的推广营销服务成本。赵勇说,原创出版社的出版纯利润一般只有5%。
  因此,发行环节成为教科书出版行业公认的利润大头。赵勇告诉本刊记者,中小学教材配送的最大特点是教材品种数量少,单品种数量大,送货地点(学校)固定且集中,所谓的教材发行工作,已经转变成物流配送工作。“那可是最最便宜、最最容易实现目的的货物配送。”
  赵勇称,实际配送费,加上1%-1.5%的合理利润,也不会超过教材总价格的3%。在他看来,教材的发行利润极厚,其实存在巨大的让利空间,以降低政府采购的成本。
  皖新传媒2007年的发行折扣让利为3.6%、2008年以来仅为2%。其2009年度公布的教材发行金额为12.6亿元,发行费收入应超过3亿元。
  具体到发行仁爱教材上,每年皖新传媒共发行110万册,两个学期则共220万册,每册书定价11.06元,总码洋达2433余万元。按教材码洋的28%提取发行费,则每年可收入681万元。这其中,据业内人士分析,运输成本大约为1%-1.5%,因而纯利润可达644万元。
  截至9月10日,皖新传媒的股票市盈率近100倍,这644万元左右的利润,对应着约6亿元的股票市场。
  当然,这笔预期的高额折扣只是仁爱所单方面的估算。皖新传媒的相关负责人向本刊记者表示,教材的发行绝不像仁爱所所说的那么简单。发行企业必须有相应的硬件、软件设施投入,同时还要较大的固定资产投入、运行费用、人力成本来保障。配送仅是发行的一个环节,既有平原地区的配送,也有山区的配送;既有正常情况下的配送,也有非常情况下的配送。“只以平原地区正常情况下的费用计算是对配送工作的故意曲解。”
  不过,2009年底,原安徽省新华书店作为皖新传媒谋求上市,其公开的2009年招股意向摘要中,教材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50%,这也印证了其发行环节的高收入。
  其招股书也并不掩饰其对发行利润的依赖,说明称:“ 2006年秋季至2007年春季、2007年秋季至2008年春季、2008年秋季至2009年春季,发行人通过政府单一来源采购的方式取得安徽省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材的发行权,中标的发行折扣分别为教材码洋的3.6%、3%、0.6%,逐步恢复至全国各省区免费教材发行折扣的平均水平。”
  招股书还指出:“免费教材发行折扣由省教育厅、财政厅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免费教材采购领导小组,每学年通过与发行人进行竞争性谈判确定,如果未来发行人中标的免费教材发行折扣出现上升情况,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发行人营业收入和盈利水平。”
  显然,对于安徽省的政府部门而言,他们依旧要为教材的发行支付高昂的费用——不过,其中的大部分是由中央财政来负担。
无言的结局
最大的受害者是受波及的100多万中学生,“就像打拳的套路,不同老师教的都不一样,中途换了教材怎么接得上?”
  时至今日,冲突已经酿成,孰是孰非并无明确结论。
  仁爱所折翼安徽,令其在全国其他地区取得发行资格的憧憬变得更加模糊。据了解,仁爱所现已在教育部立项,且被国家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了三套国家课程教材, 仁爱所自称,目前三套教材已被中国大陆22个省、市、自治区教材选用委员会全部或部分选用,其中仁爱英语教材(7年级-9年级)在中国大陆范围内已被近千万中学师生选用,为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二名。
  目前,在大多数省份,仁爱的教材都由仁爱与通过政府采购程序确定的发行商合作,其中绝大多数发行商,都是各地的新华书店。
  内蒙古和云南两地有所不同。在云南,教材的发行由新华书店和邮政公司两家承担。有媒体报道称,由于邮政公司的进入,云南省中小学教材的均价总体下降了3.3个百分点,这即成为全国最低价。
  与之相比,内蒙古自治区的步子则迈得更大。由于当地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门事先已选定各学科的教材版本,且已确定具体版本教材的订数,因此根据规定,免费教材的采购工作,全部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模式,即由当地教育厅从已选定教材版本的教材原创单位处采购,最后的中标供货单位,则是所有版本教材的原创单位或授权供货的代理单位。
  因而,仁爱所的教材由仁爱所自行发行,由仁爱和教育厅等部门协商后,内蒙古方面仁爱教材的价格,实际上仅为图书码洋的77%,相当于仁爱的发行收入,仅为图书码洋的5%,远远低于在安徽支付给皖新传媒的28%。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虽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但和安徽省仁爱教材的价格相比,高达图书码洋23%的发行折扣对于财政资金无疑是一笔可贵的节约。而这一切对于安徽抑或是其他地区而言又是那么遥不可及。
  目前,仁爱所在竭尽一切可能,希望能重回安徽市场。否则,仁爱所方面在安徽五年的经营成果一朝化为泡影,被换下的教材,也都将成为废纸,“明年教材改版,旧教材也不能再用”。
  但事实上,最大的受害者,还是受到波及的100多万中学生。
  随着新教材的到位,安徽省教育部门希望事态能够逐渐平息。不过,教材更换的影响一时尚难消除。
  涉及教材更换的五个地市,小学英语教育普遍滞后,七年级学生往往需要从零开始。之前使用的仁爱版教材,其特点是零起点教学,正适合七年级以前没有任何英语教学基础的中国农村。而新换的教材,有四地市选择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下称人教社)引进的美国原版教材,这套教材针对南美学生编写,其前言亦曾介绍,“适合于教学条件较好、教师水平较高的学校使用”。
  教师普遍对此毫无准备,措手不及。安徽省教育厅从9月3日开始在五个地市分年级举办培训,每个年级的任课老师仅有一天半的时间。9月7日,在宿州宾馆里,来自各区县的上百名八年级英语老师云集一堂,甚至还有老师带着孩子,会场颇为嘈杂。
  一位学生的父亲很担忧,孩子就要中考了,还要花大量时间适应教材。
  “就像打拳有套路,不同老师教的不一样,中途换教材怎么接得上?”这位家长对本刊记者无奈地说。
2 : oneirocriticism(809)@2010-10-29 23:45:02

因為實在太長了,所以我只看了一點,上半部份吧
由過程繁複到積怨到報復
過程繁複 / 很多部門 / 大家用報復手段來表示自己的重要性 / 損人不利己幾乎是我對中國的印象
3 : abbychau(1)@2010-11-22 19:07:30

因為實在太長了,所以我只看了冰漓的回覆
原來是這樣啊, 真可惡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8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