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6 Apr 2016 - [經濟一週「香港八十前」] 能否成為經濟下行受惠股?

若想得到更多最新訊息,請Like已有超過10,900個Fans的「紅猴FACEBOOK」(按此),謝謝支持!

今年一月中在專欄介紹大快活(52),其後股價輾轉上升,升幅於三月尾曾達15%,達到了我穩中求勝的投資目標。當時介紹此股的原因包括香港人在預期經濟轉差的氣氛籠罩下,出外用膳將會更傾向光顧相對便宜的食肆;整體零售市道不景下,人手短缺壓力可見抒緩,店鋪續租時與業主的討價還價能力可增強不少。推而廣之,在港從事平價中式食肆,亦為「香港八十前」成員的稻香控股(573)也理應受惠,可是股價卻在同一時間下跌約14%,集團上月尾公布去年全年業績,看看能否找到原因。

稻香去年收入按年升1%,毛利按年跌7%,純利按年更下跌17%。不過,若將上下半年業績拆解來看,收入按年升幅相約,但毛利按年變幅由上半年的負14%,變為下半年的持平,而純利按年變幅由上半年的負28%,好轉至下半年的負1%。表面看,下半年業績比上半年理想,但細看主因前年下半年業績已開始轉差,造成較小的基數,若以盈利率作指標,上下半年毛利率只是持平,而下半年純利率卻比上半年下跌0.7個百分點;下半年純利比上半年低14%,而過往正常年份可是較為接近的。

大快活勝在聚焦香港的快餐業務,中國業務正在整固中。稻香的香港的業務去年明顯反彈,而曾經成為股價催化劑,發展得有聲有色的中國業務卻陷入苦戰中,拖低了整體盈利。先看香港業務,去年收入按年跌1%,純利卻按年升17%,純利率亦按年升0.9個百分點,下半年明顯復甦。可是,中國業務卻在明顯拖後腿,去年收入雖按年升7%,但純利卻按年大跌94%,下半年更錄得1,170萬的虧損。幸好,稻香的現金流仍健康,淨現金仍有1.3億港元,有能力維持每股派息$0.12,以3月尾股價$1.76計,息率仍在吸引的6.8%水平。

稻香的香港業務相信仍可受惠於首段提及的條件,所以中國業務能否在今年好轉是關鍵。管理層認為中國業務轉差,源於許多高檔食肆轉戰集團在國內主打的中產市場,加上城市購物中心增加,而網購普及令零售商鋪減少,業主為吸引人流更多租予餐飲食肆,加劇同業競爭。所以,集團已轉而採用與香港類似的業務模式,以經營面積較小及提供優質餐飲體驗的食肆為發展方向,以吸引喜歡出外用餐的年輕顧客,初步反應理想,但能否轉虧為盈,仍充滿不確實性。若稻香今年能保持去年下半年的業績,並開始受惠於租金等成本下降,可估算其今年每股盈利持平,以3月尾股價計,市盈率約10.5倍,配合較高息率,可考慮買個機會。

如上篇提到,「香港八十前」專欄主要分析市值在80億港元下的港企,並實行內容O2O,稻香控股(573)的過去數年財務分析數據已放在「紅猴」Blog(www.redmonkey.hk) 49日文章內,歡迎參閱。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大快活(52)及稻香控股(573))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證券投資組合管理服務 (按此,再往網頁左下方) 
投資收費專欄「觀微知勢」(按此
2014年著作「港股A餐」(按此
Facebook專頁(按此)
港企專門店 (按此)
香港八十前 (按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640

曹仁超逝世

今天從不少身邊朋友的fb post得知曹仁超於過去的周日已經逝世,享年68歲。止凡觀察到曹sir近年因為患病需要接受治療,已經很少露面。早些日子,他稱癌症已經醫好,出來接受訪問時,外型跟從前差很遠,消瘦了許多,滿頭白髮,今天得知他離世,實在感到惋惜。




知道這消息時,我的第一個感覺是,「身體健康」的確很重要。據我所理解,曹sir投資了得,身家早已過億,又是財經界地位舉足輕重之輩,最出色的著作系列《論勢》、《論戰》、《論性》於香港賣出10萬本,內地更賣出超過50萬本,創辦信報並於信報寫文40多年,可謂投資界叱吒風雲的人物。有名有利,最後還是鬥不過病魔。

得知曹sir離世的消息,立即與朋友討論一下,朋友大談對他的感覺,指他於三四十年前算是較接近消息的人士,當大家還未有「股票機」,又或者看著與市場有點時差的「股票機」時,他這樣的內線人定必有不少優勢。所以,朋友認為這樣的人能賺大錢而有過億身家,一點也不足為奇,成功了,說什麼道理都可以吧。

我大概明白他的意思,而我對曹sir的感覺是較中性的,曹sir總給我一種「醒目香港仔」投資思維的感覺。可能大家都知道曹sir喜歡談趨勢,不迷信古老投資方法吧。早前,曹sir更指價值投資不應該於今時今日應用,按勢而行才是大道理。

曹sir很喜歡沖擊傳統投資者的認知,例如不時批評巴菲特,提出過巴菲特的盈利有八成以上都是近十年才賺回來的。更質疑過為何巴菲特師傅利用價值投資法不太成功,但巴菲特就成功,原因只是巴菲特「好命」,踏上了30年的大牛市,所以說到底,還是要按趨勢而行,不應拿60年代的智慧來應付今天的股市。

又例如曹sir曾經指「磚頭有價」這個說法今天並不成立。當年他們60年代的一群,買入物業資產後,迎接一個數十年的樓市大升浪,這個升浪與香港經濟起飛可謂同步。但他指樓市大升浪的趨勢已於1997年完結了,買樓致富這個方程式已經不行。如今他們那一輩人把當年幾萬元一間屋,以幾百萬元賣給這一代的年青人,錢都被他們那代人賺走了。曹sir亦指,年青一代不應為一間500呎的物業而窮盡一生的精力。

上面提到曹sir那三部著作我都買回來了,亦有看過其他著作如《非富不可》,這裡也分享過不少他的文章,如《65歲最適宜退休》、《多年前曹仁超的故事》等,都值得細閱。雖然,我對曹sir的理念想法不是完全認同,但還是在他身上學到很多智慧,對他還是有一份尊敬,而他亦的確值得尊敬。

回家時與另一位朋友又討論這事情,我又一次慨嘆,並再次提出健康的重要。依我觀察,樂觀、生活平衡、開朗、快樂、豁達、正面去面對人生的話,病痛都會少一點,更多會較長壽。希望大家保重身體,身家多個零、少個零,都換不回一個健康而精彩的十年。

下面這影片是曹sir的演說之中我較喜歡的一條,有時間不妨看看。祝福他的家人及朋友,願他安息,再見了曹si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829

追民怨背後》亡羊補牢,地方應速設4道門檻 財政部開大門 掀史上最有感加稅風暴

2016-08-01  TCW

這一波房屋稅調漲,地方政府像是接力賽,加稅浪潮席捲全台,且不分自住戶或投資客都「通殺」。政府的目的,是為了打房價、救百姓,還是打百姓、救財政?

衝擊!30年中古屋恐遭殃財政三機制,讓縣市爭相加稅

過去三年,已有十縣市將房屋稅計算基礎的「標準單價」提高,其中雙北、高雄大幅調高○.八倍至一.六倍;今年在財政部限期調高標準單價五成的要求下,更有十二縣市要調漲。其中又以台南市首開先例,在調高標準單價外,還將二○○一年七月後興建的房屋,全部納入新房屋稅課徵對象,擴大衝擊面。此舉並獲得前年剛漲過房屋稅的台北市響應,考慮明年要將適用範圍擴大到屋齡三十年內的房屋。

一場被媒體形容為史上最有慼的加稅風暴,正式登場。不同於今年元旦上路的「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打擊對象是兩千萬元以上高價豪宅的短期投資客,使其交易成本增加,這一次,地方政府調漲不動產稅的對象,則是持有房屋的人們,不分投資或自住,透過公告地價和房屋標準單價的陸續調高,讓「養房子」的成本上升了。

究竟這場加稅風暴是怎 形成的?房屋稅的課徵權力在地方政府,過去三十年因地方首長、議會不想得罪選民,遲遲不讓公告地價和房屋標準單價隨市價而調整,如今又為何敢大開漲稅之門?

地政士公會榮譽理事長王進祥說:「全都是財政部惹的禍!」他有三大理由,首先,財政部中央統籌分配款設計,是地方政府自籌財源越多,才能分配越多。

地方政府財政主管透露,近年財政部都有要求地方政府調整房屋標準單價、公告地價,還列為財政努力的指標之一,表現奸壞直接影響來自中央的統籌分配款。

解方!四關鍵保障自住戶設價值、面積、戶數、持有期門檻

這樣的機制讓全台各縣市進入一場加稅比賽,也因此,就算台北市的自主財政狀況比其他縣市奸,一樣不能輕易放棄加稅的機會,以免中央給的錢變少。

其次,原本二?一四年房屋稅條例修正漠視問題發生,至今還沒有提出自用戶稅率調整的配套措施。台北市財政局副局長游適銘也把問題丟回中央,他說地方政府只能調整稅基,保障自住與弱勢族群,應由中央調整自用住戶的稅率來處理。換句話說,針對不炒房、不囤房的自用戶,中央政府應設法調降其稅率。

事實上,行政院長林全曾在兩年前受訪說,現行房屋稅跟地價稅的稅率在一%到三%,「那是很重的稅,銀行的存款利息也不過一%。」林全過去曾主張,想要用大幅提高持有稅(房屋稅和地價稅)來打壓房價,是有效手段,卻不是正當手段,時,還設有新訂的標準單價只適用新屋的防火牆。財政部一年多前決定廢除這條法令,也為中古屋加稅開了大門。

最後,房屋稅的制度設計,是財政部管稅率、地方政府管稅基(也就是標準單價)。主動取消前述防火牆的財政部,不可能不知道,一旦地方政府調整標準單價,就會演變成有房族幾乎全面加稅。

王進祥認為,財政部選擇躲在地方政府背後不作為,因為不想賣房子的自住者也被牽連,萬一負擔不起房子賦稅,還可能被迫賣屋。

如今,面對各地方政府的加稅潮,中央有何反應呢?財政部賦稅署長李慶華回應,民怨可能是地方溝通不良導致,目前沒有調整自用稅率規畫,建議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給自用住宅適當折扣優惠。

王進祥認為,想要避免錯殺無辜自住戶,只要把價值、面積、戶數、持有期間這四大條件設好門檻,尤其加強保障只有一戶自住屋的民眾,提出一個更優惠的稅率,或是針對這類自用族群,提出房地持有稅合計可徵收的一個合理上限,就能降低民怨。

至於主張加稅打房的一派,在新內閣中以內政部次長花敬群為代表,他日前強調「(持有稅過去)三十年都沒有調整,現在只是讓課稅的稅基更合理。」

曾任宜蘭縣財政局長的金融研訓院顧問黃崇哲則認為,房屋稅應該要能反映公共服務的價值。而充實地方稅收的目的,也是避免讓財政困境變成下一代的負擔。

「充盈地方財政」、「追求居住正義」,立論雖都言之成理,但人民要問的是,政府想糾正自己過去三十年的不作為,需要一次下猛藥嗎?而追求公平正義,也是「寧可錯殺」嗎?想推動增加民眾負擔的政策,政府的做法,應該要更周全。

撰文者林洧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66

“最後勝利”加“我阿媽係黑玫瑰”加“龍三和他的心腹們”

  TVB近期推出的“火線下的江湖大佬”聽說反應不俗──坦白說,事前筆者對本劇的水準並不抱太大期望,誰知看過首數集之後,卻發現整體出來的效果又真的頗為讓人意外地煞食、討好。值得一讚的,有兩方面,首先,不可不提的,是劇中幾位有份量主要演員的配搭:鄭則仕加黃光亮加陳煒加苑瓊丹,今次的確發揮出很有效的化學作用。其次,大概就應歸功到負責一劇之本的編審身上──本劇的編審是伍立光,此君前作便正是TVB去年全年自製劇集中個人看得最感開懷的“以和為貴”。

  誠如名導演兼影評人葉念琛在專欄文章中所言,黑幫主角人物與相關的劇情,對於本地普羅觀眾來說,似乎都總有一份獨特的吸引力(大意)──即使是已拍得很濫的臥底題材。更何況,這次的編創人員,似乎是成功借用和揉合了三部影視作品的橋段,那分別是多年前,由譚家明導演的其中一部新浪潮港產電影名作“最後勝利”,港視劇集“我阿媽係黑玫瑰”,再加北野武的“龍三和他的心腹們”(近年有部賣座內地電影“老炮兒”,我認為靈感也來源於此)。

  先說“最後勝利”這部拍攝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作品,片中的主要故事就是講述黑幫大佬(徐克飾)在入獄前囑咐安排手下(曾志偉飾)全力照顧保護他的女人(李麗珍飾),誰知這女人在與其手下經歷一番連串患難之後,居然不自覺愛上了這個雖然其貌不揚,甚至看起來有點窩囊失敗,但卻對她無微不至的手下,居然與之相宿相棲起來,結果在黑幫大佬出獄之後,兩人便不得不同時面對一番情義和道義上的衝突,而後者在知悉真相後,當然勃然大怒,認定手下是犯了“勾二嫂”的罪名,誓要找他的晦氣……

  這個設定,顯然便是本劇的“倒模”式原型:鄭則仕=曾志偉,黃光亮=徐克;陳煒=李麗珍。尤讓人感雷同的是,二者同樣採用了一種輕鬆幽默的手法把劇情處理。

  至於,覺得與“我阿媽係黑玫瑰”和“龍三和他的心腹們”拉上關係,顯然因為二者在橋段設定上都跟迪士尼“超人特工隊”頗有相類──幾乎同樣都在描述昔日曾經風光一時,今已老邁的主角,無奈在面對時代進展的無情淘汰下,所作出的一番表面看來有點可笑但卻甚具振奮人心意味的反抗與掙扎。而當中,尤以在“我”劇和本劇中,都曾出現一位頗為雷同的角色:一位在年輕時因追捕罪犯而遭暗算導致一腿殘廢,從此窮愁潦倒,亦從而一直深心不忿,要向仇人報復的老警察角色──這角色在“我”劇中由白彪所飾,而在本劇中,則由老戲骨羅樂林擔演。

  再如,黃光亮在出獄後,起初找回昔日的四大手下,決意東山復起,無奈時不我予,昔日的四大手下,早已變作“甩皮甩骨”的老弱殘兵,這實在也不期然讓筆者想起以上兩部作品的相關情節,甚至還想起了“少林足球”。


相比起 TVB近期令人看得頗覺沉悶的“末代御醫”、“潮流教主”、“EU超時任務”,以至“殭”等劇,這部“火線下的江湖大佬”,個人認為,至少也算得上是個不小的驚喜。尤以“殭”一劇,以殭屍這個本來十分吸引的題材,結果拍出來居然是那樣死氣沉沉,了無新鮮與趣味──個人甚至以為,屬TVB近年最為大而無當兼失敗之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629

貪得無厭 馬不停蹄

前文提到,使用賭馬app之後,賽馬日的時間和空間大大自由了。Blog友“快餐人”作了一個很精警的歸納,他認為,“時間自由”有兩個重點:一是“工時”越短越好;二是“工時”可以自由分配的程度。作為一個對懶惰追求貪得無厭的懶人,池某對第一點尚嫌不足,池某認為,“工時”不但越短越好,且工作越輕鬆越好。

這是因為對於有deadline的工作,雖然可以推遲開工時間來縮短“工時”,但這並不能減少工作量,只是將整個工作程序壓縮在短時間內完成罷了。所付出的精神、心思和努力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因要高度集中處理而壓力陡增,或因時間緊迫而手忙腳亂。在這種情況下,“工時”雖短,工作質量則甚差。

下注問題,就是這樣一個兩難局面,一方面需要以最update的賠率計算注碼,一方面需要在截止投注前完成下注。由擷取即時賠率,到計算注碼,再到把注碼輸入“投注區”,要在以秒為單位的時間內完成,買幾注“獨贏”倒不成問題,動輒就二、三十注的“連贏”,就非人手所能應付。要突破人力的限制,就要把“工業革命”延伸至下注部份,實現機械化、自動化。

再找IT人商量,有了之前的默契,這次兩三句話就交代清楚了。同樣,先協調一個格式,池某做注碼計算部份,按這個格式output;IT人則按這個格式input,做自動下注部份。下午的決定,晚上就各自完成自己的部份,再合二為一,天衣無縫,一撳掣,要下注的組合和注碼就自動“泵”入投注區。爽!

既然“連贏”可以自動化,如果可以把“孖寶半全膽”也自動化豈不更爽?馬會有時一天開三口“孖膽”,一注一注地“填飛”,每次都要花幾分鐘,累計下來就是不少的“工時”和不小的“工作量”。

不過,池某也知道這次是給IT人出了一個難題,馬會網站的“投注區”,買“連贏”一次最多可以輸入30條“飛”,大多數場合都夠用;但買“孖膽”一次最多只可以輸入18條“飛”,如果不能把一些注項自動group埋在同一條“飛”,很難解決一次買二、三十注的問題。



結果呢,IT人把這些問題都一一解決了,池某此前使用了8年的“孖膽”程式也可以宣佈“榮休”了。70兄後曾說IT人的角色是“工匠”,池某不同意,正因為此。如果是像公司裡踢幾踢郁一郁、交來的貨色比起要求還大打折扣的IT部門,稱之為“工匠”也太抬舉了,但有思想的IT人絕非“工匠”咁簡單。

池某曾取笑“財自派”不斷犠牲已擁有的自由去追求所謂的財務自由,本末倒置,現在反看自己這段時間的所為,似乎也是在做同樣的事,說是追求懶惰,卻在不斷折騰自己也折騰別人,最大的收獲,不過是攻克一個難題或完成一件事情的滿足感。然後又找新的難題,繼續自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456

WOW! 芬蘭 搶攻聊天室!芬蘭首推國家貼圖

2015-11-23 TCW

如果用貼圖表現台灣,哪個圖案最有代表性?是融合傳統與現代的本土布袋戲、夜市小吃?還是追逐高度的台北一○一?

芬蘭政府老早就想到這問題,更率先發行全球第一套國家貼圖!逾三十款貼圖,將在十二月一日亮相,芬蘭外交部搶先公布三圖案嘗鮮。

首先是重金屬樂手,長髮造型加上搖滾手勢,說明芬蘭是孕育死亡金屬樂的國度。第二,則是三溫暖中的裸男裸女,因三溫暖不但發源自芬蘭,更是家家戶戶的基本配備。壓軸的則是「牢不可破」的經典,諾基亞(Nokia)手機3310。就算諾基亞品牌光芒不再,仍是芬蘭人共同的記憶與驕傲。包括中文在內,「這是芬蘭」(thisisFINLAND)耶誕月曆將提供十三種語言版本,到耶誕夜為止,每一天都會揭露一個代表芬蘭的emoji(表情符號)免費下載。

撰文者吳和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12

誰會在意妳多瘦、多奀、多高、多黑、多醜?

馬雲曾經有一段視頻在網上瘋傳,1996年,這個又矮、又瘦、又奀、又黑、又醜的年輕人騎著單車,逐家逐戶推銷自己的黃頁,大部分人,甚至連門都唔開。鏡頭記錄下了他曾經所有的窘迫與無奈,也見證了他許下的誓言,他說:「再過幾年,北京就不會這麼對我,再過幾年你們都會知道我是幹什麼的。」

越是沒本事的人,自尊心越強,越是初出茅廬的大學生,自尊心越是強烈。雖然他們表面上看起來對你畢恭畢敬很聽話的樣子,但實際做起事情來便廢到你難以置信。

所以別讓你所謂的自尊心,斷送了你的前程。

現今,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野心也不會餓死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即使冇有錢,仍然可以很好地度過這一生。如今的年輕人,對於具體描繪自己的未來藍圖極度缺乏想像力。如果只想過最低限度的生活,這個社會還是能滿足你的。一旦你接觸了更好的生活,接近了更好的自己,你會發現原來自己想要的更多更好。二十幾歲的拼搏結果會反映到三十幾歲的人生,三十幾歲的努力和四十幾歲時的充實感是成正比的。

Margaret Zhang的穿衣風格自由,儘管沒有18的身材,同樣能將大牌服裝駕馭得遊刃有餘,幾件看起來普通的衣服,在她的精心搭配下,不少女仔想模仿都模仿不來,這應該和經年的積累和努力換來的自信有關。

在持續不斷地努力下,開Blog後不到兩年,就被受邀到New York Fashion Week頭排看騷,那時她才剛上大學。她家裡有錢吧?不然那有錢飛來飛去看騷?

真正的自信有時和錢並不相關,它能建立在聰明的頭腦之上,自信者能創造奇跡。其實,她家境並不富裕,更不是什麼名媛,最早去紐約時裝周的費用還是學校商學院贊助的。她就把時尚這個副業申請了學校的創業基金,然後成功拿到贊助的錢去了New York


而之所以這次贊助能申請下來,是她的觀點征服了學校的老師:因為在澳洲沒幾個Fashion Blogger,這是個相當空白的領域,她把這看做一個絕好的機會。學校把Margaret看做一名進軍時尚領域的創業企業家,教授們也很好奇這個華裔女孩會做出什麼樣的成績。不得不佩服這位90後的頭腦,以及認准了就大膽去嘗試的魄力。

她也不會為金錢忘掉初心,博客就是例子。她和老占一樣,經營博客不為吸粉賺錢,更像是打造一個展示個人品牌的平臺。她會分享與最新品牌的合作,比如擔任CK的客座攝影師,或是擔任BazaarELLE的創意顧問,或是跟LV GucciL'OREAL Nike的合作等等。

比起成為一個Blogger,她更喜歡成為攝影師和記者,不要刻意去成為博主,Margaret表示 寫博客不是一場金錢遊戲。她的博客上,完全沒有提供廣告商購買廣告空間的機會,它不是為商業而生,自始至終,它代表的都是我本人,只不過,之後的發展卻是出乎她的意料。充滿個性的態度和工作方式,讓這個年僅24歲的姑娘俘獲近百萬粉絲,隨便一張街拍在IG上的點贊數就近萬。憑著一張普通卻有辨識度的華裔臉孔,加上獨特的品味,成了時尚界的寵兒。頻頻登上《L’officiel》《Elle》等各大時尚雜誌的封面。

Shine By Three挖掘和發展出作家、模特、攝影師及造型師,也吸引IG團隊向她伸出橄欖枝,登上澳洲《時尚亞洲》節目,參加《Fashion Bloggers》的真人秀,奠定了澳洲最受歡迎時尚博主的頂端地位,被Business Of Fashion評選為時尚行業年度500強,入選理由是她有天才的商業頭腦。

當之無愧。

名氣越來越大,Clinique, Nike, Swarovski......紛紛求合作,求贊助,源源不斷的大牌服裝寄到她家裡,堆滿衣櫃。因為不忘初心,尋夢的事蹟,MargaretClinique選中為全球計畫代言人,成為許多青少年的偶像。

即使面對前無古人,用手機拍攝時尚雜誌封面,她也完全有氣場可以撐住。


人和人之間確實存在巨大差距,這些差距是有原因的。當然,年輕的時候的妳,也只知道坐經濟艙,只從經濟艙的入口登過機。有時經濟艙的座位比較靠前,只有從隔簾的縫隙裡才能略偷窺商務艙的情形。

開始乘坐商務艙以後,因為要從飛機的前方入口登機,所以只有穿過前面的頭等艙才能抵達商務艙的位置。這麼一來,就見識到了原來還有這樣一個更高級的世界。於是,開始期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坐坐頭等艙。一輩子隻乘坐經濟艙的人絕對沒機會見識到頭等艙,但只要乘坐一次商務艙,哪怕不情願也會親眼看到頭等艙的世界。

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一樣,不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標,就無法見識更廣闊的世界,Margaret只是做自己,自信是最珍貴的奢侈品。

當妳披上自信的外衣,誰會在意妳多瘦、多奀、多高、多黑、醜?有態度,持續努力,才能成就最獨一無二的美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794

無悔當年讀物理

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17-06-25

昨天在「鍾記價值投資學員」Telegram群組,收到學員上載的資料,原來是今期《中大校友》登出了自己之前投稿的新書出版內容。這次已經是我第二次出現在《中大校友》。還記得去年出版第一本書的時候,也在同一本刊物登過有關資料。難得有機會在母校的刊物更新個人的近況,甚有親切感。

自己當年「會考」成績優異,因不想再受高級程度會考公開試的「折磨」,於是決定透過「暫取生」的途徑考進中大,選了一門在別人眼中很難找到好工作的學科------物理。其實,以自己的成績,大可以選擇商科或醫科、法律等專業科目,未來工作前景和入息都較有保障,職場的道路較易走。但現在回想,我卻沒有後悔大學時期純粹按著個人興趣而選修了物理!

主修物理除了學習主科的知識外,最大的得著是訓練了我的數學、推理及邏輯思維,而這正是成功的股票分析員或基金經理應具備的主要元素。雖然「物理」與「投資」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我發覺原來物理理論有時也可以應用在投資方面。我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還記得大學畢業後,誤打誤撞找到一份於股票行擔當股票研究員的工作。當時公司內有位資深的投資者,嘗試運用牛頓定律(Newton Law)來設計一套期貨交易策略,稱為「動力買賣策略」(Momentum Trading Strategy)。他覺得大市上升或下跌都是有動力的,通常都會維持一段時間,直至遇到阻力才會改變方向。他的買賣策略很簡單,就是當大市上升(以收市價為準)便買人恒生指數期貨合約,假如第二天大市持續上升,他便繼續持有。直至有一天,大市下跌,他便掉轉槍頭賣出平倉,再沽空。假如之後大市持續下跌,他便繼續持有,直至大市回升,他才買回平倉,再多買。如此類推。

資深投資者的買賣操作,不正是引用了物理學的原理嗎?我沒有深究最後他能否依靠這套方程式賺錢,但當時對於我這個唸物理的年輕小伙子來說,覺得這操作很有趣。

第二個例子是著名投資大鱷索羅斯(George Soros)成立的量子基金(Quantum Fund),其名稱正是源自「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量子力學提到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粒子的位置與動量(或速度)不可能同時被確定,位置的不確定性越小,則動量(或速度)的不確定性越大,反之亦然。簡單地說,當科學家嘗試用儀器量度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時,該儀器已經不可避免地改變了粒子的原有運行狀態,所以測不準。索羅斯的投資哲學,很多時都是建基於「明白和承認投資市場充滿不確定性」。只有這樣,投資者才會有勇氣和信念去接受本身或市場都有機會出錯。投資者在制定策略時,必須不斷思考市場不同的可能性。

人生的際遇很難說得準的,我偏愛隨緣不強求,知足常樂。有誰會想到自己當年讀物理,二十多年後,竟然會教人股票投資!為何會有如此大的轉變?我沒有刻意去找答案。

最近香港大學因連年選修學生不足,在2018學年取消天文及數學/物理主修。聽到這個消息,我心有戚戚然!如果有學生因擔心將來仕途而不跟隨志趣選科,真有點可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962

新三板复制“资本+票房”模式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603/t20160331_769526.htm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603/t20160331_769526.htm 中小影视公司将目光转向新三板,复制“资本+票房”模式。从开心麻花到龙腾影视,高价定增的背后均有高票房电影作为筹码。未来,凭借新三板打通融资渠道的中小影视公司将成为IP产业链上一支重要力量。张伟靖/文

  本文刊于《新财富》2016年3月刊

  中国票房依然走在“新高”不断被刷新的主升浪中,资本与影视联姻的先行者们早已在A股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在A股高门槛的限制下,中小影视公司将 目光转向新三板。根据Wind行业分类,截至2016年2月23日,电影与娱乐行业共有99家新三板企业,其中2015年挂牌的就有70家。

  在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挂牌影视公司受到资本的青睐,广证恒生的统计显示,2015年共有35家影视公司累计发起定增48次,涉及资金24.69亿元。猴年伊始,星爷《美人鱼》的热播与开心麻花(835099)的高价定增更是让人看到了影视公司的增长潜力。

  小公司跳龙门:热播影视剧+定增

  2015年12月,开心麻花挂牌的同时发布定增公告,以每股2.4元的价格向其唯一的发行对象、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张晨增发152万股。首次 定增完成不到2个月,2016年2月15日,开心麻花又发布股票发行认购公告称,公司拟以每股106元的价格,向11名新增投资者发行不超过284万股, 拟募集金额不超过3.01亿元。从2.4元到106元,增幅高达44倍。以此次定增的价格计算,其估值超过50亿元。

  与A股市场以散户为主的格局不同,新三板市场以更为理性的机构投资者为主。这看似任性的定增背后,是热播电影《夏洛特烦恼》带来的底气。2015年国庆档,开心麻花以5000万元成本制作的《夏洛特烦恼》成为当期黑马,获得14.41亿元的超高票房。

  与开心麻花类似,原本默默无闻的龙腾影视(835003)也因搭上热片《美人鱼》而名利双收。相关报道称,《美人鱼》上映前,和和影业、光线传 媒和龙腾影视三家公司作为影片的保底发行方,与星爷签署了16亿-18亿元的保底总金额。也就是说,作为制片方,星爷可以提前获得高额收益,但如果实际票 房超出这个数额,发行方则优先获得额外收入。《美人鱼》票房最终史无前例地突破30亿大关,尽管具体分账协议难以获知,但确定的一点是,作为保底发行方之 一,龙腾影视此次绝对获利颇丰。

  龙腾影视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5月,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达94.78%。仅2015年前5个月,公司就从中融国际和北京银行总共借贷逾1.3亿元,而这期间总收入也不过500多万元。显然,龙腾影视在以金融的手法玩影视。

  资料显示,2015年5月,龙腾影视联合光线传媒、永乐影业、和和影业发起一只总规模2亿元的电影基金。同时龙腾还在筹备一只总规模为3亿元的 影视基金,主投主控的影视剧作品。相关消息称,此次《美人鱼》的保底金额正是通过和和影业发起成立的一个基金来运作,龙腾影视和光线传媒则是这只基金的认 购方。

  顺理成章的,龙腾影视挂牌不到一周即发布定增公告,拟以每股14.8元发行700万股,募集资金1亿多元。因此,此次《美人鱼》的票房,对龙腾影视来说尤为重要。如今,在《美人鱼》票房的刺激下,龙腾影视的融资已不成问题,公司3年增长至百亿市值的战略目标可期。

  IP:后市场开发

  作为资本密集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影视市场尽管整体仍处于高速增长的上升通道,但能够盈利的影片只占少数,单个项目失败的风险依然很高。同时,电 影产业仍然高度依赖于票房收入,占比高达90%,盈利模式过于单一。相比海外成熟市场,电影收益构成中票房仅占35%,另外65%则来自版权输出和衍生产 品。随着票房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影视后市场也进入爆发的前夜。

  从电视台的制播分离到互联网视频的兴起,影视剧的盈利模式开始显现出全面打通的趋势。以龙腾影视为例,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来自发行、广告以及版权 转让三大块。2013年公司主营收入全部来源于发行,2014年则全部为版权转让收入,2015年1-5月,广告收入占比为94.6%。此次成为《美人 鱼》联合出品方的公告中,也提到“不排除和电影《美人鱼》制片方在联合发行、电视和网络版权、周边衍生品等方面的合作”。

  从创意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看,资本大规模介入之后,黑马产品出现的概率会降低,但整个产业链会在资本的带动下迅速拓展走向成熟。以2015年数据 计算,与其近亲的游戏产业相比, 440亿元的电影总票房尚不及其总量的1/3,影游联动的趋势也为影视剧商业模式创新带来契机。

  同样是在2015年12月登陆新三板的上亿传媒(834992)提出,打造“IPn”计划,将数个“IP”融合、叠加,组建“IP”群,将“IP”群作为一个整体,单个“IP”仅作为“IP”群的个体,降低单个“IP”的风险。

  在智能硬件火热、多屏联动的背景下,凭借新三板打通融资渠道的中小影视公司将成为IP产业链上一支重要力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951

《星戰7》老梗淘金學 衝五千億商機 隔32年再拍,從歐巴馬到佐伯格都在瘋

2015-12-21  TCW

授權商品、改編卡通,開闢專屬遊樂園區,就是不讓影迷忘了它,每年舉辦星戰迷Cosplay見面會,話題熱度延燒三十多年不滅。

一部隔了三十二年後,才開拍完成的《星際大戰》第七集,電影還沒上映,竟然未演先轟動,已被視為將成為史上吸金力最強的影片。

據摩根大通證券預估,「《星際大戰7》(以下簡稱《星戰7》)將創電影史上另一個爆炸性的奇蹟。」堪稱含金量最高的電影,甚至激勵出「星戰概念股」,與相關商機包括玩具、遊戲機等面向,預估金額高達一百五十億美元!

這個秘密,藏在電影票房排行裡。據Box Office Mojo電影票房網站統計,若以通貨膨脹回推計算美加地區史上最賣座電影票房排行,一九七七年的《星際大戰》第一集票房位居史上第二,僅次於比其早三十八年上映的《亂世佳人》;更驚人的是,據估計,該片觀影人次超過一億七千八百萬,是目前史上票房冠軍《阿凡達》的一倍。

《星際大戰》創造的熱潮,影響所及至今,你可以看見美國總統歐巴馬拿劇中武器光劍比畫的報導、臉書創辦人佐伯格、有「鋼鐵人」之稱的馬斯克、《阿凡達》導演卡麥隆,甚至演活福爾摩斯的英國影星康柏拜區都是星戰迷。

39年前就玩授權行銷製作人變粉絲經濟學始祖

《星際大戰》等於是全球科幻電影的祖師爺,只是祖師爺要「長青」,三十二年不推出新作品,還能不被時代淘汰,仍得有「方法」。

今日,大家認為迪士尼從電影火車頭帶出衍生商機的成功,勝過其他五大片商;但其實早在三十九年前,《星際大戰》製作人盧卡斯就已是授權商品行銷的濫觴。他拿著劇本跟其他片商合作,但授權則掌握在他自己手上,讓他成了好萊塢粉絲經濟的始祖。

在盧卡斯的操盤下,沒電影時,可以在電視看見《星戰》改編的卡通,可以在遊樂園中看見專屬的遊戲區,甚至每年星戰迷還會固定舉辦Cosplay(角色扮演)的粉絲見面會。儘管暌違三十二年,但溫度卻仍持續延燒。

進一步加溫《星戰》吸金力,在於角色多元且精細。在《星戰玩具的故事》紀錄片中:《星戰》系列開發出的周邊商品,有一大優勢:「『角色』太多了,(從主角、飛船到武器)可以生產出一個『玩具宇宙』。」簡單說,對比《蝙蝠俠》集中在主角一人開發出授權商品,但《星戰》卻能開出多個產品線的授權。

政大創新中心主任溫肇東分析,若以國內一個原創角色為例,熱賣與不賣之間,授權商品乘數約八倍,(好萊塢片商)角色多,乘數效應更大。

對比一三年大賣的《冰雪奇緣》,你可能只會記住艾莎公主和雪寶,但在《星戰》中,光是有記憶點的「角色」,從主角船長、絕地武士到武器光劍,都是含金量高的強勢角色。每個角色的轉化,就是吸金綿延動能。

這也是三十二年沒推出新電影,但溫度卻沒有消逝的競爭力;光憑前六集累積下的粉絲購買力,就替迪士尼還未開拍第七集前,先進帳十億美元。

只是,續集電影被批評不夠創新,原因出在不夠與時俱進。「老是玩老梗,總會踢到鐵板,」與奸萊塢片商合作的台灣製片蔡元隆表示,大家看到《玩命關頭7》賣座,但兩年平均近三十部續集電影,拉出一:四的授權商品長尾效應,成功比率也就那麼一成。

更何況要喚醒觀眾記憶點,僅站在商品授權模式上打滾,若不能與時俱進跟著觀眾一起成長,勢必也將遭淘汰。

迪士尼執行長艾格(Bob Iger)找來曾執導《不可能任務3》導演亞伯拉罕(Abrams)執導《星戰7》。「他具備電視劇、電影和小說跨界經驗,期待帶來不同視角體驗,」在迪士尼粉絲大會D23上,艾格表示。

加入「女力」精神吸引女性觀眾走入影院

儘管盧卡斯對最新電影有所批評,但亞伯拉罕還是勇於顛覆。他坦言,受到女兒詢問:「《星戰》僅是男孩的電影嗎?」靈感一動,深諳如果僅是照舊模式走,那麼永遠僅停留在星戰迷的小圈圈中打轉。

點閱最新預告片,他仍維持原來大場面轟炸刺激感和反抗鬥爭的一貫情節;但他加入時代感。你可以看見女主角外表柔弱、內心強悍,其在沙漠險境與動盪政局中,發揮「女力」精神。這跟當代女性意識抬頭不謀而合。自然也擴大了新觀眾市場可能性,將原本埋單一張票,轉化成兩張票的動能。

「一種是死忠星戰迷,另一種是將加入的新一代星戰迷。」 《Star wars:星際大戰如何以原力征服全世界》一書點出:《星戰7》背後成功,其實是新舊揉雜下,吸金又吸睛大爆發關鍵。

一波波加溫潮,喚醒星戰迷記憶,也召喚出非星戰迷好奇心,這也難怪外資報告在電影未上映,就看好全球票房將創三十億美元,這是今年大賣續集電影《玩命關頭7》的兩倍。

不被三十二年的時間洪流沖刷掉影響力,重點就在於不忘記滿足原有群眾原始初衷,「經典」電影才能具備創造票房歷史新紀錄的能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