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波房屋稅調漲,地方政府像是接力賽,加稅浪潮席捲全台,且不分自住戶或投資客都「通殺」。政府的目的,是為了打房價、救百姓,還是打百姓、救財政? 衝擊!30年中古屋恐遭殃財政三機制,讓縣市爭相加稅 過去三年,已有十縣市將房屋稅計算基礎的「標準單價」提高,其中雙北、高雄大幅調高○.八倍至一.六倍;今年在財政部限期調高標準單價五成的要求下,更有十二縣市要調漲。其中又以台南市首開先例,在調高標準單價外,還將二○○一年七月後興建的房屋,全部納入新房屋稅課徵對象,擴大衝擊面。此舉並獲得前年剛漲過房屋稅的台北市響應,考慮明年要將適用範圍擴大到屋齡三十年內的房屋。 一場被媒體形容為史上最有慼的加稅風暴,正式登場。不同於今年元旦上路的「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打擊對象是兩千萬元以上高價豪宅的短期投資客,使其交易成本增加,這一次,地方政府調漲不動產稅的對象,則是持有房屋的人們,不分投資或自住,透過公告地價和房屋標準單價的陸續調高,讓「養房子」的成本上升了。 究竟這場加稅風暴是怎 形成的?房屋稅的課徵權力在地方政府,過去三十年因地方首長、議會不想得罪選民,遲遲不讓公告地價和房屋標準單價隨市價而調整,如今又為何敢大開漲稅之門? 地政士公會榮譽理事長王進祥說:「全都是財政部惹的禍!」他有三大理由,首先,財政部中央統籌分配款設計,是地方政府自籌財源越多,才能分配越多。 地方政府財政主管透露,近年財政部都有要求地方政府調整房屋標準單價、公告地價,還列為財政努力的指標之一,表現奸壞直接影響來自中央的統籌分配款。 解方!四關鍵保障自住戶設價值、面積、戶數、持有期門檻 這樣的機制讓全台各縣市進入一場加稅比賽,也因此,就算台北市的自主財政狀況比其他縣市奸,一樣不能輕易放棄加稅的機會,以免中央給的錢變少。 其次,原本二?一四年房屋稅條例修正漠視問題發生,至今還沒有提出自用戶稅率調整的配套措施。台北市財政局副局長游適銘也把問題丟回中央,他說地方政府只能調整稅基,保障自住與弱勢族群,應由中央調整自用住戶的稅率來處理。換句話說,針對不炒房、不囤房的自用戶,中央政府應設法調降其稅率。 事實上,行政院長林全曾在兩年前受訪說,現行房屋稅跟地價稅的稅率在一%到三%,「那是很重的稅,銀行的存款利息也不過一%。」林全過去曾主張,想要用大幅提高持有稅(房屋稅和地價稅)來打壓房價,是有效手段,卻不是正當手段,時,還設有新訂的標準單價只適用新屋的防火牆。財政部一年多前決定廢除這條法令,也為中古屋加稅開了大門。 最後,房屋稅的制度設計,是財政部管稅率、地方政府管稅基(也就是標準單價)。主動取消前述防火牆的財政部,不可能不知道,一旦地方政府調整標準單價,就會演變成有房族幾乎全面加稅。 王進祥認為,財政部選擇躲在地方政府背後不作為,因為不想賣房子的自住者也被牽連,萬一負擔不起房子賦稅,還可能被迫賣屋。 如今,面對各地方政府的加稅潮,中央有何反應呢?財政部賦稅署長李慶華回應,民怨可能是地方溝通不良導致,目前沒有調整自用稅率規畫,建議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給自用住宅適當折扣優惠。 王進祥認為,想要避免錯殺無辜自住戶,只要把價值、面積、戶數、持有期間這四大條件設好門檻,尤其加強保障只有一戶自住屋的民眾,提出一個更優惠的稅率,或是針對這類自用族群,提出房地持有稅合計可徵收的一個合理上限,就能降低民怨。 至於主張加稅打房的一派,在新內閣中以內政部次長花敬群為代表,他日前強調「(持有稅過去)三十年都沒有調整,現在只是讓課稅的稅基更合理。」 曾任宜蘭縣財政局長的金融研訓院顧問黃崇哲則認為,房屋稅應該要能反映公共服務的價值。而充實地方稅收的目的,也是避免讓財政困境變成下一代的負擔。 「充盈地方財政」、「追求居住正義」,立論雖都言之成理,但人民要問的是,政府想糾正自己過去三十年的不作為,需要一次下猛藥嗎?而追求公平正義,也是「寧可錯殺」嗎?想推動增加民眾負擔的政策,政府的做法,應該要更周全。 撰文者林洧楨 |
如果用貼圖表現台灣,哪個圖案最有代表性?是融合傳統與現代的本土布袋戲、夜市小吃?還是追逐高度的台北一○一? 芬蘭政府老早就想到這問題,更率先發行全球第一套國家貼圖!逾三十款貼圖,將在十二月一日亮相,芬蘭外交部搶先公布三圖案嘗鮮。 首先是重金屬樂手,長髮造型加上搖滾手勢,說明芬蘭是孕育死亡金屬樂的國度。第二,則是三溫暖中的裸男裸女,因三溫暖不但發源自芬蘭,更是家家戶戶的基本配備。壓軸的則是「牢不可破」的經典,諾基亞(Nokia)手機3310。就算諾基亞品牌光芒不再,仍是芬蘭人共同的記憶與驕傲。包括中文在內,「這是芬蘭」(thisisFINLAND)耶誕月曆將提供十三種語言版本,到耶誕夜為止,每一天都會揭露一個代表芬蘭的emoji(表情符號)免費下載。 撰文者吳和懋 | ||||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603/t20160331_769526.htm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603/t20160331_769526.htm 中小影视公司将目光转向新三板,复制“资本+票房”模式。从开心麻花到龙腾影视,高价定增的背后均有高票房电影作为筹码。未来,凭借新三板打通融资渠道的中小影视公司将成为IP产业链上一支重要力量。张伟靖/文
本文刊于《新财富》2016年3月刊
中国票房依然走在“新高”不断被刷新的主升浪中,资本与影视联姻的先行者们早已在A股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在A股高门槛的限制下,中小影视公司将 目光转向新三板。根据Wind行业分类,截至2016年2月23日,电影与娱乐行业共有99家新三板企业,其中2015年挂牌的就有70家。
在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挂牌影视公司受到资本的青睐,广证恒生的统计显示,2015年共有35家影视公司累计发起定增48次,涉及资金24.69亿元。猴年伊始,星爷《美人鱼》的热播与开心麻花(835099)的高价定增更是让人看到了影视公司的增长潜力。
小公司跳龙门:热播影视剧+定增
2015年12月,开心麻花挂牌的同时发布定增公告,以每股2.4元的价格向其唯一的发行对象、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张晨增发152万股。首次 定增完成不到2个月,2016年2月15日,开心麻花又发布股票发行认购公告称,公司拟以每股106元的价格,向11名新增投资者发行不超过284万股, 拟募集金额不超过3.01亿元。从2.4元到106元,增幅高达44倍。以此次定增的价格计算,其估值超过50亿元。
与A股市场以散户为主的格局不同,新三板市场以更为理性的机构投资者为主。这看似任性的定增背后,是热播电影《夏洛特烦恼》带来的底气。2015年国庆档,开心麻花以5000万元成本制作的《夏洛特烦恼》成为当期黑马,获得14.41亿元的超高票房。
与开心麻花类似,原本默默无闻的龙腾影视(835003)也因搭上热片《美人鱼》而名利双收。相关报道称,《美人鱼》上映前,和和影业、光线传 媒和龙腾影视三家公司作为影片的保底发行方,与星爷签署了16亿-18亿元的保底总金额。也就是说,作为制片方,星爷可以提前获得高额收益,但如果实际票 房超出这个数额,发行方则优先获得额外收入。《美人鱼》票房最终史无前例地突破30亿大关,尽管具体分账协议难以获知,但确定的一点是,作为保底发行方之 一,龙腾影视此次绝对获利颇丰。
龙腾影视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5月,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达94.78%。仅2015年前5个月,公司就从中融国际和北京银行总共借贷逾1.3亿元,而这期间总收入也不过500多万元。显然,龙腾影视在以金融的手法玩影视。
资料显示,2015年5月,龙腾影视联合光线传媒、永乐影业、和和影业发起一只总规模2亿元的电影基金。同时龙腾还在筹备一只总规模为3亿元的 影视基金,主投主控的影视剧作品。相关消息称,此次《美人鱼》的保底金额正是通过和和影业发起成立的一个基金来运作,龙腾影视和光线传媒则是这只基金的认 购方。
顺理成章的,龙腾影视挂牌不到一周即发布定增公告,拟以每股14.8元发行700万股,募集资金1亿多元。因此,此次《美人鱼》的票房,对龙腾影视来说尤为重要。如今,在《美人鱼》票房的刺激下,龙腾影视的融资已不成问题,公司3年增长至百亿市值的战略目标可期。
IP:后市场开发
作为资本密集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影视市场尽管整体仍处于高速增长的上升通道,但能够盈利的影片只占少数,单个项目失败的风险依然很高。同时,电 影产业仍然高度依赖于票房收入,占比高达90%,盈利模式过于单一。相比海外成熟市场,电影收益构成中票房仅占35%,另外65%则来自版权输出和衍生产 品。随着票房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影视后市场也进入爆发的前夜。
从电视台的制播分离到互联网视频的兴起,影视剧的盈利模式开始显现出全面打通的趋势。以龙腾影视为例,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来自发行、广告以及版权 转让三大块。2013年公司主营收入全部来源于发行,2014年则全部为版权转让收入,2015年1-5月,广告收入占比为94.6%。此次成为《美人 鱼》联合出品方的公告中,也提到“不排除和电影《美人鱼》制片方在联合发行、电视和网络版权、周边衍生品等方面的合作”。
从创意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看,资本大规模介入之后,黑马产品出现的概率会降低,但整个产业链会在资本的带动下迅速拓展走向成熟。以2015年数据 计算,与其近亲的游戏产业相比, 440亿元的电影总票房尚不及其总量的1/3,影游联动的趋势也为影视剧商业模式创新带来契机。
同样是在2015年12月登陆新三板的上亿传媒(834992)提出,打造“IPn”计划,将数个“IP”融合、叠加,组建“IP”群,将“IP”群作为一个整体,单个“IP”仅作为“IP”群的个体,降低单个“IP”的风险。
在智能硬件火热、多屏联动的背景下,凭借新三板打通融资渠道的中小影视公司将成为IP产业链上一支重要力量。■
授權商品、改編卡通,開闢專屬遊樂園區,就是不讓影迷忘了它,每年舉辦星戰迷Cosplay見面會,話題熱度延燒三十多年不滅。 一部隔了三十二年後,才開拍完成的《星際大戰》第七集,電影還沒上映,竟然未演先轟動,已被視為將成為史上吸金力最強的影片。 據摩根大通證券預估,「《星際大戰7》(以下簡稱《星戰7》)將創電影史上另一個爆炸性的奇蹟。」堪稱含金量最高的電影,甚至激勵出「星戰概念股」,與相關商機包括玩具、遊戲機等面向,預估金額高達一百五十億美元! 這個秘密,藏在電影票房排行裡。據Box Office Mojo電影票房網站統計,若以通貨膨脹回推計算美加地區史上最賣座電影票房排行,一九七七年的《星際大戰》第一集票房位居史上第二,僅次於比其早三十八年上映的《亂世佳人》;更驚人的是,據估計,該片觀影人次超過一億七千八百萬,是目前史上票房冠軍《阿凡達》的一倍。 《星際大戰》創造的熱潮,影響所及至今,你可以看見美國總統歐巴馬拿劇中武器光劍比畫的報導、臉書創辦人佐伯格、有「鋼鐵人」之稱的馬斯克、《阿凡達》導演卡麥隆,甚至演活福爾摩斯的英國影星康柏拜區都是星戰迷。 39年前就玩授權行銷製作人變粉絲經濟學始祖 《星際大戰》等於是全球科幻電影的祖師爺,只是祖師爺要「長青」,三十二年不推出新作品,還能不被時代淘汰,仍得有「方法」。 今日,大家認為迪士尼從電影火車頭帶出衍生商機的成功,勝過其他五大片商;但其實早在三十九年前,《星際大戰》製作人盧卡斯就已是授權商品行銷的濫觴。他拿著劇本跟其他片商合作,但授權則掌握在他自己手上,讓他成了好萊塢粉絲經濟的始祖。 在盧卡斯的操盤下,沒電影時,可以在電視看見《星戰》改編的卡通,可以在遊樂園中看見專屬的遊戲區,甚至每年星戰迷還會固定舉辦Cosplay(角色扮演)的粉絲見面會。儘管暌違三十二年,但溫度卻仍持續延燒。 進一步加溫《星戰》吸金力,在於角色多元且精細。在《星戰玩具的故事》紀錄片中:《星戰》系列開發出的周邊商品,有一大優勢:「『角色』太多了,(從主角、飛船到武器)可以生產出一個『玩具宇宙』。」簡單說,對比《蝙蝠俠》集中在主角一人開發出授權商品,但《星戰》卻能開出多個產品線的授權。 政大創新中心主任溫肇東分析,若以國內一個原創角色為例,熱賣與不賣之間,授權商品乘數約八倍,(好萊塢片商)角色多,乘數效應更大。 對比一三年大賣的《冰雪奇緣》,你可能只會記住艾莎公主和雪寶,但在《星戰》中,光是有記憶點的「角色」,從主角船長、絕地武士到武器光劍,都是含金量高的強勢角色。每個角色的轉化,就是吸金綿延動能。 這也是三十二年沒推出新電影,但溫度卻沒有消逝的競爭力;光憑前六集累積下的粉絲購買力,就替迪士尼還未開拍第七集前,先進帳十億美元。 只是,續集電影被批評不夠創新,原因出在不夠與時俱進。「老是玩老梗,總會踢到鐵板,」與奸萊塢片商合作的台灣製片蔡元隆表示,大家看到《玩命關頭7》賣座,但兩年平均近三十部續集電影,拉出一:四的授權商品長尾效應,成功比率也就那麼一成。 更何況要喚醒觀眾記憶點,僅站在商品授權模式上打滾,若不能與時俱進跟著觀眾一起成長,勢必也將遭淘汰。 迪士尼執行長艾格(Bob Iger)找來曾執導《不可能任務3》導演亞伯拉罕(Abrams)執導《星戰7》。「他具備電視劇、電影和小說跨界經驗,期待帶來不同視角體驗,」在迪士尼粉絲大會D23上,艾格表示。 加入「女力」精神吸引女性觀眾走入影院 儘管盧卡斯對最新電影有所批評,但亞伯拉罕還是勇於顛覆。他坦言,受到女兒詢問:「《星戰》僅是男孩的電影嗎?」靈感一動,深諳如果僅是照舊模式走,那麼永遠僅停留在星戰迷的小圈圈中打轉。 點閱最新預告片,他仍維持原來大場面轟炸刺激感和反抗鬥爭的一貫情節;但他加入時代感。你可以看見女主角外表柔弱、內心強悍,其在沙漠險境與動盪政局中,發揮「女力」精神。這跟當代女性意識抬頭不謀而合。自然也擴大了新觀眾市場可能性,將原本埋單一張票,轉化成兩張票的動能。 「一種是死忠星戰迷,另一種是將加入的新一代星戰迷。」 《Star wars:星際大戰如何以原力征服全世界》一書點出:《星戰7》背後成功,其實是新舊揉雜下,吸金又吸睛大爆發關鍵。 一波波加溫潮,喚醒星戰迷記憶,也召喚出非星戰迷好奇心,這也難怪外資報告在電影未上映,就看好全球票房將創三十億美元,這是今年大賣續集電影《玩命關頭7》的兩倍。 不被三十二年的時間洪流沖刷掉影響力,重點就在於不忘記滿足原有群眾原始初衷,「經典」電影才能具備創造票房歷史新紀錄的能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