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未來高通漲的策略 [YC兄系列]

分享YC兄的文章,正式來到最後一篇了,如有興趣的blog友可以一口氣回顧,只要按文章下方的標籤,所有有關YC兄的文章就會跳出來的。



YC兄轉載文章【香港金融管理局 觀點專欄】2009年3月26日:

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影響

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有助應付當前的挑戰,但需要審慎處理可能衍生的後果。

最近大家可能經常聽到「量化寬鬆」這個術語來形容美國等先進國家現時採取的貨幣政策。不少人索性稱之為「開機印鈔票」,意思明顯不過。其實,「量化寬鬆」並不一定要加印實物鈔票,可以是為貨幣市場提供充足的流動資金。即是為本土的銀行同業市場提供充足的流動資金,促使互相拆借,令借貸成本(即同業拆息)維持在極低水平,最終希望能夠惠及所有借款人,支持整體經濟運作。

實際上,「量化寬鬆」能否達到預期效果,取決於銀行的反應,特別是否能夠將充裕的流動資金及低廉的資金成本惠及借款人。當然,銀行可能要考慮借款人的信貸風險及本身的資本充足程度等因素,來決定是否支持增加貸款,但一般來說「量化寬鬆」確實能夠支持整體經濟,並有助紓緩或遏抑經濟逆轉的影響。

技術上,央行在實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時,會向市場拆出資金或買入資產,並在銀行結算戶口上記入相關結算金額,從而達到創造貨幣的效果。這有別於央行在正常情況下進行的「沖銷」安排,即中央銀行從市場買入資產時,以某種形式的借貸方式來獲取資金,支付有關的收購,避免影響貨幣供應。香港方面,「總結餘」是指所有持牌銀行按規定在金管局所設結算戶口的結餘總額。假設香港要實行「量化寬鬆」,金管局會從持牌銀行買入資產(例如美元),然後在其結算戶口注入相應港元金額,就可增加總結餘,令銀行同業市場有更多資金可供借貸及降低同業拆息。

央行可選擇是否向銀行結算戶口支付利息,視乎不同地區的做法而定。以香港而言,金管局不會就總結餘向銀行支付任何利息。至於其他地區,特別是那些規定銀行要在央行維持某些存款準備金,作為控制貨幣其中一項措施的地區,例如中國內地,則會向銀行支付利息。但不論付息與否,銀行從這方面所能賺到的利息始終有限,它們通常只會在結算戶口,存放最少金額以應付結算需求或法定存款準備金等規定。在妥善管理好信貸風險的前提下,銀行都寧願將剩餘資金貸出以增加收入,結果令市場上借貸更容易,利率更低。

短期而言,「量化寬鬆」及其他刺激經濟的公共政策都有助經濟復甦。然而,當大量資金爭逐有限的貨品供應時,將可能會引發通脹的潛在風險,儘管通脹現時並非需要關注的事項。金融及經濟危機當前,極度寬鬆的貨幣環境對資產價格帶來的後果雖然不是迫切的問題,但仍須小心注視。正如我早前所說,有關當局要及早籌謀,因應付金融危機所採取的特殊措施的長遠安排。隨著越來越多地區進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有必要制定有效的長遠策略,否則全球金融體系可能產生各種不同的風險。

過去18個月(尤其對上6個月)全球金融形勢可謂觸目驚心,歐美銀行體系幾乎崩潰。相比之下,香港金融體系,特別是銀行體系,維持穩健,但我們仍須提高警惕,尤其防範全球各地紛紛推出史無前例的措施可能對貨幣及經濟所產生的後果。

任志剛
2009年3月26日


YC兄評論(2009年3月26日):

對於美國「量化寬鬆」印銀紙挽救經濟方案我和溫總一樣確實有少少擔心!最近美國經濟數據似乎有好轉跡象,有望擺脫大蕭條之陰影,但伴隨而來因濫發貨幣而引至的高通漲將不容忽視。由於美元已不再是健全貨幣,而港元與美元掛勾,如果美元驟然大幅貶值,港元資產相對其它外幣包括人民幣也將大幅縮水,因此我未來的投資策略也會調整如下:

1. 我會盡量延長樓按的年期減少每月供款,並購入黄金對沖資產貶值。金係資金避難所,現時除左美國之外,英國和日本亦開始印銀紙救市,混亂的貨幣系統一旦失衡會使黄金需求呈爆炸式增長,令金價上升。現時的救市措施,正好比時間我去build up自己既戰略性黄金儲備。至於樓按就由得佢幾年後慢慢用平錢還。

2. 現時銀行樓按息率已跌至2厘幾,實在太平,唔借對唔住自己!我會繼續透過re-mortgage方法整大個餅,但唔會再係香港整餅。下一個目標會是深圳樓,雖然租金回報只得3至4厘,但計返港幣貶值和人民幣升值的因素在內,回報率可能比香港樓還要好。重要的是我可以maintain一個steady人民幣收入,唔駛每次換錢都咁肉痛。最近深圳樓市回暖,成交大幅增加,樓價亦已回升少少,似乎是入市機會。

這一次金融海嘯,美國底牌已比人睇清楚,想再做經濟一哥已不可能,而中國將會是最早復甦的一個國家,並將成為全球經濟火車頭。李嘉誠今天剛在記者會說有餘錢現時可以入市買股票和買樓,但要量力而為,各位ready未呀!


後記(止凡):

「量化寬鬆」這幾個字,當時由任總解釋其背後意思及影響,今天回看,這好像沒什麼特別,亦對曾發生的事件歷歷在目。今天美國很想「收水」,又想加息,不過在其他大國都在「量化寬鬆」,而美國自己的「體質」又不太好的時候,要「收水」的確不容易。

那些年,大家做了什麼呢?YC兄做了一些動作,就是拉長樓按還款期、借便宜錢、買黃金、買內地物業。是否合理?見人見智,每個人對借貸的控制能力都不一樣,對不同的投資工具也有不同認識。

幾年過後,今天的借貸環境其實沒有多少改變,低息、銀紙貶值。而美元跟人民幣走勢的預期則跟當年有點不同,當年預期美元一直走弱、貶值,人民幣就一步步升值起來。反而,近年美元嘗試強了一陣子,反而人民幣則累不少人損手。

不過依我觀察,以當年YC兄的資產與部署,應該令資產值增加不少,而且這樣的資產配置其實相當穩健,可謂進可攻、退可守。一向都不贊成「賭單邊」,投資不是猜市升跌,猜中就贏,猜錯就輸。而是穩健的計劃,有如做生意控制版圖,有攻有守,這才不容易在逆市中被沒頂。

有時一些大時代過去,世紀大事件都出現了,看看自己這些年的「資產」,是多了還是少了?不單指投資的資產,還有個人知識、工作、家庭、朋友、修養,若能增加累積,這個模式持續下去,將會有好未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799

競選總統 = 做Deal?


和傳統政客不同,Donald Trump的選戰策略由始到終好像是做Deal近30年,沒有一個總統候選人像他這樣如此執念于商業成功,並借鑒該領域的方法來謀求總統寶座,他的總統競選而特朗普的競選圖紙一直藏在其於30年前寫的《The Art of Deal》裡,他在競選過程中一些異乎尋常的舉動可以在這本書裡找到根源。

The Art of Deal》中列舉了11個原則,其中包括建議談判者想方設法將自己的立場「廣而告之」,至於觀點要越聳人聽聞越好。而另一個關鍵的策略就是反擊,對失敗者要給予狠狠地反擊。他本人也承認,競選總統是我人生中最大的Deal,它由一系列十分複雜的Deal組成,希望最終能達到目標,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這筆大刁的市場就是選民,他十分清楚這個市場的需求。他認為,選民們現在很憤怒、反正統,對華盛頓兩黨在很多問題上的僵持感到失望,受夠了內政外交方面那些他們認為的缺陷。今天的美國已經真的不是他們所熟悉的美國了。

Donald Trump屢出金句也與《The Art of Deal》中提到的越聳人聽聞越好的觀點契合,以達到廣而告之的效果。這些引發巨大爭議的言論有時甚至會連續幾個星期出現在媒體上。同時,特朗普也運用社交媒體讓他的觀點「廣而告之」,其競選團隊社交媒體負責人稱,通過Twitter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媒體帳戶,現在已經有近1600萬人關注特朗普競選團隊。

他自宣佈以共和黨人身份參選以來,起初並不被看好,他那些聳人聽聞的言論更多的只是被當作笑料,一笑了之,恐怕連共和黨內大佬也沒有料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小丑現在竟然在初選得票上遙遙領先。

今天的美國社會處於一片狂躁、焦慮、不安當中。而Donald Trump只是恰恰敏銳地感覺到了這點。他的關於反移民、反自由貿易等的言論,實際上是說到美國人的心坎上了。

他說,美國現在面臨內憂外患。內憂就是經濟不好,雖然經濟有所復蘇,但依舊不是很好。中產階級的收入已經停頓了將近30年。另一方面是來自外部的,冷戰以來,美國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級大國,但是目前看來,美國在中東問題、朝鮮核問題上都沒有解決好,在歐洲難民問題上也沒有發太大的聲音,同時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投行等國際舞臺上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所以現在感覺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的領袖地位是在逐漸衰落。

Donald Trump 1946年出生于美國紐約皇后區,13歲進入紐約軍事學院,成績優異。1968年獲得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經濟學學士學位。現任Trump Organization董事長及總裁,也是Trump Entertainment Resorts的創始人,經營的房地產、賭場和飯店遍佈全世界,投資領域包括娛樂、體育、交通等。《Forbes》雜誌最新資料顯示,Donald Trump的淨資產達45億美元,位列世界億萬富豪榜第371位。但佢自稱其資產淨值為87億美元。

他的父親Frederick也是一名成功的地產開發商,他對這個仔的評價頗高,他的地產事業起步於父親的公司Elizabeth Trump & Son Co.。從學生時代起,每年夏天都幫父親打點事務,大學畢業後正式加入Elizabeth Trump & Son Co.1971年成為這家公司的掌門人,隨後將公司名改為Trump Organization


早在上世紀80年代,Trump就在美國廣為人知,當時他已將從父親手中繼承的地產生意拓展成為了一個商業帝國。因為敏銳地意識到名望所帶來的價值,於是開始行銷自己的形象,常常以地產大王、成功的生意人和善於審時度勢的經理人著稱。從賭場、高爾夫俱樂部到飯店、飛機、摩天大樓,特朗普所涉及的大多數領域都有他的名字,Trump似乎已經變成了一個品牌。

98%美國人知曉Donald Trump遠遠超過傳媒大亨Ted Turner、通用電氣集團前CEO Jack Welch、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蘋果教父Steve Jobs等該國其它商業大亨。

其實,Trump還是一名暢銷書作家,出版的書籍包括:《Why We Want You to be Rich》、《How to Get Rich》、《Think Like a Billionaire》等。其1987年出版的自傳《The Art of the Deal》,曾創下300多萬本的銷售奇跡,被《紐約時報》評為當年最暢銷的書籍,並連續32星期保持排行榜上的冠軍地位。

他的媒體曝光率很高,不僅買下多個選美活動的主辦權,身邊美女如雲,現任妻子Melania和第一任夫人Ivana都是Model出身,第二任妻子Marla Maples曾當選為夏威夷小姐,後來成為了一名演員。此外,許多Talk Show和其他媒體中也有他的身影。

上世紀90年代,Trump的商業帝國遭遇滑鐵盧。因為美國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地產業也受到貶值影響,其淨資產據稱從17億美元縮水至5億美元,集團一度面臨破產危險。但是到1997年時,他的財務狀況已經有所扭轉,當時的財富已恢復至將近20億美元。

2004年起,Trump開始擔任NBC真人秀節目The Apprentice的主持人,並于2004年和2005年連續兩年因其在該節目中出色的表現而獲艾美獎提名。在該節目中,他最為人熟知的莫過於那句 You're fired!。他每錄製一集《誰是接班人》就進賬300萬美元。

從商界大亨到娛樂明星,直至去年正式宣佈以共和黨人身份參選美國總統,跨界也挺大的,我們公司和他也有點淵源。

FDT = Fuck Donald Trump


關於FDT,有些少Update,我們FDT證券獲得深股通資格,合作方華寶證券又獲得港股通資格,南北互通,東西共融。而且,FDTJanus Henderson Global已簽約生效。老債王Bill GrossJanus Capital 10月宣佈與Henderson Group合併(唔好搞錯,唔係四叔),成立後新公司資產管理規模超過3200億美元。Bill Gross是全球最大債券基金PIMCO創始人,2014年離職後,目前是Janus Henderson Global的基金經理。
Henderson Group成立於1934年,目前管理資產規模1270億美元。合併消息公佈後,股價十月升逾19%,最高觸及278.80英鎊,創下2009年最大單日升幅。合併後的公司將改名為Janus Henderson Global。合併後HendersonJanus股東料將分別持有約57%43%的股票。合併將於2017年第二季完成。合併後的公司市值約為60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200

葉劉你好嘢!

【特首跑馬仔】反對辱警罪立法 葉劉淑儀:過程激化矛盾不利和諧 (19:18)

特首參選人葉劉淑儀公布更新版的政綱並召開記者會,會上被問到警察員方組織前晚(22日)舉行大會,有意見要求立法保障公職人員執行職務時免被侮辱,亦有警員自比為被納粹德軍迫害的猶太人。

葉劉淑儀表示不贊成立辱警罪,因討論過程只會激化矛盾。她亦指可能前線警務人員對國際事務認識不多才會有相關的猶太人言論。

葉劉淑儀指如果有立法會議員以私人條例草案或政府接收草案為辱警罪立法,反對議案的議員會拉布,迫使政府撤回,辯論的過程亦會激化矛盾,非常不利和諧。葉太指她亦曾向保安局提問,現時有什麼條例可以懲處侮辱公職人員,她指政府提出了很多條例,但不曾檢控。

葉劉淑儀說香港採用普通法,原則是很難以言入罪。葉劉淑儀說政府表示「如果一條條例難以通過,難以檢控,檢控又難以定罪,個後果仲差。」

她重申理解前線人員遇到侮辱會不開心,但相關條例只會激發矛盾,認為政府應該鼓勵提高香港的文明程度,使所有人都不說粗口,她更指自己也不喜歡粗口,打趣說早前蕭若元與她做訪問時沒有說粗口,感到很高興。

葉劉淑儀亦提到她亦有出席警員的大會,當晚只有一個警員說粗口,認為對方太激動。

至於猶太人言論,葉太則稱源於對國際事務缺乏認識,她指自己過去都有犯類似的錯誤,例如指希特勒也是民選選出,德國總領事其後向她解釋不要胡亂提及希特勒及猶太人的種族清洗,因德國當地對相關事件很敏感,她表示:「我都唔識喇,何況係一位警員呢。」葉太指一名前線警務人員可能未必明白,但相信現在大家都已經知道。
(24/2/2017 明報即時新聞)

看到報導葉劉表達反對訂定辱警罪的新聞, 我真的訝異, 葉劉一向受到紀律部隊的擁護, 如果叫紀律部隊從4名特首參選人(4名以外的我只能把他們視若無睹)中挑他們心儀的一個, 我想非葉劉莫屬了。葉劉曾是入境處長, 也做過保安局長, 跟紀律部隊一向都關係密切, 所以警察大會她也去撐場, 撐場之餘卻敢發出反對聲音, 我對葉劉另眼相看了, 她甘冒失去一個十分鞏固的堡壘, 也夠膽作出這番言論, 我佩服。首先, 有個別警員自比被納粹德國逼害的猶太人, 這言論不值得造文章, 個人感受的宣泄, 不涉大是大非, 不用提升到更高的討論層面。參選人無需認同或不認同, 警方發言澄清卻有需要, 因為集會人數多, 在某程度上可能給人一種警察整體立場的印象。個別警員為了渲泄而講的話, 其實也無需深究。以實際粗口來舉例, 會自損形象。不過, 如果只是個別事件, 也不值得進一步討論, 否則又會沒完沒了去挖掘那些粗口事件來重溫了。我腦海中就浮了幾宗出來: 林慧思的what the fxxk, 馬恩國的you are not even a fxxking Chinese, 梁天琦在選管會的發佈會問候馮官的母親。我覺得不值得討論就是不想有些人使用雙重標準來自掌嘴巴。

我對於葉劉所講: 香港採用普通法,原則是很難以言入罪, 這說話是甚麼意思呢? 所謂以言入罪, 一般是指空口講而沒有實際行動, 故此不構成刑事罪行, 正如宣揚港獨的人, 沒有揭干起義, 只在發噏風, 就不會因此被檢控。套用在辱警行為方面, 我就不能理解了。辱罵或侮辱警察, 很明顯只留於口舌方面, 如果真的立法, 也基本上涉及言辭, 譬如有人罵警察為「黑警」、「共狗」、「警犬」、「死差佬」都只是言語上的侮辱, 而不是實際採取甚麼行動。我一直指出最大的問題是怎樣在言論自由方面取得平衡點, 所以就算訂立法例在立法會可以通過, 法庭那一關也未必過得到。

葉劉這種表態是不是為了爭取提名, 我不得而知。起碼她夠膽不附和盲撐, 勝過城大那位尊貴的教授, 我都為城大的法學生擔心, 他們那裏竟然可以容得下兩位這類質量的教授, 一位不懂刑事法在胡謅, 另一位連《基本法》也想推翻, 不是嗎, 在質疑香港洋法官的存在需要。

我一直都希望香港是個可以安居又文明的社會, 在公眾場所可以少聽到粗言穢語, 可能有人覺得我迂腐, 講粗口沒有甚麼大不了。曾經有讀者留言說, 單字的粗口在大學裏是時常聽到的, 不論男女都不以為忤。我不會鼓吹為不准在公眾地方講粗口立法, 如果社會的風氣發展成這樣, 語言貧乏成這樣又廣被認受, 又何必立法呢? 否則可能要立法規管去完廁所唔洗手的行為了。一個有質素、文明、有教養的社會, 做出侮辱別人的行為而不為別人所側目, 這個社會的質素之低, 也不需議論了。除了立法規管, 也有很多途徑可以改變社會的風氣的, 認同我這看法的人要先由自己做起, 也不去附和不文明的人, 繼而游說周圍的朋輩同儕。正一你見狗黨行為, 你羞與為伍, 繼而疏遠, 抑或附和奉承, 樂與成群, 成為狗黨, 在民主自由社會裏, 是不受規管的選擇, 那又何需立法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766

6 May 2016 - [傳媒專訪] 接受TVB財經節目專訪(下)

若想得到更多最新訊息,請Like已有超過11,100個Fans的「紅猴FACEBOOK」(按此),謝謝支持!

很榮幸接受TVB財經節目「操盤群英 - 盤房攻略」的專訪,分享對很多不同範疇問題的見解。專訪分兩天播出,若有興趣重溫內容,請按此下列連結

首天專訪:按此
天專訪按此



證券投資組合管理服務 (按此,再往網頁左下方) 
投資收費專欄「觀微知勢」(按此
2014年著作「港股A餐」(按此
Facebook專頁(按此)
港企專門店 (按此)
香港八十前 (按此)
上市公司財務分析摘要大公開 (按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827

冷眼三十年投資經驗

信報曹Sir仙遊之後,華文世界寫投資寫得最好,而且孜孜不倦的寫了數十年,且幾乎完全依靠個人力量在投資上獲得了財務自由的作者,全球不超過五人。

有一兩個在台灣,另一人是南洋的「冷眼」馮時能,馮先生是馬拉南洋商報總編,和曹Sir相似,都有差不多30多年的投資經驗,在大馬投資界享有很高的名望和威望,也是很多馬拉投資者的榜樣。

冷眼,是怎麼樣的人物呢?

冷眼初進馬拉股市基本是1970年,那時的散戶很少,也不太成型,基本是weak-form market的階段,冷眼在那個階段就開始學習,有了很好的開始,那時大部分股票都undervalue,冷眼收了一些藍籌股,到了今天獲利不少,成為了他的本錢。冷眼的投資股票的原則很簡單,不看圖表,不做大分析,依靠一些基本的工具,以及一套很好的思維模式,把買股票當成入股一門生意的角度去分析,經過常年累計的經驗,打出了一條馬拉大道。

在分析員眼中,Model is KingFormula is Queen。他們眼裡的公司就是股票,市場就是Model,就是圖表,如果投資世界當如此,我地仲有訂企?

如果你一直都有觀看Bloomberg,你會發現每一個分析員、財演一上來就只講兩樣東西:1. 從宏觀經濟學的分析中,預測大市場走向。他們愛用IS-LM model對聯儲局進行分析,從中分析失業率、預測市場利率和真實利率、從中給債券進行discounting,算出債券合理價格。2.從年報來給公司進行分析,預測公司未來股價。用CAMP去推算得知Betarisk free rate以及market portfolio return,算出expected return,以今天的股息為標準,預測未來股息增長空間,Discounting出今天的合理股價。

華爾街資金雄厚,玩法當然不同;如果你只是得一球的老散,你會如何選擇?現在的老散賺不了錢,因為心術不正;知識半桶水,就把自己當股神;知識沒建立起來,心態沒建立,就把自己當價值投資大師。

下麵是冷眼三十多年的心得,堪稱投資真諦:

「快、狠、準」破產有你份
兵貴神速,「快、狠、準」是武林高手追求的最高境界。出手快如閃電,是為「快」,一招奪命,是為「狠」,一擊中的,是為「準」。把這三招應用到股票投資上,勝算有多高? 「快」者,買和賣都比別人快一步。別人未買你先買,買價比別人低,是為「低買」。別人未賣你先賣,賣價比別人高,是為「高賣」。要低買高賣,必須養成逆向思維的習慣,

股市中人,99%是跟在群眾後面的順民,順民多數是別人買了以後才敢買,別人賣了以後才甘願賣,不是「低買高賣」,而是「高買低賣」,如何能賺錢?參與股市者,少說也有百萬人,個個都想比別人快一步,你有勝過別人的條件嗎?故要靠「快」賺錢,知易行難。「狠」者,是機會一出現,就全力以赴,一擲百萬,絕不手軟,不成功,便成仁,是「狠」得夠Cool。然而股市是不按牌理出牌的地方,你認為股市會起,它偏偏大跌,你認為一家公司前途亮麗,偏偏冒出一盤假賬。如果你信心爆棚,孤注一擲的話,破產在等著你。「準」者,臆測屢中也。問題是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所發生的事,都可能影響股市,你永遠不知道在地球的另一邊什麼時候會發生什麼事,預測怎能「準」?上市公司內幕重重,身為局外人的散戶,都是後知後覺者,如何能準確預測公司的業績?

既然對股市和對公司的預測變數多如牛毛,如何能「準」?在看不准的情況下,行動快如閃電,買賣膽大包天,等於自殺。

旁門左道和人間正道
冷眼認為,財富的創造,必須建立在價值的創造上,作為經濟的一環,商業的一環,股票價值不可能無中生有,無中生有如果存在,也只能是曇花一現。正道,就是從商業的角度,依據基本面進行投資。股票投資者如果一開始就對股市存在錯誤的觀念,以為可以在股市上快捷致富,那麼他的下場幾乎肯定是悲慘的。

鎖定五星級股票
冷眼有一位朋友,將一筆不小的資金,投入股市,最近計算手頭股票的價值,竟然只得個冇賺冇蝕。他不但浪費了寶貴的資源,而且浪費了20多年寶貴的歲月。原來他最愛聽小道消息,喜歡跟風,高價搶進,而所購之股票,十之八、九是垃圾股。高價買進劣股,是他的致命傷。幸虧在他的組合中,尚有10-20%是優質股,在二十年中,這些優質股增值一、二十倍,所得盈利,剛好抵消了劣股的虧損,使他仍能冇賺冇蝕。

朋友最近向冷眼檢討20年戰績時,喟然歎曰:假如我當初摒絕投機,腳踏實地投資,只買五星級股票,收藏至今,身家何止增加十倍,言下懊悔不已。更重要的是,他說:20年來精神受盡股市風波的折磨,常常提心吊膽,真是一場噩夢。

股市搶殺收穫往往越少,在別的行業,你越勤勞,收穫就越多。股票投資則剛好相反,你越勤勞,做得越多,不斷在股市中出出入入,收穫往往越少。收穫最多的,反而是在買進好股後,就不動如山的長期投資者。這就是郭鶴年、鄭鴻標擠身大馬富豪榜的秘訣。

股票投資,只要不犯上嚴重的錯誤,長期投資基本上都可以取得超越定期存款的回。要減少錯誤,最好的辦法,是為自己設定一個投資準則:只買五星級股票。所謂「五星級股票」就是:第一,有卓越的管理,切忌買入管理有瑕疵的公司;第二,有成長的業務;第三,有穩定的盈利歷史;第四,財務穩健;第五,生產永遠有需求的產品,並以世界為市場的企業。五星級股票如同根深巨樹,即便乾旱,亦不會枯死,春天來時,就似繁花似錦,果實累累。

不瞭解,就不買
冷眼認為,導致散戶飲恨沙場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無知」。「無知」就是不瞭解,就是誤解。大部份股票投資者只是股市的過客。對他們來說,股市是旅店,住上幾天就離開。因為他們缺乏了正確的投資理念,自然難以在股市找到立足之地,因為他們站不穩腳跟,就好像無根之樹經不起暴風雨的吹襲一樣。股票投資須做功課,對股票有了正確的認識,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你必須做很多很多功課,去瞭解投資環境及投資對象。瞭解越深,賺得越多。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股票投資的成敗,跟你對所買股票的信心有關。有信心,你才有膽識大量買進一間公司的股票。放長線釣大魚,有信心,你才會放長線,釣大魚,進行長期投資。長期投資才有可能賺大錢。

要長期持有一檔股票,就必須對有關公司,有絕對的信心。信心必須建立在瞭解上。瞭解越深,信心越強。信心越強,越不會輕易出售所持之好股。長期持有,才能享受到複息增長所帶來之龐大利潤。巴菲特說「認識越深,賺得越多」,就是這個道理。如果知道一點皮毛,就買進作長期投資,如果所買非好股,則長期投資,是白費心機,徒勞無功。長期投資,必須先瞭解。不瞭解,就不買!

為什麼不能等三年?
如果你在馬拉買荒地開闢種植油棕園,從伐木、燒芭、開路挖溝,育苗,種植,除草,施肥,整整忙了三年,才看到棕果出現,收成仍不足以維持開支,再等兩年,棕果漸豐,油棕園的收支才達到平衡,仍沒錢賺。這已是第五個年頭了。忙了五年,只有付出,沒有收入,你不以為苦,因為你知道那是賺錢無可避免的途徑。

如果你是一名中小型企業家,你有製造某種產品的經驗,過去你是為別人管理公司的,現在決定自己創業,你決定建一間工廠,你從調查市場,向銀行接洽借款,尋找廠地,設計廠房,招聘員工,裝置機器,試驗生產,到產品推入市場,從策劃到產品出現在百貨公司的貨架上,前後三年,再苦撐兩年,才開始有盈利,那已是第五個年頭了。

這是創業的正常過程,你心甘情願與你的事業同行五年,毫無怨言。以上的例子:開闢棕棕榈園,從事工業,開零售店,從籌備到賺錢,快則一年半,慢則三五年,業者從無怨言,因為他們瞭解,做任何事業,都需要時間,絕對沒有一蹴即成這回事。以上例子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投入資金,希望賺取合理的利潤,這叫投資,業者除了知道投資需要時間外,他們也接受一個事實,即凡是投資,都有風險,沒有任何投資是沒有風險的,風險是他們賺取比銀行定存更高的利潤所面付出的代價。

投資者接受兩項事實:1. 投資需要時間才能賺到利潤,沒有捷徑可操。2. 凡投資都有風險,風險的高低常與利潤成正比。股票投資,是許許多多投資管道之一,為什麼投資者不能接受以上的兩項事實。做事業,你可以等三、五年,股票投資為什麼不能等三、五年?

在做任何事情失敗後,多數人只怨別人,把責任推在別人或環境身上,能自我反省的人少之又少。股票投資也一樣,虧了本不是怨股市,就是怨別人使奸用詐,從來不檢討自己失敗的原因。再問一次:買屋子可以等三年,為什麼買股票不能等三年?(未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120

新上市公告20170531

新上市股份之取表/收表地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934

在水桶裡射魚

之前分享了blog友Ch兄的一封家書(見《從百萬到億半的故事》),內容十分充實。原來Ch兄是身處及入藉了瑞典的香港人,而且不時都有寫家書給他的弟兄姐妹。上星期止凡收到了Ch兄的電郵,內容有幾封這些家書,今天選出這封家書修改之後分享一下。




Ch兄的家書,題目為《水桶射魚法》:

今年年初中國大陸推動熔斷機制,1月4日一開市僅僅半天就觸發熔斷機制,下午13點33分就停止交易。1月7日更在9點42分許觸發5%的一級熔斷閾值。15分鐘後,恢復交易的滬深兩市僅僅兩分鐘後觸發7%的二級閾值,股票期現貨市場全天交易停擺。四天四熔斷,兩天提前休市,可以想見大陸兩個市場波動會有多厲害!市值蒸發會有多大!

市場恐慌情緒迅速蔓延至香港,香港兩個指數也間接地受到嚴重衝擊。恆生指數從去年年終12月31日收盤的21914點,一開市便連跌了5天。一直下跌到1月8日星期五還能緊守著20000點,站在20454點上。1月11日星期一,20000點失守。接著7天下來,1月20日星期三連19000點也失守,是18886點。連著有7天在19000點上下浮沉,恆指的PE在8倍以下,股息收益率推升到4.9%!

看看國企指數,那就更「慘烈」!從去年年終12月31日收盤的9661點,2016年一開市的第一個星期到1月8日星期五,只剩下8846點,8.4%憑空消失,那當然比恆指失血6.7%厲害。跌勢止不住,一直到1月21日8000點失守,收盤7895點。當天國企指數的PE只有5.74倍,股息收益率早已突破5%,而為5.3%!這就創造了巴菲特所說的「在水桶裡射魚」的投資機會(shooting fish in a barrel)。什麼叫做在水桶裡射魚呢?讓我賣賣關子,先講一講為什麼要學會投資。

我們從小到大,用功學習、學本事,無非就是要找到一份好工作,日後能夠賺得到錢而生活無憂,這種方式,英文叫做:You are working for money. 這就是香港人所說的挨份牛工賺錢養家。這種人一共有兩類,第一類最多,那就是受僱,有一份工作。英文叫做Employee, Have a Job! 第二類是自己僱用自己,也就是當老闆,同時也是伙計,擁有一份工作。生意規模不大,比如說開一間小小的雜貨店、理髮店什麼的,英文叫做:Self-Employed, Own a Job!

這兩類人都是辛辛苦苦賺錢養家,手停口停,日子過得不怎麼樣,必須存足夠錢才能有一個總算還能過得去的退休生活。這兩類人約佔全球總人口的95%,但是,財富則只佔全球的5%!想想看,這世界上究竟有沒有倒過來錢為你工作,Your money is working for you.

有這一回事呢?有的。就是人口只佔全球的5%,然而財富則高佔全人類總財富的95%的人,很不公平吧!他們是什麼人?也有兩類,第一類是大企業的擁有者,大老闆,擁有一家能一直賺錢的大企業。英文叫做:Business Owner,  Own a System! 請來一個能幹、誠實的CEO,帶領著企業每年盈利,自己則隨便打點打點,行行企企,因為總是錢賺錢,錢一直為你工作。

第二類就是投資者,擁有的是股票、債券、房地產、外匯、黃金等等不同的投資。英文叫做:Investor,Own Investments! 他或她具備投資的知識,能夠識別那一種企業能夠一直賺錢,把錢投進去搭那些企業家的順風車,把錢投向不同的能夠賺錢的企業上,企業賺大錢,他就跟著企業一起賺大錢。事實上這一類人是最聰明的,因為這一家企業不怎麼行了,他就把錢轉到別的企業上,在股票市場按一下「賣出」鍵盤,他就跟這一家企業毫無關係了,根本不用傷腦筋!等到他的資本積累越來越多之後,甚至去買進整家企業,擁有企業,像巴菲特,就擁有喜詩糖果公司,政府雇員保險公司等(自己從不經營,都是別人在做!)看看下圖:

http://image.slidesharecdn.com/3direction-esbimentality-practicalapplicationoffinancialliteracyusingesbi-projhopebibv1-131007162452-phpapp02/95/3-direction-practical-application-of-financial-literacy-using-esbi-23-638.jpg?cb=1381163239

這個道理是美國一位夏威夷第四代日裔Robert Toru Kiyosaki(日本名叫清崎徹)在一本書上說的,很有道理吧。他寫了一系列《富爸爸》的書,你把ESBI在網上一搜就出來一大堆: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E%85%E4%BC%AF%E7%89%B9%C2%B7%E6%B8%85%E5%B4%8E

 中文就叫做ESBI決定財富的四象限( ESBI Quadrant),可看看這一段視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7x84YiZB8M

中國大陸近兩年來鼓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希望的就是能像美國一樣,未來出現眾多的大企業家。但是,說到創業,其實最好的時間點應該是在大學畢業之後那10年,還沒有家庭負擔的時候最合適,然而事實上也最不容易,因為不是每一個人都做得來的,商業頭腦、專業技能、資本、人脈、行銷等等等等,假如,他或她能夠在30歲之前賺得到第一個一百萬,大概往後賺第二個、第三個……一百萬就沒有多大問題,最後是擴張營業,走向全國甚或全球而成為一家大企業,這種人真是萬中無一!

對於一個智力是正常以上的人來說,我認為最理想的就是,先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與收入,學習投資的知識,由第一象限受僱加上第四象限投資E+I較容易走向Your money is working for you。四十來歲就達至財務自由,退休後繼續做錢賺錢的投資事業。我自信對這方面的知識掌握得還不錯,而且能夠發展出自己的方法,並且能把Graham、巴菲特與我的方法再推進一步整合起來。現在回到「在水桶裡射魚」。在巴菲特傳紀《滾雪球》(The Snowball)第22章裡,巴菲特說:

There were some attractive issues-it was shooting fish in a barrel. They weren´t huge fish but you were shooting fish in a barrel. You knew you were going to made good money. (p. 124)

「這都是一些很有吸引力的股票 - 就像在水桶裡射魚。它們都不是大魚,但是,你是在一個水桶裡去射它們。你知道將要賺很多錢。」

在烏溪沙住過的人都曾親眼見過夏天有人潛水在海裡射魚,烏溪沙所在的吐露港是一個內海灣,魚既不大,也不多,當然收穫就很有限!可是,把魚都裝進一個水桶裡,你把魚槍對著水桶,根本不需要怎樣瞄準,一扣板機,箭就從魚槍射向水桶,可能一穿就穿中兩三條魚,就這麼穩當簡單!真的有這麼簡單穩當的投資方法,誰不想學?

巴菲特從20歲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師從Graham學習他的那一套價值投資到21歲畢業離開學校後,這一套方法一直有效地使用著,一直到了1971、72年買進喜詩糖果公司才認識到除了他老師Graham所重視企業財報中的資產負債表裡的有形資產之外,原來企業的無形資產更值錢,像公司品牌、聲譽、商標、專利權與客戶的忠誠度等等無形資產更能為投資者帶來巨大的收益,像喜詩糖果、可口可樂、吉列刀片等,買進之後就長期持有便能達到複利效應,錢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越滾越多,這種全新的投資方法要等到巴菲特41、42歲買進喜詩糖果之後才真正意識到這一點!

由於他一方面資本越來越龐大,根本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樣買進中、小型的公司(最小的投資額也一億美元!),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減輕稅負,因為一直持有到最後賣出才需要付盈利所得稅。我認為這種投資方法雖然很值得學,一般人也能小額買進一些超級好的公司而長期持有。(像大跌市時買入一手100股0388港交所,2008年11月21日港交所的價格是49.7HKD,PE是8.58倍。2009年3月9日,港交所的價格是54.6HKD,PE是11.42倍。)

但是,投資最難的一點畢竟是財富的積累,失去則非常容易。這一點,巴菲特20歲進哥大研究所上學期上Dodd教授的投資管理與證券分析課(Dodd也是Graham的學生,Graham任教時,他已經是哥大的助教,他只是去聽課做了Graham的學生,《證券分析》一書就是Graham撰寫加上Dodd長期上課的筆記而成的,所以,他也是作者之一。下學期才有Graham的課)時請假去參加一家Marshall-Wells公司的年會,巴菲特與他的父親在他去紐約上哥大研究所之前已經一起買進了25股,他是第一次參加股東大會,事實上才共有6個人與會。會議中有一位代表Graham的投資公司來參加年度股東大會的僱員叫Walter Schloss,在會議中,巴菲特對他的分析非常佩服,想結識他,所以一散會他就趨前跟著Schloss出去並交談起來。The Snowball這樣形容:

As soon as the meeting ended, Warren approached Schloss and they began to talk. He found him a man after his own heart, a believer that wealth is hard to accumulate and easy to lose. (p.76 ) 

「會議一結束,巴菲特趨前走近施諾斯並交談起來,他發現施諾斯正是見解完全與他相同的一個人,他們恆信財富積累非常困難,但失去卻異常容易。」

四十幾歲之後的巴菲特恐怕早已經忘掉他最初對自己那一點點資金多麼著急,多渴望多一點資金,多急切希望能夠賺得更快一點!積累更多的資金!他最初不就是用他的老師Graham的方法賺到足夠的資金才有下一階段的發展!所以,我建議大家不要一開始就學巴菲特,而應該從「在水桶裡射魚」學起,這是Graham的方法,到現在全球的價值投資者還一直在使用著。好!先來看看巴菲特怎樣說。

1994年12月6日巴菲特在New York Society of Security Analysts紀念Graham出生100週年的紀念會上的演講中說:

As we work with larger sums of money, it simply is not possible to stay with those subworking capital types of situations. It requires learning more about what´s going to produce steady and increasing flows of cash in the future-if you are working with small sums of money, you don´t even have to work that hard. We (at Graham-Newman) used to have a one-page sheet where you put down all the numbers on a company; and if it met certain tests of book value, working capital, and earnings, you bought it. It was that simple.

「由於我們運作龐大的金錢,根本就不可能在各種情況下兼顧到次級營運資金,因此我們更多關注的是,哪些才是在未來能夠產生穩定的、不斷增長現金流的企業 - 假如你運作小量的金錢,就完全不需要這麼費勁。我們(在格雷厄姆 - 紐曼公司時)通常使用一頁印好的表格,你就把那家公司所有相關的數字填進表格里;而表格上的數字符合賬面值測試、符合營運資本測試以及符合盈利測試,你就買進那家公司。就是這麼簡單。」

由於我們都是運作小量的金錢,所以我們應當首先需要知道究竟這三個測試所依據的準則是什麼?依據我的推斷,這應該就是:

Book Value Criterion(賬面值準則):以低於流動資產淨值的三分之二買進。即P/B<0.67。

Strong Financial Position(強有力的財務狀況準則):要求流動資產/流動負債>2倍。

P/E Criterion(市盈率準則):市盈率低於10倍,此即盈利收益率E/P高於10%(最好是P/E小於7倍,E/P大於14%)。

巴菲特上面列舉的只是告訴你方法非常簡單,當時他與Walter Schloss一起在Graham的公司工作,有一張印好的僅僅是一頁的清單表格,這張清單我們也可以自己去做出來,只要把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一書第15章 Stock Selection for the Enterprising Investor 中Single Criteria for Choosing Commun Stocks這一節裡的準則都列上去,粗略算一算也有9個準則作為選股的依據。

這些準則去選股是Graham開創的,並且一直使用到他1956年他62歲解散公司並從華爾街退休搬去加州居住為止。事實上,他的忠實追隨者Walter Schloss自己成立了公司,繼續使用相同的方法一直到2003年他退休。績效如何?有目共睹,從1955年一直到2003年,年平均複合回報是15.3%,1955年至1984年更高達21.3%!

在1994年12月6日紀念Graham出生100週年的紀念會上,巴菲特除了演講外,還與Walter Schloss展開了一個精彩的對談。巴菲特大概已經忘記了他當初也是使用相同的方法快快樂樂地賺到他最初的2億美元的。他竟然在對談中取笑Walter Schloss使用的是cigarr-butt strategy!意思是說,你專門去檢人家丟掉的雪茄煙斗(煙屁股!),拾便宜東西!我認為這個說法不太好。當然了,你發展出來了更有效、更賺錢的方法是好事,但是,你那一個方法是否能提供一些連小投資者都可以徹底遵循的定量準則(quantitative criteria)?假如你所開發出的投資方法只適合超過2億美元以上資產的投資者使用的話,那你就不應該笑你最初也一直使用去賺到你那2億美元的方法是檢雪茄煙屁股方法!我覺得巴菲特在他的自傳The Snowball說「在水桶裡射魚」就甚傳神與正確!所以,我特別稱之為「水桶射魚法」!

怎樣射?很簡單的。大跌市或市場出現大型的調整時,你先去AAStocks網頁,進入「行業分類詳情」。
http://www.aastocks.com/tc/stocks/market/industry/sector-industry-details.aspx

從「綜合企業」到「公用事業」一共有11個大桶,其中除了「綜合企業」之外,每一個大桶都各有數目不同的小桶。像「消費品製造業」這個大桶,裡面就有23個小桶,從「服飾配件及皮革」到「鐘錶珠寶」。你只需運用Graham教導你列好的清單表格上的那些準則當作是魚槍,向著這些大大小小的桶去射,肯定能夠射中非常多魚!最後把在這些大大小小的桶裡射中的不同的大大小小的魚整理一下,篩選一下,找出30條魚來。事實上就是你射中並選出的魚(公司),最好是分散在不同的桶裡(分散在不同的行業上),而且是行業中龍頭公司與財務穩健的公司則最理想,比這些龍頭公司與財務穩健的公司稍次一點兒的公司也可以考慮的。

那什麼時候是大跌市或市場出現大型的調整時刻呢?這你們就要把我2015年6月20日寄給你們的信中所附的談巴菲特《賢明的投資者》序那一篇長文好好研讀就能掌握什麼是大跌市、什麼是市場調整了。好!希望大家都能夠射得中魚!再談!順祝

健康愉快
工作順利
水桶射魚快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02

猴子偷桃

猴子偷桃,三爬兩撥,紅盤高開夢醉,勢估不到,新春太吉利是,新年股市果真快落!!

由初一至初三,區內以至外圍幕幕經典,香港有旺角,區內有北韓,美國初選,傾左及右派抬頭,歐洲則有金融股跌至血流成河。

瑞信早前業績後股價創出新低,德銀下瀉速度猶比當年雷曼,再觀乎一眾金融股CDS,全部二百多點子,部份為歐債時期最高,部份更自海嘯以來未曾見過。

央行不會讓銀行執笠,但投資者卻紛紛買重CDS,難道要用我國官媒說法,惡意造淡?

德銀要靠傳聞回購債券、靠德國財長力捧,再靠德國媒體盛傳歐洲央行可能購入銀行股,方來個大反彈,此情此景,令心懷疑全球憂慮豈止經濟衰退那麼簡單。

幾星期前提金融系統風險,人人話你造謠生事,但試想一旦股價再跌,CDS再抽,市場疑心重重,擔心出現潛在步易對手風險的話,流動性一旦受影響,呢個猴年,無話無可能的一回事

日本十年公債成為全球最早跌穿零的同年期國債,刻下「負腰」債累積規模已摹7萬多億。高盛問始問一個問題,隨著國債破零之後,下一回高質企債有需要留意。

黑田突如其來,全球負利率憂慮升溫,用恒生陸庭龍說法,此時此刻負利率相當負面,證明經濟壽終正寢之除,連七年QE亦變相由央行默認此路不通。

耶媽因為無明確說不,說不加息,被批評公信力受損,實在可憐,耶媽多番被追問負利率機會,多次支吾以對,觀乎利率期貨,明年年底成事率已升至17%!!

游走馬騮山一帶的馬騮,見一條蕉,一個背心袋已經歡天喜地,反觀,市場呢隻馬騮,貪得無厭,難以馴服,更弊是,作為馬騮主人,環球央行及財金官員,多年來亦管教不善。

賣地,截標及內地政策狂熱重點早已不合時宜,七年之癢,當下又再回歸環球大局,且看能否來個終極大解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204

中國版catch me if you can

近日喜歡每天看看蕭若元先生的《最新蕭析》,很撮要地能了解到國際及香港大事與他的分析,比起聽電台更有興趣。近日蕭生談起郭文貴事件,當我與身邊朋友討論時,發現大多數人都沒有聽過這個人的名字,或許這與大眾傳媒的報導選擇有關,蕭生眼中的大事於他們眼中都不算什麼,又或者刻意不報導吧。



事源是這位內地富豪郭文貴近日上美國傳媒《美國之音》接受訪問,原定三個小時的現場直播,播出八十多分鐘之後突然被腰斬,節目疑受指令中斷,引起遐想,懷疑因為郭文貴爆料揭政治局常委內幕太嚴重所致。

之前實在不清楚郭文貴是什麼來頭,訪問內容談及中共最高政權對政治局常委的調查指令,又講述萬億資產的海航集團其背後的控制組織,近日又爆料指香港被內地企業高價搶地的內幕。無論是什麼人也好,中央出到紅色通緝令去捉拿一個非中國公民,這人一定不是善男信女。

蕭生談了很多集,一直跟蹤事情的發展,有興趣的blog友不妨看看。我最感興趣了解這個人的財富是如何得來的,這個自稱內地特工的人,其發跡故事聽起來會令我想起外國真人真事的catch me if you can。

其中一個極速致富的事件,是有關郭文貴如何向銀行借到27億元。那是由圈地開始,之後每一步都是不見得光的。

首先透過關係在城中圈一塊地皮,然後拿地皮抵押予銀行借錢發展。本身的公司已經一身債,怎可能向銀行錢呢?還要向農行借27億元,這些國有銀行借出資金理應有多重防範,規條更多。

郭文貴的公司先做一份財務報表,當然是造假數的,顯示公司連續三年有盈利。單是盈利是不足夠的,還需要有納稅證明,於是再做三年稅務記錄,更要取得稅務局證明,這些靠關係都能解決。

向地皮發展項目作估值,本來連50億元也不到,但輕鬆找個測量師就能估到100億元。公司本來有50億元欠債,又造個假帳出來,把債務減至4億多。最後成功取得農行批准貸款,借予公司進行精裝修。

農行規則也不少,例如這筆貸款,農行不會直接向公司借出資金,而是需要公司有真正的精裝修工程合約,農行方會把資金交到承辦商手上,直接找數,錢不會過公司手。

這找數過程需要有工程監理署監管工程進度,更需要工程公司發出發票,這些發票在中央應該有記錄的,農行要見發票才付款。數額達35億元的發票,更要繳稅,實不容易,但這也能造出來,最後成功向農行提供到35億元的假發票,取得資金。

最後,那工程公司怎可以把數十億調回那公司呢?又是製造一張假合約,指本來郭文貴公司請了這家工程公司,後來取消合約,因此該工程公司就能理直氣壯地把三十億元的款項退還給郭文貴那家公司去。之後他再把資金以一些財務公司放出貸款,轉了一大圈把資金交回自己手上。

每一個步驟都是假文件、靠關係去完成,前後只需要十多年,成為富甲一方的大富豪,實在嘆為觀止。蕭生反問,內地有多少這類公司呢?除了早年做廠的一班,或近年搞科網的一群,如騰訊、阿里巴巴之外,今天大部分的內地富豪都是這樣出來的,由圈地開始、造假帳、與官鈎結、向銀行貸款等等。

外國的catch me if you can只是個人扮下機師,騙得好幾百萬元,而內地的故事,動不動數十億,聽起來令人心寒。難怪不時都有走資潮,這樣賺來的資金不走,怎能解釋呢?我對內地民企實在沒有信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iXcK99PxkM&list=PL2FflE5xSM4SB9vazF_dcYmop-HiucsP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408

另類事實

萬眾觸目的就職典禮,結果換來的headline,只係同傳媒開火,以及令人目定口呆的 Alternative facts,咁日後到底仲信唔信政府講野?

為左就職典禮有幾多人出席呢啲雞毛大蒜小事而大發雷霆,絕對令人莫名其妙,反而市場關注既貿易及經濟措施,就幾乎隻字不提,只係不斷重複「美國優先」,但當中已令人警覺入面既緊張氣氛。

當然,唔講唔等於唔做,特朗普一上任,就採取措施重新安排美國經濟聯盟,包括同墨西哥、加拿大領導人約定會面,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星期五仲會接待英國首相文翠珊,為英美貿易協定奠定基礎。

據了解,特朗普顧問團隊,正在考慮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中、涉及汽車行業的規定做出修改,可能會要求汽車生產商、將更多生產環節留在北美,甚至強制喺美國生產大部分汽車,否則將難以獲得北美自由貿易區內免除關稅待遇。

高盛坦言,對於特朗普當選出現既「特朗普行情」,大部分客戶都開始擔心、一臉茫然,甚至是質疑,明顯市場開始擔心,呢位總統同佢地一樣,都係一臉茫然!

茫然唔緊要、最緊要係市場有方向,睇下個美元指數就知,幾乎跌穿一百水平,係一個月低位,美林調查顯示,全球基金經理將投資組合中既現金水平,由去年12月既4.8%,提高至5.1%,遠高平均4.5%水平。

要知道,一年之始,資金增持現金其實係超反常做法,有基金經理就表明,美國可能打貿易戰同人民幣貶值,都係最大擔憂因素之列。

其他投資者可能甚至開始倒轉部署,在就職前一個星期,就加大了沽空力度,針對追蹤標普500 ETF既沽空規模,在上周四增至329億美元,逆轉左美國大選後兩個月下降趨勢。

瑞信亦加入,列出今年可能出現既十大驚奇,正正係標普五百先升上2500點再回至2000點,美國十年債券息率升至4厘,原因正係特朗普經濟政策令市場失望。

以上預言並非瑞信核心觀點、但去年的十大意外預言中,英國脫歐、油價跌至20美元等都被瑞信估中。

拆局之前已經提出過,靠特朗普可以將美國經濟推高至4%增長,其實只係好友一廂情願想法,以目前國內反對聲音,未來幾年美國面對既內秏絕對唔可以睇少。

而對外同中國打貿易戰可能性,連大好友花旗亦都要調整想法,相信特朗普會「有權用盡」,包括臨時實施對中國施加懲罰性關稅。

觀乎習近平主席一由達沃斯回國,第一件事就係設立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仲由自己擔任主任,分析相信係要以市場手段改良軍隊資源現置,將軍工商業化,顯然係為未來地緣沖突提早做準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5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