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輪波多野,虛擬偶像高捷少女大賺粉絲財 宅男+高捷捧出 比「波卡」更夲車票


2015-09-14  TCW

印上「高捷少女別圖樣,一卡通台北限量版2小時完售,對照北捷的波多野結衣卡被議員打臉、通路拒賣,一個本土漫迷,敲開台灣虛擬偶像「追星」市場。

文.單小懿

九月一日,出身高雄的一卡通,正武插旗台北捷運,南北兩地交通票券大戰揭開序幕;然而,這張八.六×五.四公分的小票卡,已經戰得人盡皆知。

八月二十八日台北悠遊卡公司的波多野結衣卡(以下簡稱波卡)負面效應擴散,逼得最後台北市長柯文哲出面止血。

就在同一天,一卡通的高捷少女卡台北限量版搭配卡套,在台北轉運站開賣,粉絲凌晨兩、三點北上徹夜排隊購買;開賣後,兩小時內完售。粉絲在臉書上大讚:「好想搬到高雄住,可以天天看到她們!」「為什麼沒有北捷少女?」

高話題VS.高人氣

波卡社會觀威差,高捷少女粉絲多去年十一月中旬開始曝光的高雄捷運代言人——高捷少女(KRT girls),是一組四名少女的虛擬角色,包括:站務員小穹、司機艾米莉亞、維修工程師婕兒和客服員耐耐。這是高雄捷運公司近一年來、多宗動漫行銷案的其 中一項,卻因為與波卡事件發生在同時段、又同為交通票券的代言人,連帶讓高捷少女受到關注。

論話題和銷售金額,高捷少女卡不如波卡。但論及社會觀感,前者卻掀起一卡通公司、台北市資訊局的虛擬代言人風潮,So-net還將在年底推出以高捷少女為主角的遊戲。而後者卻一片撻伐、黯然收場。

高捷少女甚至被日本軟銀旗下、原創小說出版社GA文庫相中,今年第四季將在日本推出以高捷少女為主角的原創小說;「這是日本出版社首次以台灣虛擬角色改編成小說,非常難得。」角川國際教育教務總監強矢和實說。

在虛擬世界,高捷少女主題曲——<下一站,與你>的二次創作、原創舞蹈瘋傳,高雄中學動漫社甚至花五個月製作片頭曲,設法讓高捷少女「動起來」,而九月四日上線的高捷少女貼圖,一天便登上Line原創貼圖榜首。

為什麼高捷少女創造了粉絲經濟和未來商機?

答案的背後,是一個窮衙門加上熱血動漫迷,用愛灌溉出理想的故事。

不像台北捷運公司得天獨厚,有著大量願意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民眾,高雄人普遍愛騎摩托車,相對也沒有停車位難尋的困擾。根據交通顧問公司的評估,高雄捷運 要靠運量損益兩平,每日目標運量必須達到五十七萬人次,但截至目前,已經六年,每日運量約十七萬人;運量起不來,廣告也進不來,根據高雄捷運公司二0一四 年年報,廣告收入占其他營業收入的兩成,而北捷廣告收入卻占五成。

市場結構先天不良,連帶拖累其他營業收入,讓高雄捷運公司從二00八年營運以來,年年虧損。最慘的前四年,差點虧光資本額一百億元,瀕臨破產。

「我們是窮人家的小孩,沒辦法像有錢人家小孩海闊天空,」高雄捷運公司董事長郝建生說。從爭取高鐵台中以北段磨軌業務,到出租車廂給婚紗業者走秀,高捷想錢想瘋了,再小的收入都不放過。

匱乏的土壤,反而給了高捷少女養分。

他,從天龍國到國境之南就讀汽車科宅男迷動漫,看到市場缺口催生高捷少女的操盤手、希萌創意行銷社群行銷專案總監楊家宇,從小玩電動、看漫畫,典型一九九 0年代出生的千禧世代動漫迷。從小到大安高工汽車科畢業前,一直是個平凡、少言的台北學生,基測成績不如預期,選擇念高職,分數到什麼科就念什麼科,喜歡 動漫卻不知能做什麼;統測努力考到全國前一百名,可是全國只有四所大學有汽修科系,前一百名落到屏東科技大學。

從天龍國一下落腳到台灣最南端,動漫社成為他心靈寄託,也因為去得太勤,大一便被選為動漫社社長。大二時,微軟推出虛擬偶像藍澤光做為商品代言人,動漫迷 討論「終於有台灣本土的虛擬偶像了」,讓他意識到這群千禧動漫迷一直渴求本土虛擬偶像,加上連微軟這種大品牌都在做虛擬偶像,他想:「說不定台灣也像日本 一樣,也有虛擬偶像市場?」「虛擬偶像是完美偶像,」楊家宇分析,「一來沒有人為風險,不老、不變胖又沒有徘聞;二來好控制;三來成本低。一個波多野結衣 權利金四十五萬,可以打造出兩個圖像完整的虛擬偶像。」要打造虛擬偶像,基礎是角色設定者和繪師。楊家宇自己是動漫迷,可以做出圈內人喜愛的角色設定,同 時透過社群,也結識了一群繪師;「只要角色紅了,粉絲自動會為角色作曲、編舞,同人創作開始病毒擴散,」他說。

大四那年,他主動接下教授專案裡的子計畫,自掏腰包付繪師稿費、自己做角色設定,打造出

虛擬偶像「空

氣少女艾兒」,

一個禮拜內就

創造了超過一

萬名粉絲,但

專案結束、網

頁也收了;「教

授不知道一萬

個粉絲的意思,

不知道『讚』

可以轉換成金錢,」楊家宇惋惜的說。

他,免費幫「窮衙門」設計代言人初試水溫就有人告白「有戀愛感覺」他開始跨出學校,主動發信給官方單位,表達願意免費設計動漫風格的虛擬代百人,獲得為屏 東縣政府觀光局的聖誕季、鮪魚季代言的機會,兩個虛擬代言人——小瑪、絢櫻,都在一、兩週內破三萬粉絲數,讓他信心大增;在去年十月,他找上「窮衙門」 ——高雄捷運公司。

「我會提供圖片,協助經營粉絲團。」楊家宇帶著自己的成功案例,對高捷公共事務處提案。首次與楊家宇接洽的公共事務處經理胡宜萍對動漫不陌生,她知道日本 鐵路界有虛擬「鐵道娘」的文化,而台灣文化深受日本影響,加上高捷的乘客,年輕人占八成,如果高雄捷運做出來,足以引起話題;更何況對方免費提供,與高捷 的狀況一拍即合。

即使如此,專案負責人、高捷公共事務處處長石耀誠仍然想了一週;「捷運公司很傳統,搞一個動漫,原本社會觀感已經很差,萬一失敗怎麼辦?」公司內部也有反 對聲浪:「提高運量靠增加路線,漫畫有效嗎?」「名聲大於實質!」最後由董事長郝建生拍板,並且不大張旗鼓、從小處逐步試水溫,第一波就由楊家宇找動漫界 一線繪師初夏和緋華,在一個月內趕出第一位高捷少女小穹的單張海報,和艾米莉亞立牌,在去年十一月十五日的高雄駁二動漫祭露臉。隔天,便有人在臉書上告 白:「小穹讓我有戀愛的

感覺!」

走紅關鍵:像有身分的人

當高捷客服員,粉絲半年增五倍「我們知道高捷少女開始紅了,」石耀誠說。

駁二動漫祭曝光後的兩、三天內,楊家宇成立粉絲團掌握主導權,一週便加入兩萬個粉絲,目前累計粉絲突破六萬。另方面,高捷也從去年十二月起,讓小穹、艾米 莉亞輪流在官方網站上擔任客服,今年二月後陸續加入婕兒和耐耐,與粉絲直接互動,讓高捷官網粉絲在半年內從一萬二千人,突破七萬二千人。

「高同捷少女紅的關鍵,在於她是一個有個性、有身分的『人』,」交大通識教育中心講師黃瀛洲說。

接下來高捷為少女們辦擬跨見面會(編按:人形立牌合影與贈送專屬小物),每次早上六點就有人排隊等著跟高捷少女拍照,該站當日運量破萬,比平常多出一倍。「一切都還在擴散當中,」石耀誠說。

奧美公關社群行銷副總監黃逸曼指出,很多品牌弄粉絲團都是敗在急著要看到業績;「你要先創造認知,認知夠了才有好感、才有行動、才有銷售,一波波需要按部就班。」臉書史上最紅的活動——冰桶挑戰,從開始到廣為人知也經過兩、三個月,像泛舟哥暴紅的形態,反而很難持續。

一個行銷案的成功,關鍵無繫於投入資源多寡,而在於投注熱情、耐心,願意聆聽市場的聲音;急功近利永遠扼殺創意,而匱乏反而是創意的土壤。這便是高捷少女帶來的最大啟示。

她們,幫高捷「賺外快」——高捷少女成績單見而會人氣旺 當日運量破萬,比平日增加1倍到2倍貼圖下載奪冠 推出Line原創貼圖,首日就登上排行榜冠軍周邊商品熱賣 帶動高捷紀念品今年前7月營業額,是去年的2倍原創小說熱銷 《前進吧!高捷少女》1週賣2000,是同類型小說的4倍網友影片瘋傳 網友自製影片<下一站,與你>,1週點閱人次超越10萬次

整理:單小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12

台灣超強》做鞋的比做電腦品牌市值更高 一個勾勾 捧出台股雙股王

2016-07-04  TCW

一家耐吉(Nike),在台灣捧出兩個股王,一是製鞋界的股王豐泰,另外一檔是紡織界的股王儒鴻。

哇!牛皮股變飆股

五年股價翻了24倍,變身紡織股王豐泰股價在眾人驚呼聲中,二○一五年突破兩百元,然而在過去十多年裡,豐泰股價都在二、三十元徘徊,最低只剩十三.七五元,怎麼看都不像一檔大飆股;儒鴻股價走勢與豐泰如出一轍,向來都被視為萬年不漲的「牛皮股」,但股價從二十元起步緩漲,五年裡股價翻了超過二十四倍,寫下紡織股的傳奇。

它們從醜小鴨變成天鵝的背後推手,就是耐吉。因為這四年間(二○一一年至二○一五年),耐吉的股價漲了接近兩倍。

「買耐吉概念股,最重要的不是看公司庫存週轉天數,也不是淨利率,而足耐吉的股價!」分析師均笑說,耐吉與主要供應鏈的股價關聯度高,耐吉漲就跟著漲,「耐吉簡直是供應鏈股價的先行指標,跟著耐吉股價買或賣就對了!」耐吉在台扎根約四十年,牽動台灣相關產業鏈的半壁江山。台灣製鞋三雄,包括豐泰、寶成和錳齊,沒有一家不做耐吉生意,豐泰更是專心伺候這位國際大客戶,八成營收來自耐吉,換句話說,如果沒有耐吉,就沒有豐泰。

王於紡織股,從上游到下游,宏遠、南紡、東隆興到儒鴻等,個個都靠耐吉吃飯,據了解,儒鴻最大客戶就是耐吉,比重超過一〇%,正因手握耐吉訂單,讓它股價衝破五百元。

把市場上所有主要「耐吉概念股」集結起來,總市值約五千八百億元,總營收約為六千二百億元,甚至寶成、豐泰和儒鴻三家股票總市值,今年一度達到三干多億元,還超越台灣前三大電腦品牌廠華碩、宏碁和微星加起來的市值總和,靠著耐吉運動風潮助攻,做鞋子衣服的傳統公司市場價值,竟然比做電腦品牌的科技公司還要高,等於為台灣產業變遷史翻了新頁。

嚇!手握四成鞋子訂單

大廠廠區內,都有一間耐吉研發中心凱基非科技產業分析師賴建安指出,耐吉做一雙鞋,供應鏈可能超過三百家,光鞋帶就有五十家,台灣的耐吉供應鏈絕不只是二巾場看得見」的上市櫃公司。

其實,還有更多未上市的紡織和製鞋公司,他們藏身在台灣的中北部,默默的為耐吉製鞋、紡衣,耐吉對台灣產業的實質影響力,比想像中來得還要更大。

反過來說,如果沒有台灣產業鏈,耐吉也不可能成為全球第一流的運動品牌大廠。

至今,耐吉約有三成七的服裝訂單下給台灣紡織業,約四成的鞋類訂單交由台廠代工,要是有一天台灣耐吉產業鏈全面「罷工」,耐吉將有約四成的貨出不了。

耐吉對於台灣產業的信任,足以把它最重要的「設計大腦」,都放心的交給台灣。在製鞋大廠的廠區內,都設有研發中心,內有專門研發耐吉的部門,由耐吉開發人員和他們共同合作,設計出全世界最棒的鞋子和衣服。

強!研發能耐遠勝中國

耐吉執行長腦中「夢幻鞋」,七天做出豐泰董事長王秋雄回憶,有一次耐吉執行長帕克(Mark Parker)跑到台灣來,要求豐泰七天之內做出一雙鞋子,「鞋子的設計圖在哪裡?」 「就在他的腦袋裡!」結果,豐泰花一天時間開模、兩天打樣,真的在七天之內就把帕克腦海裡的鞋子,給做出來了。

就連耐吉在二〇二一年被《時代》雜誌選為年度最佳發明之一的Flyknit針織鞋,量產技術的突破是由豐泰在二〇一一年底幫耐吉在雲林斗六廠研發出來,才得以趕上當年倫敦奧運的商機。

豐泰雖研發出耐吉最創新產品的生產技術,但為了做針織鞋得採購大量的針織機器設備,王秋雄認為這與豐泰所擅長的製鞋業核心技術不同,因而決定不做耐吉的針織鞋訂單。耐吉才會轉而由中國廠商申洲國際來生產,而且申洲國際一家就吃下七五%訂單。

陸廠企圖心強,願意砸錢買設備衝量,甚至不賺錢都願意做,但台系廠商多屬家族企業,小心走穩每一步,不以衝量為優先,而重發展高質產品,兩地生產邏輯完全不同。

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葉獻文研判,台廠拚量肯定拚不過陸廠,但陸廠要趕上台廠的技術水準,至少還有兩到三年的差距。

「台灣運動產業鏈,因長期投入研發,無法被輕易取代,」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表示,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或多或少對台灣運動品脾供應鏈造成衝擊,但因為台灣紡織、製鞋產業,他們早已不是「代工」而已,而是擁有無可取代的設計研發能力。

換言之,當台灣電子廠因紅色供應鏈倒成一片,這群製鞋和紡織尖兵,因掌握住耐吉大腦,即使在激烈的產業競爭之中,反而成為台灣真正不怕紅潮取代的產業。

撰文者馬自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52

從捧出“影帝”的《白日焰火》到“中國版《熔爐》” , 她如何玩轉敏感題材文藝片?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19/1162816.html

每經影視記者 溫夢華 實習記者 王禮迪

專訪·《嘉年華》導演文晏

平靜,理性,不緊不慢,卻又暗藏勇氣,力量。這樣的《嘉年華》,像極了坐在對面的文晏。

見到文晏是在首屆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上,其執導的影片《嘉年華》作為開幕影片在峨影1958影城展映,而隨著影片11月底的即將上映,文晏及其團隊也開始在全國多個城市進行影片的路演。

▲《白日焰火》制片人、《嘉年華》導演文晏接受每經影視記者專訪(每經實習記者 王禮迪攝)

2006年至今,10年多的時間里,文晏一直走在文藝路上。2014年,文晏擔任制片人的《白日焰火》擒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主演廖凡更是憑借此片一舉奪得第64屆柏林電影節影帝。3年後的今天,她再次帶著她的影片《嘉年華》來了,不同的是,這次是作為導演。

從制片人轉型編劇、導演,相比性格的溫婉,文晏的作品一直都“大膽”的多。《白日焰火》、導演處女作《水印街》(未在國內上映)、今年的《嘉年華》,影片處理的題材越來越敏感、尖銳,兒童性侵、偷窺癖、女性成長困惑…對於這些難以把控的題材,文晏不僅情有獨鐘,更是始終保持一種克制方式講述故事,而這種方式恰恰是最不討觀眾喜歡的。

面對“女導演拍愛情片就可以了”的偏見,文晏平靜地回應:“我不會去跟別人爭論,我覺得爭論沒有用,用自己的作品去說話就好了。”

文藝片、女導演、敏感題材……文晏身上的種種標簽,都意味著無疑是難上加難,也在無形中加大了其做電影的風險和壓力。

堅持不受待見的表現手法,平靜面對外界的懷疑,文晏的底氣從哪兒來?在將近半小時的專訪里,這位溫婉、沈穩的女導演向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一一道來。

文晏導演在首屆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主辦方供圖)

“文藝片不存在過多商務運作 從制片人到導演幾乎不用做轉換”

作為文晏擔任導演來第一部走上大銀幕的作品,《嘉年華》聚焦的題材,是兒童性侵。

早在此之前影片就被標榜為“中國版《熔爐》”且入圍2017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以及金馬獎等國內外知名電影獎重要獎項提名。

不過,相比同類題材《熔爐》和《素媛》,《嘉年華》則冷靜、克制的多。

兩個小女孩,一個親歷者,一個目擊者,卻因影片中頻繁提到的“那件事”命運緊緊的連在一起。從旁觀者小米,到親歷者小文,再到女律師,受害者父母……面對“那件事”發生後帶來的一系列傷害和影響,每個人都面臨著不同的掙紮和抉擇。

▲影片中的受害者小文面獨自一人默默的註視著海邊形形色色的歡樂人群(圖/劇照)

文晏曾在映後交流中談到:“我想展現的不是性侵的暴力,而是這件事情發生後社會的反應。”《嘉年華》恰恰通過這些“社會反應”,不僅展現了中國當代社會底層女性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境和危機四伏,更是反映了人與社會的關系。

談起影片的初衷,文晏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嘉年華似的時代,喧囂之下我們沒有時間與耐心去重新審視成長的意義,“這部電影是一個假設,也是一個兼具過去、現在及未來時態的提問。”

她要拍的,恰恰是“嘉年華”背後的事情。

細數文晏的作品,無論是擔任制片人還是導演,除了都是文藝片外,題材的敏感性也使其明顯區別於其他女導演,甚至男導演。

從《白日焰火》《夜車》到《水印街》《嘉年華》,從“碎屍案件”、“偷窺癖”到“兒童性侵”,文晏擔任制片或執導的每一部影片的素材都和當下的社會事件相關聯,但又有意識的隔開一段距離。

▲文晏擔任制片人的《白日焰火》運用一貫的清淡風格將“碎屍、拋屍、愛情、奸情等拍出了十分克制的味道(圖/劇照)

她帶著審視的眼光始終將視線落在現實社會,並逐漸將焦點對準了女性和兒童,以一種平靜的音調“打破沈默”。

“其實《嘉年華》的緣起就是因為看到很多特別難受的東西,但在現實生活中無法表達,所以我把情感沈澱下來,加上我自己的思考,用一種負責任的方式把它表達出來,這是對我自己的一個梳理。”坐在對面的文晏不緊不慢的說到。

不過,雖然題材敏感、難以處理,但文晏卻用自己巧妙的角度和方式來展現。

沒有竭嘶底里的情感表達和渲染,反而將那些觸目驚心的黑暗包裹在冷靜、理智、克制里。正如《嘉年華》里,對於施暴者我們甚至從頭到尾看到的只有監控錄像中一個模糊的背影。

談到這里,文晏思考了一下說:“我其實很尊重自己的感受,不喜歡那種過於宣泄、強迫觀眾流淚、感到憤怒的電影,我就用我最大的誠意把我想表達的表達出來,就可以了,如果你現在接收不到,希望你將來能接受到;如果你接收到了說明我們是在一個頻道上。”

從制片人到導演,文晏一直清楚、專註的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麽。就連轉型也沒有給她帶來什麽困惑與不適。

“因為文藝片不存在特別多的商務運作,不存在附加的東西,能專註在創作方面,所以從制片人到導演這個轉換非常順暢,幾乎不用做什麽轉換。我有做制片人的經歷,明白一個導演在有限的條件下,要非常清楚取什麽,舍什麽,這關乎到創作的品質。所以當我做導演時,就不需要制片人說服我,我自己就明白。”

而未來會不會選擇轉型商業片或類型片?文晏表示沒有明顯的界定。“不刻意吧,關鍵要拍自己最想表達的東西。如果剛好是一個兼具商業性的東西,那它就呈現出一點商業性。”

國內外知名電影節積攢口碑 降低對票房回報的依賴

對多數觀眾而言,文藝片絕不是他們走進影院的首選,面對市場冷遇,不少導演、制片都難以淡定,有的“怒懟”觀眾和影院,有的“跪求”排片。然而文藝片並非總是賠本買賣,國內文藝片的“頭牌”賈樟柯就曾公開表示,自己的影片每年都有分紅,商業回報很好。

賈樟柯的電影賺錢,一方面是影片質量不錯,另一方面是通過各大電影節積攢的國際聲譽。而這種經營文藝片的路數完全是可以重複的。

觀察文晏制片、導演電影的履歷,她之前的作品也是頻頻赴國內外參加知名電影節,早在《白日焰火》《嘉年華》之前就攢下了口碑。而2014年文晏攜《白日焰火》在柏林電影節斬獲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影片,國內上映後票房破億,這樣的票房成績連賈樟柯都只能望其項背。

▲2014年上映的《白日焰火》不僅攬獲獎項無數,更是獲得票房口碑雙豐收(圖/CBO中國票房)

《白日焰火》的成功離不開廖凡、桂綸鎂、王學兵三個實力派演員的貢獻。對文藝片而言,他們的片酬可以承受,在觀眾中又有識別度,同時又能有效提升影片表演質量。於是文晏在新片《嘉年華》中吸取了這一經驗,選擇耿樂出演“父親”的角色。

《嘉年華》先後參加了威尼斯電影節、中國臺北金馬影展、平遙電影節,截至目前,影片還未公映就在豆瓣獲得了8.2分的好口碑。

在刻板印象里,文藝片導演需承擔巨大票房風險,一談起創作總是一把辛酸淚。但對於文晏而言,拍文藝片反而沒有太多風險,她向每經影視記者分析:“藝術電影的回報是長線的,它的投資普遍相對較低,所以幾乎是百分之百有回報;反而商業片的高回報只是個例,非常多的商業片都是很快下線,之後也不會有人再想看它,成本永遠回不來。”

從開始籌備到最後成片,《嘉年華》花了將近4年的時間。

影片最初是由文晏他們自己的公司奇遇影業主推,劇本完成後制片人又吸收完美世界、喀什嘉映文化等公司加入,五家公司共計投入大約1000萬元。4年5家公司分攤1000萬成本,文晏坦言“沒什麽壓力”。

▲2017年9月,《嘉年華》作為唯一一部華語片入圍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導演文晏,主演史可、耿樂、王櫟鑫、周美君等出席影片新聞發布會(圖/視覺中國)

文晏的目標很明確,她要把影片推上國內外的重要平臺,必須保證精良的制作。

但1000萬成本對文藝片也並非大手筆,好在文晏做制片人的時間比當導演的時間要長的多,對於怎麽花這筆錢心里很有數。文晏向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透露:“其實沒有什麽占比最大,可能還是拍攝吧。演員的片酬都不高,我們把錢都花在制作上了,調色、中混等都是在法國做的。”

而當每經影視記者詢問文晏對《嘉年華》票房的預期,她表現的很輕松:“沒有期待。就是希望所有的文藝青年都去看,也能帶動身邊的觀眾去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2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