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雨润”午餐肉检出瘦肉精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423/20090423024105924.html


每经记者  张娟娟  发自上海

        雨润集团表示生产午餐肉的原料来自阜阳附近一家小型屠宰加工厂。仅在安徽附近销售,产量小。问题产品已全部召回并销毁。

        素来以质量著称的全国肉制品龙头企业“雨润”,万万没想到会栽在午餐肉上。安徽省质监局近日通报,阜阳“雨润”、合肥“腊味思”各有一批 次午餐肉和腊肉检出含有禁用物质  “瘦肉精”。《每日经济新闻》从安徽省质监局获悉,雨润集团昨天已将问题午餐肉全部召回并销毁,而合肥“腊味思”的该 批次产品也未流向市场。

“雨润”午餐肉检出瘦肉精

        根据安徽省质监局通报,合肥市腊味思食品有限公司2009年1月19日生产的腊肉、阜阳雨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2009年3月16日生产的午餐肉经抽查发现含有  “克伦特罗”(瘦肉精)。

        据安徽媒体报道,当地工商执法人员于21日上午对上述2个批次产品展开市场清查,但并没有发现合肥市腊味思公司的产品。而标注为阜阳生产的“雨润”肉制品很少。执法人员只在一家中小超市内发现一款阜阳生产的“雨润”火腿肠,但没有看到午餐肉制品。

        “该批次产品的总量只有100盒左右,今天已全部召回并销毁。”南京雨润集团相关负责人昨天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午餐肉是雨润为数不多的高温产品之一,只在安徽附近销售,由阜阳雨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加工生产,产量小,一年销售额大约只有10万元左右。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沪上零售市场看到,目前上海所售的“雨润”火腿肠等产品几乎都产自江苏南京,并没有阜阳产的“雨润”午餐 肉。多家超市也表示从来没有采购过合肥“腊味思”这一产品。不过,为了安全起见,部分超市已开始对“雨润”品牌旗下的其他产品进行清查,并要求供应商提供 各批次产品的质检合格报告。

原料采自附近小厂

        雨润集团的业务主要分为上游生猪屠宰和下游深加工肉制品两大块。2008年,雨润食品(01068.HK)实现营业额130.24亿元港 币,增长50.8%,其中深加工肉制品销售额为29.46亿,增长45.2%,在深加工肉制品业务中,低温产品的营业额为26.44亿元港币,占深加工收 入的89.8%,高温肉制品的营业额为3.02亿元港币,占深加工收入的10.2%。

        上述负责人坦言,集团70%以上的产品原料均由自己的屠宰场供应,但主要供应给低温产品。午餐肉属于高温产品,其原料是用一种叫做“8:2碎肉”制成,而这种碎肉是公司从阜阳附近的一家小型屠宰加工厂采购而来,目前该屠宰场已被责令整改。

        “我们其实一直都有对采购来的原料进行抽检,包括瘦肉精的检测。”该负责人说,“虽然只有100盒午餐肉,但给企业形象带来了不良影响,我们一定会吸取这次教训,坚决不再与这种小工厂合作,加强监管力度,杜绝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安徽省质监局食品处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若消费者购买了2009年3月16日生产的雨润牌午餐肉,可要求厂家退货。

        阜阳雨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是南京雨润集团的分公司之一。

本报记者赶赴阜阳调查  四问瘦肉精事件真相

每经记者  张娟娟

        雨润午餐肉查出了瘦肉精,事发后,雨润就此回应,100盒涉嫌含有瘦肉精的午餐肉罐头,已被及时召回销毁。而出事产品的原料来源,是当地一家小型的食品加工厂。轻描淡写的澄清,似乎不能打消市场的顾虑——

        一、一家全国肉制品龙头企业,向当地的一家小型加工厂采购原料,出问题后却不披露该厂的名字,是否有推脱责任之嫌?

        二、如果有这家加工厂,雨润购进了多少原料?雨润进货部门的品质管理是否出了问题?这家小型肉食加工厂应当承担什么责任?雨润如何加强监管?

        三、涉嫌含有瘦肉精的产品,是否仅仅只有这100罐午餐肉?我们宁愿相信只有这100罐产品涉嫌含有瘦肉精,但作为一个大型食品加工企 业,一次进货量仅相当于100罐罐头,这个说法不太容易让人信服。那么,如果这批原料生产的产品是否只有午餐肉,还有没有其他产品?雨润是否已经完全完成 了排查?有没有其他产品流入了市场?

        四、当地职能部门对于雨润瘦肉精事件,做出了怎样的反应?涉及此事的企业、各个环节,在做着怎样的安全防范预案?

        事件背后藏着怎样的真相?《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已经赶赴阜阳进行调查,希望能够带给读者真实的信息。

新闻背景

会“吃死”人的瘦肉精

        克伦特罗(瘦肉精)是一种β-兴奋剂,添加于饲料中能提高几种家畜包括猪的瘦肉率。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一家公司开始将其添加到饲料 中,增加瘦肉率。但如果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剂量是人用药剂量的10倍以上,才能达到提高瘦肉率的效果。它用量大、使用的时间长、代谢慢,所以在屠宰前到 上市,在猪体内的残留量都很大。这个残留量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就使人体渐渐地中毒。如果一次摄入量过大,就会产生异常生理反应的中毒现象,因此被禁用。

        但国内一些养猪户不顾农业部的规定,为了使猪不长肥膘,在饲料中掺入瘦肉精,近几年来引发多起瘦肉精中毒事故。2006年9月,一批来自 浙江海盐县瘦肉精超标的猪肉和内脏导致上海9个区336人次中毒。今年2月份,广州出现瘦肉精中毒事件,70余人住院治疗。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我国相继发生19起瘦肉精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1700多人,死亡1人。

        “瘦肉精”中毒的症状表现比较特别,主要是心慌、肌肉震颤、头痛以及脸部潮红等。一般来说不会有大问题,但是对心率失常、高血压、青光眼、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疾病的患者有较大危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2

问题午餐肉心理影响大 雨润向消费者道歉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425/20090425015959370.html



        就产品发现瘦肉精事件,23日晚上11点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收到一份盖有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公章的  《雨润食品诚告消费者书》,雨润集团的香港上市公司雨润食品(01068,HK)也在23日相同的时间段发布公告,向广大的消费者道歉。

雨润向广大的消费者道歉

        雨 润在  《诚告消费者书》中提到:“雨润食品为本次事件给消费者心理带来的影响深表歉意。”并且表示“雨润食品长期倡导‘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雨润食 品的澄清公告中强调,已找出或追查出约115箱(每箱24罐)受影响产品。并表示已经将该批次问题产品全部召回,雨润食品承诺产品没有销售给消费者。“此 事件可能但未必与本公司股份价格在23日有所下跌有关。”同时公司还强调:“受影响产品的金额少于5万港元,对本公司的营业额而言微乎其微。”

        随 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上了雨润指定的公关公司——骏天投资者关系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先生对外界对于公司指出只生产了115箱午餐肉的疑问做出了解 释:“公司这样做是为了不造成更多的积压,因为现在猪肉的价格一直都是呈一个下跌的趋势的。”李先生表示:“公司为了避免积压才少量生产的。”

        昨日,公告出来之后,雨润食品并没有延续前一日的走势,最后收盘价为10.02港元,上涨6.144%。

各地暂未发现问题午餐肉

        自从肉制品龙头企业雨润被爆瘦肉精事件之后,事关民生问题,各地也纷纷检查问题产品在当地的销售情况。

        记 者昨日走访了合肥沃尔玛、家乐福等多家卖场超市,没有发现阜阳产的“雨润”午餐肉,只有部分雨润“火腿肠”产自阜阳,其余的则产自南京。记者注意到,合肥 市场所售的火腿肠大部分是来自  “双汇”、“金锣”、“雨润”这三个品牌,其中高温火腿肠以双汇和金锣居多,雨润则主打低温产品,部分超市甚至没有雨润 高温火腿肠。

        根据各地媒体公开报道,各地都在关注雨润产品。福建福州市的超市均没有阜阳雨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雨润牌午餐肉在销售,而在福州市雨润牌子的肉类食品均来自江苏南京和广东两个城市。

        河南郑州市的超市也没有发现报道中出现的两个品牌的午餐肉,不过郑州市部分超市已开始对  “雨润”的其他产品进行清查,并要求供应商提供各批次产品的质检合格报告。

        山东潍坊市的多家超市也并未发现阜阳产的雨润午餐肉,当地超市中出售的大都是产自江苏南京的雨润火腿制品。

        在江苏省无锡市的超市中,雨润午餐肉也未见身影,而对于雨润旗下其他食品相关超市的负责人表示正在密切关注之中。

        而在吉林长春和广西昆明,均未发现阜阳雨润生产的午餐肉在当地的各大超市中销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4

核能安全 不是免費午餐

 


2011-3-21 TCM




日本東北大地震,引起當地福島縣 核電廠輻射外洩事件,又再度掀起國內外對核能發電的質疑。英國、德國到南韓的政府,都因為這次日本核爆事件,重新評估起該國的核電安全;在台灣,亦有政治 人物及民間團體要求,政府應放棄核能發電政策。

目前全球約有四百四十三座反應爐,供應了世界一四%的電力。在台灣,據台灣電力公司的數據,一年的發購電量,來自火力發電的大約占七○%,核能發電所占比 率,大約是二一%,至於再生能源發電所占比率,目前大約是二%。

核能發電之所以興起,是因為它是在其他石化燃料的發電成本逐漸攀高,以及其他再生能源發電尚未普及下,不得不採取的解決方案,這也是即使在環保意識高漲的 歐洲諸國,儘管反彈聲浪大,這些國家仍未完全放棄核能的原因。

但這次日本福島縣核電廠輻射外洩,牽涉的並不只是環保人士或政治人物所想的「安全」問題而已,它其實是一個「安全」與「代價」間的取捨問題。

如果放棄核電…… 是否願為了安全,負擔高昂電費?

「安全」並不是免費的,它是要付出「代價」才能得到的,人們想要更安全的東西,就得付出更大的代價來獲取。

例如,在買汽車時,我們的考量是:我們願不願意多花一點錢,買一輛更耐撞、鋼板更厚、安全氣囊更多的車?我們絕不會只問這輛車「安不安全」,就不管要花多 少錢,直接把這輛車買回家的。

同樣的道理,我們也不能只問核能發電「安不安全」,就進而下結論說我們「要不要」核能發電。更關鍵的問題是:我們是否願意少付一點「代價」,來承受核能發 電帶來較高的「安全」風險?

如果為了「安全」,必須放棄核能發電,我們就必須進一步追問:我們要付什麼「代價」?如果沒有核能發電,要用什麼方式來取代這種發電?如果用水力或火力發 電取代,這樣讓人們多付的「代價」,是不是值得?如果沒有核能發電,要用更昂貴的方式來發電時,電費要不要上漲?我們願不願意為了這個「安全」,而負擔更 高昂的電費?

有人會說,人命無價,所以儘管出事機率極低,但為了絕對安全,我們必須禁止核能發電。但是世界上沒有「絕對安全」這回事,因為「絕對安全」,意味著人們要 付出極高代價,但我們不可能不管這些代價,現實裡的我們,都必須在這些「安全」與「代價」間做取捨。

例如,我們不可能只為了地震可能把房屋震垮,就不在土地上蓋房子,然後每個人都改住到樹上去。這並不是我們不在意「安全」,而是我們考量到在土地上蓋房 子,可以少付一點「代價」,因此承擔高一點「安全」的風險,是值得的。

因此,我們也不可能只為了「安全」這種理由,就完全不要核能發電。如果核能發電的風險很高,但我們卻為此少付了許多代價,我們要問的是:這種取捨究竟值不 值得?反過來說,如果我們其實並沒有少付代價,但卻要承受極高的核能安全風險,那麼這筆交易是否划算?

如果和其他發電方式相比,核能是個既不「安全」,又要人們付出更高「代價」的發電方式,那麼這種取捨其實不難做。但問題是:我們現階段能否找到這種比核能 更「安全」,又讓人們付更少「代價」的發電方式呢?

如果主張廢核…… 選再生能源,就禁得起市場考驗?

其他種發電方式,例如近來環保人士鼓吹的風力、水力發電等,如果能讓人們不用花太大的代價,就可享用到電力,而又不必擔心安全風險,那麼這種發電方式就可 以取代核能。事實上若這種情況出現,也根本不用政府去「廢除核能」,市場就自然的會把核能這種代價高又不安全的發電方式淘汰了,人類從過去用蒸汽火車頭變 成今天用電力火車頭,就驗證了這個道理。

但關鍵是,這種再生能源發電方式之所以代價較低,絕不是建立在政府對再生能源發電的補貼、減稅等基礎上。我們必須在「代價」與「安全」間取捨,如果「代 價」沒有減少,我們卻仍承受高昂的核能「安全」風險,並非是明智抉擇,同樣的,為了享有更高的安全,卻付更大代價來使用這些再生能源發電,同樣愚不可及。

更進一步說,我們對各種發電方式「安全」與「代價」間的取捨,也不能是政府幾個技術官員,或是環保人士、政治人物的意見來決定。解決之道,就如中國經濟學 家薛兆豐所說:「公共經濟政策不應交由民意決定,而應交給市場。」

把一切最終的決定權交給市場,這是我們每天購買每種商品都會做的事。事實上,電力本來就是一種商品,消費者要決定買哪個廠商,用哪種方式發電所生產的商 品,本來就應由消費者自己決定:願意付高價享安全的人,會去選再生能源,只願付低價而忍受較低安全的人,就會去用核能。

如果我們不相信政治人物或環保人士,能幫我們決定買哪種汽車對我們最好,我們為什麼會相信,這些人決定用哪種發電方式對我們才是最好呢?

【延伸閱讀】美、法、日,是全球前3大核電用戶 ——全球核電廠分布圖

英國 反應爐:19座 電力供應:18%

德國 反應爐:17座 電力供應:26%

俄羅斯 反應爐:32座 電力供應:18%

法國 反應爐:58座 電力供應:75%

美國 反應爐:104座 電力供應:20%

台灣 反應爐:6座 電力供應:21%

日本 反應爐:55座 電力供應:29%

註:全球有443座反應爐,平均供應全球約14%電力 資料來源:世界核能協會(WN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75

全台瘋早午餐 兩個六年級生起的頭

2012-1-9  TCW

這是一家小店,在不景氣中,店越開越旺的致勝之道。 這家店叫作「樂子」,它從台北的瑞安街巷弄起家,五年開出四家店,近期還進駐信義區ATT 4 FUN百貨商場,跟
在中國超過五十家分店的「俏江南」川菜當鄰居,只要一開店,它的門外,就是排隊人潮。

「雖然樂子不是第一家做美式早午餐的餐廳,卻是最早經營出特色的,帶動這股吃brunch的風潮。」目前在台北 有三家店的Evans Burger創辦人董士盟說。

在台灣,早午餐是三餐以外冷門時段的配角角色,通常也只有假日提供。二○○六年,在樂子開設第一家店時,台灣只有非常少數的店家會兼賣。在樂子後,從拉亞漢堡到晶華酒店也都跟進,晶華副總經理張筠表示,看到許多販售美式早午餐的獨立店非常受歡迎,○九年才增加早午餐的菜單。

王品品牌總監高端訓觀察,這趨勢大約是近兩年開始興起,「這會是未來很大一塊市場……。」 樂子的老闆,一對六年級的夫妻杜湘怡和劉世偉,在五年前,是怎麼知道,習慣早上只花五十元吃燒餅油條,或
是美而美早餐的台灣人,願意接受早午餐動輒兩百元的價位?而他們,又是怎樣把早午餐這個配角變成主角?

不做主流美式排餐嘗試賣輕食,只是想要不一樣 這兩位六年級生的答案,跟我們想像中完全不同。
「趁我們還年輕,想玩點不一樣的。」他們輕描淡寫解釋樂子的開始。

沒有嚴謹的市場調查,從美式餐廳T.G.I.Friday's出身的杜湘怡和劉世偉,想的不是市場當紅的是什麼,而是什 麼可以不一樣。

他們很快發現了輕食。「因為自己之前從事餐飲業,用餐時間不固定,常常在非用餐時段用餐,」杜湘怡發現,如果可以做全天候供應的早午餐,不但可在正餐時間供應特色餐點,還可以連早餐和下午茶時段一起賣。

當時,沒人知道早午餐的文化到底在台灣是否能成功。論單價,早午餐的價位不如賣美式排餐等大餐點;論毛利
,也不如動輒六、七成的咖啡店。身為一個創業者,為何不去追隨市場主流?

貸款三百萬元開店的杜湘怡跟劉世偉回答:「我們只是開一家小店,失敗的風險都還可以承受,為什麼不去試看 看新的?」

如到非洲賣鞋的故事一樣,面對一個無人走過的市場,正面思考的人,看到的就是機會。 不做在地化口味呈現美國道地風味,才叫獨特 樂子就連餐點口味,也不走「在地化」,不一味迎合。

即使連星巴克或肯德基等國際型大企業,也會依據在地化的口味,做出調整。但劉世偉卻認為,既然要做不一樣 的,就該把美國最道地的做法,原汁原味呈現。

一道台灣人很陌生,但是美國早午餐道地菜色的「班尼迪克蛋」(Eggs Benedict),做法是在英式鬆餅上,依序 放上煙燻火腿、半熟水波蛋,再淋上帶有檸檬香的金黃色荷蘭醬。

光是荷蘭醬的製作就很講究,「先用小火慢慢將奶油、蛋黃融化,要隨時注意火候,太熱蛋黃會熟掉,不夠熱又 無法融化。」過程中還必須持續攪拌,依序加入檸檬汁和醋調味。「食譜看起來很簡單,但,攪拌的力道和速度差 一點點都有影響,」重複實驗了一個多月,直到開店兩個禮拜以後,他才做出連外國人都認可的荷蘭醬。

樂子的菜單擺出去,先被質疑:「這家店到底在賣什麼?」但是,半年後,早上九點不到,樂子店還沒開就有人 排隊。

先卡入市場的樂子,用特色但是平價的定位,切入了市場。因為想做熟客生意,樂子的淨利率只抓一五%到二○%,對比一般獨立餐廳,有的甚至高達三成以上。

不拚產品標準化越多元門檻越高,品項多變優勢

幸運的樂子,正好趕上了台灣社會轉變的浪潮。高端訓指出,近兩、三年,網路、自由工作者大增,時間彈性的 老闆和從事服務業的人越來越多,為早午餐市場帶來客源,解決了過去早午餐多是在週末消費的問題。杜湘怡分析 今日的成功指出,緊張的社會節奏,也讓消費者願意埋單,她把店內提供的食物稱作Comfort Food,「不只吃飽
,還有滿足和療癒的效果,」她形容。

在過程中,樂子也透過多元化餐點的特色,建立起進入門檻。

「要讓熟客有更多選擇,才會願意繼續上門光顧,」杜湘怡說。 舉例來說,一顆蛋就有三種做法:煎蛋、炒蛋、荷包蛋,劉世偉說:「如果客人要求水煮蛋,我也會做給他。」
基本餐點種類,由三十多項倍增至近七十項,食材則共有兩百多種,杜湘怡笑說,最經典的「招牌早餐」蛋、馬鈴薯、培根、土司,就可以有七十二種排列組合。

一般餐廳都想做到標準化,盡量精簡產品複雜度,而樂子卻相反。

「如果是剛開的店、量不大的,像我們弄這麼多種,很容易浪費掉,」劉世偉說,樂子是從小店起家,「確定客 人數量是夠的,夠我們去輪這些食材,才開始慢慢增加餐點品項。」
訪問過程中,劉世偉和杜湘怡一直告訴我們,樂子一開始從未做大夢。 這家排隊店只是掌握餐飲業最根本的重點:「只要東西好吃就會有客人!」劉世偉說。而好吃的關鍵則在於用料
,其他的遊戲規則,統統可以被打破。

於是,樂子用量最大食材之一的蛋,就選用比一般雞蛋價格貴一倍的機能蛋,扮演配角的附餐飲料柳橙汁,是自 己買柳丁或進口香橙在店裡現榨:現在,這家排隊店從小公園巷子走出,進入信義區的一線戰場。台灣連鎖暨加盟 協會秘書長洪雅齡提醒,能在台北市開到三家以上的餐廳,代表該品牌有潛力,但若要持續展店成長,就會面臨標 準化、人才培養等經營管理問題。

即使未來要面對更大挑戰,但樂子創下的早午餐風潮,已足以讓我們看到,勇敢走新路的回饋有多豐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91

跟巴菲特共進午餐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6/blog-post_12.html
跟巴菲特共進午餐有價, 跟朋友吃食時說起這個問題, 討論用過千萬買一個這樣的機會回來值得嗎? 其中一位朋友認為值得, 他說在午餐時問他一、兩個股票貼士號碼已經值回票價。

另一位朋友就說, 不是, 應該是威風問題, 能夠投得跟他午餐機會的都是有頭有面的投行高層, 這類人最講威風, 投來一定為面子。

平日, 朋友們都覺得我比較熟識巴菲特的新聞, 當他們問我的看法時, 我就說了很多看法, 舉了N個例子解釋為何巴菲特不會給出股票貼士, 價值投資的理念應該是什麼一回事, 為面子而去投得午餐的人就更無聊。

當他們問我會否希望跟巴菲特共進午餐時, 我的答案是要知道的都在書中看過了, 亦知道他有多高深, 唯一跟他一起進餐的目的是「練英文」, 哈哈。

說實點, 這是一個難以達成的夢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06

巴菲特的午餐:又一次完美的事件營銷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6/1816090.html
2012年的巴菲特午餐繼續拍出天價,345.6789萬美元的價格又一次打破紀錄。回望之前的競拍價,會發現:2007年之前一直在61萬美元以下,2008年直接飆升到210萬美元,之後也基本停留在這個量級,短短一年間增長超過2倍!

這是為什麼?

自從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巴菲特午餐就呈現出了一個新的狀況,即經濟越蕭條,其價格越高。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們對辦企業越來越沒興趣,對實體經濟越來越失望,都想著通過投資賺大錢的心理在巴菲特午餐的競拍上表露無遺——除去匿名者外, 只有2004年的競得者賈森·朱從事實體行業,其餘均為證券行業人員,從2008年到2011年,連續四個競得者都在投資行業。

先擱置上述觀點不談,透過現象看本質,巴菲特的午餐其實是一次完美的事件營銷——奧秘在於巴菲特午餐有四大定律。

定律一:品牌化生存

巴菲特午餐是世界上最貴的午餐。午餐就餐點是史密斯和沃倫斯基牛排館,最貴的菜是59美元的澳洲龍蝦,而巴菲特自己的午餐則非常簡單,總價不過100美元。拍賣獲勝者可帶7名朋友和巴菲特共進晚餐,不超過9人的用餐費用不會超過1000美元。

吃什麼不重要,和誰吃才最重要。巴菲特貴為「股神」、世界首富,與其共進晚餐,對個人品牌提升必然助力不小。

事件營銷的真諦在於「你和誰在一起」。

服裝零售店為什麼要擺上一輛寶馬?因為寶馬能提升店子的檔次。同樣,和巴菲特在一起,品牌形象必然會得到極大提升。

定律二:品牌在於堅持

與如今的天價相比,最初幾次的巴菲特午餐可以用「慘淡」來形容。起拍價是2.5萬美元,而前三次的競得價都沒有超過2.5萬美元,2001年甚至跌破起拍價,只有1.8萬美元,競得者甚至「不好意思」公佈姓名!

如此慘淡,巴菲特定然臉上無光,但巴菲特深諳貴在堅持,股票如此,午餐也是如此。

巴菲特成為「股神」就緣於堅持,低價買進,堅持幾十年不出手,直至高價。

堅持讓巴菲特午餐從1.8萬美元漲到如今的345萬美元,堅持讓巴菲特一度成為世界首富。

同樣,品牌貴在堅持,品牌塑造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長久的堅持才是成功的王道,或許這是巴菲特午餐送給世界最寶貴的財富。

定律三:營銷在於製造稀缺

既然巴菲特的午餐如此值錢,為什麼不每年進行2次、3次,甚至成為「月度午餐」?

營銷在於製造稀缺,一年一次,正是這種稀缺讓人們趨之若鶩。如果每個月舉行一次,每個人都能入席巴菲特的餐桌,巴菲特午餐的價值又在哪裡?

同樣,82歲的高齡、患有癌症也加劇了這一稀缺,誰又能保證這不是最後的「巴菲特午餐」?

當然,這些天才們非常懂得利用這份稀缺。

2008年,趙丹陽以創紀錄的210萬美元競得巴菲特午餐,就餐時他向巴菲特推薦了「物美商業」,該股票也應聲大漲,不足一週,趙丹陽就大賺1.56億港元,211萬美元(約1630萬港元)的午餐競拍價真可謂九牛一毛!

憑藉巴菲特午餐的賺錢不足為奇,甚至有人借此求職!

特德·韋施勒於2010年和2011年兩次共超過500萬美元的價格競得兩次午餐機會。憑藉著兩次就餐機會,韋施勒進入了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負責掌管超過1100億美元的投資。

定律四:「懸念」為營銷製造話題

為什麼巴菲特午餐能成為熱門話題,因為其中充滿了懸念、傳言、玄機。

經過6天競標,巴菲特午餐塵埃落定,一如全球經濟般寒冷,此次競拍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直至最後一天,競標價也只勉強從51萬美元漲至100萬,打破原有紀錄幾無可能。

人們紛紛預測這可能是「最後的巴菲特午餐」,可弔詭的是,就在拍賣的最後1小時,三位鐵桿粉絲橫空出世,以345.6789萬美元拍得此次就餐資格,較去年創紀錄的262.64萬美元增長31%。

短短1個小時的爆發讓人不得不猜測其中的微妙之處,同時345.6789這個「連號」是不是中國人所為?因為這非常符合中國人的習慣。懸念與傳言讓巴菲特午餐更加令人津津樂道。

(作者為知名品牌戰略專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07

[小散量化靠ETF之1]低波動股的免費午餐 張翼軫

http://xueqiu.com/3559889031/22293059
前言:作為一個信奉量化投資的小散戶,一直在美股市場進行量化操作,而ETF則是主要工具。美股的魅力,不僅在於哪些來自全球的上市公司,更在於琳瑯滿目 的ETF產品。許多成熟的量化策略已經被基金公司開發成為ETF產品,對於不能自行執行量化策略的散戶而言,簡單持有這些ETF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朋友 問起,所以就打算寫一個系列,介紹一些我始終關注的量化ETF。

"天底下沒有免費午餐",在金融市場,大多數人信奉這樣一句名言。事實上 經典的CAPM模型也是這麼定義的,唯有更高的Beta才能為我們帶來超額收益。但是,這一假設從提出以來就始終與實證有所矛盾,尤其是在過去10年,越 來越多的研究關注到了這一神奇的現象--理論上該低收益的低波動股反而有更高的收益,而2011年Andrea Frazzini和Lasse H. Pedersen的那篇Betting Against Beta更讓此因素以BAB的縮寫成為了傳統四因子模型之外的第五因子(說句題外話,第六因子上市公司質量QMJ也被學界提出,並和BAB一同被作為研究 巴菲特的重要思路)。

當然,對於普通投資者,不需要知道太多複雜的學術觀點,我們只需要知道投資低波動率(volatility)的股票 可以在享受低風險的同時,享受到更高的收益即可。那麼風險有多低收益有多高?標普近期的一份研究做了回測,我們可以直接看下表。下表共有5列,第一年是不 同的回溯年限,第二和第三是兩種組合構建方法,由於還只是學界討論可以忽略不計,第四列是又一種組合構建方法,不過因為標普公司已經推出了對應的指數,所 以我們要細看,至於最後一列則是作為比較的傳統指數。

查看原圖

從 表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截至2012年3月底的20年中,S&P 500指數的年化回報是8.59%,波動率是15.06%,由此得出sharpe比率(衡量回報和波動性價比的指標,越高越好)為0.358。而與此同 時,標普公司推出的S&P 500低波動指數((S&P 500 Low Volatility Index)歷史回測下來的年化回報卻是10.36%,高出了1.7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波動率僅為8.59%,只是S&P 500指數的57.04%,正因為收益夠高波動率更低,所以這一指數的Sharpe一下子提高到0.632,雖然不算高,但已經是不俗的提高了。

之 所以低波動股能夠帶來更高的收益,完全在於其防守性。標普的研究顯示在S&P 500指數上漲的月份中,對應的低波動指數平均每月跑輸0.98個百分點,但是在下跌的月份中,低波動指數卻每月跑贏1.94個百分點,正是因為漲得少跌 的更少,使得低波動股累計的長期的超額回報。

20年時間,10.36%的年化回報可以把10000美元投資變成71818.09美元,而8.59%的收益率卻只能變成51975.26美元--當中的2萬美元差額就是免費午餐了。當然,這還只是此策略帶來的第一道免費午餐,若條件許可,其實可以更為豐盛。

正 如我們前面看到的,低波動股的波動率更低,風險更低。如果我們願意接受更高的風險,那麼就可以在低波動股投資上使用槓桿--如果你能夠像巴菲特那樣有低成 本甚至負成本的資金來支持這樣的槓桿,那麼情況就會更為美妙。有研究顯示,巴菲特的投資組合兩大特色就是低波動股與高質量股,並且利用大約1.4倍的近乎 零成本槓桿來提高收益。如果我們也把10.36%的年化收益用上1.4倍槓桿,那麼就意味著簡單測算下年化收益變為14.504%,20年下來就可以把1 萬元變成150111.22元,幾乎是原始持有S&P 500指數的三倍--而與此同時放大1.4倍後的波動率也不過12.026%,依然低於S&P 500指數。

正因為低波動股的投 資相當美妙,所以景順投資旗下的PowerShares在2011年5月推出了名為The PowerShares S&P 500 Low Volatility Portfolio的ETF,交易代碼為SPLV。目前的基金規模在25億美元左右,能夠跨越10億美元這道大關,暫時來看還算是成功的。

SPLV 由於是一隻大型股ETF,雖然等權重且量化,不過年管理費也就是0.25%,雖然相比跟蹤S&P 500指數的巨無霸SPY的0.1%高出了0.15個百分點,但考慮到此此略長期1.77個百分點的年超額收益,這點成本的增加還是能夠承受的。自推出至 2012年9月30日的一年多時間裡,S&P 500低波動股指數上漲13.28%,基金淨值上漲13.00%,算上管理費和跟蹤誤差損耗0.28個百分點也算是令人滿意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450

商業模式終結:別再期待免費音樂午餐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2-20/wNNDIwXzU4ODUwNg.html

「免費」模式曾重創了唱片行業,如今,曾經的毀滅者正在變身為守護者。只是,對於收費的目的,藝人、唱片公司、互聯網公司大相逕庭。

宋柯離開了。他是中國著名音樂人,高曉松的師哥,捧紅葉蓓、老狼、朴樹,第一個簽下李宇春。2012年初他撇下苦心經營的太和麥田音樂公司,開了家烤鴨店。臨走時,悲愴地在微博拋下一句「音樂已死」。

宋柯

宋柯又回來了。他的新身份是恆大音樂董事總經理。如果他預料到有人會讓音樂收費「復活」,可能他當初就不會走。近期有消息稱,QQ音樂、百度音樂、搜狗音樂、酷狗音樂等國內音樂服務類平台將聯合華納等幾大國際唱片巨頭嘗試實施音樂下載收費;百度悄悄將首頁的「mp3」標籤改成了「音樂」,並與幾大內容版權方簽署了版權合作協議;剛剛上線的京東商城數字音樂頻道,已經啟動音樂下載收費模式。

這段時間,回到音樂行業的宋柯經常坐在自己的烤鴨店裡凝思,他嗅到了來自數字音樂出版的機會:中國第一大音樂平台QQ音樂月度用戶已超過2億,每天活躍用戶超過4000萬,同時在線用戶超過1000萬。這個敏感的數字,給了音樂人不少想像空間。一個擁有2億用戶的互聯網產品已經可以被稱作「平台」,有條件在上面長出新的枝杈。

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一個擁有2億產品用戶的「入口」,以及由此而來的流量就是硬通貨。在中國,和音樂接近的視頻行業,用戶同樣在接近2億時進入正版化時代。2008年搜狐視頻打擊盜版曲高和寡,2010年各大視頻平台基本實現正版化,僅用了一年多時間,期間版權價格飛漲,各方都賺了個盆滿缽盈。

同樣從視頻行業得到啟發,騰訊QQ音樂開始醞釀Qplay計劃。QQ音樂高級市場總監吳偉林頻繁拜訪的不僅是音樂人、版權方,還有硬件製造商甚至汽車廠商。QQ音樂正在搭建一個能讓用戶隨時隨地無縫銜接的音樂平台,實現電腦、手機和車載音響等多終端聯動。

和宋柯同期的中國音樂人或多或少憎恨過互聯網人:是他們將樂曲免費放在網上,讓音樂人再也無法從唱片中賺錢。唱片行業因此衰落,就算有的公司願意為版權作品付出一些費用,也少得可憐,根本不夠維持生計。加上隨手可得的盜版,整個中國音樂行業被互聯網摧殘得奄奄一息。於是他們只能「把音樂當酒喝」(高曉松語)。

然而,曾經的毀滅者又變身為守望者,互聯網人在發起一場「音樂復興運動」,試圖建立一種全新的數字音樂商業模式。音樂人對此抱有希望,卻又不敢奢望。從1993年MP3技術誕生可以將一首樂曲壓縮到只有幾MB容量時,音樂人的命運就被裹挾在互聯網洪流中,而且只能是浮萍。

老故事是,音樂愛好者將自己的音樂轉成MP3放在互聯網上分享,這是最早的數字音樂傳播。當MP3開始集中,大的網絡音樂平台出現,將歌曲全部集中在一個平台上供用戶免費下載時,唱片公司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一種商業模式既可以統攝未來的市場,也可以擠垮當前的市場——在我們這個現代經濟社會裡,這並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2008年前後,克里斯·安德森的《免費》一書開始風靡,中國互聯網紛紛高舉「免費」大旗時,音樂是首先被擠垮的市場。

李學凌

自中國進入互聯網時代後,音樂產業幾無巨星出現,粉絲排著長隊搶購專輯的場景也不再。歡聚時代的CEO李學凌不無感慨:「巨星周杰倫也是2000年前後出道,那時中國互聯網還沒普及。」在港台地區,以前賣出2.5萬張專輯是金唱片,白金產品是5萬張,但目前唱片銷量逐年減少,到了2007年香港市場淪落到「金唱片」歌手10人都不到,為此香港、台灣都調低了認證標準,現在是金唱片1.5萬張,白金唱片3萬張。

宋柯說,「邁克爾·傑克遜一張專輯版稅也不超過20%,因為作曲、作詞等大量音樂人在為藝人服務。藝人可以靠參加活動賺錢,但背後的音樂人根本沒有足夠的生存空間。」

其實相比傳統的音樂人,宋柯算是幸運者。他算半個互聯網人,也曾受益於互聯網。2003年彩鈴業務尚處於中國移動運營商測試階段時,他和高曉松創辦的麥田音樂就製作出中國第一條彩鈴,開始了數字音樂的嘗試。第二年,他的太樂網開始運營,第一個成功產品是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他以當時他人難以理解的高價買下刀郎作品在無線通信和互聯網的版權,之後獲得了幾千萬次累計下載,大賺2000多萬元。

好景不長,SP業務急轉直下後,宋柯開始遭遇入不敷出的「成功」。2005年他曾嘗試把李宇春的單曲《冬天快樂》放在自己的網站上供歌迷下載,售價4元多,推出不久下載量就達到了百萬次。但巨大的流量使麥田不得不按照下載峰值大量租用服務器,對於僅有個別收費單曲的網站來說,這是一筆高昂的支出。網絡支付也是個大問題,各種費用平攤下來,支付成本就高達歌曲定價的30%,最終他不得不放棄。

不過對於互聯網大公司來說,解決宋柯的問題輕鬆愉快。2002年百度音樂上線時,使用的是搜索方式,不需要佔用過多服務器。百度要獲取的是流量,而不是用戶付費,因此不必為支付環節付出成本。2005年騰訊QQ音樂上線,目的是為QQ用戶提供全方位的娛樂服務,也不是從下載音樂中賺錢。

「QQ音樂一開始就在購買版權作品。」吳偉林說,堅持下來並不容易,這些希望提供正版音樂的網站,除了要承受鋪天蓋地的盜版衝擊外,價格也是個大問題。大概是受了刀郎鼓舞,唱片公司提出的價格互聯網公司往往難以接受。

如克里斯·安德森預言,「免費可以擠垮一個市場」,但如果自己付費買版權,向用戶免費,最先被擠垮的可能就是自己。2012年10月,谷歌中國工程研究總經理楊文洛證實,谷歌將關閉中國音樂搜索業務,結束其在中國四年的運營,而谷歌曾經的合作夥伴——巨鯨音樂網,在谷歌關停音樂搜索服務後也遇到生存的問題。巨鯨CEO陳戈曾透露,巨鯨人員已縮減到不能再縮減階段,公司正在艱難轉型。蝦米網CEO王浩也對外表達了類似的無奈,「我們在2008年就開始做付費音樂下載,但是基數用戶非常少,因為其它網站是免費的。」

音樂不像視頻,可以通過廣告完成交替付費,恐怕用戶不會習慣聽幾首歌之後再插播一段廣告。如果說在PC端免費還能帶來流量,在無線終端上,由於用戶習慣的改變和產品APP化,讓用戶在界面間跳來跳去已經沒那麼容易。在移動互聯網上,由於帶寬、終端處理能力的限制,網站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卻無法再靠大規模投放廣告獲得收入。

在美國,免費模式也遭受打擊。最著名的互聯網音樂產品是潘多拉(Pandora),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歌曲類別或風格,但不能自由選擇歌曲,而且必須忍受中間插播廣告。「這和電台有什麼區別?」宋柯反問。

風水輪流轉,收費的好時光似乎又降臨了,當然,還夾雜著種種糾結。在最大的音樂下載平台iTunes上,一首單曲價格0.99美元,一部專輯9.9美元。「也不是我們想要他們(互聯網公司)收費,而是市場槓桿已經調節到這個地步。」宋柯比喻,「音樂行業就是做午餐的人,而互聯網企業是提供餐廳店面和端盤子的人,如今這兩種人都做不下去了,這個免費的午餐就沒有了。」

一種收費低廉的移動互聯網包月商業模式正在流行。最有代表性的是新興公司Spotify,這家2008年才成立的公司從2010年5月採取包月付費模式以來成長速度驚人,目前付費用戶達到了500萬,估計2012年的收入將達到5億美元,幾乎比2011年翻了一番。

收費產品已推動了音樂產業。第三方機構尼爾森日前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唱片銷量迎來七年來首次增長,自2006年以來,世界音樂產業總收入已實現了50%的增長,音樂產業正逐漸走出十年低谷。

僅僅依靠音樂產品自身還是不能盈利,收取少量費用的Spotify擁有近500萬付費用戶和1500萬的活躍用戶(這個數字相當驚人,別忘了美國人口只有3億多),得到了華納、索尼等唱片公司的支持,還順利接入Facebook平台,但由於版權費用太高,2011年還是虧損5900萬美元,隨著用戶增長虧損數額還有可能擴大。更不要提完全免費的Pandora,賺錢能力和iTunes相去甚遠,2011年iTunes為蘋果公司帶來75億美元的收入,而Pandora卻是近況不佳。

在中國,版權價格將越來越貴。宋柯來到恆大音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購了3500首歌曲的版權。「以我國目前的版權環境,他們(互聯網公司)想害我們已經不太容易。像當年蠻荒一般可以大肆侵權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宋柯的態度極為明確:希望明年年初可以達到收費下載MP3的目標,利益分配,應該五五分成。「這個問題必須被全行業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否則整個行業都沒法生存。」

對這種吶喊,吳偉林則沒那麼熱衷。如此高的分成比例、「全面收費」恐怕只是唱片公司的一廂情願。雖然各大音樂平台已悄悄結盟倡導正版音樂收費,宋柯也和華納、環球等音樂公司高層幾次碰頭,但互聯網公司表現得相當低調。一位聯盟成員私下透露,「事情比較敏感,現在形勢還不明朗。」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截至去年的5.1億網民中,網絡音樂用戶為3.86億,而無線音樂用戶規模更高達7億,網絡音樂市場規模達到近28億元,這些聯盟成員佔據了半數以上的市場空間。

然而他們要麼有大公司背景,要麼佔據了優勢地位,對收費需求遠沒有唱片公司迫切。那些在免費浪潮衝擊下消亡的都是單打獨鬥的音樂平台,對騰訊、百度這樣的互聯網大公司來說,音樂只是產品體系的一部分,音樂平台本身能否盈利並不重要。只要擁有良好用戶體驗,用戶就會自然的遷徙到體系內那些具備盈利能力的產品上。在騰訊,QQ音樂和其它平台級別產品相互連通,無論手機還是QQ即時通訊客戶端都能直接進入QQ音樂,用戶聽音樂隨手就能分享到微博上,Qzone的背景音樂也來自QQ音樂。

何況美國模式在中國行不通。像iTunes這樣的下載平台收費太高,愛國者等曾建立類似平台,以失敗告終,美國另一種收費模式是運營商增值服務,在中國由於政策等原因,注定只是少數人的盤中餐。

即便是在探索新模式上走得最遠的音樂平台騰訊,啟動Qplay計劃也是對產業的探索,不會強制收費。一方面,作為中國第一大音樂平台,扶植相關產業能促進騰訊周邊生態,另一方面,騰訊產品體系龐大,具有變現能力的產品很多,最容易實現移動與互聯網以及數字音樂出版新的商業模式。

早在2006年QQ音樂就開始嘗試收費。用戶購買「綠鑽」,就能獲得高質量正版音樂,可以在QQ空間內播放歌曲,讓好友進入空間就能聽到音樂,還可以相互點歌贈送,但這賺取的是音樂的增值服務費,而不是靠下載本身賺錢。

對大部分用戶免費,向小部分付費用戶提供高質量音樂和服務,這是互聯網公司最熟悉的商業模式。《連線》雜誌前主編凱文·凱利(Kevin Kelly)在一篇名為《戰勝免費》的文章中指出,互聯網就像一台複印機,可以把一切數字產品變為免費。「當複製品免費時,你就要去銷售那些無法複製的東西。」

按照騰訊的產品「套路」,一切將從用戶需求開始。吳偉林和QQ音樂產品總監張鑫每天都在琢磨,哪些是用戶需要又無法被互聯網複製的價值。

用戶到一個平台去聽音樂首先取決於內容,歌曲全不全,新不新。QQ音樂和100多家唱片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用吳偉林的話說,是中國為數不多「真正」在向版權方付費的音樂平台。

無論從言談舉止還是裝束,吳更像個音樂人,這就是他過去泡在音樂圈裡的印記。一度,他做的事情和宋柯類似,在QQ音樂平台上做了黃小琥和叮噹的專輯,張惠妹、許嵩等更大牌藝人的專輯正在排期。「如果每個平台都有周杰倫,用戶為什麼來QQ音樂收聽?我們每個月都有三到四張首發和首推,用戶必須到我們這兒,因為別的平台沒有。今年年底S.H.E復合,新專輯也會給我們獨家首發。」

按照慣例,數字音樂平台上的獨家內容只有兩週的「保鮮期」,然後就被分發到各家平台。除了音樂發燒友和狂熱的粉絲,吸引大部分用戶靠用戶體驗。

和吳偉林不同,張鑫一點都不「潮」,典型IT男模樣。和騰訊其它產品經理一樣,他的世界可以用數據量化。每隔兩三個月,QQ音樂就會做一次用戶調查,然後根據用戶反饋不斷調整產品。

一家音樂製作公司負責人誇獎QQ音樂產品做得好,在三四線城市出差時用手機播放最流暢。「用戶體驗好沒什麼秘訣,就是不斷積累。」張鑫有些不好意思,為了保證播放流暢,在各個城市QQ音樂對服務器和節點都不斷優化。「內地太大了,先不說資金,要把整個內地城市都做好真的需要好幾年時間。」

移動互聯網時代,張鑫必須關心用戶的流量。用戶在移動終端瀏覽時會習慣性的誤點擊,音樂會被下載,很多流量被浪費。他給QQ音樂客戶端設置了一個流量保護撥鈕,用戶一撥就只能聽本地音樂,不會到線上聽音樂。很簡單,但用戶非常歡迎。

「當用戶決定放棄,我們一定不會在任何地方誤用他的流量。」他說,因為手機屏幕太小,用戶更傾向於在電腦上編輯歌曲列表。用戶用電腦編輯時,只要開著WiFi,再開著手機QQ音樂客戶端,歌曲就能隨之上傳下載。這樣,帶著手機出門聽歌完全不需要流量。

實現這些功能除了對細節的考慮,還需要QQ音樂在後台做很多技術處理。Qplay就是過往積累的拓展。「只要接上標準化的API接口,就能用手機上的QQ音樂播放歌曲」,吳偉林看到的下一個突破點在車載終端,據說到了明年第一季度,帶有「Qplay」功能的SONOS音響將在易迅開售。

QQ音樂是中國為數不多堅持正版卻盈利的音樂平台。商業模式是提供增值服務,綠鑽會員每月收費10元。

增值服務意味著更多用戶特權。吳偉林甚至做過演唱會,去年QQ在深圳舉辦了張震岳演唱會,門票優先供應給綠鑽用戶,還有特別折扣。他說,「在音樂周邊有很多不同的事情發生,演唱會、歌友會等落地活動,我們統統都給綠鑽用戶做增值服務。」

相比宋柯的深惡痛絕,吳偉林對盜版態度更理性。他贊同,「只有真正打擊了盜版,正版音樂平台才有機會」,但「這還需要時間,需要很多層面共同努力,還需要技術手段」。QQ音樂嘗試給平台上的樂曲打上數字標記,之後果然發現了幾個大量盜用QQ音樂內容的平台。這些標記還幫助他平息過一場風波,一家國際唱片公司給QQ音樂首發某位超級巨星的專輯,但還沒上線其它平台上就已經有這個專輯。吳回憶,那些老外要追究法律責任,他一個一個的查盜版音檔,都沒有水印,就回應肯定不是QQ音樂漏出來的。後來發現源頭是美國一家BBS網站,內容是由一個美國用戶上傳的。「美國打擊力度這麼大也有盜版。」

真正讓他頭疼的是版權價格。用戶眾多,要照顧各種口味,QQ音樂往往買斷一家產品公司或是一個藝人的全部作品,但價格要一家一家地去談。互聯網用戶更喜歡的是按照點擊付費,但唱片公司總覺得音樂平台會「剋扣」點擊量。目前,大多版權採購採取「基礎費用+分成」的模式。吳偉林說,「沒有收費標準,什麼價格都有,而且誰也說服不了誰。」

毫無疑問,對於那些掌握著最大牌藝人、擁有最多曲庫的大唱片公司來說,互聯網音樂平台在版權談判上沒什麼話語權。吳偉林正在策劃一個頒獎典禮,「完全以互聯網的方式,按用戶喜好、試聽量、點擊量或下載量評選」。如果能借此建立互聯網公司在音樂行業的話語權,未來的價格談判就容易得多。

或許此刻宋柯介懷的不該是收費與否,或是分成的比例。看看數字音樂平台做的事情,出唱片、開演唱會、頒獎,未來還可能簽藝人、製作音樂。可能整個音樂產業的生態鏈都要被劃至互聯網麾下了。

宋柯終究回到了音樂產業。他說自己對未來很樂觀,但又沒有關掉自己的烤鴨店,辦公桌上放著一張報紙,上面醒目的標題就是:「音樂行業的春天到了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75

財務智商(3):天下並沒有免費的午餐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E5%A4%A9%E4%B8%8B%E4%B8%A6%E6%B2%92%E6%9C%89%E5%85%8D%E8%B2%BB%E7%9A%84%E5%8D%88%E9%A4%90/

有一句名言
集合了古今中外智慧
得之則受用無窮

天下並沒有免費的午餐

好多人對錢銀的觀念都好得意
食飯會等到廿點半去食下午茶餐
睇戲會睇早場
飲茶會係十二點前埋單
等等
總之所有消費
都要格到最抵

你可以想像到
如果你唱k 揀星期六日夜晚
買廣東唱片去hmv
一條友自由行去旅行
通常都會被取笑
覺得你晒左好多寃枉錢

但當去到投資時
好多人聽到個no.
有個炒作概念又飛身入市
輕率的程度
好似玩緊大富翁咁
似乎同之前所講的精明相去甚遠

其實
所謂的做功課
乃在於收集市場資訊
加以分析
減少決策錯誤的機會

既然十蚊八塊的優惠
我們都如此著緊
關乎到全乎身家的投資
何解又懶懶閒

明乎此理
則自自然會跑去看新聞看報告看分析看預測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04

和格里芬的午餐會非常低調 黑暗時代

http://xueqiu.com/9755618618/26050191
和格里芬的午餐會非常低調,門口連個牌子都沒有,三樓好幾個會議都張燈結綵,搞得我找了一圈才找到。會上格里芬介紹了它的基金情況,及經歷08年重大挫折後如何反轉及轉型的過程。演講後就是土豪提問。
1.問:你對藝術品市場如何看?(看來對格里芬的個人愛好有些瞭解,知道他喜歡收集藝術品,但和對沖基金有什麼關係呢?)答:只有中國會有這種問題,美國是沒人問的。藝術品市場是個小眾市場,只在極少數富豪之間流通,由於少數富豪財富越來越多,所以只要你的藝術品具有獨特性,價格就會越來越高。我收集的藝術品已經漲了很多,但前不久有人出公允價格來買,我不賣,要求他必須比市場價高50%才賣。
2.問:基金利益如何和投資者利益一致?答:公司員工在基金的25%,我個人幾乎所有錢都在基金裡,所以和投資者利益完全一致,同事們討論都是動真格的。因為每個人的錢都在裡面。
3.你們如何預測未來?答:我們不預測明天的天氣,而是預測明天別人會預測是什麼天氣。
4.94,97,08年市場不景氣,對你產生什麼影響?答:保持平衡,不要有突出的長版和短板。長期資本公司太自信,產品結構太複雜,給他們留下了終生創傷,一定要記得自己是人,有缺點。不要持有不流動的資產,堅持透明的定價。當金融風暴來臨時,管理層不要試圖把損失賺回來,而是果斷止損。
記錄不完整,還有好多沒記下來。
午餐會後,我和格里芬單獨面談,我幹的第一件事是把介紹美國量化對沖基金經理的書(寬客)請格里芬簽字,這是全球獨一無二的唯一一本有格里芬簽字的寬客,他笑著說知道這本書,這本書是個BIG JOKE.
第二件事是我得意洋洋的把我投資的二個對沖基金歷年業績數據和圖形拿給格里芬評價一下,其實他們的年化收益都遠遠好過格里芬。但大師看完後回答:按照美國的標準,二個業績回報都很好,但其中一個波動太大,另一個夏普比率比較高,說明你的基金經理承受很大壓力在努力為你賺錢。(這是表揚還是批評?)等於潑了我一盆冷水。
回頭了仔細一想,大師的看法是對的。波動大的業績即使好,說明基金經理冒了很大的風險在為你賺錢,萬一出事咋辦?同時基金經理一直承受很大壓力,會不會對他產生不良影響?他是人不是神,長期高壓下工作會不會有問題?
第三件事我提了四個問題。其中前二個問題他都想了一會才回答我。

1.量化對沖模型是否存在先天的,不可克服的缺陷?即當黑天鵝事件發生時,模型就失效,就有大型對沖基金要受到重大損失。這種事件往往10年內就會發生。答:是有先天缺陷,需要通過與眾不同的策略化解黑天鵝事件。

2.對沖基金最大的風險在哪兒?答:基金經理的全球配置能力。(我覺得是流動性風險)

3.量化對沖策略對不完全市場是否有效?其優勢和劣勢在哪兒?答:很少投資中國和印度市場,亞太區佔比3%。(真少啊!)

4.對沖基金內部各個基金表現不完全一致,比如大獎章基金表現非常好,而它從外部募集的另一個基金表現就差強人意,從中國募集的這個基金表現會和你旗下那隻基金表現一致?答:和旗艦基金表現一致。
問答簡化了一些,今天有點累了,所以偷了一點懶。
順便提一下,格里芬目標是在中國募集3億人民幣,通過QDII LP出去做對沖。他的公司是獲批的二家外國對沖基金之一,估計很容易就會達成目標。目前中國有7億美金在他的基金裡。估計是中投的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4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