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是商人的最愛,那些大鱷,包括搞實業發家的資本家,最後大多會涉足金融,李嘉誠、史玉柱、馬云這樣的人,現在腦子裡充斥的幾乎都是跟金融有關的東東。金融是經濟發展的助力器,它可以把散落在人們手中的資金通過某種方式聚集起來,用到最需要用的地方。製造業快速發展到一定時候,會出現金融業蓬勃發展的階段,中國這幾年就處在這個階段。
金融業在很多人看來非常高深,需要拿個經濟學碩士、博士文憑才能搞明白,金融監管部門、券商、銀行、保險的高管都是高學歷,海龜在其中更是如魚得水。為什麼?就是因為規則太多,而很多規則其實就是某些人設計出來騙門外漢的。金融業集中體現了商業社會弱肉強食的本質,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又是社會的蛀蟲,它會一夜之間把某人一輩子積累的財富吞噬,而他在失去財富後還不知道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證券市場最能反映金融業的黑暗,這裡的規則太多了,可有一條規則永遠在起作用,那就是叢林法則:中小投資者處在食物鏈的最低端,他們的財富總是被處在食物鏈高端的大鱷們合理合法侵吞……所以美國出現了「佔領華爾街」運動。天下烏鴉一般黑,處在某些人總強調的「新興加轉軌」階段的中國證券市場,每天發生著同樣的事情,甚至更加匪夷所思。
昨晚,國務院公佈了「新國九條」(《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然後,評論鋪天蓋地,新浪財經這條新聞後面評論支持者多的用了「沒有新意」、「老生常談」、「口號」等詞句,而網絡大V們大多說利好股市。中國人習慣去理解領導說話背後的意思,可能,那些網絡大V更懂怎麼去理解領導吧。
「新國九條」中最值得關注的應該是「堅決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注意,領導覺得需要強調,加了「堅決」兩個字。證券市場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地方,但如果裁判不管一下,讓大魚隨便吃,要不了多久,小魚和蝦米都被吃光,一潭死水,大魚也活不下去,證券市場作為經濟發展的助力器,再怎麼「新興加轉軌」,也說不過去。
所以,裁判最需要做的事就是打老虎,打掉那些不按規則吃東西的老虎。目前,這樣的老虎太多了:新股發行終止審查的不少,為什麼終止審查?有沒有財務造假?如果是財務造假,僅僅是終止審查就完事?是不是該追究刑事責任?新股發行階段,有沒有利益輸送?有些公司,明顯就是靠給國有單位管事的人好處起家,這樣的公司能上市而且上市後股價節節高昇,不能不讓人覺得奇怪……
預披露時間提前,說明監管層已經看到,新股發行成了香餑餑,自然有人會採用行賄或欺詐手段達到上市目的,呵呵,想都能想到,這種事不會少,可很少有什麼人被查處的消息,僅有的幾個被查處的所付代價也太低。順便說一句,預披露時間提前是一件好事,你總不能行賄13億中國人吧,你可以欺騙監管層或發審委,但13億人要同時被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過,如果預披露成了一種形式,預披露後監管層對於舉報和質疑置之不理,呵呵,要是領導事情太多,忙不過來,那,預披露也是多餘。
在「新國九條」出台同時,有一條消息值得注意:中央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主任魏健被查。據報導,魏建從2012年開始聯繫金融口的相關部門,這會不會是金融業打老虎的開端?
連續三天,深圳的氣溫低於攝氏20度,在這座城市生活了二十多年,記憶中的五月從未這麼冷過。穿著短袖坐在書房,感覺冷,只好拿出長袖披上。
詭異的五月,第一天就透出不平靜:網上瘋傳萬科副總裁毛大慶講話,明顯看空房地產。這篇講話可謂雪上加霜。從4月開始不少地區商品房已經出現滯銷和降價,進入五月,中國的房地產就如深圳這幾天的天氣,溫度陡降,寒氣逼人。
股票市場同樣詭異。市場低迷太久,很多投資者失望而去。前段時間,管理層給市場喂了滬港通、優先股兩粒偉哥,它有了點反應,接下來的IPO預披露又把它打趴下。股民們很清醒:狗改不了吃屎,而且餓得不顧臉面了。5月5日,滬市用市盈率跌破十倍大關來回應,這是滬市有史以來創紀錄的低水平。有人說,中國股市終於跟世界接軌了,但再看看深市:截至5月6日,深市整體市盈率24.41倍,其中深市主板15.69倍,中小板32.14倍,創業板53.48倍。
股市跌一跌沒關係,認賭服輸,炒股者90%以上是來賭的,虧就虧了,大家也習慣了。房價跌一跌也沒關係,中國的商品房從總體上來說確實建多了,要讓中國的經濟健康起來,2008年那一次就該讓開發商死掉一批。可後來這幫人活了下來,而且活得很好,我認識不少這樣的開發商,那時候都做好跑路的準備,現在身價上億。這幾天總有人在議論中國的房地產要崩盤,呵呵:要真的崩盤,博士的區間一定保不住,這是第一;第二,中國老百姓好不容易有點財產,幾乎都在房子上,房地產要全面崩盤,財產少一點還沒什麼,可如果大多數人負資產了,那,還如何維穩?
我有過敏性鼻炎,對瞞蟲過敏,深圳的蟎蟲很多,多聚集在很久未穿過的衣物裡。我有個秘訣,收拾很久未用過的衣物,先戴上口罩,這個辦法很靈,我的鼻炎因此幾乎杜絕。好了傷疤忘了痛,我最近甚至以為自己的鼻炎好了,昨天打開櫃子拾掇一個箱子的舊物,沒有戴口罩,很快,鼻子開始癢疼,噴嚏鼻涕不斷,一個下午用了一盒紙巾也沒止住,那種難受,只有鼻炎患者能夠理解。
然後我就想,中國經濟也有病,經濟刺激就如我的口罩,在某些時候一定要用一下,不然,後果很嚴重。假如你有比戴口罩更好的辦法,或者你能承受不戴口罩的難受,你可以不戴。而我的鼻炎是與生俱來的,基因決定的,我找不到比戴口罩更好的辦法。下一次收拾舊物,我一定會先戴好口罩。
五月份不平靜,我似乎已經看到,那隻手把口罩拿起來……
新一屆政府上台以來,致力於去槓桿、調結構,用了很多辦法。不到兩年時間,經濟增速明顯下降,結構調整成效顯著,至少看統計數據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具體就不囉嗦。
去年,利率高企,大多數行業都在過緊日子,房地產的日子卻很好過。從2013年3月到2014年4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價格同比上年同月,幾乎每個月只有溫州是下降的,其他69個城市均是上漲(唯有一個例外,寧波在2013年4月同比下降);環比上月,大多數城市也是上漲的。
看來,2014年5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價格變動情況會出現逆轉,統計數據還要過20天才能看到,即便5月份的數據沒有逆轉,6月份也會逆轉。
不知道是高層有意還是無意,反正,房地產量價齊跌似乎成了去槓桿、調結構的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悲觀的論調很多,怕的是房地產崩盤將中國帶入經濟危機。但什麼叫崩盤,每個人的理解不同。中國的房地產確實有泡沫,無論從房價收入比、出租回報率和空置率來看,整體上泡沫明顯。有人說,既然是泡沫,就一定會破,而泡沫破滅就是災難。這些說法我同意,但應該看到,其中有一個很特別而且有利的因素,那就是:一線城市房價雖高,但空置率低。如果要定義房地產崩盤,一定是一線城市房價大跌,跌幅達30%以上並持續一年以上,才能說得上崩盤。我以為,這種情況很難發生,因為,那隻看得見的手不會讓它發生。
除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外,其他城市的房子普遍是建多了,如果這些城市的房價跌一下,甚至大跌,都沒關係,正好去點泡沫。可以預見,接下來會有更多城市重演溫州在過去兩年走過的路徑,這是非常痛苦的過程,說不準有些城市比溫州更慘烈。我在內地的三線城市做過很長一段時間房地產顧問,我知道這些城市的開發商,他們的負債率極高,2008年前,他們搞房地產開發,是做好「跑路」準備的:情況不好,走人。2008年那次房地產調整,有人確實「跑路」了,可事實證明,「跑路」的玩完了,硬撐下來的很快又一夜暴富。所以,這些開發商的「跑路」意識已經很淡,他們腦子裡連虧錢的準備都沒有,哪會想著「跑路」?
這次房地產調整還會是2008年那次同樣的結果嗎?關鍵要看那隻看得見的手。這一屆政府高層總掛在嘴邊的兩個字是「定力」,我想,只要一線城市沒有出現大跌,中央政府不會輕易出來施救,而地方政府的施救可以解決部分問題,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呵呵,當初兩會時主管房地產的官員說「雙向調控」其實已經為後來發生的事情打下伏筆。
呵呵,房地產這齣戲很有看頭:幾乎全民參與,政府和開發商是主角兒,金融業、房地產上下遊行業的戲份很多,媒體、房奴、房企股票投資者不停地跑龍套……戲已經拉開大幕,將決定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向,當然,也是股市何時走牛的重要決定因素。
很想寫一篇對中國特色的經濟體制的看法,總提不起筆,兩個原因:一是最近不想寫大文章,如果要把這個問題說清楚,不長篇大論有點難;二是有些話不知道該怎麼說,以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動物園》(詳見: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e8a5.html),就是說這事兒的,比較含蓄,呵呵,要再說清楚點,不易。
還是簡單點,先說歷史:
解放後,中國政府做了一件前無古人的事情,通過土改和公私合營等手段,將生產資料集中到國家手裡,消滅了生產資料私有制,中國實質上就變成一家企業,所有交易都在這家企業內完成。剛開始,這種體制效率挺高,可後來越來越低。實在撐不下去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改革,引入市場,允許私營經濟存在,於是,出現了三十多年經濟的高速發展。現在,體制內與體制外兩套系統並存,公有制代表的體制內控制著經濟命脈,主要靠壟斷生存,私營經濟代表的體制外茁壯成長,不過,從體制內獲取經濟利益成了體制外生存和發展的主要手段。
再說兩個特點:
1、中國政府掌控經濟的能力是全世界最強的。
海龜們看中國經濟為什麼總是走眼?因為他們用的是西方經濟學理論。西方國家,政府類似於保姆,財力有限,做事受限,搞得不好,還可能關門。中國呢?政府掌控社會主要財富,在財力和手段上受的約束很小,跟西方國家的政府完全兩碼事。正因為如此,中國政府可以做出別的國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假使政府想去做,徵稅、發鈔甚至沒收私人財產很容易辦到。西方國家要修路,如果規劃中的土地征不下來,只好改道,或者把路修彎,繞過去;而在中國,徵地根本不是問題,土地是國家的,房產擁有者也只有最多七十年土地使用權,注意,是使用權而不是所有權。
當然,中國政府的行為也會受到約束,包括但不限於這樣三個約束條件:一是執政黨的地位,中國人喜歡「講政治」,內含的意思就是要保證執政黨的地位穩固;二是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弈;三是主要領導人個人的實力和想法。
2、體制內與體制外兩套系統並存效率很高,但不公平,因為不公平,也難持久。
私營經濟的崛起是中國三十多年經濟快速發展的奧妙所在。私營經濟彌補了公有制經濟的不足,同時反哺公有制經濟,倒逼公有制企業改善經營管理,形成體制內外相互呼應、欣欣向榮的局面。當然,在這過程中存在大量的官商勾結和腐敗,印證了經濟學關於公平和效率的矛盾。目前,這種不公平已經積累到一個臨界點,開始對效率產生反作用。
我在體制內和體制外各呆了十多年。總碰到人問我的體會,我喜歡這樣回答:「體制內的感覺是坐在汽車上,體制外呢是騎自行車。我當初在汽車上坐著,很羨慕騎自行車的自由和瀟灑,於是下了汽車。等騎上自行車,我才發現,騎車的好處是能呼吸新鮮空氣,去什麼地方自己可以掌控,所以,相對自由和健康,但自行車在大多數時候是跑不過汽車的,而且騎車不能偷懶,兩條腿要不停地動。還有,騎車有兩個很大的問題,都涉及安全:一是沒有汽車外殼的保護,容易受傷;二是馬路上沒有專門的自行車道,也就是說,騎自行車很容易被判定為違規行駛。」
呵呵,那些騎車跑得快的人,大多是跟汽車司機商量,老把自行車扛到汽車上搭便車的人……
觀影過程中我流淚了,也許因為我是右派的兒子,也許是電影中熟悉的畫面,反正,很感動。這部電影沒用什麼高深技巧,故事很簡單,要不是名導和名演員撐著,票房好不了。
有兩點感受:
1、右派在中國是邊緣人。我爸是右派,我知道右派是什麼樣的一群人,他們是有獨立思想而且憋不住喜歡說真話的一群人。中國是世故者的天堂,單純而有個性的人很難有出頭之日。不光五七年如此,文革更是如此,現今也沒有改變。追求真理,在黑暗的年代會被勞教,我爸現在還總說,他在勞教時正好趕上所謂的「自然災害」,看著身邊不少人餓死在路上。追求真理,在現今社會則是名利雙失,被邊緣化。這個社會,崇尚的是迎合,迎合大眾,迎合領導。
2、五零後是很特殊的一代人。《歸來》裡的丹丹是五零後的典型代表。中國的五零後尤其是城市裡的孩子從小接受紅旗下的教育,跟從小生活在軍隊裡沒什麼兩樣,集體觀念和階級鬥爭根深蒂固。後來,上山下鄉和文革的現實把他們從小崇拜和珍視的東西徹底打碎,可以說,個個都落下精神分裂症。現在,這些人大多已退休,退休後他們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跳廣場舞。那些研究社會學的人真該好好研究一下中國的廣場舞,如此風靡,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我總以為,五零後是想從廣場舞裡找回兒時的感覺。可回過頭來說,他們崇尚的整齊劃一,其實是人性的泯滅和對個性的摧殘,正是因為這種整齊劃一,把有獨立思想的人邊緣化了。
聽我爸說,右派一直沒有平反,只是在1979年發了個「摘帽」文件,他才從農村回到渴別二十多年的縣城工作,呵呵,他到目前還是右派,只是摘了帽子。
最近讀了四篇文章,互不相干的四篇東西,覺得有點意思,做個摘錄,相當於筆記。
1、芒格
這篇芒格講話是幾年前的。芒格和巴菲特有區別,芒格更像學者,準確地說,更像哲學家,芒格的話一陣見血,但比較深奧,必須認真聽,才能聽懂,巴菲特則善於用淺白語言講出高深道理。摘錄如下(源自:查理•芒格:在南加州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1250490102eab5.html):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自己配得上它。
拿沃倫·巴菲特來說,如果你們拿著計時器觀察他,會發現他醒著的時候有一半時間是在看書。他把剩下的時間大部分用來跟一些非常有才幹的人進行一對一的交談,有時候是打電話,有時候是當面,那些都是他信任且信任他的人。仔細觀察的話,沃倫很像個學究,雖然他在世俗生活中非常成功。
懶惰和言而無信會讓我們在生活中失敗。
每當我感到自己有陷入某種強烈的意識形態的危險時,我就會拿下面這個例子來提醒自己,有些玩獨木舟的斯堪的納維亞人征服了斯堪的納維亞所有的激流,他們認為他們也能駕駛獨木舟順利地征服北美洲的大漩渦,結果死亡率是百分之百。
每當你們發現自己產生了自憐的情緒,不管是什麼原因,哪怕由於自己的孩子患上癌症即將死去,你們也要想到,自憐是於事無補的。
正確的說服技巧是本傑明·富蘭克林指出的那種,他說:「如果你想要說服別人,要訴諸利益,而非訴諸理性。」
變態的工作關係也是應該避免的,你們要特別避免在你們不崇敬或者不想像他一樣的人手下幹活,那是很危險的。
我認為生活就像比賽也充滿了競爭,我們要讓那些最有能力和最願意成為學習機器的人發揮最大的作用。如果你們想要獲得非常高的成就,你們就必須成為那樣的人。
如果你們真的想要在某個領域做得很出色,那麼你們必須對它有強烈的興趣。我可以強迫自己把許多事情做得相當好,但我無法將我沒有強烈興趣的事情做得非常出色。
在這漫長的一生中,我一直都在期待麻煩的到來。現在我已經84歲啦。就像愛比克泰德,我也擁有一種蒙受恩寵的生活。我總是期待麻煩的到來,準備好麻煩來臨時如何對付它,這並沒有讓我感到不快樂。這根本對我沒有任何害處,實際上,這對我有很大的幫助。
2、巴菲特
老巴的話很容易懂,但懂和做到是兩回事。這是他最近接受央視記者訪談說的話,老生常談的東東(源自:央視獨訪巴菲特http://xueqiu.com/6146070786/29234478)
我關注公司、股票、房地產,關注這些資產未來的潛力,對比我投入的金額。如果你投資了正確的公司、正確的房地產、正確的股票,並長期持有他們,你的投資就會有很好的回報。這適用於中國,同時也適用於美國。
歷史會站在投資後一直持有的那些人那邊,而不會站在不斷的買入和賣出的那些人那邊。
我認為任何告訴你他們知道未來經濟發展的人,儘管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他們什麼都不知道,我們也從不聽這些人的預測,明年也罷,後年也罷,這些預測對我們不重要。
我更加偏向於沒那麼令人激動的行業,例如食品,交通,保險,這類我更為理解的行業。
美國國產的汽車業有將近兩千家公司,你能在網上找到他們全部的名字,需要四十頁才能列完。這麼多公司接下來發生了什麼?在2009年春天,只剩下三家,而且其中兩家都申請破產. 挑選一個未來贏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3、減壓
這篇談國企反腐的文章挺有意思,我不做評論,摘錄幾句話(專家談王歧山國企反腐思路:不及時減壓該炸鍋了http://www.47365.com/2014/05/6575372d4813b155.html):
李永忠認為,經過一年多的反腐推進,目前的局面好看了,已經形成了反腐的高壓態勢,同時也更危險了。「真正的高手,並不在於能簡單地施壓,而在於什麼時候啟動減壓閥」。他用高壓鍋來進行比喻說,如果火候掌握不好,拿出來半生不熟吃不了,但如果沒有及時啟動減壓閥,沒來得及減壓,爆炸了,連鍋都沒了。「真正的高手,當施壓到一定程度後,一定要通過深化改革,積極並穩妥地啟動減壓閥,就能變阻力為動力,化消極為積極。」
4、不忍直視
昨天見報的新華社談滬市市盈率不忍直視的文章不尋常,這是否意味著將把在某些金融產品和房地產上面的堆積的大量資金趕入股票市場?摘錄幾句話吧(新華社:滬市市盈率不忍直視,破除剛性兌付將提升估值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talk/20140514/143519106045.shtml):
截至5月12日,上交所[微博]所有948只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僅有9.8倍,這一數字不論是在縱向還是橫向上,都已跌入谷底。
行業監管者和業內專家指出,一些金融產品的剛性兌付,實際上推高了整個金融市場的無風險收益率,導致股市的估值水平降低。只有打破這一現狀,才能從根本上扭轉A股估值怪象。
剛看到的吳敬璉的就業觀點(源自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40513/023119083562.shtml,吳敬璉稱生產結構有問題:大學生就業困難工資低),摘錄如下:
「吳敬璉說,從我國最近兩年的情況就可以看到。GDP增速在下降,但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問題。『除了統計數字不太好看之外,並沒有實際的影響。』
因為『就業的情況相當好』,吳敬璉說,『去年政府擬定新就業指標是1000萬,實際是1300萬。』
『大學畢業生就業很困難,但是農民工、保姆就業很容易,而且現在新就業大學畢業生工資比農民工、保姆都要低。這說明我們的生產結構有問題。』所以,吳敬璉說,我們歸根到底要看就業的數量和質量。」
我的評論:
我不相信政府公佈的就業指標數據,我只知道現在的很多大學生畢業就意味著失業。從2008年開始,中國製造業遇到瓶頸,大量勞動力撤出製造業進入第三產業,同時出現了更多的閒人:啃老族、專職媽媽、宅男宅女……博士的經濟運行區間論目的主要是保就業,就業不能出大問題,不然,後果很嚴重。
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農民工、保姆就業容易不能說明生產結構有問題,只能說明我們的教育和經濟體制有問題。現在中國的大學能學到什麼東西?大學生憑什麼一定要比農民工和保姆收入高?中國最糟糕的就業觀就是都想去政府部門或壟斷企業工作,收入高且穩定,而私營企業大多給出的工資較低且不穩定。這說明,中國不是一個完全的市場經濟國家,國家掌控的那一部分總在吞噬老百姓辛辛苦苦創造的財富,這是經濟體制問題,不是生產結構問題。
【打假】
2003年春夏之交,我們開發了一款非常暢銷的產品——鱷魚,取名為「縱橫商海,所向披靡」,採用樹脂鍍金工藝。產品面世沒多久,就聽說附近的美夏工藝禮品廠在仿造。Leo偽裝成送貨司機去美夏,看到整個車間都在加班加點生產這款產品,比我們車間還繁忙。他一氣之下拿起鱷魚模型就走,美夏的人可能沒反應過來,沒人阻攔。這是一種膠模,很容易做,拿走模型無傷大雅,他們繼續仿造,定價比我們稍低,銷量不比我們少。
8月份北京禮品展,我們沒參展,我和Leo去參觀。美夏參展了,把鱷魚放在最顯眼的位置,Leo上去跟他們理論,他們心虛,收了起來。我們清楚,當著我們面收起來,我們走之後他們照樣會放回展架。
產品暢銷後,最頭痛的就是被仿冒。每年花不少錢申請外觀專利,在宣傳冊上把專利號放在產品圖片下面,寫上「專利產品,仿冒必究」,但用處不大。高明的仿冒者會稍稍改一下,你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更多的仿冒品絲毫不改,這樣可以充當正品賣。美夏仿冒鱷魚就是這樣,連產品名稱用的字體和字號都沒變,一般人看不出和我們生產的鱷魚有什麼差別,甚至連我都分不出來。
這款鱷魚是那年市場上銷量最大的樹脂鍍金禮品,而我們出產的可能不到總銷量的十分之一。溫州一帶的仿冒品更多,那些仿冒廠離得太遠,質量也差一些,我們沒法管。深圳的同行都知根知底,美夏這樣做顯得很過分。那時候,大工廠即便仿冒,也會改一下,讓被仿的工廠無話可說;小工廠主要靠仿冒生存,但不會明目張膽,主要不是怕專利,是怕挨打。
深圳有一個工藝禮品協會,幾家做得大的工廠是協會骨幹,這些老闆時不時地聚一聚,在一起主要就聊怎麼打仿冒,我們也參加聚會,是其中資歷最淺的。總聽參加聚會的大佬們說,打假只有一個辦法:打!說白了就是去仿冒廠砸廠。被仿冒的廠家為了樹立自己的形象,讓別的工廠不敢仿冒,專找那些好欺負的小廠,派人去砸廠,砸完就走。這種故事很多,還常聽到有流血事件發生。雙方動手幹架,如果有人受傷會送去醫院,派出所就會來調解。派出所根本不會管誰仿冒誰,也不會聽誰先動手,調解的結果就是打人的賠償流血的人醫藥費。大廠也樂意賠,賠了在行業中有影響,別的廠家自然怕,仿冒他們的產品就心有餘悸。這個行業中做得最大的一家工廠就砸過好幾個廠,我有耳聞,有幾個被砸的廠還是他親戚開的。不過,後來我有些納悶,懷疑他的打假沒準是他為了提高在行業中的威懾力自編自演的戲。
其實,這個行業的大佬基本也是靠仿冒起家。不光這個行業,很多行業都是如此:創業的時候,把市場上賣得最好的產品找來,照著做;等研發水平高了,就稍改一下;對本行業有了更深理解,才生產自主開發產品。所謂的自主開發產品其實也是互相抄襲來的,只是抄襲得巧妙一些罷了。一家工廠就如一個國家,既要重視保密工作,同時還要去刺探同行情報,想起來真夠累的!老闆們整天去手板廠、電鍍廠逛游,為什麼?是去找靈感,看看別的工廠有什麼新產品可以啟發自己的創作靈感。
那天,幾家大廠聚會,就在我們工廠附近。我和Jack參加了這個聚會。自然又說起打假,個個義憤填膺。一個姓王的老闆說,大家不要只說不練,乾脆去模仿金亮鱷魚的美夏打假。一幫人很響應。我想,也好,協會出面,也許美夏會收斂點。
到了美夏,老闆不在,流水線上全是那款鱷魚,工人在緊張地工作。我們十來個人在車間逛著、議論著。突然,工廠的鐵閘門關上,一幫黑衣人圍上來,大聲說;「別的廠家可以走人,金亮的人不能走。」Jack非常機靈,拿起手機趕緊報警,還給Leo打了電話,讓他帶人馬上過來。
同行的幾個老闆當然不好意思走,但變得沉默了。整個局面就是我和Jack面對幾十號打手和工人。美夏的老闆和老闆娘出現在我們面前,老闆娘嘴上大罵「打死你們」之類的話,雙方都有拉扯動作。
很快,警察來了。我們對警察說:「他們工廠正在仿冒我們的產品,行業協會來調查,幾個同行可以作證。」
但警察根本不管這些:「要是仿冒,你們可以去打官司,不能這樣跑到人家的工廠來鬧事。」
幾家同行老闆趕緊說:「誤會了,我們不是來鬧事,是同行參觀,找美夏老闆聊天,老闆剛才不在,我們在這裡等。」
這時,John一個人氣勢洶洶走進來:「是不是比誰人多啊?還有沒有公理可講了?」他把手放到衣服裡掏名片,邊掏邊走向美夏老闆。美夏老闆嚇壞了,忙往後退,以為John要掏出刀子來。
因為警察在,加之John來勢洶洶,其他同行又說了好多息事寧人的話,美夏老闆不敢再為難。警察最後說,「我看也沒什麼事,你們還是散了吧。」我們剛離開美夏,就碰到Leo,他帶著十多個人擠在我們運貨的面的裡,手裡拿著棍棒。
我跟幾個同行說:「都晚飯時間了,就在我們樓下吃個面點王吧」。吃飯時,我說了些感謝的話,開玩笑說要是他們不在,估計我和Jack今天可能出不來,即便出來,也是直接去醫院了。他們都很沉默。
之後,同行再也不提打假一事,協會也不再聚會。以前,仿冒都是偷偷摸摸,至少仿冒者會覺得自己在做不光榮的事情,這件事情後,仿冒變得無所顧忌,成了行業普遍現象,不光小廠仿,大廠也仿。如同天使被魔鬼戰勝,整個行業從此墜入深淵。這件事情對我的影響很大,從面點王出來,我開車回家,腦子裡冒出的念頭就是離開這個行業。
其實,我們犯了一個低級錯誤,選錯了打假對象。美夏規模不小,老闆也很強勢,如果當時選另外一家小廠來打,豈不是一炮打響?是啊,做任何事情都要知己知彼,不然會適得其反。
我做投資後,一直不看好製造業,可能跟我打假的這段經歷有關。你生產的一樣東西賣得好,馬上就會有人去仿冒,仿冒品的銷量常常是正品銷量的上十倍,還有多少人願意去做開發?但話要說回來,這本身也說明一個企業的「護城河」是多麼重要。一般的企業尤其是製造業,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難有真正的「護城河」。只有很少數企業才有,這樣的企業如沙裡的黃金,需要仔細去淘,才能找到。
過節免不了有飯局,在飯局上聽到這樣的故事:深圳某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好不容易熬成科長,搬進夢寐以求的單獨辦公室,第二天單位收到上級文件,科級幹部不得用單獨辦公室,這位科長只好又搬回大廳辦公。
飯局上都議論,現在到政府部門辦事,工作人員的態度明顯好多了。看來,反腐還是很有成效。
至於經濟,也有從谷底向上爬升跡象,官方公佈的5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連升三個月,由4月50.4升至50.8。5月初我曾用「詭異」一詞來說5月份,6月份是上半年的最後一個月,如果要用一個詞來說的話,我倒覺得會有「驚喜」。
6月份很熱鬧:高考、世界盃……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走向的大致脈絡可能會顯現出來,主要看點有:
1、政府將有經濟刺激政策出台,力度有多大?如何把利率降下來?會產生哪些連鎖反應?
2、房地產調整將會有多深、持續多久?政府將在什麼時候、投入多大力氣救市?
3、新股發行和退市制度將做何實質性調整?對股票市場走勢有多大影響?
4、反腐會不會有新動作?這,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不小。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第九條:「各部設部長一人,副部長二至四人。各委員會設主任一人,副主任二至四人,委員五至十人。」我看了看「國務院部委人物庫」(詳見:http://www.ce.cn/ztpd/xwzt/2013bw/gjfzhggwyh/index.shtml),有些部委的職位設置跟這一條相悖,不知是不是我看錯了或者理解錯了(當然,我知道,某些黨組成員比如紀委書記和助理職務不應算是副部長或副主任,但有些單位的副職還是超過了法律規定的數額,比如發改委和外交部)。嗯,政府給自己動手術,要動的地方不少。
買了八點北京西站的高鐵票,算好時間,把鬧鐘調到六點。
「同志,把車票出示一下。」
現在是八點一刻,高鐵已駛離北京,我閒著沒事,用手機寫點北京見聞,剛寫一句,旁邊來了個身著紅衣紅裙的美女列車員。是的,她在跟我說話。
「同志,你的車票?」她有些不耐煩。呵呵,我這樣的乘客不多,別人都是把車票準備好等她查,幾乎不需要言語,我是等她說過後才去找車票。
很煩這種檢查,查一次就夠了,每次坐火車,至少要查三次:上車前一次,途中一次,下車出站一次。北京是首都,在這裡享受的檢查待遇更高:我從賓館出來,上地鐵、進高鐵售票廳換票、進候車大廳一共查了三次行李,進候車大廳和上火車已經查過兩次車票。北京西站候車大廳的安檢跟機場安檢差不多,進站的每個通道都坐了一個穿制服的人查看旅客身份證和車票,除了行李檢查,旅客要過安檢門,過了安檢門,還要接受安檢員的貼身檢查,只是做貼身檢查的安檢員態度有點應付,安檢棒只象徵性地刷了我上半身,連褲子口袋都沒刷。
以前遇到這種事,我可能會憤青幾句,年紀大了,現在碰到這種事,很淡定。美女也不易,每檢查一張票,還要在她的本子上記錄一下。
「前面的乘客請把車票準備好,查票了。」美女邊看我的車票邊喊了一嗓子。要是每個人都如我這麼慢,她半天都查不完一個車廂。
囉囉嗦嗦說完查票,接著說鬧鐘。鬧鐘對我來說總是失效,五點多就醒了,起床、洗漱,然後拎著行李去服務台退房。服務台只有一個服務員,美女,正在跟一個旅客辦退房手續。
「麻煩你先通知樓層服務員,查一下652房。」我怕耽誤時間,跟美女說。
「我們酒店退房不用查房,請你稍等一下。」美女喊了一聲,「小周,快出來工作。」很快,從服務台後面的休息室出來一個美女,微笑地對我說,「請您出示房卡。」
總共兩分鐘,我就辦完退房手續。
步行去知春裡地鐵站。我昨晚已經查好,從知春裡坐10號線,到黃莊轉4號線,然後到國家圖書館轉9號線,就可以到北京西站。
從酒店步行到知春裡地鐵站只需要五分鐘,進到站台一看,有車正停著上下客,是往知春路方向的,往黃莊方向的車還要六分鐘才到,往知春路的下一趟車是三分鐘後。很明顯,兩個方向的車密度不同,嗯,可能是接近上班高峰時段,往知春路方向也就是往東的人流多,所以安排的車多一些。往知春路方向的車走了三趟後,往黃莊的車終於到了,TMD,人擠人,而先前我看到的往知春路方向的三趟車人都很少,甚至可以看到有座位空著!好在我只坐一站就下,趕緊塞進去吧……
十四年前,聽一位外國老師講,政府比企業的效率低,服務態度更沒法跟企業比。他說,漢堡包比護照的製作過程複雜,你去麥當勞買一個漢堡包,櫃檯裡的服務員是站著微笑著給你服務,一個漢堡包只需幾塊錢,幾分鐘就能拿給你;而辦一個護照,櫃檯裡的人坐著,板著臉,說話口氣多半也很冷漠,需要幾個工作日才能拿到手,費用更不止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