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进口葡萄酒大卖家

1 : GS(14)@2010-10-17 15:49:57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0/504660.html

去年7月份,刘君和另外两个合伙人决定买下老东家罗维互动的一个进口葡萄酒电子商务部门—“也买酒”。这个决定将会用去三人很大一部分资产,尤其对于刘君来说“几乎倾囊而出”。当时罗维互动被邓白氏收购,这家跨国公司认为也买酒1000多万的销售额太小,于是卖掉了这个部门。

在中国卖进口葡萄酒并不是一个好生意。尽管在中国一线城市的街道上经常能看到进口葡萄酒专卖店,但这些专卖店通常都做不大规模,最多在一个城市内形成有限几家连锁。

葡萄酒调查机构Wine Intelligence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称,目前喝葡萄酒的中国人大约92%消费国内产品,而“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仅仅和挪威的进口规模相当。”

但刘君觉得这是一个难得机会。“葡萄酒这个产品很高端,又是文化很强的东西。虽然做电子商务并不被看好,但我认为正因为没人能做起来,市场的空间可能很大。”让刘君当初最惊讶的是,一个只有15瓶的订单,都能让供货商不惜跨越半个上海免费送上门。

三个合伙人此前对于葡萄酒行业没有任何研究,他们完全是用一种外行的方式卖进口葡萄酒:基于数据库的电话营销。罗维互动是一家数据库营销公司,通过一个自有的高消费者数据库来为客户们寻找潜在顾客。

也买酒被买下一年后,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进口葡萄酒B2C网站。刘君称,也买酒目前拥有2000余种葡萄酒的可选品类,今年前九个月的销售额超过 6000万元。除了家乐福、沃尔玛这样的大型商超外,也买酒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单一进口葡萄酒零售商,这打破了之前单一进口葡萄酒零售商难以做大的怪圈。

呼叫起来的电子商务

在刘君三人接手之前,也买酒是一个巧合之下的产物。2008年1月,罗维互动完成了第二轮800万美元融资,其中300万美元原计划用于收购一家北京的竞争对手,但后来交易出了问题,账上多了300万闲置资金,管理层决定做一个当时刚刚开始红火的电子商务类网站。

在罗维互动的电子商务部门成立之初,刘君成为了这个部门的负责人。最初刘君对于要卖什么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团队天天开会讨论方向:想过卖旅游景点门票,结果东方明珠和野生动物园的门票一个都没能拿下来;而尝试进口食品之后发现货源不稳定,很难维持一个长期的发展。

卖葡萄酒的想法在三周后被提出。除了喝过葡萄酒,刘君对这个行业几乎一无所知。当时售卖渠道集中在线下—大卖场、专卖店和酒店,在这几个传统渠道中,竞争已经很激烈。

“传统渠道面临的问题是消费者数量有限。”一位葡萄酒进口商认为,虽然单瓶利润率较高,但走货量太小导致专卖店这样的线下渠道很难保持整体较好的利润,除了家乐福这样的大型商超连锁,单一的进口葡萄酒零售商规模很难做大。

但团队依旧抱着尝试的心态开始进行电话销售。公司里十几个电话坐席按照数据库中的名单开始给目标客户打电话。一开始成功率不高,十几个坐席一天最多只能卖出10瓶。“电话营销的平均成功率在1%至2%。”刘君称当时卖葡萄酒仅仅能维持这样的购买率。

在去谈葡萄酒货源的时候,刘君发现线下难卖对于自己来说并不是坏事。“当我们对进口商说能帮他们卖酒,他们非常高兴。稍微达到一个量,就能从进口商那里得到一个不错的折扣。”

刘君随后让IT部门做了一套电话沟通流程,保证客服接触顾客的频率和每次电话的内容更新,这会降低顾客对电话营销抵触。此外对于客服来说,掌握的葡萄酒知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订单成功率,客服们每两周会接受一次专业的葡萄酒知识培训,每个月都要进行>>品酒。之后电话营销的成功率开始逐步上升,“我们现在电话营销的成功率达到了7%。”刘君说。

在一次例行讨论会上,有人提出可以以组合的形式来卖酒,两瓶干红一瓶干白打包售卖。这改变了原本客服单瓶推销的方法,第二天也买酒的销售情况出现了几倍的增长,原本一个坐席一天只能卖两百块钱,在推出打包组合以后卖出了五六百元,甚至最好的一个做到了1200元。之后遇到了中秋节,这种礼品式的销售策略使得葡萄酒的销量一下子飙升起来。

“葡萄酒在一二线城市作为消费品的意义要比礼品大,但超过一半的酒都是在节日时段卖出去的,这个时候的消费市场是巨大的。”那个为渠道挠头的葡萄酒进口商表示。

呼叫中心给也买酒在发展初期积累了大量的会员,但刘君意识到数据库营销模式门槛不高。也买酒开始在免费派送的会刊上下功夫—比起之前的产品宣传册来说,改进后的会刊上会罗列出当季推荐的酒和优惠组合,然后引导会员自己登陆网站订购红酒。

和其他电子商务公司不同,刘君并不热衷于做网络投放,认为爱上网的人会在不同的地方去比价,“太透明了,价格不断往下走。”

看到麦考林的盈利模式后,刘君更坚定走比较稳妥的推广路线,“电话的问题在于扩大规模的时候受到一些限制,很难出现一个爆发式的增长。但会刊和电话价格压力不会那么大,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比较高的利润率,对其盈利性是可控的,这样到后面业务结构会比较健康。”刘君称也买酒的毛利率达到40%,和线下的利润持平。

现在也买酒仍然把呼叫业务外包给了几家呼叫中心,但通过呼叫中心带来的业务的占比已经不到50%。“现在有90个外包的坐席,自己还有20个高端坐席服务VIP客户。”刘君的策略是不断提升已有客户的购买频率。现在也买酒50%多的销量来自最初电话销售发展的会员以及他们的口碑传播。

物流门槛

在2008年底也买酒还只是罗维的一个部门的时候,刘君就想建立北京分仓。由于葡萄酒是液体的特殊性质,它不能走空运,并且单瓶接近2公斤的重量让每一瓶快递到非江浙沪的成本超过10元。和其余消费类商品比起来,酒易碎且对温度的要求相对严格,建立全国分仓不但可以使葡萄酒的保存品质得到提高,另外缩短了运送的时间,客户体验这块也能得到提升。

此前在上海仓库收到外地订单之后只能通过汽车来进行运输,整个运输的成本会高出很多—从上海到成都,中间需要大概7天的时间。但分仓成本对于也买酒的资金压力太大,会员的订单还不足以覆盖建立分仓的成本,他一直在犹豫建分仓的时机。

在2009年底和风险投资DCM签订300万美元投资协议之后,刘君立刻启动了北京分仓的建立,现在北京已经可以做到24小时到货。

也买酒IT团队人数是25人,对于一个初创公司这是个可观的数量。刘之前考虑到一旦要分仓则需要强大的供应链,否则包装和库存的管理都会混乱不堪。也买酒一直在开发适合公司的供应链系统管理,在实现分仓的过程中,团队可以立刻知道系统上应该作出哪些改进。

年初获得了以曼图宏业(Mandra Capital)主导的第二轮1000万美元投资后,刘君有了更大的想法—短期内资本充盈可以先把全国的几大分仓建立起来,除了北京之外,成都、武汉等中部地区的分仓可以让物流网络辐射到全国。

做分仓的巨大成本让也买酒今年也无法实现盈利。但刘君认为这不是一个疯狂的做法,尽管前期的投入比较大,但发展的速度会远远超出自己的预计—也买酒在上海的仓库前前后后一共换了四次,每次都做出1年或2年的预计使用时间,但每次都是由于发展速度过快而不得不提前几个月找更大的仓库。

但要让顾客满意仅是做到分仓还不够。刘君至今记得最初在上海开始发展,风险大量又小导致大型快递公司都不愿意接单,他们只能先找了小快递公司来送。 在订单逐渐增多的过程中,他开始找更大的快递公司合作,但很多大快递,如圆通、顺丰都是不送液体的。为了保证快递质量,也买酒在一个城市用多家快递公司,这样可以更换客户满意率低的公司,“前前后后在上海就换了七八家快递公司。”刘君表示快递至今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只能通过扩张后自建物流来实现。

“竞争对手达到48小时送达的时候我们希望可以24小时内送达;而当他们达到24小时送达时,我们可以恒温运输。”刘君认为这些先机将会为他们赢得更多顾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185

整骰又整水

1 : GS(14)@2010-08-17 23:02:46

2010-3-25 NM   

每到下午四時半,九龍灣淘大商場只得三百呎的精品店「玩具‧萬花筒」,都聚集了一群中學生。他們三五成群圍着鬥快玩扭計骰,有人牙擦擦地表示自己快了一秒,更有人坐在一旁做功課,希望快快做好後可「玩埋一份」。這間店鋪,靠賣專業級扭計骰闖出名堂,店內有七十款扭計骰,單是最普通的「3×3×3」扭計骰已有十款不同的牌子和型號。老闆李仲文(Michael)五十歲,因為自小愛玩中國象棋而深信智力遊戲有其市場,十年前由製造業工人轉行做老闆,兩年前在淘大商場開鋪,平均每月賺兩萬。

「我覺得應該咁樣扭先啱,老闆你覺得呢?」綽號「大師」的一名中三學生,每星期都會到店內跟Michael研究新扭計骰的玩法,玩了年半已經花費二千多元買了廿八粒扭計骰的他,八成「珍藏」購自Michael的鋪頭。

另一邊廂,玩到滿臉通紅的中二生嚴志僑不停施展無影手,手起手落就已還原一粒扭計骰,費時二十秒,但他仍然不滿意:「太慢啦,我要練到十幾秒。」其他在旁觀賽的學生,則圍着研究哪個款式重手,那款順滑。遇有初學者,Michael便拿出一張圖解說明書給他:「你可以跟住入面嘅formula扭,諗極都唔識就嚟同我一齊研究啦。」

款式獨特闖名堂

這間位於九龍灣淘大商場二樓的店鋪,驟眼看只是一間賣玩具、飾物精品的普通店鋪,但其實店內有很多獨特的扭計骰,外間難尋。平常人說扭計骰都是指「3×3×3」的立方體,但這裡連「7×7×7」的立方體骰、鹹蛋超人形、心形、三角錐形、三尖八角的十二面體都有,總共超過七十款。「呢度有一半嘅款式都係我親手砌出嚟。」原來店內貨品,除了大牌子原裝扭計骰,大部分來貨,都只是散裝膠粒,再由 Michael將之砌成各個款式的扭計骰出售。

Michael○七年開始砌他的第一粒扭計骰,至今已有三十款手工骰,十七款自創,十三款仿製。「嗰時有個客想將兩粒正立方體嘅扭計骰合而為一,但唔知點將兩粒骰駁埋一齊,希望我可以幫佢完成,就係咁開始咗我嘅整骰生涯。」Michael說。

最初,Michael只參考網上已有的款式去仿製,直至○八年頭才開始構思一些與別不同的扭計骰。其中一粒市面罕有、名為「Axis」的扭計骰,更令他在行內響朵。這是一顆透明膠骰。當時一放上外國著名扭計骰討論區TwistyPuzzles.com,便已成功引起外國發燒友注意,紛紛大讚製造者的手工好,接駁位沒有一絲膠水痕跡,完美得恍如機製一樣。「粒骰我整咗十日,形狀雖然係抄返嚟,但係透明嘅設計我就未見過。好多人都讚好特別,我每見到一個新留言都好滿足。」這粒成本一百五十元的扭計骰,至今雖只透過拍賣網站eBay賣出十粒,但標價高達九百四十港元仍有捧場客,令Michael信心大增。

拍賣網為Michael儲了一班來自美國、德國等地的粉絲,每逢新款面世都會接到訂單。內地著名扭計骰討論區「魔方吧」,亦是Michael宣傳的途徑之一,他更當上其中一個討論區的版主,既可密切留意潮流新動向,又方便宣傳。

自行設計申請專利

Michael 的作品,其實大部分只是將已有的扭計骰作少許改動。例如他會將未貼顏色膠片的立方體扭計骰的對角用鋸切去,填補缺口後再貼上適當大小的顏色膠片,就成為十面扭計骰。兩個小時的「工程」就將它由原價八十元升值至四百元。Michael認為扭計骰已面世多年,可作的變化已不多,唯有從小處着手,以微小的改動為舊有的扭計骰帶來新面貌。

最近Michael與在城市大學任教英語、收藏近二萬粒扭計骰的熟客Roxanne,一起研發了由輪狀扭計骰及立方體扭計骰組成的「Time Machine」,成本四百元,定價高達一千五百六十元,第一個買家便是Roxanne。「Roxanne幫緊我用三千蚊到知識產權署申請專利。之後我打算聯絡廠家大量生產,希望多條財路。」

為了令扭計骰普及,Michael曾為每年一度的全港扭計骰大賽贊助扭計骰,又想出替客人將相片貼在扭計骰上,造成獨一無二的紀念骰。

熱潮帶挈月賺七萬

今年五十歲的Michael,雖只開始整骰生涯三年,但其實賣智力遊戲已有十年。二千年他在藍田匯景商場開鋪賣智力環、扭計骰等智力遊戲,四年後租約期滿遂轉戰天后蘋果商場,○五年再於淘大商場創業徑開分店。兩年前創業徑被大業主取消,Michael便在同一商場二樓另覓鋪頭。去年生意不佳的天后店約滿,他就索性只經營甚多學生客的淘大店。雖然幾經搬遷,但Michael仍堅持售賣智力遊戲,他堅信智力遊戲夠長青,不論什麼年代亦會流行,而三年前扭計骰就曾復活過一次。

扭計骰原名Rubik's Cube,取自其匈牙利始創人的名字Rubik,七十年代尾面世時風靡全球,沉寂二十多年後,○七年又靠電影《尋找快樂的故事》在全球再掀熱潮,連帶 Michael的小店亦排滿買扭計骰的人龍。「一個普通嘅立方體扭計骰,都要用半個鐘去組裝,要買嘅就要排隊。」Michael說他自行裝嵌的大陸製扭計骰,比由廠商裝嵌的外國牌子貨更好扭,因為他裝嵌時會調校鬆緊、加添潤滑劑,扭動時會更順滑,因此售價雖然比價值五十元的名牌「Rubik's Cube」貴三十元,但仍有一班捧場客。高峰期他每月至少有十萬元營業額,淨賺七萬元。惜熱潮在去年退卻,如今每月只得四萬元生意,僅賺兩萬餘元,不過 Michael認為現在反而是其事業高峰,「以前淨係賣貨,無咩特別,而家自己整扭計骰,放上論壇有人讚又有人買,滿足感同成功感都好大。我嘅目標係成為世界第一嘅Cube Builder(扭計骰製造者),有名自然有利啦,到時財源一定滾滾來。」他滿懷希望地說。

開業資料(2008年6月)

租金*︰$36,000

裝修︰$50,000

入貨︰$14,000

總投資︰$100,000

*兩個月按金,一個月上期

營業資料

營業額^︰$40,000

租金︰$12,000

水電費︰$1,000

入貨︰$5,000

盈利︰$22,000

^以全年營業額除以12個月計,個別月份如7、8月可達五萬元,淡季如3月則只有三萬元

一點意見

JC Shop負責人莊天賜

JC Shop是一間專賣日本潮流玩具的連鎖精品店,分店遍布港澳,每月營業額過百萬,業務發展部經理莊天賜(Ray)認為「玩具.萬花筒」貨品太雜亂,應專注發展扭計骰產品。

1. 可將自己設計的貨品放在潮流百貨公司,如LCX,或書店等寄賣。

2. 把店鋪門口的玻璃櫥窗拆去,改放Booth放置扭計骰供人試玩,令空間感大增之餘又可吸引更多人圍觀,帶入人流。

3. 應放棄小飾物等雜貨,改為加入扭計骰的周邊產品,如扭計骰外形的鐘、i-phone套,營造扭計骰專門店的形象。

4. 聯絡貿易發展局,在其會展中的設計廊寄賣自家設計的作品,有機會得到外國買手垂青,打入全球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352

黑莓也娱乐?

1 : GS(14)@2011-01-22 18:04:25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4/2MMDAwMDIxNzg2MQ.html
       “苹果”和“黑莓”,你选哪个?
如今,越来越多的商务人士正在面临这样的抉择。
随着智能手机的飞速普及,两大“水果”家族的直接冲突也越来越明显。代表商务的黑莓,和代表娱乐的苹果,原本井水不犯河水的二者如今道路越走越近。
一直傲视北美智能手机市场的黑莓近来备感压力。
互联网数据公司ComScore发布的一项统计很能说明问题:去年第三季度在北美市场,苹果iPhone使用者的比例由23.8%升至24.6%,Android手机用户从17%猛增至23.5%。RIM的黑莓手机虽然仍以35.8%的份额排在第一,但是已经下滑了3.5个百分点。
正如诺基亚在曾经无比风光的亚洲市场遭遇挑战一样,黑莓在美国的智能机市场份额也在被iPhone和android不断蚕食。人们把诺基亚遭遇困境的原因归结于陈旧的Symbian系统,那么黑莓碰到的问题是什么呢?
“一成不变的外观?”这不是开玩笑,或许真的是原因之一。当频频有商务人士因为“外观陈旧”、“太单调”、“缺乏娱乐性”等理由从黑莓转投iPhone的怀抱时,黑莓开始意识到自己必须改变了。
事实上在全球市场,iPhone的销量已经超过黑莓。无论是iPhone还是iPad,苹果每一代新产品的上市都能引得全球为之疯狂。黑莓也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不少企业员工在公司配发了一部黑莓手机之后,还愿意自己花钱去买一台iPhone或者iPad。
压力之下,黑莓是时候改变了。在2011年的黑莓亚洲开发者大会上,黑莓向开发者们展示了它的变化:推出Playbook平板,升级操作系统,发布更多样化的手机终端,进而希望开发者为黑莓用户带来更多让人心动的应用。种种迹象看来,向个人化和娱乐化方向发力,是黑莓改变的第一步。
Playbook来了
“苹果确实打开了一个新市场,但我们要把它带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谈到苹果iPad去年的表现时,RIM亚太地区产品管理总监Francois Mahieu如此表示。
苹果不久前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在截至2010年12月31日的这一财季,iPad的销量就达到了733万部。2010年全年的平板电脑市场也几乎成了苹果的独家表演,iPad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
在2011年,几乎所有的厂商都开始推出平板产品希望在这一市场分得一杯羹。“Playbook预计今年一季度会在北美上市,二季度之后开始全球发售。”Francois Mahieu说。
不同于MOTO等厂商孤注一掷地投奔Android,黑莓仍坚持自己的操作系统。之前RIM收购的QNX公司此时发挥了作用,“稳定”、“多任务”成为采用QNX系统的Playbook最大的特点。
为了向开发者们直观地展示多任务系统,RIM公司开发平台高级总监Christopher Smith同时在Playbook上打开了多个视频、相册、音乐甚至游戏,最关键的是所有这些都在屏幕上同时运行并没有暂停。“这样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多任务。”Christopher调侃道。显然这一说法是针对苹果的。
来自国外媒体的报道称,尽管尚未正式上市销售,但旨在与苹果iPad展开竞争的RIM黑莓PlayBook平板电脑却已经收获了大笔企业用户订单。RIM的黑莓智能手机曾经在企业用户市场广受好评,而此次RIM正是想凭借其智能手机所建立起来的良好口碑来挑战苹果在平板电脑市场的统治地位。
中信证券主管黑莓服务支持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员工出差一般都会带三个设备:一台笔记本、一部黑莓手机、一个苹果iPad。“我们一直在密切关注Playbook的进展,公司也在计划用它来替代iPad。”
这位负责人坦言,员工们自己带iPad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Playbook如果要替代iPad,也必须加强娱乐功能,能同时满足工作和娱乐的需求。
工作还是娱乐?
“商务”、“精英”,这是黑莓给人的固有印象。但随之而来的感觉也许是,“单调”、“守旧”、“不苟言笑”。
虽然黑莓独有的Pushmail功能让邮件处理更加方便也随时随地,但是对于一些公司员工来说,这也意味着每时每刻都在被邮件“追杀”。于是,当时尚的iPhone开始入侵时,人们动摇了。
最近传出不少跨国企业员工要求把黑莓更换为iPhone的消息。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iPhone对商务的支持也越来越好了,而且,它更“好玩”。于是,这迫使黑莓在追求工作需求之外开始考虑娱乐。
有人对2010年各个在线商店的应用类型做了统计。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苹果的App Store中,去年增长最快的应用都是商务类的。而在黑莓的App World上,多媒体和娱乐类应用增长最多。
       似乎是两拨来势汹汹的人最终杀入了同一个战场,又或者说,工作和娱乐原本就无法完全分开?
对此,RIM中国区总裁谢国睿提出了他自己的理念:“work hard, play hard”,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要玩的尽兴。在他看来,这与中国新一代的年轻群体的定位更为贴合。独生子女的“80后”一代已经走入社会,倒金字塔的巨大压力让这一代人在娱乐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工作,或者需要在工作的空闲进行娱乐放松。
按照谢国睿的想法,抓准这一定位的黑莓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所以,我们都能看到黑莓的改变,除了紧锣密鼓地推出Playbook这一更加娱乐化的终端,黑莓智能手机本身也增强了娱乐功能,包括高清摄像头、高清影音播放、更多颜色的外壳等等诸多小细节。
虽然目前在人们的观念中,还是存在“苹果代表娱乐,黑莓代表商务”这一印象。谢国睿却并不担心,他表示黑莓不会放弃商务的定位,但以后消费者们会注意到,“黑莓会越来越好玩。”
发力中国市场
“欧美澳热爱 iOS,亚非拉拥抱 Symbian。”这是科技博客ifanr对全球智能手机格局的有趣总结。
根据一项用户使用手机访问网络情况的统计:在目前的手机市场中,诺基亚在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依然有着最高的占有率,而在北美、欧洲和澳洲,苹果iPhone终端的网络访问量遥遥领先。
而黑莓则尴尬地处于两者之间。除了在单一的北美市场占据优势,在其他新兴市场黑莓的占有率并不高。特别是中国这一巨大的市场。
根据易观国际最新发布的数据,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售总量达1899.7万部。其中黑莓的销量为87万台,占比4.6%。
事实上,黑莓在中国的起步较晚。相比于其他手机巨头在中国的拼杀,黑莓中国步伐则稍显迟缓。
据渠道商介绍,2010年5月之后,黑莓的行货才开始大规模在国内销售。而且此前要体验黑莓服务只能通过企业渠道开通BES(BlackBerry Enterprise Service 即黑莓企业服务),导致众多个人消费者无法使用黑莓特色的Pushmail和BBM等功能。
不过,这样的情况正在改善。去年12月底,北京移动率先联合黑莓推出了BIS(BlackBerry Internet Service即黑莓个人业务),随后上海、苏州等地也陆续开通。
近日还传出消息说,中国电信继联合黑莓推出BES服务之后,也将近期开通BIS业务。不过,1月21日黑莓中国区市场总监李彤表示,黑莓与电信是有推出BES+BIS的业务,单独的BIS业务尚未有消息。
李彤介绍说,2011年黑莓在中国市场会有更多的动作。一是在更多的城市开通黑莓个人服务,二是尽快引入更多样化的终端,包括TD产品计划以及Playbook的引入。事实上,目前黑莓中国仅有7款行货终端可供销售。
或许黑莓在印尼市场的良好表现能让黑莓对挖掘中国市场增强信心。据当地的开发者介绍,黑莓在印尼的销售情况非常好,而且业务资费和中国差不多。主要原因是黑莓的聊天工具BBM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主要沟通方式。
但是在中国,已经有了手机QQ、飞信等IM的存在,黑莓如何才能利用好BBM(BlackBerry Messenger即黑莓自己的IM工具)也是关键所在。
谢国睿说,之前黑莓仅仅是做了大企业,现在开始要把业务推广到消费者和中小企业,如何做好本土化服务至关重要。
2 : GS(14)@2011-01-22 18:06:46

“我为什么抛弃黑莓?”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4/2MMDAwMDIxNzg2Mw.html
黑莓,还是iPhone4?这是一个问题。

Kamila是上海一家大型美资企业的部门总监,大概两个星期前,单位的IT维护人员来到她的办公室,抛给她这个问题。

拥有一部黑莓手机,曾是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内的政商精英的自豪。在《黑莓帝国》一书中,就有这样的记述:“几周之内,我就将迎来我今生最为困难的一次外交斡旋,那就是我要保留我的黑莓。”这是奥巴马刚刚上任美国总统时,请求白宫安全人员让自己保留黑莓手机时说的一段话。在中国,黑莓手机也一度是上海滩上外企高管的标配。

看着自己使用了才一年多的黑莓,Kamila纠结了两个星期,但她最终选择了iPhone4。“大部分人都选择了iPhone4。”Kamila指着自己的崭新的“苹果四代”对记者说,只有少部分高级管理人员选择了保留黑莓,“他们多是40岁以上的男性高管”。

按照中国移动公布的数字,目前其在上海共有3万多名黑莓用户(不包括水货用户)。如今,面对iPhone的侵蚀,打算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的黑莓制造商RIM,首先得为自己打一场商务人群保卫战。

Kamila的黑莓一天

每天早上6点20,Kamila准时被闹钟闹醒,带着疲倦的眼神费力地从床上爬起来。在过去,她会习惯性地拿起自己身边的黑莓手机,那里面有她一刻也离不开的东西。

她会首先看一眼自己的Calendar(日程表),里面用英文密密麻麻排着一天的日程。前一天晚上,她会在睡觉前最后确认一下自己第二天的日程安排,通常的情况是,从早到晚,她几乎没有太多空余的时间——作为外企的总监,她实在是忙透了。

做完早饭,并在7点20左右送自己的女儿上学,一转眼已经到了上班时间。这时候,美国总部那边还没有下班,在早上9点前的这段时间,公司随时可能安排全球的电话会议。

不管那时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这时她需要拿起自己的黑莓手机,拨打进AT&T的一个免费电话会议系统——这些外企通常会和AT&T签署一个全年的套餐,让全球的员工可以在这个电话系统里进行电话会议。

现在换了iPhone4,Kamila再不能直接通过手机拨打进这个电话会议系统,如果那时刚好在家或在外面,电话会议就无法参加。“那真是糟透了。”Kamila说。

后来经公司的IT人员证实,这并不是iPhone的错,而是中国联通的网络不支持AT&T的这种电话会议。因此,Kamila不得不在外出时多带一个带有中国移动号码的旧手机,专供电话会议所需。

9 点以后,已经来到单位的Kamila,会在自己的电脑上再次看一下自己一天的日程表,一整天的忙碌工作正在等着她。“凡是在外企里面做到资深的人,你会发现他们一刻也离不开与邮件绑定的电子日程表。”Kamila解释道,她所在的单位将outlook邮件系统和电子日程表自动绑定。

在她自己的电脑上,五颜六色的方框代表着周一到周五各个时段的时间安排。“极少有个人时间。”Kamila告诉记者,假如下午3点需要去开一个会议,那么电子日程表会通过邮件系统推送到她过去的黑莓手机上,提醒她此时有个会议。

现在换了iPhone4,这种功能一点也没有减弱。此时iPhone触摸屏第一页最左上角的“日历”图标处,就会跳动出一个红色的小圆圈,里面的数字代表着有几件事情需要马上去处理。

至于黑莓引以自豪的pushmail功能,iPhone的邮件系统已经可以部分取代。由于iPhone在中国是基于联通的3G高速上网,因此收发邮件的速度并不比原来的黑莓差。

如果出差在外面,当有同事发来带有附件的邮件时,用中国移动现有的网络打开实在是太慢,这让黑莓一直引以自豪的邮件压缩功能在中国显得有些尴尬。不过,Kamila的同事们已经心领神会,他们会把附件内容贴在邮件正文里发送。

由于中国移动的TD版3G黑莓手机还没发布,因此现有的中国黑莓用户在短期内还将忍受较慢的手机上网速度。好在黑莓已经宣布,TD版手机将很快发布。一些业内人士指出,能否在这款深度定制的手机中照顾中国用户的习惯,将关乎黑莓在中国的前途。

效率与烦恼

Kamila所在的这家外企一年多以前从中国移动那里集体订购了一批黑莓手机,并签订了两年的套餐,按月付给中国移动及黑莓信息服务费,这些手机被配发给了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由此,中国和美国公司的管理人员开始使用同样的手机终端。

但她和同事们很快发现,自从单位配发了黑莓之后,自己的生活被完全改变了。

“公司对你的期望发生了变化。”Kamila解释道,在外企里面,大部分公司内部沟通是依赖电子邮件进行,过去大家仅仅从电脑上收发邮件,但现在,黑莓独有的pushmail功能让员工无论身在何地都能像短信一样收发邮件。

于是,在公司领导的期待中,你不管身处何地,应该马上回复邮件,并在接到邮件的通知后马上去做邮件中说的事情。

“因为公司的领导都用黑莓,他们会自己收到邮件后马上回复,所以在他们的期待中,员工也必须做到这一点。”Kamila举例说,假如此时你正在外面,公司通过一个邮件通知一个小时后开会,黑莓的邮件系统自动推送到手机上,那么你必须马上赶回公司,而在以前,许多人可以推脱说自己在外面无法收邮件。另外,在晚上下班后及周末,假如美国总部那边发来邮件,推送到黑莓手机上,也必须马上处理掉。

作为一位追逐时髦的女性,Kamila在拿到公司配发的 iPhone4后兴奋不已,现在她的iPhone上已经存满了音乐,iPhone高速上网的功能也很讨人喜欢,“我的手机终于有了一点娱乐功能了”。而在过去,她的黑莓给人感觉完全是一台为工作而生的手机,在Kamila看来,忙碌的外企人也需要一点自己的生活。

Kamila发现,最近那些从美国外派到中国的外籍员工中也有很多人换上了iPhone4,而以往他们几乎清一色人手一部黑莓。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从黑莓转投iPhone,在这家美资大型外企中,中国公司的主要高层依旧选择保留黑莓。“他们多是40岁以上的男性高管。”Kamila表示,一些男性的指头太粗,已经习惯了黑莓的全键盘输入,也用惯了黑莓的邮件系统,他们还无法适应iPhone的全触屏输入。

即使在自己的家庭内部,对于是否需要换掉黑莓也颇有分歧。Kamila的老公坚定地选择了保留自己的黑莓,在他看来,iPhone是属于年轻人的东西,而黑莓更符合商务人士稳重的形象,iPhone中五花八门的应用软件,对工作繁忙的他来说似乎并也没有太多的吸引力。

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不得不提,在Kamila的公司内部,几乎所有使用黑莓的人,都拥有着至少2台手机,其中黑莓就是用来工作,而另一台则包办了个人娱乐功能。

被iPhone4侵蚀的地盘

在外资企业众多的上海,黑莓现在仍是许多外资企业的标准配备,这多半是为了与其国外总部保持同步。按照《黑莓帝国》一书的说法,有85%的全球500强企业使用了黑莓。在过去10年间,黑莓成功占据了近5000万商务人士的口袋。

这些黑莓手机通常是整个公司IT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并和这家公司的管理制度紧密结合。

花旗银行上海分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黑莓集团用户。黑莓的邮件功能是外企内部沟通必不可少的工具,那些经常不在办公室的金融精英们,会一刻不停地借助黑莓在途中解决他们的公司事务。

当然,在花旗银行内部——不管是美国花旗还是中国花旗,黑莓的霸权地位已经开始受到iPhone的挑战。目前,该公司允许使用一款叫做“Good”的iPhone上的应用软件处理邮件,公司的邮件系统已经开始支持黑莓和iPhone双系统运行。

花旗银行在全球有约25.8万雇员,它开始使用黑莓外的其它邮件系统的消息传出后,在美国很快炸开了锅。除了花旗银行,拥有28.4万名雇员的美国银行也开始了类似举措。

不过,对于花旗银行这样对信息系统有着专业要求的金融企业来说,并非专门为商务人士打造的iPhone还不能完全取代黑莓。

花旗银行的IT维护人员形容道,该公司规定,出于安全角度考虑,员工只能从黑莓登陆公司内网,这是因为黑莓的安全性目前是其它手机无法相比的。而且即使手机在外丢失,公司的IT维护人员也有办法迅速补救,让公司机密不会从这台终端泄露出去。

此外,黑莓可以将邮件下载、保存到手机上,以后可以不联网也能查看,而iPhone还很难做到这样细致。

当被问及为什么在本次换机中公司大部分人员都选择换iPhone4,Kamila所在公司的IT维护负责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大家嫌黑莓样子不好看”。对于素来对手机外观有很高要求的中国消费者来说,黑莓略显笨重的外观,似乎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两个星期过去了,Kamila已经逐步适应了没有黑莓的生活,她已经开始学会如何在苹果浩瀚的App Store里面淘软件,她下载了一个“会说话的汤姆猫”,逗乐自己的女儿。

对于外企的员工来说,公司配发下来的手机不再是冰冷的办公用具,这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一件事情,一台个人娱乐功能强大的iPhone4如今变成了员工嘴里值得称道的公司福利,尤其是在它已经可以覆盖黑莓大部分功能的时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682

原料行家 蛋糕拚門道

1 : GS(14)@2010-11-21 15:07:34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93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712

爱德牛业:超级奶牛经

1 : GS(14)@2010-11-28 11:38:18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122/168566.html

 从奶牛育种到涉猎整个产业链。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由于散户供应牛奶质量的参差不齐,“公司 农户”的收购模式便一直受到口诛笔伐。在这种情况下,下游乳制品厂家纷纷寻求安全的原料奶供应方式,而奶农要么改行,要么仍然困在原料奶产量不高的漩涡中。
  爱德现代牛业(中国)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2002 年
  创始人:加拿大爱德奶业集团
  员工数:200 人以上
  核心业务:奶牛育种、原料奶
  不过,总部位于青岛的爱德现代牛业(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德牛业”)却用一个有趣的办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那就是利用性控胚胎移植技术及性控精液冷配等项高新产业化技术来提高产量,并嫁接自建基地、与各乳品企业牧场合作的圈养方式,让奶牛在更具集约性的环境中产奶。
  改造奶牛
  爱德牛业成立于2002年,由加拿大上市公司爱德奶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德奶业”)投资成立,之后,还获得了赛富基金、建银国际等投资机构的注资。加拿大爱德奶业是一家规模化、工厂化生产高产优质奶牛胚胎的企业,投资创办爱德牛业时便是看中了中国的广大市场。
  引进高产奶牛是中国奶制品行业一直在探讨的话题,胚胎移植就是进行品种改良的方法之一,其操作成本低,所产牛犊的溢价高。如果再利用性控技术,还可以对胚胎基因进行筛选,不仅可以让代孕母牛都产下雌性牛犊,还可以保证将来几代奶牛都可顺利产奶,且新生的小牛犊也更容易适应中国环境。
  奶牛胚胎是在加拿大把卵母细胞与优质公牛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然后进行冷冻空运到中国,之后解冻移植到母牛体内。经过在国内几家大型牧场上千头次的冷配试验,爱德牛业的成活率达到40%,出生母犊率不低于90%。
  但胚胎移植并不是件易事。想要让中国的代孕牛妈妈们怀上加拿大宝宝,需要一系列的技术支持:遗传资源采集、性控冻精分离技术、克隆胚胎生产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等。“这需要各种技术的结合,而爱德牛业拥有自己的诀窍。”爱德牛业总裁孙树林介绍。实际上,爱德牛业经过了5年时间的摸索,才终于建立了体系化流程,开始利用良种胚胎的移植技术,进行高产奶牛的繁育和养殖。
  这些奶牛的平均产奶量是每头每年10吨,是中国平均4.8吨的两倍多,且蛋白含量有保证。另外,爱德牛业加拿大系奶牛都是圈养品种,适合中国条件。而许多从澳大利亚引进的奶牛都是放养品种,习性难以改变,还会出现奶牛伤害饲养员的情况。
  追着奶厂跑
  如今的新农业已经不再是人们固有观念中的传统养殖业,想要占领一席之地,必须要琢磨整个产业链的构造。于是爱德牛业在拥有了好技术,得到了优秀的良种胚胎之后,还要在商业模式上下功夫。
  从实验室技术到产业化应用,想要“借腹生女”,找到代孕母牛是关键。爱德牛业最早采取的模式是与农户签订合同,奶农提供育龄母黄牛,胚胎被移植到孕牛体内后,专业人员会进行孕检,在牛犊产出后,奶农会获得一定的“借腹费”,牛犊则被爱德牛业回收。一般牛犊的价格是5000元左右,爱德牛犊在三个月之后就达到10000元。
  牛犊在12个月之后便可以受孕,经过十月怀胎后,便又产下下一代母牛犊,同时又开始产奶。在32个月之后,爱德牛业的三代母牛都可以产奶。再加上都是统一饲养和集中管理,这部分原料奶很容易被奶制品企业接受。这是爱德牛业的第二个收入来源。
  对爱德牛业来说,仅奶源供应便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目前,国内乳制品企业的奶源主要有散户供应、奶联社模式与‘养殖小区’供应以及自建牧场等。但他们要么管理松散,要么是对内供应,像爱德牛业这样的专业原料奶供应企业寥寥无几。”孙树林介绍说:“中国只有1300万头的奶牛的存奶量,每年人均饮用牛奶才只有30公斤,所以对市场需求我们一点都不担心。”另外,孙树林还在想办法收购那些“养殖小区”和奶联社中德管理权,利用已经汇聚到一起的奶牛资源,通过胚胎移植,使它们的奶牛升级换代,提高养殖效率。
      孙树林说,国内做胚胎移植的机构很多,虽然相对于其他机构几百头的产量,爱德牛业20000头的数字已经巨大,但其主要优势还是在产业化运作模式上。原料奶到加工奶是产业链中重要的环节,这其中需要一个运输半径。如果从原料奶到工厂的距离过远,不仅运输成本增加,产品质量也会有问题。因此,爱德牛业作为原料奶供应商,便决定跟随乳品企业去做“配套”,在其100公里内建设基地。
  另外,国内很多地方性乳业品牌都建立了一定数量、属于企业所有的饲养厂、牧厂,爱德牛业便与之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例如爱德牛业租赁下对方的基地进行圈养和繁育,为企业负责高品质奶牛储备工作。由于贯穿产业链的上游、中游,甚至还能够提供基地繁育的项目,这无疑为爱德牛业增加了盈利手段。此时的爱德牛业已经不再是一个奶牛的代孕机构,而是可以提供大量奶牛、原料奶的供应商。
  “目前,与爱德牛业合作的企业有七家左右,但奶牛合作的还不太多,繁育基地的建设与奶牛的销售是爱德牛业目前的主要业务。”刚刚从呼和浩特归来的孙树林在早前便与伊利集团完成了合作,后者购买了5000头奶牛。另外,蒙牛也与爱德牛业在四川进行了基地的合作。
  作为一家畜牧业企业,爱德牛业能够进入清科2010最值得投资企业50强名单,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难复制性。“首先拥有良种胚胎资源,其次我们有稳定的胚胎生产基地和技术实力,最后是足够充裕的‘代孕妈妈’数量。想要重复我们的生意并不容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823

让你的家族企业“世袭”下去

1 : GS(14)@2010-10-31 13:39:29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0/579957.html

毋庸讳言,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家族企业都要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创业者辛苦打拼创下的基业要用怎样的方式传承?在下一代中培养接班人还是交给职业经理人来打理?

按企业的发展周期判断,从改革开放的初期算起,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创办的企业实际上已经进入代际转换的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这一阵营。

这些企业家在创业时大多出身寒苦,很多人自己也没想到会把企业做到今天的地步。在创业和做大企业的过程中,他们大多没有刻意把自己的子女和家人作为接班人来设计,或者没来得及考虑这个问题。

对于很多企业家来说,交给职业经理人也不是一件稳妥的事。他们的案例实实在在,剑指最近的股权纷争案,如果所托非人,一个不留神,公司就不是你自己的了。

这的确很棘手。可问题明明摆在那里,不容得你回避。

家族企业是与非

家族企业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企业群体。一般认为家族企业的基因里存在一些内生性的制度缺陷。其中的家长意志、任人唯亲等因素与市场机制所要求的开放和公平的行为准则有较大冲突,因而只能在传统的领域以小规模的方式存在。欧洲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4年,只有33%的企业传到第二代,13%的企业传到第三代。

但实际上,家族企业的生命力却出乎意料地顽强。即使在现代企业制度最发达的美国,企业的家族经营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据统计,美国现在有90%的公司,包括一些巨无霸的跨国公司都由家族经营。其中有42%的公司是由一个家族控制的。

一般而言,一个企业能在创业者手里诞生,并成功在下一代手里光大,应该是一件好事。因为从企业的发生和成长的逻辑看,创业者的事业后继有人,下一代成为事业上的接班人符合大多数企业家的主观意愿。就全社会范围来说,企业家的事业如果能够按照创业者本人的意愿在后代中传承,对于企业家的创业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激励。这样,客观上就会形成一种生产企业家资源的激励机制。

家族企业最大的优势是团队成员的忠诚度高,企业生产要素条件投入的监督成本低。阿瑟·刘易斯指出,“凡是在人们不能指望外人给予忠诚服务的社会里,家庭也许是经营大规模企业的最适合的单位”。创业者所拥有的家庭和家族血缘关系,会给他提供信任、忠诚和情意,这些由亲缘关系派生出来的特殊资源实际上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心理契约,从而使得企业家在使用某些特殊资源时不必过多操心背叛和反目带来的道德风险。这在创业之初尤其珍贵。因为创业者的教育背景和成长经历有很大差异,不能指望所有创业者都能从主流的社会关系里寻找合作资源。

不过,创业者功成名就以后,要把公司传递到自己的后代手里,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商业世袭和皇室世袭差不多。没有充分和周密的安排,没有各种必要资源的储备,是几乎不可能的。

三大因素助力企业世袭

从世界企业史范围来考察,企业要在家族内部平稳、持续地传递下去,要满足几个条件。

首先要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

根据《胡润全球最古老企业排行榜》的统计,世界上最古老的企业是日本的金刚组,这家从事建筑行当的企业从成立至今已经传了40代,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这些历史悠久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其中美国占15%、法国占15%、英国占15%、意大利占14%、德国占12%、日本占 10%,中国一家也没有。

仔细比较一下这些国家的历史你会发现,中世纪以来,这些国家虽然也都或多或少经历一些动荡和战乱,但总体上是相当稳定的。这其中,日本和英国甚至呈现出超级稳定态势。这种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得社会经济结构趋向长期的固定状态,大多数公民除了自己劳动所得外还可以从家庭财产继承中得到财富,从而使得财富在民间得到有效积累。私有财产权利受到了很好的保护。历史上除了二战中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这些国家中很少发生公民财产权利被无端剥夺的事情。

社会稳定,公民的财产不被剥夺,社会财富得以累积,企业的产权得以在家族中和平地传递,企业家就可以专心经营自己的企业并作出长期的战略安排,使得企业长时间地存续并不断扩大规模。

其次,还要有优秀的家族文化传统。

在教育作为一项公共产品还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和普及时,企业家素养的培养主要依赖家族内部传承。即便是在现在,也有许多学者认为企业家能力的养成无法由任何一个层次的学校教育来完成。虽然目前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企业家能力仅仅来自家族遗传,但家族的传统和教育肯定与此密切相关。

一个家庭要培养后代成为合格的企业家,除了必要的教育资源投入,还必须付出许多辛劳。从血缘世袭制度的要求看,为了保证后代拥有良好的遗传基因,首先要有生育的数量的保障,要为培养接班人提供有竞争性选择。

此外,家族还要给后代提供价值观、荣誉感、教养和品质。这些是要营造一个有助于耳濡目染的环境,通过长期教化或灌输才能获得,投入的教育资源要使用得当。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有一个优良的制度化环境。

对于家族企业来说,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尽快转型,从最初的小规模作坊式企业变身为现代企业。因为只有拥有现代制度的企业才有能力面向远方的市场,并且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旺盛的竞争能力。

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高,企业必须要有专业的团队来打理。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拥有容纳优秀职业经理人的机制。

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必须从制度上转向现代化。必须彻底摆脱个人独裁统治的倾向,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科层组织,并且拥有符合主流社会价值规范的优秀的企业文化。

实际上,在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里,一个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对企业家的个人禀性并不很依赖,它所依凭的是公司的制度。不同的企业家掌管公司,并不会危及到公司的安全,企业的运营也并不受某个人的特别影响。

而且,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一些安排,如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股份制所拥有的无限细分股权的功能,还会大大降低财产继承的难度。(作者为某房地产集团董事会主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364

80後OL轉型 月賺5、6萬 時裝網店老闆 經營必殺技

1 : GS(14)@2010-08-31 21:23:46

2010-8-31 HT


80後的張妙娜以時裝網店起家,每星期會在內地廠直接入貨,網店的訂價通常為商場的1/5。 (陳國峰攝)



經營網銷無分年齡性別國籍,本身是文員的「80後」張妙娜(Karen),一直夢想當老闆,有日在拍賣網悟出生意之道,決定小試牛刀開設時裝網店,專攻學生及OL,結果成功創業,網店每月營業額最高逾10萬元,扣除開支,每月淨賺5、6萬元。

Karen畢業後投身文職,一直過着朝九晚六沉悶的OL生活,直到07年底,她偶爾發現在網上有不少網店,原來一直要試穿才購買的衫褲鞋襪會在網店出售,更大受歡迎,故決定先試水溫,在Yahoo!拍賣成立時裝網店「MY GIRL」,花近千元在內地廠商網站入貨。

「初時收到定單才入貨,後來有人留言查詢,將貨品加入監視表,甚至決定落標購買,眼見反應愈來愈好,決定逐少增加貨量。」

網店生意開始上軌,Karen在開店數月後決定辭工,全職搞網店,卻遭友人潑冷水,因她從未接觸時裝採購,未有當過時裝銷售員,以往的工作經驗跟學歷,更跟網絡營銷扯不上任何關係,一切從零開始。但她獲得母親支持,將住所變成工作及儲貨地點,落訂、包裝、送貨全一手包辦。

Karen挑選全為日韓流行款式,本着薄利多銷的原則,生意開始源源不絕。以夏季衣服為例,同一款式在銅鑼灣的商場售價達200元的,她在網店上只售20至60元,深得女網民歡心,有熟客一看到新款上架,便會即日全數購下。

若到新年、聖誕等旺季時節,網店每月營業額更逾10萬元,扣除開支後,Karen每月有5至6萬元落袋,淡季時亦有約2萬元收入,比起文員的收入豐厚得多。

網店6招突圍而出

在時裝網店林立的Yahoo!拍賣,如何在當中突圍而出?原來有以下招數:

▲ 1. 重視衣服質量

不同內地廠商製造相同款式,質料亦有參差,故Karen入貨時會以品質為優先考慮條件,價錢反而是其次,皆因網店靠口碑,顧客一旦買了「次貨」,便會謝絕再次幫襯。

▲ 2. 至潮款式多折扣

若貨品有折扣,買家心理上會覺得「好抵」,故她會打折給熱門款式,吸引網民到網店瀏覽,買滿6件又有95折:「通常她們會因此買多幾件。」

▲ 3. Vivi、日韓關鍵字

若在貨品名稱加上「ViVi雜誌款」、「熱賣」、「日韓」等關鍵字,可引起買家興趣,Karen更會加入網店名稱「MY GIRL」,令買家作識別。

▲ 4. 詳細陳述 加模特兒照片

衣服尺碼、交易詳情、交收地點等資料必須詳細列明,以免引起買賣爭議;刊登衣服「單獨照」是大忌,反而由模特兒穿上,可增加吸引力。

▲ 5. 留意關鍵時間

OL在午膳時間最空閒,更是落標關鍵時刻,故Karen中午12時開始,以最快速度回答買家留下的問題,以增加成交機會。下午則開給包裝貨品,以便OL在晚上7、8時取貨。

愈接近拍賣結束時間,貨品的排名則會愈高,故Karen將拍賣結束時間定在凌晨12時至1時,以符合OL上網的黃金時間。

▲ 6. 設樓上店舖

Karen在旺角好景商業中心設有樓上店舖,皆因部分買家喜歡「見實物」,同時方便跟買家交收。

經營網店門檻較低,但生意同樣充滿挑戰,Karen曾因購入質料差的款式而濟銷,遭麻煩客人死纏爛打,在電話中被罵足半小時,她寄語有意入行者,必須抱着「以客為先」的服務精神,開店前要做足功課,包括親身進行網購,了解運作,亦可參考評分較高的賣家,從中偷師。

﹏﹏﹏﹏﹏﹏﹏﹏﹏﹏﹏﹏﹏﹏﹏﹏﹏﹏

高銷量 有獎賞

網銷市場競爭愈演愈烈,各平台各出奇謀吸客,如Yahoo!拍賣早前邀請周秀娜師妹「新八模」,為受歡迎的服飾網店拍宣傳照,透過明星效應加強貨品推銷。

跟「新八模」合作的賣家,全由Yahoo!篩選,根據服務評級、宣傳策略、服飾類別及總刊登數量等方面挑選,得分最高的8位用戶,包括「MY GIRL」網店店主張妙娜(Karen),可安排「新八模」穿上其網店出售的款式拍照。此外,Yahoo!拍賣計劃推出免費智能手機app,方便用戶透過手機下標。

﹏﹏﹏﹏﹏﹏﹏﹏﹏﹏﹏﹏﹏﹏﹏﹏﹏﹏

網銷新丁必讀

網上購物愈來愈流行,網店成為全新的生財平台。雖然網銷平台門檻低,但新手經營網銷生意,必先熟悉網購運作,若讀者「心思思」計劃搞網銷,可參考下列貼士:

1. 鎖定貨品種類

過去5年購物網站有如雨後春筍,當中以時裝、電腦零件網店最受歡迎;然而,新手在選擇出售貨品種類時,應先考慮對其熟悉程度,切忌盲目跟隨。

2. 直接到廠家入貨

淘寶網是不少網主的採購點,雖然價錢便宜,惟質素參差,隨時貨不對辦,故最好直接向內地廠家訂購。要取得廠家的聯絡方法,可到網上搜尋,或直接到廣州集散地打探。

3. 選取網銷平台

本港主要網銷平台為淘寶網、Yahoo!拍賣及eBay,但三者的目標客戶亦有所不同,新手須按各平台網民喜好而作篩選。如淘寶針對內地網民、Yahoo!拍賣網為本地網民,而eBay則為全球網民。

4. 詳列貨品信息

盡量詳細描述貨品特質(如尺寸、新舊程度)、交易方法等,可減低不必要的糾紛,最好附有產品相片,增加吸引力。要令買家留下印象,最好盡快回覆其查詢,寄出貨品時附上「多謝卡」,甚至提供售後服務。

5.交收方法

如在同一地區,買賣雙方可當面交收(面交),或透過郵寄將貨品送出,部分賣家會要求買家支付郵費。

6.宣傳方法

要宣傳貨品,賣家除為貨品填上適當關鍵字外,亦可付出額外費用,買下拍賣網首頁宣傳位置,增加貨品曝光率。

7.支付方法

各平台支援不同付款方法,如淘寶網用戶可透過「支付寶」進行付款,eBay則透過Paypal,而Yahoo!暫時可透過現金,銀行付款或信用卡交收。

8.評分=口碑

每次交易完成後,買賣雙方均可給予對方評價,以便其他用家識別。為有效地監測用戶,有網銷平台如Yahoo!則要求用戶登記時留下手提電話號碼,避免同一人開設過多交易帳戶。
撰文:沈怡
2 : 自動波人(1313)@2010-09-01 23:52:34

搵到平貨源,絕對係一條好路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576

拉夏贝尔渠道之变背后

1 : GS(14)@2011-01-22 18:05:09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4/1OMDAwMDIxNzg1OA.html
       引入新股东后,邢加兴先和联想投资“吵了”一架。
2010年上半年,拉夏贝尔宣布接受联想投资千万美元级别的投资。这是这家女装品牌的第二轮融资,“一开始我们并不积极。”当时很多机构看上了拉夏贝尔;何况作为拉夏贝尔董事长兼CEO的邢加兴当时“只知有联想电脑,不知有联想投资”,觉得做高科技的公司看不上拉夏贝尔这样的传统企业。
然而老邢提出的“高增长模式”,联想投资却出乎意料地表示质疑:拉夏贝尔凭什么实现在大型购物中心开大店的转型?在此轮投资前,拉夏贝尔旗下有la chapelle、 la chapelle sport和la chapellen angnes三个新淑女品牌;在全国各地的大型商场中有700个专柜以及门店组成的销售网络。
“这又是一场抬头看路的历练。”2010年春天的一天,邢加兴与他的团队和联想投资“吵了一下午”,却为他自己梳理清楚了渠道变化背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转战Shopping Mall
“目前国内规模化的少淑女装品牌还很少”。
“我们虽然很多城市都铺到了,但每个城市店不多。”拉夏贝尔更像是ZARA,在少淑女装领域走“品牌+渠道”的模式。“前年我们在北京只有20来家店,去年增加到40多家,结果北京的业绩有了非常大的提升”,邢加兴认为:这就说明有规模效应的时候就会降低成本。
联想投资副总裁王勇解释说:“从行业上看,现在成熟的单一男装品牌有接近2000家店。”拉夏贝尔无疑要加速“开店”。截至2010年底其门店数量达到900家,今年则计划达到1400家。
实际上,拉夏贝尔看到的是“万马奔腾”的格局。与其形成竞争的优衣库、ZARA、H&M都在加速开店。以ZARA为例,其门店数量从2008年的20家左右飙升到2010年底的超过60家。
但新增门店要放在哪里?
邢加兴将眼光放在Shopping Mall,而联想投资却有疑问:Shopping Mall这种新模式有多少成功机会?事实上当时拉夏贝尔的高管团队“也犯嘀咕”。
相反,百货是拉夏贝尔“做熟的”:无论是店面布局还是对租金等成本的覆盖,成熟的人流也比Shopping Mall有优势:后者可能还有几年养熟的过程。何况若参照韩国的发展趋势,未来几年“中国百货业的客单价也会大幅提升”。虽然拉夏贝尔2004年开始尝试在Shopping Mall做专卖店,但此前“一直在亏损”。
“但单纯依赖百货商店也存在风险”。比如持续上涨的进场费、百货强制的优惠活动等等。邢加兴则看到了另一个趋势:Shopping Mall正越来越受欢迎。一个征兆就是:以前恋人们总约在百货商场见面,现在则转移到了Shopping Mall。
此前Shopping Mall的实践,邢加兴则视之为“交学费”,“到2008年我们已经掌握了其中诀窍”,包括对专门店的设计、品牌和服装搭配等都积累了经验,同时还形成了“谈大型专门店的议价能力”、分摊装修等主体成本的经验。
“国内许多同行还没有这类经历,但如果要做也必然会经历一样的痛苦期。”邢加兴说。
何以做大?
更大的变化,是拉夏贝尔要做“大店”:开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专门店。此前其销售网络除专柜外、大多是100平方米到200平方米的“小店”。
这变化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可能让拉夏贝尔伤筋动骨甚至走向危机的所有变化。邢加兴自己也深刻意识到:小店和大店所要提倡的文化就是不一样的,大店的“服务”文化都要求现有的销售团队、销售模式乃至门店摆设作出变化。
问题还不仅限于此:其采购体系、库存管理、售后服务能否都相应跟上?比如店面面积增加后,拉夏贝尔能否有足够多的商品、设计团队又能否跟上这种更新换代的速度?同时又何以保证每平方米产生的业绩不降低?单位面积的销售额,ZARA是4719欧元,而国内水准比较高的体育平台也不过8000到10000元。
“实现这类跨越,实际上是每个企业每时每刻都在面临的问题。”联想投资王勇说,他们对此抱着“相信团队”的态度。
H&M的客单价比ZARA低,H&M的盈利水平为何却比ZARA高?答案是H&M的品牌、产品种类比ZARA多。
“如果要开大店,就必须要有足够多的商品。”100平方米的专卖店做一个品牌,200平方米就需要有两个品牌,因此在自有的三个品牌之外,拉夏贝尔也在启动收购以及其他类型的合作。同时其内部实行设计师加买手的双重机制。
但能否跟得上更新换代的速度?拉夏贝尔要的并不是一两个季度做得特别出色,而是能持续成长。
       这更“有赖于好的市场调研,以及基于此的数据分析”。
大概四五年前,邢加兴就发现做服装是个“靠天吃饭”的行业:历年间的天气、重大活动等数据都是当季货品销售的重要参考。其具体的生产订单也是参照这些数据倒推而来:测算出每家店的大概增长,然后再下订单。
“大店模式目前看来,结果出奇的好。”其在Shopping Mall的门店在开店后不到12个月就能盈利。同时大店也带动了“小店”,其旧有门店每平米的销售收入增长达到了30%-40%,是上一年的一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683

點心工房以快打快月賺$13萬

1 : GS(14)@2010-08-17 23:00:56

2010-7-8 NM

自從點心專門店添好運爆冷奪得「米芝蓮」一星榮譽,與福臨門、鏞記等富豪食府齊名後,快餐式的點心工房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冒起,添好運最近乘勝追擊,在深水埗開過萬呎分店,熱潮再度升溫。其中,位處偏僻兼且名氣遠不及添好運的點心鋪「一點心」,原來亦禾稈冚珍珠,六百呎小店,開業三年,月賺十三萬元。每天開鋪如打仗,四十三歲的老闆楊國樑,是店中總指揮兼靈魂人物,搶客策略只有一個,就是「以快打快」。

凌晨五時,黃色暴雨警告下,天色昏暗,時值世界盃,太子運動場道一帶的酒吧客人陸續散去,附近的「一點心」已準備開工。點心師傅鄭先生冒雨回到鋪頭,開始忙着將材料飛水、醃製及煲粥等。「唔早啦,日日都係咁,好忙o架,十點要出到點心俾客人食。」鄭師傅一邊醃鳳爪一邊說。

六時至七時許,另外四位點心師傅陸續回鋪,各就各位,「搓」腸粉、包蝦餃、分配「盅頭飯」的材料,三百多呎的廚房已是針插不入。這時,樓面阿姐亦陸續上班。九時,老闆楊國樑在門口泊好車後,隨即走入廚房,監察食物預備進程。「盅頭飯執好未?」楊國樑第一時間問,察看過後便向記者解釋:「盅頭飯要蒸十五分鐘,加上早上特別多客叫,所以一定要先蒸,其他點心只要三分鐘就蒸起。」九時五十分,第一位客人入座。

一小時三轉客

「師傅,即蒸兩蝦餃一叉腸……三號枱加茶……七號枱落單……蝦餃叉腸齊,九號枱唔該……」楊國樑一邊收柯打紙,同時一眼關七,「『目及』實」廚房出品及各枱客人需要,提醒樓面員工就位。星期六上午十一時至二時,店鋪最繁忙的時段,由落單到上菜只需三分鐘,客人入門到埋單最快只是二十分鐘。因此,每張枱每小時最多可以翻三枱客,拍得住連鎖式茶餐廳。客人對此亦十分受落,住在「一點心」樓上的食客劉小姐表示:「上菜夠快,點心次次都熱辣辣夠新鮮,價錢平仲唔使加一,好過去酒樓。」

一千多呎的店鋪,扣去廚房,鋪面剩下六百多呎,只有三十七個座位,但楊國樑一口氣請了五位點心師傅、六位樓面及兩個打雜女工。「座位唔多,加上即叫即蒸很花時間,如果上菜速度慢,食客坐得耐,便會流失在外面排隊的食客,所以運作一定要夠快。」身穿黑色圓領T恤的楊國樑,衣著與其他女工一樣。「要俾佢哋知大家係同一陣線,佢哋係我嘅手手腳腳,我就負責『派牌』(分工)。」每逢繁忙時段,楊國樑都會叫阿姐在店內「四圍行」:「可以即時幫到食客之餘,食客見到阿姐忙着走來走去,加上外面有人排隊,便會有點壓力,覺得坐得太耐會唔好意思。」記者所見,阿姐每五分鐘便主動為客人加茶,空出來的蒸籠兩分鐘內就收起,但不會抹枱。「抹枱趕客太明顯,唔會做。」楊國樑笑說。

現時,每逢假日可以賣出約二千五百籠點心,平日約二千籠,做到這個數全靠員工「賣力」演出。「一點心」的點心師傅,曾在舊式大酒樓如好彩、麗宮等任職,一入廚房已經是「自動波」,楊國樑表示一定要用高薪才能留住師傅。「出面的師傅人工約萬三、四,我俾嘅底薪已經比出面高兩成,再按每月生意額分花紅,主管級的師傅人工有三、四萬,出面一定搵唔到,我唔怕俾人挖角,反而最怕佢哋嫌辛苦唔做。」

就近入貨毛利七成

運作速度夠快固然重要,入貨選料亦是賺錢的關鍵。「客人唔介意排長龍,吃得急,對食物就一定有要求,唔係點解要幫襯我?所以用料唔慳得。」以最受歡迎的蝦餃為例,用越南急凍蝦仁,一箱來貨價八百元,以一籠蝦餃十六元計,毛利約五成。「美心酒樓都係用同等級數嘅蝦,但每籠約賣約三十元,同等質素,我哋平成倍,自然有叫座力。」除蝦餃外,店內其他點心的毛利約七成。

平日下午,午飯繁忙時段過後,楊國樑會駕車到深水埗北河街街市買菜,包括青菜、馬蹄及冬菇等,每次買廿斤左右。「落街市可以自己揀菜來買,控制質素,五百幾元的菜已經夠一日用,叫貨唔會平好多,一碟菜最多平幾毫子,仲經常都唔新鮮。」至於蝦、雞等凍肉類則從店鋪附近的凍肉鋪入貨。「雖然比大型批發商貴,但因為就腳,交貨快,柯打後五分鐘已經有貨。我間鋪細,唔可以儲太多貨,就近可以隨時補貨,靈活好多。」現時,店內點心絕大部分是鹹點。「冇辦法,廚房太細,整定嘅甜點好多時要雪藏,好易同生嘅食材交叉感染。」楊國樑說。

來貨價比酒樓貴,但密食當三番,人均消費約四十元,假日時一日生意額可達三、四萬元。最受歡迎的是日賣一百二十籠的蝦餃,及一百盅的鳳爪排骨飯。每逢週末都會推出特別點心,並將點心名張貼在牆上顯眼處,如香芒奶黃卷、魚湯浸魚肚等。

開業資料(07年2月)

租金:$200,000#

裝修:$500,000

入貨:$100,000

廚具:$20,000

牌照費:$5,000

勞工保險:$30,000

雜費:$65,000*

總投資:$920,000

#三個月按金及一個月上期

*爐具按金:$40,000

電費按金:$20,000

營業資料(10年6月)

營業額:$760,000

租金:$60,000

電費:$15,000

煤氣:$40,000

入貨:$250,000

人工:$260,000

雜費:$5,000

盈利:$130,000

避貴租攻外賣

入貨方便,但其實對於街客來說,位處太子運動場道的「一點心」,位置並不「就腳」,附近以酒吧及車房居多,假日行人亦甚疏落,令「一點心」店外的人龍,格外顯眼。「條街睇落好靜,但其實斜對面就係旺角警署,行後一條街就係花墟,冇幾遠又有中港巴士的九龍落客點。」三年前揀鋪的時候,楊國樑嫌「大街大巷」租太貴,經過多番視察,才以六萬元租下現時鋪位。

「我自己揸車嘅,由太子去九龍塘又一村,一定要經過鋪頭門口,這條街仲有大量泊車咪錶,好多揸車客鍾意在門口停一停買外賣。」楊國樑滔滔不絕道。位置偏僻,間接造就了「一點心」的外賣生意,客人包括旺角警署及始創中心的辦公室,佔生意額三成。「外賣食物價錢一樣,唔收車費,所以會收加一,無最低消費,但通常一張單都過百蚊。」

死心不息賣點心

其實,楊國樑並非首次開點心鋪。本身不會整點心的楊國樑,年輕時曾幫親戚打理位於土瓜灣的大牌檔。九六年,與朋友在深水埗合資開設主打點心的茶餐廳,走平價路線,吸引了一班基層食客,每月有三十萬營業額。直至○三年沙士,生意一沉不起,與拍檔拆夥賣盤收場。心有不甘的楊國樑,仍堅信點心鋪有市場,便說服家人合資,於○七年二月,開設「一點心」。「以前用平價料賣平價點心,而家用貴啲嘅材料,賣貴啲,希望吸引中產客。」楊國樑表示,由租鋪到裝修,只是半年時間。「裝修用咗五十萬,最平反而係廚房,同煤氣公司簽咗四年約,俾咗四萬元訂金,就會免費送蒸爐等爐具俾我用。」

「一點心」開業第二個月已有盈利,開業三年,冬天旺季盈利最高可達十五萬元。最近,睇好點心市場的楊國樑正磨拳擦掌,想在豪宅區賣點心,首選是跑馬地。「你有冇留意到跑馬地好多人叫Pizza Hut等外賣?我打算開間地鋪,冇座位,主打點心速遞,廚房裝透明玻璃,好像真人Show咁俾人睇住做點心。香港仲未有人做,咁先有挑戰!」

幟哥踩場

黃永幟(幟哥)

龍皇酒家飲食集團主席,曾是利苑酒家總廚,因主持無綫飲食節目《為食總司令》而人氣急升。

試食

蝦餃$16

「皮薄爽口,但餡略為鬆散,包之前可以再打耐啲。豬油味略重,可加薑及多些胡椒粉。花多些工夫,但可賣貴兩蚊,客人覺得對辦唔介意俾多少少。」

鳳爪排骨飯$17

「整個盅飯的飯粒都夠乾爽,排骨亦爽口。千萬唔好貪心一次過疊起多層來蒸,容易令倒汗水流入盅內,底部的飯就會『削口』。」

鮮蝦腐皮卷$16

「腐皮略韌,腐皮卷炸之前會用濕布蓋住防止爆開,炸之前要放在吹風機前風乾十五分鐘才落鑊。」

牛肉球$10

「新鮮有牛味,可加多些馬蹄,咬落更爽口及有汁。十斤牛肉最好分三次整,否則蒸起中間會呈紅色,不新鮮。」

叉燒腸粉$15

「叉燒新鮮,坊間不少人用隔夜叉燒做腸粉,又硬又無味。豉油夠味,但腸粉皮可再拉薄些。」

古法馬拉糕$14

「夠鬆軟,靚過滔哥(梁文滔,大榮華酒樓總經理)的馬拉糕喎,呵呵,不過正宗馬拉糕會再深色些,可以加重少少蔗糖分量。」

教路

1. 廚房可加冷氣,保持在廿二度左右,不單廚師工作舒服,食物亦較耐放。

2. 現時用的炸爐可轉用電磁爐,安全慳電。

3. 廚房小,食材擺放空間有限,有機會交叉感染,應找公司培訓員工及廚師有關危機處理的步驟,熟習分貨技巧。

4. 點心工場設於鋪內,成本較高,但比起中央工場,應變夠快之外,可確保食物新鮮。

5. 現時點心師傅以男性為主,可考慮聘請三十來歲的女師傅,女性手勢好亦夠細心,適合做點心。

6. 點心鋪有得做,尤其是寫字樓密集的地區,如觀塘開源道及中、上環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348

代驾:成长的烦恼

1 : GS(14)@2011-02-12 18:49:42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212/184455.html

    
   白天,张强是一家私企老板的专职司机,晚上他还有个“秘密”职业——代驾司机。
  春节前的一天,老板出差了。张强打开电脑想看看兼职的代驾公司是否有合适的活计。他确认了一个鹭鹭酒家的代驾预约,这个酒家离自己家不远,来回都方便。
  晚上10点,他穿上代驾公司的司机制服出现在鹭鹭酒家门口。
  安全抵达后,张强请客户检查车况并请签署确认单,把钥匙交还给客户,接过110元钱,其中的55元第二天要上缴给代驾公司,回家的公交票价0.2元,净赚54.8元。
  和张强一样逡巡于夜晚的“神秘”司机来自各行各业:配送员,司机,白领……大家白天都有自己的工作。晚上做个兼职代驾,工作内容简单,时间自由,一单一结、干了活儿钱马上就到手,一个月下来赚千八百块不成问题。“现在物价越来越高,薪水却不见涨,兼职代驾别的挣不出来,烟酒钱能保证。”张强说。
  不过张强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人去他们代驾公司应聘,“我们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但今年的春节市场却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火热。
  野蛮生长
  代驾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服务行业正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
  成立于2003年11月的北京奔奥安达汽车驾驶服务有限公司是北京首家专业汽车代驾公司。经过7年发展,该公司已成京城代驾公司龙头。2010年,奔奥安达在天津、南京和南宁开设了分公司,广州、成都等十数个分公司亦在筹备中。
  不过奔奥安达的业务量似乎还并不算大。北京顺达平安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的业务也显得很惨淡,春节期间也就每天20单左右,跟平日相差不大。这让营运推广总监朴成龙如坐针毡。该公司开展代驾业务已半年,却迟迟找不到撕开市场幕布的锋刃。
  佐证代驾并未深入人心的是平安保险公司免费代驾业务的鲜人问津。2010年,平安保险公司与各大城市代驾公司合作推出“买平安保险、送酒后代驾”活动。平安保险北京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虽然是免费代驾,却很少有什么人用。”
  究其原因,除了人们的消费习惯还有待培养,主要的瓶颈来自行业运营环境的混乱无序。由于准入门槛低,代驾公司起点良莠不齐;并且,物价部门并无对代驾价格的管控,价格体系混乱。仅以北京为例,奔奥安达代驾公司报价为晚10点以后,10公里以内收取60元,10~20公里80元,20~30公里收取120元,另收30元费用,从簋街到回龙观收费为150元。顺达平安的报价为10公里以内90元,每增加10公里收费增加20元。有些小型代驾公司更是随行就市,在客户多时坐地起价的情况很普遍。一位常在后海找代驾的客户告诉记者,多的时候,相同路程价格差可达百元。
  另一厢,由于从业人员是兼职,代驾公司对司机之间只是粗放式合作,培训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服务水准的差异。
  令诸多潜在客户放弃代驾的另一个原因是代驾过程中事故处理的模糊不清。即便是京城代驾的龙头企业奔奥安达事故的处理也无法令人满意:若司机全责,保险支付客户损失,若超出保险范围公司将与客户协商解决。
  此外,令这个新兴行业形象蒙尘的是:除了已经注册的正规代驾公司,还有数不清的“黑户”司机在论坛等处发帖寻求代驾机会,由于缺乏正规培训,“黑代驾”漫天要价、服务态度恶劣。
  简而言之,中国代驾行业并没有展示出一个新兴行业应展示给客户的信任感,终端为王,这种信任危机正在成为“代驾”成长的天花板。
  有待规范
  事实上,代驾并非无成功案例可循。韩国约有1万多家正规代驾公司,司机超过15万人,每年产值超过3兆韩元。韩国的成功来自模式的开放和严谨:韩国代驾业务由韩国代驾协会运营,该协会由韩国国会社会委员会监督,是一个正规代驾公司的联盟体,共享软件平台、资讯、订单和客户。
 强势的监管部门,完整的管理体系和售后服务以及代驾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成就了韩国代驾产业的平民化、普遍化。
  顺达平安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筹划将韩国模式引入中国。2010年,该公司与韩国代驾协会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双方将成立中韩合资企业发起组建中国代驾联盟,联合中国所有的代驾公司使用同一品牌,统一进行客户回访,资源共用。
  不过,“要引进韩国模式,就得让同行信任我们,把公司做大人家才愿意跟你玩、才愿意跟你共享资源和客户。”朴成龙告诉记者。
  为此,顺达平安曾尝试多种办法提振萎靡业绩。为解客户后顾之忧,顺达平安与华泰保险公司合作,为司机上了个新险种,类似于韩国的司机险,一旦出了事故,司机险可以赔付车辆险不足的部分。
  “除此之外,服务、价格、客户维护、员工培训,我们从一开始就按照韩国的方式运作。”朴成龙告诉记者。但是主管部门的缺失和政策法律的不健全仍然使得其业务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朴成龙只能寄希望于未来,“代驾行业健康需要两个条件:其一,给代驾行业一个主管部门。其二,国家机关应该出台经营许可证发放办法,出台成立代驾公司的注册资金、司机保有量和专业程度的要求。”
  2010年的北京政协会议上,政协委员苗乐如表示了对代驾行业的关注。不过,迄今为止,记者尚未得到任何关于代驾行业将出台相关政策的消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9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