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集团董事长卞志良:实现全民健身梦想
1 :
GS(14)@2011-01-15 16:31:52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115/180610.html
尽管旗下拥有四块体育产业领域的“国家级”牌子: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先后赞助了北京奥运会、山东全运会、首届青奥会和广州亚运会,但泰山体育的盛誉仍然主要集中在业内。
除了与泰山专注竞技体育器材的B2B商业模式有关外,这也与其干得多、说得少的风格脱不了干系。而在斥巨资研发出“爱动”(客厅里的网络健身馆,创新的运动生活方式)产品后,全力拓展全民健身的B2C业务,让董事长卞志良主动走入公众视线。
从做产品到做标准
《中国经营报》:国内的体育用品公司已经不断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譬如李宁公司的销售额已经与耐克中国公司、阿迪达斯中国公司的营收处于同一阵营。泰山目前的发展是怎样的?
卞志良:上述企业做的是大众体育消费类产品,泰山做的是竞技类专业产品,以集团客户为主,规模大小决定于市场容量。泰山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年营收规模在20多亿元左右,相对高速增长的大众消费类市场,竞技器材市场的增长速度是比较慢的。
从改革开放开始到现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家更多还是要金牌,是竞技体育阶段。按照发达国家的数据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他们的生活方式会有显著改变。人们会越来越意识到最宝贵的是身体健康,生命只有一次,体质增强要从娃娃抓起,这都成为体育器材新的消费增长点。
基于这些判断,体育器材堪称朝阳中的朝阳产业。泰山集团作为一家产品线长、品类众多的综合体育器材提供商,当全民健身时代来临,获得更好的增长已成为必然。
《中国经营报》:泰山怎样开创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健身标准?市场是否会认可泰山的努力?
卞志良:竞技体育器材和老百姓使用的全民健身器材区别很大。泰山集团作为北京奥运会器材供应商,我们的竞技器材标准都是国际化标准,但这些器材以安全和挑战人类极限为主要研发标准。大家知道,运动员训练很枯燥,所以如果简单将这些器材照搬到老百姓的全民健身中,不能根据不同人群需求和年龄的不同设计相应项目,就很难让普通消费者满意。从这个角度说,泰山集团面临大的挑战是如何将竞技体育器材的奥运品质转变为全民健身器材的冠军品质,能够让消费者心情愉悦地进行科学锻炼。
当前,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很多公司都瞄准了全民健身在内的体育大产业,包括很多顶级企业,像微软、任天堂、索尼、联想集团等大公司,所有国内搞体育的企业,都在向体育产业进军,这个蛋糕越来越大。
但能够像我们这样,舍得投入大量资源,与中国科学院、国家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体育大学等中国顶尖科研机构联合,把泰山集团多年来在竞技体育器材上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科研成果应用在全民健身器材的研发上,专注全民健身产业,泰山是唯一一家。2001年7月13日,中国获得北京奥运会举办资格,泰山集团就开始了“七年磨一剑”的全情投入,最终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零失误、零故障、零投诉”的佳绩。
通过奥运会我们积累了实力和资金,可是,奥运之后怎么做?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课题。因此,自2006年开始,泰山启动了企业创立以来投资最大的项目“爱动网络健身馆”,组建了由中国科学院、泰山集团级成的联合研发团队,人数为300多人。迄今为止,爱动拥有40多项专利技术,其中,基于计算机视觉识别的技术领先同行。
2009年,爱动体感运动机作为中国体育界的重大科研创新项目代表,入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成就展。在今年的上海世博会上,“泰山”“海尔”两个山东企业品牌作为山东经济文化的精华代表入选参展。泰山集团推出的“不用体育场馆的健身房”“客厅里的网络健身馆”代表了低碳生活和尖端科技产品成果,改变人类的运动生活方式,将本届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做出了完美演绎。泰山品牌进入世博会,不仅是泰山品牌向全世界展示的一次绝佳机会,也包含了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方向的一个推动。
“爱动·客厅里的网络健身馆”的诞生,为人们提供革命性的运动健身方式,完全颠覆了以跑步机、哑铃、乒乓球、羽毛球等器材为代表的传统运动健身方式,“爱动”把健身馆搬回家,爱动健身馆里丰富的运动项目让人们在运动健身中充满乐趣。通过互联网,实现互动比赛的功能,将全民健身引入科技的数字信息化时代。
从区域化到全球化
《中国经营报》:经过30多年的创业积累,2001年北京奥运会成为泰山品牌提升的关键时段;2006年开始进行产业链多元化延伸,泰山进入以科技带动发展的阶段。当前,泰山从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储备是否支撑这种改变?
卞志良: 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市场上跑得更快,我们在资本方面已经有了充分准备。泰山最大的投入就是人才队伍的建设,集团重点启动了“大人才”战略布局,一方面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将巨额资金投入到研发平台建设、检测设备完善上,为优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环境,加大研发的持续投入,确保核心技术不断领先。
现在来看,我们肯定不能把人才储备都放在德州这块土地上。
第一,我们选择了深圳,深圳是我国电子信息人才的聚集地和创业热土,人才济济,国内外企业无不在深圳建立研发基地。泰山集团也不例外,我们在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建立研发基地,与中科院建立联合研发团队,目前人数超过300人。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泰山研发的“爱动”产品,在全球同类产品中,无论是采用的技术方案,还是产品、内容创意,都处于领先地位。
第二,我们选择上海,依托华东理工大学,聚集了一大批化工专业的研究人才。华东理工大学是我国建国以来化工专业人才优势最强的高校,拥有多个国家级化工实验室,不断研发出符合欧洲标准甚至领先其标准的新型化工材料,为泰山集团的人造草坪和其他竞技器材提供高分子化工方面的新技术、新材料的重要保障。
研发的第三部分在北京,主要是结合北京体育大学的人才聚合优势。北京体育大学不仅有国内和国际的众多体育爱好者、体育专家、人体运动学专家,还有大量优秀科研成果、若干市场建议等待企业转化为生产力。
当泰山集团实现全面化配置人才资源之后,泰山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将得到显著提升。以前,我们的体育器材采用的基本材料都是木材和金属,现在更多的使用了碳纤维和新材料。相比于木材和金属材质,碳纤维具有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抗衰老、更安全等更优良的特点。
《中国经营报》:泰山使用全球化资源配置方式转变、提升自己,成效如何?
卞志良:泰山将人才储备体系分为三类:前面提到的深圳、北京、上海以及海外储备人才是第一大类;而同社会、团体、大学等合作的项目直接拿来可用,是第二类;第三类是更为短平快的公司转化科研成果和技术孵化,哪种人群适用什么项目,什么领域适合转化,泰山可以直接向全球购买高科技专利。
体育是和平、无国界领域,借助奥运会,世界向泰山敞开了大门。
以前,中国是诚信的加工大国,全球65%~70%的体育器材都在中国生产、加工。现在,因为我们开始重视研发和自主知识产权,积 聚了大批能进行体育器材研发的中高级人才,外国人完全想不到中国的顶级人才这么多、创新如此丰富。外国人也觉得“狼来了”,美国企业要来中国与泰山合作、建厂,要求泰山去美国建厂、生产,都是打泰山的牌子。
我有时感慨,以前泰山在德州帮助外国人生产产品,给别人贴牌,现在,美国厂商在国外给我们贴牌生产。改变是怎么发生的?
泰山从做最简单的体育用垫起家。过去的垫子采用欧洲标准,不管拳击、柔道、散打,都是专业运动员用,垫子的重量大、吸尘、吸水、不环保、不能循环利用、而且一材一用。而泰山经过大力研发,投巨资引入先进生产设备,设计出了最具科技含量的万能多用垫,阻燃、轻便、环保、不吸尘、不吸水、便于清洁。
垫子以前是专业运动员、部队使用,而现在,有人群就能用,垫子从赛场、训练场进入了时尚和家庭领域,比如瑜珈垫在很多家庭就是不可或缺的。
《中国经营报》:从面对专业人士到面对家庭,从B2B到B2C,泰山能否适应?
卞志良:这对泰山是个很好的提醒,我们也正在这个发展方向上摸索。
百年一遇的北京奥运会,给我们以洗礼,让世界了解了我们,也让我们了解了世界,带给我们很大震撼。奥运后,体育从竞技推向全民健身,从少数人群走向千家万户,如果我们意识不到、没做起来,这就是个“双刃剑”。我们有足够的韧劲、干劲,希望抓住好的机遇,走科技发展之路,但全民健身器材还处于发展期,尚未到成熟期,泰山必须准备好、必须跑到别人前面。
体育器材的时尚化、家庭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过去的体育器材为专业运动员使用,研发设计不会考虑专业人士与普通大众的不同人群需求,更不会根据消费者的不同年龄段进行不同类别产品的研发,归结起来是不按人体需求去做,因此,有的人越健身越容易受伤。一般而言,健身房多数是为专业运动员或健美人士练习用的,可这部分人群占总人口的比重不过千分之一、万分之一,所以,泰山必须要改变过去的发展方式,从标准、理念、产品等各个层面进行创新。
我去意大利出差注意到,欧美很多成功人士都在自己的汽车顶部放一辆碳纤维自行车。用碳纤维做自行车,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碳纤维寿命长、不易变形、安全耐用、可承受强度比金属、木质材料大10~50倍,但因为成本高,往往更多应用在军工、飞机制造等领域,价格也非常高。一部碳纤维自行车动辄数万美元,甚至十几万美元。
但泰山意识到,全民健身已经成为时尚,所以,泰山开始研发碳纤维自行车。因为骑自行车是最好的有氧锻炼方式,我们结合碳纤维小巧玲珑、美观、实用、轻便等特点,利用泰山的人才优势,全力打造具有冠军品质、可一车多用、售价在1000美元以内的可折叠碳纤维自行车。当然,从竞技到全面健身的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个转变不仅泰山要走,大家都要走,器材生产行业必会因为这个重新洗牌。
从做公司到做平台
《中国经营报》:企业发展中,为了积聚人才,总部往往要向中心城市迁移。泰山集团位于德州,似乎不利于吸引高级人才?
卞志良:这是泰山正在考虑的问题。总部未来不论是选在北京、上海,还是深圳,人才都会跟着走,这有利于与国际接轨,对产业发展有利。目前,总部外迁已经处于论证阶段,是泰山2011年定位和投资布局的主要任务之一。
2011年泰山有三大布局规划:人才队伍怎样建设,总部选在哪,战略性融资上市平台怎样搭建。
泰山要进行全球一体化研发,研发、检测都不是凭经验,而是凭数字科技;我们的传统生产布局会留在这里,但难题在于,泰山要脱胎换骨,必须首先改变自己。
2011年是“十二五”开始的一年,到“十二五”收官那年,全民健身的市场规模可能达到几千亿、上万亿元。经过30年坎坷发展,泰山已经明确了定位,科技、品牌也走向成熟,中国是我们的发源地,但未来市场还包括美国、非洲,占领世界70亿人群市场,泰山已经不能把目标只瞄准中国,而是要学习阿迪达斯、耐克,学习做个标准制定者,向世界最好的瞄准。
在企业融资发展方面,泰山认为没有全球化,企业做不大、做不强;而企业上市,不仅能引来资金,更能引来很多人才、引入很多规范理念,上市也是与国际接轨。在财富传承问题上,资源富不过三代,企业必须交给社会。现在是全球化时代,像美国领先企业的体育文化传播,家族企业很难去做。
从这个角度说,企业要想做大,已经不仅是资金、人才和管理规范的问题,做全球化企业而非家族企业,也是其内在要求。
《中国经营报》:可以说,爱动从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泰山促进全民健身这一愿景,作为一种全新的运动产品,爱动的发展是怎样规划的?
2010年,爱动正式亮相,结合客厅经济发展和三网融合的政策趋势,通过市场推广和行业教育,让广大用户接受这种新的运动和健身方式,让爱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2011年年底,我们将建成全球最大的在线运动平台,超过几十万用户将在线享受爱动的“客厅网络健身馆”。接下来的两三年内,我们将用互联网的创新运营模式,为用户提供两方面的服务:一、与体育赛事权威机构合作,组织各类网络赛事,为用户提供在线运动的享受和体验;二、与健康及健身专业机构合作,推出丰富的科学健身项目,为用户提供在线健身及健康服务。我们还将在以上两个主题的基础上,提供包括视音频交友、家庭运动空间等互联网特点的增值功能,进一步增强用户体验,让用户更容易、更积极地参与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来。同时,让我们的合作伙伴与我们共同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可以预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体感运动将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涉及硬件设备商、操作平台商、第三方游戏和软件开发商、运营商、广告商、第三方硬件捆绑商、品牌运作与策划商、动漫形象设计商、服饰设计商等等,市场前景一片光明,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另外,泰山在线将与各大行业进行深度合作,提供满足行业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提高行业工作效率,增强行业竞争力,在合作的过程中谋得共赢。目前泰山在线已经和intel、微软、网易、中国电信、华为、中兴、创维、万利达、TCL等产业链上下游初步达成了合作意愿。
记者手记
让“隐形冠军”透明化
李媛
卞志良的办公室面积很大,“混搭”风格明显:老板台右侧是泰山生产的高尔夫球具、人造草皮,左侧则摆着貔貅、功夫茶具等传统饰件。同样,作为爽直的鲁北汉子,他往往喊助理为来宾端上咖啡。
这种“混搭”风格也不自觉地体现在泰山集团目前的业务模式中:侧重传统竞技体育的专业体育器材,以及瞄准全民健身领域斥巨资研发的“爱动”系列产品。
表面看起来,这样的“混搭”并无什么不妥,竞技器材侧重B2B,爱动系列主攻B2C,背后共享泰山集团在国内体育器材产业的平台影响力。
可事实却是,自泰山2010年推出“爱动”以来,其市场拓展并未让其一夜爆红。而作为爱动体感产品的竞争对手,微软2010年底发布的新品Xbox360 kinect版,出货量已迅速超过1000万台。
泰山之于微软,品牌、资金、实力、渠道、营销经验等也许都有差距,但更重要的应该是,泰山如何通过市场定位、商业模型、产品完善、内容丰富等一系列动作迅速缩短与竞争对手的距离,尽快赢得中国市场优势。
与卞志良聊天,感受最深的是他的事业心,他甚至认为“企业家实际是带着棺材做企业”,危机意识浓厚;同时,他也积极主张将企业留给社会,而非一定要传给子女。
基于此,竞技体育器材的“隐形冠军”迅速透明化、公众化,不仅于社会有益,于泰山集团的“爱动”发展亦功莫大焉。
相关链接:
“i-dong 爱动”,是泰山在线科技有限公司的体感运动品牌,是全球首家在线运动平台(
www.i-dong.com)。
爱动体感运动机透过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对人体动作进行识别、跟踪,实时捕捉目标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结合网球、跑步、篮球等不同的运动模型,将用户的运动行为实时反应在电子显示屏幕上,实现虚拟运动健身的功能。
星程:中国“管家”诞生记
1 :
GS(14)@2010-11-28 12:16:46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125/169447.html
中国定位中档连锁酒店的星程酒店集团正在密集开店。 近日,该公司创下一日之内四家酒店挂牌的记录。该酒店集团目前在全国20余城市拥有80多家酒店,同时运作星程和星程精品两个品牌,计划到今年底前突破百家门店,明年拥有200家店面的规模。
星程酒店集团CEO邵兵把一日四店的高速发展归功于市场对品牌影响力的肯定。”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星程已经完成了全国重点区域的基本布点,开始进入发展的第二阶段,将加速发展步伐,稳固原有的华东地区发展优势,重点拓展华南、华北和东北市场,对于商务客源日益增多的二线城市和部分旅游城市,也将兼容并进”。
星程密集开店背后,是一个中国管家梦的起意——自1987年上海第一家五星级酒店静安希尔顿宾馆开业,中国的酒店业也伴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进入了疯狂的建设期。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过去的23年间,中国本土的酒店管理品牌却未取得和投资一样疯狂的成就。大部分酒店无法逃脱如下的宿命——四五星的高端酒店管理的大部分市场已经拱手让给外资品牌。
如果没有经济型酒店如家、汉庭、七天为代表的本土品牌的完胜,中国酒店管理业几乎就全面沦陷。”一位上海酒店运营资深人士称。重投资、弱管理的中国酒店业宿命,连坐拥大量优质酒店资产的国有酒店管理公司们也无法回避。
决胜局
星程的元老员工们还清晰记得星程酒店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下称”星程酒店”)签下的第一单项目——上海服装集团投资在南京路上的三星酒店。此后,星程酒店的团队就开始”救赎”那些类似于上服集团的酒店资产——它们已开业,但却难于销售客房。除了对这些陷入困境的酒店进行整体品质提升以外,它还通过股东携程网及星程会员系统输送大量客源。
在那时,要打动仍然更倾向于外方酒店管理者的业主们,并非易事。此前接受本网记者专访的一位星程负责人说,即使为了能让星程的品牌挂上这些三星酒店的门头,星程酒店的开发人员们就并未少费口舌。首先,预计2010年开出150家的星程酒店虽然已经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中档酒店集团,但是相比超过5700余家中国三星级酒店仍然是个小个子,它所更具挑战的是,这些数量庞大的酒店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投资背景。比如国有企业、各类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地方政府。
“中国的中档酒店中,有非常多来自国有体系内的酒店资产,他们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除了提振业绩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考虑是人员的安置。”星程酒店CEO邵兵说,“这就好比对一个生病的人,你是选择用上麻药外科手术还是中医调理?中医调理可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但它不会让病人丧失意识。”
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首席知识管理专家赵焕焱称,中国大量已开业的三星酒店正面临着极度尴尬的局面:出租率、平均房价越做越低、RevPAR(酒店运营中衡量管理绩效的重要指标)甚至低于经济型连锁酒店;酒店设施和产品日渐老化陈旧,各配套产品和服务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而成为酒店运营的鸡肋和成本负担,营销、采购更是缺乏竞争力。
品牌的魅力正在逐步显现——2010年3月,中国三星酒店平均出租率约为48%,而星程酒店达到了75%,尽管与经济酒店80-85%的出租率仍有少许差距,但业主们开始愿意逐步卸下“心防”。2008年7月加盟星程酒店的北京星程新族酒店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加盟星程体系前,由于资方为投资管理公司,因此将平均房价定在400元以上,结果导致出租率连30%都不到。加盟星程后,在总部的专业指导下,房价进行合理化阶梯调整,平均房价在320元左右,但出租率却上升到80%,营收提高一倍。其中,携程带来的客源占比为20%左右,星程会员贡献为8%左右。而同期三星酒店平均房价为310元左右,平均出租率为50%左右。
尴尬的管理缺失
在中国,星程之路绝非坦途。 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如希尔顿、万豪、洲际纷纷涌入中国饭店市场。20多年来,中国酒店业的本土品牌在以资本投资和行政安排为主线的格局下,给了跨国品牌酒店进入中国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中国酒店服业也因此每年“外流”近百亿的管理费。
中国和国际酒店业发展的区别在于,跨国酒店管理公司在中国基本上实行纯粹管理,不涉及投资,风险完全在国内业主。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首席知识管理专家赵焕焱于2010年3月31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饭店业利润总额1990年4亿元、1997年8.14亿元;1998年至2004年连续亏损,1998、1999、2000年三年亏损额分别为45.56亿、53.64亿和2**3亿元;2005年利润总额10亿元左右、2006年33亿元。“而这并不影响,中国酒店业每年向跨国酒店管理集团输送巨额管理费用。赵焕焱称。
据悉,根据惯例,国际酒店品牌管理集团与中国业主签订的合同,合同期通常在15年以上,不管酒店亏损与否,国际品牌收取的费用项基本不会变动。只要酒店正常运转,基本管理费、奖励管理费、市场营销费、品牌推广费等费用加起来,差不多接近或大于酒店收入的10%。其中基本管理费规定,酒店只要有收入,管理方就提2%左右的管理费。
赵焕焱称,“中国酒店业的兴盛其实是被人们混淆了概念,把酒店投资与酒店管理混为一谈了。”
中国酒店业的发展一直是以资本为纽带,而很少是以品牌为纽带进行发展的。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资深酒店运营人士也向本报记者表示,“酒店投资业的疯狂其实经历了很多种的发展过程,从早年的产权式公寓到分时度假模式再到现在主流的房地产商社区型开发。”
这位业内人士担心,开发商大部分的想法是以高端酒店带动地块社区升值。“如果他们只是抱着以酒店带动地块升值的作用去考虑投资,而不从酒店的区位环境去考虑客源,最终会使得酒店的运营产生很大问题和风险。这是值得中国酒店投资者和管理者们共同反思的。”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摆脱酒店投资大国、管理小国的局面,赵焕焱称。记者查阅到,在129家中央企业中,国资委所核定的主业明确含有酒店的公司也包括中国中化集团公司这样的企业。“他们只能说是酒店投资者,而非管理者。”赵焕焱说。
行政安排之下的酒店管理集团更是无法摆脱中国重投资轻管理的酒店业宿命:锦江酒店集团。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国资酒店管理集团拥有了曾经是中国最顶级的酒店资产——包括锦江饭店、和平饭店,以及经济型连锁品牌锦江之星,但其在星级酒店领域也难于摆脱和国际酒店管理酒店集团合作的“主流做法”。 在锦江集团外聘酒店管理方20多年后,加拿大的酒店管理公司费尔蒙、希尔顿酒店集团旗下品牌华尔道夫仍然将成为其新开业酒店的外方合作伙伴。当其正忙于在海外收购一家并没有自主酒店品牌所有权的州际酒店集团时,人们担心,这家冠名为酒店管理集团公司可能又将重新陷入投资地产的老路。
“身为一家中国本土的酒店管理集团,我们究竟从合作中学到了什么?”锦江酒店集团内部人士也坦言。
“多层次委托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酒店资产管理人向记者表示,“国有资产委托了国有控股的酒店管理公司管理,但是国有控股的酒店管理公司却又委托跨国管理公司管理,这样增加管理费用的委托对中国的服务业发展是利还是弊?”
殊途同归
“毫无疑问,在高端酒店管理市场,我们已经输给了国际品牌酒店管理集团。只有少部分本土的酒店,比如港中旅酒店集团、开元酒店可能还能与他们一拼高下。” 一位中国酒店业内人士称。
现在令人欣慰的是,在低端(经济型)市场,中国本土品牌还是取得了完胜。从目前的局面来看,在中档市场,市场还比较混沌,除了星程、假日快捷少数几个品牌之外,其他多为单体酒店。专业人士预测,在这一市场,类如星程式的本土品牌将占得优势。
掀起第一波浪潮的人们现在已经享受到了品牌化的好处——如家、七天、汉庭的投资人们已经纷纷通过将经济型酒店推动上市而获得了超预期的收益。美国资本市场对于中国大众性饭店品牌的诞生给予了极高的追捧。
2010年3月26日,第三家中国经济型酒店管理公司汉庭连锁酒店集团(HTHT)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和前两家登陆纳市的中国经济型酒店公司如家、七天略有不同,汉庭上市前已明确多级品牌化发展策略。目前,旗下囊括“汉庭全季酒店”、“汉庭快捷酒店”、 “汉庭海友客栈”三个系列价格定位较大的酒店品牌。
季琦在新加坡接受视频采访时就曾强调,“目前中国品牌酒店在整个酒店的市场占有率才约1%,而未来这一比例将会上升到50%,市场潜力巨大。”这位在十年间始终把精力专注于旅游服务业的创业家称,自己将会把职业生涯的其余部分都投入到汉庭,尽力打造出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团。
“可以预见未来三至五年内,该细分市场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赵焕焱说,“也许,正是这些被中国传统酒店从业者们内认为是外行的投资人和创业家,从经济型酒店领域的价格厮杀中,为中国寻找到了一条可能改变中国重投资,弱管理的服务产业现状的新路。”
蘋果App熱爆 總下載百億次 iPhone迷遊戲 iPad用家口味多元
1 :
GS(14)@2011-01-22 01:30:212010-1-21 HT
近年iPhone、iPad 大行其道,app下載總次數更快將接近100億。蘋果App Store昨日公布歷來十大最多人下載的免費和收費app,iPhone用家最肯付費買遊戲,首9個收費app全是遊戲,高踞榜首的是Doodle Jump;iPad方面,最多人下載的收費app雖是音樂辨識軟體,但遊戲app則佔4個。
為慶祝App Store大受歡迎,蘋果公布第100億名下載者,將獲送出1萬美金的禮券。
登入蘋果App Store,大大的100億數字牌下,交代了30多萬個app中,獲最多iPhone和iPad用家下載(包括收費和免費)的40個app(見表),惟沒羅列下載次數。遊戲是大贏家,40個上榜app中佔15個。在iPhone最多人下載的十大收費app中,更有9個是遊戲軟體。
遊戲要易玩 Doodle Jump跑出
然而,在多國掀起熱潮的「憤怒小鳥」(Angry Birds),在iPhone收費app排行榜只位列第4。
高踞榜首的Doodle Jump,較憤怒小鳥早半年面世,是紐約製作公司Lima Sky於2009年的作品,玩家只需左右擺動電話,四腳長鼻怪獸Doodler就會彈跳上該方向的平台上,爬得愈高分數愈高。該遊戲在黑莓、 Android和諾基亞的Symbian系統亦供下載。
受歡迎的遊戲,無不以玩法簡單和畫面吸引取勝。如得第二Tap Tap Revenge 3有如「手指跳舞機」,隨音樂合時按走飛來的白球,遊戲的舊版仍受歡迎排行第5。
而排行第三的Pocket God,就讓玩家管理小島和居民,並不時推出新玩法。事實上用家願意付費不多,所有上榜遊戲僅0.99美金(約7.8元港幣)。
至於免費app,則以facebook位列第一。
重量達1.6磅的iPad,最多人下載的app,則跟iPhone有別,用家口味較多元,除了遊戲,電影、閱讀軟體等均受歡迎;例如在收費app排首位的是SoundHound音樂辨識軟體,售價4.99美金(約39元港幣)。
勁敵google app 打入十大榜
值得留意的是,蘋果的用家沒有排斥其勁敵Google,Google Mobile App和Google Earth均打入iPhone和iPad的十大免費app。
App市場增長速度驚人,研究公司MarketsandMarkets去年發表報告,估計去年全球app生意額68億美元,預計到2015年將增加2.7倍,至250億美元,而蘋果apps將佔市場20.5%。
Android急追 app增至30萬
Google欲在app市場急起直追。廣被使用的開放式Android系統,去年尾允許開發者按下載收費,其App數量已追上蘋果,達30萬個。
App開發者渴市,各地不時有人自發設計app,一鳴驚人;香港專業教育學院、中大專業進修學院等亦相繼辦相關課程,推動開發app成為新專業。
一蚊一張「偽娛樂雜誌」
1 :
GS(14)@2011-01-08 16:51:432011-1-1 iM
2011年的1月1日,一出街到樓下「7仔」,一份每月一期,每期一張,每張一蚊的「偽娛樂雜誌」正式面世。
一份無狗仔隊無緋聞,一張阿嬌大頭相做封面的娛樂雜誌——《黑紙》,一反傳媒常態,一味玩食字以「懶醒、懶感動,懶好笑」,一邊為時下年輕人發聲,一邊膽粗粗憑?創意搞生意,一年已賣了16萬份「偽文學雜誌」,一於「升呢」攻入便利店,變身首份發行近10萬份的「偽娛樂雜誌」。
一份《黑紙》是一年前由商台出道及結識的林日曦、林強及阿Bu三名「八十後」柴娃娃「亂咁?」而誕生的,每張字寫滿約70句句子,大部分是年輕人流行的「搞Gag句」,過去一年就用了「黑」、「老」、「仇」、「後」、「鬼」、「冷」、「小」、「反」、「狗」、「打」、「分」、及「死」為不同月份的主題,例如第一期的第一句是「世上最黑的事,是白事。」
「一句句短句集合在一張紙,形式就似是Facebook、Twitter或微博的Status,是時下年輕人的表達方式。」已由DJ變成填詞人並在「天比高創作夥伴」主理文字創作部的林日曦指,自從轉工後在天水圍工作,跟在商台工作的林強及阿Bu兩名死黨很難才有機會見面,於是「吹吹吓」,決定「搞??」,曾想過搞「食字會」,專玩食字「搞爛Gag」,但因為三個大男孩腦袋也想不出一個絕世食字好名而放棄,最後認為《黑紙》的概念可行便「通頂」度蹺寫作。
最緊要開心過癮
一心以「最緊要開心過癮」為目標,不是由錢出發,三人行不計較賺蝕誓要玩創新,「就是未見過有人出一張紙的雜誌,所以決定用一張紙,如果見過,我地就唔做啦﹗」為了慳錢,他們找朋友「拍心口」做設計,自己找印刷廠,甚至親自運貨做發行,把雜誌送到書店出售,陳強說,「有一次,我們拿?6,000份《黑紙》,由銅鑼灣坐地鐵發行送到觀塘,好重,足足行十步要停一步。」
一分一毫,處處節省開支,總算僅僅收回成本,蝕份人工。一年過後,既然能夠回本,便加入一點商業元素,陳強指,「雖然無諗過錢,但一定要鍾意,出版了一年,原來又可以同人分享,又真係有?人受喎,又賣了16萬份,咁就變了一盤小生意。商業的定義不一定要搵一百萬,小有小做。」
一個點子,改變了整個雜誌的思維。「如果繼續以同樣的模式寫落去,無?寫,也無人買,後來想到了找『7仔』便利店,我們完全唔識,一開始就打去『7仔』熱?。」陳強憶述,「最初無諗過7仔會啋我?,點知傾傾?,佢?就話可以試,果陣先識驚呀﹗佢?全港有900幾間分店,如果按以前每月1萬多銷量,即每間只得十幾張?」
只要創意乜都可以
一轉路?,他們認為要打入7-Eleven便一定要轉走Mass(大眾)市場。由本來閉門創作,三人憑?傳媒界的人脈,找來藝人阿嬌做第一個訪問,變為「偽娛樂雜誌」,並以「殺」為第一期主題,發行近10萬份。「究竟阿嬌最想殺是誰?」,訪問內容同樣以短句形式寫作,內容則讓藝人可以透過另類雜誌發聲,令觀眾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及另一面。
一蚊一張,他們認為以一蚊去買這個行為,已經是對該雜誌的欣賞,總比免費得來的雜誌更加珍惜。懶理人家說10分鐘已經可以在書局看完,懶理蝕時間蝕人工,他們要的是一份認同,也希望從此建立一個創意品牌,最近又參與演唱會創作、T恤設計、婚禮口號,阿Bu話,「我?搞乜都得,由婚禮到喪禮,只要是創意,都可以。」
一個訪問,一句鐘,一句跟一句的爛Gag。
﹏﹏﹏﹏﹏﹏﹏﹏﹏﹏﹏﹏﹏﹏﹏﹏﹏﹏
每周一“蹺”
創蹺人︰林日曦、林強、阿Bu
創蹺時間︰2010年
成效︰
˙2010年共賣出16萬份《黑紙》
˙2010年底集合全年《黑紙》,推出售價100元的珍藏版,賣出逾2000冊
致勝關鍵︰
˙以創新意念製作,原創文字
˙透過商台節目作為宣傳推廣,吸引年輕人及學生群讀者
˙最初以另類書店及潮流店舖售賣,包括Kubrick、G.O.D等,銷量穩定後才攻入7-Eleven便利店
小剧场:前台狂舞后台荒
1 :
GS(14)@2011-01-29 19:20:40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128/183500.html
2010年,舞台剧这个圈子不平凡,然而繁华的背后却有着无尽的辛酸,2011年对他们来说,还需要在短暂的疯狂之后回到理性的商业探索之路上来。
剧场和剧目持续增长,但剧本荒成发展瓶颈
2010年,舞台剧这个圈子不平凡,然而繁华的背后却有着无尽的辛酸,2011年对他们来说,还需要在短暂的疯狂之后回到理性的商业探索之路上来。
剧场进入“炒档期”时代
观众量的增长带火了舞台剧产业,而剧场的增加也为舞台剧产业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北京市场为例,2007年之前,北京几大剧场的营运模式几乎都是“等剧来演”,但是随着中国话剧百年的到来,舞台剧迎来了第一个春天,很多剧场的档期紧张,开始了“炒档期”时代。
“2010年舞台剧的发展,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剧场和剧目的增加。”开心麻花创始人张晨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他的这一观点同样得到了繁星戏剧村总经理樊星、北京银基一帮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立兵等同道中人的认可。
据统计,目前北京共有营业性演出场所107家,而2009年这一数字为82家,一年之间增长高达30%。据道略文化传媒产业研究中心的监测显示,2009年这些场所共演出16836场,2010年全年演出达到18000场。
随着演出市场越来越火,剧场的租金越来越高、档期也越来越紧,不少剧场营运机构也加入了舞台剧创作这一领域,“场制合一”的模式越来越明朗。开心麻花在北京的“大本营”一直是海淀剧院,但是租金越来越高,很多档期也被其他的演出机构买走,开心麻花不得不另僻根据地,原地质礼堂未来将成为开心麻花的新址。有剧无场一直是困扰一些民营演出机构发展最大的问题。
借力各路资金脱困
“流眼泪了,没忍住,清晨,一大早儿,出租车里,我的眼泪在我的脸上肆意穿行着,不是都擦干了吗?怎么好像又有了,这绝对他妈的不是一个男人做出来的事儿,苦苦经营快六年的公司终于完成首轮的融资,这一天我实在等太久了,想起师傅的话,好好夹着尾巴做狗以后才能抬起头来做人,加油吧!”
这是2011年1月7日戏逍堂话剧工作坊制作人关皓月在微博上的发言。“这正是民营话剧人的苦乐写照。”周立兵说。近两年,周立兵自己投资过小剧场话剧,也一直作为风险投资的代表关注着这一领域,资本要不要介入这一行业,如何介入,他还没有想得太清楚。
戏逍堂的这笔风险投资,可以说是这一行业的首笔风险投资。而此前,已经有多家风险投资人与开心麻花的张晨有过多次接触。“目前舞台剧这个行业太小了,还处于婴儿时期,我担心资本进来之后会‘拔苗助长’,让麻花的发展路径走歪失控。”张晨说。
2010年年底,由北京西城区政府投资,开心麻花出品的音乐剧《爷们儿》演出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张晨向记者透露,整个编剧、创作直至演出,西城区政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而政府对他们的要求仅仅是此剧能够体现老北京的人文风情即可,其他的由张晨定夺。“这样给了我们很大的空间发挥。”张晨说。
在民营舞台剧市场中,不少演出机构还采取了另一种模式,即帮助企业做定制化的舞台剧,联想集团、李宁等公司,2010年都在这一领域有很大的投入。“虽然这是一种短期能够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模式,但是这不能成为主流,否则就失去了舞台剧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周立兵说。
剧本荒成发展瓶颈
“能找到个好本子太难了。”导演何念说,剧本荒问题一直是困扰舞台剧演出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至今未能有好的解决办法。尽管戏逍堂称他们已经建立了一套流水线式的剧本创作模式,但仅仅是个案,是否是个长久的法子还不得而知。
与2009年相比,剧场的场租上涨了30%多,人员工资增长也高了不少,但是演出市场的票价并没有调整,同一剧目增加演出场次来降低成本是一些机构惯用的手法之一,“其实这背后仍然是剧本荒的问题。”周立兵说。
“鼓励剧作家创作新剧本,就像企业进行创新管理一样,不仅需要巨大的投入,而且要能够承担创新失败的风险。”周立兵说,就像医药企业投资新药的开发一样,一旦成功能够给企业带来一段时间巨大的经济效益,而艺术创作的风险和新药研发一样高,但收益可能不足千分之一。
正因如此,能够让观众喜欢的剧作家也成了各大剧社最抢手的资源,剧社纷纷向他们抛出橄榄枝预约剧本。“剧院最应该团结的就是作家队伍,让他们源源不断地为剧院创作出优秀剧本。”重排国家话剧开年重戏《都市 人》的年轻导演韩杰说,剧本荒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还会长期存在。
蜘蛛网:“织”网上报刊平台
1 :
GS(14)@2011-02-13 13:11:16http://www.21cbh.com/HTML/2011-2-14/1OMDAwMDIxOTc1OQ.html
“创业本身是一个风险极大的事情。”杨明秋说。
杨是蜘蛛网董事长兼CEO。
哈佛商学院一项长期的研究显示,世界上70%以上的企业,会在前3年死掉;最后能够熬过5年以上的,只在10%以内。
虽然对创业之艰辛了然于胸,2005年,杨明秋还是决定要创业。在一个商住两用的办公楼里,他和几个伙伴开始了蜘蛛网的历史。
今年39岁的杨明秋,曾任A股上市公司东方明珠(600832)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再往前,他还担任过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房贷部调研室主任以及香港新大中集团咨询公司经理等职。
“前三年确实比较困难”,杨明秋说,不仅缺钱,缺人,缺客户,连商业模式到底行不行还是未知。
如今,已经5岁的蜘蛛网,不仅每年能快速增长,而且还实现了盈利,2010年的营业额超过1亿元。
杨明秋觉得,熬过头三年,说明蜘蛛网的商业模式是可行的,而且可以做下去,接下来,就看团队的营运能力了。
事实上,自立门户的杨明秋,从事的不是什么高新技术,也不是要发明什么新奇产品,而是整合资源,“帮别人卖报刊”。
1.网上卖报刊的活儿
对于杨明秋而言,发现这次创业机会还要回溯到2004年。
彼时,东方明珠计划与澳大利亚的一家媒体集团合资,运作几本平面媒体,但因为大股东上海文广集团赶上换届,这件事情就从此搁浅下来。
对报刊杂志这个市场做过调研的杨明秋却发现,中国的发行渠道还不是很市场化,传统的报刊发行方式不能很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这个发现便促成了蜘蛛网的创建,杨明秋等人希望借助互联网,以更专业和个性化的服务,帮助传统的报刊杂志发行,以此赚取佣金。
但起初,蜘蛛网不得不回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没有刊社供应内容,靠什么吸引读者?而没有读者,又如何说服内容方答应合作?
“这也是创业过程中,比较困难的地方”,杨明秋说,他们选择“两条战线同时作战”。
于是,他们一家一家媒体去谈,起初,当然有一些报刊社出于对新创业公司的不信任或不理解,拒绝合作。
所幸杨明秋等人此前在媒体领域积累过一定的资源,“这有一定的帮助”,但他们很清楚,关键还是要给对方带来价值,这意味着,给对方带来的发行量要不断增长。
如何将报刊发行出去,杨明秋和他团队“动了不少脑筋”。他们没有追求“纯而又纯的互联网概念”,而是线上线下并行,并大规模地在线下“攻城略地”。
在渠道开发上,蜘蛛网犹如自己的名字那样,“广泛织网,无孔不入”,只要客户资源与自己重叠的企业,都与之合作。
比如,中国电信的114,中国移动的12580等平台,目前蜘蛛网都已经在通过他们的平台,帮助客户订购报刊杂志,并在收入上与对方分成。
B2B业务也成为蜘蛛网的一个突破口。他们会主动寻找需求量比较大的机构用户,比如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银行等机构。
事实上,无论是机构用户,还是个人读者,在蜘蛛网之前,他们至少可以通过邮局、刊社的直销或者东方书报亭等渠道,购买到自己所需要的报刊、杂志。
作为后来者,蜘蛛网如何获得他们的青睐?与传统的发行渠道相比,蜘蛛网选择在服务的质量及个性化上下功夫。
比如,陆家嘴的金融机构有很多是蜘蛛网的客户。众多证券、基金公司希望收到报纸的时间是早上8点钟,而不是开盘以后。因为,他们工作的规律通常是早上8点到公司,花半个小时浏览各种新闻和报纸,然后从8点半到9点之间开晨会,9点钟就要考虑集合进价。如果报刊是8点30送到的话,对这些用户而言,是没有价值的。
面对这种特殊需求,蜘蛛网从配送队伍、时间等方面特别对待,保证对方及时收到报刊,“哪怕有时候不盈利”。
再比如,有的企业,面对琳琅满目的报刊杂志,蜘蛛网会给对方推荐一下哪种更合适;有的企业希望把报刊做成礼品卡的形式送给客户,所以,蜘蛛网目前推出了众多订阅卡。
但对于物流配送,蜘蛛网要么自行支付费用,并外包给第三方公司,要么调整提成比例,交给刊社自己来承担。
那么,通过蜘蛛网订阅的客户,可能会担心的一个问题是,一旦物流配送出现问题,找谁解决?
杨明秋说,这就是体现他们优势的地方:蜘蛛网专门设立了自己的呼叫中心,有专门的一个团队在帮助用户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并有一套专门的指标去考核服务质量,以此保证解决问题的速度。
5年来,蜘蛛网保持了平均每年100%以上的增长。截至目前,其整合的报纸和杂志资源分别达2000多种和9000多种,可以向用户提供国内邮发报刊、自办发行报刊以及境外原版主流报刊的订阅服务,品种涵盖了大众消费类、商业财经类以及各行业、专业、学术性报刊等,成为国内报刊网络发行行业的NO.1。
而相比线下,其来自互联网的订阅量也已经“占据大头”。
2.1000万打造数字报刊平台
2009年上半年,杨明秋决定斥资1000万打造一套系统,这就是今年1月12日其宣布正式上线的“蜘蛛网数字报刊平台”。
这套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其一,内容提交系统,主要是供报刊社、出版社自主提交数字报刊的内容;其二是营运管理系统,蜘蛛网与合作的刊社,任何一方都可以及时地了解数字内容的订阅情况,并进行会员管理、支付管理和报表管理等工作;其三,是客户端系统,蜘蛛网针对当前主要的移动终端,比如手机、Pad、电子书、PC等分别开发了阅读软件,覆盖了当前主要的移动终端。
目前,在这个平台上,已经加载的有超过100家国内主流报刊,达成意向的达500家。
杨明秋称,2011年第一季度,蜘蛛网的目标是,加载的报刊要达到300家以上,2011年全年要达到1000家以上,“做得好的话,可能到1500家”。
杨明秋的“乐观”并非没有根据。
就在这套系统上线之前,他亲自拜访了几个大的刊社,包括上海的解放、文新,新华社等机构。得到的反馈是,“对方都很积极”,并且很快进入操作阶段。
对于报刊社而言,杨明秋表示,加入蜘蛛网的数字报刊平台,不用任何投入,也没有任何风险。
一旦在这套数字化的平台上发行,有多少人订阅,甚至哪条新闻的阅读量比较高都可以精准地测量。但对于报纸杂志而言,“发行量”是比较敏感的词汇,如果真实的发行量被泄露,是否会影响其广告收入?
其实,早在做纸质报刊发行的时候,就有人建议杨明秋做发行指数;因为通过蜘蛛网的发行量,大致可以推算出合作刊社的总发行数据。
但杨坚决反对,并且,在蜘蛛网内部,没有他的许可,任何人都无法获取其合作刊社的发行数据。
“保密工作是最起码的企业准则,不然会影响我们与刊社的合作”,杨明秋称。
另外,在这个平台上,用户不能将内容下载到终端,只能通过账号登录到蜘蛛网的平台,在线阅读,“这就通过技术手段避免了内容被盗版的风险”。
对于数字化的内容,通常是蜘蛛网与内容方协商定价,“价格基本上是纸质报刊的60%左右”,双方再根据发行量进行分成。
对于蜘蛛网这样的创业期企业来说,1000万元的研发成本并不算低,但在杨明秋看来,2011年,这个平台“建立起收入模式应该没有问题”,而2012年,应该能实现盈利。
3.蜘蛛网的“边界”
目前,蜘蛛网除了提供报刊订阅,还提供礼品卡、电影票等产品,未来还计划添加图书。
那么,蜘蛛网未来的“边界”在哪里?
杨明秋表示,蜘蛛网的目标是做成一个全国性的综合类文化产品平台,满足中产阶级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未来2-3年,蜘蛛网的精力仍主要花在报刊上,图书将作为“辅助产品”。
杨明秋把过去5年喻为“修路”的阶段,即主要精力花在了做研发、产品结构以及建立关系上,接下来,他认为主要任务是“路修好了如何跑车的问题”。
所以,从2011年起,整个公司的重点将是研究如何“跑车”,如何让更多的大众消费者知道蜘蛛网这个品牌。
“不久你会看到我们的一些户外广告,各种媒体上会有我们的一些推广”,杨明秋称,营销将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2008年,蜘蛛网完成首轮融资,获得合心投资数千万元的注资,后者是一个由3~5家浙商企业组建的创投公司。
据说多家风险投资基金有意入股,其中某知名外资风投基金早在2008年时就一直在接触并密切关注公司的每一步发展。
“快”内衣兰缪:另一个凡客?
1 :
GS(14)@2010-12-17 13:52:58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214/173646.html
兰缪从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就把重点放在了“快”字上面。这家具有海外血统的内衣公司选择了“电子商务”,作为自己在中国市场的起跑器。
“简单地说,这是由两个中国人和一个日本人共同发展起来的内衣网销品牌。”兰缪创始合伙人、市场总监郝建垚如此简要地做了开场白。
兰缪在中国开局是在2003年,那时的她还远远不是今天的样子。彼时,出身日本东京纺织世家的金津大辅从朋友处接手了一家内衣设计室,并为其命名“lamiu”。那时的lamiu仅为一些品牌充当设计,以及为一些模特、艺人提供定制服务。
2005年,旅日10年的中国人董路与金津大辅相识,并成为好友。2007年底与其一同将兰缪(LA MIU)品牌引入中国,并把兰缪定位于“以日本东京时尚为主打风格的服装”。2008年7月,兰缪开始在华销售。
2009年中,兰缪获得500万美元的融资,今年的融资尚在进行中,虽然具体数额还不能对外公布,但兰缪高层表示,将会是千万美元以上的级别,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和渠道拓展,市场推广的比重将不会增加过多。
进入兰缪在北京总部的办公室,便感觉到了与其品牌形象非常契合的时尚感。被装饰成粉色的错落有致的办公区,射灯映照下的缤纷耀眼的内衣展示台,以及满墙可人的内衣模特的产品海报。在这里找不到神情投入修改草图的设计师和负责终端销售配货的工作人员,看不到传统公司你来我往的繁忙景象,因为他们几乎都是依靠主机和显示屏来各司其职。
没错,这家具有海外血统的内衣公司选择了“电子商务”,作为自己在中国市场的起跑器。
“快”字当先
“快”是做服装行业人的最大梦想。恰恰兰缪从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就把重点放在了“快”字上面。
据了解,目前内衣市场的年销售额大约在800亿至1000亿,未来几年,还会以20%的速度增长。而以文胸为主的女性内衣市场,大大小小加起来少说则数千家,多则近万家。如何快速融入这个庞大的市场并且分到“一杯羹”,是包括兰缪在内的快公司们都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服装行业,“快”的反义词不是慢,而是“高库存”。传统内衣公司一般会提前一年左右来设计他们的产品,随即放在库房待销售,最终导致传统品牌的生产和销售的比例在2:1和3:1之间。长此以往,库存愈多,一件内衣6-10倍的高加价率翻涨,到了消费者手中,几百元的零售额便不足为奇了。
另外,内衣行业的准入门槛较高,比如一件文胸要做16个号型,而女式成衣一般只需做四五个号型。相比成衣的生产周期也要长10余天。兰缪的内衣从设计到生产,每款内衣的产量不过几千件,先利用网络平台
www.lamiu.com试卖,通过网络反馈的销量信息,快速决定哪些款式和型号需要继续跟单,增加产量。这样一来,兰缪从生产到销售的时间基本在一个月左右,最快时曾达到18天,如此之“快”使其库存销售率平均保持在70%,最好水平曾一度达到90%。
“我们的加价率比动物园批发的衣服还要低。” 郝建垚认真地笑着说,“有时遇到搞促销,就会出现‘成本 几块钱利润’的情况。”
但兰缪并没有沉浸在享受飙车急速的“快感”之中,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快速成长是不可能不出问题的”。在经过细致地市场分析后,兰缪将从生产到销售的时间段放慢到2个月,以便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应对退换、下单等突发事件。
“快”还体现在新品的推出速度方面。今年,兰缪仅产品投入就达到了5000万,足以保证了平均每周都有几款到十几款新品上架,这也让顾客保持充足的新鲜感,更是实现重复营销所需的必要功课。
与当当、淘宝这类销售平台不同,兰缪从进驻中国之日起,就坚持做好自己的独创品牌和特有的设计,在保证所有产品质量的同时,还在不断地测试自己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另一个凡客?
快速的品牌推广,是兰缪的另一把杀手锏。
似乎是在一夜之间,“LA MIU”的广告充斥在了各大门户、社交网站,甚至一些下载弹出页面也随处可见她的身影。这样高密度地广告覆盖,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另一家以电子商务为主的如日中天的服装品牌----凡客。
“比起凡客,我们的市场投入还是‘抠门’的。” 郝建垚隐隐含笑。
08年是兰缪推广的第一年,大规模的广告投放不仅为了提高品牌的知晓度,最重要的是通过大范围的广告投放来测试出一个精准定位的品牌推广模型。兰缪在市场推广的起步阶段测试过近千家媒体,其中2000多万的广告投入中总会有一些打了水漂。但这些资金给兰缪换了来一个“量体裁衣”的广告投放模型,经过这种精确定位目标受众的测试,截止到目前为止,广告回报率已经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倍。接下来,兰缪还将开始下一轮广告投放的测试,以期发现新的广告投放点。
现在兰缪主要在门户网和女性杂志上投放广告,并邀请日本一线名模藤井莉娜为其品牌代言人,品推模特也多为瑞丽、昕薇等知名模特。各项费用加起来,兰缪今年广告投放总额将超过3000万。
这种定位相对准确的“抠门”投入,换来的确是较高的广告回报率。兰缪今年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一亿两千多万,是去年整年的4倍。
另外,兰缪与凡客的产品构成也是有区别的,众所周知,凡客做的服装类型比较多,如像男女装、童装,甚至鞋袜。虽然兰缪在试水非内衣类产品后,市场的反应还算不错,但兰缪高层表示将这些成衣售罄之后,会雪藏这类销售计划。把产品开发的重心放在内衣上,坚持将价位定在近似品牌一半,做出行业内的‘壁垒’。
网销只是开始
用网络思维去做线下销售,是兰缪下一步的发展重点。
虽然兰缪在中国是从电子商务起家,90%的销售额通过网络实现,但兰缪高层认为如果单一将兰缪定位为“网上商家”是不利于其发展的。“店面 目录 互联网”三位一体的销售模式才是兰缪理想的状态。
目前,兰缪已经在北京朝阳大悦城、西单君太和青岛百丽广场三地开设了自己的专卖店,为消费者提供直接的消费体验和信任支撑,结合店内目录赠送等方式,来刺激目标人群重复消费。收效也是明显的,在君太和大悦城的兰缪实体店,其月营业额一直排在商场内衣商品的前两名。定位于高端商场是兰缪的坚持,接下来还将会在上海和西南地区寻找合适的商场设立兰缪的实体店。
由于受到大型商场一年调改期的限制,兰缪的实体店布局显得滞后许多。但兰缪高管们似乎也并不急于“广泛撒网”,而是希望尽快做出一种成熟的可复制的营销模式,随即推广开来。这样距网络销售和实体销售比例对等的目标才会越来越近。
兰缪明年打算全新推出两个子品牌,当然这个战略规划也不是凭空而来。之前兰缪将品牌的消费群体设定为22至28岁,而实际消费者的构成却在18至38岁。根据市场反馈的指南针,兰缪即将推出的子品牌分别针对18至24岁去设计更年轻、价位更低一些的可爱时尚的款式,和针对24至38岁去设计更成熟、更高端的款式。
关于未来,兰缪的高层们为其规划了一个内衣王国,在这个国度里,他们已经达到了自建配送与第三方物流的成本拐点,自建物流渠道的触角遍布主要一二线城市。建立在物流成本降低基础上的配送服务也有了新的模式---兰缪的配送员可能会一次为用户带三种型号的内衣,让客户试穿,从中选出最合适的。
虽然只是规划中的王国,虽然兰缪来到中国才两年,虽然这个团队加起来才刚刚150人,但是这些造梦者的信条不会让这个王国遥不可及——“连滚带爬、满身是血,也要往前走。”
果壳传媒:一只“松鼠”的商业化蜕变
1 :
GS(14)@2010-12-04 13:14:58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204/171583.html
科学就像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让人们领略到科学的美妙。
哈利·波特的闪电状刀伤是什么导致的?哈利·波特遇到伏地魔为什么会头痛?原来魂器是一种神经瘤!这是来自“果壳趣科技”的一条微薄,科学松鼠会的创始人姬十三(原名嵇晓华)几乎每条必转至自己微博,果壳是刚刚和科学松鼠会拆分开来的一个“泛科技的网络媒体”。
姬十三曾说,“科学就像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让人们领略到科学的美妙。”时隔两年之后,这只“松鼠”似乎已经有所斩获,在品尝着坚果味道的同时,也有效地利用着果壳的资源进行开发。近日,北京果壳互动科技传媒有限公司(下称“果壳传媒”)宣布获得挚信资本百万美元级别的投资,而果壳传媒也将转型为一个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泛科技新媒体,用商业反哺公益,姬十三实践着他独特的商业模式。
松鼠与果壳分离
参加过科学松鼠会的人对姬十三并不陌生,他在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毕业后,却选择了做自由撰稿人,可惜这一职业被他想得过于美好了。
2008年,姬十三和一群朋友“捐出”十万元,创立了科学传播的公益团体——科学松鼠会,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科学传播并流行开来。之所以说捐而不是投资,是因为他们当初并没有想到靠此赚钱。然而,姬十三不久就发现:要想做好公益就需要资金支持,于是他开始了商业运作之旅的探索。
尽管一直都在进行科学普及工作,但在姬十三身上,还是能看出浙江人在商业上的天分,“用商业反哺公益”是姬十三摸索出来的新思路。在过去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北京松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果壳传媒的前身)一直在幕后为科学松鼠会的运行提供着资金。这一次,姬十三则是要把公益和商业果断而坚决地分开。
姬十三说,2010年年初的时候,已有多家资本找上门来谈投资,但是他们不太赞成将松鼠会分离出去,而这显然与姬十三的想法出现背离。对此,姬十三认为,公益与商业这两个东西混在一起,是会互相制约的,应该把他们分开——非盈利的事情就应该用非盈利的方式去做,而商业的事情就应该用商业的方式去做。
在这个原则之下,曾投资过豆瓣网和趣玩网的挚信资本携百万美元最终成功“入驻”果壳传媒。姬十三说,“这个VC的理念跟我们很像,能明白我要做什么,这很重要。”
变身后的果壳传媒,由果壳网和果壳阅读两部分组成,前者是一个泛科技新媒体,会按照与科技相关的不同兴趣主题,如侦探、心理学、趣味科技DIY等,由专业编辑来策划制作相应内容;而果壳阅读则进入出版领域,按照畅销书的思路去运作科普、科幻类图书,除了已经出版的《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吃的真相》等外,姬十三饶有兴致地透露:他们很快将推出科幻小说《地铁》。
姬十三坦承,通过做公司来进行商业运作,其实是被逼出来的。由于科普不是人们传统观念中的公益,所以从民政局注册,到寻求社会资金等方面都面临着重重阻力,最后只能找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记者了解到,科学松鼠会即将被纳入民政注册非营利机构哈赛科技传播中心,这其实意味着:科学松鼠会将成为法律层面上的一个真正的NGO组织。从先前定位模糊的科学松鼠会,到如今界限分明的商业实体的转变,姬十三越来越明白如何实践自己的构想了。
两条“商业腿”并进
这是一群有着北大数学系硕士、芝加哥大学生物学博士、伊利诺伊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后高“顶带”头衔的年轻人,他们要在完成自己科学理想的同时实现商业上的成功。他们能如愿以偿吗?
很多人都在问姬十三这个简单而直接的问题。文质彬彬的姬十三往往回答得轻描淡写。
“我们把自己当成一家科技类的垂直网站,定位于泛科技内容提供,其实科技领域很大并且真的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我们想把这些都彰显出来,未来仍会以内容为王。”姬十三说。
显然,果壳传媒想走一条依赖内容取胜的媒体道路。姬十三说:“一直以来,媒体是文科生把持的领域,文化生活中理科的内容很少,这是不应该的,我们要强势反攻占据媒体的阵营。”在过去的三个月,姬十三将自己的队伍扩充到了20多人,这些拥有理工科名校高学历的人才基本上都是果壳的编辑。而之所以要用那么多编辑,就是要体现“网站内容是重头戏”的思路。有了读者,才会有更大的流量,进而能吸引来广告主前来,姬十三希望将果壳传媒的主要盈利模式锁定在广告上。
在姬十三看来,果壳网的编辑们会根据产品的特性,用自己的专业性直接对话广告主,以充分了解广告主的需求,这比一般的网站更精准。据姬十三介绍,目前果壳网正在和欧莱雅、GE、宝洁等大品牌合作,借助于果壳网的平台,推出以广告为主,包括线上线下的活动、刊物策划等整体形象的推广方案。对于这些品牌商来说,果壳网在科技方面的权威性以及对产品“科学卖点”的大众化包装推广能力,都是他们所看重的。
而果壳阅读作为果壳传媒旗下的读书品牌,则预计在2011年出版10~20本书,聚焦于科普与科幻。姬十三说,“我们目前已与蓝狮子、中南传媒等达成合作意向,现在正做选题策划、写作包装以及后期营销等方面的方案。”姬十三同时透露,果壳阅读会采用跟出版社合作拿版税的方式,在获得投资后资金压力不大,因此盈利前景看好。
第三只眼
易观国际分析师董旭认为,科技领域在前期的发展过程中,厂商很少涉足,而果壳传媒以智趣科技为出发点,探索相应的商业模式,这是一种相对新颖的尝试。在企业用户层面,新奇特的科技产品能够通过果壳平台进行相应的推广和营销活动,这也为果壳网在盈利上提供了可能。类比于文化领域的豆瓣网,定位于智趣科技领域的果壳能够在细分领域挖掘出更大的商业价值。但是,果壳的劣势主要表现在:细分的领域在前期用户拓展过程中会遭遇瓶颈问题,由于增速相对缓慢,这需要企业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要保持足够的耐心。
投资物语
挚信资本高级合伙人郑庆生表示,果壳传媒致力于将科技智趣引入大众的文化生活和娱乐生活,其所经营的是未来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模式。挚信资本非常看重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投资,但科技内容的受众毕竟不够大,果壳网如何能充分调动大众网民的参与度,并建立自己的盈利模式是其最大的考验。
傳媒碎片季:讓美劇迷自己“製作”和“表演”
1 :
GS(14)@2010-09-05 20:49:06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904/148029.html
把微博作為行銷的中心,是華碩推廣策略的新意所在
讓美劇迷自己“製作”和“表演”
網路行銷由於其投入少,互動性強,傳播快,黏性高等特點,作為行銷新工具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運用。其主要操作方式是找到能夠引起網友興趣的資源或話 題,然後利用網路的互動性,在短時間內,引爆流行,結合企業想表達的廣告意願進行大規模的行銷活動。整體看來,網路行銷正在向縱深和細分的領域發展,最近 華碩在銷售黃金季借用美劇(美國電視連續劇)資源,利用網路和微博平臺作為主要傳播手段,為其Eee PC上網本搞了一場熱鬧的網路行銷活動。
觀眾即客戶
從《老友記》到這兩年風靡的《LOST》、《Gossip girl》等這些美劇受到了眾多中國粉絲的喜愛。但是由於美劇在國內播出的種種限制,美劇愛好者需要通過網路下載的方式才能看到最新最熱的美劇。近10年 來,美劇在中國通過網路分享,基本做到了與歐美國家同步播出的水準。
網路分享也造就出了一批習慣於網路生活方式的美劇迷。因此,美劇人 群的互聯網特性非常顯著。“經過分析,我們發現美劇人群熱衷於網路,群體外延性好,且受過相當高的教育,同時具備較高的消費能力。而這些特性,與華碩 Eee PC的目標人群十分吻合,同時由於其高素質、高消費力等特點,美劇人群很可能是上網本購買人群中的意見領袖。”華碩Eee PC推廣經理龐靜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
在中國,喜愛美劇的人群非常龐大,約有3000多萬美劇迷。但在華碩創意這個行銷活動之前, 除了雪佛蘭克魯茲汽車借用越獄中的米帥為代言人,展開電影行銷之外,就再沒有廠商關注美劇人群,這麼大的市場空白,具有無限大的市場想像力,最終華碩將美 劇人群作為其線上互動推廣的目標。
用微博引發口碑傳播
當確定這次互動推廣的目標人群後,華碩選擇搜狐的微博平臺,作為其推廣活動的主陣地,讓整個“華碩美劇Eee達人”活動的頁面套嵌入搜狐的微博系統中。
在美劇的製作團隊中,編劇是整個團隊的核心,美劇也由於其跌宕起伏,扣人心懸的劇情而牢牢吸引著觀眾。為此,華碩將這一活動的形式設置為線上答題闖關編 寫美劇劇情,設置了“每週最佳美劇Eee達人獎”、“每週最具人氣Eee劇獎”等4個獎項,並推出了總價值達10萬元的Eee PC作為獎品。以周為單位,進行評獎。從7月中旬開始,網友在註冊登錄搜狐微博後,加“華碩美劇Eee達人”官方微博,之後就可以在活動的頁面答題,編寫 劇情。其答題或編寫劇情的內容會同時顯示在活動主頁和個人微博上,該網友的微博粉絲也能同時在自己頁面看到這一內容。
每週五,主辦方會 在搜狐微博的活動主頁中公佈,評選出好的劇情,公佈獲得Eee PC獎網友,這些劇情的創意不拘一格,天馬行空,同時活動的主辦方還會給網友一些建議,希望網友編寫的劇情中添加一些和華碩Eee PC相關的內容,這樣,很多網友就會主動去關注華碩Eee PC的基本性能、參數等比較深入的廣告內容。
同時,華碩也對於一些想參加活 動,卻不擅長編寫劇情的網友設置了“每週名博參與獎”,針對那些個人圍觀量(被點擊數)達2000次以上的微博網友,只要他們在自己的主頁上發表關於“華 碩美劇Eee達人”活動的介紹或推薦內容,並被其粉絲轉發20次以上的,也可以參加這一評獎。這種微博網友間的互動和傳播,進一步增加了其影響力和關注 度,使微博平臺的口碑傳播效應成幾何級的增長。
截至8月22日,“華碩美劇Eee達人”活動結束,6周來,活動累計參與人次11422 人,收穫主題Eee劇9169篇,華碩美劇Eee達人官方微博粉絲9315人。搜狐微博最熱轉發排行榜前五名最熱微博中華碩美劇Eee達人主題Eee劇占 據前三名和第五名,並成為搜狐微博最熱評論排行榜的第一名。由於活動關注度較高,最後“華碩美劇Eee達人”自動生成了百度關鍵字。
整合行銷是為了線下落地
與此同時,華碩同步進行了整合行銷,他們通過美劇的最熱平臺 如豆瓣興趣小組,字幕組論壇,天涯美劇論壇,QQ群美劇群,以及開心網、博客等方式,同步進行活動的推廣。在這些網路社區裡發佈推薦帖,或話題帖,與社區 裡的網友交流互動,使所有關心美劇的人群都能捕捉到這一活動,並將網友引向活動主頁。
不僅僅是一些社區論壇,為了提高主頁活動流量,配合產品推廣,華碩還同步在專業類垂直網站天極網、中關村線上、PConline等,發佈EeePC第四代產品專題或廣告,點擊後的入口全部指向活動主頁。
線上推廣十分熱鬧,線上下的賣場端,華碩也專門製作了美劇Eee達人的活動DM單頁和屏保,店面銷售人員在介紹Eee PC時,也會告訴顧客,正在舉辦的美劇Eee達人活動,以及上網看美劇,用華碩Eee PC會更適合,讓這一活動更好地促進銷售。七八月通常是PC機銷售的旺季,在美劇達人活動開展期間,今年七八月的EeePC產品在零售市場的銷量同比去年 同期增長了大約30%,為了讓這一次活動能夠在未來有更好的延伸,華碩推出了“Eee達人”,定義於20~30多歲的積極向上的年輕人群,強調輕工作,易 生活,意思是面對壓力,放下包袱,輕鬆工作。“Eee達人”的概念還將出現在Eee PC的其他活動中。
“如今,品牌商的網路行銷方式 正在趨於多元化。除投放傳統的網路品牌廣告之外,基於垂直媒體,同時結合社區、微博等社會化工具推廣也逐漸成為廣告主經常採用的行銷方式。譬如七夕前後, 好樂買也利用微博進行了一次成功的行銷。”艾瑞諮詢分析師蘇會燕認為,很多企業通過微博、SNS社區等平臺,舉行活動,提高用戶關注度。這種方式不僅可以 説明廣告主觸及更為精准的潛在目標使用者群體,通過互動、交流等活動,也可以加深用戶對廣告品牌的認知度。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