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估值沒共同準則 黃國英

2001-12-28 AppleDaily

筆者在本欄公開電郵地址,自然是歡迎讀者賜教,事實上不少讀者的電郵都十分有啟發性,提供了很多思考方向以至寫作靈感。近期有位讀者似乎頗為投入地看好,因此對筆者部分觀點頗不以為然,有值得一談的地方。近年股市大起大落,長期看好或長期看淡,幾乎都有一半時間可以說話特別大聲,但在實戰之中,並沒有必要將自己的立場限死,要有較為開放及靈活態度應戰才較適宜。筆者對其他人看好看淡並不重視,只是有時如果看法過於肯定,造成跟隨者過於投入,是有點道德上的責任。至於估值的合理基礎,從沒有一個共同準則,因為估值過程牽涉太多假設、經濟增長、利率上落等宏觀環境,以至管理層的銷售策略及生產管理等等,如何評估是沒有公平準則,如果有一套公式可以套用,股價理論上便只會在有消息時才會波動,而且很難會有成交。風險管理常被忽略估值言人人殊,但投資者個人還是要自己有一套基準,這樣才有根據去捕捉市場的「錯價」,市場可能錯,也有機會是自己錯,成功率便是視乎投資者本身的功力了。其 實基本分析不單是計算股票的合理價值,還有一個角度是很多人忽略了,就是風險。盈利預測牽涉一大堆假設,自然是有出錯的機會,另外當然還有管理層罔顧小股 東胡來的風險。所以就算心中有一個估值去運作,投入每隻股份的注碼都不會相同,主要是因應對股份評估的信心而定,股票分析只是投資過程的前程,組合管理是 後期相當重要的工作。而且投資者不同分析員,對很多股票是可以不理。有一些股份走勢如何強勁有氣勢,筆者也不會理會,主要是看不透風險,或者認定風險遠比表面高之故。雖會走失不少機會,但如果講求長線生存,有時割愛亦在所難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

利益共同体拿地的“游戏规则”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5/352431.html


在很多熟悉海南土地开发及出让的业内人士看来,中信泰富向荣智健私人公司进行利益输送完全是一个“伪命题”,因 为对于土地一级开发商而言,将自己开发的大量土地通过土地二级市场的招拍挂向利益共同体出让,在当地的实际操作中属于“正常流程”。

土地一级开发,通常是指由政府或其授权委托的企业,对城市国有土地或乡村集体土地,即俗称的毛地或生地,进行统一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并进行适 当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使土地达到“三通一平”等建设条件后,再通过招拍挂方式公开出让。

由于海南地方财政基础较薄弱和历史原因,海南此前在房地产开发中曾将大片土地交给开发商整体开发。公开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初,海南的企业成片 开发区域有93个,总面积上千平方公里。

但截至2004年底这些开发区成片开发实际仅使用土地面积49平方公里。为规范土地一级开发,海南省人民政府2006年7月出台的《关于规范企业参 与土地成片开发的通知》,但政策仍相当优惠,企业参与土地一级开发的增值收益分成比例最高可达70%,这也直接刺激了海南土地一级开发市场。

万宁市国土局有关官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政府与中信泰富的土地收益就是三七分成。

但开发商参与土地一级开发并不仅仅是看中土地收益分成,更在于拿到该地块的二级开发权。因为土地一级开发存在资金占用量大、工期时间长、政策风险高 等问题。开发商通过介入一级开发,可以更好地把握土地规划定位等核心问题,便于企业在下一步招拍挂中掌握主动权,拿下土地二级开发权。

现实情况是,土地一级开发商在土地招拍挂中存在着先天优势,甚至可以左右土地二级出让。曾参与海南多个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的商务策划师崔元星在接受本 报采访时称,其关键因素是因为土地收益分成。

他举例称,中信泰富与政府签署土地一级开发协议后,无论在土地二级市场上拍卖多少钱,最终大部分土地收益仍会返还到中信泰富的口袋里。“开发商可以 出任意高的价格抬高地价,这样就可以把其他开发商排除在外,而中信泰富掏的钱最终可以返还回来,这只是钱从左口袋到右口袋的游戏而已。”

记者通过万宁市工商注册查询发现,中信泰富曾有三家子公司在上两次土地招拍挂中参与拿地,分别为万宁金信发展有限公司、万宁仁信发展有限公司和万宁 创远发展有限公司。这三家公司法人代表均为常振明。

中信泰富在神州半岛招商引资中担当主要角色,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土地出让对象的权利。根据《万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开发建设神州半岛风景名胜区 的决定》,中信泰富是神州半岛项目的主开发商,负责对规划区域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开发建设。

神州半岛仅仅是海南土地一级开发的一个缩影。通过公开资料很容易发现,除了中信泰富计划投资百亿开发神州半岛以外,海口新埠岛开发建设的累计投资也 将达到100亿元;中信集团在博鳌的总投资额将在100亿元以上;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也号称投资100亿元,多个项目的开发周期都在10年以上。

也正是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一个意在参与土地一级开发的中国土地投资协会去年曾在深圳横空出世,多家开发商联合进军土地一级开发市场,其最终目的是 赢得二级市场拿地的优先权。“只要各种手法到位了,政府的招拍挂土地方式就可能为你度身定做,尽管有更高层面的约束,但总有解决之道。”崔元星感慨,“土 地一级开发的水比二级开发更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32

马云携手孙正义:合谋亚洲电子商务共同体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17/zNMDAwMDE4MjIzNg.html


6月1日晚上10点,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挤进日本东京银座附近的“串特急”。这是一个东京本地人爱光顾的路边烧烤店,便宜却嘈杂而拥挤,马云兴 致很高,对邀请他加入的记者说:“高兴,一定要过来。”

他刚告别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当天,他和这个已经合作十年的伙伴再度联手,宣布阿 里巴巴旗下淘宝网与日本雅虎的战略合作——雅虎日本开设“中国商城”频道,淘宝开设“淘日本”频道。也就是说,通过互联网,不出国门,日本商家就可以通过 “淘日本”把产品卖到中国市场,中国商家也可以通过“中国商城”把产品卖到日本。

“这相当于把中、日两国的生产者资源、消费者资源打通,在 两国间自由流通。”有“互联网大帝”之称的孙正义认为:“藩篱不再,在世界变平之前,中日两国变平了,至少在电子商务领域。”

孙正义告诉记 者,中国电子商务加上日本的电子商务市场,已经超过美国,淘宝网与雅虎日本的合作之后,将打造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共同体,即“中日电子商务共同体”。

随 着互联网继续向前发展,电子商务未来会取代网游、资讯、搜索成为最基础的互联网应用,这已成共识。拥有中日电子商务共同体,将足以睥睨亚洲互联网群雄,进 而在全球互联网行业获得战略制高点。

孙、马共同体

“淘日本”与“中国商城”是孙、马共同体资源 整合的成果,它们给中国、日本的制造商提供了新的市场,也给中国、日本两国的消费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据软银提供的数据显示,员工在100人 以下的中小企业在整个日本超过149万家,是整个中小企业总量的97%。孙正义说:过去只有很小部分企业能在中国实现营销,其中98%的企业未能进入中国 市场。

因为以传统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太高。孙正义说:首先设立经营场所,在当地市场投放广告、媒体宣传、招聘员工,这些投入有风险,可 能亏损,这让很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此外,贸易壁垒更为严重。孙正义说:语言不通、支付、通关、配送等问题,复杂的流通,高额的手术费,都 是壁垒。

过去二十年,日本经济一路下滑,至今看不到提振的希望。马云认为,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年迅速发展,并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有无限的商机。日本企业在门外徘徊,却不得其法。

孙正义表示,雅虎日本与淘宝网合作之后,对部分企业而言,上述问题都解决了。语言可以通过 机器翻译解决,支付可以通过国际支付宝与第三方财务公司解决,物流由淘宝网及雅虎日本提供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解决,通关问题也交由物流公司一并解决。通过互 联网做生意,不用开设办事处(或分公司),不用广告投入、不用媒体宣传、不用招聘员工。

雅虎株式会社代表董事总经理井上雅博告诉记者,中国 消费者通过“淘日本”购买日本产品,通过国际支付宝支付人民币,利用支付宝的结算功能,日本商家直接得到日元;日本消费者通过雅虎中国商城网购中国商品, 支付日元,通过与雅虎日本合作的第三方财务公司,中国商家获得的是结算过的人民币。

国际贸易中的结算问题一直是网购难题。井上雅博透露:目 前仅一家第三方财务公司与雅虎日本合作,不久后将会有一家新的财务公司与雅虎日本合作。

淘宝网总经理陆兆禧则透露,一些地方政府正与淘宝谈 合作,解决物流、通关问题,目前货物都通过空运,转道香港,经深圳,最后才能进入内地,可能通过海运,直接运到上海,经上海销往内地。此外,淘宝还将在全 国各地建立仓储中心,缩短送货时间。

陆兆禧刚刚通过“淘日本”买了块手表:“在淘宝网大多数店铺中,这块表的价格约800元,我花了510 元,其中运费占去了100元。”他说,跨国网购,消费者希望速度更快、价格更低,这都需要通过物流环节来解决。

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说:现 在每年双方有将近500万人相互往来,日本客人到中国去购物,中国的客人也到日本去购物,淘日本与中国商城为两国更多的企业提供了机遇。

合 谋新亚洲

1999年,软银投资阿里巴巴3500万美元,那是孙正义与马云的第一次携手。十年之后,马云的阿里巴巴成 为中国互联网领域一大奇迹。

站在台上,望着台下的孙正义,马云十分感慨:“十年来我们有了许多变化,我多了几道皱纹,他(孙正义)少了几根 头发。”

这一次,他们再次携手,不再为造一个公司,而为资源互换,强强携手,图谋新亚洲。

孙正义说:雅虎与淘宝网合作,将创造全球最大的 EC(电子商务)生态圈。2009年,雅虎日本仅有网民6000万人,而淘宝+阿里巴巴+雅虎日本网民共计2.5亿人。

陆兆禧预 计,2010年淘宝交易量将超过5万亿日元,超过ebay成为全球第一。2009年,日本最大的零售企业乐天营收约1.2万亿日元,尽管高于雅虎日本的 8000亿日元,却远低于淘宝2009年的3万亿日元。不论是在全球,还是在亚洲,淘宝+阿里巴巴+雅虎日本集团都具有优势。

孙正义认为: 雅虎日本与淘宝网合作,卡位未来十重要,特别是面对可能来自ebay、亚马逊、google的竞争。

陆兆禧说,过去几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 增长率均超过100%。据艾瑞统计,2009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量达2450亿元,淘宝占据80%,预计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将超过一万亿元。

中 国与日本网购营收仅占整体零售营收的2%,中国西部更低于1.5%,而韩国、美国的网购营收占比达9%、8%。

与此同时,中国网购市场刚刚 起步,网民突破4亿人,但网购渗透率仅为22%,而日本、欧洲的网购渗透率为97%,韩国更高达99%。

有人认为,雅虎日本与淘宝网此次合 作,对于孙正义与马云来说,还有更大的企图。

亚洲区域已经取代北美、欧盟成为最大的区域网民共同体,此次合作有两个意义:一是抵制 ebay、亚马逊、google等全球性竞争对手的竞争,二是抑制本区域的竞争对手。

本区域的竞争对手,包括腾讯、百度等对手。三个月前, 百度宣布与乐天合作进军日本电子商务,而百度搜索业务早在两年前就已经进入日本市场,这等于在孙正义的后院放火。腾讯尚未与软银正面交战,但在中国,却与 其有资本关系的阿里巴巴在多个领域进行竞争。

孙正义否认“淘宝+阿里巴巴+雅虎日本”意在称霸亚洲,只是说早在三年前就与马云探讨合作的可 能性,只是当时条件不成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21

價值投資人的共同特點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2648


巴黎:

Graham在Intellegent Investor一書內提到自已一個慘痛的經歷。
他向老板提議買入的一隻股票被否 決,而他一直再從末買過這隻相識於微時的最後股王--------IBM。

Warren Buffett說,他當學徒時Graham常常否決他的建議,他也在Intellgent Investor書後說他的眾多基金經理,每個人選股都非常不同,一些持有幾年,一些較被動、一些主動,...每個人也很難影響另一個人。

是 的,在價值投資族內,每個族員的投資標都非常不同,有時,如果不是他們自已透露投資原則,外人是很難單以他們的組合,得知他們是在運用價值投資法。

這 反映,價值投資人都只相信投資的王道而非任何人的建 議

Blog友很多時都來文問我對某股的看法,我一般都只回答應該從那方面入手的原則,當然有時我有個人的 偏向,例如我一直不愛地產股、電訊股、科技股。所以我亦很自然否定了他們。興幸,在自已領域上,我仍有很多賺錢的機會,而放棄那些股的機會最差的結果是不 需要罰錢。

我的重點想說什麼呢?

我是想說,如果閣下已經對一支股票作了很深入的研究,你應該像一個合格的價值投資人,有 能力為自已的投資負責任,你也應有辦別那些只不過是皇帝的新衣或個人偏好的說法。  

錯誤和回報,在投資場上都只是相對而已。例如有一 百個錯也可以有十倍的利潤,只要你有一千個Margin of Safety,反之有一百個對也會蝕錢,只要你是沒有任何Margin of Safety。由此可知,不應因為別人的說好或說差的正確性,影響你的決定,每一支股票也可以有應該買入和不應該買入的理由,而如何決定就在於守候者的耐 心與對那支股的Margin of Safety認識程度!


後記:
出了文後,看到CKM001君的另一編關於如何避免因 股評人意見而損失,這篇文也近似如何判斷別人的意見。但是我和他的處理方法卻非常不同。

他說要問三個問題,我的意見是那些問題都是投機的 問題,因為我們沒有可能不問一個更嚴肅的問題------那企業到底價值是多少?

可能CKM001君是想以那三個問題引出股評家的不稱 職,不過我的想法是,即使那個股評家是股神,他全副身家買入某支股票,這二個條件都不會影響那支股票的根本的價值,即我們是判斷股票的價值,而非判斷股評 家的價值,同時亦絕對不應因某股評人的言行而愛或廢那一支股,這亦是我出本文的目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30

投资与交易:闪光的共同点 ——评《海龟交易法则》之一 孙旭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0l21d.html


投资与交易:闪光的共同点

——评《海龟交易法则》之一

作为一名价值投资者,我看《海龟交易法则》纯粹出于好奇。在读书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投资与交易其实是有相当多的共同点,这些闪光的共同点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在书的第一章,作者柯蒂斯·费思就明确指出了投资和交易之间存在着区别:

投资者买东西是为了长远目标,他们相信,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许多年)之后,他们的投资会升值。他们会买实物,也就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沃伦·巴菲特就是个投资者。他买的是企业,不是股票。

交易者们却不会去买像企业这样的实物,他们也不会买下谷物、黄金或白银。他们买的是股票、期货合约和期权。他们不会太关心管理团队的水平,不会太关心寒冷的东北部地区的油料消费趋势,也不会太关心全球咖啡产量。交易者只关心价格。从本质上来说,他们买卖的是风险。

虽然如此,书中的许多观点却与价值投资理念不谋而合。例如,对预测的看法。

海龟们从来不去预测市场的动向,而是会寻找市场处于某种特定状态的指示信号。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优秀的交易者不会试着预测市场下一步会怎么样;相反,他们会观察指示信号,判断市场现在正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事实上,如果你大多数时间都是错的,赚钱反而容易得多。如果你的大多数交易都是赔钱的,这说明你并没有试图预测未来。

很多价值投资者都知道巴菲特是不做短期预测的,在这一点上,优秀的海龟与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是相同的。与此相反,很多“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却乐此不疲地做着预测游戏。

再如,不追求短期业绩。海龟核心原则有四条——掌握优势、管理风险、坚定不移和简单明了。所谓掌握优势,就是“找到一个期望值为正的交易策略,因为从长期来看,它能创造正的回报。”而“简单明了”则是指“从长久来看,简单的系统比复杂的系统更有生命力。”这就是说,海龟交易法则并不是什么“短线法宝”。在书中,为了测试一种交易策略是否能够获得优势,费思使用了长达10年的数据(19961月至20066月)。

又如,对理性的重视。

里奇和比尔从不依赖直觉,相反,他们的方法以实验和调查为基础。

海龟们还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都有赛局理论[1]和策略方面的背景,而且都对赌博游戏中的概率学颇有研究。

费思在书中讲了他是如何评价一些投资策略的,其中用到了相当多的数学知识,且逻辑极为严谨。

价值投资者中,格雷厄姆和巴菲特都有着深厚的数学修养。然而,很多人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一点。我个人的观点是——如果一个人的感性甚于理性,那么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价值投资者。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价值投资是一种符合海龟核心原则的交易策略。价值投资讲究以远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资产,从长期来看这不正是一种能够获得正的期望值的策略么?安全边际的出发点不正是为了降低风险么?价值投资理念又是多么简单明了!

在这里我想重点说一下“坚定不移“原则,费思认为,”唯有坚定不移地执行你的策略,你才能真正获得系统的成效。”书中的一个例子表明,如果自19984月开始按照海龟们学到的“突破法”在可可市场进行交易,在11月的那个大获成功的赢利交易之前,连续有17个交易是赔钱的。

连续17次交易赔钱恐怕是绝大多数人无法面对的,价值投资者不会那样频繁地买卖,但也极有可能在某一段时间处于低谷。巴菲特的好友比尔·卢昂甚至曾经连续4年跑输标准普尔500指数,随后才大幅超越,而巴菲特认为那4年是“以价值为导向的投资者相当难以运作的情况”。

由此来看,无论是价值投资还是海龟交易法则都无法保证人们在短期内赚大钱,甚至会强烈地折磨人们的神经。因此,这本书封面上的推介词——“历经24年时间考验,普通人也能轻松赚钱的神奇期货交易系统”显然是言过其实了。事实上,费思在书的结尾部分这样说,“海龟法则是很难坚持的,因为它们以捕捉相对罕见的大趋势为基础。正因为大趋势难得一见,所以你在赢利期之前可能要等上好多个月,有时候甚至是一两年。”

总的来说,《海龟交易法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能够帮助我们对投资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46

高鐵利益共同體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85588&time=2011-07-30&cl=115&page=all

通號集團為何能夠壟斷高鐵信號系統市場?高鐵產業食物鏈上的分食者如何求存
財新《新世紀》 記者 劉衛 於寧

 

  如果「7·23動車追尾事故」沒有發生,通號集團的神話應該這樣撰寫:

北京全路通信信號設計研究院核心技術包括CTCS-3級列控系統,號稱擁有自主知識產權。showtac/CFP


  通過與外資合資,消化引進吸收國外先進技術,推出自主知識產權產品,進而壟斷中國高鐵信號系統市場,集設計、生產、工程為一體的通號集團,過去 五年間伴隨高鐵的大規模上馬高歌猛進,收入和利潤分別增長了2倍和3倍,2010年成為收入120.5億元、利潤12.6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2011年 其股份公司在北京舉行掛牌儀式,順利的話,2012年初,通號股份將登陸A股市場。

  這是一個中國高鐵飛速發展孕育出的典型成功故事。在中國高鐵產業鏈上,國企——特別是脫胎於鐵道部的國企往往是第一層受益者。在其之上,是過去血脈相連、2000年從中剝離出來的鐵道部,在其之下,則是形形色色賴之生存、分食高鐵訂單的各種小公司。

  不過,通號的上市美夢在脫軌的高鐵列車中已近破滅。作為甬溫鐵路信號系統的總承包商,此次事故暴露出來的信號系統問題使得這家全稱為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下稱通號集團)的公司,一夜之間聲名狼藉。

  他們傳奇般的自主知識產權產品沒有經受住雷雨和市場的考驗。事發後,其總工當晚就飛赴溫州被封閉起來開會。在其他相關公司紛紛發出澄清公告時,只有通號集團一直保持沉默,直至7月28日才發出致歉聲明。

通號溯源

  通號集團成立於1984年1月,原隸屬鐵道部,2000年,通號集團與鐵道部脫鉤,劃至國資委,系國資委直管的大型央企,和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並稱中國鐵路建設三大輔業公司。據國家工商總局資料顯示,該公司註冊資本為14.82億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馬騁。

  2006年是中國高鐵建設的啟動年,當時通號集團利潤僅為3億元,營業收入42億元。兩年後其營業收入已增至62.1億元,利潤為5.6億元, 由於規模較小,國資委曾有意將其與中國鐵通合併。但這家險被合併的企業,由於搭上了高鐵投資和建設的快車,很快開始了奇蹟般的發展。

  從2008年開始,中國高鐵的年投資額較前一年翻番,一舉增至3376億元,次年更增至6000億元量級,2010年達到7091億元。而列車自動控制系統,堪稱「鐵路運行的中樞神經」,在高鐵建設的總投資中約佔10%的比例,被通號集團牢牢掌握。

  由於具有通信、信號工程的總承包資質,通號集團參與了眾多高鐵項目,形成了設計、生產、工程為一體的產業鏈,並於1986年與阿爾斯通成立了合資公司卡斯柯信號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億元,這是中國鐵路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

  北京全路通信信號設計研究院(下稱通號院)是集團的設計單位,其核心技術包括CTCS-3級列控系統,號稱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該系統是基於 GSM-R無線通信實現車-地信息雙向傳輸、由無線閉塞中心(RBC)生成行車許可的列控系統。公司稱,「系統採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對高速運行下的列車進行 運行速度、運行間隔等實時監控和超速防護,以目標距離連續速度控制模式、設備制動優先的方式監控列車安全運行」。

  中國通號擁有的信號系統技術還包括:自動閉塞系統、計算機聯鎖系統、列車調度指揮系統(TDCS)、調度集中系統(CTC)、國產化列車自動防護ATP系統、車站列控中心和應答器系統、駝峰自動控制系統、道岔轉換安全保障系統等。

  從2006年開始,隨著國內鐵路建設的躍進,通號集團逐步走出困境。僅僅在2008年,通號集團就相繼完成溫福、甬台溫、武廣等客運專線建設項 目,先後開展海南東環、滬寧、滬杭、哈大、向莆、杭甬等客運專線建設項目。簽約承擔京滬高速鐵路通信信號工程項目。2009年集團共簽訂合同7257項, 合同總額190億元。

  2010年至今,通號集團同時為京滬、哈大、廣珠、廣深港、向莆、杭甬、合蚌、廈深、南廣、成綿樂、武黃等高鐵建設項目提供通信信號系統集成及 列控核心技術。在海外業務方面,通號集團獲得了巴基斯坦鐵路項目、沙特高鐵項目以及伊朗德黑蘭地鐵1號線、2號線、4號線等工程訂單。

  2010年,通號集團的業績躍升,其營業收入和利潤分別增至120.5億元和12.6億元,是2006年三倍和四倍。2010年12月29日, 其股份公司——中國鐵路通信信號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通號股份)在北京創立,引入了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國新控股有限 責任公司和中金佳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股東,註冊資本45億元。

  通號股份承繼通號的全部骨幹企業、資質、主營業務,重組後進入股份公司的資產和人員超過集團總資產和人員的98%,具有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通信信號系統集成、研發設計、設備製造、施工運維完整產業鏈。

佔據食物鏈高端的奧秘

  通號集團站在高鐵食物鏈的最上游,總承包信號系統項目,然後或者指定旗下企業生產,或者通過招標形式將部分業務分包。

  2008年5月9日,通號集團與中鐵電化局聯合體共同與沿海鐵路浙江有限公司簽訂了新建鐵路甬台溫線四電系統集成工程合同。甬台溫線從原有的寧 波東站至新建溫州南站,線路全長274.106公里,最高行車速度為每小時200公里。通號集團承接該合同的通信信號系統,合同價約5億元。通號北京工程 分公司整體負責通信、信號工程,信號施工任務也全部由他們承擔。

  此前,通號集團與電氣化局已幾次聯手承攬中國鐵路京津、廣珠城際,武廣客專等線「四電」建設項目。

  2008年8月18日,甬台溫四電(通信、信號、牽引供電及電力供電系統)系統集成工程開工。當時,通號集團還中標了溫福線和福廈引入福州樞紐通信、信號系統工程。其中信號系統包括CTC系統、聯鎖系統、閉塞系統、列控系統地面系統;信號計算機監測系統。

  查閱公開信息後,財新《新世紀》記者發現,通號集團承接了多數近年來新建鐵路的通信信號系統工程。在拿到項目之後,通號集團將設計、生產和工程合同分包招標,通號集團內的數家公司最終成為供應商。

  在查詢甬台溫鐵路的通信、信號物資招標情況時,財新《新世紀》記者找到了兩份招標公告,卻無法查到隨後的中標情況。而據《經濟觀察報》報導,通 號集團在獲得該項目之後,立即將工程分拆招標,包括上海鐵大電信設備有限公司、北京中鐵通電務技術開發中心、烽火通信(600498.SH)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等都是其中標企業。

  在甬溫台線通信信號系統中,ZPW2000型自動閉塞系統由通號集團提供,由其廣州分公司施工完成。甬台溫客專通信、信號工程將由通號集團北京工程分公司整體負責,信號施工任務也全部由該公司承擔。

  通信信號系統集成,由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提供,也為通號集團子公司。甬溫線上的鐵路信號集中監測系統(原鐵路信號微機監測系統)裝備由中小板上市公司輝煌科技(002296.SZ)提供。

  創業板上市公司北京世紀瑞爾技術股份有限公司(300150.SZ,下稱世紀瑞爾)為甬台溫客運專線提供鐵路通信監控系統和鐵路綜合視頻監控系 統兩個產品。鐵路通信監控系統主要監控鐵路通信機房內設備運行情況,鐵路綜合視頻監控系統主要為鐵路部門提供視頻圖像監控服務。

  防災安全監控系統工程則由今創安達提供,今創安達是江蘇常州今創集團的子公司,據財新《新世紀》記者此前瞭解,今創集團與落馬的鐵道部運輸局長張曙光關係十分密切。

  而甬溫台線的運輸調度指揮系統和列控系統中心(FZk-CTC系統工程),由通號集團與法國阿爾斯通公司的合資企業卡斯柯信號有限公司提供。卡斯柯還中標了京滬高鐵的信號系統。佳訊飛鴻(300213.SZ)則為甬台溫專線提供了「MDS多媒體指揮調度系統」。

  據通號院研究人員李嘉的一篇題為《甬台溫鐵路通信信號系統集成簡介》論文介紹,甬台溫線採用CTCS-2提醒構建列控系統,地面設備由列控中 心、站間列控安全信息網絡、ZPW-2000A軌道電路、LEU、點式應答設備組成。全線各站均配備相應的地面列控設備,以保證在CTCS-2級運行區段 地面列控消息的完整性。運行於此線的動車組應裝備CTCS-2級列控車載設備(簡稱ATP)和運控器,運行於此線的客運列車及貨物列車裝備機車信號和運控 器。主導CTCS-2的設計者正是通號集團下的通號設計院。

  另外,和利時公司(Nasdaq: HOLI) 是兩列列車車載ATP系統的供應商。

  2009年8月,甬台溫線通信信號工程完工,通號集團在甬台溫、溫福鐵路聯調聯試總結會上受到表彰。當時,該鐵路線的動車組創下了292公里的最高運行時速。通號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繆偉忠是該項目的負責人。

  通號集團能夠壟斷列車自動控制市場,概因它脫胎於鐵道部,被視為「路內企業」,每逢春節,鐵道部領導仍按慣例到通號集團慰問。

  而像華為、中興通信這樣的通訊企業,雖然已在國際通信領域打敗了包括西門子、北電在內的很多跨國電信公司,在高鐵客專數據網項目中也屢屢中標,但其通信信號系統卻至今未能獲得鐵道部的准入。

  一位業內人士稱,進入鐵路行業,取得鐵道部的認證至關重要。按照鐵道部對聯合體投標的要求(即必須與外商合資),即使一些路外企業具備相應技術、已有類似產品,如果沒有業績,也很難成為鐵路合格供應商,一般只能與國外企業聯合才有可能曲線入市。

  而真正「入圍」的未必是好企業。「採購目錄分為一級和二級,前幾年剛推出的時候主要靠關係進去,很多是業內不知名的企業;這幾年慢慢調整,現在至少都是做過項目的企業。」

利益分食者特徵

  至於在通號集團之下處於食物鏈下游的公司,則林林總總,情況不一,有些毫無技術,只是通號集團用來「走過場」的通道,比如中國電氣進出口有限公司;有些則半靠關係,半靠技術,從通號下面分羹,輝煌科技、特銳德、佳訊飛鴻、世紀瑞爾均在此列。

  在鐵路系統,按規定上規模的產品採購和工程承包都必須通過招投標進行,但從鐵道部到總包商,招標往往流於形式。

  2000年8月,中電全資子公司「上海電氣進出口公司」中標了貴陽-婁底西線的自動閉塞系統。時任中電董事長裴志鵬稱:「當時是典型的圍標。參 加投標的只有中電和其全資子公司上海電氣進出口公司(下稱上海中電),結果後者中標,具體執行仍是中電。」另一位中電人士也透露,當時有兩個包,原本準備 中電總公司和上海中電分,結果報價時出了問題,都讓上海中電中標了。

  不過,與其說中電中了標,不如說它是通號集團放在前台的道具。2000年12月,也是在合同開始執行後,上海中電與北京通號院簽訂協議,將該項 目產生的977萬元利潤中的921萬元,以諮詢投標文件編制費、外貿合同及內貿合同技術條款編制及審定費、所供產品的技術服務費、技術轉讓費等名義轉至通 號院,中電僅獲利56萬元。

  據裴志鵬稱,該項目的招標實際上是由通號院先行設計方案,包括設備選型、確定廠家等,他們又幫助中電製作投標文件,再向中電「推薦」供貨商,也就是說,整個過程設計單位一手操辦。其「推薦」的廠家即為通號集團在北京與上海的鐵路信號工廠。

  後一類公司較之中電較有競爭力,且近年已陸續上市,但對投資者而言,最大的風險就是對鐵路的高度依賴。除輝煌科技上市較早、掛牌中小板外,其餘四家帶著高科技、高成長等光環在創業板上市。2008年,和利時公司選擇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上市。

  這些「寄生」公司,分別在高鐵信號、監測、列控、調度、防災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們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

  其一,成立時間短,規模小,業績在近五六間迅速增長;其二,訂單高度集中、主營業務單一,主要靠分食高鐵蛋糕生存和發展。其三,創始人和高管多出身鐵路。

  輝煌科技的招股書顯示,公司為鐵道部指定企業、高鐵信號監測系統和防災安全系統的主承包商,其鐵路信號微機監測系統、防災系統和無線調車系統在 高鐵中都佔據很高份額。在上市前三年來自於國家鐵路市場的營收佔主營收入比例分別為76.35%、66.80%、77.42%。截至2010年年報,公司 鐵路通信信號行業的收入達2.44億元,佔主營收入2.50億比例高達98%。

  同樣,佳訊飛鴻的主營業務為包括常規調度系列產品、應急指揮系列產品和鐵路防災安全監控系統產品三個大類,這些產品幾乎囊括了公司100%的主營收入。和利時主營業務之一是鐵路信號與運輸自動化,該業務2011年第一季度收入1450萬美元,佔營業收入的27.7%。

  佳訊飛鴻主營產品為指揮調度產品的研發和銷售。招股書顯示,公司產品包括常規調度系列產品、應急指揮系列產品和鐵路防災安全監控系統三大產品。 目前,全國鐵路系統共有近6000個站(段),其中超過4000個站(段)正在使用公司的產品,其中,FH98系列調度產品在鐵路同類產品市場的佔有率超 過60%,FH-V088系列應急指揮產品的市場份額高達80%。換而言之,全國鐵路系統75%的路段都有佳訊飛鴻的產品。

  由於關係到生命財產安全,鐵路部門對涉及運輸安全的調度通信產品採購實行必要的行政許可,通過行政許可或者專項招標的方式設置較高的產品准入門 檻,以達到保證運輸安全的目的。由此,作為國內少數幾家擁有《鐵路運輸安全設備生產企業認定證書》准入證書的通信信息企業,佳訊飛鴻在鐵路市場競爭方面極 具壟斷優勢,2007年到2009年,鐵路市場佔有率分別為47%、47%和48%,連續三年位居第一。

  而世紀瑞爾1999年由畢業於北方交大的牛俊傑、王鐵兩位自然人出資300萬元創立,如今在鐵路安全監控系統市場以20%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累計做過400多個鐵路安全監控項目,去年底上市募資11億元,收入2.34億元。

  世紀瑞爾的招股書顯示,公司主營業務為向鐵路用戶提供行車安全監控系統軟件產品及相關服務。

  2010年1-9月、2009年度、2008年度、2007年度公司來自鐵路行車安全監控系統軟件產品及相關服務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595億 元、1.4億元、8543萬元和7918萬元,佔公司同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7.09%、92.89%、93.74%和95.97%。

  這些公司通過種種方式與鐵路系統捆綁在一起。輝煌科技2010年10月聘任鄭予君為總經理。鄭予君於1980 年 12 月開始在鄭州鐵路局工作,2001 年12 月至 2005 年 9 月間擔任鄭州鐵路局辦公室主任、副局長,2005年起擔任中國鐵通集團公司黨委委員、董事、副總經理並兼任中國鐵通工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輝煌科技的獨立董事唐濤,則是北京交通大學教授,曾擔任多個國家和鐵道部科研項目的負責人,包括鐵道部重點實驗室「鐵路運輸自動化與控制實驗 室」主任,中國自動學會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鐵道學會自動化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地鐵設備國產化專家組成員、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專家委員會成員 等。

  佳訊飛鴻的測試技術總監呂志東曾供職於鐵道部科學研究院通號所,而公司綜合產品線總監楊勇則曾供職於中國通號總公司成都廠科研所,任助理工程師。

  世紀瑞爾的董事、技術總監、副總經理尉劍剛,曾任鐵道部瀋陽信號廠工程師、鐵道部通信信號總公司軟件中心工程師;副總經理張諾愚也曾任中國鐵道建築工程總公司鐵路運輸處工程師職務。

  在中國鐵路壟斷體制之下形成的這條產業鏈,競爭規則不透明,幾乎已經到沒有關係開道就很難生存的程度。但這種靠著各種裙帶關係繁殖起來的體系,也面臨著很高的風險——風險或來自貪腐案,或來自政策變動,或來自灰色的招投標與投資變更過程。

  金漢德即為一例。金漢德的實際控制人為丁書苗,依靠丁的特殊關係,2006年9月才成立的金漢德近年來壟斷了高鐵聲屏障市場,其主要依靠從德國 旭普林工程公司引進的聲屏障技術,改進後在國內申請專利。之後,便連續中標京津城際、武廣、鄭西、廣深港高鐵等項目。但在丁書苗被捲入劉志軍案之後,這家 公司本已在進行中的融資告吹,上市計劃戛然而止,現在風雨飄搖,正在苦尋買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96

初創公司如何選擇共同創始人?

http://xueyuan.cyzone.cn/qibu-jihua/227561.html

企業家需要選擇正確的合作夥伴,這既是最重要也最困難的決策之一。因為,單憑一個好的想法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有人可以一起執行。企業家往往希望與自己共同創業的夥伴能有同樣的眼界,互補的技術,而且彼此間相互尊重、欣賞對方。這種在創業途中碰到的創業夥伴,可以讓自己安然度過創業中的起起落落。

創業過程中如何尋找合作夥伴,下面的建議或許會為你提供一些幫助。

與親密的朋友,家庭成員或者過往的同事一起創業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大家彼此之間比較熟悉,因而,工作中角色與責任的劃分也就相應變得簡單。大家可以通過一種坦誠有效的方式進行溝通,這樣會最大限度的發揮彼此的作用。

Timehop團隊的Jonathan Wegener 和 Benny Wong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們到Columbia的第一年就認識了對方,兩人之後成為了好朋友。研究生時期,他們選擇了不同的專業方向,但彼此之間仍然保持親密的朋友關係,而且還合作開展了一些小項目。去年二人正式創立了Timehop。兩人之間的互補性很強,加上天衣無縫的交流方式,他們的合作相當愉快。

多與圈內的其他人交流想法,分享 自己的一些規劃,或許可以幫你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

並非所有人都能找到這樣志同道合的大學好友一起創業,如果沒有又能怎麼辦?記得幾年前,我給圈內的朋友群發了電子郵件,試圖找到同時擁有技術和產品體驗經驗的朋友共同嘗試房地產創業。並且通過這種方式結識了Matt——我未來的合夥人以及Nestio的產品負責人。

圈內發出需求後,響應的人很多,你需要花時間來甄別哪些人適合更深層次的合作。

與Matt初次碰面之後,我們很快成為好朋友,但是彼此經過兩年的熟悉過程,才決定共同創業。在此期間,Matt向我引薦了他之前的同事Mike,現在我們三人共同創業。

尋找合作夥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尋找過程需要時間。即便如此,匆忙選擇一個不合適的人來進行合作仍然是不明智的。

Yipit的CEO兼聯合創始人Vin Vacanti就此話題結合自己的切身經歷做過一些分享。他和公司另一位創始人Jim Moran需要一位技術出身的人加盟他們的創業團隊,在尋找過程中,二人決定由Vin臨時擔任技術創始人的角色,創業進程沒有因為尋找共同創業的夥伴而中斷。

如此一來,他們可以隨時開展工作,然後將設計好的產品推向市場;同時也向未來可能加盟的共同創始人證明他們有執行的能力。學習一門全新的技能是件很有難度的事情,但是這種學習並不需要做到非常專業、深入,因而也並非如此可怕。Vin表示,「成為公司CTO不是目的,設計出可以進行交易的產品才是最重要的。」

人們喜歡把尋找共同創始人的過程比作約會,事實也大致如此。因為你會花費大量的時間與共同創業的夥伴一起度過,彼此之間需要相互信任,這樣看來,又多少與婚姻有些相似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97

「印度與中國的共同挑戰,都是如何保持穩定而持續的增長」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587

中國與印度,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在不同的道路上同時進行改革,被稱為是本世紀最有懸念的一場賽跑。

印度人如何看待兩國的改革進程和各自的路徑?2013年4月,博鰲論壇上,南方週末記者就此採訪了印度公司事務部部長薩欽·派勒(Sachin PILOT)。

南方週末印度和中國兩國的經濟發展過程被稱為「龍象之爭」。你們如何看中國經濟改革,如何比較兩國的經濟改革分別取得的成就和教訓?

薩欽·派勒: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很了不起,大家都看到了,數億人擺脫貧窮。印度改革時間較晚些,還沒有取得那麼大的成就,但過去25年間也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印兩國人口占了人類的三分之一,這是了不起的成就。

兩國的共同挑戰是如何保持穩定而持續的增長。

貧富差距問題存在於全世界,這是印度的巨大挑戰,如何在窮人和富人之間搭起橋樑。中國也一樣。這是個長期的挑戰。

南方週末有人認為,中印兩國在擺脫貧困方面走了兩條路:中國「以人為本」地發展了勞動密集型產業,成為製造業中心,使幾億人獲得了工作機會;而印度則選擇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並不能帶來大量就業,使大部分人難以脫貧,也就沒有儲蓄和投資,陷入「貧窮的循環」。您怎麼看待?

薩欽·派勒:並不完全同意這種說法,印度仍是個60%的人口是農業人口的國家,因此發展經濟的一大挑戰是這些農村人口無法獲得城市的高附加值的製造業工作機會,這也是我們最近出台一系列政策的原因。

服務業對印度也很重要,我們必須要加強和提高製造業的基礎,在印度我們擁有技術工人,大部分人會說英語,因此我們不缺勞動力,我們沒理由不成為世界一大製造業基地,我們也很重視服務業,我們必須平衡製造業和服務業。

南方週末中國與印度都是有著龐大人口的國家,這是製造業對於這兩個國家的獨特意義。但為什麼是中國而不是印度成為了世界製造中心?印度怎麼看待這個事實?將來是否會推出政策來改變?

薩欽·派勒:據我所知中國著力發展勞動力密集的低端製造業這個決策取得了成功,印度則更側重發展高端服務業和製造業。這與中國不同,但不同的國家應該選擇不同的發展模式。

接下來4-5年裡我們會更強調發展製造業,但是否會選擇低端製造業,還是高端的創新型的製造業,都有可能。

中國過去製造了很多鞋子玩具出口全球,但你們成本也在提高,所以你們也必須平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20

Founder2be:通過在線約會找到共同創始人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6/2762772.html
2011年時,奧利弗·佈雷默(Oliver Bremer)還在尋找一位合夥人/共同創始人,以共同創立一家B2B類型的軟件初創企業。他當時不怎麼幸運,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這使他思考,如果人們可以上社交網站尋找愛人和工作,為什麼不能以同樣的方式尋找初創企業的共同創始人呢?由此產生了創辦Founder2be的想法。同年,佈雷姆和共同創始人弗蘭克·豪登斯齊德(Frank Haubenschild)一起自食其力地將這一想法變成了現實。

Founder2be公司的兩位創始人弗蘭克•豪登斯齊德和奧利弗•佈雷默致力於幫助初創企業領導者搭建人脈。

「對初創企業來說它就像婚戀網站Match.com與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的結合。」佈雷默說道,「它就是通過在線約會找到一位共同創始人。」

對於任何有過在線約會經驗的人來說,Founder2be網站 的流程並不陌生。人們註冊會員並創建一份檔案——要體現出他們是做什麼的以便吸引到志趣相投的潛在合夥人。佈雷默解釋道,「他們不用說明自己的性別,但要說說在開發、設計、產品、營銷、銷售及商業開發等方面具備何種技能。」

如果會員找到了可能適合自己新企業的其他滿懷創業熱情的人——或者如果他們有一個企業值得自己加入——就通過消息、電子郵件、Skype甚至咖啡店碰頭來進一步聯繫。「就像是赴約以確認彼此間是否有一些共同點。」佈雷默說道,「如果有共同點就一起啟動項目,一些人最終合併了公司再來想辦法發展。」

在線藝術品購買平台Cureeo的首席執行官梅達·斯文森-福瓊(Maida Swenson-Fortune)在Founder2be網站上為自己的公司找到了首席技術官——阿比德·阿里(Abid Ali)。他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在與斯文森-福瓊聯繫上之前,做過網絡開發、用戶界面設計並且有過幾段初創公司的豐富經驗。

初創企業社區裡生氣勃勃,充滿了熱情、創新的准創始人和科技騙子。找到潛在的合夥人可能並不容易。如聚合、合夥辦公場所以及孵化器公司等其他可以彼此結識的場合,往往充斥著已經有了點子或組建了團隊的創業者。專門成立一個在線社區來幫助創始人和初創企業的行家裡手建立聯繫,這將惠及全世界的創業者。

到目前為止這家位於赫爾辛基的Founder2be網站已經建有約1.4萬份檔案,用戶來自於大約100個國家。最多的用戶來自於美國,主要位於紐約和硅谷,但澳大利亞、英國、中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以及印度的用戶數量也在飛速增長。類似於LinkedIn,Founder2be的業務運作採取的是免費增值模式(用免費服務吸引用戶,然後通過增值服務,將部分免費用戶轉化為收費用戶,實現網站的收入——譯註),在這種模式中付費用戶可以享受到更為全面的搜索功能。

除了大量的用戶檔案之外,Founfer2be也開始彙集由會員提出的創業點子。創業者們是否願意洩露他們可能「錢途無量」的計劃,這一點存有疑問,而佈雷默也曾將信將疑。他其實大可不必擔心——用戶們已經在該網站上分享了2,000多個點子。

該平台另一個有意思之處是在檔案裡讓用戶們透露他們可能為初創企業貢獻多少資金。「現在這些數字加起來超過了5,000萬美元。」佈雷姆說道。

佈雷默和豪登斯齊德並沒有在積極地尋找資金,而是考慮接受一家可以獲取初創企業人脈網絡資源的機構投資。有了新的資金,佈雷默認為就有可能增加公司在各種聚會、孵化器和加速器中的影響力——在這些地方Founder2be的口碑能夠迅速傳播。已有歐洲投資者洽談過投資但尚無交易發生。

最終,Founder2be的服務有可能遭受如LinkedIn等已經立穩腳跟的職業人脈網站的衝擊。公司的准入門檻幾乎為零,最多就需要一個產品構建和一個營銷活動——宣傳這個以初創企業為中心的創業者和准創始人新會聚地。

佈雷默和豪登斯齊德正處在一個關鍵點上:他們認為該網站擁有約1.4萬用戶基礎,可以在兩年左右的時間裡設法實現盈利,而且他們正在制定營銷戰略——到目前為止是由一些媒體報導構成。不好也不壞,但至少不壞。如果該公司想要趕在其他市場參與者在該領域攫取大塊市場份額之前佔據一席之地,它將不得不提高知名度並且要立刻提高。讓我們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184

博弈的藝術(IV) -- 共同知識2013-06-23 衍生品定價研究

http://xueqiu.com/5094434048/24213480
所謂的共同知識,指的是博弈中各方在無窮遞歸意義上均知悉的事實。共同知識對理解一個群體內的個體相互之間的行為策略有著極大的影響。今天我們簡單講兩個實例來聊聊共同知識。相信讀過這兩個故事後,對於一些經常出現的熱門事件,例如熱炒房產、瘋搶黃金等,您會有不同的體會和思考。

第一個遊戲

假設您與其他的99位選手參加同一個比賽,比賽的題目是這樣的:每個人寫下一個1~100之間的數字(該數字只有參賽選手自己知道)並上交給主持人,最終與所有人數字平均數的2/3最接近的那個選手將會獲得萬元大獎。這個時候你會選擇什麼數字?

從博弈的角度來看,雖然每個人的可選策略有100個(分別為1~100的整數),但第一步即可將上述策略分為兩類,大於67的大數策略和小於等於67的小數策略。假設每個人都選擇最大的數字100,那麼所有人平均數的2/3為66.6。而在實際比賽中基本不可能出現所有人都選擇100的情況,因此最終的平均數隻會小於66.6.也就是說,所有選擇大數策略的選手都不可能獲獎。如果從收益的角度來看,大數策略的預期收益為0(不可能獲獎)。因此,如果所有選手都是從理性角度出發,就不會有人選擇大於67的數字作為自己的策略。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理,在排除了大於67的數字後,假設所有人都選擇了可選擇策略(1~67)中最大的數字67,那麼最終的平均數即為44.6。也就是說,大於45的數也不可能獲獎,那麼45~67的策略收益同樣為0,不會有人選擇大於45的數作為自己的策略。

按照上面的邏輯類推,較大數字的策略就會不斷的被排除。最終的答案也就很明顯了---1.所有人最終都會選擇1作為自己的策略,最後大家平分獎金。而在此過程中不會有人對自己的策略進行改變。因為1個人選擇大數不會對最終的平均數造成很大偏離,(假設99個人都選擇了1,1個人選擇了其他的數字,對平均數造成相對於1的偏移小於此人所選數字相對於平均數的偏移。最終只會讓他失去分配獎金的機會)。

當然,上述推理過程純屬理性推理。事實上,這個遊戲曾經作為耶魯大學博弈論課程的課堂遊戲進行過多次,但是最終的獲獎者都不是選擇1的學生。(在最近幾年的遊戲中,最大的平均數為23,最小的為7)。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就在於共同知識的缺乏。

以這個遊戲為例,某個選手知道按照博弈的推理,最優的選擇是1,但這並不能確定最終的決策,他還需要知道其他的99位都知道最優選擇是1,並且知道其他人也都知道他知道最優選擇是1,並且需要知道……,經過這種「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的無窮遞歸,確定所有的參與者對於事實情況都完全瞭解,不存在任何分歧後,最終的結果才會與博弈推理的結果相同。

這個實驗其實是群體博弈中的定價行為的一個例子,對於我們研究市場的定價行為極有幫助。在上述案例中,相當一部分人選擇了大於1的數字。在這部分人中也分兩種情況,有一部分人對於「選擇1是最優策略」這個事實完全不瞭解,這部分人的最終選擇可能是1~100之間的任何一個數字。還有一部分人瞭解「選擇1是最優策略」這個事實,但同時認識到「不是所有人都具備這個知識」這種可能性,因此選擇了一個相對較小(通常小於20)同時又大於1的數。事實上這部分人的中獎概率是最高的。

第二個遊戲

關於共同知識,還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在火車的窗戶邊上坐著3個人,在火車穿過山洞時,3個人的臉上都落了灰。3個人都看到其他2個人的臉上有髒東西,但是出於禮貌都沒有說話。這時,旁邊路過的一個老人說了一句:你們3個人中至少有一個人的臉是髒的。3個人互相看了看,然後同時起身去洗手間洗臉去了。

這個故事中的開始階段,3個人都具有相互知識,即互相知道對方的臉是髒的,但不清楚自己的臉是否是髒的。此時3個人都無法完成判斷。

而後老者出現,並且為3個人提供了一個知識:至少有一個人的臉是髒的。3個人都聽到並且確定其他人也都聽到並且確定其他人知道他聽到並且……。因此「至少有一個人的臉是髒的」成為了3個人的共同知識。

而後3人開始第一輪判斷:在他們眼前有2個人的臉是髒的,因此沒有人起身。

緊接著是第二輪判斷,3個人都沒有起身,也就意味著3個人眼前至少都有1個髒臉,也就是說,至少得有2個人的臉是髒的,否則會有一個人看不到髒臉從而意識到自己的臉是髒的。

第三輪判斷,3個人都認識到至少有2個髒臉,而仍然沒有人起身,說明每個人的眼前至少有2個髒臉,也就是說:3個人的臉都是髒的。於是3個人同時起身。

在這個故事中,共同知識對於邏輯推理的幫助是十分巨大的,在開始階段,僅有相互知識卻沒有共同知識,3個人都無法完成推理,但是在具有了一個簡單的共同知識(這個共同知識只是現實的很小一部分,至少一個人臉是髒的和3個人臉都髒)之後,3個人就能很順利的完成推理。在很多時候,共同知識是完成推理和博弈的出發點和必要條件。

這則故事似乎是金融市場中危機爆發的過程的一個描述。在危機爆發之前,似乎人人都覺得對方有問題,自己還是安全的,但是忽然一個聲音告訴我們,人人都可能有問題時,經過短暫的暗流湧動,忽然人人都衝向了那個救命的安全門,市場秩序完全錯亂,危機瞬間爆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6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