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客誠品
1 :
GS(14)@2011-05-24 23:36:17http://news.imeigu.com/a/1306244494593.html
網易科技訊 5月24日消息,據路透社報導,湯森路透旗下IFR當地時間24日披露,中國在線服裝零售商凡客誠品將於今年內赴美IPO融資10億美元,據悉,這將是今年亞洲企業在美國股市進行的規模最大的IPO。
有知情人士表示凡客誠品或將在近期內指定IPO的承銷商,而此次IPO計劃或將在今年第四季度內實現。凡客誠品成立於2007年,其已經先後收到了
來自IDG、賽富基金、聯創策源基金以及啟明創業投資基金等多家風投基金的風險投資,凡客誠品網站目前是中國盈利情況最好的零售消費網站之一。
包括人人網在內的多家中國互聯網企業近期的赴美IPO表現都不盡如人意,分析人士指出人人網在華爾街的表現或將對於凡客誠品的估值產生影響。當地時間23日,人人網股價收盤價較其IPO價格下跌11%。(霍珊)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
Nvidia
1 :
GS(14)@2011-05-15 12:51:11http://www.nvidia.com/content/global/global.php
2 :
GS(14)@2011-05-15 12:51:24http://news.imeigu.com/a/1305243961761.html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13日早間消息,英偉達今天發佈了2012財年第一財季財報。報告顯示,英偉達第一財季淨利潤比去年同期下滑2%,但超出華爾街分析師預期。
在截至5月1日的這一財季,英偉達淨利潤為1.352億美元,每股收益22美分,這一業績不及去年同期。2011財年第一財季,英偉達淨利潤為1.376億美元,每股收益23美分。英偉達第一財季營收為9.62億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10億美元。
英偉達第一財季調整後每股收益為27美分,超出分析師此前預期。湯森路透調查顯示,分析師平均預期英偉達第一財季每股收益為19美分,營收9.48億美元。
英偉達預計,不計入對英國3G和4G手機基帶芯片廠商Icera的未決收購交易,2012財年第二財季營收季比增長4%到6%,即10億美元到10.2億美元。湯森路透調查顯示,分析師平均預期英偉達第二財季營收為9.92億美元。
當日,英偉達股價在納斯達克常規交易中上漲0.63美元,報收於20.50美元,漲幅為3.17%。在隨後進行的盤後交易中,英偉達股價下跌0.62美元,至19.88美元,跌幅為3.02%。過去52周,英偉達最高價為26.17美元,最低價為8.65美元。(唐風)
Yahoo!/雅虎
1 :
GS(14)@2011-05-18 22:49:01http://news.imeigu.com/a/1305721590673.html
網易科技訊 5月18日消息,雅虎執行副總裁兼首席產品官布萊克·歐文(Blake Irving)今日在接受網易科技專訪時表示,公司即將推出的平板電腦閱讀應用Livestand將採用廣告分成和訂閱收費模式,其中與出版商的分成比例或為30%,但不會高於這個比例。
此前雅虎曾宣佈Livestand將於今年6、7月推出,並對其寄予厚望,希望該應用能與谷歌、蘋果等閱讀應用抗衡。布萊克·歐文表示,Livestand登陸蘋果iPad、谷歌Android系統平板電腦等應用。
蘋果在今年2月宣佈,對直接通過iPad和iPhone銷售的所有訂閱內容抽取30%的收入分成,該分成比例遭到數字出版商不滿。與此對比,谷歌向軟件發行商收取10%訂閱收入。
雅虎於今年2月發佈Livestand應用,該應用可根據消費者興趣提供行文內容,最初為平板電腦打造,並允許出版商和廣告商向平板電腦和手機發佈內容。雅虎此次重推的Livestand應用也將採取廣告分成和訂閱收費模式,但對各出版商的訂閱價格,布萊克·歐文表示還未確定。
是否會在中國推出Livestand?布萊克·歐文表示,該應用在中國推出的時間由其中國合作夥伴阿里巴巴決定。歐文表示,雅虎沒有在中國推出該應用的計劃,但如何阿里巴巴想運營該產品可以進行合作。(龔瓊)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
2 :
GS(14)@2011-07-21 23:10:50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450778
廣告減 雅虎收入跌 23%
2011年07月21日
Skype
1 :
GS(14)@2011-05-05 23:02:53http://www.sec.gov/Archives/edga ... ds1a.htm#rom83085_9
招股書
2 :
GS(14)@2011-05-05 23:03:05http://news.imeigu.com/a/1304576219199.html
【TechWeb報導】5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兩個可靠來源稱,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正與Skype商談收購或建立合資企業計劃。
來源之一表示,Facebook考慮以30億美元至40億美元收購Skype。
另一來源稱,Facebook不會收購Skype,而是與Skype建立合資企業。
Skype與Facebook此前就有合作。去年10月,Skype推出面向Windows的5.0版本,包含一個Facebook標籤,允許Skype用戶與Facebook好友聊天或打電話,還能瀏覽Facebook newsfeed的內容。
據稱,除Facebook外,谷歌也看中了Skype,正與Skype就建立合資企業展開初步談判。
Skype對此不予置評。
去年8月,Skype提交提交IPO申請,計劃在去年年底前IPO,募資1億美元。隨後Skype新CEO將IPO推遲至2011年下半年,今年3月Skype任命McAfee前高管喬納森·查德維克(Jonathan Chadwick)為新CFO,疑為IPO做準備。(陳果)
3 :
greatsoup38(830)@2011-05-10 17:29:17http://news.imeigu.com/a/1305001861456.html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10日午間消息,據美國科技博客AllThings D報導,微軟已完成與Skype的收購談判,將以85億美元收購這家互聯網語音通話服務提供商。微軟將於當地時間明天上午宣佈這一消息。
這筆交易將使包括銀湖(Silver Lake Partners)和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會(Andreessen Horowitz)在內的Skype投資方獲得豐厚回報。當他們投資Skype時,該公司正陷於法律糾紛的泥潭。如今,看起來Skype已經擺脫這些紛紛擾擾,足以讓微軟產生收購的興趣。
目前,Skype在全球擁有超過6.63億用戶,是新一代互聯網用戶的核心技術平台之一。2010年,Skype用戶的語音和視頻通話時長高達2070億分鐘。
如果微軟成功收購Skype,那麼它將能夠把這種大受歡迎、用戶眾多的服務整合到必應中,與谷歌展開競爭;還可以整合到Windows Phone平台中,在手機領域與蘋果iOS和谷歌Android競爭;甚至與Office整合,幫助企業用戶更好地協作。
自2003年橫空出世以來,Skype一直被視為對傳統電話公司的潛在威脅。尚不清楚那些銷售Windows Mobile和Windows Phone手機的移動運營商將如何看待這筆交易,而微軟將如何在其手機操作系統中整合Skype亦不得而知。
分析人士認為,微軟正採取行動,阻止谷歌在互聯網通訊領域佔據更大優勢。獨立分析師羅伯·安德魯(Rob Enderle)說:「這是微軟與谷歌之間的戰略抗衡的一部分。」
微軟在36年的歷史中,通常並不會發起巨額收購。因此,如果斥資85億美元收購Skype,這將是微軟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筆收購。2006年,微軟曾花費約60億美元,收購互聯網廣告公司aQuantive。(飛虎)
4 :
greatsoup38(830)@2011-05-10 17:29:30http://news.imeigu.com/a/1305001258144.html
快訊:微軟確認將斥資85億美元收購Skype
imeigu.com 2011-05-10 12:20:58 來源: 新浪科技 原文鏈接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10日午間消息,據美國科技博客AllThings D報導,微軟已完成與Skype的收購談判,將以85億美元收購這家互聯網語音通話服務提供商。微軟將於當地時間明天上午宣佈這一消息。
5 :
鱷不群(1248)@2011-05-10 21:51:50http://about.skype.com/press/201 ... _acquire_skype.html
Microsoft買了,應該不會上市
6 :
GS(14)@2011-05-15 13:00:11http://news.imeigu.com/a/1305335500141.html
他是一個瑞典人,戴著一副方形的粗框眼鏡。六年前,《泰晤士報》形容這幅眼鏡是比爾·蓋茨式的。彼時的他剛買掉了自己創立的公司;六年後,這家公司有了新買家,巧合的是,新買家的創始人是那個對眼鏡品位跟他相似的人。
他就是尼克拉斯·贊斯特羅姆(Niklas Zennstrom),Skype聯合創始人。
「我會比比爾·蓋茨更富有。因為我的思想、我的技術、我的產品比他的更開放,我會擁有比他更多的合作夥伴。」這是尼克拉斯2004年來到中國時講的,同年,比爾·蓋茨僅慈善捐款就達30億美元。一家剛剛募集到2000萬美元的小公司,居然說自己會比世界首富還要富有,在當時聽來似乎是痴人說夢。
尼克拉斯肯定不這麼認為。英文中有一個單詞Pragmatic,表示務實而獨斷,這似乎可以詮釋他的商業邏輯——用「破壞性技術」開闢捷徑,從而尋找到刻有自己印記的商業模式
在2005年,他以31億美元的價格賣掉了Skype。「不要問我拿這些錢幹什麼,這是很私人的事情。」尼克拉斯說,他有著北歐人嚴謹而少語的性格,但是,每當他出現在媒體上,一定又會搞出異乎尋常的動靜。
他曾經推出過改變產業的P2P軟件Kazaa,後來又拿出視頻服務產品Joost,連環創業的尼克拉斯,今年45歲,運營著一家投資公司Atomico,融資1.65億美元,坐擁3.2億英鎊的財富。
他的投資公司剛剛投資了被稱為這個世界上最性感的動物——憤怒的小鳥——一款風靡全球的遊戲。作為第一輪入主的投資公司,尼克拉斯將獲得怎樣的收益?
破壞者
尼克拉斯是獨子,父母都是老師,他的童年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城度過,從小就顯現出聰慧的一面。
進入大學後他選擇了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專業,曾考慮過是否成為一名諮詢公司的顧問。最終,他選擇了Tele2,負責管理、運營和互聯網業務,這家公司是瑞典國家壟斷電信公司的競爭對手。
在Tele2公司期間,尼克拉斯起用了比自己小十歲的新手,名叫加納斯·弗利斯(Janus Friis),兩人的合作,從此持續了許多年。後者便是Skype的另一位創始人。加納斯負責軟件開發,尼克拉斯擔任項目組織運營,兩人配合默契,在多個不同國家引入並運營Tele2的互聯網服務。
兩個人似乎一直都是傳統的門外漢,加納斯16歲就離開學校,索性在印度消磨時間。但是,他倆有一個共同特點,用「破壞性技術」尋找捷徑,從而開闢屬於他們的商業模式。
他們發現,互聯網可以作為新的分配手段。這樣就意味著,擴大規模不再需要支出大幅增加。這樣的想法具體落到Skype上,便是只要自己和對方同時在線,不需要另外的支出,就可以使用通話服務。
因此,Skype不用花錢去獲得和留住用戶,而完全依賴優質用戶體驗而產生的自發粘性,換句話說,用戶覺得好用、省錢,自己就會用的。這些做法與傳統的電話電信公司完全不同。
專注者
尼可拉斯認為Skype的商業模式一定會帶來巨大的改變,自己也可以利用技術優勢,將服務覆蓋全球,而自身依然保持是輕資產、低成本運營的小而美公司。
2003年Skype.com域名註冊,同一年,在中國,面對「門戶網站」贏利的困局,有一家公司互聯網在杭州註冊,它的域名是taobao.com。幾乎同時,世界知名電子商務網站eBay收購易趣,進入中國市場。還是在那一年,扎克伯格在哈佛讀書,他有一點兒懷念高中的「花名冊」,裡面印有每個同學的大頭照和姓名,哈佛卻什麼都沒有,這對技術宅男找女朋友簡直是噩夢。
同所有的新鮮事物一樣,最後的成功需要樂觀和耐心。
第一版Skype軟件並不理想,經常掉線,通話質量極差。但是,「在互聯網上免費撥打電話」——在今日,這個技術沸騰但功能性往往欠缺的時代,這一點足以使其成為「殺手級應用」。
但那不是一段輕鬆的日子。由於Kazaa的官司不斷,一些投資了Skype的人,開始萌生撤資的念頭,這其中,甚至包括尼克拉斯的親戚。好在擁有默契的創業團隊和持續優化的產品,Skype可以繼續存活,雖然不溫不火。
「很多失敗源於不夠專注。」日後,已經成為投資人的尼克拉斯對創業者們說,「許多時候,你是唯一相信你自己在做什麼的人。所有你周圍的人會說,『為什麼不放棄?難道你沒看見它不管用嗎?』這時,你會去尋找,看看是別人對還是自己對?」
2003年一年,為繼續融資,尼克拉斯找了26家風投,只想融資150萬歐元,準備放棄公司的三分之一股權。但沒有一個人想投資。尼克拉斯沒有放棄,他堅信語音通信業務已經不是電信業務,而是軟件業務,固定電話必將消失。
時間推移到2004年,Facebook上線,圖片分享網站Flicker上線,免費、分享等互聯網的精神開始盛行。大量用戶開始獲得寬帶連接,這一點對於Skype的發展至關重要——足夠的帶寬使得互聯網電話服務成為更加可行的建議。
接下來兩年,Skype像是乘坐宇宙飛船一般,直衝向天。在全球範圍內,每天有18萬用戶註冊使用Skype,此時,人們似乎終於明白尼克拉斯的堅持和自信絕不是沒有緣由的。
獨斷者
再回到2003年那幾家公司嗎,這些年他們發生了什麼?
Taobao.com在中國市場完勝eBay,但是並不意味著eBay全盤皆輸,在2002年併購支付工具Paypal,回頭看依然是明智之舉,而正是這起併購促使尼克拉斯在2005年決定向eBay出售Skype。
「eBay有一整套的品牌、傳播以及對政府監管部分協調的系統,這些都是Skype在發展全球市場時,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的。」尼克拉斯對Skype早期的投資者解釋自己的決定,「更重要的是,他們運營著世界上最大的電子支付服務,從業務執行的角度來看,無疑是利好的。」
儘管當時有不少人抱著懷疑態度,但是,尼可拉斯依舊忙於估值出售。日後,他曾對媒體說,對於初創企業,如果等待競爭對手趕上來,才想到出售,此時的價格一定就會被低估。
商人的本能使尼古拉斯再一次選擇獨斷。如果從平均用戶的價值來算,2005年,eBay購買Skype時,平均每個用戶價值45.6美元。時至今日,微軟再次從eBay手中以85億美元購買Skype,平均每個用戶價值14.7美元。
如此比較,這位嚴謹的北歐人顯示了商人的精明和投資家的成功潛質。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
7 :
GS(14)@2011-05-15 13:01:11微軟收購Skype將對通信業帶來兩大衝擊
http://news.imeigu.com/a/1305166652659.html
C114訊 軟件巨頭微軟成功以8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免費在線視頻和語音聊天服務提供商Skype,不僅是微軟創建以來規模最大的一筆交易,也是日益聚合的通信、信息和娛樂領域最為重大的舉措。
微軟首席執行官鮑爾默(Steve Ballmer)表示,收購Skype將使公司謀求更大的發展,因為最近幾年通訊技術已經成為微軟增長的支柱,而Skype在通訊領域表現優異,微軟將融合Skype產品和微軟本身的眾多產品,包括Xbox遊戲機、Windows Phone軟件、Lync企業通訊產品等。鮑爾默認為,交易完成後的第一年,Skype就能給微軟貢獻利潤。
衝擊運營商的語音業務
截至去年年底,Skype註冊用戶為6.63億人,是全球擁有用戶最多的免費網絡電話工具,對於已經擁有類似產品的微軟來說,微軟看重的是skype的市場地位和份額。
根據鮑爾默公佈的計劃,微軟將把Skype產品融合入本身的眾多產品中,微軟聯合Skype可能徹底改變網絡電話市場格局。Skype中國官方微博發佈的消息稱,Skype首席執行官托尼·貝茨認為,與微軟的合作將讓Skype用戶量增長到「十億」。
再聯想到前不久,美國電信運營商Sprint宣佈將其語音業務與谷歌的網絡電話業務Google Voice相整合,合作之後,Sprint用戶在撥打國際長途電話時,將享受資費更加低廉的Google Voice,作為IP電話的新霸主,Google Voice以國際長途資費低廉風靡全球,網絡電話衝擊運營商本已下降的語音ARPU值可能成為必然的趨勢,隨之產生的替代效應也會非常明顯。
Skype的服務可以讓用戶通過電腦彼此免費打電話,或者只付每分鐘幾美分的費用用傳統電話機打越洋電話,目前正有越來越多的人將Skype作為智能手機的一款應用軟件來使用,這樣他們就可以免於向移動電信運營商支付更高的電話費。
網絡通話技術在移動終端設備的流行,將逼迫移動運營商再次下調語音業務的價格,同時加大推廣數據業務的力度。
然而,全球大部分運營商的數據業務佔總營收的比例仍然相對較小,雖然網絡數據流量激增,但流量產生的營收貢獻較小,全球的電信運營商在壓力之下紛紛探索業務轉型之路。
衝擊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格局
前不久,微軟宣佈與諾基亞達成廣泛戰略合作關係,諾基亞放棄塞班把Windows Phone作為智能手機的主要操作系統,在手機產品的未來發展上與微軟相互配合,在研發和營銷上緊密合作,共同制定產品開發路線圖。
微軟再結合收購的Skype,後者作為網絡電話方面的巨頭企業,有超過1.7億活躍用戶,語音和視頻通話紀錄總計2,070億分鐘,有潛力使微軟現有的通訊產品更具魅力,
首先,將Skype產品融入到windows phone系統中,為windows phone用戶提供全面穩定的網絡通話服務,而不是像Skype在Android和iOS平台僅僅作為客戶端來使用,Windows Phone系統有可能成為一款功能強大的操作系統,這將使Android或iOS難以與Windows Phone 7抗衡,從而也將使諾基亞受益。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Skype和諾基亞為微軟帶來了全球性的業務、知名的品牌和許多其他資產。諮詢公司Altman Vilandrie也非常看好,稱「這將改變微軟在家庭和移動設備市場的地位,幫助它更好地與蘋果競爭」。
(本文來源:C114中國通信網 作者:張月紅)
8 :
greatsoup38(830)@2011-05-15 14:36:0085億「高價」收購Skype 微軟互聯網救贖問號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12/5MMDAwMDIzNzc5Mw.html
9 :
greatsoup38(830)@2011-05-21 15:16:54http://news.imeigu.com/a/1305936060932.html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21日早間消息,互聯網語音通話服務商Skype週五宣佈取消IPO計劃,以便為完成同微軟的交易掃清障礙。
Skype週五在提交給監管機構的文件中稱,該公司將取消IPO。在接受了微軟85億美元的收購要約後,Skype上週就是否繼續IPO進程進行了討論。當前由投資財團和eBay共同擁有的Skype在去年8月遞交了上市申請。
微軟希望在年底前完成對Skype的收購,一旦完成,這將是微軟36年歷史上最大一筆收購交易。Skype全球用戶數量約為1.7億。微軟計劃將Skype的技術整合到旗下Outlook、手機軟件和Xbox 360 遊戲機等產品中。(清風)
本文提到的股票:$微軟(MSFT)$
10 :
greatsoup38(830)@2011-06-04 18:34:45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6166
擁有最高1.5億同時在線用戶,Skype為什麼還是一個做不大的公司?
微軟用85億美元現金收購網絡電話公司Skype,這是微軟公司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收購。
很多圍觀的人認為這個價格太貴了。但貴不貴關鍵還是要看微軟怎麼想:Skype有6.63億註冊用戶,這些用戶還習慣於消費這個產品(800萬名付費用戶),如果把Skype嵌入到電腦、xBox和手機中,將是一個很完美的用於交流的產品,與發展 這麼多年但用戶體驗始終不佳的MSN相比,這是一個完美的飛躍。所以85億美元應該說不貴。
如果與Facebook、QQ做對比,那微軟85億美元就顯得更便宜了。Skype的註冊用戶規模和Facebook差不多,少於騰訊的10億註冊用戶。但現在Facebook的估值是850億美元,騰訊的市值(5月13日)是517億美元。
Skype的出現曾被認為是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會徹底顛覆傳統電話公司。因為Skype可以讓用戶通過互聯網以超低的價格與傳統電話用戶通話(如中國打電話到美國不到0.2元/分鐘)。這個軟件最初由三位愛沙尼亞程序員Ahti Heinla、Priit Kasesalu和Jaan Tallinn開發,瑞典人Niklas Zennstrom和丹麥人Janus Friis在2003年創立了Skype。
但換個角度想:Skype面對的越來越是一個免費市場,它當年具備的革命意義,對運營商高收費的顛覆已經過去了。iPhone如今與運營商捆綁在一起,但照樣把免費的Facetime當成一個重點應用,運營商不在意這一塊話費收入的減少,而Gtalk、QQ包括同樣有併購之意的Facebook推出一個即時語音聊天的工具並不難—它們已經推出了。如果Facebook願意推的話,恐怕運營商還會為它大開方便之門,誰不想傍著Facebook啊?當年革命形勢變了。
所以這個時候看,究竟85億美元買的是什麼:盈利企業?用戶量?還是未來的殺手應用?看起來只有一個用戶量是有價值的。我們這篇文章探討的重點也在這裡,這個革命性的有殺手應用的公司,為什麼便宜?細究起來,它還真是一個悲劇。
為什麼有這麼多用戶還虧損?
作為一個革命者,Skype在商業模式上沒有任何創新,而是完全照搬傳統電話公司的通話付費模式,更要命的是Skype僅在用戶從電腦撥打到電話上時才收費,其他均不收費。這個模式最終極大遏制了Skype收入規模的增長—註冊用戶規模越大,用戶之間同時使用Skype的幾率就越大,而同時使用Skype的用戶雙方都是不需要付費的。
還有一層關係是,它與運營商是競爭對手,但同時又依附於運營商的網絡,所以運營商的態度決定了它擴大規模的問題—比如在中國,它被遏制,最有可能產生收入的那一群人(非PC用戶)是無緣這個產品的。顛覆者與競爭對手的關係是不平等的,增加收入的擴張路徑掌握在競爭對手的手裡,使得擴張的路徑只能是越來越導向免費。
這麼多用戶,為何得不到高估值?
還是要從尷尬的收入說起。去年Facebook收入18.6億美元,騰訊是30億美元。而Skype去年收入8.6億美元,淨虧損700萬美元。700萬並不多,應該說處於盈虧點附近,但問題是商業模式又過於清晰,用戶又願意付費,所以它的創新動力—比如挖掘用戶的數據價值—始終不足,過於清晰的模式不是好事。
可以對比的是QQ,它在溝通方面完全免費,所以迫使騰訊不斷想辦法增加新的可收費應用,但顯然Skype在這一點上表現得不夠充分。
它為什麼總是被賣來賣去?
對啊,這個問題可能是最關鍵的。Skype成立於2003年,但eBay兩年後就以31億美元收購了這家公司,2009年創始人Zennstrom聯手Silver Lake PartnerseBay等投資人以20億美元得到了skype70%的股權,如今skype又被賣給了微軟。創始人似乎對掌控這個公司並沒有表現出足夠的熱情,所以這個問題還可以視為:為什麼創始人不在意主動權?
被賣來賣去在商業世界尤其是互聯網業不少見,但關鍵是,Skype被賣來賣去的原因很可能是,它只是一個提供很好的「輔助功能」的公司。
就連運營商都已經不把語音收入當作重點了,原來歸屬於各大公司的即時通信工具從視頻入手也早就把通話功能視為增值服務的一個簡單功能,Skype的未來前景也是有問題的。
而這個輔助功能在上一次被賣的時候就注定了,ebay購買Skype目的是讓eBay的買家和賣家用來商討買賣。
未來到微軟那裡當然也一樣,它一定還是一個輔助功能。
互聯網世界,沒有技術就沒有未來。
回到我們前面說的那個問題,三個選項,缺了一個互聯網服務公司通常有的一個:技術。
為什麼有這麼多用戶,Skype卻只是提供輔助功能?除了通話外,我們可有聽過Skype太多的技術方面的消息嗎?它不大像一個技術公司。而在這個市場裡,沒有技術就沒有未來。
所以在Skype那裡,用戶們只是在打電話,沒有技術人員在研究怎麼讓這些用戶再多做一點什麼事(誰讓商業模式太清晰了),也沒有技術人員去研究用戶行為,所以也不是一個發佈廣告的好地方,更談不上社區,我們前面說過的沒有創新動力—去看看那些領先公司都在做什麼(這期封面故事也在說這個事)。換句話說:拍照不是目的,打便宜電話不是目的,搞SNS也不是目的,那個數據挖掘,那個數據庫才是目的。
終於說到我最想說的了。目的。這個企業的目的是什麼?
從前面我們分析,我們看到,它是一個技術公司,但在技術創新上動力不足;它不斷地被大公司買,大公司各懷心事,都指望著拿它來補充自己增加粘性;它的競爭對手們已經不在意它的挖牆角了,革命形勢已經完全變化了,它還是一個提供打便宜電話這種服務的公司,它比Verizon、AT&T這些運營商更晚意識到形勢的變化;還有,Viber之類的免費服務已經爆發流行了……
哦,還有那個創始人,他也不在意這個事。對,這是根本,你想不出它的目的,創始人似乎也沒認真去想。它是一個沒有願景、沒有目標的公司。
很多時候戰略看起來是一個很空的詞。但是當這個公司已經有了殺手級應用、有足夠的用戶粘性;這個公司已經有了讓所有人羨慕的龐大用戶群—那麼它一定應該有一個清晰的戰略,有願景有目標。
想一想歷朝歷代的那些農民起義吧。從顛覆者的角度看,革命似乎都已經成功(電信運營商如今已經不敢指著打電話收高額通話費了),但陳勝吳廣們的公司都沒有成功—可惜Niklas Zennstrom沒有生在中國,他不知道,如果沒有戰略,如果沒有願景和目標—其興也悖焉,其亡也忽焉,商業也是一樣的啊。
聯繫編輯:
[email protected]
11 :
GS(14)@2011-06-21 22:36:24http://news.imeigu.com/a/1308624660849.html
新版Skype深入整合Facebook 增强社交功能
imeigu.com 2011-06-21 10:51:00 来源: 新浪科技 原文链接
12 :
GS(14)@2011-06-21 22:44:20http://news.imeigu.com/a/1308605763215.html
Skype投资人否认为削减收购成本解雇高管
imeigu.com 2011-06-21 05:36:03 来源: 新浪科技 原文链接 作者:晨曦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21日凌晨消息,彭博社昨天报道称,Skype之所以在被微软收购前解雇多名高管,是为了满足银湖资本的成本要求。然而,Skype的多名投资人今天坚决否认了这一说法。
据美国科技博客TechCrunch报道,多名投资者表示,人事调整完全由该公司CEO托尼·贝兹(Tony Bates)决定。在被微软收购前,贝兹作为掌门人对Skype进行管理;遭到解雇的几名高管业绩不佳,贝兹早已有意将其开除。这些人离职的时间只与手续有关。
投资者还透露,裁员只涉及Skype的业务部门,与技术部门无关。这表明贝兹将这些人辞退,是为了让公司更好地运转,而不是“清洗”那些收入很高的雇员。
投资者称,Skype并未就此召开董事会,这与彭博社的Skype董事会曾进行讨论,以决定解雇人选的说法完全相反。
此外,尽管这些高管已经离职,但他们仍将得到自己应当从公司出售中获得的收入的75%。投资者称,对银湖资本而言,剩下的25%只是一笔很小的金额,不足挂齿。其中一名投资者说:“(银湖资本)根本没必要花费时间打电话,更不必说托尼已经要让他们滚蛋了。”(晨曦)
13 :
greatsoup38(830)@2011-07-02 12:43:31http://news.imeigu.com/a/1309230661328.html
Skype前景成疑:微软新专利可窃听VoIP通话
14 :
greatsoup38(830)@2011-07-02 13:30:45http://news.imeigu.com/a/1309511204785.html
Skype推免费视听服务 提升安卓手机竞争力
網易
1 :
GS(14)@2011-07-07 23:32:23http://news.imeigu.com/a/1309864441777.html
上週五,網易再次傳出將門戶業務獨立上市的消息,知情人士稱CEO丁磊已批准了這一計劃。
網易為何要分拆門戶業務?門戶業務目前發展情況如何?能拿到一個怎樣的估值?下面我們將從傳統門戶演變入手,依次逐一分析。
傳統門戶的演變
網易曾與新浪、搜狐並稱三大門戶。在10年前成功在美上市前後,三大網站的訪問量、營收(都很少)、影響力區別並不大。
後來新浪依靠新聞,在媒體影響力上拉開與其他兩者的差距;網易則依靠無線與網游,在營收和利潤上,傲視門戶。甚至,網易的市值,長時間超過新浪+搜狐的總和。但是如果僅從廣告營收來看,網易通常只有新浪的四分之一、搜狐的三分之一。
2005年後,網易曾經發力重新加大對門戶內容業務的投入,而且用戶流量以及媒體影響力,曾接近甚至超過了搜狐,與新浪的距離也縮短。但這些進步並沒有相應地體現在廣告營收方面。與此同時,騰訊的門戶業務,在訪問量上已經迅速將三大門戶拋離。網易在老二地位在望的時候,又被迫和搜狐去肉搏老三。此外,搜狐利用2008年奧運會的機會,在廣告營收上再次拉開了與網易的距離。
網易內容部門在2009年整體由廣州遷回北京,與其他三強短兵相接,血拼京城。
但是此時門戶的競爭,已經從編輯主導的1.0時代,進入了微博的2.0時代。新浪把握先機,在微博領域將其他三大門戶拋離。雖然騰訊、搜狐、網易在短暫的觀望後都選擇跟進,但是除了騰訊依靠自身QQ等產品的龐大用戶群,在用戶數量上和新浪匹敵外,網易和搜狐均以及難以構成威脅。
門戶未來的競爭,很可能就是基於微博的競爭。如果在編輯時代,新浪是90分,搜狐是75分,網易是70分,那麼按目前的微博差距,可能是90:30:30的場面。
門戶業務在網易內部長期處境尷尬
除了微博帶給網易門戶業務的巨大危機感,其自身在整個網易公司內部的尷尬地位,或是讓門戶業務意圖獨立上市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正如很多業內人事一直更傾向於將網易定義為一家“遊戲公司”、而不是門戶網站,門戶業務在網易內部也長期出於一個尷尬的位置。由於網游的巨額回報,在很長時間裡,丁磊以及網易公司的重心,都在網游業務上。門戶業務在網易內部的地位,甚至曾排在無線SP和郵箱之後。

從產出上看,2008-2010財年,門戶廣告業務營收分別為5920萬美元、5620萬美元以及9450萬美元,在網易總營收中佔比分別為12.0%、9.2% 和10.4%。
從投入上看,網易遊戲業務的營收成本的逐年提升——2008至2010年分別佔48.0%、66.2%、76.6%,而廣告業務的營收成本則逐年減少——2008至2010年分別佔37.3%、23.7%、17.4%。由於開展魔獸世界業務的需要,網易遊戲部門大舉擴招,遊戲團隊包括客服在內人數從2008年的1500多人增加到2010年底的近2800人;而從事傳統內容生產的員工人數則始終在700人左右徘徊。
可以看出,一方面,業務模式相對落後的門戶業務對公司總營收貢獻有限;另一方面,自身體量並不小、仍希望拓展新業務的門戶,又難以在一家主打遊戲的公司獲得自身發展所需的資源支持。另外,在日常重大業務的決策方面,也顯得滯後或者進退不定。
騰訊、新浪和搜狐在門戶業務上(比如世界杯),經常花費巨額的資金進行資源採購以及大規模的市場推廣,而網易則顯得謹慎和保守。比如在視頻領域,其他三大門戶除了提供網友上傳的視頻分享服務,騰訊和搜狐真實重金購買正版影視資源,但網易只是在嘗試最省錢的方式。
上市,或許是解決資金投入、決策等問題的好辦法;反過來,拆分門戶,也能讓網易更加專注於遊戲等核心業務。
門戶業務包括哪些?
根據網易目前的業務架構,最有可能被分拆打包上市的門戶業務包括新聞、科技等內容頻道、微博、視頻、博客、以及移動互聯網業務(並非無線SP)。但按網易內部的劃分,門戶並不包括郵箱、有道等業務。
網易的門戶業務模式與其他門戶網站高度類似,主要營收來源也是網絡廣告。2008-2010財年,廣告業務營收分別為5920萬美元、5620萬美元以及9450萬美元,在總營收中佔比分別為12.0%、9.2% 和10.4%。
橫向對比來看,網易門戶廣告營收在四大門戶中長期位居末位。

(單位:千萬美元)
從流量上看,在Google Doubleclick 5月排名中,網易UV、PV也位居末位。

從微博用戶總數上看,RedTech Advisors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按用戶數量計算,新浪佔據中國微博市場57%的份額,騰訊佔21%,網易占比僅3%。
網易門戶估值幾何?
對網易門戶的估值,我們參照新近上市的鳳凰新媒體,以及老牌門戶新浪。
頂著“中國第五大門戶”概念上市的鳳凰新媒體,目前市值7.2億美元,手頭現金約1.8億。其營收主要來自廣告和付費業務(傳統SP+手機報),2010年廣告業務營收為3100萬美元,在總營收比重為38.7%。我們給予廣告、付費業務兩者相同權重,則鳳凰新媒體門戶(鳳凰網)部分對應市值約為(7.2-1.8)*38.7%=2億美元。網易2010年門戶廣告業務營收9450萬美元,參照鳳凰,估值約為6億美元。
需要注意的是,“鳳凰衛視+中國移動”這一股東背景是鳳凰新媒體獨特優勢,為網易門戶業務所不具備。依托鳳凰衛視的獨家內容提供,鳳凰新媒體得以在門戶及視頻戰略上採取差異化競爭策略;依託中國移動的渠道,鳳凰新媒體得以更好將內容變現獲取收入。
再看老牌門戶新浪,2009年年中,微博業務尚未推出以前,其股價在35美元左右波動,對應市值約23億美元,手頭現金約4億。2009財年新浪廣告營收2.28億,在總營收佔比64%,則其門戶部分對應市值約為(23-4)*64%=12億美元。以此為參照,則網易門戶估值約為5億美元。
考慮到新浪作為“中文第一門戶”,享有一定資本溢價,因此以新浪為參照的話,網易門戶業務估值應低於5億美元。(i美股胡龍飛陸曉茵)
2 :
greatsoup38(830)@2011-07-09 18:35:27http://www.yicai.com/news/2011/07/917433.html'
網易攻略:分拆上市還是「圖謀退市」?
中
國內容網站有所謂四大門戶,其一是網易。它有兩大特色。一是所謂「網易造樓團」,就是內容頁面下的評論。平心而論,這屬於「無心插柳柳成蔭」,和網易自身關係不大;其二是所謂「有態度」。就是堅守所謂「專業主義路線」,很少會因商業力量去刪內容。但這似乎有前提:廣告收入在整個網易收入中佔比不足一成,自然不用看人臉色。
近來,市場傳出網易門戶試圖分拆上市並已獲丁磊批准消息,像是打算趁著中概股集體IPO熱潮,圈上一把。但我認為,即便屬實,背後邏輯動因,和其他中概股上市圈錢也有不同。
首先網易不缺錢。一季度財報顯示它還有16億美元現金及定期存款;其次,當前國際市場對中國公司有些疑慮,眼下並非上市好時機;再次,網易作為一個門戶,連前三都排不進,這在重視排名的資本市場,可能估值不高。網易門戶獨立上市似乎動力不足。
但我還有些相信它會獨立上市。我認為,它不是為了圈錢,而是讓網易「退市」。
中國主要有七大數字公司巨頭,掌門各有特色。比如馬云高調,張朝陽愛現,李彥宏驕傲,馬化騰執拗,陳天橋豪氣,曹國偉造夢,他們對數字經濟都有野心。但丁磊是個另類,不是因他養豬,而是他一直給人一種沒有太大理想的感覺。
比如,Blog興起,網易在後面跟;微博興起,網易又跟。至於社交網絡、電商、移動支付這類概念,網易向來不是嘗鮮者。
丁磊操盤下的網易主要關心什麼呢?網遊,確切地說是桌面網遊。這一市場,網易排在騰訊、盛大之後,名列老三。網遊收入佔其總營收九成。故而,與其說網易是搞門戶的,不如說是搞遊戲的。
但即便在遊戲上,丁磊也沒什麼「進取心」,他不像趕時髦的人。一季度財報發佈後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有人問到移動類遊戲話題,丁磊回答說,非常重視移動平台和手機平台遊戲,但到目前為止,還沒看到移動平台上的遊戲有顯著收入,所以還需非常慎重。
一個手握16億美元現金而又不趕時髦的主,分拆上市幹什麼呢?我以為,它的企圖是:既然門戶部分已在公開市場,遊戲部門還是私有化算了。畢竟,搞數字媒體趕時髦,炒概念,需要錢。而遊戲,連移動遊戲都非常慎重,其實不需要多少融資。
網易廣告收入實在很低,一季度只有1.27億元人民幣,環比少了1億多。我甚至懷疑它這塊是否虧損。假如虧損,門戶上市的話,那虧損部分將由市場共同承擔,讓員工套上期權幹活,賺錢的大頭躲在後方,必要時支撐門戶一把,這可是相當不錯的佈局。
丁磊對分析師電話會議不耐煩,坊間多有傳聞。他不是一個喜歡解釋的人。他對時髦概念不起勁,而分析師偏偏喜歡問這些,他就越發不耐煩。那份分析師電話實錄顯示,碰到社交概念問題,丁磊言語總是很籠統。
不過,退市這事操作起來非常麻煩,且代價巨大,短期恐難實現。門戶獨立上市,在我看來,就像當年自粵進京,丁磊的信號相當明顯:你們自己玩吧,我還是喜歡搗鼓遊戲。待時機成熟,公開市場上的那個網易,就讓它徹底成為一個「門戶」吧。
Nuance
1 :
GS(14)@2011-05-15 13:22:41http://news.imeigu.com/a/1305096662587.html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11日下午消息,美國語音識別技術開發公司Nuance日前宣佈,將以1.57億美元現金收購打印管理與成本回收軟件開發商Equitrac,預計這項交易將在今年9月完成。
Equitrac
開發的軟件能幫助企業有效管理打印環境,降低打印成本,加強安全管理,減輕打印作業對環境的影響。用戶可以像平常一樣從自己的電腦上打印文件,只要用磁卡
或身份識別碼登入打印機,然後就能瀏覽和選擇文件按需打印。例如在醫院,醫護人員可以安全使用打印機,打印標準格式或特定患者的病例報告。
Equitrac
的產品似乎深受用戶歡迎,將被整合到Nuance的掃瞄軟件和其它一些專業桌面應用程序中。Nuance的許多代理商也在銷售Equitrac軟件,包括
佳能、施樂、柯尼卡美能達、理光以及惠普。Nuance希望通過收購Equitrac,每年增加5800萬到6000萬美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
(GAAP)營收。
當然,這次收購進一步證明Nuance與蘋果只是合作關係,而不像外界猜測的那樣已被蘋果整體收購。上週有報導稱,蘋果
正在與Nuance談判,希望得到使用Nuance語音識別技術的授權。據悉,蘋果可能已經將Nuance的技術應用於該公司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大型
數據中心。
Nuance創立於1992年,總部設在美國馬薩諸塞州伯靈頓市,是個市值達60億美元的大公司。也就是說,蘋果必須斥重金才能
收購Nuance。Nuance收購Equitrac的舉動表明,該公司正尋求以收購的方式來擴大自有產品組合。鑑於此,Nuance與蘋果屬於合作關係
的可能性更大。(皓岳)
酷6
1 :
GS(14)@2011-05-21 18:06:28http://zkiz.com/tag.php?tag=%E9%85%B76
2 :
GS(14)@2011-05-21 18:06:41http://www.iceo.com.cn/shangye/36/2011/0402/214005.shtml
一線】酷6:斬斷「臍帶」背後
【《中國企業家》雜誌】(記者 王長勝)3月11日下午,在日本地震的同時,酷6網也醞釀著一場人事地震。有傳言稱:創始人兼CEO李善友可能即將離職。
這一傳言迅速在業內傳播,並很快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酷6傳媒的股價上有了反應,當天股價先是大跌15%,後來迅速反彈,收盤時僅下跌4.58%。與此同時,其控股公司、同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盛大網絡的股價也是沖高到48.88美元,創下52周以來的最高價。
傳言在第二天進一步被證實,酷6傳媒董事長吳征透露:李善友將辭去CEO一職。公告在3月13日晚間最終發佈,稱:李因「個人原因」離職,其職位將由盛大集團首席投資官朱海發代理。該任命自3月14日生效。當日,酷6傳媒股價再度上漲16.10%。
是日上午,李善友在博客上寫了一篇名為《撒尿去》的辭職記:影院裡,無論劇情多麼精彩,你都可以隨時出離去方便一下,因為你知道,回來時電影還在那裡,而且可能會更加精彩。人生則不然,出於對不確定性的恐懼,大多數人不敢真的出離,終其一生糾結於一片場景。其實,人生劇場中,智慧地出離,會讓你一輩子活成幾輩子的精彩。若問善友何處去?撒尿去也!
李善友的出離,徹底結束了酷6長達5年的「李氏時代」,也結束了僅僅半年的陳、吳、李的「三駕馬車」時代—去年8月17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華友世紀正式發佈公告,更名為「酷6傳媒」。陳天橋即日起辭去董事會主席一職,現任獨立董事和審計委員會主席吳征擔任公司董事長,酷6網創始人李善友任CEO;同時,陳天橋將出任董事會新設的薪酬委員會、企業發展及財務委員會的主席。
這是一個互相制衡的結果:持有逾10%股份的李善友個性強,團隊控制力也很強,適合CEO之職;大股東陳天橋退居幕後,仍掌控著薪酬與財務大權;而身為董事長的吳征,正如他本人坦言,其身份更像李陳之間的緩和劑。
如今,這種平衡再次被打破。
不再是「自己的孩子」
14日上午,陳天橋突然造訪酷6網總部,向中層以上的管理人員直接布道。陳首先駁斥了自己與李善友紛爭的傳言,然後勾畫了一幅「後李善友時代」酷6願景圖:要從「傳播自己的獨立觀點(1.0)」向「每個用戶有獨立觀點(2.0)」轉變,創造人人有獨立觀點的平台,重視用戶傳播與評論的力量,滿足視頻2.0的發展需求。
這與李善友想全力打造的「大片模式」截然不同。
在2009年底,酷6與盛大旗下的華友世紀合併之初,後者尚握有近5000萬美元現金,無線及音樂業務剝離給盛大後,又獲得了3724萬美元的現金。
擁有大筆現金之後,李善友宣稱,要在2010年投入3億元,在版權、帶寬和新媒體內容方面同時出擊,直面優酷、土豆等視頻網站,確立酷6在視頻行業中的地位。當時,李還曾召集近百位搜狐舊部聚會,其勃發之情可見一斑。
不過,「蜜月」之後,李善友開始與陳天橋漸起紛爭,緣由是酷6網未來走「大片模式」還是「媒體模式」,陳天橋希望酷6可以放棄購買版權及經營帶寬成本過高的影視劇路線,轉向成本更低的視頻新聞資訊業務。這一戰略遭到李善友為代表的管理層的激烈反對。最近甚至有消息傳出,酷6管理層內部會議上,陳李二人產生爭執。李讓酷6高管對此做出「站隊」選擇。這一公然攤牌事件,直接導致了李的離職。
一位接近酷6的人士對《中國企業家》表示,「陳李之間的私人關係還是不錯的,至於所謂的路線之爭也不是李離職的根本原因,無論是大片模式還是媒體模式,都沒能挽回酷6持續虧損的趨勢。所以,與其說因意見不合而離職,倒不如說必須有人站出來為酷6一年來的糟糕業績負責。而這個人,只能是李善友。」
折騰了一年的李善友,確實沒能交出一份令陳認可的答卷。這一年,優酷上市、土豆實現單月盈利,背靠百度的奇藝迅速崛起,PPTV獲得孫正義巨額注資,這一切都在說明,酷6離進入第一集團的目標似乎越來越遠。
在李善友離職的10天前,酷6發佈2010年財報顯示,全年營收2030萬美元;相比之下,剛上市不久的優酷為5870萬美元。但投入方面,酷6的成本加運營支出卻超過6000萬美元,與優酷相當。這最終導致酷6虧損5150萬美元,而優酷則為3100萬美元。
更為嚴峻的是,酷6網在去年底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為2730萬美元,其季度業務經營消耗則約為980萬美元。這意味著在酷6網持續虧損的情況下,資金只能維持三個季度的運營支出。
酷6網CFO沈瀟回應稱,不排除再融資的可能。持續失血或者再融資,顯然是陳天橋所不能容忍的,此時,在版權及帶寬成本過高的影視劇路線以及成本更低的新聞資訊路線之間做出選擇,變得更加容易。畢竟,酷6營收方面增長緩慢,依賴盛大長期貼錢並不是辦法。
而且,盛大主要業務遊戲近期遭遇業績壓力,加之在文學、電子書、影視和移動互聯網領域內的各種舉動,都不希望酷6網牽扯太多精力。
酷6經過多次股權稀釋之後,在投資人面前,李善友和他的創業團隊已經失去了話語權,對陳而言,酷6只是盛大的一顆棋子而已。對李而言,酷6也不再是「自己的孩子」。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相比一擲千金的大片模式,陳天橋更看重的是酷6的媒體屬性,這可以從其早年併購新浪的失敗中可見一斑。所以,一直以來,酷6巨資購買正版影視劇的同時,在媒體建設方面同樣不吝成本。去年世界盃期間,酷6斥資2000萬元購得視頻網站世界盃獨家轉播權,並組織了「世界盃真人秀」活動—8對男女混居在同一棟別墅裡,所有活動被全程直播。這是一個不錯的創意,沒想到,幾天後李善友接到陳天橋的電話:「你看看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滿世界都知道。你們做的事,誰都不知道!」
世界盃之後,酷6加速了視頻媒體的概念。李善友曾經透露:「陳天橋曾考察了所有的視頻網站,他想要打造一個傳媒集團,而酷6網的基因就是媒體。」即便此時,李善友心裡,也定有一個大片模式吸引著他。
在奇藝網CEO龔宇看來,「做大片還是做新聞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投資人和管理團隊意見不能有太大的差異。如果差異不可調和,這生意基本就不好做了。」
最後的選擇,當然只能是李善友的出離。李給出離加了一個定語—「智慧地出離」。
值得回憶的是,在李善友出局前的某天半夜,陳天橋給李善友發了條短信:「我決定全力把你打造成某某某,我覺得你應該比他強。」
「某某某指的是業內非常有名的投資家。」李善友解釋道。
瘋狂的視頻
李善友走了,陳天橋為酷6規劃的未來,依然帶有很多不確定性。
陳所描述的視頻「Web2.0」,其實就是最早引起世人關注的視頻網站Youtube模式,該網站與Facebook、Twitter、Google並稱為互聯網應用的「四大金剛」。
所以,國內的視頻網站從誕生第一天就祭起了「Web2.0」的大旗。56網、土豆網、優酷網、六間房、酷6等都是打著「視頻分享」的旗號,推崇個人上傳分享視頻短片,極力打造「拍客」概念。
遺憾的是,即使是這樣一個視頻「Web2.0」的鼻祖,至今也未能交出一份令投資者滿意的答卷。靠用戶上傳視頻,雖然省去了購買版權的費用,但在服務器和帶寬支出方面,其開支同樣驚人。雖然被財大氣粗的Google收歸麾下,至今仍未盈利。
同質化的競爭,迫使國內視頻分享網站,必須找出一條新路。
這個時候,Hulu誕生了,這是一家由多家好萊塢影視公司合資建立的高清視頻網站,主打長視頻,俗稱「大片」。可喜的是,已經進入了盈利階段。這也引得國內的眾多視頻網站紛紛開始學習Hulu模式,最典型的是創業板上市公司樂視網和百度旗下的奇藝網。在優酷上市前,古永鏘也放棄了「中國Youtube」的定位,將優酷的模式描述為「Hulu+Netflix」。後者同樣是一家正版視頻網站,以點播付費或包月付費為主要收入模式。
然而,Hulu模式並不是很容易拷貝。因為美國的視頻版權高度集中,基本上集中在幾個好萊塢巨頭手中,巨頭之間又有十分成熟的行業協商機制,因此內容獲取成本穩定、可預期。但在中國,有上千家影視製作公司,行業處於各自為戰狀態,因此一旦爆發視頻版權爭奪,正版資源的價格也會水漲船高。事實也如此,從優酷和酷6的財報來看,兩家公司用於購買內容的成本均在30%左右,另外還有30%的成本用於購買帶寬。
李善友在打造中國Hulu的路上走了一年之後,離開了親手創辦的酷6,酷6也將在陳天橋的規劃下進行一次轉型。而優酷、土豆、奇藝們還在繼續燒錢維持。但在內容成本、寬帶成本都居高不下的前提下,視頻行業穩定可持續的盈利之路仍不明朗。
目前,擺在所有視頻網站面前只有三條路,「大片」、「媒體」和「分享」。無論哪種模式,都不得不面對一個尷尬的問題—全行業燒錢,未曾整體盈利。
「李善友走了,再次驗證了那句話,不盈利的企業是罪惡的。這其實對他是解脫,真正痛苦的是陳天橋,一個自己看好而買入的希望,成為每年虧掉半個完美時空利潤的包袱,那是怎樣的一種錐心之痛。」微博裡,有人如此寫道。
3 :
GS(14)@2011-05-21 18:06:49http://news.imeigu.com/a/1305706311130.html
imeigu.com 2011-05-18 16:11:51 來源:
新浪科技
原文鏈接
新浪科技訊 5月18日下午消息,酷6網正在進行創立以來最大的部門調整:在上午宣佈重組銷售部門、裁員20%後,酷6網剛剛發佈內部郵件,宣佈免去負責銷售的郝志中高級副總裁職務及曾興曄的副總裁職務。
據透露酷6網剛剛對內做出通知,稱經公司經營管理層提議,董事會批准,決定免去郝志中高級副總裁職務、免去曾興曄副總裁職務。並任命陳昊全面負責銷售部門工作。
這意味著酷6網銷售部門被整體換血。
酷6網上午重組銷售部門,具體的措施是裁員20%,全部為銷售部門員工。重組完成後酷6預計將保留較小規模但更高效率的團隊,廣告銷售將外包給第三方廣告公司。
酷6網對外發佈新聞的同時,郝志中就連續在新浪上發佈兩條微博,第一條為「愚蠢,卑鄙,冷血的盛大!別誘惑我!我不同意!」
半個多小時候,他又發佈一條微博表達憤怒,「團結就是力量!真的沒有你們這麼做事的,你們在摧毀酷6,對於你們這些愚蠢、卑鄙、冷血的人來講,不談感情,不抱幻想,現在是戰鬥的時候,酷6的銷售從來不怕打仗!來吧!」
自酷6網被盛大收購以來,酷6網高管團隊與盛大不合時有傳出,多次被傳聞離職的酷6創始人李善友於今年3月正式離職,由酷6網董事、盛大集團首席投資觀朱海發擔任CEO。分析人士認為,此次酷6網高層及銷售部調整,意味著酷6網創始團隊可能將陸續被「換血」。
目前酷6網並未對此事作出評論。(崔西)
4 :
GS(14)@2011-05-21 18:07:04http://news.imeigu.com/a/1305921364130.html
投身盛大集團、借殼華友,視頻網站酷6曾經的一系列運作被認為是相當不錯的選擇。然而,如今看來酷6的發展還是面臨不少坎坷,創始人李善友離職的陰影未去,如今又因銷售部門裁員引發了與控股股東盛大的劇烈衝突。
閃電裁員風波
5月18日,酷6突然宣佈,計劃重組並將裁員佔整體數量20%的員工。據悉,此次裁員對象均為銷售人員,所涉及到的員工數量約為150人,有數據稱,酷6整個銷售團隊人數約為190人。
而就在宣佈裁員之後,酷6又發佈內部郵件稱,免去負責銷售的郝志中高級副總裁職務及曾興曄的副總裁職務。據悉,高管罷免由薪酬委員會決定,而酷6網薪酬委員會的主席就是盛大集團董事長陳天橋。
與此同時,董事會任命陳昊全面負責銷售部門工作。資料顯示,陳昊曾任盛大集團首席投資官朱海發的秘書,而朱則在李善友離職後出任代CEO。
然而,此次裁員關於期權、提成等問題的分歧未獲解決,矛盾不斷升級。而郝志中成為這批被裁人員的代表,並不時通過微博對外透露其間發生的情況。
「我們並不是非要在這裡做,是因為我們已經失望了。我們可以離開,但要有個合理的理由。」郝志中對外介紹稱,「上一個月我們的業績超額完成105%,盛大高層對我們都進行了表揚。結果5月我和曾興曄正在出差,他們開始在北上廣三地進行裁員。不能在這樣的表揚背後,用這樣的理由做這樣的事情。」
而對於此次裁員以及出現的問題,5月19日上午,酷6網發表聲明稱:「在公司巨額虧損,銷售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我們對銷售團隊進行重組,根據銷售排名留下優秀銷售人員,同時勸退,裁撤冗員,這是任何一家公司都會採取的正常的、理性的管理行為。」
受裁員風波影響,酷6傳媒5月18日股價大跌12.53%,下跌0.62美元,收報於4.33美元。
酷6何去何從
眾所周知,酷6實際上是國內首家IPO的視頻網站,並且進入盛大體系後的酷6曾經一度被陳天橋所看重,宣佈投入3億元大力發展酷6,不過酷6後面的發展顯然讓陳天橋並不是很滿意。
酷6發佈的2010年財報顯示,全年虧損高達5150萬美元,全年營收僅2030萬美元,虧損額超過營收額的2.5倍。同時第四季度淨虧損為1550萬美元,較第三季度的淨虧損1270萬美元增長21.6%。而第四季度持續性業務營業費用為980萬美元,比第三季度的740萬美元上漲了31.2%。「費用增加主要是因為高漲的銷售佣金、營銷費用增加及員工期權支出。」此一點被認為是當下酷6對銷售部門裁員的導火索。
酷6財報不佳引發陳天橋與李善友的分歧。
有消息稱,李善友期望堅持做正版版權,而陳天橋則想做成本更低的視頻新聞。戰略分歧的結果是李於今年3月選擇了離職。
「此次盛大大肆揮刀砍銷售,是在用一種比較痛的方式縮減成本,是在燒完了3億元的投資之後不得已而為之。」易觀國際分析師唐亦之5月20日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
「他們要的是視頻聯盟廣告,是按效果付費的,性價比很低,要求流量很高才行。如果視頻網站要求流量很高,版權帶寬方面又會很高。目前流量廣告市場的單價是1-3元左右,而我們做視頻廣告的單價能達到15-20元左右。」郝志中對外透露酷6在銷售上的新思路時介紹,不過他並不認可這種方式。
對於盛大對酷6未來的發展方向,郝志中稱,「我不清楚他們想把酷6做成什麼樣。」
5 :
greatsoup38(830)@2011-05-21 18:09:37http://www.21cbh.com/HTML/2011-5-20/yMMDAwMDIzOTYyMw.html
酷6透露裁員原因:離譜提成不堪重負
6 :
greatsoup38(830)@2011-05-21 18:13:20http://www.21cbh.com/HTML/2011-5-20/3MMDAwMDIzOTM3Mg.html
酷6「突襲裁員」 視頻網站紅海轉型之痛
7 :
greatsoup38(830)@2011-05-21 18:23:19http://www.21cbh.com/HTML/2011-5-18/wOMDAwMDIzOTAwOA.html
酷6副總裁郝志中被免職 裁員20%重組銷售部門
8 :
GS(14)@2011-05-24 23:34:00http://news.imeigu.com/a/1306232097687.html
酷6銷售提成達16% 優酷銷售主管微博驚嘆太高
9 :
greatsoup38(830)@2011-05-29 13:49:32http://www.yicai.com/news/2011/05/820416.html
「
我們是真正的酷6人,我們會堅守陣地。」連續4天,陳謙還是照常來公司「上班」,直到22號晚上,他的門卡失效為止。雖然按照酷6的通知,他早已經「被裁員」了。私下裡,他也有自己的算盤:被通知「帶薪休假直到書面裁員通知到達」很可能是場「陰謀」;如果就這麼不來了,說不定就因為連續兩天曠工而被毫無補償地開除掉。
5月18日上午,酷6網宣佈,因為銷售成本過高,公司將裁員20%,多達150人的被裁員工均來自於公司的銷售及其直接支持部門,涉及京滬廣三地公司。員工們被要求在當天就離開公司。在裁員的消息公佈後,酷6北京銷售部大部分回家了;廣州中午召開了全體員工大會講清緣由安撫員工,「是處理最好的一個地區。」俞鵬,酷6人力資源總監說。
可是在上海,陳謙說自己對裁員「完全沒有心理準備」。
2010年7月,他才剛剛從競爭對手處跳至酷6網,寄望公司的大發展。作為第一家登陸納斯達克的中國視頻網站,酷6網的現金一度超過土豆和優酷的總和。陳謙趕上了公司「揮金如土」的尾巴,那一年,李善友號稱投入1億購買影視劇版權。
5月16日,也就是宣佈裁員的前兩天,副總裁郝志中還在上海興奮地表示,盛大已經把酷6從乾兒子視為親兒子了。讓陳謙印象深刻的是,郝志中還繪聲繪色地描述,盛大的龐大產業群都將為酷6提供支持。比如說需要電視版權可以去找盛世驕陽,如果要拍自制劇,那麼劇本自然可以找起點和晉江網絡。
可18日下午,陳謙只看到了一件事:上午,公司的兩位銷售副總裁郝志中和曾興曄告訴大家被裁員,號召大家回家工作。下午,他們就和他以及其他員工一起被裁掉了。
10點40分左右,郝志中在微博上寫了一句話:「愚蠢,卑鄙,冷血的盛大!別誘惑我!我不同意!」半個多小時後,他又發佈一條微博稱,「你們在摧毀酷6……現在是戰鬥的時候,酷6的銷售從來不怕打仗!來吧!」
從那一刻起,酷6網上海辦公室就變成了「陣地」。
就在郝志中發微博前一個小時,酷6網代理CEO朱海發與郝志中談崩了—只談了5分鐘。朱海發「正在辦公室沉浸在再次被郝先生的衣袖拂中的沮喪中,而我們的兩位女孩在上海正無畏地獨自走向30位正要戰鬥的銷售團隊。」他在給全體員工的信中寫道(女孩指從北京派往上海協助工作的行政人員)。
在陳謙看來,那個白天實在是很詭異:還有快遞來敲門,有的人在接電話,甚至有人回應客戶們修改圖片的請求……公司似乎還在正常運轉著,但他們其實已經被裁員了。
在郝志中被解職後不久,代替郝志中出任新副總裁的陳昊出現在了酷6上海辦公室。被裁員工被要求挨個到一個小房間裡與人力資源負責人談話,並被立即離職,交還工作用的電腦和門卡等設備,不歸還電腦將按照折舊費從賠償金裡扣。
按照酷6那天建立的應急處理辦法,全部行政人員及部分財政法務人員分成三組:一組9人約見裁員員工,協商條件;一組整理文件信息;一組負責處理突發事件,20日報備。
那天晚上23點,在逐一約談結束後,陳謙、胡坤以及其他30多個上海銷售由於沒有看到任何書面文件,開始恐慌。他們決定就銷售提成、期權等事宜和當時在場的酷6新任銷售副總裁陳昊溝通。陳昊要求離開。在短暫的僵持後,陳昊的一名隨從人員開始推搡被辭退員工,為他開路,直到門口,在強開公司大門時,將另一名女員工的手擦傷……這一切被錄下來,當晚出現在了微博上,成為「暴力裁員」的證據。
18日深夜,在警方介入解決爭端後不久,陳謙和一部分人回家了。臨走的時候,他們跟其他被裁的同事們約好,「明天9點15分繼續戰鬥」。這個正是往日他們上班的時間點。
受裁員風波影響,酷6傳媒當天晚上股價大跌12.53%,收報4.33美元。當天晚上,李善友—酷6創始人兼前任CEO在自己的微博上打了幾個感嘆號。
接下來的4天,事情變得很奇怪。他們按時上班,假裝自己仍然是這家公司的員工—至少,在得到他們認為合理的賠償前是這樣。但激憤、不信任……種種情緒交織在一起,籠罩了這裡的所有員工。他們不肯離開,辦公室裡人滿為患,在不用合計「對策」時,大家寧願坐在那無所事事。
「有的員工提出的條件讓我覺得匪夷所思。入職半年的員工要求N+6。他們提出的條件兩年以內N+6,兩年以上N+8。」23日,在北京接受《第一財經週刊》採訪時,俞鵬說。酷6不肯接受這些條件,仍然堅持N+1的補償金和三個月的銷售提成。面對媒體,他希望能澄清酷6拖欠員工社保的事情。
讓陳謙他們更苦惱的是期權問題,上海銷售部的張楠是在去年12月下旬親手從李善友手裡接過期權證明的,而現在卻被證明是空歡喜一場。
此前,酷6網推行全員持股,李善友從自己股份中拿出17%發放給員工。由於上海團隊是在2010年1月才重新組建,幾乎所有員工的期權都是在12月份以後才拿到。而這一次,酷6規定2010年12月1日以後的期權發放不予承認。「12月1日這個日期是以什麼標準確定的?」張楠還想知道這個答案。
陳謙、胡坤和張楠所擔憂的一切,從來都不是酷6公司以及盛大的關注焦點所在—至少在事情越鬧越大之前不是。
2010年下半年,由酷6網CTO趙亮領銜的技術團隊被抽調至一個代號「龍計劃」的保密項目中,這個研發甚至耽誤到了酷6網自身的網絡技術支持,「公司做Flash的人一度只有兩個人,有問題都找不到人。」陳謙說。
酷6網自制娛樂節目的互動娛樂部也在今年2月份開始擁有獨立的網址,取名「芭樂台」,另一位酷6副總裁姚建疆負責總攬這一塊業務。
在今年3月份李善友離開時,胡坤就覺察到公司的版權引進開始變得遲緩。而且酷6網北京的UGA(病毒營銷)部門隨即被裁撤。「一個月後,我被要求拿著土豆、優酷等網站之前的流量數據去和客戶談廣告,不可思議」。
讓胡坤苦惱的是,酷6總部當時提出,項目成本要從原來佔銷售額的10%降至0.75%。「本來酷6在自身宣傳上的投入就比土豆、優酷少,」胡坤說,「競爭對手的這類費用通常在10%上下。」
即便資源驟減,但第一季度銷售團隊仍然超額5%完成了盛大制定的業務指標。4月21日,盛大首席投資官、酷6網代理CEO朱海發稱讚銷售部門是公司業務發展的引擎。
但視頻網站巨大的帶寬和版權費用成為盈利的巨大障礙。2010年第四季度,酷6網的收入增長了58.4%,但高昂的花銷依然讓虧損達到了570萬美元(約3701萬人民幣),環比增長8%。2010年,酷6淨虧損5150萬美元(約3.3億人民幣)。
當陳謙、胡坤和張楠他們接到裁員通知的那天,酷6發生了很多事情:這一天「龍計劃」揭開面紗,這款以視頻為載體的微博平台取名為「圍觀網」,在當天推出測試版。CTO趙亮被任命為圍觀網CEO。芭樂台負責人姚建疆彷彿也在圍觀,「今天很多人電話問酷6怎了,其實很正常,酷6網需要一個淡定的酷6……」他在18日發微博說。
4月21日,酷6網正式將杭州皮皮網吸納為全資子公司。皮皮網擁有較強的在線視頻客戶端的技術能力。朱海發表示,兩網將進行合併,這將滿足客戶的多樣化產品組合需求。
「酷6要成為一個技術和內容驅動的公司。裁員是公司管理層做出的決定。」俞鵬說,「我們知道這是一件大事,但是如果分批裁員拖得很久,對員工和公司的影響會更不好。現在陣痛式的,希望裁員的事盡快從公司正常運營中分割出來。」
19日,酷6網代表律師表示,已正式受酷6委託,將於即日起著手在北京以「造謠誹謗者」起訴郝志中,同樣還會「在上海起訴現場帶頭聚眾鬧事者」。
20日,公司向所有被辭退員工發送短信,稱「仍然保留與大家(在賠償金方面)友好協商的渠道」,但如不成功將在下午5點後,單方面終止勞動關係。當晚7點多,陳謙收到了「調解失敗,解除合同」的短信,他突然感到自己有些渺小。酷6人力資源部門駁回了幾乎所有高於N+1的補償金要求,並表示已將《勞動合同解除通知書》以書面形式寄出。
第二天,他又接連收到了幾條催促回單位收拾物品的短信,一直以來的「各位同事」稱呼立即變成了「酷6的前員工」。他在微博上抱怨了幾句,說「我可以理解……但商業契約關係果然還是脆弱啊。」
「我們肯定是會和他們勞動仲裁的。」對張楠來說,裁員事件已經演化成了徹底的「人爭一口氣」,這幾天她已經收到了三張Offer。「這個行業估計不會做了,太不穩定。還沒有一家網站真正解決入不敷出的問題。」
對於胡坤來說,更麻煩的是職業步調的錯亂,因為對影像的熱愛,胡坤才從其他互聯網行業轉戰至酷6,這次被裁讓他措手不及。「不知道還會不會有這個行業的機會。」
5月22日,酷6網在職和被裁的員工一起共200多人,在北京舉行媒體溝通會。會上,部分在職員工「集體聲援」前銷售部門。以郝志中為首的被辭退員工表示,將會聯合起訴酷6。
從微博上,陳謙看到酷6北京總部開始砌牆隔斷銷售部門與其他部門的聯繫,一場商業事件已經摻雜了太多人情因素。「聲討」大會後,他又收到了短信「在接下來的一週裡可以和人力資源部進行溝通協商。」他感覺到利益是要去爭取的,至少他這麼認為。
但更多的人希望能夠從裁員的事情中解脫出來。「我們每個人現在最大的困惑是什麼時候結束這樣的日子。」酷6一位行政部的員工說,他並沒有進入裁員名單,「每個人包括我們部門的人,被裁掉的人也一樣。」
3月23日晚上,陳謙、胡坤和張楠和同事們吃了一頓散夥飯。雖然在兩天前,酷6上海辦公室就已經向他們關上了大門。
(應被訪者要求,文中陳謙、胡坤、張楠為化名)
聯繫編輯:
[email protected]
10 :
greatsoup38(830)@2011-06-04 18:57:17酷6之亂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6219&cpage=1
招募版主
1 :
GS(14)@2011-04-21 16:42:09如有興趣者,請在此留言。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