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外資險企加碼中國布局:合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兩線開工

一面是中國巨大、尚待開墾的市場潛力,另一方面是勢不可擋的金融開放進程,去年以來,外資基金、資管、保險等金融機構明顯加快了對中國市場的布局。

4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論壇開幕式發表演講時表示,今年,金融業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確保落地,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範圍,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

眼下,幾家外資金融集團不僅在中國設有合資公司以開拓中國市場,同時也陸續在去年設立了外商投資企業(WFOE)。值得註意的是,在習近平博鰲演講中,特別提到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合資險企疊加外商投資企業對外資金融集團意味著什麽?他們又將如何開拓中國市場?

近期,第一財經記者專訪了宏利金融集團(Manulife,下稱“宏利”)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瑞宏(Roy Gori)。作為加拿大最大的金融集團,該集團旗下的宏利人壽保險和中化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於1996年合資組建了中國首家中外合資壽險公司中宏保險,在中國還設有一家合資基金公司和一家外商投資企業宏利投資。

高瑞宏對記者表示,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保險、財富管理還處於初級階段,看好中國市場的未來潛力,“一是絕對增速,二是低滲透率,目前僅不足5%的消費者有保險產品,這就是機遇。”

數據顯示,中國的保險市場在過去30年里取得了引人矚目的增長,保險保費收入由1980年的4.6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3.66萬億元。盡管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前六大保險市場,但中國的保險市場仍被認為是不發達的,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在全球排位均在40位以後。

隨著中國2001年簽訂WTO協定,中國設立了對外資保險公司放開中國市場的官方時間表。由於保險行業不同於其他行業,需要較長一段積累時期才能實現盈虧平衡點,一般壽險公司平均需要6至10年才能實現盈利,財險公司也需要3至5年。這就需要保險機構的股東有長期投資的理念和財務實力。外資險企受政策限制和股東經營理念的差異,在華規模擴張的速度慢於中資險企。

不過,外資險企也在不斷謀變。高瑞宏告訴記者,任何行業的發展都要趕上消費者行為方式的變革步伐,新時代的科技創新將更加賦能健康保險業。在理賠、產品服務等各個環節植入數字化戰略,將助於提升客戶體驗,助推健康養老保險供給側改革。

過去兩年來,中國的保險監管不斷趨嚴,高瑞宏也認為監管趨嚴有利於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為外資險企提供了更為平等的競爭環境。

此前,保險業連續暴露出一些問題,例如集中舉牌、激進投資等亂象頻發,少數保險公司甚至通過虛假出資和虛假增資,追求快速擴張。2017年以來,監管層不斷加強對保險公司股東監管等公司治理規範,嚴監管重錘接連落地;在2017年的最後一個工作日,監管層又落地一紙重磅文件——《中國保監會關於組織開展人身保險治理銷售亂象打擊非法經營專項行動的通知》,直指人身險銷售亂象。

對於外資險企而言,多元資產配置能力跨越了周期的考驗。近期,首批成立的外商投資企業之一,宏利投資將在中國發掘商業地產和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投資機會,提供給中國境內外機構客戶,“包括公開市場和另類資產解決方案,”高瑞宏稱,未來也會考慮私募股權投資業務。

除此,外資金融機構看重的還有中國方興未艾的養老金市場,宏利投資預計至2030年中國養老金市場規模有望達6萬億美元。截至去年9月底,宏利投資管理資產總額達到1萬億加元,旗下宏利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資產規模達3830億美元。

截至目前,數十家外資金融機構已經在上海設立了外商投資企業,並先後發行了多支股債產品,包括先鋒(Vanguard)、富達(Fidelity)、安盛投資管理公司(Axa Investment Managers)、瑞信(Credit Suisse)、香港惠理基金(Value Partners)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034

民航局全面封殺Note7:嚴禁攜帶登機、托運、貨運

10月26日民航局官網消息,從2016年10月27日起,民航局嚴禁旅客和機組成員隨身或在手提行李中攜帶三星Galaxy Note 7手機;嚴禁將三星Galaxy Note 7手機放入托運行李中托運;嚴禁將三星Galaxy Note 7手機作為航空貨物收運。

9月14日,民航局曾發出安全警示,提醒旅客不得在飛機上使用三星Note7或為其充電,不要將三星Note7放入托運行李中托運,不允許將三星Note7作為貨物運輸。

以下是民航局通知全文:

針對三星Galaxy Note 7手機存在的問題,為確保航空運輸安全,從2016年10月27日起,民航局嚴禁旅客和機組成員隨身或在手提行李中攜帶三星Galaxy Note 7手機;嚴禁將三星Galaxy Note 7手機放入托運行李中托運;嚴禁將三星Galaxy Note 7手機作為航空貨物收運。

民航局要求航空公司及其地面服務代理人、航空銷售代理人在售票、辦理乘機手續、貨物收運等環節針對上述規定內容履行告知義務。

對於違反上述規定者,公安機關、民航行政機關將根據情節,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嚴肅處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20

民航局鼓勵社會資本投建民用機場 與政府項目享同等政策待遇

30日從民航局獲悉,民航局日前印發《關於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運營民用機場的意見》,全面放開民用機場建設和運營市場,創新民用機場建設和運營投融資方式,加大對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政策支持,以提升機場服務質量和效率,促進民航行業安全、高效發展。

根據《意見》,民航局將把符合全國民用運輸機場布局規劃、國家批準的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以及行業發展規劃的運輸機場項目全部向社會資本開放;減少國有或國有控股的運輸機場數量;進一步放開運輸機場對公共航空運輸企業和服務保障企業的投資限制;全面放開通用機場建設,對投資主體不作限制,並全面放開通用機場和其他市場主體之間的投資限制;放開民航中介服務市場,符合相應資質要求的國有、民營、外商投資、混合所有制企業以及其他投資經營主體,可單獨或組成項目聯合體全面參與民用機場咨詢、設計、建設、運營、維護等業務。

社會資本可通過特許經營、經營權轉讓、股權出讓、委托運營、整合改制等資本運作方式,參與民用機場及其服務配套設施項目的建設和運營;社會資本可通過專項信托計劃、認購股權投資基金等方式參與民用機場投資活動,或通過綜合開發民用機場周邊用地或臨空經濟區範圍內土地、物業、商業、廣告等資源的方式建設運營機場服務配套設施。

為加大對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政策支持,民航局將進一步簡化社會資本投資除軍民合用機場外的民用機場及其服務配套設施項目的審批程序,取消民間資本投資航站樓、貨運倉儲、地面服務、航空配餐、旅客過夜用房、停車場、能源保障、航空運輸銷售代理、航空燃油儲運加註等經營性項目的投資核準;積極有序放開民用機場競爭性領域或環節的價格,創新價格管理方式;社會資本參與的新建、改擴建機場項目與政府投資機場項目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可按相關政策享受民航發展基金補助和運營補貼。

民航局將向社會公開發布民用機場發展規劃、行業政策、技術標準、建設項目等信息,依法加強對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運營民用機場及相關活動的監督管理,維護公平競爭秩序,建立健全守法信用體系,依法開展檢查、驗收和責任追究。

為此,記者專門采訪了有關專家、學者,請他們就《意見》出臺的背景、意義和作用等相關問題為公眾進行專業解答。

問:《意見》有哪些積極意義?

答:民用機場是航空運輸和城市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對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擴大對外開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別是在解決邊遠地區和地形複雜地區人民群眾出行、醫療救護和應對突發事件、搶險救災等方面民航的比較優勢突出。目前,民用機場建設資金主要通過政府出資和銀行貸款解決,資金來源渠道單一,財政和企業資金壓力較大。放開民航機場建設和運營市場準入,可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民用機場建設和運營,拓寬資金來源渠道,探索民航運輸與物流業、臨空產業等深度融合發展,對推進民航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民用機場建設、構建國家綜合機場體系、推動公共運輸航空和通用航空“兩翼齊飛”,以及更好地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等都具有積極意義。

問:《意見》的最大亮點是什麽?

答:《意見》明確將符合全國民用運輸機場布局規劃、國家批準的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以及行業發展規劃的運輸機場投資建設運營全部向社會資本開放。另外進一步放開了運輸機場對公共航空運輸企業和包括航空油料供應在內的服務保障企業的投資限制,全面放開通用機場和其他市場主體之間的投資限制,放開民航中介服務市場,積極有序放開民用機場競爭性領域或環節的價格等都是亮點所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取消了民用機場經營性項目的核準,民間資本投資民用機場(軍民合用機場除外)的航站樓、貨運倉儲、地面服務、航空配餐、旅客過夜用房、停車場、能源保障、航空運輸銷售代理、航空燃油儲運加註等經營性項目,均無需核準,這將極大地激發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民用機場經營性項目建設的積極性。

問:我國民用機場建設的現狀如何?未來的發展空間在哪里?

答:“十二五”期間,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加大投資力度,我國機場綜合保障能力顯著提升,服務範圍和業務規模持續擴大。“十二五”期間,共實施新建機場50個,遷建機場10個,改擴建機場94個,直接投資累計完成達2600億元,機場密度由“十一五”末的每十萬平方公里1.8個增加到2.2個。按100公里服務半徑計算,已覆蓋了全國84.4%的人口、90.6%的經濟總量和87.2%的地級市。其中旅客吞吐量超過3000萬人次的機場達到9個,超過1000萬人次的機場達到26個。

盡管我國運輸機場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但航空運輸市場需求旺盛、供給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比如樞紐機場基礎設施保障能力依然不足,機場建設滯後於業務發展,容量飽和問題未得到緩解;綜合機場體系尚未形成,民用機場特別是通用機場數量偏少,未形成有效的分工和協作等等。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的實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決策部署,國際互聯互通、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居民收入占比上升,消費結構升級,民航大眾化時代的到來,都要求加大機場投入建設,提升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

預計“十三五”期間航空業務量仍將保持較快速度增長,民用機場建設和運營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問:全面放開機場建設運營,降低了市場準入的門檻,在民用機場建設的審批權限和審批程序上是否有相應的變化?

答:黨中央、國務院推動“放、管、服”改革以來,民用機場建設項目在審批權限下放和審批程序簡化方面已經做出重大調整。民用機場建設項目原來全部由中央審批,目前已調整為政府各級投資主管部門按照投資主體、機場性質、建設規模、建設內容和審批權限等實施分級分類管理。按照國務院印發的《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4本)》,企業投資的民用機場項目,除“新建運輸機場由國務院核準,新建通用機場項目、擴建軍民合用機場項目由省級政府核準”外,其余項目均實行備案管理,大大縮減了核準事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202

人民日報:經濟或一兩年內成功觸底

加快創新發展的機遇與條件(治國理政論壇)

劉世錦《人民日報》( 2016年08月15日 07版)

加快創新發展,正確認識形勢至關重要。這就需要我們準確把握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機遇與條件。

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期

當前,我國經濟依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底”在何處?從高速增長回落後前景如何?這是我們在“十三五”時期直接面對的重要問題。我國經濟增速回落,直觀地看是由以往10%左右的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背後則是經濟結構、增長動力和體制政策的系統性轉換;從長期增長過程看是增長階段的轉換,可稱之為“轉型再平衡”,也就是由高速增長的平衡轉向中高速增長的平衡。這一平衡的實現,將取決於三個條件:一是從需求側看,高投資要觸底;二是從供給側看,去產能要到位;三是從中長期看,新動能要形成。

在經歷了6年多的增速放緩後,上述3個條件逐步形成。促成高投資的三大需求,即基礎設施投資、房地產投資和出口正在趨於穩定;去產能有所進展,工業品出廠價格開始反轉回升;盡管新增長動能在規模上還無法完全對沖舊動能的下降,但在提高增長質量效益、擴展發展空間上呈現好的勢頭。

目前,我國經濟增長已非常接近底部,正處在壓力和困難較大、同時已看到轉型成功曙光的時候。如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取得實質性進展,我國經濟有很大可能性在今後一兩年成功觸底。這里所說的觸底,不是說將會出現所謂的V型或U型反轉,而是說增長速度不會繼續下降而是穩住了,進入L型的下邊,也就是進入一個速度適當、更具創造性和可持續性的中高速增長平臺。從國際經驗看,這個平臺有可能穩定5到10年乃至更長一個時期,從而為我們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和更長遠的發展目標打下穩固基礎。

質量追趕階段需要更多依靠創新發展

目前,我國人均GDP約為8000美元,發達國家人均GDP超過4萬美元。我們要接近或趕上發達國家人均收入水平,大部分追趕應完成於中高速增長期。如果說過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長主要是數量追趕,那麽,進入中高速增長期後則主要是質量追趕。

與數量追趕期相比,質量追趕期的一個特點是外在的變化趨緩、追趕難度加大,主要由過去的“鋪攤子”轉向“上臺階”。與數量追趕相比,質量追趕對發展條件、體制和政策環境的要求有很大不同。

一是糾正資源錯配。目前在行業之間依然存在較大的生產率差異,表明要素流動不暢、配置欠佳,其根源在於行政性壟斷,要素的市場化流動和定價受阻。通過深化改革糾正資源錯配,仍然會在傳統產業釋放出規模可觀的需求,特別是有利於提高效率的投資需求。更重要的是,它能夠提高生產率,增加收益,化解潛在風險。這也是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降成本潛力最大的領域。

二是激勵產業升級。產業升級將帶來專業化分工協作關系的深化、產業集中度的適當提高;將更多地開發和利用中高級生產要素,全面提升人力資本質量,優化資源配置水平;將從行業標準到工匠精神,全面推動精致生產的制度和文化建設。

三是加快創新發展。創新與產業升級的區別在於:產業升級中的大多數內容,發達國家已經有了,我們也要跟著有,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追趕的含義;而創新則是從無到有,我們與發達國家大體處在同一起跑線上。進入質量追趕階段後,創新是否足夠活躍,特別是創新成功的概率是否足夠高,成為能否實現質量追趕階段發展目標的一個關鍵因素。

加快創新發展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在尊重創新規律基礎上營造創新環境。在這方面,政府應更“聰明”地發揮作用,包括保護產權特別是知識產權,為創新活動提供有效激勵;穩定企業家、科研人員的預期,使他們能夠安心從事研發活動;促進創新要素流動,吸引創新要素聚集和優化配置;提升人力資本質量,相應改革教育和研發體制;深化金融改革,為創新提供全鏈條的金融支持;等等。

使資源更多地流向創新活動。盡管當前服務業所占比重已超過制造業,但制造業仍然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所在,也是創新活動的重心所在。必須牢固確立制造立國、實體經濟為本、創新驅動的理念和政策導向。服務業中的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等極易形成經濟泡沫,吸引大量資源脫實向虛,削弱創新發展的能力,甚至導致金融和經濟大幅波動,嚴重破壞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必須高度警惕、及時抑制各種形態的經濟泡沫,把資源盡量引導到有利於促進創新、提升要素生產率的領域。

鼓勵各地開展創新競爭。創新要素是流動的,只有吸引到更多創新要素的地方,才會擁有更多創新成功的機會。所以,大量創新出現在創新型城市或區域創新中心。但是,創新型城市或區域創新中心並非人為指定的,而是在競爭中形成的。地方競爭是我國以往發展的重要動力,新階段應使改善創新環境成為地方競爭的新元素。應給地方和基層更大的創新試驗空間,鼓勵形成各有所長、特色鮮明的創新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424

南方航空:股票自今日起連續停牌 正籌劃重大戰略合作

3月23日消息,南方航空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重大戰略合作事項,以進一步推動公司戰略發展。鑒於該事項存在不確定性,公司股票自3月23日起連續停牌。公司將於公司股票停牌之日起的5個工作日內公告上述重大事項並複牌。

今日上午,南方航空在上交所公告臨停,稱因重要事項未公告;同時,南方航空在香港停牌,稱待公司發出一項有關本公司潛在重大戰略合作之內幕消息公告。

昨日彭博有消息稱,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美國航空正就入股中國南方航空一事與其進行深入談判。知情人士稱,談判重點是這家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沃斯堡的公司出資約2億美元,投資南航的H股。因談判未公開,知情人士要求匿名。一位消息人士指出,入股可能以定向增發的方式進行。中國南方航空目前的市值約為100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500

明天系集體大跌 ST明科等多股封跌停

3日早盤,明天系旗下公司紛紛大跌。ST明科開盤跌停,報10.17元。

華資實業、西水股份開盤後直線走低,雙雙封死跌停。

2月2日,明天控股有限公司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聲明稱,公司及其子公司生產經營活動一切運轉正常,感謝社會各界朋友對肖建華先生及公司的關註與厚愛。

此前該公眾號曾發布的一系列聲明已被刪除,包括明天控股沒有參與萬家文化的股權投資,也沒有參與龍薇文化對萬家文化的股權收購的聲明。

據報道,明天系掌控、左右9家上市公司,控股、參股30家金融機構。這30家金融機構,具體包括12家城商行、6家證券公司、4家信托公司、4家保險公司、2家基金公司等,這些機構資產總規模近萬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239

日美澳外長25日將舉行戰略對話商討南海問題

據日本共同社7月22日報道,日本外務省宣布,借在老撾召開的東盟(ASEAN)相關會議之機,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的外長25日將舉行部長級戰略對話,並討論南海問題。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美國國務卿克里及澳大利亞外交部長畢曉普將出席對話。三國部長級戰略對話於2006年創設,這是第六次。上次對話於2013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亞舉行。

訪問老撾期間,岸田將於25日與菲律賓外長亞賽舉行個別會談。鑒於南海臨時仲裁庭作出否定中國在南海主權主張的裁決,雙方預計將確認合作。24日,岸田計劃會晤東盟主席國老撾外長沙倫塞。他同中國外長王毅和韓國外長尹炳世的雙邊會談也在協調之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621

Bitfinex再遭黑客入侵 12萬枚比特幣被盜引發幣價大跌25%

3日淩晨,比特幣交易所Bitfinex發布公告稱交易所發現一安全漏洞,因此暫停交易。

據外媒報道,比特幣交易所Bitfinex再一次遭黑客攻擊,導致119756BTC被盜,總價值約為7500萬美元。目前該網站已停止交易。受此消息影響,全球比特幣價格應聲下跌25%。

6月下旬,Bitfinex就曾因設施檢查問題暫停交易,引發比特幣價格一夜暴跌近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483

全球經濟增長引擎“大換牌” 新加坡政商界熱議抓住中國機遇

2016年以來,全球經濟陰雲密布,主要經濟體複蘇進程不斷分化,全球貿易水平持續下降,同時,英國退歐、土耳其政變等“黑天鵝”事件時有發生,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不安。如何實現經濟長期、穩定發展成為眾多國家的共同渴望。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正逐漸從投資出口驅動型,轉型成為以科技、創新發展為基礎的消費驅動,中國經濟步入充滿嶄新機遇的發展軌道新階段,開始適應經濟以個位數增長這一“新常態”以及隨之而來的各種新挑戰。

“中國的發展不只是14億中國人民的福祉,在這個高度互聯互通、高度全球化的環境下,中國的穩定與蓬勃發展,將有利於區域和世界各國的發展。”7月18日,通商中國董事、慧眼中國委員會主席李奕賢(Lee Yi Shyan)在“慧眼中國環球論壇2016”年會上說道。

新加坡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誌賢(TEO Chee Hean)在論壇致開幕辭時表示,目前新加坡與中國的合作已經從經濟方面,擴大到金融、環境、社會治理、文化交流等方面。新加坡會繼續加強現有的合作,也會找有意義的方式和中國一起合作,在穩定繁榮的地區里繼續發展雙邊關系。

中新經貿往來持續深化

創立於2010年的慧眼中國環球論壇由通商中國主辦,本屆論壇以“經濟放緩或產業轉型:中國和區域的經濟前景和機遇”為主題,旨在深入探討中國經濟發展軌跡,剖析中國政治、社會、經濟各種重大因素的形成和交互影響,更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影響中國未來發展的力量和決定性因素,從而更好的洞悉中國變遷因素,掌握中國經濟脈動規律。

近年來,中國與新加坡經貿領域合作不斷加強。去年,新中兩國慶祝建交25周年,雙方建立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夥伴關系。今年6月,新加坡將人民幣納入其官方外匯儲備,這一舉動不僅是對人民幣國際化的認可,也有利於新加坡進一步鞏固其作為重要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

目前,中國是新加坡最大貿易夥伴,新加坡是中國最大的外資來源國和最重要的人民幣離岸市場之一。雙方合作的標誌性大型項目包括蘇州工業園區、天津生態城等。此外,兩國在金融、科技、環保、文化教育、人力資源、社會治理等領域合作也十分引人註目。據悉,“以現代互聯互通和現代服務經濟”為主題的兩國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呼之欲出,將成為兩國新時期互利合作的又一個亮點。

張誌賢提出,從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超過70倍,去年,達到10.8萬億美元。目前,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時從2009年起,中國也成為世界最大的出口國。從2013年起,新加坡也成為中國外來投資的最大來源國。

(新加坡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誌賢致開幕辭。圖片來源:通商中國)

與會嘉賓普遍認為,中國正試圖重新詮釋與定位在亞洲乃至於國際舞臺上所扮演的角色。在社會日趨多元化和複雜化的大背景下,中國人口結構平衡點的轉移,以及中產階級的持續崛起,衍生出許多新的消費需求,催生出無限的商機。

“近年來,中國為更進一步和世界經濟體系接軌,做出了許多策略性的改革,從‘三期疊加’到‘新常態’,再到近期全力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李奕賢認為,這些措施,都在積極的增加中國經濟的競爭力和動力,維持增長的勢頭,“以增長帶動民生,以民生推動社會的發展”。

中國為可持續發展積蓄能量

中國經濟的改革和轉型,勢在必行,但不容忽視的是,改革仍面臨較大阻力,同時範圍廣泛。中國既有高速增長的新興企業,也有大量產能過剩有待改造或關閉的低端產業。中國經濟如何在轉型中保持穩健增長?全民創業和科技創新,是否能夠成功拉動增長的火車頭?中國企業國際化,對中國國內經濟和國際的經商環境,會有什麽影響等一系列問題,都成為此次論壇與會者迫切關註的話題。

“中國現在面臨一些矛盾和壓力,一方面,中國政府必須確保中國經濟增長不會低於一定水平,但同時要確保不管采取怎樣的經濟刺激措施,不能使國家債務和金融機構不良率進一步惡化。”瑞士斯馬加戰略咨詢公司總裁Claude SMADJA說道。

對於外界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關切,中國駐新加坡特命全權大使陳曉東在論壇上發言稱,中國目前經歷“L型”經濟發展路徑,正在著力進行經濟的升級改革。

陳曉東坦言,目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面臨很大挑戰。一方面,經濟增速有放緩壓力,金融領域風險顯現,同時,舊經濟增長引擎逐漸失去動力,而新增長引擎還未成熟。

但他強調,中國經濟具有強大韌性,有信心有能力保持中高速可持續增長。“今年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6.7%,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倍,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了26%。同時, 上半年,中國創造城鎮就業700萬,完成年度計劃的71%。” 陳曉東認為,供給側改革令中國經濟更加健康發展。

展望未來,中國經濟的轉型之路將挖掘出更多增長潛力。一方面,目前中國服務業所占比例已經大於生產制造業,消費的貢獻大於投資。同時,中國經濟在不斷孵化新引擎,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領域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此外,值得註意的是,中國大力推廣的“一帶一路”戰略已經為刺激中國及沿線國家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大動力。

陳曉東表示,“一帶一路”目前已經吸引70多個國家參與進來,中國與參與國之間貿易額達到1萬億美元,占中國對外貿易的25%,中國與參與國之間的年貿易增長達到18%,創造6萬多個地方就業崗位 。同時,亞投行與絲路基金也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陳曉東透露,亞投行第一筆貸款規模達500萬美元的貸款將很快簽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42

美批準巴黎協定 潘基文回憶7年前哥本哈根一幕:奧巴馬抱著筆記本電腦滿屋轉改草案

在出席中美兩國《巴黎氣候變化協定》批準文書交存儀式時,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感慨地回憶道,在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為達成氣候變化協議,美國總統奧巴馬曾經抱著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滿屋轉改草案。

“你能夠想象的到美國總統能拿著他的筆記本電腦,在各國領導人之間穿梭,提出草案,然後坐在個小椅子上現場修改麽?”潘基文表示,“我從未想到美國總統能這樣做。這令我深受激勵。”

9月3日,在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前夕,中美率先批準和接受《巴黎協定》,這為《巴黎協定》盡早生效做出了重大貢獻。

奧巴馬代表美國簽字批準《巴黎協定》的文書,圖片來源:白宮網站

潘基文表示,他對於全球在2016年年底前滿足批準《巴黎協定》生效的條件,感到樂觀且充滿希望,並期待一切能在他任期結束之前圓滿成功。

對於目前中美在氣候變化方面達成的成果,潘基文表示,感謝中美領導人的遠見卓識和合作產生的領導力。

“奧巴馬總統也提到在哥本哈根的時候,事情有點混亂。那時候我們的確想要在哥本哈根達成氣候變化協議,而且那段日子對我來說也很難。”潘基文說,“在那個時候,可能有些太過有野心了,那時候各國還沒有完全準備好。”

聯合國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於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來自192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在會議上試圖商討《京都議定書》一期承諾到期後的後續方案,即2012~2020年的全球減排協議。

根據2007年通過的《巴厘路線圖》的規定,希望哥本哈根會議上通過一份新議定書,以代替2012年即將到期的《京都議定書》。

潘基文回憶,奧巴馬在當年1月當選,抵達哥本哈根時還是一位任職不滿一年的美國總統,而且對於氣候變化問題也相當在意。當他看到奧巴馬為了協議草案親自拿著筆記本電腦,在屋子里同各國領導人穿梭商談時,他備受激勵。

“因此我真的非常感謝中美領導人的遠見卓識和大膽而具有雄心的領導力,令我們可以達成《巴黎協定》。”潘基文表示,“在中美兩國都宣布加入《巴黎協定》之後,我很確定,我們可以真正向前邁出雄心勃勃的一步。”

潘基文將在今年12月31日幹滿10年,並且退休。目前聯合國已經開啟了甄選新秘書長的程序。潘基文此次也表達了他的願望,希望在退休之前能夠看到各國湊夠批準《巴黎協定》的額度和國家數量,早日令《巴黎協定》生效。

潘基文表示,中美排放量加起來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近40%,“在中美邁出歷史性的一步後,我們現在共有26個國家批準了《巴黎協定》,其排放量占全球排放份額的39%。”

“我們現在還需要29個國家(排放量占全球排放份額的16%),來滿足令《巴黎協定》生效的條件。”潘基文呼籲道。

根據規定,《巴黎協定》生效前提是由至少55個締約方批準、接受、核準或加入文書後30日起生效,同時這些締約方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至少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55%。

目前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最新統計,還有31個國家將或極有可能在今年宣布批準,這將令總體參加國家達到57個,並將參加《巴黎協定》的國家的排放量占全球排放的份額提高到58.4%,在兩項要求上都超過規定要求。

潘基文透露,9月21日,將在聯合國總部紐約舉行一場特別活動,邀請所有計劃批準《巴黎協定》的國家正式交存他們的批準、接受、核準或加入文書,同時為那些想要在2016年底之前批準《巴黎協定》的國家提供公開其承諾的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3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