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見過哪屆CJ(ChinaJoy)像對今年的VR那樣去重視一個細分領域。”一位連續在ChinaJoy布展多年的遊戲人陶武對記者感慨。
第一財經記者從主辦方獲得的統計顯示,7月30日展會第三天,入場人次創下歷屆單日之最,首次突破10萬,達10.8萬人次,比去年同日增長2.7萬人次。各VR展臺前排長隊等候體驗的場景告訴人們,這其中很多觀眾是奔著VR去的。而且接連3天舉辦全天候的VR論壇,從開發者、內容生態聊到投資,這種濃墨重筆在ChinaJoy上還是第一次。
借CJ東風,索尼剛剛宣布旗下PS VR即將於10月全球發售,繼HTC Vive和Oculus後又在玩家心中掀起一波設備熱潮。但VR遊戲火熱背後的冷思考也現身CJ論壇。比如微軟Xbox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謝恩偉就對此“潑了盆冷水”,並呼籲理性看待VR。他認為,VR設備昂貴的價格、技術成熟度導致的體驗缺陷,以及缺乏強勁內容等,讓VR遊戲成為被炒作的概念。
在與記者提到目前VR遊戲的短板時,索尼互動娛樂(上海)有限公司總裁添田武人連說了3個“內容”,予以加重語氣。在遊戲圈從業十幾年的資深遊戲人閆亮對第一財經記者說,行業現在普遍沒有吃透VR的遊戲性,可玩性不強,都圍繞著硬件在投資布局,接下來風向將吹到內容端研發。
現場:23臺PS VR布展仍排長隊
VR的火熱讓今年的ChianJoy成為英特爾、英偉達、AMD等傳統CPU和GPU廠商間接“秀肌肉”的舞臺。
在上海浦東嘉里中心酒店三層通往ChinaJoy展館的區域,英特爾單獨設立了一個場外展臺,標誌性的藍色渲染著現場布景,但它展示的卻是兩款與英特爾並無直接關系的VR設備HTC Vive和Oculus Rift。與主展館里各VR展臺前的等候長隊相比,這里排隊體驗VR遊戲的人相對少很多。
英特爾何緣為他人做嫁衣?“(遊戲)還是很流暢的,很明顯英特爾是想通過VR遊戲展示自己的CPU性能。”一位剛體驗完一款VR射擊遊戲後摘下HTC Vive頭盔的資深玩家陳亮亮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因為與傳統的PC遊戲相比,沈浸式的VR遊戲對電腦的刷新率、計算速度等要求更高。該展臺並未布置索尼PS VR,因為後者並不像HTC Vive和Oculus Rift需要連接PC使用,而是連接PS4遊戲主機。
展館內索尼PS VR展臺前是另一翻場景。開展第一天,提前在官網上預約體驗的玩家排了兩條長長的隊,臨時的“散客”並沒有機會加入進來體驗現場的這23臺PS VR。記者註意到,當天展館內排隊人數最多的,大多是VR廠商的展臺。
ChinaJoy開幕前夕,索尼互動娛樂日本亞洲執行副總裁織田博之在上海宣布了一個令PS主機玩家興奮的消息。10月13日,中國將與美國、歐洲和日本市場同步發售PS VR。這更多是針對全球現有的4000萬PS4主機用戶。
與其他VR展臺大多展示動作射擊類、賽車跑酷類遊戲不同,三七互娛VR展臺讓玩家體驗的是一款密室劇情遊戲。7月份,這家公司剛剛斥資1000萬元入股上海一家虛擬現實內容研發公司天舍文化,展臺上體驗的這款密室遊戲就出自天舍。此前3月,三七互娛投資加拿大VR遊戲開發商Archiact。在國內多數廠商還熱衷於硬件開發時,這家公司將布局放在了內容端。
硬件的狂歡?
近期,AR(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技術)遊戲Pokemon Go火爆全球,讓一度低靡的任天堂股價坐了一次暴漲後又回落的過山車。阿里巴巴投資的美國增強現實公司Magic Leap創始人羅尼·阿伯維(Rony Abovitz)在最近舉行的淘寶造物節上也首次面對中國媒體,謹慎地揭開了旗下這款神秘產品的面紗一角。
但與技術上更難的AR相比,VR行業無論從資本還是市場看,顯然更火熱。在易觀分析師賀婕看來,這和業內習慣稱的VR三大廠(指索尼、HTC、Facebook旗下Oculus)的產品推動有很大關系。
HTC Vive、Oculus Rift均在今年上半年發貨,兩者價格分別為799美元(約合人民幣5215元)和599美元(約合人民幣3910元),這個價格對於中國玩家來說已經算是高位。索尼PS VR的人民幣2999元售價更具優勢(帶攝像頭和Move動態控制器的精品套裝價格為3699元),但玩家需要先有一臺PS4主機。想玩HTC Vive和Oculus Rift的用戶更是需要配置一臺性能超強的PC,這又是一筆大花銷。
AMD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經理潘曉明在ChinaJoy上稱,現在全球有超過14億臺電腦,但只有不到1300萬的電腦被業內認為是能看VR,能比較順暢地適配VR的,這個比例還不到1%。“怎麽樣降低顯卡的費用,讓廣大PC用戶能夠促進VR的普及?是我們考慮的一個問題。”
除了價格,眩暈感是很多玩家猶豫的另一個因素。“從普通的計算機應用到VR的計算機應用,基本上對於圖形處理器的速度要求是提升7倍。”英偉達公司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張建中在ChinaJoy論壇上說。一般,普通遊戲計算機渲染大概在60赫茲,達到每秒60幀的速度時,遊戲體驗會很流暢;但是在VR遊戲里,90赫茲是一個起點,達不到這個標準,人會容易產生眩暈感。
本報記者體驗HTC Vive和Oculus Rift等幾款VR頭盔發現,一旦像跑酷、賽車等畫面高速運動的VR遊戲玩得時間稍長一些,就會感到輕微頭暈。相比,射擊類遊戲體驗稍好一些。
一位擁有PS4和Xbox One的上海遊戲發燒友劉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他暫時不會去買VR設備玩遊戲,一來價格比較貴,二是遊戲是否有足夠吸引力,還有待觀望。一向不惜在遊戲上下血本的他這次選擇謹慎。
內容是短板
“內容、內容、內容。”ChinaJoy前夕,在談到國內VR市場的缺口和短板時,中文十分流利的索尼互動娛樂(上海)有限公司總裁添田武人連說了3個“內容”。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索尼方面正在積極與中國主管部門溝通送審,想以最快的速度讓這些VR遊戲內容進入中國市場。
同時,索尼也與國內遊戲開發商在談,計劃用一個名叫“中國之星計劃”的扶持方案幫助國內中小開發商和獨立制作人,希望看到一些中國原生的VR遊戲誕生。另一頭,據HTC虛擬現實新技術部副總裁鮑永哲稱,HTC針對小制作團隊推出了一個“Vive X加速器計劃”,目前已向開發者發布7000套套件,幫助他們孵化內容。
但目前,來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文化部的雙重審核制度讓這些外資廠商必須去和時間賽跑。自去年夏天監管層廢止此前已實施長達15年的主機遊戲禁令至今,索尼PS4(主機)和PS4 Vita(掌機)已通過審核的遊戲數量分別為35款和14款。那些基於PC的國外VR遊戲軟件,在中國同樣面臨著送審工序。
另一個擺在VR遊戲內容面前的是國內制作團隊的缺口。“之前國內幾乎沒什麽人研發主機遊戲,如果一上來就跨步做主機的VR遊戲,邁得太大了。”閆亮說。他是一位在上海遊戲圈摸爬滾打了十幾年,做過從端遊到手遊,從制作到運營幾乎所有環節的資深人士。但對於VR遊戲,他和團隊眼下仍持觀望態度,“下周去北京和一個研發團隊聊聊(合作開發VR遊戲)這事。”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現在行業內可以說都還沒有吃透VR的遊戲性,內容更多的是展示性的,可玩性不強,而且分散的硬件平臺讓研發團隊陷入選擇困境。
易觀分析師薛永鋒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認為,VR廠商最終拼的是生態,生態中硬件的價格走勢未來必定會下降,系統、內容、開發者、應用商店等將構成一個綜合實力的比拼。“當用戶規模真正起來後,盈利模式是靠道具收費還是內容售賣,到時候會水到渠成,但現在這個行業的熱度有些虛高。”
一個來自行業的預測是,等到2020年時,VR的出貨量就會像PS4主機那樣流行。但在這個樂觀預測背後,留給整個行業生態各“物種”去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5月10日消息,央行今日進行1100億元逆回購操作,此前央行連續三天暫停公開市場操作。中國央行公開市場將進行9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1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1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央行公開市場今日將有1900億逆回購到期,當日公開市場凈回籠800億元。
中國央行就7、14和28天期逆回購操作需求詢量。
中國銀行間市場7天質押式回購利率下跌29.19個基點,報2.7420%。 中國銀行間市場1天質押式回購利率下跌2.71個基點,報2.7810%,
全力打響“上海服務”“上海制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正加速推動。
昨日上午,上海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力打響“四大品牌”推進大會,並在會前印發了《關於全力打響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和“上海服務”“上海制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4個專項三年行動計劃。
在上述會議上,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強調,要註重條塊結合,各牽頭部門要牽頭抓總、擔起責任,各區要因地制宜,形成各自的品牌特色,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充分調動全社會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共同推進打響“四大品牌”各項工作。
為了積極呼應和融入上海“四大品牌”整體布局,上海各個區正研究制定相應行動計劃。
4月25日,上海市長寧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長寧區全力打響上海“四大品牌”加快建設國際精品城區三年行動計劃。
長寧區發改委主任陸浩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長寧三年行動計劃重點突出長寧發展基礎好、站位高、輻射帶動強、叫得出打得響的內容,作為對全市打響“四大品牌”的強有力支撐。
對應打響四大品牌,此次長寧三年行動計劃中共推出了11專項行動計劃64項工作舉措。比如,在打響“上海服務”方面,長寧打造“臨空”品牌,推進國家級虹橋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完成示範區發展規劃編制。積極拓展國際航空樞紐服務功能,研究開設虹橋國際機場始發的點對點中遠程精品國際航線等。
長寧區對這次三年行動計劃設立了量化目標。比如到2020年,航空服務業、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稅收年均保持兩位數增長;每年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3家以上。到2020年,形成5個以上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場景,建設10個以上人工智能應用示範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20%以上。
除了長寧區,浦東新區近期也為了打響四大品牌,推出4個專項行動,聚焦15個領域,立足於打造“自貿功效”“科創引領”“全球時尚”“先進文化”4個高地。
比如,為了打響“上海服務”品牌,浦東立足於打造“自貿功效新高地”, 將設立“一帶一路”境外投資服務平臺、“一帶一路”技術貿易措施企業服務中心,加強對企業投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融資服務,加強與長三角區域的聯動與合作,深化完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等。
李強在前述會上強調,打響“四大品牌”是上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國家戰略、著眼未來發展作出的重大部署。全市上下要增強行動自覺、把握主攻方向、凝聚強大合力,進一步提高“上海服務”輻射度,彰顯“上海制造”美譽度,增強“上海購物”體驗度,展現“上海文化”標識度,使“四大品牌”打得更響、傳得更遠、影響更廣。
2016年6月,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制度正式在全國落地,這是我國外匯管理政策改革以及資本項目可兌換開放進程中一項重要的舉措。這項政策旨在建立健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資本流動管理體系,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
對於微觀的實體企業而言,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制度改革使中資企業在借用外債方面享受到與外資企業同等待遇,國內企業多了一條融資渠道,這對於幫助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探索推進我國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都有著積極意義。
作為我國開放型經濟集聚的重要城市,蘇州成為改革最先試點的地區。《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日在蘇州采訪了解到,這項改革統一了本外幣跨境融資操作模式,給予中外資企業資金使用和運作更多的自主權,同時也為銀行的業務發展打開更大的空間。
蘇州率先試點
蘇州之所以能夠成為最先吃螃蟹的地區之一,與城市鮮明的開放型經濟特征密不可分。
首先,對外貿易規模大。蘇州市外貿進出口總值連續五年超3000億美元,在全國各城市中排名第四。第二,外資企業實力強。在蘇州的外貿進出口總值中有80.2%是由外資企業貢獻的。至今蘇州每年的實際利用外資仍然保持在70億美元左右。第三,民營企業成長好。蘇州市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達2.1萬家,在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中的占比從2010年的13.6%上升到2015年的19.6%。第四,貿易方式轉型快。近年來蘇州市對外貿易正在逐步從“大進大出”向“優進優出”轉型。
國家外匯管理局蘇州市中心支局的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伴隨著蘇州開放型經濟發展,市場主體在外匯資金運營方面的政策需求日趨強烈。其中一個重要的需求就是能夠舉借外債。市場主體的政策需求恰好與近年來我國穩步推進外匯管理領域改革的重點內容緊密契合,這是國家外匯管理局在蘇州率先試點外匯管理有關改革的重要原因。
在跨境融資管理改革前,外債一般只有外資企業可以舉借,且不能超過外資企業的投註差(投資總額與註冊資本之差),中資企業較難舉借外債。
針對這種情況,國家外匯管理局從進一步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出發,穩步推進外債管理改革,率先在蘇州等地開展外債宏觀審慎管理試點,並在此基礎上逐步向全國推廣複制。
2015年3月,張家港保稅區(金港鎮)與北京中關村、深圳前海一道作為全國首批三個試點地區,開展外債宏觀審慎管理試點,允許符合條件的區內企業以自身凈資產的2倍為上限舉借外債。
張家港保稅區(金港鎮)具有典型的港口經濟特征,聚集了一批活躍的開放型制造業企業、貿易企業、物流企業,且多為中資企業,具有真實的舉借外債需求,改革試點恰恰適應了實體經濟的這種需求。
截至2016年9月末,已有20家區內企業參與試點,累計辦理外債簽約登記34筆、金額折3.28億美元,平均融資成本為2.24%。改革試點在拉平中外資企業外債政策差異、拓寬中資企業融資渠道的同時,也為企業節約財務費用約1100萬元人民幣。
經過張家港等地一年多的試點,以及前期在上海等自貿區、蘇州工業園區、昆山等地和27家全國主要銀行關於跨境融資方面的創新試點,人民銀行決定自2016年5月3日起,在全國範圍實施本外幣一體化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政策,允許企業以自身凈資產的一定比例為上限,自主開展本外幣的跨境融資。其中,對27家全國主要銀行以外的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的跨境融資管理由外匯局具體負責。
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蘇州市營財投資集團公司成為新政實施後蘇州地區第一個享受這項政策國有企業。
6月27日,該公司從招商銀行境外分支機構借入外債7400萬美元,並通過貨幣掉期組合產品,將資金結匯成約5億元人民幣,期限為18個月。該筆貸款從申請到放款僅用10個工作日,綜合成本為人民幣同期貸款基準利率,成功替換了原來成本較高的銀行貸款。並將企業未來的還本付息鎖定為確定金額的以人民幣計價的利息和本金,以此規避了匯率和利率風險。
除此之外,該公司財務負責人告訴本報,在目前營改增的背景下,外債成本中保函手續費部分(1.2%左右)可開具增值稅發票,企業可以抵扣,從而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
除了通過銀行舉借外債,境內企業也可以向境外的非金融機構舉債。
2016年6月16日,位於張家港的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在外匯管理局備案登記,通過興業銀行嘗試操作了首筆外債借款。
據了解,本次借款期限1個月,借款金額2000萬美元,出借單位是該公司在香港的全資子公司香港永聯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根據企業的實際用途,本筆外債到賬以後,永鋼集團根據外債可以意願結匯的政策將2000萬美金全數結匯,用於支付公司上遊原材料的采購款,到期後公司用收匯自有資金歸還外債借款。
永鋼集團資金管理中心副總監楊愷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這筆2000萬美金的資金在香港市場的貸款利率約為2.5%左右,為了規避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結匯以後配合一個一年期的鎖匯成本約為1.1%,綜合成本3.6%,相比與國內基準利率4.35%,節約成本約為0.75%,綜合起來節約大約15萬美金的財務費用。
楊愷表示,目前世界各國經濟不景氣,國內宏觀經濟下行,鋼鐵行業內外承壓,在這種背景下,此次的外債新政為沒有投註差的外商投資企業,以及中資企業擴大海外融資渠道,有利於降低企業資金的綜合成本。
本報從外匯局蘇州中心支局了解到,截至目前,蘇州地區累計有50家企業辦理了基於宏觀審慎管理的跨境融資,金額折合人民幣36億元,占江蘇全省的36.4%,平均融資成本2.6%,累計為企業節約財務費用1700萬元。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改革使張家港等地的改革試點紅利惠及更多企業,進一步支持了蘇州實體經濟發展。
倒逼銀行創新
全口徑外債宏觀審慎政策的放開對於國內企業來說是多了一個融資的渠道,而對於銀行來說則意味著打開了一個市場。
建設銀行蘇州分行國際業務部總經理胡克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銀行提出全球授信的概念已經很多年,但在過去實際操作中沒有太多的需求,但這一政策出臺以後,幫助銀行打破了壁壘,境外銀行要給境內企業做融資,倒逼銀行全球授信制度的出臺包括後續的應用。
招商銀行蘇州分行國際業務部總經理郭曉丹也表示,“境內和境外分行有了更多的聯動,境外分行過去就只是做境外本土的企業,而現在無論是業務範疇的擴大還是業務能力的提高對境外分行是一個利好,也成為今後發展業務的一個方向。”
中國銀行蘇州分行貿易金融部副總經理黃成對記者稱,從風險控制的角度來說,也對銀行也提出了新的挑戰。“資金像一碗水,水往低處走,企業自然會找成本比較低的資金,甚至不通過銀行,依靠自己在海外的資金力量獲得融資,不管是報價模式還是產品結構,境內、境外日益趨同,這使得銀行的競爭更加激烈。”她說。另外,銀行和企業之間的交流也更加密切,銀行在向客戶介紹產品的同時,客戶也在向銀行介紹產品,很多產品的創新想法來自於企業。
總的來說,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政策的推出對於金融機構來說,提升了金融服務功能,培育了新的業務增長點。外匯管理改革政策的實施,鼓勵境內銀行創新跨境融資業務品種,提升了銀行的創新和服務能力,也為銀行進一步改善業務結構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改革促進了銀行境內、境外分行間業務聯動發展,實現境內外客戶、信貸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利於我國銀行提高國際化綜合競爭力。
周二(9月27日)滬深兩市延續昨日尾盤趨勢慣性低開,期間雖有黃金、券商、房地產等板塊相繼爆發,護盤意味明顯,但是市場人氣極為低迷,股指無奈震蕩走低。臨近尾盤,多方再度發力,股指在半年線支撐位處順勢反彈。總體來看,經過尾盤的拉升,兩市有逾2100家股票飄紅。但兩市成交量合計為4098億元,較昨日縮量。
滬深股市全日收盤,上證綜指收報2,998.17點,上漲17.74點,漲幅0.6%,成交額1,333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476.97點,上漲84.27點,漲幅0.81%,成交額2,170億元;創業板指收報2,140.8點,上漲17.9點,漲幅0.84%,成交額595億元。
盤面上,行業板塊綠多紅少,今日房地產板塊爆發,扮演“護盤俠”角色,個股紛紛上揚漲停潮,但是午後漲幅有所回落。黃金、券商信托、家電行業、銀行、高速等皆漲幅居前。概念板塊分化嚴重,前期大漲的PPP模式、海綿城市、水利建設、美麗中國、增強現實等題材股集體啞火,而大數據、區塊鏈等板塊表現活躍。
資金方面,外資通過滬港通南撤,截至收盤,滬股通資金凈流出逾2億元。另外,本周資金面略微偏緊,央行今日進行7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1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公開市場有1800億元逆回購到期,實現凈回籠1000億。值得註意的是,周一央行實現凈回籠2450億,結束連續9日凈投放。今日三天期國債逆回購利率漲幅最高達336%,盤中最高觸及16%,創一年半新高。市場人士表示,本周處於月末、季末的重合時間,資金面本就偏緊,央行此時收緊流動性,不利於後市行情的開展。
關於後市,廣州萬隆認為,雖然經過數次宣泄後,空頭打擊力量已經大幅減弱,但反映市場人氣的最關鍵指標—成交量一直處於地量水平(今日繼續縮量),就表明場外資金在節前抄底意願不強烈。量能的持續萎縮也將會導致行情在節前會持續低迷,分化也更加嚴重。而在市場無量反抽之下,指數的弱勢震蕩難掩以下四類股的繼續殺跌風險,投資者千萬不可麻木大意,需立即逢高調倉。
如次新股新天然氣(603393.SH)今日再度遭到遊資堅決出貨,個股三個交易日跌幅已超過16%;又如遭到主力的瘋狂出貨的東方新星(002755.SZ),遊資狠砸盤,股價再度逼近跌停;又如短期連續漲幅過大的世龍實業(002748.SZ)繼續出現巨陰殺跌的恐怖形態;再如業績虧損的聖農發展(002299.SZ),趨勢已被嚴重破壞,今日繼續下挫,跌勢難止,這充分說明,隨著大盤3000的擊穿,場內資金避險情緒高漲,而純資金博弈,短期連續漲幅過大、業績持續暗淡、主力資金瘋狂流出、技術形態已被嚴重破壞這4類股首當其沖,暗含極大殺跌風險,須立即逢高調倉。
川財證券表示,盡管9月底A股持續調整,但9‐10月市場依然有可以操作的窗口期。穩定安全收益率的資產是確定方向。從上周行業表現上來看,表現相對較好的板塊依然集中在休閑服務、建築材料、建築裝飾等景氣確定性改善的行業;除此之外,舉牌行情再起,疊加上銷量火爆的推動,房地產表現亮眼。隨著四季度後期風險逐步加大,穩定安全收益率的資產值得深度挖掘。具體來看:1、行業配置上側重於對三季報盈利的挖掘,預期隨著PPI向上,部分中上遊行業景氣仍有望延續,如有色、化工、建築材料、建築裝飾等領域。2、下遊行業中,半導體材料細分方向、軟件開發、醫療服務以及餐飲旅遊盈利均保持較快增長。3、主題關註基建以及核電。第三批PPP 項目清單公布在即,涉及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農業、林業和重大市政工程等七個領域。
午後要聞:
鐵路單月貨運量32個月來首現增長
2016年8月全國鐵路貨運量達到2.79億噸,比上年同期增加298萬噸,同比增長1%。雖然增量微小,但這仍然是自2013年12月以來鐵路貨運首現增長。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數據,顯示上述信息。但是全國鐵路貨運量累計值仍在下降,2016年前8月同比下降6.2%。
上交所考慮收緊房地產企業公司債審核標準
知情人士稱,上海證券交易所考慮為房地產企業發行公司債設立準入門檻並實施分類管理。準入門檻要求主體評級AA及以上的公司,同時還需滿足以下條件之一:境內外上市公司;省級政府、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及計劃單列市的地方政府所屬房地產企業;以房地產為主的央企;中國房地產行業協會排名前100的其他民營非上市房企。知情人士表示,準入後,將按照有關要求對企業進行分類,將劃分為正常類、關註類和風險類。上述要求仍在研究討論中,尚未最終確定;此前沒有明確的限制規定。
發改委下午將召開會議 討論保障東北冬季煤炭供應
知情人士稱,發改委下午將召開會議,討論保障東北冬季煤炭供應。會議要求東北地區省份的經濟運行管理部門和煤炭管理部門、煤炭運輸部門、部分煤炭生產企業和電力企業,以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等機構參加。
四川省加快推動省內上市公司並購重組
四川省人民政府金融辦公室、上交所、深交所共同舉辦的“四川上市公司並購重組高層研討會”在成都召開。四川省109家上市公司、24家已報證監會上市審核企業、10家省級重點國資集團主要負責人參會。四川省副省長朱鶴新指出,要共同推動企業掛牌上市和並購重組,以“創業板行動計劃”、“四川省省級上市和掛牌企業後備資源庫”為抓手,培育一批掛牌上市和並購重組後備資源。
多地虛報淘汰落後產能 套取獎補資金
據調查,多地發生虛報淘汰落後產能套取獎補資金案。在審核檢驗過程中,有的基層工作人員索要巨額“好處費”,有的未按要求現場核查,審核簽名由他人代簽。
北鬥安全信息播發系統10月1日起將面向公眾免費開放
從交通運輸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獲悉,由該中心自主研制的北鬥安全信息播發系統將於10月1日面向公眾用戶免費開放,該系統將提供遇險報警、重大安全信息播發、北鬥終端與手機間的短信互通等多種通信功能。
行業限產保價 鎢精礦價格集體上調
受礦山企業限產保價推動,今日鎢精礦、APT(仲鎢酸銨)和碳化鎢集體調價,每噸漲1000元-1500元不等。據了解,國內大部分鎢精礦貿易商積極補倉備貨,但低成本原料采購十分困難,不願銷售手中現貨庫存,導致鎢產業鏈價格上漲。 另據報道,越來越多的鎢礦山和冶煉廠認可市場漲價,市場出現漲勢後,鎢制品後續經營情況有望向好。
廣西國資委回應有色集團破產事件
廣西國資委回應廣西有色破產一事稱,企業和債權人雙方應遵循市場規律,按照 “誰借貸,誰決策,誰負責和承擔風險”的原則承擔責任。清算期間,管理人將繼續尋找重整希望。據了解,根據管理人在會議現場公布的清算進度時間表,債權人將於10月底進行正式方案評審,處置資產將於12月掛牌轉讓,明年春節前將進行第四次大會,正式分配拍賣所得資產。
8月3日,有家長在自媒體公眾號中披露,女兒在“趣動旅程”主辦的夏令營里發生了“很不好的事情”,引發了公眾對夏令營產業的關註。
近年來,研學旅遊爆發式增長,一些問題也暴露出來。
頭部效應薄弱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夏令營最早起源於美國,國內夏令營是在1949年後才出現。即中國少先隊建隊之初,第一批少先隊員到蘇聯去參加黑海夏令營,這是最早出現的中國夏令營。當時的夏令營是由國家出資的公益性活動,是免費參加的。由於經濟條件所限,一般只有少數的優秀學生才能參加,具有獎勵性質。
而如今,為了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主動,中國家庭在子女教育上不斷加大投入。有調查顯示,教育支出在中國家庭中處於最優先考慮級別。企業也悄然將其視為掘金的金礦。
公開數據顯示,越來越多中國家庭青睞去國外參加遊學、營地類旅遊,2018年預計規模達到100萬人次,花費超過300億元。但相比日本等國每年90%以上學生參加研學修學旅行,我國遊學市場發展程度還比較低。
“根據市場不完全統計,過去幾年中,每年到美國遊學的中國學生超過10萬人次,遊學團每年有20%~30%的增長率是很正常的。”在美國從事旅遊業已10年的SCOTT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
旺盛的市場需求給予了行業企業快速發展的機遇,上述趣動旅程即是在發展紅利中快速成長起來的企業。不過提及夏令營遊學,新東方沃凱德和世紀明德則是行業中不容忽視的兩家巨頭。
其中,成立於2006年的世紀明德,是國內最早涉足研學的企業之一。該公司在2017年營收已達到5.19億元,同比增長41.06%。具體來看,世紀明德2017年國內研學業務實現收入4億元,同比增長76.99%,國際遊學業務實現收入7234萬元,同比增長13.93%,教師培訓業務實現收入3395萬元,同比增長6.54%。
“夏令營的模式很多,其中許多機構可以說是輕資產甚至是沒有資產的,主要依托內容的吸引力,其中很多概念也是由國外引進的美式或歐式的內容,客戶群體基本直接針對家長,課程價格相對較高,規模小,一個活動七至十天不等,日均價格1000元左右。如果是海外則會更高。”北京一營地機構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他指出,海外形式研學主要賺的是信息不對稱,像是中介一樣把在國內招募的兒童輸出到海外的機構。“教育部之前出臺過一些文件,明確過研學旅行的組織形式、各方資質等等,不過畢竟新事物理論和實踐是有距離的,國內目前並沒有像歐美、日本等國的成熟模式。監管方面,主要以當地的教育部門為主,旅遊交通等部門也會參與。”他向記者補充道。
第一財經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遊學研學行業屬於教育服務產品,過去,遊學研學組織方以學校為主,但承辦方卻來自多個行業,主要分為留學機構、培訓機構、專業遊學機構、旅行社以及一些體制內的非營利機構組織。這些機構橫跨多個行業,市場參與者眾多,使得當前遊學領域競爭格局較分散,優勢領導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僅占1%~2%。
2017年新增5000家機構
2016年12月,教育部、國家旅遊局等11個部委聯合提出,要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通過加強研學旅行基地建設、規範研學旅行組織管理、健全經費籌措機制、建立安全責任體系等任務來支持遊學行業的發展。
2017年10月,教育部推出《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生必修課。遊學研學被納入學生日常教學範疇,使得行業發展前景進一步明朗,夏令營也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
“2016、2017年是這一行業變化最快的兩年。一方面是政府態度的轉變,教育部下發了相關文件,各省積極響應發布有關文件;另一方面是市場容量也更大了,行業每年以50%的速度迅猛增長。另外,研學市場的主體也有所變化,原本只是一些教育機構和旅行社,但2017年新增了超過5000家研學機構,教育類、旅遊類、文化傳媒類的企業也紛紛加入這一市場。”來自父母邦的一位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她還進一步指出,研學的利潤介於旅遊和教育培訓之間,一般在10%左右。但一些行業里不規範的機構,利潤率就會更高。機構若采用營地模式則利潤相比較其他研學項目更高,營地模式在不考慮固定資產折舊等成本的情況下,毛利率一般在50%。不過營地前期投入巨大,通常也只有規模以上企業會自建。
“夏令營這個市場變化很大,需求一直在增長。以前家長會更多幫孩子安排各種補習班,現在讓孩子參加各種類型的夏令營,希望孩子可以鍛煉自身的獨立自主能力、交友能力以及學校里學不到的一些知識。”在上海從事青少年遊學項目多年的陳瑤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夏令營從業人員門檻設置主動權主要在機構,所謂老師或是教練,更多是在安全方面的配置。”
這與在“80後”記憶中只有“三好學生”才能參加的夏令營性質相去千里,如今的遊學團雖然價格是成人團的2~3倍,一些機構不但是“遊而不學”,甚至淪為旅遊購物團。
此外,夏令營還有各種主題,比如外語主題、藝術主題、名校遊覽、體育運動等。這些主題都有不菲的價格。比如通常僅需5000元~6000多元的新加坡旅遊,一經包裝成“遊學團”,則報價立即猛升到人均2萬元,是成人普通旅遊價格的3倍多。
孩子參加遊學團通常是“遊而不學”,有些團隊都僅安排三分之一的時間交流學習,三分之二左右時間都是在純旅遊消費行程中,還會涉及去奧特萊斯購物,部分學生還會為家人代購LV、PRADA、HugoBoss、Burberry等奢侈品。
從市場趨勢而言,如今夏令營越來越細分,參與者越來越低齡化。
第一財經記者從攜程遊學平臺了解到,對8到12歲親子家庭的抽樣調研發現,80%有意願今年暑期參加親子遊學活動。網上暑期國內、海外遊學產品供不應求,預計今年遊學報名人數將比去年翻倍。有些明年暑期的產品也開始報名了。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據日本科技網站Mac Otakara報道,蘋果將在本月31日將所有iPhone 4機型、13英寸MacBook Air(2010年末)和AirPort Time Capsule(2009年中)列為“過時和停產產品”。
對於過時和停產產品,蘋果將不再提供硬件服務。根據蘋果的描述,過時產品指的是停產5-7年的產品,而停產產品則是已停產超過7年的產品。據悉,本次新增的幾款產品都是在2009-2010年之間所發布的。
雖然此次是針對日本市場的情況,但這份清單預計也將被拓展到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其余亞太/歐洲地區。
在上個月,蘋果已經淘汰了全球的CDMA版iPhone 4。與此同時,包括iMac(2009年中)、Mac mini(2010年)和15/17英寸MacBook Pro(2010年中)也在最近成為被淘汰的機型。在軟件兼容性方面,iPhone 4最高已經只能升級到iOS 7.1.2了。
此前在2010年6月8日淩晨1點,史蒂夫·喬布斯在美國Moscone West會展中心舉行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 10)上發布了蘋果第四代手機iPhone4。
12月15日,跟隨美聯儲加息而來的鷹派表態讓市場觸不及防,致使黃金繼續承壓。一項國際金價的重要指標COMEX黃金期貨主力合約報1129.8美元,跌至今年年初水平。
同樣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加息後的次日國內黃金ETF市場出現了大資金悄然增倉的跡象。深交所數據顯示,深交所上市交易的易方達黃金ETF場內流通份額增至7.787億份,較上一交易日足足增加了1.155億份。按照2.6095元的收盤凈值,基金獲得3億元的凈申購。不過,截至目前,國內市場上共有四只黃金ETF產品,除易方達外,其余三只的場內流通份額仍在縮減。
上海一家公募基金指數部門投資總監對《第一財經日報》稱,最近5個多月,國際金價回調了將近20%,無論美聯儲明年加3次還是兩次息,未來3個多月應該是加息真空期。所以,大資金趁此間隙大肆申購實屬正常。
美聯儲加息後的機會
在全球流動性充裕的當下,有別於煤炭、有色等大宗商品在強美元時代維持恒強格局,同屬資源品的黃金走勢有點低。從7月6日至今,COMEX期金價格從1387.1美元快速下探至1124.3美元的10個月低點,回調幅度接近20%,當前的金價基本處於國際金價生產成本的位置。
在外界看來,過去幾個月影響黃金走勢的因素很多,但強勢美元顯然具備參考意義。大體上,黃金價格和美元指數呈反向變動關系。自2015 年至今,除了英國脫歐前後,美元和黃金雙雙走強,同向變化外,美元和黃金基本上呈負相關關系。在過去黃金連續調整的5個多月,美元則是大幅走強,從90.3直接上漲至103.5719,漲幅高達14.7%,它甚至成了最近20年的最強貨幣。
美元走強很大程度上緣於美國經濟的增長以及美聯儲加息的預期。隨著美聯儲加息時點的迫近以及加息之後發表鷹派加息言論後,美元多頭狂歡,黃金則遭遇拋售。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公布數據,截至12月6日的一周內,投機客連續第三周提高對美元的多頭押註,將凈多頭推高到了1月初以來的最高位。與此同時,全球最大黃金支持上市交易基金SPDR Gold Trust持金量自11月以來已經累計下跌了約9%,近日其黃金持倉量下降0.38%至857.45噸。而在加息之後,美聯儲主席耶倫更是在記者會上表示,這次加息是“非常小的調整”。該言論被市場解讀為是對美聯儲暗示2017年會更快速加息的支持,市場推測2017年可能加息的次數由原來的兩次增加到了三次。這無疑增加了美元多頭的信心,黃金則進一步遭遇拋售。
不過,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接下來,黃金極有可能收獲跌出來的機會。當前的黃金價格已經遠低於半年、一年期均線數值,在美聯儲加息靴子落地、美元走勢持穩之後,黃金不排除會上演“估值修複”行情。
事實上,一波抄底資金正在借道國內基金產品湧入黃金市場。據深交所數據顯示,易方達旗下的黃金ETF12月16日,獲得了3億凈申購,短短一個交易日場內流通份額從6.72億份增長到了7.87億份,規模逼近歷史高位。11月下旬,該基金場內份額一度8.08億份的歷史最高紀錄,隨後隨著黃金價格的重挫而不斷縮水。
西南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分析師朱斌稱,黃金價格雖因最近一次美國加息而承壓,但鑒於未來全球保持低利率水平,保證流動性是大概率事件以及隨著避險情緒的蔓延,黃金仍然具備投資機會。招金期貨集團事業部曹夢洋早在美聯儲加息之前表示,考慮到當前的美元處在一個相當超賣的區域,近期美元對美聯儲加息的價格表現非常激進,預計短中期將會有回撤,而這可能導致金價重複歷史的故事,再次上演加息“靴子落地”,開啟反彈的行情。
黃金ETF備受關註
截至目前,境內資本市場上共有四只黃金ETF,分別為易方達基金旗下的黃金ETF(159934)、博時基金旗下的博時黃金(159937)、國泰基金旗下的黃金基金(518800)以及華安基金旗下的黃金ETF(518880)。而以黃金ETF命名的則是易方達黃金ETF與華安黃金ETF,前者在深交所上市,後者在上交所上市。
四只黃金ETF絕大不分資產投資於黃金現貨合約。如易方達黃金ETF投資於黃金現貨合約的比例不低於基金資產凈值的95%,具有與上海黃金交易所Au99.99現貨實盤合約相似的風險收益特征。在資產配置荒時代,黃金ETF走俏一時,今年以來的凈值增幅均超15%,大幅超越上證綜指跌逾10%、創業板指跌逾25%的走勢。
作為黃金投資品,ETF還有明顯的優勢。黃金ETF支持申購贖回和二級市場雙“通道”交易。盡管申購需要黃金賬戶,把一部分投資者排除在外,但投資者可以通過二級市場買賣,當日可T+0無數次買入並賣出。且二級市場買入持有的份額亦可通過贖回交易獲得現金,這也提供了額外的套利機會。
不過,從四只黃金ETF整體表現來看,易方達黃金ETF獲3億元凈申購似乎更像是大資金在試探性買入。相比易方達黃金ETF,另外三只黃金ETF在美聯儲加息以來的兩個交易日,規模兩度縮水。其中規模最大的華安黃金ETF 24.16億份減少至23.94億份,兩個交易日凈贖回超過5000萬元。
中信建投研究員陳炳輝認為,在加息靴子落地,金價跌回到1150美元附近,對於黃金投資考慮的維度或許應該轉向為“下跌風險大,還是上漲風險大”。下跌風險在於,未來黃金市場最大的風險會是美聯儲加息次數以及全國經濟複蘇前景超預期。若經濟變動不大,鑒於生產成本、央行購金、人民幣貶值,以及康波大周期等因素,金價尤其是國內金價下跌空間並不大,目前位置黃金及黃金股具備戰略性布局的機遇。
三星官網今日貼出了更詳細的召回聲明,包含了手機配件的召回以及換購的補貼。
根據新的聲明,選擇Galaxy Note7退貨的消費者將擁有200元補貼;選擇退貨後購買Galaxy S7 edge/S7的消費者將獲得600元補貼(含退貨補貼200元);另外具體的配件產品需要到購買原途徑進行退貨。
而此前,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消息稱,中消協將監督三星公司做好SM-N9300 Galaxy Note7手機召回工作,消費者退機或者換機時,三星公司不能以手機有損,包裝或附件不全、有損為由拒絕召回。消費者如持有合約機,應享有同等的被召回的權利,且三星公司不應在合約機與話費之間的計費標準上做出不利於消費者的規定。
為實現將全球貿易成本降低15個百分點的目標,亞太示範電子口岸推出了多個試點項目,以更好促進貿易便利化。
7月25日,亞太示範電子口岸網絡(APMEN)第二次公私對話會在上海舉行,並推出了空運物流可視化、電子原產地證互聯互通、海運物流可視化數據整合等試點項目,尋求貿易便利化的多元解決方案和商業機會。
亞太示範電子口岸網絡是2014年11月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22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批準實施的一項貿易便利化倡議,旨在推動亞太地區主要貿易口岸數據互聯、互通、互用。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中國等9個APEC成員經濟體的12個口岸,成為首批參與APMEN建設的示範電子口岸。運營中心設在上海。
亞太示範電子口岸網絡運營中心理事長劉亞東表示,將通過PPP模式,來打造亞太地區非政府間示範電子口岸技術合作機制,提高亞太地區貿易便利化水平,以及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度。“亞太示範電子口岸網絡將成為實現全球貿易成本下降15%這一目標的重要推動力量。”
7月10日結束的2016年二十國集團(G20)貿易部長會議上,G20貿易部長一致決定推動盡快實施《貿易便利化協定》,努力將全球貿易成本降低15個百分點。
降低貿易成本,推動貿易便利化的一個根本目的,是提振全球貿易增長。
根據WTO的數據,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貿易增速明顯放緩。從1990年~2008年,全球貿易增長平均增速是7%,到了2009年~2015年,降到了3%。尤其是從2012年開始,全球貿易已經連續四年增長低於3%。
2016年的形勢依然不樂觀。WTO預計2016年將與2015年持平,維持在2.8%的增速,也就意味著,全球貿易增速將連續5年低於3%。
為解決全球貿易下滑趨勢,G20貿易部長會議聲明稱,同意加強全球貿易治理,致力於開放的全球經濟,並將推進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工作。根據《二十國集團全球貿易增長戰略》,G20將率先示範降低貿易成本,加強貿易投資政策協調,促進服務貿易,增強貿易融資,促進電子商務發展以及關註貿易與發展。
降成本的一個路徑,是2014年11月27日WTO通過的《貿易便利化協定》,主要是通過簡化通關手續等舉措,事實上消除貿易壁壘,降低成本。
《貿易便利化協定》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參與並達成的首個多邊貨物貿易協定。2015年9月,中國正式完成接受《貿易便利化協定》議定書的國內核準程序,成為第十三個接受議定書的成員。根據規定,《貿易便利化協定》將在2/3以上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接受後生效。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2015年度《貿易便利化指標》,如果執行了《貿易便利化協定》,可以將全球貿易成本降低12.5%~17.5%,發展中國家獲益最多。
世界貿易組織發布的《2015世界貿易報告》稱,2015年~2030年,如果《貿易便利化協定》得到落實,每年全球GDP增長將因此增加超過0.5%,全球出口增長率因此增加約2.7%,全球商品出口總量每年最多則增加1萬億美元。
更關鍵的是,經合組織的報告稱,大多數最有效降低成本的《貿易便利化協定》措施都容易實施且成本較低。對於降低貿易成本影響最大的,是涉及通關的3項舉措——簡化貿易單證、完善通關流程、自動化通關,這三項加起來,預計可以節省2.8%~4.2%的交易成本。
而這些,恰恰是亞太示範電子口岸網絡在努力推進的方向——積極推動各經濟體建設電子口岸,實現供應鏈中各系統數據互聯互通,減少貿易壁壘。
亞太示範電子口岸網絡運營中心主任黃峰說,推進APEC經濟體電子口岸項目的實施,一個很關鍵的原則,就是要堅持《貿易便利化協定》里設定的國際標準。
“單一窗口”是基於電子口岸推進貿易便利化的一個重要舉措,目前全球多個港口都已經實施了“單一窗口”。僅以上海自貿區為例,與傳統的通關申報模式相比,企業通過“單一窗口”,可以節約近30%的人力成本。
除了單一窗口,自貿區還推出了“先入區、後報關”、“批次進出、集中申報”等貿易便利化措施。最終的結果是,與區外相比,上海自貿區里的進口、出口通關時間,分別縮短了41.3%、36.8%,企業物流費用節約了10%。
上海市商務委主任尚玉英則表示,亞太電子示範口岸網絡的建設,為上海深化與APEC經濟體的合作提供了契機,上海也將加快國際貿易中心建設,與APEC各經濟體共同重構全球貿易增長動力。
目前,上海與APEC經濟體的貿易額近3000億美元,超過上海全市貿易額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