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功先要學懂捨棄 黃國英
1 :
GS(14)@2012-08-14 12:17:33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21416
臼井由妃女士,是日本著名的生意人,在郵購業界首屈一指,此外又出書又上電視,完全是成功人士的模樣。但她自言在三十三歲前,最大的「成就」,就是與企業家丈夫結婚。當然,她後來的成就,絕非靠「夫」蔭,否則作為另類富二代,也不值得大書特書。臼井的遭遇剛好相反,其成就可謂由連續劇式的悲慘情節開始:婚後不久,丈夫竟被確診末期癌症,又無人接手,臼井惟有夾硬上場。
坐正後,發現公司表面風光,原來成班內鬼趁亂穿櫃桶底,公司負債三億日圓,衰到有單都無錢買料造。日日撲水、留客,疲於奔命,起初的解決辦法是怨天尤人,當然無料到,後來悟出最佳方法是「捨棄」。不是放棄公司出家修道,而是將身邊無助改善困境的事物、人際關係、性格,不論有型、無型,盡行捨棄。最終臼井用了三年時間,成功將公司起死回生,還把經驗教訓結集在「要成功,先學會減法」一書。
別讓無謂事霸佔地盤
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玄。臼井的中心思想,是現在不成功,原因不外沒有接觸到能讓其成功的人、事、(貨)物。接觸不到的原因,就是有太多不相干的人、事、物,早已「霸了地盤」,耗盡寶貴的時間和金錢。例如花盡心思,湊一個飲茶灌水多多、幫襯少少的細客,便無法結識、招呼新客、大客;又例如一屋、一寫字樓都是資料、書本,有用的部分便很難浮到面前,寶山變成垃圾山。所以捨棄並不等於失去,反而是騰出位置,去迎接好嘢。
對於投資,也是精於捨棄者,優於貪多騖得。最簡單的例子:(幻)想像力無窮,資金卻有限,不肯捨棄不值搏的點子,最終便會一倉蟹貨;不肯捨棄蟹貨,便沒有「空間」去迎接好貨。投資、投機成功的門派,多有一套捨棄的法則。股神便是以捨棄投資機會聞名。每日有無數上市、私人公司埋身,引誘股神落注加持,他亦自嘲道:「有錢的傻瓜,到處受歡迎。」如果沒有能力圈這套捨棄的「鐵布衫」護身,破產十次都唔掂。
自尊放入垃圾箱
說來容易,但很多時不能捨棄,並非技巧問題,而是面子、習慣,又或是回憶等無形因素阻礙。「那位客人識於微時,雖然混橘多於關照,還是應酬一下吧!」「那些資料當年使盡人力物力班返嚟,唔係唔要啩?」放下無謂框架,金融大師向來都是箇中能手。例如索羅斯捨棄原先觀點,好似落街買棵菜咁易,絲毫不為面子所困。達利奧(Ray Dalio)更加離譜,雖然連年叱咤「缸」湖,仍然一手打破光環,建立全天候組合(All-weather Portfolio),還講明風險常有,Alpha(超額回報)不常有,也沒有操作心經留給子孫,只能任其隨水漂流,穩陣地獲取正常回報。兩位一代天驕,不約而同將自尊放入垃圾箱,換取數以十年計的持續正回報,正是有捨方有得。
圓方集:習administration?
1 :
GS(14)@2018-03-06 03:47:07想像你參加銀行家酒會,如果你告訴人家是做administration的,肯定會被人看扁,因為administration代表一些不賺錢、多餘、可有可無的服務。電影《戰雲密報》講述1971年時值美國越戰後期,《紐約時報》在頭版刊登絕密的「五角大樓文件」,揭露歷任美國政府極力隱瞞的越戰真相,引起軒然大波。出版人嘉芙蓮·格拉咸(梅麗史翠普飾)當時正忙於為《華盛頓郵報》搞上市,盼以穩健方式帶領報館發展,但編輯賓伯特利(湯漢斯飾)卻千方百計要取得密件,以彰報譽。豈料尼克遜政府史無前例要求法院頒發禁令,阻止《紐約時報》繼續刊載之餘,更提出會對公開資料的其他出版人及編輯提出起訴。《華郵》之後從揭密者手中拿到密件,正為應否出版該資料而掙扎,本來作風相左的嘉芙蓮及賓伯特利,最終團結一致悍衛新聞自由及公眾知情權,將「五角大樓文件」公諸於世。片中給我一個最深刻的字眼是administration。美國人稱不同總統掌權的年代為這個總統的administration。我從這個字中看到權力的謙卑。《戰雲密報》戲裡裏的就是尼克森的administration和新聞界對着幹的事。之前是詹森的administration、再之前是甘迺迪administration和艾森豪的administration。
中央修憲顧慮太多
執筆時,北京傳出消息,中央會提出修改憲法,取消國家主席最多連任兩期的限期。消息出台後,據聞維穩辦立即工作,網上很多言論都被刪掉,連「袁世凱」的名字也被禁查。但仍有有不少學者公開提出反對意見,包括前《冰點》主編李大同。今次的改動,我幾年前便聽北京的朋友演譯過,他們的說法是習主席打倒了那麼多軍界和政界的大頭,如果說幹完十年便退隱歸田,那麼那些曾為他賣力的,沒有了靠山,命危矣!那麼,今天又有誰敢為他硬幹呢?反貪也好、打擊對手也好,就是要給手下一個信心,這個靠山是長期的。中外都有不人士堅持中國需要強人領導,早時我聽過新加坡前外交官,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學長馬凱錫(Kishore Mahbubani)的演講,他說:「作為一個外國人,今天我情願看到一個獨裁的中國,亦不願意看到一個民主大陸」。這種說法贏得不少中外人仕的支持,然而是否代表中國永遠不應該向前走呢?很多國家的領導人都沒有任期限制,例如德國和法國,為甚麼人家可以,而我們卻那麼多顧慮呢?這是否一個民智的問題?很多時候,我覺得中共的做法不是用來管理我們的,是用來管理農民思想仍然佔主導的13億人口。想到這裏,我又怎能不悲從中來。張宗永思博資本高級合夥人兼亞太區總裁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05/20322867
逸東街市重現城寨風貌
1 :
GS(14)@2016-08-05 08:07:10【明報專訊】近排港產漫畫《九龍城寨》大熱,咁啱領展(0823)外判嘅東涌逸東街市,外判商建華罕見發稿,重新包裝嘅逸東街市以60年代嘅城寨風貌作藍本,改名做「香港街市」。
新街市有夏中建師傅紮咗隻11米長巨型飛機模型穿越建築上空,仿效早年飛機喺建築物掟彎降落九龍城啟德機場嘅模樣,仲話要申請健力士紀錄。同埋顧客服務台變身為舊式戲院設計Look,仲有舊嘅英式郵筒兼舊式汽水機,實行唔買嘢都要嚟望吓手機先食。新街市亦大玩每日「懷舊街市價」,亦設小食街。
[小琴密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391&issue=20160804
吾知政財 - 吳仁 上市目的決定潛質 (2012年09月21日)
1 :
GS(14)@2012-09-22 12:34:58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22600&d=1849
【am730專欄】之前吳仁寫咗篇《你是哪類型》,講股票要對咀型,先會獲得投資者信任,咁先會大升,成為明星股。但是,好多人後來向我講,話佢根本唔知吳仁講乜嘢,今次吳仁寫得簡單一些,講嚇點樣選擇股票。
首先,提醒嚇大家,要瞭解新股上市的目的是需要錢,還是有其他目的。
先講講需要錢的睇法。如果是需要錢,咁要瞭解是邊個需要錢,是大股東、上市公司、定是一些資本界人士。如果大股東需要錢,但他有財力可以守,股價可以是平靜無波,十年如一日,如果業績還可以的話,派息還會唔錯,可以作為長線投資,直至某一日唔夠錢為止。
但如果大股東無財力守的話,好需要錢,股價短期內會升得好快,甚至是倍翻,如果他需要出貨,報紙會突然出現很多關於這上市公司的訊息,如果見到你隻股有咁的訊號,記得醒水啦。
如果是上市公司需要錢的話,那真是先恭喜你,這間公司真是在發展業務。如果業績真是幾好的話,派息不過都是一般,因為錢都用晒去發展業務。如果發展順利的話,可能是一隻「N倍股」,但如果不幸的話,資金蝕曬,可能變成等著賣盤,這又是另外一個人生交叉點,結果就可好可壞。
如果是投資機構需要錢的話,因為這些投資機構需要定期的表現,並按此收取管理費,就算業績不太好,股價也會慢慢地上升,直至所有投資機構套現退出為止,雖然有例外的情況,但大多數都是市況不就才會發生。所以這部分也是潛在勁賺的股票,如果有錢,真是值得買一些長擺。
但是,如果這些股票不是需要錢的話,而是因為其他目的,如是為自己建立山頭及保護大股東財產的話,可能結果就會唔同。
如果是前者,上市目的只是為了建立山頭,保住權利,屆時業績便不可太耀眼,也不會太差,所以股價會平穩,派息會不錯,回報就是一般而矣,可能是慢慢下跌的風格,對小股東不是好的投資。
不過,如果讓公司擁有上市地位的目的屬於後者的話,股票可能都是由部分和大股東相關人士持有,所以股價會相對穩定,直至大股東有資金需要為止,當時,股價就會升到你唔信,又是一個發達的機會。
睇完呢一篇文章之後,雖然吳仁唔一定會全對,甚至有人瞭解之後,反轉來做都唔定。但吳仁希望大家都會去瞭解一嚇,公司點解要上市,從而得出好少少的投資決定。
80後的財經blogger,以80後的眼光看今日的財經政治。
利子厚傳來喜訊 小旋
1 :
GS(14)@2012-06-02 15:20:37
數佬收入勁過CEO 胡孟青
1 :
GS(14)@2013-06-08 16:00:56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1%E9%81%8ECEO/97315
根據彭博資訊,2012年收入最高的十位首席財務官(CFO)當中,有五位來自科技界,例如蘋果(AAPL)的首席財務官奧本海默就以6,860萬美元穩居榜首,在標普五百指數企業中排行第五,其薪酬是首席執行官(CEO)庫克417萬美元的十多倍之數;排第二的甲骨文(ORCL)首席財務官Safra Catz,去年薪酬亦達5,170萬美元;Google的Patrick Pichette則以3,870萬美元,報酬之高,源於科技界慣以股票作犒賞,隨着今年股價屢創新高,報酬自然水漲船高。
今天,身處大型企業的數佬,與傳統致力於為企業慳成本及進行稅務安排以減省企業稅務支出的數佬,已不可再同日而語,否則,他們的身價,充其量只是負責繼續捍衞揸數把關的cost centre角色,又怎可媲美甚至凌駕於CEO?獲取豐厚報酬的CFO,都有幾個共通點,就是成功為企業實現利潤增長、累積現金、優化稅務管理,以標普五百企業去年平均稅率41%計,CFO位列首25名年薪最高位置的九家科技企業,平均稅率低於30%。蘋果去年的有效稅率只是25.2%,與美國企業所得稅標準稅率35%相距甚遠,透過發債以支付股息與回購開支,不必動用離岸現金,根據穆迪估算,慳息達92億美元。
慳得到即是賺得到,化cost centre為profit centre,CFO居功至偉,重重有賞也值得。
毅行出哲學: 一個人的毅行者:HK-100 TC
1 :
GS(14)@2013-01-27 15:38:13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125/18145963
我和Tony的精B隊,原班人馬連續五年參加毅行者,不知是否一項紀錄。我們經歷過「掛靴」及「復出」的掙扎,知道條條心路通毅行,所以去年底毅行者賽事之後,立刻「續約」。跟著來的四季生活安排,再度圍繞著這件四人一起做的事。
一次跑步時,我提起HK-100個人毅行者賽事,隊友同聲說,「一個人走100公里?沒有隊友支持,會辛苦及慢很多。」要知道,毅行者成績是最低公約數。四個人一起走得比個人快,是傳說中的「四人八腿一條心」境界,原來隊友都一致認同。那一刻很感動,亦好奇:獨自走100公里,是怎樣的體驗?於是,除了Tony無暇操練,精B決定參加今年的HK-100。
HK-100是正式國際超長馬拉松賽事,今年是第三屆。賽道前半程環繞西貢半島,時平坦時崎嶇;後半程接回麥理浩徑,橫跨幾個山嶺,最後才上最高點,在大帽山腳完成,是挑戰耐力和智慧的設計。我們操練了三課小半程,摸熟麥徑以外的新路。我還獨自預演一課,評估能力,訂下17至18小時的目標。
惡搞孤星淚 哼歌向前行
比賽那天,早上如常完成當天的工作。這幾年習慣了忙裡偷閒地「玩山」,穿的、吃的每次一樣,出門前才準備,遺漏了甚麼,就用隊友的。今次個人比賽,不敢怠慢,細心點算賽會規定的隨身用品,然後在腦海沿著地圖預走一次,就是比賽的熱身。出發途中,在面書留言:
「第一次個人100k。未來16至18小時,將會是自己同自己守望相助,理性和衝動的激辯,興奮和絕望的起落。這一刻我知道,只要完成就是成功,希望不會忘記。」
來到起步點北潭湧,遇到很多面善的朋友。千多位參賽者聚在一起,嘉年華氣氛和毅行者無異。
比賽開始。在爽冷的好天氣下,沒有隊友互相提點、沒有精B特色的「吹水限速」機制,前半程比預計快了半小時。在支援站見到Tony和Tommy時,跑步的體力已用完。仰望橫在眼前600多米高的馬鞍山,不敢多想,接過止痛藥,心裡哼著惡搞孤星淚的苦力之歌〝look down,look down,the road keeps going up;look down,look down,you'll never see the end.〞一步一步踏上山巔。
開始入黑,山路上選手之間距離漸遠,各自獨行。途中多次撞牆(體能衰竭),頭昏腳浮不為外人道,難忘的是揮不去的恐懼。現在已是這樣辛苦,剩下的高山怎辦?定下的目標,達不到怎辦?沒有隊友的開解,漆黑中看不到景物來分散心神,惟有提醒自已,〝Many fears are born of fatigue and loneliness〞,不要胡思亂想。
然而,Tony在這裡寫過,感覺由大腦這個中央指揮官決定,它除了不斷發出警告、痛感,以保護身體不會過勞,亦會在適當時候令人振作、興奮。不知過了多久,腳步漸覺輕柔。我知道,second wind(體力耗盡後復原)來了。經過體能和心情的大起大落後,開始心安理得,不再恐懼。
那夜還會有第三風、第四風。在山和高牆面前,只能關掉iPhone,放下計算、虛妄,記著「只要完成」,look down, look down……
終於來到大帽山最高點。環望山下景色,心想,明年再見。然後放開腳步,讓重力送我到終點。
後記:多謝KK
好友KK(毅行者先生)比賽前用按摩法助我放鬆繃緊的膝蓋,讓我下山能跑。他還再三叮囑,亂石路上一定要選平位落腳。多年前和他一起比賽時,我做不到,總是求方便踏著石面跳過。現在年紀大了,不得不老實地每步看清楚才踏下去。今次雙腳終於找到節奏,告訴我,這才算是跑山。比賽成績比預期快了一個半小時,全靠KK。
編按:今期毅行出哲學由蔡東豪好友TC執筆
我做爽報:中國人如何辨別「中國人」
1 :
GS(14)@2012-11-05 23:32:19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news/20121105/149517
今年8月,我去了英國旅遊,因舉行奧運,當地人頭湧湧,最多的就是說國語的中國人,仿如返了深圳般。有一日,我與友人到劍橋遊覽,在入口有一個狹小的洗手間,是入劍橋的必經地。我與不同國籍的女士排在人龍中輪候。
忽然,有兩個說國語、胸前有國內旅行社貼紙的女遊客走進來,神態自若地站在一個外籍太太前插隊。外籍太太以英語指引二人要排在隊尾,但二人沒有反應,更以國語交談,說要裝作聽不懂。我忍不住以英語揭穿二人的惡行,更以國語要求二人排隊。
這時,二人目露兇光,罵我中國人不幫中國人。最後,二人在眾人的辱罵聲中敗走。臨走前,二人聽到我說廣東話後,恍然大悟地說:「原來是香港人,難怪幫外國人鬧中國人。」原來,在一部份「蠻不講理」的國內同胞中,與他們狼狽為奸就是中國人,揭穿惡行就是香港人。
讀者:加言
香港罐裝石油氣市場變天中-東方日報20121015 王雅媛
1 :
GS(14)@2012-10-16 23:45:50http://blog.163.com/wang_ya_yuan ... 141201291635329560/
近日留意到一單國內新聞,送罐裝石油氣員在運送的過程中偷取液化氣,於4罐中偷取一部份就可以灌滿一罐新的液化氣,如此就可以獲得多一罐的「收入外快」。在香港,隨著越來越多新樓宇落成,舊式罐裝石油氣的使用量越來越少。當大家都不太重視這個市場之時,港股有一間公司去年卻決定進入這個市場。
公司去年正式拿到了於香港分銷及銷售液化石油氣的牌照,成為了本港第十二間註冊氣體供貨商。在一年多的部署,公司接洽了香港多個罐裝石油氣分銷商及在屯門設立了儲存中心。公司此部份的業務有機會在明年1月開始運作,做法是從深圳入口罐裝石油氣,之後以屯門為儲存中心,再分配到不同的分銷商。對於投資者來說,最大的疑問是為什麼公司還要進入一個已經成熟,加上在痿縮的市場?原因是對於公司來說,香港罐裝石油氣利潤很深,加上它有絕對的成本優勢。
現在國內零售的罐裝石油氣毛利率只有大約7%,香港的毛利率則是它的3倍以上。公司的優勢是在於整個入罐及部份物流過程都是在成本較低的國內進行,使它跟其它公司如蜆殼,美孚等比較時,能夠享有較高的毛利率。而這高出來的利潤,導致公司能夠一開始提供更高的回佣給分銷商。這就是為什麼有分析員相信公司在一年時間就可以搶佔整個香港罐裝石油氣市場的15%或以上。他們更相信當公司於香港的銷售量上升時,它的平均成本會因規模經濟而下降,它的成本優勢將更明顯,屆時公司將成為香港罐裝石油氣市場的定價者。因為市場本身沒有增長,再加上這樣強的一個競爭對手出現,其它高成本的有可能選擇退出市場,令公司的市場份額進一步加大。
王雅媛為持牌人士,並沒有持有以上股票
2 :
GS(14)@2012-10-16 23:46:18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 ... 1-9dd9-229259c4585d
精實新聞 2011-10-07 17:45:41 記者 鄧寧 報導
液化石油氣(LPG)進出口供應商新海能源(910342)是廣東省最大液化氣供應商,其批發、零售與汽車加氣業務的毛利率在5~15%之間,集團為提高獲利,積極打進澳門、香港的瓶裝LPG市場,今年3月先取得澳門核發牌照,9月又取得香港牌照,因港澳售氣價格遠高於中國國內,毛利率幾乎是100%,等於賣一噸賺一噸,公司粗估港澳的瓶裝LPG生意,一年可為集團帶來800萬美金收益。
新海能源執行董事趙承忠表示,公司不會在香港、澳門設立裝瓶廠,營運模式為在新海自有的珠海碼頭充瓶,再運送給當地分銷商銷售,即使要多付運輸成本,但因港澳售氣價格遠高於中國國內,澳門市場毛利相當於中國的3倍,香港市場毛利更是中國的10倍,毛利率幾乎高達100%,賣一噸賺一噸,這筆帳怎麼算都划算。
香港當地法令規定售氣商需先取得「註冊氣體供應公司」牌照,才可開始銷售瓶裝LPG,而新海能源是香港第12家取得之廠商,且12家中僅有4家是LPG公司,除新海能源外,即為荷蘭殼牌(SHELL)、中國中石化與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都是國際大廠;趙承忠表示,公司會在年底前完成位於屯門龍鼓灘分銷中心的建築工作,並於2012年初在香港開展瓶裝LPG業務,目前香港瓶裝LPG市場一年約有10萬噸需求,估計新海能源可佔得1成即1萬噸份額,以一噸800美金零售價計算,一年相當有800萬美金收入,對集團營運、獲利都可有效提升。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 ... 4585d#ixzz29TedQIsf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3 :
寧采臣(25759)@2012-10-17 19:22:33我地有無可能做個好粗既成本同收入, 回本期, 每年現金流估計?
或者有無每支成本明細?
4 :
GS(14)@2012-10-17 22:38:421. 價錢
http://www.shell.com.hk/home/con ... t_lpg_20120427.html
2. 但因港澳售氣價格遠高於中國國內,澳門市場毛利相當於中國的3倍,香港市場毛利更是中國的10倍,毛利率幾乎高達100%,應該他打錯數啦,毛利率100%是淨賺...但是下一句,買一罐賺一罐其實指毛利率是50%
3.
http://www.statistics.gov.hk/pub/B11000012012QQ02B0100.pdf
2012年第2季石油氣總用97,405 噸,家用佔97,392噸
4.但是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004/28/P201004280186.htm
答覆:
主席:
(一) 受影響的屋苑資料請參閱附件。
(二) 於雪佛龍香港有限公司(雪佛龍)通知政府,決定終止加德士品牌在香港的瓶裝和大部分中央石油氣的業務後,政府隨即要求雪佛龍就維持對住戶穩定供氣的具體承接安排作出妥善處理,並應適時通知持分者及受影響住戶。雪佛龍承諾會跟進工作,以避免對住戶構成不必要的影響。
(三) 據了解,已有石油氣供應商表示有興趣接手供應中央家用石油氣予受影響的公共屋鸷及私人屋苑。房屋署將於短期內邀請石油氣供應商競投有關公共屋鸷的中央供氣合約。雪佛龍亦正協助受影響的私人屋苑管理公司及業主立案法團籌備新供應商接手及業務過渡等方面的安排。若屆時新供應商需較長時間交接,雪佛龍承諾會盡力在可行情況下彈性處理,以確保石油氣供應不會中斷。
(四) 現時的家用石油氣價格檢討機制,由香港蜆殼有限公司自一九九九年起自發地採用,以增加定價的透明度。在此機制下,該公司會按最新的國際石油氣價格資料預測未來三個月的進口價,以及追加或追減上次檢討時的預測進口價與其後實際進口價的差異,來制定未來三個月的石油氣定價。我們會繼續參照國際石油氣價及本地石油氣入口價的變動,以監察油公司在家用石油氣價格方面的調整是否合理。
房屋署的公共屋鸷中央家用石油氣供應合約規定,石油氣價格不得超過私營市場價格的水平,亦即不得超過其他中央石油氣用戶(包括在私人物業居住或營業的用戶)所支付的價格。石油氣供應商如有收取高於市場水平的價格,房屋署可根據合約條文向供氣商發出警告信,甚至終止有關合約;在批出新供氣合約時,房屋署亦會參考供應商過往的服務表現,包括有否擅自收取高於市場水平之價格的情。同時,合約亦有條文確保居民有權選擇使用中央供氣系統以外的其他燃料,如電力或瓶裝石油氣。
(五) 政府將繼續密切監察由新供應商接手供應中央家用石油氣予受影響公共屋鸷及私人屋苑的進展,以確保過渡安排順暢,並於有需要時提供協助。
由中央石油氣供氣系統置換成煤氣供氣系統,涉及一系列技術考慮,例如所有石油氣爐具均須經過改裝才可適用於煤氣,部份爐具可能因缺乏改裝所需配件而要更換;供氣系統置換工程進行期間,可能要中斷氣體供應;未有煤氣供氣網絡覆蓋的屋苑,須鋪設接駁煤氣的管道,亦可能要更換屋苑的供氣主喉、分喉和用戶喉。受影響屋鸷及屋苑在考慮會否轉用煤氣時,應顧及相關技術因素。
完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