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國策透視:革命非請客食飯

1 : GS(14)@2016-11-10 08:01:29

毛澤東曾有名句,「革命不是請客食飯!」中共幹部都深諳鬥爭哲學,一旦發動就不留情面去到盡,在DQ梁頌恆、游蕙禎一役盡覽無遺。從立法會主席選舉、梁特JR、建制流會、人大釋法,一環扣一環,西環治港班子展現強大戰鬥力,手法快、狠、准。明眼人都知道,中共治港班子存在嚴重問題,將面臨整頓。以中共權鬥慣例,所謂整頓並非炒魷咁簡單。之前天津、重慶官場均有先例,中央勢必以反貪腐入手,大批人頭落地,並將牽連眾多土豪。DQ梁頌恆、遊蕙禎,對建制利益集團來說,是盡地一煲的保命之作,最終交出圓滿功課,龍顏大悅,逃過一劫。反觀本土派政治力量,整場博弈進退失據,但在筆者看來,最大的致命傷,是對國情缺乏瞭解。他們在10月12日宣誓發表過激言論,恰好在10月24日六中全會召開之前,1,000多個中央委員開會四日,議程本定為「重嚴治黨」。為避免火頭燒到自己,這些黨內大佬必然將火力對準港獨派。對於西環治港班子而言,等於獲得千載難逢的尚方寶劍。本欄極少純談政治,只是想在此提出,身處香港,無論是政壇股壇,如果完全無視中共政治規律,吃虧最後會是自己。黃尹華
http://www.fb.com/decodepolicy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10/198283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865

趣BLOGBLOG:港樓借來的富貴年底開始歸還

1 : GS(14)@2017-05-28 10:33:28

■聯儲局縮表影響,對息率影響的幅度以至全球資金流向,沒人知道,這對一切靠資金市炒作的港樓以至港股,影響事關重大。 資料圖片





隨住聯儲局上周公佈5月份會議紀錄,美國退市路線圖已有藍圖,估計今年或再加息兩次,然後暫停,並展開縮減資產負債表(縮表),屆時長債息料飆升,美匯指數亦轉強,而香港樓市過去8年借來的富貴,亦開始本利歸還。儲局資產負債表由2008年金融海嘯前的9,000億美元,增至目前約4.5萬億美元。美國經濟近年回暖,為貨幣政策、長期利率回復正常、回收過剩流動性提供契機,因此縮表亦成為儲局繼加息之外,另一個儲子彈、留待往後備用的貨幣工具。


儲局縮表刺激長債息

聯儲局前主席伯南克早前認為,儲局料縮表至2.3萬億至2.8萬億美元,即較目前少約四成。縮表最直接影響,是增強市場對未來利率向上的預期,拉動長債息向上。海嘯前,美國10年及30年長債息率超過5厘,目前是2.25厘及2.93厘,其中30年長債息已高於目前本港細單位租金回報。附上產估署過去30年本港樓價及租金指數,自1987年開始,租金指數一直高於樓價指數,樓價/租金一直低於1,直至1997年樓價升幅拋離租金,令樓價/租金首越1水平,但只歷兩年,樓價/租金再次低於1。2009年美國開始QE量寬,8年間超低息環境令港樓起哄,即使多次出辣招亦無阻樓價飆升,同期租金亦見上揚,但幅度遠遠落後樓價。今年3月租金指數177.1,樓價指數為319.8,樓價/租金升至1.81水平,同期A類單位租金回報率跌至2.8%。對樓價走勢最關鍵的因素,就是預期租金回報。美國10年期債息率,普遍被市場認為是零風險利率,當利率升上3厘,而港樓租金回報跌穿3厘,投資者屆時將要求更高的回報,方法不外乎兩個。第一是加租,第二是樓價跌幅高於租金跌幅。在目前的環境下,很多人相信投資者會加租提升回報,但事實如何,租金相比兩年前,未見有很大提升。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無論股樓都擺脫不了鐘擺效應,升得越高,跌得越勁。美國加息路徑大概知道,港息今年頂多加半厘,但縮表的影響,對息率影響的幅度以至全球資金流向,沒人知道,這對一切靠資金市炒作的港樓以至港股,影響事關重大。國泰裁員,大家覺得只是因為輸燃油對沖,或者預知未來數年經濟有變數?政府高級公務員今年或只加薪1.38%屬7年最低,是官方計錯數,抑或是全港職場凍薪的真實寫照,大家應心裏有數。廿年前回歸,炒股炒樓不亦樂乎,對利淡消息無動於衷;廿年後的今日,劇本竟有似曾相識的印象。股榮
https://www.facebook.com/stockwing1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28/200360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278

周顯﹕又驚買不到 又驚好易買到

1 : GS(14)@2017-05-13 01:49:11

【明報專訊】話說有一日,有朋友向我推介野馬國際(0928),他說了一個令我很難抗拒的理由﹕「隻嘢我個幾成本返嚟,?家輸了九成幾,中間還供過股,我一直在溝,愈輸愈多,現在還未見家鄉。」

我心想﹕「吓!你咁叻炒股票,都輸咁多,咁我成本平過你,都唔怕啩?」

於是,我在0.186開始排隊,排極都有人沽,日日都接貨,接了幾十萬元,心裏覺得極之不妙,買了幾日,終於停止,一停之下,股價馬上跌了一個仙。心裏打了個突,誰知近日股價上升,很快已升了幾成,現在心裏又很懊悔,點解買得咁少呀?

股票就是這樣的一回事,又驚買不到,又驚好易買到,而你估不到的股票,往往才是贏錢的股票。

馬克龍娶老婆 乃精心計算

那天同一名很聰明的莊家飲嘢吹水,他說﹕「我本來不明白馬克龍為什麼娶一個大他24歲的女人,後來見到他的女兒就在助選團裏,馬上明白了,他一定是個同性戀者,為了政治生涯,用這個老婆來掩飾。」

我回家後翻查資料,馬克龍在選舉期間,果然有被揭發過是同性戀者,還把戀人的名字也查了出來,但他當然否認。耐人尋味的是,他結婚的那一年,剛好就是結識了總統奧朗德,被力捧為政壇新星的那一年。

我只能說,通常和老師談戀愛的學生,很早就結婚,很少等到29歲才結。所以這宗事件,的確惹人懷疑。

那名很聰明的莊家朋友還說﹕「娶個大24歲的假老婆,很有智慧,因為50幾歲的女人,為了權力,假結婚又有乜所謂啫!如果娶個20幾歲的來假結婚,唔通要佢守生寡咩!」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560&issue=201705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536

梁惜君:買村屋留意細節 小心估價不足

1 : GS(14)@2018-02-04 20:58:01

【明報專訊】筆者最近收到陳小姐的電郵提問,希望在新婚置業及退休保障的安排上得到專業意見。在此先恭喜陳小姐好事將近,相信買樓上車絕對是現今準婚年輕人的願望清單上最想而又最難做到的一項,「與其交租幫人供樓,不如自己買樓」應該是很多人的心聲。評估過陳小姐所提供的資料,她跟未婚夫的計劃進展得十分理想;買樓是重大投資,必須了解清楚當中細節,尤其是購買村屋。陳小姐希望知道投資及財務安排上有甚麼要注意的地方;另外,由於她跟未婚夫都不諳股票,想知道一些風險不太高的投資建議。

貨比三家 了解銀行按揭成數

筆者身邊都有不少客人朋友提過想買村屋,主要因為呎價較低。新樓只能買到劏房般的單位,但同樣價錢已可購買約700方呎的村屋,有些更連花園或天台,但很多人都未必清楚買村屋要注意的地方,例如買村屋是否不能做按揭等問題。村屋承做按揭確實比私樓有更多限制,以前銀行對村屋按揭業務比較嚴謹,但現在很多銀行連同按揭保險計劃亦能批出八成按揭。買家要注意的反而是估價不足的問題,由於村屋成交量較低、物業質素參差、物業位置等原因,銀行對村屋估值資料不足,所以估價普遍謹慎;加上現時樓市升勢持續,業主叫價大幅高於估值亦時有發生。有些銀行會對村屋業務特別積極,有助買家更易上車,除了建議要貨比三家外,亦可向不同銀行查問按揭成數、利率、年期及估價審批等問題,市面上亦有按揭轉介公司可免費為客人一次過比較不同銀行的按揭計劃。筆者建議買家可先向銀行查詢按揭事宜或預先按揭批核,否則付了訂金才發現按揭借不足而要撻訂就欲哭無淚了。

此外,因村屋較易有僭建、業權或路權爭議等問題,這都會影響日後物業升值甚至易手問題。曾有買家購入了一層二樓村屋後,地下業主拒絕將二樓糞渠接駁到化糞池,令買家有廁去不得,所以買樓不能只貪便宜,一定要先做足功課,了解清楚圖則樓契,亦應委託有較豐富村屋交易經驗的律師處理。

假設500萬元的單位,如能承做八成按揭,首期即是100萬元。雖然陳小姐已有100萬元積蓄,而一年後亦可多儲17萬元,但結婚淨支出預計20萬元,按筆者經驗,通常結婚支出最後都會比預算時多,買樓除了計算樓價,還有經紀佣金、印花稅、律師費、裝修費用等,再加上提及過村屋可能出現估價不足的問題,所以應預留更多預算。

投資強積金 善用盈餘

至於買第二層樓作投資這個問題,陳小姐與未婚夫現在每月盈餘14,000元,若明年以兩成首期買500萬元村屋,以後供樓比租樓每月要多付約4500元。由於陳小姐預計未來二人加薪幅度有限,另外還打算生小孩及請工人,屆時每月盈餘應所剩無幾。當然這只是暫時推算,具體計劃仍未落實,筆者認為他們未必適合選用一些彈性低的儲蓄或投資計劃,建議陳小姐可考慮現階段先繼續將每月盈餘做一些彈性較大的投資計劃,例如利用強積金特別自願性供款投資股票基金,待計劃落實後再作部署。強積金自願性供款的好處是每月供款可由僱員自行決定,可隨時停供及提取,較適合陳小姐的個案。

根據積金局數據,過去17年股票基金累積回報達1.48倍,利用平均成本法每月投資亦可將風險減低。陳小姐及未婚夫二人本身已有強積金戶口,可解決陳小姐不想額外花時間研究股票的問題。市場上亦有強積金持牌顧問可為打工仔的MPF提供專業投資意見,但始終錢是屬於自己的,先求知再投資,千萬別只依賴他人意見亦切勿盲目跟從。

康宏理財服務有限公司聯席董事

[梁惜君 理財信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243&issue=201801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690

流動性盛宴 房產最受惠 盧志威

1 : GS(14)@2016-10-02 17:05:09

2016-09-22 HJ
日本央行決定維持負0.1%利率,然後繼續買入TOPIX ETF,但是會實行新型QQE政策,包括控制孳息率曲線,即是不斷買入短至中期國債,把10年期國債孳息率控制在0%,長期國債可能會鬆手讓其上升,至於CPI目標則堅持要達到2%。

負利率下歐日股未好過

此舉對企業發債影響不大,因為大部分企業債年期都在10年以內,故此市場的發債成本不會大升,但是對於金融股如銀行、保險,長期利率上升將提升息差及孳息率,可視之為利好,故此,日本金融股TOPIX銀行股指數昨天大漲,成為日股升市火車頭;加上央行明言會因應情況加大買債規模,對於股市來說,都是有利的。

自歐日央行實行負利率以來,兩地的股市從未好過,就是因為負利率下金融股被「罰息」──罰到無啖好食,短期利率不能上升,至少提高長息讓金融業賺少許息差,雖然都不是多,但總算讓業界喘一口氣,所以,銀行除非得罪美國,如德銀般被罰百幾億美元,前景應該比以往好一點。

昨天「財經DNA」阿梅寫的〈周身債最盞〉,其實會延續頗長的時間,因為市場睇死除了美國有能力加息之外,其餘各國都會維持低利率,愈有膽識和能力舉債,愈可在低息環境跑贏對手,所以「債重如山」的公司不怕倒閉,甚至老闆如在這個音樂椅遊戲中成功交火棒給其他人,可以在中途賺到笑離場,普通人只有得個睇字。

自從雷曼出事引發金融海嘯,所有政府明白即使有多大的道德風險,都不能讓銀行倒閉,而企業和有錢人,看準這一點,千方百計爭取最大的槓桿,變相獲政府和銀行撐腰,可以在實體經濟內打橫行,進行天價收購豪賭一場,賭贏就自己,賭輸就銀行、政府、納稅人負責。

至於各種資產中,最受惠的應算房地產。從微信收到一個笑話,贏家排行榜頭五名:①北京買房、②上海買房、③深圳買房、④廣州買房、⑤南京買房。至於敗家排行:①賣房創業、②賣房炒股、③炒股、④創業、⑤吸毒,正正應驗了內地投資者的心態,執輸行頭、沒樓最敗家,做實業和炒股是儍仔,甚至比吸毒或養小三(排第九)更糟。

樓價「離地」未必爆煲

香港一年如果能成交一萬五至二萬個單位已叫多,但杭州在G20峰會之後,限購令之前一天的樓市成交量爆升至5000多伙,如果不是政府落閘限購,相信價和量會爆升得更厲害。從限購令面世以來,就算散戶的投資者都知道,這樣不能控制樓市的升幅,每次鬆綁都是裂口高開再升,相信之後如果實體經濟不振,樓市又會再升,直至流動性盛宴完結為止。

環球的投資市場定價權漸漸由最有錢的一群人掌握,無論是樓價或是公司的市值,只要某些有心人任性,就會掃到離地,所以即使樓價/入息比率升到上天,某些巨企的估值去到幾十倍,在有錢人撤離之前,都不會爆煲。

#盧志威 #港股分析 #鴻鵠財誌 - 流動性盛宴 房產最受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014

楊書健﹕環保節能 多方得益

1 : GS(14)@2017-12-03 18:07:06

【明報專訊】兩周前在《明報》撰文,討論了綠色建築和環保科技。想不到有數位舊雨新知都主動聯絡,看看大家有什麼合作空間。其實環保議題並非不受歡迎,現有不少策略,都有可觀的投資回報期,所以前一期我才會說現在投資者和用家應以投資心態看待部分環保科技。

例如香港位於亞熱帶,是後工業型的大都會,交通、照明和冷氣佔全港能源消耗量一半以上,大部分的節能討論都圍繞這三者進行。交通方面的節能,跟綠色建築的關係的確不大,在此就不贅言。但是照明和冷氣,則有不少策略,可供大小業主考慮。

根據能量不滅定律,所有浪費掉的能量都不會憑空消失,而是化成熱能。小型農場的孵蛋器往往就是一個木箱,裏面裝有一兩顆鎢絲燈膽,就是因為鎢絲燈膽只將約百分之五的電能化成可見光,其餘的能源都變成了熱能,因此單用燈泡就能孵蛋。

大規模使用傳統燈膽,其實等同在辦公室或家裏放置一個個小暖爐。冷氣方面,其實每調低一度,大約會消耗雙倍的能源。因此,傳統燈膽不單浪費了本來可變成燈光的電力,更加重了冷氣的負擔。曾有環保報告指出,假如香港全巿全面換成LED燈膽,可以省下約一成電力。而且對業主而言,LED的壽命比鎢絲燈膽長幾十倍,亦會省卻中間維修的工資成本。

傳統照明浪費電力 易耗損

大廈外牆,往往決定了冷氣的效能。石屎和單層玻璃都屬中等傳熱物料,兩者就是香港大部分大廈外牆的組成的物料。夏天手觸外牆會覺得有點熱,其實就是浪費冷氣的證據。長遠而言,最好是大規模改用例如玻璃棉等隔熱物料。但這牽涉防火政策,又需要引入生產商和經銷商等,從而形成行業生態圈。社會亦需要等待大廈大規模裝修,拆掉外牆時候才會考慮這些新型物料,整個過程可能需時幾十年。

不過仍有一些中期方案,可供小型業主考慮。以前要減少窗戶傳熱,最徹底的做法是將窗戶更換成雙層玻璃。不過這牽涉換窗,工程費用不低。業主亦可考慮貼上隔熱貼紙。現代的隔熱貼紙,可以在幾乎完全隔絕熱能的情况之下,只減少百分之五的可見光。筆者曾在辦公室裏面裝上這類貼紙,除了節能之外,亦令整個辦公室的溫度更平均,不會令接近冷氣風口的同事覺得太冷,同時接近窗戶的同事又感到太熱。

轉用寬喉管 較少電力推動冷氣

擁有整幢業權的大業主,則可考慮在下次更換冷氣機的時候,將系統換成寬喉管。以前耗能率並非首要考慮的年代,冷氣喉管愈窄愈省空間。但是窄喉管的阻力較大,需要更多電力去推動同樣體積的空氣。因此,換成寬喉管系統,可以用更少電力推動一樣的系統。假如在定期維修時候做這類升級工程,增加的額外開支較少,省下的電費則全數屬於利潤。

環保經濟,離不開開源節能。香港是個大都會,開設新能源的能力不算太高。但是節能卻可有效減低我們的碳足印,令我們發展更可持續。

安泓投資總監

[楊書健 泓觀亞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561&issue=201711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612

陳景祥﹕港交所與證監會 「恩怨情仇」

1 : GS(14)@2016-08-09 07:15:56

【明報專訊】香港處理公司上市與其他海外市場不同,審批證券的公開發售和上市申請二合為一,都由港交所執行。1991年證監會把審批上市申請人招股章程的權力下放給交易所,以免工作重疊,到了2003年引入雙重存檔機制,證監會又再重掌審批權。

港交所身兼三職 須有證監制衡權力

港交所一身兼三重角色,也是其他交易所罕見的,它的角色包括:公營機構(獨家而沒有其他競爭者的交易所)、監管者(發行人的前線監管者),以及商業機構(一家上市公司)。事實上,這三重角色互有衝突,因為港交所既要處理商業利益,為股東爭取回報,但也要維護公眾利益,保持香港證券市場的公信力。為了保證港交所要在商業利益和公眾利益之間維持平衡,政府透過委任港交所董事會成員(包括主席),以及根據《公司條例》賦予的權力,監督港交所的管治,市場運作方面的監管,則主要由證監會負責。

正由於港交所的角色「特殊」,在整個證券市場監管的架構中,證監會必會擔任一種角色,主要作用是制衡港交所在作出商業決定時,要同時兼顧公眾利益——按照香港法例規定,如果港交所的商業利益與公眾利益有所衝突時,港交所須優先照顧公眾利益(詳見港交所刊物《交易所》2004年10月的文章〈香港交易所的角色和責任〉)。

評論界一直有意見認為,最佳的分工方法是,港交所專注於產品開發、市場拓展等商業活動,涉及監管職責的上市申請和審批證券公開發售等,則由證監會一手包辦,如此分工會更加清晰,避免角色混淆的問題。

證監跟市場人士角力 無可避免

經過多年來的角力,要做這種「一刀切」的改革,已是不可能的任務,港交所堅持其作為市場前線監管者的優點,例如可避免權力過分集中,及港交所和證監共同監管可「分別提供最後防線與前線工作點」(見上引《交易所》文章)。近年證券市場「風雲再起」,阿里巴巴在2013年因要求同股不同權而遭香港證監會否決上市,到2014年開始創業板股價暴漲——當年香港創業板上市19家公司中,79%在上市兩周內即暴漲超過一倍,今年4月上市的聯旺集團上市首日更一度大升46倍,再加上「啤殼風」盛行,觸發了當前的改善上市監管和管治架構改革的建議。

一場證監會跟市場人士的角力,無可避免會再次發生。

[陳景祥 齊物論]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747&issue=201608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033

對沖人生:超級有錢人怎投資

1 : GS(14)@2017-10-09 03:17:38

那些年,香港人買樓致富有「天時地利」因素。樓價現在非理性,「貨櫃屋」的可行性正熱烈地討論。此刻,更關注的話題是美國特朗普在聯合國以總統身份第一次發表的演講,批評極權國家的「流氓政權」及被點名批評中共。此刻,芝加哥波幅指數CBOE VIX在9.70的歷史低位,會否是「暴風前夕」的最後太平?1)特朗普說到最後關頭如「肥仔金政權」真的威脅到美國便會徹底「摧毀北韓」,也其實不點名批評中國支援北韓的貿易。政治與經濟不可分割:中國的十九大將至,美國近來「吹風」甚為響亮的,是市場謠傳特朗普因不和,會把國務卿提勒森辭去職務。提勒森曾經是全球最大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的執行長,如被「叮走」,這將會是市場另一大震動。2)根據Campden Research顯示,訪問了接近300個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的超級富戶,了解他們的資產配置比例分佈。家族辦公室平均管理的資產為9.21億萬美元。地產佔整體資產的比重,由過去12個月的16.5%降至15.8%,當然部份原因是股市大漲所造成。結論是,家族資產近年放在股票的比重增加,地產比重減少,而對沖基金的投資比率也減少了。這和超級投資者索羅斯這家族基金的資產配置不謀而合。


高手不需太多「花招」

從Insider Money資訊網提供的季度SEC13 Filing(持有公司5%股份或以上)所顯示,至2017年6月尾,索羅斯及畢菲特的投資部位截然不同。索羅斯善用ETF的部位較多,SPY標普500的ETF是他的主要投資部位,齋Long,沒有特別的花巧動作。而畢菲特頭5個投資部位包括了卡夫芝士、Wells Fargo銀行、蘋果、可樂、美國運通。這代表了全世界最最大的強力品牌公司。結論是,投資不要有太多「花招」,順勢而行享受「升浪」,也要隨時準備突如其來的回調。3)香港人面對高樓價及結構性經濟轉型,很多時一些工種已經不存在。我在金融圈的朋友,去到30尾被稱「over-qualified」,有時真是人心徬徨。在失業時,貪圖高回報特別要小心,很容易出事。金融市場,股市疑似大好,但零售業越來越艱難。最近友人收到N個電話叫你借錢,其實「高利貸」借錢更要小心。九月是開學月,除了政治爭拗,student loan也不要亂借。下星期四9.28便是《雨傘運動》三周年。香港人雖然靜了,我依然相信,追求民主的心,捍衛獅子山精神仍然未冷。Happy Trading!錢志健資深對沖基金經理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2/201605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120

焯焯有餘:納指大跌只是調整

1 : GS(14)@2017-06-16 01:55:27

美國納斯達克指數於上周五突然急跌,不禁令人想起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是的慘況。猶幸,納指經過連續兩天的拋售,終於在周二反彈,令不少投資者減低了憂慮。無可否認,納指現時的估值的確是偏貴。以納指100(Nasdaq100 Index)為例,現時其市盈率約是25倍,即使以增長股票來看,這市盈率也是略高。然而,如果只是聚焦頭五大市值的科網股,包括蘋果公司(7,820億美元)、Alphabet(6,590億美元)、微軟(5,510億美元)、亞馬遜(4,670億美元)和Facebook(4,350億美元)來看,除了蘋果和微軟的市盈率是25倍或以下,其他三隻大型科網股的市盈率是頗高,特別是亞馬遜的市盈率更高達184倍,看來一旦科網股出現較大調整,亞馬遜將會是重災區。筆者翻查紀錄,當科網股在2000年4月爆破時,納指100的市盈率曾升至接近50倍,而微軟和Alphabet的市盈率也被炒高至超過40倍。以現時納指100只有25倍市盈率來看,即使科網股明顯下挫,也極有可能是估值調整,不是真正的泡沫爆破。至於香港的科技板塊,筆者只相信騰訊(700),因為除了馬化騰在內地有非常強的人脈關係,騰訊仍有不少業務可以在內地發展,加上公司不斷地在外地尋找投資機會,騰訊的前景仍是不俗的。關焯照經濟學家本欄逢周四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15/2005605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539

跟新聞炒作 不宜用直線思維 黃國英

1 : GS(14)@2015-07-15 10:50:11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4068
股壇大時代,每日拿起報紙,頭條都是驚心動魄。似乎不論大升大跌,翌日的報紙都可提供一個合理的解釋。單從表面觀察,看來市場真的受新聞主導,但實情的確如此?還是只是有供有求,大家喜歡讀,報章便惟有找出一個讀者都會接受的說法來?

將新聞與極短期的波動直接掛鈎,會有兩個問題。第一是究竟一個消息是好還是壞,其實沒有一定準則,涉及很大程度的主觀判斷、分析。例如近日充斥於各位周遭的關鍵詞:甚麼降息降準、救市、停板避世,如果是事前分析,好淡雙方都有道理,沒有必然正確的答案,只是看你比較相信哪一方而已。



希臘的公投結果,一般被視為負面消息,但由於事件複雜,相信要一段時間才知實際的影響。

由此引伸出第二個問題,就是用了報章的一套,以市場剛出現的走勢,定性一件新聞的「好」與「壞」,還當成以後操作的章則。要知道現實世界中,發生的事情多不勝數,而且很大機會是好壞參半。習慣上,當見到走勢向好,人們便會不自覺地尋找公認為「好」的消息,碰上公認為「壞」的消息,便掃埋一邊,或者當找極也找不到好消息時,將壞消息扭轉來講,相反亦然。

「爆神」(blow-up artist)倪德厚夫(Niederhoffer)經常沽空期權,手法絕對不敢恭維,不過他年輕時做過一項有關新聞的研究,倒是有趣。他以紐約時報頭條為基準,將它們由1-7分排列「好」與「壞」。研究了橫跨十多年的數據,得出以下結論:「極壞」級的頭條與好消息的數量相比,前者佔絕對多數。而不論好壞頭條,多數有同類消息跟尾,好完續好,差完再差。價格固然跟隨消息波動,但很多時候之後數日內,會出現完全相反的走勢,抵銷早前的升、跌幅。例如多次美國總統患病或身故的新聞,在發生當日都出現頗大跌幅,卻普遍在之後數日內(也就是報章面市後的時段)全面回升,整段時間累計甚至有上升。

換言之,照字面理解消息,跟大隊按直線思維操作,大多無利可圖。要操作暢順,最好有一套自己分析市況,獨立於新聞的方法,當走勢出現時可以先下手,然後才慢慢拆解消息的重要性,判斷是否需要理會。

要比較客觀地判斷一件事件對股價應有的影響,可以從下列三方面思考:第一是事件實際上對公司的影響,這裏是指收入、實體營運等。第二是出現的這件事,與人們心中原本的預期有多大距離。如果大眾早有準備,那麼出現在新聞的頭條,大可不必理會,對股價的影響也是乏善足陳。反之,當事件的推進是出其不意,甚至是一件人們從未想像過的新事件,才有相應的威力。第三是事件的複雜程度。簡單直接的事件,市場要消化,需時不會太久;愈是複雜,眾投資者單是要弄明白,已要一段時間,偏偏市場最怕不明朗因素,所以複雜事件對走勢的影響最大,效力也相對持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3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