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粵港交水費也互聯互通

1 : GS(14)@2017-06-28 05:45:58

【明報專訊】金管局噚日同人行廣州分行搞咗個「粵港跨境電子直接繳費業務聯合發布會」,即係香港客戶可以透過網上銀行或手機應用程式,用人民幣交廣東省商戶嘅帳單,等客戶可以更靈活咁做網上繳付。其實好地地,香港人有咩大陸帳單張要交呢?

據了解,香港有9間銀行參與,大部分都係內銀,包括中銀香港(2388)、建行(0939)香港分行、集友銀行等,廣東省就有8間,包括廣發銀行、廣州銀行、中行(3988)等。收費商戶包括東莞市東江自來水公司、廣東省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碧桂園服務公司等,應該都係交水費、管理費為主,似乎啱啲中港兩邊都有住家嘅人多啲。

指定銀行可網上繳款

金管局高級助理總裁李達志話,新服務為客戶提供多一個渠道交廣東省商戶發出嘅帳單,進一步推動跨境金融基建嘅發展。嗯,連交水費都互聯互通了。

[小琴密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336&issue=201706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087

2017內地樓市 知止後有定

1 : GS(14)@2017-01-08 18:18:09

【明報專訊】2017年內地房地產,尤其是一線大城市的市場走勢充滿未知數,繼續擴張,還是有序降溫、維持現狀,抑或崩盤?

至少在一線大城市,房地產積聚大量泡沫風險,已成事實。槓桿率過高,是泡沫產生的根源。抑制信貸資金流向投資、投機購房,是令泡沫破滅的釜底抽薪之策。

硬擠破泡沫 經濟災難

但擠破泡沫是把雙刃劍。讓窮人、購房者開心的同時,房地產崩盤對經濟運行來說是一場災難。有房者財富縮水事小,泡沫破滅引發的金融風險事大。房價大起大落的代價,整個國家都難以承受。

但任憑房價繼續漲下去,就會助長更大的泡沫。今後,誰人有能力接手滾燙的山芋,消化規模龐大的泡沫?

剩下的選擇只有,維持現狀或者讓市場有序降溫。繼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表態「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之後,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陳政高近日表示,要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抓好熱點城市防泡沫、防風險工作。

中央轉調 讓市場有序降溫

抑制泡沫、防範風險,成為2017年中央對內地一線大城市房地產問題上的取態。與一年前相比,中央的取態已經轉向。2016年10月1日之前,中央鼓勵個人和各類機搆投資者買房,督促地方政府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希望以此消化房地產庫存,甚至通過振興房地產市場以彌補股市頹廢造成的資本市場缺口。

時過境遷,主導全局的中央確定今年的基調後,一線大城市房地產銷售回落、市場有序降溫,已成為業界共識。內地知名地產商萬科總裁郁亮預計,今後一年內,商品住房成交量很有可能大幅下降,前期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房價可能回落。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認可上述觀點。不少投資者仍抱着賭徒心態,相信房價只漲不跌。他們的信心,主要來自2004年持續至今的牛市經驗:面對房價上漲,政府出手調控;面對調控,房價不跌反漲。再加上,2008年金融海嘯至今,出口和實體經濟不振,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產生的流動性過剩流入房地產市場,房價遠遠超過百姓購買力。

房價透支百姓未來購買力

賭徒的另外一個信心,來自地方政府。高房價的背後是高地價,高地價可以支撐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幫助後者應對有增無減的支出。

時至今日,面對高房價,窮人早已無緣商品房,北京、深圳、上海等地的許多中產也是有心無力。奇高的房價,只會透支未來。只漲不跌的神話,或許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一旦破滅,最難堪的將是裸泳者。

《大學》有云,知止而後有定,靜而後能安。不知「止」,何來國泰民安?

[馮其十 神州新形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448&issue=201701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814

炒股賺錢各師各法 周顯

1 : GS(14)@2014-10-20 09:56:4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有一名莊家朋友,對於某隻股票的大炒特炒,大成交、大升幅,覺得十分有興趣,頗有意思去效法,於是,他便詢問我的意見。


我說,人家只有一兩隻股票咁大把,炒完一鑊勁,把魚塘的魚全都殺光,休息兩年,等新魚長成後,又再出來捕殺,這完全是合理的business model。但是,你日日有新job做,日日有新股票炒,如果一下子把所有的魚都殺光了,你的business model也就完蛋了。所以,那名仁兄的炒法,你是學不了的。

在股票的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賺錢方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business model,你學不了我的,我也學不了你的,總之就是各師各法啦。

廣告一則﹕我的通識課程正式開始招生,內容有一半來自《快樂的18條法則》,另一半則是全新的內容。由於這是形象工程,目的不在賺錢,所以學費只收1,800元,學生半價。

以下是廣告的copy﹕從物理學到生物學,從政治到經濟,從大至整個宇宙到小至一粒原子,都是循從幾條簡單的法則而運作。換言之,只要掌握了這幾條簡單的科學法則,便可以理解整個世界的運作。周顯通識課程,是真正的通識課程﹕它用中一學生也能明白的表達方式,不用數學、不用死記,輕輕鬆鬆的上5堂15個小時,便可以學通了物理化學生物政治經濟的基本知識。上這個課程,是經歷一個不折不扣的知識奇妙之旅。有意者請電郵給[email protected]

其實,這個課程的出現,是因為我想復刻《快樂的18條法則》而起,在本專欄刊出了之後,明報出版社的編輯小姐又來電說有興趣出版。我說,這書的版權已給了別的出版社,但可以出一本簡短的科普版本,專門給學生閱讀,普渡眾生,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周顯 投資二三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174

老樓周記:海外樓買賣須知

1 : GS(14)@2017-08-18 08:41:13

香港樓價貴、風險高,每周打開報紙見到大量海外物業廣告,這些以平價作為推廣的物業,成為近期小本投資的出路,剛翻閱消委會消費者月刊登了買海外樓須知,值得大家停一停諗一諗。投資海外物業要考慮的事情遠較本地置業複雜。消委會建議,除了一般如樓價、物業質素等因素及要熟悉當地物業市場外,亦要知道當地對外國人買賣或出租物業的法例和規管,特別要注意地方稅制和按揭方面的要求。有些國家跟香港一樣徵收印花稅,但稅率可能較香港高;有些國家會徵收資產增值稅;亦有些國家會就外國人買賣物業額外抽稅;放租的話,業主可能要支付租金收入稅。稅務政策也可能不時改變。至於按揭貸款方面,應尋找可為海外置業承造按揭的銀行,比較不同銀行的按揭成數、息率、還款期及可選擇的貸款貨幣。若向當地銀行申請按揭,注意個別國家可能要求申請人證明在當地有穩定收入。購買樓花雖可能獲得發展商提供額外優惠,但風險較高。若購買海外樓花,你未必能經常實地視察物業的興建情況,風險會更高。老樓見到近年不少周邊地區每周也有海外樓盤或展銷會舉行,正藉暑假和入學期,部份家長會考慮子女到外國升國同時留意當地物業市況,他們通常要選擇一些較熟悉或公幹的投資地區,莫信廣告上的字眼或投資回報,買樓不是買棵菜,尤其外國樓受到政府政策及幣值影響,必須做定功課。劉兆昌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www.HKLau.com本欄逢周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818/201252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208

金融人語:曾蔭權退休去加拿大暫住

1 : GS(14)@2012-03-12 23:00:2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147802
2 : GS(14)@2012-03-12 23:03:44

http://www.huffingtonpost.co.uk/ ... rse-_n_1314005.html
David Cameron 'Probably Rode Rebekah Brooks's Horse'

http://bj.house.sina.com.cn/yldc/2011-10-18/0756378493.shtml
李明博以兒子名義購地皮引爭議 被指存違規嫌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263

利字當頭:有些代價值得付出

1 : GS(14)@2017-03-23 06:47:41

早兩天,幾大商會聯合主辦的財政預算案論壇上,見到好些老朋友。坦白講,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沒有甚麼人討論。不過到台下發問,稅務界知名人士Tim Lui還是提出了一條精彩的問題。說話雷Sir問陳茂波,怎樣看負入息稅和企業兩級稅制。新科財爺也不是省油的燈,說在當前的環境下,無論講甚麼,都會被人理解成為其中一個候選人背書。我在台下細細聲地跟同枱的朋友說:「冇用㗎,假如畀我做即時新聞,我都可以砌佢:『茂波不置可否,林鄭眾叛親離?』」當然,最後大家都是得啖笑。不知不覺,大家又講到周末的選舉論壇。「大家有冇留意,講到其中一條題目,林鄭同曾俊華都即時皺晒眉頭?」我問。話說周末的選舉論壇,其中一個問題,是有關聯繫滙率。記得曾俊華說沒有甚麼是永恒的,但也見不到有條件迫使香港改變聯繫滙率;林鄭就更加斬釘截鐵,就連胡官在這個問題上,也一樣堅決否定。不過,席間有位傳媒前輩說,長遠總要想聯繫滙率的下一步。「聯繫滙率是兌換保證,除非是港元升值,否則很難轉。香港的大企業,不少都借了大筆成本更低的美元債,脫勾貶值,尤其是在資產價格下跌的日子,脫勾等於叫許多企業更雪上加霜,死狀更難看。再講,在中長遠而言,假設港府有 arbitrary的貨幣政策,從現實環境考慮,極有可能走出擴張性的公共財政和貨幣政策,港元也是難逃貶值,最終還是每資產價格造成上升壓力。結果,企圖以改變貨幣政策來調抑資產價格的幻想,還是短期的現象。」我說。任何制度都有代價,但有些代價是值得付出的。「規條為本」(Rule based)的貨幣政策,是捍衞香港制度健全的保證之一,地位不下於司法獨立。利世民
http://www.fb.com/leesimon.hk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23/199667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444

筆值一哂:積極不創新

1 : GS(14)@2016-05-19 02:20:21

最近不務正業又進一步,早前應邀為香港新啟播的電視台主持清談節目《No Money No Talk》,顧名思義奉旨講錢。不過追逐銅臭之外,其實是藉以介紹一些頗具創意的新興生意,小本經營。不敢奢言指點,畢竟經營各有其法,況且賺蝕也是貴客自理,旁人又憑甚麼說三道四。再者,紙上談兵從不及現身說法,難得受訪嘉賓不吝分享生意構思、創意由來,有意創業者大可從中吸取經驗和有所啟發。而我的啟發就是,香港雖說競爭環境激烈,始終不乏商機,而自由市場可愛可貴之處也正是窮則變,變則通。只要肯動動腦筋,搞搞新意思,努力去實行,總有一番作為。當然箇中難處亦是可想而知,尤其是嶄新的經營理念或本子未載的生意模式,自會惹來政府部門的密切關注,其中不免因為觸動一批既得利益舊有經營者的神經。而墨守成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是為政慣見。美其名為相關部門未能充份掌握和評估,又或以法規作限,說到底就是抱殘守缺,創意經營又怎不起步維艱。



另外科技產業發展更要有創新思維帶動,就以曾在節目受訪、創立別開新穎航拍服務的經營者為例,創業初期不知要面對多少阻撓。各位又或記得「星之子」陳易希,現任一間創新科技公司的行政總裁,亦曾提及政府在創科方面只重「參考」,卻不作新嘗試,又何來「創新」。而我見過政府的創新舉措,我真係見過嘅還不就是最近成立、一個徒負其名的創科局。空喊「與時並進」固然於事無補,其實更糟糕的是「適度有為」……實情是適得其反的政策方針。營商環境首重「自由」(而非「自由行」),這亦拜前朝港英政府奉行「積極不干預」的制度所賜,過往不知孕育多少在制度中鑽出空子,擠出商機的成功生意。「積極不干預」從不表示可以胡作非為,肆意「任性」,而是在不損害社會的前提下,自行承擔後果,更不需要政府為你悉心張羅。當日電視發牌事件中,聽着「為免過度競爭而有牌不發」的那份美意,敬謝心領,就算是小店,怕且亦不稀罕政府的扶植幫助。創新背後精神,就是要有走前人未走過的路的勇氣,甚至要有顛覆一個行業的準備,這份大業又豈會一蹴而就,當中的錯誤學習自有經營者親嚐,政府何必越俎代庖、矯枉過正?



最後借大文豪蕭伯納一句名言為創新者、創業家作勉:The reasonable man always adapts himself to the world; the unreasonable one persists in trying to adapt the world to himself. Therefore, all progress depends on the unreasonable man。「講理」的人苟安,只會甘於現狀,而「不講理」的人卻矢志要改變現實。所以一切進步皆因「明」不講理的人努力促成。事實上,社會創新者某程度上都是不安於份、不滿現實,敢於挑戰現狀,不按牌理惟求能突破常規,衝破常態,從而改變世界的一小撮人。王利民康宏金融集團主席
mailto:[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16/196136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215

周顯 炒股密碼 麵包貴過麵粉的日本

1 : GS(14)@2015-02-25 10:14:03

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269023&search=1
朋友S君和我一樣愛吃喝玩樂,享受人生,兼且非但熱愛歷史,更是個學習日語的日本通。不過,他的學習日語過程比我認真得多,也富貴得多,他是聘請私人補習上門教授的。皆因,他是一個隱形富豪,而我既非隱形,也不富豪,水平自然是差了一班。

原來S君在東京市中心買了一間豪宅,一千多呎,能夠望到東京鐵塔,大家不妨猜猜是多少錢?答案是﹕八百萬港元。這又牽涉到另外的一個問題﹕東京的建築費明明比香港貴得多,為甚麼它的樓價居然如此便宜呢?這豈不是麵粉貴過麵包了嗎?

答案一共有兩個:第一,香港的所謂建築費計算,是有作大成分,因為發展商多半也兼營建築商,在建築費裏出蠱惑,所以真正的建築費,其實並不如宣稱的那麼貴,只是故意欺騙和誤導公眾而已。

第二,則是麵粉當然不會貴過出爐的新鮮麵包,可是貴過隔夜麵包,卻是有可能的。這正如二手衣服的價格,也往往低於布價。所以,新樓價格不會低過建築費,但二手樓平過建築費,卻是大有可能的,尤其是,日本人喜愛新樓,不喜歡住別人住過的二手樓。

周顯 (逢周二、五見報)
資深投資者,著名股評人,股壇教育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988

財經評論:證監衰在太自信

1 : GS(14)@2016-10-05 11:27:50

已第三次寫關於上市監管及決策架構諮詢文件的評論,筆者由第一篇估計方案獲通過機會較大,到第二篇指出「反對派」善打輿論戰,到第三篇希望證監會,不要重蹈政壇老手黃毓民敗走立法會選舉的覆轍。剛過去的立法會選舉,在九龍西直選從未輸過的黃毓民以400票之差敗給青年新政的游蕙禎,事後不少人認為因「雷動計劃」叫人棄黃保游,但筆者認為黃毓民是敗於自己的自視過高。早在選前已有民調顯示黃毓民有輸的可能,但他一於少理,強調自己在立法會工作8年,如果敗給一個廿多歲的游蕙禎,自己便要收山。今次諮詢改革建議中,證監會被指權力大升,對業界所帶來的影響,不遜於從聯交所手中奪回上市審批權,市場人士極力反對應該不難預計,但是證監會就像黃毓民一樣自信爆棚,心諗過去幾年做了幾場大show,如要造假新股洪良向股東「回水」10億元、告贏老虎基金市場行為失當等,還被傳媒形容打虎英雄,一下子以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推甚麼政策都能成功。推出諮詢文件前無就建議進行「摸底」,筆者甚至聽過,於今次改革中影響甚深的上市委員會委員,都是諮詢建議向外公佈當日才知道會有如此大的改革,引來持份者極大反彈是必然。如今諮詢期延長至11月中,勢要到明年才有結果,此時此刻證監會理應把握時機宣傳,但現實卻是相反,明顯放軟手腳,有理由相信證監會現處於「唔知點算好」的狀態,特首選舉進入直路,任何爭議性大的政策都影響候選人勝算,「唔做唔錯」是一個共識吧。也為自己戴定頭盔,我估證監會即使不能原裝通過改革,也不會輕易擱置,因為市場已有了討論,一旦擱置下次將難以重啟諮詢。記者:石永樂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04/197899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049

高存款稅又限提 是按住搶的行為 周顯

1 : GS(14)@2013-03-27 00:58:08

2012-3-26 MP
塞浦路斯存款稅的故事,是貨幣史上的一個大實驗,我作為一個研究貨幣的人,當然對這課題大有興趣。
照我的所知,存款稅雖然在以前常常發生,但是在實際操作上,這招數只能慢火煮魚,收取很低的稅項,細水長流的去收錢。而計劃收取一成的存款稅,在實質操作上,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客戶會把現金提光,然後去買實物。
雖然,塞國對於不提光存款的存戶,也會有補償,就是國家的債券,以及銀行的股票,以國家的天然氣收入,來作為擔保,不過,這已經令存戶盡失信心了。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4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