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送禮的心思 方思捷
1 :
GS(14)@2012-09-11 23:57:16http://skypost.com.hk/column/%E6 ... F%83%E6%80%9D/29708
朋友問:「在內地做生意,一定要給錢嗎?」我說:「賄賂可以不用,但送禮卻是必須。」「送禮?送名錶、送名車,也是送禮,跟賄賂有何不同?」「價錢這麼高的禮物,當然是賄賂不是送禮了,送禮是講心思的。」
我給他說了一個A小姐的故事。
A小姐在內地做生意,認識了北京一部級以上的幹部,並以「契爺」相稱。
「契爺」最愛吃榴槤,但十多年前進口生果不多,況且要吃新鮮的榴槤更是談何容易,因為運送並不容易。
那天,她訂了兩箱從泰國空運來港的榴槤,事先要果欄派人在貨運站即時清關。她已派人在機場接過兩箱榴槤,火速乘車趕赴沙頭角中英街,交予華界的接頭人。在華界那邊自然要有所打點,讓榴槤毫無阻隔地運送出去,接頭人拿過榴槤即乘車趕去廣州機場,再交專人乘下午三時的飛機往北京。
晚上六時,A小姐和契爺契媽吃飯。吃完飯,榴槤送到作飯後甜品。「不用這麼大陣仗嘛?」朋友說。
「榴槤那味道很濃,不可以帶上機,要把榴槤送去北京起碼兩、三天,A小姐不用一天便做了,這份心意非一般人可領會到。」「那她的生意一定做得很大了。」
「我不知道她的生意怎樣,但十年前,她已在上海搞地產,我相信她在北京是第一個揸開篷跑車的女人。」
朋友聽完這故事,說:「我這個人最大頭蝦的,怎樣可學到A小姐的心思呢?」
樂香園:中升幫銀行打工 海迪
1 :
GS(14)@2012-08-21 16:07:14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21/16621894
汽車經銷商中升(881)上半年銷售好勁,升48%,一睇以為發咗達咁款,點知再每一項睇落去,毛利收縮,經營利潤再縮,到純利已經變成倒退27%。海迪認為汽車經銷商的業績充份演繹了何謂「強國模式」:即一味谷大個開頭,最後可能收唔到科。
只睇損益表( P/L),中升表現無預期咁差,雖然減價促銷令毛利率下滑,但售後服務開始進入高速增長期,並且利錢豐厚,足以支撐到公司一半毛利。之不過,汽車經銷市場原本就相當分散,競爭激烈,議價能力好明顯唔喺經銷商呢邊,有時為咗贏關係要拍心口向廠商勁入貨,遇上市況逆轉,好難周轉。上半年中升營運資金( working capital)由舊年唔夠9億元(人民幣.下同),急升至今年33億元,經營現金流由以往淨流入,變為流出22億元!
呢個資金缺口去邊到填補?當然就係借!中升截至6月底一年內要還的銀行及其他貸款已高達130億元,流動負債已多過流動資產。就算中升立即時停止擴充,現金流加上手頭現金,都冇可能找到呢條數。當銀行肯 roll-out,中升每年淨係還息都頭痕。賣車有幾多 margin先?似為銀行打工多過為股東。
海迪
周顯﹕假股票比假鈔易造
1 :
GS(14)@2016-02-17 23:55:26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在星期一那天晚上,有人致電問我有關長港敦信(2229)的事,我說天寒地凍,股市仲凍,我都無關心股市的事好耐了,不過你問到,我姑且去八吓啦!
我打了幾個電話,據消息人士說,這一手1.6億股票曾經抵押過,但又贖回了,跟着又拿去財仔再按過。線人說﹕「這公司是同恒發洋參(0911)在同一日上市的,可能是因為恒發洋參出了事,引起了財仔的注意(編按:長港敦信實為2014年6月26日上市;恒發洋參於2014年6月27日上市),所以拿拿臨存進去中央結算,以後打靶沽貨都可以慳番重手續吖!點知一存貨,馬上出事,因為中央結算發現是假的,咪即刻報警囉!」
同類事件或冰山一角
其實,如果按照市場價格去計算,這1.6億股大約可以按到2000萬元,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不過,如果是假股票,應該是斷正,只是,也是根據線人的說法﹕「都唔知係邊個存貨,可能是老闆,也可能是中間人,事件尚未查清楚。」
不過,有一條線索是,長港敦信本業是印刷,所以印嘢它應該是專家。而且,印假股票的技術含量比印刷假鈔票低,所以,我其實都想過﹕「點解無乜人去印假股票呢?」也許,現在浮面的,只是冰山一角。
看了《美人魚》,其中的一個感覺是,這部電影所描繪的中國富豪衣著和風格,實在十分像,所以我肯定,周星馳是看了不少樣板才拍出來的。反觀香港的其他導演,以及拍電視劇的人,無論是拍中國土豪,抑或是本港富豪,沒有一個拍得像,都只是平民百姓幻想出來的刻板形象,水平真的是好低。
周星馳這個人,其實觀察能力好高,例如《食神》中「你估我唔到」的史提芬周,便是模仿某名香港富豪而塑造出來的。這名富豪,可以指着福臨門的叉燒包(注意,不是二打六餐廳,是福臨門),好有point(注意,不是亂罵,是好有point)咁罵半個鐘,據說,史提芬周那幕大罵那渣麵的靈感,便是由此而來的。
[周顯 投資二三事]
投資一大挑戰——克服本能 施慧雅
1 :
GS(14)@2013-05-07 01:41:25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k2_ek2a1.htm
【明報專訊】經過前週五的顯著上升後,港股在上週是出現鞏固,不過整體而言,大市仍是向上。總結全周,恆指的累積升幅142點,以22,689點收市。
正如筆者不斷強調,股價的升跌對人心的影響不容低估,蓋人始終是一動物,絕大部分動物都有著群體性,獨立而行的始終是少數,畢竟在森林世界裡面,一體行動是較為安全。人類雖然已不再在森林世界裡掙紮好幾千年,但在此之前的萬年,我們的祖先都要在森林世界裡營營役役,稍一不慎都會性命不保。我們有理由相信,很多動物世界裡十分重要的「本能」,已深深地滲入了我們的遺傳因子裡面,但這些「本能」往往是我們在投資時的障礙。
「本能」適用於森林 而非股市
筆者相信這觀點是頗具洞察力和啟發力的。基本上,筆者認為在投資活動中,最大的挑戰可能便是在於控制自己的「本能」。很多時,這些「本能」都容易引導我們作出錯誤投資決定,始終它們的功能,往往在於要適應森林世界,但股票市場是一個跟森林世界截然不同的地方。在股票市場裡,往往是少數人賺大部分人的錢,但這是與森林世界的情截然不同。
無論如何,市場上總有不少資金,會跟隨大市的發展,因此22,000點和23,000點都是重要的心理關口。從這角度看,大市能在前週五守穩在22,000點以上便甚為重要。現時而言,大市已從低位反彈了千餘點,23,000點能否一舉衝破,是一重要指標。現時大市成交仍是偏低,但外圍市不差,且看恆指今周能否取得突破。
施慧雅
周顯﹕國家資本主義 以和為貴
1 :
GS(14)@2017-06-08 00:26:19【明報專訊】如果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什麼特色,第一就是把壟斷式的企業國有制,主要是生活必需品,例如石油、電信、銀行等等,這也叫做「國家資本主義」;第二是在上有一隻有形之手,作出協調,以免因競爭而出現的大量浪費。
例如說,中國曾經試過在競爭太過激烈時,如果我沒有記錯,是中移動(0941)和中國聯通(0762),組織部居然把它們的老總互調,讓他們知道,它們的老闆原來是同一個機構,以後就要乖乖了。
資本主義規律 打殲滅戰
最新的例子,就是阿里系的菜鳥網絡和內地速遞巨頭順豐就大數據事宜發生糾紛,令到雙方不肯交換數據,這其實是牽涉到極大的利益,按照資本主義的規律,應該是打殲滅戰,打到對方死亡為止。但是,在國家資本主義的體制下,中國國家郵政局介入,召集順豐與菜鳥高層,在6月2日深夜時會晤,這樣子做法,雙方想不握手言和都不成啦,在6月3日中午,已恢復數據傳輸和業務合作。
(按:通常在中國,這制度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但在西方,把中國、俄羅斯等國家的經濟制度,歸一稱為「國家資本主義」。)
日前,去吃了一頓慈善晚宴,人均消費2萬大元,由兩位米芝連3星級大廚,Bombana和Bo Innovation的廚魔去主理。吃了一半,某位耆英級的上市公司董事說:「我都係覺得福臨門好食啲。」
身邊的人說:「這是西餐,不是中菜,兩者不能比較。」
董事說:「吓,乜唔係中菜咩?」
整桌客人忍不住笑了起來。因為,很多菜式均不過是中菜,只是西式包裝。我記得很多年前,去米蘭的Cracco Peck,即今日的Cracco,那侍應介紹了主菜有特別多好吃,來了一看,居然是一塊東坡肉,當然沒有中國人煮得那麼好吃。可見得,外國人多麼喜歡用唐人嘢,來呃外國人,不過往往連唐人也甘心受騙而已……皆因外國的月亮,永遠特別圓。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212&issue=20170607
李曉佳﹕容不下負評的電影夢
1 :
GS(14)@2016-12-22 08:08:28【明報專訊】電影《長城》成為內地網民近日熱議的話題之一,但原因既非奇幻的劇情,亦非電影的特效製作,更不是因為由荷李活影星麥迪文領銜的演員陣容,而是針對一位「咒罵」導演的影評人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口誅筆伐。在這場「罵戰」的參與者中,也包括了電影的投資者之一,即近年高調融資的樂視影業。
一切事出一名網名為「褻瀆電影」的網絡獨立影評人,在內地微博上發布一條頗受爭議的微博,內容僅五個字「張藝謀已死」,再加三支「蠟燭」的表情符號。而曾三度奪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項的張藝謀,正是電影《長城》的導演。雖然這名影評人隨後又刊出一篇博文解釋,稱其實指張藝謀的藝術生涯已因商業因素趨勢而終結,但仍有不少網民與網絡大V(即KOL),甚至是張藝謀的妻子,都對其展開攻擊,指摘其不顧電影工作者辛勞,惡意攻擊導演,斥其缺乏職業素養。但最誇張的,還要數向這影評人發出官方「警告信」的樂視影業。
以法律要脅影評人 有失風度
樂視影業稱,「褻瀆電影」嚴重侵犯張藝謀的名譽權,主觀人身攻擊意圖十分明顯,近乎誹謗及詛咒,要求完全刪除相關文章,並連續刊登30日致歉函,否則將訴諸法律。有趣的是,素有「國社」之稱、常代表官方意見的新華社亦在此後不久刊發另一篇獨立影評人文章,將網絡上對《長城》的一些負面影評劃歸為「刻意唱反調」,並稱《長城》是帶旺內地新年賀歲檔期的重頭戲,批評這齣電影的做法「不可取」。
一名獨立影評人的個人博文,竟遭公司以機構名義對其發出警告,有人認為是針對影評人「不恰當」的措辭做出的危機公關,亦有說法稱是因《長城》票房收入對捉襟見肘的樂視很重要,故不希望「節外生枝」。但無論是為顧及聲譽還是想替生意「護航」,如此以法律要脅,都有欠風度。
中國的電影產業在商業力量的驅使下於近年不斷擴張,根據美國電影協會公布的2015年全球票房數據,中國電影票房達68億美元,按年增長49%,以第二名身分佔全球票房總額17.75%,佔亞洲票房逾一半,較第三名更高出近50億美元。包括萬達、阿里、樂視等諸多財團均高調投資影片、技術乃至院線,更希望將中國從「電影大國」打造成「電影強國」。樂視影視首席執行官張昭亦在早前接受新華社採訪時稱,中國與荷李活的差距,在於缺乏健全的商業體系。
「電影強國」 先要有健全商業體系
遺憾的是,張昭這名想要搭建中國電影產業的職業經理人卻忘了,負面影評本就是電影產業無可避免的商業風險之一。若影評本身無關痛癢,企業實無需大驚小怪;若影評措辭誹謗,大可直接發出律師信對簿公堂。但企業本身不是法官,「誹謗」的定義不由企業說了算,憑藉社會地位及輿論壓力,對個體發布「威脅式」的警告,這樣的做法,才顯得太不專業。
開放市場 負評是無可避免的風險
如果樂視影業不願承認公關失誤,那就只能說,這間無論是在融資還是營銷方面都大事製造輿論的公司,其實隱藏著一顆易碎的「玻璃心」。沒有一個包容的心態,連一句刺耳的話都聽不進去,那麼中國電影業的「強國之夢」,將會永遠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至於新華社的「維穩影評」,以及中國電影票房爆發背後的國產爛片橫行、企業盲目燒錢,乃至廣電總局對於外國電影嚴格的審查制度,這些制約中國電影產業發展更為複雜的因素,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李曉佳 財經澡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537&issue=20161222
蘋論: 從怡和遷冊到超人賣百佳 盧峯
1 :
GS(14)@2013-07-23 00:04:42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722/18343806
李嘉誠先生旗下的和黃集團一聲研究出售百佳超市業務即時引起大量遐想及議論,其中一個最流行的說法是李超人對梁振英政府不滿。有意以撤資行動教訓教訓他,並展示自己的超人政經實力。政界及公眾有這樣的聯想一點也不奇怪,大財團運用自己手上的資本向政府或政治領袖示威是常有的事,香港也不乏類似的例子。其中最矚目的要數中英談判期間老牌英資財團怡和集團的遷冊決定。那個時候中英剛開始商討九七後香港的安排,聯合聲明未簽署,怡和集團突然在八三年三月宣佈把公司註冊由香港遷往百慕達。這個決定立時震散港股,令恒指一天大跌近百分之六;香港商界及國際普遍把怡和遷冊視為向北京及香港未來投下不信任一票。事實上,北京政府對怡和的做法震怒非常,認為她在搞小動作製造信心危機,藉以增加英國政府的談判籌碼。
李超人賣百佳的重要性及震撼性當然不能跟怡和遷冊相比,但李超人跟梁振英不友好是鐵的事實,從特首選舉開始李超人已高調支持梁的對手唐英年先生,到梁上任後雙方關係仍然冷淡,絲毫看不到修好的迹象。在這樣的情況下,政界及市民把出售百佳聯想為李超人的政治動作也一點也不奇怪。
不過,李超人對有關猜測看來有點在意,自消息傳出後便一再公開強調出售百佳完全是正常商業活動,不涉及政治,呼籲外界不要反應過敏及胡亂猜測。究竟李超人計劃出售百佳是不是有政治目的,有甚麼政治盤算大概只有他自己及他的「近臣」最清楚。只是,「百佳」在他的商業王國中重要性甚低,對整體營業額及盈利貢獻有限,即使出售對公司、企業以至香港整體影響不大。說得坦白點,百佳作為向北京或梁振英示威的注碼未免太少,太缺乏殺傷力;弄的不好還可以成為內地財團進駐香港零售業的好機會。以李超人這樣在中外政圈打滾多年的老手,沒有理由出手如此欠缺份量吧!
此外,梁振英上台一年早已弄得天怒人怨,敵人遍全港。即使李超人不出手,他已是處境艱難,命懸一線,隨時要腳痛下台。李超人大概不必冒開罪北京政府或至少是挺梁官員的風險主動出擊,令自己在內地的商業王國受到影響。
假若李超人真的決心倒梁,出售百佳只能是「前菜」或第一着,往下來他必須要祭出更凌厲的殺着,例如撤出電訊、地產市場,把投資大部份轉到其他地區,只有這樣有力的行動才有可能震動北京及香港,達到心目中的政治後果。
撇開陰謀論不說,李超人計劃出售百佳對香港日用食品市場以至整體商業環境未必是壞事,甚至利大於弊。外國投資者以及本地消費者對香港市場的其中一個主要投訴就是大部份行業由少數財團壟斷,特別是以地產為本業的財團。單是李超人的財團已是讓地產到電訊到物業管理到超市到電器等無所不包的超級企業,左右萬千市民的日常生活,限制了市場的競爭。李超人放售百佳的話,至少可以令市場重新洗牌,有機會引入新的經營者,打破兩大超市集團支配市場的局面。到時候不管是供貨商、中小型超市及消費者都會受益,地產霸權的霸氣也可以稍稍淡化一下。
【西遊記】三屆影帝怎可能不收山
1 :
GS(14)@2018-03-06 03:54:27【文化籽:西遊記】就算在奧斯卡是大冷門,單憑Daniel Day-Lewis一句拍完收山,也好應該珍惜《霓裳魅影》(Phantom Thread)。出道三十幾年,拍過的電影不足三十齣,已經贏到三次奧斯卡影帝。肯定前無古人,應該後無來者。
未看過1990年首次獲得最佳男主角的《無悔今生》(My Left Foot),也應該對2013年破紀錄第三次稱帝的《林肯》(Lincoln)有印象。不過,我更喜歡並非改編真人真事的《黑金風雲》(There Will Be Blood)。那是2008年的頒獎禮,Daniel Day-Lewis在九十年代小休一段時間後,復出才幾年,證明寶刀未老。之後,維持產量奇少,十年間,僅接多三齣電影,便宣佈退休。最後的《霓裳魅影》,跟《黑金風雲》一樣,由Paul Thomas Anderson執導。我認為是一個完美的句號。《霓裳魅影》由Paul Thomas Anderson自編自導。由1997年的《一舉成名》(Boogie Nights)開始,到2012年的《大師》(The Master),作品一直有口碑,卻被批評越來越曲高和寡。寡到一個地步,是2014年的《Inherent Vice》,即使網羅了Joaquin Phoenix、Reese Witherspoon、Owen Wilson等粒粒巨星,在香港卻連正場也沒有上過。黃子華也要從一從俗,才洗脫到票房毒藥之污名。美國的導演沒有這份壓力,在《霓裳魅影》,大大力描述自己的孤芳自賞,大大力插死世界對自己的不斷謀殺。找回Daniel Day-Lewis飾演代言人,是唯一合適的人選。故事發生在五十年代的倫敦,高級時裝的裁縫a.k.a.設計師,一個既堅持己見又目中無人的藝術家。找女朋友,只為找個模特兒,當女朋友一旦作出過份要求,便會立即斬纜。因為頂唔順工作及生活受到他人影響。瑣碎到一個地步,是如果女朋友在身邊食早餐食得太大聲,也立即反感;煮食時落了牛油而不按照約定俗成的餐單,會發火。我認識很多「藝術家」,也具備這種個性。無奈藝術家也要吃飯。為生活,要被迫替毫無時裝品味的金主設計婚宴晚禮服,自覺暴殄天物;又要刻意討好大客仔與大客仔的親朋戚友。唔屈服唔得!電影有一幕:藝術家問生意拍檔點解大客仔無再幫襯自己,生意拍檔簡單解釋,「人哋轉咗幫襯第二個設計師囉。鬼叫你得罪咗人哋契仔咩?買你件衫,其實從來唔係買你件衫,你唔係唔明啩?」這大概是Paul Thomas Anderson與Daniel Day-Lewis最想說出的現況。我有我精雕細琢嘔心瀝血次次希望做出與別不同的藝術品,但市面需要的,其實叫Marvel,叫迪士尼。是一種可以估計到的、有方程式的、熱熱鬧鬧的商品。在《霓裳魅影》,故事發展下去,Daniel Day-Lewis個角色,空有才華和能力,成就也被認同,始終敵不過世俗,收場可以用慘淡得不能再慘淡來形容。現實中,Daniel Day-Lewis坦言拍到抑鬱,唔息影都唔得。在奧斯卡,《霓裳魅影》會被視為物化女性、邪魔化女性、白人至上,注定無運行。在全無聲勢的情況下,能夠入圍最佳電影最後九強,已可被視為自命不凡者的垂死掙扎。最佳男主角又會否出現奇蹟?難了。講同情分講模仿大賽講最容易得到世間認同,在《黑暗對峙》(Darkest Hour)扮演邱吉爾的Gary Oldman肯定是不二之選。如果要力捧超新星,就會合謀推《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位Timothee Chalamet上頒獎台。點會有人肯為一位退出江湖的世外高人再貼金?不過,Daniel Day-Lewis選擇以《霓裳魅影》作為收山之作,即使不再有獎項加持,卻是絕配。大概,只有這位導演,這齣電影,才能夠明白及反映他的孤寂。
Profile:方俊傑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
facebook:方俊傑
編輯:彭錦明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302/20319292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