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裡尋「它」千百度,尋找一份合適的工作跟覓得愛侶一樣難;而每次的工作面試也好比跟心儀對象約會一樣來得膽戰心驚。今年廿四歲的陳謹熙(Taylor)於科大環球商業管理學系畢業,過五關斬六將後成功加入跨國諮詢公司,擔當商業諮詢顧問。泊得好碼頭、被視為成功例子的他卻毅然辭職,成立P2P(個人對個人)求職顧問平台——XpRelay。其後更找來中學師弟、現為港大國際商業及環球管理二年級生的「小鮮肉」倪兆宗(Elvis)加入,望助同輩取經突圍,尋得好工。是次請來言論出名「惹火」、曾與高登仔就「壓大學生價」而大戰的安俊人力資源顧問董事總經理周綺萍(Alexa)點評此平台,見盡各代求職者的她指平台理念不俗,同時貫徹其一語中的之作風作出質問:「你點知班顧問係咪真?你有無核實過佢哋嘅資料先?」我點sell?取經實戰打大佬! 「好多時新一代都知第一份工唔會係佢哋最後一份工同唯一一份工。」說的不單是Taylor對大學生的觀察,其實更像他個人的取態。一年前放棄四萬月薪的工作,偏向創業虎山行,第一個反對的當然是家人。「如果我同佢哋講我做生意,係開一間餐廳或係賣衫的話,佢哋可能會較易接受,但依家佢哋認為我冒嘅險太大。」更豪言,上一代人以覓得一份「連經濟差時也不會被炒」的工為目標,但這一代已早早改變觀念了。「佢哋着重嘅係工作本身會帶嚟咩快樂,所以Google及facebook呢類新型、工作環境唔錯嘅公司會受歡迎。」平台目前提供一般諮詢、改履歷表和求職信及模擬面試三種服務,收費由顧問自定,由三百至五百元一節不等,交易成功後平台則會分別向顧問和用戶收取當中兩成及一成作服務費。「每一個人出嚟工作後,會有八萬個工作小時,所以做咩工係好重要。」正值大學黃金時期、今年只有二十歲的Elvis直言投身搞XpRelay是他對工作的選擇;但非每位學生對自身前途也如此清晰。「好多人都係透過篩選嘅方式去選擇工作,呢樣唔做嗰樣唔做後就以為剩下嘅就想做。」Taylor指不少學生對很多熱門的行業只採「人報我又報」的策略,但對實際工作毫不了解。「呢個平台,正正希望佢哋了解到有關行業嘅真正景況,而唔係單純靠道聽途說。」 專家盤問 安俊人力資源顧問董事總經理周綺萍(Alexa)T:陳謹熙(Taylor)E:倪兆宗(Elvis) A:你們會如何核實顧問身份,有沒有查核過他們的文件?T:顧問可以在平台直接登記,那我們會有標誌,記下一些我們個人認識的,或是在我們舉辦的聚會中交換過咭片、聊過天的。而線上登記的他們須連接LinkedIn的賬戶,除非他們LinkedIn也是作假資料,那我沒法子。 A:(續問)但真的有人會造假的,無論是咭片或是LinkedIn,那你們會如何查明他們的身份?E:未來在查核背景上,我們可能會要求他們提供職員證,於電郵上做核實的步驟,這也是我們一直在改善的。 A:你們如何證明顧問真的做到他應有的責任?T:用戶會先付款給我們,過程完結後他們是有時間評分及留言,如果他們認為過程中顧問可能是在胡說八道、只是作古仔的,又可能是失約的話,經證實真有此事後我們會全數退款。另外我們也會抽樣參與某些顧問個案,以作調查。 A:你們預料平台的使用量會有多少?T:香港是一個競爭很大的地方,有很多同學從大學一年級起就開始找實習或暑假工,而他們每一次搵工也不單是搵一間而是搵好幾間以增加機會。只是大學生這個階層每年已經可以有八萬人的數目,如果他們平均使用平台一至兩次的話,每個月已可達數百個交易。除了大學生外,剛剛出來工作的也是我們的目標客戶,因他們仍在尋找及建立自己的事業,轉工及尋求意見的可能性也較大。 終極談判假人問題嚴重有事會被追究 十分滿分我會給七分的。老實說他們是面對不少同類競爭,比如是有很多社交網站平台,跟他們也頗類似,而這行業的入行門檻很低,這種模式是很容易被抄襲,一點也不難。坦白說單價似乎不是太大,每一張也只是數百元,要建立多的數量,未來的收入才會可觀,再者你們也容許或鼓勵普通的意見查詢是不收費的,這也會影響你們的收入。這個世界假的事,坦白說是比你們想像中嚴重,你說是用LinkedIn去核實,其實這些也可以是報假,因此絕對不能算是核實。如真的有假身份出現而用戶追究起來,身為中介人的你們也須負起責任的。 用家點評 現時為三年級生的Barry Wong就讀三大的金融及電腦系,成功在月前被美資銀行聘用為Global Marketing Summer Analyst。「以往面試嘅準備功夫都係靠Google或係講座,但網上嘅資訊通常都太表面,又唔夠具體。」他共跟顧問相約了兩次見面,每次收費也是在五百元以下,認為顧問定價合理。 顧問睇法 於美資投行工作三年的James Wong滿意可因應個別同學情況商討價錢的做法。「我離畢業其實比較近,所以每次同佢哋傾時就好似見到之前嘅自己。」除了一般有關面試的查詢外,他指同學主要想了解該公司的內部文化。「呢類事真係要有人在內做過先會知,例如公司部門點分工,以及金融行業中最新嘅規管同改變等等。」 撰文:黃綺敏攝影、攝錄:關永浩、梁正平[email protected] |
今天遲到的十一特別推送,來講講如何做個好領導!
偉大通常都是在困境中產生的。
這句話,特別適用於領導。
不管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領導決策千萬不能抱有僥幸心理。無論公司的成功機會是99%還是0.0000001%,領導的任務都是一樣的,帶領公司找到答案,在沒有道路的時候,殺出一條道路。
領導不是一招制勝的事兒,而是每天都在下棋。無論科技行業還是什麽消費品、金融行業,業態總是複雜的,科技變化了,競爭格局就會變,市場就會跟隨,人才也會因此流動。所以,帶領公司就像在下一盤三維的star trek棋一樣,永遠都有下一步。
至於如何殺出重圍,下面有幾個辦法,領導們可以在夜深人靜睡不著時候琢磨琢磨。
1
不要把公司所有的負擔都自己扛
雖然我們都知道,你不講是不想讓下面的員工擔心。但講出來不代表你對困難不上心啊,而且還會有更多的員工幫你分擔重任,有更多的聰明才智參與解決困難。
Given enough eyeballs, all bugs are shallow.
2
不要對自己太苛刻
現在公司的困境,都是領導當年決策時候腦子進的水(畢竟員工是你請的,重大決策是你做的)。但自你做領導之日起,就知道這位子風高浪急,是領導都會犯錯;事實上領導們都會犯很多錯,所以要總是對自己太狠,也不能幫助你啊。
3
不要永遠陽光正面
很多領導以為平時應該給員工投射出一個正面的陽光領導形象,但事情總是過猶不及,很多領導錯就錯在太正面,並且還希望每個員工都能只看正面情緒,忽略負面情緒。但你招來的人都是傻子啊,下面的人明明就會知道公司哪里有問題。
所以,一個更好地解決方法就是,讓員工解決問題的時候,不僅要把問題給到有能力解決的人,更應該把問題丟給個人有動力、有興趣去處理的員工。
4
要跟員工坦誠問題
為啥呢?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啊!
領導跟員工之間如果非常信任,就不用費太多時間去解釋或者聽解釋,因為領導知道員工會為了自己或公司的利益去幹活。
但如果領導跟員工之間沒有信任,就算員工講了真話,領導也不會信。而更可怕的一種是,如果員工不相信自己的領導,那每天開再多的會,講再多的訓話,那都是浪費大家的時間。
5
鼓勵員工批評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放在哪個公司都一樣。但每當領導回頭找問題時候,就會發現這些bug員工早就知道了,問題是:他們為什麽沒告訴你呢?
因為公司文化阻止他們講公司壞話啊,所以等問題暴露在領導面前的時候,就已經癌癥末期了。
一個健康的公司文化應該是啥樣的呢?鼓勵員工講講公司不好的地方,只有公開自由的討論,才能最快的解決問題。
雖然不少領導成功學看的多,都喜歡“不要給我沒有解決方案的困難”,但萬一問題真的很難,職員沒有辦法解決呢?
6
親自培養員工
很多領導都覺得員工培訓這種事,應該交給別人去做,自己那麽忙,哪有時間親自去的。那我們不如就問這麽一個問題:你們公司從幾萬人中選出來的員工,有多少是真的特別能幹的?
而訓練員工多簡單啊,假設說,領導給10個員工做了4場講座,總共花了12個小時準備什麽;這10個人呢,第二年要為你公司幹2萬個小時的活兒;哪怕你的訓練只有1%的效果,那就是為公司貢獻出了200個小時的有效時間啊。
而你只付出了12個小時哦,看看這杠桿。
另外一個要親自訓練員工的原因是,公司發展的那麽大,員工也更需要指導啊。很多員工不喜歡自己的領導,主要就是因為領導不領導,不給指引,沒有職業規劃指引,員工辛辛苦苦幹完活了也沒個反饋,根本就學不到東西。
讓人感覺公司並沒有給自己投入資源。解決方案其實也很簡單,告訴員工做好自己工作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和技能啊!
7
如何裁員
裁員是領導要面對的一大困境,是員工與公司之間信任的破裂。一旦決策成型後,執行起來一定要快刀斬亂麻。作為領導,你要搞清楚自己為什麽要裁員;你要跟員工承認公司的失敗(因為要想重新取得員工信任,你首先就要跟他們老實交代)。
如果你要裁的是高層員工,首先,請你反思下公司為什麽會一開始就請了錯的人!
如果要裁的是下面的員工,那就要訓練好自己的中層幹部,讓他們自己去裁員。畢竟人家為你公司累死累活的幹了不少活,裁員時候你好歹也得有個勇氣看著別人說出口吧。
你應該簡單解釋下公司發生了什麽,告訴員工這是公司而不是其個人的問題;盡管很遺憾他受到了牽連,但這個決定是無法協商的;幫助員工盡可能爭取最好的離職福利。完了之後千萬不能做縮頭烏龜,要再跟全體員工解釋情況,幫下被裁的員工搬搬東西啥,一定要表達對他們過去工作的感謝。
8
怎樣留住員工
一個好單位中,員工主要都是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工作上,只要幹好自己份內的事兒,公司業績或者個人工資發展啥一定會有好事發生。單位業務會不斷發展,有意思的工作崗位也會越來越多。你的家人跟朋友都會覺得你真是牛逼,一開始竟然選擇了這單位,就連你的簡歷都會一天天更加值錢。
一個壞單位中,員工主要把時間花在部門間的扯淡中,公司內部流程呢,又是一塌糊塗,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幹嘛,所以更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做到本職工作。每天加班那麽久,也不知道對公司或者對個人有個毛線好處。
如果有一天,單位發生嚴重困難,唯一能留住員工的,除了對一份工作的需要外,最主要就是他喜不喜歡自己的工作。
9
最後一些雞湯
領導的主次:自己的員工,產品,利潤(就是這個先後順序)。
招人要訣:招優點比缺點強的。
為啥領導會撒謊?因為領導一直在對自己撒謊,所以根本沒覺得是在對外界撒謊。
任何一個成功的領導都要學會讓聰明人給他幹活,而聰明人是絕對不想給不把自己利益放在心里的領導幹活的。
做領導之所以困難,是因為很多事沒有簡單的答案,會有情緒摻雜在你的幾率和邏輯中,而你既不知道答案,又不能不示弱的提問。
但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明天跟今天完全不同,如果你能活到明天,那說不定就能招傲今天看不到的答案。
如果你想做個偉大的領導,這就是挑戰,祝領導們都能到堅強和平靜。
當然,此文僅是對《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的一些摘錄,有興趣的領導還可以再把書找來讀一讀,為祖國做出最大的貢獻!
雖然廣大二級狗們已經投入到2018年的賺錢行情中去了,但還是有必要盤點下,2017年表現最好的中國基金。
根據Morningstar為FTfm匯編的數據,2017年回報最高的20只基金中,有14只專註於投資中國。
而競爭有多麽激烈,你們看啊,港股基金一哥Fisrt State的Martin Lau,First State Greater China Growth在2017年的回報是49.9%,但這樣還沒擠上榜單,比最後一名少了快10個點。
先從排在第二的MS INVF Asia Opportunity說起吧。千萬別信鬼佬天天唱空中國的那套,畢竟倉位是最實誠的,17年底基金AUM3.14億美元,其中中國股票的倉位占比68.91%,遠高於benchmark中34.19%的配置。
根據基金半年報和12月31日的十大持倉也能看到,基金是真的看好中國。17年上半年末的十大持倉,全部是中國股票。騰訊差不多配了10個點,阿里拿了快6了點,京東3個點;教育雙雄好未來和新東方加一起差不多配了12個點;此外人家還有3.33%的茅臺。十大持倉合計占比50.03%,剩下倉位中還有網易,恒瑞,攜程,申洲等等。
到了年底時候,除去兩只非中國股票的倉位,十大持倉中中國股票的比例還有44.86%。其中騰訊和阿里依然是重倉;雖然不見了新東方,但還有快5個點的好未來;茅臺也保持著4個點的倉位。
整體看來,基金在互聯網、可選消費、必選消費商大幅重倉,17年跑贏的股票也都沒有落下,從2月分開始就一直跑贏benchmark。
基金經理Krace Zhou長得還這麽美。
當然,鬼佬基金中炒中國股票的代表,很多猿猴一定會大力推崇UBS的施斌。2017年表現最好的17只股票中,有三只都是他管的,並且aum一只比一只大,最小的是7億美元,最大34億美元,這麽大規模還有這樣的回報,很厲害的。
施斌的風格,基本面紮實,對於確定性大的股票,敢於大膽重倉押註,哪怕市場還沒流動性,他都敢重倉殺進去。
先看他的A股基金,去年年底8億美金的AUM,十大持倉占基金規模超過60%。從BBG上9月30日和11月30日兩個時點看,施總在金融、醫藥、白酒和消費股上都砸了真金白銀。平安一買就是九個點,茅臺還拿著八個點,董阿姨的格力也支持了6、7個點。給炒A股的筒子們提供一點點思路。
再看港股美股基金,去年年底AUM已經達到了34億美元。十大持倉的占比也都是超過50%,其中三大重倉票為好未來,騰訊,阿里,幾乎都拿了超過9個點。除此之外,A股基金中大舉買入的平安,在港股也是支持了的,從9月底的7.93%,增加到了11月的9.2%。除此之外,可以看到施總對醫藥板塊也有不少的配置,A股有恒瑞,港股有石藥和麗珠。以及這麽大規模的基金,去年還有近60%的升幅,確實是很厲害的。
兩只基金要是跟同類型的基金對比,A股基金從2012年開始跑贏別人家的基金經理。
港股基金14起也沒再輸過。
最後揭曉的是1.22億AUM的冠軍基金,Vitruvius Greater China Equity,PM是英國的基金Belgrave,但基金還有一個顧問——景林。
在FT的基金排名出來之後,景林的基金經理還hin激動的在票圈宣告了戰績(我要排名第一,我也要昭告天下啊)。
基金過去幾年的表現如下:
去年大爆發,基金漲了81.33%的回報,根據基金官網的披露數據,蝸牛妹先把17年12個月的十大持倉圖畫了出來。
首先,他們對確定性高的股票,是高度重倉的,全年十大持倉占比最低55.7%,最高達到65.4%。
其次,有六只股票貫穿了全年的投資。包括教育雙雄的新東方和好未來,兩只全年都配了超過9個點;新晉恒指藍籌的吉利,除了五月份建了倉,其他月份基本維持高倉位,12月已經配滿10個點;茅臺除了3月份倉位4個點外,全年都保持7個點以上,並且十大持倉中還出現了瀘州老窖,華潤啤酒的其他酒類股票;騰訊除了1月、2月配了八個點,剩下月份都保持4個點的倉位(所以才更覺得厲害,騰訊沒配滿,回報都能是第一),阿里差不多也是四個點左右,中間科技股炒過陌陌,也hold著微博。其他重倉股還有綠城服務,海豐國際等等。
17年牛逼的股票,他們是一只都沒有落下。但更牛逼的是,牛市中牛逼的票,人家一直拿住了啊!
男同胞們,天降喜訊啊:鉆石寡頭De Beers宣布將開始出售人造鉆石了!
他們搞了一個叫Lightbox的新品牌,一克拉的人造鉆石只要800美金,比Blue Nile上一克拉的天然鉆石3500美元的價格,低了77%!
你們可以選擇金或者銀做款式(金要200美金,銀要100美金),然後把鉆石價格跟金銀價格加在一起,就有了一顆人造鉆石首飾的價錢了。也就是說,1000美金不到就能買下一克拉,是不是突然覺得鉆戒可以省很多錢了?
這個價錢買鉆石,男人簡直是睡覺都能笑醒啊:便宜了好多,真是天大的喜訊啊啊啊!!!
八過,這麽要命的價錢,出自鉆石寡頭De Beers,一個控制全球鉆石供給,成功洗腦待嫁男女一定要買鉆石,搞出4C標準,將石頭賣出天價,一年收入近60億美元的鉆石寡頭,突然之間,就向消費者繳械投降?
TOO GOOD TO BE TRUE!
首先回答最重要的問題,實驗室人造鉆石與天然鉆石有差別麽?
鉆石是由碳元素組成的無色晶體,也是目前已知的自然存在的最硬物質。天然鉆石結晶需要在含碳的環境中,溫度達到攝氏900-1300度,大氣壓力有45000-60000,才能形成鉆石。所以現在天然的鉆石基本都是在距今33億年或12-17億年這兩個時期形成,普遍於地表下120-200公里的地函上層形成,再通過火山爆發運動,被巖漿或熔解的石頭帶到地面。
查完這一段,也是讓我理解,為什麽鉆石商,可以將鉆石=美好+永恒,跟美好+永恒=愛情類比起來,直接將鉆石跟愛情掛上鉤,讓男人在巨大壓力下掏出錢包了。
實驗室鉆石是將一小塊生長的鉆石放入等離子反應器中。然後將等離子加熱到6000華氏度,再用碳原子轟擊,下面小鉆石就會開始長大,400-500小時後(16.6-20.8天),就可以開始為鉆石拋光切割拿出來賣了。
肉眼上,天然鉆石和實驗室人造鉆石,是看不出來有差別的。
非要蝸牛妹說的話,這倆最大的差別,就是價錢!
關鍵問題是,如何說服消費者。The Harris Poll在2018年5月做過一個調研,問消費者會不會覺得實驗室鉆石是真的?
68%的消費者表示實驗室鉆石不是真鉆石,因為實驗室的鉆石不是自然形成的,沒有經過時間和壓力的沈澱,只是實驗室的培育品而已。
16%的消費者覺得實驗室鉆石是真的,畢竟他們看著一樣,化學元素也一樣,閃耀起來也一樣。還有16%的消費者表示決定不了實驗室鉆石是不是真的鉆石。
所以De Beers之前是花了很多錢,做了好多波Real is Rare的廣告,強調天然鉆石的稀缺性,這樣才能繼續把自己現有的產品好賣個價錢。
但是實驗室鉆石就站出來打臉了。第一,鉆石並不少見,除了非洲,現在俄羅斯也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鉆石礦,地球上的鉆石礦是越來越多了。
第二,采礦對地球的環境非常不友好,很多鉆石需要地下采礦,效率低,能耗大,De Beers的鉆石消耗平均每克拉80.3千瓦時,最低的澳洲Argyle礦山每克拉消耗7.5千瓦時,但後者采出來的主要是棕色鉆石,價值不大。
而實驗室鉆石最大的賣點就是自己的零碳足跡。就沖這個,知名環保人士小李子去投資了一家在舊金山叫做Diamond Foundry的實驗室鉆石生產商。
第三,品牌珠寶商賺的太多啦。上面說到小李子投資的Diamond Foundry就拿Tiffany開刀,說他們不僅在知情的情況下售賣來自俄羅斯有沖突的鉆石,並且還賣高了三倍的價錢給消費者。(這個蝸牛妹之前給你們分析過)
趕腳如果把這個鏈接抄送川普,那後果會很嚴重啊。
所以從實驗室鉆石的角度來看,他們跟天然鉆石的差異,不就是屋頂做出來的冰棍和冰箱做出來冰棍的差別麽。(下面這圖里的,就是實驗室鉆石來的)
而且De Beers已經在屋頂賣了50多年的冰棍了,他們有一個業務部門叫做Element Six,是世界領先的超硬材料生產商和供應商,服務航空航天、激光與光學、石油和天然氣等14個行業,主要產品就是人造金剛石磨料和微粉、多晶CVD金剛石等等。
從今年9月份開始,這個業務部門也會開始將產品線從工業鉆石,升級至開篇講的實驗室鉆石,全面降低大家的鉆石購買成本。
不過感覺,款式,有待提高姿勢水平!
現在人造寶石在鉆石行業中只有2%的供應量, Frost&Sullivan認為,到2026年,市場對實驗室鉆石需求將增加到2000萬克拉。花旗的猿猴認為到2030年時候,實驗室鉆石將占鉆石行業的10%,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上面講到小李子投資的那家人造鉆石,一克拉鉆石要賣3500美元左右,De Beers上來直接殺價到了800美金,這簡直是殺出一片藍海中的藍海啊啊。
當然精明如De Beers,他們自己說的很清楚,開發的實驗室鉆石,主要是針對一些不是那麽硬的場合,比如什麽生日啊,小的紀念日啊,準備搭建自己首飾盒的年輕女士們啊。De Beers這是要精準踩點消費降級麽!
等等,這,不就是又多了一個讓男人花錢的機會麽!!!!!
所以,男人們最關心的求婚鉆戒能不能省下來錢。還是建議大家三思哈,跟你們說人造不人造,心意最重要的老司機們,通常都是那些結了婚站著說話不腰疼的。
整天想著怎麽在媳婦身上省錢,不如記得搞好自己的存量資金啊。最後,給大家介紹一個理財平臺—國金寶。對於網貸玩得好童鞋們,在股市行情波動,有空倉或者閑置資金時,薅一波短期羊毛賺點小錢也是錢。
國金寶這個平臺呢,1、國資背景;2、註冊資本1.3億,運營了有3年之久;3、與一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已經達成正式存管協議,即將上線。基本面還算可以。
比較吸引人的是它的產品收益,尤其是新手標,鎖定30天,預期年化收益達14%,100元起投,最高可投2萬元,這一波羊毛還是挺厚的。(註:新手標是針對性註冊用戶的專屬福利,所以收益高點。)
也就是說,薅一波新手標羊毛,一個月最多可以賺到233元。
除了收益高達14%的新手體驗標,國金寶近期推出的活動期福利也很感人。
1、新手註冊送500元現金紅包,實名認證再送500元現金紅包,共1000元(紅包可在平臺投資時使用);
2、送京東卡(新手標除外)。
除了新手標,國金寶還有余流寶和余寶寶兩類產品供大家選擇,不同期限收益不同。
余流寶 期限6個月 歷史年化收益率12%
余流寶 期限12個月 歷史年化收益率14%
余流寶 期限18個月 歷史年化收益率15%
感興趣的/有閑置資金的可以戳下面的“閱讀原文”看看。記住,一定要先薅完新手標福利,畢竟年化14%,再考慮其他期限標的,目前階段建議以短期為主。
就在這個業績期天雷滾滾的時候,兩家上市公司今天挺身而出,為在業績期中苦不堪言的二級狗們帶來了一絲歡樂。
首先請出的是昨晚發布了中期業績的中國地產(1838.HK)。可能因為市值太小,只有22.79億港幣。所以昨晚22:41分發布的中期業績,直到今天中午,才被眼尖的二級狗看到,在圈中傳開。
大家看到管理層討論及分析中的業務回顧及展望的時候,簡直是驚呆了。
一位地產公司的老板,對國內國際形勢有如此深刻的理解,既回顧歷史,又激昂地揮斥方遒,讓人看到繼往開來的未來,簡直霸氣外露。二級狗們甘拜不如。
二級狗們震驚地看著中文中報,一邊弱弱地問這樣是不是就把業績忽悠過去了,一般不服輸的去找來了英文版,進一步膜拜。
讀完之後,令大家學習了不少名人名言的英文說法,比如“悶聲發大財”,這位上市公司管理層告訴大家用英文應該說Keep a low profile to make a big fortune。
比Muffled fortune不知高明到哪里去。
除了引用名人名言,這份展望還融合了廣東話:佢係打曬全世界(他是打遍全世界的意思)。英文倒是書面不少No wonder the U.S. has made a lot of enemies。
Again,展望的文筆真是令二級狗自嘆不如,趕緊要去看下是哪個大神這麽有才華。拉到最末落款是主席。
但看看主席七十好幾的年齡,網上也搜不到太多還在active經營公司的新聞,感覺董事會里會不會另有高手助他一臂之力。嗯,主席還有個兄弟。
搜了下弟弟的百度百科,這個介紹的風格,跟此段展望,實在是不相上下。行事沈穩、處事低調、從不張揚,坊間對他知之甚少。(別擔心,今天之後二級狗就都知道了)
再翻看下公司過去的展望感受下,2017年年報是這樣的。
2017年中報如下。
2016年在這里。
看完是不是感覺主席在今年爆發了,一定是要火的節奏了。但此時神轉折來了,香港媒體發現,這段話越看越熟悉啊,來自於信報一篇專欄。
好事的港媒還趕緊聯系了一下作者,作者表示,誰還不能成為別人的巨人肩膀了,哈哈哈哈。
不過今天除了中國地產外,濰柴動力的老板在分析猿大會上也是驚艷了一把。你知道,一般懟人厲害的是二級狗,他們可以下調公司的評級,指著數字找管理處要說法啊。
比如MS的猿猴請管理層展望公司需求。老板就直接懟回去說:你不是寫了賣出報告麽,我覺著你看錯了,我要是老板肯定炒了你。
不過皮完這一下,管理層還是給了個數字的指引。
不過除了MS,JPM的猿猴也在股價下調了20%後下調了評級啊,但是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在JPM的猿猴提出運輸公路轉鐵路後,管理層竟然沒有懟猿猴,靜靜地微笑著看著猿猴說:回答問題要給錢的,必須請吃飯啊!
只能說,做個女猿猴去問男性管理層問題,還是有丟丟性別優勢?
當然,業績會上懟猿猴對管理層來說根本不算大事啦,畢竟真正的大新聞可能是濰柴跟重汽合並,重卡行業迎來供給側改革。盡管管理層說這傳言組織不讓,但現在看來,組織好像想通了,空頭們別笑了,要跑趕快跑啊!
這年頭,哪個女生敢不用美圖就發朋友圈,我敬你是條漢子。
就像在港股,哪個公司敢用P/S出來講故事,我敬你是條漢子。
哎,怎麽說的都是正在肩負著救贖港股的美圖呢?
說回港股,在一個絕對的P/E市場,說EV/EBITDA二級狗都會覺得你丫是吃飽了撐的,還敢跟我們提P/S?沒有盈利你跑來港股幹嘛,大好納斯達克等著你,你咋不去那忽悠更懂TMT的投資者呢。
真的,有些血淋淋的案例在這里,讓我們再來複習下聯交所的三種上市要求:
然後讓我再帶你們回憶過去,痛苦的ticker忘不了!
雲遊控股(484)
招股書看盈利,兩年3000萬是達到了,但是三年5000萬沒夠上。
不過沒有關系,還有現金流來湊。
這里默守陳規的港股二級狗問題就來了:收入就跟這年頭女孩子拍完自拍照用美圖一樣,是可以PS的;但現金流是女孩子本尊,很難操縱的啊。如果PS完都不好看的話,有多大概率這個女生本人還比真人好看呢?
先來一點歷史吧:雲遊控股是2009年4月搜狐暢遊上市後,四年半內首只通過常規途徑上市的中國遊戲公司,盡管最開始想去美股上市,但發現自己三大標簽“中國”、“遊戲公司”、“VIE”都被打了折扣。
但是沒有關系的,來了香港,不僅有最強的一級狗加持,還有很多懂公司的投資者,導致IPO時候公司股份變成了僧多粥少:雲遊成為2013年港股市場的凍資王,招股階段2.75萬人申購,超購313倍,凍結資金546億港元。
最終定價每股51港元,上市首日股價漲了16.5港元,第三天時更是見過73.95港元的歷史新高。只是這漲勢只持續了三天。
上市九個月,雲遊便發了盈警,2014年上半年預期虧損1500-2500萬人民幣;但別忘了招股書中,人家在2010-2012年的複合年增長率有185.8%哦。後面的事,我還是交給股價說話吧,這個PS不了。
神州租車(699)
好吧,倒下了一只遊戲的互聯網公司,但是中國的互聯網經濟豈是單單遊戲就可以代表的!你們怎麽可以忘了共享經濟及互聯網出行的一大標的神州租車呢?
Still,這也是一只曾經想去美國上市的企業。2012年1月時候,神州租車開始沖刺納斯達克上市的申請,計劃融資3億美元;結果碰到中概股危機(我們懂得,不是神州的問題,是美國投資者不懂中國東西),導致融資額不得不被腰斬至1.58億美元,發行價也從6.82美元被砍到3.125美元;最終公司在4月25日突然宣布暫停美股IPO(同期在美股不受待見的還有唯品會啊,人家最後還是在美國上市了)。
兩年後神州來到香港沖刺IPO了,2011-2013年都是虧損,所以盈利測試這條是搭不上了。
現金流嘛,要不是因為有聯想這個爹、不斷給神州帶來融資的話,這現金流得有多難看啊。
所以,比美圖更早使用市值/收入測試上市的是神州租車呀,而且人家的故事很好聽的:
美股IPO失敗後沖刺港股IPO的兩年時間里,神州租車的資產規模從38億攀升到了66億,布局“全產業鏈”戰略,從融資租賃到二手車銷售到汽車維修、再到汽車租賃都有呢(講真,汽車產業鏈比PS照片產業鏈靠譜多了吧);
並且人家也有互聯網概念的,通過雲戰略把以上產業鏈一網打盡,想象空間多麽滴大啊(港真,比PS照片時候在小窗賣廣告空間大吧);
況且說規模,人家的車隊規模在2014年3月底達到了55403輛,在短租市場的占有率為31.2%,是第二名的一嗨租車的近4倍(這可是實打實的規模啊),2011-2013年收入的複合增長率達到81.6%,並且2014年一季度都扭虧為盈了呢!
帶了這麽多光環的中國汽車租賃第一股,公開發售超購逾160倍,凍資580億港元,招股價8.5元(上限定價),集資36億港幣(See,香港投資者比那幫不懂中國公司的美國投資者識貨多了),首日掛牌收報10.96元,大升28.9%。上市第一個月的表現還算hold住了。
但之後的股價呢,盡管管理層多次回購,但神州租車的估值只有11倍,他曾經的大股東赫茲租車估值18倍;過完港股大時代之後,股價就歇菜了,直到現在。
為啥呢?怎麽不問為啥兩年時間里,基本面沒啥變化,就能在港股火了呢?
重溫華爾街style:怎麽把一盤賣不出去的爛水果高價賣出去?
切片包裝再賣就好了啊!
美國上市失敗後:
神州引入了赫茲租車沖淡其競爭對手的負面影響;
再說說雲戰略,給投資者個念想;
再給華平發個優先股降低負債。
爛水果切片包裝成功!
提醒二級狗千萬還是記得要看下公司原先股東的條款啊。引入華平時候,華平對神州租車的要求是優先股期滿5年前完成IPO,如不上市,則估值應達到15億美元左右(意味著華平投資的投資回報將在2倍以上);否則,神州租車應贖回其所持全部或部分優先股,贖回代價等於每年8%凈回報率及已派未派股息的總和。
這怎麽跟美圖D輪投資者跟大股東的條款這麽像呢?兩年之內IPO的話,估值不會少於50億美元;第三、四年IPO的話,估值不會少於60億美元;就算等了四年公司也沒IPO成功,大股東會以8%的年利率向他們回購股份的。
而且上完市,給公司各地的招牌加上“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票代號:00699”後,神州就沒其他動作了。一只港股公司,沒流動性,沒機構投資者,沒粉絲,沒新聞,連個管理二級狗預期的IR工作都忽隱忽現的,讓人怎麽炒嘛,真是會給港股價值窪地添磚加瓦啊!抄送美圖學習。
總結陳詞
雖然博主出道時間短,沒找到太多非盈利測試於港股的上市公司,但從以上兩個案例中還是總結出一些共性:
曾經都想去美國上市,可惜失敗於是來了香港。美圖就聰明多了,盡管給二級狗化的大餅之一是公司仍處於海外擴張階段,但以管理層英文不好為官方理由,直接pass美國,直奔香港上市,這給公司省了多少承銷費用啊。
不過互聯網新經濟股在香港上市時候,哪家不是代表的中國龍頭,吹得個天花亂墜,引來萬人空巷,上市後三天漲到親媽都不認識的!但是後來的股價呢,都為港股全球價值窪地的稱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有句特別有道理的話:一旦沒了流動性,價值窪地再大也就是個坑啊。你怎麽知道美圖以後不會變成坑呢?
所以灰常贊同投資大拿格隆那句話:“不追。寧可等!追會追死人的,等不會死人。”
且不說美圖到底能不能完成從工具到社交的轉型,但就算橫向比較工具類應用,美圖也不便宜啊。
比美圖更有存在必要的是搜狗輸入法吧,人家PC端月覆蓋用戶5.07億,覆蓋率達到95%;移動端2.6億活躍用戶,覆蓋了中國95%以上的網民,成為僅次於微信、qq的第三大的移動應用。產品矩陣上還有搜狗瀏覽器、搜狗搜索,而且騰訊2013年時候還花了4.48億美元,拿了新搜狗36.5%的股份,之後便和微信做了整合,提供微信搜索。
你說讓投行包裝成中國人上網的流量入口,是不是小菜一碟。據傳新搜狗正在準備美股上市,2016年的估值約為30億美元;按照美圖保薦人之一招商證券的報告,按現金流量貼現法計算,美圖公司估值在47.1至66.87億美元之間;我還沒算搜狗比美圖高頻且排他,更別提蘋果手機、國產手機自帶鏡頭效果越來越好。已上市的自帶修圖和加特效社交類應用Line,估值88億美元。
還有一點,小夥伴強烈要求我再敲一次黑板:美圖是間胡建上市公司,over!
最後非要精準總結美圖故事的話,我覺得小夥伴這一段總結的很好:
我們是工具軟件里內容屬性最強的,內容平臺里電商潛力最大的,電商應用里用戶裝機量最多的,大裝機量App里智能手機賣的最好的,手機廠商里工具軟件品種最全的——蔡文勝賽馬!
註:作者為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士,並未持有文中提及股份。
今年的港股啊,說多了都是淚。最近每天給大家上演發盒飯行情,作為公號狗的第一反應就是,明年bonus的大作,標題就要回到一年前——真正的民工敢於直面慘淡的bonus?畢竟盒飯行情再這麽下去,大家有沒有盒飯都是個問題了。
市場表現如何,我們用去年表現第一的,景林做顧問的Vitruvius Greater China Equity試下水溫。
首先解釋下我拉的這張圖,我也不知道為啥基金從今年4月份開始,突然將每個月公布的前十大持倉,減少為前五大持倉(我的心情請見表格配字),所以,你們也只能跟著我湊合著看了。
整體來說,基金的風格跟去年差不多,重倉股的倉位依然比較集中,1-5月,前五大持倉占比輕微低於40%。重倉個股也是比較專一,茅臺,騰訊,吉利,新東方。
當然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全年的基金持倉中,好未來一直是基金的主要倉位,直到12月還持倉9.2%,今年一月份開始就再沒出現在重倉股中了。逃過了這一劫,還是很厲害的。
不過逃得過個股的坑,卻也很難逃得過大市的坑(基金肯定還是要保持一定倉位的啊)。1-5月中,基金在1月份和5月份取得了高個位數的正回報,剩下的月份,都是出現負回報。現在還沒有公布6月份的回報,但市場都這樣,他們拿的又是大票,大概也能猜出來。
當然,這肯定不是唯一被市場發了盒飯的基金。
首先,春節後隨著港股行情的嗝屁,第一個開始逃跑的不是外資大哥,是親愛的南下金主爸爸們。4月份單月南下資金首次出現了全月的凈流出。
這就對大盤藍籌股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買方看著重倉股天天跌,連最大的LO香港外匯基金都不能幸免。
而且市場用腳投票的非常明顯。就在4月份南下資金開始撤離的時候,反向ETF開始錄得明顯的凈流入,我們看南方東英恒指一倍反向的 ETF 7300,凈流入從今年3、4月份開始明顯。
賣方的日子也不好過啊,之前推啥漲啥的票,比如,舜宇、瑞聲、騰訊,今年基本就是團滅。你們看看今年券商給的騰訊的目標價和評級級別,除了慘還能說啥。
圖片來源:香港信報
這種生不如死的市場行情,在六月份依然延續。當月,恒指一倍反向7300凈流入1.08億港幣,恒指2倍杠桿7200凈流入1.2億港幣,國指一倍反向7388凈流入3億港幣,國指兩倍杠桿7288凈流入0.44億港幣。
說明,大家在這生不如死的市場環境下,依然是在看跌。
這時候,迷信點把CLSA的流年拿出來看一看,真是不得不服啊,建議給寫報告的風水師傅加雞腿!
非要認真解釋的話,以前天下太平時候,決定股市的主要是估值和盈利兩條主線,其中又以估值占主導地位;但過去幾年幺蛾子太多,利率、盈利輪著過來指導估值;今年好了,新來指導估值的領導多了一位風險溢價。
但問題是,今年風險溢價頭上的領導也很多,分別是:人民幣貶值、因去杠桿導致的信用風險釋放、貿易戰。
樂觀一點來說,這三座領導是:人民幣沒事,去杠桿是真有事,貿易戰是不知道有沒有事。但悲觀一點說呢,這三位領導的領導,不是一個個來,是一下子一起來啊,簡直是一根又一根壓垮市場的稻草啊,他們發酵到什麽程度,股市就會跌到什麽程度。
好,那麽你們一定要問,他們會發酵到啥程度。
講真啊,信用風險釋放屬於我國內部矛盾,怎麽解決、如何解決,還是要先看看二季度的各項經濟數據,如果很差,說不定親媽們就不得不來關愛市場了;另外宏觀小能手也提示各位大佬,還要關註七月底的政治局會議,說不定市場什麽實在太差,決策層也會關愛經濟、調整政策。除了世界杯,七月份更要好好看新聞聯播哦。
但是,比較麻煩的是貿易戰。按計劃美國將於7月6日實施對華340億美元商品的征稅,反正中國商務部說了,美國不動手,我們不會動手。
但是,美國會不會動手,中國的二級狗們怎麽會知道,反正我是沒見過一個可以安心擁抱不確定性的二級狗,所以,當然先跌為敬啊!
神仙打完架,我們再回來!
今天是小米港股上市的第一天,作為首只同股不同權的超級無敵獨角獸,自然是吸引了各路人馬前來站場助威。
股價,我就不多說了。
我要說的,是今天小米IPO首日的公關車禍現場。
首先,聯交所9點半開市,9點25大屏幕上出現開盤價,9點半鐘敲鐘,媒體記者們九點左右到就可以了啊。畢竟場內又沒椅子,去那麽早罰站啊。
深港通開通那天,特首林鄭月娥過來講話這種這麽高規格的活動,記者們也就8:20左右到而已啊。
但是小米就是不一樣:要求記者們7:30就要到達現場簽到!要罰站倆小時才等來正式的拍照、開盤,能不能對記者朋友們,多一點關愛,多一點厚道!
其次,不給香港記者進門采訪。
也是不明白,在香港上市,小米請了自己175名員工來,請了國內100多家媒體和自媒體來,但是香港媒體加外媒,在上周只放了幾十個名額出來。只有收到邀請函的記者,才能進去。搞得連在香港的內地媒體記者都遭了秧,進不去門。
想到這麽大件新聞還要給總編輯交稿,只能硬著頭皮給小米北京的公關溝通,希望北京的公關可以跟香港現場的公關安排好將記者帶進場內。
結果,香港現場的公關表示並不認識北京的公關,不給進!
麻蛋,要不要把自己看的這麽牛逼,萬一記者是過來看今天上市的紫元元的呢?都是第一天上市,看看人家的股價。
而且都來香港上市了,還不想讓香港媒體進場報道,這是什麽操作!擱在演藝圈,你們這種行為一定會被香港狗仔隊冠以三個字:耍!大!牌!
最後,防火防盜防蠢公關。
俗話說得好,防火防盜防記者,特別是跑的快的香港記者。在上市這種重大場合,PR公司對員工、高管什麽做媒體培訓,是非常非常非常正常的事。
但是,這種材料,是絕對不會發給媒體的。但新物種的小米,就是不一樣:
公關公司認為讓記者七點半到,記者們一定都會特別聽話,七點半到。
接著到了八點多的時候呢,PR就將上面這張紙擺在了接待處,邊上還有IPO的media kit,包括高管介紹、中午午餐會時間等等。
而同時,當部分按照自己時間抵達的記者過來簽到進場的時候,通過PR那一關被準許入場後,桌上所有的材料,就是自助餐,隨便拿的了呀。
於是,這份如何防記者的文件,也就落到了記者的手中,並且沒有PR再進來收回去。
同時,還有些記者是被當成小米員工,派發了這份文件。
因為記者和員工戴的標牌都一樣,黑色的牌牌,上面寫著:小米新征程!所以,從幾百號人中找到拿錯了的記者,確實難度也是很大的。
你說,作為被要求這麽大早過來罰站、還差點不給進場的記者,收到怎樣對付自己的文件時候,第一反應會是啥呢?
當然是拍照打卡留念啊!這種事情,還真是第一次碰到!
香港媒體們,也報道了小米的此次事件。
好了,最後解讀下,小米眼中的自己吧。
首先,如何讓員工不亂說話。要告訴員工,萬一講錯了話,八卦而恐怖的媒體很可能會把你人肉出來,很痛苦的,所以一定不要亂講話哦。
還特意強調了不要亂加微信。再次表揚這種嚴禁防盜防記者的精神。
其次,一定要維護領導的形象。雷總跟管理層在員工的眼中,又遠見,又勤奮,還那麽腳踏實地,令我們這些員工學習到很多,簡直是人生最大的偶像和榜樣啊!
客觀來說,這公關寫的員工指引,絕對是國企上市時候媒體指引的最佳,寫的太好了!
發生在新經濟股小米的身上,我覺得只能說:這屆小米公關精準反映了小米的利潤率!
當然,公司不要太緊張,這是今天香港傳媒界小小的茶杯里的風暴;投資者們大多表示這不算啥,因為今天沒跌太多。
記住以後公司不要對香港記者們這麽苛刻就好了,OK?
蝸牛妹開號一周年啦!
(雖然經同事提醒,悲催的發現,蝸牛妹竟然就成了個處女座!!!)
一些老粉可能知道,在此號之前,我還做過另一個號,不過沒露臉。最直接的對比感受就是,露了臉之後,粉絲們的熱情活躍度都高了很多,這讓我樂了大半年。(生日時候的文章,三屏內沒有出現自拍照,被我的北京經紀人批評了,今天先放自拍照,你們感受下這自然的濾鏡)
然後發現,額,似乎這也是個不小的壓力,因為錯別字小公舉、配錯圖小公舉、算錯數小公舉,都是被你們在留言中揪出來的,糾錯的留言還會被頂到top 3,讓我突然有了當年小森拉黑人的感受,還好“處女座”被黑慣了,以後我會少些錯別字,少犯錯的;如有犯錯(鑒於微信推送了之後無法再編輯),歡迎大家留言指正的,我會捂著臉認錯的!
不過做了一年,該有的銳氣也磨平了不少,知道大概率自己不會是那前排名前20%、拿走行業80%利潤的公號狗了。不過我是這麽安慰自己的,雖然我們號小粉絲少,但我們垂直、活躍度和黏性高啊!比如我印象最深的一位粉絲,從我能接受贊賞第一天開始,就堅持不懈,每篇文章贊賞我18塊人民幣;唯一一次我忘貼原創,沒法接受贊賞的時候,小哥還留言問我今天為啥不能贊賞;而且從來也沒提過神馬想見面認識,讓我心中無限感激,稱其為“要發哥”(深深覺得他這種始終如一的精神,放在任何事上,一定能成功,肯定會發)。
本來開贊賞的時候,我騙你們說,蝸牛弟的狗糧就靠你們了,承蒙大家的厚愛,我發現別說它的狗糧了,連蝸牛弟你們都承包下來了!代表弟弟謝謝各位,也不枉我那些為了寫稿子,累成狗的時候了!(強烈建議微信公號學習直播軟件,讓我從後臺可以直接看到粉絲贊賞排行榜)
當然還有我爹媽、身邊不少朋友,通過公號對我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成了我的安利大使。現在爹媽就會經常跟我說,啊我今天看到哪個叔叔阿姨給你留言點贊了呢,他是我好朋友啊(最管用就是我吐槽結婚文章的時候,我爹的朋友在留言中勸說我,文章里面說歸說,婚還是要結的,一定不是我爹派來的)。想到中環渣男、約炮、還有各種買買買這類話題,爹媽都能看到還幫我轉發了,感受到了無限的支持!
生活總是需要一些儀式感,按理說我們女生最喜歡過各種紀念日,但是對於一周年這個話題,我琢磨了好幾天,楞是沒想到自己要說些啥好(也可能是自己剛批判過情懷婊,不好意思接著自己來情懷了),那就最簡單直接放一張累計粉絲數吧,有時候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就會去後臺調數據,看看就開心了。
最後把過去一年的經典作品,給大家做個總結,方便你們檢索!
作為一名妹子及金融狗,比情懷婊更不能容忍的是騙紙!既要看得清市場上的騙子公司、P2P的騙子公司,又要分得清身邊的渣男、騙炮男,並且聽蝸牛妹妹一句勸,當別人跳出來揭穿騙子的時候,最好還是引起重視,因為嘴炮打的響的不代表公司真的沒問題,看看最後的股價就知道了,而且誰再跟我說中國騙子公司少,我跟誰急,知道那晚我整這篇推送整到幾點麽!
作為一名大齡未婚女青年,被爹媽逼婚也是很正常不過的事。怎樣正確回答爹媽的逼婚,蝸牛妹和王澤基老師已經給你們擺出正確答案了;況且看到寶寶的例子,真的還是挺讓人感慨,所以一定想清楚你是為了什麽結婚!
當然我相信,不管經歷多少艱難險阻,相愛的人們一定會走到一起,這是兩個人共同需要面對、妥協、勇敢的過程,男生可以不是二代,但一定要有疼愛女票、老婆的心,比如多送送花啊,逢年過節多送送禮物(有高跟鞋系列一,高跟鞋系列二,香水啦,氣球啦),在香港這種沒啥好玩的地方就多帶另一半去吃好吃的(還有甜品、冰淇淋特輯供你作為加分選項),情到濃時要求婚我也給你們準備了買鉆戒的攻略,至於怎樣求婚成功率最高,這個博主不保底,只能看你的人品了。
作為一個生活在三面下床就算奢侈的島民,我堅信的是既來之則安之。雖然現在中港矛盾有時候在公號上看起來激烈的都能打起來,但下次再有人強行抹黑香港的時候,歡迎以我們為何賴在香港不走作為標準答案轉發。
當然說到香港的資本市場,過來炒股怎麽滴,你也要先清楚自己在生態鏈的哪一塊上吧!不僅要了解交易員的鄙視鏈,還要學會和各類sales相處,知道外資賣方的生存小技能,沒事不要總煩律師,不要靠情懷炒股或者忽悠創業,別交智商稅,更不要一言不合就開撕,學會好好說話,多看看蝸牛妹,OK?
多了解了解各家做了、做過啥業務,比如賣給棒子的衍生品,坑慘中信大老板的收益互換,每年最多話題的CLSA年會(今年請了Drew Barrymore),沒事就去多讀書(還有我的書單)。
當然對於妹子,我也有很多話要說的(男消費股分析師,下面這段你們不能錯過的)。你們最想要的愛馬仕包包,給你們指明了買包策略;真人幫你們對比過,3000塊的La Prairie是為什麽比30塊都不到的妮維雅好用;關心過你們梳妝臺上那一溜的大歐萊雅產品,日本化妝品,韓國化妝品;也幫你們實驗過每個月那幾天,哪款姨媽巾最好使;還跟你們討論過行走江湖最重要的利器——已PS的自拍照(關於美圖的IPO分析,當然我也為男分析師寫了);除去渣男這個話題,還跟你們BB過怎樣快速走出失戀的陰影;實在不行,那就一個包、兩個包解決了嘛。
最後一些中環生活掠影,既有至今未有答案的中環十大未解之謎,又有找借口時候大Boss和小汪汪的樣子,還有男神策略師的八卦放送,還有裝逼利器手表、藝術、及影評,碰到妹子可以這麽解釋自己的工作,特別適合每天披星戴月的金融狗們仔細學習。
最後謝謝大家過去一年的支持捧場,有幸成為彼此的80%,明年會繼續努力的!
記住我的口號:與你共建和諧中港二級市場!
自從2010年本地樓市從「海嘯價」急速反彈後,特區政府先後引入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從價(雙倍)印花稅,希望把樓市炒家、內地買家及投資者驅逐離場。即使金管局多番收緊物業按揭成數,最近政府再度加辣,亦無助壓抑樓價,政府似乎顯得黔驢技窮。 正如筆者之前兩篇文章所述,政府的辣招表面上是協助市民首次置業,實際是扼殺二手市場,幫助地產商促銷,以及方便炒家出貨和內地人(或企業)走資,嚴重扭曲整個樓市。政府容許購入樓花的買家,到入伙後才計算半年換樓期,又縱容地產商提供九成,甚至十成樓按,變相鼓勵買家認購新樓,包括只得百多呎的劏房。辣稅不適用於過去以公司名義擁有的物業,以致出現鋪王首置,辣稅愈高,「公司盤」叫價愈高的荒謬現象!負責主管土地及房屋政策的官員,本身正是透過公司(包括離岸公司)擁有大量物業,他們(或者家人)透過轉讓「公司盤」獲利,由於無須到土地註冊處登記,外人不得而知。既然「心術不正」,壓抑樓市措施自然走了歪路,市民只有寄望今年三月的特首選舉,能夠選出「心正」和「路正」的特首,撥亂反正,把樓市重新納入正軌。筆者多番強調,香港實在有足夠房屋,滿足港人住屋需要。只因美國息率長期偏低,內地走資,個別官員為了發展新界,幫助囤地的人收割,不時製造土地及樓宇供應不足的假象。加上政府透過拍賣土地及徵收辣稅,每年收入高達千多億元,自然不想樓價顯著下調。小市民看見辣招無效,重複被官員欺騙愚弄,最後只好以高價入市,認購百多呎的劏房。 梁特首上台後制定長遠房屋策略,指每年外地(包括內地)買家房屋需求約2,250個,即每月約188個,這個數字明顯與現實情況不符。單以去年3月至11月數字計算,每月繳付買家印花稅的物業成交宗數平均是238宗。數字還未包括以轉讓公司形式購入的單位,找本地代理人或信託人購入的單位,以及一張合約購入多個單位的成交。既然政府評估每月外地買樓需求是每月188個單位,其實可以透過配額方式分配這188個「外地買家購樓證」,做法類似拍賣的士牌照,價高者得。由於「購樓證」有價,動輒數百萬元,外地買家自然會選擇購入豪宅,對中小型住宅單位的影響將可減至最低。過去政府限制內地人來港產子,又實施限奶令,為何影響全港市民生活的樓市沒有類似配額制度?政府若有心協助港人首置,可以從公屋及私樓的建屋量中,撥出更多單位作為居屋,供首置人士輪候購買,樓價是一般家庭可以負擔的水平,日後轉售只可賣給首置客。政府承諾全港市民,只要符合資格,有工作和足夠收入即可申請,人人有份。這便可以避免年輕人為了排隊入住公屋,故意放棄工作或者收入較高的工作。近年不少父母為了逃避辣稅,或者協助子女首置,耗盡積蓄去支付首期,以高價認購劏房,這奇怪現象實不應延續下去。政府向外地買家實施限購令,又保證全港首置市民可以獲配居屋,自然可令中小型住宅市場降溫。政府可逐步撤走買家印花稅和從價印花稅,方便港人換樓和物業投資,只保留額外印花稅,防止樓市再出現短炒情況。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lampunlee.blogspo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