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啊啊啊啊啊香港,你的地名真是一本寶藏

今天來講一講香港街道名的冷知識。香港的街道名,有些是廣東話從英語音譯過來,再拿普通話一讀,真是要命。


比如,你們猜猜士多啤梨,碧鹹,歌賦街,砵甸乍街的英文都是啥?

 

還有些地名啊,就是來跟你玩腦筋急轉彎的:


為什麽字里有東的東湧,是在香港的西邊;

字里有西的西貢,又是位於香港的東邊;

太古廣場不在太古;

洗衣街不洗衣服;

通菜街不賣菜;

恐龍坑更是跟恐龍沒有半毛錢關系~~

 

不得不說,香港的地名,真是一本寶藏~~下面歡迎行走於地名中的匯豐香港,給大家講解一下。 



除了地名,香港還有很多好玩、有趣的地方。紮根香港百年的匯豐,也在他們的公號上給大家做了很多介紹呢。掃二維碼,關註匯豐香港微信賬號,回複“匯豐”,“教育”等關鍵詞,更多的寶藏,等你們發現哦~~



閱讀原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808

輝山乳業:讓你升那麽多 被空頭盯上了吧(舊文重溫)

這是一篇蝸牛妹在2015年10月就寫了的文章,輝山乳業(6863)在今早突然暴跌近九成,創下香港主板一個記錄了。15分鐘內,450億市值灰飛煙滅。


這股價,當然不是被我寫下來的,原因坐等公司停牌或澄清或看各群內剖解。希望本周經過美圖和輝山後,大家充分意識到港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另外一個問題想問下港交所:未來你們打算做啥事情,來避免這類事情的發生呢?公開流通股有多少,平時都是誰在炒,查起來應該不難吧?


以下是很久很久很久之前,博主對輝山乳業的一點點分析。



讓你升那麽多 被空頭盯上了吧


今年的跌市之中,除了重口味的啪啪啪概念股堅挺外,乳品股輝山乳業(6863)一個不聲不響,升了一倍之多,遠遠拋離恒指和整個行業。


歷史上輝山的估值區間是6-16倍,現在估值飆升到38.97倍,行業平均才只有23.86倍。升的這麽厲害,抓破了腦袋,發現只能用公司回購和主席增持來解釋,那麽下面問題來了,二級市場的小夥伴們會怎麽看,怎麽行動?


路透的統計顯示,在過去三個月時間里,賣方分析師對輝山的評級出現了轉折,賣出的聲音開始越來越大。



如果純粹是超買後股價和市場情緒的調整,倒也無可厚非。但一家生產乳制品的東北企業,毛利率近60%,在估值明顯過高的情況下,大股東依然買買買,過去六個月中,持股比例從52%買到71.12%。就這幾個數字,恍惚一下還以為是天合化工和漢能的合資公司呢。


看看輝山,做的是乳制品垂直業務,上遊養牛,下遊生產加工乳制品,低溫液態奶、巴氏奶、酸奶、奶粉都有。更加獨一無二的是,他們連自己家奶牛吃的飼料——苜蓿草——都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這樣獨特的生產模式,帶來的是於生物資產公平值調整前的業績中,毛利率水平高得讓人找不到形容詞:


       1H2015  1H2014

輝山        57.6%    62.4%

現代牧業 32.8%    38.1%

蒙牛        31.9%    32.4%


自己找農場種飼料,以最大的善意解讀,可以降低生產成本,並且從源頭保持產品的質量;帶著最大的懷疑眼光去看呢,飼料生產是產生損益,要記入報表的,那麽這個數字就要扣仔細了。


比如,“於收獲是按公平值減銷售成本初始確認農產品產生的收益”,主要代表的就是苜蓿草的公平值變動,辣麽,天蒼蒼地茫茫,以後做財務數據分析時,是不是還要請個植物學家,教教大家算植物的公平值呢?


奶牛、苜蓿草這些資產到底值多少錢?輝山是這麽披露的:


截止2015年3月31日,整個輝山的利潤才8.7億,但是他的生物資產變動都是50億級別的,同業的現代牧業雖然也有原奶公平值變動,但為啥人家的的生物資產公平值變動影響只有區區3.29億呢?



讓猴精猴精的二級市場小夥伴來看,生物資產調賬什麽,隨隨便便擠點出來,都有可能放到利潤里,這個水分有多少,就要請教下四大出身的CFO了。


就乳制品行業,今年的市場共識是,今年國內原奶供給過剩,奶價沒得漲了,現代牧業、輝山都沒什麽提價機會。已公布的乳制品企業半年報顯示,行業整體需求弱,銷量增速緩慢,平均售價下降約10%,導致毛利率也受到壓縮。除非你相信輝山11月公布的4月至9月的業績能夠逆行業大趨勢。


還有兩個紅燈信號。


一是,去年十一月剛從Frontera請來的外部執董,Mark Anthony Wilson在今年8月20號辭職了,理由是健康原因。


二是,街上的研究員都給出了1.1-1.5的白菜目標價,認為輝山的股價有50%的下跌空間。最氣憤的是,輝山的上市保薦人德銀(他們可是排在招股書的最左哦),自從今年四月份之後,就再也沒有寫過一篇關於輝山的報告了,當然蒙牛一送一紅股什麽,這位勤勞的德銀分析員,報告寫的還是很及時的,為啥捏。


還願意點評輝山的券商,大和把輝山16至17財年核心每股盈利下調了20%,收入也下調了4%-11%,認為公司需要增加低毛利率的高溫處理奶及飲品銷量,令經營利潤率下降。過去幾個月輝山又花了16.8億回購股份,預計2016財年的凈負債將從36%上升到57%;而隨Black-out Period到來,公司在10月結束回購的時候,也會是股價開始下跌的時候。建議大家賣賣賣。


瑞銀就認為中國東北部的原奶產量正面臨供應過剩問題,作為該地區最大的作業者,輝山在2014-15年間,花了110億人民幣擴展產能,但是輝山養的牛,預計在2016-17年就會上升53%,推動期內產量增加58%,但伊利今年可能會減少10%的當地牛奶采購。


更何況輝山出了東三省,品牌辨識度不高,要在江蘇等地和蒙牛伊利直接競爭,感覺戲不大;嬰兒配方奶粉短期也沒有扭虧為盈的可能性。瑞銀的意思是,生意不好做,明年沒有看到啥upside了,所以直接給了個沽售的評級。


不過出來混肯定還是要有幾把刷子的,9月24日,河北省局發布的《食品銷售安全警示》中稱,輝山乳液高鈣奶被見撤出硫氰酸鈉超標,提醒消費者退貨。然後輝山回應稱,被抽查的這批產品已經過期,並且還隱瞞了抽查結果一個月才發布。結果9月29號又檢測了一次,然後安全警示就撤消了。效率絕對比阿里大戰工商總局高啊。


所以怎麽看輝山,是不是有做空的交易性機會呢?


如果你是散戶,那基本上沒你啥事了,沒有put option。


如果你是long only,他們沒明白的是,為啥估值這麽高了,大股東還在買呢,完全沒有道理,想不明白那就不想了。


如果你是long short策略,為啥隱隱有點碰到了漢能第二的趕腳,最關鍵是,完全不知道大股東想幹嘛。那麽只能看你的風險偏好,只要不是突然宣布個私有化回A股,現在這個時機算是空頭的好朋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772

投行有沒有Happy Exit

今天我們要和一級狗探討下哲學問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

 

我是誰?


一顆螺絲釘!

 

我從哪里來?


我從底層analyst來,出於對公司、工作和客戶的熱愛,每周願意打卡120小時,一步一步往上爬!下面請再看一遍蝸牛妹的傾情演出——我做投行我驕傲。


 

我要到哪里去?


當你從一顆小螺絲釘成長為公司頂梁柱後,比起戰術上的勤勞,你更要保證自己戰略上的正確,如何飛的更高?

 

換個山頭做大王


這跟球星轉會一樣的道理。比如中環最大的轉會豪門中金,輸出了整條街的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哈繼銘(高盛),彭文生(光大),胡偉俊(麥格理),林暾(弘毅),沈建光(瑞穗),張智威(德銀),趙揚(野村),邢自強(大摩),還有我滴男神洪灝(交銀)。


 

自立門戶


當然去哪都不如給自己打工爽,街上也有很多極有市場影響力的分析猿幹脆就自立門戶,成立獨立分析機構。

 

“中國的房地產業是全球經濟中最為重要的單一部門”,中國房地產行業能夠走上世界的舞臺,前瑞銀的新興市場經濟學家Jonathan Anderson有不少功勞。這是個在哈佛經濟從本科讀到研究生的學霸,既做過IMF在中國和俄羅斯的駐地代表(所以還熟練掌握了這兩種語言),之後分別在高盛、瑞銀為客戶打call。

 

2012年辭職時候說自己要離開這個“frenzied industry”(這個喪心病狂的行業),然後會成立一個小一些、安靜一些的獨立新興市場研究機構Emerging Advisors Group。可惜不是客戶,看不了~~

 

這條路banker也是挺多人走的。比如最近一兩年在香港投行界聲勢很猛烈的AMTD(尚乘集團),就是從UBS把CC蔡誌堅Calvin Choi請來、放權給他做業務的成果。Institutional Investor還把他評為2016年Fintech Finance35人;我把list看了一遍,上榜的亞洲面孔,只有他一個,感覺很厲害的樣子。

 

還有一些轉行跨度更大一些的,比如很多sellside就直接出來自己開fund啦。

 

比較出名的比如大摩前TMT分析猿季衛東,跟幾個大摩的同事一起,成立了All Stars Investment,專註大中華區互聯網及消費品牌投資。根據媒體報道,自2014年4月份成立以來至2016年,基金的年化投資回報率為13%;今年還打算為一只新的私募基金籌8億美元。

 

還有高盛的中國金融分析猿馬寧,在高盛從2002年待到2015年後,也是選擇離開成立領沨資本,專註金融科技和消費金融領域投資。之後領沨資本與天圖資本合作,成立天沨資本,專註消費金融領域的投資。目前天沨資本管理規模60億元人民幣。

 

不過要是論更早的成功exit,還有現在內地互聯網deal界的一哥包凡啊,在2004年創立華興資本前,他也是在大摩和瑞信搬過磚的。

 

甲方乙方


當然很多的職業轉型,是從乙方的投行,跳去甲方做公司財務總監、IR之類。

 

這個轉型之所以來的666,因為投行通常自帶找錢屬性,比較適合幫公司做deal、找錢這類工作,你說還有哪里既能發揮他們的功能,又能給個人帶來巨大財富的職業生涯呢?

 

香港市場上比較老牌的例子,是香港寬頻的CFO兼人力主管黎汝傑。這也是個分析猿出身,在瑞信是電訊業research MD,2004年5月加入集團至今,2013年還被選為過“電訊業首50位最受註目的財務總裁”。

 

這位老板還是個喜歡拿工資買自己公司股票的老板(去年人工是768萬港幣),這麽多年後,他在香港寬頻的持股已經達到3.28%(約2.6億港幣市值)。運營並持有一家上市公司,是不是比做分析猿更有成就感!

 

再來個近一點的栗子,美圖的CFO顏勁良,最開始是在瑞銀做TMT分析猿,之後跳去雲遊控股做CFO,然後又去了美圖做CFO,負責美圖整體財務戰略及投資者關系。公司業績大家是都沒看懂,不過沒有關系,美圖成功上市和之後一波的大起大落,人家老板轉身就能花1.3億在半山買房子了(歐洲股神安東尼波頓同單位哦)~~

 

唯一的風險提示是:這年頭好公司不多,特別是一些民企的運營風險可是比投行大多了,建議想跳槽的投行狗跳槽之前,做好DD,千萬不要被老板給忽悠了。

 

不過這些年更大的潮流啊,是去互聯網公司。

 

統治中國互聯網


準確的說,高盛差不多統治了中國互聯網!

 

去的最早、也最有權力一位之一,當屬騰訊Martin劉熾平。在加入騰訊前,Matin在高盛搬磚數十年,因為幫助騰訊上市跟小馬哥認識,2005年時被說服,放棄千萬年薪,一路為小馬哥開疆拓土。

 

盡管現在Martin每年都要被媒體推上香港的打工皇帝。但2005年就要放棄金融男,去做IT男,確實既有眼光又有膽識啊。讓蝸牛妹覺著,如果有金融男願意放棄高薪跟你去創業,這犧牲絕對不亞於不問戶口不問婚房願意跟你裸婚的姑娘啊!

 

2011年5月,來到騰訊的另一位高盛猿猴是James Mitchell。他之前是紐約TMT的MD,也是上市時候就認識的,現在是騰訊的首席戰略官。

 

阿里系中也有幾個的,先說前高盛集團副主席Michael Evans,2015年出任阿里巴巴做集團總裁,負責制定和執行集團的國際發展戰略,協助公司全球化。


阿里系中的螞蟻金服國際事業部總裁,就是高盛的高級合夥人Douglas Feagin。

 

而更出名的一位高盛統治中國互聯網案例,我覺得應該頒發給前高盛MD柳青。2014年7月來做首席運營官,2015年2月成為CEO,然後滴滴也就一路拿融資,一路打敗其他競爭對手,合並了快的、收購了Uber。

 

當然這幾年互聯網尤其好,基本每家TMT的head都被挖了一遍。這就讓非TMT行業的猿猴非常感慨了啊,萬一我是cover挖煤挖礦的腫麽辦?

 

我賣保險我驕傲


下面請出的就是前匯豐IBD metal and mining板客阿汝娜(下圖中間的美女),沃頓MBA、匯豐投行VP,老公還很帥(哥大碩士、前私募基金副總裁)。你說,這麽一比,安迪又算什麽! 



為啥一個人生配置之高的選手,要去賣保險呢?畢竟傳統觀念里,這三個字有點像罵人。

 

阿汝娜說,大環境看香港外資IBD的生意是越來越差,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自己的板塊,轉去新興行業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女生在投行熬了五年後,會發現性價比越來越低,對身體的消耗變得更大,職業的不穩定性越來越高,如果不是真心熱愛工作,為什麽還要在投行待下去?難道只是為了保持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光環麽?

 

從大趨勢講,前幾十年中國一直處於經濟高速增長的狀態,家庭與個人的財富也在積累階段;而現在,國家的經濟是趨向穩定緩和發展,財富也需要經歷一個沈澱與保值的過程。香港是全世界前三的金融中心,行業有超過一百多年經驗,產品和制度都能得到保障,這也是內地客戶近幾年來一直來香港投保的原因。香港保險業就像是一座橋梁,可以為內地與香港進行資源整合。

 

但從想法到實踐,最難跨出的是自己心里的那一關。將心比心哦,你要讓我放棄年薪百萬、每天高大上的螺絲釘生活,變成每個細節都不能放過、不斷向客戶輸出價值觀的創業,簡直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雙重改變啊。但也還是那句話: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不先走出comfort zone,哪能去探索更大的世界呢!

 

有舍才有得!


我問娜娜,出來後最難忘的瞬間是什麽?答曰:以前做投行,成就感可能來自PPT畫的漂亮,model搭得好又快,幫公司賺了很多傭金,高大上但不落地;現在做保險和財富管理,可能我會花兩三個月時間,來回溝通,幫助身體有問題的客戶準備文件,爭取幫他們獲得保障,這種成果雖然不是上億美金的大deal,但實實在在幫到人的幸福是再多錢也買不到的。這也說明,投行給自己留下的磨煉,也能帶入保險行業,提升行業標準。

 

現在娜娜離開投行也有一年多時間,既專業又有口碑,客戶增長速度很快,收入也就比投行多幾倍吧,正在財富自由的道路上飛奔。現在Envision團隊里已有9個人,目標是想再把團隊擴大一倍,希望招到誌同道合的人,要求是:

 

本科以上學歷,有香港居留簽證(永居、IANG、受養人簽證及投資移民),兩年左右工作經驗,願意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渴望成長,不甘於現狀。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將簡歷發至:[email protected]

 

也可以關註娜娜的工作號xingyuan1836和公眾號“娜娜和Alfred創業記”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137

出了事才知道懷念記者啊

簡光洲,包月明,王克勤。這是疫苗事件中,被網友們翻出來的中國調查記者的人物代表之一。

 

大家一邊翻著自家的疫苗本,一邊痛罵長生的老板娘,摸著受到嚴重驚嚇的心臟:你說這麽大事,要是沒有這些記者……你看中國調查記者的人數,都快比大熊貓少了,好慘啊,怎麽能這樣!

 

然後七天過去了,該刷微博刷微博,該看真人秀看真人秀,該去抖音去抖音,哪還記得這一群為公眾利益出身入死的記者們呢?直到下一個重大危機,再把他們翻出來:啊,你看看他們早就說了……

 

但有人關註過媒體的生存情況麽?現在出事了,都一個個跑出來懷念記者了?!這哪是懷念記者,這是人性中迸發的一絲求生欲。

 

今天我都懶得再新寫了,把2015年和2017年(因為皮了下被有關部門刪了,沒有鏈接,密碼是:香港記者)的兩篇舊文綜合整理一下,來說一說為什麽記者們現在過的都很差!

 

金融時報首席評論員馬丁·沃爾夫談及競爭對手《華爾街日報》是這麽說的:


這個世界至少需要兩家受到尊重、編輯獨立、具有權威的英語商業報紙。一家太少了。沒有則會是個災難。偉大的報紙不只限於商業。它們提供具備可靠信息的公共物品,而我們的知識密集型社會就依賴於這些可靠的信息。競爭市場不會很好地提供公共物品。我們可能很快會發現這樣的市場會有多糟糕。

 

之所以用香港媒體現狀來舉例,因為香港媒體雖然經常“口無遮攔”、講話又賤,但是這麽多年沒有發生過一起重大公共新聞,也不得不虧港媒長久以來,都能保持這種八卦起來不拼命的狀態。

 

比如,幼兒園里老師向學生飛個書包,都能被媒體小題大做報道出來。虐童是不存在的。

 

當官的就更慘了,哪個不是被扒了三層皮,沒受過香港媒體的猛烈炮火。


相信這張經典的照片大家都有印象,唐英年夢斷特首的經典時刻啊。

 

最慘的是選上的梁特首,幫女兒打電話遞行李都是多家媒體的頭版頭條。

 

簡單幾條新聞看完,有沒有覺得香港媒體太不nice。讓人想做壞事都不敢啊!

 

但香港的媒體越來越慘確是無力改變的現狀。


有線新聞——香港中文媒體中新聞報道水平最高的新聞臺。他們開創了24小時新聞臺模式;記者張寶華問出了著名quote “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真粉絲應該為有線臺續一秒); 2008年汶川地震時,更是全球首支抵達重災區北川的采訪隊;近幾年依然有著不少敏感詞的采訪,新聞報道敢言,也普遍獲得觀眾和社會的認同。


然而2017年3月,有線寬頻(1097)賣盤失敗,遭大股東九倉cut掉財務支持。

 

九倉主席吳天海表示,因為有線寬頻虧了八、九年,中短期轉虧為盈機會偏低,因此公司今後不會再為有線提供財務支持,也會考慮終止有線寬頻的收費電視業務,末了竟然還對員工提出勉勵“希望大家可以堅守崗位”。

 

單看有線的業績,確實虧了很多年。

 

其中賠錢的主兒還是新聞,2016年公司虧了3.13億港幣,大窟窿就是新聞業務,EBITDA虧了1.42億,而寬頻業務EBITDA還是盈利了1.38億的。

 

盡管有線新聞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16年賺了214億的九倉明顯再也不想承擔每年虧損小幾個億的有線了。或者財務顧問狗門應該站出來說一說,在盈利面前,社會責任都是浮雲。好消息是2017年5月,邱達昌及鄭家純入主有線,新聞臺還能繼續播下去。

 

香港新聞質素最高的媒體都落到這番地步,也就不難想象,這幾年的香港媒體過的都是怎樣的悲慘。

 

早在2015年7月12日,《新報》則因長期虧損,結束了56年的運作,遣散所有員工,130多人受到影響;唯一活下來的是馬經版,《新報馬簿》很快在2016年7-8月由經營新加坡賽馬網站iRace Media Pte Ltd全資收購。

 

2015年7月15日,成報傳媒集團面臨清盤,連帶《成報》無法支付印刷費,76年歷史被迫停版;同年8月6日複刊,此後最出名的一篇報道是16年8月30日刊文批評CY。

 

以辛辣八卦見長的《壹周刊》也在2015年7月20日,宣布大面積裁員及停刊,旗下的《忽然一周》自8月16日起停刊並裁員70人。

 

鳳凰衛視集團旗下的數碼聲音電臺URadio,2012年1月18日啟播;2015年9月18日,因財政問題向政府交還數字廣播牌照11月7日起停播電臺。

 

亞洲衛視因股權糾紛,成為香港歷史上首間未獲續牌的電視臺,最終於2016年4月1日執笠,服務香港58年309天。

 

香港數碼廣播有限公司(DBC),前特首曾蔭權入獄就是這間電臺發牌期間的利益披露不當而導致的,非常遺憾,DBC也沒有逃過香港數碼廣播行業的慘淡,2016年8月8日向政府交還牌照,10月15日電臺停播。

 

新城電臺下的數碼廣播,2012年啟播,2016年9月向政府交還牌照,最終於11月12日畫下句號。

 

活下來的媒體,也是一派慘淡。

 

比地產商在香港更有獨裁霸權的TVB(511),盡管有黎叔加持,但業績差到已經要開始玩財技,用發債的錢去在二級市場玩增持,大股東不花一分錢鞏固自己控股地位;半路還殺出個聞所未聞的傳奇來收購,最後不了了之。

 

你們這一出,比自己家編劇的水平還要高。股價已經充分反映了業績,過去五年股價跌了35.26%,市值縮減至105億港幣。

 

被我黨批評,但動新聞為廣大吃瓜群眾喜聞樂見的水果日報母公司壹傳媒(282),看你死性不改的樣子,還以為老板家里是開礦的,可惜一看市值只有6.43億,過去五年股價跌了64.48%。

 

不過再看看曾經被視為一股清流的鳳凰衛視(2008),雖然市值還有32個億,但你這股價可以給力點麽,五年跌了76.77%。

 

有線寬頻(1097),市值只有8.25億,過去五年股價跌了65%。

 

而紙媒就更慘了。星島日報(1105),市值7.97億,過去五年股價大起大落,不過還算是逆市走好,升了20.99%。

 

老牌港報明報的母公司世界華文媒體(685),市值8.44億,過去五年股價跌了78.44%。

 

股價唯一的亮點,就是因為2012年投資黑紙(即毛記葵湧(1716))即將上市炒的一波,毛記的市值都有4.43億,上市至今仍有35%的升幅。

 

更垂直一點的經濟日報集團(423),新聞報道仍然給力,盡管過去五年股價微升9.47%,市值只剩6億。

 

水果日報的競爭對手,東方日報集團(18),市值現在22億,過去五年股價逆板塊升了49.5%。

 

剩下還有新城電臺在李嘉誠手中,Now和信報在李澤楷的手上,RTHK屬於香港政府機關(但仍然不改他們在國內是404的結局),就不單獨拆分出來比較了。

 

你看,一半的香港媒體死了,一半的香港媒體營運一年不如一年,為什麽?


瞎說大實話

 

雖然TVB越來越爛,但是他們有句話說的好,香港是個講法制的社會。港媒過的再慘淡,但是新聞自由和職業操守仍然是有的,香港的新聞界是不收車馬費,不能隨便被公關的。所以,這就造成了下面這點……

 

市場規模小

 

多數港媒以中文傳播,那麽理論上只能在全球華人地區發行嘍;香港市場的人口只有734萬,占大陸人口比例約0.56%;但你見哪個港媒落地大陸了啊(翻到前面看港媒懟領導這架勢,落地後畫面太美麗不敢想象啊)!

 

競爭加劇

 

姑且先不說本地媒體越來越多,海外媒體、大陸媒體來香港設立據點的也越來越多;論逼格和報道質量,比不過外媒;論市場基數和公司實力,又比不過大陸媒體。

 

就好像小米上市,人家可以直接從國內飛100家媒體過來啊;大V商務艙、住四季招待好就行;誰在乎你們這些窮酸的港媒講什麽,口水都能淹死你。(BTW,小米公關張大姐對本號的第二輪侵權投訴被企鵝裁決不成立,大姐我都想勸你,別鬧別折騰企鵝的後臺人員了)

 

留不住人

 

現在香港隨便一個洗碗工月薪都開到1萬3了,一個剛畢業的報社小記者還不一定能拿到這麽多;工作了幾年後,你會發現,身邊的媒體朋友,幾乎一半都轉了行。家里不開礦,是沒有資格在香港講新聞理想的,QAQ~~

 

你看香港的藝人啊,就算是TVB的,也被壓榨的很慘的;再對比下現在浙江衛視、湖南衛視,人家請你上節目至少是你的商演價吧,而且節目一播出,鋪的是全中國的渠道啊,那就會更火更紅,誰還稀罕多去TVB露臉啊。上個我是歌手、跑男,只要一年,你的身價就能翻幾倍回來跟TVB耍大牌了好吧。

 

轉型慢

 

除了水果日報的動新聞是走在市場前,不少傳統港媒都沒有什麽往數字化轉型的概念,以為搞個FB Page,開發個app就算了,在與受眾互動、新型傳播領域,已經完全被海外及內地媒體甩了無數個身位。當然這也沒辦法,生意已經這麽難做了,哪有多余的錢去轉型。

 

越來越差,越來越沒有影響力,惡性循環何時了。

 

一條好的看門狗所能守護住的社會核心價值是極其珍貴的。只可惜大人世界只看利益,小孩子才看對錯。

 

2015年的時候,我的最後一問是:如果港媒的未來最終慘淡,大陸媒體該以什麽作為對標呢?商業社會的代價公眾能否承受?

 

現在看來,這個問題還將繼續問下去。


只能說,歡迎大家用實際行動,多多訂閱堅持更新的各媒體公號、付費內容;對於身邊的記者盆友們,歡迎多請吃飯,多打賞。你說我們要是不好,對你們又有什麽好處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560

推廣 | 別問女生的行李箱裝了多少東西

人生最開心的時候,莫過於休假前一晚,打包行李箱的時候。

 

人生最憂傷的時候,就是休假結束,回家拆箱子的時候。

 

而這個人生大起大落的刺激,女同胞們感受的更加猛烈,畢竟出個遠門,不帶上全部家當,怎麽會覺得安心呢。

 

 #論網名的深刻影響#今天讓博主化身旅遊博主,來講講居家旅行必備產品。

 

女生出去玩,是自帶朋友圈直播的,那麽這就需要你帶上足夠多的衣服,至少能保證兩天一套新的。

 

去個熱帶地方,衣服雖然不占地方,但要換洗的多,你帶的數量就多;去個下雪的地方,換洗雖然少了,但是衣服件件都厚實占地方啊;如果你還需要堅持運動,那跑鞋是一定要帶的,算上平時走路那雙,光是衣服鞋子,已經要占據60%的行李箱了。剩下40%的行李箱,化妝品一箱,護膚品一到兩箱,充電器一摞,差不多就滿了。


護膚品雖然占地不大,但是絕對不能忽略啊,這是拍出好照片的本錢。光線、攝影師、美圖秀秀,那都是為後期成長性準備的,只有在各種環境中保護好你的臉,盡可能防範住下行風險,才是保住本金,贏在起跑線。

 

比如在飛機上,敏感一點的記得帶瓶小噴霧,飛機上噴一噴。

 

要是十幾個小時的飛機,第一千萬別化妝啊,不然你咋卸妝,等毛孔堵塞麽;第二,條件允許敷面膜,做好保濕工作,如果是紅眼航班,博主建議可以在上飛機前就塗好透明的睡眠面膜,眼罩一拉,防噪耳機一帶,睡到下飛機剛剛好,多麽滴完美;第三,窗邊記得擦防曬哦。


 

至於旅行過程中的護膚品使用,不要怕沈,帶原來家里用的正裝。之所以不帶旅行裝或者試用裝:第一是怕萬一份量沒算好,不夠用了怎麽辦;第二更怕新環境中,皮膚不穩定,容易敏感什麽的,這時候你還要用以前沒用過的試用裝,難道不想要臉了?

 

當然,很多女生的護膚品不止一套,帶哪一套呢?哪套瓶子最不奇怪,最不容易碎(別帶玻璃瓶),自重最輕,就帶哪個啊!


 

至於產品功效上,出去玩,人已經很累了,皮膚也是,所以盡量選擇保濕、鎮定膚質的產品功能。想要錦上添花,那就帶些面膜呀,保濕、美白,想啥有啥。Again,這里想說要是能帶罐裝面膜就不要帶片狀面膜了吧,管夠用!

 

下面博主來說說這些年的旅行護膚心得。

 

首先,去熱帶,又曬又熱的,碰巧你和博主一樣,沒有打傘的習慣,那就帶條薄圍巾好了。既能遮太陽,進了寺廟又能遮肉,一舉兩得。



其次,臉上擦了防曬霜,回來一定還是要卸妝的。這次在長灘島,我就發現了自己之後應該會長期種草的Origins卸妝(下面左邊這個),塑料方形瓶身,符合旅行必備款的外形要求。


 

再說使用感受,之前用過植村秀,大瓶放在家里是紮實,但出門帶個泵實在是怕漏油,並且因為是油,所以清潔時候需要大量用水(當你冬天去尼泊爾,在一個沒有什麽熱水的地方,就會發現這個bug實在太大了),沒個三十秒,洗不幹凈臉;另外一款用的是貝德瑪,也是大瓶一樽很紮實,卸起妝來比植村秀方便好多,二十秒可以不濕手搞定,就是味道聞起來有點寡淡;被Origins這款種草是因為,卸妝很方便,二十秒不濕手,並且卸妝水的力度和滋潤度都要更好一些,之後應該會無限次回購的。

 

洗完臉需要保濕水(上圖右邊那個),以前總是帶一次用的護膚水試用裝,覺得方便,結果不夠用的情況也出現了很多次,真是說多了都是淚。這次身體力行,帶了正裝出行,就是教你們哄女票的那瓶水,網友給它的名字是大蘑菇水,聞起來有點點中藥的味道(成分包含冬蟲草和靈芝),因為是精華水,所以質地稍厚,但吸收還不錯。由於這款水比較適合敏感肌膚,所以旅行時候,給皮膚做鎮定打底還是效果不錯噠。比較適合敏感皮膚抗擊各類天氣。

 


而且早上也可以直接用大蘑菇水做個五分鐘的小面膜,管滋潤。

 

之後保濕的話,嘗試的是是Make A Difference的肌膚再生修複護理霜,這個是介乎於精華和乳液之間的質地,算是水分底霜。


 

嫌不夠滋潤還可以加一個保濕面霜之後就可以防曬化妝了,沒有出現細紋卡粉的事情。



Make A Difference系列的成分是複活草,只要給點水分就能活起來,長下圖這樣:



可以看一張第二天早上還沒洗臉的皮膚狀態,保濕效果還是很不錯的,特別是洗臉時候能夠摸出來臉很滑。


 

當然,女生們對Origins產品更多的印象應該集中在面膜(和護膚品一樣,成分都比較天然,下面你們就能看到了),我主要是帶了三款,補水、鎮定還有眼膜。

 

先上臉的是他們家的新款面膜,抹茶排毒面膜粉,沒加水之前和平時日料里的抹茶粉看著很像,聞起來有點中藥的味道。然後加一點點水,和成泥就可以往臉上塗了(書千萬別放多了,不然稀泥就上不了墻了)。多余的部分博主還拿去敷曬紅了的肩膀。


 

上臉有點像綠巨人,感覺有點喜感。好在十分鐘左右就可以洗掉,比較甘爽的感覺。


 

並且這款面膜現在大陸還沒有發售,只有香港有得賣。雖然軟妹子近期貶了不少,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同樣的產品,香港買可能還是會便宜個15%-20%呢!



嫌不夠就可以再加一次他們家的皇牌Drink Up補水面膜,十分鐘就好,能看到面膜的白色在臉上越來越淺,慢慢被吸收呢。


 

如果白天玩的太累,沒時間敷面膜,還可以晚上直接來睡眠面膜一覺到天明。


 

好了,博主安利了這麽一大圈,堅持看到這里的筒子們也是有福利的,卸妝液、爽膚水、護理霜、補水面膜,博主會分別送出一份的。想要的話,分享此文至朋友圈,截圖給我,我會選出四名獲獎讀者的。

 

當然如果你在香港,還有更任性的玩法,1月10日起至117日,只要將這篇文章分享至朋友圈,便可在中環IFC及銅鑼灣時代廣場Origins專櫃,把轉發文章的截圖show給店員,便可以領取7ML的面膜一份(bar會根據你的膚質給你挑選的,每人僅限一次哈)。

 

好了,快去打卡去拿面膜吧,畢竟還有兩個星期春節假期就要來了,到時候一定用得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685

破財消災是麽

想必大家今天都是在三種顏色重度過的。

 

作為一家至少對股東有義務的上市公司,真的要吐槽下紅黃藍今天都做了什麽。

 

白天的公關稿、聲明稿我就懶得貼了。我就從你們的投資者會議開始說吧,太對得起二級狗爸爸。

 

結果,一定是因為電話會議的接入方式瞬間被媒體昭告天下,大家都知道了接頭暗號是RYB,所以先陰了一招。因為記錯了時間的我,7點多打了一個,被告知電話會是8:30開始,然後八點二十多我又開始打,好不容易接通了,告訴我會議被取消了!

 

緊接著看到消息出來:公司要花5000萬美元回購啦!幾個意思,破財消災是麽?

 

好在博主人緣好,被告知,電話會換了個暗號:Rainbow。於是再重新去排隊,然後等了十幾分鐘,一直沒進去,等到20:50的時候(遲了20分鐘了),擠進去的小夥伴說通知call還要再推遲10分鐘。

 

還有個等了20分鐘,擠到operator那里的大PM被問:Are you a media company?會議開始前大概又問了幾遍有沒有媒體?

 

下面是CEO史燕來在電話會上的講話(我聽打的可能不是100%準確):

 

各位朋友們,關於新天地幼兒園的事情,剛才我的同事已經講的很清楚了。今天這個會議,我本來是提議向全社會開放的,我們也很希望盡快與大家,做坦誠、透明的溝通和匯報。


就在剛剛幾分鐘前,我們接到有關部門的通知,今晚可能公布調查結論。我現在還不知道結論是怎樣的,但我在此鄭重承諾,如發現有任何違規、違法情況,不管涉及到公司任何人,絕不姑息,一查到底,並承擔相關責任!


其實我和大家是一樣的,孩子永遠是第一位的!照顧好每一位孩子,是我和團隊開始做紅黃藍的初衷,也是我們做事的基本原則。我也是一位母親,在聽到這個消息的當時,我也感同身受,非常震驚,氣憤,很難相信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我們自己的幼兒園!我跟大家一樣,很痛心,也非常著急!


截止目前,調查結論尚未公布,但不管怎麽樣,已經給社會、家長造成的嚴重不安和擔心,我代表公司,和我本人,表示真誠的道歉!


我們對於此事高度重視,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工作小組,並立刻趕到幼兒園現場,積極配合政府部門調查取證。我們當天就配合警方提供了所有的監控資料及設備,涉事的相關老師也馬上停職,接受調查。同時我們迅速抽調其他優秀教師,暫管這個班級,保證孩子正常入園。


過程中,我們首先做的是,要把孩子照顧好,並想盡一切辦法,盡力把對孩子們的影響降到最低,保證幼兒園的正常運轉,其他班級孩子的正常在園,生活與學習。


我們決定加快全面升級全國園所的安全監控管理體系,同時正在籌備建立第三方監督機制,後續將公布具體措施。懇請媒體和家長朋友們給予我們持續的監督和建議!


無論如何,孩子是未來,也是每個家庭的希望。讓孩子在幼兒園中有一個安全的環境,做到讓家長和社會放心是我們最重要的,永遠的責任!

 

以上是CEO的聲明。

 

本來以為完了,竟然還有QA環節。

 

承銷商CS:怎麽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答:我們成立了特別工作小組,由獨立董事帶領;增加監控;在學校內增加第三方監督,多去看學校、看學生什麽;搞個首席安全官Chief security officer。

 

承銷商MS:會不會改變Biz model?

 

答:這個問題很重要。這麽長時間來,我們的策略是以孩子為中心,要安全、開心的環境,不會改變我們的策略,會繼續為孩子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從我們的教訓、過去、專家和社會中學習。

 

BNP:調查還沒出結果,今晚出結果,如果是最壞的結果怎麽辦?

 

答:他們的行為是個人行為(isolated wrongdoing)。如果這個情況發生了的話,我們跟警察合作,我們會揪出來,他們會負全責,我們作為公司也會負責,之後我們也會糾正的措施,再跟社會溝通。

 

然後電話會結束,說著想跟全社會公開溝通的公司,還somehow又拉住了個PM:May I have your conference ID pls?(你們對二級狗爸爸的安檢也是沒誰了,這個態度早不去管好學校)

 

聽完電話會,下面講講股價嘍。

 

還記不記得之前寫《錯過了眾安,就不要錯過美圖時候》,我們講的資本市場上的生態鏈,最能賺錢的,一定是一級市場,因為這些創業者創造的不是app或者公司,而是印鈔機。

 

我們可憐的二級狗,只能在食物鏈的底端,看著一級狗給我們扔來什麽菜。紅黃藍上市前呢,大家其實很喜歡的,理由也是簡單粗暴,教育板塊稀缺啊,買不起學區房上好的公立學校,我花多點錢給小孩上私立學校,總可以吧,花錢總能買到好的教育資源了吧。

 

所以上市前,IPO的coverage有20倍(當然不能跟閱文什麽比啦),各大fund也是拼了頭的搶allocation,公司呢又都想照顧到,所以每個大fund都“開心”的領到了一些股票,也就是BBG里查到的這些。

 

他們能買到這些股票,當然要感謝公司的PE大股東啦,人家為了給紅黃藍提供流動性,將持股從45%減到了上市後的30.1%。

 

上達的商業解釋是:賣掉股份是為了更從容地持有剩下的部分,而這次賣出的部分股權,已經能覆蓋我們對紅黃藍的投資成本。

 

果然是牛逼的投資者,就算剩下的股份一分錢都不值,至少他們也沒虧錢,安全邊際非常高!值得所有一級市場向你們學習!

 

有讀者認為我不能斷定PE投資者一定知情,更不能用很酸的語氣說投資人早給孩子安排了更高大上的教育渠道,不能暗示投資人是幫兇,覺得他們也被坑的很慘。

 

我一定要懟回去的是:

 

這是一個上市不到3個月就曝出這種醜聞的公司,中介機構在進行合規及內控審查時,是否盡職盡責?

投資者怎麽可能不知道,招股書第16頁就寫了,今年發生過疑似的虐童案件。投資者要真覺得被騙了,直接在美國集體訴訟好了。

PE投資者又不是只有2%的小股東,你們持股30%呀,擁有董事會三分之一席位,在事關無數家庭的教育行業,無所作為就是最大的惡。不要把財務投資人身份作為毫不知情,事不關己的理由,最基本的同理心有沒有?你是砵蘭街的躺著賺錢嗎?

更應該得思考的是,教育這種事關民生和國家未來的行業,是否應該允許以單純追逐利潤為導向的投資人進行投機行為。以金融資本作為撬動教育行業發展的支點,是否應該得到一定的約束?

 

說完一級市場造的盤,最後還是要讓接盤的二級市場來決定啊。

 

按照現在前十大fund的風格和投資邏輯,大概率的邏輯會是:公司的盈利主要建立在名譽上,畢竟公司三大driver,直營學校、play center和加盟學校的增長全部受到影響了啊。入學率不降就是謝天謝地,學費肯定也不好再升,至於加盟學校,大不了不開紅黃藍,我開個黑成翔行不行。

 

所以開盤就一個字:砸!(或者也可以一邊罵一邊接)

 

但是,我們也理解,二級市場是一個婊子和牌坊共存的地方。下午的盤前時段,還真有外資HF的中國人就在喊“14塊以下有多少我接多少”,好了開盤了,我去看你們接刀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209

讓2017年的牛市持續得再長久一些吧

大年初五,迎財神!

蝸牛妹避開高峰來給大家拜年啦!

特別給掌管二級狗命運的五位財神好好拜一拜!


祝願大家狗年投資大吉,不管公司賬戶還是PA,買啥漲啥,全年旺旺旺!

 

感謝各位在2017年對蝸牛妹的支持

去年蝸牛妹做了一些特色視頻

大家在吐槽本人越來越月半的同時

也表示視頻還是應該常拍常有

 

港股過去一年辣麽好,蝸牛妹帶你們講過中港炒股有啥不同

帶領大家共同建設和諧中港二級市場。


 

也響應群眾呼聲,給大家講了講如何鑒別港股老千股

(這倆視頻放在一起,已經可以準確反映出,一個網紅在一年多的時間里,月半了多了,點擊圖片看胖子,QAQ~~)


 

也順嘴吐槽了二級狗們都是怎麽找借口滴,所謂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這期有點瘋癲,點擊圖片請謹慎)


 

當然,苦逼的一級狗生活也有存貨。比如,誰做誰驕傲的投行。


 

比如,誰拿的發改文條條,誰哭著也要把境外債券發完。


 

最後,還有生活感情類博主對大家感情生活的關懷,怎麽找對象這事,我也說過的!(點擊圖片主要是去看包的)

 

新的一年

我會努力瘦下來

拍出更多更好的視頻

有哪些話題想看我拍成視頻

留言告訴我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999

分享圖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459

金融渣男投資鑒別法

這是一個名利場,你怎麽就這麽願意啊!


這大概也就是蝸牛妹兩三年前的作品了吧,這金融渣男們怎麽一點長進都沒有呢?


以下是華麗的分割線,送上經典好文(感覺你們今晚都在找這篇文章)~~



不要以為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擱在中環吧,永遠不變的兩大害如下,一是裝股神的惡莊,二就是裝無辜的渣男了。


典型表現,一個男生跟你曖昧已久,然後剛跟朋友打聽,就被告知,大哥已經結婚有娃了呀!進階表現,我雖然結婚了,但已經不愛我老婆了,我對你是真心的!


別看中環金融男業績不錯、朋友圈里淩然正氣、外表還人模狗樣的,但是在渣不渣這件事情上,還真的不是很靠譜。比如,有百億基金經理約炮被抓現場的故事,還有基金經理,一手融的好AUM,一手被圈內人士戲稱為嫩模之友。


再給你們舉個栗子。2012年初陌陌剛剛開始紅火的時候,有位金融男用陌陌做出了如下體驗。他註冊了一個女生賬號,隨機找了一些網絡上的美女照片,配上一些感慨,將“她”打造成一個剛來香港,人生地不熟,單純熱情,又對香港充滿向往的形象。


然後午飯時間“她”就在IFC(香港金融機構集中地之一)閑逛著,很快收到很多男生的搭訕,幾輪對話後,比如:“哇,你是從事金融行業的呀,聽起來好高大上啊,但是,你不是騙人家的吧,有圖有真相的好不好。”很快另一端的陌陌用戶多會將自己的名片拍下來傳給這位“小女生”,以證明自己沒有忽悠。


最後一個中午的時間,這位“美女”收集了差不多有一百多張中環金融男名片,大家都知道陌陌是約炮app,我們不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但是一個“小女生”一中午就能收集到一百多張陌生金融男名片,已經多少反映出整體金融行業男生的道德底線。


今晚和閨蜜吃飯的時候,聊到渣男的話題,閨蜜忿忿地說,走在中環,隨便問個女生,誰身邊沒聽說過幾個渣男的故事呀。當然渣男的特性並不局限於金融圈,IT圈的同類有矽谷猥瑣男,北上廣深的同類還有很多成功老男人們。


所以,今天希望在探討較有代表性中環金融渣男的表現和行為的情況下,盡量降低各位學費的成本。以下故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給渣男估值


首先要給渣男定義,“渣”需要從不同的程度和維度來進行估值。先想像一個不渣的男生形象,多為二十多歲畢業之後就和校園中的女友結婚,三年抱倆,夫妻雙雙過著小日子。


中度渣男多為三十左右,感情生活成迷,可能還會很誠實地告訴你,中環金融男都不靠譜,我也不靠譜;或者我這幾年還不想穩定下來,但是我真的還挺喜歡你,要不大家處處,等等。


再想像一個渣到極品的男生形象,多為四十左右,身材保持得還不錯,有魅力,工作不好也不壞,有著異地的老婆孩子,打著自己單身或離異的形象騙女生,女友換的沒停過。


渣男的特點


第一是具有迷惑性,具體表現就是too good to be true。如果你投資了一個項目,公司運營的各項指標都非常完美,但是還是會向市場伸手要錢,投資人很自然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公司是不是哪里在騙我?”同理用在渣男身上,試想一個樣貌、身材、學歷、談吐、事業都可圈可點的男生,怎麽可能還是單身,而且剛剛好被你碰上,還偏偏對你情有獨鐘?


當然這里也有不少段數不夠高被女生一眼看破的男生,被識破了自然也不會有對這個女生做渣男的可能性,不過一旦渣男迷惑性夠高,便可進入下一階段。


第二是需要具有殺傷力,也就是說他們會否精準知道如何對付不同的女生。不止一個男生都坦誠過,見的女生多了之後,基本很快已經能夠分辨出來女生是什麽類型、又喜歡什麽樣的男生,有錢的,有才的,裝逼的,逗逼的,靠譜的,女生喜歡哪款,渣男就能變身為哪款,迅速贏得女生好感,達成自己的目的。


殺傷力的特點也能夠解釋為什麽很多女生會被渣男吸引,因為他們較低渣值的男生見識、打過交道更多女生,經驗值更高,因此會令女生相處時候感覺更好,更容易產生喜歡的感覺。


以上兩點已經基本概括了大部分渣男的特點,終極渣男還具備了第三點特質,即死不悔改。即渣已經變成了他的一種習慣,不管什麽人什麽事都不會令他改變,他本人就可以用渣字來概括。比如有位婦女之友,聽到好幾個女性朋友都描述出來同一款約會對象,一個還比較有魅力的大叔,老婆在異地,他打著離異或者婚姻不幸福的旗號,不斷交著新女友,換著新女友,每個月也會借著出差或其他名義,回到老婆所在地,所謂家中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


還有某位金融男趁房價低迷時在完成了在山頂的置業,此後他主要的生活方式就是帶著約會對象回家,吃一頓由菲傭做的晚餐,然後自然而然將女生留下過夜,接著第二天換一個新的女生再來過,周而複始。


對於這些處於渣男階段的人來說,不在乎渣的原因,只在乎渣的結果,也許有很多誘因讓他們成為一個渣男,比如以前被愛情狠狠傷害過;成長經歷較為自卑,來到香港這個女多男少的地方,且熱情主動的女生太多,漸漸滋生了渣度;本質則是,魅力不夠一夜情,財力不夠包小三,人品不夠擔責任。


怎麽鑒定渣男


第一,親身體驗。此招殺傷力較大,基本是自殺式行動,切記及時止損。


第二,提高自己選擇男友的標準。任何男生追妹子都要付出代價和成本,如果你的門檻較高,渣男大概率會覺得難度太大,回報太低而放棄,風險是這樣可能也會錯殺一些好男生。這里還可以解釋為什麽一些女生為什麽不容易碰到渣男,因為她們本身性格中可能會存在一些嬌生慣養的特質,令到任何男生追求的難度都非常之大,無意中也秒殺了大部分渣男。


第三,深入敵人內部,至少有個渣男做你的婦女之友。和DD(盡職調查)不同的是,有個渣男好友,可以盡可能的從你這位好友的視野中,判斷出這個約會對象的渣男程度。


不是說所有渣男都會始終停留在渣男角度,但是對女生來說,成為那個真正改變渣男的人,所需要的機會成本實在太大,就像股票投資者不會強求抄底一樣,試圖感化一個渣男,是一件風險極高的行為。除非你在各方面都能夠勝出這個渣男,主導你們的關系,否則,參照投資守則:市場為什麽會這樣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交易在虧損,及時止損才能取得最大的回報。


渣男的結局


投資者交學費的主要原因是此前的觀點錯誤,我們相信什麽,就會將對方當成鏡子看到什麽,被渣男能夠傷害的主要原因是相信了他。不過老天也是公平的,很多渣男最相信的一點是,雖然長在河邊走,但是自己這雙鞋永遠不會濕。渣男的下場也分幾種,一是圈子太小,玩的太多,已經臭名昭著;二是就這麽當了爹;三是直接去了醫院。


本質來說,渣男反映出來的是,在現在競爭激烈的社會里,男人為了成功而被迫做出的一些改變,比如更加具有侵略性,占有更多的資源,渣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幫助男人達到這個目的,這更是一個渣度和自身道德底線把握平衡的關系。


表面上看來,這些渣男女友換的沒停過,享受了約會的樂趣,又能及時退出,自己沒有受到一點傷害,完全是“人生贏家”。但是渣男做久了,他們也逐漸喪失了一項最為珍貴的能力,就是做真正的自己,並且擁有愛的能力。你還認為他們過著人生贏家的生活麽?


當然很多市場策略在為投資者熟悉後,就不再能夠跑贏市場,本文對渣男所做的系統性分析後,可能也會令渣男們改變渣的行為,不過古話說得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萬變還是不離其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763

走過2018,為什麽我對中國經濟不再悲觀

如標題,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從二級狗到企業家再到老百姓們,對中國的宏觀經濟都有不少的負面情緒或困惑。今天的專訪里,蝸牛妹與孫明春老師討論了N個大家都很關心的經濟問題,比如去年內外交困的經濟下滑的態勢是不是真的穩住了?未來發展到底靠什麽?2019年會不會是八五後抓住財富自由的最後船票?

 

孫明春老師是蝸牛妹非常喜歡的一位經濟學家,他在外管局做過經濟師,經歷雷曼時刻後,任大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2014年時創立博海資本,現為投資總監兼首席經濟學家。

 

天將降大任的貿易戰


中美關系倒帶回看二十年,兩國在政治、經濟等各類問題上的沖突一直就沒有少過,但無論形式多艱難,每一年美國都會給中國最惠國待遇,中國也順利加入WTO,可謂每年都是happy ending。至於以前都是怎麽講和的,孫明春推薦大家可以讀讀Henry (Hank) Paulson的著作《Dealing with China: An Insider Unmasks the New Economic Superpower》,看看政治家之間是怎麽勾兌的。

 

本來以為大國相處就像婚姻,且行且珍惜,誰料到2018年,大家都在過往的經驗中被川普給騙了。川普想從中國身上拿到的好處比美國往屆政府都要多,而且演技和招數一套一套,特別擅長在即將達成協議時推倒重建,徹底把市場弄懵了。

 

雖然美方在知識產權、補貼、環保等方面的要求,對中國的長期改革發展不是壞事,但中國及企業的短期陣痛肯定是免不了的,並且貿易戰對經濟也有中期負面影響。孫明春認為最大的影響將出現在企業的資本開支上,凡是需要向美國出口的中國企業、向中國出口的美國企業,過完2018年都會猶豫今後是不是要增加在中國、美國投資。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關鍵要看中國能不能將危機轉化為下一輪增長的源動力,舉兩個已經發生的歷史事件來說:

 

2001年美國科網危機泡沫破裂,很多矽谷的中國工程師不得不回國創業,這是中國互聯網和信息產業的發展到今天不能忽略的基礎之一。近一點再看2008年次貸危機,外資行大裁員後,很多金融人才回流到了中資機構中,為中資金融機構現在的崛起也打下了江山。

 

在孫明春看來,技術類公司在貿易戰下也面臨著這樣的機遇。比如在美國打擊中興前,中國客戶在挑選上遊供應商時,一邊是成熟且昂貴的美國產品,一邊則是不太成熟但便宜的中國產品;盡管中國產品有不少價格優勢,但為了保險起見,很多廠商還是會因為質量會選擇美國產品。

 

假設中美之間的敵對情緒不能緩解,中國廠商無法從美國供應商處購買關鍵產品零部件,那中國廠商不得不增加對中國上遊公司的采購比例。即便開始采購數量低,也能帶來相關產品的需求,有了量,才有機會改進質量,降低成本,提高技術,更好地被更多的下遊企業采購,從而不斷提升產品規模效應。所以,你怎麽知道貿易戰不是中國高科技產業的一個重要推手?

 

不過貿易戰打到今天,中美雙方終於可以逐漸向協議靠近了。考慮到川普還有不少國內的政治需求,孫明春預計今年的談判結果不會是終點,而是一個中間站,大家還是要為影響做好準備的。

 

為何不得不向中國經濟寬(fang)松(shui)?


2010年過後,“防過熱”這三個字,幾乎從中國宏觀經濟的運行字典中抹去了。

 

事實上,中國經濟自2007年起便進入了下行周期,除了2009年為了抵抗次貸危機的四萬億令GDP反彈2%外,其余幾乎每年都在穩增長。為了穩,這麽多年靠的就是大量的金融資源投入支撐,但誰都知道這是不可持續的。

 

所以從2012年起,宏觀層面是這樣一套解決思路:宏觀穩住、微觀放活、社會托底。其中宏觀穩住指的是用經濟托底來堵住系統性危機,為企業市場化、轉型升級買出時間。過去幾年政府亦曾有意放松監管,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發展起來的,這也是微觀搞活的明例之一。除此之外,還有社會托底作為保險,加強福利制度建設、扶貧,就是怕萬一萬一沒托住底、經濟下滑,制度上還有社會保底這張安全網。

 

2016年11月時,看到經濟穩定、社會保底也有進展的時候,六中全會做了個壯士斷腕的決定,將降杠桿防風險放在了首要任務。(畢竟托底多年,投入巨大的金融資源,適當降低風險也是正確的決策)於是2016年12月,資本市場開始打妖精,2017年初又開始整治同業、出臺資管新規,2017年的十九大上將降杠桿防風險、扶貧、環保列為今後五年的三大攻堅戰。

 

2017年的降杠桿,雖然金融市場不舒服,但還處於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階段,經濟還算是既有壓力又有活力;結果2018年3月份貿易戰露了苗頭,5、6月份形勢又越來越嚴峻,再加上各級政府全年動真格的降杠桿(2018年的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只有5.9%,往年雙位數的增幅再也看不見了)。

 

當然從這一波的降杠桿也是有成果的。BIS的信貸缺口占GDP的比例,中國從2016年超過20%,急速下降至2%左右,經濟四大部門借貸杠桿率和長期趨勢值的差恢複至安全比例。這就是這一波降杠桿的成績。

 

就是為了成績付出的代價有些慘痛。首先杠桿下來了,經濟下行的壓力2017年三季度就撲面而來了;四季度又開始出現不少債券違約,期間更不要提資本市場持續下行,股權質押的風險幾乎就要成為第一張倒下多米諾骨牌。

 

熬到2018年9月,在經濟下行及貿易戰的內憂外患下,政策也終於意識到,再不扶一把,系統性風險可能就要來了。雖然大家總會以2009年的四萬億作為寬松的benchmark,但2018年這一扶到底力度如何,現在還是too early to tell。

 

因為中國經濟的體量越來越大,2008年中國當年的固定資產投資是17萬億人民幣,一個四萬億下去,能撬動2%的GDP;十年過去了,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已經漲到了65-70萬億人民幣,想想2016年要靠寬松穩定經濟時,GDP的反彈才不到0.2%;2018年底的這波寬松穩經濟,可能GDP連反彈都看不到,只能減少下滑的程度。

 

留給八五後的機會還有多少?

 

中國經濟過去年年都在一邊托底,但托底並不是政策的目的,而是政策的工具,為的是給轉型升級買出時間。孫明春坦言五年前對中國經濟的前景相對悲觀,不過用線性思維預判加速發展的轉型思維,未免有失偏頗。

 

現在看來,過去五年轉型升級的速度超出預期,中國有非常優秀的基礎設施,未來我們能看到5G,有高鐵物流(這些都是連美國都沒有的),這些都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除此之外,中國的勞動力優勢也出現了升級,從以前的人口紅利逐漸變為現在的工程師紅利,這是中國多年推行高素質教育的結果,在以後的經濟轉型升級中也會有重要推動力。再加上無數的企業家精神,資本市場中VC、PE的配合,本身中國市場就很大,城鎮化又未有完成,大方向來看,只要再給中國經濟幾年時間,未來一定比今天更好。

 

雖然多年來看空中國的人很多,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也依然存在,但孫明春認為看事情一定不能因為細節而忘記bigger picture。

 

想想過去二十年,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機會。最初富起來的萬元戶,是八十年代承包農地賺了錢的農民;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後,又造就了一波下海致富的企業家;再到98年全國房改開始,無數地產商又成為新富;接著我們看到了互聯網的崛起,從門戶到電商、社交;再到現在的區塊鏈;後面會有什麽機遇,現在我們也不知道。

 

雖然看空中國的人一直都有,中國的階層流動性比上一代人少,但跟歐洲、日本這些成熟經濟體相比,中國的階層的固化還遠未達到;中國60%的城鎮化率也遠遠低於日本的90%,經濟還有發展的空間。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也說明改革開放發展的力量更加強大,我們沒有理由太悲觀。

 

更重要的是千萬不要低估科技進步對社會的影響,現在從人工智能、到信息技術、到生物科技、環保等等都到了節骨眼上,應用領域發生的重大變化,未來都會像原子核聚變一般,產生巨大機會,加速經濟發展,這是上一代人想抓也抓不住的機會。

 

對八五後來說,機會還長著呢。

 

A股這次會慢牛麽?


講完宏觀經濟後,自然也逃不了A股。孫明春認為,2018年12月底A股的市盈率只有12倍,無論從歷史還是橫向比較,估值都是太便宜了。一旦市場看到貿易戰及經濟下行壓力得到緩解,馬上就能看到A股的估值修複。走到現在14-15倍的市盈率,對A股來說較為合理,走到今天也還算安全。

 

市場修複中一個重要的變量是散戶投資者的情緒被調動起來,畢竟連續三個月漲幅超過30%,這麽強的賺錢效應,除非有非常非常糟糕的消息(或者來自政策、或者來自數據),否則投資者還是會前赴後繼進入市場的。

 

從政策來看,中國、美國、歐洲每個國家都在呵護市場情緒;想想2019年1月份,管理層還在擔心股權質押爆倉引發的系統性風險,現在市場好了一些,肯定不會著急打壓;另外一個要關註的事件是6月份即將推出的科創板,要想一鳴驚人,這需要良好的市場環境,即管理層應該會比較市場friendly,不會出來澆冷水。從數據來看,2018年年底實在是差到砸出了一個坑,現在中央已經出手扶經濟了,相信今年3-5月的數據也會顯示出逐漸好轉的方向。

 

那麽現在散戶的情緒來了,政策跟數據短期內又不會有壞消息,市場肯定會走出自己的momentum。以A股來說,現在的估值還處於合理區間,如果再貴個20%-30%,大家需要小心謹慎些。

 

悖論香港

 

香港有他獨特的地方,制度、法律、環境、人才都有優勢,加上現在大灣區的規劃都給香港帶來了很多的機會。但要認識到的是,未來的香港可能會變得跟過去更加不一樣。

 

未來香港會更加精英化。因為要想保證任何一個地方的競爭力,就要保持人才的競爭力,城市也需要開放給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和企業;否則沒有人才流入,城市也難保活力。優秀的人來的多了,必定會導致沖突,社會資源的分配也可能會較以前惡化,這必定會造成階層之間或本地人與外地人的沖突。

 

盡管過去多年中,香港與大陸融合有很多的機遇,很多本地人也因此有份工作、有份加薪,但他們受益的程度只是其中的很小部分,財富分配畸形;加上物價、特別是房價漲幅太多,令香港的社會矛盾近幾年尤為突出。

 

粗暴解決社會矛盾的方法顯然是禁止移民,讓原來的人保持原有的生活狀態;但這會造成城市競爭力下降,對香港這種700多萬的城市經濟體來說,如果不開放,將會很快落後。矛盾只能靠政府進行平衡調節。

 

在大灣區規劃出臺後,怎麽緩解社會矛盾、分配教育醫療住房資源,都會有新的契機。用香港的資源容納更多的全球人才,用大灣區的環境緩解香港的壓力。


跟孫明春老師的聊天中,感觸最深的是不能因小失大。事物都有無窮的視角,角度都是假設,看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答案也會不一樣。我們需要知道關心什麽問題,抓住對自己最重要的視角,盡可能往高處站,不要錯過太多重要的角度,不要簡單化事情,也不要片面化事情,這樣才能最接近於事情的真相。

 

 



已同步到看一看

發送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8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