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李氏大藥廠(0950、8221)新聞專區

1 : GS(14)@2011-07-18 23:22:15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65040&d=1529
李氏大藥廠新藥銷售冀3億  
(2011年07月18日)
2 : 游浪潮(3792)@2011-12-07 20:22:42

http://www.metrohk.com.hk/printable.php?id=176446

傳統中醫相信「以毒攻毒」,浸會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原來毒蛇「五步蛇」的毒液,可提煉出具抗癌作用的蛋白,在實驗中可減少老鼠的大腸腫瘤數量,且副作用不明顯。研究團隊進一步研究該蛋白的抗癌機制,長遠希望將蛋白研製成高效低價,且副作用少的抗癌藥物。

帶領研究浸大中醫藥學院副院長蕭文鸞昨說,中醫古籍《本草綱目》,記載了古代宮廷藥品蘄蛇(俗稱五步蛇)的製藥方法和藥用價值。

...

研究團隊將會進一步研究「ZK002蛋白」的抗血管增生及抗癌作用,以及其背後的機理。浸大於11月獲政府創新科技基金,以及李氏大藥廠合共資助390萬元進行研究,將於2013年底結束
3 : Clark0713(1453)@2013-05-09 00:09:40

李氏大藥廠(00950)主席李小芳遭追款
[22:36] 2013/05/08
  

【on.cc 東方互動 專訊】 前上市公司兆峰陶瓷創辦人兼前主席李兆峰,因拖欠匯豐2.5億元而在01年5月遭高院頒令破產。李兆峰的破產期現時雖已屆滿,但其破產資產受託人(下稱受託人)依然對李兆峰的資產窮追不捨,受託人現入稟高院指李兆峰17年前,即96年6月,把1,100萬元轉予其現為李氏大藥廠(00950)主席的胞姐李小芳,受託人要求聲明轉款無效、及要李小芳交還該1,100萬元。

受託人指,李兆峰的做法受《破產條例》第49條制約,該條文指如受託人覺得某些交易是低於一般價值而訂立,受託人便可興訟採取行動;相關追究期限,可以追溯至該破產者被提出破產呈請前的5年內。李兆峰是於2001年1月被匯豐呈請破產,所以追溯期可至96年1月。

http://news.on.cc/cnt/finance/20 ... 0508_00842_001.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440

鷹普新聞專區

1 : GS(14)@2011-06-15 22:09:1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615&sec_id=15307&art_id=15342679混戰持續鷹普月底招股集資 8億2011年06月15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837

華能發電(0902)新聞專區(related:0958)

1 : GS(14)@2011-05-21 11:47:5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272836
華電增發 A股 籌 21億
2011年05月21日
2 : onesee(1238)@2011-07-13 13:55:04

華能上半年發電增28%
2011年7月13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713/News/ww_ww6.htm
3 : onesee(1238)@2011-08-10 14:50:28

華能半年少賺41%
2011年8月10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810/News/ww_ww3.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407

中國汽車系統(1283)再登場

1 : GS(14)@2011-04-16 13:39:55

捲土重來
中汽系統今招股$4808入場

汽車空調壓縮機製造商中國汽車系統( 1283)今起招股,招股價介乎 1.8至 2.38元,較上次 2.35至 3.05元低,但發售股數上調至 3億股,使最高集資額仍逾 7億元,入場費 4807.98元,本月 29日掛牌。
首席執行官錢永貴指出,調整招股價及發售股數,是基於投資者利益及市場氣氛考慮,希望可保證集團成功上市。
集團預測今年上半年利潤不少於 9920萬元(人民幣.下同)。是次集資額中約 58.4%擬用於償還貸款; 33%用於產能擴充,包括 24.8%用於新生產基地的產能擴充及 8.2%收購土地和新建基地;其餘資金用作研發及營運資本。
集團截至今年 2月底止短期借貸總額 4.34億元,被問及若未能上巿,會否對公司構成財政壓力,財務總監麥偉民指有關貸款尚未到期,加上集團保持增長,有信心可找尋其他融資途徑。
另一方面,本港首隻有集資的預託證券( HDR)思佰益( 6488)昨日掛牌,表現差強人意,收報 79.5元,較招股定價 80.23元,下跌 0.91%,拖累捧場客每手賬面蝕 36.5元。其收市價亦較日本收市價低 1.68%,全日成交金額 1億元。


思佰益破底 看好中國經濟
雖然股價表現未算突出,但思佰益行政總裁北尾吉孝亦感滿意。他指日本地震雖然令日本國內生產總值( GDP)損失 4%,而且恢復過來的時間要以年計,但暫未有將基地搬離日本的打算。他又看好中國經濟會繼續強勁,日後有意參與科技及生物技術方面的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966

稻香集團(0573)新聞專區(關係:0341)

1 : GS(14)@2011-06-15 22:06:3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343067
隔牆有耳:肥彭點名讚
泰昌一夜成名
2011年06月15日
2 : GS(14)@2011-06-15 22:06:5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343066
隔牆有耳:王光亞食蛋撻
勾港人集體回憶
2011年06月15日
3 : onesee(1238)@2011-06-20 14:28:07

稻香料加價5% 對抗工資食材上漲
2011年6月20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620/News/eb_ebc1.htm
4 : dennis001(8614)@2011-10-03 21:20:10

毛利率點維持?

酒樓最大的成本是食物賣唔出,剩低都掉,稻香用物流中心中央生產,可以大量採購,減少損耗,又用輔料做其他產品。

物流中心去年無得可加產能加,所以大埔二期物流中心係明年初落成,增加產能,對未來的毛利率相當樂觀。

產品組合?

稻香今年月餅銷量較去年上升三至四成,梁耀進預期,未來五年月餅銷量穩定增長,日後建立銷售月餅及其他季節食品的渠道。

唔會做西餐

公司係深圳有做自助餐,包括泰式及西式食品,重有茶餐廳,但中餐佔香港餐飲業生意額五成,快餐只佔一成多,更是廣東省的主菜,做自己不專業的東西,未必具效益。

可能係香港最好ge餐飲股
5 : trader(30981)@2012-09-03 14:55:03

有權再次啟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836

福記(1175)新聞專區

1 : GS(14)@2011-04-19 22:17:38

http://www.cnblogs.com/lidp/archive/2010/03/09/1696431.html2008財年營業收入19億多元,純利潤2.9億元;2009年上半年純利2.5億元,按年增長27.2%,營業額13.87億元,按年增長77.8%,
整體毛利率微降0.7%,但仍高達57.6%……這樣一家上市公司算是好企業嗎?答案很肯定。這是一家餐飲服務公司,叫福記食品(1175HK),誕生在
江蘇,2004年在香港主板上市。
2004年這家餐飲企業做了2.5億元的生意,賺了8630萬元,利潤率不俗,2005年做了4.5億元,利潤接近1.5億元,2006年公司業
績突飛猛進,做了8億元營業額,利潤接近1.8億。2007年擴張至12億元營業收入,利潤達到2.5億元。盈利數字這麼的企業,應該歸屬優質股,但事實
並不是。春股價從3港元一度炒上33港元,又暴跌到2.2港元,又漲至7港元左右,移動之大極為罕見,且股價絲毫沒有體現每年超過30%純利增長的事實。
最有意思的是,這家中國最大的送餐服務供貨商,進入2009年開始噩運纏身:財務總監辭任,之後一直延遲公佈截至2009年3月底的年度業績,從
2009年7月29日起停牌;09年9月30日,福記獨立非執行董事徐尉玲提出辭職,理由很特別,是其無法及時完全獲悉公司若干關鍵事宜,對延遲完成年度
業績審核一事感到擔憂;10月初,停牌兩個多月的福記食品公告說,由於多番延遲公佈全年業績,已觸犯可換股債券、銀行貸款的違約條件,涉及金額合計逾30
億元。10月7日公司通告稱,已委任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為獨立財務顧問,負責與集團管理層跟進確認截至2009年3月底的年度財務報表;10月19
日,該公司竟然向高等法院提出清盤呈請。同日,高等法院頒令委任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之黎嘉恩、楊磊明及何熹達為該公司的共同和各別臨時清盤人。福記表
示,臨時清盤人獲授權,除其他事情以外,接管該公司的財產,及考慮在認為對該公司債權人最有利的情況下,訂立任何必須或適宜的協議從而讓該公司有效地重組
其事務。
這家一年賺2億元以上的企業瞬間猝死,似乎不可思議,是財務問題?做假賬?收入虛報?還是內部交易出事?在中國經濟向好的環境下,景氣的影響很小,難道又回到中國民企混亂的經營結構問題?都不全是。
其實,這次是福記起飛太猛,動作太快,玩得太另類,把玩金融手段玩得太大,太狠,用創新的融資工具用的太多,但又不懂如何規避風險,導致最後被自己設定的遊戲規則絆住,無法解套時,只有猝死。
在旁觀者看來,這是一個頗有遊戲色彩的場面,但對資本市場而言,這是一個恐怖事件:一家上市公司悄然無聲地玩了5年,把自己瞬間給窒息了,用的手段還是大紅大紫的融資創新──可換股債券。
多少錢?共約30億元債務,而公司只有不到7億元現金──賣出旗下優質資產,也只有6億可以馬上變現。根據事前約定條款,這家企業無力回天。
<小標題>公務員下海辦酒樓
魏東畢業於江西財經大學,主修稅務,1990年7月至1998年12月,在南通市國家稅務局做公務員,8年後突然下海,出任南通福記好世界餐飲分
公司總經理。這是由南通開發區金城企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的餐飲機構,不過他只做了8個月就辭職了。1999年7月,蘇州福記成立,註冊資本300萬元。
2000年1月,魏東和哥哥魏明開辦了蘇州新區福記好世界餐廳,2000年5月,公司增資至800萬元,正式以"福記"品牌經營。魏東佔70%股權,姚娟
持股25%,魏明持股5%。
姚娟是魏東的太太,畢業於復旦大學,曾在中國華工供銷總公司做了5年進出口貿易。她和魏東是公開的公司創始人。
公務員開酒樓,故事並不新鮮,但下面的故事還是有點離奇。
2001年3月,福記進軍上海浦東,逐步開設3家酒樓,很快,頭腦靈活的商人發現了更多金礦,他們充分利用廚房閒置時段在上海推出高質量外賣送餐業務。
2001、2002年正值上海外高橋、金橋、康橋、張江等幾個工業園區興起,入住園區的公司很少建自己的食堂,園區都遠離市中心,職員就餐成為各
大公司一大問題。當時,只有索迪斯和怡樂食兩家專業做餐飲配送服務的跨國公司,且其對中國市場運作和管理缺乏經驗,菜色不對中國員工胃口,市場供應可以說
處於真空狀態。"所以我們決定2002年進入工業配餐市場,為工業園區各大公司配餐時,通用汽車、西門子、德爾福等沒有多想就跟我們簽了全年合同。實在是
當時太沒人去涉及這塊市場啊!"魏東說。
當送餐服務具備一定規模時,福記設立了中央加工中心,進行規模化生產。這一模式完全符合商業運行規律,無心插柳竟然種出一片森林:在推出送餐服務
前的2002年,福記收入總額僅為0.75億元,2003年營業額立馬上升75%,利潤增長175%。送餐服務成為推動公司營業額的強勁增長點。此後短短
4年,送餐服務的項目收入增至5.55億元,代替高檔酒樓成為公司主業。4年平均純利率高達32.1%。
送餐服務這個經營項目並不新,麗華快餐曾是國內龍頭企業,但其經營該項目14年,2005年收入總額僅2.75億元;福記則用4年時間,其
2006年收入總額就增至7.97億元,比2002年增長9.6倍。不僅如此,從開始送餐服務起,福記的經營盈利率和純利率就呈明顯逐年上升趨勢,當送餐
服務成為公司主業後,2006年其經營盈利率和純利率分別高達38.7%和31.6%,比未開展送餐業務時的2002年增長了91.6%和79.5%。送
餐服務的營業額複合增長率為294.26%,佔公司總營業額的比率逐年上升,2005年已達到52.09%,到2006年中期更達到65.6%。
為充分利用加工中心的剩餘產能,2004年2月,福記將加工中心初加工的原材料包裝加工成方便食品,配上調味包和簡單指示,這些產品只需按照指示簡單烹製或加熱就可食用,符合現代人快捷的生活節奏。借助福記現有的渠道,銷售方便食品成為公司另一收入和利潤來源。
這樣,福記逐步建立了自己的餐飲體系:經營酒樓的福記聯合(上海)餐飲有限公司,福記聯合(蘇州)餐飲有限公司,還有採購、加工、送餐、方便食品等眾多家公司,他們直接控制採購源頭、生產基地、現代化加工物流系統、終端供餐及服務,並涉足生鮮超市、中餐連鎖等。
其三大業務將送餐服務定位於機構客戶,將高檔酒樓定位於消費能力較高群體,將方便食品定位於大眾,三項業務使得福記模式成為中國非常特別的產業經
營案例。因為模式不錯,且經營業務增長迅猛,其送餐業務進入了寫字樓、學校、大專院校甚至火車配餐,滲透能力驚人,這自然吸引了投資銀行的注意。
資料來源:《新財富》雜誌
福記上市前3年主要財務數據:(會計年度結束日為3月31日,單位:人民幣萬元)
3年的業績如此出色,讓投行高手很容易想推其進入資本市場。這也符合福記創始人的做大計劃──魏東在2003年就開始規劃資本之旅。
<小標題>魏東開始資本之旅
2003年1月,天成公司(BVI)成立。註冊股本5萬美元,分5萬股,每股1美元。天成按面值配發及發行合共100股股份,魏東70股,姚娟25股,魏明5股。
隨後,天成公司在2003年12月,先向戰略投資者貸款100萬美元;2004年1月,向戰略投資者發行可轉債融資200萬美元;2004年6月,向戰略投資者發行可轉債融資200萬美元;前後私募融資500萬美元。
有了錢,開始重組旗下複雜的公司。2003年9月,天成收購蘇州福記,收購價2410萬元,再收購上海福記,收購價1908萬元,收購總價
4318萬元。蘇州福記於2004年1月變更為福記聯合(蘇州),上海福記於2003年12月變更為福記聯合(上海)。收購價格基於2003年3月內地會
計師評估值4318萬元,而2003年香港報表顯示公司淨資產8773.2萬元。
2004年5月10日,魏東及姚娟向MillionDecade轉讓各自在天成已發行股本中所持的140股及50股股份,作為
MillionDecade分別向魏東及姚娟配發、發行737股及263股入賬的代價。上述轉讓完成後,天成由MillionDecade及魏明分別擁有
95%及5%權益。
2004年9月24日,姚娟向魏東轉讓其於MillionDecade的全部權益。同日,MillionDecade向姚娟女士的代名人
TopAmple轉讓其於天成的25%權益。上述轉讓後,天成由MillionDecade、TopAmple及魏明先生分別擁有70%、25%及5%。
MillionDecade、TopAmple都是BVI註冊的離岸公司,分別由魏東和姚娟100%控制。
重組後的福記已經初具規模,2004年下半年福記的香港資本之旅展開。
2004年12月,福記食品服務配售新股在香港主板上市,代號1175,集資淨額約達2.88億港元。這是香港資本市場很少見的食品股。福記的模
式非常符合投行的胃口:規模大,商業化程度高,收益率非常好,而且魏東給投資者描繪的是一個巨大市場的幾乎空白的成長空間。按中國目前現有的產業工人數計
算,工業配餐市場至少有4000億元。世界第一大餐飲服務集團索迪斯就是因為給工業界做餐飲、保安等後勤服務而成為世界500強的,年營業額遠超過
1000億歐元。毫無疑問,福記是中國同類市場的希望之星。
魏東做事極為進取,2004年底,福記每天生產10萬份左右的盒飯,規模讓國際投資者已經看到希望。但魏東有自己想法,福記日均消耗幾十噸的蔬菜
和米糧,這些蔬菜米糧全部統一向麥德隆上海店採購。以中小企業為服務重點的麥德隆有不勝負荷之感,而且因為食品行業對產品衛生質量要求高,魏東希望從源頭
開始控制產品質量。上市集資後,公司拿出約4500萬港元在山東、浙江及海南成立大型直接採購及初加工中心,之後又拿出約1.12億港元在上海松江、無錫
及深圳成立加工中心,擴張之勢兇猛。
福記用短短一年半時間將工業配餐的日產量從10萬份增加到35萬份,截至2006年3月底,福記的年營業額上升75.2%至7.97億元,送餐服
務營業額超過傳統的中餐館業務,成為公司第一大產業,至5.55億元,利潤上升89.6%至2.45億元。公司的股價也從上市時的3.1港幣一路飆升到
20多港元,成為2005年香港主板市場增長速度最快的公司之一。
2003--2004年度,福記營業額及股東應佔溢利分別上升93.2%及1.3倍,至2.53億元及8620萬元。福記就像火車頭,不斷加速擴
張,上海孫橋加工中心於2004年落成、崑山加工中心2005年1月起開始運作,最高產能為每日五萬份膳食。蘇州工業園中餐館也在2005年初開業;同時
又部署在上海及蘇州的住宅區建立家廚銷售門市的便利店網絡,擴充方便食品業務。儘管公司盈利不俗,但好像永遠在缺錢,魏東開始在資本融資領域大展拳腳。
<小標題>債市狂奔 福記猝死
福記在資本市場玩的和尋常公司配售股票、注入優質資產、擴股融資不同,2005年10月,上市不到一年,公司發行6.2億港元可換股債券,換股債
10.25港元,比當時股價溢價22%。發債主要用於松江、崑山、深圳三大中央加工中心的建設,目標是日處理70萬份食品。魏東姚娟夫婦發債後還持有上市
公司56%控制權。
2005後福記盈利很好,股價持續上升,從3港元持續升至15港元以上,2006年11月,福記再發第二批可換股債券,3年期,這次胃口好大,融
資共10億港元,換股價17.5港元。之後,公司股價還在上升。2007年年中高峰達29港元。股價上升,債權人早已換股,第一批可換股債已獲悉數兌換﹔
截至2008年12月,第二批可換股債還剩4.47億港元。
2007年11月,港股瘋狂上漲,福記借勢再發第三批可換股債券,3年期共15億港元,以人民幣計價,換股32.825港元,溢價達32%。但之後股價直落,從未超過25港元。這一瘋狂定價讓債權人從來沒辦法可以兌換,目前尚有14.2億港元未到期。
福記上市時只融資3億,但短短3年又在市場借可換股債券抽水32億港元之多,足足接近淨資產值的10倍,比公司最高峰市值的1/3還多,差不多是
2009年7月停牌市值的9成。這麼兇猛的玩法完全不是內地民營企業的慣用招數,而且,大量現金都被冠以投資新的擴張項目,並列入奧運會、高速列車等大型
活動中。玩得極有技巧,也動作神速,每次都抓住資本市場最好的時機,儘管抽水太多,但因為描繪藍圖狀況,投資者的看法還很正面。
如果一家做餐飲、不到10年歷史的企業能夠如此順利地高速發展,完全是真實可靠的,那麼只有2個答案,一是中國市場太好做生意了,二是香港資本市場對企業發展太有幫助了。
可轉換債券並非簡單的企業債券,金融海嘯後,投資者遠離高風險槓桿投資趨勢明顯,主要為規避風險,大量資金九流入債券市場,令小眾的債券工具—可
換股債券日漸紅火。報告顯示,在亞洲,可換股債券是對沖基金的新寵,特別是採用套戥策略的對沖基金。據路透資料,2007年是香港公司發行可換股債券高
峰,全年集資超過51億美元,但計入中資企業發行後則遠遠下止於此,中石化(386HK)2007年4月及2008年2月兩宗可換股債券已超過56億美
元。
在美國市場,逾9成可換股債買家來自套戥策略對沖基金,近年亞洲股市大升,這些對沖基金對亞洲區可換股債券興趣大增。中石化第一宗15億美元可換股債券認購超額4倍。
可換股債券並非純粹債券,它包含股票、債券及期權,持有人可在轉換期內,按行使價轉換協議定下的股數。股價上升時,可換股債價格隨此上升,會提供資本增值機會;相反,股價跌至低過行使價時,理論上可換股債券變成債券,具有控制風險功能。
對發行可轉換債券企業來說,可降低集資成本,互惠互利。對投資者而言,可換股債券比普通股或優先股更具防守性,因為可換股債券的價值通常不會低於債券的基本價值(bond
floorvalue)。而債券在未行使轉換股份前,有些還會定時派發票面利息;它的可兌換性質,就可在公司股價上升時,讓投資者有獲利機會。同
時,可換股債券持有人,需接受較低的票面息率回報。投資者更可同時買入可換股債券,以及沽空該發行商的股份,以締造套戥獲利機會
(convertiblearbitrage),因為可換股債券的波幅較低,較易有獲利空間。
簡而言之就是進可得,股市前景看好時,投資者便可依當初購買時所約定的轉換條件轉換成股票,以獲取更高報酬;退可守,如果股市景氣欠佳時,則仍依賴發債公司贖回,享有債券的固定利息收入。
不過,可換股債券最大風險就是違約,一旦股市長期低迷,在可換股期限內無人願意換股就帶來公司大額贖回的巨大財務壓力。而且,可換股債券非純粹債
券,儘管可自由流通,但可換股債券市場很小,流動性有限,熊市時,二手市場無人問津。因此股市好時,換股可互利雙方,但一旦股價低迷,發債公司須具備足夠
資金應付,不然坐艇沉舟,只是一瞬間。
回來看福記,2007年9月,不斷進取的魏東斥資8億元收購天寶集團60%權益。天寶在中國26個城市擁有35家經金漢斯連鎖餐廳公司,這是類似
主題餐廳的新招牌,主要提供西式燒烤食物及啤酒。福記拿下後繼續增加至39家餐廳。到2007財年,主題餐廳業務營業額達到1.91億元,經營溢利
4090萬元。2008年9月半年年報顯示,主題餐廳業務營業額達到2.6億元,經營溢利5648萬元。
簡單看營業收入和盈利都不錯,但細看其財務報表,就有問題了。
其實2008年開始就有問題了。興建中的北京及嘉定地區性分銷及加工中心項目暫時延遲完成。北京奧運會6家大學競賽場館及(鳥巢)奧林匹克接待中
心的指定餐飲供應順利完成了,但福記卻很快失去了原來數額龐大的高速列車動車組配餐經營權,外加奧運項目成本高,收益低,趕上全球金融危機,福記又面對股
市崩盤。2008年中期,其股價跌到15港元以下,到2008年底,持續跌到5港元以下。
到2008年9月底,福記短期銀行貸款3.47億元人民幣,長期銀行貸款1.03億元,2009年到期可換股債券4.46億港元,2010年到期
可換股債券14.17億港元。收購主題餐廳應付代價3.12億港元,總借貸26.25億元,而銀行存款及現金10.58億元,淨借貸15.67億元,淨借
貸比率51.7%,總借貸比率則為86.6%。
災難隨之而來。進入2009年,福記股價始終在10港元以下,且持續下滑,大型投行對其財務狀況非常清楚。福記年報公佈,2009年11月到期債
券的換股價為17.18港元,屆時如未能升至此價以上,福記要按本金118.549%贖回。至於2010年10月到期的債券,換股價為32.825港元,
如未換股,應以本金107.34%贖回。過去投資基金十分配合,一批6億港元2010年到期的債券已全部兌為股份,而2009年到期的10億元債券亦已換
股一半以上,但2010年的債券到期是20億元。
到2008年底,網上盛傳福記財務有問題,甚至說很多餐廳做假賬,把百萬元營業額誇大成千萬元,之後又說很多城市的分公司拖欠員工工資。之後,公司財務總監辭任,更增加謎團。慣性認為,民企上市後只要財務總監更替加快,賬目都可能有問題。
這些財務數據曝光,讓福記瞬間停滯,如果財務壓力太大,只有2個渠道再進行融資,一是銀行借貸,二是出售資產。2009年4月,福記食品還曾以
2.67億港元出售了潤輝持有的天寶20%的權益。福記食品8月20日再公佈,以3.3億港元出售譽峰全部已發行股本,而譽峰持有天寶全部已發行股本之
30%股權。天寶為天寶集團的控股公司,天寶集團在中國29個城市擁有並經營51間金漢斯連鎖主題餐廳。
福記食品在2007年8億元收購天寶60%的股權,其中40%通過譽峰有限公司持有,20%通過潤輝持有。
市場很快質疑:為何8億收購的資產,盈利能力不錯,規模也比2007年大,到2009年反而以6億元出手,等於以22倍市盈率收購,以11倍市盈率賣出?這一賣法明顯不符合商業規則。而且無人解釋為何要以虧損1億元的方式出售資產。
其實,行內人都知道這6億元是救急的稻草,一要支付贖回債券的資金,二要作為運營開支,福記擴張太快,規模做得太大,人也太多,資金鏈極為脆弱。而且,據歷史數據推算,即便福記現金流入9億元,行政開支4億元,應付債券贖回和借貸,依然缺口近10億元。
2009年3月底,公司應公佈財年報告,但福記表示,多個原因導致延遲確定年度業績。其中一個原因是公司中國財務管理團隊之一名高級成員由於健康
原因自2009年初起無法全力為公司工作,無法有效履行其全部職責,且不能聯繫該高層人員,公司已委派其他富經驗財務人力資源以提供充足支持履行該人員職
責。
福記說另一個原因是公司延遲開始進行2008至2009年度審核之準備工作。因為公司內部企業重組,財務團隊於2009年上半年投入大量資源,以根據中國會計準則編制若干中國附屬公司財務報表。
福記自2009年7月29日宣佈停牌,並三度延發全年業績。同時,公司董事、CEO多人先後請辭,獨立非執行董事徐尉玲辭任9月30日生效。福記解釋,她辭任原因,是沒有及時獲悉公司延遲完成審核其截至2009年3月31日止全年業績。
停牌前福記收報7.6港元,公司市值僅僅41億港元。
2009年10月初,福記宣佈,旗下兩批未到期可換股債券出現技術性違約,第一批是2009年11月到期的10億元零息可換股債,第二批是
2010年10月到期15億元零息可換股債券。以及於2007年8月訂立一項1500萬美元的貸款協議、多筆融資貸款觸及技術性違約。原因是福記2006
及2007年發債時,分別與美國紐約銀行、Capital
Trust訂立信託契據,公司須在每個財政年度結速後180日內寄發年報,否則屬違約。但公司指出,已就債券技術性違約請求豁免,貸款人未有要求實時還款。
技術性違約並不代表公司無力還債或付息,在二手市場,這兩批可換股債仍然有銀行開價。據路透社資料,09年11月到期的一批換股債買賣中間價是
111%,2010年10月到期的另一批買賣中間價則是79.5%。據彭博資料,兩批可換股債持有人主要是海外基金,截至8月底,美國註冊的
Principal高息債券基金分別持有10.06%和16.33%。
然而,福記食品(1175HK)2009年10月19日竟向高等法院提出清盤呈請。同日,高等法院頒令委任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之黎嘉恩、楊磊明及何熹達為該公司的共同和各別臨時清盤人。
<小標題>債之訓
福記轟然倒地!當年魏東姚娟夫婦憑福記食品股權,以35億元人民幣的財富,於2006年打進胡潤百富榜第73位。當年取得相同排名的包括百度創辦人兼總裁李彥宏,以及波司登(3998HK)總裁高德康。
2008年魏氏夫婦兩人的身家驟降至22億元,排名出局,僅能在胡潤餐飲富豪榜取得一席位。2009年據說其名次已沉入水底,與兩人聯絡都已"不方便"。這一戲劇性的變化令外界覺得如火箭般竄升,過山車般跌落。
福記股價停牌價報7.6港元,距兩批債券換股價已是天與地,換股無望。可換股債券變成純債券,有債有還。於到期日,公司需按面值118.549%(2009年11月到期)和107.34%(2010年10月到期)贖回。站在債權人立場,其實已沒有太多選擇。
這些風雨背後,還是有疑問。公司財務是否出現重大問題?公司還有沒有能力償還這兩筆即可換股債券?
福記的故事對可換股債券的發債公司和買家都可說極富警示作用。公司連續三年發債,溢價步步更高,投資者買完再買,背後一個假設就是股價上升,很快
可以兌換股票,因此零息、無抵押、沒有賣回權、保護契約不多,買家都一一接受。然而,這樣的如意算盤只有謊言和迷霧可以維持,到頭來還是一債壓死,煙消云
散。
2 : ant2012(35387)@2013-07-11 08:00:26

此外,委任楊芹女士(「楊女士」)及王建清先生(「王先生」)為執行董事;及委任梁海明博 士(「梁博士」)、麥家榮先生(「麥先生」)及宋泳森先生(「宋先生」)為獨立非執行董事已 自 復 牌 日 期( 即 二 零 一 三 年 七 月 八 日 )起 生 效 。

誠如該通函「有關投資者之資料」一段所載,王先生擁有上海恒利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之 90%權益及彼為投資者控股公司之董事之一。董事會擬進一步披露王先生與投資者( 為控 股 股 東( 定 義 見 上 市 規 則 ))之 關 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020

邵氏兄弟啟動私有化計劃 或將告別香港股市

1 : GS(14)@2011-04-16 13:53:35

http://news.cctv.com/china/20081230/103037.shtml
CCTV.com 2008年12月30日 10:0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新網
  據台灣《經濟日報》報導,華人最大的電影上市公司邵氏兄弟啟動私有化計劃,邵氏兄弟29日在香港聯交所公告,獨立董事委員會已批准委聘新百利為獨立財務顧問,並建請撤銷其上市公司地位,這意味著邵氏兄弟將告別香港股市。
  邵氏兄弟私有化方案喧騰多時,引發市場關注。公司早於12月15日停牌(指停止交易),停牌前股價為港幣8.13元;23日復牌當天逆市大幅飆升近
56%,收盤價港幣12.68元。29日以12.68元開盤,收在12.72元,較前一個交易日12.66元上漲0.06元。
  邵氏兄弟是港交所最早一批上市公司,1971年香港股市進入熱潮時,邵氏兄弟便公開上市,公司股價在1973年港股狂潮中漲至每股港幣35元。主要業務是投資媒體及娛樂事業,包括影片發行及提供攝製設施及服務。公司主席邵逸夫是香港史上最年長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
  邵氏兄弟指出,私有化的理由是公司股票成交量持續低迷。在公告發佈當日前兩年時間內,公司股票平均日成交量約33萬股,僅佔公司已發行股份的0.08%。公司認為,私有化可讓少數股東在低迷市況下將股票套現。
  邵氏兄弟公告指出,獨立董事委員會已在18日成立,成員包括周亦卿、吳鈺淳及趙漢燊等人,向少數股東就私有化提供意見。根據收購守則,獨立董事委員會29日批准委聘新百利為獨立財務顧問,向獨立董事會提供意見。
  邵氏兄弟私有化是由邵逸夫名下信託基金按每股港幣13.35元價格,全面收購邵氏兄弟股份,較停牌前市價大幅溢價64.2%,公司價值港幣53.185億元。由於邵逸夫已持有邵氏兄弟74.92%,此次私有化行動實際僅需13.337億元。
  邵逸夫還得到公司第二大股東的支援,邵氏兄弟表示,此次私有化提案已獲得基金股東Arnhold and S. Bleichroeder(ASB)的支援,持有邵氏10.2%股權的ASB已作出不可撤回承諾。
  證券界人士指出,在當前市場疲弱下,邵逸夫以高溢價私有化邵氏公司,較市場估計每股10元還高,相信私有化成功機會很濃。
  與一般公司私有化不同的是,邵氏兄弟還持有另一家上市公司TVB26%股權,邵氏私有化消息也會影響到TVB的股價表現。但瑞銀指出,邵氏私有化不會影響TVB的日常運作,還會拉高買氣。
責編:李興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976

銀基(0886)新聞專區(關係:0474)

1 : GS(14)@2011-06-29 22:54:0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385453
中環在線:銀基買潘高壽 煙酒商從良?
2011年06月29日
2 : idsdown(1658)@2011-07-08 18:48:37

五糧液集團換帥:產權改革未有實質進展
2011-07-07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7/wMMDcyXzM0OTQwMA.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116

威達國際(0195)新聞專區

1 : GS(14)@2011-04-21 18:45:4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421&sec_id=15307&art_id=15187422威達 10億購有色金屬礦2011年04月21日
派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063

太古(0019)發展故事(related: 國泰(0293)、太古A(0019)、太古B(0087))

1 : GS(14)@2011-04-16 14:26:54

二、太古
2.1貿易起家
太古的經營作風,素以沉雄穩健著稱,其發展勢頭雖不如和記黃埔,但是步伐穩健,後
勁凌厲。白五十年代起,太古便以香港為基地,以香港太古有限公司為控股公司和總指
揮部,重建其在遠東的事業。它將經營的業務,迅速從航運拓展到航空,地產以及其他
領域,成為橫跨海陸空的多元化企業大財團。
太古洋行的前身為英國利物浦一家中型地方商行,創辦人約翰.施懷雅(John Swire,
1793-1847年),出身英國約克郡一個布商家庭。19歲時,約翰.施懷雅離開家鄉前往
利物浦謀生,當時,利物浦是一個充滿商業機會的城市。1816年,約翰.施懷雅自立門
戶,在利物浦創辦了一家小型商行,主要業務是從西印度群島和美國出口貨物。1832
年,該商行正式命名為約翰.施懷雄父子公司(John Sire & Sons Co.),公司的業務尚
算不錯。1847年約翰.施懷雅逝世,兩個兒子約翰.塞繆爾.施懷雅(John Samuel
Swire, 1825-1898年)利威廉.赫德森.施懷雅(William Hudson Swire, 1880-1884
年)各繼承了1,000英鎊的遺產,去繼續經營公司。
施懷雅兄弟繼承父業後將生意逐漸拓展到美洲和澳洲,並投資於航運業的股份,這是施
懷雅家族與航運業聯繫的開端。1854年,約翰.塞繆爾(後稱老施懷雅)去澳洲發展,
澳洲的經歷令他相信,西方商人可在澳洲和遠東找到極佳的投資機會。1861年,美國內
戰爆發,戰爭令施懷雅父子公司的主要業務,即從美國南部進口原棉中斷,結果,施懷
雅家族轉向遠東發展,經營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這一時期,施懷雅家族與英國紡織商巴
特菲爾德(R. S. Butterfield)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施懷雅父子公司將巴特菲爾
德的棉、毛紡織品委托給上海的布魯爾洋行代理銷售,後來,布魯爾洋行陷入困境,它
的代理業務無法展開,於是約翰.塞繆爾決定與巴特菲爾德合作,在上海開設一家洋
行。
1866年11月28日,約翰.塞繆爾乘坐鐵行輪船公司的「阿登號」抵達上海。他對上海的
經濟前景滿懷信心,隨即在收購了瀕臨破產的布魯爾洋行的基礎上,創辦了著名的太古
洋行。12月4日,上海《華北日報》報導了太古洋行創立的立的消息。1867年1月1日,
太古洋行正式開業,開啟了它在遠東的漫長歷程。洋行命名為「太古」,取「規模宏
大、歷史久遠」之意。它的英文名是巴特菲爾德和施懷雅公司(Butterfield & Swire
Co.),反映了兩個家族的合作關係。1868年,巴特菲爾德退出太古洋行,不過,洋行
的英文名一直沿用。
創辦初期,太古洋行只有3個外籍僱員,分別負責處理從英國約克郡和曼徹斯特運來的
貨物及管理洋行賬目,威廉.蘭格(William Lang)任經理,他後來成為太古洋行的高
級合夥人,直到1888年退休為止。當時,太古洋行的主要業務是經營進出口貿易,將英
國的綿毛紡織品運到中國銷售,同時將中國的茶葉、生絲等產品銷往英國、美國和澳
洲。1868年,施懷雅父子公司將總部從利物浦遷到倫敦,並逐步在利物浦、曼徹斯特、
紐約和澳洲設立分公司,與上海的太古洋行相配合,這樣,英國太古集團在全球的組織
架構趨於形成。
在遠東和中國,太古洋行的業務迅速發展,開始主要是進出口貿易,後來逐漸以航運業
為重點,圍繞著這兩方面業務的發展,太古洋行開始在主要的通商口岸建立起分支機
構。1870年5月1日,太古洋行在香港開設分行,開始了它與香港長達125年的歷史淵
源。在此一年前,老施懷雅已預見到:「香港將為未來航務貿易中,最重要的東方碼
頭」。香港分行一成立,實際就被賦予與上海總行的同等地位,隨著時間的推進,它逐
漸成為太古集團在遠東的地區總部。
太古洋行創建不久,即取得了利物浦海洋輪船公司在遠東的代理權,這是太古洋行代理
航運業務的開端。海洋輪船公司由著名的藍煙囪輪船公司的大股東霍爾特(Alfred
Holt)於1865年1月創辦,施懷雅家族在這家公司作出了投資。當時,代理航運業務僅
僅是太古洋行的輔助業務,並經營一些雜貨生意,如從中國運出南北雜貨,從英國輪入
洋貨、布匹等。其後,太古洋行的業務發展到航運、船舶修建、製糖、製漆及保險等多
個領域,成為與怡和洋行並駕齊驅的英資大行。
2.2投資船塢
能夠與黃埔船塢抗衡的是聞名遠東的太古船塢。正當黃埔船塢在香港銳意擴張之時,太
古洋行己提出在香港建這船塢的構想。十九世紀下半葉,太古洋行旗下的太古輪船公司
已迅速發展成中國沿海及長江內河航運業的壟斷寡頭,對船舶修這業的需求日益迫切。
1900年,英國太古集團向英國政府提出申請,要求港英政府把它們在香港側魚涌投得的
大片土地的租借期從99年延長到999年,以便興建一座規模宏大的這船廠。太古表示,
船廠「對帝國來說將是極為寶貴的」,他們的申請獲得了批准。
1900年,英國太古集團的施懷雅家族、該集團的資深合夥人I. H.斯科特,以及藍煙囪
輪船公司老闆R. D. 霍爾特等合資創辦了太古船塢公司(Taikoo Dockyard Co.),資
本80萬英鎊,由太古洋行為其代理人。同年,太古船塢在香港側魚涌太古糖廠附近興建
大型船塢,塢內的設備,不但能負擔維修二、三萬噸輪船的任務,而且能建這萬噸級的
輪船及生產引擎等多種機器。經過九年多時間,太古船塢終於建成,1910年它為太古輪
船公司建這了第一艘輪船。
後來,太古船塢有了很大的發展,它擁有當時最先進的技術設備,可與日本的這船業比
媲,而其這價遠比英國本土的低廉。隨著航運業的發展,太古船塢不但為集團內各輪船
公司以及香港英國海軍船艦提供了全面的維修服務,而且逐漸包攬了中國,特別是華南
地區的這船業務。太古輪船公司後期新增加的船隻,幾乎全部都是由太古船塢建這的。
太古船塢全盛時期,擁有僱員逾5,000人。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沿海地區相繼
淪陷,許多原來在上海等地維慘的船隻,都要轉到香港,形成了太古船塢以及黃埔船塢
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一直延至1941年日本侵佔香港才告結束。
2.3戰後重建
太平洋大戰時,太古財團遭到沉重的打擊,太古在遠東的絕大部份分行和固定資產,包
括上海的國光油漆廠、香港的太古糖廠和太古船塢均落入日軍手中。在戰爭期間,太古
糖廠和太古船塢仍然繼續營業,但其後被美國海軍炮船嚴重炸毀。大陸僅餘的重慶分
行,接管了太古剩餘的中國業務。太古在英國倫敦的總部亦遭戰火嚴重破壞,太古將戰
時總部建在印度加爾各答,後來遷移到盂買。
香港太古集團的重建工作也在老施懷雅的曾孫約克.施懷雅(John Kidston, "1ock"
Swire, 1893-1983年)的領導下以堅定的步伐邁進。施約克預見中國局勢的轉變,在努
力恢復太古在中國業務的同時,開始將它的重心轉移到香港。1946年7月,太古在香港
創辦太古貿易有限公司(Swire & Maclaine Ltd.),可以說是這一戰略轉移的標誌。
太古貿易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進出口貿易代理業務的商行,初期主要經營布匹、棉紗、
糖等商品的進出口生意,成為太古集團日後以香港為基地拓展全球貿易的主力。
太古船塢和太古糖廠的重建工作也相繼完成。1947年,太古船塢首期重建工程完成,
1950年9月,戰後第一艘載重6,000噸的大型遠洋輪船建成下水,太古船塢業務再度恢
復。太古糖廠的重建亦於1950年完成,同年9月第一袋原糖被加工生產。與此同時,上
海的國光油漆廠恢復生產,1948年它被轉移到香港與永光油漆廠合併。
戰後,太古輪船公司的龐大船隊立即重返中國,不過,這時中國政府已收回沿海及內河
航行權,太古船隊的航運業務,主要是運載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的救濟物資。太古企圖
以載運救濟物資之名,自行恢復在中國沿海及長江水域的航運,遭到中國航運界強烈抗
議。1947年,太古鑑於爭取恢復中國沿海及長江航運貿易失敗,轉而著手籌建太古倉埠
公司,經營太古沿海及內河各埠碼頭、貨倉,然而業務並不理想。1953年,太古集團與
中國政府達成協議,結束在中國的全部業務。自此,太古以香港為其遠東總部,進入新
的發展階段。
2.4一飛沖天
二次大戰後,太古開始將其在遠東的業務重心從上海轉移到香港。當時,全球的航空業
起步不久,但是發展神速,在短短的時間裏,航空在遠程客運方面已迅速超過了千百年
來發展起來的海陸運輸,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作為運輪集團的首腦,太古主席施約克敏
銳地看到這個前途遠大的發展勢頭。他認為,在遠東以及其他地區,運輸業的前途在航
空。早在1939年前,當國際航空業擴展到香港,太古試圖取得英帝國航空公司在香港的
代理權時,太古已開始對航空業發生興趣,然而戰爭的爆發中止了該計劃。戰後,太古
迅速將觸角伸向遠東的航空業,1948年,太古已成為三家國際航空公司在香港的總代
理,並代理六家航空公司的售票業務。同年,太古收購了香港一家規模細小的航空公司
──國泰航空公司(Cathay Pacific Airways Ltd.),開始了太古在遠東的航空事
業。
由於英資的背景,國泰航空得到香港政府的全力支持,儼然代表香港的航空公司,享有
香港航空的專利權,自然鴻圖大展,業務發展一日千里。國泰航空的經營作風亦備受讚
賞。為了吸收亞洲地區的旅客,國泰航空將公司的香港特色改換成廣泛的亞洲風格,其
他國家的航空公司,均強調民族特色,如日本航空公司就選身穿長袖和服的日本女性擔
任空中小姐、大韓航空公司的空姐則身穿色彩絢麗的朝鮮服裝。然而,國泰航空的空中
小姐卻不從香港挑選,而是從南韓、菲律賓、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徵聘,在語言、生活
習俗等方面也盡量適合各國旅客的喜好,因而博得普遍的好評。
隨著航空業務的蓬勃發展,太古將業務拓展到與航空業相關的一系列服務領域。1947
年,太古借助太古船塢龐大的工程技術資源,創辦了太平洋飛機維修有限公司。1960
年,該公司與怡和飛機維修公司合併,組成香港飛機工程有限公司(Hong Kong
Aircraft Engineering Co., Ltd.)。港機工程以啟德機場為基地,為國泰航空的龐大
機隊,以及其他往來香港的定期及不定期班機提供維修、保養、翻新、改裝以及各種支
援服務,並擔任啟德機場的地面設備保養工作。1965年6月,港機工程公開發售25%股
票,在香港上市,集資8,000萬港元用作擴建飛機庫。1975年,太古集團取得港機工程
51%股權,令後者成為其附屬公司。
七十年代中,香港的航空貨運業開始起步發展,太古聯怡和、和黃、九龍倉合資創辦香
港空運貨站有限公司(Hong Kong Air Cargo Terminal Ltd.),太古佔30%股權。香港
空運貨站在啟德機場投資興建一座空運站大樓,為各航空公司提供一個全面性的空運貨
物處理系統。1976年香港空運貨站與香港政府達成專利協議,開始提供空運服務。
此外,太古還先後創辦了太古航空食品供應公司、國泰航空飲食服務(香港)有限公
司,香港機場服務有限公司及航空護衛服務公司。其中,太古航空食品供應公司供應了
啟德機場班機75%的飛機餐。太古集團的業務全面滲透到航空服務的各個領域,包括地
勤服務、機場保安以及機艙膳食等等。
2.5發展航運
航運業是太古的傳統業務,不過,從五十年代起,太古的航連業發生了深刻變化,從中
國的沿海內河航連,轉到以香港為中心的太平洋區深海航運。到七十年代,太古輪船公
司發展成一支規模龐大的遠洋船隊,配備包括客運、散裝貨物、貨櫃運輸以及油槽運輸
的各式輪船,其航線從香港延伸到日本、南韓、印尼、澳大利亞、新西蘭、曼谷、新加
坡、阿拉伯灣、紅海以至倫敦。太古輪船公司作為英國太古集團的全資附屬機構,其經
營則由香港太古公司代理;香港太古屬下的太古輪船(代理)有限公司至少代理十二家
國際船公司的業務,包括著名的藍煙囪輪船公司和海外貨櫃輪船公司等。從七十年代中
期起,太古集團將船務業務向多元化發展,除了繼續從事航運代理、船務管理、船舶拖
駁、泊岸以及倉儲等服務外,又提供海洋開發服務。
六十年代末,航運業的貨櫃化革命已衝擊到遠東,英國及歐洲著名輪船公司的貨櫃船已
駛入太平洋及遠東地區,興建貨櫃碼頭已成當務之急。1966年,香港總督戴鱗趾成立了
一個貨櫃委員會,研究航運新趨勢及香港的對策。委員會選中葵涌醉酒灣沿岸作貨櫃碼
頭的選址。當時,醉酒灣仍然是一片樸素迷人的田園景色,不過,它很快將面臨急劇的
巨變。
1969年,三家行走香港航線的著名歐洲輪船公司:海外貨櫃運輸公司、邊行輪船公司
(Ben Line)及德國的赫伯羅德(Hapag Lloyd Group)開始著手籌組現代貨櫃碼頭有
限公司(Modern Terminal Ltd.),太古成為最早加入的本地機構,其後加入的是匯豐
銀行、捷成洋行、和記洋行以及嘉道理家族。奇怪的是,作為香港第一大行的怡和竟拒
絕加入,多年後該集團一直對此決定深感遺憾。在現代貨櫃碼頭公司股權中,海外貨櫃
佔30%,邊行和赫伯羅德各佔15%,他們共投資3,000萬港元,而太古、匯豐、捷成、和
記及嘉道理共佔40%,投資2,000萬港元。同年8月,以太古為主席的董事局組成。
1970年8月,香港政府在葵涌貨櫃碼頭招標,現代貨櫃碼頭投得葵涌一號貨櫃碼頭,
二、三號貨櫃碼頭則分別由日本的大山船務公司及美國的海陸聯運公司投得。四號碼頭
則稍後由和記國際組成的國際貨櫃碼頭公司奪得。1972年現代貨櫃碼頭聯同九龍倉再投
得五號貨櫃碼頭發展權。1976年,現代貨櫃碼頭公司與國際貨櫃碼頭公司達成協議,以
放棄六號碼頭三個泊位的半數發展權交換已被國際貨櫃收購的二號碼頭。至此,現代貨
櫃的一、二、五號碼頭連成一體,成為香港經營貨櫃碼頭的兩大巨頭之一。
隨著香港航運貨櫃化的進程,傳統的船塢業開始式微。1972年,太古船塢與黃埔船塢聯
合創辦香港聯合船塢有限公司(Hong Kong United Dockyards Ltd.),各佔50%股權。
聯合船塢投資2.5億港元,在青衣興建一座新型的現代化造船廠,以取代側魚涌的太古
船塢和紅磡的黃埔船塢。1978年,太古船塢正式關閉,成為太古集團發展房地產業的龐
大資源。
2.6陸上王國
早期,太古集團在亞洲區的主要業務是航運、貿易,五十年代收購國泰航空後擴展至航
空,對於地產則一直未有黏手,僅傾向於出售其所擁有的龐大土地,如六十年代出售側
魚涌太古宿舍地段,後來建成「海山」、「海景」及「福昌」等擠迫不堪的白鴿籠式住
宅樓宇。七十年代初又將華蘭路東側的土地脫手,結果建成皇冠車行、仁孚工業大廈、
寶峰園及惠安苑等樓宇。1972年,太古集團眼見地產業日益興盛,而世界航運業則開始
不景,遂創辦太古地產有限公司(Swire Properties Ltd.),向地產業進軍,計劃關
閉太古船塢,將其所擁有的龐大土地用作地產發展。
太古集團首腦因感到集團缺乏地產發展專才,初期想以聯營合作的方式發展,太古看中
華資地產公司大昌地產,為了吸收經驗及利用大昌地產在地產面的專業知識,1973年太
古與大昌聯合收購了小型地產公司健誠置業,改組為太古昌發展,並將太古城第一期地
盤注入。其後,大概太古高層發覺太古船塢再發展的規模實在太大,沒有必要讓大昌分
享,遂於1977年收購太古昌發展全部股權,並將太古地產在香港掛牌上市。
太古地產創辦後即著手籌劃令日著名的高尚住宅區太古城發展計劃。1974年,太古集團
宣佈,將在面積達230萬平方英尺的太古船塢地段興建商業中心、學校、戲院和住宅樓
宇等綜合發展屋村,該屋村將命名為「太古城」,全部共建50幢26層至30層高的住宅大
廈,逾1萬個住宅單位,以及大型商業購物中心「太古城中心」,整個計劃預計需時八
年,總投資約13.5億港元。
由於對地產發展尚未建立信心,太古城興建初期,太古集團的經營手法相當保守,在資
金籌集方面主要通過將太古地產上市以及售賣土地進行,先後將賽西湖利太古山谷部份
土地出售,售得1.2億港元現金,作為發展太古城初期所需資金。結果,購買土地的長
江實業和南豐集團都從後來發展的賽西湖大廈及南豐新村中,賺取巨利。太古城發展初
期,太古地產仍然採取與其他財團合作的形式進行,如與怡和合組太古施利亞發展,由
該公司向太古地產以市價購入地皮,建成後將利潤分成,這種發展方式一直維持到完成
首4期18幢樓宇才告結束,無形中被其他財團分享厚利。太古城住宅樓宇的售價,從
1976年售出首期的每平方英尺200港元,上升到1981年每平方英尺的1,200港元,其盈利
之豐厚可想而知。
隨著太古城計劃的推進,太古地產的實力迅速增強。上市後的第二年,即1979年底,太
古地產市值達18.7億港元,已躋身香港十大地產上市公司之列,僅次於置地、新世界發
展、長江實業、新鴻基地產而名列第五位。1983年,太古地產躍升至第二位,市值達
40.1億港元,排名僅次於置地。當時,太古地產已擁有可供出租樓宇面積380萬平方英
尺,同年租金淨收入1.69億港元,成為香港地產大集團。1984年,太古趁地產、股市低
潮,遂將太古地產私有化,成為旗下的全資附屬公司。
整項太古城發展計劃終於在八十年代中後期全部完成。經過80年的滄桑,佔地宏大、遠
東著名的太古船塢,轉眼間已發展成居住5萬人口的自給自足社區,成為港島區著名的
高尚住宅區、全港規模最大的私人屋村。區內康樂場所、銀行、戲院、食肆、學校一應
俱全,太古城中心更成為港島東區一個極其潛力的展覽和購物娛樂中心。目前,該中心
每日人數流量達7萬多人次,假日或周末更達15萬人次,這個數目在外國的大型商場差
不多是一週的總人數。太古城成為太古地產引以為傲的代表作,而太古地產的實力、經
營手法、聲譽均深受行內人士的賞識和稱讚。
太古還是投資香港工業最多的英資財團。太古對香港工業的投資,包括包裝食糖、汽
水、建築材料、玻璃纖維、油漆及化工原料等。太古糖廠是太古集團旗下歷史最悠久的
企業之一,百年來,經歷了不少滄桑巨變,自1872年將生產部門結束後,業務已轉為包
裝及銷售糖製品。太古汽水廠是香港最大的汽水製造廠,擁有製造和銷售美國的「可口
可樂」、「新奇士」、「芬達」、「雪碧」、「陽光」等多種牌子汽水的專賣權,所經
營的汽水佔全港汽水銷量的五成以上。太古國光工業有限公司是香港的大型油漆生產企
業,產品包括高級船舶漆及高級油墨。太古旗下的彩虹玻璃纖維有限公司則是香港生產
玻璃纖維器具的主要廠家。此外,太古還擁有太古洛士利有限公司、太古磁電工業有限
公司、太古金成有限公司等。為了統籌太古在實業方面的業務,1969年太古成立太古實
業有限公司並將其上市。
2.7打破壟斷
長期以來,太古旗下的國泰航空公司,作為香港唯一的一家航空公司,一直壟斷著香港
的航空業,業務發展一日千里。不過,這種形勢在進入過渡時期即發生變化,1985年5
月24日,香港另一家航空公司—─港龍航空公司宣告成立,一舉打破了國泰航空的長期
壟斷局面。
港龍航空由港澳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創辦,註冊資本1億港元。港澳國際則成立於1985年3
月,股東包括曹光彪、李嘉誠、包玉剛、霍英東、安子介、馮秉芬等31位港澳著名華商
以及中國銀行、華潤公司等中資機構,陣容鼎盛。當時,港龍航空董事長曹光彪曾公開
表示:港龍航空創辦的意念,來自聯合聲明中有關香港民航事業的條文。聯合聲明附件
一第九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將保持香港作為國際和區域航空中心的地位。在香港
註冊並以香港為主要營業地的航空公司和與民用航空有關的行業可繼續經營。」根據條
文精神,在未來香港特區政府的管理下,航空公司的本地色彩極為重要,曹光彪等人顯
然看準此點,希望以一家有中資背景的華資本地航空公司與英國背景鮮明的國泰航空展
開競爭。港龍航空一成立,敏感的香港輿論即指出:港龍航空由於中資色彩濃厚,所以
此舉可視為,1997年後香港特區政府爭取航空權益的先聲,以使英國政府逐步讓香港獲
得更多對外訂定航空協議的自主權。
無庸置疑,港龍航空的創辦及其背景引起了國泰航空及香港政府的高度重視。同年7
月,市場即有傳聞說香港政府將指定國泰航空為唯一代表香港的航空公司,後經港龍航
空向港府交涉,提出強烈抗議,港府否認有關傳聞。港龍航空隨即組成一隊機組人員,
租賃了一架波音737客機,向香港空運牌照局申請開辦香港往北京、上海及其他8個主要
國內城市航線的牌照。這時,港龍航空的困難出現了。原來,香港在英國的管洽下,香
港與內地的定期航班服務受制於中英雙邊航空協定;因此,要取得航空協定下英方指定
航空公司的地位,港龍航空的主要股權必須由英籍人士擁有和控制。當時,香港民航處
曾致函港龍航空,指中國不但在中英航空協定中享用中方的利益,同時透過港龍航空股
本中的中資成份,企圓攫取英方利益。在強大的壓力下,1985年10月,港龍航空被迫重
組資本結構,邀請1963年已加入英籍的包玉剛出任港龍航空主席,包玉剛向港龍航空注
資1億港元,取得港龍30.2%股權,曹光彪家族成為港龍第二大股東,持24.7%股權,而
港澳國際所持股權則減至24.99%,其餘少數股東共持有20.1%。
同年11月20日,香港政府財政司彭勵治在立法局宣佈香港的航空政策:一條航線由一家
航空公司經營,先獲空運牌照局發牌的一家,將擁有所指定航線的經營資格。由於利潤
高、容量大的航線早已由國泰航空經營,該政策實際上令港龍航空無法與國泰在同一航
線上競爭,被迫去經營一些利潤低甚至虧損的航線。港府的航空政策暴露了其偏袒國泰
航空的明顯傾向。而彭勵治本人在獲委任為財政司之前,曾任太古集團及國泰航空主席
多年,1986年退休返英國後,再出任英國太古集團董事一職。
儘管困難重重,港龍航空仍然起步發展。1985年12月,港龍終於獲空運牌照局頒發經營
香港至西安、廈門、杭州、海口、湛江、南京、桂林、廣州等8條國內航線的經營牌
照,而港龍申請經營香港至北京、上海的航線,則因港府的航空政策而遭到拒絕。1986
年5月,港龍為拓展新航線、減少虧損,申請經營香港至泰國4個城市的定期航班牌照,
再獲批准。同年12月6日,港龍定期航機首航清邁,成為這家華資航空公司發展的里程
碑。
2.8國泰上市
國泰航空在港上市的策略面對港龍航空的崛起,太古顯然如刺在背,難以安枕。國泰航
空要在1997年後繼續穩保航空權不失,角色的轉換已無可避免。1986年4月,即港龍航
空成立將近一周年之際,太古宣佈將國泰航空在香港上市,以加強其本地公司的色彩。
國泰航空在招股書中申明、此舉將令國泰與香港的關係更形密切,並使國泰在處理香港
的國際航空事務上更加主動,獲得更直接的裨益。
上市前,國泰航空的兩大股東分別是太古洋行和匯豐銀行,各持有國泰航空70%和30%股
權。太古洋行和匯豐計劃以每股3.88元價格發售國泰航空22.5%股權,套現23.15億港
元。其中,太古洋行佔七成,套現16.2億港元;匯豐佔三成,套現6.95億港元。在發售
的國泰股權中,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和記黃埔,以及利氏家族的希慎置業各獲配售
2.5%股權,投資基金獲5%股權,國泰航空員工獲1.5%股權,其餘的8.5%股權則公開發
售。
國泰航空股份的發售,恰逢香港聯合文易所開業不久,引起了空前的轟動。申請國泰航
空新股的市民在匯豐銀行總行門外大排長龍,形成空前的認股熱潮。在大戶和散戶一致
追捧的熱烈氣氛中,國泰航空股份獲56倍的超額認購,凍結銀行資金高達510億港元,
成為香港有史以來最大宗的企業售股行動,僅是利息就接近1億港元,成為太古利匯豐
的額外利潤。
同年5月16日,國泰航空在香港上市,成為香港十大上市公司之一。國泰上市後,太古
洋行的持股量減至54.5%,匯豐減至23.25%,股東人數擴大到3萬至4萬人,基礎大為擴
闊。國泰從一家純英資背景的公司銳變成一家香港的公眾上市公司。
2.9中資入股及吞併港龍
將國泰航空上市,並未能完全保證國泰的發展前景,太古遂開始實施第二步策略,邀請
有實力、有影響力的中資集團加盟,他們的目標是香港中信集團。香港中信是中信集團
在香港的全資附屬公司,中信集團全稱是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創辦於1979年10月4
日,屬中國國務院的部級公司,由榮毅仁出任董事長。中信集團創辦後,即在香港成立
分公司,並於1985年在香港註冊成立中國國際信託投資(香港)有限公司。1986年,中
信香港改組為中信集團(香港)有限公司,由榮毅仁公子榮智健出任副董事長兼董事總
經理。香港中信集團直通北京國務院的背景,顯然是太古集團考慮的重要因素。
與此同時,正在香港積極物色投資項目的香港中信集團亦看中國泰航空。1987年2月,
太古、匯豐、國泰與香港中信達成協議,以23億港元價格向香港中信出售12.5%國泰航
空股權。交易完成後,太古洋行持股量減至61.8%,匯豐減至16.6%,香港中信集團成為
國泰航空第三大股東,榮智健及香港中信另一位高層管理人員加入國泰董事局。太古邀
得香港中信加盟,可以說是一項重大勝利,自此,國泰與港龍的形勢出現微妙變化。
自1985年創辦以來,港龍航空的談判能力一直處於不利地位。1986年,港龍航空申請開
辦香港至倫敦的航班,遭到國泰的強烈反對。國泰表示,香港至倫敦的航線已有英國航
空、英國金獅及國泰航空3家航空公司提供服務,該航線近年乘客增長接近於雩,故毋
須一家新航空公司加入,否則徒使市場混亂、票價下降,令現有航空公司減少收入,而
且也不會刺激市場增加乘客量。結果,香港政府以港龍未有足夠提供長程及新服務設施
為由,駁回了港龍的申請。而港龍爭取開辦香港至北京、上海航班的努力,亦一直未有
進展。
在此種形勢下,港龍航空一查無法打開局面,平均每月的虧損額高達數百萬港元。到
1989年,港龍的虧損累積達到23億港元,大股東漸感無力支撐,遂萌退意。1989年底,
港龍航空股權發生重大改組。11月初,大股東包玉剛將其所持股權全部售予曹光彪家
族,曹氏股權增加到64.33%,而已轉變成中資公司的港澳國際亦將其所持26.53%股權售
予香港中信集團。至此,港龍航空三大股東已去其二。不過,這實際上僅是一種過渡性
部署。1990年1月17日,由香港中信牽頭,太古洋行及國泰航空分別向曹氏家族購人5%
及30%港龍航空股權,香港中信持股量也增加到38.3%,曹氏家族持股量降至21.6%。這
樣,國泰成為港龍的第二大股東並接管港龍航空的管理權,國泰兩名要員加入港龍董事
局並分別擔任財務及營運職責。國泰並將其經營的國內航線轉撥港龍,將港龍定位為專
營國內航線的香港航空公司。至此,國泰成功鞏固其在香港航空業無可挑戰的地位。
1992年7月,匯豐控股宣佈以33.9億港元價格將其所持有的最後10%國泰航空股權分別售
予中國民航局附屬的中國航空公司及香港中旅集團(在此之前,匯豐已將另外6.6%國泰
股權分別售予希慎置業及機構投資者),太古進一步邀得兩大中資機構加盟國泰。據買
賣雙方及國泰等4家公司發表的聲明指出,中航及香港中旅曾向國泰洽商,表示有意購
入其股票,國泰對此表示歡迎,認為對該公司及香港未來而言均屬正面的發展。國泰因
此與匯豐接觸,詢問其是否有意將所持國泰股權出售,匯豐表示該行雖有意把國泰股權
視作長線投資,但航空業務並非其核心業務,故同意出售。該交易完成後,中資在國泰
所持股權增加到22.5%。
2.10新機場爭霸戰
進入過渡時期,太古面臨的另一個重大挑戰,就是興建赤臘角新機場所帶來的轉變。香
港新機場的興建問題,其實早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已經提出,傳聞在太古的反對
下及種種政經原因終被擱置。到了八十年代末,隨著香港航空業的急速發展,啟德機場
原有設施已不敷應用。啟德機場位於九龍半島人口稠密地區,只有一條伸延到海面的跑
道,然而每天從早上7時到晚上9時,平均每小時就有29架飛機升降,繁忙時期一日升降
的飛機高達400架次。1993年,啟德機場的年客運量已達2,450萬人次,超過了機場設計
時最高限量,已成為僅次於倫敦希思羅機場、德國法蘭克福機場的全球第三繁忙客運機
場,並成為僅次於日本成田機場的第二繁忙貨運機場。近10年來,香港的空運量以每年
10%的速度增長,啟德機場已無法應付急劇增長的客貨運需求。
1989年10月,港督街奕信在其施政報告中宣佈,將斥資1,270億港元在大嶼山北面的赤
臘角興建新機場,並配合發展港口,即提出了所請的「千億玫瑰園計劃」。1991年7月4
日,中英兩國政府就香港新機場的選址、規模、投資以及財務安排達成協議,簽訂了
《關於香港新機場建設及有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備忘錄聲明:「兩國政府考慮到:
香港迫切需要一個新機場,以保證並發展其繁榮穩定,為此,香港政府將在九七前最大
程度完成新機場核心工程,中國政府對此將予以支持」。自此,新機場工程起步開展。
這時,太古對新機場的立場已經轉變,興建新機場已成燃眉之急,否則將扼殺正在高速
發展的航空業。太古洋行及國泰航空主席薩秉達(Peter Sutch)公開表示:「香港新
機場對國泰至關重要,如果不能按時交付使用,而要拖至1998年以後,那麼香港的經濟
將受到嚴重打擊。」隨著新機場工程的展開,香港及多個國際資本財團對新機場各項經
營專利權的爭奪戰亦拉開序幕並迅速白熱化。太古集團更是全力以赴,與臨時機場管理
局展開多輪談判。在各項經營專利權中,太古最重視空運貸站服務和基礎性飛機維修服
務。1992年新上任的太古主席薩秉達就多次明確表示,基礎性飛機維修服務不宜引入新
競爭者,因為該行業投資大,引入競爭將推高營連成本從而失去競爭力;而空連貨站服
務引入競爭需小心處理;至於其他服務,包括特快空連、飛機膳食供應、地勤服務、行
李處理等則可放開。
香港空運貨站是太古的聯營公司,受港府利潤管制計劃管制,專利權將於1997年6月27
日屆滿。空運貨站在啟德機場共有兩個貨站,第一個貨站於1976年落成,第二個貨站於
1991年落成。1993年香港空運貨站處理的貨運量超過100萬公噸,約佔香港對外貿易量
的兩成,是世界上處理空運貨量的最大集團,而服務水平更是全球第一,以處貨失誤率
計算,空運貨站的失誤率僅為一萬三千分之一。據香港臨時機場管理局的預測,香港空
運貨物數量在2040年將增加到900萬公噸,空運貨業將是香港未來的一個高增長行業。
1992年,香港空運貨站為加強爭奪新機場貨運服務,經營專利權的地位,增加奪魁籌
碼,進行了連串股權結構變換。當時,空運貨站的股權結構是:太古、怡和各佔30%,
九龍倉、黃埔船塢各佔15%,其餘10%由外匯基金持有。1992年7月,在怡和的牽線下,
外匯基金以1.06億港元價格將其所持空運貨站10%股權售予中國航空公司。中航是大陸6
家地區性航空公司在香港的總代理,早已是空運貨站的主要客戶。當時,中航在香港的
投資已相當活躍,年初才增持怡和航空服務公司股權至40%,不久前又購入國泰航空5%
股權,顯示出將在香港航空業大展拳腳的態勢。
同年8月,國泰航空宣佈與空運貨站現有股東,包括怡和、九龍倉和黃埔船塢簽訂一項
附帶條件的協議,購入空運貨站10%股權;其中,5%來自怡和,另外5%分別來自九倉和
黃埔船塢,總代價為9,500萬港元,收購行動將於1995年1月5日之前完成。這樣,空運
貨站兩大客戶,包括中航和國泰均成為公司股東,此舉無疑有利於鞏固該公司的市場佔
有率。
為了加強與香港中信的合作,1993年11月,太古洋行透過出售一間附屬公司股份,將空
運貨站10%股權轉售予香港中信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中信泰富,代價1.2億港元。中信泰
富總經理范鴻齡表示,香港中信集團原有意競投新機場貨運牌照,現在選擇入股空運貨
站後,已打消該念頭。他並強調,中信不排除日後與太古再度攜手合作,競投其他新機
場專營合約的可能性。太古洋行表示,太古在多項業務,包括國泰及港龍航空均有與中
信合作的經驗,轉讓空運貨站股權是這種合作的延續。太古出售股權後,在空運站的持
股量降至20%,但隨著國泰航空入股,仍能保持大股東地位。此舉不僅有利進一步加強
與香港中信的合作關係,保證空運貨站奪標成功,而且連消帶打除去一個潛在的競爭對
手。
1995年6月,在中英聯合聯絡小組簽署確認新機場及機場鐵路財務支持協議的聯合公
報,最終消除彼此在新機場財務安排上所存在的分歧後,該小組同時同意批出兩個新機
場空運貨站專營權牌照,分別由香港空運貨站和香港機場服務公司(新加坡政府間接持
有49%股權)分別奪得。其中,香港空運貨站計劃投資75億港元興建新機場的貨運站,
年處理貨物量達260萬公噸,而香港機場服務公司將計劃投資6.6億港元,建立年處理量
為34萬公噸貨運站。太古的部署再獲成功。
參加競投新機場飛機維修專營權的是太古旗下的港機工程。該公司的基地設於啟德機
場,分維修、大修和支援三大部門,主要客戶是國泰航空,約佔六成營業額,其他客戶
包括港龍航空、Lowa航空等,大約為40架航機服務,是被波音公司批准的對飛行逾1萬
小時飛機進行全面檢查的世界6家飛機維修公司之一。
太古集團強烈反對港府在新機場飛機維修服務方面引入競爭。1992年太古主席薩秉達就
公開表示:港機工程所提供的專利服務是在飛機庫內進行的基本維修,一般需2、3天到
2週,這項服務投資巨大,包括器材設施及人才培訓。他強調:如果港府批出多一個牌
照,由於培訓一個全面的技術人材需時6年至7年,新公司根本無法在1997年時訓練足夠
人手,必定向港機工程挖角,推進營運成本,令香港的飛機工程業失去競爭力。他又指
出:由於港機工程的客戶來自國泰,已獲得固定的維修生意,任何新加入的競爭對手均
難以獲得足夠的生意額支持。
不過,從客觀現實看,港機工程在新機場的業務很可能面對激烈競爭。參加競投飛機維
修牌照的財團,除港機工程外,遠有新加坡航空公司的附屬公司—新加坡航空工程有限
公司,以及一家由英航、中航(香港)及和黃組成的財團,名為China Aircraft
Services Ltd.。由於港府已表明準備發出3個牌照,故3財團同時獲准經營的可能性頗
大。港機工程將面臨新競爭者的挑戰。
2.11面對競爭
踏入九十年代,國泰航空面對的競爭更加激烈,由於全球經濟持續不景,世界航空業經
歷了一個最困難的時期。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IA)的統計,在九十年代初的3年
間,全球航空公司已把過去74年中賺取的利潤化為烏有,在國際航線的虧損高達115億
美元。全球最大的飛機出租公司GPA集團的上千架飛機閒置在美國的亞里桑那州。西方
不少航空公司都被迫重組,據估計在未來5年至10年內,全球約有10%的航空公司將面臨
被淘汰的厄運。
國泰亦面臨空前的困難:香港通脹持續高企,員工薪金大幅上升,經營成本空前高漲;
與此同時,競爭趨向白熱化,不少航空公司增闢或延長亞洲航線,如美國的西北航空將
飛往東京的航線延長至香港,並設有「里程累計」優惠;英國維珍航空開闢倫敦至香港
直航等。激烈的競爭直接影響到國泰的利潤。1993年度,國泰航空綜合純利大幅下降了
23.8%。
面對經營成本的上漲和激烈競爭,國泰在九十年代開始勵行開源節流,在經營成本中佔
重要部份的薪酬開支成為首要控制目標。該公司在較早前已將資料處理中心遷往澳洲,
又把會計部搬到人力資源較便宜的廣州,同時決定暫緩行使購買波音747客機選擇權
等。國泰的種種開源節流措施釀成了近年罕見的工潮,1993年底至1994年初,國泰的空
中服務人員罷工長達17天,造成了2.4億港元的額外損失。幸而,亞洲區內的航空事業
乃處上升軌道,全球盈利最高的25家航空公司中,亞洲佔了10家,國泰航空仍高踞次
席,僅次於新加坡航空。
1994年3月,國泰航空在稱霸香港航空業方面再奏凱歌,國泰宣佈斥資2億港元購入華民
航空75%股權。華民航空是香港第一家貨運航空公司,創辦於1986年11月,其後由華商
何鴻桑旗下的信德集團介入,業務取得較大發展。該公司一直銳意增闢新航線,擴大空
中運輸網絡,但一直受到國泰及港龍航空的激烈競爭,雙方多次為開闢新航線的利益問
題發生衝突,甚至對薄公堂。由於屢受挫折,華民航空長期處於虧損狀態,大股東信德
集團遂向國泰及其他航空公司提出收購建議。初時,國泰提出以1億港元收購華民80%股
權,後來中國南方航空公司介人,提出以1.17億港元收購華民航空49%股權,國泰自然
不希望中國南方航空藉此打入香港市場,遂將收購價大幅提高,以2億港元購入華民航
空75%股權,進一步壟斷了香港的航空業。
不過,國泰航空面對嚴峻挑戰的日子終於到來。這次的挑戰者,是中國航空公司(香
港)有限公司,簡稱香港中航。早在1994年初,香港中航決意與國泰競爭香港航空市場
的意圖已露端倪。當時,香港中航已擁有數架波音747客機及數名機師和工程人員,並
成功向國泰挖角,聘請前國泰及港龍高層管理人員Lew Roberts為香港中航的航線經
理。1995年4月,香港中航向港府申請航空營運牌照。面對這一突變的形勢,太古主席
薩秉達即展開反擊,他公開表示:香港中航的母公司是中國大陸的航空公司,不符合中
英聯合聲明的要求,聯合聲明指明本地航空公司牌照只發給以香港為主要營運地的公
司,如果中航有權申辦本地航空權,則其他外國航空公司一樣有權照做。
不過,香港中航的回應是:香港中航早已是香港的航空公司,目前的做法只是恢復原有
的業務。中航全稱中國航空公司,創辦於1929年5月1日,抗日戰爭爆發後,中航幾經遷
徙,逐步將機務和航空基地轉移到香港。1947年底,中航已開設以上海和香港為中心的
國內小航線36條,在香港註冊的飛機數十架。1949年11月9日,中國航空公司和中央航
空公司的數千名員工在香港舉行了震驚中外的「兩航起義」,將12架飛機駛返大陸,奠
定了中國民航事業的基礎。1949年6月7日,中航曾以中航香港辦事處的名義在香港註
冊,可見中航在香港確已有悠久歷史。
1978年,中航正式開闢內地到香港的航線,並重開香港辦事處,作為中國民航總局屬下
各航空公司在香港的銷售代理。自1992年起,中航在香港的投資轉趨活躍,同年4月購
入中環的中航大廈,7月斥資16.9億港元購入國泰航空5%股權,8月正式在香港註冊成立
中國航空公司(香港)分公司。1995年4月香港中航正式向港府申請航空營運牌照時,
實際上已成為香港航空市場的有力競爭者,它不僅設有完善的票務部門,而且持有多項
香港航空業務的投資,包括5%的國泰航空、10%的香港空運貨站、40%的怡中航空服務公
司、55%的中航假期旅遊公司,以及51%的澳門航空公司股權。香港中航還積極部署參與
赤臘角新機場的營運,跟不同公司籌組財團參與競投飛機維修、空運貨站、航空膳食及
航空燃料等經營專利權。
同年10月,香港民航處處長表示,香港中航將可於1996年取得航空營運牌照。此舉無疑
令香港中航參與香港航空事業的努力邁進了重要一步。香港有評論認為,市場已覺察中
航對國泰存在的威脅,只不過沒有意識到挑戰會如此早來臨。很明顯,如果香港中航能
符合聯合聲明的規定,成為一家「以香港為主要營業地」的航空公司,1997年後將可能
成為國泰航空強而有力的競爭對手。屆時,失去英國政府庇護的香港「一條航線、一家
航空公可」的政策將可能發生動搖,國泰航空能否繼續維持其原有航線的專營權將成為
疑問。難怪有關消息外洩後,國泰航空的股價應聲下挫。
環顧當令世界航空業,競爭已成時代趨勢。英國飛往香港的航線,過去由英國航空壟
斷,現在維珍航空已加入競爭;澳航經營的至香港航線,如今安捷航空已可分一杯羹;
日本、南韓也打破了一家壟斷的局面。1997年後,國泰航空將可能與其聯營公司香港空
運貨站、港機工程一樣,被迫面對競爭激烈的航空市場,這一點大概是太古集團所不願
面對的嚴酷現實。
幸而,國泰航空仍其有強大的競爭優勢,法國經濟月刊Challenge曾發表評論認為,
「國泰的特點是亞洲的笑與英國式的嚴格管理相結合」,這並不是所有航空公司都能做
得到的。踏入九十年代,國泰決定重塑公司形象,以迎接新的挑戰。繼1991年國泰決定
除去機尾英國國旗的標誌之後,1994年國泰決定斥資2,300萬港元,用4年時間更換機隊
的標誌。同年8月31日,國泰航空在新購買的第一架「空中巴士」(Airbus)上首次刷
上公司的標誌「翹首振翅」,以取沿用了20年的綠白相間的舊標誌。新標誌既是中國書
法蒼勁的筆觸,又像騰空展翅的飛鳥。國泰主席薩秉達認為:「新標誌極具亞洲特
色。」對太古集團而言,新標誌顯然寓然深遠,正如國泰總經理艾廷俊(Rob
Eddington)所說:「這是國泰的轉捩點」。
2.12投資物業
進入過渡時期,香港太古集團除積極拓展航空業之外,在地產業也大舉出擊,與怡和系
的置地公司形成鮮明反差。1985年4月,就在中英簽署聯合聲明不久,太古集團旗下的
全資附屬公司太古地產即以「氣吞牛斗,志在必得」的姿態,在官地拍賣會上擊敗華資
及南洋財團,以7.03億港元價格,投得面積達11萬多平方英尺的金鐘域多利兵房一號地
段。1986年5月,太古也產再接再勵,以10.05億港元價格,擊退新世界發展、新鴻基地
產、長江實業、南豐等華資集團,投得毗鄰的金鐘域多利兵房二號地段,面積達17.2萬
平方英尺。
太古地產在金鐘域多利兵房一、二號地段發展起設備完善、規模宏大的綜合商住物業
「太古廣場」。整項計劃分兩期進行,耗資逾50億港元,包括2幢高級商廈、3間一流大
酒店、豪華公寓及全服務式住宅以及中區最龐大的購物中心,總樓面面積達500萬平方
英尺。到九十年代中期,太古廣場相繼落成,旋即成為中區新的商業樞紐。太古透過對
金鐘太古廣場一、二期的龐大投資,建立起其在金鐘地區的領導地位,為集團在地產業
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太古的雄心遠不止此,八十年代末期以來,太古地產又在側魚涌銳意發展,時至
今日已初具規模,成為繼金鐘太古廣場之後另一龐大發展計劃。太古對側魚涌一帶的物
業情有獨鍾是可以理解的。追溯到一個世紀以前,太古糖廠就在側魚涌糖廠街28號製糖
(糖廠街就是以此命名的),難怪太古對這塊發跡之地特別眷戀。不過,太古地產銳意
發展側魚涌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看好該區未來的商業發展潛力。
早在八十年代,太古地產已在側魚涌積極收購物業,1992年12月,太古地產以5億港元
價格購入糖廠街南華早報大廈,相隔3個月再斥資7.5億港元購入華蘭路22號凸版大廈。
至此,太古地產在側魚涌擁有物業已達8幢之多,包括德宏大廈、香港電訊大廈、多盛
大廈、和城大廈、常盛大廈、康和大廈,以及南華早報大廈和凸版大廈,總樓面面積接
近400萬平方英尺。其中,已完成重建的德宏大廈和多盛大廈已相繼出租,每幢新廈均
以行人天橋或通道與其他大廈相連,日後再與太古城連接,整個發展計劃將跨越九七。
太古地產總經理詩柏(Stephen Spurr)表示,太古地產將為這個升格的側魚涌商業城
堡建立一個新名字—太古坊。他表示,太古坊管理比之太古廣場亦毫不遜色,其租客將
是那些在中環保留一個小型辦公室,但希望在側魚涌找到一流辦公樓的機構。太古坊鄰
近地鐵站利東區海底隧道出口,交通便利,因而極其商業發展潛力。可以預科,1997年
之後太古地產將在側魚涌太古城地區建立起其無與匹敵的地產王國。
1994年1月,太古與香港中信集團的合作從航空擴展至地產業,兩集團首次在官地拍賣
會上聯手,以28.5億港元購入又一村達之路商業地區,各佔50%股權。兩集團計劃斥資
50億港元,將該地皮發展成大型商場,總樓面面積達120萬平方英尺。該計劃預計4年內
完成,由太古地產擔任發展經理。這項合作無疑將有利於進一步加強兩集團的多方面合
作。
目前,太古地產已成為香港有數的大型地產集團,據1994年度太古洋行的年報,太古地
產擁有的投資工商住宅物業,總面積達912萬平方英尺;其中商業樓宇646萬平方英尺,
包括太古廣場一、二座及購物商場,太古城中心,太古城中心三、四座,太古城一至十
期商業單位,太古坊德宏大廈及多盛大廈等;工業樓宇183萬平方英尺,包括太古坊和
城大廈、康和大廈及常盛大廈;住宅樓宇83萬平方英尺,包括太古廣場曦暹軒和柏舍
等。而太古地產發展中或有待發展的投資物業則有243萬平方英尺,包括太古城中心一
座、太古坊南華早報大廈、凸版大廈以及又一村新九龍內地段等。換言之,太古地產在
未來4年內,投資物業樓面積將高達1,155萬平方英尺,僅次於新鴻基地產和九龍倉而排
名第三位。太古地產已成為太古集團的重要收益來源。
八、太古地產
太古集團的前身是太古洋行,主要業務是航運、貿易,1950年代收購國泰航空擴展至航
空業,但對地產則一直未有沾手。60年代期間,太古還不斷出售所擁有的土地,包括則
魚涌太古宿舍地段,後來建成「海山」、「海景」、「福昌」等擠迫不堪的白鴒式住宅
樓宇,70年代初又將華蘭路東側土地脫手,結果建成皇冠車行、仁孚工業大廈、寶峰苑
及惠安苑等樓宇。
1972年,太古集團眼看香港地產業日漸興盛,而世界航運業則開始不景,遂創辦太古地
產有限公司,向地產業進軍,計劃關閉太古船塢,將其所擁有的龐大土地作地產發展。
初期,太古因感集團缺乏地產專才,為吸收經驗,於1973年與陳德泰旗下的大昌地產聯
合收購小型地產公司健誠置業,改組為太古昌發展,並將太古城第一期地盤注入。後
來,太古高層大概覺得太古船塢再發展的規模實在太大,沒有必要與大昌分享,遂於
1977年收購太古昌發展全部股權,並將太古地產在香港股票市場掛牌上市。太古地產後
來發展成香港著名的地產集團之一。
太古地產創辦後即看手籌劃著名的高尚大型私人屋村太古城發展計劃。1974年,太古地
產宣佈,將在面積達230萬方呎的太古船塢地段興建商業中心、學校、戲院和住宅樓宇
等綜合發展屋村,該屋村將命名為「太古城」,全部共建50幢28至32層高的高尚住宅大
廈,逾10,000個住宅單位,可供4.5萬人居住,以及一個規模巨大的商業購物中心—─
太古城中心。整個計劃預計需時8年,總投資約13.5億元。
太古城計劃分五階段十期進行,整個工程從鄰近英皇道地段由東而西、由南到北進行,
故每期新建成樓宇均有海景,這是太古地產精明之處。不過,太古城興建初期,太古地
產對地產發展尚未建立信心,經營作風保守,在資金籌集上主要通過將太古地產上市集
資,以及售賣土地進行,先後將賽西湖和太古山谷部分土地出售,售得1.2億元現金,
作為發展太古城初期啟動資金。結果,購買土地的長江實業和南豐集團都從後來發展的
賽西湖大廈和南豐新村中賺取巨利。太古城發展初期,太古地產主要採取與其他財團合
作的形式,如與怡和合組太古施利亞發展,由該公司向太古地產以市價購入地皮,建成
後將利潤分成,這種發展方式一直維持到首四期18幢樓宇建成後才告結束。
太古城計劃從1975年動工,首五期及第十期是28至30層高的雙十型大廈,使每個單位可
獲充足陽光和空氣,又能縮短走廊長度,住宅單位面積由600至900方呎不等,屬中型住
宅樓宇。第六至第九期是30至32層高的鑽石型大廈,俯視海港,故稱為海景花園。每幢
大廈中央核心都設有公共設備,包括剪式樓梯、垃圾槽、水電錶房和電梯。絕大部分住
宅大廈都坐落在寬敞的平台上,平台花園貫通城內各幢樓宇,人車分道,安全方便。太
古城,中部還設有個全港規模最大的購物商場,總面積達300萬方呎的「太古城中
心」,商場內是數百家的精品店、百貸公司、超級市場、酒樓餐廳、電影院以及滾軸溜
冰場等各種娛樂設施,並有一幢高級寫字樓,包羅萬象,應有盡有。由於太古城的建集
比例(即覆蓋率)僅25%,即約有40畝土地闢作花圉、娛樂場和休憩場地,居住環境堪
稱一流。
太古城整個發展計劃,到1985年大體完成,歷時10年。經過80年的滄桑,佔地宏大、遠
東著名的太古船塢,轉眼間發展成居住5萬人口的自給自足社區、港島著名的高尚住宅
區及全港規模最大的私人屋村之一。區內的太古城中心,成為港島東區一個極具潛力的
展覽和購物娛樂中心,到90年代該中心每日人流量高達7萬人次,假日或周末更達15萬
人次,這個數目在外國大型商場差不多是一周的總人數。
太古城住宅單位首期在1976年推出,最早兩幢大廈「洞庭閣」及「鄱陽閣」的售價是每
方呎200至230元。當時,太古地產擔心銷售不佳,優先讓太古集團和金門建築公司的僱
員享折扣認購,以造成「短期內售清」的效應,吸引市民注意。不過,洞庭閣入伙後,
太古城住宅即以其高級住宅形象吸引了不少買家,售價輾轉上升,1977年第四期「唐宮
閣」、「元宮閣」公開發售時,售價已升至每方呎300元,買家和炒家提前48小時排
隊,要勞動警方派員維持秩序。到1981年地產高峰期,太古城住宅售價甚至上升到每方
呎1,300元。當時,即使以平均價計算,太古城因為土地成本低,每方呎樓面地價成本
僅70元,每方呎樓面毛利高達700元。這還不包括可供出租的260萬方呎商場等,其盈利
之豐厚可想而知。太古城成為太古地產引以為傲的傑作。自此,太古地產的實力、經營
手法、聲譽深受行內人士的賞識和稱讚。
太古地產是香港地產業的後起之秀,創辦於1972年,1977年在香港上市。當時因為成功
發展太古城,實力迅速增加,到1979年底,太古地產的市值已達18.7億元,躋身香港十
大地產上市公司之列。1983年底,太古地產市價升至40.1億元,已成為香港僅次於置地
的第二大地產上市公司。當時,太古地產擁有可出租樓宇面積380萬方呎,同年租金收
入1.69億元。1984年,股市低迷,太古地產被私有化,成為太古集團旗下的全資附屬公
司。
踏入過渡時期以後,太古地產在地產市場上日趨活躍。1985年4月,香港地產業因中英
聯合聲明的正式簽署而開始復甦,太古地產以志在必得的姿態,在官地拍賣會上接連擊
敗華資及南洋財團,以7.03億元價格,奪得地盤面積達11萬多方呎的金鐘域多利兵房一
號地段。1986年5月,太古地產再以10.5億元價格投得毗鄰的金鐘域多利兵房2號地段,
面積達17.2萬多方呎。
太古地產實際上用17.08億元購入金鐘黃金地段28.7萬方呎土地,太地計劃在該地段上
發展兩幢商業大廈、3間一流酒店、豪華公寓及全服務式酒店住宅,以及中區最龐大的
購物中心,總樓面面積達500萬方呎,命名為「太古廣場」。太古廣場的發展計劃分兩
期進行,第一期從1985年動工,到1989年完成,第二期則在90年代初相繼落成。整項計
劃的總投資,除17.08億元地價,還包括21.5億元建築費用,以及利息成本及興建酒店
時的巨額裝修費,總額達50億元之巨。太古地產透過對金鐘太古廣場的龐大投資,建立
起其在金鐘地區的領導地位,為集團在地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80年代末,太古地產又在港島則魚涌策劃大型地產發展計劃。則魚涌對太古集團其有特
殊的意義,一個世紀以前,太古就已在則魚涌糖廠街28號開設遠東聞名的太古糖廠。不
過,太古地產銳意發展則魚涌更重要的原因,是看好該地區未來的商業發展潛力。有人
說香港每十年就有一幅旺地誕生,百多年前中環一帶極旺,之後中環、灣仔、銅鑼灣相
繼蓬勃發展,則魚涌極可能是下一站。
其實,早在80年代,太古地產已在則魚涌積極收購物業。1992年12月,太地以5億元價
格購入糖廠街南華早報大廈,3個月後再斥資7.5億元收購華蘭路22號凸版大廈。至此,
太古地產在則魚涌擁有物業已達8幢之多,包括德宏大廈、香港電訊大廈、多盛大廈、
和域大廈、常盛大廈、康和大廈,以及南華早報大廈和凸版大廈,總樓面面積接近400
萬方呎。其中,已完成重建的德宏大廈和多盛大廈已相繼出租,每1幢新廈均以行人天
橋或通道與其他大廈相連,再與太古城連接,整個發展計劃將跨越下世紀。太地將這個
商業城堡命名為「太古坊」,太古坊鄰近地鐵站和束區海底隧道出口,交通便利,極具
商業發展潛力,其目標租客將是那些在中環保留一個小型辦公室,但希望在則魚涌找到
一流辦公樓的機構。
目前,太古地產已成為香港著名的大地產集團。據1998年度太古集團的年報,太古地產
擁有的投資物業,總面積達1,120萬方呎,另有160萬方呎正在或有待發展中,並持有太
古廣場三家酒店各20%股權。已建成投資物業中,商業樓宇達887.4萬方呎,工業樓宇
181.1萬方呎,住宅樓宇868萬方呎。換言之,太古地產已與九倉,新地等鼎足而立,成
為香港規模最大的地產投資集團之一。
2 : New comer(7338)@2011-04-28 10:35:05

港台寬航權破國泰壟斷
最快今季落實 惟票價難減
2011年04月28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0&art_id=15205986
3 : New comer(7338)@2011-04-28 10:35:58

政治突破
兩地政府交流 邁新台階
2011年04月28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0&art_id=15205987
4 : New comer(7338)@2011-05-04 10:44:40

災後削班次 載客率仍僅 50%
國泰:日本航線陷谷底
2011年05月04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0&art_id=15223154
5 : New comer(7338)@2011-05-04 10:45:31

經營紓困
史樂山冀機管局續減費
2011年05月04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0&art_id=15223155
6 : GS(14)@2011-05-18 21:38:04

八、太古地產

太古集團的前身是太古洋行,主要業務是航運、貿易,1950年代收購國泰航空擴展至航
空業,但對地產則一直未有沾手。60年代期間,太古還不斷出售所擁有的土地,包括則
魚涌太古宿舍地段,後來建成「海山」、「海景」、「福昌」等擠迫不堪的白鴒式住宅
樓宇,70年代初又將華蘭路東側土地脫手,結果建成皇冠車行、仁孚工業大廈、寶峰苑
及惠安苑等樓宇。

1972年,太古集團眼看香港地產業日漸興盛,而世界航運業則開始不景,遂創辦太古地
產有限公司,向地產業進軍,計劃關閉太古船塢,將其所擁有的龐大土地作地產發展。
初期,太古因感集團缺乏地產專才,為吸收經驗,於1973年與陳德泰旗下的大昌地產聯
合收購小型地產公司健誠置業,改組為太古昌發展,並將太古城第一期地盤注入。後
來,太古高層大概覺得太古船塢再發展的規模實在太大,沒有必要與大昌分享,遂於
1977年收購太古昌發展全部股權,並將太古地產在香港股票市場掛牌上市。太古地產後
來發展成香港著名的地產集團之一。

太古地產創辦後即看手籌劃著名的高尚大型私人屋村太古城發展計劃。1974年,太古地
產宣佈,將在面積達230萬方呎的太古船塢地段興建商業中心、學校、戲院和住宅樓宇
等綜合發展屋村,該屋村將命名為「太古城」,全部共建50幢28至32層高的高尚住宅大
廈,逾10,000個住宅單位,可供4.5萬人居住,以及一個規模巨大的商業購物中心—─
太古城中心。整個計劃預計需時8年,總投資約13.5億元。

太古城計劃分五階段十期進行,整個工程從鄰近英皇道地段由東而西、由南到北進行,
故每期新建成樓宇均有海景,這是太古地產精明之處。不過,太古城興建初期,太古地
產對地產發展尚未建立信心,經營作風保守,在資金籌集上主要通過將太古地產上市集
資,以及售賣土地進行,先後將賽西湖和太古山谷部分土地出售,售得1.2億元現金,
作為發展太古城初期啟動資金。結果,購買土地的長江實業和南豐集團都從後來發展的
賽西湖大廈和南豐新村中賺取巨利。太古城發展初期,太古地產主要採取與其他財團合
作的形式,如與怡和合組太古施利亞發展,由該公司向太古地產以市價購入地皮,建成
後將利潤分成,這種發展方式一直維持到首四期18幢樓宇建成後才告結束。

太古城計劃從1975年動工,首五期及第十期是28至30層高的雙十型大廈,使每個單位可
獲充足陽光和空氣,又能縮短走廊長度,住宅單位面積由600至900方呎不等,屬中型住
宅樓宇。第六至第九期是30至32層高的鑽石型大廈,俯視海港,故稱為海景花園。每幢
大廈中央核心都設有公共設備,包括剪式樓梯、垃圾槽、水電錶房和電梯。絕大部分住
宅大廈都坐落在寬敞的平台上,平台花園貫通城內各幢樓宇,人車分道,安全方便。太
古城,中部還設有個全港規模最大的購物商場,總面積達300萬方呎的「太古城中
心」,商場內是數百家的精品店、百貸公司、超級市場、酒樓餐廳、電影院以及滾軸溜
冰場等各種娛樂設施,並有一幢高級寫字樓,包羅萬象,應有盡有。由於太古城的建集
比例(即覆蓋率)僅25%,即約有40畝土地闢作花圉、娛樂場和休憩場地,居住環境堪
稱一流。

太古城整個發展計劃,到1985年大體完成,歷時10年。經過80年的滄桑,佔地宏大、遠
東著名的太古船塢,轉眼間發展成居住5萬人口的自給自足社區、港島著名的高尚住宅
區及全港規模最大的私人屋村之一。區內的太古城中心,成為港島東區一個極具潛力的
展覽和購物娛樂中心,到90年代該中心每日人流量高達7萬人次,假日或周末更達15萬
人次,這個數目在外國大型商場差不多是一周的總人數。

太古城住宅單位首期在1976年推出,最早兩幢大廈「洞庭閣」及「鄱陽閣」的售價是每
方呎200至230元。當時,太古地產擔心銷售不佳,優先讓太古集團和金門建築公司的僱
員享折扣認購,以造成「短期內售清」的效應,吸引市民注意。不過,洞庭閣入伙後,
太古城住宅即以其高級住宅形象吸引了不少買家,售價輾轉上升,1977年第四期「唐宮
閣」、「元宮閣」公開發售時,售價已升至每方呎300元,買家和炒家提前48小時排
隊,要勞動警方派員維持秩序。到1981年地產高峰期,太古城住宅售價甚至上升到每方
呎1,300元。當時,即使以平均價計算,太古城因為土地成本低,每方呎樓面地價成本
僅70元,每方呎樓面毛利高達700元。這還不包括可供出租的260萬方呎商場等,其盈利
之豐厚可想而知。太古城成為太古地產引以為傲的傑作。自此,太古地產的實力、經營
手法、聲譽深受行內人士的賞識和稱讚。

太古地產是香港地產業的後起之秀,創辦於1972年,1977年在香港上市。當時因為成功
發展太古城,實力迅速增加,到1979年底,太古地產的市值已達18.7億元,躋身香港十
大地產上市公司之列。1983年底,太古地產市價升至40.1億元,已成為香港僅次於置地
的第二大地產上市公司。當時,太古地產擁有可出租樓宇面積380萬方呎,同年租金收
入1.69億元。1984年,股市低迷,太古地產被私有化,成為太古集團旗下的全資附屬公
司。

踏入過渡時期以後,太古地產在地產市場上日趨活躍。1985年4月,香港地產業因中英
聯合聲明的正式簽署而開始復甦,太古地產以志在必得的姿態,在官地拍賣會上接連擊
敗華資及南洋財團,以7.03億元價格,奪得地盤面積達11萬多方呎的金鐘域多利兵房一
號地段。1986年5月,太古地產再以10.5億元價格投得毗鄰的金鐘域多利兵房2號地段,
面積達17.2萬多方呎。

太古地產實際上用17.08億元購入金鐘黃金地段28.7萬方呎土地,太地計劃在該地段上
發展兩幢商業大廈、3間一流酒店、豪華公寓及全服務式酒店住宅,以及中區最龐大的
購物中心,總樓面面積達500萬方呎,命名為「太古廣場」。太古廣場的發展計劃分兩
期進行,第一期從1985年動工,到1989年完成,第二期則在90年代初相繼落成。整項計
劃的總投資,除17.08億元地價,還包括21.5億元建築費用,以及利息成本及興建酒店
時的巨額裝修費,總額達50億元之巨。太古地產透過對金鐘太古廣場的龐大投資,建立
起其在金鐘地區的領導地位,為集團在地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80年代末,太古地產又在港島則魚涌策劃大型地產發展計劃。則魚涌對太古集團其有特
殊的意義,一個世紀以前,太古就已在則魚涌糖廠街28號開設遠東聞名的太古糖廠。不
過,太古地產銳意發展則魚涌更重要的原因,是看好該地區未來的商業發展潛力。有人
說香港每十年就有一幅旺地誕生,百多年前中環一帶極旺,之後中環、灣仔、銅鑼灣相
繼蓬勃發展,則魚涌極可能是下一站。

其實,早在80年代,太古地產已在則魚涌積極收購物業。1992年12月,太地以5億元價
格購入糖廠街南華早報大廈,3個月後再斥資7.5億元收購華蘭路22號凸版大廈。至此,
太古地產在則魚涌擁有物業已達8幢之多,包括德宏大廈、香港電訊大廈、多盛大廈、
和域大廈、常盛大廈、康和大廈,以及南華早報大廈和凸版大廈,總樓面面積接近400
萬方呎。其中,已完成重建的德宏大廈和多盛大廈已相繼出租,每1幢新廈均以行人天
橋或通道與其他大廈相連,再與太古城連接,整個發展計劃將跨越下世紀。太地將這個
商業城堡命名為「太古坊」,太古坊鄰近地鐵站和束區海底隧道出口,交通便利,極具
商業發展潛力,其目標租客將是那些在中環保留一個小型辦公室,但希望在則魚涌找到
一流辦公樓的機構。

目前,太古地產已成為香港著名的大地產集團。據1998年度太古集團的年報,太古地產
擁有的投資物業,總面積達1,120萬方呎,另有160萬方呎正在或有待發展中,並持有太
古廣場三家酒店各20%股權。已建成投資物業中,商業樓宇達887.4萬方呎,工業樓宇
181.1萬方呎,住宅樓宇868萬方呎。換言之,太古地產已與九倉,新地等鼎足而立,成
為香港規模最大的地產投資集團之一。
7 : GS(14)@2011-05-21 12:24:5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270315
太古:有意投波老道地皮
2011年05月20日
8 : onesee(1238)@2011-06-29 13:23:43

太古洽售又一城 最多套220億
2011年6月29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629/News/ea_eab1.htm
9 : GS(14)@2011-06-29 22:52:2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385398
太古擬 220億沽又一城
向星洲基金洽售 籌資港島擴版圖
2011年06月29日
10 : GS(14)@2011-07-30 12:35:5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478343

世紀 Big Deal淡馬錫買起又一城
太古套 188億 創香港物業紀錄
2011年07月30日
11 : GS(14)@2011-07-30 12:36:1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478344

低買高賣
套現攻地產 勢暫緩分拆
2011年07月30日
12 : GS(14)@2011-07-30 12:36:2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478346

寧揀星洲
淡馬錫若融資不益香港
2011年07月30日
13 : onesee(1238)@2011-08-12 16:12:29

太古基本純利 半年跌48%
2011年8月12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812/News/eb_ebc1.htm
14 : 200(9285)@2011-10-15 23:53:28

太古汇停业半天水浸损失尚难估算

摘要:昨日凌晨,天河路BRT石牌桥站路面积水,从太古汇商场负二层连接的消防通道涌入,导致太古汇地下商场全部遭遇水浸。昨日,商场暂停营业半天进行清理,直到下午3点半才恢复营业。这次水浸和停业的具体损失仍在核实之中。

昨日凌晨  Ole超市也被水浸。
  一场史上最迟的“红色暴雨”,让正式开业刚半个多月的太古汇商场,再次成为全城焦点。昨日凌晨,天河路BRT石牌桥站路面积水,从太古汇商场负二层连接的消防通道涌入,导致太古汇地下商场全部遭遇水浸。昨日,商场暂停营业半天进行清理,直到下午3点半才恢复营业。这次水浸和停业的具体损失仍在核实之中。

  豪雨倒灌太古汇地下商场

  太古汇商场位于天河路BRT石牌桥站北侧,商场的4个消防通道楼梯口,与马路仅约3米的距离。

  昨日凌晨1时许,BRT石牌桥站路段完全被水淹没,交警在西往东方向的车道上拉起了警戒线,提醒车辆不要驶入深水区。

  老刘和几个工友站在水中,看着哗哗的流水从消防通道涌入太古汇地下商场,一筹莫展。关闭消防通道大门、用门板水泥袋堵水,他们试过的方法都未能取得成功。暴雨仍在下着,路面的积水有增无减。从消防通道往地下看,楼梯口的水流就像是瀑布般汹涌。

  “我们晚上9点多钟就赶到了这里,一直没办法控制进水。”老刘告诉南都记者,他们已经处理了近4个小时,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工人们便陆续进入商场,坐在地上等着商场领导下一步的指示。

  昨日凌晨1时30分许,雨势减弱,路面积水消退。老刘和工友赶紧用小推车,推着几个水泥袋,堆在了这4个消防通道入口,堵水工程这才算是完工。

  一层LV没事 负二层最受伤

  太古汇地下商场分为四层,其中负四、负三为车库,负二、负一则是商场。水浸最严重的是负二层,负一层同样有积水。(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昨日凌晨1时30分许,南都记者进入太古汇商场。此时商场的电梯全部停止运行。走入地下商场,远远就能听到“滴滴答答”的声音。一些滴水严重的地方,商场工作人员已放了几个水桶接水。

  位于商场一层的LV店铺,有店员正在店内清理货物。陈列橱窗里的货物已经收起来了,地板全部湿透,橱窗顶部仍在滴水。负一层的水位较浅,大约在3厘米,对里面店铺的影响也不是很大。几位过来处理的店长,打开店门清理了一下,便又锁门离开了。

  受影响最为严重的负二层,水位则大概有七八厘米。多数店长都赶了过来,因为积水很难排出,他们多是用拖把把水推向门外,然后在店内坐等着商场的统一处理。小李的店铺是一家香港品牌的小饰品连锁店,平时不少货物都是摆放在地上,更为糟糕的是,他的店铺地面似乎比对面店铺要低,积水都流到了他的这一边。“店铺是今年7月中旬开张的,前三年每月租金都超过10万元,现在经营还是亏本状态。”小李笑着说,这次幸好浸的不是他们一家,否则老板肯定要找他麻烦了。

  高端超市O L E的地势很低,积水都流向了店内,十几位员工赶来救援,连消防胶管也被拿出来充满水放地上隔水。积水带来的污泥,全部沉淀在商场地面,纸盒、垃圾满地都是。

  昨日凌晨3时许,南都记者沿消防通道楼梯直下,楼梯上的流水依旧很大,走到最底层时,积水能没过脚踝位置。

  商场昨日上午闭门谢客

  昨日上午,南都记者在太古汇门前发现,太古汇商场部分几个门都上了锁,整个商场处于停业状态,而写字楼部分也已停工。在太古汇北门的地下停车场前,不少车辆从华文街通过想进入,均被保安拦下。门口保安称,太古汇包括地下停车场在内整体停业,不能进入。

  南都记者注意到,太古汇几个入口大门均上了锁,并竖着牌子称店内职员应从西门进入。透过玻璃门可以看到,店内各商铺均亮着灯,有工作人员正在打扫卫生、清理商铺。不少市民想进店购物,却不得其门而入。

  西门处仅开了一扇门,两名保安挡在门前,进门需出示员工卡并进行登记。一位外国顾客称,自己在O L E超市预定了蛋糕,原定今天要去取,但该超市也停业了。后经保安与超市工作人员沟通,她才取到蛋糕。(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昨日中午,一些店员陆续外出。一位O L E超市的员工称,她并未听说店内有较大的财物损失。

  回应

  太古汇否认水浸与商场设计有关

  水浸及停业损失尚在估算中

  昨日,太古汇方面表示,积水主要由与商场负二层连接的消防通道涌入,故受影响的主要在负二层。出于对消费者及租户负责任的态度,商场决定于昨日上午暂停营业至17时,以进行保洁和全面检测工作。由于工作进度较快,昨日15时30分便恢复营业。

  太古汇表示,上午暂停营业,肯定将对商场营业额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暴雨造成的损失,商场和租户均购买了保险,具体的损失金额目前仍在了解核实中。

  很多消费者都很关注奢侈品是否会因水淹而降价处理。对此太古汇方面表示,奢侈品及国际一线品牌,都安排在地面一层及二层,而水浸严重的是负二层,因此影响较小。目前商场方面并未接到品牌降价促销的通知。

  新开业没多久的商场遇雨即淹,是否是设计上的缺陷?太古汇称,商场是严格按照国家建筑条例进行设计建设。出现水浸现象,主要是因为本次暴雨十分罕见,对街道排水系统造成很大压力,从而出现街道涌水倒灌现象。

  与太古汇正对面的万菱汇,由于地下入口比地下通道高出一层,反而没太大影响,昨天正常开门营业。天河城和正佳也都在正常营业。目前广州最大的地下商场“花城汇”,受下雨影响也不大,没发现水浸商品的情况。


http://gcontent.oeeee.com/b/df/b ... log/56b/7eb6a9.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9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