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福記(1175)新聞專區

1 : GS(14)@2011-04-19 22:17:38

http://www.cnblogs.com/lidp/archive/2010/03/09/1696431.html2008財年營業收入19億多元,純利潤2.9億元;2009年上半年純利2.5億元,按年增長27.2%,營業額13.87億元,按年增長77.8%,
整體毛利率微降0.7%,但仍高達57.6%……這樣一家上市公司算是好企業嗎?答案很肯定。這是一家餐飲服務公司,叫福記食品(1175HK),誕生在
江蘇,2004年在香港主板上市。
2004年這家餐飲企業做了2.5億元的生意,賺了8630萬元,利潤率不俗,2005年做了4.5億元,利潤接近1.5億元,2006年公司業
績突飛猛進,做了8億元營業額,利潤接近1.8億。2007年擴張至12億元營業收入,利潤達到2.5億元。盈利數字這麼的企業,應該歸屬優質股,但事實
並不是。春股價從3港元一度炒上33港元,又暴跌到2.2港元,又漲至7港元左右,移動之大極為罕見,且股價絲毫沒有體現每年超過30%純利增長的事實。
最有意思的是,這家中國最大的送餐服務供貨商,進入2009年開始噩運纏身:財務總監辭任,之後一直延遲公佈截至2009年3月底的年度業績,從
2009年7月29日起停牌;09年9月30日,福記獨立非執行董事徐尉玲提出辭職,理由很特別,是其無法及時完全獲悉公司若干關鍵事宜,對延遲完成年度
業績審核一事感到擔憂;10月初,停牌兩個多月的福記食品公告說,由於多番延遲公佈全年業績,已觸犯可換股債券、銀行貸款的違約條件,涉及金額合計逾30
億元。10月7日公司通告稱,已委任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為獨立財務顧問,負責與集團管理層跟進確認截至2009年3月底的年度財務報表;10月19
日,該公司竟然向高等法院提出清盤呈請。同日,高等法院頒令委任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之黎嘉恩、楊磊明及何熹達為該公司的共同和各別臨時清盤人。福記表
示,臨時清盤人獲授權,除其他事情以外,接管該公司的財產,及考慮在認為對該公司債權人最有利的情況下,訂立任何必須或適宜的協議從而讓該公司有效地重組
其事務。
這家一年賺2億元以上的企業瞬間猝死,似乎不可思議,是財務問題?做假賬?收入虛報?還是內部交易出事?在中國經濟向好的環境下,景氣的影響很小,難道又回到中國民企混亂的經營結構問題?都不全是。
其實,這次是福記起飛太猛,動作太快,玩得太另類,把玩金融手段玩得太大,太狠,用創新的融資工具用的太多,但又不懂如何規避風險,導致最後被自己設定的遊戲規則絆住,無法解套時,只有猝死。
在旁觀者看來,這是一個頗有遊戲色彩的場面,但對資本市場而言,這是一個恐怖事件:一家上市公司悄然無聲地玩了5年,把自己瞬間給窒息了,用的手段還是大紅大紫的融資創新──可換股債券。
多少錢?共約30億元債務,而公司只有不到7億元現金──賣出旗下優質資產,也只有6億可以馬上變現。根據事前約定條款,這家企業無力回天。
<小標題>公務員下海辦酒樓
魏東畢業於江西財經大學,主修稅務,1990年7月至1998年12月,在南通市國家稅務局做公務員,8年後突然下海,出任南通福記好世界餐飲分
公司總經理。這是由南通開發區金城企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的餐飲機構,不過他只做了8個月就辭職了。1999年7月,蘇州福記成立,註冊資本300萬元。
2000年1月,魏東和哥哥魏明開辦了蘇州新區福記好世界餐廳,2000年5月,公司增資至800萬元,正式以"福記"品牌經營。魏東佔70%股權,姚娟
持股25%,魏明持股5%。
姚娟是魏東的太太,畢業於復旦大學,曾在中國華工供銷總公司做了5年進出口貿易。她和魏東是公開的公司創始人。
公務員開酒樓,故事並不新鮮,但下面的故事還是有點離奇。
2001年3月,福記進軍上海浦東,逐步開設3家酒樓,很快,頭腦靈活的商人發現了更多金礦,他們充分利用廚房閒置時段在上海推出高質量外賣送餐業務。
2001、2002年正值上海外高橋、金橋、康橋、張江等幾個工業園區興起,入住園區的公司很少建自己的食堂,園區都遠離市中心,職員就餐成為各
大公司一大問題。當時,只有索迪斯和怡樂食兩家專業做餐飲配送服務的跨國公司,且其對中國市場運作和管理缺乏經驗,菜色不對中國員工胃口,市場供應可以說
處於真空狀態。"所以我們決定2002年進入工業配餐市場,為工業園區各大公司配餐時,通用汽車、西門子、德爾福等沒有多想就跟我們簽了全年合同。實在是
當時太沒人去涉及這塊市場啊!"魏東說。
當送餐服務具備一定規模時,福記設立了中央加工中心,進行規模化生產。這一模式完全符合商業運行規律,無心插柳竟然種出一片森林:在推出送餐服務
前的2002年,福記收入總額僅為0.75億元,2003年營業額立馬上升75%,利潤增長175%。送餐服務成為推動公司營業額的強勁增長點。此後短短
4年,送餐服務的項目收入增至5.55億元,代替高檔酒樓成為公司主業。4年平均純利率高達32.1%。
送餐服務這個經營項目並不新,麗華快餐曾是國內龍頭企業,但其經營該項目14年,2005年收入總額僅2.75億元;福記則用4年時間,其
2006年收入總額就增至7.97億元,比2002年增長9.6倍。不僅如此,從開始送餐服務起,福記的經營盈利率和純利率就呈明顯逐年上升趨勢,當送餐
服務成為公司主業後,2006年其經營盈利率和純利率分別高達38.7%和31.6%,比未開展送餐業務時的2002年增長了91.6%和79.5%。送
餐服務的營業額複合增長率為294.26%,佔公司總營業額的比率逐年上升,2005年已達到52.09%,到2006年中期更達到65.6%。
為充分利用加工中心的剩餘產能,2004年2月,福記將加工中心初加工的原材料包裝加工成方便食品,配上調味包和簡單指示,這些產品只需按照指示簡單烹製或加熱就可食用,符合現代人快捷的生活節奏。借助福記現有的渠道,銷售方便食品成為公司另一收入和利潤來源。
這樣,福記逐步建立了自己的餐飲體系:經營酒樓的福記聯合(上海)餐飲有限公司,福記聯合(蘇州)餐飲有限公司,還有採購、加工、送餐、方便食品等眾多家公司,他們直接控制採購源頭、生產基地、現代化加工物流系統、終端供餐及服務,並涉足生鮮超市、中餐連鎖等。
其三大業務將送餐服務定位於機構客戶,將高檔酒樓定位於消費能力較高群體,將方便食品定位於大眾,三項業務使得福記模式成為中國非常特別的產業經
營案例。因為模式不錯,且經營業務增長迅猛,其送餐業務進入了寫字樓、學校、大專院校甚至火車配餐,滲透能力驚人,這自然吸引了投資銀行的注意。
資料來源:《新財富》雜誌
福記上市前3年主要財務數據:(會計年度結束日為3月31日,單位:人民幣萬元)
3年的業績如此出色,讓投行高手很容易想推其進入資本市場。這也符合福記創始人的做大計劃──魏東在2003年就開始規劃資本之旅。
<小標題>魏東開始資本之旅
2003年1月,天成公司(BVI)成立。註冊股本5萬美元,分5萬股,每股1美元。天成按面值配發及發行合共100股股份,魏東70股,姚娟25股,魏明5股。
隨後,天成公司在2003年12月,先向戰略投資者貸款100萬美元;2004年1月,向戰略投資者發行可轉債融資200萬美元;2004年6月,向戰略投資者發行可轉債融資200萬美元;前後私募融資500萬美元。
有了錢,開始重組旗下複雜的公司。2003年9月,天成收購蘇州福記,收購價2410萬元,再收購上海福記,收購價1908萬元,收購總價
4318萬元。蘇州福記於2004年1月變更為福記聯合(蘇州),上海福記於2003年12月變更為福記聯合(上海)。收購價格基於2003年3月內地會
計師評估值4318萬元,而2003年香港報表顯示公司淨資產8773.2萬元。
2004年5月10日,魏東及姚娟向MillionDecade轉讓各自在天成已發行股本中所持的140股及50股股份,作為
MillionDecade分別向魏東及姚娟配發、發行737股及263股入賬的代價。上述轉讓完成後,天成由MillionDecade及魏明分別擁有
95%及5%權益。
2004年9月24日,姚娟向魏東轉讓其於MillionDecade的全部權益。同日,MillionDecade向姚娟女士的代名人
TopAmple轉讓其於天成的25%權益。上述轉讓後,天成由MillionDecade、TopAmple及魏明先生分別擁有70%、25%及5%。
MillionDecade、TopAmple都是BVI註冊的離岸公司,分別由魏東和姚娟100%控制。
重組後的福記已經初具規模,2004年下半年福記的香港資本之旅展開。
2004年12月,福記食品服務配售新股在香港主板上市,代號1175,集資淨額約達2.88億港元。這是香港資本市場很少見的食品股。福記的模
式非常符合投行的胃口:規模大,商業化程度高,收益率非常好,而且魏東給投資者描繪的是一個巨大市場的幾乎空白的成長空間。按中國目前現有的產業工人數計
算,工業配餐市場至少有4000億元。世界第一大餐飲服務集團索迪斯就是因為給工業界做餐飲、保安等後勤服務而成為世界500強的,年營業額遠超過
1000億歐元。毫無疑問,福記是中國同類市場的希望之星。
魏東做事極為進取,2004年底,福記每天生產10萬份左右的盒飯,規模讓國際投資者已經看到希望。但魏東有自己想法,福記日均消耗幾十噸的蔬菜
和米糧,這些蔬菜米糧全部統一向麥德隆上海店採購。以中小企業為服務重點的麥德隆有不勝負荷之感,而且因為食品行業對產品衛生質量要求高,魏東希望從源頭
開始控制產品質量。上市集資後,公司拿出約4500萬港元在山東、浙江及海南成立大型直接採購及初加工中心,之後又拿出約1.12億港元在上海松江、無錫
及深圳成立加工中心,擴張之勢兇猛。
福記用短短一年半時間將工業配餐的日產量從10萬份增加到35萬份,截至2006年3月底,福記的年營業額上升75.2%至7.97億元,送餐服
務營業額超過傳統的中餐館業務,成為公司第一大產業,至5.55億元,利潤上升89.6%至2.45億元。公司的股價也從上市時的3.1港幣一路飆升到
20多港元,成為2005年香港主板市場增長速度最快的公司之一。
2003--2004年度,福記營業額及股東應佔溢利分別上升93.2%及1.3倍,至2.53億元及8620萬元。福記就像火車頭,不斷加速擴
張,上海孫橋加工中心於2004年落成、崑山加工中心2005年1月起開始運作,最高產能為每日五萬份膳食。蘇州工業園中餐館也在2005年初開業;同時
又部署在上海及蘇州的住宅區建立家廚銷售門市的便利店網絡,擴充方便食品業務。儘管公司盈利不俗,但好像永遠在缺錢,魏東開始在資本融資領域大展拳腳。
<小標題>債市狂奔 福記猝死
福記在資本市場玩的和尋常公司配售股票、注入優質資產、擴股融資不同,2005年10月,上市不到一年,公司發行6.2億港元可換股債券,換股債
10.25港元,比當時股價溢價22%。發債主要用於松江、崑山、深圳三大中央加工中心的建設,目標是日處理70萬份食品。魏東姚娟夫婦發債後還持有上市
公司56%控制權。
2005後福記盈利很好,股價持續上升,從3港元持續升至15港元以上,2006年11月,福記再發第二批可換股債券,3年期,這次胃口好大,融
資共10億港元,換股價17.5港元。之後,公司股價還在上升。2007年年中高峰達29港元。股價上升,債權人早已換股,第一批可換股債已獲悉數兌換﹔
截至2008年12月,第二批可換股債還剩4.47億港元。
2007年11月,港股瘋狂上漲,福記借勢再發第三批可換股債券,3年期共15億港元,以人民幣計價,換股32.825港元,溢價達32%。但之後股價直落,從未超過25港元。這一瘋狂定價讓債權人從來沒辦法可以兌換,目前尚有14.2億港元未到期。
福記上市時只融資3億,但短短3年又在市場借可換股債券抽水32億港元之多,足足接近淨資產值的10倍,比公司最高峰市值的1/3還多,差不多是
2009年7月停牌市值的9成。這麼兇猛的玩法完全不是內地民營企業的慣用招數,而且,大量現金都被冠以投資新的擴張項目,並列入奧運會、高速列車等大型
活動中。玩得極有技巧,也動作神速,每次都抓住資本市場最好的時機,儘管抽水太多,但因為描繪藍圖狀況,投資者的看法還很正面。
如果一家做餐飲、不到10年歷史的企業能夠如此順利地高速發展,完全是真實可靠的,那麼只有2個答案,一是中國市場太好做生意了,二是香港資本市場對企業發展太有幫助了。
可轉換債券並非簡單的企業債券,金融海嘯後,投資者遠離高風險槓桿投資趨勢明顯,主要為規避風險,大量資金九流入債券市場,令小眾的債券工具—可
換股債券日漸紅火。報告顯示,在亞洲,可換股債券是對沖基金的新寵,特別是採用套戥策略的對沖基金。據路透資料,2007年是香港公司發行可換股債券高
峰,全年集資超過51億美元,但計入中資企業發行後則遠遠下止於此,中石化(386HK)2007年4月及2008年2月兩宗可換股債券已超過56億美
元。
在美國市場,逾9成可換股債買家來自套戥策略對沖基金,近年亞洲股市大升,這些對沖基金對亞洲區可換股債券興趣大增。中石化第一宗15億美元可換股債券認購超額4倍。
可換股債券並非純粹債券,它包含股票、債券及期權,持有人可在轉換期內,按行使價轉換協議定下的股數。股價上升時,可換股債價格隨此上升,會提供資本增值機會;相反,股價跌至低過行使價時,理論上可換股債券變成債券,具有控制風險功能。
對發行可轉換債券企業來說,可降低集資成本,互惠互利。對投資者而言,可換股債券比普通股或優先股更具防守性,因為可換股債券的價值通常不會低於債券的基本價值(bond
floorvalue)。而債券在未行使轉換股份前,有些還會定時派發票面利息;它的可兌換性質,就可在公司股價上升時,讓投資者有獲利機會。同
時,可換股債券持有人,需接受較低的票面息率回報。投資者更可同時買入可換股債券,以及沽空該發行商的股份,以締造套戥獲利機會
(convertiblearbitrage),因為可換股債券的波幅較低,較易有獲利空間。
簡而言之就是進可得,股市前景看好時,投資者便可依當初購買時所約定的轉換條件轉換成股票,以獲取更高報酬;退可守,如果股市景氣欠佳時,則仍依賴發債公司贖回,享有債券的固定利息收入。
不過,可換股債券最大風險就是違約,一旦股市長期低迷,在可換股期限內無人願意換股就帶來公司大額贖回的巨大財務壓力。而且,可換股債券非純粹債
券,儘管可自由流通,但可換股債券市場很小,流動性有限,熊市時,二手市場無人問津。因此股市好時,換股可互利雙方,但一旦股價低迷,發債公司須具備足夠
資金應付,不然坐艇沉舟,只是一瞬間。
回來看福記,2007年9月,不斷進取的魏東斥資8億元收購天寶集團60%權益。天寶在中國26個城市擁有35家經金漢斯連鎖餐廳公司,這是類似
主題餐廳的新招牌,主要提供西式燒烤食物及啤酒。福記拿下後繼續增加至39家餐廳。到2007財年,主題餐廳業務營業額達到1.91億元,經營溢利
4090萬元。2008年9月半年年報顯示,主題餐廳業務營業額達到2.6億元,經營溢利5648萬元。
簡單看營業收入和盈利都不錯,但細看其財務報表,就有問題了。
其實2008年開始就有問題了。興建中的北京及嘉定地區性分銷及加工中心項目暫時延遲完成。北京奧運會6家大學競賽場館及(鳥巢)奧林匹克接待中
心的指定餐飲供應順利完成了,但福記卻很快失去了原來數額龐大的高速列車動車組配餐經營權,外加奧運項目成本高,收益低,趕上全球金融危機,福記又面對股
市崩盤。2008年中期,其股價跌到15港元以下,到2008年底,持續跌到5港元以下。
到2008年9月底,福記短期銀行貸款3.47億元人民幣,長期銀行貸款1.03億元,2009年到期可換股債券4.46億港元,2010年到期
可換股債券14.17億港元。收購主題餐廳應付代價3.12億港元,總借貸26.25億元,而銀行存款及現金10.58億元,淨借貸15.67億元,淨借
貸比率51.7%,總借貸比率則為86.6%。
災難隨之而來。進入2009年,福記股價始終在10港元以下,且持續下滑,大型投行對其財務狀況非常清楚。福記年報公佈,2009年11月到期債
券的換股價為17.18港元,屆時如未能升至此價以上,福記要按本金118.549%贖回。至於2010年10月到期的債券,換股價為32.825港元,
如未換股,應以本金107.34%贖回。過去投資基金十分配合,一批6億港元2010年到期的債券已全部兌為股份,而2009年到期的10億元債券亦已換
股一半以上,但2010年的債券到期是20億元。
到2008年底,網上盛傳福記財務有問題,甚至說很多餐廳做假賬,把百萬元營業額誇大成千萬元,之後又說很多城市的分公司拖欠員工工資。之後,公司財務總監辭任,更增加謎團。慣性認為,民企上市後只要財務總監更替加快,賬目都可能有問題。
這些財務數據曝光,讓福記瞬間停滯,如果財務壓力太大,只有2個渠道再進行融資,一是銀行借貸,二是出售資產。2009年4月,福記食品還曾以
2.67億港元出售了潤輝持有的天寶20%的權益。福記食品8月20日再公佈,以3.3億港元出售譽峰全部已發行股本,而譽峰持有天寶全部已發行股本之
30%股權。天寶為天寶集團的控股公司,天寶集團在中國29個城市擁有並經營51間金漢斯連鎖主題餐廳。
福記食品在2007年8億元收購天寶60%的股權,其中40%通過譽峰有限公司持有,20%通過潤輝持有。
市場很快質疑:為何8億收購的資產,盈利能力不錯,規模也比2007年大,到2009年反而以6億元出手,等於以22倍市盈率收購,以11倍市盈率賣出?這一賣法明顯不符合商業規則。而且無人解釋為何要以虧損1億元的方式出售資產。
其實,行內人都知道這6億元是救急的稻草,一要支付贖回債券的資金,二要作為運營開支,福記擴張太快,規模做得太大,人也太多,資金鏈極為脆弱。而且,據歷史數據推算,即便福記現金流入9億元,行政開支4億元,應付債券贖回和借貸,依然缺口近10億元。
2009年3月底,公司應公佈財年報告,但福記表示,多個原因導致延遲確定年度業績。其中一個原因是公司中國財務管理團隊之一名高級成員由於健康
原因自2009年初起無法全力為公司工作,無法有效履行其全部職責,且不能聯繫該高層人員,公司已委派其他富經驗財務人力資源以提供充足支持履行該人員職
責。
福記說另一個原因是公司延遲開始進行2008至2009年度審核之準備工作。因為公司內部企業重組,財務團隊於2009年上半年投入大量資源,以根據中國會計準則編制若干中國附屬公司財務報表。
福記自2009年7月29日宣佈停牌,並三度延發全年業績。同時,公司董事、CEO多人先後請辭,獨立非執行董事徐尉玲辭任9月30日生效。福記解釋,她辭任原因,是沒有及時獲悉公司延遲完成審核其截至2009年3月31日止全年業績。
停牌前福記收報7.6港元,公司市值僅僅41億港元。
2009年10月初,福記宣佈,旗下兩批未到期可換股債券出現技術性違約,第一批是2009年11月到期的10億元零息可換股債,第二批是
2010年10月到期15億元零息可換股債券。以及於2007年8月訂立一項1500萬美元的貸款協議、多筆融資貸款觸及技術性違約。原因是福記2006
及2007年發債時,分別與美國紐約銀行、Capital
Trust訂立信託契據,公司須在每個財政年度結速後180日內寄發年報,否則屬違約。但公司指出,已就債券技術性違約請求豁免,貸款人未有要求實時還款。
技術性違約並不代表公司無力還債或付息,在二手市場,這兩批可換股債仍然有銀行開價。據路透社資料,09年11月到期的一批換股債買賣中間價是
111%,2010年10月到期的另一批買賣中間價則是79.5%。據彭博資料,兩批可換股債持有人主要是海外基金,截至8月底,美國註冊的
Principal高息債券基金分別持有10.06%和16.33%。
然而,福記食品(1175HK)2009年10月19日竟向高等法院提出清盤呈請。同日,高等法院頒令委任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之黎嘉恩、楊磊明及何熹達為該公司的共同和各別臨時清盤人。
<小標題>債之訓
福記轟然倒地!當年魏東姚娟夫婦憑福記食品股權,以35億元人民幣的財富,於2006年打進胡潤百富榜第73位。當年取得相同排名的包括百度創辦人兼總裁李彥宏,以及波司登(3998HK)總裁高德康。
2008年魏氏夫婦兩人的身家驟降至22億元,排名出局,僅能在胡潤餐飲富豪榜取得一席位。2009年據說其名次已沉入水底,與兩人聯絡都已"不方便"。這一戲劇性的變化令外界覺得如火箭般竄升,過山車般跌落。
福記股價停牌價報7.6港元,距兩批債券換股價已是天與地,換股無望。可換股債券變成純債券,有債有還。於到期日,公司需按面值118.549%(2009年11月到期)和107.34%(2010年10月到期)贖回。站在債權人立場,其實已沒有太多選擇。
這些風雨背後,還是有疑問。公司財務是否出現重大問題?公司還有沒有能力償還這兩筆即可換股債券?
福記的故事對可換股債券的發債公司和買家都可說極富警示作用。公司連續三年發債,溢價步步更高,投資者買完再買,背後一個假設就是股價上升,很快
可以兌換股票,因此零息、無抵押、沒有賣回權、保護契約不多,買家都一一接受。然而,這樣的如意算盤只有謊言和迷霧可以維持,到頭來還是一債壓死,煙消云
散。
2 : ant2012(35387)@2013-07-11 08:00:26

此外,委任楊芹女士(「楊女士」)及王建清先生(「王先生」)為執行董事;及委任梁海明博 士(「梁博士」)、麥家榮先生(「麥先生」)及宋泳森先生(「宋先生」)為獨立非執行董事已 自 復 牌 日 期( 即 二 零 一 三 年 七 月 八 日 )起 生 效 。

誠如該通函「有關投資者之資料」一段所載,王先生擁有上海恒利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之 90%權益及彼為投資者控股公司之董事之一。董事會擬進一步披露王先生與投資者( 為控 股 股 東( 定 義 見 上 市 規 則 ))之 關 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020

意馬國際(0585,前寶途國際)新聞專區(related:梁伯韜、鍾楚義、0775、8088、榮智健、何鴻章、0054、石庫門、林宣怡、喜羊羊、8173、0345、0482)

1 : GS(14)@2011-06-07 22:58:25

http://www.inv.com.hk/article1.php?article=06

陸叔會客室

梁伯韜 借羊救馬東山再起
2 : onesee(1238)@2011-07-06 14:19:28

意馬喜羊羊新片
交迪士尼海外發行 2011年7月6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706/News/eb_ebe1.htm
3 : GS(14)@2011-07-15 07:44:2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713584_C.pdf
認購482之前購入的喜羊羊服裝業務
4 : onesee(1238)@2011-07-27 18:25:47

凌勵獲意馬入股 3年內開千童裝店
2011年7月27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727/News/ec_ecc1.htm
5 : 鉛筆小生(8153)@2012-08-30 07:36:2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0829855_C.pdf
繼續蝕錢, 但報表乾淨

若成殼還要等
6 : conandea(16520)@2014-07-30 13:15:22

賣左都可以跌成咁

要約價0.26
唔通有枱底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664

電視廣播(0511)賣給陳國強

1 : GS(14)@2011-04-16 13:55:30

【本報訊】傳聞多年的電視廣播( TVB)賣盤終揭盅,新主人不是上海文廣集團,也非新晉傳媒大亨李澤楷,更非早前「表明心迹」的恒基地產大太子李家傑,而是曾自稱被旗下的《成報》及無綫收費電視搞到「傳媒大亨夢碎」的殼王陳國強。據悉,今次他再「尋夢」的代價約 90億港元。 記者:何凱兒

昨晚 TVB宣佈,大股東邵氏兄弟與由陳國強控制、並夥拍王雪紅及 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組成的財團達成協議,邵氏兄弟將所持的 26%TVB股權售予該財團。此外,持有 TVB約 6.23%股權的邵氏基金,在售股完成日或之前,將約 2.49%股權售予獨立第三者。令到財團、邵氏基金及邵太方逸華三者合計的股權為 30%。

傳不包括電視城地皮

陳國強接受查詢時稱:「我冇嘢講呀,唔會多過張通告講嘅嘢 o架,你哋每個打嚟,我都係講呢句,唔可以厚此薄彼……家咩都冇變呀,仲係邵生邵太做正副主席,交易完成後先講喇,你有咩問,可以打畀 Stephen(陳志雲)」。
交易雙方無披露交易作價及詳細條款。根據協議,交易將於 3月 31日或之前完成,完成後,陳國強、王雪紅及 Providence行政總裁 Jonathan Nelson,將加入 TVB董事局, TVB現任管理層,包括主席邵逸夫、副行政主席梁乃鵬、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方逸華維持不變。
消息稱,陳國強等人斥資約 90億元「贏得 TVB歸」。邵太一直企硬開價 105億元,傳聞因為陳國強提出不包括將軍澳電視城地皮,因而擊退出價 90億元的李家傑。消息透露,邵逸夫伉儷與陳國強不時有見面茶敍,這次交易雙方只正式磋商了不足三個月。
無綫電視業務總經理陳志雲表示,新買家的組合,結合傳統電視及新媒體、互聯網等新的傳媒經驗,對 TVB而言,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可以將 TVB的業務帶到不同領域。
對外間流傳邵太方逸華一直「企硬」索價逾百億,他表示,有關索價從無披露,但「邵生邵太選擇投資者,錢一直唔係第一位,啲錢係用嚟做慈善,佢哋最緊要係睇個買家能唔能夠將 TVB嘅業務,提升到新嘅層次同埋做到國際化」。他重申,市場上有很多人對邵氏有興趣,但統統已成過去。
今次並不是陳國強首次向邵逸夫購買電視業務。由於要符合收費電視牌照要求, TVB05年將無綫收費電視 51%股權,售予陳國強及其持有的上市公司漢傳媒。不過,陳國強入主後,收費電視業務仍無起色,漢傳媒 09年 7月以 2.1億元,向 TVB出售 31%無綫收費電視股權,漢傳媒及陳國強目前仍分別持有 18%及 2%相關股權。
廣播事務管理局發言人表示,暫未收到任何 TVB股權變動的申請,作為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持牌機構, TVB有責任遵守《廣播條例》和牌照條款的要求,若有任何股權結構變動,要根據牌照條款向廣管局申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978

暢豐車橋 (1039)新聞專區(關係:3339)

1 : GS(14)@2011-07-23 20:21:1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722&sec_id=15307&art_id=15453876
暢豐車橋盈警狂瀉 24%上市不足一年 股價累跌四成2011年07月22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508

珠江鋼管(1938)新聞專區

1 : GS(14)@2011-07-30 12:47:3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730/News/eb_ebf1.htm
珠管內銷比例 將升至八成
  2011年7月30日
2 : lemonwongwong(33038)@2014-04-23 17:39:21

想問下佢出左公告話將間廠賣比人2億,再租返比自2。3億,咁安排係咪合理?即是間接按左間廠吐現比利息, 係咪表示佢好水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606

華懋新聞專區

1 : GS(14)@2011-05-18 21:39:43

十三、華懋
華懋集團創創辦人王德輝,祖籍浙江溫州,1934年出生,1949年舉家遷移香港,朝鮮戰
爭爆發時,適值父親生意失敗,王德輝停學協助父親重整,經營化工的華懋公司。60年
代,王德輝看好香港地產前景,遂與其妻子龔如心創辦華懋置業有限公司,開始投資地
產。當時,王德輝對地產建築一竅不通,但卻肯虛心學習,每晚工餘都拿著一疊圖則,
向鄰居一位建築老行尊請教,直到摸清路向,才購地建樓。1967年地產低潮時,王德輝
憑獨到眼光,抓住良機在荃灣一帶購入大量地皮,其後人心回穩,百業待興,王德輝在
荃灣大量發展每單位三、四百方呎的小型住宅樓宇,深受市場買家歡迎,逐步奠定了華
懋日後在地產界的地位。
華懋置業的名字首次在香港引起注意,是70年代初期。1972年,置地向擁有大量土地的
牛奶冰廠有限公司展開敵意收購。當時,華懋曾應牛奶冰廠董事局主席周鍚年之邀,與
牛奶冰廠合組牛奶地產公司,向置地展開反擊。華懋注資1.2億元換取牛奶地產24.9%
股權,而牛奶冰廠則以旗下土地換取新公司75.1%股權。後來反擊雖然失敗,但王德輝
及華懋的名字開始在業內打響。
其時,華懋已初具規模,據王德輝當時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華懋置業已擁有40多個發
展地盤,持有附屬公司30餘家,1971/72年度公司純利已達2,500萬元。1970年代以後,
華懋繼續在荃灣、葵涌、新蒲崗、觀塘等市區邊緣大量購入住宅用地,1975年度公司純
利已增加到7,000萬元,規模已不遜於地產五虎將水平。
華懋集團的地產發展策略有兩個明顯特點:第一,是中低檔路線。華懋發展的樓宇,一
般以中下階層市民為銷售對象,因此樓宇所處地區,往往為市區邊緣勞工密集地帶,樓
宇多屬中小型住宅單位,以樸素馳名,用料不甚講究,其質素有時被外界批評。1979
年,剛建成的荃灣工業大廈被地政工務司列為危樓,小業主驚慌失措,幸而華懋同意出
資,與小業主合資修葺。正因為成本低,華懋的樓宇銷售價亦往往比區內其他地產商的
要低。第二,華懋同時兼營樓宇按揭,將集團發展的樓宇交由旗下財務公司辦理按揭業
務,按揭率為樓價七成,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除賺取和息外,更可於供樓者無力
償遠時收回樓宇再售。此外集團還兼營樓宇維修、管理、保安等業務,賺取從建樓到售
後服務各個環節的利潤,因而公司的資產規模迅速擴大。到80年代初,華懋已成為唯一
沒有上市的大型地產發展商。一般估計,當時其規模與新地等比已相去不遠。
據了解,華懋持有的乙種換地權益證書,在香港地產發展商中可能數一數二,而其擁有
的出租樓宇,包括寫字樓、住宅樓宇及工業大度,至少約100幢,其中最為人知的,是
尖沙咀的華懋廣場、灣仔的熙信大廈等。1990年4月,華懋集團主席王德輝第二次被綁
架後失蹤,華懋集團一度轉趨低調。不過,其夫人龔如心經3年深居簡出之後,於1993
年己開始收拾悲痛心情,重出江湖,華懋集團已再度活躍。1993年至1994年期間,華懋
頻頻下注,大量收購具重建價值的物業廣場,在市場上相當矚目,其中,包括斥資30億
港元向永安集團購入中區永安人壽大度、永安中心大廈及向英皇集團購入宏記大廈,該
集團還向廖創興企業集團聯絡,有意將永安人壽大廈、永安中心大廈與廖創興銀行大廈
合併發展;稍後又斥資2.55億港元向岑才生家族購入中區華人銀行大廈兩成權益,計劃
與毗鄰的宏記大廈合併重建。
1994年3月,華懋主席龔如心宣布一項令香港轟動的發展大計,計劃斥資100億港元在荃
灣與建一座全香港及全球最高的商業大廈,該廈不連地庫合共108層,樓高468米,地盤
面積約21萬方呎,可建樓面面積210至230萬方呎,預計將於1998年落成,屆時將比現時
香港最高的中環廣場高出158米,比現時全球最高的美國芝加奇Seas Tower仍將高出25
米,比預計1997年落成的中國重慶大廈,亦將高出11米,堪稱「世界第一大廈」。該大
廈將命名為「如心廣場」(Nina Tower),大廈外牆將沿用華懋傳統顏色—─金色,大廈
頂樓將掛個紅色大心,寫著「We Love Hong Kong」。龔如心表示:她不是希望藉著大
廈命名來紀念自己,而是希望這幢大廈成為香港的新標記,同時表達她對香港前途的信
心。可是,後來該計劃已因技術原因擱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355

STX大連新聞專區

1 : GS(14)@2011-05-02 15:09:1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502/News/ea_ead1.htm
韓資大連船廠擬港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184

僑威國際 (1201)新聞專區(關係:8016)

1 : GS(14)@2011-05-05 21:58:3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505&sec_id=15307&subsec_id=15320&art_id=15226527財話短說僑威擬分拆附屬上創板
2 : GS(14)@2011-06-04 13:04:3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604/News/ec_ecd1.htm

僑威分拆 為發展銷售網
2011年6月4日
3 : GS(14)@2011-06-11 18:22:21

http://www.rthk.org.hk/efinance/ ... 09_2141_761230.html
一桶金專訪
4 : hongkwokkwok(1185)@2011-06-23 00:09:00

1201 主席許經振老婆原來係98年德福花園C座5樓五屍命案主角


德福命案緣於風水

一九九八年來自汕頭、自詡「風水大師」的神棍李育輝,在其妹妹位於九龍城侯王道的住所開館設壇,並吸引大批已婚婦人光顧,為家人驅邪治鬼、趕走二奶、添福添壽,以確保家中平安無事。

香港僑威集團主席許經振的妻子林春麗與兩名女性朋友蔡秀珍、徐順琴慕名前往找李育輝相命,其後到徐順琴位於九龍灣德福花園的住所看風水,李育輝得悉三人家財豐厚,於是設計謀財害命。

當年七月二十一日,李育輝將山埃混入礦泉水中,聲稱是符水給五名受害人服用,以致五人相繼中毒死亡,掠去一百三十萬元後潛回大陸,並與情婦逃亡到湖北。但人算不如天算,同年九月十五日被公安逮捕歸案,經法院審訊後判處死刑,並於九九年四月執行槍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220

星亮控股(0955)新聞專區

1 : GS(14)@2011-07-01 15:16:4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701/News/eb_ebe1.htm
荷企溢價1.6倍 提購星亮
2011年7月1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153

雅士頓馬田(Aston Martin) 新聞專區

1 : GS(14)@2011-07-09 10:44:56

http://www1.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709&sec_id=15307&art_id=15414994
占士邦戰車 駛入港交所
2011年07月09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2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