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糊塗事多是聰明人幹的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adrn.html



有歷史學家講,歷史總是從過去的某一時刻就決定了它的開始。在 期貨市場,一些投資者的“聰明”做法,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將來賠錢的結局。這一點不用懷疑,只是時間問題。

投機市場是聰明人聚集的地方,人們大多認為自己比別人更聰明,市場中隨處可見自視高明或通曉先機的人。然而,在大浪淘沙的投機市場,尤其是期貨市場,糊塗事卻多是這些聰明人幹的。

一些曾有過輝煌歷史的聰明人,是帶著成功的記憶來到投機市場的,他們堅信自己是了不起的人物,以至於他們時常會憑感覺自以為是地宣稱:“絕對見頂了 ”、“絕對到底了”、“不可能再漲了”、“不可能再跌了”。結果頂上有頂,底下有底,漲了還漲,跌了還跌,許多人在“絕對”和“不可能”當中,被市場無情 地淘汰了。

也有一些從事現貨的聰明人,囿于所聞與經驗,以為比別人掌握了更多的現貨資訊,甚至以為自己是一個全知者,知道了市場的一切,實則是一孔之見,偏而不 全,拘泥地按照自己的所聞及經驗來操作,不知道順勢操作以及控制風險,許多聰明人也因此離開了這個市場。還有一些聰明人,在技術分析理論方面鮮有人及,但 卻溺於所學,有的執拗地認為強勢至多30%回調,等回調到30%,又說最多50%回調,後來又說最多0.618等等。還有的機械地認為某天是時間之窗,在 刻舟求劍的過程中,資金逐漸被侵蝕掉了。

也有一些聰明人確實知道大勢之所在,但有時為了等待一個好價位,或為了避開一個小波動,而耍小聰明,結果卻因小失大,錯失大好時機;或者有時逆勢操作搏反彈,結果也見小忘大,弄巧成拙。

以上種種,其事甚多。在期貨市場,有多少聰明人雄心勃勃而來,卻折戟沉沙而歸。於是有人感歎,期貨市場賠錢的路長著呢;也有人感歎,期貨市場一人歡笑千人淚,賺錢的沒有幾個,總是把期貨和賠錢聯繫在一起。

為什麼那麼多聰明人會在期貨市場失敗呢?當然原因很多,但總結下來,就會發現期貨市場的這些聰明人做起單來或多或少都存在這樣一些問題,如喜歡主觀臆 測、好絕對肯定、拘泥固執並且唯我獨是。這正是癥結所在。而且這四點在大多數投機者身上都能找到,可以說相當普遍。說起來這便是做人的問題。雖然我們不能 說投機如做人,但如何做人確實影響著投機的結果。能否改掉上面提到的四點,對於投機的成與敗就很關鍵。

《論語》曰:“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投機者完全可以將這句話引為座右銘,無論做人還是投機。對投機而言,則是“投資的四項基本原則(投機四戒)——不懸空猜測,不絕對肯定,不拘泥固執,不唯我獨是”。

再發揮開來,老子也告訴人們,不要以為自己什麼都清楚或什麼都正確,只有這樣才能認識清楚,判斷正確;也不要誇耀自己了不起或自高自傲,如此,才會有 功,才能有所長進。老子接著告訴人們,“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就是 說,自以為清楚者不明白,自以為是者不正確,自己誇耀者必然無功,自高自傲者不會長進。

“兵者無時非危,故應無時不謹。”做期貨投機也理應如此。然而,一些聰明人由於自以為是等原因,不能夠應物變化,不能與時屈伸,看不到變化,有時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固守單一看法,不能慎重從事和多方考察,致使舉措不當,應物無方。

當然,期貨投機之難則又在於察亦有偏,難免一葉障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這樣說下去,好像期貨投機不可為了。其實,投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順勢,再建立 一套自己的交易系統。投機大道就是老子所說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無為者就是要老老實實地跟著行情走,按照自己的交易系統,時行則行,時止則止,去掉智與巧。臨事之時,只需問一句:“我循道乎?”,“基本面和技術分析相 互驗證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9

筆論天下:格老的糊塗 陸日勤

2008-09-02  AppleDaily


21 年前的一個星期一早上,上任美國聯儲局主席不久的格林斯潘,準備乘搭飛機前往南部省分發表演說。格老心情有點不安,原因是華爾街股市在之前兩星期急跌兩 成,剛過去星期五跌勢加劇,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單日急挫108點。登機之前,格老得悉股市低開200點,由於當時科技所限,飛機上沒有電話,無法接收即時 行情,格老惟有待抵步後,即當日收市後,才向來接機的當地聯儲局下屬查問。一位職員說:「股市下跌了5--0--8。」格老鬆口氣,道:「好極,簡直是一 個奇妙的反彈。」職員面無表情,分享不到格老的喜悅。

大禍臨頭 懵然不知

格老才知誤會了職員的意思,在一般英語會話中, 「5--0--8」,是指5點08,即5點多些少。今次例外,「5--0--8」指的是508點,--即指數的兩成。這個單日跌幅,較1929年引發經濟 大蕭條的股災更為嚴重。事後,1987年的那一天被稱為「黑色星期一」。大禍臨頭,仍懵然不知,這個聯儲局主席,若以今日香港人對專業人士的期望為標準, 應該不合格──格老真的不夠專業。過去幾十年,全球股市由美國主導,而華爾街要選一位最有影響力的人,非聯儲局主席莫屬。他擁有最多的資訊、最佳的人才和 最廣的人際網絡,包括與白宮和各大銀行的聯繫,聯儲局主席時常被神化。格老在其自傳《我們的新世界》中,憶述這段「黑色星期一」笑話,作為銀行家群雄之首 的他,將事件看成趣事一則,在書中沒有流露半點失責的內疚,完全不感到有甚麼不妥。日勤認為,這說明市場的波動連最具影響力的人士,也無法預知,更遑論操 控。這種看法與坊間流行的陰謀論──全球股市上落操控在一小撮華爾街銀行家的手上,股市的大起大落,是這班幕後黑手興風作浪的後果──大相逕庭。

致勝之道 沒天書可依

1998 年長期資本管理事件,聯儲局罕有地主動出擊,召集華爾街各大銀行及投資銀行合作,才能令各懷私心的銀行家團結行動,顯示團結行動的難度。因為面對危機,誰 都不想做最後一個逃生者,面對機會,誰都不想做最後一個淘金者。每家銀行有自己的股東問責,每位銀行家有自己的事業前途去維護,也有自己的家人要供養。組 織一次聯合行動已夠困難,更何況持久操控。在這種混沌環境下,沒有人設下規則,沒有試卷,更沒有模範答案。雖然以專業作為包裝,銀行家需要有的卻是小販的 靈活變通,多於醫護人員的專業規範,連聯儲局主席也不例外。本想總結港人追求快樂的話題,可惜日勤長氣了,惟有待周四才作總結。陸日勤 http://penandsky.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4

三九集團糊塗賬

 
 
2007-1-18  NM
 

原屬解放軍後勤部,以生產「三九胃泰」而聞名的三九集團,五年前被揭發違規挪用上市的三九藥業資金到香港炒股炒樓,被中國證監會公開譴責,集團總司令趙新先仍在服刑。集團的重組工作快將完成;在現時各地投資者對國企另眼相看的市場環境下;新世界、華潤甚至德銀都覬覦三九旗下的資產,爭相入標競投。

不過,三九集團的糊塗賬仍未解決;最近由香港上市公司大中華實業控股出售的擺花街一號廣場,就惹來一批三九前官員不滿,認為物業屬「國家資產」,不惜自揭三九集團的僱員利用「阿爺」錢,肆無忌憚到港炒樓的劣行,並去信特首曾蔭權辦公室要求介入。

中環擺花街一號廣場,是往蘭桂坊必見地標,矗立在舊樓和古董店之中,尤見突出。原來這幢仍新簇簇的寫字樓,背後牽涉以前軍方企業三九集團的糊塗賬。

擺花街一號廣場由香港一間上市公司大中華實業持有,剛於上月底以四億四千萬出售;不過交易令國內三九集團的官員非常緊張,出盡辦法要「叫停」,以防國家資產流失,更不惜去信證監會、金管局以及特首辦公室,揭露國家縱容國企胡亂挪用資金的醜行。區區四億多元的交易,不及港股每日成交的百分之一,國內三九官員如此着緊,事情要追溯到七年前。

南下大舉炒樓

三九集團這間巨型國企,九八年脫離「軍企」後,在當時的解放軍後勤部部長趙新先領導下,大肆擴張,業務由醫療、地產、製衣、電子、酒店及的士高都有,並順利把三九醫藥在二千年三月於深圳上市。有錢自然身痕,上市後半年,三九集團就把資金轉到香港炒樓企圖搵快錢。

二千年十一月,擺花街一號廣場由中國未名投資公司,以二億六千多萬購入,該公司的大股東陳達成其實是三九汽車集團的總經理,而他的紅顏知己馬曉玲就是三九汽車的人事部長,亦是中國未名投資的董事。替擺花街一號承做按揭的銀行就是廖創興銀行(現稱創興),而替中國未名投資向銀行做個人擔保的,則是前北京中信董事長王軍的女兒王京京,銀行的貸款手續費高達一百七十五萬元。

陳、馬這對男女於二千年十月在香港狂掃物業,成為當年淡靜樓市的大豪客。除擺花街一號,還以五億元掃入雲咸街八號全幢;三九集團更安排其他代理人掃入豪宅,如大潭道八號、施勳道三號等等,掃貨最少十億元。

港產鐵娘子出手

三九這班代理人到港後,因為有「阿公」的水喉射住,吃喝玩樂,揮霍無度,據本刊獲得一份資金進出記錄表,除了買樓、公司註冊使費外,濕碎開支亦報上,單是雪茄費一個月達十七萬元、遊艇汽油費每月亦數萬元,存入資金的公司則包括三九集團旗下的三九汽車和三九石油等。

而替三九這班代理人拿「阿公」錢炒樓的經紀,就是已絕跡地產市場的李金誠和賴紹榮,後者更意氣風發,那時經常駕着法拉利四出招搖,曾一度與麗新主席林建岳齊齊玩賽車,聲稱是富豪「通天經紀」,實質是一屁股債,曾被銀行申請破產的光棍。

三九集團在港掃貨後不到一年,正值查史美倫上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一職,在國內被謔稱為「查死你們」的她,上任後隨即採取雷霆掃穴行動,其中三九集團就被中國證監會公開譴責非法挪用上市公司三九醫藥廿五億元人民幣,並呼籲小股東聯合起來,向大股東追究。三九集團隨即受查,而總司令趙新先因瀆職罪被判刑。

借殼上市變賣資產

三九集團被「郁」後,那批用「阿公」錢買入的香港物業遂成為三九集團內官員關注的資產,其中雲咸街八號物業,就於○五年以六億六千萬出售予南豐,賬面勁賺一億六,「呢啲錢應該攞返去三九,但香港呢邊嘅人(馬曉玲和陳達成)就吞咗。」代表三九集團利益的梁先生向本刊說。

據國內媒體報導,南下到港炒樓的三九代表人物,即中國未名投資的大股東陳達成,因三九案件已被公安局於去年拘捕,而他的紅顏知己馬曉玲就想盡辦法把物業套現,同時為掩人耳目以防被尋仇,已進行整容手術。

生於一九七六年的馬曉玲,九八年畢業於蘭州商學院,主修國際貿易,○二年只有廿六歲,能夠來港掃物業到涉足股壇,大搞財技,皆因背後有高人指點。

大中華實業前身詠輝集團,九六年因債務重組而停牌;九七年落入台商海富手中,後股權數度易手,於○一年十一月與股壇老手陳恆輝旗下的中國燃氣換股,令中國燃氣成為其控股股東,而中國燃氣的非執行董事吳邦傑,就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的哥哥,他是醫生一名;馬曉玲向外透露,○二年在吳邦傑的協助下,在香港物識上市公司殼,把持有擺花街一號的中國未名投資,以一億六千萬作價注入詠輝,再透過配股、供股等財技,把物業成功借殼上市,逃過被「阿爺」追收在香港的資產。

○五年搖身一變成為大股東兼上市公司主席後,馬曉玲卻從未公開露面;但三九內的知情人士,就想盡辦法索回在香港的資產,令她甚為不悅。○五年中,在上環招商大廈一間名為Yen & Co之律師樓,就被四名戴鴨舌帽的彪形大漢入內搗亂,並大喝:「不要多管閒事。」而剛好事發前一週,嚴厚明律師代一名與三九關係密切的客人向深圳三九集團詢問馬曉玲及陳達成有否代表三九從事房地產投資一事。「警察同我哋講過,話應該係嗰班人搞我哋。」嚴厚明律師向本刊說。

籠裡雞作反

去年,本港寫字樓有價,馬曉玲透過大中華實業,以四億四千萬放售擺花街一號物業,此舉令國內三九的關連人士有如熱鍋上的螞蟻,恐防大中華之後派息套現了事,而馬曉玲夾着一大筆錢就遠走高飛,其中前三九石油國際有限公司的董事白金明,遂於去年底,去信證監會、金管局及特首辦「爆大鑊」,目的是要阻止馬曉玲把擺花街物業出售。證監會機構傳訊主管陳志強對本刊的查詢,表示基於保密原因,不能就個別投訴公開討論。而白金明當日曾跟這班南下炒樓的三九職員合作開設公司,可能因利益分配不均而「鬼打鬼」。

國企成為香港金融市場的當紅炸子雞,而香港才剛剛獲中央送「大禮」,容許辦人民幣債券業務,如何處理三九這筆糊塗賬,相信特首曾蔭權必須取得平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60

資本市場稅負過重、稽徵成本太高 證所稅兩大關鍵 財政部越算越糊塗

2012-6-18  TCW




股市聞風變色的證所稅,在新財長張盛和上任後好似穩定下來。但是財政部若想在改革中達成租稅正義,又想真的收到稅,兩個關鍵數字必須先算清楚。在財政部火速回應《今周刊》的說明中,這兩個數字卻越算越模糊??。

撰文‧楊卓翰

證所稅失控暴走後,財政部新部長張盛和臨危受命,以「先求有、再求好」的心態一步步小心經營,而財政部為證所稅爭議滅火的效率也越來越高。在《今周刊》第八○七期刊出特別企畫「國家治理危機」中分析證所稅的爭議後,財政部隔天迅速在網站上發出說明以「導正視聽」。

然而,在財政部的說明中,可以發現在證所稅首要問題「資本市場高稅負」中,有許多邏輯仍固執己見,和日本及美國等先進國家恰好相反。不但如此,第二大問題,該正視的「稽徵高成本」仍然不見說明。

資本市場負擔 再算還是高《今周刊》在報導中,比較台、美、日三國對資本市場課稅稅額(股利所得稅加證券交易稅)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發現台灣資本市場稅負占GDP比率遠高過美國及日本。

不過財政部卻指出,股利所得稅是「股東將股利所得併入綜合所得總額課稅所繳納之所得稅,屬投資所得之稅負」,而證交稅則是「投資人因政府制定法律、維持市 場秩序與交易安全獲得利益而支付之代價」,二者性質不同,不應加在一起計算資本市場負擔之稅負,不願面對台灣稅負已高的事實。

不論財政部怎麼說,對投資人而言,只要是投入資本市場,股利所得稅及證券交易所得稅就是必須負擔的二大稅負。一位財金系教授就指出:「股利所得、證交稅、 證所稅,當然要放在一起考慮!」他更指出,在亞洲先進國家日本,從二○○九年開始,股票交易之虧損也可以抵扣現金股利收入,因為二者性質類似,也一樣有著 一○%的稅率。從國際標準來看,資本利得稅本來就與股利所得稅同屬資本市場相關稅負,絕非財政部所言「性質不同」不能一起計算。

而若計算國內兩稅合一之後的個人股利所得繳納稅額加上證交稅,與免徵證交稅的美國及日本,比較資本市場課稅在GDP中的負擔比率,台灣負擔仍是美國的一. 四倍、日本的三.三倍(詳見附表),遑論證交稅率僅有○.一%的香港與○.二%的新加坡。就算僅算證交稅,台灣也還是偏高!

相較起來,台灣這套被外界稱為「外行的公平稅制」,其喪失的市場競爭力又該如何計算?從高鑫到克莉絲汀,台資企業略過台灣先在香港上市的案例不斷發生,如果證交稅不調降,又怎麼與香港資本市場競爭?

稽徵成本 閉口不談還是高證所稅的障礙還不只如此。證所稅的稽徵成本,一直是財政部不願面對的問題。而這個問題,正是把民國七○年代證所稅給徹底搞垮的主因。

雖然財政部前部長劉憶如以一句「稽徵成本不會很高」簡單帶過,但中華民國證券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黃敏助馬上「打嘴」,在公聽會上表示,台灣證券市場共有一 千六百萬戶,全年成交筆數將近三億筆,「若要求投資人記錄交易內容,申報納稅,成本無法估計。」雖然張盛和說過,證所稅課稅對象為二萬人,但是交易損益還 是得先針對所有交易人計算,才能知道要不要申報。而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按照財政部的最新版本,投資人可能連是賺是賠都算不出來。

要計算損益,就要計算股票的取得成本,但取得股票的來源有各種途徑,包括證券市場購入、公開承銷購入、現金增資取得、盈餘轉投資取得、資本公積配股、繼承 或贈與、借股拋空、可轉換證券轉讓取得等等,這些原始成本該怎麼認定?而投資人在除息前購入股票,之後股價上漲卻沒有填息,那麼究竟要算虧還是盈?

這也代表,財政部需要掌握每個投資人手上、台灣資本市場「每一股」原始取得成本,才有辦法計算究竟誰要繳稅、要繳多少。就算採用最新成交價當作過去成本,未來這些由增資、減資換股取得的股票,成本又該如何計算?這些稽徵成本,就可能毀了證所稅。

由台大經濟學系副教授李顯峰主持的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報告中就指出,過去證所稅「稽徵成本過大,即使繼續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政府所能收到的稅收也微不足道。」因此在最後全面停徵。

所以,張盛和上台之後推出的「修正動議版」中,再度修改申報制度為雙軌制,只有符合少數特定條件者才強迫核實課稅。而若採誠實申報,又等於變相懲罰誠實納 稅人。例如奢侈稅上路後,逃漏稅者竟比誠實申報者還要多。而證所稅可不像奢侈稅僅數千筆,而有八百萬戶需查核,財政部真的有能力追稅嗎?

打著租稅正義的名號讓台灣資本市場翻天覆地,最後若是等大股東、投機者自動上門繳稅,讓人不禁想問,正義何在?讓台股經歷了上沖下洗的四、五月,證所稅最後能否成功,仍取決於財政部能否解決「過高稅負」以及「過高成本」的問題,希望最後的結果別讓台股「白洗了」。

即使兩稅合一,台灣資本市場稅負仍高出美日許多2009年台灣對資本市場課稅占GDP比率,是美國的1.4倍、日本的3.3倍二稅合一後股利所得稅額(億元) 證券交易所得稅(億元) GDP

(億元) 資本市場稅負

占GDP比率

台灣 191 1060 124772 1.0% 股利所得稅額(億美元) 資本利得稅額(億美元) GDP (億美元) 資本市場稅負占GDP比率美國 416 560 139389 0.7% 股利所得稅額(億日圓) 資本利得稅額(億日圓) GDP (億日圓) 資本市場稅負占GDP比率日本 15842 1483 4711386 0.3% 資料來源:台灣財政部、美國IRS、日本國稅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27

政企文件迥異 電費徵收糊塗 上海電費多收了三五斗

http://www.infzm.com/content/93619

一份是國家發改委的紅頭文件,一份是電力公司內部文件,遵照哪個執行?一份是電監會的整改通知,一份是電力公司「整改完成」的報告,其中有何玄妙?

沒人能回答,過去多年內上海市的兩部制電價用戶,究竟被多收了多少電費,也沒人知道,上海市電力公司能否發起並承受一場超常規的電費清退行動。

電費單上多了小數點

拿到2013年5月的電費賬單後,上海一家工商企業的財務人員發現,這份模式化的賬單發生了細微變化:右側的「基本電費2」一項,第一次出現了非整數——多了個小數點。

和多數無心理會如此細節的居民家庭不同,用電大戶工商企業則對電費數字敏感得多。

當月,這家企業的實際用電需量,超過了與電力公司訂立的合同限額。按規定,超過的部分要按一定係數加倍收取電費。這就如同手機套餐中的流量,超出部分的計費往往比套餐內要貴。

「超額」的情況之前也有過,但多收的電費也都是整數。如今多了小數點,公司財務部門一頭霧水。

翻出國家電網上海市電力公司(下稱「上海電力公司」)2005年版的《供電營業細則》可發現,其第70條規定「實施兩部制電價的客戶……實抄最大需量超過契約限額的,超出部分加倍計費」。

蹊蹺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電價改革實施辦法的通知》(發改價格【2005】514號)(下稱「514號文」)對此類用戶卻有另外一套標準。按514號文中的《銷售電價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三條規定,如果用戶實際最大需量超過核定值5%,超過5%的部分,其基本電費加倍收取。

一個是超過即加倍收費,一個是超過5%的部分才加倍收費。兩種不同的加收標準,體現在電費上,則是巨大差異。

迄今為止,2005年開始執行的514號文及其包括的《銷售電價管理暫行辦法》,是上海電力公司向受電變壓器容量在100KVA(千伏安)或用電設備裝接容量100KW(千瓦)及以上的工商業及其它用戶中實行兩部制電價的主要依據。

兩部制電價是由電度電價和基本電價兩部分構成。電度電價和基本電價的區別在於,前者是用戶實際消費的用電度數,而後者則按變壓器容量或按最大需量計費,類似於電話費和座機費的概念。

上海市工商業用電大戶的這一「小數點」發現,意味著至少從2005年至今,名義上以發改委514號文為加收依據的上海電力公司,實際上是以自己的公司內部文件作為收費標準,在八年多的時間裡違規多收上海兩部制工商業用戶電費。

事實上,監管部門並非沒有察覺。2012年6月至8月,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簡稱「電監會」)曾組織過一次例行的全國性的供電專項檢查。華東檢查組抽查發現,上海市區供電公司對所有超過核定最大需量值的部分加一倍收取,而不是按規定對超過核定值5%的部分加倍收費。

也正是此次例行檢查,最近,上海市電力公司位於各區的營業廳的終端查詢機才出現了新的變化——以電力公司內部規定形式存在了數年的《供電營業細則》,其加收條款已被改得和514號文一致。

低調查處,無聲整改

奇怪的是,究竟哪些用戶被多收了電費,官方的監管報告閃爍其詞。

2013年1月30日,電監會的《2012年供電監管報告》向社會公開時,對上海的電力違規收費,只在第四項裡提了一句「未嚴格執行國家電價政策和收費政策」。而2013年初電監會辦公廳發佈的《關於開展2012年供電整改檢查的通知》(辦供電(2013)15號文,下稱「整改通知」)則更為詳盡,並披露了一起案例——

上海市工具廠有限公司2011年7月核定最大需量值為1750KW,實際最大需量值為1850KW。按規定,超過核定值5%的部分為1850-1750×1.05=12.5KW,而實際計收超限額部分為1850-1750=100KW,僅2011年7月,上海工具廠被多收的基本電費一項就達到(100-12.5)×78元/千瓦·月=6825元。

就在電監會發佈整改通知後,國家電網亦下達了《國家電網公司營銷部關於認真做好2012年供電檢查整改工作的通知》(營銷客戶(2013)37號),該文轉發了電監會於2013年初下發的整改通知,並要求被查出問題的下屬企業在2013年2月28日之前上報整改報告。

詭異的是,南方週末記者獲得的幾份工商業用戶電費賬單顯示,直到2013年4月,這些實際用量超過了契約限額的用戶,其「基本電費2」一項,仍在被多收。此時距國家電網內部要求的整改時限已過去了整整兩個月。

更令人費解的是,上海市電力公司2012年度供電檢查問題整改報告上,被電監會檢查披露的17項問題中,「未嚴格執行國家電價政策」涉及的兩個案例裡,有關上海市電力公司自用電未取消優惠電價一項顯示為「整改完成」。而對影響範圍更廣的多收電費一事,卻隻字未提。

被靈活取用的514號文

兩部制電價的合理性在於,「用戶有那麼大容量設備,電力公司就要準備這麼大的出力,兩部制的基本電費就是為了彌補電力公司付出的成本。」

最早明確了兩部制電價適用範圍和計費方法的,是水利電力部的《1976年電、熱價格》(下稱「76電價」)。

鑑於76電價誕生的年代小用戶較少,當時的兩部制電價執行範圍僅限於受電變壓器容量在320KVA的大工業用戶。514號文相當於把兩部制擴大到了100KVA以上的工商業用戶。

目前,全國僅上海、海南的兩部制電價擴大了適用範圍,其他各省份的兩部制電價仍在76電價圈定的範圍內。

有了76電價和514號文,並不能保證上海電力公司的多收電費行為合規。

事實上,早在514號文出爐前的1994年,當時的上海市電力工業局在《關於實施峰谷分時電價的暫行規定的通知》中,就已經以內部文件的形式,將兩部制電價的適用範圍擴大到了100KW及以上裝接容量的用戶。

「相當於上海電力公司自己1994年的規定已經違背了76電價,開始亂收電費,後來又拿2005年的514號文來當擋箭牌,」一位常年研究銷售電價的業內人士評價,「諷刺的是,其加倍收費的行為又違背了514號文,屬於一路違規。」 

更關鍵的是,被用來確認兩部制電價擴大合法性的514號文,明確規定了各地價格主管部門要隨後製定文件的實施細則,報國家發改委同意後方可執行。

現實情況是,最早執行兩部制電價的上海遲遲未見出台細則。由於擔心兩部制電價擴大帶來的電價上漲,八年來,也沒有地方有動力出台相關細則。

「加上上海市電力工業局的文件,上海電力公司擴大徵收範圍,可以說,從1994年起就在違規收費。」上述專家關心的是,如此漫長的違規收費史,會以銷售電價管理辦法細則出台終結,還是繼續僵持。

隱藏在電費中的細節

違規收費不止存在於程序中。南方週末記者獲得的一份低壓用戶的電費單顯示,該用戶的容量沒用到契約限額,但基本電費還是按契約容量來收。比如,該用戶的裝接容量是100KW,契約容量是50KW,但實際只用到了30KW,基本電費卻還是按50KW來收的。

事實上,如果照76電價來說,不該收這個用戶的基本電費,因為只有320KVA以上工業用戶才有基本電費。但現實中這類多收十分普遍。

按照514號文的規定,執行兩部制電價的用戶可以自行選擇基本電價按變壓器容量或按最大需量計費。但從南方週末記者收集的電費賬單來看,大部分用戶都按最大需量計算電費。

一位接近國家電網的人士透露,如果用戶能用足契約限額,選擇按容量比按最大需量的電價單價要低,用戶可以儘量合規的少繳基本電費。

但在上海市電力工業局1994年的文件和上海市電力公司2005年的供電營業細則中,卻寫明了只能按需量計費。

這一收費意圖也體現在了高壓用戶新裝申請單。「幾年前的裝機單據上,根本沒有以容量計算基本電費的選項,新的單據上有選擇了,但營業員一般仍會幫用戶選擇按需量。」上述業內人士說。

此外,即便選了按變壓器容量計費,新版的高壓用戶新裝申請單說明事項第一條也暗藏陷阱,「實施兩部制電價的客戶……按訂立的契約限額為計算基本電費的依據」。

不合理收費還包括電力公司自行設置「起步價」,比如要求未執行按最大需量計費的用戶,在實施分時電價後的三個月後應執行最大需量契約,且最低契約不得小於50KW。

事實上,依據《供電監管辦法》,供電企業不得自定電價,不得擅自變更電價,不得擅自在電費中加收或者代收國家政策規定以外的其他費用。

2011年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整頓規範電價秩序的通知》(發改價檢[2011]1311號),實際上再次強調了電價的管理權限不在企業,也再度證明了上海電力公司的供電營業細則違規。

沉默的「受害者」

「我們不知道自己被多收了電費,如果是真的,這是在坑我們的錢啊。」上海工具廠總經理辦公室的一位負責人對多收電費一事毫不知情。

當南方週末記者提出查看其電費賬單後,這家在電監會的專項檢查中被挖掘的「受害者」很躊躇,「電力公司是壟斷企業,如果多收,肯定不止我們一家。我們指望他們把多收的電費吐出來也不太現實。」截至發稿時,上海工具廠尚未向南方週末記者確認其被多收電費的時間跨度、總額。

上海一家物貿企業的負責人則無奈地說,雖然不清楚自家是否被多收電費,但「電力公司如此作為,不算出人意料」。

2013年4月,網絡上曾短暫出現過一篇爆料帖,披露上海市電力公司持續、大面積多收兩部制電價用戶電費事宜,帖子旋即被刪。

相比電監會和國家電網的整改通知,網絡的助推顯然更有力。南方週末記者獲得的多份2013年5月及以後兩個月的上海市工商業用戶電費單顯示,從5月起,悄無聲息被違規多收了多年的「基本電費2」,又悄無聲息變回了合規收取。

根據上海市的電力公開數據推算,上海市100KVA以執行兩部制電價的用戶大約有三萬多戶,按照南方週末記者的抽樣比例計算,被多收電費的用戶在一半以上。鑑於每戶的契約容量和實際最大需量不同,被多收的電費數額也會不盡相同。

沒人能回答,過去多年內上海市的兩部制電價用戶,究竟被多收了多少電費,也沒人知道,上海市電力公司能否發起並承受一場超常規的電費清退行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91

昨晚耶倫是怎麽把大家搞糊塗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1843

耶倫的貨幣政策立場一直傾向於鴿派是大家的共識,然而在昨天晚上FOMC新聞發布會上,耶倫上任美聯儲主席以後的“首秀”看起來並不符合她的風格,起碼從市場表現看如此。 是什麽導致耶倫“一反常態”的呢?可能是耶倫自己的政策立場溝通方式出現了問題,這把市場搞糊塗了,甚至也把自己搞糊塗了。最明顯的跡象是,耶倫一開場就強調,本次FOMC會議的改變並非真的改變(耶倫的言論也多次提到,與12月的會議相比,美聯儲的立場幾乎沒有變化)。而導致這種溝通不暢的因素可能正是美聯儲官員加息預期分布圖的變化。 下圖顯示了美聯儲官員(不論是否具有投票權)對2016年末利率水平的預期,可見預期出現明顯的上移: 同時,如下圖所示,與去年12月的時候相比,美聯儲關於對2015年末和2016年末利率水平的中心預期都出現了上移,其中2015年末的預期(藍線)上移了25個基點,2016年末的預期(紅線)上移了50個基點: 鑒於美聯儲一直希望增加貨幣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市場看起來非常看重這些“點”,因為這些點看起來反映了美聯儲官員對未來合理利率走勢的最可能預期,正如法興分析道的: 如果不是這些點,市場參與者可能會把今天的FOMC聲明和耶倫新聞發布會的言論解讀得足夠鴿派。...市場對這些點如此信任合理嗎?畢竟,這些點是在會議前已經提前確定的(不像設定FOMC聲明一樣是立場妥協的過程)...雖然我們質疑,這些點中心的移動看起來與FOMC對經濟的預期不一致(美聯儲下調了未來GDP增長預期,這可能反映了美聯儲認為美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下滑了),但這些點本身才是最重要的。畢竟,這些點反映了當前和未來有投票權的官員對合適的利率設定當前中肯的觀點。 在耶倫接受問答的環節,記者和耶倫看起來都看出了這些點的問題所在。被問及這些點向鷹派變化的時候,耶倫首先嘗試解釋了原因“更廣泛地說,我認為,勞動力市場已經出現的進展稍多於我們過去的預期。”,接著可能耶倫馬上發現自己把話說“鷹派”了,便馬上補充道“我認為,你們不應該把這些點看成是表述委員會意圖的一個主要方法,也不應該看成是向公眾詳盡表述政策的方式。” 好吧,美聯儲希望通過這些點增加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卻又要大家不要過分看重這些點。我也糊塗了,但起碼把令大家搞糊塗的點說清楚了。繼續看看法興怎麽解讀: 那麽為什麽這些點會突然變化呢?就算耶倫自己也無法解釋,並回答道她無法就“為什麽其他人會這麽寫他們的意圖”發表評論。相反,她嘗試淡化這種上移,表示這只是溫和的上移,並強調FOMC仍然預期聯邦基金利率水平會大幅低於常態時候預定水平。...耶倫不能對這些點施加任何影響,這些點並非由委員會明確決定或配合得出的。在這種情況下,今天的移動看起來完全是意料之外的。 鑒於美聯儲同時放棄了量化的前瞻指引,回歸到定性的指引(可能是一種溝通政策的倒退),“這些點”的問題可能反映了增加美聯儲政策制定透明度的方向暴露出了問題,但也可能只是耶倫經驗不足的小失誤。一切有待以後繼續觀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82

黃怒波:電商把傳統行業打得一塌糊塗!

http://www.iheima.com/thread-10816-1-1.html

十年內,中坤下面所有的企業都會把盈利還給社會,做成一個社會型企業。這一輩子人也就無憾了。這樣又好玩,又能掙錢。而如果你天天想著就是能掙錢,你就永遠沒有文化,在紅海裡永遠有人跟你打。

從宏村到南疆,從美國到冰島,中坤投資集團董事長黃怒波用獨特的商業思維,打造了自己的世界級旅遊王國。作為中國新一代儒商代表,他玩登山、寫詩歌、做慈善,在不同的領域內都遊刃有餘。日前,黃怒波做客黑馬營,與學員們進行了一次深度交流,講述創業歷程,分享如何帶好團隊,如何才能借「勢」成功的經驗,也對中坤集團「為社會再多做一些」的核心理念進行了精彩詮釋。

構建能抗風險的產業模式最近網上出現了一條新聞,報導宏村裡面的一個旅遊度假村,說是因為環保沒有達標,政府下令停止營業。這個新聞題目挺嚇人的,但是仔細看就會發現,其實我還在營業。我先給大家講一講宏村的來龍去脈。1996 年,我剛創業時就做了宏村,為什麼做呢?因為我在中宣部工作的時候,第一批中央講師團成立我就參加了,那是 1985年,到講師團教了一年的大專。回到中宣部以後始終忘不了這個村子,太美了,但是也太破了。後來從中宣部辭職下海,出來幹什麼?什麼也不懂,像你們現在多幸福,有黑馬營,我們那時哪有這個概念,那時候「信息」這兩個字都覺得很新鮮。所以,出來不知道幹什麼。但是想決不會就在機關裡窩一輩子。當然,不是說在機關就不好,只是我這樣的人趕上了改革開放,就覺得還有另外一種活法,就不安分了。所以,我覺得你們這些創業的人都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敢於把自己生活的水攪渾,然後找出自己的一個出路來。

宏村也是這樣,我知道這個村子好,他們知道我做企業,就派我當年的一個朋友過來找我,說這個村子不錯,你就做旅遊吧。那時候所有人都反對,我也沒有多少錢,但最後我答應了。當時簽的合同是 17 萬元一年,簽完以後,人家說碰到北京傻子了,我們一年經營 4 萬元都拿不到,他拿 17 萬元給我們。但是,老天是公平的,你們記住這句話,你們不可能什麼都會失去,也不可能什麼都得到。這時我就遇到了好人,第一個好人是清華大學的一位教授,專門研究古村落的,他知道我簽了宏村以後,第一時間找我,說小夥子,一定要做保護規劃。什麼叫保護規劃呢?古村落進去以後,家家戶戶要量,房子多寬多長、什麼磚什麼瓦,要做記錄,以後要修。當時我也沒錢,政府也沒有錢,我就幫政府做,做了沒兩年聯合國的專家來了,這個專家是個日本人,很有意思,他在這裡就不走了,在湖邊抽煙。他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專家,他出來是看各個國家的遺產是不是夠格,我的宏村沒有申請,國家沒有申報,但是這個專家偶爾走到這兒立刻呆住了,他說你應該申報遺產。

申報遺產是有規定的,第一個規定就是有沒有保護規劃。所以你看,雖然你覺得傻乎乎的,替政府拿了錢,但是起到了作用。當時的周莊就很有名了,它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了,但是沒有保護意識,沒有保護規劃。這個保護規劃半年是搞不出來的,這需要天天在屋子裡量。我們到聯合國一報就批准了,在世界人類文化遺產中唯一以古村落為主題的就是宏村,這個一拿回來就有影響了,第4 年我的門票收入就已經超過 400 萬元,從17 萬元到 400 萬元。然而,這個時候問題也出來了,老百姓全部眼紅了,說這個傢伙,怎麼錢讓他一下子賺走了,他們在牆上寫標語「北京人滾出去」。市委就找我,說不能這麼做,得改協議。那個時候的政府沒有什麼意識,現在的政府一般不會這麼做。我很爽快地就同意了,而且一步到位,把門票收入的 33% 給老百姓,大家一下子驚呆了。

這時候全體老百姓就對我特別尊敬,因為把錢還給他們了,沒有一個單位能做到這樣。但是誰也沒有料到,到去年,我已經把門票收入做到過億元,所以創業的時候一定要想想周邊的上下線,都要讓他們有錢掙才是安全的。如果我不給他們,他們千方百計會把我抓起來,把這個拿走。一直到現在,每換一任市長、市委書記,都要把中坤的協議調出來看一看,為什麼?都不甘心,因為宏村現在全國年收入排名第五,在安徽排第二。而且,它是一個世界文化遺產,怎麼能讓商人管世界文化遺產呢?國家文物局多少次要把中坤趕出去,但是遭到了老百姓和當地政府的反對,說黃怒波來之前我們連縣級保護單位都不是,直至拿到了世界文化遺產,才變成了國家級保護單位。

現在宏村的保護模式成了中坤的範本,後來我們建了一系列酒店,又重建唐代的一個廟,做了一個大型實景演出《宏村·阿菊》。我的大型演出今年是剛剛開演,想不到現在每天就賣到七八百張票,一張票 200 塊錢,全是靠散客。最關鍵的是這個節目就把酒店全部帶起來了,遊客來黃山必須來宏村,來宏村必須看《宏村·阿菊》,複合型的產業互補性特別強,帶動周邊都是滿的,帶動老百姓家庭旅館也是滿的,所有人都受益。所以,這個模式出來以後就解決了可持續發展、可持續旅遊的經濟模式。你們要是創業,我建議一定要考慮具備抗風險能力的產業模式。單一的門票經濟模式可能收入有個瓶頸,但是我的酒店上來了,同時我蓋了十幾萬平米的別墅沒有賣,為什麼?我在等遊客到一定的高度,我這文化產業區成熟的時候,我要賣到三四萬元一平米,現在只能賣兩萬。各位都是很優秀的創業者,我就把實際案例告訴你們,比老師講的理論有用。最後它構成的抗風險能力極強,如果有戰爭,所有的行業都完蛋,如果再來 SARS,所有的行業也完蛋,除此之外,它一定得火。回到開始的問題,網上說我沒有通過環評,確實沒通過,為什麼?我這個項目已經蓋得差不多了,已經在經營了。2009 年來了一場大旱,政府也沒通知我,把我這個水庫改成水源地了,縣裡的環保極其嚴格,我的項目已經要驗收了,這兩天就出問題了。但環保部門天天下令說你必須停止演出。可以,那誰來賠我?做企業創業的時候,過程艱難這些就不說了,恩恩怨怨的,但是你看到勝利成果的時候,你還要看到想都想不到的風險。


電商把傳統行業打得一塌糊塗

現在我們手裡大概有 150 多個景區,世界文化遺產、國家級保護景區、5A 景區,古村落大概 150 多處,遍佈中國。葡萄酒莊園兩個,一個是在北京,2400 畝地。這個地在延慶,當時征的時候,是龍輝葡萄酒的一個文化帶,當時他們跟我說這個地方適合做文化帶,我就做了。現在看來又賺了,因為土地可以流轉了。中國的古村落太多了,但是很多人沒有認識到它的價值,我們城市化才 50%,到 70%、80% 的時候,很多城市都要消滅掉周邊的村。古村落原來你看有多遠,現在環城道打通,從我們這兒到那邊半個小時就能到。這個行業不是傳統行業,已經變成了新興的朝陽行業。

下一步怎麼做呢?我在企業傢俱樂部年會上跟廣西官員談對廣西旅遊經濟的看法,他們挺吃驚的,我怎麼談呢?現在的旅遊景區大部分是中小企業和個人在投,投幾十萬、幾百萬元,上也上不去,退也退不出來,營銷沒有能力,勉強生存。下一步我建議就是規模化,標準化,還有託管化和加盟化。下一步我可能在廣西選 100 至 200 家景區,你加盟我,託管給我,後面的投資我按統一的標準繼續投。或者你賣給我,或者我在你的指導下繼續投,但是整個經營、管理、營銷在我一個體系,全球營銷。我今年開始發展會員村,你有一張卡,在全中國的任何景區都可以有折扣,實現互聯網化。這個跟如家不一樣,如家有別的在那兒學,連鎖酒店拚命壯大。景區只有一個,你去了西藏還得去新疆,因為不一樣,你去了黃山還要去廬山,它具有不可替代性。景區沒有重複,尤其是你要劃地域的時候。今年整個經濟發展降速,但是我的景區收入以 30% 的遞增速度在增長,現在根本不宣傳,為什麼?人來得太多了,當跨過一個瓶頸時,你就不用天天營銷了。

以後旅行社不會再有了,為什麼?中間商不會再有了,傳統的商業就是這樣被顛覆的,電商直接把貨送到你家裡,網上直接成交了。同樣,你以後也直接去我的景區了,根本不需要旅行社。你到我的酒店入住,參加我的詩歌演講朗誦班、我的戶外徒步,都由中坤負責。為什麼? 1000 平方公里裡面所有的服務都是中坤的,交給我太順理成章了。交給我以後,我連續不斷做活動,比如我可能會推出服裝,中坤的品牌,全世界採購定製。所以,產業的模式最後會帶動發現無限的商機。全世界都知道宏村,我要用它的影響力來進行營銷。我要把所有的景區最後做成有序的產品,以後當然互聯網都解決掉了,網上虛擬旅遊、網上交易,你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宏村是什麼樣的。從古村落最後走到21 世紀新興產業上,這當中產生了多少商機?我有這麼多古村落,我憑什麼不做畫冊和網站呢?從藝術家的角度拍,我一年賣掉1 萬本畫冊也是大錢,就是放在我的景區網站上,我的網站點擊量很高,也是沒有問題的。所以,旅遊的產業大家可以看裡面帶來無限的生長機會。對我這樣的老土來說,我現在都不會上網、也不會發短信,但是我知道互聯網的厲害,為什麼?因為我的北京大鐘寺(中坤廣場)就是被互聯網打敗的,40多萬平米從招商建起來就是慘淡經營,商家進了 95%,但就是交不起租金,為什麼?他賣不出衣服,顧客都是到店裡一拍照就走了,回家網購。

在當時建大鐘寺(中坤廣場)的時候就考慮到這個風險,因為我在美國已經看到傳統的商超紛紛完蛋,像拉斯維加斯,金融危機後第一個出問題的就是度假,第二商場。所以現在下決心改寫字樓,商場改大型寫字樓極簡單。政府也高興,為什麼高興呢?北京海淀現在沒有寫字樓資源了,企業就進不來,企業進不來稅收就進不來,你看這又找著了跟地方經濟成長的複合增長點,因為它就在三環。

但是你想一想,現在三四線城市拚命還在蓋商務樓,這不是找死嗎?電商一定會把傳統行業消滅得一塌糊塗。所以,各位如果說還在傳統行業裡,一定要小心一點電商,這個東西是不可抵擋的。你在創業的時候,或者你在做傳統行業的時候,一定要聽聽我今天的話,我所有講的都是我正在發生的及正在改變的。

把大鐘寺(中坤廣場)改造成寫字樓以後,我再引進戰略合作夥伴低成本的資金,把高成本的資金剔掉以後,我的房租又上來了,10 塊錢,它就把我現有的債和利息都覆蓋住了。中坤負債率已經到 10% 了,我的旅遊地產現在有多大規模呢? 100 多個景區、一百多個古村落不說,我 200 多萬平方米的設施都建完了,我需要錢的時候把景區盤活,這個才叫百年企業,為什麼?我的員工不用再愁破產了,高科技競爭太激烈了,現在很多傳統互聯網已經成老古董了,你永遠在紅海裡競爭,你睡不著覺,包括阿里巴巴、包括百度,還不知道你們哪一個黑馬蹦出來把他們幹掉了,你們下一屆的同學可能又把你們幹掉了,這就是行業的進步。但是我的古村落誰能把我幹掉?宏村永遠都在,這個才是百年企業。所以,這個行業就讓我的員工後半生高枕無憂。我現在在每個地塊都把一個舊宅給了我的高管。

團隊強大,企業方能不敗創業沒有團隊不行。我跟你們不一樣,我不是科班出身,我創業的時候根本不知道什麼叫企業。現在的團隊都是我帶出來的,跟我一樣都是從機關、學校出來的,沒有一個是經商的。到現在我還開玩笑,大家都不像商人,但是就這個團隊一直跟了過來。中坤到現在基本沒有空降兵,很多孩子都是十幾歲進來,現在都當爸爸媽媽了。

當初還有一些一起從中宣部出來的人「叛變」了,沒錢的時候好辦,一掙到錢就出問題了,我找到檢察院、公安局,告訴他們,是想滾蛋還是被抓起來,他們也反過來對我說,是我們告你行賄,還是把股份給我們。最後有一天喝醉了,越想越想不通,就到辦公樓裡去,基本上都是他們的人,會計、司機全都「叛變」,我連夜調了一批保安來,一夜之間把整個辦公室封鎖,把他們的電腦全部打開,才發現他們做了多少事情,一下子所有的證據都在這兒,真是你死我活,最後他們全部滾蛋,把股份退出來。當然,每個企業都會有這樣的裂變,你們也會。所以,要有精神準備,裂變不是個壞事情,中國的企業野蠻生長就是這麼過來的。所有的合夥人到最後都會發生裂變,要有心理準備,就是個利益問題,要主動裂變,把規則講好,怎麼玩,或者坐下來說我們各走各的,還能做朋友,千萬不要打,一打就是你死我活。現在中坤的股份基本都是我的,但是工資極高,而且高管別墅我都給,為什麼?這是不動產,上市主要為瞭解決他們,我說你們拿到這些股份以後,不願意玩了可以退出。所以,最終要把這些問題全部解決掉,最關鍵的是讓團隊信任你,他跟著你,你不會忽悠他,你不會最後把錢卷跑了。此外,你還要把一線的權力讓給他,很多老闆都會本能地說我是老闆,什麼都得我做,只有我做了我才放心。而且老是貶低部下,說你怎麼這麼笨,你看我。當你有權力的時候,你會發現絕對的權力就有絕對的腐敗,你有絕對的權力時,你就會絕對忽視別人。但是,團隊到了一定程度,高管的年薪三五百萬元的時候,他對年薪就沒有需求了,他要的是尊嚴、存在感。所以,我的辦法是我去登山,你們幹活。願意不願意幹?這個事好玩嗎?好玩,想幹嗎?干,幹錯了沒關係,咱們中坤這麼多年來是有底蘊的,翻不了車。再幹,就給每個人成長機會,每個人都有存在感、尊嚴感。還有就是企業的榮譽感。好多員工一進中坤,下班回家不摘牌子,在地鐵裡也戴著,我說你為什麼還戴著?他說我驕傲,因為我是中坤的。當企業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一定要讓員工有團隊的榮譽感,所有的這些加起來,你的企業才有可能不敗。

登山教會我從容放達

登山回來以後,我的精神也影響著企業所有人,我說有什麼可怕的呢?死都死多少回了,你企業做敗了還可以再做,但是在山上,一個失誤就有可能再也回不來了。2010 年登山的時候遇到了雪崩,我站在那兒腦子一片空白,十幾分鐘後,雪慢慢落了,我發現我還在,嚮導還在。所以,經歷了這麼多以後,把這個堅強的東西傳達給他們,沒有什麼關係,即便是破產了又怎麼樣,不要拖累銀行、不要拖累債權人和員工就行。你要用一種遊戲的心態,然後還要做資產,把很多錢還給社會。最後,員工就感覺到了跟著你做,人生就有意義。

我的戰略夢想是在十年內把整個北歐的板塊完成,見效益。我希望五年內把北歐的板塊形成,美國的板塊不錯,中國的做好,這樣的話,我們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度假公司。那時候我希望成為全球受尊敬的度假品牌,這是我企業的戰略夢想,我認為這十年我能做到。
再一個,十年內把我的企業變成一個社會型企業,為什麼叫社會型企業?比如說最近我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他們找我,希望帶頭做一個案例,說你們中國人跑到非洲去挖金子、挖礦、買石油,但就是不管理,你能不能做點什麼?我說這是國家的事,關我什麼事呢?遺產辦的領導說在非洲選一個世界文化遺產點,你把它保護起來,做一個示範,給中國人正名。我想這儘管是國家的事,但是國家不管,咱們民企也要做,我打算成立一個公司,幫助把它利用起來,把遊客帶過來。在非洲做一個示範,告訴世界,原來世界文化遺產可以這麼利用這麼保護。同時,在中國的幾個景區,每個景區的門票收益拿出一定比例定向捐到這個項目上。所以我說十年內,中坤下面所有的企業都會把盈利還給社會,做成一個社會型企業。這一輩子人也就無憾了。

最後,我現在在做「21 世紀人類臉譜行動」,在全世界看看世界文化遺產,全世界 160 個國家和地區有 758 處世界文化遺產,每一處遺產象徵著什麼?訪問不同的人,瞭解它的過去、看看當下、看看未來。這個行動對我是一個財富,對我的部下和我的品牌是極大的促進。當然,我後面也有團隊支撐我。一到法國,我就查法國大革命,錄音錄像;北京電影學院每次派學生跟著我,這孩子從來沒有出過國,我負責帶著他,訪問幾萬人,寫了 1000 萬字的日記,是不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同時,會給我在全球推廣我的度假帶來無上的榮譽,人們可能不知道黃怒波是誰,但一說就是走完全世界看世界臉譜的那個人。這樣又好玩,又能掙錢。而如果你天天想著就是能掙錢,你就永遠沒有文化,在紅海裡永遠有人跟你打。我現在不怕別人跟我打,為什麼?我已經有品牌了,有管理經驗了,所有人一定會說給黃怒波。假如我託管 1000家景區的時候,大家可以想像一下,1000 家一個月收入怎麼也得過 10 億元,而且一做就是 50 年,哪有這麼大的產業呢?下一步我打算把鄉村旅店做成度假賓館,1 萬元也可以加盟,10 萬元也可以加盟,你可以用自己的產品,分紅給你,這個就可以無限長大。把這個解決了,我就放心了,因為這裡面有成長的故事可講。

所以,講了這麼多,也就是一個土豪的想法,原來我說過我是二流的企業家、三流的詩人,我說我做不了一流企業家。如果我看不上一個人,這個地方我就不做,再怎麼樣也免談,我也不懂互聯網、不懂金融。我覺得最有意思的就是我做的這些景區,做的每一個能養一兩百人以上,我把我的所有夢想實現了。否則的話,你永遠是一個商人,你做不了企業家。

作者:張慕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917

廣東超生罰款「糊塗賬」超24億元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2748

人口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來自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公報 備註:24個省份的數據為吳有水律師從各省得到回覆後透露給媒體所得(廣東除外)。(小虎/圖)

廣東超生罰款「糊塗賬」超24億元

7月29日,廣東省政府公佈關於該省社會撫養費的最新審計報告,結果顯示,全省22個縣(市、區,以下統稱縣)2012至2013年共徵收社會撫養費24.52億元,其中2012年徵收總額為14.56億元。

在廣東省針對社會撫養費的這次專項審計中,發現了以下三個問題。

首先是社會撫養費徵收的標準不一。廣東有14個縣未按規定基數和倍數等標準,少征社會撫養費2793.9萬元;有5個縣出台的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規定中部分條款內容與中央和省有關規定不符;22個縣均未制定核實高收入人群實際收入徵收社會撫養費的具體辦法,其中有8個縣未按高收入人群的實際收入計征其社會撫養費。

其次,社會撫養費截留或墊付問題嚴重。7個縣截留社會撫養費3749.3萬元,有4個縣11個徵收單位為完成縣下達的徵收考核任務,利用借款等其他資金墊付社會撫養費729.4萬元;有的縣徵收單位虛開社會撫養費收據14.4萬元。

最後,社會撫養費的賬戶管理混亂。廣東有4個縣直接在縣財政專戶列支6439.5萬元;有1個縣部分鄉鎮未及時上繳社會撫養費970.5萬元;有2個縣使用工作人員個人賬戶管理社會撫養費1653.4萬元。

總體看來,2013年廣東省公佈的高達24億元的巨額超生費,卻存在徵收地方標準不一、未下達徵收決定書即收社會撫養費、高收入人群「超生」罰款無法可依,未完成考核任務借款墊付等諸多問題,讓人不禁質疑,社會撫養費的徵收核算該如何管?

對此, 廣州市政協委員韓志鵬對新華網表示:「解決糊塗賬問題,相關部門應將信息公開常態化,像曬『三公』一樣曬出賬本。」

24省首次「非主動公開」超生費總額超200億元

其實,早在2013的7月11日「世界人口日」當天,浙江律師吳有水向全國31省份財政、衛計部門申請公開當地上一年度社會撫養費收支及審計情況。在此之前各省市尚未公佈過自身社會撫養費的收支情況。

截至2014年1月下旬,共有24省份公開了2012年社會撫養費徵收額,總額超200億元。其中,江西省去年共收取社會撫養費超33.86億,排在24省份首位,是青海省徵收總額0.4億元的近千倍。四川和福建緊跟其後,社會撫養費分別是24.5和20.77億元。

根據國務院公佈的《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辦法》,社會撫養費的徵收以當地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為計征的參考基本標準,結合當事人的實際收入水平和違法生育的情節,確定徵收數額。但具體徵收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自行規定。

《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53條的規定,社會撫養費的徵收標準是當地上年人均收入額的3到6倍。

南方週末網整理數據發現,2012年社會撫養費總額排第一的江西常住人口僅為4456.7萬人,其2012年的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純收入分別為1.99萬元和0.78萬元,相比之下,廣東省常住人口達10430萬人,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3.02萬元,農村居民純收入1.05萬元,廣東人口數為江西省的兩倍,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均超過江西。但從社會撫養費的徵收情況來看,江西省去年收取的社會撫養費超過了廣東近兩倍。

各省社會撫養費的徵收總額除了受到超生人數和人均收入的影響外,還跟各地的徵收標準和徵收力度有關。例如,此次廣東省社會撫養費的審計報告提到,廣東有14個縣未按規定基數和倍數等標準,少征社會撫養費2793.9萬元。22個縣均未制定核實高收入人群實際收入徵收社會撫養費的具體辦法,其中有8個縣未按高收入人群的實際收入計征其社會撫養費。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辦法》第十條規定,社會撫養費及滯納金應當全部上繳國庫,全部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但是到底花到哪裡並沒有說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765

人民幣升值還是貶值?中國央行把分析師搞糊塗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454

u=1355080399,1356950091&fm=21&gp=0

在降息的同時又上調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中國央行的舉措讓外匯策略師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繼降息後,中國央行上周四上調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至6.1320,為8個月新高。巴克萊銀行亞洲區匯率策略部主管Mitul Kotecha表示,至2015年9月,人民幣將貶值2.3%。瑞銀也預計人民幣會貶值,其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在上月26日的報告中預計,低利率和資本外流將令人民幣在2015年貶值至6.35。 

另一方面,由於中國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也有分析師認為中國不會尋求讓人民幣大幅貶值。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從澳大利亞到加拿大,從德國到英國,中國在世界主要大城市設置人民幣交易中心,刺激人民幣在全球範圍內流通和使用,同時通過滬港通等措施進一步開放資本市場。中國政府此前一直避免采取像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那樣的措施刺激經濟。自今年6月以來,新興市場貨幣中,唯有人民幣對美元出現了升值,盡管上半年人民幣貶值了2.4%。

法興亞洲外匯策略部主管Jason Daw 11月24日接受彭博電話采訪時表示:

我預計,中國央行可能傾向於讓人民幣走軟。人民幣像上半年那樣的小規模貶值不會與人民幣國際化相違背。

中國工商時報副總編、南開大學國經所客座教授劉衫也認為,人民幣的國際化戰略意味著中國不會主動尋求人民幣貶值:

這既有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性要求,也有短期履行大國義務的需要。在資本市場沒有完全開放背景下,境外人民幣資產缺乏保值增值工具,若人民幣尋求貶值,很可能影響境外投資者對保有人民幣的信心,進而影響人民幣國際化戰略,中國不會為獲取短期利益而不顧大棋局。

法國巴黎銀行此前也指出,為應對通縮風險加劇,中國央行需要刺激流動性和M1供應增長。為達該目的,相較於人民幣貶值會更傾向於降準或者通過購買資產向銀行系統註入流動性:

中國當局顯然更傾向於前面兩個選擇。上周的降息意味著中國央行定向寬松措施的終結,而降準即將來臨。讓人民幣貶值是中國央行的最後選擇,但是如果日元和歐元持續以快於我們預期的速度貶值,中國選擇它的可能性會加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702

電改內蒙古樣本:算清楚電網那筆糊塗賬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990

沒有人知道電網輸配電成本究竟是多少錢,這筆糊塗賬不算清楚,電力體制就很難真正走向市場化。新一輪電力改革,正是要對這個關鍵環節“動刀”。圖為電力工人正在檢修電網。 (CFP/圖)

遲滯12年後,新一輪電改拉開序幕。

電力體制改革的方向是市場化,核心是電價改革,而電價改革的最關鍵一環就在輸配電價。只有根據電網實際成本算清楚了輸配電價,電力才能公益的歸公益,市場的歸市場。

擁有唯一一張省級獨立電網的內蒙古,成為新的試點。改革之後,電價會漲還是會跌?內蒙古將提供一個有效的觀察樣本。

元旦前一周,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副主任王金豹等來了一紙批文——國家發改委同意內蒙古進行輸配電價改革試點,並要求其盡快拿出具體方案上報。這意味著內蒙古自治區將成為繼深圳之後,全國第二個進行輸配電價改革的試驗田。

將要進行輸配電價改革的主要電網是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是全國唯一一家隸屬於地方政府的省級電力公司,在2002年中國上一輪的電力體制改革過程中保留下來。業內慣稱之為“蒙西電網”,以此區別開隸屬於國家電網之下的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簡稱“蒙東電網”),蒙東電網主要負責呼倫貝爾、興安盟、通遼、赤峰、錫林郭勒盟五盟市的電網業務。

批複來得很快,內蒙古發改委是12月初上報的,不到一個月就獲得了基本肯定。“因為蒙西電網是比較獨立的省級電網,雖然改起來比深圳要難一些,但放在全國來看,還是比較簡單。”王金豹分析。

2014年11月,深圳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方案獲批。改革之前,電網公司的所謂輸配電價基本就是“購銷差”——銷售電價減去上網電價;改革後,或將按照電網的實際成本來核定一個相對公開透明的輸配電價。簡言之,電網將告別吃價差的盈利模式,變為類似於高速公路收“過路費”。

至於兩者之差異,內蒙古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電力處處長張德向南方周末記者指出其中的一個關鍵點,“現在蒙西電網一年的利潤大概在三十億元左右,將來電網作為服務性公益性的企業,不需要那麽多利潤。”在他看來,新一輪電力改革重啟大幕之下,“輸配電價改革非常非常重要”。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曾鳴點出了其重要之處:核定輸配電價是電價體制改革的關鍵。下一步實行的大用戶直購電試點,競價上網,聯動形成銷售電價,逐步開放輸配電網,允許獨立售電商參與市場競爭等改革,均需要制定獨立、規範、合理的輸配電價。自2010年起,內蒙古就真正開始了多邊電力交易市場和大用戶直購電的試點,其間多次起伏,遭遇多種阻滯,但在這個問題上,提供了一個有效的觀察樣本。

“十年前該做沒做的事”

2014年6月1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央財經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提出“今年年底前拿出新電改方案”,由此真正拉開新一輪電改的序幕。根據目前業內流傳出來的電改方案來看,新方案重點是“四放開、一獨立、一加強”,即:輸配電以外的經營性電價放開、售電業務放開、增量配電業務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供電計劃放開,交易平臺獨立,加強電網規劃。

早在12年前,中國啟動第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之時,即已確定了類似的市場化大方向,2002年的電改綱領性文件“五號文”定調電改方向為“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離、競價上網”。但除了廠網分開,後三步基本擱置至今。

第一輪電改後,國家電力公司被拆分成五大發電集團和兩大電網——國家電網(以下簡稱國網)和南方電網。後來國網逐步發展成為集買電、輸電、配電、售電一體化的“巨無霸”,同時還負責電力調度等,在全國擁有58家控股公司,超過184萬員工,營業收入達1.8萬億,凈利潤高達517億元。

“電網公司最大的問題就是成本不透明,其中輸配電價到底多少沒有人知道,其中包括了很多錢和補貼,這是一筆糊塗賬。”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說。

身為地方實操官員,王金豹認同韓的說法,過去輸配電價包含了很多政策性因素、交叉補貼,現在這些要不要抽離出來,抽多少,確實不是很好解決的。

不好解決也要解決。“輸配電價的核定是為電力體制改革做一個鋪墊,以進一步市場化,放開上網電價(發電企業賣給電網公司的價格)和銷售電價。”包括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內的多位電力專家認為,電力體制改革的方向是市場化、核心是電價改革,而電價改革的最關鍵一環就在輸配電價。

2015年1月1日,深圳開始正式實施輸配電價改革試點,首吃螃蟹。在深圳電改方案中寫明,獨立的輸配電價體系建立後,就要積極推進發電側和銷售電側電價市場化。

“深圳極其特殊,他們只有城市用電,沒有複雜的用電方。我們還有農電,包括各種交叉補貼。”王金豹指出這是深圳成為第一家試點的優勢。內蒙古能成為第二家試驗田的優勢是,一半的電網由地方政府直接管轄,其改革的阻力相對較小,“他們自己也意識到這是將來改革的趨勢,有意見也得服從”。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內蒙古下一步核定輸配電價,也類似於和深圳模式一樣,包括各種成本在內,資產總額、人員狀況,綜合成本等,然後再保證你電網維護、建設的問題,維持其再生產的功能。“這個過程肯定是動態平衡,可能做到一年重新核定一次。”

至於核定輸配電價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電網的盈利模式,電力專家王冬容分析,“核定輸配電價本身並不能改變電網盈利模式,因為即使是輸配電價核定了,但是購售電業務仍在電網公司內部。這件事情本身是有積極意義的,但這只是在做十年前該做而沒做的事(2005年就有類似試點方案,且範圍更大)。”

肯定能降下來

究竟改革之後,輸配電價會漲還是會跌?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多位電力專家表示,有可能漲也有可能跌。“各省的實際情況不一樣,在發改委對上網電價、輸配電價、銷售電價的3個電價管理辦法指導下,原來電網公司所得的購銷差價在各省的核定就不一樣。因此,估計有的省核定下來利潤空間肯定會壓縮,有些省則情況可能相反。”曾鳴具體分析道。

王金豹肯定,至少在內蒙古,核定輸配電價之後,電網相比原來的收益空間肯定會壓縮。在內蒙古經信委電力處工作了近7年的張德也認為,“從內蒙電網的實際情況看,輸配電價只要按照‘準許成本加合理利潤’的原則,保證電網建設和發展的需要,輸配電價格是肯定能降下來的。”

事實上,在輸配電價改革機制尚未成行的條件下,內蒙古就已經開始試驗了一種特殊的電力市場化模式。

這項名為“電力多邊市場交易”的模式,由“發電、用戶、電網”三方共同參與,在“發電側和用戶側”兩端引入市場化,通過電網公司搭建的交易平臺,形成“多買多賣”的市場格局。這一模式,主要目的是讓發電廠和大用戶直接見面,發電廠可以選擇多個用戶,用戶也可以選擇多個發電廠。

原本因為沒有獨立清晰的輸配電價,售電端和發電端的市場化競爭很難推行,而內蒙古這一有限的市場化能夠推行,得益於蒙西電網歸屬於地方政府管理。

回憶起電力多邊交易市場的出臺過程,張德難掩興奮,“從2006年開始申請到批下來經歷了兩年的時間,2008年我們一個月至少有兩三次要去北京開會。”

但其真正走進公眾視野是在2010年5月6日。他說,“當時規模很大,還專門買了一個股票交易所的那種鑼,電監會主席和自治區主席一起敲的。”

運行三個月時,國家發改委因其有違節能減排目標而被叫停。此後重啟,又被叫停,直到2012年重啟後才連續運行至今。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的積極促成,很大程度上源於地方經濟的發展需要。2008年時,經濟危機爆發,此舉意在降低企業的用電成本,進而穩定工業增長。與此同時,內蒙古也有發電結構多樣、電力資源豐富的獨特性。直到2009年,內蒙古的電力始終是供遠大於求的局面,當地發電廠的機組平均發電利用小時數僅為4044小時,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伊敏發電廠。 (CFP/圖)

有限的市場化

內蒙古的電力多邊交易市場試點最終被放在自治區政府直接管轄的蒙西電網里面管理和運作。

不過,電網作為中間方,仍然坐收之前的輸配電價——“購銷差”。只是在價格機制形成方面,根據“多買價低”的市場原則,發電企業會適當降低銷售價格促成交易。

“說白了,並沒有觸碰到真正的體制改革。”張德坦言。在多邊電力市場交易中,發電廠和用電方雖然直接見面進行交易,但電網公司在其中收取的“過路費”並沒有改變,“保持電網的購銷差,它原來得多少利益,現在還得多少利益。”

即便是有限的市場化,也確實滿足了內蒙古當地電廠一定的現實需求。

當地一家大型電廠的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現在煤炭價格低,發電廠的上網電價每度又被降低了1分2,發電廠必須要保證年發電小時數達到4500-5000小時才能保證不虧損,但是內蒙古電力資源供過於求,正常來說通過電網根本不可能發那麽多電,發電廠希望通過直接跟大用戶談一個更低的電價,來提高交易量,從而保證不虧損。

但一位不願意具名的電力市場人士指出,在內蒙古現有多邊電力交易市場模式下,價格優惠是從電廠傳導到了用戶,但參與交易的用戶電價目錄繁多,最終的用電價格還是很複雜,是企業的各種執行電價加上價差再加輸配電價及政府補貼基金。“如果能對輸配電價按照成本核定,發電企業就可直接與用電企業達成一個交易電價,此時再計算企業的用電價格就變得非常簡單,即輸配價格加交易電價和政府補貼基金。”

更關鍵的是,按照內蒙古業內人士的預計,這一重新核定的電價肯定能有所下降,這對用電企業和電廠都是個好消息。

據一位業內資深人士透露,在內蒙古地區大部分企業對電價成本較為敏感,每年調整電價,稍有不合理就可能會造成一些企業用電成本上升從而面臨倒閉。

繞不開的輸配電改革

在試行內蒙古獨有的多邊電力市場交易5年後,2014年6月,蒙東電網開始啟動另一項“大用戶直購電”改革試點,這是一個正在全國鋪開的電力市場化模式。到2014年11月份,已有吉林、廣東、黑龍江、山西、甘肅等12省份進行大用戶直購電試點。

大用戶直購電,亦稱電力直接交易,是指較高電壓等級、大用電量的用戶或獨立的配電企業直接向發電企業購電,同時不排除從電網購電,兩方購電的機制增加了用戶選擇權,經過電網的輸電通道,支付合理的輸電費用。

王金豹覺得沒啥區別,“蒙東直供也好,蒙西多邊交易也好,事實上就是電價市場化的趨勢,就是供需嘛,雙方至少有了一個談判的機制。”

“通過這樣一套機制讓投資者看到我們目前有一個電的價格窪地,希望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過來,有新的投資進來,直接加入多邊交易也好,大用戶直供也好,這就是用電的增量。”王金豹說。

數據顯示,2013年,蒙西電網大用戶直接交易電量累計成交262.1億千瓦時,平均成交價差約0.0194元/千瓦時。以電價占生產成本47%的電解鋁行業來說,通過多邊電力市場交易每度電最高能給企業節省4分錢的成本,一年用電量大概60億千瓦時,那一年便可為電解鋁企業節省2.4億的成本。

大用戶直購電,最早也是在2002年出臺的“電改五號文”中就有提及,但也是多次起落,直到2013年5月,國務院發布《關於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推進大用戶直購電和售電側電力體制改革試點”。

阻礙大用戶直購電改革最重要的因素同樣是輸配電價定價。目前以購銷差為主的輸配電價並不合理。黃少中撰文分析稱,對於大用戶而言,電量較高,未經過輸、配、售所有的環節,上網電價和輸配電價都應該降低,居民用電則經過了所有輸配售營銷等環節,實際成本則更高。而目前的情況是居民電價大大低於大用戶電價,實行了交叉補貼的方法。

此前,前電監會副主席邵秉仁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整體電力體制不改革,搞任何一項改革都會遇到阻力問題。直購電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直購電里,發電方和用戶雖然談好了,但必然還要經過輸電,可輸電價格仍是一筆糊塗賬。直購電仍然繞不過輸配分開的難關。”

亦有專家持反對意見,王冬容認為大用戶直購電無法承擔起一個完整意義上的改革,且有地方政府幹預,基本就是發電降價讓利,它是不可持續的。“改革就相當於操作系統的更換,從DOS系統到WINDOS系統;而大用戶直購電只是不換操作系統下的一個升級!整個操作系統不換,基本由電網獨家買賣的大框架不改變,這個口子是開不大的,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改革。”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專家普遍提出來這種擔心。對於高耗能產業的“變相扶持”與國家節能減排的大方向相悖。但張德分析稱,內蒙古是能源大省,而諸如電解鋁等能源資源密集型產業應該落戶內蒙古,這樣從大的方面來說反而有利於形成一個產業鏈條,從而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

另外,他說,“高耗能產品在中國需不需要?不管在哪兒生產,都需要耗能。內蒙古是國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發展能源資源密集型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條件,符合國家產業轉移和調整產業空間布局的要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8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