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汽車之未來戰役 賈煒
http://xueqiu.com/5842900570/24321372長城汽車的下一階段的戰役,接招的直接就是合資廠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CRV,RAV4,上海大眾途觀等。 完勝國產車之後的長城汽車能夠在與合資廠的戰役中改變前輩們的宿命嗎? 投資者其實已經開始在股票估值上下注了......
1. 2015年的戰略目標是150萬台,相當於2012年產量的2.41倍,按照2012年淨利潤57億元計算,每台車的利潤在1萬元左右,可預見未來幾年的成長性是非常突出的,這也是支撐股價和高估值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2. 被寄予厚望的高端主力產品H8售價可能逼近20 萬元,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因為這一價格區間已經進去合資廠的防區。管理層寄望H8銷量能夠挑戰8 萬台的目標。這個產品的成敗幾乎決定了公司未來3年的戰略目標能否達成,也是決定股價的最大的變數。
3. 完勝國產車之後的長城汽車能夠在與合資廠的戰役中取得突破是決定今後估值的最重要因素。目前的的估值是非常公允的,既反映了未來幾年的成長性,也為目標的達成留下了利潤的空間。在自主品牌中,長城汽車面臨史上最好的歷史機遇,SUV全球第一的目標並不是空談。
長城高管言論:
H8、H2 計劃都是今年10 月底上市,但今年主要以市場推廣為主,年內銷量不一定很大。
H8 定價要在20 萬以上,這是我們一直堅持的。這對我們也是很大的挑戰,要求很高。H8 的性能不會有問題,我們就擔心小問題,所以一直在做各種試驗、改進。
H8 這個車受眾面比較寬,政府採購可以用,對於出口促進也很有幫助。我們測算,就算純出口,這個價格在俄羅斯也很有競爭力。我們寄希望於能挑戰8 萬台的目標,但完成5 萬台也就會很有效益了。
H2 這個車我們內部叫百搭工程,尋求個性化,在手機上就可以做訂製的,配置特別豐富,吸引年輕人。H2 最低的要9 萬多元,這個車子並不短,軸距大,而且會很精緻。
SUV :想辦法代替轎車,不能,未來也會做行政版、商務版的SUV;
咱還是看車吧,哈弗H8
哈弗H8 預計上市時間:10月
預計售價:15.58--19.98萬元
哈弗H8定位也自然是目前哈弗系列裡最高檔的,預計該車將會在今年底上市,售價或接近20萬元。(實際上市的時候我估計會給大家一個驚喜)
查看原圖 哈弗H8是長城汽車將要推出的一款中型城市SUV車型,長寬高尺寸分別為4806/1975/1794mm,軸距2915mm(豐田漢蘭達長寬高分別為:4795/1910/1730mm,軸距2790mm)(好寬好寬~~~~~~)。前臉採用傳統的鍍鉻大嘴設計風格,前保險槓設計非常強壯,除了黑色的設計以外,還增加了銀色加強護板。(凱迪拉克FEEL 有木有?)
查看原圖 動力方面:長城哈弗H8搭載長城自主研發的2.0T增壓缸內直噴發動機GW4C20機型,最大功率160kW,最大扭矩324Nm。除手動變速箱外,同時可匹配6AT變速箱,採用適時四驅系統。
這個俺不太懂,據說也是消費者最擔心的一塊了。
查看原圖 看看可怕的對手吧~~~~~ 豐田RAV4
預計上市時間:9月10日
預計售價:18-26萬元
採用新的2.0L+6MT/CVT和2.5L+6AT兩種動力總成
新RAV4將採用新的2.0L+6MT/CVT和2.5L+6AT兩種動力總成。驅動方式上,而2.0L車型有兩驅和四驅可選,2.5L僅有四驅可選。新車或將於9月10日上市預售18-26萬元。
查看原圖 上海大眾新款途觀 上市時間:6月
預計售價:19-30萬元
查看原圖 別忘記還有一個國產對手:
比亞迪S7
查看原圖比亞迪亮相的新車S7其定位在比亞迪S6之上,長寬高分別為4840/1855/1720mm,軸距達到了2735mm。預計售價在17萬-20萬元之間,新車具體上市日期預計在明年年中左右。
抬舉H8的話,咱看看途銳
查看原圖途銳基於MLB平台打造 將推長軸版
查看原圖大眾新款途銳將基於全新的MLB模塊化平台打造,新車標準版軸距為2895mm,相比現款軸距增加了2mm,此外還有一款3020mm軸距的長軸版本,該版本車型將增至7座。
全新途銳搭2.0T引擎/3.0T引擎 與寶馬X5競爭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動力系統為一款新車推出後的最大亮點,新款途銳將在現款3.0T汽油引擎的基礎上有望新增一款2.0T柴油發動機,該款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為135kw,不失動力的同時燃油經濟性也將得到顯著的提升。網通社查閱相關資料後得知:第一代途銳車型的5.0L V10與6.0L W12兩款引擎將停產。
全新寶馬X5與下一代奧迪Q7軸距均將加長,並都有望換裝小排量增壓引擎,屆時全新途銳將與上述等車型競爭這一細分市場。
長城汽車分析之澳洲篇 (包括SUV以及皮卡銷量數據分析)Ken229
http://xueqiu.com/8921637437/25595643應該有很多球友對長城海外市場的情況很有興趣,今天小弟特別做了一片關於長城最近幾年在澳洲銷量的境況報告,給大家分享一下。之所以選擇澳洲作為長城海外銷量分析的樣本,一方面是因為小弟暫住在澳洲,對長城的境況多少有些瞭解。另一方面,澳洲是長城以及其他自主品牌,少數會聚集的發達國家之一,數據更有含金量以及說服力,畢竟在欠發達地區賣的不好,不算什麼。中國企業要成為世界級,還是必須要得到西方主流國家的用戶認可。
小弟將從皮卡,SUV,銷量對比以及澳洲口碑四個部分,分析長城在澳洲的情況
查看原圖 長城汽車差不多是09年中旬進入澳洲的,全澳差不多有50家經銷商,遍佈所有州。小到千人小鎮,大到幾百萬人口的首府,基本是全覆蓋。截止到2013年10月10日22點,全澳銷量是33743輛,說實話這個成績還是很喜人的,為什麼呢?因為聽說當年現代花了5年時間,在澳洲才賣出30000輛,而現在現代已經成為澳洲乃至世界的主流品牌。
之前有很多網友,都覺得長城澳洲市場賣的好,主要是因為皮卡銷量,的確長城的皮卡確實強大,下面這張圖是2012年澳洲皮卡主要廠商的市場份額分佈圖
查看原圖長城算是進入了澳洲主流皮卡廠商,排在了第9位,僅僅比ISUZU低了0.1%。而這僅僅是長城進入澳洲的第四個年頭(有可能網友對Holden不是很瞭解,該廠商是澳洲的名族品牌,一般汽車總銷量都能拍在老二僅次於豐田,至於原因也很簡單政府和企業比較關照,汽車真的不怎麼樣,如果我說它的山寨能力比國內車企還強,你們信嗎?現在是美國通用的子公司)
說完皮卡,在說說SUV,就像之前說的那樣,很網友可能覺得長城在澳洲賣的好,完全是皮卡的原因,其實並不是那麼回事,下面這張圖是長城進入澳洲之後1年的銷量分佈。橙色的V240就是風駿3和風駿5皮卡(不知道為什麼用一個代號),而X240就是H5(歐版),至於SA220是以前的舊款皮卡,早已淘汰。其實平均下來SUV和皮卡各佔50%的銷量左右,和馬路上見到的比例差不多。所以說老外也是很喜歡長城SUV的,不僅僅是中國二三線城市的兄弟們
![[大笑] [大笑]](http://js.xueqiu.com/images/face/21lol.png)
查看原圖 長城VS奇瑞VS吉利
第三部分來對比一下,長城,奇瑞以及吉利在澳洲的月銷情況,這個數據能更直觀一些說明長城和其他自主品牌的不同之處。以下這張圖是隨機抽取了12年以及13年的3個月做的對比,每月銷量數據並沒有吉利,至於原因可能是賣的太悲劇了,最起碼小弟住在澳洲5年,吉利馬路上只見過一次。。。。。。至於奇瑞大家可以看的出,跟長城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基本每月都保持這個態勢,要說車的價格,長城的H5在澳洲基本要賣到2W5 每輛,而奇瑞最貴的車也就1W7,最便宜的只要9K9。。。。。。 所以長城自主品牌第一還是實打實的
查看原圖看過上圖的網友,可能會覺得長城的銷量跌的非常厲害,事實也的確如此。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產能制約,由於H6產量跟不上,所以遲遲不能在澳洲上市,現在只能靠風駿5和H5撐場面,真的希望長城的產能問題能盡快解決,能在澳洲的街頭能看到更多H6甚至H8的出現。
長城在澳洲的口碑
長城的成功主要歸咎於皮卡和SUV,皮卡就不說了,口碑在哪都是比較OK的。這裡主要分析一下長城SUV在澳洲的口碑,SUV H5 在澳洲上市之前獲得了ANCAP test 四星評級(五星是滿分)而ANCAP 是澳大利亞官方安全汽車檢測體系。四星到底算是什麼水平呢?當年豐田RAV4 也就是拿到四星評級,而現在的JEEP 指南針也是四星。 長城SUV的高安全性,低價格成了大賣的主要原因。
甚至還有澳洲新聞報導過,長城H5在當地一場交通事故中所發揮出安全性的優點,新聞主要是說發生車禍的H5在受到100公里/小時車速撞擊的時候 駕駛者以及孩子基本是毫髮無損,最後是澳洲車主對長城非常正面的一個評價。
連接在此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5KirbGFRhY#t=21 …考慮到國內用戶可能打不開YOUTUBE,截了幾張圖大家看一下。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最後一張,是當年各大主流澳洲SUV廠商的價格以及安全性的對比。很有意義的一張圖
長城在澳洲的銷量也許基數非常小,根本不值得一提。但是銷量中呈現出的價值是無比巨大的,最近幾年一直可以看到長城的成功在世界各地發生,在澳洲,在英國,在智利。相信不久的將來,美國也會被長城所攻破。
長城之所以增長空間巨大,是因為看到了世界級車企的影子,也許並不明顯,但是我相信看完這篇帖子的球友,多少會感覺到一些
長城汽車或要減速:中低檔SUV競爭加劇(原創) 定位理論做投資
http://xueqiu.com/1604871976/25808674長城汽車三季報高奏凱歌增長40%,我來潑潑冷水。
長城當年在10萬-15萬價格區間SUV車型的藍海市場是勢如破竹。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一個側翼戰,類似於諾曼底登陸,以前以皮卡而小有名氣的長城汽車出其不意攻其無備的在外資汽車企業幾乎沒有涉足的價格區間登陸SUV的戰場。
價格區間的差異化有效的避開了和外資主要車型如「本田CRV」「大眾途觀」等強大對手的直接競爭。 所以,
$長城汽車(SH601633)$ 的主要賺錢業務就是中低檔的SUV車型。而這個價格區間的SUV已經從幾年前的少有品牌涉足到現在已經競爭激烈。
國產的「比亞迪S6」和「華泰寶利格」,「奔騰X80",」海馬S7「,「廣汽集團的傳祺GS5「等等都想在這個領域有所發展,眼紅著長城的輝煌。基本和運動品牌服飾當年的大躍進一樣了,李寧賺錢之後冒出一大堆匹克,361,鴻星爾克什麼的。
未來圍繞價格的同質化競爭可能會影響長城的利潤率。合資品牌有『北京現代ix35「和途勝,起亞的智跑,別克的「昂科拉ENCORE」,福特的「翼博」,日產的「逍客」都是20萬以下SUV陣營的挑戰者。
作為品牌外資車企做價格下沉對長城汽車尤其具有威脅。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最近幾年耐克和阿迪價格下沉以後對國產運動品牌的衝擊有多可怕。當年$李寧(02331)$ ,$中國動向(03818)$ ,$安踏體育(02020)$ 甚至$361度(01361)$等 都曾經風光無限,一陣功夫就兵敗如山倒。
狡猾的外資品牌(如耐克和阿迪),本在其國內只是屌絲品牌來中國以後故意把品牌調到中高檔品牌之列。導致很多中國人穿著耐克去吃麥當勞和星巴克還覺得自己挺有范的。打造中高檔定位以後,又享受高利潤率。雖然暫時給中國的國產品牌留下一點點中低檔的生存空間。但是,一旦他們在時機成熟的時候開始攻城掠地幾乎是勢如破竹,收割著中國企業原來苟且生存著的市場空間。耐克和麥當勞這些品牌都在上演著先播種再收割的戰略。通脹劇烈的十年來沒有太多漲價的麥當勞和耐克這些讓中國消費者似乎很爽,但國內的企業卻很痛。
當然,目前來看憑藉哈弗H6等幾款經典車型,長城汽車依然還是低端SUV市場的領導者。從H8的定位來看也比較靠譜,H8主要針對大型一些的SUV對手(比如漢蘭達),H8雖然定價20萬但同樣相比漢蘭達這些大型的SUV有性價比上的差異化特徵(請參看定位系列書籍中《商戰》中對低價側翼戰的敘述)。長城的管理層的運營能力和營銷素養還是很高的!其中應該也有《定位》的作者裡斯先生在中國的裡斯中國公司的功勞,張云總經理在長城汽車的戰略定位上應該給了魏總很多好的建議。
雖然哈弗在這個SUV戰場的第三世界(低價位市場)中仍然是有競爭力的企業之一,只是面對的挑戰和困難會很大,而且因為競爭的關係和市場容量的關係長城汽車的增長在未來幾年放緩或者停滯是大概率事件,結合長城汽車目前的市值,我提醒小夥伴們要小心了!高速前進了幾年的長城汽車可能要減速了。
$長城汽車(SH601633)$ Zugspitz
http://xueqiu.com/1902804119/26264616昨天發了一篇帖子,幸得大家評論。噴的多,讚的少。我還是要繼續吐下槽;與股價無關。大家的觀點都集中在2點,第一是長城攢數據和攢電腦一樣沒差別,屬於沒有技術含量的行為;第二土豪看不起,屌絲買不起;沒市場。
1. 到底是看數據嗎? 確實很多人拿IT行業的例子來說,特別是認為長城這種拼數據的做法,與自己攢機無異。呵呵,說這句話的人要麼是不瞭解汽車行業,要麼是有點過於武斷。也許你想買個大點屏幕,好點的cpu還可以,但上哪裡去買2.0t的直噴增壓發動機呢?
我來掰幾個來源:東安三菱,貌似起2.0t技術並不咋滴;華晨汽車控股的新晨動力,N20發動機,槓槓的,你買得到嗎?你可以問大眾買得到EA888嗎,你可以問通用買得到2.0T的LDK嗎?乘用車的發動機,你自己不造沒人會給你好東西。長城一款用得上2.0T直噴增壓發動機的H8,就是這麼牛氣。所以不要以為IT攢機的故事跟汽車是一回事,攢不出來的。
在吐槽一下變速箱。國內有誰都在用AT,有誰用上了6AT。日本人擁有全球最好的2家自動變速箱廠家,分別是愛信和加特可,可是你看日系普遍都在用5AT;這一點看我及其鄙視豐田。反倒是愛信的6AT都供給大眾了,而且歐系車甚至是不那麼受歡迎的法國車普遍都用6at。德國人比日本人傻還是聰明呢?可惜愛信普遍用於中等扭矩,也就是250Nm一下的發動機;但是對於大馬力300Nm以上的變速箱則來自德國ZF,令人垂涎的極光,jeep牧馬人,還有寶馬全系,都是來自於ZF。哈弗H8,必須來自ZF。哪一個自主車場,有機會用得上6AT,還是zf的6AT呢,沒有!一款變速箱和發動機的匹配,要耗費多少人年,各位親,光匹配費用我認為可能不低於5億。(當然是全部加總,並非單個項目)
你有機會給350Nm的發動機裝個CVT麼,你去試試吧。你有機會用得上雙離合器嗎?目前扭矩超過350Nm而且能夠進行量產的,就只有大眾奧迪。ZF也有,不過產量較小。所以,自動變速箱這一項的實力可以站在和jeep,還有路虎的這一檔了。
一款持久暢銷的產品,必然性能受到很小的挑剔。我們就說數據,有幾個車能夠拼過速騰呢;有幾個車能夠拼過途觀呢?至少h8開了一個很好的頭。
2. 到底是土豪會買還是屌絲會買?很多人的消費觀念還在上一代人,像我老爸一樣唸唸不忘雅閣。也有很多人可能剛花了40多萬買了個q5,或者乾脆花了60多萬買了個掉價的奔馳GLK,或者看到自己的同學老鄉突然間買了一輛自己永遠都買不起的Q5和GLK,就斷定這便宜一半的H8沒市場。
消費者就這麼容易分類嗎?如第一種情況,就不會出現大眾在05年突然發力甩開日本人一大截。如果是後一種情況,那就不會有奧迪持續佔據銷量榜首,因為寶馬顯然更受土豪青睞。我認為有實際需求的而且有一定駕齡的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消費者一定會考慮這款產品,都有哪些呢:
- 中小企業主; 捨不得花錢買豪車但又想買個好的車; (從途觀和q5搶份額)
- 家庭人口在5個以上的殷實家庭;有實際需求但資金有限; (從途觀,highlander搶份額
- 公務用車
- 年紀在35歲有一定駕齡的高收入人,基本都開過極光,吉普一類的車 (從偽豪車搶)
- 西藏,成都,山西,陝西地區的買車族 (從一些自助品牌如江淮,江鈴搶)
當然我也認為長城不是非要將價格定在20萬以上,我認為19.8萬會更好,要不就21.18萬。但最終買車會有些折扣,所以所謂定價也就是給專業人員一點口水仗,到4s店就怎麼好賣怎麼來。我樂觀一點,銷量可能在3000以上。
另外一個長城獨有的現象,就是喜歡一個產品做精細。要說H6也並非天生就牛逼,經過多次修改和整改,逐步消除許多小毛病,才獲得消費者信賴。我想H8也不可能很快上到5000,可能是個3,5年的過程。2.0T這個發動機的匹配和耐久可能會耗費非常多的時間,甚至不排除失敗的可能。這個發動機實在太難了,這個發動機已經直接跟合資廠正面pk了。另外這個變速箱也很難弄好,謹慎認為甚至頂尖的諮詢公司都要脫一層皮。
就說這些。我想提醒的是,月銷3000年銷4萬,大約貢獻80左右營收;大約是13~15%。
長城汽車的均值回歸 杉再起-倍霖山
http://xueqiu.com/6525233368/29322132本文載於5月19日《證券市場週刊》
創造自主品牌奇蹟的長城汽車將進入平台期,高速成長期掩蓋的問題已經集中暴露,超高的利潤水平即是隱憂,它是建立在極具優勢的人力成本上的。但當公司產品升級到競爭更激烈的區間,勞動生產率又失去優勢時,此前建立的護城河就被輕易填平了。
本刊特約作者 高杉/文
作為市值一度達1500億元的明星股,長城汽車(601633.SH,02333.HK)半年內股價如過山車般跌宕。繼4月的試駕撞車門事件後,5月9日公司的兩則公告讓分析師大跌眼睛。其一,公司稱哈弗 H8經過三個月的整改,仍達不到商品車交付的條件,也證明公司在高端產品的研發、技術管理上存在不足。哈弗 H8 將繼續整改,達不到高端品位決不上市。其二,公司4月的銷量嚴重低於預期,SUV環比下降13%,轎車環比下降57%。
從二級市場的表現看,長城汽車股價於2013年10月份見頂,就是市場一致預期長城H8將延續之前SUV熱賣高歌猛進之時,也是公司整車月度銷量的高點。從股本結構看,長城汽車A股實際有效流通量僅為3.04億股,是總股本的十分之一,市場存量博弈背景下,在基本面上升期依靠動量推升股價到一個極限市值是最近幾年A股的常見炒作方式。但放眼A股市場,過去幾年被機構集中抱團的成長股大多面臨發展瓶頸,股價紛紛大幅調整。
就長城汽車而言,對手已變,仍需圖強。高速成長期掩蓋的問題已經集中暴露,公司將進入平台期,股價向汽車股平均估值回歸勢在必然。
輝煌仍在
長城汽車是中國最大的SUV和皮卡製造企業,旗下擁有哈弗、長城兩個品類品牌,產品涵蓋SUV、轎車、皮卡三大品類,擁有四個整車生產基地、105萬輛產能。上市以來,公司營業收入從2003年的36.9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567.84億元,複合增長54%;淨利潤從5.23億元增長到82.27億元,複合增長57%。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10年間保持如此複合增長率的公司只有70家,其中製造業企業有17家。長城能在堪稱巨人之間遊戲場的汽車業裡創造自主品牌的奇蹟,其成功因素可以歸納為兩點:產品聚焦、精益生產。
首先,產品聚焦。傳統汽車巨頭往往產品線根據價格區間和定位不同,涉及諸多品牌和品類,典型的成功者是打破福特T型車魔咒的阿爾弗萊德·斯隆,他治下的通用汽車按價格區間建立雪佛蘭(低端)、龐蒂亞克、別克、奧茲莫比爾和凱迪拉克(高端)5個自主經營的品牌,由總部跟蹤財務狀況、統領資源分配。長城不是一家大而全的汽車企業,公司也只有兩個品類品牌,都是聚焦的產物,長城品牌聚焦皮卡,哈弗聚焦SUV。
2000年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決定將產品由皮卡過渡到利潤更高的SUV,從醞釀到推向市場,花了兩年多時間。首先切入的市場便是增長最快的領域。2013年,中國市場SUV銷量實現303.97萬輛,較2012年的201.42萬輛增長逾半,在乘用車市場的佔比提升至18.6%。
若以8萬元、15萬元、30萬元分界點將國產SUV市場分為四個細分市場——低端、中端、中高端、高端SUV市場。自主品牌主要依存於低端和中端SUV市場,尤其是中端SUV,銷量佔比逾七成;而自主中高端SUV銷量佔比較低,不足一成。長城在十年前,看到的是目前佔20%的低價格SUV市場。
2002年6月,長城推出了8萬餘元的賽弗SUV,正式進入大中城市市場。當時國內SUV價位一般都在20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是一個空白,賽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瞄準了價格空白帶,滿足了低線(low tier)城市居民既要用汽車還要有面子的心理需求。以2013年數據為例,長城在國內SUV市場、自主品牌SUV市場的份額分別為13.72%和33.65%,在同等價位段上更是幾乎獨佔。已經停產的H3至今沒有同類競爭對手,H5和H6直到2014年同等價格帶才出現長安CS75和江鈴馭勝,後者只有低配款才與之有交集。
![]()
![]()
其次,精益生產。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平台少,車型精,力爭每款車都成為利潤中心;二是軍事化管理。汽車是講求範圍經濟和規模效益的製造業,長城聚焦皮卡和SUV,就具有很高的範圍經濟。公司不盲目推出新車型,介入新市場,成熟一代投放一代產品。十幾年間,公司在皮卡、SUV和轎車領域一共只有19個車型,2013年底縮減為9個車型。具有範圍經濟後,公司追求的是規模效益。公司只有4個平台,皮卡和早期的哈弗H3、H5、騰翼V80共用K平台,炫麗、C30和M系列SUV共用CHA平台,哈弗H6、H2和C50共用CHB平台,H8、H9等高端車用CHK平台。4個平台(2013年實際CHB平台沒有真正投產)生產9款車,銷售75萬輛,集中採購和大範圍的共享零配件使得公司成本大大降低,單車利潤被明顯放大。與長城相比,反面典型就是奇瑞汽車,40萬輛的銷量,卻有20多個平台,扭虧遙遙無期。
至於軍事化管理,業內聞名。魏建軍的這種軍事化管理,甚至細化到了員工行為的諸多細節上,嚴苛得有些變態。無情的檢查制度滲透到設備招標、供應鏈採購等方面,在與經銷商或供應商等外部合作方的接洽中,「吃拿卡要」被最大限度扼殺。
基於產品聚焦和精益生產,長城汽車的盈利能力領先同業,所有A股乘用車上市公司中,長城的毛利率和淨利率均拔得頭籌。
我們統計了2013年全球五大汽車巨頭的銷量、營收和利潤數據。在2009-2012年的高增長盛宴之後,2013年巨頭之間普遍現象是銷售增長減緩,五大集團的平均銷售增速為3%,基本與全球GDP增速同步,其中寶馬還略有下降。利潤方面,豐田恢復元氣,在收入只增長5%的情況下,利潤大增94%,但利潤仍未回到金融危機前的鼎盛時期,只有當時的六成。福特在完成聚焦之後,收入增長10%,利潤增長26.3%,銷售淨利率幾乎達到最近十年的最高水平。所以,在全球經濟低迷情況下,中國市場是兵家必爭之地,大集團紛紛拿出海外暢銷車型來華競技,奧迪、寶馬這一類豪華車品牌都以推出入門級低價車的方式向基層市場滲透。
中國市場是最好的市場毋庸置疑,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汽車保有量距離發達國家尚有很大差距。中國還擁有最高的勞動生產率,這是跨國公司紛紛在華建廠,以及自主品牌得以獲得生存機遇乃至可以具備較強的出口能力的關鍵因素。在底特律沒落之時,勞動生產率最高的大型綜合性車企是豐田,人均創收300多萬人民幣。後來銷售額超過豐田的大眾,人均創收296萬元,但是大眾的數據包括了在中國的兩家合資公司,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簡直是印鈔機,淨資產收益率(ROE)高達60%。整個上汽集團的人均創收是380萬元,上海大眾的勞動生產率是大眾其他地區的兩倍。因此,國外車企大多數熱銷車型均已實現國產化,暫時不願釋放的只有少數豪華車了,如奧迪Q7、寶馬7系和保時捷。但隨著中國反腐力度持續,作為奢侈品的豪華車也面臨銷量停滯的風險,其打開中國市場的利器也只剩下了以品牌形象出擊,實現國產化後以親民的價格投放市場。如果以人均創收比人均薪酬作為衡量指標的話,雖然奧迪、奔馳和寶馬的人均銷售額都超過500萬元,但是與高昂的人工成本比起來相形見絀,人均銷售73萬歐元的保時捷,人均工資高達9.58萬歐元,兩者之比為7.68,這與上汽的40相比,簡直小巫見大巫。也難怪,即便是奧迪、寶馬,其毛利率也難與長城汽車相比,即便是保時捷,其淨利率也比長城低兩個百分點。
不可持續的盈利能力
既然長城汽車的盈利能力很強,那麼股價為何卻在出現H8推遲之前就見頂回落?原因有兩點,其一是長城的超強盈利能力很難持續;其二,汽車製造中的核心動力系統是公司短板,遲遲沒有得到有效提高。
中國車企的勞動生產率全球最高,這是其盈利能力的強力保障,就長城汽車而言,其盈利能力提升主要來自於車型聚焦後售價提高和成本的有效控制的疊加。長城汽車的聚焦在2013年開始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傳統優勢產品皮卡維持產量,而轎車產銷量2013年12月開始下降,自主品牌轎車領域競爭日益激烈,公司有主動收縮的意味。而SUV方面,原來大獲成功的產品已經難以滿足公司發展需要,必須向中高端產品挺進。這個過程中,公司單車淨利潤的提升速度顯著快於單車價格,主要是產品聚焦後產品結構升級的效果。
![]()
![]()
![]()
![]()
但是長城汽車14.5%的淨利率和33.4%的ROE很難維持,原因在於公司的單車利潤已經是全球之冠,而單車售價卻顯著低於同行。
汽車畢竟還是製造業,平台和車型都有其生命週期,作為弱週期耐用消費品,汽車的規模效益和單品利潤率是有極限和週期波動的,很難保持高利潤率。全球五大車企的平均淨利率是5.36%,歷史上最高的淨利率出現在金融危機前後,分別是豐田的2007年的6.86%和大眾2012年的11.36%,但都很快就回歸均值。大眾、豐田和福特的平均單車利潤是8433元,而長城汽車在單車售價7.13萬的情況下創造了10907元的單車淨利,如果扣除單車利潤只有6000元的轎車,SUV的利潤甚至與途觀、翼虎等量齊觀。與長城售價最接近的斯柯達單車售價9.64萬,單車淨利僅為4250元。
超高的利潤率其實是長城汽車的隱憂,問題出在規模效益極限情況下的成本結構不合理。長城汽車員工63753人,比同等規模的斯柯達多了一倍多,後者為25758人,而且在減員增效。大多數車企的成本結構十分相似,折舊和材料成本佔大頭,規模效益越強,單車成本越低,人工佔比不到3%。長城汽車的人員配置多,人均薪酬僅為6.37萬,低於上汽、江鈴等公司,但公司人工成本佔比卻從2005年的6%提高到2013年的10.18%。在80、90後漸漸成為勞動大軍主力之後,他們越來越難以吃苦耐勞,工資上漲是必然趨勢,這將大大降低公司的勞動生產率。長城汽車人均創收87萬元,不僅低於排頭兵上汽,更低於同樣皮卡起家的江鈴(人均創收157萬元),這導致人均創收與人均薪酬只比持續下降,即長城的比較優勢在衰減。
![]()
再看公司在車型升級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動力系統。動力系統一直是短板,公司一直沿用日本三菱技術國產的2-2.4L發動機,自主研發了兩款柴油發動機。哈弗H8全系採用采埃孚6速手自一體變速箱。在此之前,長城汽車旗下車型以手動擋為主,沒有採用手自一體變速箱的先例。長城汽車在引入技術外援方面動作頻頻,與德爾福、舍弗勒、博世、博格華納、伊頓等多個跨國汽車零部件巨頭達成戰略合作,但自主研發成果的應用卻鮮有實質性突破。年度股東大會上,魏建軍對H8、H9的定位不僅是品牌形象提升,更重要的是利潤。H9已經進入小批量階段,生產3L柴油版和汽油版,H9和H8都會把合資無法進入的軍方和政府作為很重要的一個客戶群。投放市場初期,15萬元以下的市場依然是走量的,長城後續的產品會更加豐富。長城產品升級進入的價格區間段,競爭對手的量級大大提升了,上海大眾、長安福特、東風悅達起亞、廣本等強手云集,在勞動生產率已無優勢可言的情況下,長城是在以己之短攻彼之長,此前建立的護城河輕易就被填平了。
魏建軍堅持認為長城的戰略是通過聚焦實現中國SUV第一的目標,以客戶為中心,堅持盈利導向不變。公司的產品規劃開發、整體資產質量、零部件配套資源以及渠道管理在自主車企中優勢突出,但未來對手已變,仍需蓄力圖強。而且,他認為中國汽車市場的還是全球競爭最不激烈的市場,利潤非常豐厚,長城必須向高端做,這是最後的戰略機遇期,掙窮人的錢,沒前途。一路順風順水之後,長城的聚焦漸漸演變成豪賭單品成功率、利潤結構託大的局面,面對新的競爭沒有盾牌可以抵擋,10萬元SUV的市場空間獨佔之後,公司必須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但是高端化遇到天花板和強勁對手,形勢不容樂觀。
中國乘用車首次購買的增長高峰是2009-2010年,2014年之後,二次購車向高價位車的傾向明顯提升,SUV及B級車仍是需求轉移的重點車型。長城如果想有更高的追求,必須向上述細分市場升級。而其競爭對手,無論是進口車還是合資車企,紛紛實現汽車產品價格下探,加快三四線城市的銷售網點佈局,使得自主品牌汽車市場空間被擠壓。此外,隨著更多城市採取限行限購政策以及交通擁堵和停車位短缺等用車難題,二手車將逐步形成品牌化傾向,佔有份額越大的品牌車,其二手車的回收越多,新車升級的粘性越強。這些都是長城汽車所要面對的殘酷現實,中國汽車市場可能不會繼續是全球競爭最不激烈的市場了。
(作者為倍霖山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
長城科技 (00074) - 眾志成城 燕歸來
http://xueqiu.com/7889176837/29529868長城科技早於上年底提出私有化建議,當時自己評估過形勢,由於私有化作價折讓也不小,故覺得私有化成功的機會只是一半而已,當中最難過的一關是上星期五的表決,要不少於10%的H股股東反對才可以通過,過到這關其實私有化成功的機會已高唱入雲。
但很離奇的是,在上星期五股東大會通過所有有關私有化的特別動議之後,股價於昨日復牌反而大跌,令人莫名其妙。去到這階段,如果要否決私有化,需要接近40%的H股股東拒絕賣股予大股東才可以令私有化失敗,難度遠比上星期五的10%股東反對為高。
如果說上星期還存在基金大戶興風作浪的不明朗因素,那麼現在基本上即使是持有5%以上的3個大基金聯手,也無法阻止公司私有化,更何況是3個基金都在近期股價處於高位時增持不少,怎麼看都應該是看好私有化可以成功,賺取低風險的利潤,無理由是高價買入用作否決私有化之用,那如何向客戶交待?
目前最大的風險是於本星期五之前,大股東可以收到不少於60.4%的H股股東同意賣股,如果收不到此數目的股權的話,則達不到私有化的最低要求,私有化可能告吹;但要留意的是,大股東可以要求延長期限,令更多仍未決定賣股給他們的小股東有時間再賣股給他們,以便令大股東達到60.4%持股 (H股)的最低要求。 只要大股東肯延長這期限,基本上私有化是一定可以順利完成的,只要看看這兩天股價跌成交的股數,再加上於上星期五投票贊成的股份數目,已差不多可以達到60.4%的最低要求。60.4%的H股相當於約2.7億股,而上星期五投票贊成的股數有1.4億股,加上這兩日趁低買入博私有化成功的成交股數 (昨天6200萬股、今天已有2000萬股),已接近成功的邊緣,那大家覺得這私有化被否決的機會大嗎?
現在是與時間競賽,但只要大股東肯延長期限,那這兩天買入的小股東都有足夠時間指示證券行/銀行 辦理同意出售股份予大股東的指示,成事機會是極高的。我自己看不到會有超過40%的H股股東會反對此私有化,而且大股東用了半年來籌備私有化,無理由最後一刻才功虧一簣。
當然,凡事都要作最壞打算。現價買入長城科技最差的結果是在星期五限期前,大股東無法收集到60.4%的H股股東同意售股,而其也無意延長期限,則私有化將告吹,股價將即時大幅回落至2元邊,即公佈私有化之前的股價。
如想私有化成功的話,目前已持有股票但仍未賣股給大股東的,盡快詢問你的經紀,看看能否趕及星期五之前回覆同意售股予大股東;如果是昨天或今天買入的網友,也問問你的經紀看看能否酌情幫你處理,盡人事聽天命;如果是打算今天買入的,也請先問問那間證券行可以幫你趕及限期前回覆,就用那間幫到你的證券行。如果可以的話,大家也請留言告知那些證券行/銀行仍可以趕及限期前回覆。
這一刻大家起動吧,眾志成城為自己,一股都不能少!
《長城汽車的市場定位》
來源: http://xueqiu.com/1761234358/30908576
原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4ce9a10102uznp.html … 本來一點也不想看長城汽車的文章,但哪里的頭版都總有關於它的文章,也幾乎每天都有關於它的研報出爐。寫日記之余稍微看了一下,感覺落井下石的文章基本全是事後諸葛亮,依然寄予厚望的很傻很天真。事後諸葛亮的人不過是為了吸引眼球而已,和投資無關,我歸類為“娛樂”性質,不提。很傻很天真倒真要記錄一下了,因為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對長城的H8、H2兩款車款款情深溺愛有加,就拿這兩個來說說吧。 寫這個記錄不是為了證明什麽,也不是因為買賣長城汽車,僅僅是作為自己思考的歷史記錄而已。越來越發覺,隨手記錄下稍縱即逝的思維片段,日後回看都會有恍然明悟的感覺,無論是總結成功還是檢討失敗,都頗有幫助。
在H6沒上市前就看好長城會因為它而大賺,(以前關於長城的文字最早的在這里《關於汽車的回複匯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4ce9a10106ekmh.html …)只是沒想到H6熱賣之余,長城卻被熊市中的資金熱捧飛上了天,靠一款熱銷的車市值就能超過上海汽車,稍微不太傻的人都知道這事非常的傻。魏建軍也從一個實在人變成了一個睥睨天下唯我獨尊的自大狂,和王傳福一個德性,區別就是王因為F3,魏因為H6。
先說剛上市的H2,這款車源自久經考驗的RAV4底盤,裝配工藝很好,外觀中庸顏色活潑,是中國人喜歡的造型,只是市場定位錯了。魏建軍的理念一直追求高利潤,公開講過同樣的總利潤下,造的車越少越好。長城涉足的不過是十萬元級別的低端汽車而已,還真把自己用奢侈品的理念來經營了。長城賣著最便宜SUV,利潤卻在全球汽車業界舉世無雙,賣著最普通的汽車,利潤卻超過了軍火商,這麽不符合常識的事情很多人卻把它當作長城的競爭優勢。
H2的定價很奇葩,感覺就是個自大狂給確定的,不過完全符合魏建軍只要利潤不要銷量的理念。H2是十萬元的小型SUV,頂配11萬,還全是手動檔的,自動檔欠奉,按細分車型小型SUV來看看它都有些什麽競爭對手。自主中銷量排前面的有長安的CS35、瑞虎3,十萬以下的車不用對比配置的,這個價位的買家最在乎的只有一個:價格。這三款車的排量也接近,同為基本版,CS35和瑞虎3比H2便宜很多,便宜2萬和2.5萬。表面看H2最大的優勢就是渦輪,其實誰開過渦輪就知道了,油耗和沒渦輪區別不大,有一個價值一千多元的渦輪,車就可以賣貴兩萬多?十萬不到的車便宜兩萬多是什麽概念?有這個差價在,什麽渦輪都是浮雲,別忘了自己的市場定位。就好像明明是賣的是經濟適用房,卻用意大利瓷磚科勒潔衛裝修,兼且全屋智能化電器,還加管家式服務,你忘了你的買家是什麽人了。這兩年廠家把渦輪和雙離合吹得神乎其神,不過是為了多賺點利潤而已,其實都是老技術了。再過兩三年,前兩年買渦輪汽車的人就知道渦輪的缺點了,這玩意可不耐用,到時候差不多就該換了。雙離合不提,和此文無關,那也是個忽悠錢的假高科技。
感覺長城完全無視市場定位,或者說它覺得自己已經是和外國品牌平起平坐的了,所以不把自主品牌的競爭對手放在眼里。其實看看北汽的幻速這麽熱銷就知道了,這個級別的SUV關鍵中的關鍵就是便宜。H6剛上市那時最大的優勢也是便宜,現在長城自己忘了自己走過的路,要追求高端大氣上檔次,玩揚短避長。汽車這玩意雖然不是什麽高科技高技術,但要做到極致的精細卻又是非常難的,長城現在是既要產品高尖精,又要生產低成本,自相矛盾。H2不把自主品牌列為競爭對手,可惜的是歸根到底長城還是自主品牌,要論自主品牌的號召力,誰也沒有紅旗強。感情歸感情,真要那些只買得起十萬元以下小車的人為此多掏錢,還多掏兩三萬,那就不靠譜了。長城H2的尺寸配置定價和外國品牌小型SUV里的福特翼博、標致2008差不多。真要論配置,H2手動檔頂配和福特翼博自動檔一樣價,比2008自動檔卻還貴三千,難怪標致2008這麽好賣。自動擋和渦輪增壓,開車的人會如何取舍?開過車的人自然明白。老實說自動和手動變速箱的技術含量和價格分差,也比有沒有渦輪大得多。國內這兩年一窩蜂上渦輪和雙離合,為什麽不見一窩蜂上自動檔變速器呢?原因就是渦輪和雙離合技術簡單成本低。
總的來說H2覺得不屑於與國產自主品牌為伍,但國人卻不買這個帳,還是把長城和比亞迪吉利長安奇瑞放在一個級別。紅旗經過了幾十年,依舊還是高端不起來,何況是個區區一兩年的哈弗?與外國品牌相比,價格、配置、技術、品牌號召力等不如翼博和標致2008,價格卻比人家還貴,真當買車的人都是傻子嗎?小型SUV和緊湊型SUV的市場競爭現在已經是白熱化了,早就不是H6剛上市時那樣完全沒有競爭對手,那時的自主品牌緊湊級SUV國內是完全空白,現在多到數都數不過來。歸根到底是長城想利潤想瘋了,這和當初比亞迪挾F3熱銷東風不可一世時推出一堆搶錢車型如出一轍。有比亞迪這麽好的前車之鑒長城卻視而不見,真的只能說“不做死就不會死”。
長城H8是看好長城股票後市的忠實粉絲的至愛,他們都把H8當作是長城汽車股票重返高位的救生圈,對這款高端大氣的車寄予厚望,都覺得可以大幅提升長城的業績。我見過一些長期持股長城的人大談H8如何如何好,原先他們說是基於價值低估買進,現在卻在和長城談戀愛。如今我算是看明白了,當初他們買進長城堅定持有純粹是運氣而已。
H8有一個嚴絲合縫的現成對比標的:東風裕隆的納智捷大七。同樣售價,同樣的軸距和車身尺寸,相近的動力配置。納智捷大七上市之初也是一遍嘩然:這麽便宜、這麽高配、這麽寬敞這麽大氣、做工這麽好、這麽霸氣側漏......反正溢美之詞都泛濫了,全是叫好聲。結果這輛車叫好不叫座,去年是SUV銷量最火爆的一年,納智捷大七也只不過錄得區區兩萬輛的銷量。要知道納智捷大七不是新上市的車型,駕駛體驗很好,做工細致質量可靠,外觀霸氣。累積了這麽久的好口碑在沒有競爭對手的細分級別中卻只不過賣了兩萬輛。長城H8做工沒有納智捷大七好,整體的配置合理性差距很大,納智捷大七2.2排量的渦輪,整車卻比長城H8 2.0渦輪輕兩百公斤,H8這增加的重量可都是實實在在的油耗。H8官方給出的發動機數據,已經大大超過了奔馳寶馬奧迪等主流2.0T渦輪增壓發動機了,也超過了幾乎所有外國著名大廠的2.0T發動機數據(只稍落後於保時捷2.0T)。H8這些數據,居然很多人相信並且津津樂道。嗯,他們是相信長城的技術比奔馳寶馬奧迪強,僅次於保時捷而已。
H8是款什麽樣的車這點估計很少人想過,看好長城的人都覺得,這款車二十來萬的售價如果像H6那樣熱銷長城股價還不得飛上天啊。不討論H8這款車好不好,因為車做得好不好和銷量沒有必然關系,陸地巡洋艦誰都知道好咋就賣不動多少呢?關鍵還是市場定位,要知道自己的車是賣給誰的。H8是輛大型SUV,大型SUV這個級別2012年2013年國內全年銷量有多少有幾個人粗略算過呢?包括進口車型,僅僅是占全年汽車銷量的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之間而已,我不知道H8的客戶在哪里。如果H8熱銷,那麽長城就是幹了一件汽車業界前無古人的事情:“創造了一個需求”。印象中只有蘋果能幹這種介於牛A和牛C之間的事情,而且還是在喬幫主時代。
簡單的邏輯,只需要思考一下:長城市值和上汽持平正不正常?如果認為正常,那麽看好長城的人和基於估值的價值投資完全無關,他們騎上長城這匹黑馬的原因不過是剛好位於臺風中而已,他們做的是趨勢。趨勢的現在變了,風也停了,他們卻還在堅守,那證明他們在站崗等待奇跡。反之認為不正常,那這些人應該是對估值或整個汽車行業有一定的認識,既然有這樣的認識,那麽憑什麽認為長城的市值會重回高位?這個問題雖然簡單,但大部分炒股的人都習慣了用腳後跟思考,自己欺騙自己。
$長城汽車(02333)$ $長城汽車(SH601633)$
長城汽車(2333.HK)中期業績電話會議紀要:H9年底上市 作者:格隆匯 adam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86&page=1&extra=#pid4320長城汽車(2333.HK)在週五晚間公佈了中期業績,週末格隆匯會員adam分享整理了長城汽車電話會議紀要,供大家參考。
長城汽車(2333.hk)電話會議時間:8月23日
業績摘要上半年銷量情況:皮卡6.7萬下滑7%,SUV的22.6萬,增長21%,轎車5.3萬下滑50%。其他類568台,合計銷量34.6萬,減少6.5%。轎車下滑主要原因產品沒有退出新款,產品本身價格高於其他品牌。
上半年總營收285億,增長8%,淨利潤39.5億,下滑3%。收入結構SUV佔比提升15%,佔65%,皮卡佔比持平,佔29%,轎車佔比減少14%到16%。
行業情況。
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汽車增速8.4%,符合市場預期,乘用車增速11.2%高於汽車行業。其中SUV的增速34.1%,佔乘用車總銷量18.9%。對比美國市場,美國SUV佔乘用車的30%,因此公司認為未來中國SUV還有上升空間。
H6銷量14.3萬,SUV單車型冠軍。
上半年長城在國內銷量34.1萬,內銷佔91.7%。未來SUV會陸續出口,海外建廠,促進出口增長。
未來展望加大研發投入,新技術中心將在14年底建成。包含有造型、試制和實驗中心,建成可提高公司研發實力,吸收更多專業人才。另外還有新建試驗場,將試驗場和工廠相結合,內部有整車以及零部件生產工廠。
工廠方面,徐水一期已在2013年11月投產,二期在2015年7月建成,都為25萬產能,徐水工廠會生產H8/H9/H7/coupeC這類高端車型。天津一工廠2012年8月建成完工,二工廠在2013年7月,可生產H6/C50/H2,產能為25萬。
未來公司還會開展海外品牌建設,完善海外銷售網絡,提高售後服務水平。公司在俄羅斯的整車工廠已經開始建設,建造週期2.5年。首期8萬台產能,建成後促進對俄羅斯出口。
14年5月成立汽車金融公司,下半年正式開展業務,拓展汽車業務和產業鏈。
生產規劃重點佈局SUV,未來覆蓋6-25萬,現在已佈局5款。分城市型和越野,如H5和H9都是越野。城市SUV包含H8/H6/H2/M4/H7混動。
未來風險主要是國家出台的油耗標準政策,當前公司計劃推出小排量SUV,拉低平均油耗,未來長期的發展,需要推出混動拉低平均。
互動環節
1. Q :上半年管理費用率上升,技術開發費提高,這主要來自什麼產品?下半年和明年費用變化?A:目前H8徐水工廠未生產,但與H8配套設備、人員研發過程產生費用已歸入管理費用中,導致費用率上升。一季度有2億,上半年總計3.7億左右。如果剔除這一因素,研發費用處於正常增長,大約10%-20%。下半年徐水費用仍然會產生,如果H8推遲到年底上市,產生半年費用3-4億。
2. Q :H8上市和到店時間?A:沒有準確時間,根本原因已找到,需要重新開發部件,然後進行試制和試驗。達到批量生產標準後才會接受訂單與公佈。具體時間會在聯交所發出公告。
3. Q :徐水停產,員工和工廠工作情況?A:徐水基地雖然停產,但是工廠工人工作很多。因為未來大部分產品都在徐水生產,其中H8,H9和coupeC,已經開始試制和試驗。因為公司準備充分,所以一旦H8上市,產量爬坡會很快。
4. Q :上半年轎車銷量下滑,未來的計劃A:公司在做調整,短期內3-5年目標以SUV為主,對轎車的資源投入少,後續只會在C30和C50做改款,不會有新款。從9月開始,C30會有新改款。六七月產銷量少,因為需要清理經銷商庫存,方便新產品銷售。下半年轎車銷量會逐步恢復,目標兩個車一起的月銷1萬左右。從戰略考慮,自主品牌的轎車品牌難以向上發展,公司圍繞哈佛品牌發展,M2、H2/H6/H8每款產品競爭力強,有助於哈佛品牌價值得到提升。並且,當前SUV市場需求量大,增速快,焦距SUV有利於提高公司品牌定價和盈利能力。
5. Q :全年銷量規劃?A:年初計劃89萬,上半完成銷量35萬。公司暫未計劃調整目標。長城有可能達成,但是要降價促銷。公司更加注重利潤,在銷量和價格需要找平衡點。如果大幅降價,不利於新產品的定價和推廣。
6. Q : H2終端反應火爆,實際供需情況?年銷量?A:H2開創了新的銷售模式,產品顏色百搭,消費者網上預訂和選擇。公司花費3年時間去準備,如目標客戶分析,網絡應用,生產和物流的配套。H2上市後,每天都有幾十到上百的汽車交付,目前累計訂單有7000多台。現在H2買低配少,大部分客戶集中選擇中配和高配,最高價達到14-15萬。這也表示H2銷售模式得到認可,符合年輕時尚的消費需求。預計年底月銷售肯定超過1W。
H2上市對H6銷售有輕微影響,通過市場調研分析,其中消費者肯定有交叉,因為現在的H2外形、功能更強,更有吸引力。買H2消費者以家用為主,H6為商用居多,空間大。初步認為,H2會略微影響H6,但沒有到達市場預計10%那麼高的替代率。
7. Q : H6在二工廠生產,產量可以提升多少?下半年最高月銷量到多少?A:H6產量的提升在天津二工廠進行,工廠產能25萬,月產2萬。目前留給H6產能有5000台每月。一工廠每月產量2.5萬,已飽和無法提升。總計H6的月產量可以到3萬以上。上個月,二工廠的H6已生產幾百台,這個月生產1000-2000台。二工廠產能需要爬坡時間。H6的出口現在每個月幾百台,明年會有批量出口。如果H6月銷想到達到3.5萬,一定需要海外支撐。
8. Q : H9準確上市時間?A:公司會優先H8上市,H9在年底,CooperC明年上半年。
9、 Q :新增產能多,未來工廠折舊攤銷費用變化?A:上半年徐水一工廠轉固費用已陸續計入。天津工廠在去年已完成,現在的增長主要是與汽車相關的資產,如磨具、焊裝線,費用比重很小。徐水二工廠,要在明年年中完工,預計在下半年轉固。
10、Q :自動擋配置情況?H2和H6自動擋上市時間?A:H6自動擋在十月陸續上市,H2自動上市比H6晚,預計年底之前可上市。同時轎車產品也在規劃自動擋。公司後續產品中,如H9,coupeC是自動手動同時上市。公司自動擋都是進口,長城自己自動擋產品配置需要等2016年之後。
11、Q :出口市場惡化,俄羅斯出口情況?A:國外競爭激烈,和國內相似,價格戰。俄羅斯政局動盪對出口造成一定影響。
12. Q : H1上市時間?A:H1在作上市前的準備工作。公司需要考慮H1和M4交叉影響。產品已經定型可批量生產。計劃9月或10月上市。
13. Q : H2什麼時候可以月銷售過萬?A:預計10月11月可以月銷量過萬。
14. Q :H6自動擋出來後,月銷量變化?
A:未來自動擋大概佔20%。
15. Q :H7插電混動發展進程?A:H7在明年下半年上市,優先上傳統車,插電混動需要等2016年。長城對電動車思路不一樣,考慮成本、安全性因素,公司對電動車研發部門指標是,不考慮補貼情況下,電動車銷售要有銷量和利潤。
16. Q :鋰電池微型電動車發展情況?A:公司在2010年已經開始研發微型電動車,但短期內不會量產。
17. Q :對於低速電動車看法?A:公司不會做,認為是過渡性產品。
18. Q :二季度毛利率比一季度高的原因?A:皮卡毛利率無變化,轎車略有下降維持在20%以上水平。SUV毛利率保持增長。產品結構變化帶動毛利率提升。
19、Q :H2定製化對生產線的要求?A:定製的顏色和零部件略有不同,要求經銷商、廠家和零部件供應商之間相互協調,點對點進行服務。
20、Q :H2和H6成本不同?A:H2和H6成本差異不大,短期內H2毛利率可到25%,未來產銷量提升和自動擋配置,可提升毛利率。不同配置毛利率各有不懂,低配的毛利率低,高配毛利率高。
21、Q :H2月銷售到1萬的毛利率?A:除了銷量跟毛利率有關,與售價、成本控制相關。H2不像H6,因為有百搭,提高了公司的定價能力和毛利率水平。
22、Q :國內部分銷售網絡關閉,未來怎麼佈局?A:之前公司只側重一級經銷商,縣級經銷商不管理。未來對縣級有要求,按照統一標準進行管理,達不到則取消資格。去年的經銷網絡有850-900家,現在800家不到,其中4S店數量增加幾十個,主要減少的就是縣級網點。預計今年年底,網點為800個左右,明年會增加10%。
23、Q :H2百搭銷售佔比?A:百搭和標準款比例是1:2,未來仍會維持現有比率。
24、Q :H8上市時間是優先於H9和coupeC嗎?A:H9和coupeC是按照目前研發進度執行,H8和H9 不會同時上市,先8後9的上市順序。
看圖說話之長城汽車 by大黑 陳大黑
來源: http://xueqiu.com/4185313005/32287421
這幾天汽車板塊都漲得不錯,唯獨
$長城汽車(SH601633)$ 五連陰
![[關燈吃面] [關燈吃面]](http://js.xueqiu.com/images/face/emoji_chimian_40.png)
想想自己作為忠實持有長城汽車的散戶,屁股決定腦袋,總不能眼巴巴的看著它跌吧,所以決定寫點什麽。以圖為主,說話為輔,各位看官輕拍。(註:本人超級散戶一枚,非行業人士,其中有什麽邏輯不對的地方,各位可以一笑而過,也歡迎指正交流。本人這里只是把數據借助圖形展示出來,方便普通散戶了解,因為人對圖形的認知遠比一系列枯燥數據的認知要快得多,好得多。整理數據不易,希望有錢的捧個錢場,打賞幾個雪碧吧
![[賺大了] [賺大了]](http://js.xueqiu.com/images/face/23earn.png)
)
首先公司基本情況不費口舌介紹了,先看看當前公司的資產情況,咱持有股票好歹也是股東了,總得明白咱的錢買到的是一堆什麽玩意你說是吧(數據來源:公司2014Q2財報)。公司現金不少,存貨不多;在建工程不少,未來還會投入:(1)34億,徐水第三個整車項目,規劃產能為25萬輛(建設期預計2.5年) (2)5億美元,在俄建廠,規劃產能15萬臺。這些都是機會,如果公司未來車型成功,這些工程帶來的產能釋放也將是巨大的;當然也是風險,如果不成功...想想H8就一地雞毛...呵呵,還是不想為妙
![[可憐] [可憐]](http://js.xueqiu.com/images/face/emoji_kelian_40.png)

再看看公司近幾年的營收、利潤情況(數據來源:公司2010年至2014年財報)。單純看營收(左軸)、凈利潤(右軸),公司還是一直在增長,直到2014年同比下跌,在這期間,公司經營現金流(右軸)也不錯,基本與營收、利潤的增長同步。可是為什麽公司股價從2013年10月就開始大跌呢?
![[為什麽] [為什麽]](http://js.xueqiu.com/images/face/13why.png)

如果再來看看營收和利潤的增速,也許就有些許頭緒了。圖中可以看到2013年6月(Q2),9月(Q3)左右,增速開始出現明顯走平並開始走下坡路,直到今年2季度利潤甚至同比下跌。這期間股價基本腰斬。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當高成長被慢慢證偽,也許股價就開始下跌了,H8的推遲上市也許只是個導火索而已。(註:由於財務數據只能拿到2010年開始,所有2010年的增速無法計算,均被處理為0,後面的其它增速圖同理)

繼續看公司產品的銷量(數據來源:公司公告,但僅能查到從去年5月開始的銷售數據)。從總銷量中可以看出,從今年1月份開始,公司車型總銷量就一直處於下滑狀態(2月份由於天數少,且月初處於春節長假期間,所以銷量大幅下跌)。銷量累計同比跌幅上,今年開始也是跌幅一路下探,直至9月開始企穩回升,那麽這個企穩後會繼續下跌,還是就反彈了呢...
![[抄底] [抄底]](http://js.xueqiu.com/images/face/35bottom.png)

那就再往前走一步,具體看看公司車型的銷量吧。從2014年開始,長城除了H6這一明星車型繼續一路增長外,其它車型均大幅下跌,直至7、8月份開始企穩,9月份開始全面反彈(H5除外)。其中7月份H2的推出是一大亮點,9月份就已經有了8000多的銷量,可喜可賀。隨著後續新車型的推出,公司2014下半年將推出H1,H9,C30自動擋等,你會相信長城的銷量就此全面反彈麽。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俏皮] [俏皮]](http://js.xueqiu.com/images/face/19qiaopi.png)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整個汽車市場的銷量情況(數據來源:中汽協,其中對同比增長百分比采用三個月移動加權平均處理,以便更好的能看清趨勢)。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從去年底開始,汽車行業的增速就開始走下坡路,乘用車已經步入了個位數增長時代(其中轎車8,9月份同比增長分別為1.3和0.1)。但當前SUV銷量的增幅還是維持在25%左右,即使未來幾年出現下降至10%-20%,我還是願意相信長城汽車能夠取得一個行業平均的增幅。所以我個人對長城汽車集中力量做好做強SUV這個品類還是持贊成態度,並且我個人覺得它的各個車型H2, H6以及後面的H1,H8,還是有一定競爭力的。

最後,總結一下個人對長城汽車的看法:長城是民族的,SUV是很好的,港股是便宜的,銷量是會反彈的,未來是光明的。作為有一點點小憤青的散戶,我不太看得起那些以市場換技術的合資車企們,到頭來核心技術沒學到,養胖了一批MGZ。我願意持有長城汽車,就當是為民族車企貢獻一份力量了!(附:有球友知道老魏取得了一個幾內亞比紹的永久居留權是什麽情況麽?)
致謝:
@雷公資本 @瓢之柄 非常感謝二位的慷慨分享,小弟實在獲益匪淺,謹以此拙作向二位致謝。
另附:
回報率趨勢,其中資本回報率=凈利潤/(股東權益+有息負債),懶得去算息稅前利潤了,因為長城的有息負債率幾乎為0,所以資本回報率基本就是凈資產收益率。

負債率趨勢圖,其中負債率(左軸),有息負債率(右軸)。圖中可以看到最近2014Q2長城汽車多了一些有息負債,看公司財報說是在香港取得了一筆幾個億的貸款用於股東分紅,有球友了解情況的來說一說麽,莫非是因為香港的利息低,不貸白不貸?

自由現金流趨勢圖,其中自由現金流(左軸),自由現金流與營收占比(右軸)
長城汽車業績拐點或已現 陰陽魚
來源: http://xueqiu.com/4656437860/33261763
長城汽車的投資邏輯:說起這兩年中國汽車整車的投資機會,對照長安長城等公司的走勢,投資邏輯在A股已經越來越清晰: 在新車發布前夕年開始買入股票,由於之前研發費用需要大量費用化(特別是長城上汽等財務比較保守的公司),此時公司業績可能處於相對低點,第二年等待新車銷量快速增長到成熟期,並在這一段時間逐漸開始兌現新車成熟期銷售後的規模效應帶來的利潤增長。第三年以後,汽車零件的一些固定費用攤銷殆盡,成熟產品成為公司的現金牛產品(比如現在的長城H6)。
我們翻閱一下長安汽車和長城汽車過去兩年的走勢
福特翼虎2012年11月22日(見黃線)
福特翼博2013年3月19日(見黃線)
福特新蒙迪歐2013年8月29日(見黃線)
不難發現長安股價的啟動是由其第一款suv翼虎發售觸發的。

圖1 長安汽車走勢
長城現任明星產品H6
2011年8月25日發售(見黃線)
2012年8月月度銷售過萬(見黃線)
2013年9月月度銷售過2萬(見黃線)

圖2 長城汽車走勢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隨著一輪新車投放周期和某一款明星產品得到市場認可的時期內,整車公司的業績和股價會有明顯的增長,並且因為得益於新的增長,公司估值可能得到相應的溢價。從今年6月起隨著長城汽車發售新車型H2,公司開始了新的產品投放周期,H2、H1、H9、Coupe C、H8 和H7共計6 款全新SUV 車型將在12個月內陸續發布,所以能否實現從一款明星SUV 車型H6到SUV車型的全系列覆蓋,將是決定長城汽車股價未來走勢的關鍵。簡單說消費者將決定一切。
車展情況
上周末公司一行人去了廣州參觀了一年一度的廣州車展,當然首先目標直指長城展區。
(下面鏈接提供了易車關於長城車展的具體照片,希望沒有見過長城的球友可以看看消除一些偏見。)
http://chezhan.bitauto.com/guangzhou-chezhan/n2014/zhanguan/hafu-196/hafuh9/ …http://chezhan.bitauto.com/guangzhou-chezhan/n2014/zhanguan/hafu-196/coupec/ …到達展廳出乎意料長城展區這次陳列的全部都是Haval SUV車型,並沒有預想中的轎車和皮卡車型,這也契合了公司轉型戰略。2014年前長城的戰略是皮卡+SUV+轎車三駕馬車共同發展。2014年後開始更專註於SUV全產品鏈,希望能夠滲透6萬至30萬元所有的SUV產品區間。這讓我們看到長城有朝一日能超過JEEP和路虎的可能。
廣州車展中長城這次主打的是H9和coupe c兩款車型。和H8的感受一樣,H9和coupe C的細節設計和做工上簡直無可挑剔,結合之後的參觀可以說長城在肉眼所及的範圍里秒殺豐田漢蘭達,力壓奧迪Q3、 Q5,媲美BMW X3、X5。(大家可以自己去長城4s店直觀感受一下,H8,H2,H9對於老款H6有了質的超越,對於自己是奧迪Q5的車主,坐入H7也感覺自愧不如,真不是車托。。。)那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什麽呢?長城作為一家中國本土的制造企業,是如何做到的?答案在於魏建軍等管理層長期的對於汽車產品品質的過度追求。如今長城汽車的主要供應商已經清一色由原來的國內供應商全部升級到世界一流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長城汽車在制造標準上已經完完全全平行甚至超越國內合資企業。以下羅列了長城目前的國際供應商及其配套。比如采埃孚的變速箱,EPS,博世西門子的ECU,江森自控的車椅,天合的ABS, 甚至連COUPE C、H8的玻璃並非福耀而是為寶馬奔馳供貨皮爾金頓和Saint-Gobain,車內音箱是美國知名品牌Infinity,這些大家可以自己去親自感受一下效果。而且所有的配置基本將都會體現在普通配置的哈弗里,並且以國產品牌汽車的價格銷售,作為價值投資者,我已經無語了。
長城的主要國際零部件供應商名單

圖3 長城汽車主要國際零部件供應商名單

圖4 長城汽車供應商
長城汽車4s店調查(2014年11月23日)
車展的視覺沖擊之外,我們最近陸續也對長城汽車的4s店做了草根調查。調查的結果估計讓彼得林奇看到了都會忍俊不禁。
上海4s店:
H2:無優惠,沒有現車,預訂需要3個月,不能保證農歷春節前一定有貨,如果需要H2混搭風格的外形(毛利更高),預訂後需要等3個半月,時間反而更長。
H6 :2015升級款,無優惠,現在訂車需要到明年1月中旬,自動檔因訂貨周期較長受國五二標準明年實施限制影響,現在無法訂貨。
H1: 訂車需要1個月。
廣州:
H2:無優惠,沒有現車,預訂需要2個月,春節前有貨,如果需要H2混搭風格的外形,預訂後需要等2個半月,春節前不一定能夠滿足。
H6 :2015升級款,無優惠,現在訂車需要到明年1月中旬。
H1: 訂車需要1個月。如果需要天窗版本需要2個月以上。
北京:
H2,H6, H1也都基本沒有現貨,訂車都需要1個月至1個半月左右,可能保定天津車廠離北京比較近,供貨周期不是特別長。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長城汽車雖然需求旺盛,訂單排滿,但是4s店經銷商卻沒有惡意加價,或者選配配件這種貓膩,不知道是長城汽車對下遊4S的管理比較好,還是國產車實在不該享受加價這種待遇:)?長城汽車對4s的掌控力和管理能力之強令我們非常佩服。談話之中,經銷商也表現出有單子但是沒車的無奈感嘆。
產能問題
既然銷量不是問題,那問題來了長城的產能是不是會遇到瓶頸呢?

圖5 長城汽車工廠和產能情況
未來長城的產能提升突破點主要集中在徐水工廠,徐水未來主要生產H7,H8,H9,以及coupe C,按照長城的規劃,徐水工廠2015年將增加25萬新產能(如果產能利用率放大到120%,可釋放30萬新產能)月均2.5萬輛,也就是加上原有產能,即使H7+H8+H9+coupe c月銷量合計3萬臺,也可滿足。
長城天津一二廠現在產能合計為50萬輛,一年最大產能是60萬輛多,現在H6的月產能29000多輛,一年35萬輛,這樣留給H2和C50的產能應該是每月2萬輛左右。我覺得長城是希望未來通過H7和coupe c來分流H6的產量,化解產能壓力。從這一點和歷史來看,長城汽車的管理層還是非常保守的,他們只有在滿產之後才會開設新廠。
長城主要suv配置及競爭對手

圖6 哈弗H7及主要對標車型

圖7 哈弗H2及主要對標車型

圖8 哈弗H3及主要對標車型

圖9 哈弗H8及主要對標車型
長城H8,H9,Coupe C與競爭對手漢蘭達相比,無論馬力扭矩,還是底盤懸掛系統都超過於漢蘭達。進入車內,H8的內飾給人家一般的感覺。整體用料和做工完全不輸同價位的合資車型。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相比漢蘭達采用塑料殼,H8使用的是軟皮材料和搪塑,摸起來很有質感。為了防止車後排座位的安全帶卡扣影響乘客坐的用戶體驗,Coupe C巧妙細致的設計了兩個凹槽,瞬間提升了乘坐的體驗。為了防止前座兩側玻璃起霧,H9創新式的采取了特別的設計:利用孔道打通了車身和門,將熱風通過門直接吹向擋風玻璃死角。不得不說花了很大的心思。我在這就不一一配圖了,照片和直觀感受差距比較大,大家可以去4s店親身感受。
長城汽車:




寶馬內飾

漢蘭達內飾

長城財務模型和未來2季度預測
根據長城新投放車型的品質,競爭對手同款類型的銷量,長城汽車最近的產能調整,我們做出以下產量保守預測,並根據預測的單品利潤率做了業績推算。(至2014年10月皆為歷史銷量數據,後面為預測值)
我們預測長城汽車2014年4季度就是公司最近一年銷量的轉折點,2014年Q3的銷量低值是因為轎車銷量同比大幅下降,這是由C30和C50換代所致。C30和C50在10月份完成換代後銷量明顯好轉,由此我們假設轎車未來保守將維持在8000輛左右。(因為C50可能未來為H2騰挪產能)
SUV方面,我們保守估計長城SUV2014年Q4未來的銷量將重新回到同比30%以上的增長。這保守估計是基於11月後H2銷量維持在12000輛左右水平,這可能受制於零部件供應商短期配套不足的情況(我們的猜測而已,還無法判斷是否有此類問題),如果樂觀估計的話H2年底就達到15000輛水平也並不困難。H6預計產銷量還將保持在30000輛水平,產量短期可能無法快速增長。H5我們的保守估計是月均3000輛的水平。新投放的H1和H9我們也做了較為保守的預測。
總的來說2014年Q4和2015Q1,我們預計公司的SUV銷量將重拾增長,恢複到30%以上的速度。

圖10 長城汽車銷量模型

圖11 長城汽車銷量模型
基於以上的銷量預測模型,我們構建了財務模型,這個模型大致是基於每款產品的凈利潤推算,可能沒有毛利率推算準確,之後或許會更新。根據這個模型我們用2014年Q1,Q2,Q3的實際銷量推算了收入和凈利潤,預測收入與實際的財報都非常接近,利潤2014年的Q1和Q2與實際值也非常接近,但是Q3大大低於模型的預期,我們總結了可能的原因:
(1)C30和C50銷量短期內因為換代銷量急劇下降到1000臺水平,規模效應導致利潤率降低
(2)H2的Q3季度開始發售,雖然短時間內銷量迅速增長,但是月均平均在4000臺水平,沒有達到量產規模效應,而且H2剛剛發售大量初期花費費用化或者攤銷
(3)這個模型沒有考慮徐水工廠新建產能的所導致的巨額攤銷費用,因為徐水工廠的H8還沒生產,H9在Q4發布前在徐水做了大量測試,都費用化了在Q3.(4)3季度計提了高額的H8車型費用,上半年該費用計提了3.5億元
基於以上的原因大部分不會出現在2015年Q1或者2014年Q4(管理層表示研發費用率在2015年一季度將顯著下降),我們繼續用原有估值模型預測2015年Q1和2014年的Q4,我們得到2015年一季度凈利潤將達到27億的水平,同比有39%的增長,而且這還是基於h2產量維持在12000輛水平。
不過如果考慮到未來半年更多新品發布帶來預期外的額外的攤銷和研發費用,我們預計2014年Q4和2015年Q1凈利潤也不會低於25億,明年Q1利潤增長重拾到30%以上。

圖12 長城汽車財務模型
我們還統計了長城汽車的營業利潤率和凈利潤率(紫色部分為按照模型計算的預測值),長城汽車的利潤率這幾年長期看都是增長的,今年因為研發和換代導致的短期利潤波動,將為明年新品發布成熟量產後的高增長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結合我們的預測,長城汽車2014的PE是12倍,如保守估計明年業績增長30%,2015PE將下降到9.3左右。

圖13 長城汽車財務模型
因為時間關系,來不及再細說諸如長城因為徐水沒有生產所帶來的短期新工廠折舊攤銷影響等短期問題,這因素都會隨著H9和coupe c量產其費用被計算在營業成本而消失,希望大家還是能夠周末去4s店考察一下哈弗全新的H2和H9,或許你會有新的想法。
風險因素:宏觀經濟導致中國汽車消費大幅下滑,長城汽車新車銷量不及預期,長城發動機未來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報告作者:
@Royyy風險提示:本機構可能持有
$長城汽車(02333)$$長城汽車(SH601633)$倉位,所有言論不構成投資建議。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