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FORTUNE(Mar.18th,1985) Elain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9j7z.html

Mar.18th,1985

封面文章:America's New Abstinence

美國的新節食主義

受成年的嬰兒潮一代和健身控的引領,美國人開始追求更少培根和雞蛋的早餐,放棄午餐時間的蘇格蘭威士忌,以雞肉和水作為晚餐的主打。這一新的節食主義觸動了許多行業的神經,但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商機。

這種趨勢並非統一的,有時甚至是非理性的。當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對經濟帶來衝擊時,一些本處於成長期的行業提前成熟。在這場遊戲中,大玩家永遠是贏家,因為它們擁有豐富的財務資源和營銷方面的影響力,能深入到細分的市場。

市場上的高價產品是這種衝擊帶來的成長被迫停止的倖免者,比如高價高聲譽的進口品牌酒。除了走高端路線,對於受挫的企業來說,一個更普遍的還擊方法是,使用新的廣告詞說服消費者,讓消費者相信產品是絕對符合他們的健康訴求的。比如,全國豬肉生產者協會的廣告詞是「Americayou'releaning on pork」,牛肉協會的廣告詞是」beef gives strength」,奶製品協會的廣告詞則是」REAL」

私人企業也在做同樣的事:

蒸餾酒公司大力宣傳其積極作用,並宣稱自己的產品並沒有比橘子汁提供更高的卡路里。

煙草行業,其受損最嚴重。自從1964年有人提出吸煙有害健康後,人均煙草消費便持續下降,如今,含有濾嘴的香煙卻流行起來,佔據了53%的市場。

酒精行業,不僅市場環境不利,而且遭遇了立法限制。作為削減赤字的一個方法,聯邦政府對烈性酒的徵稅提高19%,而此前,地方政府已向1/5的烈性酒徵收了平均零售價格44%的稅收。之前從未出台過如此嚴厲的烈性酒禁令,因此,幾乎所有的蒸餾酒商都自動放棄了在直播媒體上的廣告宣傳,這又間接地損害了直播媒體的利益。

同時,烈性酒、白酒、啤酒的營銷商們紛紛提出了回應市場偏好變化的策略,包括搭售跑步器械,生產專為女性設計的酒精味不是很濃的烈酒,以及降低飲品的酒精含量等。

新節食主義並未影響到年批發銷售額230億美元的軟飲料市場,但由於促銷費用的大幅上升,產商利潤被嚴重腐蝕。

雖然無咖啡因飲料並不如人們之前預期的那樣火熱,但對於咖啡因的擔憂直接影響到了咖啡行業,咖啡的賣方開始關注高端市場,重視質量和選擇。

平穩增長的奶產品市場,也因人們對於肥胖和膽固醇攝入的雙重擔憂而受到重創。

現在,在人們的餐桌中間,豬肉的地位顯著下降,牛肉則保持穩定,雞肉地位上升。

對於商人們的種種擔憂,最好的消息是,專業的營銷技巧依然奏效。雞肉地位上升的一大原因是麥當勞的流行,即使它售賣的漢堡含有50卡路里熱量和不少脂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740

FORTUNE(Apr.1st,1985) Elain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9lv2.html

Apr.1st,1985

封面文章:TheBattered House of Hunt

深陷重創的亨特家族

Hunt International ResourcesCorp.是一家囊括糖業、房地產業、能源業的公司,在出事之前,人們都以為它是一個通透的大城堡,無論哪一個角落遇到麻煩,家族人員就會從四面八方趕來支援,通過高盈利部門的超額利潤來彌補損失。但實際上,這一城堡內部構造錯綜複雜,各個私人公司和信託之間都存在堅固的防火牆,債權人、收稅人、公眾、甚至家族成員內部都是相互絕緣的。

當今年二月Hunt International Resources 披露了2.95億美元利息違約,三月3家糖業附屬公司宣佈破產保護之後,以上論斷得到了證實。對於貸出8億美元給了Hunt的另一附屬公司Penrod Drilling Co.的銀行來說,這可不是好兆頭。

雖然Hunt家族的其他事業部門也面臨著業績下滑——尤其是白銀業務——BunkerHerbertLamar的財富額仍超過20億美元,足以抵禦更大的災難。其中,財富的一半來源於Placid Oil Co.,其餘來自於白銀、煤、房地產和包括藝術品、硬幣、賽馬等在內的有形資產。

對於債權人來說,防火牆是麻煩之一。此外,風險還來源於Hunt兄弟淨財富額可能受未來石油價格下跌影響而進一步縮水。First Chicago and Bankers Trust是最大的受害者。

唯一能與Hunt金融帝國的複雜性相媲美的,就只有Hunt複雜的家族成員關係了。直到1974年,Haroldson Lafayette去世以前,他與三個女人結了婚,其中,他與第一任妻子建立的家庭是最富有的,主要成員包括MargaretHaroldsonCarolinaLyda(小時候夭折)、BunkerHerbertLamarBunker遺傳了父親的賭徒天性和母親的親和力,成為了家族的明星人物。Herbert則與哥哥Bunker合作,一起持有了大多數公司的股份,並處理細節事物。Lamar經常我行我素,在白銀上與哥哥們反向操作,並且樂衷於運動。Haroldson排行第四,對商業不感興趣。Caroline則是酒店大亨,並自己控股酒店。Margaret作為年齡最長的一位,對Placid Oil的管理施加保守的影響。

Hunter與第二任妻子建立的家庭共有4名子女,核心人物是長子Ruth RayHunt OilCo.的主席,與第一家族幾乎毫無聯繫。

白銀研究員們相信,BunkerHerbertLamar三人在白銀市場崩盤後,合計持有約8000萬盎司白銀,之後,商品期貨貿易委員會指責BunkerHerbert及同夥,聯合操縱銀價。Bunker在被質詢時承認,曾以7-12美元每盎司的價格買入白銀,似乎是牛市的領跑者。但是,他們將賭注押在期貨市場上,由於合同是通過向經紀商和銀行借錢購買的,當銀價下跌時,他們的保證金缺口達到10億美元。有關Hunt即將違約的傳聞甚囂塵上,關於華爾街即將倒閉以及一場全國性的金融危機即將到來的傳言引起了人們的極度恐慌。隨後,13家美國和加拿大的大銀行聯合救市,向其發放了十年期價值11億美元的貸款,這樣,危機才得以避免。(查了下Wiki,關於邦克亨特最有名的事件就是1980年對白銀期貨的價格操縱。)

許多專家堅信,自從1980年中期以來,Hunt家族就鮮有賣出白銀。當時他們持有白銀的價值大約為11億美元,價格為14美元每盎司,而最新價格是6美元每盎司,也就是說,相比頂峰時期的40億美元,他們持有的白銀現在價值還不到5億。

石油業務也損失慘重。因為去年Phibro-Saloman公司將其持有的Beaufort Sea Oil 公司20%的股權價值減計到零,而Hunt家族正好對這一公司有巨額貸款,減計意味著,利息可能一點都收不回來了。

所有這些不幸使得Hunt家族的淨財富嚴重縮水。癱瘓的Hunt International ResourcesHunt家族用來最終完成對Great Western United收購的工具,GWU是一家公眾公司,Hunt家族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就開始進行投資,但一直不順利。其製糖業務受價格下滑和玉米甜味劑在軟飲料市場的成功競爭的困擾,一蹶不振。它處理客戶糾紛的方式不是努力協商解決問題,而是直接起訴客戶。這一切似乎都證明這不是一個好公司。

Penrod是又一定時炸彈。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其債務迅速擴張,用於購買51艘離岸鑽井設備,而如今只有大約一半還在使用中,每天的收益也只有高峰時期的一半。出於對下降的費率和不振的需求的擔憂,貸款人開始重新評估抵押品價值,一些貸款人只能將其還款能力寄希望於其與Placid Oil的特殊關係上,後者是Hunt家族最堅強的後盾。

Placid有豐富的石油儲備和優質的未抵押資產,但從去年以來,為彌補其他業務上的虧損以及償還貸款,Placid也出售了一些資產,賬面現金有所減少。然而,至少到目前為止,Hunt家族在石油方面的探索還是有所值的,石油業務蒸蒸日上,貸款人們希望這不只是曇花一現。

文章最後一句話挺亮的:nobody stays rich withouttrying

貼個有趣的圖:通貨緊縮是如何侵蝕財富的?

FORTUNE(Apr.1st,1985) <wbr>Elain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797

FORTUNE(Jun.24th,1985) Elain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9qiz.html

Jun.24th,1985

封面文章:TheExecutive Addict

高管藥物上癮

本文以某公司僱員挾持高管,以爆料其吸食可卡因和大麻為威脅,向公司敲詐勒索開頭,引出了美國高管濫用藥品這一嚴重的全國性問題。最可能染上藥癮的是所謂光鮮行業的高管們——娛樂業、廣告業、高級金融業和高科技行業——但不僅僅侷限於此。文中提到的例子涉及電信業、醫藥業、食品加工業、銀行業和保險業高管。他們上癮的藥物種類包括止痛藥、鎮定劑、鎮靜劑、可卡因、甚至海洛因。

文章列舉了藥品濫用對個人及其公司的傷害:1)藥品驅使的行動可能威脅到其他僱員的生命安全。文中列舉的例子是一個因吸食可卡因而患上被害妄想症的高管;2)染上藥癮可能導致高管盜竊僱員或客戶財物等不法行為;3)藥物可能損害高管在某些重要情形下的判斷力,雖然他自以為狀態很好;4)商業夥伴可能以毒品為誘餌,迫使一名染上藥癮的高管做出損害公司利益的事;5)藥物的濫用可能使得高管的身體每況愈下。

專家稱,由於嬰兒潮一代的人們都以嗑藥取樂,因此即使坐上高管的位置,他們對毒品的態度依然很隨意、很開放。整個一代人對毒品的這一態度,使得有些人為了和同事打成一片而不得不染上這種習慣。一些步入中年的高管期望找回年輕人的快樂感覺,也會求助於藥品。出於需求的推動,高管獲取藥品的渠道也比普通職員多得多,比如從其他高管處或從私人醫生處獲得。

在所有藥品中,使用量增長最快的是可卡因,而它同時也能造成最嚴重的心理干擾。有三種廣泛的用於解釋其流行的謬論:1)如果用鼻息,可卡因是無害的;2)遠古人類就用可卡因禦寒和提神,因此它是無害的;3)可卡因是不會上癮的。問題在於,可卡因似乎完美地契合了高管的生活:它能很容易地取得、隱藏和隨身攜帶;在使用初期,它確實會提高工作業績,即使後來它破壞了效率,使用者也會忽略自身與他人的精神聯繫,從而毫無負罪感;它與高管的地位相一致,國際旅行、浮華、光芒、金錢、權勢、地位似乎都因可卡因而進一步加固。而最終,同事、上司甚至吸食者自己,都會意識到藥物導致的工作低效和生活混亂。

海洛因也逐漸走入了高管的生活,它是隱蔽性最強的一種藥品。處方藥也頗受高管歡迎,因為服用藥品不需要骯髒的推進器、針頭,甚至不需要隱藏

那麼,怎樣才能解決高管的藥品上癮問題呢?到目前為止,最佳的方法似乎是逼迫他們接受治療。一旦接受治療,高管康復的概率往往較高,因為他們有堅強的後盾——親愛的家人、工作、穩定的財務、熱心的同事。但有的公司並不樂於敦促他們接受治療,它們希望高管既沒有藥癮,又是工作狂。此外,如果沒有足夠的證據,人們也不敢質疑高管染上藥癮。對於高管來說,接受治療還可能意味著失去工作,一旦有公司開除了嗑藥的高管,其他藥物上癮的員工會變得更加沉默、隱蔽,更不願意接受治療。所以,公司的藥物上癮問題並非真的減少了,而是被更深的隱藏了起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76

FORTUNE(Jun.10th,1985) Elain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9qiq.html

Jun.10th,1985

封面文章:It'sShape up or  Shake out in A Shook-upWorld

亂世之下,是崛起,還是出局?

服務業財富500強公司已經萎靡不振近十年了,今年它們的情況也不例外。當許多公司還陷在應付通脹的困境中時,通貨緊縮又帶來了新的問題。不久前,500強中的350家還是受管制的,去年,300家所處行業管制放開,它們急切地進入新的領域,努力適應更令人焦慮的生活和更低的利潤率。它們去年收入增速僅為19.5%,相比工業500強企業25.6%的增速,實在令人失望。

交通運輸業公司表現最佳,它們去年收入增速達55.7%。壽險公司重獲新生,因為它們最終擺脫了終身壽險日漸式微的陰影。公用事業公司獲得了49.4%的利潤增速,但這一統計未包括AT&T(進入財富500強工業企業榜單)。

零售業,由西爾斯領銜,利潤上升了12.3%;多元化服務企業,由Philbro-Salomo領銜,利潤則上升了9%;商業銀行利潤下滑了5%,主要是因為服務業500強中 虧損最大的一家——Continental Illinois——是第十二大銀行;多元化金融公司報告了最差的業績,收入下滑30.3%

商業銀行在這一躁動不安的環境下受傷最為嚴重。議會放開對銀行的利率管制後,銀行家們便失去了大量低成本的資金供給,這壓縮了銀行在傳統業務上的毛利率,迫使它們降低成本,並尋找其他收入來源。以BankAmerica為例,它關閉了132家分支機構,並開拓保險業務。J.P.Morgan則介入商業票據、歐洲債券和兼併收購領域,與Glass-Steagall法案越來越背道而馳。花旗則通過購買監管者們無力挽救的FloridaIllinois儲貸協會,鞏固並擴大了自己在銀行業的領軍地位,此外,它成功遊說了超過20個州政府,期望打破聯邦對銀行跨州經營的限制。諸如Security PacificMellon等其他大銀行,則通過申請非銀行業務牌照(這些機構可能被禁止吸收活期存款或發放商業貸款)規避洲際經營的限制。銀行發現,關於通脹的一個大問題是,它可能迅速冷卻——70年代溫和的通脹使得銀行紛紛將業務擴展至拉丁美洲,在國內的投資也擴展至農場、商業地產項目和石油開發領域。這本是好事,但80年代通脹的冷卻使得現金流直線下降,收入出現了大坑。25家大銀行幾乎都在能源、農業、國外投放了大量貸款,現在很多成為了壞賬。

80年代初期,議會放開了對儲貸機構貸款利率上限的管制,並擴大了它們可提供貸款的範圍,於是,可調整利率按揭貸款出現,並在儲貸機構的組合中佔據重要地位,在房地產市場比較發達的地區,有效地彌補了固定利率貸款帶來的損失。

壽險業在銀行利率去監管化的過程中利益受損,當利率上升時,普通保單難以售出,尤其是在小公司推出與貨幣市場掛鉤的期限壽險保單之後。高銷售費用、日常信息更新維護費用和激烈的競爭,使得這一行業前景很不樂觀。財險業則是與經濟週期高度相關的,連續六年的經濟下滑使得這一行業跌倒谷底,小公司倒閉,大公司也不得不依靠關閉機構和裁員勉強度日,但經濟復甦帶來了價格的急升,今年將是不錯的一年。

經紀業已花了十年時間來適應去監管化,但去年它們的表現依然暗淡無光。個人投資者們鑑於去年股市的平淡表現,難燃股票投資熱情,轉投固定收益證券,而後者對於經紀人來說利潤就不如前者豐厚了。當證券市場鮮有IPO時,最棒的投資銀行家開始通過在複雜金融產品上的專長來賺錢,比如Salomon之於抵押貸款支持證券、First Boston之於貨幣互換。

交通業的去監管化涉及三個行業:航空業、貨車運輸業和鐵路業。在航空業長達七年的航線和票價管制下,強者愈強,弱者愈弱。貨車運輸業和鐵路業的境況也類似。只有在去年經濟復甦帶來運量激增的情況下,貨車運輸業才得以彌補其費率下降帶來的利潤損失,此外,貨車運輸業也面臨鐵路的運量分流威脅,因為鐵路給予一定數量的客戶折扣,而它們有能力降價是因為它們通過裁員縮減了人工支出。

公用事業領域前十位中有七家是地區性電話公司,它們都是由貝爾電話分離出來的,費率強勁、需求增長、成本受生產率的提升而下降,這些都是其獲利的有力保障。而電氣公司則喜憂參半,喜在於監管者允許提價,憂在於一些駭人的事故使得投資者對還未完工的核電站望而生畏。

零售業始終是自由競爭的代表,眾多廠商通過激烈的價格戰爭奪市場份額,而消費者倒是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500強中,可能有些公司會在劇變中黯然離場,也可能會有新的公司登上歷史舞台,分析師們預測,儲貸機構、商業銀行、人壽保險和航空公司之間最可能出現合併浪潮,未來的這些行業將由幾家大公司主導,輔以許多專業化的、地區性的小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77

FORTUNE(May.27th,1985) Elain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9pqn.html

May.27th,1985

封面文章:HaveU.S. Takeovers Gone Too Far?

美國的收購是不是過火了

近來,敵意收購成為了輿論的中心,公司高管、律師、投資銀行家、參議員、眾議員紛紛聲討職業收購者的貪婪本性。他們認為,收購熱浪費了稀缺的社會資本,抑制了創新,迫使經理人犧牲長期成長而追逐短期利益,嚴重威脅美國企業的競爭力。那麼,敵意收購是否真的太過火了呢?作者的回答是:是,也不是。

答案為不是的時候居多。因為當收購過度時,市場可能會自我修正;而通貨緊縮、去監管化、更嚴厲的反壟斷立法和OPEC的幾近破裂,都凸顯了公司和行業重組的必要性,縱使入侵者們以自身暴利為目的,但收購威脅迫使一些公司更快地適應新環境,也迫使經理人更高效地運營資產。

顯然,入侵者和經理人在各自立場上都太極端了。一項不適宜的策略是綠票,入侵者同意將股權出售給目標公司,放棄收購,但價格高於市價。另一項不必要的武器是毒丸,這是一種卑劣的伎倆,使得敵意收購者的成本劇增。比它們更令人痛苦的是要求國會幹預。敵意收購帶來的威脅,使得經理人有足夠的激勵遊說立法者,目前已有不少保護所謂的受害者的禁令出台,比如禁止使用垃圾債券為收購融資。

與此同時,入侵者們正對獵物虎視眈眈。關於入侵者的新的擔憂來源於參與收購遊戲的主體的戲劇性轉變。之前的入侵者往往是大公司CEO,他們期望將收購的小公司整合進本公司業務,而今,最大收購戰的主角是金融投機者,比如PickensIcahnGoldsmith。他們不在乎被收購公司的業務,只期望在股市上以更高的價格賣出,因此,所有他們認為被低估的公司都可能成為目標。當前的敵意收購者都要感謝Drexel Burnham Lambert,是它設計了垃圾債券,Boone Pickens在收購GulfOil時首次運用這一工具,引得後來者紛紛相仿和追捧。

Drexel的行為支持了收購對經濟不利這一論點。投資銀行家們常常在股票市場尋找被低估的標的,再尋找買家,Drexel就一直關注Phillips,認為它是比較易遭攻擊的。即使受僱於目標公司董事會,投資銀行家們與股東的利益也不是一致的,因為報酬激勵的扭曲。

批評者們認為,垃圾債收購潮將美國推向了過分槓桿化的危險境地,然而,反收購的人士們並不試圖阻止在善意收購中使用槓桿融資。一些經理人抱怨,敵意收購的威脅,迫使他們追求短期盈利以提升股價,從而使估值對於入侵者們不具有吸引力,但事實卻鮮有證明。那些在資本開支、研發上過於吝嗇的公司,往往伴隨著較低的估值,要支持那些抱怨的經理人的論點,需要一個前提假設,那就是市場往往會低估未來盈利,可是哪本書上這麼寫了呢?資本市場的實證研究表明,市場是關注長期盈利的,且投資者們有足夠的智慧判斷公司投資決策是否明智。

 

另一項對於收購的控訴是,它們吸收了本該用於生產性投資的稀缺信貸資源。然而,收購的支付最終流入了股東手中,流出儲蓄池的唯一一部分在於個人股東的消費開支,而這更進一步地刺激了經濟,並且最終也進入了投資領域。

批評者們還擔心入侵者將目標公司肢解,這是基於公司不僅要為股東負責,還要為其他利益相關者負責的信念,其他利益相關者包括僱員、供應商和客戶等。但是,解散一個公司並不意味著資產的破壞,而是將資產轉移到能高效地運營它們的經理人手中,並不只是收購者會解散公司,普通大公司也經常出售附屬公司或分立某些業務部門,經理人的決策可能對也可能錯,但輿論卻是依據行為主體的不同而給予不同的評價。

在當前階段,特殊的危險在於國會可能立法阻止敵意收購。作者認為,一個自由的、流動的公司控制權市場是一個健康經濟體的重要成分,如果收購被加以任何限制,那麼資產就會遭遇那些反收購人士擔憂的種種問題——阻擾創新、削弱競爭優勢、引致更低的生活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78

FORTUNE(May.13th,1985) Elain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9pqj.html

May.13th,1985

封面文章:Asia's Brains Are Heading Home

亞洲迎來學子回巢

受壯志雄心、國家自豪感和家庭紐帶的驅使,越來越多出國留學的亞裔商人們選擇回國就業,同時帶來的還有他們在西方收穫的經驗和學識,這給亞洲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帶來了管理和技術變革的勇氣,尤其是韓國、台灣和新加坡。

他們大多數是管理者或科學家,年齡在30歲到45歲之間,他們深諳美國公司或主要研究機構的發展歷程,因此,他們有能力在家鄉一展身手。成為最高領導者或擁有所有權是這些回歸者的最強動機,他們中的許多在美國感受到了微妙的歧視,所有儒家學者們似乎都有著忠誠、聰慧、高效的優點,而這些特質使得他們更適合於待在實驗室,他們沒有接受挑戰性工作的機會,也沒有獲得足夠的認可。傲慢在這一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能感受到自己是個不平凡的人,做著受人欣賞和尊敬的事。他們放棄了在美國閑靜安逸的生活,放棄了高薪,放棄了未來的醫療和財務保障,毅然決定回國奮鬥,即使一切看起來都不如從前。

家鄉的繁榮崛起也使得歸潮成為可能。在這之前,家鄉既沒有資源也沒有產業,貧窮落後,博士回國也無處施展拳腳。而今,韓國已擁有了十大巨型工業公司,台灣從鞋到計算機的出口也活力四射,新加坡則發展成了富裕的全球金融和製造業中心。即使是政治前景很不明朗的香港,也吸引了眾多高學歷海歸。他們只是看中一條——機會。

Daewoo(大宇)是韓國最年輕也是最隨心所欲的大公司,它似乎在吸引海歸方面最為成功。台灣承諾走資本主義道路,因此成為了企業家們的肥沃土壤,海歸帶著美國的技術,享受本地的低人工成本,迎來了電子工業的繁榮。

友誼和家庭紐帶關係對於海歸也很重要。Wang就是在朋友和親戚的資助下回台灣開始創業的,最初,他的產品只是一個集成的、相對便宜的、計算機設計師用於調試和檢測軟件的電子工具,而今,他已經與西門子和GTE合作,獲得了可觀而穩定的收入和利潤。在新加坡,由於政府熱切盼望簡歷高科技產業,因此這一行業的創業者們可以很輕易地獲得政府貸款。

重新融入亞洲社會需要耐心和犧牲。比如,妻子可能失去工作的機會,因為韓國社會期望女人們在家做家庭主婦;兒子可能重新承擔起照顧老人以及教育後輩的職;久未歸家的遊子可能需要重新學習民俗;曾經住著舒適別墅的一大家子人可能需要擠在首爾的小公寓裡;甚至也有可能,選擇放棄一切回家,卻進入了錯誤的行業。

總而言之,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一句話:you have a sense of being somebody, doingsomething that people here appreciate,這句話挺有魔力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79

FORTUNE(Apr.15th,1985) Elain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9oa9.html

Apr.15th,1985

封面文章:America on Top Again

美國重奪霸主地位

民調顯示,美國人民對國家及個人未來發展的信心超越了1976年總統選舉是達到的高點。在慶祝洛杉磯奧運會的勝利後,他們終於徹底洗刷了越戰和水門事件引致的自我懷疑和自暴自棄。

他們也確實值得驕傲,因為美國正在經歷朝鮮戰爭後最強勁的經濟復甦,GNP增速不僅將歐洲遠遠甩在其後,而且超越了正如日中天的日本。美國的盟友們對美國經濟的重要性的認識正在發生巨大轉變。歐洲政策制定者們大多在學習所謂的「美國奇蹟」——稅收激勵與企業家活動如何能創造增長,曾經對美國保持中立態度的法國也開始實行親美戰略。

但是,國內外博學的批評者們質疑,美國新近的樂觀主義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尤其是對於經濟的信心?當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六年以前,情況太糟糕了。當時的民調顯示,人們對五年之後的預期甚至更差,而日本與西德的經濟增長率已經連續20年超過美國了,似乎要牢牢地抓住增長的市場。美元弱勢明顯,OPEC甚至建議不用美元作為結算貨幣。最糟的是,貨幣的迅速膨脹侵蝕了消費者的購買力,兩位數的通脹率使得商人們對商業投資計劃毫無興趣。但是,這一期間發生的轉變也並不都是不利的,基本面有所改善,比如,美國擴大了在研發上的投資力度。

美國的資本支出也經歷了一場爆發。企業資本的主要投向是提高製造技術以及產品研發,因此,一些經濟學家現在相信,美國非農部門的生產率增速將是過去10年的3倍。此外,另一個經常被忽略的使得人們對長期經濟前景樂觀的原因是,從吉米卡特開始的去監管化浪潮,這會擴大美國在服務業領域的競爭優勢。人口結構對美國的影響也漸漸減小,而美國的盟友們當前卻深受yuppies雅皮士,屬於中上階層的年輕專業人士,指西方國家中年輕能幹有上進心的一類人,他們一般受過高等教育,具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工作勤奮,追求物質享受。)斷層的困擾。許多分析師認為,美國經濟基本面的閃光點在於他們的長期增長計劃。

然而,許多美國商人和政策專家擔心,美國在製造業和高科技市場已經落後,而這兩者對於經濟的長期健康至關重要。超越歐洲並沒有什麼可自豪的,對於海耶斯和焦慮的美國高官們來說,如果勝過歐洲就足以令他們自我感覺良好的話,那無異於為美國在蘇聯和東德拒絕參加的奧運會上完勝而狂喜。日本和亞太地區新興的工業化國家才是美國最大的競爭者。

日本確實在某些特定領域擁有長期競爭優勢,比如半導體行業,但在其他領域,其優勢似乎不如五年前那麼顯著,比如計算機行業,美國計算機製造商們為領跑了下一代超級計算機的建設而自豪。在光纖領域,AT&TCorningGlobal始終與領先的日本競爭者Sumitomo(住友)Electric Industries齊頭並進。即使在日本曾經獲得先發優勢的領域,美國公司的情況也不再那麼令人絕望了,比如汽車行業。

美元強勁,這意味著,美國出口商品昂貴,而進口商品便宜,美國的消費品市場更加脆弱,保護主義壓力越來越大。但是,匯率問題肯定模糊了美國製造業基本面的改善,與七十年代的情況正好相反,當時弱勢的美元隱藏了美國逐漸喪失競爭優勢這一事實。換一個角度來看,美元的強勢正好清晰地反映了世界投資者對於美國經濟的信心。

那麼,美國對外國資本流入的倚重還能持續多久呢?有人認為,只要政局穩定、經濟增長,美國就能維持每年1000億美元的淨資本流入,當時美國的淨資產總額為12萬億美元。籠罩在美國經濟良好發展上空的最大陰云是政府無力控制開支,如同一家高槓桿公司,其發展取決於債權人的信心。此外,如果通過削減開支降低赤字,美國將可能經歷很長的低通脹期,屆時,低利率、低資金成本將更加刺激經濟增長。

當然,美國真正慶幸的並不是重奪經濟霸主地位——他們從未失去過這一頭銜——而是其可持續的黃金發展期。

FORTUNE(Apr.15th,1985) <wbr>Elain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81

FORTUNE(Apr.29th,1985) Elain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9oab.html

Apr.29th,1985

封面文章:TheDollar Dampens the Profit Party

強勢美元使公司業績黯淡

在所有人為1984年美國經濟的復甦而歡欣雀躍、搖旗吶喊之時,500強企業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名義GNP相比1981年衰退前高點上升了24%,但同期500強的收入卻下降了1%,利潤也僅上升了2.6%,經通脹調整後,利潤可能還下降了。是什麼導致了這種不一致呢?對於5001985年及之後的表現,我們可以有怎樣的期待呢?

分析師們普遍預測的盈利增長在1984年早期確實發生了,但年中這一趨勢就立刻停止了。通脹的減弱本有助於公司降低成本,因為銅、石油、小麥等原材料價格下降了,但是,問題出在美元升值的難以緩和上。真實利率的高企,政局的穩定和經濟增長的耀眼使得外國投資者們追捧美元,1980年至今,美元已累計升值72%。外國製造的商品以更低廉的價格湧入美國,迫使國內製造商們降價,而美國出口商品則因價格昂貴而失去市場,需求的萎縮導致毛利的下降。500強都是工業企業,所以它們首當其衝,服務業企業沒有出口和進口的競爭,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美元帶來的困擾。

汽車、電器、視頻、印刷業在經濟復甦中受益,輪胎業也在激烈的競爭中屹立不倒,但醫藥、機器工具、重型建築設備等行業卻已經徹底告別了回暖期。500強中的大贏家是汽車公司,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均排在前五位。這部分歸功於美國對日本汽車的進口限額,由於銷售數量受限,日本汽車製造商只能在汽車質量、外觀上提升,賣得高價以獲得更高的毛利率,這樣,美國汽車製造商們便不存在價格壓力了。今年,限額放開,日本計劃將出口增加24%,這將使得日本的工廠以最高效率運營,從小型車上賺取更高利潤,分析師們預計,美國汽車商在1985年利潤將下滑10%

為復甦而狂熱的消費者們駕駛著自家汽車去家電城購物,使得電器業的業績創下紀錄。絕緣於製造業的效率提高和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美國電器業至今還未受到日本競爭者的衝擊。

這場狂熱也造福了食品業,人們不再滿足於平庸的食物,而是追求精緻包裝的品牌食品。對於食品商們,密集的廣告投放和新產品推出是兩大武器,Kellogg便對這一策略運用自如。不知道如何運用賺來的錢是食品公司的通病,一些會進行多元化,另一些則選擇回購股票。對於股票投資者來說,當然是後者更受歡迎。

廣告熱帶動了報紙出版業的繁榮,它們不僅能賣出更多版面空間,而且在每版上也能收取更高的價格。

強勁的美元怎樣扭曲了500強的業績呢?其中的跨國企業業績肯定被低估,比如IBM,英鎊相對與美元貶值了15.7%,使得IBM英國附屬公司26%的業績增長率在折算成美元後,變成了10%。這一問題還伏擊了包裝消費品行業,抵消了下降的包裝成本和物流成本帶來的利好影響。比如寶潔,採取降價策略以壓垮對手並擴大市場份額,大規模上線新產品,而這些由此帶來的廣告推介成本在美元升值時期顯得難以負擔。國外收益的轉換問題也是的醫藥行業的業績更加慘淡。

輪胎行業,受惠於效率的提高的石油價格的下降,在去年頂住了價格低廉的進口品的競爭,但今年的環境也許更加險惡。

化學工業,受激增的需求、低價的原材料和成本壓縮的刺激,在19811982年獲得了23.1%的利潤增速,但今年,進口品拉低了商品漲價的空間,再加上汽車、鋼鐵、去垢劑行業客戶的價格敏感度極高,它們今年的日子也不好過了。

造紙業,經歷了平庸的1983年之後,迎來了轟轟烈烈的1984年。特種紙生產商,比如Consolidated Paper,利潤增長65%,但12.4%ROE仍然低於平均水平。然而,進口品從第三季度開始,不斷侵蝕普通紙和紙板紙的盈利。

1984年商界的一大新聞是計算機和高科技行業受到的衝擊。蘋果、Wang Laboratories公司就是兩個典型的例子,自從銷售達到瓶頸後,它們相繼選擇了暫時關閉工廠。國外部門的利潤轉化則衝擊了IBMDigitalEquipmentHoneywell的利潤。計算機行業的不景氣直接影響了其上游,比如半導體行業。

受惠於里根的軍事佈局,諸如LittonTRWWestinghouse Electric的國防電氣公司表現良好。

美元升值對於有些行業不只是輕創,而是重擊,比如農業機械製造商。Deere & Co.正在嘗試與外國競爭者們合作,但在美元當前的走勢和落後的農業政策的背景下,一切都無濟於事。

機械工具行業自從1980年美元升值以來就一直深受影響,進口品已經佔據了40%的市場,本土企業盈利能力越來越差,以Cincinnati Milacron為例,它在獲得3.12億美元銷售收入的同時,利潤僅有120萬美元。

鋼鐵行業,十年來一直未涉足出口市場,因此美元的衝擊僅來源於進口方面。但自1969年以來從未停止的進口配額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本土企業。但是,小鋼鐵廠,通過高效的僱員,將熔融能幹的鐵屑鑄成鐵棒,在去年與進口品的競爭中表現出色。比如擁有眾多此類小廠的Nucor,去年利潤增長了59.9%ROE14.9%

石油企業,佔據了前20強的12個席位,其業績嚴重受制於曾經固定而今幾乎由OPEC控制的油價。19801982年間,石油企業擴大資本開支,用於資源勘探和兼併收購。而今,成本控制、關閉、剝離、減計是慣常的程序。但是,沒有任何重組能夠撼動三大石油巨頭Texaco and GettyChevronand GulfMobil and Superior的地位,相對於公司的資產價值,在證券市場購買股票以間接購買石油的方法更加省錢。

1984年的強勢美元帶來的一個好處是:避免了工業企業陷入飛漲的員工成本和不必要的廠房擴張的舊疾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82

FORTUNE(16th,1985) Elain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a0cx.html

Sep.16th,1985

封面文章:Adnan Khashoggi』s Soaring U.S. Dreams

Adnan Khashoggi 高飛的美國夢

AdnanKhashoggi 是沙特阿拉伯的一名商人,曾在六七十年代通過與本國政府的軍火貿易發了財,如今,他正尋求在美國大顯身手,Triad America是他在美國鹽湖註冊的一家控股公司,管理其在美國的所有投資。他計劃通過各種項目投資,在1995年將公司的淨資產提升到60億美元。然而,這一切看起來幾乎是童話。

Khashoggi 在沙特的權益大部分在衰敗的房地產和建築行業,清算的壓力迫使他縮減開支、出售資產以艱難維持,去年開始,他已從美國撤出部分投資以彌補國內的虧空。他從70年代就開始在美國投資了,但大部分錢被他用在了維持奢侈闊綽的生活上,剩下的一部分也由外部諮詢師管理。此外,1975年美國爆發的反阿拉伯運動和SEC的質詢更迫使他撤資。

現在他又捲土重來了,接受過去的教訓,投資改由內部團隊經營,Khashoggi 家族的三兄弟之一Essam任首席執行官。Triad在美國最成功的投資是在鹽湖城西郊的半荒地,公司的新總部就坐落在那裡。曾經的荒地在地價飆升時期繁榮起來,辦公大樓、倉庫、分銷中心等拔地而起。三年前,Triad還獲得了一塊不錯的地皮,並投資6.5億美元興建Triad中心,包括三座大面積的辦公大樓,吸引了零售、酒店、餐飲等商家入駐,儼然磚頭城中的迪斯尼樂園。但競爭對手不以為然,他們認為Triad中心泰國完美,以至於租金收入根本不夠彌補前期的建設支出。Triad中心目前確實還未盈利,去年公司的淨利僅為550萬美元,且大多數來自石油業務和土地銷售。

6.5億美元的投資來自何處,一直是個謎,有人猜測這一大筆錢屬於某個神秘人士或政府,但無從求證。Khashoggi 在國內的經營頗為慘淡,石油收入的下降使得沙特政府不願支付大量的國防合同,像Khashoggi 一樣的國防合約商則無法支付代理人的報酬,這迫使它出售資產以避免清算,在美國獲得的收益也幾乎被全部調回國內應急。

現金的緊張並沒有影響到Khashoggi們奢侈的生活,他們成天坐著直升機全球旅行,炫耀財富,這使他們失去了他們最渴望得到的東西——公信力。如果他們想在美國投下大手筆,就必須改變短期投機商的形象,做出長期投資的姿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17

FORTUNE(Sep.2nd,1985) Elain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a0cw.html

Sep.2nd,1985

封面文章:Japan Wants to Make Friends

日本想交朋友

二戰已經過去40年了,日本的迅速崛起使眾多國家驚羨不已,但正如一位日本外務大臣所言:「它知道如何變得富裕,卻不知道如何做一個富裕的國家」。日本是世界最大的守財奴,沉溺於自身的繁榮而不惜以犧牲別人的利益為代價,受益於經濟全球化卻從不回報,甚至在國防上也依賴別國的援助。

美國當然是最大的抗議者,其對日本的貿易逆差已經達到了500億美元。漸漸地,日本的精英階層開始意識到這種抗議的嚴峻性,日本國內出現了一場關於如何改變以安撫批評者的討論。

抗議主要源於貿易問題,因此,日本首相提出了一項3年期計劃,包括降低一些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在軍備方面,日本可能不會變成一個軍事強國,即使沒有先進武器,日本也已經在國際外交舞台上獲得了重要的地位。至於國際化問題,可能就會進展緩慢了,日本平民和政客似乎都沒有國際意識,也不希望自己的國家承擔太多的責任。

外務部和財政部對於日本未來道路的看法截然相反,前者推崇外向型甚至冒險型的日本,而後者致力於解決國內經濟內生問題。財政部負責政府預算,對於出於國際化目的而造成的預算赤字,可能會堅決否決。

實際上,日本政府在解除進口壁壘上已經前進了很多,比如批准Hughes Communication 與兩家日本貿易公司合作發射衛星、允許六家美國銀行和三家歐洲銀行經營日益膨脹的養老金基金業務。日本市場的開放使美國的計算機製造商、膠合板生產商等出口商獲益,但這對美國貿易赤字的改善作用往往被高估。

要幫助其貿易夥伴,更好的方法是修復並重建日本經濟。每年有大量資本流出日本,以尋求美國的高利率,如果日本國內有好的項目可以投資,不僅緩解了美元的升值壓力,而且增加了國內的就業。但是,如果做到這一切需要負債,財政部絕不會允許,即使目前日本所有的政府開支只佔GNP10%(美國是34%)。

有樂觀者提出,到了日本將財富投資於基礎設施的時候了,他假設日本未來十年每年的通脹調整後GDP增速為5%-5.5%,而稅收增速為9%,那麼這便足以支撐基礎設施的大量投資,然而,財政部並不買賬,他們堅稱,稅收佔真實經濟的比重是不穩定的。

在軍費開支方面,日本政府並不打算改變現有局面,因為它們已經習慣了在美國的庇護下發展,美國也不確定讓日本獨立充實國防對自身有利。

與民眾的漠不關心相反,日本政府在過去十年顯著加大了對外國的援助,但其競爭對手質疑其選擇援助對象別有用心,比如幫助貿易夥伴,從而更多地出口或更方便地進口。

最後一句話形容日本和美國的奇妙關係——In the cur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two countries, the U.S. shakes its fist and Japan jumps-sometimesfurther than either expect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