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馬雲生意經河南街邊斷斤賣 李華華

2010-06-7  AD






 

阿里巴巴 (1688)老闆馬雲竟然被人斷斤賣?唔係呀?故事係咁嘅……華華早前去到內地嘅四、五線城市河南新鄉市,行咗去當地最熱鬧嘅步行街,有間街邊書報攤,擺 咗唔少教人做生意同投資嘅書,『目及』吓『目及』吓,竟然見到馬雲嘔心瀝血編寫嘅生意心得《馬雲全集──阿里巴巴教父的激盪創業史與財富人生》,成吋咁 厚,標價係88蚊人仔。

華華將本書遞畀老闆娘話要買,諗住一嚿水有找,點知佢竟然將本書擺喺個磅上面,磅到斤幾重,然後就開價十三個八。 嘩?咁都得?馬雲嘅心血結晶,原來只係好似豬肉咁,俾人斷斤賣。

成條步行街得嗰兩檔書攤,但運動服裝用品舖呢,有佔成四成咁多,唔少仲係上 市公司嘅舖頭。競爭咁激烈,結果係點?咪大家都拍緊烏蠅囉!原來呢個係北京奧運一窩蜂嘅後遺症,到o依家都未消除晒。唔單止新鄉,華華去過其他三、四線城 市嘅步行街,都有同一個現象,睇嚟運動服裝行業仲需要一段時間整固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29

街邊理髮師批唐 左丁山

2011-8-11  AD




 

講起香港精英學 生去外國升學,讀英美名校,左丁山唔反對,只係希望佢哋可以畢業後回港服務,唔好留外不返啫。呢日碰到銀行經濟師V,年紀輕輕,說話有板有眼,唔係講五句 廣東話,就夾雜十個英文字嗰種,於是問佢喺邊間大學畢業。佢話:「UV吖嘛,阿媽問過你o架?」吓,有咁嘅事?經濟師V解釋,佢阿媽係左丁山長期讀者,多 年前曾寫電郵詢問維珍尼亞大學與南加州大學都取錄咗乖仔V,應如何選擇?左丁山唔記得晒咯,經濟師V話:「你嘅回郵講到維珍尼亞大學有南部哈佛之稱,歷史 悠久,於是阿媽就送咗我去。2005年畢業返嚟,加入銀行。」咁講法,呢位八十後經濟師聽教聽話喎,佢嘅老闆(頂頭上司)就係總經濟師N,左丁山老友啫。

本 欄對年青人教育有此影響力,誠始料所不及,既然係咁,不妨講多一次,請各位留學外國精英學子,畢業後全部返嚟香港,為建設香港而努力。本欄讀者乜都有,一 位自署資深國泰馬可勃羅會員來郵投訴國泰服務,按道理應該直接寫信去馬可勃羅會吖,不過既然寫咗俾左丁山,於是將封電郵轉送國泰,等佢哋俾解釋與澄清。呢 位讀者又強烈質疑左丁山在北海道坐汽車南行,見到右手邊「驚濤拍岸」之說:「回應是日蘋果貴專欄內容,北海道太平洋海岸南行,一段;稍有地理常識都會清 楚,左邊才是『驚濤拍岸』,右邊才有『青山林木』!先生一定回答乃『手民之誤』吧!」

唔會噃,親歷其境,那會有錯,從靜內去日高育成牧場,位於北海道之東南方,馬場在靜內之下面。故此去日高時,驚濤拍岸在右手邊。回程時,海水就在左手邊。

 

又 有一位讀者自署「上環街邊理髮師」睇完本欄講唐英年八字,請人代筆來電郵,指出「唐生於1952年8月7日亥時,適逢該日立秋時間為晚上十時三十二分,指 此造應申月為用神,而非巳土……木運幫身,有力有財,官印透天,三面皆好,但無傷食更無火,不聰明,無學生更無奴僕(現代術語就係幫得手嘅夥計),雖則有 福之人,但講到做特首就有人不服……想應是困局也!」上環街邊理髮師既有此言,其他讀者對唐生八字如有意見,請賜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12

踢爆米芝蓮餐廳賣街邊「鮮」果汁

2012-11-01  NM  
 

 

一杯鮮搾果汁,街邊生果鋪現買現搾十元八塊,到高級餐廳五、六十元一杯,鮮搾果汁配五星級裝修服務,還可以說是物有所值,但原來這些果汁同樣來自街邊水果店,而且是無牌工場。本刊發現,上環西街一間無牌經營的搾汁工場,在狹窄的店鋪內大量製造果汁。工人大熱天赤裸上身,戴着黑膠手套,邊滴汗邊搾汁,入樽後放在店外暴曬一輪,然後再送到港島區多間高級食府及酒店餐廳,當中還包括由富商林建岳開設、擁有米芝蓮一星的「港島廳」。坐在高級餐桌前,來一杯「Fresh Juice(鮮搾果汁)」,誰想到可能已吃下葡萄球菌或大腸桿菌,隨時又屙又嘔。

米芝蓮食府「港島廳」(Island Tang)位於中環皇后大道中嘉軒廣場二樓,以粵菜和點心馳名,平均每位消費五百元左右。這餐廳來頭不小,老闆是名人林建岳,不少影星及高官常愛光顧,包括前特首候選人唐英年及會德豐地產主席梁志堅;前經濟及勞工局局長葉澍堃更在他的飲食專欄大讚該店「是中環食飯的好地方」。

神秘鮮搾工場

「港島廳」供應中菜為主,亦有鮮搾橙汁和西瓜汁選擇,每杯售價四十四元。記者以食客身份光顧,點了一杯橙汁,落單前先問侍應是否鮮搾,他強調說:「當然啦,我哋餐廳即叫即搾,請你放心。」不過原來所謂「鮮搾」,卻是由三公里外的一間叫「桃源記」的無牌搾汁工場事先搾好,再貨車送到。一個月前,本刊接獲一間食肆員工爆料,指中環不少高級餐廳售賣的鮮搾果汁全部由一間無牌搾汁工場供應。記者據線報着手調查,發現這間無牌工場位於上環西街一條只有十多米長的倔頭斜路盡頭。該條街布滿樓齡四十年以上舊樓,地鋪都是藝廊及印刷廠,該店大閘時開時關,店鋪門牌寫着「桃源記鮮菓有限公司」。店鋪每天朝八晚七無間斷運作,店外不停傳出「轟隆轟隆」攪拌機聲。由於西街是舊街,不時有「龍友」舉起相機拍攝舊街風景,連日守候的記者發現每當有人經過該店時,員工就會走出來怒視驅趕。

不衞生搾汁

記者聲稱想訂購果汁,發現店內面積僅七百呎,一地爛果皮,地板黏黏濕濕,左右兩邊堆滿生果箱,地上亦有多袋麻包裝着的青檸。店內有六、七名男員工分成兩批,左邊員工不停切生果,右邊工人踩在浸滿汁液的紙皮上,戴着黑色膠手套用三部搾汁機不停搾,汁液從指縫間流入銀色小桶,然後再倒入兩公升容量的膠樽,地上已有十多箱裝滿一樽樽的果汁放在一邊。記者表示想散買果汁,正在寫字枱不停聽電話接訂貨的女人回頭冷冷問:「買幾多?」記者稱是替一間餐廳買果汁,該名女子立即積極推銷說︰「全部果汁都有,橙汁、西柚汁、蘋果汁兩公升五十五蚊樽,芒果六十、士多啤梨八十。」

暴曬一輪無冷藏直送

記者猶豫,正在搾汁的工人口沫橫飛說︰「好新鮮,無防腐劑。」由於要趕製大批果汁,店內空氣又不流通,多名工人邊切橙邊滴汗,大部分熱得赤裸上身,店內混雜着人體汗臭和果皮酸味。搾好入好樽的果汁會先放入紅色膠袋,再放入紙箱。由於店鋪細小,工人都搬到店外馬路邊放貨。上午太陽暴曬,一箱箱果汁就放在街邊,到工人點齊訂單後,才分批由三部小型貨van運送。記者多日觀察,「桃源記」每天送貨八、九次,每次來回約兩小時,記者尾隨追蹤,發現他們由上環一路出發,送貨點包括蘭桂坊、跑馬地、太古及銅鑼灣等多間中西高級食店及酒店,包括資深大律師清洪常幫襯的上環高級西餐廳Blue Butcher、跑馬地Classified、太古THE NEWS ROOM、銅鑼灣麗都酒店……果汁沒有添加防腐劑,使用的貨Van亦沒有冷藏設備,中環長期塞車,送貨時間最長用上近一小時,由搾出來到食肆,最少經歷兩、三小時,果汁早已「不鮮」。

無牌經營懶理食環署

資料顯示,「桃源記」在該地址經營已有兩年,於二○一○年九月成立,由四人共同持有,屬家庭式經營。西街一帶街坊指,該店原本位於蘭桂坊和安里,已經營了四十多年,中環一帶多間酒店及高級餐廳、酒吧都幫襯他們,兩年前因蘭桂坊附近地鋪租金上升,該店才搬到上環西街。記者就「桃源記」經營無牌製造果汁事宜向食環署查詢,上星期食環署派出衞生督察到現場巡查,衞生督察到店內調查後,證實該店無牌經營食物製造廠業務,強調署方會根據《食物業規例》提出檢控。 不過隔了一星期,記者再到該店查訪,店鋪繼續搾汁,兩名工人拉上鐵閘惡形惡相說︰「有咩好投訴啫……你食咗隻曱甴出嚟就驚啫。」而雖然記者手上相片證據確鑿,但「港島廳」餐廳的經理仍死口否認:「我哋無同佢哋(桃源記)買果汁……我哋即叫即搾o架!」

鮮搾果汁 愈甜愈多菌

中文大學微生物學系葉碧瑤教授表示,生果本身受外皮保護,正常情形下不帶有細菌,但採用生果製作果汁,過程中一般由人手操作,人手及器皿易帶有如葡萄球或大腸桿等細菌,果汁容易受細菌感染。葉又指,果汁含糖分高,有利細菌滋生,就算存放在雪櫃攝氏四度以下,亦只能減低細菌滋生,沒有殺菌作用。若在室溫及太陽暴曬,只要是數十分鐘,已足以令細菌大量滋生,不宜飲用。感染及傳染病科醫生蘇文傑解釋說:「果汁糖分愈高,感染細菌風險愈高,葡萄球菌會直接刺激胃部,飲用者短時間內就會想嘔吐;而大腸桿菌就會引起腹瀉,不同的是,大腸桿菌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腹瀉徵狀,少則去多兩次廁所,嚴重會屙到出現脫水情形。」部分人以為在餐廳大吃前後,喝杯「鮮搾果汁」幫助消化,有利通便,其實可能只是食客已輕微中了大腸桿菌毒,引致腹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327

彼得林奇--零售業選股之道:邊逛街邊選股 潘潘_堅持價值投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51bc6c0102e154.html
 陳理先生關於零售股的文章《對零售業的「雙軌分析」》,寫的非常好。週末在家無聊,重新翻了翻彼得林奇的《戰勝華爾街》,其中有一章《零售業選股之道:邊逛街邊選股》中講述了彼得林奇對零售股的看法,字裡行間還是可以看出他對零售股的喜愛。

   其實,以中國、美國面積之大、人口之多,零售股出現牛股的概率還是非常大的。特別是中國,十幾億的人口,幾百個縣市,家電連鎖、超市連鎖、服裝連鎖、餐飲連鎖等,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就可以在全國開出幾百個甚至幾千個連鎖店,呈現爆髮式增長。

   在A股,由於上市不易,很多零售企業往往在規模很大的時候才得以上市,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成長時機。不過即使如此,零售業還是出現了蘇寧電器、七匹狼等牛股。港股中和內地消費有關的零售牛股則更多。


    彼得林奇《零售業選股之道:邊逛街邊選股》一文中的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如果你喜歡一家上市公司的商店,可能你也會喜歡上這家公司的股票。」

 

   「我從頭到尾看到了利維茨家具公司股票上漲100倍的整個過程,這讓我激動萬分,這種感覺真是終生難忘,從此我十分熱衷於零售業股票。零售商並不見得都能取得成功,但至少每個消費者都很容易在購物的同時觀察他們的發展進程,這是零售股另一個吸引人的優點。你可以耐心觀察一家零售連鎖店,看他們首先在某一個地區獲得成功後,然後開始向全國擴張,並且用事實證明在其他地區同樣能夠複製原來的成功,這時再決定投資也不遲。」

 

   「單店營業收入沒有問題,擴張計劃切實可行,資產負債表非常穩健,公司每年盈利增長20%-30%,投資這家公司還有什麼問題嗎?有。根據標準普爾公司對其1992年每股收益的預測,美體小鋪的市盈率已高達42倍。任何一隻成長股,以未來一年預期每股收益估算,股價市盈率超過40倍,就表明已經過於高估,此時買入十分危險。」

 

   「投資像美體小鋪、沃爾瑪及玩具反斗城這種快速成長的零售股、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你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可以充分觀察他們的發展。等到他們用事實證明自己的巨大成長潛力之後,再買入股票一點也不遲。」

 

   「對於連鎖零售業或連鎖餐飲業來說,迅速擴張是推動收益增長和股價增長的最主要動力。只要單店營業收入持續增長(年報及季報都會披露這一數據),企業沒有過度舉債,並且正在按照公司年報向股東所描述的發展規劃進行擴展,那麼長期抱牢這只股票肯定就會大賺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98

由瞓街到「瞓街邊」買樓血淚史

2013-04-25  NM
 
 

 

下週一,政府出招以《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嚴厲監管地產業,違者最多坐監七年!回顧逾半個世紀的港人買樓史,由六、七十年代的「純真傳說」;到九十年代要瞓街排隊、忍屎忍尿;至近年賣的新盤竟由四十六樓「跳上」八十八層,而平台特色戶又其實在地下,業主「瞓街邊」!立例監管,說到底都是發展商自己惹的禍。60至80年代純真期

做了經紀四十多年、還儲了幾百本當年樓書的陳大文指:「以前成本樓書,薄過家陣樓書嗰塊紙皮!」樓書圖則亦畫得清楚,每間房尺寸有齊,「貨真價實」;當年北角樓盤新都城大廈的賣點,是「設有郵箱,不用舟車勞頓寄信」。當年陳大文一如其他代理,直接向大孖沙「買入」新樓,再轉手賣出賺差價,「俾個轉名費就得,以前做買賣好簡單。」身為資深買家、如今專吼凶宅的「凶宅大王」伍冠流,透露三十多年前已興炒籌,「七七年夏天,太古又推二百個太古城單位賣,我收咗工即刻去太古大廈(遮打大廈前身)排隊,約有二、三十人,之後有太古職員出來逐個登記姓名、身份證、地址,叫我哋返去等消息。」一個星期後,他收到信說抽中。「當年我唔夠錢買,就經代理賣籌出去。當時一份報紙一毫子咋,一層樓只係十幾萬,但頭籌已賣到萬幾銀!我排中間位,記得賣到一千五百蚊;因為買一手樓無得轉名,揀樓時我陪同真正買家揀,揀好後樓契寫我名,再喺律師樓立約寫明層樓係對方出錢,買了再改番名。」到八十年代,政府大量推地增加供應,樓市又受中英談判消息左右,樓市陰晴不定,太古城曾一年內跌價四成。至興起移民潮,不少人隨意交低鎖匙給大廈看更安排睇樓。那些年,大家都老實。

90年代瘋狂期

踏入九十年代,樓市陷入瘋狂,黃埔花園、杏花邨、德福花園,愈大型的屋苑愈多人爭,遠至天水圍嘉湖山莊,亦爭崩頭。當年初入行的本刊攝影師道:「第一次入嘉湖山莊,根本連天水圍喺邊都唔知。只記得入到去遍地黃泥,仲見到地下有II(非法入境者)挖嚟住嘅地洞。那幾年,經常見到熟口熟面的排隊黨,有三、四個係臨記啲阿頭嚟。佢哋邊幫人排隊,邊call人去拍戲,當中有個叫David、戴眼鏡嘅;當然『紋身公仔人』亦好多啦!」當時還有飲管黨、手襪黨。翻看舊照片,九十年代賣樓的相片一律「人龍見首不見尾」,排隊黨中不少為黑道中人,如九六年初新世界賣西半山俊傑花園,警方就在售樓處搜出大批武器。九十年代發展商唔憂賣,買家毫不尊貴;九六年,會德豐賣大埔倚龍山莊,人人拎埋被瞓街,發展商準備了大量流動廁所,裝滿屎尿無人清理,「大拿拿三千萬一層樓,俾得出嘅都算富豪啦,都要喺屋苑出面瞓街,仲要去輪布滿屎尿嘅流動廁所。發展商咁做好唔人道囉,但啲人又陪佢癲喎!」攝影師憶述說。當年發展商愛玩內部認講,先到先得,賣樓安排之混亂,空前絕後。

新世紀玩假大空

回歸後樓市潛水,○一年政府推出多項環保建築豁免,埋下近年發水樓的伏線。發展商盈利大發水之餘,還對樓盤加入大量「想像」、「創作」和「畫家筆下」構圖,激起買家購買意慾。樓盤前方快將起樓,樓盤後方已有大型屋苑,通通都不在樓書及樓盤模型內出現。恒基西半山樓盤天匯七萬元一呎離奇撻訂,四十六樓「叫高」到八十八層;幾乎每個偏遠新盤,都五分鐘出到中環;發展商意向價「叫高開低」,銷情與實況不符;長實馬鞍山樓盤天宇海,明明是地下一層,卻自稱「海畔花園大宅」,買家睡房貼着樓盤圍牆,就如「瞓街邊」;這些都是近年賣樓的經典回憶。被扭曲了的概念還有:大型屋苑一定要有超大會所、闊大,大到佔了所買單位面積的兩成,又習慣了睡床放上兩呎半深的窗台,而發展商的縮水傢俬示範單位,亦將大家迷得如癡如醉。一○年四月,時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的鄭汝樺,殺上長實名城的示範單位,狠批發展商問題,政府監管一手樓的戰線正式開啟。

後記

下週一實施的《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對發展商發放資料的要求極為嚴格;不能提意向呎價外,以後樓書除法例要求列出的資料,其他任何「構想出來」的資料都不得列出,一律實景,甚至連字體大細亦要符合新要求。新地的元朗新盤爾巒,上月推出逾千頁、重達二十三磅的詳盡樓書,但原來按新例都不合規格,因為書中印多了「建築面積」。未來樓書,吓吓逾千頁,而且不便攜帶,更減低翻閱意慾,只會弄巧反拙,跑了多年地產新聞的記者,亦不禁問句,是否矯枉過正?更甚者,是負責執法的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監管局專員馮建業,上週出席傳媒茶聚時提出,記者在引述「市場消息」時若構成誤導,亦有機會負上刑責,監禁最高七年;若「供出」消息來源,協助該局調查,即可免責。這會否與新聞界向來保護消息來源、監察社會的做法,背道而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00

【創業者說】黑馬營學員魔漫相機創始人黃光明:還在街邊畫漫畫?快轉行吧!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5718.html

一個月前,百嘉智匯的王挺與朋友任曉倩和黃光明共同合作的新項目魔漫印象近期成功尋得融資,項目估值2億,成功融資3000萬。該項目依託互聯網,並結合線下,開闢了一條新型O2O之路。

黑馬哥也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看到了朋友圈一個好玩的個人漫畫,還以為那兄弟自己在街邊畫完拍照片傳上來的,後來才知道,這是一個正在風靡移動互聯網行業的APP產品叫魔漫相機。出於好奇,自己玩了一把,然後悲催的發現,原來哥還可以更醜。

找靈感、挖黑馬、評熱點、抄本質-這裡是黑馬通訊社!為了找出變醜背後的真相,黑馬哥找到了黑馬營學員魔漫相機創始人黃光明,並深入分享了這款火爆產品背後的故事。

「研發這款產品的時候還是一年以前,完全沒有想到目前能夠火爆到現在這種地步。藝術行業本身已經存在了很多年,而且計算機和互聯網行業經過30年的發展也已經非常成熟,但是二者的有效嫁接並得到大眾市場的廣泛關注還沒有成熟的案例。」

說到藝術,黑馬哥還是有瞭解的,為什麼從藝術領域選擇了漫畫這樣的形式跟互聯網對接,黃總您讓戲劇怎麼想?讓文學怎麼想?讓音樂怎麼想?

「因為漫畫本身的娛樂特性,一般人對漫畫是不會拒絕的。這樣的嫁接更能貼近普通大眾的生活,形成主動傳播的效應。而且人們是有表達自己的慾望的,以前是通過文字、通過別人的圖片,現在有了另一種選擇。而且,我們都知道,手機上的時間是碎片時間,魔漫相機能夠在匆忙之間抓住兩點,使用簡單、快速產生結果,而且這個結果對很多人來說是個驚喜。」

談到漫畫,街邊有很多漫畫家,黑馬哥還曾經心血來潮畫過一幅,可惜……

「街邊漫畫有2個致命的弱點,一是時間太長,二是要在眾目睽睽之下進行。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夠的時間安靜坐在那裡當MODEL,最重要的是,對於很多性格內向不太喜歡』秀』的人來說,這個事情還是蠻尷尬的,所以我們這個產品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快速便捷,私密性很強,在廁所也都可以拍照片作漫畫。」

作為一個移動互聯網的新產品,毫無疑問,魔漫相機已經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受到了很多用戶的認可,但是作為創業項目,黑馬哥還是非常關注它長線發展的盈利模式問題。

「目前來講,受到用戶的認可是我們團隊最大的收益,因為移動互聯網本身是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對商業模式的探索也是在不斷的摸索中,而且我們現在也已經在跟中國電信在洽談合作,魔漫相機以後的盈利模式應該也會越來越清晰。」

有了前段時間3000萬資金的注入,黃光明魔漫相機團隊能夠將更大的精力放在產品完善和用戶需求滿足上,同時他表示,「產品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今後的困難在滿足用戶需求上」。

市場的反應永遠都是非常靈敏,一個產品引起廣泛關注,市場上會湧現出各種各樣的競爭產品,這個問題黑馬哥明白,魔漫相機團隊同樣心知肚明。對於後來者,黃光明持這種態度:

「任何一個行業都不可能一家獨大,就拿微信來講,4個億的用戶仍然不能威懾競爭者,來往、易信等產品不還是鑽了進去。但是,抄襲是不行的,抓住自己的特點,差異化發展才行。互聯網創業不能急躁。」

回想自己的創業過程,黃光明有些話想要跟創業者說。

「這不是我第一次創業,以前我在微軟工作過,做過風電項目、綠色照明項目,也做過全球性的設計大賽,都是大項目,聽起來很誘人,但是都沒有魔漫相機這個項目做得踏實,受到這麼多普通用戶的認可。大項目誘惑大,但是風險大,成功幾率小。一些面向大眾的小項目到用戶手裡不貴,又能解決實際需求,成功幾率反而比較大。」

「作為一個創始人,首先為人要正,正直、正氣,人品要好。只有自己正了,才能聚攏一個好的團隊,所有人為一件事兒努力,沒有私心雜念。一個事業走的多遠不在於計謀,而是在於真實。」

分享到這裡,黑馬哥依然沒有找到自己在魔漫相機上變醜的原因。但是,總結來說,魔漫相機能夠取得現在的成就就在於把主動權交到了用戶的手裡,用戶學習著怎麼用這個產品,開發這個產品到最後主動宣傳這個產品。但是,黑馬哥有一個擔心,再好的產品如果沒有人買單,這也不是成功的創業項目,套用電影行業的一句話就是,「叫好不叫座」的事情也是屢屢發生,魔漫相機團隊,還是應該在贏利點上做些功課。

不是有句話麼,不以賺錢為目的的創業都是耍流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139

【案例】走鬼咖啡:街邊小推車大戰星巴克!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492
Wheely's希望為那些苦於求職,而且資本不足的失業者提供一個新的工作機會。。
美國國內有超過13,000家星巴克。像紐約這樣的城市,單在曼哈頓中城地區就有超過100家星巴克,彷彿每個街區都有一家。因此,想在這裡創立一個有競爭力的獨立咖啡館絕非易事。

根據地點的不同,臨街店舖的開業成本要花上幾十萬美元甚至更多。然而,一家瑞典公司希望讓年輕人以較小的資金經營自己的迷你咖啡館——只需一輛自行車和一台太陽能自動咖啡機。
設計師們希望能重塑特許經營模式,創立一個年輕一代真正想要投資(且投資得起)的連鎖品牌。(在歐洲,星巴克的開業成本約為250,000美元。)
「我們希望利用過往與大品牌合作的經驗,」北歐發明與發現協會的創始人柏·克羅姆威爾(Per Cromwell)說,正是此公司開發了Wheely's咖啡車。「我們的想法是,以更低的成本發揮特許經營的所有優勢:品牌力、社交媒體傳播力、科學的產品定價及開發模式。」
這個項目目前在Indiegogo眾籌網站上籌集資金,投資者只需支付1,800美元的「頭啖湯」價即可獲得整套 Wheely's咖啡設備:一輛配有太陽能咖啡機的自行車、一個洗滌槽、一個儲物格、一把能為顧客遮陽擋雨的大傘。所有東西都帶有Wheely's的品牌標籤,因此每輛咖啡車都可以享受Wheely's的品牌認知優勢。

「我們十分喜歡小型的獨立咖啡館,然而我們無法否認的是,品牌連鎖店更有優勢,」克羅姆威爾說。「我們認為如果要挑戰星巴克的地位,一個品牌咖啡館會比獨立咖啡館更有優勢。過去的40年裡,我們都有目共睹國際品牌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在經營者向Wheely's購買特許經營權的同時,他亦獲得了該地區的獨家經營權。然而,Wheely's也希望把全球網絡的所有特許經營者連接起來,讓他們能夠相互學習。Wheely's持續為經營者提供經營管理上的支持和幫助,從法律顧問到營銷指導。

儘管Wheely's意欲挑戰星巴克的統治地位,但這並不意味著Wheely's必定要成為另一個咖啡連鎖巨頭。「超級品牌讓世界變得無趣,然而問題並不在於品牌本身,」克羅姆威爾說。
「我們希望Wheely's能發展成具有合理規模,且具有盈利能力的連鎖品牌,使得我們能夠進一步擴大和發展它。但是,成為世界領先品牌並不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

從根本上說,Wheely's希望為那些苦於求職,而且資本不足的失業者提供一個新的工作機會,同時,也為消費者提供一個支持無碳足印咖啡館(譯者註:指日常釋放的溫室氣體量為零)的機會。
「我們希望一切都儘可能地環保,從自行車上的裝備到裝咖啡的杯子,」 克羅姆威爾說。「我們完全相信,這是能帶領我們走到未來的唯一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來源:快公司
編輯:內參小北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738

Airbnb成長手記:從街邊的三床小公寓開始,到市值100億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03/147435.html

本文介紹了 Airbnb 的初誕生、發展中的種種阻礙及應對過程,你會看到一個更為立體的Airbnb 。原載於 New York Magazine。

Airbnb 的市場爭奪,硝煙越來越盛

數月前的某個早上,紐約市民們突然發現,整個紐約市似乎在一夜之間被 Airbnb 的廣告包圍了。一幅幅廣告幹凈白亮一如初雪,上面是某個紐約人的燦爛笑臉,並附著簡介,講述了 Airbnb 這家在線租賃網站是如何在財務層面、甚至精神層面上改變了 Ta 的生活。廣告上的宣傳語這麽寫道,「紐約人一致認為:紐約有 Airbnb 簡直再棒不過了!(Airbnb is Great for New York City)」。

如此這般的宣傳,沖擊力並不小,仿佛 Airbnb 是在與某位勁敵全力相爭——可一時半會兒也看不出 Airbnb 在抗爭的是什麽,也無從理解這廣告,是想讓路過的地鐵乘客們記住什麽。

然而,饒是再鮮亮的畫面,也逃不出地鐵站廣告「遭遇塗鴉」的宿命。當天晚上,就有人在堅尼街(Canal Street)的廣告海報上塗鴉道「嘿!你公寓里那個默不作聲的租客小夥伴正把你家鑰匙交給外人呢!」,西四街(West 4th Street)的海報上,相似的字體寫道「Airbnb 根本不負責任!」,而在第四十二街(42n Street),這些塗鴉者更是將目標鎖定在了 Airbnb 的宣傳詞上,將「Airbnb is great for New York」改成了「Airbnb is great for Airbnb」。這些塗鴉伴著 Airbnb 的廣告遍及哈利、布魯克林、皇後等幾個區,顯而易見,這不是普通的廣告塗鴉,而是有針對性的「反 Airbnb」活動了。

近來,Airbnb 所面臨的抗爭,不僅是來自商業上的競爭,也是來自觀念的不兼容。不同的觀念來自 Airbnb 所代表的新潮租賃方式,對傳統租賃模式的沖擊,也來自生活富足的「有房人士」對「新派租客靠著 Airbnb 來湊足房租」這種行為的不理解……這之中,許多反對派不時引為依據的「紐約精神」也是 Airbnb 在紐約遭遇的阻力之一。

Airbnb 的創始人兼 CEO,33 歲的 Brain Chesky 在采訪時表示,他更願意這麽來想——「人們能夠關註、並談論到 Airbnb,就已經讓我們深感榮幸了」,Chesky 說話時語調和緩,不過臉上的表情卻透出些緊張嚴肅的情緒來。

采訪時已近 8 月底,這個夏天對 Airbnb 來說過得可並不容易——在柏林、舊金山等的業務都有遭到限制的隱憂。包括在 Palm Springs 發生的惡意霸租事件(租客不繳租金還霸著不走),也讓 Airbnb 的短租業務遭到了不少質疑。甚至於新 Logo 也被吐槽長得像生殖器,把原本「四方為家」的溫暖寓意破壞了不只一星半點。囧事還不僅止於此,其後,在紐約也出現了不小一陣針對 Airbnb 的不滿情緒。

當筆者提到海報事件的時候,Chesky 幽幽地表示「喔,我並不知道這事兒。不過說實話,每年夏天都挺瘋狂的。」Chesky 笑著致意剛到的創業夥伴 Joe Gebbia,「嘿,我正在講 6 年前我們創建公司時是有多瘋狂呢——從街邊的三床小公寓開始的創業。」

是的,溯源 Airbnb 六年前的初誕生,並回顧其善意初衷,正是那次采訪的主旨。

現下可謂是 Airbnb 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融資的註入,Airbnb 完成了從初創公司到一家市值過億大企業的華麗變身。這家公司的成敗將與其代表著的「分享經濟」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而 Airbnb 未來將如何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家公司能否順利在紐約立足。紐約之所以重要,不僅因其市場份額之大,亦是因為紐約這個市場上會集中出現許多 Airbnb 在全球發展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尤其當大部分紐約人在公共利益與私利的權衡中會更傾向考慮公眾利益。

就讓我們從兩位創始人開始聊起。

Airbnb 的創始人 Chesky 和 Gebbia 結識於羅德島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少有創業者來自藝術設計類院校,不得不說兩人的學歷背景是比較特別的。不過,羅德島設計學院的理念倒與矽谷有著相似之處。Chesky 談到,在學校里,老師們傳遞這樣的觀點——「你是個設計師,你可以重新定義你所生存的世界」。對於在紐約上州社工家庭長大的 Chesky 來說,老師們的這一觀點非常有影響力。談及此,Chesky 流利地引用了現下大多數矽谷業者的座右銘,「正如蕭伯納所說,理性的人使自己適應這個世界;不理性的人卻努力讓世界適應自己。因此, 一切進步都仰賴於非理性的人」。

畢業後,Gebbia 在舊金山創立了自己第一家公司,主要設計並販賣「久坐一族」所適用的坐墊 CritBuns,藝術生臨摹時久坐的不適感、時常出現在褲子上的臟印子驅動 Gebbia 設計了這麽款形狀、創意都略微別具一格的創業產品。與此同時,Chesky 在洛杉磯當著一名普通的工業設計師。那時候的日子,Chesky 過得並不開心,甚至有些痛苦——「這和老師們在學校里說的不一樣,我渾渾噩噩地仿佛過著另一種生活,幾乎沒有靈感沒有創意。」

當 Gebbia 寄來自己設計的 CritBuns 時,Chesky 仿佛突然被點醒了。「那種感覺就像是」,Chesky 回憶道,「哇!他做出來了!他正在做這件事情!」於是,當 Gebbia 的公寓空出房間時,Chesky 當機立斷決定搬家到舊金山去。他解釋道,「就感覺,舊金山才是對的地方。就像……如果你是 14 世紀的畫家,你一定想去意大利一樣。」

然而,當 Chesky 準備搬過來的時候,Gebbia 卻是遇上了「經濟危機」,差點就沒辦法續租公寓了——可以猜到,CritBuns 並不是多麽熱銷的產品。Chesky 談到,「那時我的銀行賬戶只剩下 1000 美元,對於創業完全沒有任何主意。我們聊起來,隨後發現那陣子有個國際設計會議要在舊金山舉行。於是 Joe(Gebbia)就建議我們趁著會議提供住宿+早餐的服務(Bed and Breakfast)來賺一筆。」

於是兩人開始著手準備。Gebbia 翻出了此前露營旅行購置的 3 張氣墊床,前室友 Nathan Blecharczyk 幫忙設計了專屬網站 Airbedandbreakfast.com。第一周,兩人的小生意迎來了 3 位顧客。Chesky 描述道「我們會在早上為客人們準備早餐,包括超級新鮮的橙汁以及你能想象到的最贊的果餡餅。還會為他們準備一些零錢來應付 Tenderloin 附近的流浪漢。」Gebbia 補充到,「這是在舊金山生活的一些小經驗。」

Chesky 表示,「更重要的是,我們交到了許多朋友」。對於 Chesky 兩人而言,新鮮的租賃經歷就像 The Real World 這檔真人秀一樣,只不過少了些許意外感滿滿的戲劇性。「當我們送別這些客人時,我們意識到,這簡單的租賃關系,或許也能成為新的商機。」

「試想你能像訂酒店房間那樣,輕便簡單地預訂其他人家里的閑置房間,那會是怎樣呢?」Gebbia 補充到,不過他也坦言,「我們花了一陣子才理清思路」。

最開始,兩人的業務範疇主要「在各類會議高峰期提供氣墊床租住」。為此,他們在 2008 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時候還設計了「Obama O』s」、「Captain MaCain』s」兩個牌子的麥片,自行販賣推廣。回想到那時候,Chesky 談起「我記得我那時候還在想,紮克伯格有這麽做過麥片麽?」而 Gebbia 則憶起了彼時窘迫的財政狀況,「那時候我們倆差不多每人都有 2、3 萬美元的債務。」

「那你們有沒有考慮過換個容易點的工作,比如說在咖啡館打個工?」

「這不可能」Gebbia 的回答直接幹脆。

Chesky 則是又一次引用起了名言「畢加索就說,創造力正是從束縛中蘊育而出。」

可以看出,Chesky 和許多創始人一樣,喜歡在發表的言論中嵌入許多名言警句——隱約暗示著自己也與這些精英、天才屬於同一群體。(當然,Chesky 引述的這句並非來自畢加索。websitestartupquote.com 上顯示這句話來自 Twitter 的創始人 Biz Stone,不過事實上,這句話更可能來自一本名為 Creativity From Constraint 的心理學書籍,講述畢加索與布拉克是如何在繪畫中添加限制從而開創出立體主義繪畫流派的。不過話說回來,也不用這麽仔細計較了,畢竟 Chesky 他們可正在改變著周邊的世界呢。)

盡管 Chesky 現在一副高談闊論、盡在掌握的樣子,5 年前他也還是創業領域的外行——甚至在朋友向他介紹天使投資人的時候,他還真以為這位小夥伴信仰上帝來著,聽了朋友的解釋才按下心來——「噢,不。放心,我介紹的是大活人、投資人,共進晚餐後指不定能給你 2 萬美元的投資呢!」

朋友引薦的投資者就包括了 Y Combinator 的創始人、素有「矽谷的宙斯」之稱的 Paul Graham。Gebbia 回憶起 Graham 當時說的「去找 100 個真正喜歡你們項目的人,這比找 100 萬個有點興趣的人來的有價值。」

那時候,兩位設計師創立的 Airbedandbreakfast.com 還沒有多少用戶,使用者主要集中在紐約。於是 Graham 建議兩人到紐約去開拓業務。

2009 年,Airbedandbreakfast.com 這個長長的名字被縮整為 Airbnb。起初,Airbnb 主要在 80、90 後一代中流行,同時還得與非盈利的 Couchsurfing.com 搶客源。而隨著用戶的增多,Airbnb 整體的租賃機制也逐步完善,漸漸成為人們出行時的住宿備選之一。而彼時出現的經濟危機,更為 Airbnb 的發展推廣助了一臂之力。

談到經濟危機,Chesky 從手機里翻出一封 2009 年的郵件,房東在郵件中寫道「Hi,Airbnb,毫不誇張地說,你們拯救了我的生活!我和丈夫剛結婚就遇上了經濟危機,股市賠錢、工作也丟了,存款日漸減少幾乎都付不起房租了……是 Airbnb 讓我們有能力保住我們的家!」

Gebbia 很莊重認真地說,「正如我提到過的,我們提供的不是(冷冰冰的)房子,而是(溫暖的)家。」

當然,如果經濟危機沒有出現,Airbnb 想要發展起來並不會這麽快。但彼時的經濟環境確實有助於 Airbnb 的迅速發展——人們一邊計劃著存錢,一邊因為厭惡體制而在 Airbnb 這個網站上體驗到打破常規的租賃愉悅感。對於房東來說,以往房子得抵押給銀行換取貸款,如今不用抵押他們也能充分利用房子來賺點融通的資金了。而對租客來說,通過 Airbnb 搭建起來的租賃關系更有人情味,至少,付款對象是實在的某個人,而非抽象的機構。

2009 年,2.1 萬人通過 Airbnb 尋找到了租住場所,到了 2010 年,Airbnb 的用戶已經上升到了 14 萬,2011 年更是直接飆到了 80 萬。風頭正勁的 Airbnb 自然也吸引到了風險投資。隨後 Chesky 被任命為 CEO。在接受采訪時,Chesky 將 Airbnb 的商業模式形容成一種立於觀念改革前沿的運動。

現下,基本上每晚有 40 萬用戶住在通過 Airbnb 尋獲的房源。今年春天,Airbnb 順利融資,估值達到 100 億美元——至此,身價倍增的兩位創始人再也不用擔心沒錢交房租了。順便一提,這兩人目前還是住在之前的小公寓里。Chesky 表示,「它能提醒我們不忘初衷」——同時,這也是他們在舊金山新建的總部按照實際尺寸搭建了個複制版公寓的原因。在 Airbnb 總部,還有一些辦公室的設計思路來自精選的 Airbnb 租房,從中可以看到位於巴黎、哥本哈根、巴厘島等地 Aribnb 租房的特色。在 Aribnb 的總部,還有提供健康小食的咖啡廳,爬滿常青藤的墻面,以及碩大的 Airbnb 的新 Logo——這個造型有些別致大Logo還真是屢屢遭人調笑。

話說回來,從某種層面上看,Chesky 形容得很對。Airbnb 一直就是一場瘋狂的嘗試,從六年前兩個設計師大膽粗糙的構想,到如今遍及全球的大公司,Airbnb 的商業模式改變的不僅是租賃雙方,同時也對相關法規政策產生了不少直接、間接的影響,更是波及到了經濟、科技等相關領域。

至此,Airbnb 的發展還算事順風順水,對紐約居民似乎也作出來不少貢獻。但就像大多數創業公司會經歷的,當公司業務規模越來越大,Airbnb 也將面臨新的問題。

就像是小正太終究要成長為更有擔當的漢紙,Airbnb 也從一家「看起來構想善意又美好」的小公司發展成了獨當一面、得承受種種關註與質詢的大企業。紅杉資本的 Alfred Lin 就指出,「當初創公司規模還小的時候,所有人都會祝願他們順利成功;可當公司發展走上正軌,計劃著改革、盈利時,人們就開始變得更為現實,不再那麽善意滿滿了。」

Airbnb 滲入紐約這座城市的速度是緩慢的。但當你好奇地觀望到,街角一群身材高挑的瑞典人拖著行李箱步履匆匆地穿過布魯克林區,你會發現,似乎還有咖啡店收銀臺那個摸索著錢包的生面孔、在 Smorgasburg 美食集市上拎著大包小包的吃貨、不太熟練地刷著地鐵卡的外地人……似乎一夕之間到處都是遍及了 Airbnb 的租客:Airbnb 悄無聲息地就成了紐約一種新的生活狀態,它不再僅僅是廣告上的名字,更成了一個新鮮的動詞,為無數租客的生活方式添加註解。

一位通過 Airbnb 當起房東的朋友就表示「你碰上的租客可能來自法國、德國、北歐等等,如果你能早點確定出租期,指不定還能招到喜歡提前做規劃的澳大利亞人」。

不久後,似乎每個人都有用 Airbnb 的經歷了。在這些租賃合作中,也有溫馨歡樂的一面——有位租客的祖母想著「這該是小孫子好友的房子」,還把租屋徹底打掃了一遍,也是萌萌噠。當然,租房容易遇到的囧事也少不了——另一個朋友回到租屋發現租客正赤身裸體地呆在廚房里……不過,更令人煩悶不安的經歷也不是不存在(這在後來的報道中被稱為 Airbnb 黑色體驗)。一位朋友回到位於切爾西的公寓中發現公寓里已被狂歡鬧騰得一團糟,聚會者不僅放浪形骸,還將整間屋子折騰得烏煙瘴氣、不堪入目,甚至還有人刺傷了招來的妓女——顯然,這不是 Airbnb 兩位創始人想要看到的結果,但這確實是 Airbnb 短租業務所沒有預見到的問題之一。

沒多久,這些惡意租賃的事件就傳到來州議員 Liz Krueger 那里。Krueger 的小辦公室和 Airbnb 的總部大樓恰巧形成截然不同的兩種對比風格。有 Airbnb 的員工抱怨「她就是生來摧毀 Airbnb 的!」不過說實話,Krueger 打擊短租產業的浩大工程早就開始了,那時候 Airbnb 還沒影兒呢。

這位健談的金發議員從辦公桌後擡頭問,「我致力為此工作有多久了?」

Andrew Glodston,28 歲點發言人回道,「您似乎一直以來都在從事這項工作,也會繼續做下去。」

2002 年,在 Krueger 上任後不久,她連續接到了不少關於短期租賃的投訴。「似乎是房東和某個意大利的旅遊網站達成了協議,經常會有 10-20 歲的意大利年輕男人搬過來短租。」Krueger 回憶道:「我喜歡意大利,也沒有性別歧視,只是恰好是這些意大利年輕男人,他們會喝酒、開派對……當然,作為遊客玩 High 了也情有可原,但如果他們住旅店,至少有關於安全、噪聲等方面的規定……可在居民區公寓樓就沒有相關管制了。」Krueger 比喻道,這些投訴就像是「嘿!我快被這些醉酒又瘋狂的年輕男人折騰瘋了!他們每晚都在我家廊道上醉酒嘔吐、對著我家的墻踢球、還唱歌擾民亂扔東西——」

這類投訴逐漸增加,Krueger 開始組建相關團隊來考量如何處理這些短租客。雖然處理的問題表面上看是「短租客帶來的噪音和安全隱患」,實際上也是考慮到長期租客在房東逐利開放短租的情況下有可能受到的困擾——不少房東開始發現在外地人口大批量湧入的時候,日租、短租的形式更有利可圖。Krueger 表示「我可以想象得到,大部分房東都會漸漸將目光著眼於短租,畢竟這來錢又多又快。」

彼時,短租的產業還非常碎片化。雖然有 Craigslist、HomeAway、VRBO 幾家提供房屋租賃服務的公司,但主要還是提供個別小公寓、或者度假專用的租屋,並沒有專門在居民區公寓推行短租業務。

Goldston 接過話頭,「這之後,Airbnb 出現了,還順手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更多的房東發現了短租的既得利益,至此,Krueger 所擔憂的情形變的一發不可收拾。

2010 年,Krueger 與紐約州議員 Richard Gottfried 通過了一項法律草案,草案規定,居住在多住戶單元的紐約市民轉租公寓的時限不得少於 30 天。不過,這項法案對 Airbnb 的影響並不太大——多住戶單元的居民仍可以將自己的公寓進行短租,只要居民(房東)本人也住著就能避開「轉租」的限制了。而獨立住戶的居民就更不受限制了。

Krueger 表示,這項草案的相關研究工作主要開展在 Airbnb 成立之前。同時,這項頗為打擊 Airbnb 的草案也並非她與酒店旅館行業的「合作結果」。Krueger 笑談道,自己經常被吐槽是酒店行業的「托兒」。

不久後,州長 David Paterson 通過了 Illegal Hotel Law,至此,Airbnb 上相當一部分租賃關系成了違法行為。

這一打擊可是讓 Airbnb 有些措手不及。但這也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預見到阻力。正如歷史中常出現的一樣,所有先行者都容易遭到質疑。Chesky 談到,「我們了解,任何新的技術準備付諸實踐的時候,都有可能被誤解,尤其是被政府所誤解。」他繼續補充到,「縱觀歷史,可以看到很多相似的例子。比如汽車,剛問世到時候,不也被政府規定不能上路麽?理由卻是因為要避免打擾到路上馬車的前行。」

不過,來自政府方面的如此阻力,多少也讓兩位年輕人略微受傷。畢竟這波強力的反擊正是來自紐約——他們最為看重的市場。「我本人就來自紐約。」Chesky 坦言,「我總覺得紐約該是會愛我們的。我們還想著會被感謝……至少那麽多受益於 Airbnb 的人們會多少有點感激……可明顯,我們想偏了。」

不過,失敗受傷又何曾阻止過喬布斯?何曾讓紮克伯格停下了腳步?Chesky、Gebbia 二人也決意努力抗爭一番。

可問題來了,兩個毫不熟悉法律的藝術生,要如何贏得這場硬仗呢?他們按照羅德島學院里用過的方法來處理這個難題——自己不熟,就咨詢專家唄。仰仗著可觀的資本,二人迅速集結了一群政客精英,足夠年輕,因而能明晰地理解 Airbnb 的發展藍圖,又足夠有經驗能處理 Airbnb 目前遇到的阻礙。

這其中,有 David Hantman(議員 Chuck Schumer 前任麾下大將)、政聞報道宣傳員 Risa Heller、在新近紐約市長競選過程中國年扮演重要角色的 Bill Hyers 等。Hyers 在市長競選前並未在紐約生活過,不過這並不妨礙他迅速地感知到紐約居民的焦慮感。「每個人都有種對於錢財的焦慮感」Hyers 談到,「(在紐約,)有 40 個億萬富翁、40 萬個百萬富翁……這意味著有 800 萬左右的人們正在這座物價高昂的城市里努力工作、掙紮在生存水平線上。」Hyers 認為,他在競選中策劃的、從經濟角度切入的廣告也能夠為 Airbnb 打造相似的光環。「如果人們對某件事物有好感,並且願意分享出來,這會非常具有效果!」

同樣加入 Airbnb 智囊團的,還有此前擔任 JetBlue 航空公司擔任廣總監的 Douglas Atkin。他在今年春季名為「Share(分享)」的討論會上如此形容自己「事實上,我就是魔鬼。」他還專門寫過一本關於品牌崇拜的書《品牌崇拜:讓你的顧客成為信徒( The Culting of Brands: Turn Your Customers Into True Believers)》。去年 Airbnb 聘請 Atkin 負責公司的社區相關活動。顯然,Airbnb 最新的口號「四方為家」就是出自 Atkin 的手筆,同時,他在用戶聚會上煽動人們的技巧也非常高超。Atkin 深信,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促進品牌崇拜的最佳方式。

在用戶聚會上拍攝的視頻里,人們如此談論 Airbnb——

「在遇到 Airbnb 之前,我一直覺得被公司束縛住了。而現在,我感到非常自由!」

「它釋放了我心中從未察覺的、冒險的熱情」

「我覺得我再世為人,重新做回了自己!」

如果有人讀過 Atkin 的書,會發現以上感想還蠻符合 Atkin 的論調——「品牌崇拜會讓人們進一步體悟到自我。」

如果有可能,Airbnb 更願意將其「使命感」作為品牌崇拜的核心——Airbnb 每一筆收入中,有 6-12% 的利潤會被匯集起來,用以支撐 Airbnb 促進經濟發展並承擔社會責任的使命。這也是 Airbnb 今年夏天推出宣傳視頻,提醒人們在颶風 Sandy 之後,Airbnb 曾為協助收容無家可歸的災民貢獻了一份力量。視頻上,布魯克林的一位房東 Shell 回憶,「在颶風後,很多人願意為災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這真的很棒!」於此同時,Airbnb 的 Logo 出現在屏幕上,提醒人們發短信「BELONG」來成為提供幫助的一員。宣傳視頻上寫道,「你將感受到真正的紐約精神」。

不過,說起紐約精神,更多人會想到紐約的善變與情緒化。在部分紐約人看來,以颶風 Sandy 為主題的廣告非常感人,但也有部分人叫囂著「難道紐約需要一個舊金山來的、推銷分享經濟的初創公司來闡釋什麽是紐約精神麽?!」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紐約的科技博客 Valleywag 用「懷疑」的態度來評價這些廣告,顯然,這並不是褒揚。而 Gothamist 則用「意圖不良」來形容,並深入剖析到,拋卻公關戰術下醞釀出的閃光面,Airbnb 實際上很可能讓紐約的住房問題進一步惡化。

這是 Airbnb 遇到的最為混亂的一場舌戰。Airbnb 宣傳廣告的精髓正在於,這家網絡公司讓那些想要在紐約生活的人更能負擔得起租住成本——這是廣告中被采訪者所敘述的經歷,也可能來自生活在紐約的任何一個人。根據官方數據,使用 Airbnb 出租屋子的「房東」中,有 62% 利用 Airbnb 的租金來繳付自己的房租。

而另一廂,Airbnb 主要的反對者都是支持經濟適用房的激進分子。

這些反對派中的一員,都市住宅委員會的 Jaron Benjamin 如此評價道,「Airbnb 的推廣運動實在是太狡詐了……非常狡詐!」他指出,「Airbnb 有個故事提到中產階級化,是這樣描述的——周圍的鄰居變來換去,租客常常擔心付不起房租要被趕走……這時候!Airbnb 這個救世主一樣的角色就出現了!」

雖然話是這麽說,不過 Benjamin 提到,「實際上,紐約的房產業者大都意識到,短租將為他們賺取更多的利潤。他們會開始將整租公寓轉變為專門在 Airbnb 上提供短租服務的房產——而這將意味著這些房源將從房產市場上獨立出來,不再是長期租客的選擇,也進一步耗減了市面上本就不多的經濟適用房資源。」

我的一個鄰居在布魯克林區的 Bed-Stuy(貝德福德-斯圖文森)有個三戶的房產。他就表示「(將整租公寓改為短租房)顯然是最佳最經濟的選擇。」有意思的是,上個冬季,數據挖掘公司 Connotate 分析了 Airbnb 網站上的數據,發現房源集中的幾個地方租價直線上漲,比如如哈林區、以及上文提到的 Bed-Stuy。當然,這有可能只是巧合,畢竟不是每個房產業者都想、並且能夠將房產轉為 Airbnb 短租專用的公寓——我那位鄰居就懶得經常更新租賃合約。

那麽,Airbnb 究竟是讓紐約的租房環境變得更好,還是更壞?

這個問題至今無從定論,然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Airbnb 官方、平臺上的租賃雙方、排斥 Airbnb 的老紐約人、包括鉆著漏洞牟利的租客……他們都有自己的一套說辭。

盡管 Airbnb 始終堅稱自家的服務出於善意,部分房產業主也並非逐利之輩,但這仍無法避免有部分人成為短租業務的犧牲者。 29 歲的互聯網業者 Chris Dannen 就是個鮮明的例子。Dannen 在他在自己位於 Greenpoint 的公寓接待來自 Airbnb 的租客,而一年後,他接到了一份住房回收通知——房產公司計劃將公寓改造為短租旅館,以 199 美元的價格掛在 Airbnb 上出租。盡管如此,Dannen 仍然贊同 Airbnb 的理念。「作為一個 80 後,我覺得 Airbnb 很棒!通過它,我們得以和不同的人相遇、並結識。」不過,對於 Airbnb 當前的不作為,Dannen 也是蠻失望的,「現在回想起來,我敢說,Airbnb 肯定有預料到這種事情會發生,但是卻什麽都沒做。」

事實上,Airbnb 在相關草案推出兩年多之後,才在網站上貼出公告提醒人們,將公寓放到 Airbnb 上出租有可能違背法規或者公寓樓的相關條例。不過就算 Airbnb 給出了警示,相當一部分人也是直接忽略掉了這些信息——或是因為對於條例的漠視,或者是對 Airbnb 出租模式的堅持。我在 Airbnb 上搜了下自己位於 Bed-Stuy 的公寓樓,輕輕松松就發現有 5 個出租條目實際上是違法的……

其中的一位出租者,29 歲的兼職家教 Tory 就表示「嘿,這就像千年以來……嗯,至少數十年以來一直持續都模式一樣——人們會在家里留宿其他人,一切租住關系都是口頭協議,比如『嗯,我們要離開一陣子,房子你住著,回頭給我 100 美元電費哈』」Tory 憤憤不平地說「難道現在因為有人把這種租賃關系統一規範化了,這事兒就變得違法了?我住在公寓里,付了錢,理所應當享受這暫時的所有權,房子當然可以隨我心思來利用了。」

目前,在我們居住的 Bed-Stuy 地區,房產所有者看重 Airbnb 的短租利益,將公寓樓改建成短租性「旅館」的可能性並不大。不過,數年前,經濟適用房里的住戶也無從想象我們這棟老式照明的公寓還有一棟體育館會在對街建起來——講到房地產的時候,紐約精神根本什麽都不是。

某天下午我通過朋友引見了一位 40 歲的歐洲設計師 Rolf(當然,為保證個人利益,用的是化名)。Rolf 在 Airbnb 上掛著 3 套房子在出租:一套是他現在正住著的,放假出遊的時候會租出去;一套靠近 West Side Highway 的公寓租給了一個欠他錢的俄國人;還有一套是位於 West Village,有房租管制的工作室:這套房子是 Rolf20 年前和前女友租下來的。如今 Rolf 娶了老婆有了家庭,可房子的主人還一直以為他和前女友一起住在那兒呢。Rolf 得意地笑道「啊,我們有好多『親戚』時不時會來住一陣呢!」

當然,Rolf 對於轉租條例的限制心知肚明,但他對於觸犯條例可沒有半點不安。在他看來,漏洞擺在那里,自己不鉆別人也會鉆。20 年前他還是從個律師身上學會這招的……

話說回來,Rolf 放在 Airbnb 上出租的房子掛的還不是自己的名字。Rolf 自得地用他濃濃的德國口音吹噓道,「我用了假名字和假地址,照片也是從網上找來的——照片上是個年輕陽光的小夥子,我就是想讓人們覺得,我會是個熱情友好的房東。」Rolf 的做法也註定來他更愛 Airbnb 而非其他一些管制更為嚴格的網站。「在 VRBO 上,我得證明自己是個房產經紀人,還得出示相關租約什麽的。」Rolf 還談到,如果他手上資金再多點,會考慮再弄些房子放到 Airbnb 上出租。他大方地招呼道,「走,來一場不顧一切的狂歡!」

Rolf 的行為正為 Airbnb 的反對者提供了攻擊素材。「這不就是助紂為虐麽!」West Side 友鄰聯盟的 Tom Cayler 抨擊道,「所有的這些,Airbnb、Flipkey、Homeaway、Stayonmyface……這些帶來的都是災難啊!它們霸占市場上一大批公寓!我根本看不到這樣做的好處,除了少部分人能牟取暴利之外,市場上少了那麽多居民公寓能有什麽正面效果?」

Cayler 算是個地道的紐約人,住在時代廣場附近帶租金管制的公寓里。和多數 Airbnb 的反對者相似,Airbnb 在他看來就是個居心不良的新事物,不懷善意地想要把紐約古老的、美好的一面洗刷掉。就算是實打實的市場數據也無法說服他,Cayler 無法相信 Chesky 和 Gebbia 這兩位藝術生的創業初衷是多麽簡單又美好的、關於分享的理念。他不滿地咆哮道,「你知道他們為什麽這麽強勢推廣麽?IPO!他們想要 IPO!這根本不是什麽『關於分享』,根本就是『我我我!我要讓我的 IPO 更順利更漂亮!』。為了達到目的,他們才不介意把整個紐約弄得一團糟。」

「噢……不可能……這是不被允許的」當我將 Rolf 的造假事跡轉述給 Chesky 的時候,他如此回應。「我們嚴打了很多造假行為……大部分的人都是實實在在出租房子的。」而針對「Airbnb 是否會對住房市場產生不良影響」,Chesky 則引用了一份報告來解釋——Airbnb 的員工經常引用這份分析報告。分析報告的撰寫者是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教授 Ken Rosen。在報告中,Rosen 教授分析道,Airbnb 這類分享租賃是不會影響到住房市場的,並且,更進一步分析,還可以看到租賃分享將有可能讓更多家庭擔負得起在都市租住的開銷。

「不過,這個報告是由你們主導的呀!」我指出。

「好吧……」Chesky 稍顯不快地回應道,「所以我們說得有其他人也來弄個研究報告。不過現在誰也沒研究,那我們只能引用目前唯一的相關報告了呀。」

作為一家還算成熟的公司,Airbnb 多少顯得有點敏感焦躁。此前,當紐約司法部要求 Airbnb 提交用戶的相關資料時,Airbnb 就略有些被冒犯的不悅。在 Airbnb 看來,司法部過問具體運營相關細節的行為著實有些「管得太寬了」。

「這既浪費了時間,也浪費來執法部門的精力!」David Hantman 在官方博客上如此吐槽道。並玩笑著建議司法部「幹脆上門把那些不合規矩的短租客趕出來列隊銬走好了。」

他還寫道,「如果你是大多數會在自己離家數周的時候把房子出租的千萬紐約人之一,嘿,司法部現在可是要知道你姓甚名、誰身居何處呢!」

在 Atkin 的《品牌崇拜》那本書里,他將這種應對方式稱為「魔鬼化他人」,他寫道「在虛擬或者現實的情況下都好,當你描述出敵方、或者是演繹出一種威脅感的時候,將會刺激你的社區團體進一步理解己方的身份、團結性、並了悟與對方之間的分隔差異。」

任何反對的觀點都被視作別有用心。「你難道不認為政府的態度過於強硬麽?」Hantman 在午餐的時候談到。「世上紛紛擾擾這麽多事,憑什麽要把 Airbnb 的分享觀念看得如此糟糕?嘿,我看啊,是有點陰謀論的味道。我們都覺得政府索取資料的原因可不止表面上的那麽冠冕堂皇。一定有些什麽,我們也不知道的原因。」他意味深長地說道。

隨後司法部作出讓步,表示 Airbnb 只需要提供紐約區前 124 位房東資料即可。即便如此,Airbnb 仍然暗示,如此要求下,每個用戶也都還有被獲悉私人資料的可能。Hantman 在 Airbnb 的官博上寫道,「如果司法部不能進一步說明調取這些資料的理由,那麽很難真正了解到司法部門盯上這些用戶的原因。」

司法部的發言人則回應稱 Airbnb 行事不夠坦誠。「我們已經一遍又一遍地公開聲明,表示此舉是為了定位紐約的不法房屋出租者。」發言人指出,這部分不法房東在過去三年中靠著非法房屋出租賺取了 6000 萬美元的利潤,手中資源較好的房東平均每年可收入 50 萬美元,最差的手上至少也掌握著 10 套左右的可出租公寓。「因此,這部分人並不是 Airbnb 所強調、並主要服務的,需要勉強掙紮在生存線上的出租者。」

Airbnb 堅持稱自己的業務沒有影響到規章,甚至還提出可以沿用酒店旅館的稅率(當然,真要繳稅最終還是出租的房東自行繳付),可這個建議一提出就被斷然拒絕了——「(哈,他們才不會同意,因為)這樣就能讓我們的商業模式徹底合法化了!」Hantman 如此解釋道。不過 Airbnb 至今不願在服務中增添控制性算法來防止同個出租者提供多套房源。

Chesky 解釋道,有些城市是需要這類「手握多房源」多出租者——才能順利提供各種各樣的房源。在與司法部會面後,Airbnb 刪掉了 2000 條違規出租的房源,對此,Chesky 表示,「嗯,他們都是不良房東……此前我們並不清楚在紐約有多少這類出租者。我們註意到的時候,發現他們提供的租賃服務大部分都很差,也遭到來不少投訴。我們並不支持這種不良的租賃行為,所以 Airbnb 刪掉了這批房源。」當然,這並非長久之計。

不久前,關於 Airbnb 的一段視頻在科技博客中廣為流傳。「如果你熱衷於結識善良有愛的小夥伴,那麽你一定會喜歡上這里的!」拍攝者晃著攝像機一邊拍攝一邊穿過一間 2 居室公寓里的 22 張氣墊床。

對於這段視頻,有兩個較為正面的回應。一是樂天派的嬉笑應對「嗯,真的是能夠認識很多人的節奏啊!」

還有,就是 Airbnb 極為少見地承認自己的用戶群中「確實存在害群之馬」。Hantman 坦言「Airbnb 是個初創公司。隨著公司規模的增大,到了某個節點我們確實無法對所有的用戶知根知底。我們是有一些問題需要處理應對。」他接著談到,「但如果條件反射般地守舊拒絕,高喊著『噢!我的天!這東西,這新東西我們不懂不理解啊,趕緊停了停了』,這就過頭了。大部分人還是接受 Airbnb 的,排斥的主要還是老一輩的人,不太了解新科技、不太接受創新、並且喜歡事物按照原有的軌跡發展下去。

司法部有位工作人員笑道,「沒錯,在很多人眼里,我們部門比較守舊,是得要趕緊跟上時代潮流。尤其是許多在矽谷發家的公司,都覺得自己身為互聯網公司,可以不用 100% 遵守當地條律。」

1950 年出生的 Tom Cayler 更是嘲諷道,「某件事情很新潮,並不意味著它就值得去做。要知道,希特勒的納粹運動也是曾是新潮流呢!」

喔,等等,我們聊的是什麽來著?對了,是 Airbnb,一家本著「分享」的善意初衷成立的短租網站。讓我們回到 Airbnb 上來。

勞動節後,Airbnb 同意向首席檢查官提交重度用戶的名單。同時,新一輪的地鐵海報攻勢再度展開,而這一次,Airbnb 代表的新租賃模式或許能更為紐約人所接受。

Chesky 表示,「我們熱愛這座城市。也希望能夠幫助我們所愛的城市。我們不懷一絲惡意,但畢竟,潘多拉魔盒已開,想要關上就不那麽容易了。」

根據來自 Airbnb 最新的消息,有不少使用 Airbnb 的房東開始起訴這家公司,希望能夠由此阻止 Airbnb 將他們的信息交到司法部那兒去。房東們的律師怒斥道,「他們(Airbnb)是叛徒!」然而,也正是這一群體,這個據稱通過 Airbnb 年入 50 萬美元的群體,可憐兮兮地稱自己是「借助分享經濟勉強在紐約活下來的人」。

9 月初,一群抗議者在市政廳門口匯集。彼時和我接洽中的 Airbnb 發言人匆匆中斷電話交流,他的語調陡然一變「我們正在向非常不喜歡我們的一群人發出抗議!」

這群抗議者的組織名為「ShareBetter(分享更棒)」,抗議的對象則是我們熟悉的反對者的 Tom Cayler、Liz Krueger、Jaron Benjamin、Dick Gottfried。抗議活動後,ShareBetter 發布了一段仿 Airbnb 廣告視頻,高清的畫質和視頻內容都不禁讓人猜想這個組織背後的支持者是……「酒店行業」,Airbnbn 在官博里得意洋洋地寫道。

關於 Airbnb 的征戰仍在繼續,顯然,無論貧富老少,沒有人會是這場紛爭的贏家。但看著這雜亂紛爭,可以鮮明感覺到,所謂的紐約的精神正貫穿其中,並未走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527

寶島鐘錶屹立一甲子的三個關鍵 從街角巷弄的街邊店 拓展到百貨據點



2015-11-30  TWM

過去,寶島鐘錶街邊店就像好鄰居,銷售、維修一手包,不時與大家搏感情;如今,低調的「老寶島」悄然走入台南夢時代,並喊出要開五十個百貨通路,積極搶攻年輕人荷包!

「創業須大膽、守成宜小心」,寶島鐘錶創辦人陳國富的「陳氏家憲」高掛在公司總部的入口處,前方擺著創辦人的半身銅像。不張揚的樸素擺飾,就像寶島上百家隱藏在巷弄的街邊店,默默陪伴在你我的生活之中。

一九五六年,寶島鐘錶陳國富夫婦將僅有的兩千元積蓄全數投入,第一家店面在台北中華商場北門口開張。一九八一年,寶島陳家又加開眼鏡事業,數量甚至超越鐘錶行,無奈一九九六年以寶島科上櫃後不久卻發生財務危機,在十四年前賣給現任金可集團董事長的蔡國洲,鐘錶事業再度成為唯一主力。一眨眼,寶島即將迎向六十周年慶,歷經兩代人的共同打拚,寶島在台灣開枝散葉,全台共有一一二個服務據點,其中九成是充斥在街角巷弄的街邊店,就像是隔壁鄰居一樣伴隨你我成長。

街角走向百貨

因應消費趨勢 搶攻年輕族群但隨著消費習慣改變,寶島在今年一月,首度踏入百貨通路「台南夢時代」,並喊出加開五十個百貨通路點目標,老寶島的豪邁悄然重現江湖。

今年初,寶島鐘錶進軍百貨通路「台南夢時代」,扣緊當前消費市場M型化趨勢,精選中低價位品牌進駐百貨通路,包含像是流行飾品類的夏利豪、Calvin Klein、TISSOT、Coach,但也不乏瑞士中高價與入門級距的機械錶中價品牌,如LONGINES 、ORIS,與原本專營高價位的台南本地店家做出市場區隔,也更貼近消費者的荷包。

「進軍百貨通路是不錯的策略。」與寶島合作多年的天梭表(TISSOT)台灣區副總經理李倩表示,百貨通路集客率高,配合整合行銷,能吸引不同客群。

寶島總經理陳瑪蓮則坦承,進駐百貨公司的難點在於將面臨更多競爭品牌,但不同於一般專櫃品牌,寶島提供維修保養服務,成為優勢。

ORIS台灣區品牌總經理陳若蕎指出,寶島走入台南夢時代,其實是跟隨消費者習慣改變的決策。早期鐘錶市場重視人際脈絡經營,以「口耳相傳」培養口碑,因此在地化的「街邊店」就很足夠;但是現在年輕一代習慣自己在網路上搜尋資訊、自行做主,講究人情味、可以說價的「街邊店」不再符合年輕族群需求,進而被網路購物或百貨業取代。

其實,寶島擴點的速度相當快,一年之內連三發,除了台南夢時代之外,也陸續在中信南港總部、宜蘭新月廣場設點,還誓言將在百貨通路開出五十個通路點,霸氣十足。

寶島雖聚焦中階及入門款項,卻也持續布局高端市場。其實從一九七四年起,寶島鐘錶就陸續開出八家「名品店」,聚焦高端價位消費客群,加入像是Cartier、BVLGARI、ROLEX等熱門品牌,價位落在五萬到四百萬元不等,去年台北忠孝名品店重新裝潢開幕。百貨和名品店的南北布局,其實都是寶島這幾年,因應全球M型化消費市場的策略。

關鍵一〉開技師培訓班

業界鐘錶師傅 大多師出寶島多年來,寶島不乏百貨業者的進駐設點邀約,卻遲至今年才接受台南夢時代邀請,其實關鍵因素正是維繫寶島經營成功的「維修保養服務」,無法在百貨業深耕。陳瑪蓮表示,多數百貨業者只希望寶島的銷售部門進駐,由於設點位於賣場中央,無法連接水管設備,引水至技術平台,做錶內零件清洗,因此遲遲無法接受邀約。

陳瑪蓮表示,「我們賣手錶,但以服務為主」,因此維修服務無法切割。李倩分析,好的服務才能建立主顧間的信賴,讓購買能夠維繫。因此台南夢時代主動提出解方,提供引水系統,終於讓寶島進駐設點。

隨時走進寶島,總能看到一至兩位維修師傅在工作台上拆解鐘錶。其實,國內鐘錶通路如中美、寶鴻堂、慎昌、九二等,都有自己的維修技師,但是通路點數不超過二十家,需求量不如店數破百的寶島來得迫切,因此寶島也是全台唯一擁有完善「技師培訓班」制度的鐘錶商。

寶島技術總監倪明豐透露,其實寶島擴張到第十六家分店時,陳國富就面臨人才管理問題,師傅們的薪水如何訂定,讓老董頭痛不已。陳國富號召倪明豐等資深技術人員商討,終於訂出寶島獨有的培訓系統。薪資建立在考試制度,共分十七等級;受訓半年的二級生被戲稱為「小飛俠」,分送到分店訓練,十級以上才有資格修機械錶。完善的制度,讓寶島過去三十年培育超過五百名師傅,也成為業界挖角目標。

關鍵二〉服務「接地氣」

與鄰居搏感情 養出老客戶寶島在三年前,一百多家通路全面加購「同步顯微」系統,讓零件放大一百倍,消費者也能清楚看見維修台上進行什麼手術、有沒有擅自更換沒問題的零件。「有些不肖師傅吹噓手錶問題,消費者修完錶後仍有疑惑,轉請別家師傅修,最後就產生客訴,不如將維修正式公開。」陳瑪蓮進一步透露,未來維修部分還將推動電子化,讓消費者隨時上網查閱自己愛錶的維修進度。

除了到位的服務制度,寶島的絕招其實還有和街坊鄰居「搏感情」。

「我們寶島接地氣接得很好啊!」陳瑪蓮分享某次去淡水的一家店面巡視,店長讓她苦等了兩小時,原來是正在陪一位鄰居老爺爺聊天。

店長告訴陳瑪蓮,老爺爺三天兩頭就會來串門子,甚至還會拿存摺請經理去領錢買錶。在岡山也擁有加盟店的倪明豐就透露,自己的串門子顧客占比達兩成,不時還會拜訪送芭樂、棗子等零嘴,甚至還會託他選送禮的錶款。

「我們這樣的客人幾乎各處都有。」陳瑪蓮說。寶島全台街邊通路達一○一家,經營超過二十年的老店就有九十多家,寶島正是靠著台灣傳統的老鄰居情誼長存。這些老店許多早已傳承到二、三代,甚至是子女跟隨父母腳步,再出來創業。一九七六年就加入寶島的倪明豐,其實就是標準的「寶島家族」,除了自己在岡山開業,兩個兒子倪千容、倪千維,也分別在高雄鳳山、高雄林森開業,彷彿自家的小型事業。

關鍵三〉加盟拓版圖

助員工回鄉 給創業舞台

即使兒子想繼承父親衣缽,如果不是出身於寶島體系,也別想接班。寶島從創辦人時期,就鼓勵內部員工回家鄉創業,以總部投資六成、加盟者四成的模式加盟,成為分店小老闆。

「外面很多人排隊加盟,我們都不接受。」以倪千容來說,就曾經在寶島擔任維修師傅,分等級數達十級,才接手父親投資的鳳山加盟店。

「很感謝寶島給我舞台。」倪明豐透露的是寶島上百名員工的心聲。在台灣歷經六十年歲月,並讓無數員工頂著寶島光環回鄉創業,甚至為國家培育鐘錶人才,彌補台灣沒有「鐘錶學校」的遺憾。今年寶島進軍百貨通路,並喊出加開五十個百貨通路點,透露老企業跟上時代的決心。

撰文 / 黃家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199

【奇聞】街邊自慰亭 道德大交戰

1 : GS(14)@2016-01-23 19:30:37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食與性,是許多人的快樂泉源。心情不好的時候,要靠進食發洩,容易不過,香港到處都是餐廳,還有麥麥送、肯肯送、薄餅送等等。但說到性,就不是件容易事,就算是自我安慰,也需要一個私人空間,而香港最缺乏的就是私人空間,這又要歸究到土地問題了。如果在街邊,有一個私人空間,可以讓你在裏面放鬆心情,解決一切,你又敢不敢?美國性玩具公司Hot Octopuss,最近試行了一個計劃。就是在街邊設置「GuyFi」自慰亭,聲稱是為了讓男生感到壓力時,可以舒暢心情,亭裏只有一張凳、一部電腦,以一塊黑布阻隔。這樣做當然引起很多爭議,道德問題、衛生問題......會不會犯法呢?有些事,好像還是在其他人眼底外完成,比較安心舒服。資料來源:nydailynews記者:李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123/194632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8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