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的「親媽」和「奶媽」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1/57063.html【導讀】創始人任副總裁,經理人任CEO,他們該如何相處?汽車之家12月11日即將登陸紐交所,該公司的硅谷式創業者李想(更多「硅谷式創業家」的內容請看《創業家》5週年特刊——史上最厚,184P,轉發微博就能免費領取,還包快遞,趕快搶吧!)的經驗是:雙方的能力要互補,在起點處雙方就要互信,合作過程中有不爽直接說,但「事兒該怎麼爭就怎麼爭」。創始人格局要高,經理人要有創始人格局。2007年左右,李想意識到要與太平洋、易車等對手同台競爭,他很快意識到了自己作為草根的軟肋。李想高中沒畢業就開始做泡泡網,積累完第一桶金後創建了汽車之家,李是典型的草根連環創業客。李想告訴《
創業家》&I黑馬,「我們一幫人擅長做產品,瞭解用戶,但是管理經驗、銷售經驗都非常欠缺。」他要找一個管理者。
汽車之家天使階段的投資人黃明明將秦致介紹給了李想的天使投資人薛蠻子,薛又向李想推薦了秦致。秦致,從北京四中到清華到IBM到哈佛商學院MBA到麥肯錫,秦的履歷表好不容易添上個265,265沒多久又被蔡文勝賣給了谷歌中國,秦致是個海龜精英經理人。
李想和20多個人團隊與秦致展開了幾個月的會面,李想覺得「秦致有我們所缺的東西,也適合我們,團隊多數人都認可」。據說,董事會給秦致的期權並未達到秦致的預期,最後李想拿出了自己的股權作為彌補。
秦致也滿意汽車之家。秦告訴《創業家》&I黑馬他選擇汽車之家有三個原因,「第一個互補,團隊之間肯定要有互補;第二我覺得他們對生活的理想跟我的想法很類似,我們整個團隊比較喜歡互聯網,喜歡汽車,有熱情;第三汽車這個行業能掙錢,汽車行業利潤比較高,我們能存活」。
秦致成立了銷售團隊。他從戰略高度充分運用了在265積累起的流量知識,他以「很多人覺得貴」的價格與各大導航站合作,最終這些流量幫助汽車之家在2009年超越了某個重要的競爭對手。李想對經理人期待中的管理能力也落了地。秦告訴《創業家》&I黑馬,「我們的團隊從剛開始北、上、廣、深四個地方到覆蓋了大概80個城市,基本上用了兩年的時間。每個城市從一兩個人變成三四個人,別看人數多了一倍,整個的管理體系全變了。過去這幾年,每隔一年我們的管理都要重新做一遍。
CEO的權力比副總裁大,李想主管的網站內容要向秦致匯報,但前者仍然是經理人,後者仍然是創始人,如果李想對秦致不爽的話該怎麼辦?李想告訴《創業家》&I黑馬,「直接說。秦致對我不爽的時候,也會直接說我。秦致有缺點,我也有巨大的缺點。我不會糾結於缺點一定要去改正,沒必要。只要這些缺點不影響我們的合作,不影響公司發展就可以了。人是相互信任的,事兒該怎麼爭就怎麼爭,不是說誰比誰大誰就牛逼。我覺得產品這事,秦致也干擾不了我。我覺得本事都是相互的。」
2007年7月汽車之家只有20多人,半年的廣告銷售額不過100餘萬元。2012年,汽車之家員工數突破1000人,年營收超過9億元。截止2013年9月30日,汽車之家的營收為8.31億元,同比增長63%;淨利潤3.335億元,同比增長97%。經理人對汽車之家的價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李想對《創業家》&I黑馬說,「(如果沒有秦致),汽車之家可能會多走很多彎路,你可能真的在一個點上走一個彎路就是半年過去了,就沒法特別准的押注汽車市場。」
秦致對《創業家》&I黑馬說:「職業經理人是被我們給負面化的一個詞,你看不上人家就叫他職業經理人。什麼叫做以經理為職業?回到中國後汽車之家是我第二份工作,就句號了。我跟我同事話趕話聊天,我覺得如果汽車之家的親媽是李想和樊錚(汽車之家聯合創始人),我怎麼也是一個奶媽。」
IPO之前,汽車之家CEO秦致持有公司3.2%的股份,李想持有5.3%。IPO之後,秦致和李想持股比例預計將分別稀釋至3.0%和4.9%。
秦致:汽車之家的四個價值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1/57064.html口述|汽車之家CEO 秦致
汽車之家成立於2005年6月,是全球訪問量最大的汽車網站。根據iUserTracker數據統計,汽車之家月度覆蓋人數接近8000萬。中國互聯網汽車用戶60%的時間花費在汽車之家。這家企業今晚即將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創業家》雜誌&i黑馬拜訪了汽車之家CEO秦致,他對《創業家》雜誌&i黑馬講述了汽車之家的四大價值:專業媒體的價值(產品庫)、專業互動類媒體價值(論壇)、渠道價值,數據分析價值。i黑馬也認為正是這四種價值極大地促成了汽車之家今天的成功。
我是2007年6月份來汽車之家,那時候泡泡跟汽車之家是兩個公司,而且中間築了一個防火牆。我來的時候二十個人,2009年兩家公司合併後一百人,整個企業有一千三四的規模,到去年年底公司是1000人。
2007年我們論壇做的並不好,我們真正做的好的是產品庫。產品庫剛開始做就山寨別人,這沒有什麼丟臉的。後來我們覺得這事特難做,為什麼呢?任何一輛新車上來,就要很多人去更新,我們團隊二十來個人,沒有辦法弄。後來我們發現,其實上一輛新車的時候,底盤跟發動機跟原來是一樣的,就是車身不一樣,改車身就可以了,不用改整個的配製表。
後來我們把產品庫變成跟車一樣,一個變速箱庫,一個車身庫,上新車的時候,變速箱跟發動機就不用改了。回過頭來總結,我們當時是創新,用一個新的方法去幹原有的事,效率比人家高。
當時愛卡汽車網的論壇比我們做的好,但他的網站服務相對弱一些。我們就在想,我的論壇為什麼不好?我們發現愛卡的論壇對普通消費者是不友好的,都是水平很高的用戶在裡面,小白用戶一般不敢說話。既然這樣,我們應該給小白用戶創造願意說話的環境。能不能深入淺出的從故事角度把車好不好買、好不好開說清楚?別的媒體說車的內飾會說這個杯架直徑是多少,我們的編輯說的是大概杯架有多大,杯架放一個脈動飲料拐彎的時候不會晃,但放可口可樂會晃。那時候其他的網站根本看不起我們,說你太二了,這怎麼叫專業呢?
現在仔細想想,我們幹的也是一個創新,你別把用戶想的那麼專業。現在用戶水平高了,我們也越來越專業了。
等我們有了媒體、互動,就慢慢開始想幫助用戶購買和使用汽車。易車網在這點做的挺好的,它能夠把詳實的價格給用戶。我們只說了車哪好,讓用戶評價車哪好,為用戶挑選車做了一個選擇,但沒有真正幫用戶做購買。
2009年我們開始跟隨廠商做渠道下沉,我們做了一個全國的佈局,做經銷商業務。現在全國80個城市有我的辦公室和員工,我能讓經銷商把最新的信息都發出來,審核哪一些對,哪一些錯。給經銷商的客戶群提供不同的服務,隨時能讓客戶知道80個城市你所關注的新車價格信息和到店信息。例如,我們能在全國80個城市中的任何一個,選擇兩家4S店,在同一天來搞我們的看車團活動。我就能做,有人和沒人差別還是很大的。
汽車之家有專業媒體的價值(產品庫),又有專業互動類媒體價值(論壇)。除了這兩個之外,還有第三個渠道價值,我能幫廠商賣車。雖然我不能真正達成交易,就像旅遊一樣,你去訂飛機票、訂酒店,最後你可能不去,實際上當你訂完票以後,你去的可能性就已經非常大。
汽車、房產、旅遊、招聘,這四個行業沒有網站之前,各個業會有雜誌或紙媒,有他的銷售渠道,互聯網垂直網站產生以後,實際上這些垂直網站既是媒體又是渠道。搜房購房團就是這樣,我真能幫你賣房子,所以搜房是一個強勢媒體,佔據了渠道價值。
現在我們的渠道價值越來越大,很多4S店,我們佔到它全部銷售額的15%到20%,對它們來講,我們就是渠道。這些經銷商不會在乎汽車之家媒體的屬性,更多的是在乎渠道屬性,當然也會在乎互動屬性。
有了渠道價值以後,就有一個數據分析價值。我們把用戶的行為反映出來給廠商看,說你的定位錯了,對廠商來講,我們相當於一個調研公司,而且調研公司做調查問卷是有偏差的,我們是直接告訴廠商用戶行為產生的數據。我可以跟廠商講,你的車型定價出問題了,為什麼呢?舉一個例子,很多廠商覺得我的東西好,我不能跟其他一樣,我要貴一些。但某一個車型定價高了,就會發現用戶做對比的時候,會把另外一個競爭者引進來,這個競爭者可能原本不是這個產品的目標競爭對手,但一旦這個競爭者被帶進來,這款車就已經敗了。
過去幾年,其實汽車市場,發展並不好,像我們這樣的垂直互聯網企業發展的不錯是因為廠商的認可。拿通用舉例子,全世界都知道通用是誰,但我的產品更新換代非常快,需要專業類的網站幫我去做產品品牌傳播和產品屬性傳播,這個事是要對畫圈的受眾去講的。汽車網站每個月覆蓋人數是兩億,很垂直,也就是說汽車作為一個用品,他的關注度除了每天真來買車的人之外,外面已經有一個圈了,我投這個圈就成了,就不用投新浪首頁。
汽車之家CEO秦致致員工公開信:把60分的事情做到極致!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2/57070.html親愛的同事們:
當你們迎著今天的晨曦走進公司的時候,「汽車之家」已經完成了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一步——我們上市了! 我們於美國時間12月11日上午9點30分,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完成了IPO(首次公開募股),「汽車之家」(股票代碼: ATHM)的發行價17美元,融資1.3294億美元。
首先我要恭喜並感謝大家,作為一群最普通的互聯網人,我們用無數汗水澆灌出如此精彩的收穫季,做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其次,這只是一個階段性的小成功,未來我們要獲取更大的成功,這需要我們保持自己的態度,繼續作為一群普通人埋頭工作。
看看我們的成績吧。截至今年9月底,每天平均有570多萬人訪問「汽車之家」,日均PV 1.04億,是行業第二名的3倍,而用戶的總在線時長則高達整個行業的46%,是行業第二名的4倍。我們已經和超過80%的汽車品牌建立了合作關係,並同時服務於22800多家註冊經銷商。
回想2005年6月「汽車之家」首次上線時,國內已有若干個強大的門戶及垂直汽車網站,我們在高手的叢林中獨闢蹊徑,以自己獨特的定位、信念和價值觀走出了一條艱難而堅實的路。我們經歷了最初被人「看不見」的尷尬,被人「看不起」的屈辱,憑藉被人「看不懂」的倔強,快速而瘋狂地成長,直到後來讓他們「學不會」,也「攔不住」,最終「追不上」!用了8年時間,我們登上行業的巔峰。
今天,當我們沉浸在喜悅和榮耀中的時候,請不要哪怕是片刻忽略了我們的使命、信念和價值觀。作為CEO,我請求大家像往常一樣工作,同時還想跟大家再重複一次「汽車之家」的文化和賴以生存、成長的某些準則。這一切,不會也不能因為上市有任何改變。
把消費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我是「汽車之家」的第38名員工,最初吸引我加入這家公司的,是李想和樊錚等創始人以一種近乎偏執的態度,將「瘋狂滿足用戶的一切需求」作為公司所有戰略、規則和選擇的基準線,我當時有一種清晰的直覺——我們會成長為一個了不起的公司。無論上市前後,這都是我們必須恪守的第一準則。
把基礎的工作做到極致
「汽車之家」有句獨特的話叫做「先把60分的事情做到100分」,就是把最基礎的工作做到極致,然後再想著創新和提升。譬如參加試駕活動必須當天夜裡就發文章等等……,這些都是所謂60分的事情,是及格線。我們始終偏執於這些任務,為此花費了太多時間和精力。這是值得的,當我們做到這些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已經遙遙領先於那些「善於創新」、「有高度有格調」的競爭對手了。
做正確的事,不做容易的事
我們每天都面臨各種選擇,工作的壓力、利益的誘惑,以及各種層出不窮的新理念、新模式。在各種向左和向右之間,「汽車之家」一次次「詭秘」地選對了,而這些選擇最初都是看似艱難和不聰明的。恪守最基本的媒體準則和服務心態,始終銘記自己的使命和夢想,憑藉這些很容易做出選擇,並賦予自己強大的內心——只有做正確的事情,才能成就一個偉大的企業。
相信自己,相信夥伴
「汽車之家」的團隊氛圍簡單、直接而富有人情味。在這裡你只要認真做事,就會被肯定,當你因為能力和經驗而不是態度把事情搞砸時,總會有夥伴將手放在你的肩膀上,陪伴你、支持你。這樣的團隊需要每個人珍視,我們不止享受於此,更要為此負責。當夥伴需要你的時候,正如你在困境中企盼幫助一樣,信任和支持夥伴是每個員工必須立刻付諸的行動,這比完成自己的KPI更重要。
牢記我們的使命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圍繞著一個普通消費者的汽車生活,幫助他們聰明地買車,安全、文明、快樂地用車。上市前我們做什麼、重視什麼、以什麼為標準,上市之後不會有任何改變!
牢記使命,才能讓我們有勇氣缺席觥籌交錯的盛宴,而去注視繁蕪雜花覆蓋下的泥土。今天的IPO僅僅是一個開始,一個新的起跑線,我懇請大家一如既往地繼續努力工作,我們未必能成為一個巨大的公司,但一定能成為一個偉大的公司。
感謝你們,感謝「汽車之家」的每一個員工。
汽車之家CEO 秦致
我對$汽車之家(ATHM)$ 的幾點看法 雨楓
http://xueqiu.com/7947659357/266066801、作為每天固定給
$汽車之家(ATHM)$網站貢獻一個DAU的忠實用戶,又是持有多頭倉位的投資者,以下看法難免有所偏頗,請各位自行甄別。
2、汽車的購買,首先是選擇品牌和具體車型,這在購車過程中佔6-7成的時間,然後是親自試駕/體驗備選範圍內的各款車型,最後是在同一個城市裡的各家4S店進行比價(牽扯牌照問題,大部分買家不會選擇異地購車)
3、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市場上在售的各種品牌的車型數量較多,各款車之間的配置差異巨大,而廠商提供的信息和可定製性相對不足,各家4S店的銷售政策差別也很大,也就是說,車型份額不夠集中、不夠標準化,缺乏廠家直接提供的可定製選項,在這種情況下,像turecar那樣在產品標準化的前提下大家競標最低價的比價平台方式,未必能夠運轉得起來。相反,媒體和社區屬性,在選車過程中會起到更大的作用。(當然,關於turecar模式,我現在研究得還不夠,接下來會繼續研究這個問題)
4、就一個線上媒體的角度來看,汽車之家在內容方面是當之無愧的No1,其次是愛卡,
$易車(BITA)$不熟悉,看過幾次,基本上與汽車之家的內容品質方面沒什麼可比性(主觀看法),至於論壇社區方面,連愛卡也不是汽車之家的對手,觀察一下熱門車型論壇的發帖和回覆量,很容易做出判斷。
5、站在一個垂直媒體的發展角度看,汽車之家未來的方向不見得就只有向交易延伸,學turecar這麼一條路。譬如說,汽車之家目前的內容裡,圖片類的佔比非常高,視頻類也在逐漸增加,未來隨著傳媒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汽車之家在三個「平」,即平面媒體、平板電腦、平板電視的汽車類相關內容方面,是否會存在更大的發展空間?譬如說進入汽車類的電視節目的製作?甚至未來進入汽車類專業收費頻道的運營?這都有可能。也就是說,沿著媒體-內容的方向走,汽車之家未來的拓展空間其實還非常大。
6、看一下之前
@李妍 的研究報告會發現,排名靠前的獨立汽車網站裡,其實目前最大的變數是愛卡,這家網站究竟是繼續獨立發展、還是賣給同行、又或者委身百度、阿里那種巨頭旗下?會對整個市場構成比較大的影響。除此之外,其實格局已經很確定了。
7、二手車市場確實是個很大的變數,但到目前為止,包括易車和汽車之家在內,大家都還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機會均等,而汽車之家的媒體優勢本身,讓它在這個市場上不乏競爭優勢,最終結果如何,可能要三五年之後再看才有結論。
至於這家公司未來的風險,主要是幾條:
1、中國汽車市場本身的增長速度降低;
2、愛卡的歸屬與選擇(譬如愛卡賣給易車或者百度,相對就比較利空);
3、創始人
@李想 等持股太低帶來的管理風險;
4、進入新的媒體領域帶來的成本和風險控制問題(譬如製作汽車主題的電視節目)
我個人認為,汽車之家的潛在價值和成長潛力,要明顯大於易車網,目前的估值,站在3-5年的前景來看,不算貴,當然絕對估值也並不便宜。如果是尋求中長期收益的投資者,不妨考慮一下汽車之家。
網貸之家朱明春:借力移動互聯,隨時隨地理財成趨勢
http://www.iheima.com/thread-4600-1-1.html以下為朱明春口述:
網貸行業數據看行業歷史及現狀
網貸之家主要從事這個行業的一些數據研究,我們去年一年整個網絡借貸的數據,來看看整個行業的現狀,先來講一下這個P2P網站發佈歷程,05年是在英國全球第一網貸之家P2P公司上線,ZOPA的上線開啟了網絡借貸行業的天地,2006年就有PROSPER,2007年經過兩年的在國外的發展,07年在中國上海第一家網絡借貸平台拍拍貸上線,07年美國有一家LC平台出現,在全球範圍最優影響力的一個,09年深圳紅嶺創投上線,開創了平台本金墊付模式,2010年楊總創建的人人貸平台,目前是中國品牌度,知名度最大的一家平台,11年上海陸進所,這個行業有大資金進來,12年中國網絡借貸平台數接近兩百家,13年互聯網金融元年,同時也是網絡借貸平台遍地開花之時,今年這個行業呈現一個快速發展。
接下來我們通過幾個數據來看一下,13年整個網絡借貸平台數量超過八百家,12年大概是200家,是10年的4倍,這個行業每年4—5倍增長,這個行業400到500的速度在增長,這速度可以看到行業發展速度之快,平台主要分佈情況,廣東佔20%,浙江16%,北京9%,通過這個數據大家可以看到,基本上這種經濟大省,還有北上廣深的一線城市,是這些平台主要分佈的地區,現在這個平台開始在中西部地區如雨後春筍一般呈現。去年整個行業成交量大概是一千個億的樣子,同比增長400%,然後今年大概會以2—3倍速度增長,成交量一樣的,也主要以廣東、浙江、上海平台成交量為主。
我們一起來看一個數據,網貸數值達到200個億,中國小貸公司的存量8900多個億,然後信託是10萬個億,債券30萬多個億,目前我們看到互聯網金融網絡借貸非常火,但真正佔有量目前非常小,處於一個起步階段,後續市場發展空間非常大。整個網絡借貸去年年底統計大概是出借人是25萬左右,借款人15萬左右,這個行業參與人數還是比較少,如果拿餘額寶八千多萬用戶來講,我們現在只是大海當中的一滴水,很小。借款人佔比主要是拍拍貸和陸金所比較分散,人人貸是我們目前借貸平台比較活躍,佔比5%。投資人大概數據是,我們平均下來,人均累計出借金額20萬左右,這個數據也基本上可以看到,真正很多投資人,玩金融的人相對來講還是祖上閒錢比較多的一部分人群,男性在85%,女性佔15%,這個和男女性別的偏好有很大關係,年收入10萬以下的出借人是60%,年收入20萬以上的出借人15%,然後男性上班族我們還做的一個調查問卷,20%是金融行業,80%其它行業,2013年網絡借貸平均率是19.67%,是非常高的。可以看到浙江平均利率非常高,山東也比較高,上海是最低的,上海是我們給投資人回報,上海是比較理性,或者說比較低,未來利率在不斷下降。
今年4月份我們發佈月報數據,綜合利率20.2%,統計全國430家平台,其中還有一些平台沒有成交數據。年華收益率12%以下的平台,這個給投資人一分析,就是年華收益12%以下的平台,350家當中就有23家,12—24%區間的是一分到兩分息的是190家,還有一部分平台給投資人收益回報非常之高,這個也有41家平台。總體這種數據可以看到,現在的主流的給投資人的回報還是一分到兩分息之間,這個是主流的。去年統計到平均借款期限是5個月,有很多平台在2013年的時候存在拆掉,行業競爭很激烈,通過一個數據看到很多平台把期限壓縮到一個月到三個月期間,其實這種現象導致很多平台去年出現運營不善導致倒閉,跟這個差異有很大關聯。
P2P模式的分類及風險分析
網絡借貸的幾種模式,別人把網絡借貸叫做P2P1.0、2.0、3.0的模式,第一種呈現上的P2P1.0模式,第二種就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或者說按照的還有一種是墊付的模式,這是2.0模式,在會場上講我們是網貸3.0模式,我們是平台互聯網線上和小貸、擔保公司合作的模式。去年出現網絡借貸平台接連倒閉的事件,我們看到這個行業很好也有很大的風險,包括媒體最近炒得比較熱的事情,百度推廣一個平台,出現旺旺貸的事件,一些平台倒閉是純詐騙,這也包括它的註冊地址,我們派同事到現場去看有沒有這個地址,還有一些自融平台,直接借入的。這個都是倒閉平台的案例,中寶倒閉的平台資金最大,達到4.7億,還有很多一個億,兩個億的。
如果能夠在銀行貸到款的話,應該不會在網貸上貸款,邏輯上沒有錯吧,首先我們說不管你審批一個月還是一天,你今天要的錢可能在銀行貸不到,你今天P2P放了,銀行可能不會放,當天你到銀行拿不到錢,你才會到P2P或者是小貸上去借錢,從這部分人群上講,他借錢,他沒有能力還這個錢,這個是風控所要關注的地方,第一個人是還款能力,第二是還款計劃等等。在這個行業當中借款的人風險比較高,尤其是做信用貸款,我雖然沒有直接放貸過,但是做過數據風險。
未來互聯網會消失嗎?
關於這個互聯網裡面的邊界我們也在討論這個問題,未來互聯網會不會消失,包括現在我們手機各種信號更先進的設備的產生,互聯網消失了,互聯網消失了就不會說沒有網絡,會有更新的替代,有一種始終是相近的,未來生活會越來越邊界,它以什麼載體出現,看我們未來科技會發生什麼事情,金融也是一樣的,移動端大家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我想包括今天在會場大家玩手機的基本上反饋這個信息,比我們過去在電腦上面花時間落後多了,晚上睡覺會拿手機看,醒來也會拿手機,睡覺之前一定要看微信。因為貼身的一種,相當於我們感情的延續。移動這種科技把它在金融方面會改變很多生態,現在傳統有一種不邊界,低效。特別是我們現在80後,80後70初的人,有互聯網基因的人,00後,我們現在追求的生活方式,我覺得不願意去銀行,現在很少看到年輕人去銀行排隊,這個不太符合我們人的生活方式,現在很少用銀行轉帳,因為最近的快嘀和嘀嘀打車滴它搶移動終端支付,現在是電腦都不會支付,是手機移動支付,現在跟網絡轉帳非常方便,前提是非常安全的方面,我們在做投資還是理財,我們是隨時隨地去做理財,特別是做投資的人來講,我們隨時隨地做理財,這個會變成一個方向,第二個是我們未來年輕人一定是接受這種生活方式。
浮想聯翩的移動互聯網創業空間
我就說一下關於移動互聯網時代創業機會我個人思考這個問題,先說手機客戶端的包括搜索,或者是直接信息發佈的這些,最近有很多這樣的小軟件,別人跟我推薦了很多,我覺得這個很好,特別是對現在的紙媒衝擊非常大,移動互聯網的創業空間,未來裡面的大數據會有很多創業空間,百度現在可以做到你通過搜索預測未來兩到三天這個景點上有多少人,適不適合去旅行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移動未來的大數據在這方面蒐集,通過這個數據得出的結果會更加準確,因為這個手機是隨時隨地貼在身上,將來這個信息更加準確,如果這個數據簡單一點,這個數據哪怕拿微信這個軟件來講,對我們互聯網金融,也會有很多作用。我們現在朋友很多都是,好多朋友見面聊天的時候不再發短信,直接發微信,你的朋友圈他的數據決定你這個人什麼層次,你在跟什麼人打交道,你留了什麼東西,你生活習慣在這裡面都有,日常朋友分享的東西,就是通過這個你就完全判定出來,你是什麼人,這個東西對將來做互聯網金融的信用評判,我們覺得這個數據非常有用,哪怕你拿一個東西,哪怕你拿一個軟件作出這個數據模型,它的威力會非常大,將來這個數據很全,你去貸款的話,通過這個數據一分析,就給你評級,給你多少額度,5萬、10萬,如果你不還款,這個軟件騰訊可以控制,如果可以合作,這個很有殺傷力的,這個是我關注移動創新的思考。
整理:周池
易車和汽車之家的競爭與未來 滴水石
http://xueqiu.com/6447901565/29575226最近兩天易車和汽車之家的百度阿拉丁之爭鬧得沸沸揚揚,頗有戲劇色彩。最終結果是汽車之家獲得PC阿拉丁,易車得到移動阿拉丁,雙方皆大歡喜,均發了新聞稿,股價也比較給面子。
但是在這些事件背後,反映的是競爭的加劇,是戰略的差異,是基因的不同,當然還有各自的無奈。下面我希望可以儘量說清楚自己對這些東西的理解。其實很早以前就想說說易車和汽車之家,
不過由於本人一直持有易車的股票(從2012年不到五塊的成本,一直到今年初,可以說是獲利頗豐),屁股決定腦袋,生怕會有失偏頗,所以一直沒敢寫。
一、汽車之家為什麼參與阿拉丁的競爭?
眾所周知,汽車之家是一家優秀的汽車互聯網媒體,憑藉著優越的用戶體現和社區粘性,僅靠自有流量就吸引了廣大的用戶,所以營銷費用一直很低,淨利潤率達到驚人40%以上。按道理這正是其優勢所在,為什麼要去競購百度阿拉丁呢,他不需要這樣做的,這不是打自己臉嗎?。最近有不同的說法解釋了這一行為:1、易車與360合作,使得PC站流量自四月底有史以來第一次超越汽車之家,讓汽車之家感到了壓力。2、汽車之家要在電商領域有所作為,屬於戰略行為。以上兩種說法都有可能,我再加一個自己的理解:狙擊競爭對手易車,而且我覺得這條可能更接近事情的真相。
一個人做了一件事,總有其動機,但是這個動機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複雜的,所以以上這三條也許都是成立的。
二、易車為什麼放棄PC阿拉丁,而天價投了移動阿拉丁。(易車的基因與戰略)
易車自上市以來,甚至在上市之前,就一直是百度的大客戶,從其每年龐大的營銷費用可見一斑。這取決於易車的基因,與汽車之家的媒體屬性不同,易車其實是汽車廠商、經銷商軟件提供商出身,比較汽車之家純粹的互聯網出身,易車更像一個敏銳的商人,那就是哪裡有利潤就往哪裡。易車成立於2000年,沒多久就碰上了互聯網泡沫,一度接近死亡,後來給華晨汽車開發經銷商軟件,2003年又成立了新意互動,這是一家給汽車廠商提供互聯網營銷服務的廣告公司,其實這段時期,易車就是廣告公司加汽車軟件公司。2004年,汽車之家等一批汽車互聯網門戶網站出現後,易車網才再度運營,但當時更多的功能是查找經銷商和報價,並且開始與幾大門戶網站合作,為他們提供數據庫服務,同時通過「車易通」從經銷商那裡獲得收入。「我們不在乎自己有多少流量,要的是為經銷商做出實際的效果」,這句話是易車當時真實的寫照,也為後來易車一直需要大量購買流量埋下了伏筆。但是我們要理解當時的易車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決定,答案只有一個,為了生存!(這也是當年我買入易車的原因之一,曾經過過苦日子,能堅持,值得尊重)
後來的兩年易車在嘗試擴張的過程中犯了兩個錯誤,在這裡就不多說了,直到2009年初,易車在公司內部發動「DNA變革」,重新將面對用戶作為戰略重心,易車網改版,開始做內容,不過這時候汽車之家已經成了氣候,易車成了追趕者,開始大規模購買流量,再加上以前為其立下汗馬功勞的新意互動成本過高,導致易車的費用率一直居高不下。不過客觀的評價:易車網這幾年的追趕,成績很好。
花了這麼多時間來講易車的成長史,其實是希望可以解釋易車的基因,易車的商業基因要重於互聯網基因。現在回到阿拉丁,易車為什麼一直買阿拉丁,原因很清楚了,以前沒有內容積累,為了追趕領先者,不得不這麼做,是在還以前的賬。那麼現在放棄PC阿拉丁的原因呢?易車的說法是戰略上向移動端轉移,還有就是PC端阿拉丁為易車帶來的流量有限,性價比不高。
我們來看一下:
1、根據易車清晰的戰略規劃,易湃(也就是向經銷商提供銷售線索與服務)是第二階段的重點,是下一個增長點(第一個是易車網廣告收入,第三個是二手車業務),而來自移動端的銷售線索在一季度達到了47%,所以這個解釋是站得住的。
2、流量有限,這個有點牽強,我記得以前易車在高價拿下阿拉丁的時候,說的是百度阿拉丁帶來的都是最有效的流量,這個明顯有些矛盾。
3、性價比不高,我覺得太貴才是真的,據說好像PC端的是兩億,移動端半年1.4億,乖乖,全年豈不是要5億左右,8000萬美金,那還要不要利潤了。
三、汽車之家的戰略。
說實話,汽車之家的戰略我不是很清楚,感覺有點模糊,汽車之家的核心就是瘋狂滿足用戶體驗,是純互聯網基因,在近幾年迎來了爆發性的增長,2007年營收還只有1000萬元人民幣(請大家注意,易車在2004年就有近3000萬的收入),2013年,收入了2億美金,稍遜於易車的2.3億美金,利潤7500萬美金,卻幾乎是易車利潤的2倍,真可以稱得上是厚積薄發。其市值也一度是易車的2.5倍左右(由於當時持有易車,也不免發了幾句牢騷)。
為什麼說對汽車之家的戰略有些模糊呢?開始聽到汽車之家競購百度阿拉丁的消息時,我是非常意外的,還是那句話,汽車之家不需要這樣做,錢多的不知道怎麼花了?是要做汽車電商,收集更多有效購買線索嗎?但是現在大力去做電商是不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呢?其實現在的汽車之家很好啊,新車廣告收入行業第一,對經銷商的軟件服務也做的很好,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都快追上易車了,二手車市場也在慢慢起來,汽車後市場服務的優勢也很明顯,可做的事情這麼多,可是下一步究竟要做什麼呢?相比之下,易車的戰略是可是非常清晰的:新車廣告——易湃——二手車市場。
四、競爭
"競爭有害健康",對行業整體而言毀損價值,就像這一次,汽車之間競得PC端阿拉丁,多花了2億廣告費,效果還有待觀察;對易車而言,失去了PC端阿拉丁,收入一定會受到影響。
但除了便宜了百度之外,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打擊了其他行業競爭者,導致門檻提高,加固了雙寡頭的行業格局。至於外來的競爭變化,我們也只有邊看邊觀察了。
五、股價與投資
首先我非常看好汽車互聯網的未來,無論是現在的新車廣告、經銷商服務,還是未來的二手車與汽車後市場,都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現在才剛開始,未來還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
至於股價,我很懷念兩億市值的易車,也很期待10億美金以下的汽車之家。
六、題外話。
從2011年以來關注美股,其實最早是想買奇虎360的,後來發現買了以後睡不著,放棄。隨後又對搜房與歡聚時代發生過濃厚的興趣,但是最終沒買,原因:搜房是當時看不懂中國的樓市未來,現在也看不懂。歡聚時代是覺得看不懂政策風險。其實這兩家都是很好的公司,擁有良好的商業模式和不錯的管理層,當時的價格也不錯。結合現在來看,當年的擔憂都發生了(還有一個就是擔心汽車之家跑過來和易車搶阿拉丁,呵呵)
我說這些,不是要證明自己怎麼怎麼樣,而是說出來自省,並與大家共勉,其實我們看待一家公司的時候,只要下夠了功夫,對企業的判斷都差不多,很多好的不好的因素都可以找出來,總有一些是對企業有害的,但是還沒有發生的可能事件,行業問題也好、企業自身的特性也好。根據這些年的觀察所得,原來曾經擔憂過的事情,總是會發生的,只是時間長短不同,所以投資真是來不得半點僥倖心理,該來的總會來的。
汽車之家下一頭風口的豬
來源: http://xueqiu.com/1363266695/30750530
【東哥解讀電商】6月23日看英國金融時報一篇文章《中國成跨國車企的“搖錢樹”》
“今年一季度,通用汽車在中國的合資公司實現凈利潤5.95億美元,而通用汽車全球業務的凈利潤僅為1億美元。
雖然通用汽車的季度業績受到召回事件(造成13億美元費用)和委內瑞拉業務4億美元虧損的影響,但中國已連續多年為這家美國公司帶來豐厚利潤。中國占2013年通用汽車全球銷量的35%,然而通用中國合資公司全年凈利潤37億美元,已接近通用歸於股東的整體凈利潤38億美元。
中國也是大眾(Volkswagen)的“搖錢樹”。大眾去年超過通用汽車,在中國這個世界最大汽車市場坐上了頭號交椅。中國占大眾去年全球銷量的31%,大眾中國合資公司的營業利潤為96億歐元,而大眾全球營業利潤為117億歐元。”
是的,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而且依舊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13年中國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6%,達到1800萬輛(是印度汽車銷量的10倍)。市場依舊沒有降溫,今年從1月到5月,中國汽車市場同比增長逾11%。但市場被外企把控,以至於國家部委都坐不住了,最近出手打擊壟斷了。

所以看完這篇文章,又看了下股價33美刀,和還在做投資的前leader微信說
東哥:汽車之家是不是正在風口的豬?
前同事:比易車網強。
東哥:感覺之後的汽車需求會快速暴漲;
前同事:當然。
東哥:車前車後市場,我要買汽車之家(股票),廠商強勁的利潤,會持續推動廣告支出。
而汽車之家最新公布的二季度財報證實了這個基本的判斷。
在2014年第二季度汽車之家的廣告服務營收為人民幣3.662億元(約合5900萬美元),而上年同期為人民幣2.279億元。而廣告服務營收增長主要得益於汽車制造商廣告和經銷商廣告的增長,分別占到了總廣告營收的73.5%和24.7%。廣告收入的大幅增長自然推動了二季度整體業績的提升,第二季度凈營收為人民幣5.068億元(約合8170萬美元),同比增長71.8%。經銷商訂閱服務營收為人民幣1.406億元(約合2270萬美元),與上年同期的人民幣6710萬元相比增長109.6%。
東哥以為,強勁的消費需求,加上汽車廠商強勁的利潤還會持續追加廣告投入,尤其是針對年輕用戶的互聯網廣告。
風口很大,而做汽車市場的也不止汽車之家,還有易車網、騰訊汽車搶奪汽車廠商廣告市場。說到底,還得看每個平臺的活躍用戶量,以及平臺對用戶的影響力。
根據之前Q1財報披露數據,汽車之家日均UV,PC端570萬,移動端240萬。其中移動端增長顯著,2014年6月,通過移動設備訪問汽車之家網站,以及通過移動應用APPS訪問汽車之家服務的平均日獨立用戶訪問量分別約為290萬和230萬。移動端的平均日獨立用戶總訪問量較2014年3月增加超過25%。當然這里要提下競爭對手,根據艾瑞mUserTracker最新一期數據顯示,易車網移動站6月用戶覆蓋數和占比都有很大提升,所以汽車之家還是要加大在移動端的投入。
平臺的影響力還體現在對用戶的影響力,就是看用戶在不同平臺的停留時間以及貢獻內容的情況。艾瑞的數據,以平均日獨立用戶訪問量、用戶平均每日花費時間,以及平均每日頁面瀏覽量來看,汽車之家在中國所有汽車網站和門戶網站的汽車頻道中排名保持第一。根據艾瑞的數據,2014年第二季度,較去年同期15.4分鐘相比,汽車之家網站用戶的平均每日花費時間增加到16.3分鐘,汽車之家占據用戶在線瀏覽汽車網站時間花費的超過46%,4倍於第二名網站,貢獻了互聯網80%以上的汽車帖子原創內容。
從消費者瀏覽時間來看,汽車之家對用戶的粘度和影響力是在加強的。這也比較容易解釋,汽車之家的廣告收入增長依然強勁,不同平臺對用戶的影響力是顯而易見的,廠商的廣告投放已經說明問題。
從廣告平臺轉型交易平臺
不久前,京東劉強東在中歐商學院發表了他著名的“十節甘蔗理論”,就是說在產業鏈的價值鏈當中,占據的節數越多,那麽所占的收入和利潤就理所當然的更高。雖然阿里系有1.7萬億的交易額,但屬於阿里的收入只有500多億,利潤只有100多億。目前的汽車之家和易車網,以及其它汽車平臺,其實都有點偏向於廣告平臺,就是給線下的經銷商提供銷售線索,簡單的說就是引流賣用戶。電商平臺對整個汽車銷售影響還是很小的,所以別看汽車市場是一個幾萬億的市場,電商平臺一年為線下也提供了數千萬條銷售線索,但汽車平臺占整個汽車市場的收入占比還是非常小的。
汽車之家想要更高的估值,就必須要更高的收入,想要更高的收入就必須提升自己在汽車產業里面的價值,僅僅是作為廣告和引流的平臺是遠遠不夠的,要向交易平臺轉型。所以投資人應該密切關註這方面的情況變化,汽車之家只是具備了成為了豬的可能,因為在這個風口的可不只是這麽一頭豬,或許兩邊同時下註並長期持有是更明智的選擇!當然,我們看到了汽車之家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東哥以為還是可以值得繼續期待。
2014年第二季度,汽車之家開展了系列汽車電商活動,包括“4.15馬上有車購車節”、“瑞虎3獨家預售”。2014年6月正式上線汽車線上交易平臺“車商城”,試運營首月,已促成3000筆汽車交易。另外還有和京東的戰略合作,車商“城”全面接入京東和拍拍平臺。
二手車,個人認為市場還不太成熟,汽車之家雖然有一些動作改進,但也乏善可陳,也沒什麽可點評的,繼續觀察。
汽車之家第二季度業績遠遠超出了華爾街投資人的預期,當然作為風口的豬,需要持續超出預期,才能贏得投資人的歡心。
截止東哥發稿,還未買入汽車之家,這就是分析師的悲催之處,說的和行動總是有一些差距。
電商戰略分析師,了解更多電商就關註東哥微信公眾賬號,“東哥解讀電商”搜索首字母dgjdds!
財說個股深度剖析——汽車之家月漲幅超60%的背後邏輯 財說
來源: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1101547
$汽車之家(ATHM)$ 股價今日收報55.87美元,較上周五收盤價大漲12.78%,近一月漲幅61.94%,市值現已提高至58.9億美元,逼近60億美元。股價如此漲幅,使得
$汽車之家(ATHM)$ 成為投資者熱議的焦點。(
$騰訊控股(00700)$ $鳳凰新媒體(FENG)$ $網易(NTES)$ 汽車頻道)
汽車之家近一月股價表現
說起
$汽車之家(ATHM)$ ,人們對其的第一印象是“一家汽車垂直網站”,第二印象是去年12月11日在紐交所上市了,了解再多的朋友可能會知道該公司由李想創立於2005年6月,可為汽車消費者提供貫穿選車、買車、用車、置換所有環節的全面、準確、快捷的一站式服務,旗下主要運營著汽車之家(Autohome.com.cn)和二手車之家(che168.com)兩個網站。
那麽你有想過嗎?這些年不只有知名媒體的汽車頻道、還有太平洋汽車網、愛卡網等無數汽車垂直網站,
為何汽車之家能在諸多網站中脫穎而出,成功赴美上市還受到投資者熱捧?其股價瘋狂上漲的邏輯是什麽?
1.核心競爭力:專業的內容和對用戶體驗的執著追求 說起汽車之家的優勢業務,那必然是論壇。汽車之家過去依靠強烈的媒體屬性,在論壇上開辟出一條新路,並一直遙遙領先。其在論壇上形成了以不同車系為主題的版塊兒,論壇註冊用戶數超過770萬,2013年9月日均UV達270萬。
更具特色的是,網站上內容95%以上的內容都是用戶提供的,這些用戶自發貢獻的個性化內容,既成為小白用戶選車時非常好的參考,也成為汽車之家寶貴的數據庫信息,從而使網站更好地進行數據挖掘和精準營銷,尤其是在移動端,用戶行為和商業模式完全不一樣,大數據挖掘和精準推薦的重要性顯得至關重要。
2.近期亮麗的業績表現 2014年二季度汽車之家營收約為5.068億元,環比增長48.2%,同比增長71.8%,超出了公司4.72億元人民幣(約合7610萬美元)至4.93億元人民幣(約合7950萬美元)的指導性預期。
單季度營收首次突破5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凈營收同比增長主要得益於廣告服務和經銷商訂閱服務營收的增長。

可以說汽車之家
一直保持著80%左右的的高毛利率水平。主要原因在於公司是內容驅動型企業,這種自有內容、自有流量的模式使汽車之家能利用最低的成本和費用實現了最大化的收益,一直保持行業內較高的利潤水平。
2014年二季度凈利潤為2.196億元,環比增長60.41%,
凈利潤環比增長率出現了大幅提升至61.41%。
3.逐步向汽車電商轉型,打造汽車O2O 從財報數據可以看到汽車之家的經銷商訂閱服務收入不斷增加,尤其是在14年二季度環比增速大幅提升,且預計2015年該項業務收入占比將超過30%。我們將這部分收入看作汽車之家是對交易環節的初步探索。當用戶在線上挑選車型時,可以看到距離較近的經銷商及其報價,而付費的經銷商會員在排名上具有優先級。

不得不說,自從去年雙十一以來,汽車之家正逐步從垂直網站向綜合性的汽車營銷、電商平臺的轉型,努力將當前的內容和流量優勢轉化為更加精準的營銷服務,提升媒體價值的同時進一步拓展交易平臺的價值。在
今年6月初更是正式推出電商產品“車商城”,在車商城試運營的首月,共促成了3000宗汽車交易,涉及36個汽車品牌的137個車型。
總之,汽車電商是汽車之家“銷售線索”模式走到極致的結果,體現的是公司在垂直產業鏈上的覆蓋能力,同時也倒逼公司深耕垂直領域。主要風險1.和競爭對手相比仍有不足之處 用戶入口層面,汽車之家不如易車,據2014年底二季度艾瑞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PC月度覆蓋用戶為7752.8萬人,移動端月度覆蓋人數為250萬人,位於第二。
用戶購買線索轉化率方面,汽車之家也遠不如
$易車(BITA)$ 和
$搜狐(SOHU)$ 汽車。2013年“雙十一”汽車電商數據顯示,汽車之家訂購總量達17776輛,訂購總金額26.43億;易車網總訂單量達90466輛,訂單額超過117億;搜狐總訂單量60556輛,訂購總金額92.05億。

2.受制於論壇為核心的業務模式和媒體思維 在互聯網發展的大趨勢下,整個論壇體系正逐步式微衰退,雖然中國汽車網站的論壇因其特殊性在一段時間內會保持活力,但終究難逃如美國Edmunds汽車社區衰落的命運。因此,汽車之家當務之急應該深度思考在論壇業務之外,如何快速進行移動端、汽車電商、二手車等的戰略布局,如何防止其它網站的新模式超越,真正擺脫以論壇為核心的業務模式和媒體思維。
此外,用戶瀏覽時長,瀏覽量(PV)、訪問用戶(UV)等指標在汽車之家的財報中被著重指出。這些指標在財報中的反複提及表明,衡量自身價值時,汽車之家的思維模式還停留在傳統的門戶時代。
3.盈利模式單一,過度依賴廣告收入 據財報數據顯示2014年二季度廣告收入3.7億元,同比增長60.7%,經銷商訂閱服務收入1.4億元,同比增長109.6%,二者在總營收占比分別為72.3%和27.7%。廣告收入的增長主要得益於汽車制造商廣告和經銷商廣告的雙增長,分別占到廣告收入的75.3%和24.7%。經銷商訂閱服務收入的增長主要是受到付費經銷商數量的增加,2014Q2汽車之家付費經銷商數量為13693家,去年同期為7351家,同比增長86.3%。
汽車之家營業收入結構百分比變化圖
從上圖可以看到,廣告收入無疑是汽車之家的主要收入來源,然而,對於垂直類汽車媒體,隨著國內汽車網站競爭愈發激烈,
單純依靠廣告收入的盈利模式已逐漸不被市場看好,而收入模式單一,也成為汽車之家今後的風險之一。(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歡迎轉發!)
汽車之家:做不好汽車電商,會沒有未來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902/145367.html
i黑馬:汽車之家經歷電商轉型並成功赴美IPO帶給了O2O乃至整個商行業不小的啟示。在汽車之家副總裁馬剛看來,汽車之家的轉型即是汽車市場發展的結果,也是汽車之家必須選擇的結果。而整個轉型過程實際上也相對水到渠成。汽車電商是整個行業的大勢所趨,像一條河在汽車電商面前,誰先過就是先行者,並不存在競爭對手的概念,對於汽車市場來說藍海依然存在。
汽車之家經歷電商轉型並成功赴美IPO帶給了O2O乃至整個商行業不小的啟示。近日,品途網在派代年會上專訪了汽車之家副總裁馬剛,在他看來,汽車之家的轉型即是汽車市場發展的結果,也是汽車之家必須選擇的結果。而整個轉型過程實際上也相對水到渠成。轉型電商背後的邏輯
其一,網購汽車市場潛力巨大。馬剛表示,隨著消費者習慣和電商環境的成熟,車子、房子在網上交易也成為了可能;互聯網首先改變的是人們的購車決策,據統計有92%的人利用互聯網了解汽車的相關信息,其中60%會關註汽車之家,如果互聯網進一步解決信任、渠道、服務等問題,中國汽車網購市場的潛力將是驚人的。以去年雙11為例汽車之家做了一個“瘋狂購車節”,聯絡了很多的品牌和經銷商一起在網上賣車。共計80個品牌,7000多個經銷商參加了這次活動,最終單天賣出1.5萬輛。而對於一個普通4S店來講,這個數字僅是100-200量,電商的平臺化顛覆了4S店原有的銷售模式。
其二,媒體+電商更有優勢。汽車相較於其它時尚快消品其決策時間更長,用戶往往需要在媒體或通過口碑等方式獲得各類信息後再進行判斷,在馬剛看來,對於汽車大宗消費品來說,媒體網站汽車之家反而是其在電商方面的優勢。這個優勢就是從關註、興趣、意向,到購買,我們一直服務於用戶,一直有機會向用戶不斷輸出網站的信息來吸引用戶,來最終抵達購買這個環節。
從整個商業模式的角度來講不難理解,汽車之家其實是將媒體的“公信力”導入到了電商銷售環節中,讓此前專業報道、數據的對比更加實際的變為用戶的買車決策工具。
其三,或由此切入汽車後市場。購買汽車實際上只是進入汽車市場的冰山一角,包括汽車後續的維修保養,用戶選擇保險等等都是汽車之家未來的成長機會,而汽車電商則是這一切的突破口,一旦突破後續不是問題。
以“慢”制“快”
互聯網人崇尚“小步快跑”,汽車之家在雙十一的試水中有著不錯的業績,但馬剛表示他們要采取小步慢跑的策略,汽車電商快不起來但不能停下腳步:今年4月15日汽車之家在廣東、江蘇、山東地區開展“馬上有車”購車節,5月和奇瑞的瑞虎3進行獨家預售和銷售,6月上線O2O平臺“車商城”。
車商城的形式是用戶以499元預付金換取在線下4S店價值千元以上的購買優惠或服務,目前還在試運營階段,上線第一個月促成交易1000輛,雖然這個數字相比去年雙十一來說微不足道,但對於汽車之家真正去嘗試O2O的意義不小。
是電商更是O2O
馬剛認為,汽車電商本質上是O2O業務,線上線下結合,線上很好做,線下也好做,中間那個2比較難做。而難點在於傳統線下渠道的接受程度。“目前有一些汽車企業,包括4S店會有一些情緒,好象我們搶他生意,事實上是協作。因為網站不可能做4S店和汽車的物流,服務和維修包養各種的服務,所以一定是合作。未來可能和經銷商集團合作,以汽車電商或其他方式。在做汽車電商的過程中,必須要強調以用戶為中心,這對互聯網而言是老生常談的事情。最後強調一點,汽車電商一定不是便宜,其價格是合理的。方便快捷可靠才是汽車電商真正的價值所在,他的價值不是便宜而是合理。”
在品途網看來,汽車市場在O2O領域中相對較為特殊,這體現在如下幾點,其一,汽車電商相較於其它電商市場更重視線下。即用戶無論是在線上查詢還是下單,最終體驗仍會回到線下。其二,汽車相關市場產業鏈條巨大,汽車市場中電商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隱形市場同時還在於汽車維修、保養、保險等相關產業鏈條。其三,行業商業化模式清晰。相比其它領域的O2O模式,汽車行業很早便有了較為清晰的模式,無論是電商還是後市場乃至相關行業,入局者基本都能分到一杯羹。
最後馬剛講到,汽車電商是整個行業的大勢所趨,像一條河在汽車電商面前,誰先過就是先行者,並不存在競爭對手的概念,對於汽車市場來說藍海依然存在。目前在業內存在的企業相互之間在汽車電商面前應該合作,不光是抱團取暖,而是抱團遊泳。汽車電商什麽時候實現?真正的實現不知道,但是一定會實現,而我們一定會不遺余力做,如果這點事做不好,汽車之家是沒有未來的。
本文經品途網授權轉載
汽車之家李想:作為一個懶人,我是如何做管理的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4/147923.html
i黑馬:汽車之家的李想對自己準確的定位是:一個走了狗屎運的懶人。作為一個創業家,他的”懶“人管理原則是什麽?
我叫李想,平常喜歡在微博上扮演初級業余段子手和小憤青,生活中喜歡和幾個固定的朋友聊聊車,吹吹牛逼,從來不談任何工作和業務。這樣難免會讓別人把我想成一個不學無術,走了狗屎運的家夥。狗屎運是肯定的,不學無術真是過獎了,自認為挺愛學習的,什麽熱門就一頭鉆進去,通過大量收集信息和拜訪創業團隊,把熱門的東西研究個明白,還經常悟出點方法論用在汽車之家和自己投資的創業團隊上,小有收獲。
最近看到很多新創業者,自我營銷水平都相當了不起,產品還八字沒一撇的時候,就已經像大師一樣給所有人傳授經驗了,我確實沒這本事。既然沒這本事,也不能倚老賣老,咱就像個朋友聊天一樣,和你講講汽車之家這些年我是怎麽想的,又是怎麽做的。後面的內容有60%是做之前就這麽想的,有40%是歪打正著馬後炮總結出來的。
一、贏的理念,贏的團隊
我最在乎的就是輸贏(所以肯定認真),這是我創辦汽車之家最根本的理念。作為一個創業者,我的使命就是帶著團隊去贏(而不是刷存在感和情懷),沒有什麽比這個更重要。贏,要贏的客觀,絕不能自欺欺人,什麽我文章寫得好就是贏,這是我上高中做個人網站時候的SB想法,沒有最多的人看,我寫的再好也是自欺欺人,自娛自樂。大到收入要贏,利潤要贏,用戶量要贏,效率要贏,小到一篇文章、一個論壇要贏,從上至下,從下至上,建立一個贏的理念。團隊里的每個人都是贏的心態,就不用天天談心了,因為每個人都會用贏來激勵自己,不需要哄,自我驅動是必然的。
建立團隊也是一樣的,我們不需要一個夢幻團隊,我們需要一個可以贏的團隊,誰能幫我們贏,我就去找誰。我自己擅長用戶和內容的經營,所以我的第一個合夥人樊錚就是做技術的,CEO秦致是做管理的,財務副總裁李鐵是普華永道的,銷售副總裁韓松是經營廣告公司的,所以從2005年到2007年,再加上我帶起來的做用戶和內容的團隊,畢安帶領的HR團隊,一個不錯的團隊就這樣建立了起來。我找到的這些核心管理團隊所擅長的,都是我完全不擅長的,甚至不會的,他們就是來獨當一面的。其實,早在2007年,汽車之家就已經有了一支在汽車網站領域數一數二的充分互補的團隊,只不過這個團隊的能力變成結果,還需要很長時間的考驗。
二、企業價值觀的建立
汽車之家的企業文化是在2007年建立的,也就是上述那個不錯的團隊建立起來後所建立的。趕上了汽車行業的高速發展,汽車之家發展速度遠超過我們自己的想象,高速發展的同時,每個人也都充滿了危機感。秦致當時拉著大家讀兩本書:《從優秀到卓越》和《基業長青》。我們就按照那里面的方式去打造企業文化。
說簡單點,就是我們能夠快速的發展到今天(2007年),到底是因為什麽?把外在原因減掉,內在原因就是我們的價值觀。這個價值觀從2007年一直堅持到了今天。
原則:把消費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選擇:做成正確的事情而不是容易的事情。行動:先做好60分,再去做100分。這三條都是大白話。
我還記得當時的一個片段,有同事把一個原因寫在了黑板上:可以和喜歡的人一起共事。我的觀點是:不需要喜歡,只要和我共事的人不討厭即可。秦致的觀點是:只要他能力強,我可以和我不喜歡的人一起共事。這一條就沒出現在價值觀里面。
三、誰決策,誰負責
誰決策誰負責,這是我作為一個懶人認為的最好的管理模式。
比如掌管整個媒體業務的韓路,每年的第四季度,我和韓路(還有韓路直接管理的總監們)需要針對未來一年的重要方向和目標達成一個共識(並以任何人都能聽懂和理解的方式表達出來,從而大幅減少溝通的成本),然後大到年度的財務預算、人員預算,小到一個帖子、一篇文章,他和團隊都擁有100%的決策權和責任。至於我自己,我也成功的保留了兩個權力:建議權(大多數都被團隊無情的駁回)和否決權(一年只能行使三次)。
我輕易不使用否決權,使用的時候他們也不郁悶,因為這是提前說好的(所以,很多客戶朋友就別再找我了,不是我不給您面子,而是我真沒這權力)。
誰決策誰負責,結果是難以想象的好。韓路自己會加價買車,但是他和團隊做業務預算的時候,花的每一筆錢都研究的非常細,比花自己的錢省多了。所以無論是費用的預算,還是人員的預算,以及設備的預算,我說的最多的是,這些錢夠嗎?需要不需要再加點?得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們深思熟慮過了,夠了!---說良心話,和這樣一群人公事,真他媽的幸運。
至於業績,年年超目標,團隊的努力程度和執行力已經到了讓同行惡心的地步。這個惡心,我認為絕對是褒義詞。
四、做減法,選方向
除了觸及原則和道德的問題,我很少給團隊找事。因為我是一個懶人,所以我做的最多的並不是給團隊做加法,而是和團隊一起做減法。正因為團隊非常努力,所以他們希望在每一個領域,每一個環節去贏,所以經常會壓給自己很多事情,單獨看每個事情都很有價值,但是精力有限,實際執行下去往往事與願為,越努力,越背道而馳。這時候,懶人李就出現了。
我有三種角度看團隊:一是團隊內,二是團隊外,三是用戶。我會帶著團隊梳理所有在做的事情(或者是方法),先讓他們以團隊內的角度把自己在做的事情列出來,再帶著他們以團隊外和用戶的角度來把這些事情按照優先級排列,最後留下小於等於三個最重要的事情。
選方向也是類似的方法,問自己幾個問題:1、這個市場和需求大不大?2、到底是不是剛需?3、到底是不是剛需?4、到底是不是剛需?5、我們能不能做到第一?如果五個問題的答案都是YES,那就立即行動。
團隊越來越多的人掌握了做減法的能力(做加法傻子都會)和選方向(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的能力,至於改變後的結果,討論的就不再是目標有沒有達成了,而是每個月都說:我這個月的目標又定低了。至於方向性的問題,無論是車主口碑、車主價格、論壇PC技術全員轉移動等,這樣成績非常NB的方向性選擇,都是團隊成員自己做出來的。
五、好好學習,天天訪問
由於團隊給力,我這個懶人每天就只給自己安排很少的事情,我還是砍會議的高手,可有可無的例會一律砍掉。這樣,我自己就有了大量的時間,到底幹點什麽呢?
我確實不愛上學,不過,我是一個信息控。每天,我如果沒有四五個小時用於瀏覽和閱讀,就會非常不自在。我瀏覽和閱讀的範圍比較廣,國內外的汽車、科技、互聯網、創業、財經、房地產、娛樂八卦、遊戲機、社會新聞、人物事件等,我基本上都會看。如果發現非常有價值的信息,我就會深入的鉆研下去。比如過去半年,我對三個領域都非常感興趣:電動車、互聯網金融、O2O。我除了使用這類產品,大量收集各類報道的信息以外,我還會和這些創業者溝通交流,今年第三季度見過的三類創業團隊不下30個,溝通頻次不下60次,學到無數的新東西,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呀。所以,你問我不同類型的P2P貸款公司的壞賬率,鉛酸電池和三元鋰電池最近的成本,我都能準確告訴你。不是因為這麽做多NB,而是我真的很喜歡,因為我是信息控。
每過一段時間,時機成熟的時候,我就會把這類的信息總結成我的理解,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和團隊進行溝通,讓團隊在努力工作的同時,還能與外界的大趨勢同步,也方便對自己的業務進行優化,甚至是革命。
我還有一個愛好,就是訪問汽車之家,在公司用PC訪問,在外面用手機App和M訪問,在廁所和床上用iPad訪問,看文章、看視頻、看圖片、查價格、泡論壇,看媳婦當車模……
以上,就是我在汽車之家管理和工作的主線。寫這個就是為了吹吹牛逼,做做個人營銷,讓你了解一下李想一直在幹什麽。
看著有趣即可,不值得學習。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