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定下股票投資的標準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2/01/blog-post_22.html

新一年是龍年, 預祝大家龍年行運一條龍, 財運滾滾來。

最近在看 Peter Lynch的舊書 "Beating the Street", 他在書中講述自己的投資生涯, 其中一個很有趣的習慣是他會寫下買入每一支股票的原因, 他試過買入超過1400支股票, 由於數目太多, 很多時自己都記不起當初買股時的原因, 所以翻看自己當年買入股票的原因有助他作出繼續持有或沽出的決定。

你又有為自己買入股票寫下原因嗎? 或許大家都不是基金經理, 亦不會買入賣出超過1400支股票之多, 但至少也得定下買入股票的標準, 這是買入及沽出股票的標準, 還沒有的, 可在新年假中好好想想, 之後操作起來會比較客觀, 等機會時心理亦能較平靜。

有哪些標準呢? 不同投資人有不同要求及需要, 標準可以極之不同, 但如果是專注公司本身生意, 可以留意以下因素 :
- 股本回報率
- 負債比率
- 現金流
- 存貨狀況
- 股息率
- P/B, P/E, P/EV
- 盈利增長
- 股本增長
- 行業增長
- 成本比率

當然, 有些投資人會比較注重市場及外圍經濟, 反而少看個別公司本身的財政及盈利能力, 那又是例外一套哲學, 標準又會不一樣。

無論如何, 建議大家找找資料為自己的投資定下客觀標準,  要有超越基金經理的投資成績應該不會很難, 這是Peter Lynch說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88

最嚴環保標準或出台 吞噬水泥企業1/3利潤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1510625772/

年,以海螺水泥(600585.SH;00914.HK)為代表的中國水泥企業賺得盆滿缽滿。但水泥行業已經開始醞釀史上最嚴厲的環保標準,這一標準將大幅削減水泥企業的利潤水平。

海螺水泥一位高層昨天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國家環保部門正在研究降低水泥行業氮氧化物排放標準,如果得以實施,對水泥行業將產生較大影響。

他所指的是,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春節前夕在海螺集團考察調研水泥行業污染減排工作時,提前透露的政策信息。

根據環保部下屬媒體披露,張力軍在海螺集團調研時稱,「十二五」時期,水泥行業是減排氮氧化物的重點行業,全國每年新增水泥產量佔世界新增產量80%以上,今年水泥產量將突破20億噸,氮氧化物排放量成為排在電力之後的第二大行業。水泥行業「十二五」規劃也明確了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0%的目標。

張力軍表示,現在火電廠氮氧化物排放標準為100毫克/標準立方米,而新型干法水泥窯的氮氧化物排放普遍在800毫克/標準立方米左右,「環境保護部正在研究的排放標準將會很嚴格。」

海螺水泥上述高層和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孔祥忠在接受本報採訪時都表示,環保部提出的想法是,將氮氧化物排放標準降低到300毫克/標準立方米或400毫克/標準立方米。

「不過,環保部現在還沒有向水泥協會徵求意見,只是內部一個提法。我個人覺得,無論是300毫克,還是400毫克對水泥行業壓力都很大。」孔祥忠說,目前國際上水泥行業在氮氧化物方面的最高標準是400毫克。

海螺水泥上述高層認為,對行業氮氧化物排放從每標準立方米800毫克提高到400毫克,將增加企業每噸水泥成本15~20元。孔祥忠也認為,噸水泥成本可能要增加20元左右。

對於水泥企業能否承受環保標準提高帶來的成本壓力,海螺水泥上述高層認為,「每噸水泥增加20元成本,企業能不能承受要看經濟的景氣程度。」他表示,去年華東、華南地區每噸水泥毛利潤為80~100元,西南和西北地區毛利潤為50元,經濟景氣的時候企業可能會將成本轉嫁到下游。

作為中國最賺錢的水泥上市公司,海螺水泥預計去年全年淨利潤增長80%以上。如果按此增長來預測,去年全年,海螺水泥淨利潤將達到110億元左右。

去年全國水泥企業幾乎都賺足了利潤。華北地區最大的水泥企業冀東水泥(600585.SH)去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49.74億元,同比增長56.43%,淨利潤90.55億元,同比增長186.62%。

根 據國家發改委公佈的信息,去年,中國水泥產量20.63億噸,同比增長16.1%;水泥價格呈上漲態勢,去年12月份重點建材企業水泥平均出廠價為 407.5元/噸;前11個月,水泥行業利潤933億元,增長92.6%,加上12月的利潤,2011年水泥行業將超千億利潤,噸利潤達到了50元。

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四季度開始,由於水泥價格有所下滑,水泥企業的盈利也開始下滑。瑞銀分析師密葉舟預計,2012年上半年,海螺水泥的利潤將同比下滑,不過2012年全年利潤增幅仍然會達到8%。

提高環保標準,對水泥行業不全是壞消息。海螺水泥上述高層表示,水泥行業氮氧化物排放標準提高除了增加企業成本外,還將淘汰一批工藝水平不達標的企業,加劇行業整合。

2007 年,全國水泥企業數量為5000多家。目前,全國水泥企業數量依然高達3000多家,許多前幾年險些被淘汰的小企業,因最近兩年行業利潤較高,竟活得非常 「滋潤」。按照《水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015年末,力爭水泥企業戶數比2010年減少1/3。如果提高氮氧化物排放標準,將有利於淘汰落後產 能。

海螺水泥上述高層認為,水泥氮氧化物標準的提高是行業的一個大趨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29

房企「標準化」革命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2-17/100357852_all.html

  2008年之前,「窗框漏水」排在萬科所有項目業主投訴第一名,投訴率接近50%。

 

  但在此後萬科用「產業化」模式建設的樓盤中,這個數字降到了零。

  同樣的「漏水」問題,龍湖有另一套處理辦法。2011年,龍湖上馬了一套客戶投訴及工程質量追蹤系統。這套系統的原理是,通過物業這個神經末 端,把所有的客戶投訴收集歸類,分為150多種。然後,將這些信息追溯至土建工程師,並與人力資源系統打通,納入績效考核系統——投訴與相關人員未來陞 遷、獎金掛鉤。

  同時,這150多種投訴還將最終追溯到承建標段的乙方——總包和專業分工方,再與成本系統打通,進入龍湖的戰略分工方體系,直接影響「金牌戰略分工方」的評選。那些投訴超標的乙方有可能因此被剔除出龍湖的合作名單。

  龍湖的這套「跨職能協作IT平台」管理體系,和以萬科為代表的「住宅產業化」,成為房地產開發商標準化探索的兩大流派。此外,SOHO中國、萬 達等多家大型開發商,也已投身這場「標準化」大潮。近年來房地產業逐漸成為一個「被週期性宏觀調控」的行業,過去基本拿到地就能賺錢,而現在卻日益成為一 個高風險行業,一些危機意識較濃的大開發商開始了精細化、標準化作業的努力。到了2012年,「精耕細作」更成為房企佔領生存制高點的大問題。

  所謂標準化,按照定義,是指「在一定範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實際的或潛在的問題制定共同的和重複使用的規則的活動」。現在,房地產開發商們為「標準化」延伸了更多的內涵。

擋不住的潮流

  「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其實很幼稚,供應鏈割裂,管理粗放。但這已經難以為繼。現在大家都在想怎麼把這個行業做得更標準化。」龍湖地產執行董事兼首席市場官秦力洪向財新記者表示。

  就在這輪房地產調控之前,房地產還基本上是個「只要能造出來就不怕賣不出去」的市場;隨著調控步步深入,部分開發商開始意識到「過去一去不返,行業政策已徹底轉向」,一場從傳統的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轉變的行業大戲,正拉開序幕。

  「我們現在進入了『下半場』,遊戲規則發生了變化,開發商要有不同的『踢法』。」萬科總裁郁亮2011年底曾向媒體表示。他認為,競爭將轉移到「軟」實力方面,包括建築質量、 運營管控,以及更靈敏的市場神經和更高效的IT支持等等。

  多數大開發商已經感受到了這股擋不住的潮流。「這是絕對要發生的行業變革。」龍湖地產信息中心總監萬國鋒向財新記者表示,「大家一定得從手工畫制升級到CAD(計算機輔助設計),從二維的平面圖升級到3D虛擬搭建。」

  未來政策變幻莫測,市場環境日益「挑剔」,人工成本節節走高,這些都加速了產業標準化的革命進程。

  人力成本甚至是比行業調控更直接的壓力。秦力洪向財新記者表示,「現在最大問題還不是錢,是找不到人。在龍湖,做建築基礎工作的工人平均年齡達 45歲左右,基本沒有小夥子。隨著服務業的發展,新一代農民工都不願意上工地了。人工成本比三年前至少增長了一倍,人口紅利已近尾聲,我們感受非常明 顯。」

  建築行業對勞動人口結構的潛變十分敏感。據統計局今年1月發佈的2011年人口總量及結構變化情況顯示,中國15歲-64歲勞動年齡人口比重自 2002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2011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為74.4%,比上年微降0.10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稱,儘管未來幾年該比例會有小幅波 動,「但對勞動力供給問題需要給予更多關注」。

  人口學家、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豐對財新記者表示,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下降、城鎮人口比例過半,意味著中國人口結構出現根本性變化,中國已告別農業社會,進入工業化社會,中國過去高度依賴城鄉分治、享受人口紅利的發展路徑將不可持續。

  這種變化也促使萬科加速「產業化」實踐。萬科建研中心負責人向財新記者表示,「日本產業化的經驗是,在同樣質量標準的前提下,產業化項目的工人 數量比傳統項目減少超過一半。隨著人工成本上升,工人平均年齡逐漸提高,中國的工人也會往這條路上走。所以我們希望儘早啟動產業化。」

萬科實驗

  在位於東莞的萬科建研中心,財新記者看到,機器把一根長條鋼材連續三次彎曲90度,形成一個規整的正方形。整個過程都由機器完成,而在傳統的建築工地上,這種工作一般都由工人手工操作完成。

  萬科建研中心負責人向財新記者表示,「產業化主要解決保證建築質量和降低人工成本兩個問題。現場澆注等工作還難以避免傳統手工操作,但相當部分裝配式操作,是能夠在工廠裡通過機器統一生產的,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產品質量,保證零誤差。」

  產業化住宅,又稱裝配式住宅,指把蓋房子需要的構件,如PC樓板、牆板、鋼筋等在構件廠做好,再運到現場來組裝,整個過程與汽車生產流程類似。 上述建研中心負責人介紹,萬科承建的深圳龍華008地塊就是產業化住宅,項目質量好、效率高,而且工地用工最少。工人剛開始做時覺得難,但蓋了幾層房子操 作熟練後,就會覺得標準化裝配又快又好。

  萬科的產業化已不再是「概念」,而是將住宅變成了可複製的產品。從1999年最早的「住宅研發中心」開始,到2011年,萬科已開工產業化住宅面積273萬平方米,分佈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四大區域的14個城市。

  不過,要實現向工地大規模推廣,萬科還需解決兩個基本問題,即運輸問題和總體建安成本的控制。華南是萬科的重鎮,尚可依賴珠江水系走水運,但要把工廠化的構件運到北方,運輸成本就要大大提高了。

  為此,萬科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區域發展了大型構件廠,通過位於東莞的建研基地研發技術,制定標準,然後把技術輸出給這些區域構件廠,給予配套的指導培訓,讓他們按照萬科的要求提供產品,再就近運到工地。

  「工業化一定要就近運輸,遠的話就失去意義了。」上述建研中心負責人透露,萬科北京長陽半島項目和回龍觀金域華府項目,都是使用北京構件廠產品建設的產業化住宅。

  但是,由於目前國家尚未出台產業化的規範標準,萬科仍面臨著資源整合和技術應用的問題。「我們需要篩選培訓下游產業鏈的構件廠,尋找具備施工能 力的總包單位,尋求長期的戰略合作。在技術研發應用方面,因為國內前無古人,而國外經驗也不能照搬,很多東西還需要我們自己摸索。」建研中心負責人向財新 記者表示。

  萬科在產業化摸索中,可稱初見成效的是對總體建安成本的控制,「產業化的成本比傳統模式大概每平方米多二三百元,但若結合政策補貼和規模效應, 能做到和傳統模式打平,甚至更省錢。」上述建研中心負責人透露,北京長陽半島項目加上政府補貼,成本基本上和傳統模式打平。不過,產業化的作用不在於成本 節約,而是提高效率。據他介紹,萬科的產業化項目能夠比傳統項目的完成速度快30%-50%。

  「我認為產業化的春天快到了」,郁亮向媒體表示。據他介紹,深圳、上海、北京、瀋陽等城市都出台了相關的補貼政策。例如北京,對產業化住宅,政策規定在原規劃的基礎上獎勵不超過總建築面積3%的建築面積。

  不過,產業化產品難免形態單一。所以萬科目前多在承建的政府保障房或中檔樓盤中推廣產業化,並不打算在高檔住房、別墅中採用。

龍湖IT圖景

  定位於中高端產品,尤其別墅產品的龍湖,走的是與萬科截然不同的路數。「萬科是實體工廠化,這可能適合萬科,但不適合我們。龍湖擅長的托斯塔納風格,需要集成工藝和方法,但最後還是要靠農民工一磚一瓦地在現場組裝實現。」秦力洪向財新記者表示。

  龍湖的策略是運用IT平台管理體系,來實施對工藝和方法的集成、監督與管控。IT管理體系的末端在物業,龍湖將業主投訴集中分析,歸到相應的工 程師和工程分包方,並與人力資源系統打通,與相關人員陞遷、績效掛鉤。在工程質量追蹤系統裡,排名後三分之一的工程分包方年度績效考核不能得A,而「金牌 戰略分工方」則可以在龍湖未來的招標裡比別人享受一定的優惠。

  「如果分包方的質量持續排名靠末,我們就可能取消分包資格。對他們來說,要想得到未來潛在的千萬元利潤,就應該在現在多花兩百萬元把事情做好。」秦力洪向財新記者表示。

  經過十年的探索,龍湖已經完成了收益預測測算系統、成本系統、CRM系統等多套系統的建設,目前龍湖的IT系統已更新至第四代。

  「在組織規模擴大的過程中,僅僅靠人是不夠的,必須要有一套低成本的工具,使企業管理層的思路、企業制度得以固化,防止公司管理在擴張中變形,並在操作效率上得到保障。這是龍湖建設IT系統最大的訴求。」龍湖地產信息中心總監萬國鋒向財新記者表示。

  2011年10月中旬,龍湖啟動了代號為「搶收華東」的促銷行動,該輪促銷在上海和杭州兩地三個項目(上海酈城、上海好望山和杭州香醍溪岸)同 時展開,以限時團購策略推出近1000套房源,五天內共收回認購金額近20億元。但華東的另外兩個城市——無錫和常州並未加入此次「搶收」行動。

  「為這種價格調整策略提供決策支持的,是背後一套成熟的價格測算、價格規劃審批和收益測算系統。」萬國鋒稱,龍湖的定價有七步法,運營系統自動分析價格調整對關鍵指標的影響,指標包括:內部收益率、淨利潤率、毛利率、貨值去化率等。

  從項目負責人到地區公司負責人再到集團,所有人服務的不是一個單品或階段性的消費行為,而是這個項目總體投資的指標。「我們是一個集成公司,如果內部沒有一個很強的、惟一的控制指標,前端的反應就會遲鈍,無法打像『搶收華東』這樣的仗。」萬國鋒說。

  在龍湖,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開OA系統,大到開盤價格審批,小到領一個本、一支筆,所有工作都通過這套OA系統完成,一個項目的開盤價格從測算到一路審批,一兩個小時即可完成。

  明源軟件副總裁、明源地產研究院院長姚武向財新記者表示,以前開發商利潤主要來源於土地增值收益,但在持續調控、競爭激烈、利潤攤薄的市場環境 下,通過運營管理增加的收益在利潤中的佔比將越來越大。據明源地產研究院測算,過去土地開發溢價佔到收益的三分之二,而運營效益只佔三分之一。而現在,運 營及成本管控越發重要,「省錢即掙錢」、「好鋼用在刀刃上」以及成本價值工程是當前房企成本管理的三大策略。

  龍湖的IT系統不僅提升了運營管理效率,還降低了成本。像北京大興龍湖時代天街項目的樓麵價約7500元/平方米,開盤價是11800元/平方米,很多人認為該項目根本做不出利潤。

  但據萬國鋒介紹,龍湖通過IT系統控制成本,最後仍保持了一定空間的價格調整餘地,仍能保證微利。「IT就像人的神經網絡,當大腦發出指令時,我能夠保證最末端的操作是準確、精確的。」萬國鋒表示。

  不過,在調控政策複雜多變的市場形勢中,龍湖的收益測算系統仍面臨著巨大考驗。「基於當前的假設,它的精確度是可以保證的,但它不能保證明年。明年調控形勢如何?當假設變化時,各部門就需要不斷更新條件,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困難的。」秦力洪坦承。

  下一步,萬國鋒希望建設一個開放的「跨職能協作IT平台」,把各個系統打通,那時公司運營的效率會有更大提高,這個計劃已經排到了2015年。

對沖市場風險

  明源軟件是一些房地產公司的IT系統設計商。姚武對財新記者分析稱,房企IT化過程跟其他行業基本一致。第一階段是部門級運用,通過電算化提升 計算、統計、查詢和資料整理等工作的效率;第二階段進入跨部門協同的管理,比如常見的ERP,這個階段注重管理的標準化,以及跨專業線的協同合作;第三階 段則是站在企業集團層面的經營視角,需要以測算經營風險和收益為核心的IT系統的支持。

  「現在大部分開發商在第二階段,而像萬科、龍湖這些開發商已經向第三階段邁進。有的開發商,是先把自己的管理和體系做強了,再去擴張,比較穩健;有的是先做大了,但並不強,反過來再補課。」 姚武說。

  SOHO中國也進行了IT化的嘗試。潘石屹撰文稱,銀河SOHO項目首次應用了「BIM系統(建築信息模型)」。BIM原是製造波音飛機的技 術,以前施工圖紙發現不了的錯誤,只要放在BIM系統上,不合理的地方會很快顯示出來。實施BIM系統對於公司的管理、工作流程都是一場革命,在提高了整 個工程質量的同時,BIM每年還能節約幾千萬元的洽商成本,即修改設計圖紙等成本。

  IT化管理的好處還在於,可以先把房子在網上模擬建出來,所有的材料使用量、成本、管線交叉都通過系統顯示出來,系統自動提示怎麼安排施工、交叉施工、誰先進場誰後進場。

  「這都是未來要解決和廣泛應用的。」萬國鋒向記者表示。「過去用的方法是手工疊圖,把各種圖放在一起,讓有經驗的人來讀圖,但大項目讀圖很難保證精準度。」因此就會發生類似於種樹種到了水管上這樣的低級錯誤。

  在萬達,標準化改革體現在「模塊化管理系統」的廣泛應用。萬達是國內惟一實現商業地產項目快速可複製的企業,2011年萬達新發展項目20個。為了保證所有項目質量、品質的統一性,萬達出台了一系列標準化制度。

  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在2011年內部工作總結上表示,「標準出來後,各地公司不用自己去創新,按標準做就可以。如果放任各地公司自己去做,由於管理水平、成本控制能力等不一樣,會導致產品千差萬別。」

  據王健林介紹,2011年萬達的豪宅項目正式推出B版標準,同時完成C版、D版精裝住宅標準的試點工作,今年將全面推行。商管公司推出租金標準 化管理,管理模塊同步上線運行。招商品牌庫的標準化體現在,以前只要是品牌庫的品牌,所有廣場都可以引進,不分檔次,結果導致廣場品牌參差不齊,同時也給 員工留下「犯錯機會」,商家關係好就什麼廣場都能進。

  去年招商部門把品牌庫裡的1000多個品牌分成A、B、C、D四個等級,明確規定,A級店只能選A、B級品牌,B級店只能選A、B、C級品牌,只有C級店才可以引入D級品牌,使招商管理更加規範。

  王健林所指的「犯錯機會」,其實代表了房地產領域的諸多「尋租空間」,而內部透明的管理系統,則能夠有效地防範貪腐「觸礁」。以龍湖時代天街的 收益自動測算系統為例,某套房子的價格從105萬元調到100萬元,系統就會自動算出全項目收益的變化,包括董事長吳亞軍在內,誰對這套房子的價格調整做 了審批,系統都一目瞭然。

  在此輪房地產調控中,房地產開發商的銷售成績已拉開明顯差距,一些企業表現出良好的「轉彎」能力,而一些企業則略顯笨拙。「在中國,可以預測的東西是很有限的,只能說在趨勢比較明顯的時候,你能否盡快調整過來,這是地產公司必須具備的能力。」姚武向財新記者表示。

  他認為,大型開發商在對政策的預測上都差不多,但據政策和市場環境變化進行應對、調整的速度卻快慢有別,這正反映了他們在運營能力上的差距。 「比如萬科,集團只關注去化率指標,其他的都基本放權給地區公司了,這樣一來,其項目價格調整非常靈活、迅捷。但其他很多公司任何調整都需要層層上報,反 應遲鈍,這就是原來的基礎性工作沒有做好。」

  據財新記者瞭解,萬科在集團層面只要求地方公司完成「去化率60%」這一目標,其他的所有決策都由地方公司自行研究決定。

  在姚武看來,隨著房企跨區域、多業態、多項目發展,「過去看單個項目的建設能力,現在要看多項目能否整體協調。不少百億軍團的開發商跟我們說,以他們現在的運營能力,三個月就能調整到位。」

  本輪房地產調控已推行近兩年,多數大型開發商認為,政策短期內不容樂觀,2012年將會非常難熬(詳見本刊2012年第2期「 房地產大考」)。為對沖政策風險,目前開發商都奉守「現金流為上」的策略 。姚武介紹,為開源節流,現在很多房地產公司總裁常親赴銷售現場打氣,同時也開始親自掌控成本和採購管理。

  調控大棒下,房地產企業的問題將被逐步且充分地暴露在業績層面,那些產品結構不對,調整速度慢,運營效率低下的企業,無疑是危險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05

標準放寬釀惡果 中國茶出口遇阻轉內銷

http://www.21cbh.com/HTML/2012-4-13/0MNDE4XzQxODc0Mw.html

[ 「其實,國內茶商現在重點銷售渠道已經不是出口了,出口太嚴格,而內銷比較寬鬆,基本都已轉向內銷為主。」廈門當地一名茶企人士稱 ]

幾萬中國茶企不抵一家英國立頓已讓中國茶葉蒙羞,而最近一家環保組織公佈的調查報告再次將中國茶葉推至風口浪尖。

報告顯示,被調查的九個品牌的所有茶葉樣品上均含有至少三種農藥殘留,檢出的農藥種類總數高達29種。其中六個樣本含有十種以上農藥殘留,而日春803鐵觀音竟含有多達17種農藥殘留。

「自古以來,中國茶的品質和工藝均蜚聲世界,本應是標準制定的世界榜樣,現在卻因農藥殘毒、鉛等重金屬污染問題,質量每況愈下,而有關部門不是想法解決問題,卻放寬標準,更使茶葉發展滯後。」原美國夏威夷大學環境專家董良傑稱。

標準放寬惡果

報告發佈後,立刻遭到眾多茶企的反駁和業內專家的質疑,因為其對照的標準並非國標,而是選取了更為嚴苛的歐盟標準。

吳裕泰北京辦公室一名人士稱,公司所產產品符合國標,並質疑該報告的真實性、權威性和科學性。

另一家被指有農藥殘留的香港上市公司天福名茶昨日在港交所發佈聲明稱,尚未收到內地監管機構的通知,報告所指的檢測結果處於內地使用的食品安全規定及標準範圍內。「我們不認可這份報告,就其檢測的產品我們會再送到權威機構複檢。」天福名茶一名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秘書長吳錫端也稱,該報告不負責任,專家將對其評估,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陳宗懋院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不認可該報告的內容。

雖然業內專家和企業都不認可該報告,但另一個事實卻是,與歐盟標準相比,寬鬆幾十倍的國標已導致中國茶葉出口和品質受到極大損傷。

在 上述組織檢測出的農藥殘留中,僅有4個具有國標。如按照國准,噻嗪酮的最大殘留限量為10mg/kg,以此標準來衡量,上述組織茶企茶葉農藥殘留遠未超 標。其中,噻嗪酮殘留含量最高的是八馬茉莉花茶,為0.3mg/kg。但是,若根據歐盟標準,八馬茉莉花茶的噻嗪酮含量已經遠遠超標,歐盟對這一農藥殘留 的最大限量定為0.05mg/kg。

「轉折點是在2005年,此前的國標是嚴於歐盟標準的,以茶葉中鉛指標為例,當時國標是2mg/kg 作為限量標準,而歐盟則為5mg/kg,澳大利亞為10mb/kg,日本甚至為20mg/kg,但是2005年以後,為了擴大出口規模,國標進行了修訂, 改成了5mg/kg。」董良傑表示。

「而正是國標的後退,導致從2005年之後茶葉重金屬超標、農藥殘留問題大幅增加。與此同時,我國的 茶葉貿易出口不但沒有增長,反而出現下降,尤其是隨著歐盟等國家和地區不斷強化出口檢測標準,嚴格限制農藥最低限量標準後,使得國內茶葉出口受限,只好大 批轉向非洲,其中摩洛哥竟然成為中國茶葉出口的主要國家之一。」董良傑稱。

據相關數據,2005年我國茶葉出口28.7萬噸,佔茶葉生產量的三分之一,成世界第二大茶葉出口國,茶葉出口占世界的20%。

「其實,國內茶商現在重點銷售渠道已經不是出口了,出口太嚴格,而內銷比較寬鬆,基本都已轉向內銷為主。」廈門當地一名茶企人士稱。

產業鏈難題

而在上海正見品牌管理顧問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崔洪波看來,事實上茶葉農藥殘留背後的問題與此前的生豬瘦肉精事件、牛奶三聚氰胺事件反映的問題基本一致,都是農產品營銷中的癥結所在,上游原料來源的分散,種植或養殖過程中的管理缺失都是問題。

正是茶企上游自建茶園的缺失,茶農加基地的採購銷售模式使得原料來源控制在眾多分散的茶農手中,導致其質量無法自控,出現違禁農藥濫用的問題。

「目 前茶企自建茶園的很少,除了天福茗茶、八馬等這種全國性連鎖企業開始有意識控制上游,自建茶園外,其他都在分散的茶農手中,茶葉種植又沒有太多的技術門 檻,茶農只負責產茶,對是否使用違禁農藥等農殘問題自然不關注,品質當然難控,」崔洪波表示,「而對茶企而言,沒有形成足夠的規模和穩定的銷量,沒有足夠 的資金實力也很難去整合上游。」

上述廈門人士稱:「比如此前,很多大型茶企的茶葉基地都早已禁用了三唑磷等農藥,但是由於資金技術等問題,中小茶園並不能很快改善用藥。如果無法保證鄰近其他茶園都停用的話,三唑磷還是會通過水、空氣等途徑污染自己的基地,這樣導致即便停用的茶企也難保證檢測不到農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65

認定標準嚴 連「桃姐」也無法申請理賠 長期看護險保費高聰明規畫替代方案


2012-4-16  TWM




在少子化加上平均餘命增長的趨勢 下,老年長期照護的確是值得關注的問題;然而,目前各家長期看護險的認定標準仍複雜不一,保費也不便宜,加入搶買潮前,不妨先冷靜下來,其實,你可以有其 他的替代方案!

撰文‧何珮郁

今年七月,保險市場即將有一輪新的漲價潮,許多民眾紛紛開始接到保險業務員的電話:「保單即將停售,未來新的保單只會越來越貴,趁現在趕快買比較划算!」 可預見的,接下來勢必又會帶起一波「搶買」效應。

在眾多將調漲的險種中,又以「長期看護保險」最受到關注。搭上政府宣布規畫推動《長期照護保險法》議題,以及人口結構老化的潮流,長期看護保險(以下簡稱 「長看險」)近兩年的銷售有大幅增長的趨勢。根據壽險公會統計顯示,二○一一年長看險的新契約件數和初年度保費,分別較一○年成長六七%、一一三%。

銷售雖有大幅成長,但若以一一年統計初年度總保費的占比來看,長看險占壽險業傳統壽險的比率只有○.四八%,占健康險的比率也僅有九.三%,可看出一般民 眾實際承保的接受度仍不高,顯得「叫好不叫座」。

保費昂貴

一百萬保障要年繳三萬 重要卻買不下手「理由很簡單,因為保費真的很昂貴。」錠嵂保經執行處經理江凱偉分析,以三十歲的年齡來計算,非帳戶型(不限給付總額,終身領取)的終身長 看險,每百萬元的保額,平均一年就要繳三至四萬元的保費,即使是帳戶型(領到保單帳戶額度歸零為止)的長看險,保費也要二至三萬元,保費偏高,也是讓大多 數人會覺得「這個保障很重要」,但還不到真正下決定去購買的主要因素之一。

若仔細拆解長看險的保障內容,你會發現,不只保費昂貴,在「長期看護狀態認定標準」,以及「理賠給付方式」兩個攸關保戶權益的層面上,都有其值得探討之 處。

首先,以認定標準來看,長看險的功能主要在照顧失去自主生活能力的人,而各家保險公司在認定「長期看護狀態」的標準就各有不同。在失能定義上,多數保險公 司會以六項標準來評估,分別為:無法自行進食、穿脫衣服、走動、自行起床、沐浴及如廁,有些保單規定,在六項中必須至少符合三項,才符合理賠標準;或是時 常處於臥床狀態中,且六項中至少符合兩項才達到理賠標準。

至於要如何判斷是否符合這六項標準,台灣人壽理賠部經理林士聘表示,保險公司審核理賠時,除了各大醫院專科醫師開立的診斷書、病歷資料外,檢測生理障礙通 常會以申請外籍看護標準用的巴氏量表、柯氏量表等專業量表,來逐一評估六大項,若為失智症,則以失智量表中度就可認定為需要他人看護狀態。

認定複雜

即使身體不適 但能自理起居則不給付以巴氏量表來看,有些保險公司在認定「保戶能否自行進食」時,會認定五分就符合,有些則是零分才符合(分數愈低,情況愈嚴重),言及 於此,我們不難發現,不僅各家保險公司在理賠的認定上,存在著相當大的不同,要符合長期看護的給付標準的難度也頗高。

就以最近由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桃姐》劇中狀況來舉例,桃姐在第一次中風後,日常起居、行動都明顯不便,需他人看護,除了劉德華飾演的Roger,桃姐並 沒有其他親人可就近照料,Roger才只好將她送到安養機構。

很顯然的,桃姐的身體狀況是需有人看護照顧的,但以她的實際狀況來分析,進食、起身、沐浴、如廁等,她都能自行完成,因此,即使桃姐的處境堪憐,但若她有 投保長看險,並想申請長看險理賠給付,恐將失敗。

除了認定複雜困難,在理賠給付方式上也有其難度。長看險的給付一般分為兩部分,一種為「一次金」,另一種為「分次金」。一次金又稱為療養金,在保戶被認定 為長期看護狀態後,會先給付一筆金額,作為初期緊急支付醫療或購買輪椅等器材之用,但只限一次;而分次金則有分成每月、半年、年度給付等不同方式。

然而,在給付前,保險公司都訂有「免責期間」,一般為九十天,也就是說,撐過了這段三個月的「觀察期」仍維持在需長期看護狀態,才能拿到給付。此外,患者 還須每半年或每年回到醫院診斷,若仍符合長期看護標準,才能繼續請領給付。「長期下來,不管對患者或家人來說,都是辛苦的考驗!」江凱偉認為。

保險暢銷書作家劉鳳和認為,「對大多數人而言,買保險最重要的考量仍是『保費』。」若長看險一個月理賠二萬元,十年頂多二四○萬元,但是年繳保費就要四到 五萬元,對一般家庭來說負擔太大。他建議,殘廢扶助保險金其實就可以用較便宜的保費達到類似的保障!

今年三十二歲的楊孝宇(化名),因為外婆罹患失智症,狀況時好時壞,無法符合申請外籍看護標準,只好雇用本籍看護,每月費用約七萬元。

替代方案

終身壽險或定期壽險有殘扶金條款「因為看到外婆這樣的狀況,才想到萬一我發生意外,不但沒收入,一千多萬元的房貸和看護費用還會造成家人嚴重負擔。」一 度,他的壽險業務員建議他投保長看險,但即使楊孝宇的職業是醫生,收入不低,仍不敢確定自己能長期負擔高額的保費。

所幸,在詢問專家友人之後,他找到了適當的替代方案。在預算有限的狀況下,原先已有八百萬元壽險保障的楊孝宇,改以十年期的定期壽險三百萬元,並含有殘廢 扶助金的保障,來補足風險和資金缺口,年繳保費約一萬元。

江凱偉分析,一般終身壽險或定期壽險中,有些會包含殘廢扶助保險金的條款,若因疾病或意外發生一至三級或一至六級殘廢,保險公司將會依照殘廢等級表給付保 險金額,或依約定比率每年給付殘廢生活扶助金,其平均保費也較長看險便宜。

雖然殘廢扶助和長看險定義領域不同,但對多數人「可能面對的風險」而言,殘廢等級表的涵蓋範圍仍較長看險廣泛,定義也較明確。

若仔細比較長看險和殘廢扶助金的保障範圍,仍互有補足之處,林士聘建議,兩種險種仍可作為互補,「但無論如何,看待長看險,都應該把它當作人生保險配置的 『最後一個環節』,要在財務無虞的前提下,才該思考是否透過長看險,將個人的長壽風險再進一步降低。」預算不足?

用殘扶金替代長看險

──殘扶金與長看險比較

長看險 殘廢扶助金

認定標準 失能定義:

1.無法自行起床

2.無法自行走動

3.無法自行進食

4.無法自行穿脫衣服

5.無法自行沐浴

6.無法自行如廁

(目前多數保險公司認定方式採上述六項符合三項者。檢測生理障礙通常參考巴氏量表、柯氏量表等) 依殘廢等級表認定殘廢等級,殘廢等級共11級75項,舉例來說,雙目均失明者屬一級殘(全殘),兩上肢肩、肘及腕關節均永久喪失機能者屬二級殘,雙手10 指均缺失者則屬三級殘。有些保單只保障一至三級殘,有些保單只保障一至六級殘,各有不同。

認知損害:

經診斷為「器質性癡呆」或認知障礙(例如:失智症)。

在意識清醒時,有時間/場所/人物分辨障礙兩項以上,需他人看護者。檢測認知障礙通常依據失智量表、MMSE量表等。

給付內容 保險金給付分為兩部分:1.長期看護保險金:依保單約定方式每月/半年/每年給付保額比率或倍數。(帳戶型設有給付上限)2.長期看護療養金:依約定保額 比率,領取以一次為限。 依保單約定內容,一次給付全殘保險金,或每年依約定比率給付殘廢生活扶助保險金。

免責期間 有(一般為90天) 原則上殘廢扶助金無免責期間,但依各家保險公司規定不同,給付時間通常是自被保險人殘廢診斷確定日後之每一保單週年日,於被保險人仍生存時,依約定給付殘 廢扶助保險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40

證監會已草擬中小銀行IPO標準 量化多項指標

http://www.21cbh.com/HTML/2012-4-27/3MMzA4XzQyNTQ3Mw.html

停頓4年之久的城市商業銀行上市有望近期開閘。

記者日前從權威渠道獲悉,中國證監會已草擬中小銀行上市標準,並徵求了銀監會等相關部門的意見,有望在時機成熟之際發佈。

根據草案,證監會將對中小商業銀行的上市數量有所控制,近幾年擬安排中小銀行總數的20%上市。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有148家城商行和43家農商行,其中在不同場合提及有上市意願的銀行機構已超過40家,接近20%的規模。

自2007年寧波銀行、北京銀行、南京銀行首批三家城商行上市後,城商行IPO已擱淺四年有餘,一大批中小銀行等著上市。

據 統計,截至目前,包括杭州銀行、盛京銀行、大連銀行、東莞銀行、徽商銀行、錦州銀行、重慶銀行、江蘇銀行、上海銀行、貴陽銀行及成都銀行等在內的11家城 商行已正式向證監會遞交了IPO申請。此外,張家港農村商業銀行、江蘇江陰農村商業銀行、常熟農村商業銀行、吳江農村商業銀行在內的4家農商行也在會審 核。

消息人士透露,按照相關草案,監管機構對於擬上市的中小商業銀行將重點考察四個方面:銀行資本構成的穩定性、資產質量對資本的影響以 及銀行補充資本能力;銀行公司治理結構完善性,監督、激勵和內控等機制完善性;銀行不良貸款變動趨勢、抵押貸款等管理現狀對銀行整體資產的影響;銀行所在 地的政治經濟穩定性以及當地外在風險對銀行經營的潛在影響。此外,監管機構非常關注銀行的監管評級指標,但對跨區域經營條件約束較為寬鬆。

與此同時,證監會也對保薦機構做出了相關規定。保薦機構需就中小商業銀行是否符合發行條件履行嚴格的核查論證程序。

據 悉,發行上市標準需滿足以下條件:最近三年銀行業監管部門監督評級的綜合評級結果為3級以上;最近一年及最近一期主要風險監管指標符合《商業銀行風險監管 核心指標(試行)》;最近一年的資產利潤率和資本利潤率高於銀行業平均水平;最近一年的不良資產貸款率低於銀行業平均水平,撥備覆蓋率高於銀行業平均水 平;最近三年內無違反法律法規或監管規定受到銀行業監管部門的行政處罰等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74

LED照明行業抱團爭奪國際標準制定話語權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4/0NNDE3XzQyNzk0NQ.html

面對數千億元的巨大市場以及標準缺失、競爭混亂的現狀,國內22家科研機構、上市公司和龍頭企業昨天正式簽約成立LED照明「標準光組件聯合研究聯盟」。

這22家單位包括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廣東省工業技術研究院、德豪潤達、晶科電子等。

由於缺少統一規範和標準,目前市場上LED照明應用產品種類繁多、性能各異、互換性差,給整個產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而LED照明標準光組件的研究聯盟,擬解決LED照明產品中間件接口不統一、互換性能差的難題。

另一方面,在節能減排的壓力下,從國家到地方都大力推動LED照明,預計2015年中國LED照明的產業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因此,各方都在搶佔標準制訂的先機。國家正在制訂的LED照明標準主要針對終端產品的光源效果和安全。

目前,廣東企業佔了全國LED市場份額的六成,廣東省的LED企業超過3000家,從業人員超過50萬人。2011年廣東省LED產業的產值達到1500億元,已連續兩年大幅增長,今年產值有望達到2000億元,增長30%。

廣東省科技廳副廳長葉景圖表示,建立聯盟可以減少企業的重複研發,更重要的是形成專利體系,突破國際專利封鎖。

國際半導體照明聯盟(ISA)秘書長岳瑞生介紹說,國際照明委員會、國際電工委員會、歐洲光引擎委員會、美國能源之星、ISA等機構都在制訂LED照明的標準,爭奪行業語話權。標準成功的關鍵在於科學性、實用性。中國企業希望從應用市場入手,參與這場競爭。

國 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常務副秘書長阮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中國有機會突破國外的LED專利封鎖,因為國外LED專利陸續到期;而且,LED 上游的專利不是獨家壟斷,歐美、日韓、中國台灣企業都有相關專利;此外,中國的LED專利申請數量也在增加,「十一五」期間有1000多項LED專利申 報,其中發明專利400多項。

「國內應用市場很大,我們將市場做大,下游起來後,我們一旦形成自己的專利與標準,就可以爭取與上游進行專利交叉授權。」阮軍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03

服務業搶市 該走標準化或客製化?

2012-5-28  TCW




到底該標準化好?還是客製化好?這是速食連鎖業者的兩難。選擇前者,服務速度快,容易複製,可以創造經濟規模。選擇後者,則比較能夠顯現出特色。

二十二年前,東元集團引進日本摩斯漢堡時就遇到這個兩難。究竟該選擇向產業龍頭麥當勞看齊?還是犧牲效率,遵循日本強調在地食材,美味現做?

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的二兒子黃尚仁接任安心食品(摩斯漢堡)執行副總經理時,為此,還在社內掀起了一場「要速度,還是美味」的辯論,他與台大管理學院副院 長暨EMBA執行長黃崇興對談,摩斯漢堡找出區隔競爭對手的定位,在二○○八年店數超越肯德基,登上台灣市場老二。從下述對談中,可以發現,摩斯漢堡打破 服務業要做標準化,就要無止境追求效率的迷思。以下是對談摘要。

台大管理學院副院長暨EMBA執行長黃崇興(以下簡稱問):從製造業的觀念說服務業要標準化,那就代表了好像製造出來的東西,就是缺乏變化、不精緻、速度快。摩斯漢堡在速食市場標榜好吃、現點現做,你們怎麼找出與另外一家美國速食業大亨不同的定位?

安心食品執行副總經理黃尚仁(以下簡稱答):過去印象,速食就是垃圾食物,我們剛開始很辛苦,大家也不相信會有精緻速食,後來大家也多吃了幾次,水準比想像中的高,那這樣的定位就成形了。

我全部食材的等級都挑比我的同業高一等,或是高兩等就好了,但是我同樣追求在那個等級當中的標準化。我為了這樣的水準,多付出了一些成本、代價,因為要培養供應商、農友、加工廠,得提早花力氣做這些事,例如,光是生產履歷,我們就花了五、六年,弄得比較完整一點。

農產品良率難掌控?利用生產履歷控管品質

問:餐飲業一定要透過標準化才能做大,但是農產品的品質很難掌握,這跟一般製造業不同,你有太多是天然食材,我想聽聽你在這塊怎麼標準化?

答:我們推行在地農產品用(標準化)這套,確實有瓶頸。台灣沒辦法像美國等農業大國工業化生產,過去都是小農,量不穩定,且為了維護安定的品質,我們在規 格上比較龜毛一點,一批貨進來只挑選(符合摩斯漢堡規格的食材),可能打掉二○%、三○%(農產品),這很浪費成本。

二○○四年我們開始做生產履歷,導入企業化的種植技術或方法論,去找願意這樣做的農友,例如甜度、用藥期間、揮發期都有規定。其實在精緻一點的農業國家是做得到的,我們現在就是把這些觀念導入台灣,希望他們用這樣比較科學化(的方式),可以去控制參數。

比如說番茄,有分十層,一層一層長上去,每一層都會結果,因為我要求甜度和大小,例如,漢堡用的番茄直徑要八公分,這樣前提下,其實第一、二層都不能用,栽種時一開始就要把它剪掉,第三層、第四層讓它長果。

這樣種,符合規格的產品就多,被我們篩選掉的就少,以製造業用詞就是所謂的「良率」會提升。

美味就得犧牲效率?簡化點餐加快出餐速度

問:你講得很對,美國大食品公司,他們連種子都控制。像康寶濃湯,很早以前就有科學化方法,能把不同來源的馬鈴薯,配出相同甜度,(讓)煮出來的湯味道一樣。製造業一定牽扯到一定程度的科學化,因科學化,你才有辦法把系統知識(放)進去,把它製造業化。

但,另一個問題,你用比競爭者更好等級的食材,這會拉高成本吧?

答:我的食材和人事費用,一定是比同業高(編按:摩斯漢堡人事成本高於同業五%),套餐我們平均比人家多五到十元,這部分可cover掉一些。我們整個成 本結構不一樣,我的廣告預算是同業的二十分之一,我的租金,因為沒辦法把黃金地段租下來,所以我的租金可能是它的四分之一,或一半而已,用這種方式 cover掉。

我們費的人工較多,因我的廚房不是那麼工業化生產和效率導向。我的同業是一排就排十二個(肉排一起煎)。我們是一個(餐點)弄到好,然後包起來,再做下一個,都是單一作業。

這個是日本人給我們的一個觀念,我們很用心的去製作每一份餐,每個都是,他們講的「把心放進去」,所謂吃東西的幸福感,就是by order(訂單)生產。

問:買速食的客人就是要快速,速食業標準化的理由之一也是速度。你改以餐點美味列為主訴求,你覺得顧客能夠分辨得出差異嗎?

答:這就是掙扎與取捨。六、七年前,其實我也挑戰過內部的人,我們的用心會不會客人說so what(又怎樣)?而且還被罵,「動作這麼慢。」

後來我們自己試,一個隨便做,跟一個用心做出來的,絕對有差別。因為肉(溫度)就是(要煎到攝氏)七十五度,菜就是要(溫度)四到八度,組合後才有層次。我們就發現熟客吃得出來,摩斯漢堡有六○%、七○%都是熟客,所以這是有value(價值)的。

其實,對於速度,我們內部也有debate(爭論),我們這麼慢,會被客人罵。現在客人就是要快。中午只有一個小時可以吃飯,他願意等你尖峰時間的出餐嗎?後來客人只要看到我們店排隊,就放棄了,就去吃別家,損失很多生意。

後來,我們透過提升前後台效率,降低等待時間,廚房設備升級,以前煎一片肉四分鐘,但現在兩分半就好了,調整廚房動線配置。但是調理食物,去煎、炸,永遠 需要兩分鐘或三分鐘時間,我們只好想怎麼把前面的時間(指點餐)省掉。電話點餐,將收銀台簡化,或者用科技補強,例如用卡片(摩斯卡)結帳。用網路點餐, 今年四月剛推iPhone App點餐,你只要一進來(門市),就可結帳、取餐。

服務品質該標準化?啟發員工思考客人需求

問:你的標準化是「唯一顧客」(one customer)的概念,以此概念為核心,所有產品的製造流程,都要配合這個事情。許多人認為製造業的觀點,就是簡單化,把步驟省掉,成本就會降低。

但你的方式是用複雜的手法,解決複雜的問題。你沒想說,乾脆放棄一個個包的做法,讓出餐速度快點,反而是以儲值卡、App把點餐、付帳先弄好,有效縮短候 餐時間,這個叫作複雜事情用複雜的手段,處理得很漂亮。但是,服務品質這塊,也是一直標準化,還是讓員工隨興去發揮?

答:餐飲服務業有兩點要顧,一、要有好的餐點品質,二、服務品質要夠好。餐點品質可以滿高度的標準化,服務這方面,我覺得不能太過度的標準化,因面對的客人形形色色。

我們在餐點的製作,公司的手冊、SOP(標準作業流程)就非常多。可是在服務的話,我們只講原理、原則,告訴他要觀察客人需求、大部分會有什麼需求、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時間進來,大概會有怎樣的需求。

服務,我們也有標準化流程,一些該講的你都要講,但你要額外去想,要做什麼讓客人滿意開心?能超過他的期待。

這個部分我認為要用啟發的方法去領導,所以我們要不斷塑造情境,透過很多個案分享,我們一個月兩百家店長一起開會的時候,會做個案分享,店內會議時,包含計時工讀生,都要一起讀兩個服務案例。

服務,我們不是只用大量SOP,我們強調原理、原則,告訴員工,要去觀察客人的需求。

【延伸閱讀】台灣名師觀點 標準化不僵化,得繞著核心能力

服務業的標準化,是為了追求品質一致,提升效率,但是每次訂立標準化流程時,都要回頭想,太重視標準流程將導致僵化,是否會讓消費者的使用意願降低。

因此必須把握兩點原則,第一、在服務的過程裡頭,永遠思考保持人性的部分,對於與顧客接觸的介面,以原則去規範較好,而非絕對標準化。第二、思考標準化出 發點應該是繞著核心能力做標準化,例如,摩斯就是堅持「現做美味」,所有標準化都為了這個價值。最重要是要把這些與競爭對手不同的「用心」傳達給顧客,否 則是白忙一場。

口述: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暨EMBA執行長黃崇興

【延伸閱讀】每月交易筆數增3%

透過電話點餐、儲值的摩斯卡結帳,將顧客點餐時間由7分半鐘縮短到4分半鐘,每個月交易筆數提升3%。

【延伸閱讀】年營收2成來自摩斯卡

為縮短顧客點餐時間,摩斯漢堡推出摩斯卡(儲值卡),如今每年營收有2成來自於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21

巴菲特選擇銀行股的四個標準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x1m.html
作者:劉建位

    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讓美國以及歐洲的大銀行出現重大危機,政府不得不出手救助,銀行股股價一落千丈。目前我國股市的銀行股,儘管比歐美銀行盈利高,經營更穩健,但多只股票市盈率僅為個位數。

    危機,也謂危中有機。最近4年巴菲特增持富國銀行24億美元、買入美國銀行50億美元優先股。巴菲特正是在別人恐懼時貪婪,才得以低價買入最好的銀行股。巴菲特在2012年致股東的信中說:「美國銀行業正在起死回生。」

    重溫1990年度巴菲特對他的第一大銀行重倉股富國銀行的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巴菲特選擇銀行股的四個標準:業績一流、管理一流、規模較大、股價便宜。

    巴菲特說:「過去的淨資產收益率為20%,總資產收益率為1.25%。」請注意,巴菲特除了淨資產收益率以外,還使用總資產收益率評估銀行業績。

    巴菲特重視銀行管理,因為管理對銀行業績影響很大:「銀行業並非我們偏愛的行業。如果資產是股東權益的20倍——這是銀行業的普遍資產權益比率(資本充足 率的倒數)。那麼,只是涉及一小部分資產的錯誤就能夠毀滅很大部分的股東權益。因此,在許多大型銀行中,錯誤不是例外,而是已經成為慣例。大多數錯誤源自 於一種管理上的失敗,這就是去年年報中我們討論過的『機構盲從症』:管理層盲目模仿同行行為。」

    由於資產與權益比率為20:1的財務槓桿,同時放大管理上的優勢和劣勢的影響,巴菲特對以「便宜的」的價格買進一家管理糟糕的銀行的股票毫無興趣。相反,他惟一的興趣是以合理的價格買進管理良好的銀行。

    巴菲特1990年投資的富國銀行是一家規模很大的銀行,當時資產規模高達560億美元。2011年巴菲特投資組合中四大銀行資產規模在美國排名分別是,美 國銀行第1,富國銀行第4,美國運通第19,合眾銀行第10,都是規模很大的銀行。巴菲特之所以只投資大銀行,是因為銀行業規模優勢很重要,而且規模越大 的銀行股很難被收購,股價往往更加便宜。巴菲特說:「我們買進資產規模560億美元的富國銀行的股票,佔其股權比例為10%,大致相當於100%整體收購 一家具有相同的財務指標,而資產規模只有50億美元的小銀行。我們買入富國銀行10%的股價花費2.9億美元,但是如果整體收購這樣一家小銀行,我們就必 須支付2倍的價格。」

    巴菲特1990年買入富國銀行時市盈率不到5倍:「1990年我們能夠大規模買入富國銀行,得益於當時一片混亂的銀行股市場行情。這種混亂的市場行情是理 所應當的:一個月接著一個月,一些過去一直很受尊敬的銀行被公開曝光做出愚蠢的貸款決策。隨著巨大貸款損失被揭露出來,投資者情理之中自然會這樣推論:沒 有一家銀行披露的財務數據值得信賴。在投資者紛紛拋售逃離銀行股的風潮中,我們才得以投資2.9億美元買入富國銀行10%的股份,買入的股價低於稅後利潤的5倍,低於稅前利潤的3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16

什麼木頭值多少錢誰說了算?——「國家紅木標準」制定前後

http://www.infzm.com/content/79417

中國人認為有重量的東西都有價值,所以東西一定要「重」,這是中國硬木流行並珍貴起來的原因之一。

重新認識到硬木的珍貴後,大部分中國人並不知道木頭和木頭之間的區別,這讓硬木成為惡意炒作的對象。

國家頒佈的紅木標準,不能為藏家認同,也不能為廠家認同,前者認為所謂的科學手段並不科學,後者認為「自己的紅木怎麼沒在標準裡」。

市面上流通著五花八門的木頭標準,標準的背後,是一串串利益鏈。

中國所有軟性木材都是科學命名:榆木家具是榆樹木材做的,核桃木家具取材自核桃樹,但古代中國的硬木木材,在科學分類上都找不出。

「沒有一棵樹叫黃花梨樹,沒有一棵樹叫紫檀樹,沒有一棵樹叫烏樹。為什麼呢?中國早期所有硬木進來時,來的時候就是木頭了。」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說。

這些沉而貴重的木頭,並非中國本土出產。當時的文人憑自己的感受對木頭做出非常直觀的命名,命名多半與木頭色澤相關:剖開是黃的,就叫黃花梨;剖開是黑的,就是烏木。

黑色的紫檀不叫黑檀,是因為剛剖開時這種木頭是紫紅色的,時間長氧化後才成了黑的。

進口的黃花梨在清乾隆年間大肆使用後就沒有了,海南黃花梨又運不出來,就用紅木代替,人們對紅木的關注才多起來。

1985年,王世襄編著的《明式家具珍賞》出版,木頭販子按圖索驥,開始將木頭家具走私到國外,同時也讓海南黃花梨身價暴漲。1987年,林業部把海南黃花梨的樹種命名為「絳香黃檀」,其木材則依然統稱為「海南黃花梨」。

重新認識到硬木的珍貴後,大部分中國人並不確切知道木頭和木頭之間的區別。對木頭認識的模糊性,使硬木成了惡意炒作的對象。

海南黃花梨從2002年的每噸2萬,炒到2012年最高2000萬一噸——此前木材每斤價格不過一元。為了避免惡意炒作,王世襄曾建議國家能為紅木製定一個官方標準,但這並非易事。

是「紅木標準」,不是「硬木標準」

1998年,中國林業科學院副研究員楊家駒接到上級要求,為紅木製定一個國家級標準。

「上面只給了1000元經費,在職的不願意搞,就把我這個退休的找來了。」楊家駒對南方週末記者回憶。1928年出生的楊家駒,專著涉及核工業、軍事以及橋樑用木等,此前楊家駒對紅木沒有任何涉獵。

他很快發現,作為一個科學家,研究紅木時,他面對著科學外的巨大困難:中國人不瞭解硬木,沒人確切知道這些木頭來源於什麼樹種。

思考了很久,楊家駒決定採用國際通用的一種木材顯微鏡來鑑定哪些硬木可以稱為名貴木材。

他花了兩個月從北京一路南下到廣州,從故宮和各家老字號工廠取得木材樣本。1000元的研究經費根本負擔不起昂貴木材,他的木樣大多來自故宮建築修繕後的剩木和工廠的廢料。

把這些木材做成切片,在顯微鏡下觀測組織構造,再根據觀測到的特徵對照植物學分類,為木頭尋找它所屬樹木的名稱。根據經驗與學識,楊家駒把昂貴的硬木劃分為5屬8類33種。

慎重起見,他還按這33個樹種的拉丁文名,向美國一家收藏樹木標本的博物館要來了對應樣本,進行二次對照。

兩年後,楊家駒初步確立了自己的硬木系統。為這個標準命名時,他迎來了一個新困難,「中國傳統硬木」並不是一個學術名詞。楊家駒思考很久,最終決定叫「紅木標準」,而不是「硬木標準」。

「紅木」在古代並不是硬木的統稱,而是與它們平行的木種,是紫檀和黃花梨逐漸消失後,出現的替代它們的木頭。但「硬木」的名稱和英文「Hardwood」重合——國外所有闊葉樹都統稱「硬木」。

「市場已經大量地把硬木統稱為紅木,把這些硬木製作的家具統稱為紅木家具。」楊家駒決定給這個標準命名《紅木》。「紅木」這個名字在拉丁文里根本不存在,就用拼音「Hongmu」。

「隨著傳統硬木材料被消耗殆盡,哪個東西能進入名貴硬木標準,身價就會漲得非常快,很多非洲劣質的木頭,後面綴上黃花梨字樣,就賣得很高很好。」一個不願透露姓名的藏家說。

「事實上非洲木頭很少能有昂貴的價值,」馬未都說,「世界上最好的木材來自東南亞。黃花梨等硬木之所以有很高的社會地位,是它的木性決定的——它外觀與脾 氣都特好。我們看到的一些南美和非洲木,往往表面看著好,但內在特別不好。容易開裂、變形,內應力不好,按過去工匠的說法就是性大,脾氣大。」
「科學」與「文學」之爭

楊家駒深信自己代表了科學:「以前紅木都是故宮的那批文人雅士搞出來的學術,他們只懂造型與工藝,不能從科學的層面研究木頭。」

當楊家駒用植物學的方法制定了紅木標準,進而強迫市場使用這種方式對紅木進行命名與分類後,他受到了很多質疑,馬未都是其中一個。

馬未都主張用文學與美學詮釋中國硬木,他認為中國硬木從誕生起就屬於文學範疇,用科學解釋文學是無力的。

「很多人不懂科學,就認為科學高高在上。但科學在社會學金字塔中是最底層的。科學上面是文學,再上面是美學、哲學、玄學……科學可以學,越往上越不 能學。」在馬未都看來,用科學研究紅木這個「文學事物」,就像用最先進的計算機來解釋唐詩哪個好哪個不好,「研究的結果就是個笑話」。

與此同時,這份標準要求所有的商家出售家具時,必須寫上科學的木材樹種名稱,問題隨之出現。「即便我把名字寫上去了,你也沒法鑑定。」馬未都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世界上鮮有機構可以僅僅通過一塊細小的木片就準確判斷它的樹種。美國農業部下屬的木材解剖研究中心認為:在高放大倍率顯微鏡下通過解剖學特徵來鑑 定,準確度往往只能達到「屬」。一般只有熱帶樹種可準確至亞屬,在罕有的案例中,溫帶木材才可至亞屬。而在楊家駒頒佈的「國家紅木標準」中,硬木的明確樹 種名稱有33種。

紅木標準頒佈後,很多人請楊家駒所在的研究所鑑定木頭。經歷很多艱難的嘗試後,楊家駒也承認,用這種方法做到準確是「非常困難」的事。

「紅木標準」背後的利益

中國人對一種事物的愛與追求往往是毀滅性的。中國市場大部分優良硬木來自老撾、印度與緬甸,東南亞很多森林因此荒蕪。大部分國家對木材出口閉關,市場上很多昂貴木材都通過走私獲得。

商家不斷哄抬黃花梨的價格,為證明這種木材的稀缺,往往把黃花梨的生長期說成500年以上。

「海南黃花梨100年左右就已經長到了自己的極限。它的壽命一般是500年,但成長期是100年,這就像你20歲已經不再生長,但你能活80歲。很多商家偷換了壽命與成長期的概念,故意把它說成是很難成材的與稀少的。事實上,海南黃花梨並沒有稀缺到這個程度。」馬未都說。

在楊家駒沒有主動申請的情況下,《紅木》標準獲得了2001年第一屆中國國家標準獎三等獎。「這個獎的獲得者大部分跟國計民生有重大關係,是對吃、穿、用的東西的一個全面評價。」楊家駒說。

從誕生初始,這份旨在規定哪些木材才是中國傳統硬木的標準,主要用途並非體現在學術界,而更多是用於規範市場與指導消費。

紅木曾是個小行業,不太多的資金就能控制整個盤子,最終操縱價格。紅木的身價一般只是一些小集團的利益,利益爭奪的關鍵,就是他們囤的木頭能不能被界定為名貴木材。

楊家駒研究紅木的兩年裡,向上遞交了兩次意見稿,等待國家的修改意見。這段時間,很多工廠對他的研究結果迫不及待,這些工廠大部分是楊去取樣的老字號工廠。在正式稿頒發之前,他們就已經用意見稿去面對市場了。

「買的人不知道,賣的人也不知道,他們很急,說我就執行你的徵求意見稿了。」楊家駒說,市場混亂,對工廠而言,如果自己的木頭得到國家認可,就能順理成章地讓消費者接受自己的價格。

《紅木》國家標準後,出現了很多新的硬木標準,這些標準的關鍵都是旨在自己增加新木種。

楊家駒辦公桌上,一本《中國深色名貴硬木家具標準》規定了三類昂貴硬木。楊家駒的「紅木」只是其中之一,另兩類是新木種。這個標準不再由林業部制定,而是與市場更加密切的輕工業聯合會。在贊助方中,南通紫光藝術品等品牌赫然其上。

楊家駒指著這個標準封面上方的編號說:「這只是行業標準,國家沒有批准。只有我的標準才是國家惟一真正批准的。」

「標準頒發後,很多人希望我增加種類,我拒絕了。」楊家駒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擴大紅木樹種範圍這件事上,他與廠家產生了極大分歧。「如果標準要修 訂,只能是故宮發現了一個新木頭種類,或者民間發現了一個真正文物性質的新品種。如果只是商家想增加,那不可能,你即使增加國家也不承認。」

不過2012年出台的一部《紅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已然被圈內人稱作「新國標」。

這份新標準終止了楊家駒對紅木的細化,較為寬泛地指出:在選擇紅木家具用材時,可以不斷擴展使用新的樹種資源,包括欠知名樹種資源。也就是說,更多出身不明的樹種、木材,將成為新的「紅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0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