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的打新政策出台後,如何打新才能保證好收益? 天天向上人生路

http://xueqiu.com/1554722006/26616716
交易所出台政策:
申購門檻為市值1萬元  網上申購辦法集中圍繞《中國證監會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關於「持有一定數量非限售股份的投資者才能參與網上申購,網上配售應綜合考慮投資者持有非限售股份的市值及申購資金量,進行配號、抽籤」的規定研究制定,在規則設計和流程安排上,充分考慮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保護,具體體現為:

  一是投資者參與網上申購的「門檻」考慮。經過測算和分析,網上實施辦法將市值「門檻」定在1萬元,保證滬、深市場大多數持股投資者可取得申購資格。

  值得注意的是,深交所網上按市值申購的實施辦法是,根據投資者持有的市值確定其網上可申購額度,持有市值1萬元以上(含1萬元)的投資者才能參與新股申購,每5000元市值可申購一個申購單位,不足5000元的部分不計入申購額度。每一個申購單位為500股,申購數量應當為500股或其整數倍,但最高不得超過當次網上初始發行股數的千分之一,且不得超過999,999,500股。

  二是以投資者為單位計算市值、參與申購。如此規定可以防止個別投資者將持有市值分散於多個證券賬戶並以多個賬戶申購同一隻新股,突破單個投資者的申購上限。投資者參與網上公開發行股票的申購,只能使用一個證券賬戶。

  三是信用證券賬戶內的市值合併計算。考慮到當前市場上信用交易活躍,部分投資者信用賬戶中持有較高市值,將信用賬戶內的市值合併計算到該投資者持有市值中,可以最大限度滿足投資者申購需求。

  《辦法》規定,融資融券客戶信用證券賬戶的市值合併計算到該投資者持有的市值中,證券公司轉融通擔保證券明細賬戶的市值合併計算到該證券公司持有的市值中。

  四是投資者申購數量不得超過持有市值對應的可申購額度。按照投資者持有市值,根據確定的規則計算投資者網上可申購額度,投資者的申購數量不得超過該可申購額度。

  五是投資者可以方便、及時地查詢自己持有的市值及可申購額度。為方便投資者明確自身的可申購額度,投資者可以通過其託管證券公司查詢其市值或可申購額度。

××××××××××××××××××××××××××××××××××××××××

綜合起來,重要信息是,要打新,既有低門檻,也有天花板,既要有股票市值,又要有對等現金打新。由於深圳多為中小盤股上市,按照2000萬發行,千分之一僅為2萬股,如果再考慮網上發行僅有50%左右,那麼最多只能申購1萬股,佔用資金通常也就20萬左右,以往的大資金優勢蕩然無存。
特別提醒的是,由於市值是按投資者合併計算的,因此持有深圳/上海股票都不影響打新股。
應對的辦法:1. 採用多個家人賬戶,比如我有4個家人賬戶,其中只有2個活躍,另2個基本是空賬戶,這次就可以用來打新,但是需要買些藍籌股例如工行押底,然後調配資金平均分配到4個賬戶打新,用完之後,打新資金可以做逆回購等待下次機會。
2. 信用賬戶也可以合併計算,對融資者較為有利,可以在打新前一天融資買入工行,中石油等巨無霸,達到市值要求,從而保留更多現金打新。
3. 一個帳號打多只新股,可以充分發揮大資金優勢,但是單個中籤率並不會提升。
綜合看起來,2,3會是較好的方式。1的方式更容易提高中籤率,但是操作較為繁瑣。市值要求也比較高,不太划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03

微社區:老的形態,新的玩法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3/57117.html

前幾天,騰訊推出了一款全新的產品“微社區”。簡單地說,這是一款手機上的BBS+SNS,接入微信公眾賬號,通過微信授權,用戶可以進入這個公眾賬號專屬的“微社區”,發帖、回帖和分享。現在,微社區尚處於內測階段,i黑馬是最先獲得機會的媒體,自媒體中繼青龍老賊接入後,SuperSofter、山寨發布會也會陸續接入。微社區剛出世,便遭到阿里來往的“抄襲指責”。來往在微博中表示,“微信微社區就像是來往紮堆的親兒子,二者從界面到功能都非常相似。唯一不同的就是微信微社區不能發圖片,而來往紮堆可以發布圖片、文字、有聲圖片和地理位置等。”   微社區抄襲來往是個“笑話”,阿里或將推出類似平臺 正如阿里前員工馮大輝在微博說:“「來往」居然說微信的「微社區」是抄襲他們家的「紮堆」,這大概是年底之前業界最大的笑話了。”之前我並不知道“紮堆”是啥,去看了一下,紮堆本質是一個討論組。不過信息通過話題得到組織,可以永久沈澱和分享。這與陌陌吧、豆瓣小組和百度貼吧更像,人+主題+帖子。 如果真要扯到一起,移動社交產品的玩法都差不多,無非是兩個:1、人,人以類聚就是群組;2、內容,內容聚合就是“話題”、“吧”。名稱不同、人和內容的組織形式不同、產品UI和UE不同。本質都差不多。 關鍵問題是,來往搞錯對象了。微社區並不是微信團隊的產品,而是社區平臺提供商康盛Discuz! 團隊做的。其創始人戴誌康則是與汽車之家李想等人齊名的80後創業者代表,Discuz!的產品造就了很多站長,大部分論壇和社區均是由其改裝而來,包括虎嗅初期版本。 微社區與紮堆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產品形態。微社區是服務,可以對接到微信公眾平臺也可以對接到其他App,甚至來往;而紮堆只是屬於來往的工具。微社區是WEB形式承載的,而紮堆是App。微社區可以組件化,將來可以模板化甚至開源,紮堆如何做到? 微信可能覺得無聊了,沒回應。Discuz!團隊也保持沈默。Discuz!做論壇10多年,做個移動社區BBS,說它抄襲顯然有些牽強。不過,借著阿里的鬧騰微社區這個新產品反而可以獲得更多關註。 碰巧,另一個社區服務商PhpWind在08年便進入了阿里懷抱,與阿里雲整合。不知道接下來是否會為來往開發類似微社區的產品。Discuz!和PhpWind此前是中國社區服務市場的雙強,08年PW被阿里收購時DZ的份額大概為7成,據說去年DZ份額超過9成。不過DZ此時的勝出已經少了些意義,一是DZ和PW都被巨頭收入囊中,二是BBS市場的整體衰落。 微社區更像是BBS或者貼吧,接入微信多了些玩法。 試用發現,微社區功能還相當基礎,傳統BBS的發帖和回帖,外加SNS的分享。如果要找參照物,它更像是BBS,或者百度貼吧,而不是微博。 眾所周知,WEB1.0時代典型產品BBS的中心是內容,是帖子。 生於WEB2.0時代的SNS,精髓便是UGC:社會化的內容創造,運營和凈化,一切圍繞“人”。首先,有“個人主頁“。其次,Timeline信息流。最後,有互動溝通:私信,好友,@。 微社區沒有個人主頁,沒有信息流,沒有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而是帖子列表。用戶圍繞帖子進行互動和分享。由於朋友圈已經承載SNS的核心功能,微社區後期再推私信、好友、相冊這些的幾率很小。騰訊不可能再打造一個WEB形式的朋友圈;也不可能打造一個微博,騰訊微博足夠了。 朋友圈不是萬能的。截止目前,長按相冊發文字依然是“內部測試功能”,意味著它隨時可能被閹割。朋友圈信息流里的文字、照片、鏈接,只可以評論和點贊,不可以直接分享。這些設計實際上是在阻礙信息流動,起到保護朋友圈的目的,避免信息泛濫,成為下一個新浪微博,抑或QQ空間。微社區剛好可以突破朋友圈的限制。 微社區接入公眾號則一定程度突破公眾賬號的封閉。公眾賬號不能針對每篇文章進行評論,粉絲之間難以交流互動,公眾賬號的粉絲數量、評論分享數據,對外不透明。另外,公眾賬號與粉絲之間“一對多”的信息發布被嚴格限制,最多一天一條。 微社區與公眾賬號搭配使用後,信息在公眾賬號、微社區和朋友圈之間加速流通。這也帶來泛濫問題,不過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以及社區運營來解決,筆者將單獨撰文解讀。 微社區並不局限在微信,有著更廣闊的空間 Discuz!團隊在論壇和社區服務耕耘多年。思路一直是做基礎平臺,然後由站長、開發者基於其來搭建更豐富的應用。 WEB2.0時代論壇受到擠壓,西祠等老牌BBS走向衰落,天涯、貓撲和各大高校的BBS頑強的活下來了。但是,手機端又是一套全新的玩法。盡管康盛團隊此前對Discuz!不斷升級,也推出移動版,但移動論壇卻行蹤難覓。 發帖回帖成本高、短內容應用的流行、碎片化的信息消費特征,均影響了論壇在移動端的普及。現在微社區要在傳統BBS和移動端之間尋求折中。滿足用戶快速發帖、發中短帖和碎片化內容的需求。 微社區選擇微信切入,後期一定會延展到其他App。也就是說,App可以接入微社區,抑或基於Discuz!的開源模板改裝各自的微社區。這些App可能是傳統企業,可能是媒體,自媒體,抑或垂直社區。 在微信壯大之後,騰訊內部其他團隊開始圍繞微信這個新星思考如何與之結合,強大自身。例如電商事業部積極地基於微信商城開展各種活動,OMG廣告部門最近則正式推出“風鈴無線建站平臺”與微信開發者搶市場,現在Discuz!推出了微社區。微信正在重新定義遊戲規則。 作者微博@互聯網阿超,公眾賬號SuperSofter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互聯網阿超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43

新的一年首交流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836838

今天準備寫回應讀者留言的文章,這才發覺我們在12月沒有回應讀者的留言,要先在這裡說聲對不起。事不宜遲,我們即刻開始回應大家的留言。

dream兄就自貿概念炒港口文章的留言:『謝謝楓葉兄分享港口股行情,3382 有興趣跟進。』港口股的發展實在不如我們預期,其實整個H股板塊都比較弱;因此,在我們的「越弱越out」的組合管理方針下,包括港口股在內的H股自12月下旬開始,已逐步被換出,目前的比重頗低,默默等待下一個機會。

PARTIPRAL派得好兄就信星集團(1170)的留言:『謝謝楓葉兄文章!自己都有跟進信星(1170),績後對此股看法跟你不謀而合 (拙文:http://partipral-hk.blogspot.hk/2013/11/17-nov-23-nov.html)。自己都會等出年34月先再慢慢建倉:)』市場暫時對傳統工業股提不起興趣,或許真的要等開出一期漂亮業績,1170的股價才能有真突破,且看這個34月的業績,會否帶來驚喜?!

王兄就澳門勵駿的留言:『無諗到會升到今日8個幾!』話澳門股沒有泡沫,一定無人信。「呂志和身家超越李嘉誠」這個heading,睇到都有啲驚,手上的澳門相關股,一律TA定去留。至於1680,市場上僅有仍具增長憧憬的賭股,跟6889的關係是extra bonus

Anthony兄就價值日本ETF(3084)的留言:『為什麼日經指數創新高,但3084一直没有創新高(低過高位一成)?就算計匯率,135月日元升到103高位,同現在的105只有2%差別。它不是同Topix掛鉤?』我們在迴避中港股票系列(上)一文中指出,留意此ETF追蹤的不是日經平均指數,而是富時價值股份日本指數;由於指數的組成不同,此ETF似乎有更多本土相關股(較受累弱日圓),這讓此ETF越來越被以出口企業(較受惠弱日圓)為主的日經指數拋離。要改變這個問題,唯有安倍重新聚焦經濟,將「安倍經濟學」第三箭的瓶頸打破才有轉機。

飛兄就香港電視(1137)文章豪賭流動電視的留言:『個人以為在中央的放行下,未來入屋應不是大問題。且亦有專家指部份新的流動制式共容於數碼接收,也就是在家重新搜台便可,不知是真是假。

相比寬頻需經年累月投資,才有所成,做電視可能只需一套神劇,局面便可打開。TVB給人感覺便像是偏安的南宋,只圖安逸,在中日韓等外地劇侵入下,不求追回失地,但求守著本地一群師奶觀眾便算,已再沒有南征北討霸氣。

所謂「國將霸者士皆歸,邦將亡者賢先避」,未來一段日子,且看人材向那邊流動,到底HKTV是以卵擊石,還是TVB駱駝背上的最後一根稻草,半年後將有答案。個人看好王維基。江山代有才人出,改朝換代,此其時也。』

我本人就飛兄多個論點都難作認同,在這裡只簡單講一點,其他的希望有時間另文細述。我的原文重點是講股票,從一門生意角度講,1137這股在現階段沒有投資價值,投機的值博率也低;事實是,自此消息公布後的股價走勢亦反映市場認同現水平沒有值博率。同一門電視生意,511是一邊賺錢,一邊燒錢(最近增加投資),1137是一邊依賴債券食息,一邊燒錢;哪一間公司較值得park錢落去(一定要這兩股二揀一)?我相信答案呼之欲出。

如果話看好王維基,我本人沒異議,但我不能看好1137;王維基賭輸這場仗,他肯定還有退路,但基於其個人魅力而相信1137值博的投資者,則要清楚考慮自己的退路。當然,以買彩票的銀碼賭一場牙較戰,則無傷大雅,最多咪輸!

最後Q兄就Dynam Japan6889)文章搶食中國出境遊大餅的留言:『when the fact revealed the price will fall, so, better get itnow and sell the day it release the result. or keep』由於日本國會會在本月表決博彩是否合法化,太短線的幾天操作我本人不談較好;始終6889在兩個月內升了100%insiders有誘因在不論好壞消息的情況下沽貨,也有誘因在消息公布前套利。當然,習慣短時間左穿右插的讀者,大可繼續按個人的炒賣節奏操作此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40

烏克蘭停火協議:歐盟對俄制裁新的評估標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021

big

歐盟將於9月10日重新討論烏克蘭和分裂分子的停火協議可行性,以此決定是否對俄羅斯實行新一輪制裁措施。

彭博新聞社報道稱,歐盟昨天突然決定將預先計劃好的28個成員國關於對俄制裁的討論推遲至少“幾天”。這將提供更多時間來評估停火協議的有效性,盡管在此期間,俄羅斯可能推出一些報複性反制裁措施。

原計劃的對俄新制裁決定此前定於昨日(9月9日)公布。而烏克蘭停火協議將是開啟該國內部永久性休戰的重要突破。

歐盟首席外交事務首專員Catherine Ashton的新聞發言人Maja Kocijancic對彭博新聞社表示:

現在由成員國觀察這種情況,並檢查實施停火協議,再決定如何落實。

華爾街見聞提及,根據之前消息,新一輪對俄制裁具體措施包括:禁止一些俄羅斯國有的國防與能源企業在歐盟市場募資;禁止歐洲銀行向受制裁的俄羅斯企業提供銀團貸款;擴大對石油行業技術的限制範圍以及增加出口軍民兩用產品的限制……

不過,就目前形勢來看,烏克蘭和親俄派停火協議實質上已名存實亡。烏克蘭和親俄派停火協議於上周五(9月5日)晚間生效。然而,重要海港城市Mariupol附近不斷傳來爆炸聲,政府軍和分裂武裝互相指責對方開火。而親俄派占領的盧漢斯克和頓涅茨克地區也持續發生炮擊和小型武器火力沖突。

截止目前,烏克蘭危機已致至少3000人喪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38

蒙牛斷奶難:急需找到新的“利潤奶牛”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910/145573.html

i黑馬:“乳業第一品牌”特侖蘇的魅力正在下滑,長年身患“單品依賴癥”的蒙牛急需尋找到新的“利潤奶牛”。
 
<img alt="\" src=">
 
“調制乳事件”發生後,蒙牛的迅速反應讓熟悉這家企業的人都略微有點意外。8月13日,職業打假人葉光指責添加了其他營養成分的調制乳與純牛奶不是一個概念,將包括蒙牛在內的多家乳企告上法庭。訴訟理由是,蒙牛旗下“新養道珍養牛奶”等三款產品因與包裝標簽標示的名稱不相符,涉嫌欺騙消費者。蒙牛內部立刻啟動了應急預案,開始找權威專家解釋“調制乳”這個專業概念,並在官方微信上解釋。
   
實際上,蒙牛如此重視“調制乳”事件,除了乳品安全不能再有閃失以外,更重要的是,以“新養道”為主的調制乳寄托著蒙牛贏利的新希望。這個事件的背後,凸顯了蒙牛對單一明星產品“特侖蘇”的過度依賴癥。
   
從2005年上市至今,歷經10年,特侖蘇長期保持乳業第一品牌的地位,在同類液態奶中市場份額第一。它是牛奶行業的超級單品,2013年銷售額達到74.2億,今年蒙牛的目標則是達到86.1億。在中國飲品市場,單品銷售額超過它的產品屈指可數,僅有可口可樂、加多寶涼茶、營養快線。
   
最重要的是,特侖蘇是蒙牛的現金奶牛。去年,如果以保守的20%的利潤率來計算(2014年特侖蘇的利潤率預計是26.34%),特侖蘇的利潤是14.8億左右,而去年整個蒙牛集團的利潤是16.3億,總銷售額是418億。看似龐大的蒙牛,其實幾乎是依賴特侖蘇這一單品在養活。
   
過度依賴任何一支單品都是不健康的。況且,特侖蘇的吸引力還在持續下降。以2013年12月為例,在這個乳業銷售旺季,特侖蘇的市場份額下降了1.8個百分點,而伊利的金典卻上升了1.2個百分點。2013年全年,特侖蘇銷售額比上年同比增長31%,但在2014年,蒙牛給出的增長目標僅有16%。昔日王牌正老去,而新的拳頭產品又還沒培養起來,蒙牛處在青黃不接的尷尬階段。最大競爭對手伊利對準這一軟肋沖殺上來。伊利在內部動員,要讓金典在2015年年底全面超越特侖蘇。目前,前者的銷售額為後者的80%。
   
伊利在2009年重新坐上乳業老大寶座後,就對乳業第一品牌仍然花落蒙牛不爽。僅2013年上半年,伊利就砸下25.9億的廣告宣傳費用(蒙牛同期13.5億,光明3.6億),培植特侖蘇的直接競品金典。在有機奶的帶動下,金典純牛奶銷售額也呈現攀升態勢。實際上,有機奶相對於純牛奶,畢竟產量有限,掙錢的還是後者,但前者的品牌拉動效應明顯。
   
蒙牛要面對的不只外患,還有內憂。蒙牛之前有一支能征善戰、勇於開拓的民營團隊。但是,隨著今年特侖蘇品牌團隊一些重要成員的離去,特侖蘇很多核心崗位都被可口可樂等其他大公司的人占據。敢拼、接地氣的氛圍讓位於講數據、重理性的可樂派系。一位蒙牛老員工表示:“那些人都重數據,有幾個會像我們去賣場看堆頭?”而新總裁孫伊萍上任兩年來,蒙牛會說英語的人確實得到更多重用。
   
蒙牛處在了民企、國企和外企三股文化交雜之中,頻繁的人事變動影響到了業務的穩定和發展。8月15日,老蒙牛市場部舉行了一次十年聚會,這里面的人大多數已經離開蒙牛。一位參會員工感嘆,從2004年開始,蒙牛進入高速發展階段,誕生了蒙牛未來星、酸酸乳、特侖蘇和早餐奶這些明星產品。這些品牌都是“老蒙牛”的作品。在新的階段如何煥發新力量?這是“新蒙牛”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90

大宗商品超級周期結束了 你需要新的投資思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246

13-formula-drift-singapore-2010-car

如今,大宗商品市場十年繁榮落幕,“超級周期”已行至尾聲,商品資產投資需要創新思維。

即使在今年上半年,大宗商品市場還曾回暖。彭博大宗商品指數總回報率超過7%,超過美國股市、10年期國債收益率和美國企業債。

然而,商品市場在三季度重新回到陰雲密布的狀態,金屬、谷物和原油價格大幅走低是拉低商品市場的“罪魁禍首”。強勢美元則是重壓商品的另一個關鍵因素。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價格下挫可能沖擊任何改善的市場人氣。金融危機以後,大宗商品市場的人氣已經因為糟糕的回報率,以及與其他資產類別的緊密關系而變得很弱。

花旗集團數據顯示,今年內三季度,大宗商品ETF和商品類基金的資金凈流出總計高達82億美元,完全抵消了上半年75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花旗認為,攀升的供應和溫吞的需求增長令原油價格承壓,而難得一見的大豐收則可能將大規模供應推向市場,由此令谷物價格重創,美元持續強勢對貴金屬構成重壓。這些是拖累商品市場的主要力量。

目前,考慮到油價疲弱,谷物庫存可能觸及歷史峰值,基本沒人預期四季度大宗商品市場將改善。

很多分析師認為,大宗商品市場的“過山車”行情凸顯了更複雜投資策略的必要性。

在所謂的大宗商品“超級周期”階段,賺錢可能相對容易。而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超級周期”進入尾聲的時期,高庫存和強勢美元可能會令先前輕易取得回報的投資者失望。

瑞士信貸全球金屬交易部門主管Kamal Naqvi稱:

投資者仍然希望配置大宗商品資產,盡管大宗商品可以帶來多元化收益,但他們目前更希望該資產可以帶來絕對回報。

我認為,我們可以或者應當使用更為集中的風險敞口來投資單一的商品類別,這更像是“選股”的市場環境。

換句話說,投資者應做空那些基本面失衡的單一商品,而不是將資金投入到ETF這種追蹤大宗商品指數的投資品種當中。

花旗分析師Aakash Doshi稱:

如果今年做空大宗商品,你將所向披靡;而如果做多咖啡和可可這種軟性商品,做空谷物,你也將賺的盆滿缽滿。

在這種環境中,主動管理(做多/空和做相對價值)是唯一的方法。我們已經不再處於大宗商品的超級周期當中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537

打新的三個技巧 流水白菜

來源: http://xueqiu.com/2340719306/32652953

新股的資金回報率相差4-5倍,所以,打新,還是要有些技巧的。

很明顯,發行價格低的,資金總體回報高:蘭石重裝的資金回報3個點,發行價格,1.68元。打這個股票的資金,會笑翻。此外,節能風電,重慶燃氣等等,都是低價暴利王子。



規律二,深圳的新股,資金回報率高。下面這張表格,剔除便宜的蘭石,其它的資本回報平均不及深圳新股的一半。




頭痛啊,下周要配置一些深圳的股票了。有沒有那種高安全的深州的股票,非金融股,介紹下?


還有一點補充下,破板不急賣,大部分破板賣真的不合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480

黑豹薦文|誰在發動新的石油戰爭? BlackPuma

來源: http://xueqiu.com/5232498753/34002637



今年夏天全球資本市場中最令人關註的價格變化就是美元的大漲與原油的大跌:從六月底到十一月中的的四個半月中,美元指數一路攀升了11%, 而同期的原油價格則暴跌了34%。根據西方資本市場的傳統定義,原油從高點下跌超過20%就意味著原油價格已經進入了熊市。

作為全球最重要、交易量最龐大同時流動性也最好的儲備貨幣與大宗商品,美元與原油的一漲一跌既有簡單的因果關系(因為原油以美元定價),也含有極深刻的宏觀經濟原因,更會從宏觀的經濟層面傳導到金融層面,不但直接影響微觀層面上的公司金融決策,也同時對資本市場上的融資行為以及交易行為產生共振影響。

原油的這次大跌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全方位案例。 因此,要充分理解為什麽原油在今年夏天會如此暴跌,首先就必須建立一個全方位的思維框架。然後再通過對於宏觀與微觀層面的同步剖析,才能達到既深度又廣度,多維度的完整解析。

讓我們先通過11月份頭兩周里發生的兩個事件來撥開原油價格的迷霧吧。

1.11月中旬,經過數周的非公開法庭程序,美國68歲的真正石油土豪、身價位列全美第24位的哈羅德•哈姆(見圖)被法官裁定應該支付10億美元給他的前妻,為一段幾乎成為八卦新聞的離婚案劃上了句號。哈姆離婚前的身價最高達到180億美元,前妻小他12歲,是他的第二任妻子。跟哈姆結發25年,見證了哈姆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石油公司老板一步步發展到美國首屈一指的石油大亨的完整過程。

哈姆自創的大陸資源公司(Continental Resources)是過去十年中美國石油工業大崛起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根本原因就是大陸資源以人棄我取的超級勇氣與決心,頂著滅頂的失敗風險,通過資本市場的縱橫博弈,在美國的Bakken地塊低價租取了多達100萬公頃的土地進行鉆井開發。在眾多開發先驅相繼失敗而退出後,一舉賭中了美國近50年來最大的油田開發(總面積超過50萬平方公里,2013年被證明可開采總量接近80億桶石油)。

而哈姆的成功在美國的這輪幾乎史無前例的石油工業大崛起中並非孤例:美國在過去七年中的原油產量令人瞠目地暴增了70%,不但一舉改變了全球的原油供應格局(宏觀層面的最根本的原因),也以成千上萬的中小石油開采公司為主角,在譜寫了美國能源革命的成功篇章的同時,為全世界奉獻了眾多而又詳實的公司金融案例。



2.十一月的頭兩周里,資本市場里誕生了一個冰火兩重天的景象。冰的是:大量的中小型石油企業發行的垃圾債隨著油價的持續下跌而暴跌,使得持有這些債券的基金們叫苦不叠。火的是:在中小型油企的債券大幅下跌的同時,以Chevron、ConocoPhillips為代表的大型油企卻篤悠悠地發行了多達170億美元的企業債,並受到市場的追捧。其中Chevron一家就發行了40億美元,ConocoPhillips 發行了30億美元。

這一冰一火之間透露了一個有趣的信息,也充分暴露了美國石油生產的本質問題:中小油企是美國石油工業大崛起的生力軍,它們的產能擴張得到了資本市場的全力支持。但是這些近年里斬獲頗豐的中小企業的資本結構都不合理,債務率都過高(因此發債獲得垃圾級的評級),只能通過連續的融資來滿足開發資金的需要。而在資本市場的大力支持下,油企發行的垃圾債存量規模大增,已占到全美垃圾債總存量的16%(10年前僅為4%),成為了機構投資者的標配產品。中小油企發行債券是為了產能擴張(因為每個油井的前期投入超高,而第二年的出油率又會比第一年有明顯的下降,所以這些新增的油井很難在短期內達到正經營現金流,因此這些企業只能通過外部融資來滿足新產能開發的資金需求)。

而跟這些中小油企發債融資目的完全不同的大型石油公司,利用市場的追捧,通過發行債券一是為了加速改善自身的資本結構(即延長債務期限與降低平均債務成本),二是為了滿足“神聖不可侵犯”的股息支付需要。這個由資本市場劃定的資本配置很好地揭示了美國石油工業的一個重要本質:即對於中小企業這批產能擴張的真正生力軍,資本市場願意前赴後繼地為它們提供開發資金;大型油企則已經在機構投資者眼里淪為了不擇不扣的提款機:機構投資者不相信這些大型油企的激進的資本擴張(因為成效不好),也不願意為它們的激進買單,只願意穩定地賺取股息收入。根據華爾街的測算:2015年全球非國營的50大油企用於支付股息將達到非常可觀的1200億美元,遠遠超過790億美元的資本開支(capex)。證據表明,大型油企的CEO與 CFO 們,在每年的企業資金使用安排中,保證股息支付甚至增加股息已成為首選。哪怕在油價暴跌至30美元一桶的2009年(當時還處於金融危機的最慘烈的時候),沒有一家大型油企宣布減少股息。而在今年夏天的油價大跌中,ConocoPhillips居然宣布將股息提高5.8%,並通過減少開支5%來滿足新增股息的資金需求。再以BP為例,其2015預計的經營現金流為277億美元,在首先滿足了股息支出的58億美元後,資本開支為245億美元,留下的26億美元的資金缺口將將通過減持部分資產與發債來籌集。



以上的兩個事例(從美國最大的石油土豪的發家史到美國大型油企與中小型油企在資本市場上融資用途的迥異)充分說明了一個不爭的事實:美國石油大崛起的真正英雄是那些成千上萬的中小型石油開采企業,而不是曾經呼風喚雨的大型油企(包括那些國營的巨大油企)。而這個既有趣又有力的事實,也為大家理解油價的最近暴跌帶來了全新的視角,同時也為演繹油價的未來趨勢帶來的更大的不確定性。

宏觀層面的供需關系

任何商品的價格漲跌,都在根本上會受到宏觀的供需關系的變化所影響。

除去美元上漲對所有以美元定價商品的價格負影響,油價的一路狂跌首先是對供需不平衡的一個爆發性的集中修正。

從供應上來說,最大的加法來自於美國。美國的原油產量在過去的七年里大跨步地增加了70%,不僅使美國一舉躋身於全球最大的產油國行列(也有數據表明美國已經是世界第一了),也因此讓美國從心里與戰略思維上擺脫了大量依賴進口石油的危機意識。在能源自立的新思維主導下,美國已經悄悄地解除了長達40年石油出口禁令,在大幅改善美國貿易赤字的同時,也為GDP的穩定增加帶來了正能量(貿易赤字越小,對GDP增加的負作用就越小),更為美元的中長期持續走強奠定了基本面理由。

從需求上來講,最大的減法來自於中國的增速放緩以及經濟結構轉型所帶來的對石油需求的邊際效應的下降。與此同時,還把那些依靠中國的高速增長來說自己經濟故事的依賴資源出口的新興經濟的增速也一起拉慢了下來。

除了以上的兩個至關重要的需求減法,另外一個需求放緩的因素來自於美國。作為全球第一石油使用國的美國,過去七年中的新車能耗效率得到了大幅改進,改進幅度至少達到了25%。根據最新的數據,美國新車的每加侖油的平均續航已經達到了40公里。目前美國很多地方的汽油價已經跌到3美元一加侖,也就是說美國的新車主們,平均花上18元人民幣,就能開上40公里的路程。



沙特的石油央行夢

講到宏觀層面的石油供與需,就一定要提到歐佩克,更要提到世界上最賺錢的產油國-沙特阿拉伯。

作為一個成立於1960年的石油輸出國組織(12個成員國,簡稱OPEC,即歐佩克),歐佩克在目前的全球經濟新秩序中完全是個異類,因為它的成立初衷與存續的目的就是通過協調產量來調控油價,而該理念與實踐是跟自由市場經濟理論格格不入的。但是由於石油在全球的政治經濟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再加上歐佩克曾經控制全球石油產能三分之一的這個強大現實,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對歐佩克一直是敢怒而不敢言,生怕得罪了這幫國家後所產生的新石油危機(歐佩克的地位就是19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石油禁運對西方造成的重大石油危機所一舉奠定的)。

當然美國等西方國家縱容歐佩克存在並默許它明目張膽的價格操控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沙特阿拉伯。作為歐佩克中最大佬的國家,並仰仗自身的一千萬桶的低成本日產能以及相對小規模的本國需求,沙特事實上就成為了全球最重要的價格調控國。以此為籌碼,沙特在緩和油價波動的同時,極大地取悅了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為自己獲得了全球地緣政治中的特殊地位。

沙特扮演的角色就像一個做市商:通過自減產量來消化供大於需所帶來的價格下行壓力(歐佩克雖然是個操縱油價的卡特爾,但是不少國家都心懷鬼胎,經常打打小算盤,為了自身的國家預算利益,違背大家約定的生產配額而偷偷超額生產),或者利用自身的產能余量來迅速擴大生產以對沖地緣沖突所帶來的突發性供應危機。



公平地說,沙特因為天賦產能,國庫殷實,有能力也有意願來扮演一個沒有任何國家可以扮演的油價平穩機制員,雖然經常因此損失大量的收入,但是算算政治賬,沙特毫不在乎暫時的現金流多寡,儼然一副長袖善舞的全球石油央行的姿態。可以說沙特很享受自己這個職責與地位,幹得是不亦樂乎,也很有成就感。

除了自身具有的千萬桶的日產能,沙特還在全球修建了三個超大的油儲基地(沖繩,鹿特丹與埃及),總規模達到了1300萬桶,並根據協議可以在自己三大基地儲滿的基礎上利用美國的石油戰略儲備的儲能。

這就為沙特平衡(或者說操控)油價帶來了更大的活絡空間。歷史上有兩大著名的由沙特操盤的石油事件,其結果令沙特名聲大振,也令被打擊者遭受極大的重創。

事件1: 1985年的9月13日,沙特突然宣布將日產量從200萬桶提高到1000萬桶。當時石油的現貨與期貨市場成立才兩年而已,規模與機制還是草根期,根本抵抗不了如此爆炸性的供需新次序。

價格結果: 原油的現貨價從39美元一桶迅速跌到10美元一桶。最大的受害者:前蘇聯。

作為計劃經濟為主導的產油大國,前蘇聯的收入來源以能源出口為主,根本沒有任何機制與能力來抵禦價格如此規模的大跌。更可悲的是,當油價跌破10美元一桶後,前蘇聯的決策者表現出了散戶割肉式的絕望行為,在期貨市場上以6美元一桶的價格大規模拋售自己未來的產量。

不管歷史學家們如何解讀前蘇聯為什麽會在1990年代初解體的原因,但是前蘇聯經濟在80年代後期的崩盤肯定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而1985年9月13日由沙特主導的油價暴跌即使不是前蘇聯經濟崩盤的最主要原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



事件2: 1990年夏天,伊拉克的薩達姆侯賽因發動突襲,一舉侵占了鄰國科威特。受該突發事件影響,油價從20美元一桶迅速躥升到了40美元一桶。而在老布什總統在1991年初發動第一次海灣戰爭前的半年里,大量的投機商開始賭油價將在未來持續上漲,並在期貨市場上建立了大量的多頭倉位。

但是投機者們所不知的是,沙特在整個期間里滿產能地生產石油,給了市場投機者造成了一個假象,以為全球產能已到極限,任何地緣政治的新波動就會讓油價暴漲。但是他們根本就不知道的是,沙特所生產的石油中的相當一部分,根本就沒有流入市場,而是神不知鬼不覺地進入了自己的三大油儲基地以及美國的戰略油儲被隱藏了起來。

等到老布什宣布開戰的當天,沙特將所有的儲備都同時拋向了市場,現貨市場一天里價格從40美元一桶跌到了20美元,將市場中的投機者們殺得幹幹凈凈,並重創了很多大型油企的交易自營盤,使得那些油企被迫斬掉交易業務部,整整二十年都不敢再恢複自營業務。



“央行沙特”的價格前提

沙特立誌通過調控石油供應成為全球獨一無二的石油央行,並以石油央行為依托,在全球重大的地緣政治博弈中,既以溫和派的形象牢牢地站在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一邊,為自己賺取了充足的政治資本,也為自己不受美國為代表的西方自由思想所迫贏得了政策空間,得以在本國以及海灣地區堅持推行高福利的王室獨裁統治,從而大大緩和了國內的仇美勢力的擡頭以及對王室的統治威脅(別忘了,9/11中的20名劫機犯中的絕大部分是沙特公民,而本拉登在被沙特政府取消國籍前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沙特富二代)。

但是不光是沙特人,還有包括奧巴馬2008年當選總統時候的最高能源智囊在內的很多政策精英們,都沒有預計到一場石破天驚的能源革命即將爆發,並在未來的幾年里會以風卷殘雲的方式席卷全球石油市場。

這是一場純粹式的美國科技革命。在長達數十年間,無數的美國各種風險資金一波加一波地投機、失敗再投機,前赴後繼地投資了大大小小的哈姆們(那個剛被判賠前妻10億美元的美國最大石油土豪);美國成千上萬的石油投機者們(英文稱他們為wildcatters,意思是野貓)以三寸不爛之舌,輔之於海枯石爛的決心與毅力,談判了數以億計公頃的土地開采租約,通過租賃金支付加上成功後的分成許諾,徹徹底底地盤活了沈睡在頁巖層上的巨大規模土地。經過多年的在實地上的開發試驗與不斷糾錯,完善了60年代就誕生於實驗室里的“水壓裂痕”與“水平挖掘”等全新的石油開采技術,終於實現了厚積薄發,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最深的節骨眼上,徹底改變了美國的石油工業,以同時一舉改寫了全球的石油版圖,為全世界的石油供應體系建立了全新的秩序。

其結果也把沙特從石油央行的寶座上踢了下來。原本操控著全球最大浮動產能的沙特,其影響力在美國突增的70%產能面前突然變得無所適從了。



這就是為什麽沙特突然在夏天宣布不再單方面負責產能調控而選擇放任油價的自由滑落。而沙特的決定也徹底打垮了油價死多頭的最後的一點點信心,加速了油價在夏末秋初的跌落。

但是,跟沙特的產能規模與生產成本不同的是,美國的新增產能是成千上萬家的中小油企所帶來的,而且它們的開采成本均遠高於得到上天厚愛的沙特的邊際成本。當沙特宣布自己的決定後,油價突然沒有了一個強莊,石油市場也變成了散戶市場,而這些散戶的建倉成本遠高於原來的莊家,這就極大增加了未來價格的不確定性。而那些先前因為相信莊家控盤能力的鎖倉者(死多頭們),因為失去了控制風險的最大信心,只能拋貨出局。

這就產生了一個極其有趣的話題。那些代表新增產能的直接把沙特邊緣化的眾多美國中小油企們,各自成本不一,唯一的相同就是它們的成本肯定都高於沙特。同時,它們只會算經濟賬,根本不會也不可能去算什麽政治賬。因此,這個新增產能的軟肋就是油價下滑所觸及的各自成本線。

再加上前述的這些中小油企的質量相對差的資產負債平衡表,以及它們對持續融資的迫切需求以保持產能的持續擴張,當油價跌到成本線以下後,不光會使得它們原來就緊繃繃的資本結構有爆倉之虞,也會因為資本市場的斷供而失去產能進一步擴張的機會。

沙特的如意算盤就是這麽打的:通過油價的正常下跌,探出美國這些油企的真實成本以及資本市場為它們融資的耐心點,先逼死一批高成本的油企,再通過對資本市場耐心點的持續打壓,事半功倍地搞死更多的油企,一勞永逸地消滅相當一部分的新增產能,重新奪回自己的石油央行寶座,並讓資本市場從此心有余悸。

宏觀層面上的供需關系,會對於微觀層面上的企業金融決策產生因果互動;而對於全球經濟活動中最為重要的大宗商品,石油的供需關系,又會在日益發達的資本市場的推波助瀾下,在多層面上產生更多的共振反應。因此,了解原油價格下跌的真正內在原因,不但需要明白宏觀中的邏輯關系,更要洞悉微觀中的金融關系,因為從全球資本市場的大框架體系里,石油與貨幣之間本身就是一個極為緊密的互動互聯與互補的關系。(源:走進華爾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422

新的賣殼手法

據筆者所見,近年上市公司地位有價有市,但有些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想法賣殼的想法層出不窮,賣殼的橋段,有很多跡象,以下就是一堆例子:

(1) 先供股再賣: 這一些股票公司市值較低,大股東會利用大折讓大比的手法把小股東供走,集中股權。

(2) 出售實體資產: 透過幾個出售的方法,例如實物分派,大手出售廠房等等,把不需要的業務分割出去。

(3) 突然派發股息: 公司業務不多,有巨額現金的時候,會突派發股息降低,之後再作賣殼。

(4) 大股東無端端配售: 公司大股東本身控制控制性股權,之後會出售部分股權,或者進行配售,使之降低至50%或30%以下,變相引入一些財技不足,不欲全購的新股東。

(5)失驚無神買入垃圾: 公司在配售取得現金後,會購入一些垃圾資產,套回一些資金,目的會「回水」予原殼主,降低收購成本。

(6)突然配售債券: 公司可能沒有債務,但可能因為需要方便未來印股票予新主之用,會發行大量債券,待實現部分概念後,會逐步出售股票。

(7) 大股東逐少減持: 多數因為投資移民的所謂財富計劃,大股東會逐少減持股票予市場,實際上是轉予一些為達成投資1,000萬,需鎖定資金的投資移民,這樣的套現法一定會使股價不斷推高。

(8) 管理層無端端變成財技人士: 公司本來頗為正經,但突然有些格格不入的財技人入來,股權也有些變動的時候,你就知可能有一些古怪了。

(9)無端端買入地產項目: 目的可能令他變為地產殼,可以賣的價值高一些。

其實有部分上市公司都走了其中不知多少步,如果符合以上的條件,其實都可以研究一下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352

歐元以創29個月新低開啟新的一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670

歐元以29個月新低開啟了新的一年。

2015年1月1日亞洲交易時段,歐元對美元觸及1.2082;1月2日亞市早盤,歐元進一步跌至1.2064,創2012年年中以來最低。同時,美元對多數主要貨幣仍表現堅挺,其2014年全年漲幅甚至創下1997年以來最大。

QQ圖片20150102091928

就在2014年最後一天,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吹風稱將,可能在1月份采取更為大膽的經濟刺激措施。

路透報道,德拉吉在接受德國商業日報Handelsblatt采訪時表示,歐央行已準備好對通縮風險作出反應。

我們做好了技術準備,如果需要,則將從2015年初調整刺激措施的規模、速度和構成成份。對此,管委會的意見是一致的。

歐元區消費者物價指數將於1月7日公布,市場普遍預計其同比增速將出現下滑。

歐央行委員會將在1月22日召開會議。市場押註該行將最終做出購買主權債的決定,就像美國、英國和日本所做的那樣。

野村證券認為,2015年1月初,歐元對美元或將加速下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8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