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蘋果供應鏈重新洗牌  誰會是新的一軍?

2015-03-09  TCW
 
 

 

二○一五年,誰,將扮演台股衝萬點火車頭?答案,依然是蘋果(Apple)。

一年內股價成長超過七成,一度衝破一百三十美元,市值來到破天荒的七千七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十四兆五千二百億元),足以買下整個俄羅斯股市,或是全球最大石油公司艾克森美孚(Exxon)兩次。這是蘋果在新春創下的驚人成績。

蘋果,還會繼續發威產品全面出擊,股價喊出再漲二五%

去年 iPhone 6 創造史上最大換機潮,華爾街一度認為蘋果的利多隨其問世而出盡,沒想到熱潮不僅持續延燒,甚至不斷突破極限。外資在跌碎一堆眼鏡後終於調整了目標價,摩根大通證券認為蘋果的合理價位至少在一百四十五美元以上,《霸榮》(Barron's)更預測,蘋果股價未來一年有望再漲二五%,至一百六十美元。

理由,就在三月九日,蘋果春季發表會「Spring Forward」上。

這一天,將是全新穿戴式裝置Apple Watch宣布開賣的日子。根據權威科技網站AppleInsider的消息,當天蘋果還將同步推出十二吋MacBook Air,以及改版後的iTunes與音樂串流服務。

事實上,這只是掀開蘋果二○一五年產品布局的一角,若攤開整個藍圖(見上表),可以發現,今年,將是蘋果有史以來推出最多款軟硬體產品的一年。

「如果說去年是 iPhone 獨領風騷,今年就是(蘋果產品)全面出擊,」一位負責蘋果代工的高層說。

做為全球消費性電子龍頭霸主,蘋果一出手,其規格、功能與外觀設計,往往就定調業界標準。舉凡過去的全觸控螢幕、一體成型鋁鎂合金外殼、指紋辨識等,皆能引爆非蘋陣營大跟風,帶動相關零組件廠業績水漲船高。

以今年的布局藍圖來看,全新產品 Apple Watch 所用的新材料藍寶石螢幕,預估將成為所有穿戴式裝置的基本配備,未來有可能全面應用到手機與平板上。新增的 Apple Pay、Health Kit 等軟體功能,則透露出蘋果跨足金融與醫療產業,欲全面打造生態系統的野心。

新款的 iPhone 6S ,則可能增添 3D 壓力感測器功能。透過這項新技術,手機可以偵測到按壓的力道,從而開發出偵測心跳、血壓、脈搏等新應用。

至於平板電腦與筆電兩大成熟產品線,則持續挑戰輕薄、快速與電池續航力的極限。

對台灣電子產業來說,蘋果幾乎等同於衣食父母,光是一支 iPhone 6 ,就牽動台股二○%的產值,若將所有的硬體產品全部計入,占比更是高達三○%以上。換句話說,只要能透析蘋果的產品布局與策略,就能預測相關台股今年的表現。

德盛科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廖哲宏分析,今年要投資蘋概股,主要看兩種類型,一種是 new feature(新功能),一種是 gain share(市占增加率)。後者比前者更具股價爆發力。

贏家,將上演大風吹可成訂單成長,宸鴻可望回 iPhone 之列

二月十二日,蘋果公布了最新的供應鏈名單,緯創、仁寶首度入榜。若加上原本的鴻海、和碩與廣達,代工五哥全部入列,一場供應鏈大洗牌的賽局隱然成形。

對蘋果來說,長期依賴單一供應商會對營運帶來高度風險,最好的策略,就是將訂單分散,使其互相箝制,既避開生產風險,也能控制價格。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納入新的供應商,重新調配訂單比重。

「這是一手胡蘿蔔,一手鞭子的手法,」一位台中光學大廠高層說,蘋果常常在談判初期開出逼死人的條件,看你做不做得到,如果成了,立刻增加訂單,若不成,就轉頭投資二線廠商。

和碩就是一個極佳範例。在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學習後,去年業績大爆發,從鴻海手上搶下超過兩成的 iPhone 6 訂單,股價隨即翻身上漲,今年二月股價一度超過鴻海。摩根士丹利證券預估,和碩今年的 iPhone 訂單占營收比重,將進一步提升到三○%以上,股價未來還有一○%的成長空間。

反觀鴻海,雖然穩坐代工老大位置,握有最主流的產品,訂單營收比率達七成,但在蘋果分散供應鏈的策略下,慘遭和碩瓜分,反而成為股價受害者。

這就說明了,今年的蘋概股,要挑的不只是純度,更重要的是低基期、具備成長爆發力者。

可成與鴻準的機殼王者之戰也是同樣的邏輯。鴻準是 iPhone 金屬機殼最大供應商,擁有六萬多台 CNC 機台(電腦輔助數值控制機),產能與規模比可成高逾一倍,但空有一身武藝,卻仍得受制蘋果的分散策略,眼睜睜的看著訂單流入可成口袋中。

巴克萊資本證券分析,目前全球 iPhone 機殼訂單,可成僅占五%,在去年 CNC 機台有效擴充,生產良率改善的狀況下,今年可望大幅提升到一二%,成長超過一倍。在需求及供給面互相配合下,營收、獲利都能穩定成長。

至於一度被踢出iPhone供應鏈的觸控面板廠宸鴻(F-TPK),今年頗有捲土重來的態勢。它曾是iPhone熱賣大功臣,也是蘋果在手持式裝置最重要的關鍵零組件合作夥伴,但當蘋果為讓 iPhone 更輕薄,它一夕之間失去iPhone 5訂單。

不過,對蘋果的供應鏈策略來說,只要你有持續創新的利用價值,永遠有機會翻身。宸鴻持續協助 Apple Watch 的觸控面板開發,以及 iPhone 6S 的3D壓力感測新功能研發,大和證券預估,如果蘋果採用這項解決方案,宸鴻不只能重回 iPhone 供應鏈,還可拿下五○%市占率,預估平均出貨單價達八美元,貢獻一四%毛利。二○一五年每股獲利可望達十五.九三元。

另一檔可望受惠於蘋果產品新功能的股票,正是當前的股王大立光。業界認為,蘋果的相機畫素停留在八百萬已有兩代之久,今年勢必要有所提升,且Android陣營早將前後雙鏡頭列為標準配備,蘋果極可能也在今年跟進。一旦成真,做為第一供應商的大立光,業績至少再翻一倍。

這就是為什麼儘管股價已經來到了二千六百元的新高天價,九大外資還是同步將目標價調到三千元以上。

然而大立光也不是完全沒有風險。一位光學產業高層就透露,其實蘋果對大立光的報價「越來越失望」,認為成本太高。若iPhone6 S將前後雙鏡頭列為標準配備,在節省成本與分散風險的策略下,很可能讓玉晶光接手。「即便玉晶光技術能力不到位,蘋果也會用軟體功能去彌補硬體不足。」該高層分析。

入榜,未必跟著蘋果賺緯創拿到蘋果屑,獲利挹注有限

事實上,隨著蘋果產品越賣越多、量越出越大,現在的供應鏈產能已經過於集中,蘋果這種「扶植老二打老大」的手法,已經要提前布局到栽培老三上,好讓手上多幾張牌可打。原本是蘋果絕緣體的緯創與仁寶,現在就因此而入選。

雖然外資界認為,緯創拿到的是量少又低毛利的 iPhone 5C,今年了不起再增加一款四吋的iPhone mini,占其營收不到五%,不只獲利挹注有限,還可能為了迎合蘋果要求,投入大量設備與人力,反倒侵蝕本業獲利。

而仁寶更辛苦,接手從去年第四季就開始衰退的 iPad mini,被認為是這連蘋果皮都稱不上,只吃到蘋果屑。

事實上,對於內功不夠的廠來說,蘋果單是毒藥,不是補藥。過去群創想做,卻搞不定良率,弄到虧損連連。另外一家觸控面板廠勝華,更是弄到公司破產,可以說沒有三兩三,不要想登蘋果山。

但對這兩家緯創、仁寶來說,接蘋果單不只是面子之戰,更是要趁此機會趕快蹲馬步練功,一旦像和碩一樣熬過了成長期,順利轉大人,營收、獲利、股價都能一飛沖天。

站在投資的立場,緯創與仁寶雖然都打上了蘋果光,但要享甜美果實恐怕還要再等上一、兩年時間,長線可以布局,今年可能很難有好的收穫。

看透了蘋果的產品策略布局,才能掌握投資二○一五年蘋概股的投資契機。

【延伸閱讀】搶先看蘋果2015產品布局,新款史上最多!

● iPhone系列iPhone 6S˙新增3D壓力感測器iPhone 6mini˙4吋簡化機種(主打低價市場)

趨勢1:壓力感測成為主流配備趨勢2:4吋成為低價手機主流規格

● 穿戴式裝置 Apple Watch˙全新介面˙外觀設計˙搭配Apple Pay行動支付

趨勢3:藍寶石螢幕成穿戴式裝置標準配備趨勢4:手表成為手機功能的延伸

● 機上盒Apple TV˙4K高解析度˙智慧錄影˙家電控制

● iPad系列iPad Air˙3 9.7吋˙高速A9晶片(主打消費娛樂市場)iPad plus˙12.9 吋大螢幕˙新增觸控筆(主打教育商用市場)iPad mini 4˙7.9吋小螢幕(主打低價市場)

趨勢6:小尺寸平板恐遭淘汰

● App軟體Apple Pay 2.0˙行動支付,付費方式與金融創新iTunes + Beats˙行動音樂結合線上音樂與高品質收聽體驗HealthKit˙行動醫療平台,搭配手機與手表

趨勢7:手機取代信用卡趨勢8:個人健康管理時代來臨

● MacBook系列 12吋MacBook Air˙高畫質Retina螢幕˙10小時電池續航力

資料來源:AppleInsider、鉅亨網整理:林俊劭

【延伸閱讀-圖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821

倪正東:互聯網金融將誕生新的“BIG4” 估值已入“風口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73

倪正東:互聯網金融將誕生新的“BIG4” 估值已入“風口期”
作者:姚博海


導語:回想起2013年,創投市場當時還處於一個“冰凍期”,募資、退出都比較困難。但是僅僅2年,創業已經成為一個時髦的詞匯,“互聯網+”概念已經深入人心,而金融就是“互聯網+”一個很好的切入風口。

4月16日,在由清科集團、投資界、中關村管委會聯合的主辦2015年中國互聯網金融投資與並購大會上,清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倪正東分享了對於互聯網金融風口時代的投資分享。

  以下為分享整理內容:

  回想起2013年,創投市場當時還處於一個“冰凍期”,募資、退出都比較困難。但是僅僅2年,創業已經成為一個時髦的詞匯。從習近平主席到李克強總理,都不止一次提到了鼓勵創業創新,“互聯網+”概念已經深入人心,而金融就是“互聯網+”一個很好的切入風口。

  之前,我見了東方財富的董事長,他們公司停牌之前的市值是500多億,一複牌可能就會超過1000億。在當年,東方財富網主要是互聯網廣告模式,拿融資很困難。可是今天他們一季度賣基金就可以賣接近2000億,一年能夠賣到7000億到10000億,這是他們創業時無法想象的。

  這是A股,再來看看新三板。一家登陸新三板的PE公司目前達到了1000億規模的市值,還有一家基金變成了新三板最火的基金。我昨天見了兩家公司的董事長,在他們心中就是收購收購,有的做移動教育,互聯網教育,有的做其他的領域。但無疑互聯網金融行業是最火熱的。

  在過去兩年中,估值上升最快的就是互聯網金融公司。互聯網普及是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基礎,手機登移動端的普及為互聯網金融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十年前我們跟支付的公司去交流,他們非常的孤獨,今天誰有一個支付的平臺,就很值錢。互聯網金融確實提高了資源的配置效率,從第三方支付,P2P,金融的網銷,還有眾籌等各個領域,確實提高了效率。

  比如,網上賣基金在幾年前不可以想象,今天網上賣基金已經占據了整個基金銷售的20%到30%左右,未來還會增大。此外,網上賣保險、做理財配置都已成為手機端中比較普及的應用。

  互聯網金融公司的投融資也是非常的活躍。清科研究中心互聯網金融研究報告顯示,2010年的時候只有九家公司獲得融資,2011年25家,2012年是20家,2013年是44家,2014年是193家,金額達到了14億美元,2014年比2013年增長了340%,這個數是非常值得 我們關註的。

  從再細分的領域來看,供應鏈金融193家公司有七家,虛擬貨幣有兩家,大數據和征信有七家,金融搜索和資訊有13家,眾籌融資有15家,消費金融是17家,第三方支付是18家,金融網銷43家,P2P47家,看得出2014年投錢個數最多的是P2P,第二多的是金融網銷,投的金額也比較多,都是在5、6億美元左右。

  眾籌行業最近很熱,但是融資卻比較少。15家眾籌公司融到的錢還不到2000萬美元。現在,阿里、平安、京東都殺進來了。京東、淘寶和眾籌網等比較活躍,這些模式確實也是值得探討的,還有一些智能硬件的發布平臺,大家可以去解讀。從眾籌的角度來看,其實京東的眾籌,募資金額去年年底大概是1.4個億人民幣,跟2500億的P2P相比,眾籌目前還是一個很小的市場。

  193家互聯網金融公司里面,早期項目還是受關註的,去年被投資的互聯網金融公司里面35%是天使,43%是A輪,總共超過80%的公司是天使和A輪公司,拿到C輪只有4%。從幣種來說,互聯網金融領域人民投資的錢占到了58%,說明這個領域是人民幣基金也很喜歡,人民幣基金業看得明白。最近有一些公司要回國內A股上市,這也是一個方向。

  金融網銷融合了多方企業的參與,也很活躍,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市場。互聯網賣基金的公司,一個銷售就可以賣很多,這個是很偉大,也很了不起,也可能是顛覆性的。互聯網保險起步比較較晚,但是發展也比較迅猛,這里面也是一般傳統的公司,其他的一些機構也在逐漸參與,這里面也是清科研究中心關註的一個重要部分。

  還有電商們也在琢磨著供應鏈的金融,一個大的企業對他的供應鏈上下遊是非常了解的,這中間本身在傳統上就有很多的交易,很多的資金放款和壓款在里面,阿里巴巴有螞蟻小貸網商平臺,京東有金寶貝,供應鏈金融是一個很大的領域,也是一個很好的領域。每個大的企業,聯想、海爾、華為等這些巨大的企業,他們周圍有可以有這種供應鏈金融的考慮。

  第三方支付應用範圍逐漸廣泛,移動支付肯定是發展熱點。2014年第三方移動支付的交易規模達到了59000億,這是比較大的,過年的時候通過微信發紅包,轉賬等,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互聯網支付公司做了很多的鋪墊,真正變成了一個浪潮是2013、2014年互聯網金融一下子興起了,現在這個時候不是講概念的時候,現在也不是吹的時候,互聯網金融公司是埋頭幹活,把業績做好,否則出問題就是大問題,今天我們這個市場上很多的P2P出問題都是資產端出了問題。

  電子商務進入消費金融市場,盤活產業鏈業帶來了新機遇,趣分期也是跟電子商務結合的案例,還有互聯網跟旅遊結合的。互聯網金融跟一些票據合作,不僅僅是講概念,已經滲透在很多的曾經傳統就存在這些領域。

  有人在說BAT之外中國的第四大互聯網公司在哪,我覺得很有可能就是在互聯網金融這個領域。也不見得是今天興起的互聯網金融,也可能是某家互聯網公司早就存在了,他只是擁抱的互聯網金融,我覺得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一定會出千億美元的公司,這就是我們今天大家跑到這里來很好的地方探討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最後祝福整個互聯網金融欣欣向榮,在座的各位投資人和創業者能夠分享整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謝謝大家!

附倪正東演講PPT












































(轉自投資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206

阿里影業宣布新的人事任命,憋了一年的“大招”何時亮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12/151497.shtml

11

回顧下2015年以來,阿里影業在產業布局上做了些什麽:4月底宣布以8.3億元人民幣全資收購粵科軟件;6月份通過配售股份募資121億港元’加上正在與阿里巴巴集團探討的兩項資產的註入,阿里影業的娛樂全產業鏈條已經初具雛形;海外業務方面,阿里影業今年先後與派拉蒙等全球影業巨頭達成合作,投資的首部好萊塢大片《碟中諜5》已在海外上映,九月該片將正式在國內上映。此外,阿里影業在洛杉磯組建了團隊,並已和歐洲、日本和韓國眾多一線娛樂公司建立了直接業務關系。

8月12日,阿里影業宣布任命阿里巴巴資深副總裁張蔚為阿里影業公司總裁,並直接負責公司海外業務以及投資並購等業務;任命阿里巴巴前資深副總裁、首席人力官鄧康明為公司首席運營官(COO),全面負責法務、財務、人力資源、市場公關等公司管理事務以及公司的電商業務,均向阿里影業首席執行官(CEO)張強匯報。阿里影業的內容研發和制作業務仍將由張強親自管理。

新宣布的阿里影業業務組織架構將聚焦內容研發及制作、宣傳發行和電商平臺及海外業務四大板塊,並逐步在大數據底層上,構建基於互聯網生態的實現各業務單元之間的全面打通和橫向協同的底層平臺。

具體而言,內容研發和制作業務將以IP為核心;宣傳發行業務則將以互聯網技術應用和大數據為基礎,打通傳統線下營銷方式;此外,基於阿里巴巴生態體系所延伸的娛樂電子商務平臺的搭建和運營,將會面向全行業開放,以幫助整個產業創造更多的利潤來源和價值空間。另外,積極拓展海外業務,在全球範圍內整合資源、技術和人才,直接參與娛樂產業的全球化競爭,也是是阿里影業未來的戰略重心之一。

附:資料介紹,此次新到崗的兩位高管均為“老阿里人”:

張蔚:2008年加入阿里巴巴集團,出任阿里集團資深副總裁和戰略投資部負責人,主導過阿里巴巴多項重大投資並購。加入阿里巴巴之前,張蔚曾在多家國際500強公司擔任高級管理職務,包括美國通用電氣集團、貝恩咨詢公司、NBC環球、新聞集團及下屬公司星空傳媒等;

鄧康:2004年加入阿里巴巴集團,先後擔任阿里集團首席人力官、資深副總裁,執行董事在內的多個高級管理職務,主管過人力資源、市場營銷及戰略合作,在公司運營事務和相關業務上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加入阿里巴巴之前,鄧康明曾於多家跨國企業出任人力資源總監,包括微軟(中國)、甲骨文(中國)、達能(中國)及強生下屬公司楊森制藥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卡西,文章為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624

支付寶之外,螞蟻金服首次發布新的獨立應用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18/151581.shtml

8月18日,螞蟻金服推出全新的一站式移動理財平臺——螞蟻聚寶,以獨立應用的形式,為大眾用戶提供理財服務。這是在支付寶以外,螞蟻金服首次發布新的獨立應用。

螞蟻金服財富事業群總裁袁雷鳴表示,“螞蟻聚寶是螞蟻金服在互聯網理財領域的一次重要嘗試,螞蟻聚寶1.0版本只是一個開始,通過一站式、低門檻的理財體驗,我們希望讓更多人開始關心和接觸理財。後續,通過快速叠代,螞蟻聚寶將逐步打造一站式、低門檻、智能化、社區型的理財平臺,真正實現金融理財場景化,讓大眾用戶的理財變得更簡單。”

螞蟻聚寶在1.0版本里,集合了余額寶、招財寶和基金等三種理財類型,通過一個賬號打通。未來,螞蟻聚寶還將支持通過余額寶購買股票等更多功能。

螞蟻聚寶秉承的是“簡單理財”的理念,為用戶提供囊括“活期”、“定期”和基金等多種理財類型的一站式理財服務。螞蟻聚寶還與第一財經、納斯達克交易所等機構合作,為用戶提供包括A股、港股、美股在內的精選資訊。

目前,已經和螞蟻聚寶合作的機構,包括多家資產2000億以上的銀行,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償付能力150%以上的保險公司以及全國排名前幾的擔保公司,數量超過120家,同時,通過數米基金網,有80家主流基金公司入駐螞蟻聚寶。

袁雷鳴透露,在上線推廣期內,所有用戶在螞蟻聚寶平臺購買基金產品,都無需支付申購費。同時,基金贖回時,可以實現T+1到賬,這相對於行業平均T+3以上的到賬時間,到賬時間縮短了至少兩天。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周路平,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取授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211

消費金融成互聯網金融香餑餑,新的藍海大戰打響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22/152079.shtml

大家都知道,因為銀行對於中小企業貸款的忽略,讓互聯網金融迅速崛起。從某種程度上可以這麽說,互聯網金融正在成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最佳有效途徑。過去,在傳統銀行領域基本只有信用卡這種消費貸款形式,而互聯網金融崛起的同時,也帶來了消費金融的興起。不過由於消費金融大多是無擔保、無抵押貸款,風險系數相對來說也比較高,一些風控能力比較弱的平臺很難輕松把控消費金融。

隨著《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的出臺以及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互聯網金融風險信息共享系統的上線,風控能力差的P2P平臺將逐漸會被淘汰。相反,一些風控能力較強的P2P平臺風控水平將會得到進一步鞏固與加強。這次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從技術安全、內控安全、系統穩定性等方面對加入互聯網金融風險信息共享系統的機構進行了嚴格審核,最終確定了13家P2P平臺作為首次接入的機構,包括宜信、人人貸、紅嶺創投、翼龍貸、拍拍貸、網信、開鑫貸、合力貸、積木盒子、財路通、玖富、信而富、有利網。

建立風險信息共享系統、打破信息孤島,這對於加入的13家P2P平臺來說,將會進一步增強他們的風險控制能力,也加速了行業的洗牌速度。與此同時,隨著風控能力的不斷增強,這類P2P進入消費金融市場無疑也更有保障,那麽無形之中將會帶來消費金融的全面爆發。

一、綜合消費金融將成P2P信貸主流

目前我國消費信貸在信貸結構中占比僅為20%左右,而在信貸發達的美國市場,消費信貸的占比超過60%,遠高於中國,以中國的人口基數,將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對於P2P們來說,消費金融是一片新的藍海。

於是一類以拍拍貸為代表的老牌P2P平臺開始轉向消費金融,根據拍拍貸上半年的數據,拍拍貸有80.2%的單筆借款金額在5000元以下,有70%以上的借款用於個人消費借貸;另一類以財路通為代表的後起之秀,通過從用戶體驗上滿足消費者需求,形成自己獨特的消費金融產業鏈條,並嘗試以C2B的模式進入消費金融市場。那麽,這類P2P平臺進軍消費金融有何優勢?

首先,消費金融對於P2P平臺來說,意味更高的風險系數,沒有龐大的風控體系是很難做到的。拍拍貸、財路通作為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互聯網金融風險信息共享系統首批加入者,其風控體系自然也是得到了央行的認可。拍拍貸通過8年的數據積累與反複休整,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風控流程,包括反欺詐系統、信用評級系統模型和基於信用評級的風控定價模型。財路通同樣具有非常完善的網絡安全防禦體系和獨特的風控系統,使用先進的雲計算平臺,運用多種防破解防攻擊技術,用戶連接網站均通過加密數據傳送,獨立研發的FICO信用分模型,無疑多了一重保障。

其次,從目前國內的現有消費金融生態來看,消費金融公司數量相當有限,而國家正在鼓勵擴大消費金融試點,但是當前整體的服務範圍和能力都還有待提升。而在這一點上,以拍拍貸、財路通為代表的P2P平臺通過提供創新的消費金融產品以及強大的服務體系,已經得到了相當部分消費金融用戶的認可。根據易觀數據分析,當前國內的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主要來自於這類P2P平臺。

最後,從整個消費金融的生態上來看,P2P綜合消費金融包括了個人房貸、車貸、醫療貸、教育貸、耐用消費品貸等,這給予了消費者更多的選擇。對於每一個消費者而言,他們在很多方面都會有貸款的需求,這些相比單獨的電商消費金融等擁有了更全面的選擇。金融理財不同於其他產品,很多消費者一旦選擇了某幾個平臺,就會有比較高的忠誠度,對於大多數的消費金融用戶來說,也不太可能每選擇一個新的消費就換一個不同的平臺。

雖說目前P2P平臺綜合消費理財金融占據了整個消費金融市場的主要部分,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垂直細分領域湧入不同的消費金融,他們必然將會對P2P造成相當的沖擊,尤其是P2P在以下兩方面尚存在不足。

不足一:缺乏場景化入口。大家都知道,消費金融就意味著需要一個消費的生態,諸如京東的白條,阿里的花唄,他們緊緊圍繞著自己的電商平臺,很容易刺激消費者通過這種借貸的方式進行提前消費。

不足二:流量入口上存在不足。不可否認,很多P2P平臺都已經擁有了一批忠實的理財用戶,但是相對電商類的平臺而言,他們在流量入口上還是比拼不過人家。尤其是對於京東商城、天貓商城等平臺來說,其流量入口無法與他們同臺較量。

二、旅遊消費金融成市場新的爆發點

目前,去哪兒、驢媽媽、途牛、首付遊等旅遊平臺,興業銀行、中國銀行等金融機構都推出了旅遊金融分期消費,旅遊消費金融正在成為旅遊平臺競爭的新焦點。

從消費者的需求角度來看,旅遊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件非常向往的事情,尤其是對於一些收入並不高的年輕人來說,他們心中或多或少都會有幾個特別想去的地方,但是由於經費不足很問題讓他們的旅行只能成為泡影。對於一些費用昂貴的出國旅行來說,就更承擔不起了,那麽這個旅遊金融分期消費就自然而然就會成為他們考慮的一種需求。

從旅遊類平臺的發展來看,當前去哪兒、途牛等各大旅遊平臺普遍存在虧損的現象,這是困擾所有在線旅遊平臺的一大難題,而旅遊金融的出現則讓在線旅遊平臺看到了新的利潤增長點。事實上,旅遊金融類產品並不像想象的單一,除了比較常見的旅遊分期金融服務,還包括旅遊理財、旅遊保險經紀等方面的產品和服務,在推出旅遊分期消費同時也推出各類旅遊相關理財產品,勢必會給在線旅遊平臺帶來更多的利潤空間。

從旅遊服務的角度來看,推出旅遊金融消費是對在線旅遊服務的一種最好補充。由於很多消費者都存在旅遊金融方面的需求,但是過去很多平臺卻沒有提供這方面的服務,消費者的體驗自然會存在不足。如今去哪兒、驢媽媽、途牛等各大旅遊平臺推出了各種不同形式的旅遊消費金融,必然會增加用戶的粘性和用戶的忠誠度。

不過從目前這個旅遊消費金融市場的整體情況來看,各大平臺所推出的旅遊消費金融時間都並不是很長,要想讓旅遊消費金融成為一種常態,他們還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

1、對於在線旅遊平臺推出的旅遊消費金融,很多用戶目前普遍都還不是十分了解。雖然說,旅遊消費金融需求存在,但是旅遊消費金融的消費習慣並沒有形成,這個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消費者市場培育過程。

2、從實際市場看,旅遊的新興消費群體多為經濟能力有限的年輕學生、白領,但與此同時這部分的消費者還款能力也相對有限,旅遊消費平臺需要增強自身的風控能力。

三、電商消費金融成為巨頭必爭之地

目前國內的三大電商平臺天貓、京東、蘇寧都分別推出了消費金融。京東有白條,阿里有天貓分期、花唄,蘇寧易購有任性付、零錢貸。那麽,這三大電商巨頭都紛紛打造了自家的電商消費金融,他們的優勢何在?

第一個優勢自然是眾所周知,天貓、京東、蘇寧作為國內的三大電商巨頭,他們在流量入口上的優勢是其他任何平臺都無法比擬的。最為重要的是,這三大電商平臺都積累了龐大的消費群體,而且用戶忠誠度相對來說也比較高。

第二個優勢是就是場景生態上的優勢了,本來電商平臺就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平臺,通過基於這個巨大的電商體系打造信用消費,無疑是對平臺自身生態建設的一種補充。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上進行購物的時候,有的時候會出現支付不方便或者資金暫時緊張的情況,這個時候他們就會很自然地選擇電商平臺的信用消費。

第三個優勢三大電商巨頭本身的資金實力了,消費借貸的方式由於無需擔保擔保,幾乎完全是憑借個人信用消費。很多中小消費金融平臺一旦出現較高的借貸消費收不回來款,就會出現資金緊張的局勢,導致平臺無法繼續運營下去。但是阿里、京東、蘇寧擁有足夠的實力來抵擋住部分還款逾期、欠款不還等壞賬現象。

雖說巨頭們進軍整個消費金融市場,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不過目前他們還只是局限於基於電商平臺的消費金融,在其他很多的垂直細分領域並沒有涉入,也就無法對其他消費金融市場構成威脅。

此外,消費金融未來將會成為拉動電商平臺消費增長的重要動力引擎,巨頭們圍繞著電商消費金融的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除了天貓、京東、蘇寧三大巨頭布局之外,其他諸如分期樂、趣分期、名校貸、優分期、99分期、車輪賺等校園分期電商平臺也都在圍繞電商消費金融布局。

四、醫療消費金融會成為醫保的一種補充

很多家庭由於經濟原因負擔不起昂貴的醫療費用,這個時候分期醫療付費也就由此誕生了。眼下國內有少數醫院都通過與銀行合作,推出了一種分期付費的方式。目前國內還沒有單獨的醫療金融平臺通過與各大醫院達成合作,而推出醫療金融服務,不過劉曠相信醫療O2O平臺遲早會把這個巨大的市場納入他們的戰略計劃之中。

從需求角度上來說,醫療消費金融是一種剛需。如果你的家人生病了,這個時候你沒有錢支付醫療費用,朋友也不願意借錢給你,那麽有分期付款的醫療消費金融方式,你會不會選擇?我相信你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甚至將來你還會感謝醫療分期付費挽救了你的親人。

而從信任度的角度來說,目前推出了分期醫療付費的都是醫院,醫院做這個事情自然相對來說會更容易得到患者的信任。不過未來如果醫療O2O平臺推出醫療分期消費金融,信任障礙則需要突破,尤其是不光要獲取患者的信任,還需要獲取醫院的信任。

整體看來,劉曠認為醫療消費金融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情,尤其是對於很多沒什麽資金實力老百姓來說,但是當前國內的醫療消費金融普及程度還過低,要讓醫療消費金融順利進行,需要醫院與金融平臺以及機構的共同配合。

五、教育消費金融正在培訓、留學領域興起

需要在這里說清楚的是,教育消費金融不同於校園電商消費金融,雖然他們同樣都是針對學生,但是一個是針對學生們的購買消費,另一個是針對學生們學習上的消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消費。目前學好貸、龍門社交金融等平臺以及眾多的培訓機構都推出了針對大學生的學費分期貸款。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隨著國內教育的不斷改革,中國學生的學費越來越貴,而高校的辦學成本也逐年上漲,尤其是研究生和留學學費,對於很多家庭來說都是一大難題,更別提一些家境貧寒的家庭。據統計,目前在美國的華人貸款市場中,學費貸款僅次於房貸,位居信貸市場第二位,足見這個市場的龐大。此外,很多學生今天都會參加各種英語、計算機等技能培訓班,對於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說,他們報這種培訓班往往都不太好意思主動開口管父母要錢,教育培訓分期付費就成為了考慮的首選。

而從申請貸款的程序上來看,對於很多學生報課程或者從銀行機構等辦理留學貸款,往往申請的時間比較長,申請的金額額度比較小,好學貸、龍門社交金融的專門針對教育放貸的平臺,申請手續相對來說要簡單很多,而且審核時間相對來說也要快很多。

不過需要提醒學生朋友的是:要警惕一些機構所推出的零學費學習以及工作後分期付款的信息。這類平臺往往通過欺騙性的手段把學生騙過去上課,然後由放貸公司追著學生還款,而對於學生學完後承諾的保障工作也只是一句空頭話。

同時對於好學貸以及龍門金融來說,他們要給學生放貸的話,必須要確保學生將來有一定的償還能力,否則教育學費貸款尤其是留學貸款也不是個小數目,一旦平臺的壞賬率過高,就會導致平臺的資金鏈出現問題。

六、農村消費金融即將成為下一個風口

農村金融是當前阿里、京東等巨頭積極要進攻的領域,不過目前這兩大巨頭還沒有進軍農村消費金融,諸如農分期、領鮮理財等平臺都已經開始在農村消費金融領域進行布局。不過隨著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不斷滲透到農村,未來農村消費金融將會成為下一個新的風口。

其一,隨著國內的農民收入不斷增長,農村消費市場規模也正在逐年遞漲,盡管當前農村消費金融並沒有成為一種主流,但是隨著農業電商的逐漸滲入,未來農民對於電商產品的金融需求會越來越多。

其二,我國農民消費的觀念也正在開始發生改變,過去如果你讓農民接受貸款消費的概念,幾乎不太可能。同時,過去農村的住房、汽車、家電、教育、旅遊等信貸消費市場發展較為滯後,但是隨著國內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逐漸完善,農民對於金融消費的需求也就逐漸在增長。

其三,過去農村的金融基礎建設設施太過於落後,隨著城鄉一體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如今很多農村的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也上去了,而且大型的電器商場、商貿市場,包括汽車下鄉活動、農村新房建設等都在刺激農民過上新的生活,這些都為農民的金融消費打下了堅持的基礎。

從目前農分期、領鮮理財等農村金融平臺在消費領域做得還遠遠不夠,對於他們來說,農村消費金融平臺而言,最難的還是在習慣的培養。隨著農村金融消費環境的不斷完善,要想讓農民朋友把消費金融當成一種常態,這個確實還需要一段漫長的過程。

此外落後的網絡也將成為農村消費金融向前邁進的一大障礙,目前雖然農村的網絡覆蓋率在不斷提升,但是大部分的農民都是過去的60後、70後人群,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對於上網並不熟練,更別提在互聯網金融平臺進行消費理財了。

七、房產消費金融一片紅海

至於提到房產消費金融平臺,這個就非常多了,諸如好房寶、搜房寶、家分期、房融所、土巴兔等,此外過去傳統的銀行也一直都在深耕耘房產金融領域,包括了新房金融、二手房金融、裝修金融、租房金融等多個方面。從目前這個消費金融的市場規模來看,房產消費金融的規模是最大的。

第一,毫無疑問買房對於中國大多數的消費者來說,是一件大事,而且涉及的資金規模比較大。相當部分的消費者購買房產都沒有那麽強大的經濟實力基礎,不管是新房還是二手房,亦或是裝修房子,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這個時候貸款就會成為他們考慮的首選。

第二,目前推出互聯網房產消費金融的平臺主要是新房交易平臺、二手房交易平臺、租房平臺以及裝修O2O平臺。通過借助買房、租房以及裝修房子的需求積累了用戶,讓他們通過平臺進行貸款自然也就成為了順利成章的事情,而且本來房產貸款對於很多來說都是一種剛需,到哪貸款不是貸款,更何況這類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放貸時間、資質審核相對於銀行來說都要更方便。

第三,房產金融是整個房產交易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少了房產金融,就無法形成交易生態閉環。所有從服務的角度上來看,提供房產交易的平臺同時又提供房產金融,是提升用戶體驗的一個必要環節,同時也是平臺獲取新的利潤增長點所在。

房產消費金融市場規模龐大,競爭同樣十分激烈。互聯網房產消費金融最大的威脅就是對傳統銀行的威脅,但是房產金融是傳統銀行非常大的一塊利潤來源,傳統銀行對於互聯網房產消費金融平臺的反擊是他們最大的威脅。

另一個威脅就是來自於平臺自身的風控能力了,房產消費金融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同時貸款額度也會非常大。傳統銀行過去在對購房者的資質審核會相當嚴格,如今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為了加快放款速度,對於消費者的資質審核都已經放松了,這勢必也就造成了更大的風險。

八、汽車消費金融需要突破4S店這道屏障

最後我們來看看汽車消費金融,其實與房產消費金融在很多地方都有著相似點,很多汽車交易平臺諸如汽車之家、易車網、天貓汽車等都推出了汽車消費金融,在購買新車、二手車等上面都可以進行貸款消費。

與購買房子一樣,購買汽車同樣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貸款無形之中就成為了眾多消費者的一種選擇。2014年,我國的汽車金融市場規模為4000億元到5000億元,根據民生銀行和德勤聯合發布的《2012中國汽車金融報告》預測,2015年中國汽車消費金融市場余額將達到6700億元,足見這個市場規模的龐大。互聯網汽車消費金融正在受到越來越多年輕購車一族的認可與接受,這部分消費群體大多數實力都不是特別雄厚,未來互聯網汽車消費金融很可能將會成為汽車金融的主流。

從平臺的流量入口來看,汽車之家、易車網、天貓汽車等汽車交易平臺,都具備龐大的流量入口,而且這類汽車交易平臺都擁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實力,比較容易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最為重要的是,在這類平臺上辦理汽車貸款,手續上以及資質審核等方面要比線下平臺方便快速很多

對於互聯網汽車金融平臺來說,他們面對的最大競爭對手除了銀行之外,還有傳統的汽車廠商。從目前的汽車金融市場格局來看,由於購買汽車都是通過線下交易,大多數的消費者選擇汽車消費金融的方式都是通過線下的4S店,而非直接通過互聯網平臺,如何引導消費者通過線上平臺進行金融消費是互聯網金融平臺需要突破的難關。

從以上論述我們可以看出,互聯網消費金融正在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它也將會成為未來互聯網金融的主流,與中小企業借貸並駕齊驅。但是消費金融不同於企業貸款,風險系數相當高,未來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大贏家一定屬於風控實力比較強的平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553

如果有一個新的香港……



龍應台曾憶述當年出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長的經驗。她說,政績,不一定是甚麼豐功偉業,能把已有的,分配得更好;把剩餘的,加以善用;已是功德無量。

走訪「惜食堂」時,想起的,正是這句話。每天六千份熱飯及食物包,來自四千公斤剩食。把垃圾變價值,或避免價值變垃圾,你我都想過。但會否身體力行,又是另一回事。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好事,留給慈善機構做。大事,留給能幹的人做。於是,自己啥都不用做,就坐享了一個蜚聲國際的香港。

這幾年,香港病了。少少苦楚等於激勵,終於醒覺,等人打救,死得。貧富縣殊,不再是電視上何不食肉糜的故事,而是未試過都肯定見過的現實。

由去堆填區的剩食,變成送上門給長者和孩子的熱飯,過程中,領導者仍是有的。但主角,其實是過程中每一個付出的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飯出飯、有車出車,一個都不能少。否則,巧婦難為無米炊。

慈善捐款當然可貴,但長遠來說,只有無數的個人奉獻,最可靠。平凡人不用為任何事情賣賬。前仆後繼,哪怕無以為繼。我們有市民捐款營運的傳媒,也有群策群力的「惜食堂」。

為何付出?最直接的原因,是享受當義工的快樂。想深一層,全城投入,一齊去「own」一件事,是一種公民的充權。公民跟一般居民的最大分別,是對我城有感受,由感受衍生見解,並把見解轉化成行動。自己城市,有本事自己去救,才是真正的自由。

前幾天去做講座,有大學生問,廿年前的香港,跟現在很不一樣。廿年後,我們又會有一個新的香港嗎?我想了好久。如果,將來有個新的香港,我希望,那是一個所有人一齊去own的香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019

2B成BAT新的眼中肉,盟主之爭再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03/154519.shtml

導讀 : 不論是創業者,還是BAT三大巨頭,他們都已經開始把目光瞄向了To B市場。

提到中國互聯網與美國互聯網的最大區別,可能很多人都非常清楚。美國擁有To C市場的蘋果、谷歌、facebook、亞馬遜等科技巨頭,中國也有針對To C市場的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聯網巨頭。不過不同的是,美國擁有To B的微軟、IBM、甲骨文等科技巨頭,中國卻沒有一家市值過百億美元的互聯網科技公司。

有人說2015年是中國的企業級市場元年,根據IT桔子追蹤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5年10月31日,企業級服務領域的創業公司有259家,其中在本年獲投的有56家,占比22%。而根據經緯中國的數據,2014年中國To B領域營收過億元級別的創業公司只有一家,但2015年已經超過了10家。

事實上,不論是創業者,還是BAT三大巨頭,他們都已經開始把目光瞄向了To B市場,而2016年將會成為中國的To B市場爆發之年,IDG資本創始合夥人熊曉鴿曾公開表示:下一個BAT可能出現在To B領域。

To C市場被瓜分殆盡,To B成為BAT新的眼中肉

過去幾十年,中國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公司以及創業者幾乎都在一門心思鉆研To C市場,他們當中很少會有人關註To B市場,除了在電子商務的B2B領域。這也就造成了一個局面:中國的To C市場競爭慘烈,而市場機會與空間也開始趨向飽和。縱觀國內的To C互聯網市場,已經基本上被BAT所瓜分殆盡。

騰訊通過資本布局連番投資了京東商城、美團點評、58趕集、滴滴出行等系列O2O領域的小巨頭,除此之外投資的To C創業公司更是不計其數;百度在O2O領域的打造更是極盡了全公司所有的力量,200億投入百度糯米,傾力推出百度外賣,不惜一切力量促成攜程去哪兒合並、控制在線旅遊等;阿里方面也絲毫不示弱,除了自家的天貓、淘寶之外,阿里在O2O方面的布局也毫不示弱,失控美團之後,全力打造口碑網、巨資入股餓了麽。

再來看看國內的To B市場,從去年開始才不斷湧入新的創業者。不過與此同時,BAT三巨頭的目光也早已瞄向這塊巨大的肥肉,他們三者紛紛開始在To B市場布局。從移動辦公到雲服務,再到供應鏈金融,BAT已經開始在To B市場的各個領域掀起一場新的大戰。

移動辦公,阿里百度連番挑戰微信,騰訊“猛”招不斷

眼瞅中微信公眾號一天比一天壯大,甚至成為了各個傳統企業以及互聯網公司人人必備的移動窗口,阿里百度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過他們並不是無所作為。

移動企業營銷層面,阿里巴巴費盡心血推出支付寶服務窗、百度也是集合公司上下所有力量來打造手機百度直達號。就在他們剛推出之際,很多人甚至都認為支付寶服務窗以及百度直達號未來都將會成為微信公眾號的強力競爭對手。盡管今天微信公眾號已經占據了較為明顯的優勢,但是支付寶服務窗以及百度直達號對於微信公眾號的威脅仍然存在,畢竟支付寶坐擁3億多用戶,手機百度也擁有6億用戶。

移動企業辦公社交層面,正是因為看到了To B市場的巨大市場機會,所以阿里巴巴集團內部悄然放棄了主攻To C社交的來往,轉而全力研發To B市場的釘釘,並在這一領域取得了不錯的突破。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阿里釘釘的企業用戶數量突破了90萬,用戶數量更是達到了近500萬。在積累了一定的用戶數量之後,阿里釘釘開始從企業層面向微信、手機QQ稱霸下中國移動社交發起了不斷進攻。

不過對於騰訊來說,不允許任何人來撼動自己的微信和QQ。不論是支付寶服務窗也好,還是百度直達號也罷,亦或是今天的阿里釘釘,騰訊都要將其扼殺在搖籃里。面對阿里、百度的挑戰,騰訊果斷地采取了回擊策略,在基於微信訂閱號、服務號的同時,微信又推出了企業號。光有微信公眾號還不行,於是騰訊又開始測試QQ公眾號,以此與微信公眾號形成掎角之勢。

騰訊回擊阿里百度的步伐並沒有停歇,去年10月份騰訊又派出了騰訊企點這員猛將。騰訊企點則是從移動企業營銷以及移動辦公兩個層面來應對阿里和百度,通過針對企業QQ與營銷QQ的聯合升級,打通了企業辦公、營銷等多個層面,提供給企業更全方位的服務。

與其說微信企業號與QQ公眾號是對阿里、百度發起挑戰後的回擊,不如說他們是在給騰訊企點做鋪墊。騰訊企點未來會成為騰訊最重量級的企業移動辦公產品,僅僅是其所推出企點助手,就實現了QQ公眾號、微信公眾號統一管理,讓企業同時打通微信、QQ兩大粉絲平臺,幫助企業制定更好的營銷戰略。從騰訊的戰略來看,他們是想把騰訊企點打造成為To B市場中的微信,企圖稱霸整個移動辦公市場。

雲服務,BAT三巨頭爭霸的另一個企業戰場

隨著移動互聯網以及物聯網的迅猛發展,信息、數據也在一時間爆炸橫飛,雲計算和大數據分析成為了全球各個國家以及企業急需提升的新能力。在美國,亞馬遜雲、微軟雲、IBM等巨頭成為了企業雲服務市場的領袖,他們借此獲得了巨額的利潤。在中國市場,以BAT為代表的雲服務公司也在悄然崛起。

阿里雲在去年一年的時間里成立了深圳、香港、矽谷、迪拜等多個新的數據中心,並與新疆、甘肅、天津等10多個省、直轄市達成了戰略合作,一舉成為了國內市場的第一大政務雲。與此同時,阿里雲也提出了去IOE化,在金融機構領域的布局也是快馬加鞭,與眾多銀行、金融機構達成了戰略合作,甚至推出聚寶盆的金融雲計算服務,未來計劃向2000多家銀行、金融機構提供雲計算服務。一時間,阿里雲成為了整個阿里巴巴集團未來最核心的產品之一。阿里雲通過連番召開開發者大會,在醫療、教育、遊戲等各個領域為創業企業和團隊提供雲服務,進一步掌控企業雲服務市場。

面對阿里雲的強勢布局,騰訊雲也開始了全面戰略布局。騰訊雲通過為微信開發者、QQ開發者等創業團隊以及中小企業提供數月免費的雲服務,也獲得了迅猛發展,成為了阿里雲在中小企業最大的雲服務競爭對手。尤其是在遊戲領域,騰訊雲通過借助微信與QQ兩大開放平臺的優勢,迅速成為了國內第一大遊戲雲,也得到了眾多遊戲開發者的擁戴。

相比阿里雲、騰訊雲而言,百度雲雖然擴張速度稍顯不足,但是百度雲在百度自有的生態體系應用非常廣泛。而百度針對百度開發者也推出了百度開放雲,受到了不少移動應用開發者的一致歡迎。與此同時,百度也推出了公有雲產品百度雲加速,意在為企業網站和平臺提供安全、快速的運行環境。

供應鏈金融,BAT爭奪最為激烈的領地

提到BAT三巨頭的互聯網金融,很多人不由會想到年初的紅包大戰。微信紅包、QQ紅包、百度紅包、支付寶紅包圍繞著春節期間發紅包競爭異常激烈,個個摩拳擦掌,誰也不讓誰,而圍繞著紅包爭奪的背後就是BAT三巨頭的互聯網金融爭奪。消費金融正在開始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接受,尤其是年輕一代的80後和90後,BAT圍繞著互聯網金融的下一個戰場重心是在供應鏈金融——小微企業。

馬雲一手推動螞蟻金服的成立,締造了一個互聯網金融帝國,其金融服務的核心對象就是小微企業;騰訊絲毫不弱,其所主導成立的前海微眾銀行核心服務對象同樣是小微企業;至於百度方面,不惜一切力量要全面進軍互聯網金融,與中信聯合成立百信銀行,推出百度小貸,為小微企業用戶提供金融服務。

而在BAT供應鏈金融爭奪的背後,還有一個重量級的企業市場,那就是農村企業金融市場。近年來,農村經濟的發展速度已經明顯超過城市發展速度,越來越多的企業都開始湧進農村市場。由於國內銀行過去一直都把業務重心放在了大型企業上,針對農村企業的金融服務市場目前尚處於空白狀態,這就給了BAT爭奪農村供應鏈金融一個絕好的機會。不過鹿死誰手,眼下勝負未分,大戰才剛剛開始。

總結:

從以上論述我們可以看出,To C的消費市場基本上已經被BAT三巨頭所瓜分殆盡,留給創業者的機會也剩余不多,To B的企業級市場擁有更大的創業空間,同時它也正在成為BAT爭奪新戰場。

在企業移動辦公領域,盡管阿里釘釘發展勢頭較猛,但阿里百度仍然處於被動狀態,騰訊暫時領先,其集合微信公眾號與QQ公眾號的騰訊企點更是後勁十足,成為To B市場中的微信並不難;

在企業雲服務領域,阿里雲占據了較為明顯的優勢地位,騰訊雲依托於微信和QQ兩大開放平臺,已經在遊戲雲以及多個移動應用產品開發領域的雲服務站穩腳跟,百度雲在企業市場稍顯後勁不足,但百度在智能硬件領域的雲服務布局不可忽視;

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盡管目前螞蟻金服具備了更為深厚的互聯網金融根基,但並不能說明阿里在供應鏈金融就一定會領先於騰訊和百度,BAT三巨頭圍繞著這場小微企業的金融爭奪戰實際上才剛剛打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779

AR廣告為Snapchat創造新的贏利點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09/155108.shtml

導讀 : 嗅覺敏銳的Gear VR直接贊助了Snapchat上的VR盒子的3d濾鏡模型。

屏幕快照 2016-04-08 下午7.57.33

Snapchat是兩個斯坦福學生開發的“閱後即焚”的社交應用。在拒絕了FaceBook30億美金的收購後,這個社交應用的快速擴張雖說不至於讓Facebook產生危機感,但至少已經讓Instagram有了很大的壓力。這款應用在用戶收費上用了不少招數,包括對閱後即焚的內容的Replay的收費以及不同濾鏡效果的收費,但是在廣告營收上一直比較保守。

早期Snapchat向來否認自己有針對性的廣告業務。 Snapchat的CEO Evan Spiegel也曾經炮轟在線廣告說網頁和應用上的廣告彈窗簡直令人“毛骨悚然”(實際說的就是Facebook)。即便如此Snapchat在幾年後還是引入了廣告業務。要求用戶輸入年齡來獲得年齡範圍,也會根據地理定位,終端類型來推。最近這款應用又推出了新的廣告玩法,廣告將更好的和AR結合。

“Snapchat一直有一個AR的功能:用戶可以檢測到人的面部,並在上面加上實時濾鏡效果。”這句話是國外某產品論壇的對這款應用的一個評價。我看到時還有一點詫異,因為自己向來沒意識到從嘴里吐彩虹也算是增強現實的經典案例。就像國內也少有人說FaceU是一款AR應用,而是說這個應用有即時濾鏡效果的功能。但這兩款APP確實是用到了實時計算影像(挺複雜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實時添加虛擬效果。由此看來還真符合AR的概念。

去年年末Snapchat的AR效果還需要用一美元來購買,成交量也還不錯。但很快他們還是選擇下線了這一功能,為的是讓更多的用戶頻繁的使用分享濾鏡照片,再與廣告商進行合作。

先是《史努比花生大電影》的廣告投放,史努比本身就很受喜愛,用戶很樂意與之“合照”,嘴中也可以吐出類似彩虹特效的糖果,UGC的傳播效果非常好。

3月12日,英國的一家國際性糖果公司也選擇和Snapchat合作,這家公司專門贊助了短短24小時的糖果濾鏡就幫助這款產品當天搜索量暴漲。濾鏡效果的觸發依舊是大幅度的張嘴,不過這次是從嘴吐彩虹變成了嘴中濺出奶油巧克力蛋。真正讓人記憶深刻的除了3D視覺效果,還有特別定制的音效。

最成功的還是Gear VR的案例,嗅覺敏銳的Gear VR直接贊助了Snapchat上的VR盒子的3d濾鏡模型。效果就是在你的臉上戴了一個VR頭顯。不知有沒有放大眼睛的功能,至少戴上Gear自拍顯得臉小。

這款“虛擬頭顯”設計成用頭部+眉毛的雙重定位。你上下晃動眉毛“頭顯濾鏡”也會跟著動。這回就算廣告打在了用戶臉上,用戶也能玩半天,還能主動分享。在濾鏡的角落里三星也沒忘了放上Oculus小小的logo。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這個濾鏡上線時一直位於所有濾鏡表情中的第一位,但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證用戶體驗,Snapchat在Gear VR上的“表情廣告”沒有加入任何的外鏈,觀眾無法通過點擊某個地方跳轉到某個網頁。

目前Snapchat對好玩的濾鏡廣告的收費高達每天75萬美金。

類似的AR試衣、AR掃商品的廣告在2012年短暫的火了一下,如:試衣魔鏡、在線配眼鏡等等。這些沒有流行起來,是因為這些應用當時都不是移動端的。過去也一直缺乏一款真正創新的,獨樹一幟的殺手級AR應用。如果一款AR應用脫離社交,又明顯沒有遊戲有趣那將會是一個尷尬的存在。

Snapchat上借AR技術UGC的新方式,或許會為穿戴設備的廣告註入一點生氣。最近Snapchat自己也從HoloLens等公司挖了不少人。將來Snapchat推廣自己的眼鏡時不知會有什麽新的營銷玩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914

掌閱不想做中國的 Kindle,但又發布了一款新的電子書閱讀器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06/155650.shtml

掌閱不想做中國的 Kindle,但又發布了一款新的電子書閱讀器
i黑馬 i黑馬

掌閱不想做中國的 Kindle,但又發布了一款新的電子書閱讀器

美國亞馬遜的kindle被看成是iReader Plus最主要的競爭對手。

i黑馬訊 5月6日消息 手機閱讀品牌掌閱今日發布第二代電紙書產品——iReader Plus,售價999元。不過,掌閱創始人兼CEO成湘均對i黑馬表示,這個價格並沒有利潤。

iReader Plus電紙書擁有6.8英寸大屏,比市面上的產品大0.8英寸;采用E ink第三代Carta墨水屏,分辨率達1080x1440。而重量從上一代的248克降至208克,與主流的6英寸電紙書重量相當。電池為1600mAh,能實現4周待機(以每天閱讀1小時計算)。成湘均表示,6.8寸的屏幕將好過6寸屏幕,“6.8寸能夠高度還原紙書上的排版板式”,大屏已經成為當下的主流。存儲空間增加到8GB,內置20級閱讀燈,並帶有獨立的閱讀燈開關;增加了藍牙模塊,用戶既可以連接藍牙音箱聽書,也可以通過藍牙遙控器進行翻頁等操作。

美國亞馬遜的kindle被看成是iReader Plus最主要的競爭對手。4月26日,亞馬遜新推出的Kindle Paperwhite白色款在中國全球首發預售,售價為958元。

這款產品和iReaderPlus的價格和重量均相當,用戶體驗上相差不大。不過內容方面,掌閱略占優勢。亞馬遜提供逾30萬本電子書、報紙和雜誌,掌閱目前擁有圖書、雜誌、漫畫等數字版權50萬冊。成湘均表示,其中90%是出版類圖書,剩下10%是網絡文學。

目前kindle的優勢顯而易見,擁有完善的產品線,在市場早期占領了大量市場份額,擁有廣泛的傳播度和美譽度。相比之下,iReader至今只推出過兩款閱讀器,掌閱方面並未透露上一代iReader的銷量。不過,成湘均對i黑馬表示,將與kindle一決高下。

據悉,掌閱iReaderPlus電紙書售價999元,並贈送價值100元的掌閱閱餅,將於5月11日在掌閱App、京東、天貓iReader旗艦店、一號店同步上市。

閱讀器 電子書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922

雲計算下個10年走向開放,開源雲領域會誕生新的獨角獸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3/156864.shtml

雲計算下個10年走向開放,開源雲領域會誕生新的獨角獸嗎?
楊潔 楊潔

雲計算下個10年走向開放,開源雲領域會誕生新的獨角獸嗎?

一個企業雲的大時代,正在拉開帷幕。也許一個開源雲的獨角獸,也正在醞釀之中。

文|楊潔

2016年,距離雲計算概念被提出,已經過去了10年。“雲計算將跨越從0到1的小時代,迎來從1到N的創新大時代。”EasyStack創始人兼CEO陳喜倫特地為此寫了篇文章,其中如是說。

當直播、VR、人工智能概念如火如荼時,作為它們的背後的技術基石,中國的雲計算創業公司也開始走向前臺,迎來自己發展的風口。在市場需求的刺激下,開源技術生態圈得到了飛速發展,曾經一度受到爭議的OpenStack逐漸占據主導,在開源IaaS領域成為最受關註的雲計算技術之一。

EasyStack就是以OpenStack開源技術起家的。EasyStack創辦兩年,在去年年中,拿到了當時國內開源技術領域最大的一筆融資——B輪1600萬美元。目前,其企業級用戶拓展到超過100家。

經過了兩年的技術沈澱,陳喜倫感覺,EasyStack在雲計算即將發生變革的時代,已經做好了準備。“開源領域終將誕生一只新的獨角獸。”他說。

創業要找有夢想的人

“阻礙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最大障礙是後廠村路”,這是北京互聯網和2軟件圈兒里的一句流行的玩笑話。後廠村路是北京五環外一條普通的馬路,但是現在,卻成了中國雲計算和互聯網的連接線。從2015年起,百度、新浪、聯想等紛紛在附近入駐,雲計算創新示範基地也在這里落戶。每天早高峰期,這里都要上演大堵車的盛況。

EasyStack就在這里安家。兩年前的情人節,陳喜倫帶著9個兄弟,離開了IBM,開始了創業之路。而他的目的,是打造一家OpenStack雲平臺產品和服務提供公司。

OpenStack是一個開源的雲計算管理平臺項目,通過各種互補的服務提供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的解決方案。而EasyStack最早創業的這批人,大多數是來自IBM OpenStack中國研發團隊,也是國內最早研發OpenStack的團隊之一。

在此之前,陳喜倫已經在IBM工作了8年,也經歷了IBM OpenStack中國研發團隊從0到60多人的創建過程。早在2013年,陳喜倫就萌生了創業的念頭。在此之前,雲計算已經在中國如火如荼。但是,陳喜倫感受到,一個巨大的變化即將來臨。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中國的IT應用,正在向 Cloud+Mobile轉型,國內的企業級客戶的業務,也開始真正走向移動互聯網化和雲服務化。一個開源、開放的IaaS至關重要,而他預測,OpenStack,將成為開源雲平臺的最佳選擇。

陳喜倫是個很有行動力的人。在思考怎麽做的同時,2013年年中,陳喜倫創立了OpenStack中國社區,作為OpenStack技術人員討論和溝通的基地。社區里迅速聚集起了國內對OpenStack感興趣的技術工程師和專家。當時微博還熱,從拉粉絲到微博、微信運營,都由陳喜倫在工作之余一手包辦。“後來很多國內的OpenStack工程師,有其他公司的,也有之後加入我們的,當時他不認識我,但是我早就認識他了。”陳喜倫說。

也正是OpenStack中國社區,幫助陳喜倫敲定了第一輪融資。當社區逐漸發展起來,藍馳創投發現了它,也從而和陳喜倫建立了聯系。經過了幾個月的交流後,藍馳確立了投資意願。陳喜倫開始了跑團隊的工作。

但是,離開安穩和高薪的IBM去外面創業,在當時聽起來就是冒險而且不靠譜的事兒。陳喜倫在不同公司里找了幾十個人去聊,最後願意和他一起出來的,只有9個人,其中包括現在OpenStack的CTO劉國輝和COO王瑞琳。“創業要找有夢想的人。”陳喜倫說。跟他一起出來的人,都是優秀的高材生,在大型外企中的技術型人才,還有幾個是當年的高考狀元,一直以來的“學霸”級人物。但是,他們的內心深處還是有著自由夢想的引線,而陳喜倫恰好成為那個點燃它的人。

盡管當時很多人都不看好他們,但EasyStack的團隊,還是搭建起來了。接下來的7個月,劉國輝帶領七八個技術工程師,不分日夜,閉關熬出了最初版本的EScore、ESCloud Roller和ESCloud,奠定了EasyStack的產品基礎。“這是我們原來在大企業,上百人花上幾年也不一定能做出來的東西。”陳喜倫感慨說。而更令他自豪的是,經過了兩年的時間,公司從最初的9個人發展到108個人,最初的聯合創始人和高管團隊沒有任何變動,全部人員都留在了公司內。

而現在,陳喜倫正準備帶領EasyStack迎接他所說的雲計算“新的變革時代”。

雲計算大時代來臨

從2006年到現在,10年時間,雲計算在主流用戶和市場中逐漸得到了認可和了解。

創新領域的創業大潮,大大推動了雲計算的發展。電商的爆發,O2O的熱鬧,隨著越來越多的設備接入互聯網,海量非結構化數據量與日俱增,不同行業公司的IT 基礎設施都在承受更大的壓力。在這背後,則是雲計算的迅速發展和落地。互聯網+的大趨勢,也讓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加快了轉型的速度,包括電信、金融、能源、制造、傳媒等,都在被互聯網加速融入。

“如果說過去十年,雲計算是從無到有,現在則正在經歷從有到優的發展過程。”陳喜倫說,“互聯網正在進入一個大時代。”他把上一個10年看做是互聯網的小時代,那時更多的是虛擬經濟、是商業模式的創新。這10年中,更多地是創業公司、互聯網公司在利用雲計算擴大規模、加快發展速度。但在下一個10年,這種趨勢將在更大規模的領域推進,突出的表現就是,關鍵行業的大型企業開始更多地向雲轉化,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去改造自己的產業鏈。大客戶雲化,行業雲化。

而這樣一個大時代的趨勢,必然也會是普適創新的時代,讓雲計算從封閉走向開放。而在開源雲架構中,OpenStack隨著得到眾多大型廠商的支持、社區的壯大,無疑已是開源IaaS領域的代表。而也正是開源,讓中外的技術人員,站到了同一個起跑線上。

2B領域也隨之越來越多地受到資本的關註,儼然站上了風口。而要解放企業在IT基礎設施上的投入,各類IaaS雲服務創業公司也紛紛出現。

在雲計算領域,傳統分為IaaS、PaaS、SaaS三大領域。“但在未來,企業級市場將被SaaS和IaaS+兩個維度所吞噬。”陳喜倫判斷。對此,他舉了兩個例子,salesforce和AWS。他認為,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是,某個行業的領先公司將產生SaaS平臺,進而沈澱出PaaS平臺,類似於salesforce這類巨頭的發展軌跡。“而你想一想AWS,它是IaaS呢還是PaaS呢?可能更多的是IaaS+,從技術角度提供一些IaaS Plus雲服務來支撐更多的SaaS公司做本行業的PaaS,支撐更多的企業用IaaS+支撐自己的基礎架構。”

從IaaS到IaaS+,支撐更多的SaaS,這也是EasyStack堅持的策略。EasyStack的產品邏輯就在這個思路下貫通。

“現在,忘記公有雲和私有雲的區別吧。我們下一步更核心的問題,是如何為企業級客戶提供一站式的、涵蓋多種雲形態的產品和雲服務,去支撐企業的下一代應用創新。”陳喜倫說。

滿足行業客戶場景化需求

結合以上幾點,EasyStack的產品路線和商業模式,也就變得清晰起來了。EasyStack要做的,不僅僅是一家傳統的技術研發公司,圍繞著產品部署和實施開展業務,而是除了產品之外,做服務型企業,用開源技術滿足行業客戶創新場景化的需求。

在日前,EasyStack公布了自己的ESCore、ESCloud、ESCloud+、ESCaaS等系列產品和新版本。這些產品組合可以為行業企業用戶構建具備四大創新能力的開源雲平臺。

首先是開源技術的整合平臺。ESCore是openstack核心組件與高度定制的Linux OS的雲內核,為OpenStack平臺提供支撐的底層系統。

其次是行業雲化的平臺。ESCloud是基於ESCore的面向下一代應用的OpenStack雲平臺。

第三,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的平臺。ESCloud+是基於ESCloud的IaaS+能力集成平臺。第四,混合雲架構的平臺。作為對專享物理資源與公共虛擬資源的統一管理平臺, ESCaaS滿足了用戶交付模式的需求。

“我們的技術產品路線秉承的是四大趨勢:硬件由專用化向通用化過渡,基礎架構由硬件驅動向應用驅動過渡,系統軟件向通用化+專用化過渡,應用系統由軟件驅動向API驅動過渡。”劉國輝說。

“ESCore是為大型企業建設行業雲設計的。”陳喜倫說。“ESCloud跨平臺兼容多種虛擬化技術,聚焦計算、網絡、存儲的IaaS;ESCloud+通過將容器、NFV/SDN、大數據、物聯網等場景化服務與OpenStack基礎架構平臺集成在一起,OpenStack未來的市場,主要就在於這些IaaS+市場;ESCaas實際上則是托管雲。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企業級市場應用的全分享。”而這,也是和業內其他公司相比,EasyStack的獨特之處。

EasyStack的技術實力,也在其中得到了全面體現。ESCaaS極大地降低企業托管雲的交付難度,並且能夠實現秒級部署,EasyStack也因此在2016年Gartner Cool Vendor的評選中,獲得了“2016最酷雲計算廠商”稱號。它也是亞太區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開源雲企業。

開源雲獨角獸將在未來誕生?

在開源雲技術貢獻上,EasyStack已經成為國內openstack領域的領先者。它不僅在國內社區中擁有著較強的影響力,在今年OpenStack最新版本的核心代碼社區貢獻的全球排名中,與華為一起進入TOP10,成為其中唯二的兩家中國企業。也是前十中,和Mirantis一起進入排名的唯二兩家創業公司之一。並且在今年5月,EasyStack成為繼華為之後,OpenStack基金會中最新的中國公司黃金會員。

現在,成立僅僅兩年的EasyStack,已經超過100家企業級客戶提供了服務,涵蓋了金融、電信、政府、電力、教育以及互聯網金融、電商、大數據等新興行業。

但是,陳喜倫仍然不敢放松。他仍然在努力,讓EasyStack保持成為一家“快公司”。“從2014年,美國的OpenStack就開始從創新層進入了大型客戶的主流市場,跨越了創新鴻溝。而在中國,這個趨勢大約在2015年出現。從這個層面上講,我們比美國整體發展慢了一年左右。”陳喜倫說,“而在競爭的維度上,從2010年開始,OpenStack在美國的十幾家創業公司,已經有多家進行了整合,或者被收購了。為什麽?因為大型客戶選開源公司,他更希望是選領導級的,因此雖然OpenStack的市場是非常大的,但是最終洗牌是不可避免的,最後的市場領導者,可能只會是一兩家公司。”

陳喜倫預測:“中國的OpenStack的市場整合,也會在下面的兩三年之內發生。”但是,他同樣也認為,在OpenStack市場中,會誕生中國第一個開源領域的獨角獸。“中國市場比美國整體還要滯後,但是中國未來將是全球最大的雲計算市場。雲計算是產業創新的支撐,未來的人工智能、VR、大數據、物聯網,都離不開雲計算的支撐。”

而現在,國內的OpenStack創業公司們所要做的,就是在創新的道路上,繼續舍命狂奔。

接下來,EasyStack要做的,就是推動一個生態產業圈的形成。6月20日,EasyStack公布了“萬物生長”的雲生態戰略。與電信集成、國電通、IBM、樂視雲、英特爾、聯想、紫光華山、SUSE、浪潮、思科等企業達成了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並發布了“E+三個100”計劃,即2016年發展100個技術合作夥伴,100個行業合作夥伴,100個雲服務合作夥伴,共同構建“萬物生長”的雲生態系統。

同時,陳喜倫也透露,EasyStack正在加強國際化戰略,在海外進行業務擴張。

一個企業雲的大時代,正在拉開帷幕。也許一個開源雲的獨角獸,也正在醞釀之中。

雲計算 獨角獸 場景化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6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