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我國首枚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11月3日20時43分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長征五號首飛任務發射區指揮部總指揮長王經中宣布,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12月2日消息,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佳能將涉足太空火箭業務,參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微型火箭開發。佳能將通過發揮其在精密儀器方面積累的經驗技術,提供火箭箭體的控制系統。
佳能的子公司佳能電子已經將技術人員派遣至火箭開發團隊。將發揮在數碼相機等領域積累的精密零件技術,實現控制裝置的大幅輕量化,並提供3級火箭在太空分離、改變火箭箭體方向的系統。燃料噴射裝置等主體部分由IHI子公司IHI AEROSPACE負責開發。
HIS和ANA控股已經與日本名古屋一家航天飛船風投企業PD Aerospace展開資本合作。HIS出資3千萬日元(出資比例10.3%),ANA控股出資2040萬日元(出資比例7%)。如果實現商業化運載,HIS將開展太空旅行和運輸服務,ANA控股則將為航天飛船維護和航天員培訓等提供支援。
微型火箭的發射成本一般不到主力火箭的10分之1,因此作為拍攝衛星照片以及通信用超小型衛星的運輸手段而備受關註。JAXA所發展的微型火箭直徑52厘米,全長近10米,大小類似電線桿,是世界上最小的用於發射衛星的火箭。計劃於2017年年初在鹿兒島縣的內之浦宇宙空間觀測站實施發射。
在國際上,民營企業等參與航天業務的事例已經越來越多,而日本的航天開發則一直由政府和JAXA主導。被認為達到3000億日元的日本航天設備產業的銷售額的約9成幾乎都來自政府需求。
1月3日消息,據新華社報道,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昨日發布聲明稱,已找到2016年9月“獵鷹9”火箭發生爆炸的原因,計劃於本月8日恢複發射。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當天在一份聲明中說,如果得到美國聯邦航空局許可,“獵鷹9”火箭計劃搭載銥星通信公司的10顆衛星,於8日從加利福尼亞州範登堡空軍基地重新發射升空。
2016年9月1日,“獵鷹9”火箭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臺上進行發射前例行靜態點火測試時發生猛烈爆炸,火箭上搭載的一枚價值近2億美元的通信衛星損毀。
過去四個月內,美國聯邦航空局、航天局、空軍,以及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等機構的航天專家參與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對事故的調查。
公司聲明稱,調查人員通過分析相關遙感數據與視頻錄像,及地面視頻和物理碎片後得出結論,事故由火箭第二級液氧罐內故障引發。目前公司已經采取相應措施解決問題。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由矽谷企業家埃隆·馬斯克於2002年創建,總部位於加州,是美國商業航天的代表性企業。“獵鷹9”火箭爆炸事故被認為是該公司成立以來遇到的“最難解、最複雜的失敗”,對美國太空探索項目和商業航天發展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
1月9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馬斯克(Elon Musk)麾下的SpaceX公司將計劃的重啟火箭發射時間推遲了一周,理由是天氣糟糕,預計加州中部發射場附近將持續有暴風雨。
按照最新的計劃,攜帶銥星通信公司(Iridium Communications Inc.) 10顆衛星的“獵鷹9號”(Falcon 9)火箭將於周六(1月14日)上午從範登堡空軍基地(Vandenberg Air Force Base)升空;備用發射日期是次日。
這將重啟被擱置了近五個月的“獵鷹9號”發射工作。去年9月份,“獵鷹9號”在進行例行地面檢查時發生爆炸,炸毀了一個助推器、損壞了發射坪,還摧毀了一顆價值2億美元的商業通信衛星。
SpaceX下周末發射的這枚火箭據信將攜帶總質量最重的有效載荷升空。總部設在南加州的SpaceX是一家少數人持股公司,打算利用這個機會恢複商業及美國政府客戶對其火箭可靠性的信心。
據新華社報道,14日從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獲悉,這家公司與丹麥Gomspace公司日前簽訂火箭發射服務協議。這是國內民營商業航天企業承接的第一筆國際市場商業火箭發射服務的訂單。
按照協議約定,北京藍箭將於2018年使用LandSpace-1運載火箭發射GomSpace的立方體衛星群。
根據市場預測,到2020年全球航天產業市場總額將達到4850億美元,而對應到中國市場,包括運載火箭、衛星應用、空間寬帶互聯網等,“十三五”期間就將達到8000億人民幣。
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家棟表示,航天不僅是探索宇宙,也對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民用航天的發展機遇很大,發展速度也會很快。
據新華社報道,在經歷去年9月爆炸事件後,美國私企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火箭14日重返太空,一箭十星,成功把銥星通訊公司首批衛星發射至目標軌道。此後,火箭第一級首次成功實現在太平洋中一艘無人船上軟著陸。
當地時間14日上午9時54分(北京時間15日淩晨1時54分),搭載銥星通訊公司10顆衛星的“獵鷹9”火箭從加利福尼亞州範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這是“獵鷹9”火箭自2016年8月成功把一顆日本通信衛星發射至目標軌道後,首次成功執行衛星發射任務。
約8分鐘後,視頻直播畫面顯示,火箭第一級成功降落在太平洋海上無人船“請看說明”上。這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首次在太平洋實現海上火箭回收,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地面控制室傳出經久不息的掌聲和歡呼聲。
“衛星已確認成功入軌,”該公司隨後在推特賬戶上宣布。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計劃分7次為銥星通訊公司發射至少70顆衛星,此次發射的10顆衛星是銥星通訊公司下一代全球衛星計劃IridiumNEXT的第一批。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由矽谷企業家埃隆·馬斯克於2002年創建,總部位於加州,是美國商業航天的代表性企業。迄今為止,該公司已成功實現5次海上回收,另兩次陸上回收也均取得成功。有趣的是,馬斯克用自己喜歡的科幻作品給用於火箭回收的無人船起名字,叫“請看說明”,意思是讓火箭降落時“看著點,照說明書的步驟著陸”。
火箭第一級回收的目的是研制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傳統火箭都是一次性使用,一旦能夠回收重複使用,將有望降低發射成本,因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歷來引人註目。
2016年9月1日,“獵鷹9”火箭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臺上進行發射前例行靜態點火測試時發生猛烈爆炸,火箭上搭載的一枚價值近2億美元的通信衛星損毀。這一事故被認為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成立以來遇到的“最難解、最複雜的失敗”,對美國太空探索項目和商業航天發展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因此,此次火箭成功發射和回收對該公司意義重大。
正在逐步向民營資本開放的航天火箭領域,迎來了第一單標誌性業務。1月13日,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北京藍箭”)與丹麥GomSpace公司在杭州召開發布會,介紹其火箭發射服務合作項目。
這是中國民營企業承接的第一筆國際市場商業火箭發射服務訂單。按照協議約定,北京藍箭將於2018年使用“LandSpace-1”運載火箭發射GomSpace公司的立方體衛星群。這標誌著中國民營商業航天企業開始參與到國際市場競爭。
北京藍箭是國內最早進入運載火箭研制的民營企業,也是目前國內已經開始服務於國際發射服務市場的第一家民營商用運載火箭提供商。該公司CEO張昌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們已具備了運載火箭總體系統研制能力,包括火箭的箭體結構系統、控制系統、分離系統及其系統單機設備的設計等核心能力,同時,通過貫通上下遊產業鏈,具備了運載火箭總裝、總測的研保條件和能力。
GomSpace是一家丹麥宇航公司,從事微納衛星、立方星研制和生產,並提供相關整體解決方案。同時,GomSpace在國際微小衛星研制領域素有聲譽,曾多次為美國航空航天總署(NASA)提供微小衛星系統和相關服務。
該公司CEO Niels Buus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選擇北京藍箭主因不在低價格,藍箭的服務價格“fine”(還好),他們主要是有技術優勢,另外跟藍箭的技術團隊多年前就有認識和交流,信任他們的能力。
據介紹,雙方從初步接洽到現場考查、技術論證到最終簽約,整個談判歷時9個月的時間。談判過程中,外方公司先後派出三批包括商務和技術專家在內的團隊,從各方面對北京藍箭的技術方案和綜合實力進行評估,最終確定與北京的發射合作。
有市場研究報告預測,到2020年全球航天產業市場總額將達到4850億美元,而對應到中國市場,包括運載火箭、衛星應用、空間寬帶互聯網等,“十三五”期間就將達到8000億人民幣。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資本進入商業航天領域試水,其背後是商業航天領域中空間數據利用的巨大想象空間。衛星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諸如統計海上航行遊輪、飛機數量和航行情況;全世界油罐存儲量;全世界農業植被覆蓋情況;每個人地理位置應用的信息……,通過空間衛星的利用為廣泛的普通消費者提供服務,這些都為航天事業的發展打開了新的窗口。隨著新技術不斷融入到航天領域產業,更多應用場景將改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孫家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到現在,需要回到“用”的角度,讓航天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產生更大的運用。民用航天的發展機遇很大,發展速度也會很快,諸如北鬥系統這樣的國家空間基礎設施,能夠在不斷應用中帶動各個行業的進步,前景無限廣闊。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2月19日在佛羅里達州肯尼迪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獵鷹9號”,並將“龍”飛船送往國際空間站(ISS),還在卡納維拉爾角實現了“獵鷹9號”一級火箭的陸地回收。這是該歷史性的發射平臺首次進行私人航天發射任務。
充滿故事的發射平臺
美國羅切斯特理工大學在讀博士張淵皞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國第一次登月任務和哥倫比亞號事故都是在那里發射的,SpaceX在該平臺上進行發射任務可能起到了傳承的意義,NASA應該有其戰略考慮。”
這是SpaceX第三次成功在陸地上回收火箭。現在,SpaceX回收的一級火箭總量達到8枚。“龍”飛船的太陽能電池板部署完畢,將在未來兩天繞著地球飛行,直到進一步靠近國際空間站。“龍”飛船為目前在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運送了5500磅(約合2495公斤)的物資。目前國際空間站一共有六名宇航員,兩個美國人、三個俄羅斯人和一個法國人。太空艙停靠在發射站兩天後,宇航員將使用一個57英尺(約17米)的機械臂將其固定。
太空艙中的物品包括實驗航天器自主導航系統;研究免疫系統疾病的醫學實驗裝置;測量臭氧、大氣中懸浮物和其他氣體的儀器和一個測量雷擊強度的雷電感應裝置。宇航員之後將為太空艙加載,並讓其返回地球,等待科學家在其著陸後修複。
SpaceX原本計劃在2月18日執行此次發射任務,但是在倒計時發現了兩個問題,其中一個影響了二級火箭的轉向。這迫使SpaceX在倒計時還有13秒時放棄了發射計劃,轉而在周日實施發射。SpaceX創始人Elon Musk在推特上稱:“如果僅僅是因為這個問題,飛行是沒有問題的,但需要確保它不是問題根源。拿1%的幾率去擲骰子是不值得的,再等一天是最好的。”
這次發射中最引人註意的,並不是火箭再次成功實現陸地回收,而是SpaceX全新的發射平臺LC39A。這是一個極具歷史意義的發射平臺——阿波羅11號在1969年首次將人類送上月球時使用的發射場。2011年7月9日,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從這里起飛後,也完成了該平臺的最後一次發射任務。此後,39A暫停運營,一直到2013年,NASA尋求民間合作,與SpaceX簽署了為期20年的租賃合同。此次發射也是自2011年航天飛機發射以來,LC39A首次被使用,昭示著一個新的時代的來臨。
服務數十年,肯尼迪航天中心曾擔任美國聯邦政府最重要的一個航天發射平臺。在上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宇航員就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執行航天任務。在20世紀80年代,它已經成為NASA可重複使用航天飛機的主要基地。NASA目前主要使用的是39B發射臺。
獲得39A發射臺20年租期,SpaceX打敗了另一家私人航天公司,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的藍色起源(BlueOrigin)。SpaceX公司總裁GwynneShotwell表示:“SpaceX將最大化利用39A發射臺,從而讓商業太空發射和美國納稅人都受益。”SpaceX在肯尼迪航天中心還租賃了40號發射臺。
在2016年9月,SpaceX的火箭在卡納維拉爾角40號發射臺爆炸,致使私人航空公司受到了重挫。當時火箭爆炸的原因也已經明確,是因為其過冷氧燃料變得太冷、太堅固,並與其他化學物質反應點燃。那次爆炸不僅摧毀了昂貴的火箭,也摧毀了艙內的物品,其中包括一個Facebook資助的衛星項目。
馬斯克最初用它自己的1億美元投資了SpaceX。在與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進行了激烈的競爭之後,SpaceX累計獲得了NASA超過65億美元的貨物運輸合同,並且最終將承擔把美國的宇航員運往國際空間站的任務。SpaceX還與一些私人公司簽署協議,幫助其將衛星發送至軌道。此外,SpaceX還有望在2020年前得到美國國防部數十億美元的合同。
私企擁有更多話語權
在39A平臺上發射對於SpaceX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此次發射成功,將會讓SpaceX的獵鷹任務更加頻繁地使用39A發射平臺。SpaceX公司總裁Gwynne Shotwell(肖特韋爾)表示,2017年的發射頻率將會是兩三周一次,而且從下個月起,會重複使用回收的一級火箭。
2012年7月8日,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從39A發射塔架發射升空,13天後順利返回地球。這是美國航天飛機的最後一次航天飛行,標誌著航天飛機時代的終結。此後,美國暫時失去了載人航天的發射的能力,轉而依靠俄羅斯聯盟飛船將本國宇航員送入太空。未來,SpaceX將擔負起載人航天的使命。
馬斯克曾多次表示,他希望發射載人任務,2016年還宣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火星計劃,成為第一家將無人航天器運往火星的私人公司,早於美國宇航局。但2月17日SpaceX公司總裁GwynneShotwell表示,公司已經將火星計劃推遲到2020年啟動。“我們原本打算2018年能夠實現火星計劃,但現在我們覺得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在我們的載人航天項目和重型獵鷹計劃上。”
美國宇航局目前依賴俄羅斯的太空站將宇航員運送至國際空間站。此前SpaceX計劃在2018年實現載人火箭和太空艙任務,但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報告建議稱,該計劃過於樂觀。美國宇航局計劃在2020年將著陸器送往火星。
目前雖然特朗普還沒有公布他的航天計劃,但是彼得·蒂爾(PeterThiel)等人主導的美國過渡政府更加倡導讓私人公司領導者加入美國宇航局NASA的PPP(私營公共合作)項目,以提升民營資本在航天項目中的話語權。2016年特朗普與矽谷科技公司領導者會晤時,馬斯克也單獨向特朗普表達了在航空領域、民營資本和公共資本合作對於載人航天的重要性,並得到了特朗普的肯定。
目前已經有三名私人企業領導人加入NASA團隊,其中前NASA官員CharlesMiller成為“NASA著陸隊”(NASALandingTeam)的負責人。另外兩名分別是來自於航天貿易集團CommercialSpaceflightFederation的AlanStern以及前NASA太空出租車商業項目的負責人AlanLindenmoyer。事實上,Stern和Lindenmoyer都與NASA有顧問合同關系,目前NASA過渡委員會的倫理事務官員正在評估他們的加入是否存在潛在的利益關系。
以Space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為代表,美國航天局在PPP(私營公共合作)方面的步子邁得很大。與彼得·蒂爾一起倡導私營企業進入NASA的還有美國前眾議院議長NewtGingrich和前共和黨議員RobertWalker。他們認為此前命名的NASA領導團隊過於偏向NASA的傳統合作夥伴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
以波音為代表的NASA傳統合同商和以SpaceX為代表的“新航空”兩大陣營的沖突將會是震動未來美國航天界最根本的不定因素。雖然目前在特朗普過渡政府中的沖突還僅僅是象征性的,因為新任命的團隊並不能決定NASA的運營,但是特朗普過渡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施加的影響卻令人擔憂。
比如彼得·蒂爾和馬斯克是長期的朋友和商業夥伴,這將涉及經濟利益。彼得·蒂爾的公司FoundersFund是馬斯克SpaceX最早和最重要的投資方。通過加強SpaceX和NASA的商業合作,彼得·蒂爾能獲得很多好處。
我國重型運載火箭研制工作已正式啟動先期關鍵技術攻關、方案深化論證,目前火箭發動機技術攻關已取得突破性進展。
從某種程度上說,探索太空的能力,取決於航天發動機的推力,而新一代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的研制,直接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為我國航天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自2011年以來,我國在載人航天、月球探測以及北鬥導航系統等重大工程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發展航天事業成為我國未來五年的主要任務。
2016年2月,我國首家商業火箭公司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伴隨航天兩大集團相繼成立商業火箭公司,我國商業火箭發射成本有望逐步降低。航天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加強,國際化經營步伐的加快,航天產業總任務量的穩步增長都將使得產業鏈上下遊持續受益,火箭發動機作為關鍵技術將迎來廣闊的市場空間。
據介紹,目前,我國兩種大推力發動機的攻關進展順利。48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已經完成了首次發生器-渦輪泵聯試,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通過試驗驗證了發動機系統和組件方案的可行性,標誌著48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研制關鍵技術攻關取得突破性進展;220噸級高性能氫氧發動機也已完成了多個組件方案詳細設計,進行了組件的研制試驗工作。
重型火箭發動機技術的突破,將為相關的龍頭企業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A股市場相關上市公司中,鋼研高納(300034.SZ)、航天晨光(600501.SH)、航天科技(000901.SZ)以及中航動控(000738.SZ)等值得關註。
今日《點睛》您可滿意?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請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好內容為更好決策。
“你情商挺高的。”
“你是在罵我智商低嗎?”
上周和一位互聯網金融公司的人聊天,對方說情商和智商最近成了同事間互相調侃的段子。雖然在科學上沒有關於情商與智商成反比的確鑿證據,但生活中的確難見到兩者都優於常人的人。一般,智力超群的人在待人接物上總給人一種欠缺感,容易被認為是書呆子。
聯想到上周的兩條消息,先是SpaceX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即特斯拉CEO)宣布要在兩年內用龍飛船二代將2名乘客送往月球並返回,自從1972年阿波羅17號飛船搭載3名宇航員到達月球後,還沒有人再幹過這事;緊接著,亞馬遜CEO、同時也是藍色起源太空公司創始人傑夫·貝佐斯向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和特朗普總統遞交秘密文書,為向月球運輸貨物與設備爭取政府支持,長遠目標是將月球變成人類定居點。
從性格上看,馬斯克與貝佐斯都是智商超高、情商很低的人。《一網打盡:貝佐斯與亞馬遜時代》與《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冒險人生》兩本書對此分別有詳細描寫。創業20多年來,貝佐斯對下屬非常苛刻,容不得工作瑕疵,與他標誌性旁若無人的大笑經常交替出現的是發怒時前額鼓漲的青筋。貝佐斯將勤儉節約和加班文化發揮到極致,谷歌那種優越的辦公環境是早年的亞馬遜員工不曾享受的。
與貝佐斯相比,馬斯克更是一個缺乏情緒控制能力的人,他在工作上很難去顧忌對方感受,對工作進展要求苛刻,甚至會對郵件中的錯字大發雷霆。最能體現他缺乏職場人情味的是,馬斯克輕易解雇了跟隨他12年的貼身秘書瑪麗·貝絲·布朗,起因是後者要求加薪。兩人的關系曾一度被視為《鋼鐵俠》中托尼·斯塔克與秘書“小辣椒”佩珀·波茲的現實版。
馬斯克與貝佐斯屬於同時代能代表美國互聯網精神的人。馬斯克早在2002年建立SpaceX,直到2008年在第四次發射時將第一枚私人火箭“獵鷹1號”發射成功,如今SpaceX已經靠發射火箭和制造衛星網絡賺到了錢。相比於探月,殖民火星才是他的終極目標。實際上,貝佐斯組建藍色起源的時間比這更早,只是與亞馬遜所涉獵的電商、媒體娛樂與雲計算領域相比,這家太空公司太過低調。
兩人共同的瘋狂夢想與性格特質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再成功的商業領域,也能從他的成長經歷中找到日後左右他創業命運的細節因素。比如英語和溝通技能是馬雲成功的兩個基礎,這也是他在幼年時就展現出來的特質。馬雲能在阿里巴巴初創時期獲得蔡崇信這種能決定公司日後存亡的角色,憑借的也是個人魅力。一家公司的風格通常會被打上很深的創始人性格烙印,就像喬布斯之於蘋果。
馬斯克與貝佐斯的童年一個在南非、一個在美國。兩人從小都癡迷讀書、對太空與科幻感興趣、喜歡拆卸與組裝、且專註力異於同齡人。有意思的是,兩人的童年烙印很大程度來自外祖父。馬斯克的冒險精神與賭徒性格和他姥爺約書亞·諾曼·霍爾德曼很像,他一生就是在拆解並組裝私人飛機,帶上家人駕駛它穿越非洲與澳大利亞冒險中度過的。冒險基因隔代遺傳給了馬斯克。貝佐斯則從他外祖父勞倫斯·吉斯(曾是二戰時的美國海軍少校)那里耳濡目染了無所不能的動手能力、在環美旅行中建立的自律與視野、對科幻讀物與太空旅行的興趣等。他們的世界觀養成受了外祖父很深影響。
另一個共同點是,馬斯克與貝佐斯都來自離婚家庭,這可能對他們性格中所產生的偏執以及克服困難的毅力有關。馬斯克童年在南非時經常遭到同學欺負,這對他是一段不願提起的痛苦記憶。貝佐斯童年也因不善溝通又過於耿直而被同伴孤立。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越是童年遭到精神壓抑的人,要麽就此沈淪,要麽就越有可能爆發出異於常人的能量,期望以另一個維度的巨大成功重新證明自己、贏得尊重。
早年與馬斯克因Paypal控制權而分道揚鑣後又冰釋前嫌的彼得·蒂爾有句話“我們想要會飛的汽車,而不是140個字符(暗指Twitter)”,表達了他對矽谷創新和想象力的失望。Snapchat母公司Snap.最近登陸紐交所受到投資人狂熱追捧,上市首日股價暴漲44%。被拿來與之對標的Facebook當前市值已經是其2012年IPO時的4倍。矽谷現在熱捧的仍是這些與C端消費者聯系緊密的科技公司。
國內互聯網更是將“實用主義”演繹到極致,即便在“錢來的太容易”的前兩年,投資人也是紮堆進入O2O這種地推色彩濃厚、缺乏技術含量的領域,很少有“傻白甜”去投資那些回報周期漫長的項目。國內的互聯網創業者也不可能出現造火箭的人,國內航天工業不允許民營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創業者們普遍缺乏一個像馬斯克與貝佐斯的姥爺們那樣一生追求自由和夢想的人,以及在這種性格與世界觀中沈澱下來的成長與創業環境。所以說,雙方之間可能相差了一個月球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