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正在熱映的《寒戰2》,每天都在公司里發生

在2012年依靠快節奏多線索的劇情為香港警匪片打開新篇章的《寒戰》在這個暑假重裝上陣。自7月8日全國公映以來,《寒戰2》票房在香港和內地雙線飄紅,連破紀錄。截止到7月31日,《寒戰2》在香港地區票房累計達6千萬,正式登頂2016香港最賣座華語電影寶座;在內地,到7月20日票房累計已經達到6億,最終預測在7億左右。

兩部《寒戰》電影的主線,講述的都是香港警隊的內部鬥爭。寒戰,Cold War,也就是我們說的冷戰,實際上在企業內部,尤其是大企業,每天也都在發生。

兩種類型的領導:業務導向VS政治導向

在《寒戰》和《寒戰2》中,鬥來鬥去的新老兩代警務司司長李文斌和劉傑輝的角色如果放在公司里,就是兩種特色鮮明的公司主管,一個業務導向,一個政治導向。李文斌是憑借做業務從底層一步步走到管理崗位的,他這樣的領導註重隊伍,註重業績,會為了業務保護下屬,也會為了業務不惜放手一搏。而劉傑輝就是文職出身,他可以不在乎人,可以不在乎業績,甚至可以不在乎結果,但他絕對遵守流程,照章辦事,努力不犯錯誤,政治正確。

在公司里,自己拳打腳踢上來的領導,自然了解發展業務需要什麽。他會註重公司的品牌,他做決定會以客戶為中心,他會花時間做團隊建設。但是如果一個領導出身是財務,那麽可以想象,管理風格自然大不相同。財務註重細節,狠抓流程和管理,善於利用報表看到問題所在,他會為了財務報表,做股東認為“正確的事”,比如裁員、賣業務。很多大公司的首席執行官(CEO)或者總裁(President),就這兩種類型。

經濟好的時候,領導類型不重要。比如在全球經濟低迷的2008年前後,中國靠投資保持高增長,那個時候跨國公司來中國的高管,無論什麽背景,即使閉著眼睛業務都往上走。這些中國總裁在全球總部憑借著堅挺的業績,個個出盡了風頭,做滿了三年就回去升官發財,一時間中國對於全球高管來說,成為了“鍍金”勝地。美國制藥巨頭禮來的新任CEO David Ricks,就是2009年到2010年在中國任職,然後回去擔任美國總裁,今年就被任命為全球首席執行官。中國是他在公司CEO三級跳的第一塊踏板。

但現在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大多公司也放緩了在中國的發展步伐,這個時候,總部派什麽類型的人來管業務,就對中國至關重要了。

我曾工作過的B公司,在中國總裁是銷售出身時候,公司一切以業務為導向,在市場上一路高歌猛進。到了年底,公司的銷售員工開豪車、拿獎金、去法國獎勵旅行。這位高管也因為業務好被總部相中,愉快地離開了中國,高升回去了。

隨之,總部派來了一個典型的政治家做中國區負責人,他此前只負責政府事務。新總裁來中國的頭兩年,不太關心業務,他自認需要了解中國國情、中國客戶、中國市場以及內部的中國員工,不希望在任期內犯錯。等他對南北差異有所知曉、知道了跟客戶吃飯主要是喝酒、市場上競爭對手的不擇手段以及內部員工忠誠度抵擋不住獵頭的誘惑後,基本也到了快回去的時間了。這位文職總裁任期內,公司大幅減少了經銷商,暫停了一些有潛力但風險大的業務,最近又被曝光裁了很多員工。同一個公司,同樣的產品,三年河東,三年就河西,B司現在很多人已經開始懷念上任總裁在的“好日子”。

這就如同同一個警隊,有人欣賞劉傑輝,但有人就擁護李文彬。基層打拼的不在乎政治正確,他們眼里業務才是核心。

公司中的廉政公署(ICAC):合規部

在《寒戰》第一部中,劉傑輝為了打亂對手陣腳,自己暗中去廉政公署舉報了自己,讓獨立的廉署介入調查,順便鉗制對手。這手借刀殺人,在公司里也是曾出不窮。

恰巧公司里也都有個類似香港廉署的部門,合規部。

合規部是幹什麽的?什麽是合規?這個聽上去繞口的詞到底什麽意思?什麽又是不合規?不合規有什麽後果?
說到合規,就要從《反海外腐敗法》說起。該法案是美國的,簡稱FCPA(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於1977年制定。法案旨在限制美國公司利個人賄賂國外政府官員的行為,並對在美國上市公司的財會制度做出了相關規定。簡單地說,就是任何看起來有賄賂嫌疑的商業行為,即屬於不合規行為,一經發現,無論何地,嚴懲不貸。

比如,你是我客戶,我請你吃飯,可以嗎?合規嗎?吃飯是可以的,合規的,兩個人認識吃個飯很正常。但是,如果你因為吃了我的飯給我業務,那就是不合規了。

拿這個原則去看一些公司合規部出臺的政策,就可以解釋了。例如開會是可以的,但是如果開會提供交通食宿,外帶旅遊,在美國法律看來,就有行賄嫌疑,所以一些公司開會差旅自付,嚴禁旅遊,甚至不準去度假名勝開會。

在中國的世界五百強公司,大多是上市公司,其中不少公司,曾經因為不合規,被罰款、禁止銷售甚至遭受停業處分。

德國的西門子就曾被FCPA扳倒,承認行賄14億美元以取得政府訂單。最後該公司在美國支付了8億美元罰金,並在德國上交8億美元罰金,還向調查其行為的律所和會計所支付了10億美元。

26億美元,這幾乎是很多五百強公司一年的全部稅前利潤。這還只是賬面上的損失,沒有包括因為醜聞而引起的聲譽下滑、產品滯銷造成的損失等。

不合規的代價太大,合規就非常有道理了。

但是有些公司的合規部,卻像電影《寒戰》一樣,成為了公司內部鬥爭的工具。

還是在B公司,有一次銷售員工互相舉報對方,但合規部門調查也沒發現什麽問題。當時的主管認定是兩個人是為了競爭同一個崗位而舉報,結果是各打五十大板,別說升職,都走人。對公司的影響,則是那段時間整個部門停業整頓,沒業務,沒獎金。

近些年在中國,一些公司被爆料出的腐敗或者行賄問題,其實也都是從內部鬥爭開始的。最初,是高管們互相看不慣,想整對方,然後就拼命讓手下收集對方部門違規的證據——比如報銷的發票之類,用於內部舉報。但是內部舉報的結果,是公司上層希望不了了之。結果就是一方鋌而走險,把內部矛盾公開化,幹脆將所謂的證據送到了公檢法,一家公司的醜聞就這麽出來了。

這不跟《寒戰》中,內鬥升級為社會事件,最終成為整個警隊的聲譽危機一模一樣嗎?

公司里的大律師

作為重磅回歸的金牌影片續集,《寒戰2》故事承接前作。其中新引入的人物周潤發飾演的資深大律師簡奧偉,不僅與香港警隊共同卷入這場“權力的遊戲”,更是把內部調查上升到了一個香港律法精神的層面。

那麽公司有法律部嗎?有,必需的。如果說公司的合規是電影中的司法部門,那麽公司的法律部就像立法部門,因為合規的上層原則是法律,公司的運營,一切要以法為基礎。

法律部雖然人少,但員工勞資糾紛、產品打假、第三方合同管理、技術專利保護都離不開律師,他們要根據法律,對上述問題處理給出法律意見。但你可以想象,出於嚴謹的職業習慣,律師的看法往往與業務部門大相徑庭。
有一次,公司遇到一起患者投訴。用戶說產品包裝質量有問題,但是沒有像其他患者一樣要求退貨,反而要求補償五盒。這是個非常不合常理的請求,業務部門據此判斷,用戶對公司的產品還是非常認可的,五盒產品也沒多少錢,提議賠了算了,等於花錢買了一個忠粉。

可是律師不同意,稱賠償標準沒有先例,以一賠一最多。如果開了先河,以後就任消費者提出索賠,無法收拾。
為了這個投訴,銷售、客服、產品質量、經銷、法律好幾個副總裁坐了一屋子討論,但因為負責銷售業務的和律師兩人意見不合,這個會開了兩周也沒有結果。反而是質量部,本來是他們的問題,但是現在他們樂於看到律師和業務吵架,自己躲開唇槍舌劍。就像《寒戰》的會議室場景,大家吵架,各說各的,總有漁翁得利。

其實在這個事情上,這席人的半個月工資加在一起,早就超過賠償了。我當時沒好意思指出這個問題,但是心里一直在算這個賬。

電影《寒戰》第三部如果有,我就希望不要再繼續內鬥了,畢竟維持民眾安全,才是警隊的核心工作,還是多抓幾個壞蛋吧。公司也是,鬥來鬥去你上我下,公司的業務反而沒人管了。做好產品,維系客戶,才是一個公司之本。

(作者為五百強公司管理人士,文章不代表本報觀點,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與作者交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8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