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持有的悶股之三 亦是最冷門 $安全貨倉(00237)$ 長期抗戰 Ten-Bagger

http://xueqiu.com/8493390925/30698011
研究$爪哇控股(00251)$ 再想起呂家另一股$安全貨倉(00237)$
這股十多年前初投資已見到在約兩元長期橫行沒成交...
條件沒前兩股那麼好,可是多一點成殼意味,超難買賣成交極少,想買多都難[大笑]
在雪球亦只42粉
所以我只買到少量

安全貨倉有限公司成立於1960年,並於1972年上市,為香港倉儲業界少有的上市公司之一,主要經營物流/貨倉及物業投資業務。

安全倉現時擁有近85萬平方呎倉位,分別位於香港柴灣嘉業街60號的柴灣貨倉及位於香港新界葵湧國瑞道132-140號的安全貨倉第四倉。

2012年曾標售葵湧貨倉,當時估值12億,剛在最新年報則寫:位於葵湧國瑞道之貨倉物業仍與潛在買家磋商中,考慮到近期貨倉業務表現良好,若上述物業售價未能符合經濟效益,則未必出售,而可能考慮轉為翻新部份或全部面積出租,甚至改變物業用途而進行重建,一有實質方案當作適當披露。

還有另一物業,年報中:「振萬廣場」活化之申請已於2014年5月獲地政署批准,現與則師及環保、機電等顧問研究大廈升級及改建工程之事宜已進入有關設計最後階段,其中環保及節能效益均為重點,以達致屋宇署對改建為非工業用途大廈之法例要求。當物業在活化工程完成後,物業的價值當有所提升。「振萬廣場」將升級為商業寫字樓,預料租戶類別將有所變動,在活化工程進行期間,可能暫時影響出租率及租金收入。不過,因應東九龍租務市場調整,原有租戶續租和新租租金均有平穩升幅。整體而言,對大廈租金增長仍持審慎樂觀。

現在3大業務為貨倉營運、物業投資、財務投資
不計公平值增值,溢利在2014年報
貨倉營運約佔23% 物業投資約87% 財務投資約-10%(虧損)

執行董事中,現主席呂辛已95歲,貨倉大王低調富豪
(呂辛家底除了上市的安全貨倉,生意王國遍及財務及地產,在日本同東南亞都有生意,名下基金會歷年來捐款慈善、教育、醫療以億元計。)
另一董事舊伙記溫民征亦77
大兒子呂自龍62歲反而已因健康退休
次子呂榮義40歲,年報中提及自二零一一年十月開始放病假及自願提出暫停支薪
似乎家族除主席不太健康,會不會轉手呢?[想一下]

過去派息   每股NAV
2007 0.22   9.57
2008 0.25   10.98
2009 0.08   9.48
2010 0.29   12.11
2011 0.29   14.48
2012 1.19   15.51
2013 0.35   21.34
2014 0.36   22.51
銀行及現金結餘總額為港幣230,399,000元,約股價17%,沒銀行借款
現價NAV 0.45倍 息率3.59%
本業只平穩,主要靠租務,及看會否重建或出售兩貨倉
老股,若家族無心經營
會不會成殼賣盤給內房呢?
或賣物業派高息?
折讓來看不算太吸引
只合極有耐性投資者,還好有一定股息長期抗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53

多數央企負責人將降薪 有的“幅度還會比較大”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3892

9月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邱小平接受采訪時表示,薪酬改革的適用範圍確定為中央企業中由中央管理的負責人,包括由國務院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企業中,由中央管理的企業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監事長以及其他副職負責人,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國移動等企業。 (新華社/圖)

南方周末前述報道,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關於合理確定並嚴格規範中央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的意見》。

“改革後多數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的薪酬水平將會下降,有的下降幅度還會比較大。”9月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邱小平接受媒體公開采訪,詳細解讀了薪酬改革的適用範圍、薪酬確定方法和監督落實機制。

72家央企負責人面臨降薪

誰會降薪?

邱小平表示,這一改革的適用範圍確定為中央企業中由中央管理的負責人,包括由國務院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企業中,由中央管理的企業董事長、黨委書記(黨組書記)、總經理(總裁、行長等)、監事長(監事會主席)以及其他副職負責人。

同時,按照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的系統性要求,其他中央企業負責人、中央各部門所屬企業和地方所屬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也要積極穩妥推進。

而據經濟參考報消息,按照此標準,受到新的薪酬制度約束的負責人將包括由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責任的53家央企,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國移動等,以及其他金融、鐵路等19家央企,通過市場化選任的企業負責人不受新制度調節,即72家央企負責人多數將面臨降薪。

此外,一位央企人士指出,按照這次央企薪酬改革方案,可能受沖擊更大的是金融領域的央企負責人,降薪幅度會非常大。據了解,針對薪酬改革方案,包括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易會滿、中國農業銀行行長張雲在內的多家銀行負責人均作正面回應,一些銀行已經開始部署降薪。

基本年薪根據職工平均工資確定

央企降薪多少、工資如何定?

對此,邱小平介紹稱,將目前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的薪酬由基本年薪和績效年薪兩部分構成,調整為由基本年薪、績效年薪、任期激勵收入三部分構成。

其中,基本年薪是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的年度基本收入,根據上年度中央企業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一定倍數確定。為體現薪酬分配的公平性,不同企業任職的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在原則上均確定相同的基本年薪。

績效年薪與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年度考核評價結果相聯系,根據年度考核評價結果的不同等次,結合績效年薪調節系數確定。而任期激勵收入與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任期考核評價結果相聯系,根據任期考核評價結果的不同等次確定。年度或任期考核評價不合格的,不得領取績效年薪和任期激勵收入。

人民日報消息,此前國務院國資委公開的資料顯示,國資委履行出資人的央企,其高管平均薪酬與央企職工平均工資的倍數,在2002年為9.85倍,到2010年擴大到13.39倍,之後趨於平緩。此次改革方案實施後,央企負責人薪酬與其職工的倍數將低於目前水平。

“與現行政策相比,改革後多數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的薪酬水平將會下降,有的下降幅度還會比較大。”邱小平強調。

而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國家本次的薪酬改革中可以看出,央企目前存在的兩極分化情況將發生變化,整體而言,金融等高薪領域的負責人薪酬將基本平衡,另一方面,通過績效年薪、任期激勵等方法,企業虧損高管拿高薪等情況也會發生變化。

李錦認為,和2009年的央企負責人薪酬改革相比,此次開始觸及政企分開這個根本,但僅限於提到央企負責人薪酬改革要與選任制度相結合,做到差異化,要達到真正改革的目的還需要三五年,最終做到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配權分開。

隱形福利仍存在? 禁領其他福利性貨幣收入

南方周末報道,審計署公布的11家的審計報告中10家國企或央企都存在以不同形式違規增加員工福利的行為,動輒百萬甚至千萬的交通、通訊費補貼或節日福利支出、業務支出等受到公眾的質疑。

而針對目前不同中央企業的福利項目和待遇水平存在較大差異的情況,改革方案明確提出,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並建立補充養老保險(年金)、補充醫療保險和繳存住房公積金等,納入統一薪酬體系統籌管理。

同時,規定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不得在企業領取國家規定之外的任何其他福利性貨幣收入。

央廣網消息,針對多年來部分中央企業職務消費制度不健全、業務招待鋪張浪費的情況,這次改革出臺的《關於合理確定並嚴格規範中央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的意見》首次將央企負責人履職過程中的必要花費,統一為“履職待遇”和“業務支出”兩大項,以前的所謂“職務消費”的提法,從此取消。

對此,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徐福順解釋:“這個文件合理界定了國企領導人履職過程中必要的支出,履職待遇就是公務用車,辦公用房和必要的業務培訓;還要發生一些費用,我們把它規範為業務支出,就是四項,國內的差旅費,臨時出國出境的費用,招待費用和通訊費,除了國家規定的這些,國企領導人不能有其他的公款職務消費。”

徐福順強調,對央企負責人的各項履職待遇和業務支出,都將設置合理的上限標準和禁止性規定,比如:“企業用公款為負責人辦理的理療保健、運動健身和會所、俱樂部會員、高爾夫等各種消費卡”“為企業負責人個人設置定額的消費”等,都將成為不可逾越的政策紅線:“像用車的問題,辦公室面積的問題,都已經量化了”。

此外,目前,一些央企負責人在下屬公司兼職。邱小平對人民日報表示,確實需要兼職可以,但兼職不能兼薪,不可以再領取收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841

歐央行降息:前所未有的全球格局正在形成 中國該往何處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55

dark-sky-euro-floating

原文作者為MFI金融研究首席經濟學家江勛、研究員熊婷婷、助理研究員張檬。作者授權華爾街見聞網站發表。本文有所刪節。

周四,歐洲央行宣布將主要再融資利率、隔夜存款利率、隔夜貸款利率均下調10個基點。歐央行行長德拉吉表示將於10月啟動資產支持證券(ABS)購買計劃。(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對此,MFI金融研究首席經濟學家江勛帶領的研究團隊評論稱:

1、 德拉吉的再降息是對6月1日負利率行動的延續,但是明顯超出市場預期,歐洲已經意識到曠日持久的地緣沖突包圍下,本已疲軟的經濟修複能力弱之又弱。

 

2、歐洲央行的行動無助於解決問題,商業銀行信貸體系“被挾持,相當於逼良為娼,但過夜費卻被管制”,傳統儲蓄-信貸模型失效。

 

3、在缺乏外部刺激(如與中國開放雙邊投資市場)的條件下,歐元區經濟逐漸陷入混沌狀態。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形成負反饋,相互抵消。

 

4、 全球從未出現過的金融局面:有三種融資套利貨幣,美元、日元、歐元,美元的融資套利份額被歐元擠壓,美元中期升值早已確立。但是歐洲美元沒有回歸美國本土。全球風險資產缺口非常大。

 

在中國打開套利資本之門,美聯儲打開美國長期國債套利口子之前,歐美股市仍有上漲空間,但失去融資美元支持,歐洲股市可能只能靠歐洲央行苦苦支撐。在大趨勢上,新興市場資產再重估浪潮繼續。

 

5、歐洲加入第三輪全球性刺激浪潮中,美國經濟本輪複蘇進入加速、高潮階段,大概率明年見頂。

 

6、中國當局要趁此機會,做多A股,分散風險。中國央行仍要致力於降低貨幣及債券市場無風險利率,辦法是進一步去影子銀行化(包括銀行間市場開放給地產)。本輪小牛市,不能過度用經濟基本面解釋。尤其不能用固定資產投資模型解釋。

 

7、全球主要經濟體拼改革速度。但是歐洲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歐元越來越外溢,而歐洲越來越封閉。沒有外部空間拓展,就不會有內部結構改革。坦白講,我們不知道歐洲要往哪里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00

高盛為何說滬港通是前所未有的機會?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00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1-13 10:46 編輯

高盛為何說滬港通是前所未有的機會?

兼聽則明,過去格隆匯都是分享本土觀點,所以我們這次專門組織了了幾篇外資大行對熱點事件和公司的最新分析供大家參考。

第一篇是來自高盛的滬港通投資策略報告,報告中高盛指出,滬港通是前所未有的機會。滬港通計劃將中港股市整合起來,全球第二市值股市由此誕生,將僅次於紐交所。

下面是高盛的策略報告:

一、為什麽滬港通對全球投資者如此重要?

觀點1:意義重大不能忽視——滬港通本質上產生了以市值計算全球第二大股市,僅次於紐交所;從資金交易角度看,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三,落後於紐交所和納斯達克

目前,中國A股市場與香港股市市值之和6.7萬億美元,2014年累計交易量超過350億美元。



觀點2A股在全球市場中被長期低估(相比GDP,特別是在A股對於經濟增速更為敏感(相較H股)的情況下

中國占世界GDP比重為12.3%,然而A股市值所占的比重只為10.5%

上圖表明,相較H股,A股對於經濟增速更為敏感。以過去10年數據計算,A股市場與GDP增長相關系數0.55大於H股的0.41



觀點3A股的估值低,分紅則相對較高

上圖顯示,A股目前PE處於低谷(低於10倍),EPS增長為6%左右,估值跟過往相比已經處於嚴重低估的狀態。




A股目前股息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2.5%的上市公司有165家,市值為2440億美元。





二、為什麽滬港通對A股投資者如此重要

觀點4:中國家庭資產構成更多傾向於房產和現金


以上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家庭資產中房產比重占70%左右,而家庭金融資產中72%由現金構成,僅7%為股票。



觀點5:對於A股投資者而言,滬港通為他們提供資產配置多元化之渠道

上圖表明,對於A股投資者來說,加入國際市場之後,資產配置最優組合中A股投資比例由之前的8%下降到4%,而國際市場權益比重則由0增至11%


上圖表明,由單一投資A股市場和H股市場到多元化投資過程中,收入逐漸多元化。



觀點6A股散戶投資者更傾向於投資成長型和小市值股票,而滬港通為他們帶來選擇低估值成長型港股的機會

上圖顯示,散戶投資者更集中於投資低市值(0-5 USD bn)、成長型(15年預期EPS增長率最高達到100%)股票。


上圖表明,對於高成長股票來說,香港新興行業(GSNEWCHN) 的PEG估值相對中國創業板(Chinext)的估值更合理,也更有吸引力。

三:高盛從A股、H股和港股中挑選的20只滬港通股票


觀點7:從A股中挑選股票的標準包括:稀缺價值、對GDP增長的敏感性、QFII持倉、較高/穩定的收益率、AH股折價股和恰當的管理層激勵機制。







觀點8:在本港上市之股份提供了三方面資產多元化之題材,包括:1)地域方面(來自非內地之收入)2)行業方面(稀缺性價值)3)業務方面(內地家庭熟悉之品牌)。此外,高盛認為內地投資者較偏好增長型及市值偏細之股份,而在本港上市而近乎有關條件之股份,估值相對A股為低,有望得以重估。





觀點910只全球投資者會有興趣的“滬股通”股份包括:上汽集團(600104)、貴州茅臺(600519)、大秦鐵路(601006)、寶鋼股份(600019)海螺水泥(600585)、天士力(600535)、中國國旅(601888)複星醫藥(600196)、上海機場(600009)及中信證券(600030)






觀點10:高盛認為能夠吸引A股投資者的港股包括:匯控(00005)騰訊(00700)、友邦(01299)、和黃(00013)、聯想(00992)、光大國際(00257)、康哲藥業(00867)、廣汽(02238)、華能新能源(00958)及港交所(00388)



觀點11:高盛認為在全球投資者更有效率的捕捉中國市場增長機會的過程中,上述這些股票的表現將分別超出各自市場股指的表現。


上圖顯示在過去一年中,高盛所選的2個一籃子股票分別超出滬深300CSI)和恒生指數(HSCI)的表現。


(來源:高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882

高盛為何說滬港通是前所未有的機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10

7I3@ACLA9~56YW]Y[18R{HT

滬港通將A股推向全球舞臺,為大陸、香港乃至全球的投資者提供大量的投資機會。

高盛在報告中稱,滬港通是前所未有的機會。它創造了一個市值/交易量在全球排名第二/三的 “中國”市場。它還指出,從韓國和臺灣的經驗看,A股可能會很快被納入全球基準股指。

最後,高盛還為A股投資者提供了相應的選股框架,並推薦了20只“滬股通”和“港股通”股票。

高盛眼中滬港通的意義:

重要性一:滬港通是更廣泛層面的金融/資本市場改革和自由化進程的重要一環。

QQ圖片20141114125604

重要性二:滬港通本質上產生了以市值計算全球第二大股市,僅次於紐交所;從資金交易量看,居全球第三,僅次於紐交所和納斯達克。

QQ圖片20141114130018

當前,中國A股與港股市值總計6.7萬億美元,2014年累計交易量超過350億美元。

高盛為什麽認為滬港通可以吸引全球投資者?

原因一:中國在全球(GDP)的分量並未在A股中得到體現:中國占世界GDP比重為12.3%,然而A股市值所占的比重只為10.5%。

QQ圖片20141114131515

而且,相較於港股,A股對GDP更為敏感,全球投資者可藉此更多地享受到中國GDP發展帶來的好處:

QQ圖片20141114131530

如圖所示,過去10年的數據顯示,A股市場與GDP增長的相關系數為0.55,大於H股的0.41。

原因二:A股估值低,分紅相對高:A股目前市盈率(P/E)處於低谷(低於10倍),每股盈利(EPS)增長為6%左右,估值跟過往相比已嚴重低估。

QQ圖片20141114131805

上圖右還顯示,目前股息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2.5%的A股公司有165家,流通市值達2440億美元。

為什麽滬港通對A股投資者也如此重要?

原因一:中國家庭更傾向於配置房產和現金

QQ圖片20141114133045

如圖所示,2010年中國家庭資產中房產比重占70%左右,而家庭金融資產中72%由現金構成,僅7%為股票。

原因二:大陸投資者有資產配置多元化動機,滬港通可以提供這一渠道:

QQ圖片20141114143616

如圖所示,無論是對外直接投資還是海外支出,中國資本“走出去”的意願很強烈。然而,投資組合的進出卻受到了嚴格資本管制的限制:

QQ圖片20141114140541
QQ圖片20141114134539

上圖顯示,對於A股投資者來說,加入國際市場之後,資產配置最優組合中A股投資比例由之前的8%下降到4%,而國際市場權益比重則由0增至11%。

QQ圖片20141114134827

如圖所示,在由單一投資A股市場和H股市場到多元化投資過程中,收入逐漸多元化。

原因三:A股散戶投資者更傾向於投資成長型和小市值股票,而滬港通為他們帶來選擇低估值成長型港股的機會:

QQ圖片20141114135122

如圖所示,散戶更集中於投資中小盤股(0-50億美元)和成長股。香港新興行業(GSNEWCHN) 的PEG估值相對中國創業板(Chinext)的估值更合理,也更有吸引力。

高盛如何挑選滬港通股票?

一、挑選A股的六大標準:稀缺價值、對GDP增長的敏感性、QFII持倉、較高/穩定的收益率、AH股折價股和恰當的管理層激勵機制。

QQ圖片20141114140157

二、挑選港股的三大標準,包括:1)地域方面(來自非內地之收入);2)行業方面(稀缺性價值);3)業務方面(內地家庭熟悉之品牌)。此外,高盛認為內地投資者較偏好增長型及市值偏細之股份,而在本港上市而近乎有關條件之股份,估值相對A股為低,有望得以重估。

QQ圖片20141114141637
那麽,依據以上標準,高盛選出了哪些股票呢?

一、全球投資者會感興趣的10只“滬股通”股票:上汽集團(600104)、貴州茅臺(600519)、大秦鐵路(601006)、寶鋼股份(600019)、海螺水泥(600585)、天士力(600535)、中國國旅(601888)、複星醫藥(600196)、上海機場(600009)及中信證券(600030)。

二、吸引A股投資者的10只港股:匯控(00005)、騰訊(00700)、友邦(01299)、和黃(00013)、聯想(00992)、光大國際(00257)、康哲藥業(00867)、廣汽(02238)、華能新能源(00958)及港交所(00388)。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

相關新聞


實時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