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私募受阻富邦加碼 中信辜家腹背受敵

2010-05-27  TNM





金控史上最大的420億元中信金 私募增資案,在金管會暗示改公募下,上週出現大轉折,使得中信金參股南山、中國布局及經營權保衛戰,全盤遭逢莫大衝擊。本刊調查,與此同時,富邦金4月間 暗中加碼中信金近億元股票,原本氣勢如虹的中信辜家,今腹背受敵。

辜仲諒小檔案

現職: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年 齡:46歲

學歷:美國華頓學院企管碩士

經歷:1982年進入中信銀任職;2004年起先後任中信金控總經理、副董事 長;2006年因中信金插旗兆豐金弊案去職;2009年起負責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

家庭:中信金控董事長辜濂松長子,妻羅惠玲,育有2子

中 信金四百二十億元私募增資案,因前中國政協郭炎要入股鬧得沸沸揚揚,中信金及郭炎仍極力澄清「絕無陸資」,打算六月二十五日限期完成。但這樁私募案日前卻 突然踩煞車。 官方阻力 增資暫緩

十七日,中信金董事會決議,因「相關作業不及」,六月三十日將重新提報到股東會,請股東再授權一 年,令業界傻眼。

這樁私募案對於中信金而言意義非凡。首先,這四百二十億元中,一百五十億元用來設立上海子行,二百七十億元資金,則用來爭 取南山人壽股權或參股陸銀;其次郭炎一旦入股取得中信金九.九%持股,以郭炎與中國北京當局的關係,幾乎可幫中信金進軍中國開直達車。更重要是,郭炎與中 信辜家已簽下一紙「由辜家掌握經營權」的書面協定,成了幫辜家阻擋外部敵意收購的「白騎士」。

若私募案過不了關,事情就會變得很大條。本刊 調查,上週的大轉折,中信金情非得已,背後與金管會的暗示有關。

郭炎入中信金一事,自四月曝光之來,反對阻力由四方襲來。為此,郭炎四月間 曾帶著存有五十億元存款簿及過去有價證券買賣明細等,主動拜會當時金管會主委陳冲,說明資金來源。會晤後,陳冲也對外說明,「初步看來,郭炎符合專業性, 但資金來源及適格性須再審查。」

接著五月初,金管會銀行局、證期局找來中信金,就私募案進行溝通。知情人士說:「金管會有一派反對意見: 『私募案眾所矚目,是否有中資也尚未釐清,透過公募可讓小股東參與』,請中信金再做思考。」

如改公募 籌資打折

這一 席話,令中信金高層背脊發寒,趕緊回報,官方態度有了新風向,原訂五月底要送到銀行局審查的私募案,此時不宜硬闖。上週因而踩煞車,暫緩私募案,改以時間 換取空間。

私募案喊停,市場將矛頭指向陳冲。對此,現任行政院副院長陳冲二十三日告訴本刊,私募案對證期局採報備制,對銀行局則因資本額變 動須事先審核,「金管會內部確曾表達,請中信金思考私募案改公募可行性,但表達意見的不是我。」

而就中信金應採私募或公募,陳冲說,此事涉 及商業判斷,不應由金管會個人表態,應提到金管會委員會裡進行討論。他強調,「目前情形,需尊重新任金管會主委陳裕璋。」

依法,業者雖可自 行判斷要不要私募,但銀行局握有審核權,官員意見茲事體大。「一旦改成公募,從巿場上募集的資金會減少許多。」投資銀行圈人士分析。

更重要 的是,公募會削弱經營權的保衛力道。「私募要鎖三年,公募沒有閉鎖期間,股東拿到股票後隨時可賣出,浮額變多,使有心收購者,更容易從市場吃貨。」投行人 士說。因此,包括中信金在內的上市公司,多採私募而非公募。

富邦插旗 加碼中信

然中信金私募案受挫之際,券商通路傳 出,有一金控家族暗中加碼中信金。本刊調查,這家金控集團正是富邦蔡家。

「自四月起,富邦蔡家成員加碼中信金股票,起碼近億元,其中不乏蔡 家女眷。」一位券商說。翻看中信金○八年年報,富邦金控旗下的富邦人壽,當時持股中信金一.○四%、為第八大股東,如今在富邦人壽、富邦產險及蔡家成員加 碼下,持股已超越同年排名第四、持股一.四八%的國泰金。

由於中信金將在明年進行董監改選,富邦集團的動作,已引來中信辜家一陣緊張,開始 加強注意巿場上股權變化。

在民營金控發展中,同為企業第二代的富邦蔡明忠與中信辜仲諒,一直存在微妙的競爭關係。○二年八月,辜仲諒在台北 銀行爭奪戰中,先是敗給蔡明忠,後來辜仲諒改買萬通銀行;○五年中,辜仲諒相中兆豐金,結果扯出紅火案,被迫遠走日本,這段時間,辜仲諒只能看著富邦金茁 壯。

蔡明忠以香港子行插旗廈門銀行,布局中國市場搶了頭香,去年又併下ING,迅速壯大。

私募生變 憾動布局

中 信辜家父子急起直追,找來郭炎這位兩岸關係佳的紅頂商人,加速中國布局。「郭炎實力堅強,往後好幾年,中信金在中國布局將超過富邦金。」一位金融高層分 析。若六月間,博智中策投資南山人壽案通過,依約將南山人壽三成股份讓給中信金,有了南山一.六兆元資產併入,中信金更將一舉超越富邦金。

姑 且不論富邦集團加碼中信金真正用意何在,中信金私募生變,已對中信金錢進大陸產生不利影響。

小辭典 公募與私募

上市 櫃公司發行新股票募資,可採公募與私募2種方式。公募是以新股公開承銷的方式,對外公開募資,但須先讓公司原股東按持股比認購,最後剩下額度才可售予他 人。

私募無需保留原股東認購額度,一經股東會通過,董事會就可找符合條件者全額認購;好處是資金取得較快速簡便,且因公司有挑選金主的空 間,加上私募股3年不得交易規定,可穩定公司股權,又可避免增資後隨即有新股東拋售股票,打壞股價。但私募的認購價格,通常為發行價的8成左右,折價幅度 比公募大,增資的公司得承擔較高的折價成本,募到的資金也會打折扣。

蔡明忠 小檔案

現職:富邦金控董事長

年 齡:54歲

學歷: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學碩士

經歷:1981年起任富邦(原名國泰)產險常董等職;1992年起陸續掌富邦銀 行、建設、產險營運;1999年起任富邦集團副總裁;2004年起出任富邦金控董座

家庭:富邦集團總裁蔡萬才長子,妻蔡陳藹玲,育有4子女

富邦金VS.中信金

◎台北銀行

2002年台北銀行公開招親,中信、富邦、國泰等5家金控遞件,中信金原呼聲高,最終 富邦金勝出,北銀後與富邦銀合併為台北富邦銀行。

◎公益彩券業務

2005年財政部遴選第2屆公益彩券發行機構,中信銀開出每 年20.8億元的回饋金,打敗首屆發行機構北富銀,拿下彩券業務。2年後富邦金打敗中信金,拿下6年期運動彩券發行權,扳回一城。

◎ING 安泰人壽

2008年受金融海嘯衝擊,荷蘭ING集團因沉重資金壓力,急售旗下ING安泰人壽,傳與中信金策略聯盟不成,同年10月敲定由富 邦金以6億美元(約195億元)收購。

◎南山人壽

2009年南山人壽公開標售,富邦金、中信金表態參與,但都沒得手,中信金 不放棄,轉與得標的香港中策簽合作備忘錄,計畫以近1成的私募股權,換南山3成股權和實質經營權。

中信金 私募案與南山案 夾纏不清

◎二〇〇八

11月

.持有南山95%股權的美國國際集團(AIG),向美政府借千億美元紓困,決定賣南山全部 持股,籌資還債。

◎二〇〇九

4月

.南山人壽標售案傳價格訂在20億~25億美元(約660億~825億元) 間。

5.12

.中信金董事會決議發行25億股普通股募資,採私募或公募搭私募。

6.26

.中信 金股東會通過私募25億股,擬募資443億元,須於1年內完成。

7.3起

.南山開始標售,初期有國泰金、富邦金、中信金、香 港博智等9買家,最後中信金、博智雙龍搶珠。

7.28

.博智的併購夥伴香港中策傳為中資,引來金管會、立院各方高度關注。

8.28

. 博智標得南山。

11.12

.博智向經濟部投審會遞件申請併購南山,因中資疑慮遭退回。

11.17

. 中信金與中策簽合作備忘錄,中信金拿南山3成股權,中策換持中信金私募9.95%股權,官方大為疑慮,後續嚴審2案。

11月下旬

. 中信金私募案遭金管會退件,金管會要求說明購南山股權一事。

◎二〇一〇

1.12

.博智再度遞件申購南山。

3.12

.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決議要求博智7年不得賣南山持股。

3.26

.中信金私募案重新定價,計畫募資419.7億元。

5.17

. 中信金私募案期限將屆,董事會決於6月底的股東會重提私募案。

神祕金主郭炎:做事順勢不強求

在台灣政商圈掀起波瀾的 中信金私募案神祕金主郭炎,首度打破沉默,上週四在香港太古廣場二座的辦公室接受本刊專訪。「這次,我是大麻煩。」個頭不高的郭炎苦笑說。

台大畢業 香港發跡

辦公室只有一組沙發跟小型會議桌,牆角堆著幾張大型照片,是已開業三年的拉薩四星級酒店「福朋喜來登」,及十月 將開幕的西藏首家五星級酒店瑞吉斯「St. Regis」。投資飯店,起源於六年前,兒子建議全家到西藏旅遊,卻發現沒有家像樣旅館可住,郭炎因而引進國際酒店品牌。「原先只投資人民幣二.五億元, 現在已加碼到六億元。拍腦袋的生意(指靈機一動)是有風險。」他邊說邊拍腦袋。

郭炎是越南華僑,鮮少提及慘澹的少年期。「我十六歲那年,發 現自己過目不忘,從越南來台灣求學,一心要從商,但第一年考上成大建築系,只好放棄,先到南陽街苦讀一年,重考上台大商學系。」在台大,郭炎認識小他一屆 的太太,一九七五年畢業時,越南淪陷,郭炎有家歸不得,他先到香港大學念碩士,後又到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拿到金融學博士學位。

頂著博士 的郭炎,職場發展順遂,第一份工作是美國Crocker銀行香港分行,負責客戶關係,因此與中國中信集團的王軍建立交情,隨後,中信集團合併香港的嘉華銀 行,成立中信嘉華銀行,王軍延攬郭炎成為中信嘉華主席兼行政總裁,但不到一年,郭炎就離開。

投入礦業 成就財富

對於 自己從事業高峰倉促下台的過程,郭炎隻字不提,只說:「當時,算命師要我做善事兩年。」郭炎信藏傳佛教中四大派中最古老的寧瑪派,由於僧人大多戴紅色僧 帽,俗稱紅派,郭炎因此到藏區捐錢行善,二○○○年才重出江湖,買入東南亞木業。

「我接手東南亞木業,發現甲板生意不能做,要買林場,又碰 上蘇聯開放木材出口,只好轉做其他礦業,公司才轉虧為盈。」○三年,中信集團入股東南亞木業,更名為中信資源,郭炎擔任主席。

隔年,東南亞 木業鎖定石油發展,「當時買油田要借十億美元,我根本借不到,才找來(中國)中信,一開始就談好,他們要過半股權,成為單一大股東。」他買下哈薩克油田, 石油儲量高達五億桶,讓中信資源成了繼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及中國海洋石油之後,中國第四大石油公司。香港商界人士就說,「郭炎搭上了中國想發展能源的戰略 目標。」

郭炎見好就收,○七年底辭去中信資源職務,並把手上東南亞木業持股,以洽特定人買賣方式,賣到剩下一億股,正好避開了美國第一波次 貸風暴後的股市大修正。商界人士初估,郭炎身價逾百億元。

發跡後,郭炎曾回越南西貢。問起家人,他突然沉默,「後來回去,都找不到親人。」 拿台灣護照的他,與太太打算回台定居,五年前開始在台大醫院定期健檢,留下病歷資料。

看上消金 鎖定中信

「我看兩岸 情勢,銀行開放是遲早的事情,現在進去一定有獲利。上百萬名台商到大陸,其中六成在台灣跟中信有合作。你想,中信銀只要服務台商就夠了,如果他的消金也可 以到大陸,就很恐怖。」郭炎二十多年前擔任信孚銀行(Bank Trust)台灣區總經理四年期間,與駱錦明、羅聯福熟識,知道中信銀是台灣有實力的商業銀行。

因此,二年前郭炎的太太曾動念在公開市場買 中信金股票。「金融風暴時,我跟營業員說十元以下接,結果股價沒再回到十元以下。」他認為投資中信金一本萬利,「每年投資報酬,都比我把錢放銀行定存 好。」郭炎轉而向熟識多年的中信辜家表達投資意願。「結果老先生不理我,後來透過美林牽線,才跟辜家搭上線。」

一年前,郭炎跟中信金談妥私 募投資案,去年六月,避免身分引爭議,他辭去中國政協職務,「台灣人不了解政協,以為多偉大,我們就是顧問性質,而且我還是在環保領域,唉…」郭炎頗無 奈。

未料,去年九月爆出吳敦義到香港跟郭炎碰面,一位知情人表示,「當時,郭炎在風頭上,中信私募案時間因此延後。」除了「中國政協」身分 外,主要是他跟王軍交情好。外傳他將促成兩岸中信合作,郭炎失笑;「他們海峽盃高爾夫球賽打了二十年,他們比我還要熟,要合作,絕對不需要我,哈哈!」

回台投資 否認陸資

當話題轉到日前媒體報導,〈中國太子黨撐腰?郭炎淘金 吃定國企〉時,一向笑臉迎人的郭炎動起肝火:「我丈母娘很火大,打電話問我怎麼回事?這些胡扯的報導我已提告,不然丈母娘要怎麼看我?我辛苦經營中信資源 八年,從石油一桶二十美元進場,後來飆漲到一百一十美元,外界說我財務操作套利,根本是胡扯。」

「我這錢擺銀行二年多了,資料都可公開,連 當初我賣股的名單都留著,大家可以去查查看,這中間是不是有所謂的陸資?」他沒好氣地說。

經歷動亂的郭炎說:「我自己靠教育起來的,我深信 父母留給小孩只有兩樣東西,教育跟父母名聲,如媒體所寫,我的小孩怎麼抬頭?」郭炎有二女一子,都從美國哈佛大學畢業,若私募過關,他將把中信金股權信託 給老婆與小孩。

面對私募受阻,他感慨地說:「我做事要順勢,不去強求,沒有買賣一定成,如果台灣歡迎,我就回台投資。」

郭炎小檔案

出生 1949年生於越南

學歷 台灣大學商學系、香港大學管理學哲學碩士、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金融系博士

現 職 香港同星投資董事長

婚姻 已婚,育有2男1女

經歷

1983年任職美國Crocker銀行香港分行,促成 中國中信集團3千萬美元聯貸。

1987年任美國信孚銀行台灣區總經理,協助永豐餘發行全台第一筆可轉換公司債。

1991年轉 調信孚銀行香港分行。

1996年出任中信集團新成立的中信嘉華銀行主席兼行政總裁。

1997年辭去中信嘉華職務。

1998 年出任中國第9屆政協委員。

2000年與友合資買下香港上市公司東南亞木業。

2003年中信集團入主東南亞木業,改名中信資 源控股,郭炎任董事長;任中國第10屆政協委員。

2007年辭去中信資源董事長職務,並出脫多數持股。

2008年任中國第 11屆政協委員。

2009年辭去政協委員,赴台發展。

小辭典 中國政協

1945年中共杯葛國民黨把持 國民大會,為緩和緊張關係,國民政府接受中共要求,同意在召開國民大會前,先開各黨派政治協商會議,共商國事,此為政協制度源起,中國沿用至今。

如 今,中國將全民依行業、民族等,分為34個界別,經官方等單位推薦,選出政協委員。最高層級的全國政協,位階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齊平,每年3月人大會議召 開前3~7天,全國政協會2千多位委員先開會,意見轉呈人大會議參酌。全國政協下,各級政府也都設有同級的政協;中國政協總數達3千多個,委員合計有50 萬餘人。

政協非官方機構,但參與國政運作,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就曾把對台關係的工作交給政協。運作至今,政協也有與利益團體掛勾等弊病,現 正面臨改革的輿論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4

上市流產 保濟丸裡外受敵

2004-6-10  NM




上週五,有百多年歷史的保濟丸, 其位於北角七姊妹道的李眾勝堂廠房,突然遭人上門強行撬門接管。李眾勝堂職員挺身攔阻而受傷,其後李眾勝堂報警求助,並立即向法庭申請禁制令,禁止對方再 派員進入廠房。今次派人強行接管李眾勝堂的,就是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親姪葉天賜(Arnold)任董事公司。雙方爭拗源於一筆四千萬元的可換股債券,背後還涉及一個籌備經年的上市計劃,以及股東李家一幕幕的爭產風波。這次委人接管李眾勝堂的,是一間名為Pan Asia Capital Manager Ltd的基金管理公司,其董事之一正是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姪兒葉天賜。而Pan Asia要接管的Po Chai Herbal Technology Ltd,以及Quinwood Ltd兩間公司, 其實是李家的命脈。專治屙嘔肚痛的保濟丸,現由李眾勝堂(集團)生產,而持有李眾勝堂(集團)五成五股權的大股東,就是Po Chai Herbal Technology Ltd。而「保濟丸」這個風行香港過百年的商標,據悉現由Quinwood持有八成股權。原本風平浪靜的李眾勝堂,自第二代掌舵人李賜豪在八八年過身後, 一直由李賜豪的二太太李嘉倫佔大股及管理。直至○○年,李家準備將這百年老字號上市,噩夢隨之而起。將公司上市其實是李賜豪臨終時的遺願,他生前常對身邊親友說:「李門堂上歷代錢最親,公司上市後賬目公開清清楚楚,就可以減少紛爭。」於是他的遺孀李嘉倫,便於○○年趁醫藥股興起之際,籌備將公司上市。當時替李眾勝堂辦理上市事宜的,是元大證券;而負責這項目的元大董事就是葉天賜。

葉天賜拒簽上市文件由於這百年老鋪規模有限,當時葉天賜還穿針引線,找來Pan Asia投資。Pan Asia以可換股債券形式,借出四千萬元給李眾勝堂作營運資金,以壯大公司實力。據悉,當時雙方協議,李嘉倫要將Po Chai Herbal Technology及Quinwood這兩間控股公司的部分股份作抵押。李眾勝堂上市後,Pan Asia可換取上市公司股份,這筆債便一筆勾銷,否則便要還錢。投資銀行界消息透露,約在○二、○三年間,李眾勝堂的上市計劃進行得如火如荼,且找了德勤做保薦人,連招股書也草擬了,就在埋門一腳,代表Pan Asia的葉天賜卻拒簽名,結果李眾勝堂未能上市。至上月Pan Asia還入稟高院,部署接管兩間控股公司。記者上週六晚到葉天賜位於半山的寓所等候,至十時多,終於等到他與新婚妻子,豪懿國際主席何壽南三女何淑懿駕車回來。葉天賜多番表示,自己在Pan Asia只是打工仔一名,負責替基金尋找合適投資項目,以及「睇實」該些項目。

「Pan Asia只係中介人,而投資李眾勝堂嘅主要係歐洲基金。當初基金投資入去,一來係有機會協助李眾勝堂上市,就算佢唔上市,對投資者來講,佢都係一盤好嘅生意。而佢哋公司當時有一啲歷史遺留下來嘅債項問題,需要資金資助公司運作。」據葉天賜表示,李眾勝堂每年按生意額分派花紅及利息予Pan Asia,金額數以百萬計。對於該筆可換股債券的到期日,葉天賜則堅決表示是○四年一月二日,而非日前報紙轉述,李眾勝堂所指的○六年。至於不肯簽署上市文件一事,葉天賜在記者多番追問之下,終於承認:「呢個係事實」,但他拒絕回答不肯簽名的原因。對於李眾勝堂為何不能成功上市,他支吾良久才謂:「當中有好多原因,一時間都講唔到。」他只透露,李眾勝堂早前曾還款近千萬,現時尚欠Pan Asia三千多萬。李家能否保着「保濟丸」這百年招牌,現仍待法院排期審理,並要視乎能否償還那三千萬債項。然而李家過去四年不斷爭產內訌,財政已大不如前。

李眾勝堂股權架構* Po Chai Herbal Technology在海外註冊,股份原由李嘉倫佔大股,其餘由李家子孫持有。○○年,李嘉倫將三成公司股份按給葉天賜做董事的Pan Asia,以可換股債券形式借取四千萬。▲李嘉倫原佔14%股份,○一年遭正室子女入稟要求接管股份。○二年七月,將其中10%轉由梁志堅持有,另外再有 2%股份轉由梁志堅及李嘉倫共同持有。#包括李鉅能(佔8.8%)、李亮能(佔8.8%)、李鏘能(佔8.8%)及李棣生(佔4.4%)。

保濟丸商標誰屬*海外註冊公司▲李嘉倫原佔控制性股權,○○年她將Quinwood部分股份連同Po Chai Herbal Technology Ltd.股份,一同按給Pan Asia,以借取$4,000萬。

遺 產稅達二千萬有一百零八年歷史的保濟丸,其始創人李兆基是佛山祖傳中醫,相傳一次夢得神仙贈予保濟丸藥方,遂於佛山祖廟大街開鋪製藥,命名李眾勝堂。其後 更在廣州槳欄路設分鋪,生產勝保油、保和茶及小兒疳積散等。二十世紀初,佛山發生大水災,不少人患上屙嘔肚痛之症,由於保濟丸專治腸胃不適,加上售價廉 宜,逐漸盛行起來。二十年代初,李眾勝堂到香港文咸東街開鋪,三二年李兆基病逝後,其子李賜豪接手家族生意,並結束佛山老鋪,將業務集中省港;到四八年, 保濟丸已出口南洋,自此暢銷東南亞各地。據悉,保濟丸於五十年代,每年純利已高達四十萬元。八八年李賜豪肝癌逝世,李家與稅局就保濟丸商標估值,討價還價 十年,最終在九八年立下二千五百多萬遺產稅,可見李氏家族本身甚為富貴。然而,自二千年Pan Asia入股公司準備上市之後,李氏後人爭產的官司即不斷發生。

元 配仔女狀告細媽李賜豪有兩位太太,正室梁福意共有十二名兒女,其中四子李亮能夫婦,是爭產官司的核心人物。李亮能是政府高官,退休前曾任新界南拓展處總設 計師,又曾擔任足總主席。李亮能的妻子葉慧璣,曾留學美國,取得建築師牌,初期在李眾勝堂置業幫手。她現有不少公職在手,去年還被委任為房協副主席。認識 李葉慧璣的友人表示,她性格剛強,自信十足,跟家人關係普通。而李賜豪第二任太太李嘉倫,葡籍,今年六十五歲,她在十多歲時認識李賜豪。二人一起生活,育 有兩名兒子,先後住過松柏新邨、山頂布力徑及南區。認識李賜豪的人士表示,李賜豪十分鍾愛這位太太,視她為受保護的小白兔,二人於八三年在港正式註冊結 婚。李賜豪的兩名太太感情要好,曾有一段時間,兩房一同住在松柏新邨兩個不同座數單位。梁福意想買衫買珠寶,就會相約甚懂扮靚的李嘉倫陪伴。一九八八年李 賜豪病逝後,由二太太李嘉倫成為遺產執行人。根據遺囑,李嘉倫獲分兩成李眾勝堂(集團)股權。二千年,正室的六名子女,包括前足總主席李亮能等人,控告繼 母李嘉倫擅用他們應得的一千四百萬股息,來償還她欠公司的債務,並指李嘉倫及其兒子李保能,以及正室另一名兒子李鉅能,共欠李眾勝堂三千七百萬巨款,當時公司正籌備上市,雙方最後庭外和解。

李氏家族圖1.八一年去世,弟弟梁鴻替她打理廣州及佛山產業。梁鴻之子為新世界發展董事梁 志堅2.現年六十五歲,仍負責打理李眾勝堂3.移居美國多年4.前足球總會主席,曾任新界南區拓展處總設計師5.現任房屋協會副主席,前保良局主席6.香 港童軍總會港島地域會長7.遠嫁法國,丈夫為法國人8.長居加拿大9.現負責打理李眾勝堂業務10美國腫瘤科醫生11.香港註冊西醫

梁志堅助長房爭產一年之後,該六名正室子女,又再與繼母對簿公堂,這次興訟還抖出新世界發展董事梁志堅,與保濟丸一段鮮為人知的關係。事緣原告人要求李嘉倫及其持有大部分股權之Po Chai Herbal Technology Ltd.,交出李眾勝堂(集團)之股份,給一名叫梁志堅的人託管。這梁志堅就是新世界發展的董事兼 集團總經理。梁志堅的父親梁鴻,乃李賜豪正室梁福意之親弟。梁志堅自小便跟隨姑媽梁福意到香港生活。梁志堅在電話中滔滔不絕地解釋他與李家的關係:「我爸 爸喺廣州做鐘錶生意,早期有幫佢家姐梁福意打理國內嘅物業。我廿歲左右喺李眾勝堂幫佢哋打理過幾年地產生意,後來離開李家去新世界,都有問過李賜豪嘅意 見。」對於自己被牽涉入李眾勝堂的爭終中,梁緊張地解釋說:「我姑媽嘅細路中,其中有三個女喺海外,返唔到香港處理家產嘅嘢,我先幫佢哋做 trustee(信託人),我冇做嘢㗎,只係一個messenger(傳話人),爭產嘅事我冇involve(參與),亦唔知佢哋嘅股份值幾多錢,股息都 全冇經我手㗎!「唉!相嗌唔好口,無謂打官司燒銀紙啦!希望後母又好,大哥又好,睇住吓嗰兩個生活唔太好嘅細女。我作為佢哋親戚,當然唔想佢哋揭開肚皮俾 人睇,我曾經做過和事老,不過而家都唔會stand喺某一邊。一個大好家庭搞成咁,不單止可惜,作為親戚,仲好心痛。」

葉天賜連番起風波四 十一歲的葉天賜,是老牌建築商正興建築創辦人葉正平長孫。葉天賜父親是葉家長子葉文山,母親則是前兩廣鹽運使陳維周孫女陳潔麗。雖然父母俱為中國人,但葉 天賜卻長得一副洋人相。葉天賜自小唸書成績不俗,十三歲時獲七級鋼琴獨奏獎項,中學時就讀聖保羅男女中學,與廖創興銀行後人廖煒城、大生銀行馬清揚,及利 希慎家族後人利子厚為同窗。他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聖三一學院,攻讀會計,其後到英國安達信會計師行工作。八九年,葉天賜返回香港,加入渣打(亞洲),負責 替公司上市。由於他經常在中華遊樂會游水,與一班在港幾十年的中小廠家熟落,專替這班廠商上市,其中代表作是白花油。渣打(亞洲)爆煲後,他過檔元大證券。據曾與他合作的投資銀行家說:「他最喜歡在公司上市前以基金形式入股,他對錢銀甚為認真,曾經叫同事落街買茶點招呼客人,之後在客人面前向那同事追回找贖零錢。」葉天賜亦曾涉及正興建築的家族爭終中。○一及○二年,葉天賜代父出征,與母親分別狀告葉氏五姊妹,並申請家族公司正興清盤,又爭奪飛鵝山家族大宅業權,但皆敗訴而回。葉天賜現涉入李眾勝堂接管風波,葉家親友說:「佢自己人又告,人哋幾百年老字號佢都去搞,真係好奇怪。」

李眾勝堂家族爭產官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85

何鴻燊入院驗癌澳娛四面受敵

2007-4-5  NM




八十五歲的賭王何鴻燊上週突然入住養和醫院,全家上下,甚至友好楊受成,紛紛去醫院探望,人人神情凝重,三緘其口;三太陳婉珍本周一解話,說賭王近日去泰國旅行時便秘,通便時弄穿腸壁,所以回港求醫。

但消息人士透露,事情根本不是這麼簡單。原來賭王過去半年一直便秘,每日要靠食藥才去得廁所,由於排便實在太不正常,加上年紀又大,醫生擔心他患上本港第二號殺手大腸癌,所以急急要他入院接受檢查,難怪老婆仔女如斯緊張。

何鴻燊上週入了養和醫院後,連日都在門外見到他的親友。記者於上週五晚上發現楊受成到院探望。翌日晚上九時,三太陳婉珍與女兒超蓮、超雲由後門進入養和探望何鴻燊,之後便一直未見離開,後來四太梁安琪亦由秘密通道上病房,她在午夜十二時離開時,神色凝重,不發一言。

週日晚上六時半,先見四太匆忙到醫院,只一句:「遲啲先講。」約半句鐘後,又輪到二房的何超瓊及超儀趕到醫院探望老父,超儀還說:「Daddy冇事。」

何的保鑣則非常忙碌,全日廿四小時不停把水壺、毛巾等日用品送上病房。本週一晚上九時許,二房何猷龍和三太前後腳來探病。三太陳婉珍還說:「何生平日咁忙,難得而家可以喺醫院抖抖,睇佢住多一兩日。」

賭王入院到底什麼病?三太陳婉珍本週一出席一個公開場合時,終出來解話,「燊哥泰國旅行時唔舒服,頭兩日去廁所困難,第三日要搵醫護人員放大便,不小心弄破直腸壁,好痛,所以回港求醫。佢食咗感冒藥,所以結宮。」

不過,消息人士表示,事情沒有這麼簡單,「如果整穿咗條腸,點仲可以搭飛機返嚟呀?應該要喺泰國即時開刀啦,況且搵人通便係唔會整穿腸嘅,照腸鏡先至有可能篤穿。」

便秘半年好辛苦

這 名消息人士續說,其實何鴻燊近半年已有便秘困難,排便非常不暢順,經常谷住谷住,覺得很辛苦,每日要食醫生給他開的排便藥才可出宮。由於便秘持續沒有好 轉,醫生擔心他可能患上大腸癌,近日於是替他做腸鏡檢查,又替他驗血,化驗是否有癌細胞。「佢咁大年紀,便秘咁耐其實好唔尋常,如果有咩事,都會變得好嚴 重,所以化驗就最穩陣,睇吓係唔係大腸癌。」

除了便秘,何鴻燊身體一向有其他毛病,包括脂肪肝及高血壓,而且盛傳心臟有「少少事」,但每次健康傳聞一出,他旋即否認。

缺席股東會露端倪

何鴻燊健康出問題,上週已露端倪。在剛過去的週日,澳門舉行一年一度盛事「澳港盃」,每年例必撐場的何鴻燊離奇地沒有出現,由四太梁安琪代表出席。當時四太表示賭王身體不適無法到場,但卻沒有交代病情。

而上週五澳娛及澳博年度股東大會,何鴻燊亦罕有地缺席,要由另一位大股東鄭裕彤代為主持大局。

在這關鍵時刻,股東會卻出現了稀客,從未出席澳博股東會的霍英東次子霍震寰突然現身,表示想了解一下澳門現時的發展情況。

霍二公子現身

○二年,澳娛大股東霍英東,因澳娛賬目不清,分紅不勻,將名下約二成八,市值百億元的股份捐予霍英東基金會,作為澳門未來建設發展之用,自此只派代表出席股東會。然而霍英東去年過世,兒子突然一改其作風,似有再度插手之意。

而何鴻燊死敵十姑娘何婉琪亦未有放過機會,澳娛股東會的同日在香港舉行傳媒茶聚,質疑該股東會的合法性,並派發印有「沉冤得雪」的人參烏龍茶,擺到明諷刺九哥。

就何鴻燊入院,十姑娘週一回應:「若然佢病到處理唔到公司事務,身為持牌人就要將持有的股份及分紅交回公司。」

自從何鴻燊將十姑娘踢出董事局,再由澳娛股東名冊除名,兩人紛爭不斷,十姑娘更在○六年入稟阻止澳博上市,官司纏繞至今,其間多間新賭場登陸澳門,澳博一百五十億集資大計,遲遲未能落實,錯失了上市的最好時機。

業績不前失憧憬

上 星期五,澳博公布去年全年賺二十五億元,較○五年下跌接近三成八,因為○五年澳博出售附屬賭牌給美國財團美高梅,並錄得一次過十五億六千萬元收入。撇除這 筆特殊收益後,澳博去年盈利實際較○五年度輕微增長百分之二點三。但去年澳門的博彩收益高達五百五十九億元,按年其實上升了兩成二。顯示競爭激烈令澳博增 長停滯,令投資者缺乏憧憬,吸引力下降。

一名證券界人士說:「何家銀彈充足,上市計劃若再受阻,當然對澳博的財政影響輕微,但就失去了一個便宜又方便的集資途徑。」何鴻燊變相要自掏腰包,和外資爭逐賭業霸王地位。

聘請老外大革新

目前澳門有二十五間賭場,澳博佔十八間、嘉華主席呂志和的銀河娛樂佔五間、美國過江龍威利尼斯人和永利各佔一間。與此同時,賭枱的數目由○五年的一千三百多張,激增至去年的二千七百六十二張。

澳門葡京的市場佔有率,亦由二○○二年開放賭權前的百分百,下跌至約六成三。雖仍然是行內龍頭,但美資對手金沙和永利來勢洶洶,何鴻燊要打一場硬仗。去年他想出送叉燒飯一招,結果被行內人笑到面黃,指這種宣傳方法效用低,這加快何鴻燊引入外國管理的決心。

今 年二月開幕的新葡京賭場,何鴻燊便撬走澳門金沙開國功臣、前營運總監麥輝霆,到澳博出任總裁,負責「睇實」新葡京。在新葡京開幕前,他們又從拉斯維加斯聘 請顧問,親自到澳門訓練全體約一千五百名員工。一名有份參與的人士說:「美國的顧問主要教員工禮儀,包括微笑及要主動幫助客人等等,總之要做到賓至如 歸。」

新賭場陸續有來

澳門大學博彩管理課程主任蕭志成說,近期澳博變得較國際化,的確有利集團長遠發展。不過,能否成功仍有待觀察。

今年澳門繼續有新賭場落成,但不少跟何鴻燊有關係。包括年底前落成,美國賭業集團美高梅(MGM)與何鴻燊女兒何超瓊的澳門美高梅金殿娛樂場。而何鴻燊兒子何猷龍旗下上市公司新濠國際的澳門皇冠賭場,內有二百張賭枱,亦會於五月中開幕。一名證券分析員指出,澳博在澳門經驗豐富,實力不比美國的對手差,關鍵是管理層之間是否一致對外。

各房爭上位

事實上,何鴻燊各房太太爭出位,曾到失控局面;有知情者稱,「四太成日向人打聽丈夫下落,因為佢怕老公同阿二、阿三出外玩,唔預佢。佢好鍾意同人爭,佢嘅仔女雖然細,但就似足佢咁霸道,對下人呼呼喝喝,唔似得阿二、三嗰啲咁有教養。」

近年何鴻燊已着手分地盤,而各房亦主動出擊。

大腸癌愈老愈危

腸 胃肝臟科專科醫生黃木槙指出,大腸癌患者大都在五十歲以上,故年紀越大就越高危,假如有家族成員曾患此病,中招機會則更大,而食太多高脂肪肉類,亦會增加 患癌風險。患者初時會出現大便習慣改變,即以往每日去一次變為幾天才一次,到後期甚至要依賴藥物才能順利如廁。「如果半年都係靠食藥先去到廁所,就唔係咁 正常。」黃木槙又說,腸內若生有息肉,必要時要割除並拿出活組織檢驗,確認是否有癌細胞。

瓜分賭業生意

四太梁安琪率先出動,向葡京內的手信鋪、當鋪、賭廳及桑拿場所逐一埋手,○三年更在葡京二樓經營水晶宮賭廳,並買入楊受成弟弟楊海成旗下經營賭廳的上市公司——澳門實德百分之二的股權。另外又安插親信,聘任哥哥褟偉祺當賬房經理。至於三太陳婉珍亦「唔執輸」暗中練兵,姐姐陳婉芳幫賭王打理位於越南胡志明市市郊的賭場。

去年初,何鴻燊主動辭去新濠國際主席一職,由二房幼子何猷龍接棒,主力跟進與澳洲PBL合作的澳門皇冠賭場工程。上月底新濠公布去年全年業績,純利大升四倍至廿八億元,卻主要受惠於旗下新濠博亞在納斯達克上市後帶來的利潤,反觀其博彩及娛樂業務,卻因未開業的皇冠賭場及新濠天地等開支龐大,而轉盈為虧。

對於這個有機會接掌何家賭業王國的兒子,有澳門知情者直言:「佢好有禮貌,但同PBL嘅合作,佢成日被人玩。」

二房長女何超瓊,則獲何鴻燊分出澳博副牌,和美高梅合資開賭場,然而美國當局仍未完全過關,大計存在暗湧。各房的成績未知,分家大計未竟全功,萬一元老不坐鎮主持大局,家產爭逐戰隨時再度爆發。

澳門賭業群雄割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23

腹背受敌 雅虎遭股东集体诉讼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47137.html

支付宝谈判取得重要进展的好消息,并没有让处于争议漩涡中的雅虎松一口气。

美国公司Kendall Law Group(下称Kendall)本周二宣布,该公司已代表股东对雅虎发起一项集体诉讼。该项集体诉讼称,雅虎违反了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有关虚假和误导性声明的规定,这些声明将与雅虎的业务前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涉嫌误导投资者

这项集体诉讼将主要的矛头指向了雅虎对于信息披露的延迟,雅虎最晚在3月31日就已获知支付宝的所有权发生了转移,但在5月10日才向SEC披露, 而这一转移大幅降低了雅虎对阿里巴巴集团投资的价值。指控称,雅虎未能制定相应策略,恢复所持阿里巴巴集团投资的价值,雅虎明知中国有关海外所有权的监管 规定最早在2009年就可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将要求雅虎或阿里巴巴集团剥离支付宝。作为指控所称的虚假声明和信息遗漏的结果,雅虎在上述时间段中的股价 被人为高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股上市公司CFO告诉记者,按照雅虎目前的情况,假设其今年3月31日才知道支付宝股权转移的事实,却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或是今年4月19日第一季度财报公布时披露消息,明显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不过具体的处罚还要根据出示的证据进行法律界定。

i美股分析师胡龙飞认为,集体诉讼的原因主要在于上市公司雅虎信息披露延迟和对于雅虎、软银、阿里巴巴三方利益权衡的不确定性,因此主要追究的是雅虎的责任,与支付宝关系不大。

在外界的舆论压力下,美国雅虎必须要公开澄清以下几个重要事实:在董事会确认并支持支付宝获得牌照的共识下,美国雅虎和日本软银采取怎样的方式来确 保股东利益?他们的立场是什么?美国雅虎必须要向股东们确认一个事实,如果在获得牌照的法律基础上存在问题,他们的利益将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而这将会使 美国雅虎股东们的利益存在巨大风险。

事实上,随着对中国监管政策的日益了解,雅虎已经基本意识到不可能通过协议控制来掌控支付宝。5月25日,作为雅虎在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代表的杨致 远在雅虎分析师会议上坦承,过去几年间,雅虎和软银一直与阿里巴巴在关于支付宝牌照的问题上在进行讨论。杨致远甚至承认,“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和其他私人 公司一样,都是定期举行会议的”,并强调“我们要遵守中国相关政策的许可”。这或许间接证明支付宝股权之争并非如雅虎之前所说并不知情。

难言之隐?

不过,为什么雅虎在得知支付宝股权转移的40多天后才在相关声明中予以披露,背后有什么意图?今年5月的雅虎分析师会议上,雅虎现任CEO卡罗尔·巴茨回避了这个问题,只是含糊其辞地说,“我们不会对我们原来说过的东西再纠结了。”

声称不再对过去纠结的雅虎,显然忽略了股东对于自身利益的纠结。今年4月,绿光资本还增持了雅虎股票,特别强调雅虎亚洲资产的价值吸引力很高,该公 司甚至认为雅虎所持阿里巴巴股份等同于雅虎当前全部市值。不过,此次抽掉支付宝业务,阿里巴巴集团的价值将大幅缩水。就在雅虎披露支付宝股权转移声明的第 二天,雅虎股价在纳斯达克市场常规交易中大跌7.28%,下跌1.35美元,报收于17.20美元。

尽管目前支付宝股权之争的谈判已经日趋明朗化,但争议不断的雅虎还在面临信任危机。Stifel Nicolaus分析师乔丹·罗翰表示,如果雅虎知道这一交易,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披露,投资者就会对雅虎失去信心。如果雅虎并不知情,信任问题会更加 严重,因为人们会就此假设:当其他重要交易发生时,依旧无法及时获得信息。

互联网评论人士胡延平认为,雅虎美国之所以直到5月才发出这样一个不顾大局、故作不知的声明,目的只有一个,向阿里集团、马云施压,在股权转移过程 中能够博取最大利益。业界猜测,雅虎在5月才发表声明或许是希望美国政府可以在5月初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对于走向没落的互联网公司雅虎而言,目前手中所拥有的阿里巴巴43%的股份,被市场普遍看作是其最为宝贵的资产。此前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有淘宝网与支付宝,有投行人士估计淘宝网价值100亿美元,支付宝价值50亿美元。这或许是雅虎不愿出售阿里巴巴集团股票的重要原因。

即使未来从支付宝处获得立项的赔偿,但失去支付宝的雅虎未来将何去何从?

对于雅虎目前面临的困境,在不久前的D9大会上,马云给出的回应是:“对于任何一个要把企业带出困境的人来说,这都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对于像卡罗 尔这样的人,我很尊重。这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我觉得,雅虎应当更加开放,利用各种方式来解决问题。”他建议,或许雅虎应当把自己分拆成几家小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44

腹背受敵 台塑大乙烯恐變小乙烯 王文淵面臨台塑黃金十年大挑戰

2011-8-1  TWM




台塑大乙烯計畫波折不斷,原本自信滿滿的台塑總裁王文淵,面對中石化鎮海二期和中石油主導的台州大石化兩大巨頭,台塑大乙烯還有機會嗎?王文淵除了等,心中還有哪些替代方案?

台塑大乙烯計畫波折不斷,原本自信滿滿的台塑總裁王文淵,面對中石化鎮海二期和中石油主導的台州大石化兩大巨頭,台塑大乙烯還有機會嗎?王文淵除了等,心中還有哪些替代方案?

幾經波折的台塑大乙烯計畫再度成為焦點!日前傳出台塑四十六億美元(約新台幣一三二五億元)的「大乙烯」投資案被排擠,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隨即鄭重反駁,表示「沒有大乙烯計畫生變」一事。

這樁中國最大的「外資項目」,不僅是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心中未竟的遺憾,更影響台塑石化王國未來是黃金十年或殘酷十年的關鍵,難怪王文淵要急著澄清。

只是,台塑大乙烯計畫的進度,不僅操之在中國政府手上,更牽動台塑與中國石化業的競合關係。中國在沿海發展石化產業是國家級政策,這十年來重點扶植的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已成氣候,台塑的技術和經營管理優勢已不具必要性。

因此,雖然去年王文淵率台塑高層親赴寧波,在地方政府斡旋下和中央取得默契,規畫寧波的乙烯裂解廠為台塑獨資,而千萬噸煉油廠由國家發改委「做媒」,從中石油、中石化中擇一合資。

沒想到,計畫卻趕不上變化。

鎮 海煉化勝出 擠壓台塑空間先是今年六月,中國國家發改委「原則同意」中石油主導的台州大石化項目。主因就在台州大石化的油源來自卡達,技術由殼牌提供,具有國際石油公 司和國家石油公司合作的指標意義。在原先﹁一省一煉化﹂的政策下,此舉等於破例讓浙江沿海出現中石化、中石油兩個大型煉化廠。

之後,中石化鎮海煉化又反將一軍。《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規畫》終稿明確提出,爭取鎮海煉化的乙烯二期擴建工程早日動工興建。由於中石化鎮海煉化廠與台塑寧波石化區,相距不過一三○公里,不禁讓外界臆測,台塑「大乙烯」恐延到十三五才有可能放行。

論﹁合資策略﹂,原本可能的夥伴中石油和中石化選擇各自發展,論「外資背景」,台塑又沒有殼牌和卡達來得硬,在腹背受敵夾擊下,台塑二期要往上游發展,的確困難重重。日後不管是台塑獨資經營乙烯廠,或只能發展中下游,王永慶的大乙烯計畫,恐怕也只能縮為小乙烯了。

原 本○四年王永慶提出的寧波「大乙烯計畫」,分為一、二期,總投資額高達百億美元。第一期以中下游廠為主,包括PVC(聚氯乙烯)、ABS(丙烯腈 | 丁二烯 | 苯乙烯共聚物)等下游廠,以及自備熱電廠、重工機械廠等配套,目前還未完全建置完成,去年營收就已突破一一○○億元,預計今年可望突破一二五○億元。

不過,一期的中下游廠需要的乙烯、丙烯等原料,到現在都得從雲林麥寮六輕本部進口。

為了解決原料進口問題,王文淵○九年九月飛抵北京,和中石化洽談能源合作;隔年一月親赴寧波,積極爭取興建寧波二期的一千萬噸煉油廠、一二○萬噸乙烯裂解廠。

為了增加﹁談判籌碼﹂,大陸還特別批准台塑在寧波興建一座長庚醫院,預計投資六千萬美元。

台塑主管表示,根據當時浙江省官員的說法,該專案年內獲批「已無懸念」,之前曾被環保總局退件的環評報告也已經過修改、再次上報。

眼看中石化的鎮海煉化乙烯擴建項目獲批,如今再加入中石油的台州大石化攪局,台塑二期在大陸正面臨強敵環伺的困境。

台塑備妥兩套替代方案應戰乙烯是「石化之母」,王文淵深知寧波二期的大乙烯擴建工程,對台塑是n次方放大的效益,除表達不放棄的決心,心中也備妥解套的替代方案。

一是已經浮出枱面的古雷煉化一體投資。由於福建古雷石化園區是前中石化總經理、也是福建新任省長蘇樹林所擘畫的大政策,之前是由台灣石化公會理事長陳武雄找了包括台聚、長春、國喬等同業,爭取年產一千五百萬噸煉油、乙烯二百萬噸的煉化一體投資案。

台塑原本把大陸發展重心放在寧波,七月二十日卻突然改口,表示考量寧波石化園區一期投資合計達四十四億美元,台塑無須過度獨資擴充,希望可以與台灣石化同業結盟合作,做好「上游」建置工程。

王文淵認為,陳武雄主導的泛中油體系石化業者,在石化中下游經歷、技術豐富,但在上游的煉油、乙烯輕裂廠有經驗的,只有台塑、中油,而中油是國營企業無法登陸,所以,台灣石化同業和台塑結盟,不僅古雷石化園區的上游建置無須仰賴他人,又可符合古雷「台灣專區」的主訴求。

另一替代方案則是以越南為上游煉化根據地。由於油品採購高居越南第一大進口貨品,加強境內油品自製比率是越南政府的重要政策,因此台塑內部已計畫重啟投資額一二四億美元的河靜煉化園區規畫案。

台塑主管表示,在越南政府大力支持下,與其綁在寧波「癡癡地等」,不如另闢蹊徑。

越南身為東協會員,進口到中國可以零關稅,更重要的是越南本身產石油,卻沒有煉油能力,如果寧波大乙烯不成,還有越南大乙烯可以期待。

石化三巨頭浙江布局

主 導企業 中石化 中石油 台塑計畫項目 鎮海煉化 台州大石化 寧波大乙烯預計發展 二期擴建工程包括年產1500萬公噸煉油廠、年產120萬公噸乙烯輕裂廠,以及20座中下游廠。 與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卡達石油合資,將在浙江台州興建煉油和化工一體化工廠,總投資額為800億元人民幣。 寧波二期含獨資經營年產120萬噸乙烯輕裂廠,而1000萬噸煉油廠開放從中石油、中石化中擇一合資。

目前進度 列入《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規畫》,並載明將積極爭取早日開工。 具國際石油公司和中國國家石油公司合作的指標意義,已獲得國家發改委原則同意。 列入《寧波市海洋經濟發展規畫》重點臨港產業基地,目前正等待國務院審核通過。

台塑大乙烯大事紀

2005年 台塑成立寧波總管理處,推動百億美元大乙烯計畫。

2006年 王永慶訪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催生大乙烯。

2007年 大乙烯案環評遭中國環保總局退件。

2008年 台塑將寧波總管理處撤回台灣,大乙烯計畫暫緩。

2009年 王文淵拜訪中石化洽談能源合作,為大乙烯鋪路。

2010年 王文淵赴寧波商討大乙烯重啟契機,並開放合資模式。

2011年 寧波一期持續擴建,王文淵表示「沒有」大乙烯計畫生變一事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90

中國光伏產業腹背受敵:二級市場幾乎整體遺棄

http://news.imeigu.com/a/1321050100153.html

編輯有話說

看看尚德電力的股價,就知道「首富」也是浮云。

中國光伏產業腹背受敵

二級市場幾乎把整個光伏板塊都遺棄了

王佑

11月9日早晨,輝倫太陽能董事長蔡濟波接到了律師打來的一通電話,「美國商務部正式宣佈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了。」他起初「啊」了一聲,隨後又平靜了下來,「這個結果是在人意料之中,又是有些無法接受的。」

前一天,蔡濟波聽到美國商務部可能延期進行「雙反」調查,當時他正在趕往一場中美雙方企業和政府、機電商會等代表參與的能源討論會的路上。他認為,中國企業可能還會有迴旋的餘地,畢竟在8日當天有14家中國光伏企業已經聯合抗辯了美國「雙反」調查,其中就包括輝倫太陽能。

但如今,這場已經喧囂了大約一年的「雙反」調查還是到來了。

這還僅僅是光伏行業的一個側面。看看在美上市的眾多中國光伏概念股的股價,人們至少會對中國光伏產業的近期不抱任何幻想了。11月10日,尚德電力 (STP.NYSE)股價為2.69美元、昱輝陽光(SOL.NYSE)為2.11美元、晶澳太陽能(JASO.NYSE)為1.95美元、賽維 LDK(LDK.NYSE) 為3.63 美元,其餘如中電光伏、阿特斯太陽能以及韓華新能源的股價,都在1美元~3美元之間。

顯然市場幾乎把整個光伏板塊都已經遺棄了。一些投資者甚至認為,有些公司如果還這樣繼續跌下去,是否該準備好退市文件了。

市場怎麼了?

如果市場仍然存在一些希望,投資者不會將光伏概念股遺棄甚至抱怨。但至少在今年11月到明年第一季度,光伏行情很難好轉。這也是為什麼股價難以很快提升的根本因素。

很多人不禁會要問,為什麼這段時間內光伏行情會很糟糕呢?

一位長期觀察光伏產業的PE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財商》,佔國內光伏出口70%左右的歐洲市場短期很難有好的表現,這主要是因為歐債危機的影響。

「這些基本面問題很難讓光伏行業有起色。」上述PE人士說,光伏製造業的發展,必須要結合歐洲國家的政治及經濟變化,現在的問題是,銀行的前景已經被蒙上一層厚重的陰影。

按照英國智庫Exclusive Analysis分析團隊的警告,如果希臘債務違約和意大利銀行爆發擠兌潮的話,那麼歐洲有很大幾率引爆銀行危機。

歐洲當地銀行是大部分光伏電站和光伏系統、屋頂項目的保護傘。沒有銀行,電站等項目都只能依靠自有資金建設。

一般情況下,歐洲銀行會根據光伏項目的投資方資格、信用體系、光伏電站所需要的材料如多晶硅、硅片和電池組件、逆變器等設施的提供商的資質證明,向 光伏項目進行貸款,通常貸款比例在70%~80%不等。然後,投資商再配比20%到30%左右的自有資金來運作,這樣一個光伏電站項目才得以全線啟動。

雖然也有個別歐洲大財團或機構全資來投資光伏項目,但項目回報、資金周轉壓力等方面都並不是非常合算的買賣。

因為在歐洲地區比如德國,當地政府會給予一定的電價補貼,同時一旦光伏項目上網後也會產生收益,電站投資方會直接將收益和補貼的一部分用於還貸,其實整個運作是相當流暢和從容的。

而如果全部使用自有資金來建一個為期20年或者25年左右的電站,那麼這筆自有資金至少要5年左右,才可能通過政府電價補貼和上網發電獲得的收益得以償還掉。也就是說,這5年時間投資方的資金是被完全佔用的。

對於光伏電站運營的一個大問題在於,銀行本身都已經面臨倒閉、擠兌或者其他危機了,那麼還怎麼可能會有心思來給一些光伏電站項目提供足額的貸款呢?

光伏產品價格已持續深跌

前述PE行業人士還指出,現在光伏產業不被看好的另一個原因則集中於光伏產品價格已經持續深跌,有些公司很有可能出現破產或者大幅度虧損。

多晶硅產品從今年春節後的最高90美元/公斤,跌到了11月的34.5美元/公斤,而硅棒價格在今年前11個月的變化為「800元/公斤到近400元/公斤」;此外硅片和電池組件幾乎在該時間段內全部打對折。

一家從事光伏貿易進出口的企業管理層楊先生表示,自己公司先是在今年年初到4月份從其他企業進了一批貨,本來是打算在6、7月份賣出,但當時市場並不是很好,公司還是將這批貨囤積在了倉庫,誰知道光伏組件產品價格大幅下滑,導致現在直接要虧損近百萬元。

而另一家公司原來是從事硅棒設備生產的,其在去年看到組件市場極為火爆,當時大部分組件企業不僅要求對方付足預付款,而且生產線全線爆滿,因而其也購買了大量光伏組件製造設備。

但如今,組件價格大跌已無力維繫經營,不得不半價甩賣設備以求拿到資金,僅專注於硅棒設備的生產。

美國市場疲軟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現在美國這一光伏新興市場,也有可能變為泡影。

美國7家太陽能製造企業在10月19日共同發起一項針對中國公司的聯邦貿易訴訟,指責中國太陽能企業在美國及全球市場上「傾銷」太陽能產品,並要求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產品徵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

11月8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這是美方首次針對中國清潔能源產品發起「雙反」調查。

尚德電力高級經理張建敏告訴本報,尚德還要看事態的演變再做下一步決定,因為調查一般也要持續一段時間,但是尚德電力確實是在美國市場佔比比較大的光伏組件企業之一。

據有關光伏諮詢機構的統計,尚德電力至少在當地佔有20%的市場份額。

另一部分光伏組件企業則認為,這次「雙反」調查的展開,可能也將使得當地的光伏電池價格大幅上升,這本身對於全美光伏電站收益率有很大影響,美國有可能不再成為最佳投資地之一。

據瞭解,美國光伏組件安裝量接近900兆瓦,光伏組件市場大約有108億元人民幣,屬於除歐洲之外的重要市場之一。

不過在保利協鑫主席朱共山的心裡,光伏行業仍然是存在機會的,一方面需要大幅降低其他產品如光伏系統的成本,另外也要致力於研發更多的本土化設備,這樣光伏電站的總體成本才可能得以控制,同時光伏組件產品的降價也將更加理性。

朱共山還認為,中國和其他亞非拉市場的潛在前景尚未被挖掘出來,光伏企業的業務拓展,應集中於這些地區,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歐洲和美國的大量回報,畢竟歐洲的光伏補貼將會不斷下降,而美國市場的不確定因素也逐步增加。

此外,很多行業內部人士也認為,如果從光伏行業的投資機會角度來分析,有塊以往並不太引人注目的領域值得關注——輔料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比如切割環節的材料(如切割液)、電池的銀漿和鋁漿、PET薄膜和EVA膠膜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48

為緊縮四面受敵 默克爾“強到沒朋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67

20140905angela-merkel_

強大富有的德國堅持要在歐元區推行結構性改革和緊縮政策,而疲弱多病的法國則堅持要更多的經濟刺激。默克爾是女強人,但美國人不支持她,南歐國家反對她,經濟學家批評她,如今,德拉吉的歐洲央行也倒向了法國。默克爾顯得愈發形單影只。(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對於法國,默克爾的態度一如既往:法國必須首先解決其結構性改革的問題,然後才能在歐洲事務中獲得領導權。

但在法國執政黨社會黨中,許多人都認為,法國經濟之所以面臨目前的困境,主要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推動結構性改革,而是因為德國在歐洲推行的緊縮政策。事實上,社會黨內部唯一的分歧,是法國不滿的聲音應該叫的多響亮。

上周一,法國總統奧朗德閃電重組了內閣,定點清除了經濟部長蒙特堡和教育部長哈蒙等強烈反對德國緊縮和結構改革政策的內閣成員。

重組之後的結果是,法國政府的成員比原來更加支持改革。但與此同時,奧朗德也向德國施壓,讓其重新考慮歐元區的緊縮政策。

他希望說服默克爾放寬預算赤字的標準(現在為3%)。上周,他甚至提出要召集一個特別歐盟峰會,推動多項經濟刺激措施。對於法國來說,這就意味著政府要花更多的錢刺激經濟。

實際上,自歐債危機以來,歐洲就一直分為旗幟鮮明的兩派。以德國為首的一派要求各國實行財政緊縮政策,並推動影響深遠的結構性改革。而以法國為首的另一派則堅持采取更加靈活的經濟刺激政策,至於改革那是以後再考慮的事。至少在不久以前,這兩大陣營一直勢均力敵,但近來,法國陣營中又添了幾個新盟友。

歐盟委員會新任主席容克和意大利總理倫齊均加入奧朗德的陣營,致力於推動更加靈活性的條款。美國政府和IMF也站在他們這邊。

很多外部專家也為他們搖旗吶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們8月在康士坦茨湖開會時,一致批評默克爾的政策。他們指出,如果緊縮繼續持續下去,那麽歐洲經濟增長將會持續低迷,通脹會進一步惡化。悲觀者甚至認為歐債危機可能卷土重來。

盡管如此,默克爾和財長朔伊布勒都表示目前沒有危機的風險,也沒有計劃要偏離現有的軌道。

不過,德拉吉8月底在Jackson Hole央行年會上的表態讓德國有點坐不住了。德拉吉在講話中強調,僅靠歐洲央行的努力遠遠不夠,歐洲各國也需要進一步增加財政刺激。這意味著德拉吉的立場也開始明顯向法國靠攏。

最後憤怒的默克爾上周和德拉吉通了電話。通常來講,默克爾和朔伊布勒通常會竭力避免和歐洲央行發生沖突。不過,默克爾這次希望弄明白德拉吉的這番講話到底是什麽意思。歐洲央行是在放棄緊縮政策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默克爾就徹底被孤立了。

《明鏡》最先公開了兩人的這次通話,但德國政府發言人馬上回應稱是德拉吉主動給默克爾打的電話,默克爾並沒有找德拉吉。據《明鏡》的消息源稱,德拉吉試圖在電話里安撫默克爾,說下次他的講話中會強調結構化改革的重要性。他表示自己並沒有改變立場。隨後,他還給打電話安撫朔伊布勒。

德國政府官員大都拒絕討論這一話題。不過《明鏡》的消息源表示:“我們並不理解德拉吉的表態,”但如果他希望政府增加投資,“他就大錯特錯了”。

朔伊布勒早就表明了他對歐洲央行幹預的態度:“貨幣政策只能買來時間。市場並不缺流動性,甚至有些偏高。所以,我認為貨幣政策的手段已經用盡了。”

盡管四面受敵,但德國也在爭取盟友。在討論未來幾年的歐盟預算時,柏林聯合英國、丹麥、瑞典、芬蘭等國,共同抵制由法國和南歐國家提出的開支計劃。同時,默克爾還安撫西班牙政府,大力贊揚其改革,並支持西班牙經濟部長Guindos擔任下一任主要由各國財政部長組成的歐元集團的主席。

在德國看來,法國和意大利是否認真對待結構性改革才是問題的關鍵。只有這樣才能說服默克爾。意大利總理倫齊已經宣布了一個深遠的改革計劃,但在執行上遇到了阻力。而法國則不斷堆積新債務,打破之前的改革承諾。

法國如今已經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政府一再堅持其“認真對待貨幣緊縮政策”的目標,但由於經濟已經疲軟多年,法國領導人又覺得大規模縮減開支不太妥當,且有衰退的風險。與此同時,他們在推進改革的時候小心翼翼,生怕動搖他們執政黨的地位。結果就是,法國的改革措施遠不足以刺激經濟複蘇。

如今的德國面臨一個兩難的選擇:到底是應該聯合歐盟的其他國家打擊法國這個最重要的盟友,羞辱奧朗德?還是寬宏大量,放松對法國的要求。如果選擇後一種做法,就會留下口實:只有小國才需要遵守預算規則,大國就可以無視規則嗎?

孤獨而富有的德國老大哥,要帶領一幫窮小弟們趟出一條歐洲複興之路,談何容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10

亞洲股市腹背受敵 通脹升溫 增長轉涼 (15 July 2008)

(News / Report consolidated by www.redmonkey.hk)

(節錄自香港經濟日報-投資理財周刊)

亞洲股市由見頂至今平均已回落逾3成。不少擁戴「亞洲增長故事」的論者均開腔表示,目前是「入貨」作長綫持有的良機。然而,英美經濟衰退的迹象初現,但通脹問題早已把多個亞洲國家「迫埋牆角」。到底亞洲經濟將何去何從呢?今期筆者重點為大家分析亞洲(日本除外)的投資前景。

有云「美國打噴嚏,全球也感冒」,雖然近年新興市場與美國經濟「脫鈎」(decouple)的理論甚囂塵上,但觀乎今年新興市場股票的表現,「脫鈎」的情況似乎仍只是書本上的理論。由去年10月底見頂至今,MSCI新興市場指數已回落24%;亞洲股市的走勢更「難睇」,MSCI亞洲(日本除外)同時跌穿了今年3月17日及去年8月17日的低點,高位回落幅度達33%,今年首半年的表現是自2003年以來最差。

投資信心劇減 沽盤湧現

亞洲股市之所以如此不滯,是因為今次她不僅「感染」了傳自美國的「感冒」,同時間更「發高燒」(通脹升溫)。筆者認為,照目前情況看,亞洲股市短期內仍難有起息。以史為鑑,這場「大病」最快也要到2009年才有望「初癒」。

受到美國經濟滑落、消費市道疲弱影響,部分依賴出口貨品至美國的亞洲國家(例如南韓、新加坡及台灣等)頓時失去了經濟增長的其中一條重要支拄;同時間,由次級按揭問題引發的信貸緊縮潮,亦令環球投資者對相對高風險的股票市場信心大減,紛紛將資金撤離,當中以過去數年累積了可觀升幅的亞洲股市情況尤其嚴重。

滙豐的數據顯示,海外投資者於過去10個月淨拋售近630億美元的亞洲股票;如參考EPFR(Emerging markets Portfolio Research)的數字,本年至今環球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共錄得123億美元的資金流出,當中有31億美元來自大中華基金。

企業盈利預測將被調低

亞洲股市失去「人氣」,本已元氣大傷。更甚的是,環球熱錢「轉戰」商品市場,炒高能源和食品價格,帶動全球通脹升溫。亞洲的新興市場如中國和印度,一直是原材料的需求大國,加上能源和食品在亞洲國家的消費物價指數比重一向偏高,結果當商品價格大漲的時候,亞洲所面對的通脹壓力亦特別嚴重。環亞經濟數據(CEIC)的資料顯示,目前亞洲(日本除外)的平均通脹率高達8.5%,當中包括最令人「側目」的越南(26%),以及緊隨其後的印度(11.6%)和菲律賓等(11.4%)。

除南韓和澳洲外,其他亞洲國家均已陷入負利率的環境,當中以新加坡和菲律賓的情況最為嚴重。目前只有越南、印度及印尼等小數經已感受到「切膚之痛」的國家,開始採取貨幣緊縮政策。筆者認為,通脹的壓力持續,亞洲國家未來極有可能大幅加息。

說到這裏,讀者應該聯想到亞洲股市的前景是如何「烏雲密布」︰原材料價格上漲、息口趨升,兩者均會加大企業的開支,降低邊際利潤。目前,分析員已將今年亞洲(日本除外)股市的每股盈利增長預測,從年初的10.5%,下調至6.4%。但有關調整仍未在2009年的盈利預測中反映,分析員估計明年區內的企業盈利增長高達15.4%。在目前如此動盪的局勢下,有關預測明顯過分樂觀。在今年下半年,分析員很大機會會調低有關預測,屆時亞洲股市亦會繼續走下坡。

誠然,以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為例,由去年11月1日高見689點回落至今,已經出現過3次的反彈浪,而且反彈的幅度更一浪比一浪高,最近1次的反彈幅度達到21%。不少論者認為以估值計,亞洲股市的市盈率已跌至11.6倍,較過去10年歷史平均市盈率13.7倍還要低15%,調整「恐怕」已近尾聲。


熊市反彈切忌樂觀

若以史為鑑,觀乎亞洲股市於1994年、1997年及2000年的熊市調整,平均歷時384個至588個交易日。而今次的調整周期由出現至今才不過約200個交易日,最「樂觀」估計熊市也只是過了一半;配合上文提到的負面因素,筆者真的恐怕「尾聲之說」只屬市場憧憬,亞洲股市下半年縱有反彈,亦只會是狂牛「斷氣前的悲鳴」,股市最快也要到2009才有望喘定。

筆者將亞洲股市的前景說得如此黯淡,是想讓大家作好心理準備,未來的下跌風險仍非常大,其中尤以依賴出口的亞洲科技股需要戒之慎之。然而,平心而論,今次環球股市暴跌的「震央」並非在亞洲,而且如過去相比,亞洲各國的「體質」更有明顯改善︰經濟增長仍然保持強勁、外滙儲備充裕、對出口美國的依賴性大減等。這些因素均有助支持亞洲股市在滾滾「熊」流過後,為投資者繼續帶來優厚的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472

成長煩惱:腹背受敵的中型航企陷“中等規模陷阱”?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3856.html

眾所周知,我國經濟發展目前正處於困難的“三期疊加”發展階段,即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有人擔心這“三期疊加”,會不會使我國難以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什麽是“中等收入陷阱”呢?通俗地解釋,就是很少有中等收入國家成功地躋身為高收入國家。近幾十年來,只有日本、韓國等少數國家由中等收入國家躋身高收入國家行業,而像墨西哥、巴西、菲律賓、馬來西亞、南非以及東南亞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等,在20世紀70年代均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直到現在,這些國家仍然掙紮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000~12000美元的發展階段。因為這些國家在由低收入發展為中等收入後,往往陷入了經濟增長的停滯期,既無法在工資方面與低收入國家競爭,又無法在尖端技術研制方面與富裕國家競爭。

其實,我們在民航業也發現了類似的現象,當航空公司由小規模發展為中等規模後,往往進入競爭力下滑、發展乏力的階段,既無法在市場專註、機制活力方面與小規模公司競爭,也無法在樞紐網絡、規模效應上與大型航空競爭,陷入進退兩難的“中等規模陷阱”。

航空公司的“中等規模陷阱”

首先,到底民航業有沒有所謂的“中等規模陷阱”呢?我們把航空公司按2011年的機隊規模大小劃分為三類。其中,國航、東航、南航、海航機隊規模超過100架,屬於大型公司(深航財務數據暫缺);天津航、廈航、川航、山航機隊規模不足100架,但大於40架,屬於中型公司;而奧凱、春秋、吉祥、成都、華夏、首都、西部、幸福機隊規模小於40架,屬於小型公司。

我們觀察這三類航空公司在整個“十二五”階段的整體盈利表現,如下圖所示,2011~2015年,三類公司中中型航空公司的盈利能力由最強變為最弱,出現“神奇”的“反轉”,中型公司發展明顯“後繼乏力”。2011年,中型公司盈利能力最強,平均收入利潤率10.2%,而大型公司和小型公司分別以8.5%和7.9%的收入利潤率分別居二、三位。而2015年,中型公司平均利潤率下滑至8.7%,盈利能力最弱;而小型公司平均利潤率上升至12.6%,成為最有競爭力的代表;大型公司平均利潤率也增長至11.1%,反超中型公司。從發展趨勢來看,中型公司的盈利能力在2011年還遙遙領先,但在2013年便被小型公司反超,緊接著2014年又被大型公司超越,至2015年差距並未縮小。我們可以初步得出結論,中型公司“十二五”期間發展乏力,似乎是步入了“中等規模陷阱”。那麽,中型公司為什麽會步入“中等規模陷阱”呢?這可能可以從外部和內部兩方面來解釋,外部“腹背受敵”和內部“成長的煩惱”。

外部:“腹背受敵”的中型公司

在“十二五”初期,中型公司主要執飛國內中短程幹線市場,並少量涉及國際短程航線。而這一市場,受到大型公司和低成本小型公司的雙重擠壓。一方面,四大航充分利用三大門戶樞紐的“優質碼頭”,大力發展國際、洲際航線,拓展市場空間。

近五年,國航加大歐美航線投入,始終占據市場領導地位;東航主打“太平洋計劃”,並布局日韓短程航線,建設上海樞紐;南航啟動“廣州之路”工程,並後來居上成功成為澳洲市場的老大;海航堅持“國內一線飛歐美二線、國內二線飛歐美一線”的差異化戰略,成為洲際市場“新貴”。同時,四大航還利用國際、洲際航線及強大的樞紐網絡吸引中轉客源,利用完善的網絡和高頻次的航班吸引公商務旅客,不斷擠占中型公司的國內幹線市場。另一方面,部分小型公司選擇低成本模式,抑或成功轉型、正在轉型為低成本公司,如春秋、西部、首都等。低成本公司專註於點對點幹線市場,以“單一機隊、單一座艙布局、高頻次、高客座、低管理費用、低銷售費用”的“兩單兩高兩低”模式打造低成本競爭力,對同一目標市場的中型航空造成巨大威脅。春秋航空行業領先的收入利潤率,以及上市後股價的“現象級”表現,西部航空轉型低成本後當年實現扭虧為盈,這些都體現出了國內低成本航空的競爭力。特別是在幹線市場上,9元、99元的白菜票價,讓傳統航空、特別是中型公司苦不堪言。中型公司的目標航線市場受到擠占,公商務旅客要與四大航爭奪,而價格敏感的旅客又被小型低成本公司明顯分流,可謂“腹背受敵”。

如今,在成熟的歐美航空市場也早已呈現兩極分化的“3+2”競爭格局。即歐洲為“漢莎、英航、法荷航”三家全服務網絡型航空和“瑞安、易捷”兩家低成本公司;而美國也已形成“美航、達美航、美聯航”和“美西南、捷藍”的兩極競爭格局。而中型航空公司的“根據地”被不斷“蠶食”,發展突破困難重重。

此外,對於國內中型航空而言,不僅要面對大型公司和低成本公司的上下夾擊,在其國內幹線市場上還要應對國內“八橫八縱”高鐵的巨大沖擊,面臨較大的發展阻力。

內部:中型公司“成長的煩惱”

其實,中型公司的敵人不僅僅來自外部,內部同樣面臨著航線網絡、基地布局、機隊構型、管理效率等多方面升級更新的挑戰,主要可概括為“三大挑戰”。

第一,網絡升級。隨著規模的逐漸增大,同時也是避開競爭日益激烈的國內幹線市場,部分中型公司開始了“網絡升級”,主要是由點對點幹線網絡升級至區域門戶樞紐和點對點幹線並重。換句話說,中型公司原來主要是打遊擊戰,化整為零、各自為戰、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哪里能賺錢就飛哪里,航線間很少有配合和協同。現在不同了,“遊擊隊改編為正規軍”,需要從樞紐飛一些國際甚至洲際航線,同時要圍繞洲際航線安排一些國內航線提供中轉客源,打造區域中轉網絡,目標是提升整體網絡競爭力和收益性。“十二五”期間中型公司的網絡升級以廈航和川航最為典型。廈航於2015年開通了自己的首條洲際航線廈門-阿姆斯特丹,後又相繼開通廈門/福州-悉尼航線,並計劃開通廈門-西雅圖、廈門-溫哥華、福州-紐約等歐美航線,向全球網絡大幅邁進。而川航的網絡升級則更早,目前已開通悉尼、墨爾本、溫哥華、莫斯科等洲際航線。網絡升級,將使中型公司的市場由國內拓展到海外、競爭對手由國內公司發展至外國公司、收益管理由針對單一航線升級為整體網絡,這些無一不帶來巨大的挑戰。

第二,機型多樣。中型公司以往節約成本的最大法寶就是沒有歷史包袱,容易實現單一機型。2011年,廈航、川航、山航已基本均打造出單一機型的代成本、高效率優勢。其中,廈航一直以B737系列機型為主,輔以6架更大座級的B757飛機;川航主要以A320系列機型為主,搭配3架A330-200飛機;而山航則是以B737系列飛機為主,同時兼顧5架CRJ200飛機;天津航則是走支線道路,以ERJ145/190為主力機型,同時引進2架A320飛機。然而,隨著網絡的升級,機型也就不得不相應多樣化。在“十二五”期間,只有山航在退出支線客機的基礎上,仍然保持專註於B737飛機的單一機型優勢。而廈航相繼引進了6架B787-8飛機;川航也將A330機隊擴充至8架飛機、增加了A330-300機型;天津航在保留支線機的同時將A320機隊增加至21架,均使得簡單機型的成本優勢明顯減弱。在航材儲備、飛發修理、飛機調配、飛行員調配、地面保障、人員培訓等方面均帶來了不少的麻煩。而在寬體機平穩運行並找到合適的市場空間之前,多機型運行都將對中型公司的成本控制乃至盈利水平帶來不小的影響。

第三,效能下降。2011年至2015年,廈航機隊規模由76架增加至130架,川航由63架增加至107架,山航也由46架發展到86架。伴隨著大機隊、多機型、多基地、洲際化運行,必然會出現機構增加、層級增加、人員增加和流程增加。誇張地虛構幾個例子。比如人員可以由5000人增長到10000人,部門可以由10個增加到20個,層級可以由公司、部門、處室三級管理進一步分化為公司、大部門、部門、處室、班組五級審批,審批一個運價由原先的個把鐘頭延長到半天、一天,買幾架飛機的審批流程由原來的1個月延長到半年,花在協調公司各部門的時間越來越多、而花在真正分析市場研究業務的時間越來越少……如何在規模擴張的同時保持較高的工作效率,避免官僚習氣、避免大企業病,這才是中型公司保持強大競爭力的最大挑戰。

航空公司的發展歷程其實和遊樂園的過山車體驗大體相同,但一家航空公司由十來架飛機的小公司發展為三四十架飛機的中等規模公司,規模效應逐漸顯現、專業技術能力逐步積累,公司競爭力和盈利能力也節節攀升。但公司由三四十架飛機的中等規模要發展至二三百架飛機的大型公司,不僅面臨外部“腹背受敵”,在內部同樣面臨著航線網絡、基地布局、機隊構型、管理效率等諸多挑戰,將不可避免進入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的低谷。隨後如能完成各方面轉型升級,成長成為大型航空公司,將再次進入新的規模經濟的競爭力高地。而後可能還將面臨在分子公司管理體制、管理層級過多、市場壓力傳導等諸多管理挑戰,並可能逐步進入“規模不經濟”超大型航空發展階段。

從過去五年來看,國內中型公司整體上尚在爬坡過坎,還在苦苦跋涉。在未來的五年里,他們能否走出“中等規模陷阱”,實現從中型到大型的跨越,十分令人期待。

(作者為民航業內資深人士,本文刪節版曾發表於中國民航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219

在岸人民幣“腹背受敵” 跌破6.73 刷新六年新低

10月13日,受國內外不利因素影響,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跌破6.73關口,繼續刷新2010年9月以來新低;離岸人民幣(CNH)對美元則失守6.74關口,創1月8日以來新低。

此前一個交易日,在岸人民幣收盤以0.01%小幅升值結束了自10月10日以來的連跌趨勢,正當市場期待人民幣即將拉開企穩反彈大幕時,13日淩晨公布的美聯儲9月會議紀要重申12月加息可能,令美元獲得新的上漲動力;此外,今日最新公布的中國9月進出口貿易數據遠不及預期,也對人民幣匯率造成重要打擊。

13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再度下調38個基點,報6.7296,調整幅度雖較前幾日有明顯收窄,仍創下1月份以來中間價最長連跌。開盤後,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基本維持在6.7252附近波動。盤中人民幣最高升至6.7162,離回歸市場關心的6.70關口仍有一定距離。

頗為意外的是,接近16:30收盤時,人民幣即期匯率突然出現明顯貶值壓力,快速跌破6.73關口,最低貶至6.7320。最終16:30收盤價報6.7299,較上一交易日跌160個基點,較上一交易日夜盤收盤價跌99個基點。夜盤開始後,人民幣匯率雖有所反彈但幅度較小。

(13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走勢)

與此同時,離岸人民幣則已經失守6.74關口。13日早盤,離岸人民幣先是維持在開盤價6.7266,但到9:30左右,或受到最新公布的9月中國貿易數據不及預期的影響,離岸人民幣開始持續貶值,最低一度跌至6.7404,跌超百余點。

目前業內人士普遍預期,13日公布的貿易數據成為推動人民幣快速貶值的主要原因。

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按人民幣計,中國9月出口同比-5.6%,與預期的2.5%存在較大差距,前值為5.9%。進口則同比增長2.2%,低於預期5.5%,前值為10.8%。9月貿易順差2783.5億,低於前值3460億。

招商證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孫彬彬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9月外貿數據說明,外需表現明顯不及預期,經濟仍存在下行壓力,未來政策方向仍需突出積極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穩健中性操作,利率繼續維持區間震蕩格局。

雖然外需導致出口大幅下降受到一定季節性因素影響,但興業證券宏觀王涵團隊認為,展望未來,全球不確定性仍將持續對出口帶來一定影響。

“全球不確定性和低增長將繼續拖累我國未來的出口。”王涵認為,一方面英國退歐以及12月4日的意大利修憲公投都將使歐洲的政治不確定性持續;另一方面,除了政治上的因素帶來的政策不確定外,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再次下調全球增長預期,指出弱需求將是未來的一種新常態。

雖然有觀點認為今年以來人民幣持續貶值將有利於出口增加,但王涵提出,在當前全球經濟背景下,人民幣貶值與出口的關系已經大幅弱化,對我國出口的影響主要來自於全球需求的邊際變化。

值得註意的是,美元勢不可擋成為人民幣相對美元匯率明顯走低的另一主要原因。

13日,美元指數觸及7個月高位,最高沖至98.1299。自8月中旬以來,隨著美聯儲年內加息預期的不斷上升,美元指數從95一路上揚,多空方對於美元後市表現的分歧也在不斷加大。

(今年以來美元指數走勢)

易信金融總部中國區副首席交易官朱文灝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北京時間13日淩晨最新公布的美聯儲9月FOMC會議紀要讓“美元多頭再收獲一大利好”。會議紀要顯示,一些美聯儲決策者認為,有必要“在相對短的時間內上調利率”,美元因此觸及3月份以來最高水平。目前,盡管美元依然表現強勁,但有分析師警告稱,從技術面來看美元即將觸及超買水平,後市回調風險不容忽視。

從短期來看,美元的強勢導致一籃子貨幣出現明顯貶值,人民幣承壓下跌,但從長遠來看,國內經濟基本面依然是判斷人民幣匯率走勢的根本。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認為, 目前國內經濟在三季度末穩增長政策效應逐步顯現,特別是8月份宏觀經濟數據反映經濟企穩回升的態勢趨於明朗。

“我國全年經濟保住6.5%的增長下限應該沒有懸念,並且預計具體增速應該在6.6%~6.7%之間。”章俊分析稱,在這一增速假設下,預計年底之前央行對人民幣匯率波幅的容忍度會有所上升,可能會放寬至6.8這個市場預期的心理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5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