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嘉年華論壇2:房地產行業還值得投資嗎? 雪球活動
http://xueqiu.com/2552920054/29751678 主持人: 大家都知道,除了成長股和價值股是雪球上永遠爭論的一個話題之外,還有一個話題也是雪球上爭論最多的話題,大家知道是什麼嗎?對,地產。在座的各位不是已經買了房就是想買房子,房地產的話題和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那麼今天在最後一個論壇上,我們給大家請到了雪球裡討論房地產最為資深的專家和用戶,下面就讓大家以熱烈的掌聲有請他們:
雪球人氣用戶西峰(
@西峰 )、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蘇雪晶(
@約塞連2200206007 )、雪球人氣用戶
@被解放的mogwai 、國泰美國房地產開發基金基金經理吳向軍(
@年紀不輕輕吳向軍 )、雪球人氣用戶
@求漏 ,請各位嘉賓上台。這場論壇由我們的人氣用戶的西峰來給大家來主持,把舞台交給西峰。
查看原图 比專業主持人更專業的西峰
西峰: 各位在場的觀眾,我們今天會開始一個關於地產方面的小小討論,大家都知道2014年一開始,從萬科北京的假摔開始,真真假假的跌價新聞,成了今年上半年地產方面也是中國經濟最熱門的話題,那麼我也想來一個快速的開場,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想問一下各位嘉賓怎麼來看待目前的房地產局勢,未來一段時間,房地產會怎麼樣走?蘇雪晶,要不要你先開始。
蘇雪晶:好好好,每年都來參加雪球的活動,今年是最高大上的一次,所以為雪球的進步和大家聚會的機會越來越多,感動高興。我不太同意梁總剛才關於分析師的評價,實際上現在這個去一天出一份報告,一個簡單的結論,相信這樣的判斷,分析師這樣的做法才是真傻,我們從來不是這麼來寫報告的。所以這個需要說一下。
最近的情況來說,我認為我們是一線的城市以及二線的城市都深入地去調研,我這週四也參加了上海內部的一個樓市的調研,確實整個的行業還在調整的過程當中,就像我們年初在報告裡講的,我們認為這一輪的週期可能相對比較長,而且現在也只是調整的過程中。但是媒體報導的價格的大幅調整,我還是想把真實情況給大家講一下。真實數據顯示上海市的二手房的成交的均價並沒有出現下跌,截止到5月份。那麼上海市的二手房的成交的數量量上是創了25個月的第二個低點,所以說,應該講,以上海為例,真正的情況是量出現了大幅度下跌,價格還沒有真正的下跌。這是真實的情況。
吳向軍: 我稍微講一下,因為我也不是國內房地產的專家,把我看到的部分現象我想講一下,我覺得像上海、北京這種一線城市,從基本面來講,從供求來講的話,長期的供求是非常健康的,其實越往二三四線城市往下走的話,供大於求的現象是越來越多的。這個正好跟前幾年的調控有很大的關係,那麼,前幾年調控最狠的就是一線城市,接著二線三線城市往下走,現在三四線城市基本上沒有什麼調控,正是這些城市供應量極其巨大,而且當時有很多西部大開發,很多各種各樣的政策方面的傾斜,造成市場上大量的供應,但在在需求方面,大家一直期望的城市化或者農民進城這種趨勢,因為土地改革一直沒有大的突破,造成在三四線城市,需求沒有大家預期的那麼高,造成了供求方面的不平衡非常大,這方面供求不平衡需要幾年的時間去消化吸收,但一二線城市,在供應方面在前兩年,在供應上受壓制了很多,需求也被人為地壓制了很多,但長期的需求完全是非常健康的,所以我覺得週期總是要來,但是這個週期要來的話,如果政府的行政手段逐漸減少,恢復市場調控的手段,我覺得一二線城市應該從中長期的角度應該是不錯的。
西峰: 其實我知道你的專業是國泰美國房產基金的基金經理,不如對比一下,從你更專業或者更熟悉的美國的房地產投資來看,中美房地產投資的機會比較您是怎麼看的?
吳向軍: 我覺得,中國這種房價的長期大幅上漲已經告一段落,從全國來考慮的話,但是像一線城市比如說上海,長期會有空間,但是幾倍、十倍這樣漲的空間,已經完全過去了,跟中國的過去十年經濟的高增長,也沒辦法比較了,中國今後十年的經濟增長量絕不會重複過去的十年,絕不可能。美國的房地產經歷了一個很大的泡沫破滅的過程,從2007~2012年美國的房地產是非常慘的,房地產的平均價格下跌了30%以上,房地產的建造下跌了70%以上,而美國這個國家的人口增長是非常穩定的,長期的需求是非常穩定的。那麼經過這麼大的空窗期以後呢,它在過去一兩年之間,也相當於一個觸底反彈的一個過程,房價上升得比較明顯,房地產的開工率上升也比較明顯,但跟以前的平均水平,還差得很遠。所以跟它的經濟一樣,是一個反彈的過程,而且它的反彈的時間點比經濟要慢兩三年左右,現在正好是一個相對比較好的投資機會。但是我想的話,想在美國賺幾倍十倍的可能性也是不存在的。
西峰:我們回到剛才繼續討論的問題,就是中國房地產的後市這個話題,求漏你的意見是怎樣的?
求漏: 是這樣的,從股票來說,大家對房地產股都不是很喜歡,人氣也不是很旺,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第二個,今天時間有限,也比較晚了,我重點講幾個吧,一是市場的目前情況,蘇總他們那邊有應該有很多的數據去支持,目前的成交量同比2013年是大幅的下滑,公開數據也是正在披露,他們的瞭解也應該是這樣的,這是沒有問題的,但價格,尤其是一線城市的價格應該是沒有大幅的下降,據我瞭解上海有一些樓盤的價格還是在上漲的。三四線城市比較慘,我有一個朋友在常州做房地產做得時間比較久,跟他瞭解的情況是像常州龍湖他們的想法都是想把尾盤清理掉就不在這個城市了,就不在這樣的三四線城市玩了,這是三四線目前的現狀,目前在一定的時間內也容樂觀,而一線城市,量在下降,但價格目前是在高位有下滑的跡象,只能說是一個跡象,這是市場的情況。第二,大家對於整個中國房地產市場每個人的判斷都不一樣,包括很多大佬他們的看法也不一樣,到底這個泡沫有多大,能不能破,很難去講清楚。而且我覺得中國房地產基本上還是政府在做莊的一個市場,他可能維持一個泡沫到一定的程度導致它不破,如果他不想維持,可能就比較慘。這個東西很難去有一個固定的結論,目前其實整體從市場看,應該說它的存量,就是庫存確實是比較多的,那可能需要一段時間進行消化。包括像上海現在還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不同城市也是不同的觀點。我基本上是這樣一個看法。
被解放的Mogwai: 因為他們是專業的人士,我是屬於業餘的,炒過房,雪球喊我來,可能主要是因為我以前炒過房,有這個經歷,我是從南京過來的,我先講講南京的數據。南京的話,它是從12年10月份的時候,有4.7萬套庫存,到了13年1月份降到4.5萬套,到10月份降到3.3萬套,今年4月底的話應該在3.6萬套,說明它的庫存是在一個低位回升的過程,金三銀四的時候,南京的銷量是下降了30.7%,上市量增加了15%,從這些數據來講,肯定是量增長了,就是它的庫存的增加,然後它的銷量下跌了,成交價上應該一季度還是在漲的,因為我是業餘投資的,所以可能還是講講我個人,個人去年10月底也賣出了一套房產,那我的感覺就是因為價格也創了新高,而且當時的量是沒有跌還是在漲,已經滯止了。到了一個比較高的水平,我想目前是從量價齊漲的,到了一個量止價漲的,到現在量跌價滯的,未來可能會到一個量價下調的水平,但是我不認為會有一個大幅度的,我覺得這是一個正常的調整,像2010年4月份的時候,國十條出來的時候。當時也是房地產調控嘛,當時是上證A股幾個月內就跌了1000點,但是房地產的話,真正下調是在年底,到2011年才開始調整,我個人判斷,這是一個正常的調整週期。
西峰: 剛才幾位嘉賓有一些講的比較直接,有些講的比較含蓄,那麼我不如問一個我來問一個之前很多雪球的網友都私信給我或留言給我的問題,你們不要說那麼多,就問你一個問題,我想買房,現在能不能買,如果現在不能買,什麼時候能買,這是個時間問題。
第二個是位置問題,很多人現在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工作,來自於二三線的城市,我應該在工作的地方買房子呢,還是應該回我自己的老家買房子呢?工作(地點)的房子當然大家都知道好,貴啊,老家呢,便宜啊,我應該怎麼選擇呢?一個時間問題,一個是地點問題。請教四位嘉賓。
蘇雪晶: 平常很多同事也面臨這個問題,身邊很多人也面臨這個問題,剛才在門口的時候看雪球的擺的圖書的推介攤上有兩個年輕人在那兒探討一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大家比較關心的,我覺得還是比較同意剛才那兩位嘉賓的觀點,主要還是分化的情況。可能在上海來說,我個人覺得今年下半年應該是一個,可以出手的機會,其實今天讓西峰做主持人是蠻可惜的,西峰關於短週期的上海週期延判(4:36:57)是很準確的,應該跟大家分享一下。
另外一個就是要在工作的城市還是在原來的家鄉買,可能是兩個問題,一個是經濟角度上去考慮,從經濟角度上考慮,毋庸置疑的是,在需求強勁的城市買入可投資的產品,我覺得肯定是一線城市或者是工作的核心城市。還有一個,要從情感的角度來選擇問題,實際上這也是是很多年輕人都面臨的,賺了錢究竟是自己先享受,還是孝敬父母,回報家鄉,從這個角度講,投資家鄉的一套房產無可厚非,關鍵問題是,不要被統計成西南大學統計的空置,這是關鍵問題。
西峰: 對的,這個調研在上週發佈後,也是引起了大量的爭議,特別是提出了百分之二十幾的空置房,我們也看到有關人士和任志強很激烈的爭執爭議。還是一樣,把問題傳給下一位嘉賓。
吳向軍: 如果這個問題是北上廣深的朋友問的問題呢,我想問一個問題,你想在北上廣深呆多久,如果你想呆十年以上,什麼時候買都一樣,今天買、明天買,房價漲30%,跌30%,什麼時候買,都一樣。
西峰: 什麼時候買都一樣,這個對,但我付的錢不一樣啊,
吳向軍: 就像買股票一樣,你是沒有辦法判斷這只股票是漲還是跌的,在以後幾個月的時間裡是漲是跌,你是沒有辦法判斷的,但是如果我呆10年,這只股票拿的夠久,賺30%虧30%對十年以後的價格是沒有任何區別的。我們知道,像利息也是一樣的,如果你想7%、8%的利息的話,你差一個點,十年之後差得就非常非常大,所以你現在的價格跟10年後差百分之二三十,是沒有區別的,
西峰: 你覺得,只要看好長線,現在貴一點便宜一點,問題不是很大。
吳向軍: 對,很多人光想就想了五年,這種人有很多的,你何必要去想呢,只要是你覺得我有這個需要,我需要這個房子,我在這兒呆得足夠久,到以後的話,就是一個小小的誤差而已。這跟買股票拿長期也是一樣的。
西峰: 其實我是有一點點不同意啊,就是你知道就是中國家庭的金融資產接近八成都是房子,剩下亂七八糟的加上股票也不過百分之十幾,所以你面對一個80%以上的的投資,和一個面對百分之幾的投資,審慎度應該不一樣,大家買股票的時候還想半天呢,買房子怎麼可以就一拍腦袋,相信他好就一直買呢。
吳向軍: 我的前提就是你想呆多久,你是想就像炒房子的,今天買明天賣或者是兩年賣掉,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但是如果說你想住一個房子,沒有房子住,你可能要呆10年以上,那什麼時候都是一樣的,就像一個好股票,你覺得它很好,你會拿10年以上,現在價錢是100塊,80塊錢、70塊錢還是130塊錢,這對以後,沒有什麼區別,因為你的回報率只差一點點。學過數學的都知道,時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只要時間夠長,你的回報率相差都不是很大,
西峰: 那麼請求漏說一下吧。
求漏: 簡單說一下,現在買,應該不是很好的時候,我自己也在看,主要是幫我一個親戚在上海看,後來發現不對勁,建議他要等一等。一個是現在貸款的利率一點一嘛,如果你要是按揭買房的話,可以算一下,如果你貸款兩百萬然後按一點一的利率算下來,打個7.5折的利率算下來,你打算貸30年,還的利息還是很高的,現在的貸款按揭不是一個好的買房的時機。第二,如果量下跌到一定程度,它的價格就會有一個調整。所以,我覺得,可以等一等,看一看,至於買,在老家買還是在上海、北京買,這個,大家肯定還是想是為了升值,如果舒服嘛,還是在老家買房大一點,壓力也小一點,如果升值的話,還是在上海、北京這些地方買,這種地方就是不看短期,看長期,上海的比如說文化教育各種資源包括醫療還是在北京、上海這種集中,包括現在北上還是在限購,如果真的不好,放開限購北京和上海,還是很有威力的。第三、中國還有很多戶口的管制,現在你在上海買房子,你還落不了戶,你外地的,如果上海的房地產實在特別差,改變一個變量,上海的房價就會漲很多,包括北京,現在北京戶口你都很難弄到,以前剛畢業的時候,一些國企進去還發你一個北京戶口,現在基本上沒這個可能性了。如果你要買房子,入北京的戶口,那房價漲個20%至30%都很正常。我的建議是短期可以找一個低點,你想買房,如果買的話在北京上海買好一些。
被解放的Mogwai: 這個問題可能是差異化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案。如果是你必須要買,剛需的,你要結婚生子,現在是可以看,可以買的時候了。如果你是改善型,兼顧投資這種需求的,那麼你未來半年到一年,應該是一個比較好的出手的機會,如果純粹投資的話,現在不是一個特別好的時候。
西峰: 最後一個問題,雪球很多網友來問的,現在大家可能很看好房地產,但是房地產投資的門檻很高,而且房地產又在高位,現在房地產企業的估值很低,PE也很低,銷售、現金流不是很差,目前在市場恐慌的情況下,是不是買房地產股是一個比較好的替代關係呢?我們反著方向回答一下。
被解放的Mogwai: 因為我是個人投資者,所以我不是一定要研究房地產,如果炒股票,我不太會選擇這種資產負債比較高的、資本密集的這種行業,我比較喜歡現金流比較好的公司。如果是房地產的話,我可能會比較保守,我會選,第一他是龍頭企業,第二他的有息負債率比較低,應收帳款比較高一些,我比較保守。
求漏: 我覺得房地產股票,A股可能少一點,A股有萬科,我還沒有賣,但是港股跌了蠻多了,我是覺得可能存在很大的賺錢機會,也不好講,反正最起碼這個價格,可以進行很好的跟蹤了,但是我提醒大家,房地產股票尤其是開發商的商業模式其實是很不好,我在私下跟一些做房地產股票的人聊,他們經常跟我講,這個公司在哪裡拿了地,成本多少,邊上賣多少,總體一算,這個項目怎麼就賺錢了,比如有20個項目都給你算下來,覺得這個公司怎麼著都賺錢,利潤又分好,PE很低,PB又很低,怎麼著覺得這個公司有價值,其實地產股是不應該這麼看的。
首先它的商業模式面臨很大的風險和不可持續性,你像這種住宅開發商,我買塊地,然後再賣,賣完之後我再買地,這種模式在地價被推高的時候,其實面臨很大的風險,一旦經濟拐點的話,比如萬科去年賺了150個億,虧了100個億都有可能。這種模式的風險很大,風險大的基礎上就有彈性的空間。當大家認識到風險很大的時候,股票會跌下來,當這個風險如果不那麼強,它就會漲上去,這個風險最大的來源或者決定因素還是國家的政策,這一輪可能是一些利率的問題、貸款的問題,如果國家對政策有一些積極的改善,這輪貸款的利率也有一些扶持,我相信房地產股票會有一個反彈的空間,但是空間也不是很大。基本只是一個反彈,不會再像以前怎麼樣持續,因為這是由他的商業模式決定的,這個模式導致賺錢的方式是不能夠持續的。所以大家給它的估值必然是很低的,這都是很正常的,並不是說這種公司就沒有價值,當它跌到一定的程度,風險包括大家都可能很不喜歡房地產股票,如果政策面有回暖,財政方面也有相應的改善,我覺得房地產股票應該會有一個比較大的空間,這是我觀點。
吳向軍: 我稍微短點說,我認為中國的房地產企業的有幾個問題,讓我不是很舒服的問題。一個是說過去這麼多年很多房地產企業賺了很多錢,但是真正回饋股東的有多少,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說你賺了這麼多錢,錢給我了嗎?相輔相成的另外一個問題,我們今天的主題叫非賺不可,中國的房地產只有一個主題,非增長不可,而且增長越快越好,越大越好,增長的方法或者說自我增長,不是說相互聯合、吞併,全都是越激進越好,就是他把賺來的錢再來增長,不斷加大槓桿,沒有說增長到什麼時候就收縮了,怎麼想著把它變成股東利益、股東權益。
西峰: 股東權益、利益體現在哪些方面?
吳向軍: 現在很多的房地產企業估值很低,不光是PE很低,還包括他的Book Value PE它的價格、價值,如果把所有的房子都賣掉,它的股價可能連它內在真正價格的一般都不到。為什麼呢?因為大家覺得如果真的是增值角度來講的話,這些公司把所有的地都開發完,我就不干了,(
西峰插話,挺好的模式哦,吳:挺好的模式 ),它的價格會是現在平均價格的一倍以上,如果從理論上來講的話,但沒有人這麼幹,他會去再槓桿化,這就增加了很大的不確定性,像去年,大家生意一好,就去瘋狂地買地,沒有人說生意一好,我就把錢回饋給大家,降低我的槓桿,健康這個公司,大家都去瘋狂地買地,造成今年市場一轉弱,就顯出來,去年買的地太貴了,每次都是這樣子。
西峰: 這個其實我個人都不太同意您的看法,把這個留給蘇雪晶,你肯定也有不同的意見。
蘇雪晶:剛才幾位講的,負面的因素,其實就是過去這一年下跌的原因,我個人覺得至少大部分已經涵蓋了,這是有數據支持的,有個叫150118國泰基金的房地產指數從1月1號到現在為止應該是不跑輸大盤,這是第一個。
第二萬科在今年的區間漲幅最高應該超過了50%,目前看到這麼大規模的企業有這樣的一個漲幅的沒有第二家企業。
第三個就是萬科的管理層用了十幾億的獎金在市場上放放2倍或者幾倍的槓桿買了十幾億的股票,而且預期未來三年要買到10%的股票。這三個數據背後蘊含著什麼,大家應該回去想一想。
第二就是正好回應吳總講的,過去A股確實是沒有地產企業好好回饋投資者,沒有真正的創造價值,甚至在2008年有一個投資者寫過一個著名的報告說,過去這五年萬科的市值增加,靠融資得來的,這是當時非常有名的,但是我2012年參加萬科股東大會的時候,郁亮專門對此作了回應,郁亮講我們在過去的三五年沒有做過融資,我們一樣每年有質量地增長20%、30%,甚至說今年的年初分紅比率是一個非常高的水平。其實,我覺得這些企業是在改變,第二個,回答剛才吳總那個問題,為什麼沒有那麼多的企業出現併購,這個我覺得原因,不是房地產企業不願意併購,而是A股過去不是很合理的制度造成的,A股並不支持房地產企業併購,一個是併購和審核的流程時間非常長,往往是錯失很多機會,但是我們也看到今年的特點是大量地產企業特別是市值比較小的房地產企業在積極的進行轉型,相信兩到三年會有更多的企業退出這個市場,更多的企業被大企業比如像萬科、保利這樣的企業併購掉。您講的那個擔心和疑問已經發生了。
最後講點兒實在的,我覺得我從2006年底正式開始看房地產到現在也有七八年的時間了,在這7、8年的時間當中,今年應該是真正公司分化的一年,去年是行業分化的開始,今年我認為是公司要真正分化的一年,甚至說,我們說的保招萬金、千億的七劍下天山的企業,我認為在2014年都會呈現出明顯的分化,這些企業都會出現千差萬別的變化。所以可能投資股票的難度、要求越來越高。換句話說,個人投資者沒有這個能力或者不打算在這方面動腦筋的話,我是同意,可以選擇別的行業,再不濟,可以選擇指數基金。
西峰: 好的,那我們今天的時間也差不多了,謝謝諸位嘉賓,也謝謝大家。
【球友專訪之丁丁】入市以來A股整體收益10倍 雪球活動
http://xueqiu.com/2552920054/30012424 本期採訪的球友為
@Dean_丁丁 。丁丁自我介紹為「獨立研究員,著重中小盤成長股,股市裡成長是唯一的長期護城河」。
#球友專訪# 在最新發表的
#2014上半年投資總結# 裡,他寫到「回顧這半年,思想上也有很多進步。活到老,學到老,在股市上尤其適用。看到很多高手收益超過30%,我自愧不如。能取得15-20%的收益,同時又小幅跑贏創業板指數,已經非常知足了。股市上不比跑得快,而是比跑得遠。快和遠,或許不能兼得」 鏈接:
http://xueqiu.com/2129489320/30007327 以下為採訪實錄(轉載請註明出處) 提問:你是如何進入投資領域的?目前從事什麼職業?投資對你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丁丁: 我本人一直喜愛投資事業。本科是工科,研究生是經濟學。進入工作時,先後在Intel和Dell跨國企業工作多年年,12年轉入投資領域。目前專職研究股市。投資是大部分人都要面對的事,但很多人處理的不好。這是我個人的一個愛好。我的頭腦有空時總是在想投資的事。
提問:第一次買的股票還記得嗎?是虧還是賺?入市以來,整體收益率怎麼樣?未來投資目標是多少? 丁丁: 第一隻股票。煙台萬華(現名
$萬華化學(SH600309)$ )小虧出局。入市以來,A股大概10倍,中間09-12年投入資金較少,不值得稱讚。和雪球上的大神沒法比。以前沒有專職操作,能在A股有盈利取得成績已經是很好了。專職股市以來,思路和水平昇華很大。2013年以來重點調整交易系統。成績越來越穩定,錯誤越來越少。
投資目標:希望年化30%以上。
提問:能否介紹下你的投資風格?你的投資風格是如何形成的,中間是否有「關鍵性」的轉折點? 丁丁: 我投資風格為:著重有未來的新興行業股票。炒股票就是炒未來,永遠記住這一點。你能預測分析出未來,你在股市上就容易成功。投資風格,和你經歷的事和遇到的人有很大關係。每個人的一生的風景都是不一樣的。
轉折點:10年國家推出重點支持8大新興行業時,我意識到股市的重心變了。開始遠離傳統行業股票。
提問:請問你在介紹裡強調喜歡「中小盤」成長股,背後的原因和邏輯是什麼?另外你做投資,個人比較偏好哪些行業?為什麼? 丁丁: 06-07年的大盤股行情,這在世界股市上是一個黑天鵝,其實是股改對價引發的行情。世界股市上,在每一個牛熊循環,都是大盤藍籌股漲跌少,而成長股漲得多。當然股市泡沫破滅,小盤股跌的更多。
我喜歡的行業是經濟轉型後不影響甚至受益的行業。技術密集型行業,服務業,新興行業。當然結合估值。
提問:你是如何具體選股的?選股時最看重哪些指標?目前持有哪些公司,為什麼持有這些公司? 丁丁: 在成長股裡,著重幾點:1)物以稀為貴,規避籌碼大量供應的銀行地產;2)考慮人們未來的喜好,尋找人們認為有前景的行業;3)未來的業績要確定,可以測算。業績不確定的公司放棄。
重點看這些指標:1)淨利潤最好大於20%(流通業,廣告業等模式穩定的服務業除外);2)負債率<20%;3)存貨,應收賬款,在建工程較少;
目前持有的主要有(請不要隨意模仿,按照自己成功的交易方法去選股和操作):
$思美傳媒(SZ002712)$ :期待上市後的紅利推動公司發展。行業空間還比較大。
$友邦吊頂(SZ002718)$ :可能是被忽視的消費龍頭。估值低。
$光環新網(SZ300383)$ :云谷項目和酒仙橋二期項目保證未來業績。互聯網數據流量的飛速增加推動行業發展。
萊美藥業:兩大重磅藥物在手。業績即將爆發。
提問:除了買股票外,你還投資基金、債券等其他產品嗎? 丁丁: 只專注股票。
提問:你認為成功的投資主要靠運氣,還是靠實力?你眼中的投資高手是什麼樣的?你現實中遇到過投資高手嗎?對你影響最大的投資者是? 丁丁: 投資成功,靠的是知識,方法和人性的品質。缺一不可。運氣賺來的錢,終將失去。
投資高手:可以戰勝人性的恐慌,盲目和僥倖;對股市和個股的各種現象有深入理解;有自己專心的操作系統。
現實生活中的投資高手:通朋友中,真沒有我敬佩的。現實生活中的人,多數人都是追漲殺跌或依賴內幕消息,或者錯誤自我意識很濃,或者對股市的基本要素理解不深。股市上,如果不撒謊的話,常勝將軍很稀少,一個倖存者偏差最明顯的行業。
有兩個專職操作的朋友,他們給我影響很大:
1.
@Lali ,他教給我不要判斷大盤,專注個股。把我從大盤的糾結中解放出來。他也取得了好的成績。
2.
@小黃賣瓜自賣自誇 ,他在09年取得6倍收益,13年取得3倍收益。他的短線交易系統別人沒法複製。
對我影響最大的投資者:他不願意被人打擾,我就不提名了。他在過去10年取得了超過100倍的成績。最重要的是,他的品質是多數投資者不具備的:專注個股;能夠拒絕誘惑;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有很大的堅持和信念;能夠理性的把自己當個普通人去經營股市。他擁有的人性,是股市非常需要的。
提問:是否能分享下你對投資新股的心得體會?面對數量龐大的新股,您一般會如何挑選,有哪些特別看重的指標? 丁丁: 估值過高市場追捧過熱的不參與; 重點選擇業績成長確定,財務指標良好的公司(可以參考我的關於業績預測的雪球訪談);規避可能衰退的行業。看重的指標:淨利潤率,負債率,隱含的存貨,應賬款陷阱等等
提問:你是如何修煉良好的投資心態的,如何做到避免情緒波動影響投資判斷? 丁丁: 這個是個大話題,主要說幾個。
1)任何操作股市的人,都要學習如何戰勝恐懼和貪婪。大熊市後期要敢於買。股票高漲幾倍要捨得賣。
2)自己雜務纏身不能專注股市時,比如家庭裝修,或生育孩子時,儘量減少股市投資,以防犯錯。
3)不要過分地高估自己。股市上,無論你多努力和有智慧,總有你想不到的事。所以不要重倉一隻股,不要在高位重倉股票。
4)投資心態裡,多數人缺乏的兩條是:專注和耐心。
5)如果有很多其它工作做,在股市上成功是小概率。
6)如果不能等到股市低估時買,高估時賣,那麼長期看不能成功。
提問:入市以來,哪本書對你影響最大?對於股市投資的新人,你會有何建議? 丁丁:我看過的書很多。就目前的基本面投資來說,最關鍵的書有三本:
1)費雪的《如何選擇成長股》。他的15條原則和買賣法,和我目前使用的系統很相似。
2) 歐奈爾的《笑傲股市》。注意學習他的CANSLIM選股法。不要輕易學習他的買賣方法,普通人使用,容易失敗。
3)大衛德磊曼的《逆向投資策略》。這本書裡講了很多股市上大家忽視的真理。
對於股市新人,我有幾點建議:
1)沒有多年的經驗和經歷一些失敗,你不可能懂得股市成功的道理。
2)不要高估自己,剛開始不要投入太多。等自己水平高了加大投入。
3)沒有可能靠一隻股票暴富。慢慢來,覺得機會大了買,風險變大了賣,慢慢積累股市的經驗和財富。
4)股市是個複雜的地方,要熟練駕馭股市,至少需要5-8年,兩個牛熊週期的鍛鍊。
859 潛在集資活動或暗示賣殼, 目標股價$4.15 (比現價升300%) Michael_Tsang
http://xueqiu.com/2045750007/30234797 7月14日公告提及鎮科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注意到本公司的股份近日之成交價上升及成交量上升。 經本公司作出合理查詢後,本公司正在為一項潛在集資活動進行初步磋商。(
http:// 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 HK/2014/0714/LTN20140714291_C.pdf … ) 好了,
潛在集資活動 , 明眼人看, 或
暗示大發新股賣殼 , 即
$中信21世紀(00241)$ ,
$文化中國傳播(01060)$ 的模式。
有了這個公告, 859就值得花點時間分析, 因為賣殼已經說到咀邊, 而港股賣殼股往往能為投資者帶來極大的短線回報。
一直以來, 我分析一隻股票是否有投資價值, 第一樣看的東西, 不是業績, 不是估值, 而是股權分佈。業績可以有水份, 估值則涉及判斷, 而股權分佈及其變動則是最真實的, 對股價的影響亦是最快最直接的。若分析涉及賣殼, 股權分佈更是關鍵。第二樣要看的東西, 是淨資產與股價折讓多少。
年報寫的: 859之主要業務為物業租賃及發展。
其實它是1個地產殼加2棟香港銅鑼灣商廈。 859值多少錢? 我們來清算一下。
簡單分析859:
1. 859 股權非常集中: 大股東持股量:
吳毅70.21%
鐘待昭 8.14%
2人已持有78%, 街貨只1.7億, 中了殼股最重要的一點, 即是必須要大股東的持股量夠多。
http:// sdinotice.hkex.com.hk/di/NSAllFormList .aspx?sa2=an&sid=10074800&corpn=Henry+Group+Holdings+Ltd.&sd=03/09/2013&ed=30/04/2014&sa1=cl&scsd=12%2f07%2f2013&sced=12%2f07%2f2014&sc=859&src=MAIN&& …2. 大股東大量增持, 他最明白859價值所在 大股東吳毅增持紀錄:
28/4/2014: 3,650,000股,每股$0.938
26/3/2014: 26,600,000股,每股$1.08
13/3/2014: 240,000股,每股$1.05
5/3/2014: 8,200,000股,每股$1.08
22/10/2013: 19,863,027股,每股$1.505
http:// sdinotice.hkex.com.hk/di/NSForm3A.aspx ?fn=154564&sa2=an&sid=10074800&corpn=Henry+Group+Holdings+Ltd.&sd=03%2f09%2f2013&ed=30%2f04%2f2014&sa1=cl&scsd=12%2f07%2f2013&sced=12%2f07%2f2014&sc=859&src=MAIN&& …3. 859估值非常低估, 賣殼目標股價$4.15 (比現價$1.06升219%):
分析資產負債表可見資產淨值 20億港元主要由投資物業 20億港元組成: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這個20億港元的投資物業是香港銅鑼灣的兩座銀座式商廈 (擁有100%業權的全棟), 香港銅鑼灣全棟商廈是非常值錢的! 銅鑼灣全棟商廈屬非常珍貴盤源,此類物業勝在罕有,遇上樓市出現逆轉時,相信仍有一定抗跌力,故投資者無懼市況或有隱憂。
查看原圖 目前,鎮科擁有兩項優質的投資物業,第一是位於銅鑼灣渣甸街之24層銀座風格商業樓宇,建築面積約5.3萬平方尺;第二是位於銅鑼灣駱克道一幢總建築面積約3.44萬平方尺之多層商業大廈。按目前銅鑼灣旺區商廈尺價3萬元計算 (詳見以下引用之報章報導)估計,
這兩項物業應值27.6億元左右,折合為每股3.63元左右。 859 應值27.6億加殼價4億共值31.6億, 對應股價$4.15 若859 只能以資產淨值 19億賣殼, 對應股價$2.50 兩座銀座式商廈: a. 香港銅鑼灣渣甸街50號(渣甸中心) 58,522平方尺 http:// www.henrygroup.hk/s/about_jardine.php 渣甸中心小檔案
樓高:24層
每層面積:(樓上)2,200方尺、(地鋪) 3,600方尺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b. 香港銅鑼灣駱克道487至489號(駱克駅) 33,600平方尺 http:// www.henrygroup.hk/s/about_causeway.php 駱克駅小檔案
樓高:22層
每層面積:(樓上) 1,300方尺、(地鋪) 2,200方尺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4. 新聞: 泰國財團購入銅鑼灣羅素街8號改作銀座式商廈拆售套現20億元 服宅變零售商廈 趙國雄子巧招增值
撰文:唐榮
欄名:專家樓論
基金拆售銅鑼灣羅素街8號銀座式商廈,暫成本年工商物業交投最大焦點,短短數日內基金沽清首批及加推單位,極速套現20億元,稱得上是逆市奇葩,對後市帶來甚麼啟示?
里昂證券在去年12月,以18億元向泰國財團購入銅鑼灣羅素街8號,物業原是經營多年的Shama服務式住宅,而基金靈機一觸,決定把物業改作銀座式商廈拆售,結果首批單位10層錄得超額認購11倍,最終連加推單位也全數沽出,暫已套現20億元,已經「翻本」。
即使推售的物業並非地鋪,但銀座式商廈概念在銅鑼灣成功,入場費約1.3億元,對不少具實力的投資者來說不算貴,故捧場客足。
尺價3萬開售 超額認購造勢
定價有水位:還記得去年樓市高峰期,財團在霎東街先後拆售TheSharp及OLIV兩銀座商廈項目,全部大賣,
尺價達3萬元以上,個別單位甚至造至3.8萬至4萬元 。當時兩項目反應理想,除了因市況旺配合外,也因兩盤賣點均為比鄰羅素街及時代廣場。
5. 疑似賣殼前之套現動作 859於2013年作出非常重大出售交易, 出售其持有之上海愚園路項目,涉及資金共29.7億元人民幣。鎮科集團實際收取現金6.78億元人民幣和解除未償還貸款7.10億元人民幣之承擔, 交易錄得出售事項未經審核收益(扣除稅項前)約1.61億元人民幣。859自此停止再向中國市場投放資源, 極有可能是為賣殼而輕裝上路。
6. 859從事物業投資, 是個不折不扣的地產殼 殼市場以地產殼股最值錢,因為地產公司最需要資金,所以也最需要上市,也就特別需要買殼。如果以地產殼至少幾十億市值計,這公司的市值7億只比殼價公價5億高出2億港元,業務及兩棟香港銅鑼灣銀座式商廈等於近乎免費送的,是超值了。鎮科業務簡單之餘,鎮科近年不斷套現,屬靚殼一隻,配合其內房發展所建立的人脈,相信要獲內房垂青並不困難。最新每股淨資產2.57元,現價PB0.4倍,一旦釋放潛力,升幅將數以倍計!以物業市價加殼價計算, 對應股價更值$4.15。
7. 77歲創辦人吳鎮科 2012年8月流傳鎮科創辦人兼主席吳鎮科近日因重病入院,觸發公司賣盤的憧憬。吳鎮科已過77歲,年事已高, 很有可能趁殼股及商廈有價, 賣盤退休分家當。
8. 前景 859公司價值開始釋放, 賣出內地商業項目 (出售代價為人民幣29.7億) 後, 集團不再於中國從事物業發展及投資業務,餘下集團作為於銅鑼灣打造銀座式縱向商業平台之先驅。銅鑼灣為香港及亞洲最蓬勃之零售及娛樂地區之一,駱克駅及渣甸中心獲海外旅客及香港居民廣泛認同為美食及保健美容首選熱點, ,租賃表現出眾,悉數租出。銅鑼灣之全新綜合辦公室及商業項目希慎廣場開幕,對整個銅鑼灣造成積極漣漪效應,吸引更多新零售商拓展其業務,而餘下集團之銅鑼灣組合亦更添活力及多元化。渣甸坊及周邊購物區傳統零售商已重新裝修。啟超道及恩平道除設有金飾珠寶及奢侈品店舖外,亦有化妝品、服飾及家居飾品店,商品種類日益繁多,購物氛圍較諸過去更形生活化。環境轉變亦從營業時間延長可見一斑,週五或假日之最後營業時間由以往晚上八至十時延長至午夜甚至深夜。購物氣氛熾熱,租戶組合提升,加上延長營業時間,均令渣甸坊零售商之銷售表現受惠。
事實上,鎮科現在手頭上只餘下兩項主要物業,約九萬平方尺的優質投資物業全部位於銅鑼灣黃金地段。鎮科出售上海物業套回大量現金後,似有部署賣殼的可能,是一內房靚殼。
結論: 859 應值27.6億加殼價4億共值31.6億, 對應股價$4.15
若859 只能以資產淨值 19億賣殼, 對應股價$2.50
【黑問五】外賣平臺燒錢做活動,盈利模式是什麽?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3/146020.html
i黑馬註:什麽?!外賣平臺可以免費吃喝?這麽做是為了博取眼球還是他們根本就是要玩一場燒錢的遊戲?他們為什麽要這麽做呢?
來源:黑問
問
黑問用戶:chdmakun
外賣平臺滿8元減8元,做了半年活動了,他們到底圖什麽?
外賣平臺,餓了麽和美團外賣在西安長安大學渭水校區做活動,滿8元減8元,相當於免費吃外賣,活動已經從上學期就開始做了,機會一直沒有停!有誰比較熟悉外賣,可不可以幫忙分析下他們這麽做,到底得到了什麽?
答1:【黑問導師】伍震--廣州市共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合理運用互聯網思維
這是飲鴆止渴的打雞血行為,也是他們的無奈之舉。
首先我不反對燒錢,但我反對沒有意義的燒錢。其實對於餓了麽和美團,這點錢根本不算燒。餓了麽去年11月C輪融資2500萬美金,今年5月大眾點評戰略入資8000萬美金,現在每天訂單10萬,哪怕每單補貼8元也夠他燒好幾年的,每天再燒多10倍都沒問題,為什麽不燒呢?因為這是沒有效果的無奈之舉。
之所以燒錢沒有效果是因為他們的商業模式決定的。他們現在的模式都是有一個門戶入口,大量引流到商家,典型的門戶加流量互聯網模式。但純互聯網模式是不適用O2O領域的,對於offline的商家來講,哪怕全國的用戶都上你的網站,對我也沒有意義,因為線下的商家是有服務半徑和服務能力限制的,你客戶再廣我也只能服務我周圍1公里的人,流量再大我每天也只能賣幾百份外賣。說白了我只關心我能服務的客戶。這也決定了傳統互聯網賣廣告、賣排位等盈利模式在O2O領域是很難成立的。
傳統互聯網模式燒錢都是讓利於消費者,但外賣消費者真的在意那8塊錢嗎?訂外賣最在意的是服務,能不能盡快吃到飯,如果沒有好的服務那可能連飯都吃不上,便宜有何意義?而外賣最終的服務是由線下商家提供的,如果一個商業模式不能給商家帶來很大利益,商家是不會配合平臺做好服務的。我們可以看看餓了麽公布的數據,2萬商家,每天10萬訂單,平均每天每個商家5個訂單,而一般好點的外賣店每天1、2百分快餐是很正常的量,這麽少訂單商家根本不會配合,因為平臺上來後是要維護的,經常更新菜品,每天菜賣完了還要在平臺上沽清,而這時往往都是商家最忙的時候,量少的話根本沒人搭理平臺。消費者得不到好的服務下次肯定就不會再上平臺訂餐了。美團沒有數據,但從我了解的一些案例也都是這樣的問題。
單店量不夠商家不願意配合不提供好的服務,沒有好的服務消費者不斷流失,就形成惡性循環。這邊不斷燒錢吸引客戶,那邊又不斷流失客戶。但不燒錢失血更快,所以我說這是飲鴆止渴的打雞血行為,也是他們的無奈之舉。
不光是外賣有這樣的問題,現在O2O基本都存在類似問題,所以O2O雖然很熱,但至今沒有看到太成功的平臺。成功個案倒有,比如山東老家,利用微信微生活平臺發展了幾十萬會員,其中3萬多付費會員。其實微生活團隊因為經營慘淡已經被騰訊內部解散了,著說明要做好O2O不是做好一個平臺就完了,必須深入到經營運營環節中去才行。
姚勁波說掃街這樣的苦活累活臟活就是58同城的核心競爭力,但要想做好O2O的話,掃街才僅僅是剛剛開始,苦日子還在後頭呢。
答2:【黑問導師】吳京川--黑馬會員&客戶通創始人
要落實好產品本身
這就是典型的互聯網思維,想要理解得從其他的角度來看,任何產品和服務的初級階段,如何獲得用戶都是個大問題,一個要讓用戶知道,所以要花錢打廣告或者炒作,二個要讓用戶知道了過來體驗,這個就要看產品本身的吸引力了,這兩點造成新用戶的獲得成本非常高,上百元獲得一個活躍用戶很正常。
如果目的是獲得活躍用戶,既然傳統的方式這麽費錢,不如直接部分返利給用戶,好處是用戶為了占便宜轉化率自然高,二是這種方式本身具有很大的傳播價值,口碑傳播很容易,再引起新聞媒體的關註,不火才怪,還不用花錢。這麽算來,8元換來一個活躍用戶多劃算。
有人會說賠本這麽做怎麽掙錢,只能靠拉投資,這個不全對,用戶低成本獲得了,就有了進一步業務的可能,但這個過程會相對長些,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或者想分攤風險,拿投資是自然的選擇。
不過這個方式也不都是好處,不是一般人玩得好的,用便宜吸引來的用戶忠誠度不高,一旦沒便宜占了,或者其他家更便宜,就會轉投他家。這點一定要考慮到,揚長避短,看看成功的都是怎麽玩的,能學就玩,學不來就別這麽玩,做好產品本身才是王道。
答3:【黑問導師】陳宇豪--筷子兄弟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羊毛出在了豬身上
羊毛出在豬身上了,看看他們的盈利模式就明白了。_盈利來源:一是在線訂餐月流水超過某個額度收取入駐商家一定管理費用;二是平臺商家競價排位;三是促銷活動收取增值收費;四是商家廣告收入。
1.管理費用:為了吸引商家的入駐,免除入駐平臺的費用,減少商家的疑慮,只在商家月銷售滿一定金額抽取一定的管理費用,實現雙贏。
2.競價排位:將平臺最前面幾個鋪位作為廣告鋪位,根據商家的競價,收取月租,在實現商家推廣的同時,又盡量避免了用戶體驗的降低,最終實現盈利。
3.增值收費:平臺定期開展活動,參與的商家收取一部分費用。
4.廣告收費:包含兩部分,一是線下的宣傳單推廣,二是線上的橫板廣告等。線下,以平臺名義傳發整合宣傳單,收取宣傳單版面費用;線上,平臺橫板廣告費用。
答4:【黑問用戶】裕方
前期推廣很重要
首先我們可以做一個分析。第一:其活動滿8元,減8元,是一個非常吸引消費者眼球的活動,並將其活動目標放置校區,更加符合了了屬於低層次學生消費的要求。
第二:其降低成本,表面上看是商家吃虧了,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其策略不僅吸引了一大批消費者,而且還順勢打了廣告。可謂一箭雙雕!
第三:此平臺可通過收取其他費用來盈利,比如:管理費、廣告費、既迎合了商家需求,又從中過得部分利潤。
另外,我認為,他這只是前期的推廣準備,當他達到一定知名度,引起所有人關註,並且成為主流的時候,當人們已經習慣了他的存在,他便開始采取其他收費制度,別人也會認為完全是合理的。比如那時候我們學校,最開始的一杯綠豆粥是5毛,購買的人很多,第二學期漲價為1元,購買的人依舊很多,第三學期漲價到1.5,購買的人依舊一點都沒有減少。
答5:【黑問導師】楊子超--愛部落輕日記社區負責人
絲毫沒有可學之處
這是一個用錢在用戶習慣的商業行為,但是不建議學習,因為這種行為是屬於不負責任的燒投資人的錢。俗稱的是有錢的大款,你們就免費吃吧,這個模式不用學,也學不會。和大款撒人民幣求婚的道理一樣,沒有技術可言,但是很好使。
更多精彩問答盡在【黑問】社區哦~~各位正在創業路上不斷奮鬥的小夥伴們快來加入我的的討論吧!~詳情請戳:http://ask.iheima.com/?/question/2323
20141002 MIT的資產管理活動(1) Cedric
信璞上海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v36i.html
MIT和耶魯的資產管理方式並不完全一樣。
耶魯大學成立了Investment office 以管理耶魯大學的捐贈基金。 MIT 成立了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mpany 管理 MIT 的金融資產。
不同之處在於,Yale Investment Office 專註於管理耶魯捐贈基金,有獨立於耶魯大學財務報告體系之外的報告體系; 而 MIT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mpany ( MITIMCo )則管理著 MIT 的所有投資活動(捐贈基金的投資是主要部分), MITIMCo 沒有自己的獨立報告體系,看上去像是 MIT 財務部下面的一個分支機構。
由於沒有自己獨立的報告體系,所以,我們對MIT 的資產管理的研究的資料來源主要包括兩部分:
(1 ) MIT 整個大學的財務報告,由 MIT 分管財務的副校長主持編寫,其財務報表附註中披露了 MIT 的投資活動的數據;
(2 ) MITIMCo 的網站的“合作夥伴須知”( Investment Brochure )闡述了MITMCo 的投資哲學和對潛在合作夥伴 ( 資產管理人 )的 盡職調查程序。 (見: http://www.mitimco.org/wp-content/uploads/2014/07/MITIMCo-Brochure.pdf )
我計劃自己的模版也主要由上面兩部分內容組成。
第一部分內容已經整理完。比較遺憾的是,MIT 的財務報告(附註)僅僅從會計的角度披露了資產管理的各項數字,而沒有像 Yale Investment Office 的報告那樣從投資的角度對資產管理數據進行分析和解釋。
MIT 的資產管理活動主要數據如下:
FY2014
FY2013
FY2012
FY2011
Total Fair Value (in thousands of dollars)
Cash and cash equivalents
2,691,413
1,526,544
1,599,874
1,175,781
US Treasury
779,831
629,760
462,111
588,650
US Government agency
74,327
93,520
84,625
63,153
Domestic bonds**
204,582
358,009
332,076
341,525
Foreign bonds**
22,565
19,381
15,043
12,077
Common equity:
Long domestic
362,939
388,550
1,214,982
1,180,732
Long foreign
429,060
135,099
296,744
326,005
Short domestic
0
-3
-570,688
-358,405
Short foreign
-5
-18
-76,711
-88,108
Equity:**
Absolute return
1,643,868
1,625,070
1,676,886
1,878,238
Domestic
1,438,048
1,267,367
1,135,863
798,570
Foreign
2,532,348
2,272,696
1,360,628
1,274,807
Private
2,783,586
2,510,672
2,610,024
2,479,017
Real estate*
2,643,899
2,311,507
1,964,901
1,691,704
Real assets**
714,507
625,825
613,291
699,098
Split-interest agreements
147,182
148,297
121,816
101,125
Other
18,434
2,444
2,638
2,592
Derivatives
-26,640
-2,620
3,763
69,970
Total investments, gross
16,459,944
13,912,100
12,847,866
12,236,531
Liabilities associated with investments:
Real estate***
-231,188
-82,000
0
0
Total investments, net
16,228,756
13,830,100
12,847,866
12,236,531
主要 結論:
(1)普通股在MIT的資產配置中占比相當低;凈普通股資產(包括美國和非美國)占全部投資的比例從2011財年末的8.7%下降到2014財年末的4.8%。2014財年末,MIT持有的“外國股票”多頭4.3億美元,占全部投資2.6%
(2)2011財年末,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占全部投資高達的9.6%,這一比例在2014財年末上升到16.4%;由於數據來自於MIT的大學財務報告,所以並沒有對這一高比例的解釋。我想到的可能個解釋來自於“合作夥伴須知”中的一句話“We prefer strategies in which managers are willing to hold cash if opportunities to buy assets at a compelling discount to intrinsic value are not available. ”。
(3)2014財年,Alternative Assets(另類資產)占到全部投資的72.3%,該比例較為穩定。
Cedric備註 :“Equity”項目下的“Domestic”“Foreign”等子項目均不是股票,而是非股票類別的股權。股票資產在“Common Equity”項目下。
另外,以下數據摘要可以讓我們對整個麻省理工學院有一個鳥瞰式的了解:
MIT數據摘要:(in thousands of dollars)
2014
2013
2012
2010
2011
1.Financial Position
Investments, at fair value
$16,228,756
$13,830,100
$12,847,866
$12,236,531
$9,950,239
Land, buildings, and equipment, at cost less accumulated depreciation
2,624,271
2,516,264
2,497,711
2,451,479
2,327,810
Borrowings
2,918,901
2,428,215
2,460,002
2,467,825
1,728,526
Total assets
20,358,797
17,719,840
16,738,758
16,052,231
13,415,618
Total liabilities
4,043,305
3,586,966
3,939,414
3,664,500
3,091,313
Unrestricted net assets
6,754,956
5,775,618
4,888,952
4,885,321
3,759,301
Temporarily restricted net assets
6,718,225
5,644,291
5,297,554
5,044,519
4,463,066
Permanently restricted net assets
2,842,311
2,712,965
2,612,838
2,457,891
2,101,938
Total net assets
16,315,492
14,132,874
12,799,344
12,387,731
10,324,305
Total endowment funds before pledges
12,425,131
10,857,976
10,149,564
9,712,628
8,317,321
2.Principal Sources of Revenues
Tuition and similar revenues
595,801
$568,957
527,702
493,777
468,570
Research revenues:
Campus direct
480,483
473,220
471,155
456,416
431,611
Campus indirect
188,136
188,742
183,200
162,497
175,525
Lincoln Laboratory direct
791,292
860,190
819,645
770,672
719,883
Lincoln Laboratory indirect
37,367
30,783
25,263
34,111
24,449
SMART direct
31,519
47,332
28,311
23,300
20,912
SMART indirect
98
193
276
210
223
Gifts, bequests, and pledges
452,655
325,018
433,424
522,409
246,580
Net gain (loss) on investments and other assets
2,152,933
1,164,164
738,308
1,483,669
784,348
Investment income and distributions
634,454
604,753
554,627
505,503
566,110
3.Principal Purposes of Expenditures
Total operating expenditures
2,918,517
$2,908,577
2,744,586
2,571,147
2,382,566
General and administrative
713,103
681,505
604,320
523,676
461,186
Instruction and unsponsored research
777,382
692,032
673,851
659,839
613,345
Direct cost of sponsored research current dollars
1,283,189
1,397,857
1,335,638
1,265,776
1,192,041
Direct cost of sponsored research constant dollars (2010 = 100)
1,184,699
1,309,538
1,272,076
1,240,859
1,192,041
4.Students
Undergraduate:
Full-time
4,499
4,480
4,354
4,252
4,201
Part-time
29
23
30
47
31
Undergraduate applications:
Applicants
18,989
18,109
17,909
16,632
15,663
Accepted
1,548
1,620
1,742
1,676
1,676
Acceptance rate
8%
9%
10%
10%
11%
Enrolled
1,115
1,135
1,126
1,067
1,072
Yield
72%
70%
65%
64%
64%
Freshman ranking in the top 10% of their class
99%
98%
97%
98%
95%
Average SAT scores (math and verbal)
1,492
1,481
1,472
1,473
1,455
Graduate:
Full-time
6,639
6,537
6,342
6,108
6,022
Part-time
134
149
168
159
130
Graduate applications:
Applicants
24,029
22,588
22,219
22,139
19,336
Accepted
3,320
3,504
3,306
3,431
2,994
Acceptance rate
14%
16%
15%
15%
15%
Enrolled
2,163
2,229
2,118
2,141
1,939
Yield
65%
64%
64%
62%
65%
5.Tuition (in dollars)
Tuition and fees
43,498
42,050
40,732
39,212
37,782
Average room and board
12,744
12,188
11,775
11,234
11,360
6.Student Support (in thousands of dollars)
Undergraduate tuition support
$103,076
$101,831
$102,081
$92,060
$89,813
Graduate tuition support
240,022
226,158
215,702
201,995
195,178
Fellowship stipends
38,792
36,173
33,263
30,435
28,104
Student loans
9,095
9,669
9,556
9,968
9,641
Student employment
99,890
96,446
90,135
85,335
84,304
Total student support
490,875
$470,277
$450,737
$419,793
$407,040
平均每個本科生獲得學費資助(單位:美元)
22,764
22,614
23,285
21,414
21,222
平均每個研究生獲得學費資助(單位:美元)
35,438
33,826
33,134
32,232
31,726
7.Faculty and Staff (including unpaid appointments)
Faculty
1,030
1,022
1,018
1,017
1,025
Staff and fellows
13,787
13,416
13,109
12,662
12,577
完成 MIT的模版還需要半天時間把“合作夥伴須知”整理出來,MIT的“合作夥伴須知”類似於Yale的“投資政策”。
20141005 MIT的資產管理活動(2)「合作夥伴須知」 Cedric (
信璞上海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v3co.html
寫在前面:MITIMCo 的特點
(1 )、我們的口味獨特。我們積極地尋找和一些特殊的資產管理人的合作機會——雖然很多投資者都回避這些管理人——例如,沒有任何機構投資者光顧的小公司、有著超乎尋常的長期投資視野的公司、管理資金規模很小的公司、尋找利基市場投資機會的公司、只有一兩個人的小公司。
(2 )、我們喜歡與成立不久的公司合作。我們曾經投資過管理資產只有 5 百萬美元的公司。
(3 )、我們希望能夠積極地為我們的資產管理人提供幫助。
一、MITIMCo 的投資哲學
(一)我們通過的長期投資、專業素養、利用市場價格錯估以獲取收益
1、我們希望能夠在高質量的商業項目中進行長期的投資
2、我們希望和卓越的管理人合作,這些管理人將他們的特殊能力運用於為資產增加價值之上。
這樣的例子如,不動產運營商購買和經營不動產、風險投資家幫助建立創業企業、PE 經理購買公司並改善其經營。
3、我們希望在市場價格錯估中進行投資
(二)、我們與優秀的投資經理合作
我們的大部分投資都由第三方投資經理來管理。我們的投資分散在全世界,在每個地方我們都聘請當地的管理人來管理我們的資金。
(三)我們是價值投資者
我們希望管理人能夠有優秀的基本面分析的能力以計算資產的內在價值,並在顯著的安全邊際存在的情況下投資。
我們偏好那些在顯著的安全邊際不存在的情況下保留現金的投資策略。
我們希望管理人能夠清晰地告訴我們,為什麽他們的投資策略能夠反複地使他們購買到有顯著安全邊際的資產。
我們希望我們的資產管理人相對於他們的市場競爭者擁有“分析優勢”或者“行為優勢”。分析優勢,例如他們相對於其他投資者來說對於某些細分的投資機會有更多的關註。行為優勢,例如他們能夠無視短期的市場變化而關註長期的投資成果。
我們避免這樣的一些管理人:
(1 )無視市場估值,在任何情況下都滿倉投資。
(2 )把投資的成功定位為戰勝市場基準,即使市場基準是負收益的。
(3 )進行短期交易以抓取小的市場價格異常。
(4 )依靠金融工程獲取投資收益
(5 )完全依賴趨勢和擇時的投資者
(6 )其投資策略太複雜或者不透明
(四)我們相信獨立思考
我們相信投資人的獨立思考。
如果我們的管理人的資產配置與他們的同行或者市場基準迥然不同,我們完全不會感到不安。
(五)我們關註小微經濟
小微經濟是一個很大的投資領域,我們通過關註其中特定的部分以獲取相對於其他投資者的知識和信息優勢。
(六)我們把錯誤作為學習的機會
錯誤的成本是金錢上的損失,錯誤的收益是新的知識和經驗,這些知識和經驗幫助我們獲得未來的成功。我們反複地從錯誤中榨取經驗教訓,從而使得錯誤的凈現值為正。
(七)我們擁有長期的投資視野
二、MITIMCo 的盡職調查程序
(一)我們會進行一系列的電話訪談和親自拜訪以了解管理人的投資哲學、投資實踐、商業結構、對公司未來的的展望、個人性格。這樣我們能夠了解管理人的優勢和潛在的劣勢。
(二)評估其歷史投資決策。
原文:Since exceptional judgment is crucial to virtually all investment strategies, a critical element of our due diligence process is to evaluate historical decision points .
(三)最後,我們會制作一個內部投資備忘錄,記錄那些可以證明管理人是一個卓越投資者的證據,並記錄關鍵的風險因素。
我們希望管理人能夠提供所有相關的書面材料,利用這些書面材料,我們可以在與管理人見面之前備足功課,從而使我們與管理人的會面變得更為高效。
將會有兩到三個員工執行一次盡職調查程序,最終的決定將會由上述員工與首席投資官一起做出。
一旦我們決定投資,我們將努力為管理人提供後續的支持。
如何利用賣方研究服務? 雪球活動
來源: http://xueqiu.com/2552920054/32685951
本文為泰證券研究所首席金融分析師、所長助理、董事總經理羅毅先生在第十屆北京國際金融博覽會雪球論壇演講全文,已經羅總審閱。 #金博會雪球論壇#
@羅毅首席分析師 :我要跟大家講新的資本運作時代已經開始。我非常同意陳宇講的,未來居民的資產分布會從房地產向股市轉移。來到股市,到底買什麽股票,大家真的不一定很了解。你會發現大盤漲了這麽多,你買的股票不一定漲,而且你根本搞不清楚它為什麽漲。
未來我們要關註投資銀行的賣方研究服務。因為賣方分析師能利用專業給上市公司提供更多合作機會,也為投資者提供更深入的研究服務。
華泰證券在經紀業務市場份額和並購領域是排第一的,這樣的基礎更有利於我們將研究做的更加深入。
我要告訴大家買股票不再只是像以前一樣看個圖、買個票這麽簡單。我也會講看圖的方法,但更重要的是了解公司的長期成長潛力。
賣方研究員主要做三件事情。一個是調研,一個是路演,一個是寫報告。我們出差,每周去5、6家上市公司。我們了解的運營情況比一般的投資者深刻得多。路演主要是針對高端的機構投資者進行投資品種的推薦,寫比較深度的研究報告。這次參加雪球的會,也是感謝雪球提供這個平臺。我們發現雪球經常把研究報告掛上去。我覺得研究報告是非常好的學習機會,可以多看看。當然,選誰的研究報告來看,就是見仁見智。
報告分為宏觀、策略、行業、公司。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公司報告比較重要。公司報告重點提一下,什麽公司報告最重要。大家看研究報告不太了解。第一個是首次覆蓋的,尤其是首次給予強烈推薦評級,或者是首次推薦買入的,一定要看。這往往代表著這個分析師有很多非常看好的強烈的看法。首次代表的就是我的內心是真真正正的非常非常看好。很多投資者問你們這個分析師寫的研究報告都是買入、強烈推薦。我說你要會分別,有些強烈推薦和買入是為了跟蹤。
在公司報告里面,第二類非常重要的就是重申強烈推薦、重申買入的。這個研究報告也要看。一般重申說明真的是非常看好的。
宏觀在一般情況下,你不是專業投資者,看的意義就不是很大。因為未來大的方向,以我們判斷,宏觀上面的應該是新常態。就是你的經濟增速就在7-7.5之間,快不到哪兒去,也慢不到哪兒去,宏觀意義可能降低。我覺得可以更加關註國際的情況。
策略報告,理論上來說,先看整體的研究框架,再看主題。今年年初,華泰推的軍工主題就很好。
行業報告,我就跟他們講,投資者也要多看行業報告,對產業的理解可以慢慢深化,預判行業拐點。
講一下證券公司的服務體系。大家都不太了解投資銀行的服務體系,我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投資者機構化是大勢所趨,因為機構和證券公司、投資銀行的戰略合作,能利用的投資工具和專業知識,遠比一般個人投資者要多得多。機構投資者相當於開著坦克、拿著大炮跟敵人鬥爭。個人投資者可能只能選擇一些非常簡單的產品,相當於小米加**。我們的服務體系也是有劃分的。像低端個人投資者,我們更加建議用券商的APP。因為成本很低,現在很多券商的傭金都到萬三了,也很難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高端個人投資者可以利用營業部的投資顧問的資源,投資顧問也有很多專業經驗。私募和公募來說,可能是賣方分析師重點服務的對象,我們可以帶著他們去上市公司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可以看生產線,和公司進行交流。一般這是給個人投資者提供不了的,上市公司也不願意接待那麽多的投資者。
很多人可能會問,這樣講的話,個人投資者的空間是不是比較小呢?我跟他們講,個人投資者需要更加努力,民間有高手。我也曾經在雪球上看有些人給我的回複,我能發現在雪球上有些人對產業的理解確實是非常深刻的。陳宇總從招商地產出來,他給我回複的地產行業的看法,我相信肯定比一般的地產分析師更加靠譜,畢竟他的經驗在這兒擺著。有些神秘人物也往往在網上。為什麽那些神秘人物不願意露臉,因為這些公司的內幕人士不願意讓人知道他是誰,他只是願意發言。我特別願意用雪球的原因就是這樣,這些人匿名,又知道事,又想說,他就會在上面說。所以說這個交流平臺和研究報告,大家可以看一下。
講回我們對未來的判斷。M1定買賣是我們在2009年底寫的非常重點的報告。這篇報告是2009年底寫的,當時大盤在3200,我們說要跌到2300。當時被基金經理罵死了。現在最低跌到1847。實際上中國真正的牛市是從去年M1見底之後,已經開始走牛了。現在M1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個人判斷,M1的長期增速會逐步的回到10%的水平。這是我們原來做的統計。
我這里解釋一下什麽叫M1。M1就是狹義貨幣。我們做的對比增速叫做M1的同比增速,可以在網上找。把這個指標記住,肯定不會有大的方向上的偏差。這樣你不會出現別人都很瘋狂的時候,你跟著瘋狂,別人很悲觀的時候你更悲觀。往往會反著來,別人瘋狂的時候你會謹慎,別人謹慎的時候,你按照指標會願意買入。
看一下M1的增速,是不是這個樣子。它其實是非常好的中國經濟和貨幣情緒的反映。為什麽呢?因為當貨幣的買入情緒非常高漲的時候,M1增速就快。大家都想花錢,想買股票。到M1增速低的時候,大家都感覺比較悲觀。M1定買賣,反映了“人棄我取”的精神。
按照我們的增長預測,M1會逐漸向上走,走到10%,這是長期長慢牛的貨幣基礎所在。
策略報告更加關註的是主題。這兩年的市場非常認這個。國企改革是接下來最大的主題。中國的改革很有意思,2005年,我剛剛入行沒多久,還是小分析師。我領導問我怎麽看股市。我說看好,因為是股改。而當時個人投資者都說股改是利空,你可以回去查一下報道。當時,大家都不相信股改是利好,結果股改是大牛市的一個制度基礎。而這一輪從制度來說是國企改革,例如前面炒的軍工概念,也是國企改革的一部分。因為軍工資產上市的特別少,未來大的趨勢就是軍工資產裝到上市公司,也是國企改革的一部分。我覺得未來帶給各位的財富機會,資本市場遠比房地產大得多。
這里再說個大的主題:滬港通和資本賬戶逐步開放的大主題,很多人講滬港通炒一波就結束了。在2005年的時候,人民幣是從7月21號開始升值的,當天升值2%,很多人說匯率升值到頭了,結果人民幣從1美元兌換8.3人民幣,到1美元兌換6.1,這一波才是海外大資金來中國的最大的背景。未來一大波的背景是人民幣資本賬戶逐步開放。一定要記住這個大的時代背景。滬港通只是第一步,未來還會有深港通,你的人民幣最終可以自由兌換。我跟海外大機構經常交流,他們對中國非常看好。
對於行業研究報告,一定要看清楚行業的拐點。繁榮到衰退的拐點,從衰退到繁榮的拐點,這些拐點要抓住,你就能賺到這個行業最大的一筆錢。
我講講我親自研究的保險。我判斷是未來十年最牛的行業之一。這是我的本行,我研究保險十多年了。大家現在一見到保險都覺得不行,為什麽呢?都說保險代理人好屌絲,保險賣不出去。我告訴你,要關註變化已經開始了。保險已經正在變成真正的土豪。拿深圳來說,深圳的很多地都是保險公司在搶的。保險在去年有一個很深的變化叫做大類資產監管的政策變化。保險公司如果做好員工持股,伴隨投資監管的放松,長期投資收益率肯定是往上走的。
講回公司報告。一定要關註大券商、大投行的研究報告。在海外來說,真正賣方市場就那麽四五家,像摩根斯坦利、高盛、JP摩根、美林。未來的賣方市場是走向集中的。美林、高盛出的研究報告,整個市場都在關註。很多股票價格當天就有大幅反映。這就是大型投資銀行的影響力。未來中國的資本市場賣方研究也是集中的。選研究報告,第一個要選大投資銀行的。
二是首次覆蓋,為什麽要覆蓋這個公司呢?是因為我覺得這個公司有機會,所以才會重點覆蓋,因此首次覆蓋或者上調評級都是需要多看看的報告。
我就簡單介紹到這里。謝謝大家!
主持人:下面請大家提問。
提問:作為個人投資者,如果想去上市公司調研,有什麽需要特別註意的嗎?
羅毅: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我們營業部的總經理經常打電話問我能不能帶個人投資者過去。要看公司的規模,而且要看它的想法。一般情況下,個人投資者是很難去的,上市公司確實不太願意接待普通的投資者。但這個公司往往有公司日的活動,也有參與的機會。
主持人:下面有一個遞條子的,有一個問題,羅先生是金融行業的資深分析師。您說說對現在所有的大藍籌銀行股的看法。
羅毅:銀行股未來也是一個長慢牛走勢。未來銀行股的大機會就是資本賬戶逐步開放還有優先股的逐步接受。像滬港通、優先股一有消息,銀行馬上有一波相對不錯的行情。為什麽這兩天的銀行和金融行業走得不錯,也是跟這個有關。我剛才已經說了,買銀行股的機構,我太了解了,不是本土的私募、公募,大部分還是海外大資金。你手上掌握100億的資金,你是沒有時間跟幾十億市值的公司好好交流的,沒有必要。這些大的資金,100多億、200億的,就是會給你配到一個龍頭的組合里面。這個組合一定是以銀行為主要的組合。為什麽每一次滬港通都會帶來銀行股比較不錯的漲幅,也是這個原因。
2005年7月21號人民幣匯率改革是金融地產股票發飆真正的歷史起點。未來的滬港通就跟這次匯率改革是一樣的,資本賬戶逐步開放,銀行整體的走勢還是比較平穩向上的。但是銀行的個股分化很大,大家都是銀行,南京銀行漲了多少,工商銀行漲了多少。說到底,投資者一定要戒除一個觀點,不能簡單來說銀行好,我覺得一定要密切留意研究報告,尤其是對個股深度挖掘。因為每個銀行的資源,管理層,文化,機制都不一樣。
再講一個銀行的催化劑,就是國企改革。未來銀行應該會更多做員工持股改革。員工持股做完之後,也會對銀行的股價有一個正面的催化。明年,我個人認為應該也是銀行表現不錯的一年。
新常態,你準備好了嗎?---見聞沙龍年度企業主題活動火熱報名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20
2014年最重要的經濟名詞無疑就是“新常態”,如果你是企業的管理者,那這無疑是你需要理解的趨勢之一。
經濟環境、金融市場乃至監管政策快速變化,企業如何在經濟新常態下進行融資、投資與理財?我們邀你來一塊參與探討。
華爾街見聞俱樂部將在2014年11月29日舉辦題為“新常態,你準備好了嗎?”的主題沙龍活動,我們為你準備了:
兩場主題演講:
“央行貨幣政策調整下 企業融資趨勢的變化”
從宏觀角度看待央行貨幣政策調整帶給企業的壁壘和機會,國有大行現身說法,為企業融資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指導。
主講人:曹陽 (經濟學博士,現就職於浦發銀行金融市場部,任高級分析師。曾先後就職於工商銀行、國金、華泰聯合和海通等多家國內一線券商,先後從事外匯、商品交易和國內外宏觀經濟和投資策略的研究工作。其中券商工作期間多次在新財富宏觀經濟領域中獲得好成績。)
“習近平常態(Pinormal)下的企業投資趨勢”
詳實闡述究竟什麽是“習近平常態(Pinormal)”,在經濟深化改革大動作下,為企業投資指出可行道路。
主講人:朱振鑫(中國社科院經濟學博士,現任民生證券研究院宏觀研究員。)
年度企業理財調查結果發布:
我們將公布對企業理財的年度調查結果,特別邀請知名金融機構根據結果定制企業理財產品,現場企業聽眾可有機會參與。
最重要的是 :我們期待你在現場分享企業在經濟新常態下的投融資與理財之道,各家企業之間互相交流彼此的困惑與感悟。
我們邀請了專家與機構,備好了會場與講臺,現在只等你的到來!
活動時間: 2014年11月29日 13:00-17:00
活動地點:上海陸家嘴(獲得入場資格後電話通知詳細地址)
活動議程:
13:00-13:30 簽到、見聞交流
13:30-14:30 主題演講一
14:30-14:45 茶歇、交流
14:45-15:45 主題演講二
15:45-16:30 與會嘉賓交流互動
本次活動僅收取茶水費150元/位 。
報名方式:
在線報名請點擊 “華爾街見聞俱樂部第五期主題沙龍” 。此次活動報名人數較多,由於受場地限制,參會人數將控制在100人。
獲得入場券的聽眾將收到手機短信、郵件或電話通知,請務必確保個人信息準確。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
自助式宣傳、賣票 一人搞定萬人活動
想在咖啡店裡舉行一場個人演唱會?就算活動人數再少,都需要宣傳和售票。來自印度的「自助式」售票平台Explara,從曝光宣傳、線上售票到會後市調,籌辦人一站就能規畫到位,在印度已經成功協辦超過一萬場活動。
雖然全球線上票務商機上看新台幣一兆五千億元,但早有一哥Ticketmaster銷售大型演唱會門票,老二Eventbrite則周遊近兩百國,同樣主打活動籌辦。但Explara看好的卻是未開發的東南亞市場,像是工作坊、街坊募款、私人派對等社區活動。
除了佣金較低,只收取基本費與票價的一‧九九%外,由於新興市場的線上支付仍在萌芽,Explara光在印度便提供了十種付費方式。
支付寶向線下支付拓展:雙十二活動堪比“微信紅包”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928
支付寶向線下支付拓展:雙十二活動堪比“微信紅包”
作者:馬原 博士 谷馨瑜 CPA
支付寶雙十二活動,堪比年初騰訊推出的“微信紅包”,意義重大。意味著移動支付正逐漸開始經歷這樣一個趨勢演變:從實物擴展到生活服務,從線上走到線下,從青少年群體擴展到老年群體,從一二線城市擴展到三四線城市。阿里是此次演變的領頭羊。而他的主要競爭者,騰訊、銀聯、百度等,勢必會推出相應的舉動,加快這一趨勢的轉變。其中,騰訊的微信支付,是我們認為最有可能和阿里抗衡的產品。
事件: 雙十二,消費者使用支付寶付款可享受5 折優惠,覆蓋超市、便利店、餐館、甜品、面包店等多個日常消費場所。快的打車免起步價,並對司機贈送10 元優惠券。其中移動端交易額占45.8%,超過雙11 的42.6%。
分析:
據 techweb 報道,此次活動覆蓋有300 個城市,2 萬家門店、近100 個品牌,1天內有2.4 萬個保潔阿姨被下單預約。入駐淘寶的牙管家,8 個小時內的產生1115筆訂單,相當於線下綜合醫院一個科室,一個月的門診量。
此外,房產、在線教育、彩票等交易也都參加了了雙12 活動。 阿里的數據顯示,其平臺在15 分鐘內完成1400 筆在線課程銷售,6 小時派送初1323 萬註彩票。當天也實現了4000 多套網上房產交易,和7000 多件珠寶拍賣。
評論: 此次支付寶的行動堪比年初“微信紅包”,意義重大:此次舉動,從行為習慣的角度,培育了消費者和商家的消費習慣。正如我們以前撰文提到的,行為方式的轉變,對商家和消費者的教育,是移動支付需要解決的問題。此次活動,通過補貼(5 折),使得消費者願意主動去接受移動支付這個新事物,主動下載、安裝,並且學習如何使用支付寶的app。
此次活動大規模快速統一開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前,支付寶就一直在努力和各個應用場景合作推出支付活動。但此次活動,屬於多個城市,多家消費場所,場地的工作人員加阿里的地推團隊,消費者的口碑傳送,都擴大了此次活動的影響和效應。
商家也有動機加入此項活動。此前,商家使用支付寶的障礙,除了有網絡等硬件條件,主要在於流程不熟悉。此次活動,阿里派出了地推人員,且支付寶刷卡費率大多低於銀行卡費率,因此,對商家也是一種吸引。收銀員屬於相對專業人員,一旦集中培訓後,比較容易熟練掌握掃碼支付的方法。
此次阿里主攻線下小額支付,目標人群除了年輕人,還擴展到使用智能手機相對沒有那麽熟練的中老年群體。據不完全統計,用戶使用支付寶錢包,在雙十二可享受最高200 元的優惠。這樣的優惠,足以使得人們,尤其是時間相對充裕的中老年人,拿起智能手機去安裝並學習使用支付寶。
阿里此舉,堪比年初騰訊推出的“微信紅包”,意義重大。意味著移動支付正逐漸開始經歷這樣一個趨勢演變:從實物擴展到生活服務,從線上走到線下,從青少年群體擴展到老年群體,從一二線城市擴展到三四線城市。阿里是此次演變的領頭羊。而他的主要競爭者,騰訊、銀聯、百度等,勢必會推出相應的舉動,加快這一趨勢的轉變。其中,騰訊的微信支付,最有可能推出和阿里抗衡的產品。這些競爭和舉動,都將深遠的改變人們的消費生活,為人們帶來便利,因此,也將逐步為人們所接受。(源自交銀國際)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