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霸王陈启源:中药世家还是江湖郎中?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7/378631.html


国内洗护品首富、霸王董事会主席陈启源正被财富的过山车带入谷底。因其中药洗发水含有致癌物二恶烷,引发股价大跳水,短短几日,陈启源夫妇的财富蒸发超过20多亿港元。

神秘富豪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面对霸王上市以来的最大危机,陈启源仍未公开露面。在7月16日霸王召开新闻发布会上,陈启源及霸王高层集体缺席,行业协 会被推到了前面,成为挡箭牌。广东省日化协会称,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二恶烷就作为杂质进入化妆品,似乎洗发水含有二恶烷已经是行业的潜规则。随后,国 家药监局通报霸王中药洗发水的抽检结果:其中的二恶烷含量不会影响健康。但这并不能恢复公众对其洗发水的信心并打消外界的疑虑。

一直以来,陈启源低调、神秘,牢牢主导企业的战略发展以及资金运作,就是公司员工也很难见到“霸主”。外界只能从成龙代言霸王中药洗发水的广告上,窥见其真容,即洗发水外包装上印有“中药世家”的陈启源头像。

霸王的内部员工透露,老板(陈启源)和老板娘(万玉华)的分工各有不同。员工能见到老板的机会并不多,但是他一直牢牢主导企业的战略发展以及资金运 作。万玉华则凭借治业精神和工作激情推动公司的发展,她主要负责产品研发、企业营销和市场管理。据说她至今仍亲力亲为,与大型经销商直接打交道,令霸王的 客户不会因业务人员流动而流失,使市场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营销上,例如包装的每一个细节她都要把关,无论是纸张、瓶型、材料,都必须她本人签字才能生 效。但是,她为人又很低调,极少对外人评论业界状况以及霸王的情况。

学历疑云

公开资料显示:陈启源祖籍广东罗定,现为加拿大籍,获得加州美国大学DBA博士学位。外籍身份和博士学历显得陈启源与国内众多民营企业家不同。但自 从唐骏“学历门”事件后,企业高管学历的可信度大打折扣。据调查,陈启源的博士学历与唐骏的博士学历一样值得怀疑,方舟子也曾指出来中国招生的加州美国大 学是一所没有经过认证机构认证、做不实招生广告的“克莱登大学”。

中药世家?

如果说美国博士只是陈启源用来装点门面,那么“中药世家”为其带来了实际利益,有十足的“含金量”。虽然国家药监局禁止日化产品的药用宣传,但在霸王的宣传中,巧妙地把“中药世家”与中药洗发水的防脱功能联系在一起,成为产品的一大卖点。

探究陈启源的发家史,颇具传奇色彩。根据其乡亲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他及家人自称陈启源其陈氏族谱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的陈朝开国皇帝陈武帝—— 陈霸先。而且族谱中还记载,陈氏后人迁移到罗定后,也继承了陈霸先的一些医术,行医者众,“中药世家”的称号逐渐流传开来。至1928年前后,乡邻中许多 人生头蚤,陈家人便教人用茶麸、防风、辣蓼、樟木等煲水洗头,治疗头蚤,由此中药养发之风盛行乡里。

19日,霸王内部培训PPT在网上泄露出来。这份资料中,霸王捏造了一个完全子虚乌有的历史故事,把自己的产品和300多年前的顺治皇帝、董鄂妃,以及近代的慈禧太后扯上关系。

把自身产品与历代皇帝扯上关系,听上去像一个传说,已很难考证。可考察近代的陈氏父子,却发现“中药世家”名不副实。

第一财经记者查阅到《罗定史志》2007年第35期上曾记载,陈启源的爷爷陈琼芝,1930年前后多出外在广东、广西等地行医,并开药铺,为粤西一带名医。“陈启源作为长孙,年少时很得爷爷宠爱,时常抱着他讲其行医的故事,带他到各地游历。”

陈启源的父亲陈敬芳,曾与人合伙经营一家农药厂。陈启源早年当兵,退伍后继承了父亲的农药生意,从事杀虫剂贸易业务。

从陈启源父子的经历来看,很难与“中药世家”相联系,没有行医资质的他们,恐怕只能算是江湖郎中。此次二恶烷事件也加速了“中药世家”所暗示纯天然洗发水神话的破灭。

原始积累

其实,号称百年“中药世家”的霸王集团成立于1989年,公司历史不过十来年。

上世纪80年代初,万玉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霸王的招股资料显示她在该所的职务是工程师。一个偶然的机会,万玉华认识了前来咨 询有什么专利项目可以拓展的陈启源。两人在相互交往中,逐渐将关注点放在植物研究所的植物洗涤剂方面。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们承包了所里一个下属企业, 类似今天的试验车间。

陈启源夫妇第一个合作项目就是啤酒香波,在黄河以北,定价3元的啤酒香波一投入市场就反应良好,于是两人果断与研究所脱离。1988年,霸王公司成立,主要生产霸王牌啤酒香波。

那时霸王牌啤酒香波的销售方式很简单,就是做大流通,走大渠道。所谓的大流通就是绕开当时的百霸王集团创始人陈启源货站批发,直接由霸王给经销商底价,由经销商负责霸王产品的一切销售活动。此时,已可以看到霸王赖以成功的诀窍雏形之一:将营销做到极致。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陈启源夫妇完成了霸王企业资本的原始积累。而这时,随着外资的进入,啤酒香波的历史也宣告完结。于是,霸王开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极。

创业之路

1997年,本土企业重庆奥妮以首乌洗发露实现年销售额数亿元,成为最早的知名中草药洗护发品牌。与此同时,万玉华老东家华南研究所刚好研究出中草 药的植物洗发配方,经临床试验效果比奥妮还要好,霸王公司火速买下了这个专利。与奥妮从包装到诉求都颇类似的霸王果酸首乌、皂角首乌洗发露于1998年面 世。

随后,霸王洗发露借香港美容美发博览会召开之际,大手笔请来香港明星代言,打开知名度。同时,霸王还开始尝试当时内地日化厂商少见的终端销售,在卖 场门口搞时装表演、唱歌跳舞、小品相声,并穿插霸王产品知识的抽奖活动,而且以高返利、无需铺货等模式争取了珠三角的众多宝洁经销商,打开霸王的销路。

不过,霸王的发展亦非一帆风顺。2001年,面对拉芳、舒蕾等竞争对手的异军突起,当时主管研发和营销的万玉华指导霸王推出“丽涛”系列对撼,同样 是通过大手笔聘请香港明星李嘉欣代言,进行地毯式广告轰炸,将销售主动权交给经销商……但是由于市场环境以及推广方式的问题,“丽涛”系列出师不利。

因经营不善,“丽涛”昙花一现后便销声匿迹。之后,公司改头换面包装“霸王”品牌。

2002年,霸王对业务进行整改,包括改换原有产品的包装、调整价格、推出新的广告片段,加大终端促销力度,上马牙膏等日化产品。2003-2004年,销售恢复起色的霸王国际在广州白云兴建四星级的霸王国际大酒店,由万玉华兼任酒店总裁。

2005年,陈启源拍板以外界传闻的1000多万元巨资,聘请成龙做产品代言人,并投入数千万元,通过广告轰炸来打造 “中药世家”概念,并以“中药世家”第十九代传人自居。

霸王沿袭至今的明星策略所费不菲。据霸王的招股说明书,公司应付Actual reality(一家专门给成龙支付广告费的公司)的款项,在 2006年为1540.7万元,2007年一跃为3256.7万元,2008年金融海啸期间依然增加至3679.2万元。在港上市前夕,霸王还打算增加王 菲为产品代言人,业界传闻其费用为2000万元。

看来,不论加州美国大学博士还是“中药世家”都是陈启源的华美外衣,不知在揭开一层层华美的包装之后,霸王还有多少不为公众所知的秘密?

人物档案

陈启源,47岁,祖籍广东罗定,现为加拿大籍华人。加州美国大学DBA博士,现担任霸王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

万玉华,女,1965年生。1988年华南农业大学植物遗传专业毕业,加州美国大学企业管理博士,高级工程师,霸王国际集团总裁,业内人称“霸王教母”,正是在她的领导下霸王成就了一代“防脱”霸业。

回顾:霸王“致癌”事件

◎7月14日香港媒体《壹周刊》报道称,霸王旗下洗发水含有致癌物二恶烷。当天下午,霸王公司发声明,强调产品安全。

◎7月16日霸王委托广东行业协会出面为其正名。当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经过抽检,霸王(广州)有限公司制售的洗发水中,二恶烷含量不会危害健康。但并未公布检测具体数据。

◎7月19日霸王被证清白之后的首个工作日,霸王发表声明称要起诉《壹周刊》。但消费者和众多网友并不买账,当天,霸王内部培训PPT在网上泄露出 来。这份资料中,霸王捏造了一个完全子虚乌有的历史故事,把自己的产品和300多年前的顺治皇帝、董鄂妃,以及近代的慈禧太后扯上关系。

◎7月21日药监局公布霸王二恶烷检测数据;霸王正式提起诉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30

“中药世家”源于危机公关?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7/3OMDAwMDE5NjE3OA.html

9月3日,霸王(广州)有限公司被广东省岭南中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认定为“中药世家”,成为自2007年中药文遗保护工作开展以来,首家喝上“世家”头啖汤企业。

被授予“中药世家”牌匾当日,霸王董事长陈启源夫妇上演了颇有戏剧性的一幕——从授牌到离开酒店,陈启源仅花了10分钟。而且,全程噤言。

“走了,走了,陈启源从后门走了。”现场一位记者话音刚落,大批媒体疾速追出发布厅。面对追问,陈启源边走边说了唯一一句话,“没什么好说的”;而霸王CEO万玉华则笑答:“这些问题要去问他们(评审小组)。”

从二恶烷事件爆发,到陈启源身世被起底,霸王会否继续走“中药世家”路线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如今,霸王似乎给了一个肯定答案。

事实上,《关于公布“食品世家”、“中药世家”等认定办法的通知》(下称“通知”)在8月25日才刚下发,仅仅8天后霸王便获得“殊荣”。

“飞快”获封

对 于如何评定霸王为中药世家,广东省岭南中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俊修表示,历史依据、世家传承人的祖籍情况、公司对社会的作用以及产品的 影响是领导小组评定的四大标准。“根据霸王提供的申报材料,再加上当地政府、老百姓的佐证,可以说我们对霸王的认定是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的。”

霸王“中药世家”的认定发生在二恶烷事件后,且离《通知》下发仅8天,这是一起危机公关吗?

“从申报,到审查、佐证,通知通过,然后进行社会公示,最后公告,前后花了三四个月时间。”广东省某知名药企研发部工程师9月6日表示,其公司产品在2008年入选广东省岭南中药文化遗产。

在她看来,霸王8天便成为“中药世家”很神奇,但也绝非不可能,“也许霸王提供的申报材料很翔实,当地政府的佐证很顺利迅速。”

对此,张俊修坦承领导小组确实是在二恶烷事件发生后紧急启动“中药世家”的认定工作,但他强调“中药世家”并非为霸王而设,“以后还会陆续有‘食品世家’、‘腊肠世家’、‘月饼世家’等认定。”

而上述药企工程师认为,企业得到认定,虽然对销售不会带来直接的提升,但可以进一步塑造、宣传企业品牌。而这正是霸王现时所急需的。

危机公关

恶烷事件不仅令霸王市值一度缩水20亿,更甚的是对其“中药世家”品牌根基的动摇。

一家位于广州的家乐福霸王促销人员称,在二恶烷事件发生后,该超市霸王护发产品销售下跌了五成,虽然药监局早已发出公告澄清,但至今仍然有消费者认为产品有问题。

而护发产品是霸王主要收入来源,霸王上半年财报显示,集团上半年收入9.308亿元,同比增长了36.7%,其中护发产品收入为8.897亿元。

霸王已提前通风,“2010年可能是公司历史上最艰难的时期”,“一方面,本集团须处理其四个新推出的品牌产品在运营方面的事宜;另一方面,本集团亦须快速解决媒体文章及新闻报导所带来的危机公关问题。”

而为了重塑霸王品牌,霸王特别提出了“巩固及加强霸王品牌产品的形象”“重新培训销售代表及宣传人员”、“重新教育零售商、分销商及消费者如何理解二恶烷”、“重新设计现有产品包装”及“推出全新或升级版产品”等一系列措施。

与此同时,在电视非黄金时段,以甄子丹、成龙以及王菲代言的霸王产品广告时常连珠式发放,而对于一直无太大起色的护肤品,霸王也表示,将透过多个广告及宣传活动,提升本草堂品牌形象和认知度。

霸王上半年分销开支上涨了34.5%至3.821亿元,原因正是“宣传各品牌及产品所产生的广告费增加”。

9月6日,汇丰证券将霸王目标价由6.4港元下调至4.1港元,并预期霸王洗发水销售在2011年才复苏,而凉茶在2010-2011年对集团最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68

资本炒作药材:中药企业利润压缩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29/xOMDAwMDIwMzUxOQ.html

在江西、湖南、湖北很多山区,那漫山低矮的栀子树曾经如此廉价而不起眼,今年,栀子花开后,鲜艳的黄栀子开始身价持续攀升。

据中药材天地网交易中心数据,目前求购栀子的药商已经开出27元每斤的干货价,6元一斤的鲜货价,相比往年收购价格翻了3倍多。

与 此同时,上市公司康缘药业(600557.SH)在其刚刚公布的第三季业绩报告中声称,该公司前九个月临床药品合计销售7亿元,同比增长近40%,但受原 材料上涨影响,该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2.7个百分点,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称,该公司业绩虽然上涨了20%,但远远低于市场预期。

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康缘药业,华润三九在其第三季度报告中也表示,第三季度中药材的大幅上涨,给公司盈利造成很大压力。中药材市场异常火爆,迅速吞噬着中药制造企业的利润。

药企毛利率受损

栀子,茜草科植物,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属中药材中较偏门的小品种,由于多年的烂市低价,最低时收购价不足2元一斤,而且特别滞销,商家多惨淡经营,色素提取业要货高峰期也不见好转,在湖南山头坑尾,很多农民都不屑于栽种这种植物。

而 康缘药业的主打产品“热毒宁”却是栀子需求大客户,热毒宁注射液是由青蒿、金银花、栀子等制成的澄明液体。2009年下半年,热毒宁注射液开始热销,直到 今年下半年,热毒宁注射液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前三季度该产品销售额翻了一倍多,达3.5亿元,占了康缘药业临床药品销售总额一半。

东方证券分析师李淑花认为,导致康缘药业热毒宁热销的原因有三个,首先是该公司新厂建成,产能瓶颈解决;其次是热毒宁注射液增加流感(高热)适应症;另外热毒宁成为进入医保目录的新药品种。

从 去年的采摘季开始,据一位福建籍网售栀子的中间商向记者透露,今年的新鲜黄桅子价格比往年高很多,而且目前价格还在变化。“十月初商贩子在农户的收购价是 每斤1.5元,到近几天价格已经涨,也只是每斤2.9元。而中药材市场上,栀子的交易价开出了6元一斤的价格,干货价格高达27元。”

此外,热毒宁的另一主要成分金银花价格也直线飙升,金银花终端价每克0.62元,“湖南产的金银花上半年才四毛多一克。”深圳某药铺店员称。

据 康缘药业的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该公司中药材成本平均同比上升了53%,尽管该公司资料声称,热毒宁注射液原料包含金银花等三种药材在成本中占比较 低,即使金银花价格继续上涨,影响也在公司可控范围之内。但数据显示热毒宁注射液前三季度的毛利率下降了12.76 个百分点。

除了康缘药业,华润三九在第三季度报告中也表示,公司成本费用控制面临着很大的压力,部分原材料及辅料价格上涨较快,成本上升使OTC、中药配方颗粒业务毛利率有所下降。

据中药材天地网数据,下半年九成中药材价格都在上涨,多数涨幅在30%以上,部分已经翻倍,其中最具代表性是太子参,半年价格涨幅高达500%。云南白药、白云山等主要中成药企业皆在财报中表示承受一定的毛利率压力。

多重流通重疾

记者从深圳一家中药铺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在湖南,一斤新鲜金银花约4-6元,干花约20-35元一斤。经过多重转手后,该店铺从中药市场上买来的金银花每公斤均价约100元。若质量较好的山东产金银花价格则在每公斤120-140元之间。

“这是上半年价格,现在我们都不敢去市场进金银花了,每公斤450元,翻了三倍多!在山东等地,上等金银花甚至被炒到600元一公斤。”该店员说。

金银花是国务院确定的70种名贵药材之一,也是国家重点治理的38种名贵中药材之一,三分之一的中药方剂中用到金银花,由于它抗菌消炎,抗痛毒疗效甚佳,成为非典、甲流、手足口等防治处方的首选药。

今年上半年,少数金银花种植农户预计价格将上涨,捂花惜售,在山东,上等金银花的农户出售价从80元一斤上涨到120元。而在终端,则从140元炒到600元。

中 药材业内专家傅青主认为,中药材流通中间环节过多,给资本的介入提供了最为便捷的渠道和温床。“中药材一直是边缘农副产品,靠分散随意生产方式来供给下游 产业链的运转,且中药材十年低价,种植周期长,主粮价格持续增长,导致很多农民忽略了中药材可产生的收益,中药材种植信心受挫。”

傅青主表示,近几年疫病多发,新的医改推动医药扩容,推动了对中药材的需求量。要实现中药材的价格稳定,必须回归其价值,激励农户种植,提高供应。傅青主分析认为,此轮中药材涨价,部分品种涨幅过激,部分价值回归。

湖南千金养生坊健康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单蔡翔认为,农产品和农副产品价格整体上涨,对同样具有农副产品性质的药材涨价有明显增递作用,这与农业土地价值及劳动力价值整体上涨相关,长期来看中药材上扬趋势会持续。

因此,由于中成药多为普药,很多药价受到政策限制,单蔡翔表示,药企很难使药材涨价转化为中成药价格上涨,企业不得不通过内部消化来化解成本压力,或者企业想办法控制上游原材料,挤掉中间资本炒作的成本空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70

中藥飲片GMP 幾多困惑惹人愁 金楓海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f4b4a0102e3p7.html

 

從中藥飲片GMP的困境中,我們可以發現困難主要來自於飲片生產生產品種多、批生產量小、批號多,導致成本高企,小企業無法承受。但反過來想,這也正好說明中藥飲片規模化生產的必要性。只有大企業,才能真正為市場提供令人放心的飲片。

    康美藥業作為國內最大的飲片生產商,市場份額也不過2%,未來發展空間無可限量。

 

    中藥飲片生產不同於化學藥和中成藥的生產,有其獨特性,GMP如何開展,成為業界普遍關注的話題。日前,中藥飲片企業代表和管理者就新版GMP的實施進行探討,提出了飲片傳統炮製加工生產中存在的一些困惑。

  飲片與成藥管理應有異

  中藥飲片是中藥產業三大支柱產業中最薄弱的環節。對於原本管理最薄弱的飲片企業來說,怎樣管理才更符合中國特色的飲片生產實際情況,值得管理者去多探索、多研究。

  目前,中藥飲片生產有一個不同於化學藥、中成藥製劑生產的特點,就是藥品企業一般只生產幾個品種、幾十個品種,而飲片企業一般要生產三四百至五六百個 品種,生產品種多、批生產量小、批號多,同時,大多數企業質檢儀器設備少。因而讓企業困惑的是,對上市品種持續穩定性考察,要在有效期內每年按照全項檢驗 內容對每個品種檢驗一次,幾百個品種做持續穩定性考察,這對飲片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工作量,很難完成。生產品種和批號過多,也讓質量回顧分析陷入艱 難。

  上海康橋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王豔春認為,飲片企業的產品涉及生產管理、質量管理、銷售流通三個方面,可能按照生產管理、質量管理、銷售流通三方面的關鍵 控制點,進行風險評估,提出控制措施,會比較適合飲片生產的實際。她提出,飲片相對於化學藥、中成藥,外觀變化是一個比較靈敏的指標,很大程度也能夠反映 質量的變化,如果穩定性考察的內容可以相對簡單些,產品質量回顧分析按照大類遴選一些常用品種進行回顧分析,或許更符合飲片的自身特色。

  極不平衡的檢驗投入產出比

  藥品生產實行全過程管理,新版GMP要求飲片生產從原料開始就進行控制,對成品做到批批全檢,這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但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卻反映,檢驗問題是他們執行新版GMP面臨的最大難題——

  一是檢測工作量極大增加,企業感到很難完成。

  天津市中藥飲片廠有限公司質量部曹麗娟告訴記者,為了保證購買到合格的原料,每個品種按照GMP的質量管理要求最少要檢測3次。現在按照2010版藥 典檢測項目規定,需測含量的飲片品種(包括液相、氣相、標準曲線等)是409個,新增了347個品種;需測浸出物的品種305個,新增了298個品種。

  由於飲片生產品種多、批量小、批號多,檢測的工作量相當巨大。企業普遍感到完全按照2010版藥典規定的項目全檢十分困難,不論從檢驗的時間、檢驗的 費用上都是很難做到的。「一個藥廠如能做幾百種藥的檢驗,無疑是一個藥檢所了,難度太大,這是一個普遍問題。」有專家指出。

  二是企業普遍感到,質檢儀器設備要求高,儀器投入成本太大,難以承受。

  廣州致信中藥飲片有限公司質量部黃昌傑表示,2010年版藥典規定的幾種檢測如含量測定(液相、氣相)、蛋白質電泳、液質聯用、農藥殘留、重金屬檢測 等,需要企業大量購進相關檢測儀器,其中要求做含量測定的中藥飲片要用到液相或者氣相的就達314個品種,其中氣相品種15個。

  「液質含量測定、DNA檢測、黃曲黴素測定,因檢測品種少,儀器使用率低且設備價格昂貴,飲片生產企業難以配備。同時,飲片生產企業目前也不具備相關的檢驗技術和檢驗人員。」四川新荷花中藥飲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江云表示。

  據記者瞭解,企業要滿足2010版藥典的要求,不僅要配備液相、氣相檢測儀器,還要有原子吸收、薄層掃瞄儀、質譜儀等等,這樣的儀器每台至少都要幾十 萬元,而這樣大量的檢測量往往不是一台儀器就能解決的。如果嚴格按照中藥飲片GMP的要求進行質量管理,按照2010版藥典質量要求進行檢測,對於大多缺 乏現代化檢測儀器的飲片企業來說,面臨的是檢驗成本增加、投入與產出極不平衡的現實。

  飲片標準制定不甚合理

  2010版藥典規定,如藥典無飲片標準項的,此類飲片應與藥材標準相同。企業代表反映,經過浸、潤、切、乾燥後,伴隨著有效成分的流失,浸出物及含量會降低,因此,藥材標準並不適宜飲片。

  上海康橋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統計了2009年及2010年生何首烏和制何首烏中何首烏苷含量測定結果,結果顯示,生何首烏飲片的何首烏苷平均損失率為30.5%,制何首烏飲片的何首烏苷平均損失率為68.3%。

  另一個現實問題是,按照藥典的質量標準,一些藥材品種在市場上始終找不到合格品,無法進貨。如天麻浸出物限度規定為不得少於10%,迄今上海多家飲片企業所做天麻均達不到限度,但相應批次的天麻素含量及其他項目均符合規定。

  曹麗娟說,有的品種按照中藥材項下檢測不合格,但經過加工炮製後是可以合格的。比如鱉甲,原料可能達不到要求的浸出物不少於5%,但砂燙醋淬後浸出物 就達到合格了,如按標準就不能進貨。浙江中醫藥大學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反映,藥材首烏藤多批檢測結果含量只能達到標準規定的1/10。還有的品種出現原藥材 檢驗含量合格,在加工成飲片後檢驗出現不合格的情況。

  「標準制定不能遷就市場,但也不能背離市場,否則將無藥可用。」企業認為,這直接影響了GMP的實施。

  實施GMP需多方努力

  如何推進飲片GMP實施,也是管理者關注的。無論企業界、還是管理部門,對中藥飲片GMP有共識,也有差異。

  對於飲片檢驗問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安監司生產處郭清伍處長與企業的看法不同,中藥飲片必須檢驗,為的是把好基本藥物生產質量關。「不檢驗導致假劣飲片滿天飛,市場混亂,政府無法監管。只有企業把好關,政府才敢於去監管市場。否則,市場永遠是亂的。」

  對於生產的品種太多,根本沒法按要求逐批檢驗的問題,郭清伍認為「就是一個量和品種的問題。」只有每個企業儘量生產的品種少,量大了,實行產品配送, 才能解決現在批量少、批數多的問題。這個想法企業並不是沒想到,北京飲片企業就曾試圖嘗試,就是每家企業分別生產幾十個品種,合力保證生產供應。但終因利 益問題,分工生產沒能實現。

  理想與現實有時也是矛盾的。目前的矛盾是,飲片企業生產品種多的現狀與醫療機構普遍要求企業全品種供應不無關係,企業若想供應醫院用藥,就至少需要生產400個中藥飲片品種,否則將無法被醫療機構選用。

  看來,要解決飲片生產的問題,不光是飲片企業自己的事。這還需要政府的協調、企業、醫療機構的共同努力。

  在研討中,郭清伍說過這樣一句話,「中國就剩下30家飲片廠,供應問題我都不擔心。如果一個企業控制1~2個品種的資源,就可以控制市場,保證市場供應平穩。」可以得看出,政府的規範就是要飲片企業重新洗牌,從而推進中藥飲片的規範化、規模化生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25

中藥股值得投資嗎?中醫中藥以及投資相關的幾個問題 梁劍

http://xueqiu.com/8186325164/22211151
把觀點列在前面:

1,中醫和中藥是兩碼事;
2,中藥有的或許是有用的,有是撞概率,有的是心理暗示,有的則可能是有害的;
3,生產口服、外用中藥的中藥股,買也沒大的問題;
4,絕對不買生成中藥注射劑的企業;
5,如果能到一種中藥,可醫治現代醫學認為的不治之症,或者比現代醫學更有效,你可以成為億萬富翁;
6,對於那些只蓋帽子,說空泛的概念,談文化,不討論具體問題的同學,在這裡統一回覆一下:大家白費口舌,還不如相忘於雪球[哈哈]

以下是正文:

雪 球上涉及中藥股投資的問題,經常都引出對中醫中藥的爭論。這個問題都吵了上百年了,基本還是那些東西。就如和基督徒去爭論上帝是否存在一樣,和中醫粉絲辯 論,既有冒犯性,也不會有啥結果。後來聽人說,單獨和教徒(無論哪個教)爭論是白費口舌,但是如果有不明真相的群眾圍觀,過程就有了意義。

因此,長篇整理一下,供有需要之人士參考,不是為了改變部分球友的看法。本文不涉及醫學專業問題,某些醫學的措辭和描述,也可能不嚴謹,只想談常識和邏輯。

一,中醫和中藥

     中醫是一種理論體系(叫知識體系啥的也可以);中藥是具體的實物。好比如,我們搞個關於櫻桃的徵文大賽,大家從各個角度、各種題材生產出關於櫻桃的文章(知識),但櫻桃還是原來的櫻桃(實物),不會因為大家怎麼抒情或者辱罵而改變味道。這是兩者的區別。

   中藥是自然界裡原本存在或者經過粗加工而成的各種實體物品(主要是植物);中醫是用來解釋這些物品各自有什麼屬性用途、如何使用、以及人體內部運行的理論。

在中醫理論誕生前,以及沒有中醫理論的地方(古代的印度、歐洲、非洲),我們的祖先就是用各種物品(主要是植物)來治病療傷。比如,肚子痛,不知道原因是什麼,吃了某個東西,後來好了。下次痛的時候,可能還會再吃這個東西試下。遇到別人肚子痛,也會給這樣的建議。

祖 先們依靠無數的案例積累經驗,再發揮想像建立各種聯繫。由於通訊和交通非常落後,民族、部落之間是基本各自獨立地總結和思考,用各自的語言發展自己的理 論,最後形成了中醫、蒙醫、藏醫,以及印度、非洲、歐洲等各自的古代醫學(有的被合併了,有的消失了),現在都被統稱為傳統醫學。與傳統醫學相對的,是現 代醫學,在中國被誤稱為西醫。真正的西醫是歐洲在放血療法時代的古醫。

二,中藥有效果嗎

     前面說了,無論我們用什麼語言去定義和描述,中藥(西藥也一樣)也是具體的各種各樣的物品,有各自的屬性,吃到胃裡,然後經過小腸大腸,最後排泄出去。那麼會在我們身體裡留下什麼呢?

   這些物品(無論中藥、西藥或者其他任何東西),在人體內部的具體運行和作用過程,現在已經可以被物理、生物、化學等多個學科做詳細的觀察、記錄、研究。

作為醫學小白的我們,不管他們的研究,只管從結果看,你這個東西(無論中藥、西藥)有沒作用,能否治病。因為很多對中醫的信服,是直接來自親歷中藥的療效。

下面來說下關於療效的邏輯問題。

我感冒了,吃了一種叫X的藥品(別管它是中藥、西藥,還是非洲哪個民族的藥),過幾天就好了。我可以說,X藥品,對治療感冒有效果嗎? 無論你用什麼理論去解釋,這療效是鐵打的事實,你總不能睜眼說瞎話吧。

有人說,這是巧合而已。OK,又一次,我感冒了,又吃了這個X,同樣幾天就好了。

這還不夠說服力? 於是,我統計調查發現,張三、李四、王五…….感冒吃這個東西都能好。我甚至敢肯定,全世界可以找出10億個治好的案例來。 難道還不足以證明X可以治感冒嘛嗎?

傳統醫學,就是這樣以一個個案例來證明藥品(或者療法)的效果。

如果有藥廠因此生產X藥品,向市場銷售,公司也上市了,大家敢買它的股票嗎?

問題是顯而易見的。感冒的人吃這個都好了, 如果不吃這個X物品,是否也能好?

於是,我下一次感冒時,試下不吃這東西,分別有三種可能的結果:

1,更快好了;

2,好的時間一樣;

3,更遲好了;

但是能否因此分別得出結論:X藥品是反作用;X藥品沒有用;X藥品有用?

No。 因為我每次感冒的類別和程度都不同,而且身體、精神狀況、以及飲食作息和以前都大相逕庭。更嚴重的是,這個「好」是個模糊的感覺,不同時間和不同條件下, 感覺差別很大。上面的案例還可以改得更複雜點:第一天吃物品A,二天吃B,第三天吃C,第四天吃X,然後好了,是否能得出結論,A、B、C都沒用,只有X 起作用?

我們從統計學中可獲知,為了排除個體差異,需要隨機的大樣本調查。比如,我們要知道中國人對釣魚島事件的看法,不能在街頭上逮住一個人問,就得出結論。更不能只在鐵血網上做個調查。更精確的辦法是,被調查者是隨機的產生,無論職業、年齡、性別、地域等。

回到證明X對治療感冒是否有效的案例中來,為了避免個體的差異,隨機找一批患者,分成兩組,一組吃X,一組不吃。然後觀察統計最後的結果。

又為了避免吃X的人,認為自己吃藥會好得快點(心理暗示),兩組人都吃,但一組吃真的X,另外一組吃假的X,而且他們不知道。又為了避免給藥、做統計的人心理上的干擾,連他們都不知道哪些是真的X,哪些人吃假的X(只有不參與的第三方知道)。

這就是著名的隨機雙盲對照實驗。在我看來,這實驗的設計和醫學毫無關係,就是個邏輯思維實驗。

但傳統醫學拒絕這樣的驗證方法,只依賴個案的結果。中藥的現代化內容之一,就是做隨機雙盲對照實驗,看下傳說中神奇的東西是否真的有用。

$天士力(SH600535)$就是這樣的代表。

三,中藥是些什麼?

將直流電兩極放入水缸中,我們會分別得到氫氣和氧氣。無論我們用什麼理論去解釋,不會改變這事實的發生和重複發生,更不會修改這兩種東西的任何屬性—— 一種可燃燒,另外一種可用來給我們呼吸。

同理,古今中外任何藥物,無論我們用什麼理論去解釋,對藥物本身的屬性沒有任何影響。我們吃下去後,各種成份在我們身體裡發生各種反應,也不以我們的理論解釋為轉移。

因此,中藥現代化的另一個重點是分析中藥的成份,測試各種成份分別起什麼作用,然後提純、去掉有害無用的成份。

事實上,不少傳統藥品裡,被發現可導致慢性中毒的成份(急性中毒的很容易發現)。而西方醫藥公司,也曾嘗試過對草藥進行分解、檢測、提純,但發現得不償失。

四,中醫中藥的市場空間

我們知道,在過去一百多年裡,人類攻克了無數醫學難題(包括天花、肺結核等),但是仍有大量的疾病令人類束手無策。

可以粗略認為,有三分之一的疾病,人類找到了有效辦法(如天花);有三分之一的疾病,人類沒有有效辦法,但是會自己痊癒(如感冒)或者相伴終身而無明顯症狀;還有另外三分之一的疾病,人類基本沒有辦法,也不會自己痊癒(如狂犬病、以及@Fenng 同學的類風濕)。

好了,我擺攤客串江湖醫生,來的病人無論男女老幼,還是咳嗽發燒,我都隨便抓一把垃圾(假設無急性危害的)給他們,然後會有什麼效果?

如果是前面說第一類疾病,有時候「有效」,因為這類別還包括了部分「治療馬上能好,不治療自己慢慢好」的疾病。

如果遇到第二類疾病,那就太簡單了,吃多幾劑更健康。

第 三類呢?要發財啦。別的醫生告訴他沒法治,我卻給他希望,可以訛詐一大筆。雖然最後也沒治好,這也怪不得我,本來就是死馬當活馬醫的。而且,病人病情不會 每天一樣,有時候貌似好轉一點的時候,可以說是我的功勞。還有一種情況下,可令神醫揚名立萬——病人之前被誤診。某些疾病誤診的概率,高到令人難以相信 (有報導說帕金森症被誤診的概率高達60%)。病人被誤診為絕症或者其他嚴重的疾病,最後在我這裡吃垃圾好了!

另外,病人對「好」「好了點」只是個模糊的感覺,還受心理暗示的影響。加上這些,我這垃圾療法的有效率,超過三分之二!

可見,庸醫庸藥的生存空間巨大。這市場不單屬於中醫中藥,也包括部分西醫、巫醫、問鬼的、跳大神的。

五,中藥股值投資嗎?

再回到投資的問題上來。上市公司裡,$天士力(SH600535)$是在做中藥現代化;$云南白藥(SZ000538)$$東阿阿膠(SZ000423)$$片仔癀(SH600436)$$同仁堂(SH600085)$主要是傳統中藥(也有部分針劑)。

不可否認,任何股票,都有賺錢的可能。但如果公司生產的東西,沒有實際使用價值而且可能有害,只是靠矇蔽消費者(還是病人)去產生收入,這錢可賺得不易。保健品公司大多也符合這特徵。

基於前面的分析,加之中國市場之巨大,而大家能接受前面的道德瑕疵,中藥股買也沒大問題,只有一種除外——生產中藥注射劑的。

我 們的腸胃系統有強大分解消化功能,也得益於祖先們以身檢測,所以可導致急性危害的量產的中藥並不多(如果有的話很容易被發現),但慢性危害的藥不少,包括 同仁堂可導致腎衰竭的龍膽瀉肝丸。但從已發生的案例來看,藥廠並不需要對此負責,藥廠認為自己是根據藥典生產的,要索賠你找找藥典去,找華佗去。因此投資 風險很小。

不過我們的血循環系統,與消化系統相比就爆弱了。將成份不清楚、作用不明確、沒有經過嚴格測試的物質,注射到血管(靜脈)中,是非常危險的事情。無論從社會發展,還是人道主義,或者是資金安全的角度,都不應該投資生產中藥注射劑的企業。

至於國內其他化學藥、生物製藥企業,最有前途可能是仿製藥。至於完全自己研發,如果瞭解現代藥品研發的漫長過程和嚴謹性,幾乎令人絕望,看不到投資的盡頭。

六,中醫理論

中醫理論如同其他民族、其他學科在歷史上產生的各種理論一樣,都是人類在認知能力低下的時代,為瞭解釋世界而創造的各種知識。祖先們將自己所能觀察到現象,加上聯想,再用模糊的詞彙籠統地描述歸納。

有些模糊籠統的理論,因為過於模糊,不好說是錯的,但是基本是解決不了什麼問題。比如醫生和你說,身體要如何平衡,不能陰陽失調等,說了等於白說。很像一個笑話,三個人趕考,算命先生伸出一根指頭,無論三個人的結果如何,都給他說中(一起考上,一個都沒考上,一個考上)。

這些貌似高屋建瓴實則廢話的理論,並非東方民族的祖先獨有。

隨著人類認知能力的提升,大家逐漸發現原來的侷限,不停地修正或者顛覆前人的知識,社會才發展。比如,人類一度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後來發現太陽才是中心,再後來又發現太陽也不是中心。

人類在自然探索(包括對人體自身的探索)方面,不斷深入,細分了很許多學科。有化學、物理、數學……等,但沒有分成英國化學、德國物理、美國醫學、中國數學。因為在水缸裡通電,不會因為在中國或者在美國而得到不一樣的東西。

同理,某個東西吃到肚子裡或者注射到血管中的後續影響,不會因為東方人或者西方人而有質的不同。現在也只有中國人,才有 「西醫」這樣的稱呼。

七,關於中醫中藥的常見問答:(之前@釋老毛 在這裡回答過不少,以及@whig 輝格以前也寫過不少類似文章,還有@雪楓 也有個不過少論述,大家都可以參閱)

1,光說中藥的副作用和潛在危險,西藥不一樣有嗎?

答:沒錯。限於目前人類知識的侷限,以及有意或者無意的過失,西藥(其實叫西藥不合適)也出現過(未來仍會有)各種過敏致死,或者某些被認為安全的成份, 後來被發現有其他危害等案例。但是如前面說的,中藥和西藥在研發、檢測、統計的方法和流程上的差異,中醫並不能發現這些問題,除非是吃下去馬上有反應的。 現代醫藥在早期的動物實驗到三期臨床試驗,已經極大地低降低了用藥的風險,並且掌握了可能的不良反應。另外,由於成份的單一和固定,還可在未來各種研究 中,逐步發現之前遺漏的問題(如果有的話)。

2,如果沒有中醫中藥,我們的祖先怎麼活下來?

答:參見前面說的。要知道,這個地球上絕大多數的生物的祖先,和中醫都沒發生過任何關係。

3,難道現在西醫的理論就是萬能了嗎?

答:很遺憾,人類目前的知識,所無法認知的事情還有無數至多。有的問題可能永遠也解決不了,但是不等於我們老祖宗的理論就是對的。

4,我就是看見過,這病怎麼都治不好,一個中醫開兩劑藥就好了。你怎麼解釋?

答: 我解釋不了。但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如果你找到一種藥,可醫治現代醫學認為的不治之症,或者比現代醫學更有效,那麼恭喜你,你的財富可超過雪球裡所有的網友 了,包括大道也望你莫及。毛估估一下,一種治療乙肝的特效藥,僅中國的1億潛在客戶,平均每個人願意花費多少來清除他的乙肝病毒呢? 100塊吧,也就是100億的市場。如果是對付感冒的更不得了(西藥還沒有敢稱可治感冒的藥)。

5,中國人在詆毀中醫中藥,怎麼在國外反而吃香?

答:首先,老外也有很多傻冒。其次,所謂的在國外吃香,都是YY的,連正規醫療系統都進不了。不用看西方社會,就看華人的香港、新加坡等地方好了。

6,中醫是老祖中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文化,你小子膽敢信口污衊,連起碼的尊重都沒?

答:老祖宗的文化很多,包括裹腳啊,跳大神啊......咦,對了,怎麼是文化呢? 這裡在說文化嗎? 那些醫藥公司有宣稱他們生產的是文化嗎? 藥品在我們身體裡的作用,會因為我們喜歡不同的文化而直接改變嗎?

問題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259

牙籤當蟲草!清平市場中藥材魚目混珠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13/4MNDE4XzUyMDg4Mg.html

9月11日,廣州清平醫藥中心五樓,可能是因為剛剛開業不久,整個市場門可羅雀。不過,即便是這樣一個被定位大戶交易區高端市場也有「貓膩」,南都記者暗訪,依舊發現有「暗藏」牙籤的蟲草在出售,而且造假的與未造假的,被公開以不同的作價出售。

而就在9月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其官方網站上,剛曝光了安徽一批中藥生產企業違法給中藥飲片染色以達到增重目的,不過這一藥監的亮劍行動,似乎並未影響到這裡的經營,大家對「造假說」已經習以為常。

「牙籤」蟲草

依照清平醫藥中心德×行營業員的說法,他們每公斤2800條報價最低16000多元的蟲草,沒有「牙籤」。不過,該行的說法在多家商舖被否。

「不加是不可能的。你去哪,哪都有,除非你說你不要牙籤。」廣州清平醫藥中心五樓,一家以「×安」為商號的蟲草商家如是稱。

9月11日,南都記者以買家的身份暗訪清平中藥材市場發現,如果你被商戶認為是誠意買家,摻雜了牙籤的蟲草與未摻牙籤的蟲草,會被分別作價。

「每公斤3000條的,報價16000多元,每公斤2800條的報價18300多,如果有誠意還可以談。如果不要牙籤,可以挑出來,價格要加一點。」另一 家主營蟲草、兼營燕窩的大戶老闆爆出的不含牙籤、每公斤2800條的蟲草報價要去到3萬~4萬。(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 大閘蟹來襲全城殺價)

該位老闆告訴南都記者,他最初入行時,蟲草的價格才4000多塊錢一斤。言外之意是,價格猛漲也是促成蟲草造假的一個誘因。

造假與不造假竟公開作價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造假與不造假藥材被分別作價給客人的做法,不僅發生在高價藥材領域,連老百姓日常煲湯的廉價中藥材也是甚為常見。

清平醫藥中心周邊檔口,一家主營大宗藥材的女老闆就向記者公開稱,她在售的沙參有含硫磺與不含硫磺之分,兩者的價格也不盡相同。好的不熏硫磺的要30多元一把,而熏了硫磺的只要20多元。

南都記者走訪多個藥鋪,發現不少店舖老闆會直接告訴消費者,哪些是熏了硫磺的,哪些是不熏硫磺的,以及各自的價格。通常價格相差10%~20%之間。

而用硫磺燻蒸,正是中藥材的一種常見的「染色」手段之一。通過大劑量的硫磺燻蒸,不盡可以達到防黴、保持水分的效果,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令中藥飲片的賣相也就是色澤更加好看。

9月8日,國家藥監局發佈的通報中,包括上海藥房股份有限公司亳州徐重道中藥飲片廠在內的12家企業被爆造假,這12企業當中絕大多數所涉問題與「染色」有關。

「染色」是市場公開的秘密

依照國家藥監局的說法,此次安徽中藥飲片染色造假案的發現,歸功於自7月18日開始的為期20天的全國中藥市場專項整治活動。

不過,來自業內專家和企業的說法,則指中藥飲片造假問題已非「一日之寒」。

目前,已經近乎放棄從商業渠道採購原料的廣州市中藥飲片廠,其副廠長吳志堅向南都記者坦言,飲片企業原料來源主要是兩個渠道,一是正規的商業採購,二是產地採購。但由於商業渠道魚龍混雜,他們目前所用藥材就基本上是來自產地採購。

「我們之所以不用商業採購,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商業渠道在售的中藥材,不是把所有的品種都做全檢。由於檢驗能力有限,企業往往難以把握有效成分含量究竟到何程度。」吳志堅如是稱。

他告訴記者,他們在實際採購中,就曾發現過不少「染色」飲片。以何首烏為例,評判質量好壞的標準,往往是看顏色,比較黑,光澤比較明亮的往往被認為是好貨。不過,一些看似上品的何首烏,不少卻是由不合格的何首烏原料甚至其他原料加工而來。

吳志堅所說的「染色」何首烏,用的染料主要是青礬,這看似不是什麼大問題,但用染色替代炮製,卻隱含巨大風險。

「真正做得好的,必須在炮製之前,把握好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合格的原料做成成品,肯定不合格,所以一些小企業或小作坊索性就不炮製了,這樣一來,含量與色澤都符合標準。但何首烏是毒性藥材,不炮製的話,就會引起腹痛、腹瀉等副作用。」吳志堅進一步指出。

據他介紹,「染色」何首烏其實與其他染色藥材一樣,並不難發現。一個業內普遍知曉的方法,就是用手掰開來看飲片斷面的顏色。經過炮製的何首烏,斷面的顏色通常是棕黃色或者黑色的,而染色的斷面的顏色依舊還是黃色。不過,很多消費者目前並不知道這一方法。

12家僅是問題企業的「零頭」

來自監管方面最新的信息是,涉案的12家中藥飲片企業已經被立案調查,企業的G M P證書也被收回。

但來自業內企業的呼聲,則希望此次專項行動能夠持續下去,而不是就此打住。

康美藥業O T C總經理李從選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坦言,中藥飲片染色增重問題,事關中醫藥行業的未來,必須從嚴管理。

「大家都在說中藥無效,其實中藥是『被無效』了。用地道藥材,肯定有效。飲片標準,很多的中藥飲片還沒有國家標準,我們康美就是在幫國家做標準。一些飲片很難辨認真假。其實很多中藥從原料採購就已經有問題了。」李從選說。

依照一家不願具名的業內企業的說法,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管理不規範已經是多年來的普遍現象。中藥飲片生產過程中,添加鋁鹽、鎂鹽、滑石粉等添加劑,已經是業內公開的做法。

「比方說我們之前去云南,就發現當地在用滑石粉來增加三七表面的光亮度,同時達到增重的目的。」該家企業的負責人稱,他們從來不用硫磺去熏藥材,對重金屬 也一直在做嚴格的檢測,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不敢對外承諾,我們的產品不含硫磺,不會出現重金屬超標的問題。」

為何「打」亳州?

對於此次安徽亳州,這一中國最大的中藥材市場被爆造假問題,中國中藥協會信息部副主任、中藥材天地網信息部主任賈海彬並不感到意外。

「為什麼要從亳州開刀?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亳州中藥材的交易量佔到了全國一半以上,大部分中藥企業都在那裡設有飲片廠或採購點。」賈海彬稱,長期以來中藥飲片的質量漏洞是存在的。中間環節太多,參與的人太多,沒辦法追溯,這就造成了監管的困難。

賈海彬認為,飲片廠也是受害方,但不值得同情。飲片廠不能成為包裝廠,更不能去做貼牌。他告訴南都記者,其實早在2008年,相關部門就做過聯合調查,調查的結論是中藥材造假問題比較嚴重。「重點整治這個事情其實很早就要抓,因為毒膠囊的事情才延後至今」。

依照業內公認的說法,造假中藥飲片最初最大交易場所是在農貿市場。而依照規定,農貿市場是不允許銷售中藥飲片的。由此,一些農貿市場慢慢從中藥材集散地向中藥材專業市場實現了轉變。截至目前,國內已經有17個中藥材市場獲得官方的認可。

但是,專業中藥材市場的監管,依舊存在漏洞。

南都記者走訪清平中藥材市場發現,其設在4樓的蟲草檢測中心雖可以免費為交易雙方提供重金屬檢測,但他們主要負責檢測,至於結果出來後如何處理,他們並不責任。

「我們通常是幫忙檢測是否非法添加了鉛等重金屬。但我們出的結果不作為任何證據。」該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如是稱。

一位醫藥行業資深專家亦向記者直言:「對於市場管理方而言,只要渠道供應信息是清晰的,就算監管到位了。目前,很多專業市場沒法提供重金屬檢測的服務。」

中醫藥產業亟待「療」傷

依照醫藥產業「十二五」規劃,中藥飲片在中醫藥產業走向世界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基於此,來自包括國家藥監局南方醫藥研究所在內的多個機構,均對這一產業未來的發展給予了極大的期許。

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的數據稱,我國中藥飲片行業的平均增長幅度將高於醫藥製造業的整體增長幅度,到2015年,中藥飲片行業市場規模將增至1879.1億元。

此次亳州問題飲片被曝光後,國家藥監局副局長吳湞已經站出來表示,今後基層將堵住「診所貨」的口子,確保中藥質量和用藥安全。(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 大閘蟹來襲全城殺價)

吳湞透露,市場上個別中藥品種,品種相同卻價格懸殊,其中的「玄機」就在於有沒有增重,價格低的通常是一些基層機構、診所指名要買的,行業裡叫做「診所貨」。這種市場需求實際上助長了摻雜使假、以次充好的行為。

依照吳湞的設想,今後,凡是使用中藥提取物投料的生產企業,應加強提取物生產企業單位質量審計和來源管理。

不過,有專家認為,光從上述角度入手,依舊不能完全解決問題。(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 大閘蟹來襲全城殺價)

「安徽不是個案。要遏製造假頻發,必須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一是標準的制定,二是政府監管,三是中醫藥人才的培養。」深圳一位行業專家如是稱。

該位專家所說的人才,專指鑑定人才。由於中藥飲片炮製的特殊性與地域差異性,很多藥材沒辦法完全用儀器來鑑定,還必須用老藥工的眼力。目前國內一些執業的中藥師,很多是為了考證而考證,在這方面的能力與老藥工還是差了一大截,真正的技術還沒有到家。

在這位專家眼裡,目前中藥師與中醫師在待遇方面的巨大差異,也從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中藥師隊伍的積弱。一個好的中醫師年收入可以達到100萬~200萬元,但一個好的中藥師很可能年薪不足10萬元。

賈海彬則相對樂觀,此次專項整治的目的就是旨在建立新的體系,隨著中藥材流通標準和原料保障服務體系的重建,預計2~3年內很快會出現改觀。

[聲音]

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國家食藥監局藥品審評專家周超凡:

染色飲片問題並不是孤例。類似金胺O這樣的化工原料主要是增加顏色,以丹參為例,染成深紫色後,價錢可以比未染色的高200%以上。

廣州市中藥飲片廠副廠長吳志堅:

我們之所以放棄商業採購,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商業渠道在售的中藥材,不是把所有的品種都做全檢。由於檢驗能力有限,企業往往難以把握有效成分含量究竟到何程度。

康美藥業OTC總經理李從選:

大家都在說中藥無效,其實中藥是「被無效」了。用地道藥材,肯定有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47

利益壓榨下的中藥飲片:「摻雜摻偽」潛規則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11/xNNDE4XzUxOTMxNg.html

■安徽國鑫等藥企用化工原料染色中藥遭調查

■專家:長期過量食用金胺O將對肝腎造成損害甚至致癌

根據國家食藥監局 認證公告,截至2010年12月31日,我國獲得GMP認證資格的中藥飲片企業數量達到1032家。同時,根據中國中藥協會中藥飲片專業委員會統 計,2008年我國中藥飲片行業銷售收入(按主營業務為中藥飲片生產統計)前10位企業銷售僅佔當年行業總收入4.64%,行業集中度較低。另根據國家食 藥監局南方所預測,未來5年內,我國中藥飲片行業平均增長幅度將高於醫藥製造業整體增長幅度,2015年,我國中藥飲片行業市場規模將增至1879.1億 元,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游資炒作中藥材在近幾年並不鮮見,而下游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對中藥材「摻雜摻偽」卻尤值關注,業內人士表示,這幾乎已成行業「潛規則」。

國 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下稱「國家食藥監局」)8日發佈公告稱,安徽省藥監局查獲一批染色增重、制假售假的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對嚴重違規的8家 中藥飲片生產企業責令停產整頓,6家企業被收回GMP證書,並對12家企業進行立案調查。國家食藥監局在這份聲明中確定,安徽省「中藥飲片生產企業生產的 部分中藥飲片已經流入中藥飲片流通使用和中成藥生產環節」。

成都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7月份接到國家食藥監局的統一 部署,開展中藥專項集中整治行動,對中藥飲片生產、經營企業進行監督抽查,目前,暫時沒有發現成都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存在違法行為。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 來,市食藥監局還將進一步按照國家食藥監局的部署繼續展開調查。

藥企用化工原料染色中藥遭調查

日 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官網上曝光了一批生產企業,通過違法使用化工原料金胺O給中藥飲片染色,用鋁鹽和鎂鹽加重等,目前已對12家相關企業進行調 查。專家表示,長期過量食用金胺O將對肝腎造成損害甚至致癌,而過量食用鋁鹽、鎂鹽,會損傷神經系統,易患上老年痴呆症。

通報介紹,安徽 國鑫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安徽維濤中藥飲片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藥房股份有限公司亳州徐重道中藥飲片廠涉嫌用化工色素金胺O進行染色,用鋁鹽和鎂鹽加重,並在 藥材中摻假;亳州市凱利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等2家企業涉嫌用化工色素金胺O進行染色並摻假;安徽福春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亳州市貢藥飲片廠、亳州市萬珍中藥 飲片廠、安徽海鑫中藥飲片廠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涉嫌用化工色素金胺O進行染色;國鑫、維濤、徐重道中藥飲片廠等還存在走票過票、貼牌包裝等問題。

鑑於上述企業生產的部分中藥飲片已進入流通、使用和中成藥生產環節,國家藥監局已嚴令各地方局加大監督力度,嚴防不合格的中藥飲片用於臨床配方和中成藥生產。

第 三軍醫大學藥物研究所博士後張翼冠介紹,金胺O別名鹽酸氨基四甲基二氨基苯甲烷,金胺O對皮膚黏膜有輕度刺激,可引起結膜炎、皮炎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狀,長 期過量食用,將對人體腎臟、肝臟造成損害甚至致癌,衛生部已於2008年將其列為非食用物質。同時,張翼冠表示,過量食用鋁鹽、鎂鹽,將會導致人體代謝功 能紊亂,肌肉疲乏無力,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害,容易患上老年痴呆症。

被染色的中藥飲片

「中藥飲片染色和增重的問題近幾年明顯多起來,一些名貴飲片比如首烏、紅花,相比起經濟損失,造成的用藥不准和安全危害問題更為突出。」近日,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國家食藥監局藥品審評專家周超凡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9月8日,國家食藥監局公告通知,自7月18日開始的為期20天的全國中藥市場專項整治活動中,「已初步查獲一批染色增重、制假售假的中藥飲片生產企業。」

其中,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查獲一批違法生產的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安徽亳州是歷史上有名的藥材種植地和交易市場,現在是國內最大的中藥材交易市場,對全國中藥市場的發展情況很有代表性。」周超凡告訴記者。

但這樣一份來自安徽的「樣本」卻不能讓人放心。

「類似金胺O這樣的化工原料主要是增加顏色,比如丹參,品相不好的顏色會淺,有些商家就會通過增色把它染成深紫色,賣相好一些,價錢甚至會高出原來的200%或者更多。」周超凡談道。

事實上,近年來,化工原料對中藥飲片,特別是名貴中藥飲片的「污染」逐漸滲透。

天 津某知名中藥企業總工程師介紹,近年來,用白芍的根莖部分染色加工成川烏、草烏;用紅薯染色加工成制首烏;用薄紙、海帶切細絲染色摻雜於西紅花中;用澱粉 壓模製成冬蟲夏草;用山藥的珠芽(零余子)染色加工成延胡索及制川烏等做法不斷出現,把一些外形相似但色澤不同的植物切片染色假冒正品飲片。

而染色之外,增重的摻偽問題似乎更加嚴重。

周超凡告訴記者,那些材質疏鬆的藥材,有時會被摻入硫酸鹽、氯化鈉、糖等增加飲片重量———如砂仁用食鹽水浸泡後加重,小通草、通草等用硫酸鹽或糖等浸泡增重等。

而對此次鋁鹽和鎂鹽增重,周超凡認為,相比起傳統食鹽、糖水浸泡增重等手段,這樣的化學品加重更加危險———「中藥每一味藥都是按克數計量的,彼此配伍也講究平衡,無端加入這些東西,完全影響了療效,某種程度上甚至會變成『毒藥』,是非常危險的行為。」他說。

利益壓榨下的中藥飲片

「這些年藥監局一直都在做全國範圍和重點省份的中藥材專項整治,但是收效並不明顯,中藥飲片的不合格率始終高於西藥和中成藥。」前述中藥企業總工程師向記者透露。

「利益驅動是主要原因,中藥材這兩年的情況不太好,用藥量大,自然災害頻繁,加上國家價格控制,一些商家就開始鋌而走險。」周超凡談道。

2010年起,全國市場中藥材價格持續快速上漲,中藥材漲價連續進入新高峰,部分中藥飲片摻假問題直接上升。

中 國中藥協會中藥飲片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李景福曾就此問題表示,紅花、黃芩、雞內金、蒲黃、烏梅、五味子等幾種中藥飲片的問題比較嚴重,如市場上的紅花,產 地不一樣,價錢每公斤相差可達5元,造假者就將三等的紅花染色後冒充一等紅花來賣;像北五味子每公斤賣180元,而山五味子每公斤才30多元,造假者瞄準 這個差價就將棕色的山五味子染成紅色,摻入北五味子中,謀取高價。

他進一步表示,諸如此類染色摻假的飲片在全國各地的中藥材市場普遍存在,其中大多數被銷往鄉鎮醫院和小醫院。

「為 了保證成品藥的質量,大企業對用量大的藥材都建了自己的GA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基地,其他的供貨渠道也控制得比較嚴格,但那些中小型的製藥企 業,藥材來源的保證就確實是個問題。」前述製藥公司總工程師表示,「特別是近年來一些中藥非處方藥品種的大量生產,一些顆粒藥也進入醫療保險,藥材來源的 控制更成了問題。」

綜合第一財經日報 成都商報記者 賀華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50

東華主席盡擸中藥合約

2012-10-18  NM




以贈醫施藥起家的東華三院,近年在旗下中醫診所力谷中藥沖劑,以即沖即飲不用煲為賣點向病人推銷。東華這些「摩登涼茶」,超過九成由農本方供應,而農本方及其母公司培 力集團的老闆娘,就是今年東華三院主席陳文綺慧。陳太去年出任副主席時,農本方就與東華簽下三年合約,但由官員及議員組成的東華顧問局,成員卻毫不知情。 陳文綺慧的丈夫陳宇齡,早於○一年已出任東華總理,農本方亦在該年取得第一張東華訂單。泊得東華碼頭後,陳宇齡夫婦的中藥版圖逐步擴大,甚至獲醫管局「百 分百」關照,過去十年一直是全港公立中醫診所唯一的中藥沖劑供應商。

東華三院旗下、位於油麻地的廣華醫院正在擴建,當中包括全幢中醫藥臨床研究大樓,預計二○二○年落成。廣華的中醫診所由早到晚都逼爆,診所人海中最顯眼 的,是大大個貼在藥房旁邊的農本方招牌,標榜「安全有效不用煎煮的即溶中藥」。記者上月到廣華看病,須先繳付八十元診金,當時候診人數約有五十,等了約十 分鐘,記者便入診症室,由中醫師姚胜林應診。記者稱近日心緒不寧,容易疲倦,他指記者可能患了焦慮症,會開幾劑中藥試服,再覆診跟進,其間他建議記者用中 藥沖劑,說方便些。藥房分兩邊,一邊是傳統中草藥配藥處,另一邊則是農本方配藥部,放滿一樽樽農本方藥粉。中醫開給記者的中藥包括:柴胡、川芎、酸棗仁及 太子參等,每樣都已成粉狀,職員按藥單指示,如沖咖啡一樣每種按分量加一至兩匙,混合起來就是藥包。服用時,只須將藥包倒進開水飲用。記者須每日服用兩 次、每次服用兩包,三日藥費共一百六十五元,與執藥材相同。記者所見,當天約有一半的病人都是選用沖劑,獲處方分量由十多包到幾十包不等。

東華三院正不斷擴張旗下中醫,不單醫院門診,二○一○一一年度更獲善長贊助二百六十萬元推出兩架流動中醫醫療車,服務港九新界多個舊區屋邨街坊。東華更規 定,到醫療車看病者必須服食屬農本方的中藥沖劑,理由是「醫療車放不下百子櫃」、「有關資助只包括中藥沖劑」,收費一百元包三日藥。記者看病時表明要煎中 藥,要求醫師只處方、不用配沖劑,卻遭拒絕。醫師指:「收你的一百元基本上全屬藥費,診金可以話係免費,所以沖劑是必包的。你要食傳統中藥,就要自行外出 另配。」

主席利益瓜田李下

根據東華三院向本刊提供的資料,旗下中醫門診,一半病人選用中藥沖劑,另一半選傳統煲中藥。東華逾九成中藥沖劑,目前由農本方供應,另外不足一成由華潤三 九提供。而去年東華在醫療服務的收入有一億六千萬,但拒絕交代當中多少會落入農本方。有病人記得:「回歸初期,東華的藥粉有些是三九藥業生產的,呢幾年都 變晒用農本方。」農本方老闆陳宇齡於二○○一年起加入東華當總理,同年東華與農本方簽訂第一份沖劑合約。○四年,陳宇齡離開東華董事局,改由妻子陳文綺慧 接棒,一直至今年登上主席寶座。去年農本方與東華簽訂三年合約,正是陳太做第一副主席「等坐正」之時。

東華的招標程序是否公平公正,惹人關注。東華中藥招標由採購部負責,再呈交董事局審批,但董事局卻對使用農本方沒有大爭議。有局方成員說:「農本方係全港 最大,如果搵唔到其他供應商,唯有用佢。」該名董事強調,明白單一承辦商有可能獨大的問題,「如果佢哋想加價,我哋就要好小心,因為我哋服務市民,對價錢 睇得好緊,佢哋如果加得多,我哋都未必會批,因為佢係最大,人人都要用佢,佢一加價,病人負擔就會多咗。」但這名董事認為,陳文綺慧身為農本方及培力董 事,又是東華三院主席,難免令人有瓜田李下的質疑,指她應該辭去所有農本方及培力的董事職位,「咁多年來,主席嘅image好緊要,最緊要係唔好有嘢俾人 講。」

顧問局不知招標

有一百四十二年歷史的東華三院,是按《東華三院條例》組成。條例規定東華董事局之上有顧問局,成員包括官員及立法會議員,負責向董事提供意見。當中代表立 法會加入的何秀蘭表示,不清楚東華採用農本方的準則、亦不知道陳文綺慧在投標中的角色,「董事局無呈交資料上來,我們根本唔知道原來用咗咁多主席公司生產嘅藥。」她指,東華的資金來自市民善款及公帑資助,必須受監察,稍後會跟進事件。東華顧問局成員包括食物及衞生局長高永文、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但顧問局的角色只提供意見、並非監管。嚴格來說,由主席領導的東華董事局,是「無王管」。

有前東華總理指出:「東華個制度係,總理排隊等做主席,之後又可提名自己班friends入局。基本上,董事局都是主席友好。」他透露,要成為東華三院總 理,只須獲得董事局成員提名,之後交顧問局過目,無人反對便可。「早年試過有一名現任總理,提名多人出任新總理,遭顧問局質疑,提名人卻反駁話:『你估搵 人做總理好易呀?』」究竟做東華總理可有着數?該名前總理指:「做總理有機會識得班官搞關係,因為政府同東華關係千絲萬縷。又有人希望借東華個平台做生 意,試過有做洋酒生意的總理公然推銷,因為佢透過東華識到好多名流。」有董事局成員透露,當總理每年約要捐一百萬:「我哋董事局有個戶口,每個董事捐嘅錢 會放入去,用來負責搞籌款或者探訪活動。董事會搞聚餐食飯,都喺戶口攞,唔會用東華嘅錢。以前東華總理好多都係爵士或者公司主席,喺社會有好高地位,而家做總理有地位嘅意思,就係要諗到橋點樣籌錢。」至於東華副主席及主席,當然孭數就更大,約比總理多捐五成至一倍。

醫管局黑箱招標

搭上東華打造好招牌後,農本方二○○三年起,更成為醫管局旗下中醫診所的唯一供應商,至今提供中藥沖劑給十六間公立醫院。東華三院與醫管局最初在○三年合 辦三間公立醫院中醫門診,首年撥出三百萬元予東華東院,病人每次診金一百二十元,當中四十元屬二日中藥藥費。由於公立醫院服務獲公帑資助,中藥招標亦由醫 管局負責,○三年起至今,每兩至三年醫管局便會為中藥沖劑招標一次,但次次都由農本方中標成為單一供應商。中藥業界透露,首年曾經有供應商出價三十至四十 萬元投標,但最後由農本方「劈價」中標。翻查醫管局文件,○三○四年度負責審批中藥招標的醫管局中藥藥劑委員會,主席是醫管局行政經理(專業事務)蔡啟明 醫生,但審批標準,合約詳情金額,則一一欠奉。二○一一一二年度,醫管局撥款八千一百五十萬元,支付旗下十六間中醫診所運作,業界估算花在中藥沖劑過千 萬。醫管局同樣拒絕透露有關合約金額。有中藥廠商向本刊訴苦:「每年醫管局招標,都見到華潤三九藥業這類大規模的中藥生產商出席簡介會,但最後都由農本方 單一中標。可能因為醫管局唔想改變啦,但只有佢一間次次中標,就有壟斷市場之嫌,將來政府話搞中醫院,睇怕又係佢玩晒。」

與醫管局合辦中醫診所的,還包括:博愛、仁濟、仁愛堂等。而這些慈善機構的中醫診所,亦同樣採用農本方中藥沖劑。其中博愛醫院的流動中醫醫療車身,更有農 本方的標誌大賣廣告。同樣,博愛醫療車規定醫師只能處方農本方沖劑。中藥沖劑六十年代由日本人發明,之後傳入台灣。九十年代初,香港中醫羅舜海引入香港, 他在內地找到機器,將煲好的流質中藥乾燥後變成沖劑服用,創辦海天濃縮中藥,當時陳宇齡的農本方仍未出現。「農本方九八年出現後,我聽外面的中醫講,農本 方比我們海天賣貴兩至三成,藥效相近。它們出價俾醫管局和慈善機構又如何?我唔知。我希望政府將來建中醫院,可以試吓用其他品牌。如果長期單一採用一個牌 子,對業界進步並非好事。」羅舜海說,中藥不同西藥,沒有發明專利,沖劑都來自中藥原材料,故希望大機構可深入研究各沖劑品牌藥效,以此作準則選用,而非 單純價低者得。

陳氏夫婦閃縮迴避

本刊就農本方成為東華大客戶一事查詢,東華企業傳訊部回覆,指非常重視中藥安全鑑定標準和認證,由於符合該等資格的供應商有限,故認為事情不涉及利益衝 突,而董事局去年議決中藥沖劑供應商的會議前,當時身為第一副主席的陳文綺慧亦有申報其個人利益。回覆又指東華業務龐大,董事局成員的關連企業與東華有業 務上的關係「難以避免」,唯該院有健全申報利益制度,並指陳文綺慧於○七年已辭去農本方有限公司及培力(香港)健康產品有限公司的董事職位,沒有違反東華企業管治守則。不過,本刊翻查公司註冊處資料,發現陳文綺慧至今仍保留母公司培力控股公司及農本方旗下共十二間公司的董事之職,包括農本方中醫藥診療中心,農本方中醫藥保健中心,關係依然千絲萬縷。記者就此再追問東華,公關回覆謂這些公司與該院無直接業務關係,但沒有進一步解釋。

至於農本方連續十年獨家獲得醫管局合約,本刊向醫管局查問,但局方拒絕提供標書,只表示在歷次招標過程中,均有數間供應商參與投標。記者直接向陳文綺慧查 問有關農本方的事,她一聽見「農本方」,即時顯得大為緊張。本來與記者在高球會坐下傾談的她,突然變臉,說剛由悉尼回港非常繁忙,說罷即時走人。記者問她 身為主席,又是農本方董事,是否有利益衝突,她說:「我唔負責medical,我無involve。」記者指她無理由不清楚農本方供應東華三院的事,她 說:「我唔知,所有事都有法律監管。」之後就跳上坐駕離開。陳宇齡原本答應接受本刊訪問,之後亦以出差為由婉拒。

港大醫藥世家

農本方一九九八年由陳宇齡夫婦創辦。陳宇齡是已移居日本的八十年代紅歌星陳美齡胞弟,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修讀應用科學,曾任工程師,八九年因美加房地產市 場大瀉回流香港。九一年,他與另一胞姐、著名兒科醫生陳曦齡、姐夫心臟科名醫謝德富,一同創辦「維特健靈」投資五色靈芝等健康食品,九八年姐弟因分賬問題 決裂,之後陳宇齡便自立門戶創辦培力集團,推出農本方品牌中藥沖劑。農本方為培力集團的全資附屬機構,農本方及培力集團的董事均為陳宇齡及陳文綺慧,股東 均為海外註冊公司。農本方的生產廠房設於廣西南寧,所生產的中藥配方顆粒超過七百五十種,聲稱市場佔有率近七成,母公司培 力每年做超過八億人民幣生意,近年更發展寵物中藥。然而培力在全中國的規模卻三甲不入,根據華創證券今年五月的研究報告,目前全中國最大的三間中藥沖劑供 應商為天江藥業、華潤三九、紅日藥業,其中天江藥業去年營業額達十二億人民幣。陳宇齡建立自家品牌後,在社交圈更見活躍,除了曾出任東華總理,五十一歲的 他現為博愛醫院名譽顧問,兩間慈善機構同是他的客戶。

陳文綺慧是東華有史以來第三任女主席,第一任為劉寶詠琴,第二任為關蕭麗君。陳文綺慧專長市場推廣及建立品牌,曾任職雀巢及可口可樂,近年與夫出征中藥市 場。陳文綺慧出身大戶,父親五金塑膠大王文洪磋,六二年擔任東華總理,她曾說當時自己只幾歲大,常常跟隨爸爸出席「東寅會」,即類似嘉年華會的東華聚會。 文家有八兄弟姊妹,她最年幼,排名第六的哥哥文肇偉最先做東華總理,文肇偉妻子陳妙蘭亦是前東華總理。 陳文綺慧亦是東華私立大學「東華學院」的校董會主席,副主席是前理大常務副校長曾慶忠。曾慶忠○五年在任理大時,領導成立「理大漢方精研所有限公司」進軍中藥市場,曾慶忠出任公司的董事局主席,並獲得薪酬,但公司虧損多年。○九年,理大漢方以賤價一百一十萬元將股份售予陳宇齡,虧損二千多萬收場,而曾慶忠在理大退休後,則為陳文綺慧領導的東華學院效力。

另一方面,文家亦與香港大學很有淵源。文洪磋畢業於港大土木工程系,七三年出任港大校友會會長時,曾出資二百四十萬元購入舊生會大樓再捐出,此後文家一直 是港大善長。陳文綺慧胞姐、廣告界名人文綺貞是港大校友會董事,家族亦有設立醫療科學基金教授席。陳太當選東華主席時,有「金刀梁」之稱的港大校務委員會 主席梁智鴻親自到賀。梁智鴻○七年出任政府的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主席,陳太獲委任為其中一名成員。

與局長關係密切

梁智鴻與食物及衞生局長高永文的關係如師徒,○四年本是醫管局專業事務及人力資源總監的高永文,因立法會沙士調查矛頭直指時任醫管局主席梁智鴻,隨梁辭職 改為私人執業,重操骨科老本行。此後高永文在業界仍然活躍,更先後與多個中醫團體有關。前年高永文與梁智鴻一同為香港集思會撰寫報告,力挺香港發展中醫, 報告先後兩次引用陳宇齡夫婦的培力集團,作為港商發展中藥的成功例子。陳宇齡曾任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諮詢委員會主席前後達六年,其間高永文是浸大中醫藥學 院榮譽教授。陳宇齡公司生產的藥品,亦有委託浸大研究。高永文自二○一○年起出任浸大中 醫藥學院諮詢委員會主席,陳文綺慧亦是委員之一。陳宇齡去年獲浸大頒發榮譽院士銜頭,高永文是浸大校董會成員。此外,陳宇齡是現代化中醫藥國際協會的創會 董事,高永文亦曾任該會董事。今年八月高永文上任,官位仍未坐穩,即宣布成立委員會搞中醫院,委員之一包括陳宇齡。陳宇齡夫婦是回歸十五年來的中藥市場大 贏家,憑兩人的政商人脈,一旦中醫院去馬,超級肥肉離他們不遠矣。

陳宇齡中藥王國延伸

1998年陳宇齡與胞姐陳曦齡、姐夫謝德富決裂,離開維特健靈,自立門戶創辦培力藥業,推出農本方中藥沖劑。

2001年陳宇齡出任東華三院總理,東華開始使用農本方中藥沖劑。

2003年醫管局與東華三院合作,在東華醫院成立首間公立醫院中醫診所,由農本方中標。

2004年陳宇齡離開東華董事局,陳妻文綺慧加入當總理。

2011年陳文綺慧出任東華第一副主席。東華與農本方簽訂三年合約,由農本方供應東華九成中藥沖劑,其餘一成由華潤三九供應。

2012年陳文綺慧當選東華主席。陳宇齡獲梁振英政府委任為中醫藥發展委員會籌備小組成員。目前,醫管局旗下十六間公立醫院中醫診所,都全部採用農本方。

高永文活躍中醫界

高永文七月上任食物及衞生局長後,率先跟《中藥醫緣》月刊做獨家訪問,內容談及興建中醫院。高永文當官前是該月刊顧問,雜誌由會計師方育基創辦,內容充斥 大量中醫藥廣告。五十五歲的高永文,中學畢業於皇仁書院,八一年港大骨科畢業後,九四年起出任醫管局副執行總監。他之所以與中醫界關係密切,皆因回歸後, 他獲前特首董建華委任為中醫藥發展籌備委員會委員,當時董力倡要搞中藥港,後因被質疑是地產項目無疾而終。高永文曾任中醫藥發展國際基金會董事,該基金會 由香港中醫藥發展集團○三年成立,贊助人是時任中聯辦副主任王鳳超、由時任東華三院主席陳耀莊擔任榮譽永遠會長。該會創辦人成鈺瑛,與左派組織新界社團聯 會合辦中醫醫療中心,營辦兩間中醫診所。此外,高永文上任前,是中藥老字號余仁生慈善基金的評審委員會成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09

全國確診感染H7N9患者增至16人 世衛組織:無法就中藥是否能預防病毒做出評論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522

截止4月5日下午5時,H7N9禽流感暴發病例分佈圖。 (魚仔/圖)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4月6日通報,截至4月5日17時,全國共報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16例,其中死亡6人。病例分佈於上海(6例,死亡4例)、江蘇(6例)、安徽(1例)、浙江(3例,死亡2例)。報告的16例確診病例間未發現流行病學聯繫。所有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均已採取醫學觀察措施。只1名密切接觸者出現症狀,但已排除人感染H7N9禽流感,其餘密切接觸者均未發現異常。目前疫情處於散發狀態,尚未發現人傳人。

4月5日新增2例

江蘇省衛生廳4月5日通報,江蘇省新確診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患者殷某,女,61歲,南京市秦淮區人,退休在家。3月20日患者發病。4月2日因病情加重轉至南京某醫院治療。目前,患者病情危重,正在全力搶救。患者陸某,男,79歲,南京市秦淮區人,退休在家。3月21日患者發病。3月31日因病情加重至南京某醫院治療。目前,患者病情較重,正在全力 搶救。

除江蘇外,其他地區4月5日未通報新的病例。

4月6日起上海暫停活禽交易

農業部4月5日晚上9點多消息,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再次從上海市送檢的738份樣品中檢測到19份H7N9禽流感陽性樣品,8份陽性樣品來自松江區滬淮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其中雞7份、環境樣品1份;3份來自閔行區景川市場,其中雞1份、環境樣品2份;8份來自閔行區鳳莊市場,其中雞2份、鴿子2份、環境樣品4份。此前,4月4日,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從上海市送檢的松江區滬淮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鴿子樣品中檢測到H7N9禽流感病毒。

浙江則有鵪鶉驗出H7N9病毒。據新華網4月6日消息,浙江省衛生廳3日確診的第二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病前在上城區濱盛農副產品商行活禽攤點購買並食用過鵪鶉。杭州市疾控中心5日已從該活禽鵪鶉攤點上的鵪鶉中檢出N7H9病毒。目前該病毒樣品已送國家疾控中心複檢,並等待最後確認。6日凌晨,杭州市有關部門已對濱盛農副產品商行內放存的活禽進行撲殺,並暫停該商行內的活禽交易。

另據上海政府新聞新聞辦公室官方微薄「@上海發佈」4月5日消息,上海4月5日再次就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舉行新聞發佈會。上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威通報,4月6日起,上海全市範圍內暫時停止活禽交易,並關閉所有活禽市場。徐威表示,將對相關人員進行一定的經濟補償。

上海市農委副主任邵林初表示,暫停活禽交易會產生一系列問題,上海將儘量減少老百姓損失,包括儘量不損害經營者和養殖戶的基本利益。上海已經關閉松 江區滬淮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活禽交易區,被檢測出H7N9病毒的鴿子主人正在配合肉鴿來源調查,所有禽鳥已經被撲殺,共計2萬餘隻,並進行了無害化處理,對 商販等擬以不低於市場價50%的標準給予補償。

上海從4月6日起對全市3大活禽批發市場和461家活禽零售點以及各類花鳥市場,暫停活禽、野生鳥類的交易活動,並對所有活禽交易市場進行清理、消毒和封閉管理,堅決取締各類馬路市場活禽交易行為。暫時封閉公園等的進入式鳥園、鴿場等場所,鳥類表演等活動。

央視新聞官方微博@央視新聞4月6日消息,上海市信鴿協會緊急通知:2013年全市、區、縣信鴿比賽即日起全部暫停,任何信鴿組織及個人不得以任何名義組織信鴿賽事及信鴿司放活動。

世衛組織:無法就中藥是否能預防H7N9病毒做出評論

新華網4月6日消息,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格雷戈裡·哈特爾5日表示,目前在中國確診的所有H7N9感染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中,沒有人的H7N9病毒檢測呈陽性,而且沒有跡象表明病例之間有流行病學聯繫,現階段沒有證據顯示該病毒可以「持續人際傳播」。

針對關於使用「持續」這個說法是否表明該病毒有人際傳播可能的提問,哈特爾表示,在對密切接觸者的跟蹤觀察結束前,必須保持警惕,現階段還不能就病毒是否具有人際傳播能力下定論。

哈特爾還表示,他無法就中藥是否能預防H7N9病毒做出評論,世衛組織推薦的預防方式包括個人衛生防護、避免接觸患病動物和死動物等。此外,初步試驗結果顯示,奧司他韋和扎那米韋等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可能對該病毒產生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75

信任危機拷問中藥產業

2013-07-08  NCW
 
 

 

迴避對藥理、毒性等問題的基礎性研究,中藥企業很難走出國門,也很難應對愈

來愈激烈的公衆信任危機

◎ 本刊記者 何春梅 特派香港記者 王端 文hechunmei.blog.caixin.com|wangduan.blog.caixin.com 面對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最近發表的兩個批評性的檢測 報告,中國中藥行業的整體反應跟過去沒什麼兩樣:迴避。

2013年7月1日,綠色和平組織發佈的《藥中藥:海外市場中藥材農藥殘留檢測報告》稱,對德國、法國、英國、荷蘭、意大利、美國、加拿大等七個國家的市場上產自中國的常見中藥材產品——菊花、枸杞、金銀花、百合、三七、紅棗和玫瑰花進行了抽檢,36種樣品中有35項含有農藥殘留;一半以上包含被世衛組織列為劇毒高毒的農藥,如克百威、甲拌磷和三唑磷等; 26個樣品農藥殘留含量超出歐盟限量規定。

而6月底,該組織發佈的 《藥中藥:中藥材農藥汙染調查報告》將矛頭直接對準了同仁堂、雲南白藥、胡慶余堂、九芝堂、天士力、特安吶、廣藥集團采芝林、宏濟堂、張仲景等全國九大中藥品牌。

報告稱,抽檢的65種中藥產品中超過七成含有多種農藥殘留,其中包括六種禁止在中藥材上使用的劇毒或高毒農藥,如甲拌磷、甲胺磷、克百威等。

沒有企業主動就相關問題發表公開聲明。一位涉事企業的公關人員告訴財 新記者,同行被媒體追問時的標準答案是“符合國家標準要求,歐盟標準不適用于國內” 。 “農藥殘留問題不僅存在於中藥材領域,果蔬領域同樣嚴重。我們不敢多說什麼,容易成為衆矢之的。 ”他表示。

自今年年初以來,中藥企業已經多次遭遇質疑,質疑大多來自海外的官方或民間檢測機構。早些時候,六味地黃丸、雲南白藥、漢森四磨湯等涉嫌重金屬超標,同仁堂旗下三款產品被檢出汞超標,同安藥業維C 銀翹片涉嫌含有未經標識的西藥成分……在面對質疑時,涉事企業及中藥行業的態度驚人一致:或者迴避,或者以中藥的特殊性和符合國內標准予以反駁。

這種辯護無助于中國的中藥行業拓展海外市場。全球中醫藥市場現在年銷售已近300億美元,但70% 以上被日韓企業所占據,中國只占5%。在這令人尷尬的5% 中,大約70% 是中藥材,大多出口到了日韓。而日本救心制藥株式會社等企業在六神丸基礎上開發救心丸,年銷售額達幾億美元;韓國企業在與同仁堂爭奪牛黃清心丸原創配方失敗後,以牛黃清心丸為基礎開發了口服液和微膠囊等新劑型,也在國際市場大賣。

農藥殘留、重金屬超標以及對藥品成分、作用機理、副作用等標識不明等問題,已將中國的中醫藥禁錮在國門之內多年。但憑借國內廣闊的消費人群,相關企業以及政府主管部門過去並不在意中藥在安全性上存在的諸多隱患,以致國內標準與海外標準的衝突屢屢發生。現在,隨著國內消費者對中醫藥安全性問題的關注升溫,中國的中醫藥正面臨一場大考,但大多數企業仍不以為意——它們或將為此付出代價。

危機應對基本模式

中醫藥產品問題被曝光已形成某種規律:大多在香港或國外被查出,經媒體大量報道後,涉事企業及藥監部門被動回應:或稱經過抽檢,產品符合國家標準;或稱香港或國外衛生部門的檢測樣品有誤。

6月18日,香港衛生署呼籲市民不要購買深圳同安藥業公司生產的 “維C 銀翹片” ,稱該產品含有兩種未標示及已被禁用的西藥成分“非那西丁”和“氨基比林” 。其中, “非那西丁”會引致溶血性貧血、變性血紅素血症及硫血紅素血症,而“氨基比林”會引致粒性白血球缺乏症。

6月2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下稱食藥局)稱,深圳市藥監局赴港現場對比取證的結果顯示: “問題藥片”與深圳同安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維C 銀翹片顏色不同,不是一種藥片。第二天,食藥局發聲明取消了此前針對該 藥的禁售。

5月7日,香港衛生署公告同仁堂旗下僅在香港銷售的健體五補丸汞含量超標,約為註冊標準上限的5倍。急性水銀中毒可致口部發炎,如果長期攝入,可致神經系統和腎臟受損。財新記者查詢健體五補丸在香港的註冊記錄發現,同仁堂在記錄中並未注明其中含有汞或者朱砂(即硫化汞)成分。

同仁堂隨後在其官網發佈多個聲明,稱健體五補丸的三份檢測結果均未顯示汞超標,符合香港衛生署的標準,旗下另兩款常用兒科中成藥牛黃千金散、小兒至寶丸的朱砂含量也不存在超標問題。 “患者遵醫囑按照藥品使用說明書服用是安全有效的。 ”同仁堂表示,其產品符合2010年版《中國藥典》的規定。中藥協會及中華中醫藥學會隨即在5月25日聯合召開中藥安全性論壇,力挺同仁堂。

專家們指出,朱砂是一味非常有效的治療性藥材,盡管其成分中含有硫化汞,但經過炮製去毒後,能夠入藥使用。專家們同時表示,不少中藥品種缺乏嚴謹的臨床數據支撐,導致中藥頻陷信任危機,但不能因此就否定中藥。

在同仁堂汞超標新聞曝光後,其股價跌幅曾超過4%,澄清公告發佈後,股價又很快回升。一位來自山東步長神州制藥的業內人士對財新記者分析稱,危機發生後,中藥企業一般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即“丑聞- 危機公關或沉默 - 銷量下滑 - 解釋找證據 - 銷量下滑 - 無視 -繼續生產銷售” 。該人士認為,一般的“丑聞”根本傷不了大企業的元氣,但對於生產同類產品(出問題產品)的小企業來說,日子要難過一些。

上游“難控”

中藥企業選擇迴避的原因之一在於很難把控產業鏈上游。中藥產業鏈包括原材料種植、炮製、生產、藥物試驗、上市、資格判定、銷售等多個環節。其中,農藥殘留、重金屬超標主要與上游種植和中間炮製環節相關。近年來,原材料以次充好、造假事件時有發生。一些大的中醫藥企業開始嘗試自建種植基地。

此次綠色和平組織檢測的相關中藥大多是常見中藥。該項目負責人王婧告訴財新記者,中國是化學肥料和農藥的第一大生產國和使用大國,中國政府曾出台一些減少農藥使用的長期政策,但沒有給出具體時間表,也沒有明確的計劃目標和措施,導致農作物對農藥的依賴越來越嚴重,而且國內對農藥殘留的檢測標準較少。

“國家標準只對兩種農藥有具體規定,而歐盟對食品和中藥材所涉及的各種農藥都有標準。 ”王婧認為,標準的缺失讓中國企業有了托詞。

甘肅一位中藥材銷售商承認,他們在收購中藥材時,並不做農藥殘留的相關檢測。 “農殘檢測能力和藥含量檢測在甘肅只有蘭州有一家,其他單位和個人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做。 ”他透露,一些禁用農藥仍在市場上出售, “地方政府只關注種植基地產出多少,給農民增加了多少收入,對質量問題以及由此導致的環境汙染問題,並不是特別關 心” 。

上述藥材商還表示,農產品價格偏低、不穩定,對農民來說搞生態農業是賠本生意,使用便宜的化肥農藥才能保證產量。王婧建議政府對使用生態技術的農產品進行補貼或者出台優惠政策,推廣生態、有機的中藥材種植技術。 “也就一兩塊錢的成本,但需要專家和技術的支持,告訴農民該怎麼做。 ”王婧稱,近些年中國政府對生態農業的投入不到7億元,但投入轉基因研發的資金高達220億元。

廣東中醫藥大學的一位教授也認同政府應同時加大投入和懲罰力度,來推動中藥種植技術的規範, “不能把板子全部打在企業身上” ,此外政府和企業也應考慮對中藥在加工前做去除農藥的處理。

針對農藥殘留問題,中國已於今年3月1日起增加了很多相關規定,但王婧認為,若進一步出台具體規劃會更好。

除了農藥,來自土壤和水分中的重金屬也對中藥材構成影響,最典型的就是汞超標。在中藥生產過程中,一些傳統工藝容易導致重金屬摻入藥材中。加上監管方在檢驗技術、人員配備、設備支持等多方面存在不足,為中醫藥重金屬超標留下了空間。

對此,食藥局對財新記者回應稱,2012年該局組織相關單位研究制定了中藥中重金屬、農藥殘留和黃曲霉素等物質限量標準,已公示徵求社會各界意見,目前正在修改完善。

安全性規範缺失誰之過

中藥現在多用于慢性病或治癒之後的調理、康複,服用時間較長,若存在安全隱患,易對人體造成巨大傷害。近年來有關中藥不良反應的記錄不少。據中國藥學會對國內1551例藥物不良反應病例分析,中藥不良反應占比僅次于抗生素類藥物而位居第二。

而在中藥不良反應的病例中,由於超量用藥引起中毒的約占85% 以上,中藥中毒導致死亡的病例中約75% 系超量所致。

除了來自產業鏈上游的 “威脅” ,中藥的安全問題更來自對規範和標準的忽略,這在中西醫復合製劑和重金屬入藥等方面體現得最為明顯。

“問題維 C 銀翹片”事件發生後,國內上百家生產維 C 銀翹片的企業都受到牽連,占全國維 C 銀翹片市場份額一半以上的貴州百靈藥業股價一天跌去4%。事後,貴州百靈急忙發佈公告,稱其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投料生產,不含有藥品處方以外的成分。

但這樣的澄清並未平息公衆的擔憂,相反,業界開始重提以維C 銀翹片為代表的 “中西藥復方製劑”的安全性問題。科學松鼠會撰文稱,中西醫復合製劑的問題在於沒有明確標識和提醒。

無論是 “VC 銀翹片” “珍菊降壓片”還是 “消渴丸” ,從名字裡根本無法獲得其添加西藥成分的準確信息,不仔細看說明書,就無法發現添加了哪些化學藥物成分,也無從得知服用過量後會帶來哪些健康問題。

中西藥復方製劑既沒有現代醫學、藥物學的理論依據,也不能用傳統中醫藥理論解釋,藥物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也幾乎為空白,到底應該適用哪種標準更無從談起。 “就像國際象棋和中國象棋一起下,藥理沒理順,既沒有證據證明比西藥更不安全,也沒有證據證明其到底有多安全。 ”一位券商分析師對財 新記者解釋說。

正因如此,中西藥復方製劑主要在國內銷售,並不出口到香港或國外。在《新編國家中成藥》中收錄的5000多種中成藥中,中西藥復方製劑大約有200 余種,主要集中在抗感冒藥、止咳平喘藥、胃腸類藥等三大類藥物中。1985年《藥品管理法》實施後,國家藥監部門就停止批准中西醫復方製劑新品上市,但原有部分品種保留。 “除非收回批准文號,徹底取消是不大可能的。 ”一位業內人士稱。

與此相似,重金屬入藥也同樣缺乏現代醫學的研究支撐。中醫有 “以毒攻毒”的說法,很多中藥材都含有重金屬,比如朱砂。一直以來,中醫認為朱砂有鎮靜安神的作用,但對其毒副作用至今未見具體研究成果。中藥界一致認為,只要不單獨服用朱砂,在經過炮製、配伍之後,朱砂的毒性就會大大降低;只要不長期服用,不會出現中毒現象。但財新記者遍訪中藥專家,仍未得到藥品中汞含量到底限量多少,以及在多長治療期內服用安全無毒的答案。

在這個問題上,國內標準和國際標準不同。2010版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規定,朱砂的日用量應在0.1 克 -0.5克之間;除礦物、動物、海洋類,每千克的中藥材中,汞含量不得超過1 毫克。而據香港的規定,汞的日用量不能超過36微克。

這些在業界看來經過幾千年人體試驗的“民族瑰寶” ,由於缺乏毒性監測、不良反應追蹤,在藥品說明中缺乏對安全性的詳細介紹,面對質疑時常常拿不出證據,很難令人信服。

“每次出了問題,能過就過去了,這次估計也一樣。但是若有一天老百姓不讓你過了呢?”中國民間醫藥研究會會長沈志祥對財新記者表示。

前述來自山東步長神州制藥的業內人士認為, “中成藥在原材料種植、炮製、生產工藝、藥物試驗、上市、資格判定、價格、渠道、銷售方式和廣告等各個環節,都需要政府加強監管和懲治。 ”不過,有制度也常出現“人情社會監管不作為”的問題。

沈志祥認為,未來中藥企業最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理順藥理、做好毒性研究等基礎工作,其市場才可能長久。

“中藥企業在自身藥物的安全性及效用研究方面,精力和經費投入都不夠。 ”沈志祥表示,除了國家立項研究,中藥企業也應從投資角度加強基礎研究。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專家告訴財 新記者,不少研究機構和企業更願意在研發新藥上面投入資金和精力,因為新藥很快就能看到利潤,而做相關安全性和藥理研究不僅耗時耗力,還不能很快體現在報表上。中國醫藥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戰略投資部總經理袁精華此前曾對媒體表示,中國中藥每年上市的新藥有上千種,而日本近30年基本沒有新的中藥上市,它們把精力全部投入臨床,包括標準分析、數據採集和療效分析上。

這也是當前全球中醫藥市場70% 以上被日韓占據的原因所在。

中國企業集中度不夠,也制約了產品研發能力和市場推廣能力。日本前十大漢藥生產企業占據日本97% 的市場份額,最大的日本津村株式會社一家占其國內市場的76% 左右;而中國有1600多家中藥生產企業,市場極為分散。即使是同仁堂這樣的龍頭企業,也不願投入標準和用藥規範的基礎研究。

沈志祥稱,當前中國中藥企業做基礎研究面臨的難題首先是“差錢” 。一味藥的研究一般要投入數千萬甚至上億元,耗時十年以上。中國有1萬多種中藥,其中5000多種是常用中藥。而中藥不像西藥,藥品成分清楚簡單,中藥大部分是處方集合,成分太多,研究起來更為困難。

事實上,關於中藥安全性、重金屬入藥、加工環節硫磺熏蒸等問題,已在醫藥界存在和討論多年,也曾搞過國際合作,但畢竟不如研究新藥更易看到經濟效益,很多中藥企業索性放棄。在一系列事件曝光後,隨著國內消費者對中藥安全性意識的增強,國內中醫藥市場是否還能像過去一樣得過且過?“這些質疑的出現肯定會對中藥體系規範化、標準化起到推動作用,不過目前影響還微乎其微。 ”上述山東步長神州制藥公司的人士表示。

要國際化,先標準化放棄跟國際標準接軌,迴避對安全性、藥理等方面的研究,也就放棄了更大的市場。

和國內標準相比,香港對中醫藥的管理借鑒了不少西醫的管理模式,被業內視為中醫通向國際的一個過渡。中醫藥在香港相當普及,香港中醫藥管理局的數據顯示,目前香港執業中醫向市民所提供的服務,約占香港總門診服務的22%。

財新記者查閱香港《中成藥註冊申請手冊》發現,申請註冊的藥企除了必須遵守《中醫藥條例》的規定,還必須確定其產品符合 《藥劑業及毒藥條例》 。

另外,該手冊對提供中藥安全性資料也有要求,比如重金屬及有毒元素含量的測試報告,長期或急性或布局毒性試驗 報告等;對藥品成效,要求提交藥效學研究報告、一般藥理學研究報告及臨床試驗研究方案和總結報告等。而內地對中醫藥管理尚無相關具體要求。

美國的FDA 要求更嚴。 “很多中藥之所以在西方被禁用,是因為有些中藥有潛在毒性,西方藥學會捨棄有效性而避免潛在毒性對人體造成傷害。 ”香港大學中醫院學院教授、助理院長沈劍剛 告訴財新記者。

當前國內中藥鮮有通過美國FDA 認證的。沒通過認證,中藥在美國不能作為藥品使用,不被美國的主流醫學機構認同,不被醫院廣泛使用,無法進入美國的醫療保險體系,因而也無法進入主流市場。而一般新藥要獲得FDA 認 證,需要完成23項藥理、毒理試驗,三期超過1000例臨床試驗,時間跨度8年 -10年,費用以千萬美元計。很少有中國企業願意為此付出巨額的金錢和時間成本,多數中藥只能作為食品和保健品進入美國。

相當多的中醫藥界人士堅持認為,西藥和中藥從原理和思路上都不一樣,在管理上也不能直接套用。中國選擇了自己獨有的一套中藥監管標準。一位中醫藥投資者稱,國內對中藥的標準是加權平均,最低標準。因為按照西藥標準,只能對單一成分、容易複制且質量穩定、療效明確的中藥進行相關檢測,大多數中藥成分複雜,而且受環境等因素影響,同一味藥在不同地方也不一樣。 “所以國家不太可能把標準定得太高,否則中藥產業就起不來了。 ”該人士表示。

考慮到中藥的特殊性,美國FDA 曾在2004年專門制定植物藥品指南,既不要求草藥像化學藥那樣把活性成分提純,也不需要知道其藥理,甚至不必鑒定出活性成分,但必須通過有安慰劑對 照的隨機、雙盲臨床試驗證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即便如此,FDA 僅僅在2006年批准了惟一一個植物藥 Veregen 的上市,這是由德國一家生物技術公司研發的藥物,用于治療尖銳濕疣。而中國傳統中藥無一闖關成功。天津天士力旗下一個中藥品種,目前已通過了 FDA 的二期臨床試驗,預計到2014年才能通過FDA認證。迄今為止,中國只有地奧心血康膠囊在2012年4月獲准在歐盟上市。

中草藥企業在歐美並非沒有市場,美國當前的草藥市場就有近20億美元規模。日本和韓國企業對中藥質量的控制水平已遠遠超過中國,很早就建立了中藥的質量標準體系,在中藥研發中投入巨資,更多地運用西方技術而非中國中醫理論,其產品占據了全球中藥市場的主要份額。

在前述投資人看來,未來一些相對簡單的、單一成分的中藥會先發展起來。

傳統中藥要實現現代化,首先必須標準化,確保安全性和可監督性,並對藥物的安全和療效長期跟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9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