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院長的告白/道氏理論 CUP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22153


青山院長


的告白:


 


有很多人士不明白中期方向的重要,只好一於死揸長牛。


 


好彩頭買進一只大升的當炒股就自我幻想只要死揸必富。


 


可憐虫連中期方向都沒能看清楚,怎可以在千萬只股票中再次好彩頭呢?人生有幾多個十年呀!


 


院長的言語可能傷害了一些人的自尊,但是院長是真心的。


 


-----------


 


院長的說話,永遠都那麼到肉........實在不可不聽。


 


太多人參予市場卻沒有好好認識市場。


 


不少人對市場的認識只滿足於 Benjamin Graham 講的「市場先生」那個層面。


 


一個人要把市場當成傻仔前,有沒有好好先認識它呢?亦有沒有好好先認識自己究竟知道多少東西呢?


 


參予市場,卻選擇漠視市場,就像在玩一個遊戲,卻漠視該遊戲的規則一樣。咁樣能玩贏的機會有多大?儘管贏了,自己又知唔知道有多少幸運的成份?


要認識市場,我認為最基本就是認識道氏理論 (Dow's Theory)。要好好地透徹理解道氏理論,才能真正認識市場。不認識市場,那就不能認識資本主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1

商学院院长:CEO还是教授?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8/383789.html

根到底,商学院是属于教授的,对一家成熟的有历史的商学院而言如果一名院长不能得到教授们的信任、推崇,无法凝聚教授团队向同一个目标前进的时候,他注定要离开。
前些日子有消息说,上任两年的IMD(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院长John Wells辞职了,Robin Buchanan 在伦敦商学院呆了一年半也不干了,Frank Brown,INSEAD的院长也将于首个5年任期后不再继续任职。

“非学术背景”院长,是这三家商学院的共性。毫无疑问,这三所位于欧洲的独立商学院都相当成功,它们拥有世界级别的企业赞助伙伴、每年数千万欧元的 高层经理培训项目收入,一流的教授团队,令人羡慕的硬件、软件,客户口碑;良好的现金流。作为独立的不依附于大学的商学院,人们寄希望于这些商学院能够在 管理上有所突破。

事实也证明,显然一个“职业化的”院长会给商学院带来不一样的领导力变革:比如,伦敦商学院主管高层管理教育的副院长被炒,IMD甚至有教授被炒,INSEAD的全球化策略和双校园的管理变革等等。

与这三家学院任用纯职业化的院长不同的是,哈佛商学院最近也是前任院长任职期满,新院长上任,但这家全球最知名的商学院可能会坚守一个底线,那就是永远不会请非学术出身的人做哈佛商学院的院长。

在基本上类似CEO的职业化院长与学术背景过硬的院长之间,商学院要作何选择?

教授面前“不吃香的CEO”

刚上任时,John Wells曾经踌躇满志,作为Peter Laurange的继任者,这个角色显然不容易,他面对的是教授团队和客户很高的期望值,毕竟Laurange做了15年院长,所有的体系、文化已然形成。

基于笔者对IMD的了解,John极有可能在以下方面没有做好:他本来打算至少做满五年的任期,这样离开肯定是出于无奈,最重要的问题可能就是,他低估了教授们渴望被倾听的欲望,渴望被尊重,渴望参与决策的心理。

John很有可能认为他是来到IMD继续他的“CEO生涯”,2008年底他上任半年不到时笔者在他的办公室和他见面,谈到日本市场,他在一分钟之 内从电脑中调出了关于日本的数据,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几家日本公司成为IMD的客户,对IMD的财务贡献金额分别是多少,哪位教授上的课,课程日期, 历年分别有几位来自日本的MBA学生等等等等,如数家珍!

这些的确让我感受到他和其他商学院院长的不一样,职业背景决定了他关注与客户关系和销售结果。但是他肯定忽略了管理一家以做企业内训课程为主的商学 院在本质上和一家公司是不同的,最大的不同是他不仅要面对客户,更要面对直接创造价值的教授团队,关注教授们的需求,他的准备是不足的;变化对教授来得过 快会使教授的“自我”被伤害,教授最不愿意见到的就是一个“外来者”不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在教授看来这是最大的不尊重。

而这样的问题很有可能也会发生在其他把自己角色定位于“CEO”的院长身上。毫无疑问,教授们可以把“神”请进来,当然可以在不满意的时候把“神” 送走,想当初这一院长发表就职演说,教职员工拥抱全新的、非学术出身的院长,并渴望新的变化,到后来从期待到失望,我很难想象他们离开校园的背影,到底做 好院长需要做些什么?

对上述三位“职业院长而言”,他们曾经给商学院带来了不同的价值,不管属于被迫辞职或被炒,表面上看来和很多职业经理人的际遇何其相似: 在老板、同僚很高的期望下来到公司,却无法融入公司文化,于是就力图改变现有文化; 大刀阔斧的变革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累积; 建立自己的变革同盟的同时和“保守派”、“怀旧派”、“老臣子”日益对立;到最终失去老板的信任。 IMD目前已经任命了Domique Turpin教授作为继任者,不知道这是众望所归还是命运的安排, 据我了解Peter Lourange刚离开时,Turpin就曾经是热门的人选, 他是一位服务于IMD二十多年的教授,对IMD的了解和忠诚度非同寻常。

称职的院长是啥样的?

商学院院长,应该是CEO还是教授?可能要回答一下下述问题:

商学院属于大学?属于校友?属于社会?属于政府?属于出资人?院长对谁负责?

若这些问题是在大学体系下则很简单,我们都知道答案。但上面的三所欧洲独立商学院则不然,有董事会或理事会或基金会,往往在选择院长时先征询意见,然后有专门的search committee(搜寻委员会)来完成任命。

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具备问责机制的治理结构,根本无法保证院长所作的一切决策都正确、正常,无法保证决策都对学院发展有利而没有一点私心杂念(院长也是人)。

在笔者看来,归根到底,商学院是属于教授的,对一家成熟的有历史的商学院而言如果一名院长不能得到教授们的信任、推崇,无法凝聚教授团队向同一个目 标前进的时候,他注定要离开。否则后果是相当严重的:教授会私下里做很多不利学校的事情,他们完全可以做到而且丝毫没有内疚和负罪感。比如除了规定的工作 量和研究任务以外去别的公司上课赚钱,当一个追求知识创造和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教授变得非常需要用钱来衡量身价的时候,他其实对组织已没有任何归属感和使命 感了,这正是院长离职的前兆。从过去的经验看,一名称职的院长必须具备以下素质和经验:使命感、责任感;成熟、正直、坚韧、宽容;必须是教授(海外名校博 士毕业)出身而且应该是被学术界相当认可的教授,属于“圈内人士”;最好是出身营销、战略、组织行为学、金融财务等学科(因为这些学科研究的是管理问题, 必须和公司企业打交道), 而这是很多经济学出身的院长不具备的素质;丰富的经验、广受同事和学生的尊重、爱戴;筹资的能力(善于与校友、企业界朋友打交道);卓越的领导能力(不能 像奥巴马那样光靠嘴,但演说能力要好);广泛的学术网络,熟悉国际范围内商学院的圈子。

这肯定是非常理想化的标准。 如果我们拿上述标准看一下国内现在各大商学院的院长们,到底有多少院长符合这些标准?当然我们办商学院的历史实在太短,哪里来的师资呢?多数国内学校靠的 是东拼西凑半路出家的老师,或者靠国外聘请“飞机教授”和一些“走穴教授”(在各家商学院都上同样的课程)苦苦支撑着教学,研究根本谈不上,我们具备培养 管理类博士的条件和财力吗,他们毕业有人招聘吗?博士生导师合格吗?那些招聘回来的“海龟教授”留得住吗?我们到底招回来多少个在国外拿了终身教职的教 授?以中国商学院对教授的需求量,把目前美国前50名的商学院华人教授汇总一下,就算他们全部回国可能都不够用的,可是为什么没有合格的教授我们却催生了 世界上最大的EMBA市场呢?谁从高昂的学费中获益了?

上述这些问题,对中国的商学院院长不能不说是一张难以得到高分的考卷。不管是纯CEO背景的商学院院长,还是纯学术背景的商学院院长,若能够答好这张考卷,那么我们离建成全球最好的商学院可能就不会太远了。

(作者为商学院教育资深研究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61

專訪行政院長 談奢侈稅、金改、能源政策 吳敦義:公平, 是拚經濟的最後一哩路

2011-4-4 TWM




政府陸續端出開徵奢侈稅、官股行 庫整併等政策,施政軸線似乎從過去的「拚經濟」調整為「拚改革」,也引起諸多討論。為此,《今周刊》特別專訪行政院長吳敦義,請他闡述政府的決策思維與目 標。此外,針對近來討論沸騰的核電問題,以及台灣生育率極度偏低的危機,他也做出了明確表態,並且提出政府的努力方向。

口述.吳敦義 整理.羅弘旭 研究員.陳兆芬政府開徵特種貨物及勞務稅(俗稱奢侈稅),主要的考量,是來自於不要讓民眾因為房價高漲,降低對台灣經濟景氣好轉的滿意度。

去年是台灣經濟谷底翻升的一年,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高達一○.八二%,這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首次超過對岸;進出口總額也創歷史新高,達五二六五億美元;民間投資成長率三二%,也是四十五年來最高。

但這麼美好的一年,為什麼民眾若有憾焉?

主要就是經濟成長的表現,被幾件事情所折損。

例如兩岸直航,節省了大量時間,但很多台商卻是抱怨多過稱讚,原因就是票價過高,航空公司在兩岸航線上賺了很多錢,因此政府採取了斷然措施,迫使航空公司四度降價。

談奢侈稅

稅率絕不打折

政府也發現,台北都會區的房價的確被過度炒作。房價高升,部分來自供需不平衡,部分則是台商回流,墊高了成交價格,但房價快速飆漲,就變成古人所講的,「其進也猛,其退也速」。當房屋貸款已占銀行放款比率到一個水位,如果政府不注意,也可能演變成美國的二房危機。

因此經建會擬定了「健全房屋市場方案」,採取一些積極作為,包括央行針對部分房貸的授信規定轉趨嚴謹,以及貸款、租賃總預算無上限的青年安心成家方案,但幾次的處理,仍如媒體所批評:「力道都不夠」。

炒房業者和投資大戶毫無節制地繼續哄抬房價,但政府不能放任拚經濟的最後一哩路──全民加薪還沒出現,就消融在房地產的追逐炒作中。

不管是短中長期,政府都希望房價是穩定溫和地上漲,因此才會經由財政部提出類似於交易稅的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打擊炒作房市的投機客,以消弭推升房價的不正常交易因素。

這案子不一定完美,因此條文中也保留了「對於自用住宅的除外條款」以及「其他經財政部核可的用地。」這些例外,都會受國會、全民和媒體的監督。

提出特別稅就是要健全房地產市場,追查短期交易卻不繳稅的行為,所以立法院大多贊成奢侈稅的開徵,絕大多數立委原則上支持在本會期中通過,稅率也絕對不會打折扣。

談金融整併

修正二次金改造成的不公義說到金融整併問題,政府的重要政策,是健全並穩定金融秩序,實現公平市場的發展、增加經營的能力、擴大經營規模,並且減少金融事件的發生。二次金改後,某些大股東與中股東、小股東之間鬥氣、鬥法,最後受傷的都是社會。

二次金改產生許多不公不義之處,大銀行被併入小銀行,賺得少的銀行併賺得多的銀行,天下沒這種道理,枱面底下更有見不得光的事情。

二 次金改產生的失衡失序,都是政府要重新恢復的公理和正義,所以從二○○八年開始,政府穩住兆字頭的銀行,拿回華字頭銀行的主導權(編按:由於吳敦義避談具 體個案,︽今周刊︾根據其所言判斷其所指涉個案,以下編按同。此處應指兆豐金控、華南金控),這並不是公股要和民股鬥,或者支持哪一派打哪一派,而是要穩 定金融秩序。

民營化有其好處,例如經營靈活,不受羈絆,但不能讓經營者產生邪念,試圖取得經營權,例如某家證券公司,兩派股東爭奪經營權, 每到股東大會前夕,雙方就徵集委託書,股價也被炒高(編按:此處指的是張平沼和辜仲爭奪金鼎證券),這問題已在去年適度解決了,用我交代的大原則處理,沒 事!

政府對金融體系的政策是希望健全金融體系,這包括擴大銀行的經營規模,提升經營效率和競爭力,用以因應國際化的競爭,因此有公股作為穩 定力量,就可以杜絕派系紛爭,這個過程,就是我一再強調的「目標合理可行、過程合法透明、結果全民共享」,就與政府操作BOT案子一樣的態度。

台灣高鐵和一○一公司是台灣的光榮與地標,這案子絕對不能倒,但如果要求政府出手協助,那麼,原來造成社會詬病或質疑的經營者就必須退出,原經營者不退出,我就不伸手;要我伸手,他就要退出。

談一○一股權

官股不賣,它是國家的建築所以我到行政院,第一件處理的就是高鐵案,當原來的經營者退出,我就立刻命令台銀為首的銀行團加入,由銀行團用新約取代舊約,合理地降低台灣高鐵的利率負擔。

行政院換了歐晉德擔任高鐵董事長,改組高鐵的董事,我們過程乾淨俐落、明確果斷,高鐵營運沒有停過,安全上大致也沒有問題,現在經營逐漸上軌道。

對一○一的態度也是一樣,這是我們台灣的光榮地標之一,它裡面含有很多我們台灣人的光榮、驕傲、信心,我不希望哪一天這座大樓變成「不單純的中華民國指標建築」。所以在我管得住的範圍內,官股都不會再賣。

從日本福島核電危機後,社會大眾對政府的能源政策有諸多意見,但是政府早就訂立︽永續能源政策綱領︾,整體發電系統中,推動低碳能源超過總體能源五五%,並將核能作為無碳能源的選項。

談能源政策

電 力備載,核能是必要選項目前我國核能發電占全國裝置容量一二.六%,外界有疑問說,我們的備載能量很多,但近幾年備用容量率偏高,是因為○八及○九年受金 融海嘯影響,景氣下滑,用電尖峰負載大幅下降,導致備用容量率提高。直到一○年尖峰負載上升至三五九九萬千瓦,才恢復到○七年的水準。

金融海嘯後,景氣明顯復甦,電力需求也逐年增加,備用容量率跟著下降,預估一四年將降至一六.一%,而後維持在一六%附近小幅波動。

我必須要說,一六%是危險的,整套電力系統裡面,有許多裝備每到一定的年限就要大修,會有很多廠需要歲修或大修,像最近核三廠就要大修,如果要再加計風險,說不定某一個廠會出一點狀況,譬如說,火力發電廠可能哪一個機組出狀況,出狀況怎麼辦?

備載電力是應不時之需,不管哪一個機組歲修、哪一個機組突然停電、停止運轉,電力都不能停止供應,如果竹科的電力斷掉,將會損失多少錢?

所以電力供應的銜接,需要足夠多的備載提供無縫隙電力供應,這是不能輕忽的。

談生育率

社 會責任會議勸說企業加薪超低的生育率的確是個問題。三十年前,我在十一個月內連生老大、老二(編按:長子吳子廉、次子吳子安),家庭計畫中心就很緊張地上 門詢問我太太:「吳太太,請教你們準備生幾個?」我太太就說:「順其自然,但我『尪』(丈夫)是想生很多個。」那個年代是不鼓勵生太多的,為什麼現在的情 況完全相反?

首先,男生女生學歷都普遍提高,讀大學、讀研究所、讀博士班的越來越多,出國的人也越來越多;第二,女性就業人數也越來越多,有些女性覺得工作得來不易,就算是交了男朋友,還是很猶豫要不要結婚,所以結婚年齡也跟著普遍提高。

馬總統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二十七歲結婚,在台大法律系同班同學中,他是倒數第二個結婚的,因為他跑去紐約讀碩士,再到哈佛讀博士,當然要晚婚。

但風水輪流轉,現在台大法律系畢業的,二十七歲結婚,應該算是榜首,這就是社會形態的改變。

另外,家庭觀念改變,過去養兒防老,現在覺得無妨,有很多人覺得不用生沒關係,瀟灑過一生,對國家、社會有貢獻就好。

台灣要做到生育率回升,第一個要樂婚,樂於結婚;第二要願生,願意生育;第三要能養,養得起孩子。

首先是樂婚,政府必須多鼓勵舉辦結婚媒合平台;另外,願生要環境允許,包括育嬰、懷孕、產後環境條件的強化;能養,要考慮到薪水能養得起孩子。

這些條件,政府也著手配套措施,現在五歲學童讀公私立幼稚園學費全免,推動十二年國教,也讓家長對中長線教育比較放心。

另外,我們還希望薪資水準能夠合理地提高。

原本三月十一日安排了四場與上市櫃公司的「企業經營與社會責任會議」,希望道德遊說企業主提高薪資,但因為日本震災的關係,延後到四月中召開,但這幾個方向政府仍將持續推動。

從全台灣上市櫃公司的獲利來看,這些大老闆保守估計賺了一兆五千億元,所以我也勉勵老闆們,「日進斗金賺大錢,守法重義繳稅多,善待員工闔家樂,節能減碳愛台灣。」以這樣的態度,善盡社會責任,台灣才能持續增加整體競爭實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78

急救宏達電 院長、部長傻做推銷員

2012-8-20  TCW



財政部公布七月份國內出口總值為二百四十八億五千萬元,比去年同期減少一一.六%,衰退主因竟來自於宏達電手機銷售衰退。此話一出,行政院長陳冲連忙要幫宏達電找業績「解藥」,經濟部長施顏祥更跳出來,請大家愛用宏達電手機,央行總裁彭淮南也跳出來呼籲,要相關單位出面協助。

諾基亞(Nokia)曾經是芬蘭代表,對芬蘭稅收貢獻度一度超過十分之一,現在下降到三%;索尼(Sony)曾經是日本驕傲,卻在二○一一年度創下史上最大虧損紀錄,達四千五百六十七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千七百五十億元)。德國驕傲之一的賓士集團(Daimler),二○一二年上半年每股稅後盈餘達二.五九歐元,成績持續亮眼。這些曾是各國的驕傲,經過時間考驗,業績出現消長,關鍵來自於企業競爭力,絕非喊喊口號支持就可。

行政院長、經濟部長、央行總裁等重量級首長,與其聚焦在宏達電身上,倒不如多花些時間,制定有利於國家經濟發展的長期政策,才不會因為宏達電業績「跌跤」,就把國家經濟弄得馬仰人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76

【新財商 之2】杜克大學商學院院長:父母才是最關鍵的「領導力大師」 東方愚

http://www.zhanghua.cn/?p=5203

我之前關注威廉 博爾丁(William Boulding),不僅因為他是杜克大學福庫商學院(Duke University's Fuqua School of Business)院長,也不僅因為他是管理學和領導力學大師,而是因其他追根溯源的精神。看過他寫過的一些文章和講過的話,一脈相承的,就是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特點。

最近他寫了一篇文章,談商學院應該培養哪些方面的領導力」。你猜怎麼著?他通篇講的,皆乃他自小從父母身上學到的品質。「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言傳身教影響了今天的我。」

沒錯,父母是最重要的學校,父母才是最關鍵的人生導師。「墨點兒」想傳遞的理念之一亦是如此: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我們對孩子的影響之大超乎想像;而在讓孩子成為一個人格健全、富有創造力的好苗子之前,我們自己應當也必須成為一個「精神富足者」。

博爾丁教授的一句口頭禪是:「我們最好把它弄明白。」

言歸正傳。我梳理了一下博爾丁文章提及的父母潛移默化傳輸給他的幾種能量。可能有人會說,他的父母分別是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這麼富有學術氛圍的家庭,並不具有普適的代表性。這些有一定道理。但你必須承認,好的父母——不論職業或是層級——優點是相通的,普通的工薪階層或農民家庭,培養出全球化良才的案例不勝枚舉。

1、目標感。

我母親的目標感在納粹德國侵佔她祖國挪威的那一刻就變得十分明確。正如紐約時報對她的訃告上所言,她將畢生獻給了她認為我們所有人都與生俱來的「愛慕和平的行為」上。我父親的例子則顯得更加複雜一些。紐約時報在對他的訃告中,將他形容為「極受尊敬但並非正統的經濟學家、哲學家和詩人」。在他臨終前我們最後一次交談時,他用極其簡練的語言解釋了他的目標感:這個世界要麼從好變得更好,或者從壞變得更壞,而他一生的工作就是將好結果的可能性最大化。

2、合作制勝。

當我們與價值觀、文化和制度規則非常不同的人、組織和社會群體共事的時候,這些不同就會導致潛在的和實際的衝突。我們是應該相信雙方之間的差異不可調和而選擇退出,還是應該帶著建立橋樑的希望繼續努力?我的父母不相信不可調和的差異,他們相反認為不斷增多的多層面的的接觸將有助於發現共同的利益訴求。從情感上而言,他們更多關注愛而不是恨,並試圖找到所有人和事的優點。只要繼續共事以達到協同合作,爭論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3、深入求證。

對我父母而言,一個論證反對一件事情是不足夠的;他總是會問,「你會支持些什麼以讓事情變得更好?」同樣,如果一個人沒有想通那些並非本意卻可能造成的後果,簡單的支持一件事情也是不足夠的。他就是這樣陶醉於複雜之中,並認為那些植根於自身利益的單純的「支持」和「反對」的立場是滑稽可笑的。

4、創造性顛覆。

對傳統界限進行重新思考。我的父親年輕時便從英國移民到美國,因為他希望對觀點的評價是建立在價值而非社會地位或者資歷之上。他經常以幽默的方式將任何一個組織推向顛覆性的創新領域。他也感覺到經濟學缺少了其他學科的豐富性而不能有效地推進人類的行為和體制。「數學讓經濟學變得嚴謹。不幸的是,它也帶來了一片死寂」,他曾這樣說過。我母親在45歲的時候重返學校攻讀博士學位;在那個年代職業母親是非常罕見的。

5、全球公民。

我父親,當然也包括其他人,提出了「地球就像宇宙飛船」這樣的概念,以提醒人們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所有人依賴共同有限的資源去創造共同無限的未來。共同未來的思維方式會消除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諸多障礙。

在這篇文章最後,博爾丁總結道:「我思考著我父母的例子,以及學生和商界領袖或許能從中領悟到的道理:擁有目標感去為他人的生活創造不同;打破障礙去建立協作和推動創新;不要以簡單化和狹隘的個人利益為出發點去確定立場;成為一名全球公民。這些要素構成了有擔當的領導力,一種在我們這個互相依存的世界裡去驅動積極進步的力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964

“是通貨收縮,不是通貨緊縮” 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208

2014年10月28日,上海,超市促銷活動。盡管通貨緊縮尚未定論,但應警惕這一壓力從生產領域擴散至消費領域。 (東方IC/圖)

目前我們還處於通貨收縮的階段,不是通貨緊縮。也就是通脹率下來了,但價格還沒有。

為什麽現在通縮的壓力比較大,還是經濟相對比較疲軟,制造業的過剩產能非常嚴重。

至於貨幣供應量,不是錢發的不夠,也不是錢沒有下去,而是錢下去了沒發揮作用。

通縮沒到,但壓力在增大

南方周末: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12月份CPI同比增長僅1.5%,PPI同比下降3.3%,PPI下行大幅超預期,顯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很大。從1月份大宗商品及生產資料價格走勢來看,PPI環比還將下行。有人說,通貨緊縮離我們越來越近了。你怎麽看?

黃益平:目前我們還處於通貨收縮(disinflation)的階段,不是通貨緊縮(deflation)。通貨收縮的意思就是通脹率下降,但並不一定是價格的下降。當然通貨收縮發展到比較嚴重,很可能變成通貨緊縮。CPI是1.5%表明通貨收縮的勢頭還是很明顯,而PPI的負增長很嚴重,已經連續34個月下降,所以在CPI里面是通貨收縮,在PPI里面已經是很嚴重的通貨緊縮了。

目前來看PPI在短期內很難擺脫負增長的走勢,CPI應該也會保持較低的水平。目前大多數人對經濟增速的預測還是在7%左右,假如沒有一個強勁的複蘇,沒有改善需求和消化過剩產能,那麽無論用不用大力度的貨幣政策的擴張,我覺得都不會對通脹率造成很大影響。現在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消化過剩產能,如果過剩產能一直壓在這兒,PPI往上走的可能性很小。

產能過剩、貨幣低效

南方周末:這一輪通貨收縮或通貨緊縮,都有哪些成因?

黃益平:過去我們曾經做過一個研究,研究中國的通貨膨脹率是由什麽決定的,結果發現一般來說是兩大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貨幣供應量,錢發多了通脹壓力會上升,這是符合弗里德曼的貨幣數量理論的;第二是經濟減速,過剩產能過多的時候,會壓低通脹率。這兩個因素發揮主導作用的時期不太一樣,經濟在平穩的情況下,貨幣供應量對通脹的影響力很大;但如果是在經濟疲軟的時候,比如出口下降或者產能過剩,會把通脹壓到很低的水平甚至是通縮。

現在為什麽通貨收縮的壓力比較大,總體上看還是因為經濟相對比較疲軟,需求比較疲軟。在制造業里面,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過剩產能非常嚴重,2008年我們的工業產能過剩值達到25%左右,現在達到35%,尤其一些投資品的過剩更嚴重。過剩產能很嚴重就直接導致企業沒有定價能力,使價格不斷往下走。最新的因素就是國際石油價格在往下走,進一步拉低通脹率。

南方周末:從貨幣供應層面來看,目前貨幣供應量大嗎?

黃益平:從總量來看,貨幣供應量算比較大的,M2已經達到GDP的200%,相對於經濟的規模來說,在國際上這算比較高的了。當然在最近這一年,貨幣政策沒有大幅度的寬松,但從總量來說已經比較多了。

南方周末:但我們仍不時聽到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聲音,是否錢沒有進入到實體經濟?

黃益平:這個問題我不是太理解,有很多官員也在說錢沒有進入實體經濟,當然有一部分錢是在資本市場上。事實上如果你去問銀行、信托等金融機構,他們都認為錢其實進入了企業,只不過最後我們沒看到錢推動經濟活動變得更活躍。

這可能有一些特殊因素,我覺得金融抑制是其中之一。比如央行對銀行存貸款基準利率還是有管制,這種管制壓低了正規金融系統的利率,一個直接的後果就是正規系統里資金需求特別大。如果是有金融抑制,政府對利率和信貸配置有幹預有管制的話,實際是偏好國有企業,歧視民營企業。那麽在資金配置上,最後的結果就是國有企業和大型民企可以融到資,而其他民企融不到資。

但實際上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的盈利狀況不太好,剛才說的過剩產能絕大部分產生在國有企業,像鋼鐵、水泥、氧化鋁和建材等行業,本來產能過剩就很嚴重,你給它錢,它就只是維持生存,這些企業拿到錢也難以推動經濟增長,而那些盈利能力相對更強的需要錢的企業只能到銀行外的市場去融資,包括影子銀行。因為正規系統的利率壓低,使得非正規系統的資金利率尤其高。所以我覺得不是錢沒有下去,而是資金配置的問題,錢下去了沒發揮作用,貨幣的流轉速度沒有原來那麽高。

南方周末:還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去杠桿化,像沿海一些制造業,據我們了解正深陷互保危機,就是前幾年杠桿率太高,銀行一抽貸企業就大片大片地陷入困境。

黃益平:這里面有杠桿率高的原因,但我認為互保本身不是一個分散風險的好的方法。杠桿率高當然容易出問題,不高也會出問題,因為中小企業在經濟下行的時候本來就比較脆弱。互保這個制度有很強的順周期特性,經濟一旦下行,個別企業一出現問題,受到連累的企業很容易一倒一大片。這個方法有點像日本當年的主銀行制,銀行和大企業之間相互持股,所以它沒有企業倒閉發生,因為如果哪家企業陷入困境,銀行就給它提供大量貸款。但是,這麽做的結果就是,沒有單個企業倒閉,但一旦出問題就是整個系統出問題。

無需大力放松貨幣

南方周末:經濟要走出通貨收縮,取決於哪些因素?

黃益平:這種局面要改變,我覺得要看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經濟增長何時會出現反彈,反彈會阻止價格進一步下行;二是總量上貨幣政策還是有一定的作用,我們聽到融資難、融資成本高,這里面有前面說的利率雙軌制因素,也有總量因素,市場上資金太貴,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還是有幫助的;三是怎麽通過結構性的改革去化解過剩產能,這些過剩產能的企業其實類似於日本的僵屍企業,只有把這些僵屍企業關掉,把過剩產能消化掉,才能推動價格往上走。這個工作是需要相當的魄力和決斷力的,涉及國企改革,涉及政府對失業和GDP下滑的容忍度等。

南方周末:過去一年里央行的貨幣政策與以往有些調整,代之以定向降準等手段。現在通脹率下降,貨幣政策可以適度放松,但有人主張降準,有人主張降息,你怎麽看?

黃益平:首先我反對通過大力度的貨幣放松來保增長的做法,現在應該接受增長速度的適度放緩。我也不贊成很多定向的貨幣政策,很多定向手段其實效果並不好,實施起來也很困難。過去政府出臺了很多政策,試圖解決融資難和融資成本高的問題,效果其實不好,比如說要引導銀行更多向中小企業、小微企業貸款,其實在經濟下行時,小企業風險更高,理性的銀行憑什麽給它們貸款?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只能從改革入手,取消利率雙軌制和信貸配給數量管制。

另外,如果錢比較緊的話,我覺得應該考慮利率手段和數量手段兩者相結合。

最後,如果經濟需要一些貨幣政策的支持來穩增長,我個人的偏好是一些總量的手段,結構性的手段可能在財政政策端更好操作一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85

“萬眾創業”,政府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訪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副院長黃亞生教授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515

萬眾創業席卷中國。湖南衡陽,一對農民父子,憑借著創業的激情和動力,劍走“偏”鋒,利用廢舊汽車零件和網絡上下載的圖片,在鄉間廢棄的廠房內拼接起一個個體型巨大的“變形金剛”,年收入超百萬元。 (東方IC/圖)

政府支持創新當然是好事情。基本不賺錢的事情,都應該政府去做。

中國更應該強調大學和企業的自主和自由,因為政府已經夠強大了。

工業革命4.0後,大規模的制造業生產很可能被機器人取代,那些工人以後怎麽辦,這真是一個人類面臨的史無前例的問題。

在“萬眾創業”的口號席卷中國之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斯隆管理學院副院長黃亞生教授,攜他與人合著的新作《MIT創新課:麻省理工模式對中國創新創業的啟迪》來到北京,向讀者介紹MIT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MIT是世界公認的頂尖研究型兼創業型大學,產生了80位諾貝爾獎得主,同時,MIT校友創辦經營的公司年營業收入已超過2萬億美元,若作為GDP,能在全球排到第11位。

黃亞生之前寫過兩本關於中國的書——《出售中國》和《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

這一屆政府將創新驅動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黃亞生的建議是,政府只管出資,保證大學和企業創新活動的自主、自由;不要學習新加坡,要學習以色列。

2015年3月24日午後,黃亞生接受了南方周末專訪。

可以出錢,但不可以主導

南方周末:就在昨天(3月23日),中國政府發布了《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幹意見》,力挺創業投資、科技創新,指出要打破制約創新的行業壟斷和市場分割等,你在新書里著重寫的是麻省理工模式對中國創新創業的啟迪,不知如何看這屆中國政府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黃亞生:我還沒有看到你說的這個文件,總的來說,政府支持創新當然是好事情。

創新需要的必要條件有幾方面:首先要給創新者創造無後顧之憂的環境空間;

第二,高校創新的知識產權政府要讓渡出來,這樣才能形成創業,否則容易被束之高閣;

第三才是創業機制,比如風險投資,知識產權轉移制度等。

最核心的一點是,政府出錢,但不能影響學術機構的獨立性,不能幹涉學術研究。創新,從政府和大學的關系上應完全是大學主導。

中國更應該強調大學和企業的自主和自由,因為政府已經夠強大了。

南方周末:你觀察到的中國創新模式是怎樣的,能否與你說的MIT模式做一下比較?

黃亞生: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模式。

中國比較多的往往是政府要上一個大項目,要搞一個課題,然後組成一個學術和政府機構聯手的班子來攻堅。而歐美只有極少數創新項目是由政府直接推動的,即便資金是政府出,也是通過學術機構去推動。美國沒有科技主管部門,雖然美國有國家實驗室,但管理和資金的分配有相當大的獨立性或者說是完全獨立的。像MIT這種學校,如果政府的規定被認為是幹涉學術自由,它都不會接受政府的資金,創新成果的產權也不是政府的,產權歸學校和研究人員。這是第一點不同。

第二點不同,美國政府要求你做的基礎科研,你拿到我這個項目資金的一個重要要求是,信息必須公開,知識和成果全社會分享。甚至公司提供資金支持的項目,大學通常也要堅持這個基本原則。

第三點,美國政府出一筆錢,整個研發過程它都不管,到最後誰搞成功了誰得到這筆資金。MIT教授申請研究經費時,申請書里強調的是推動科研水平而不是政府哪個具體的政策目標。

南方周末:由於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中國可能更傾向於學習日韓、臺灣的東亞模式,或者新加坡模式,即政府在創新活動中起比較強的主導作用。

黃亞生:最近李光耀去世,新加坡模式又被熱議,中國學新加坡有確鑿的證據,新加坡這麽小一個國家卻是接待中國官員最多的國家。新加坡把自己管理得很好,我不否認,但你在世界上能找到第二個新加坡嗎?任何一個模式無法複制,本身就不成其為一種模式。

我老說,新加坡的飛機一起飛,就在跟國際航空公司競爭。新加坡就400萬人,一個大公司的規模,李光耀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經理人,他看到了市場信號,把新加坡轉化為一個產品。

同樣,你也可以說日本、韓國、臺灣早期的成功是市場經濟的成功,它們都是出口導向型的經濟,是海外市場價格的接受者,不是制定者,它們的政府幹擾不了海外市場信息。

而中國這樣大一個國家,發展主要靠國內市場。中國不是價格接受者,而是一個價格制定者。這和東亞四小龍的經濟發展模式是有本質區別的。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色列也曾搞過政府出資,由企業和研究機構進行大規模創新創業,它的創新活動是自由的、市場化的,創新能力比新加坡不知道強了多少倍,中國為什麽不學學以色列呢?

由政府從頭到尾主導開發的模式,在趕超國家可能存在,但日本、韓國、臺灣等趕超型國家或地區有腐敗,在政府權力缺乏約束的體制下,政府主導的趕超模式結果往往容易滋生腐敗。

南方周末:創新創業方面你認為政府應該做好哪幾件事?

黃亞生:我認為基本不賺錢的事情,都應該政府去做。

比如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大學教育政府應該出資,但保證大學獨立。

在科研方面,政府應該做的事情首先是支持科研水平的提高,而不是支持大項目。現在中國很多的科研項目是為了“彌補國內空白”,花了很多錢,我對這種做法是有看法的,因為知識已經存在,基礎科學都是全人類共享的,完全沒必要自己再搞一遍。應該鼓勵中國的科研人員去搞一些世界前沿的研究。

在創業方面,政府的作用要體現在簡政放權和法治方面。

還要同時討論政府不該做什麽。比如對投資的審批要大規模簡化;比如在財政上為創業平臺的建立提供補貼,但不要規定方向;再比如科技知識的公開化共享,而不要把數據、知識封鎖在政府部門里。

黃亞生 (受訪者提供/圖)

“工業革命4.0”後,就業怎麽辦

南方周末:現在歐美很流行的“工業革命4.0”、“第二次機器革命”,對中國制造業的升級會有何挑戰?

黃亞生:我覺得其實威脅挺大的。過去在人工智能里有一個定律,說機器做得好的事情,是人做得差的事情,對人容易的事,對機器是很難的。比如數學對人來講很難,對機器簡單;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對機器很難,對人很簡單。

但現在有證據表明,這個定律已經被征服了,機器人已經能夠做出像人一樣的舉動。你想想這個對制造業的影響,美國現在的制造業在大規模地回升,大家都用機器人,機器人的崛起會彌補人力成本的劣勢。

所以好幾年前,國內有種看法是已經到了劉易斯拐點,非常擔心勞動力不足問題。我說這個根本不是要擔心的問題,最終擔心的還是失業的問題。那時國內還做了一些在我看來不正確的決定,把低端制造業通通換掉。當時有一些官員覺得,讓這些簡單的加工業到越南、老撾去。他們不知道,很多國家要獲得制造業的集群效應,是很不容易的,對中國來說能獲得集群效應,是很大的一個優勢。

從長期來講,要非常鼓勵中國人創業,不光是科技的創業,就算是簡單的創業也要。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說如果廢除城管的話,會增加非常多的就業,這些都是創業,街上賣碗雞蛋面,這是沒法用機器人去取代的,但大規模的制造業生產很可能被機器人取代,那些人以後怎麽辦?

當下,美國制造業的指標回升非常好。機器人可以以很低廉的成本在美國生產這些東西,固定成本很高,邊際成本為零,老板、投資人最喜歡這個,而且福利、勞資矛盾等這些頭疼問題都不用面對了。所以這真是一個人類面臨的史無前例的問題。以後就業怎麽發展,我覺得真是應該提前考慮這個問題。

南方周末:歐美國家的哪些行業已經感受到了這種沖擊?

黃亞生:美國現在甚至包括一些白領,比如律師事務所做簡單案例研究的人,幾乎都沒有了。因為美國是判例法,一個律師要找出以前怎麽判,過去都是研究助手來做的,現在搜索一下就可以了。

我在MIT,計算機的研究生給我寫了個找資料的程序。你給它一百篇文章,告訴它,找一百篇類似文章,它就去學了。這個側重動詞多一點,那個側重名詞多一點,機器都會學,真是不得了。我看了以後目瞪口呆,準確率達到85%,根本不需要人了。像以前我要做這種事情,我起碼得雇三個人三個月,現在這三個人就失業了。我跟計算機教授說:“哎呀你們這個真不得了啊!準確率達到85%。”他還說:“怎麽可能,肯定什麽地方搞錯了,應該100%才對。”

這是全球範圍的沖擊,可能有比中國更慘的國家,比如非洲。因為當一個國家形成了產業的集群,集群本身會使它具有強大的競爭能力,成本可能完全不一樣。非洲完全沒有形成集群,它的工人也剛剛開始學習技能,中國工人已經有30年積累的經驗,所以那邊的企業離開他們是最容易的。我覺得對於非洲、印度這些還沒有形成產業規模的地區,工業革命4.0對它們的打擊最大,中國次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19

毛院長,您怎麼救台灣經濟?—— 台灣經濟之病在投資

2015-07-20  TWM


出口不佳,多數企業主對投資心灰意冷,出口、投資兩條腿齊斷,房股兩市不振,內需消費也不會好,經濟將是明年搶到總統大位者的嚴厲考驗!

這個月的七日,正當希臘倒債風暴,及中國股市雪崩式暴跌,這兩大衝擊排山倒海而來之際,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六月出口數據,六月出口重摔,出口金額只有二三○.七億美元,年減一三.九%。這是是連續第五個月的衰退,也是二○一○年十月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跌幅。

以上半年累積數據來看,出口金額一四二四.三億美元,較去同期減少七.一%;其中第二季出口七二一.九億美元,較去年同期衰退九.八%,也較主計總處預估的七四四.八億美元,少了二十二.九億美元。台灣出口數字表現欠佳,勢必拖累GDP(國內生產毛額)的表現。

電子業面臨夾擊 更壞的還在後頭主計總處在四月三十日下修第一季經濟成長率,由三.五%下修到三.四六%,這個小小下修動作,卻透露了大大的警訊,因為這個GDP成長放慢,背後代表了投資的衰退、民間消費的疲弱。這其中,最顯著的是首季投資(資本形成)轉呈衰退,較去年同期出現一.一二%的負成長,拉低了GDP○.二五%,而股市、房市持續低迷,第一季的消費成長較二月預估值減少○.六四%,而國際需求不足,全球出口普遍下降,再加上台灣一向引以自豪的電子業,如今出口也面臨紅色供應鏈夾擊,更壞的狀況看起來還在後頭。

構成GDP成長的三個要項,包括投資(政府投資、民間投資)、消費、淨出口,而出口是台灣創造經濟成長的主要大柱,如今出口大柱看起來就要折斷,眼看著經濟情勢危急,出口衰退出現警訊,行政院長毛治國緊急在七月十二日召開財經會議,指示國發會在兩周內提出擴大版的出口振興方案,這些方案除了聚焦出口振興外,還擴及中長期產業結構的調整,服務業高值化及激勵投資措施。

毛治國院長除了邀集所有財金、經濟部會首長外,還找來六位民間學者,預計兩周後提出新方案,但是國際大環境表現不佳,出口的拉升效果恐怕十分可怕。因為從○八年金融海嘯以來,各國奮力用寬鬆貨幣的手段全力救經濟,除了美國經濟表現搶眼外,各國經濟表現大都乏善可陳。

去年算是風平浪靜的一年,美國全年出口一.六二三兆美元,年成長二.八%,德國成長三.八%,中國成長六.一%,英國成長○.三%,台灣也成長一.七%。但今年首季情勢急轉直下,美國第一季出口衰退四.六%,德國衰退一四.四%,法國衰退一四%,英國衰退九.六%,出口衰退造成歐元、英鎊都在四月創了新低。

亞洲國家除了中國首季仍成長四.七%之外,其他情況也不太妙,日本首季衰退六%,南韓衰退二.九%,台灣衰退四.二%,新加坡更是衰退一一.五%。第二季亞洲的頹勢仍然持續,上半年日本出口衰退七.四%,新加坡擴大到一三.二%,南韓加大到五%,台灣則是衰退七.一%,只有中國勉強出現○.六%的成長。

從這個現象看,全球經濟持續不景氣,除了出口不振,因為油價等原物料下跌,進口也出現萎縮,以上半年的數字來看,台灣的出口一四二四.三億美元,年減七.一%,但進口一一六六.七億美元,年減一四.九%。由於進口萎縮幅度遠大於出口,造成上半年貿易順差二五七.七億美元,增加了九十五.六億美元,這是進口萎縮所造成,也顯示台灣內需的虛弱一面。

紅色供應鏈搶單 台廠第三季壓力仍大六月出口衰退的數字,為什麼會嚇得毛治國院長召開緊急財經首長會議?這其中有兩個重點,一是六月出口值數據中,台灣對中國及香港的出口大幅衰退一七.一%,中國是台灣最倚重的市場,如今出現大衰退;同時,除了美國以外,台灣在五大出口市場都出現明顯的衰退訊號,例如,歐元貶值,侵蝕了台商在歐洲出口競爭力,今年上半年對歐洲出口衰退一一.七%;另外日圓貶值也造成台灣對日本出口的壓力,今年五月以來自日本的外銷訂單衰退二二.八%,很多工具機業者都出來喊救命;甚至我國過去在東協國家一向有競爭力,但上半年我對東協市場衰退幅度也超過一二%。這是台灣在五大出口市場呈現的全面頹勢,全球經濟不振,台灣已處在十分不利的情勢,但真正關鍵的是台灣產業出口競爭力的衰退。

第二個是出口產品也節節敗退,這其中台灣電子業受到紅色供應鏈撞擊,連央行彭淮南總裁都不得不承認「壓力是成長的開始」。台灣六月電子產品的出口只有七十四.二億美元,年減一○.八%,這是連四個月的衰退,且是○九年八月以來最大跌幅;這其中資訊通訊產品顯著下滑,手機出口連續兩個月大減逾五成,手機零組件出口也減少逾四成,這正是紅色供應鏈崛起的殺戮。

從個別公司來看更清楚,像是台灣出口十分倚重的宏達電子,首季營收四一五.二四億元,第二季剩三三○億元,衰退二○.五二%,單月營收從三月的二○○.二三億元掉到八十六.七九億元,嚴重影響台灣的出口。電聲產品的美律,第二季營收也比去年同期少一○.七%,受到德賽電池的競爭,順達科第二季營收較去年同期衰退二五.九%,另外靠PC出口的宏碁,第二季營收也較去年同期減少二六.二%。

進入第三季,台灣還要面對蘋果供應鏈遭到中國紅色供應鏈搶單的壓力,而蘋果換機潮已過,在新機還沒有出來之前,台廠壓力仍然存在,像台積電今年營收持續走低,一月有八七一.二億元,六月掉到五九九.五五億元,這六個月當中,台積電營收已掉三成。台積電除了市值高,撐住台股半邊天外,也是台灣產業競爭力重要指標,這個下滑訊號,值得重視。另外,手機晶片的聯發科,第二季營收也比去年同期減少一三.一%,單月營收仍在持續往下滑。

台灣電子產業景氣面臨四大利空,包括匯損干擾,電腦備貨保守,智慧型手機需求疲弱,再加上強勢美元衝擊,報載這四大利空進入下半年改善機會都不大,這當中還有一個新台幣的僵固性,台灣一時很難克服。

今年各國匯價疲力趨貶,像歐元一度見到一.○四元,英鎊也跌到一.四鎊,日圓也出現一二五.八四的新低價,跌最多的澳幣出現○.七三七兌一美元新低,紐幣也創了○.六六二的新低。亞洲的馬幣一度跌到三.八三二,印尼盾跌到一三五三二,泰銖跌到三十四.四二,韓元最近急貶到一一三八.八七,但是新台幣去年底在三十二.○一結帳,今年穩守在三十一元左右,一度讓上市櫃公司出現不小的匯損。今年很多出口業者都希望台幣加大貶值力道,但都會遭來貶值不是救出口唯一手段的撻伐聲浪,使台幣貶值提振出口的手段受到壓抑。

所有問題都盤根錯節交纏在一起,看起來結論是「無解」。最近有兩位經濟學者跳出來看問題,第一位是李登輝時代的經濟國師劉泰英,他在台綜院的經濟前瞻報告中一開口便說:「台灣經濟情況不太妙!」這話說得簡潔有力。劉泰英指出,台灣不僅出口減少,機械設備的進口也大幅減少,這不只是油價下跌、匯率因素的問題,台灣必須靠內需接棒帶動經濟成長動能;但政府投資不夠,公營企業不投資,民間投資也嚴重不足。劉泰英指出,以政府為首的公部門,過去十五年來的投資萎縮,未來必須面對的是中央及地方的經常收入不足以支出,政府儲蓄是負數,政府沒有錢就縮減公共投資,將形成台灣長期經濟發展的陷阱。

最近希臘債務危機,讓更多民眾深切體認到台灣正逐漸步入希臘式的經濟衰退模式,苗栗縣政府發不出薪水,這已是小型希臘倒債的翻版。台灣政府的歲入,拿來支應軍公教退休金及勞保退休金,真正進入食之者眾、生之者寡的惡性循環。如果民間投資再裹足不前,情勢更加險惡。

除了政府投資及民間投資外,各國政府都大力招商引資,奮力吸引外國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可惜的是台灣只有FPI(foreign portorfolio investment),沒有FDI,這些年進入台灣直接投資的外商有限,反而這幾年我們看到的都是外國直接投資的退出,像二○一一年眾多外國壽險機構相繼退出台灣,那一年台灣的FDI是負一九.五七億美元,今年凱雷、安博凱相繼賣出有線電視系統,FDI數字仍不會好看。

馬英九總統從二○○八年上任以來,也很努力吸引外國直接投資,但○八年到一四年台灣累積的FDI金額只有一八四.一六億美元,對比扁政府執政的前七年(二○○○至二○○六年)的二一八.八二億美元還少。台灣沒有FDI,卻靠著外國人來台的FPI,這是炒股與炒匯的投機資金,這個部位一直在二○○○億美元以上,也就是說,台灣FPI金額是FDI金額的十倍以上。

外資來台只為炒股、炒匯,除了增加央行匯率管理的困難外,台灣產業的股息所得也都被外資囊括而去,外資在稅負上享有優勢,除了抬高了股價,對台灣實質經濟成長貢獻有限。

劉泰英先生憂慮台灣投資不足,真正的內涵是台灣只有FPI,沒有FDI!第二個提出示警的是元大寶華經濟研究院的董事長梁國源,他憂心台灣進入第十四次景氣循環擴張,但速度極為緩慢,他發現台灣成長模式已出現質變,他憂心台灣經濟正陷入失焦式的成長,且有危及永續成長之勢。他擔心民間投資能見度不高,台灣科技業在雲端的世代又沒有跟上,台灣出口長期集中在電子業,一旦電子業競爭失利,台灣經濟成長的陰霾將不退。元大寶華也將今年台灣GDP成長從三.六六%下修到三.三二%,其中民間投資從三.八一%下修到二.七三%。投資不足恐怕是眼前台灣最大的痛!

政府債台高築 已無力增加投資最近在台外資機構都加入調降台灣全年GDP成長預測的行列,星展銀行二度下調GDP成長預測,成長率從三.四%再降到二.七%,星展銀行的經濟學家馬鐵英以「非常!非常!非常差!」來表示台灣出口衰退的憂慮。澳盛銀行也將GDP成長從三.七八%降到二.八一%。今年下半年,若房市、股市表現持續再低迷,台灣將出現內外皆差的慘況,全年GDP成長數字不但不能保三,最後的數字可能出乎大家預料之外。因為出口見不到曙光,投資這一項更茫然。

目前政府債台高築,已沒有餘力增加投資,而過去一年從一○一大樓到彰銀收歸國有,再到一連串BOT爭議,台灣已嚇跑了外國人。

至於民間投資,大多數企業主已心灰意冷,今年出口與投資這兩條腿齊斷,而股市已跌破年線,台股已出現進入空頭市場的訊號,這回希臘危機、中國股災,台股跌幅全球第一。今年下半年若加上房市已進入冷凍櫃,房股兩市不振,內需消費也不會好,毛揆救經濟必須小心台灣「三足齊斷」的經濟下滑壓力,對明年搶到大位的領導人,將是十分嚴厲的考驗!

台灣貨品出口主力一覽

6月1∼6月合計

金額

(億美元)年增率

(%)金額

(億美元)年增率

(%)

電子產品74-10.8467-0.7 基本金屬及其製品21-17.2131-8.7 塑橡膠及其製品17-17.7108-11.6 機械17-11.9101-0.4 化學品15-20.795-14.6 光學器材14-14.387-4.8 礦產品12-18.464-39.7 交通運輸設備103.9592.9 紡織品9-8.856-3.6 資訊及通訊產品8-31.456-12.3 電機產品8-15.146-5.8

資料來源:財政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64

“舞臺劇”舉報高院院長背後還原杭州休博園用地內情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237

宋城集團搞了一出“舞臺秀”,舉報浙江省高院院長的背後,是一出價值數億元的生意紛爭。 (宋城集團官方網站/圖)

為杭州一手打造“世界休閑博覽會”之後,宋城集團以市價的七十分之一拿到了政府的出讓地。

政府當初的“不許出售”紀要,又被政府自己的多個“紀要”所否決。這種俗稱“雕花用地”的方式導致地權與房權混淆不清,最終導致數百名業主上訪。

在與合作夥伴的官司中終審敗訴的宋城集團,最終把省高院院長個人當做了靶子,用的是“舞臺劇”的形式。

漫天飄散的雪花,十多位身穿紅衣白裙,頭纏白巾的年輕女子做痛苦不堪狀,象征著司法公正的神獸“獬豸”被獵殺在地……

2015年8月11日,以演藝生意著稱的杭州“宋城集團”突然上演了一幕令人瞠目結舌的舞臺劇。舞臺後景,是一塊寫著舉報內容的紅色幕布,上面用大字寫著“杭州六月飛雪,百名竇娥鳴冤”。

現場圖片和配文,隨後被發在宋城集團的官方網站和社交媒體賬號上,“宋城集團執行總裁宣布向中紀委實名舉報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齊奇失職瀆職、幹擾司法公正”的字眼異常醒目。宋城集團同時公布了其執行總裁的手機號,作為舉報聯系電話,“如有不實,宋城集團和我個人願對此承擔法律責任”。

“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家媒體聯系采訪了。”8月11日,留下手機號的宋城集團執行總裁黃鴻明在回電中稱。

但喧囂過後,一切突然陷入詭異的沈默。

8月12日起,宋城方面所有的高管再不接聽電話。那幕“舞臺劇”的圖片和文字也被從網上刪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則聲明:“……截至目前,我司和領導個人均未接受過任何媒體的采訪”“我們相信中國的司法公正,相信社會和法律會有一個公正的判斷”。

這一“舞臺劇舉報”事件發生時,齊奇剛好在寧波出差。8月11日晚,南方周末記者趕到寧波,向其表達了采訪意願,但最終得到一條“謝謝關心”的短信。

事件背後,是沈寂已久的杭州休博園項目。它的再起波瀾,將會怎樣牽動乃至改變浙江的政商架構,目前尚是未知數。

新湖系VS宋城系

今年63歲的齊奇是貴州安順人,長期在上海市政法系統工作,2008年1月至今任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他在任內,力推司法文書公開等“陽光司法”舉措,並為浙江蕭山張氏叔侄冤案平反,轟動全國。

“省委領導已經第一時間聯系了齊院長,他的秘書昨天連夜撰寫了報告。”接近齊奇的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8月12日中午,一份案號為“(2014)浙杭民終字第3200號”、2015年7月15日由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的判決書,忽然出現在官方網站上。知情人士確認,這份判決正是宋城集團此次“舞臺劇舉報”所涉的爭議案件。這或許可以看做浙江省司法系統的婉轉回應。

“宋城案裁判文書已按規定上網公開,可到浙法公開網查詢。”接近齊奇的人士8月12日下午提醒南方周末記者,並咨詢了南方周末對此判決的觀感。

“7月15日審結的案子,按照正常的裁判文書上網時間,這應該算提前了。”法院系統內部的一位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判決書顯示,爭議的雙方,正是宋城集團旗下的控股公司杭州世界休閑博覽園有限公司(下文簡稱“休博園公司”)與濟和集團持有90%股份、宋城控股持有10%股份的“杭州奧蘭多置業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奧蘭多公司”);爭議標的,則是杭州休博園諸多建設項目中,一個“奧蘭多小鎮”的商鋪歸屬。

工商資料顯示,濟和集團法定代表人王學超和另一股東高存班,均屬新湖集團高管。這家註冊資本2億元的公司,從成立後,除了經營過煤炭生意外,有幾年甚至毫無業務。

在資本市場,向來低調而神秘的“新湖系”早已赫赫有名,其實際控制人是溫州商人黃偉,與當年的湧金系大腕魏東等人交從甚密,均是中國資本市場的著名大鱷。

而無論是新湖還是宋城,在杭州,均以與杭州市政府關系密切著稱。杭州政商界有不少喜愛圍棋的官員和老板,最著名的有三人:昔日籌辦休博會和休博園時主政杭州的市委書記王國平,綠城集團老板宋衛平,以及低調的黃偉。

在圍棋界,曾擁有過馬曉春九段和俞斌九段等國手的新湖圍棋俱樂部赫赫有名,而王國平退休後唯一一度保留的職務就是中國棋院杭州分院的院長(今年被杭州方面免去)。

而宋城集團的董事長黃巧靈,則更是在王國平主政時,為承辦2006年杭州世界休閑博覽會,打造“東方休閑之都”的城市形象立下大功的功臣。

爭議休博園

在外界看來,宋城集團的憤怒情有可原。這是一樁涉及數億元的生意。

“在訴訟中,休博園公司要求奧蘭多公司交付22350平方米(實測面積22129.84平方米)商貿用房,辦理房屋所有權初始登記並協助辦理房屋土地權屬證書過戶登記,開具並交付發票、並支付違約金。”

爭議的房產“奧蘭多小鎮”就是因2006年的杭州世界休閑博覽會(以下簡稱休博會)而來。判決書顯示,2001年4月28日,杭州宋城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與蕭山區政府簽訂了一份“杭州樂園二期(豪斯登堡)項目總合同書”。

約定項目先期開發的內容包括“豪斯登堡、荷蘭水城和旅居結合的歐美風情小鎮及以環保、探險、天文、軍事、歷史等題材的多個影視館組成的高科技影視中心,大型度假酒店和會議中心,水路交通遊覽設施及其它配套等”。

這一項目用地面積約2000畝,其中1780畝作為旅遊休閑、科技教育綜合用地,使用年限為50年;其余220畝作為景觀房產用地,使用年限70年,同意發房產證。

知情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8月11日“舞臺劇舉報”事件當天,杭州市蕭山區也接到了浙江省委有關部門的要求,在趕著撰寫有關此事的報告。

2002年6月6日,宋城集團、嘉興發展投資有限公司與杭州隆景實業有限公司三方簽訂了“杭州世界休閑博覽會——美國小鎮合作協議書”。不到一年,它就開始被冠上新名稱“美國小鎮”,成為“世界休閑博覽園中的一個旅居結合的小鎮”。

同一年,杭州當地官方媒體曾激動宣布,杭州從馬德里、溫哥華、米蘭等國際都市中,搶下2006年世界休閑博覽會的主辦權。這個被官方稱為“世界旅遊休閑業界的奧林匹克盛會”,一度曾被宣傳為中國新世紀初與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齊名的“三大國際盛會之一”。

“杭州當時的主要領導正要打造‘東方休閑之都’,休博會無疑適逢其會。”知情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事實上,宋城集團一手打造的“世界休閑博覽會”更像是為杭州量身定做。

公開資料顯示,“世界休閑組織”每兩年組織一次的世界休閑大會,在杭州承辦前,一直只是一個學術性的論壇。只有杭州申辦後,才將其升級成博覽會的形式。它自舉辦起就爭議不斷。

投桃報李。知情人士透露,2001年,杭州蕭山區政府與宋城集團簽訂的合同約定:如果“休博會”申辦成功,宋城集團將為其一期工程投資8.7億元。

為此,集團將獲得以下優惠:以湖面2萬元/畝、泥塘3萬元/畝、平地14萬元/畝、山地4萬元/畝的價格,獲得出讓的湖面、泥塘702.098畝、山地508.36畝、平地734.125畝,合計1944.58畝,計支付土地款1.37億元。在上述規劃用地中,允許建造48.3萬平方米景觀房產。

“這些價格低到離譜。”一位知情者曾撰文質疑,在同期、同一區域的一塊商品房土地拍賣價是88萬元/畝。

判決書部分證實了這一點。“案涉項目的住宅用地”,出讓面積34040平方米,出讓金才不過區區591.63萬元——成本不過20元每平米,折合每畝13000元左右,相當於市價的七十分之一。而目前,這一項目二手房的評估價在每平方米11916元,為拿地成本的約600倍。

南方周末記者幾次聯系宋城集團執行總裁黃鴻鳴,但無法就此獲得回應。

“雕花用地”引發的糾紛

糾紛源於雙方成立的合資公司。2001年,宋城拿下奧蘭多小鎮的土地後,與濟和集團成立奧蘭多公司,合作開發該項目。

雖然在宋城拿下奧蘭多地塊後,2002年6月,蕭山區政府辦公室印發的蕭政辦紀(2002)45號文件曾要求,“項目的商貿用房只能用於經營或出租,不能出售”。但2008年2月,宋城集團與奧蘭多公司簽訂的奧蘭多小鎮項目補充協議卻似乎無視這一要求。

合同約定:除了51.06畝用地為奧蘭多公司開發70年住宅用地外,另外約282畝50年建設綜合用地,去除宋城集團自身商業所需的約20畝用地後,以4500萬元提供給奧蘭多公司用於建設配套設施。而宋城集團所有的22350平方米旅遊商業用房,則由奧蘭多公司代建,宋城集團按照1100元/ 平方米的價格標準,支付奧蘭多公司代建工程款項2458.5萬元。

協議更要求,“奧蘭多公司應按建設部門的要求,與住宅房產同時辦理好本項目商業部分的竣工驗收,並配合辦理相關權證至宋城集團名下”;奧蘭多公司並“開具有效銷售發票給宋城集團”。

所謂限制,或許從來不是問題。判決書顯示,2009年,按照《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政府關於解決休博園公建建築辦理土地分證問題的批複(蕭政發[2009]75號)》,蕭山就曾一次批複同意威尼斯水城商鋪20875.82平方米、蘇黎士小鎮商鋪4896.40平方米、休博園其它公建建築219976.44平方米按套辦理土地分證。

在外界看來,宋城集團實際上先是以旅遊休閑的名義拿下項目,在土地性質模糊後,采取一定手段,分割出售獲取利益。

事實上,宋城的此種做法確曾得到過政府支持。判決顯示,宋城集團提供證據說,上述會議紀要的內容,已經被蕭政紀[2006]10號、蕭政辦抄[2008]60號、蕭政抄(2008)15號抄告單、蕭政辦[2009]75號作多個紀要所調整,這些紀要,多次明確了休博園區域內的商鋪給予辦理土地和房產分證,並按二手房政策辦理其轉讓手續。

例如,2009年,蕭山區政府下發的蕭政發(2009)75號《關於解決休博園公建建築辦理土地分證問題的批複》,同意“上述商鋪在完成辦理房產、土地分證後,再按二手房政策辦理其轉讓手續”。就這樣,幾百處商鋪以“二手房”的名義賣出去了。

但在外界看來,這更像是政府違規操作後,出於維穩的壓力而做出的妥協。這種俗稱“雕花用地”的做法,導致土地所有權和房產所有權分割不清,直接侵害到了業主的利益,曾一度引發奧蘭多小鎮數百名業主上訪。而這些情況,在休博園的多個項目都曾存在,“附近的蘇黎士小鎮等地,也有業主曾上訪。”一位杭州律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2010年9月起,雙方的合作開始出現裂痕,並最終破裂。休博園公司開始催促奧蘭多公司履行合同,要求交付全部房產、開具不動產銷售發票、完成商用商品房的初始登記,並賠償相應損失。

奧蘭多公司在訴訟中曾辯解稱,“當時就是由於宋城集團將上述兩宗綜合用地抵押給銀行,未解除抵押,導致土地複核、交房備案無法通過,奧蘭多公司無法交房導致數百名業主上訪。公司要求宋城集團解除抵押,但宋城集團置之不理。最終才不得不簽署商貿用房的商品房買賣合同。”

想為地贖身而不可得

但法院最終采納的證據,是2002年蕭山區紀要“禁止出售”的要求——這正是宋城集團一直在訴訟中針鋒相對的東西。

他們拒絕承認“禁止出售”紀要的合法性,在法庭上爭辯:“(我們)並未參加此次會議,這一內容也不是(宋城)與蕭山區人民政府所訂立合同中的內容。”

為了證明房產能轉讓,宋城方面還提供證據證明,奧蘭多公司曾將該綜合用地使用權抵押給中國銀行蕭山支行,取得巨額貸款。

但一審和二審法院均未采納這些證據。判決書指出,除了2002年蕭山區紀要的要求,2008年,宋城集團和奧蘭多公司還曾向蕭山官方書面承諾,“綜合用地上所建的商貿用房只能用於經營或出租,不能出售。”——這被宋城集團在上訴中視為“法院故意對此(此前支持分割的紀要)視而不見”。

杭州蕭山區法院2014年10月16日的一審判決,駁回了休博園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但看起來,終審的判決確實比一審宋城敗訴的判決更對宋城不利。

杭州市中級法院的終審判決,將原審認定的商品房買賣合同,改成了普通房屋買賣合同。理由是,“合同雖名為商品房買賣合同,但其土地性質為旅遊綜合用地,顯然不屬於一般意義上的商品房,即使進行轉讓也應當屬於普通的房屋買賣,不屬於商品房預售或商品房銷售”。法院最終駁回了休博園公司的所有訴訟請求。

在觀察者看來,這兩個判決其實並無太大區別。“如果真如舉報所說,有上面的領導介入案件審理,結果也相差不大。宋城都是敗訴方,為什麽現在這麽急?難以理解。”杭州一位法律界人士分析。

宋城方面看起來確實已經孤註一擲。作為昔日20元一平方米拿地的受益者,休博園公司在訴訟中,竟一反企業低調的做法,曾主動提及土地變更使用條件、補繳土地出讓金問題,想為這塊地“贖身”。但法院的幾次判決均回避了這個問題。

“涉案商業用房整體轉讓是否屬於變更土地使用條件,是否需要土地出讓方即蕭山區政府批準並補繳土地出讓金,休博園公司並未提供相應證據加以證明。同時,涉案房屋整體轉讓是否違反土地出讓時關於不得轉讓的承諾,目前也無相關證據證明。”杭州中院的終審判決說。

損失幾個億利益的宋城集團最終搞了一出“舞臺劇”。而浙江省高院院長齊奇本人,則成了宋城集團的靶子。盡管看起來,他與這一官司表面上並無關系。8月11日下午,中紀委一名工作人員告訴騰訊網,中紀委已經註意到這一舉報,將會按照正常工作程序辦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878

新秀崛起中研院長翁啟惠與海內外專家加持 打造成全球醣開發重鎮 醣基要當生技業的Apple

2015-08-24  TWM

撰文•林宏文

在國內生技業第二波創業潮中,醣基可以說是分量最重的旗艦企業,在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無私的奉獻下,醣基如今已吸引海內外二十位專家博士加入,發展出六大醣類平台,預計明年就要在美國申請臨床試驗審查(IND),也距離成為生技業Apple的目標更近一步。

成立於二○一三年的醣基,如今備受全球生技業界期待,主因當然是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四年初,世界頂尖科學雜誌︽Science︾以大篇幅介紹翁啟惠和著名的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教授舒茲共同合作,成功使大腸桿菌產生突變,並能直接大量生產醣蛋白,這項創新為基因藥物技術研究打開另一片新天地,也讓翁啟惠成為諾貝爾獎呼聲最高的候選人。

中研院最大技轉

造就醣基強健體質

沒想到,專利與著作等身的翁啟惠,卻將自己的十七項專利,其中包括醣蛋白、醣晶片、醣探針、分子疫苗等系列專利,全部無償捐給中研院,也開啟了醣基日後成立的基礎。身兼中天集團創辦人與醣基董事長的路孔明,說了一段小故事。「全世界的新藥有三成來自大藥廠,七成來自學研單位,但即使如此,許多隱藏在學校與研究機構有價值的專利,很可能終其一生都不會被看見。」醣基關鍵技術之一的醣重組,就是翁啟惠的重大創新,但一直沒有人願意試,有一次路孔明便向中研院提議,「不如中天先拿出一筆錢來試試看,證明可不可行。」結果研究做了一整年,成果並不好,最後剩下幾百萬元,中研院依合約要還給中天,但路孔明說,既然都做到這裡了,剩下的錢留著繼續再做實驗。沒想到在後面幾個月中,竟做出比原來好百倍以上的效果,讓參與的科學家都非常興奮。

醣基在此情況下成立,翁啟惠也同意中研院將這批專利移轉給醣基,並創下中研院歷來最大的技轉金額。醣基最早募集十二億元資本,中研院占半數股份,去年七月又完成第二次增資,以一股溢價四十元發行,股本增加六億元,總計又募集了二十四億元。

不過,這次增資背後也有一段小插曲。增資過程中,翁啟惠覺得才短短一年多就要再向股東募資,要求醣基一定要擬定清楚的業務發展計畫(BP),詳述錢要怎麼用,「否則憑什麼一股向股東要四十元?」當時,原本計畫增資四億元,每股以四十元增資,共募集十六億元,但在董事會就有一位董事說,「醣基這麼好的案子,一定需要更多錢,乾脆增資三十二億元好了!」沒想到獲得在場股東一致鼓掌。

「當時這個會議,我實在是主持不下去,」路孔明說,大概很少有公司會不希望向股東多要一點錢,但這次卻是股東要給錢,而公司卻不能要,「因為我們不能失信於翁院長,最後只好與股東們協調折衷,在十六億與三十二億元間取中間值,募資二十四億元。」

精英團隊領先研發

可發展多元化產品線

若統計前後兩次增資,總計股東投入醣基達三十億元現金,也是迄今台灣新創生技公司獲得的最大一筆投資額。目前醣基延攬了二十位國內外博士,未來預計要增加到五十位,目前多項研究計畫都已展開,預計明年就要在美國申請臨床試驗審查(IND)。

對於醣基的高端醣類新藥研發,除了有堅強的研發團隊外,還成立科學諮詢委員會,委員含括了醣科學、抗體、化學、癌症、臨床、法規等專業的國際級精英科學家,他們在每半年一次的報告與討論會,都會提出建言,讓醣基可以確實將醣類技術平台,應用於新藥開發及醣類相關疾病的治療與檢測。

目前,醣基以自中研院移轉的十七項專利為基礎,經過兩年又衍生出更多專利,目前專利數目已達到三十項,同時也發展出六個技術平台,包括均相化抗體藥物、醣分子合成鑑定及開發應用、醣類疫苗與藥物、癌症與免疫相關之單株抗體、醣晶片及醣探針等,每個平台都能再發展出更多的產品線。

投入新藥開發已十多年,也是台灣唯一已成功開發兩項新藥的路孔明說,醣基站在巨人的肩膀,做的是最創新的新藥,其中很多技術都是世界上最頂尖的先端研究,有如在雲端上面,必須非常努力將這些技術逐一落實開發成功,未來的挑戰將越來越大。

醣基積極挑戰全球新藥開發的企圖心,努力打造台灣成為全球醣開發的重鎮,並極有希望成為全球生技業的Apple,如今在眾多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加持與努力下,看來醣基已向這個目標,更邁進一步了。

醣基

成立時間:2013年

董事長:路孔明

股 本:18億元

技術來源: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營運項目:醣均相化抗體新藥股 東:中研院、中天、泉盛、玉山、富邦、台新、潤泰圖說: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左)無私捐出畢生專利技術給醣基,右為醣基董事長路孔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