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田溯寧、楊致遠、張明正把手云夢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25/4MMDAwMDIzNDQ4Mg.html

十六年前,田溯寧遇到了兩個人:一個是趨勢創始人張明正,另一個是雅虎創始人楊致遠。十六年之後,一件事情將他們捏到了一起,由當初的朋友變成如今的夥伴。「這就是云計算。」田溯寧說:「過去四十年來,這是IT產業發生的一件最讓人激動的事情!」

坐在位於北工大軟件園的「北京云基地」辦公室,田溯寧接受本記者採訪,回憶起十六年前的硅谷往事,仍然覺得那是人生中最有意義的際會。

1988年,張明正在台灣創立趨勢科技,1994年,楊致遠創立美國雅虎,同年田溯寧回國創立亞信。三家公司先後在日本東京、美國納斯達克成功掛牌,雅虎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門戶,趨勢成為全球最大的華人軟件公司,田溯寧則加盟中國網通。

1995年,三人硅谷際會,互聯網正熱,事業初創,可謂意氣風發。

張明正回憶道:「那時候我們常在各種峰會上一起交流,田溯寧有『產業報國』的理想,而我熱衷於各種賺錢的商業模式,楊致遠則常思考技術前沿,大家很互補,只是一直沒有進行商業上的合作。」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2006年。那一年,田溯寧離開網通,成立寬帶資本。傳統病毒產業趕不上互聯網的腳步,張明正在為趨勢尋找新方向。楊致遠則準備接替塞梅爾特出任雅虎CEO,復興雅虎。

2008年,楊致遠復興雅虎失敗,巴茨接任。世界正在發生變化,三個好朋友都開始了新的探索。他們找到了共同的事業,云計算。

「云計算時代,華人要改變『做苦力』的產業地位,領領創新」。說這話時,初春的陽光透過落地玻璃窗打在田溯寧的臉上,明媚生動。

四個行業的融合機會

田溯寧說,三個人身上要麼有云計算的基因,要麼有云計算的潛質。

云計算最早源於雅虎的hadoop,這是一個開源分佈式云計算平台,雅虎門戶、搜索、廣告系統都基於hadoop平台,眾多互聯網企業如淘寶、百度的主要業務都基於Hadoop平台。田溯寧當時覺得,整合產業資源,一定要拉楊致遠入局。

云 計算最早由兩種力量在推動,最大的力量是互聯網。互聯網發現大規模用戶需要計算,而且是便宜的計算。雅虎最早是免費的,當用戶發展到1000萬 時,EMC、IBM、HP太貴了,當時楊致遠就想,能不能用PC服務器解決大規模計算與存儲的問題?於是雅虎以陸奇為首組建了一個12人的團隊,做出了 Hadoop,成為最早的云計算軟件平台。陸奇後來跳槽至微軟,負責微軟搜索,負責微軟面向云計算的排頭業務。

除了互聯網,云計算的另一推動力量是軟件虛擬化。過去一台PC一個人用,云計算時代則是100個PC、1000個PC,谷歌則是把100萬台以上的PC聯結起來,通過平行計算技術讓所有用戶分享,軟件虛擬化從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說到軟件,沒有人比張明正更合適。」田溯寧說,華人做軟件最成功的人是張明正。除了美國公司,軟件公司年銷售超過10億美元的,全球只有兩家:一家是SAP,一家是趨勢。

「還在網通的時候,我和明正就開始討論,有什麼事情,能像互聯網、像PC技術、像移動通訊一樣,改變這個世界的未來?」田溯寧說:「我們兩人最後得出了一致的結論,就是云。」

田 溯寧認為,云計算是媒體、通訊、IT、互聯網這四個行業融合而產生的一種革命。古登堡(活字印刷術)之後,媒體行業500年沒有發生革命;貝爾電話之後, 通迅行業100年沒有發生變化;IT包括計算與存儲行業,30年沒有發生變化了;而互聯網本質是通訊,已經歷二十餘年的發展。「四個行業融合,機會千載難 逢。」

田溯寧認為,計算機的革命始於主機,終止於云計算。云計算時代,每個人都成為數據人,一輩子喜歡的電影、照片和日誌,都可以存儲;因為海量而便宜的計算能力,都可以分析、管理。而現在互聯網太貴了,太亂了。

2010年5月,張明正與田溯寧合作,成立天云科技,同時,楊致遠承諾以投資的方式進入田溯寧的投資機構,包括黑莓基金及云海基金。「三劍客」正式聯手,意在抓住四個行業融合的云計算機會。

田溯寧的角色構想

云基地位於亦莊的辦公室共12層,入駐企業有12家,均為寬帶資本投資,包括天云科技、YOYO(友友)、中云、天睿、天維信通、天潤融通、云立方等公司,投資額達5億元。

友 友是做云操作系統的公司,創始人姚宏宇原來是楊致遠手下的一名干將。作為最早的云計算平台,Hadoop在商業上並不成功,那些人才後來一部分出走 Google,一部分加盟微軟,一部分人去了亞馬遜。楊致遠成了一個布道者,剩下一個人,貢獻給了寬帶資本,即友友天宇科技創人姚宏宇。去年,友友開始實 現盈虧平衡。

Tcloud(天云科技)做開源軟件,由張明正與田溯寧一起投資。云計算時代,不再是單一產品面向廠商,將由系統方案商面對客戶,而天云科技正是提供云計算的系統方案。「這是我的老本行,亞信就是做這個的。」田溯寧說。

北京云基地生產服務器的超云科技,是寬帶資本、北京市經信委與Super

Micro 合資的。Super Micro是全球第四大服務器生產商,生產新一代云計算服務器,以前為雅虎和GOOGLE生產服務器,由楊致遠介紹引入北京云基地。田溯寧告訴記 者,Super Micro的特點就是節能減排,過去十台服務器,現在一台就夠了,過去用unix的大型機,用硬件帶軟件,現在用戶x86的小型機就可以了。

超云科技2010年10月份已經開始生產,預計2011年將生產6萬台云服務器,實現銷售6億元。田溯寧很興奮,他稱這款服務器將直接跟IBM和HP競爭。

田 溯寧說,計算機的歷史已經走過三個階段:先是大型計算機的階段,只有一個公司,就是IBM。後來,PC革命將這個格局打得天翻地覆。PC又走了兩條道路: 一條是蘋果的全封閉式道路,另一條是wintel道路,既聯盟又分工的道路,通過這種分工,把高附加值的環節放在wintel,把低附加值的環節分往亞 洲,比如整機製造的環節。而第三個階段則是進入互聯網時代。

至於云計算選擇哪條道路,田溯寧認為現在談論為時太早,但趨勢已然顯現。其根據是,微軟與惠普合作生產服務器,軟硬結合;英特爾與諾基亞合作,開發Meego操作系統;蘋果與ARM眉來眼去,未來將從芯片直到終端,同時面向最終用戶提供服務;oracle與sun合併……

整個計算行業正變得前所未有的混亂,田溯寧卻從混亂中看到了規律,即所有公司都在試圖建立一個軟件、硬件、服務、關鍵零部件的「結合體」,而這僅是表象,每個公司有一個同樣的目標,即成為系統集成商,集成上述所有產品,面對最終客戶。

田溯寧未來的角色之一,就是做類似的系統集成商,將操作系統、服務器、軟件、應用一起打包,幫助他們找到最終用戶。

田溯寧目前正在跟國家電網合作建設私有云。而公有云方面,張明正的趨勢科技正與台灣地區的中華電信合作,推出類似亞馬遜的EC2云存儲服務,名字叫中華云。同時,北京云基地還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展開了探索合作。

「很多云服務,用戶實際已經離不開了。」田溯寧說,比如gmail是云服務,百度搜索是云服務,移動的短信是云服務,存在電信運營商的服務器上,向用戶推送,騰訊的即時通訊也算云服務,淘寶的電子商務也是典型的云服務。

競奪云計算運營商

田 溯寧認為,云計算時代的海量數據,使得運營超級數據庫的能力十分重要。所謂運營超級數據庫,即對非結構型的大的數據庫進行管理、挖掘,然後重新展現,編 輯,具有這種能力的公司,將成為未來的云計算運營商。與現在的電信運營業務相比,這是一塊大得多的市場,因為電信運營只是運營人類的通訊,而云計算運營的 則是整個社會。

在全球,微軟、亞馬遜、谷歌、Facebook都在爭搶云計算運營商的席位,在中國,有可能爭奪這個席位的包括中國移動等三大電信運營商、阿里巴巴和騰訊。田溯寧的寬帶資本也想競奪一席,只是競奪的模式不同。

寬帶資本是「造船」的模式。云計算產業鏈包括兩條產業鏈:一條是運營產業鏈,一條是製造產業鏈。製造產業鏈提供軟件、硬件設備,運營產業鏈為製造產業鏈提供資源整合的平台。

微軟、蘋果、IBM希望整合產業所有的資源,做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亞馬遜、谷歌則從運營商產業鏈出發,把持最終用戶,希望通過運營產業鏈整合硬件產業鏈。寬帶資本則希望從中國的環境出發,集成小部件造成大船,最終競得云計算運營商的席位。

田溯寧認為,外國企業在技術上、理念上已經十分領先,但競奪云計算運營商的席位,現在還不到分勝負的時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43

田溯寧:最積極的云投資領跑者

http://www.21cbh.com/HTML/2012-8-17/0MNDEzXzUwMDQ0Mw.html

寬帶產業基金董事長田溯寧毫無疑問是國內「云產業」最積極的引領者。

從2008年開始,田溯寧就大力聯合各種力量,推動云計算產業在中國的落地。在2009年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田溯寧就稱,寬帶資本下一步的主要投資將會以「云」為核心來構建投資價值鏈,從基礎設施、操作系統、軟件到應用、內容。

事實上,從2009年開始,田溯寧頻頻飛往硅谷,在那裡,他看了不少硅谷的早期的云計算公司,業務領域涉及芯片、交換機等等。寬帶資本也投資了幾家云計算產業鏈上的早期創業公司。

田溯寧甚至把云計算產業的高度,提到中國經濟轉型的國家創新實力層面。他認為,「云計算帶來的將是一場破壞性的創新變革,於中國機會巨大。」 他希望在云計算時代,華人要改變『做苦力』的產業地位,引領創新。

在成立了北工大軟件云基地之後,8月16日成立的中關村云計算產業基地,其背後也和田溯寧的大力推動分不開。這一次,他充分運用了他的政界資源,他包括工信部、北京經信委、中關村管委會、海淀區人民政府都紛紛出面表示支持。

中關村云計算產業基地的目標,是做一個中國云計算的「創新孵化器」,「在云基地內有效對接硅谷云計算最新成果,匯聚最優秀的云計算企業,以及資本、創投的力量。」

目前,該基地已吸納了包括硅谷企業Evernote在內的21家企業入駐,此前,云計算已經成為各高新區競相引進的「香餑餑」。

在田溯寧看來,中國是數據最大的國家,而伴隨著寬帶應用普及化,移動互聯網加速,「big data」(大數據)的時代已經到來,云產業也將開始有實質性的發展。

但是,從這幾年云計算產業的發展來看,真正有規模、有競爭力的云計算公司並未出現,整個行業處於相對早期,很多投資機構和投資人也頗為觀望,擔心投資週期太過於漫長,且對於技術的考證、行業的判斷、發展中的輔助支持,也要求很高。

針對這種情況,「抱團」投資開始出現。這一次,寬帶資本聯合了金沙江創投、北極光創投、紅杉資本、合毓資本共同發起「云天使基金」。

云產業:自上而下的推動

在田溯寧過往談及云計算產業時,他曾反覆強調,政府應該是云產業強大的推動力量。

在 2009年的那次採訪中,他曾經為政府推動云計算提了三個方向:一是市場推動,比如政府的信息公開,建立政務云。二是政策規劃,下一步云計算要發展,要訂 立很多規章制度,包括數據擁有權問題、隱私問題,應該前瞻性地提出中國的數據法。三是政府要比較擅長產業的規劃,比如園區的規劃,與企業密切配合,促進中 國的產業升級。

聯繫到今天的北工大云基地和中關村云計算基地,提出的第三個努力方向,似乎已經走在了前面。

「我們中國的云和美國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根據田溯寧近年來的觀察,在美國由於有亞馬遜這樣的資源提供者,云計算的應用發展迅速,生態系統容易建立,但國內情況不盡相同,需要有其它力量進行推動。

「云 計算」的概念在美國已誕生數年。2006年,亞馬遜率先推出彈性計算云服務,隨後,Google首席執行官埃裡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會上首次提出「云計算」概念。簡單地說,「云端」的分佈式計算代替了本地計算機或遠程服務器的運作形態,讓數據中心以互聯網 的方式實現運行。而「云」包括了存儲、物聯、安全等不同板塊。

在國內,「云計算」的提法已經從一開始的神秘莫測,到今天的風生水起。兩年 前,鄭州高新區「數據銀行」作為國內第一個云存儲中心投入使用;去年,云海創想云存儲產業基地在無錫高新區奠基。云計算平台方面,出現了阿里云、盛大云等 以亞馬遜為師的平台方,以及百度這樣的存儲平台。但是,業內普遍認為,國內公司尚無一家可與亞馬遜媲美。

「從我這個角度推動云產業和投資,比如建立云基地,在過去兩年內做基礎設施部分的建設工作」,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田溯寧並未掩飾自己的野心。

實際上,相比互聯網行業的其它領域,云計算更加依賴於資本,對用戶數據積累和技術積累的要求,遠非小型創業公司短期之內可以達成。而政府在其中亦扮演著微妙角色。像Evernote CEO菲爾·利賓這樣的硅谷企業主,對中國的互聯網管制更是充滿困惑。

寬帶資本的優勢恰好可以幫助企業彌補這些短板。截至目前,寬帶資本一共投資了9家云計算公司,從服務器到虛擬軟件和管理軟件。

另據記者瞭解,4月20日宣佈成立的「云天使」美元基金,初始規模1000萬美元,主要用於投資云計算技術和服務相關的早期創業企業,每個項目不超過80萬美金,約400萬人民幣。

它的官方名字叫作China Cloud-Tech Angel Fund Partnership,中文名只是一個尚未被核准的通俗稱謂,如基金負責人秦捷所說,這間接反映了「云概念」的火熱——相關名稱多已被註冊,「基本上很難弄到你真正想要的名字」。

分羹云計算:一場長跑運動

儘管概念火熱,云計算產業鏈上的公司,形成規模、盈利模式突出的卻並不多,大多云計算公司,尚停留在初期階段。

云計算領域的投資,目前集中在兩大板塊:第一是云計算技術,囊括虛擬化技術、云計算平台的引擎、集群管理、平行計算等。另外一個方向則是云計算服務。秦捷向記者表示,雖然沒有明確的預期比例,但後者將是云天使基金的投資重點。

「云天使看好移動互聯和SaaS(軟件即服務)」,秦捷進一步解釋,「移動互聯網範圍廣泛,各種各樣的應用可以在上面實現,只要使用云計算服務的提供形式。隨著移動終端功能的越發強大,隨時隨地的服務都可以推到智能終端上,市場潛力很大。」

在高德納諮詢公司(Gartner Group, NYSE: IT and ITB)的市場預測中,目前超過一半的企業正在使用某種形式的SaaS,這意味著該技術已經越過炒作高峰期,逐漸成為主流應用技術。但在複雜應用程序市場上,SaaS仍顯稚嫩。

這項針對企業用戶市場的在線服務在美國尚不成熟,在國內則更加滯後。不過,這也同時意味著可供填補的市場空白。一位專注於該領域的投資人告訴記者,他還未從國內發現一家如社會化商業軟件提供商Jive那樣,為企業做ERP的好公司,但未來一定會有類似企業出現。

對中小創業者來說,云計算領域內機會豐富,但不是每個部分都適合小公司單打獨鬥。秦捷認為,云計算服務的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提供云存儲和計算資源,更適合大型的互聯網企業和運營商來做。

其它一些試圖為國內個人用戶打造Dropbox的創業者也嘗到了挫折。上述投資人表示,「雖然快盤一類的云存儲模式對個人用戶非常有幫助,但在國內還是有資源儲備的巨頭來做這些事比較好,比如迅雷的會員服務。」

在 該投資人看來,個人云存儲業務還是「離錢太遠了」。中國用戶還沒有培養起使用付費服務的習慣,這是Dropbox和Evernote模式在國內推廣的一大 障礙。而免費的個人存儲可以由業內巨頭直接搶灘完成,其大數據分析能力強於中小企業,它們的進入對創業者們來說可能是致命打擊。

而不止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不必追捧「云」的概念,拓寬對大數據的理解,在細分領域中同樣可以找到合適的創業機會。互聯網廣告營銷即是未來大數據可以發揮效用的典型領域。

在 硅谷業已流行的RTB(實時競價)系統中,單個公司每日為廣告主完成的在線廣告監測以T來計算。國內公司如傳漾科技和MediaV,力推這種依賴大數據分 析的RTB模式——廣告客戶更容易精準定位,通過exchange平台即可完成廣告的自動投放。傳漾科技董事長王建崗曾說,「(RTB的實現)在中國只是 時間問題」。

一些擁有建設產業鏈夢想的投資人則試圖建立特定領域內的創業孵化器,整合多方資源,從頂部提供更為強大的數據挖掘和處理資源,讓進入其中的每一家創業企業可以分享大數據帶來的「福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