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是通貨收縮,不是通貨緊縮” 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208

2014年10月28日,上海,超市促銷活動。盡管通貨緊縮尚未定論,但應警惕這一壓力從生產領域擴散至消費領域。 (東方IC/圖)

目前我們還處於通貨收縮的階段,不是通貨緊縮。也就是通脹率下來了,但價格還沒有。

為什麽現在通縮的壓力比較大,還是經濟相對比較疲軟,制造業的過剩產能非常嚴重。

至於貨幣供應量,不是錢發的不夠,也不是錢沒有下去,而是錢下去了沒發揮作用。

通縮沒到,但壓力在增大

南方周末: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12月份CPI同比增長僅1.5%,PPI同比下降3.3%,PPI下行大幅超預期,顯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很大。從1月份大宗商品及生產資料價格走勢來看,PPI環比還將下行。有人說,通貨緊縮離我們越來越近了。你怎麽看?

黃益平:目前我們還處於通貨收縮(disinflation)的階段,不是通貨緊縮(deflation)。通貨收縮的意思就是通脹率下降,但並不一定是價格的下降。當然通貨收縮發展到比較嚴重,很可能變成通貨緊縮。CPI是1.5%表明通貨收縮的勢頭還是很明顯,而PPI的負增長很嚴重,已經連續34個月下降,所以在CPI里面是通貨收縮,在PPI里面已經是很嚴重的通貨緊縮了。

目前來看PPI在短期內很難擺脫負增長的走勢,CPI應該也會保持較低的水平。目前大多數人對經濟增速的預測還是在7%左右,假如沒有一個強勁的複蘇,沒有改善需求和消化過剩產能,那麽無論用不用大力度的貨幣政策的擴張,我覺得都不會對通脹率造成很大影響。現在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消化過剩產能,如果過剩產能一直壓在這兒,PPI往上走的可能性很小。

產能過剩、貨幣低效

南方周末:這一輪通貨收縮或通貨緊縮,都有哪些成因?

黃益平:過去我們曾經做過一個研究,研究中國的通貨膨脹率是由什麽決定的,結果發現一般來說是兩大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貨幣供應量,錢發多了通脹壓力會上升,這是符合弗里德曼的貨幣數量理論的;第二是經濟減速,過剩產能過多的時候,會壓低通脹率。這兩個因素發揮主導作用的時期不太一樣,經濟在平穩的情況下,貨幣供應量對通脹的影響力很大;但如果是在經濟疲軟的時候,比如出口下降或者產能過剩,會把通脹壓到很低的水平甚至是通縮。

現在為什麽通貨收縮的壓力比較大,總體上看還是因為經濟相對比較疲軟,需求比較疲軟。在制造業里面,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過剩產能非常嚴重,2008年我們的工業產能過剩值達到25%左右,現在達到35%,尤其一些投資品的過剩更嚴重。過剩產能很嚴重就直接導致企業沒有定價能力,使價格不斷往下走。最新的因素就是國際石油價格在往下走,進一步拉低通脹率。

南方周末:從貨幣供應層面來看,目前貨幣供應量大嗎?

黃益平:從總量來看,貨幣供應量算比較大的,M2已經達到GDP的200%,相對於經濟的規模來說,在國際上這算比較高的了。當然在最近這一年,貨幣政策沒有大幅度的寬松,但從總量來說已經比較多了。

南方周末:但我們仍不時聽到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聲音,是否錢沒有進入到實體經濟?

黃益平:這個問題我不是太理解,有很多官員也在說錢沒有進入實體經濟,當然有一部分錢是在資本市場上。事實上如果你去問銀行、信托等金融機構,他們都認為錢其實進入了企業,只不過最後我們沒看到錢推動經濟活動變得更活躍。

這可能有一些特殊因素,我覺得金融抑制是其中之一。比如央行對銀行存貸款基準利率還是有管制,這種管制壓低了正規金融系統的利率,一個直接的後果就是正規系統里資金需求特別大。如果是有金融抑制,政府對利率和信貸配置有幹預有管制的話,實際是偏好國有企業,歧視民營企業。那麽在資金配置上,最後的結果就是國有企業和大型民企可以融到資,而其他民企融不到資。

但實際上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的盈利狀況不太好,剛才說的過剩產能絕大部分產生在國有企業,像鋼鐵、水泥、氧化鋁和建材等行業,本來產能過剩就很嚴重,你給它錢,它就只是維持生存,這些企業拿到錢也難以推動經濟增長,而那些盈利能力相對更強的需要錢的企業只能到銀行外的市場去融資,包括影子銀行。因為正規系統的利率壓低,使得非正規系統的資金利率尤其高。所以我覺得不是錢沒有下去,而是資金配置的問題,錢下去了沒發揮作用,貨幣的流轉速度沒有原來那麽高。

南方周末:還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去杠桿化,像沿海一些制造業,據我們了解正深陷互保危機,就是前幾年杠桿率太高,銀行一抽貸企業就大片大片地陷入困境。

黃益平:這里面有杠桿率高的原因,但我認為互保本身不是一個分散風險的好的方法。杠桿率高當然容易出問題,不高也會出問題,因為中小企業在經濟下行的時候本來就比較脆弱。互保這個制度有很強的順周期特性,經濟一旦下行,個別企業一出現問題,受到連累的企業很容易一倒一大片。這個方法有點像日本當年的主銀行制,銀行和大企業之間相互持股,所以它沒有企業倒閉發生,因為如果哪家企業陷入困境,銀行就給它提供大量貸款。但是,這麽做的結果就是,沒有單個企業倒閉,但一旦出問題就是整個系統出問題。

無需大力放松貨幣

南方周末:經濟要走出通貨收縮,取決於哪些因素?

黃益平:這種局面要改變,我覺得要看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經濟增長何時會出現反彈,反彈會阻止價格進一步下行;二是總量上貨幣政策還是有一定的作用,我們聽到融資難、融資成本高,這里面有前面說的利率雙軌制因素,也有總量因素,市場上資金太貴,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還是有幫助的;三是怎麽通過結構性的改革去化解過剩產能,這些過剩產能的企業其實類似於日本的僵屍企業,只有把這些僵屍企業關掉,把過剩產能消化掉,才能推動價格往上走。這個工作是需要相當的魄力和決斷力的,涉及國企改革,涉及政府對失業和GDP下滑的容忍度等。

南方周末:過去一年里央行的貨幣政策與以往有些調整,代之以定向降準等手段。現在通脹率下降,貨幣政策可以適度放松,但有人主張降準,有人主張降息,你怎麽看?

黃益平:首先我反對通過大力度的貨幣放松來保增長的做法,現在應該接受增長速度的適度放緩。我也不贊成很多定向的貨幣政策,很多定向手段其實效果並不好,實施起來也很困難。過去政府出臺了很多政策,試圖解決融資難和融資成本高的問題,效果其實不好,比如說要引導銀行更多向中小企業、小微企業貸款,其實在經濟下行時,小企業風險更高,理性的銀行憑什麽給它們貸款?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只能從改革入手,取消利率雙軌制和信貸配給數量管制。

另外,如果錢比較緊的話,我覺得應該考慮利率手段和數量手段兩者相結合。

最後,如果經濟需要一些貨幣政策的支持來穩增長,我個人的偏好是一些總量的手段,結構性的手段可能在財政政策端更好操作一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