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郎顧之爭”十周年祭 關於國企改革理論分歧的思考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106

編者按:重提“郎顧之爭”,是因為事涉國企改革的大問題。不遺忘、不回避、不漠視、不懼怕,勇敢地正視矛盾,積極地尋求解決之道,是“郎顧之爭”十年後仍值得再談的原因所在。本文不代表南方周末的觀點,僅供讀者參考,歡迎更多分析文章。

推動社會的改革與創新,僅憑激情和感覺是遠遠不夠的。在政治與民眾之間,需要一個充分發育的、具有獨立批判精神的公共知識分子階層,為社會決策提供專業、理性、客觀、系統的理論支撐。

爭論,還是不爭論

2004年8月9日,郎鹹平在複旦大學的一場公開演講中,點名批評格林柯爾董事長顧雛軍在“國退民進”過程中“席卷國家財富”。顧雛軍強硬還擊,由此點燃了一場迅速席卷全國的“郎顧之爭”。

爭論從國企改革議題開始,迅速向深處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延伸。爭論的主體從學術圈迅速蔓延至社會各界。代表不同立場的意見領袖高調登場,形成了針鋒相對的兩大陣營。爭論雙方在亮出底牌後,似乎都感到議題的宏大與沈重,及理論準備的不足。顧雛軍戲劇般地鋃鐺入獄成為一個契機,爭論在沒有勝負結局的情況下,極其怪異地戛然而止。此後,爭論,還是不爭論,成為兩大陣營內心的糾結。

小平同誌所說的“不爭論”,是針對某些不涉及原則、立場和方向的具體措施和手段而言,以免無休止的糾纏耽誤了改革發展的時機。對於涉及原則、立場和方向的重大理論問題,小平同誌從來都是旗幟鮮明主張“要爭論”的。這在小平同誌的思想理論體系里面有全面準確的表述,這也是中國共產黨實現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的基本態度。

“郎顧之爭”中的國有資產私有化議題,就是一個必須爭論且繞不過的重大理論問題。遺憾的是,“不爭論”被其中一方擡了出來,作為回避過早觸及核心議題的擋箭牌。

十年過去了,當初繞著走的巨石卻依然橫亙在我們面前。“不爭論”並沒有使雙方的分歧因時間和形勢的變化而消弭,反而牽涉出更多的政治和社會問題。分歧一直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潮底層潛行,長時間地積蓄能量,如今正在強有力地浮出水面,成為當今社會階層利益撕裂、改革共識破裂、政治訴求分裂的最危險因素。

如今,“不爭論”正在產生變種。有人把正常的爭論視為“反對國企改革”,企圖通過封殺不同聲音來制造“不爭論”;有人幹脆只做不說,根本不給你爭論的機會;有人爭論觀點是一套,實際路徑是另一套。如此這般,千奇百怪。十八屆三中全會主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也正在演變成一些人主張徹底私有化的依據。

這場“爭論”遲早還要再來。這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拖延下去,最後的代價將超出所有人的心理預期。與其這樣,還不如來一場幹脆的爭論。

“郎先生”歸來!“顧先生”歸來!

務實,還是務虛

“郎顧之爭”的發生,是國企改革的矛盾和問題不斷積累的結果。

回顧國企改革的整個歷程,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殘酷的事實:國企改革的理論創新一直滯後於實踐探索。國企改革是在理論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強行啟動的。現在回頭看,國企改革的前半段,至少在中國共產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以前,一直處在曲折的“試錯”過程中。十五屆四中全會作出了《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以及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的進一步闡述,才逐漸形成了比較完整、科學的行動綱領,基本明確了國企改革的大原則和大方向。但是在此路線方針政策大框架之下,一些重大理論問題仍有待破解,涉及具體的改革細節,仍需要大量的理論充實、完善和創新。

一些人對此並不服氣。他們要麽直接予以否定,要麽進行相反方向的解讀,要麽就在具體實踐上另搞一套。於是,理解與認識的分歧借助於理論的滯後,便將實踐上的搖擺和偏差不斷地放大,導致矛盾和問題的不斷積累。

理論的滯後又和中國學術界的浮躁有關。在國企改革理論探討中,許多研究成果不過是改革過程與經驗的總結,或他人學術觀點的匯總,以及對舶來品的中國語境表達而已。學術界越來越喜歡“務實”,喜歡在具體操作層面發表宏論。一些學者已然成為“學術明星”。他們拿捏著媒體的喜好,揣摩著大眾的情緒,習慣於就國企改革的某一個枝節問題,從某一個角度發表“靈感式”的觀點,說說而已,說完拉倒。

由於“務虛”與“務實”交錯在一起,導致焦點彌散。加上學術界自身的不足,更多的時候是各自表述,對天放空槍,結果誰都沒被打中。你說理論,他說實踐;你說實踐,他說國情;你說國情,他說世界;你說世界,他又說回理論。相互對罵來回繞,東拉西扯一團糟。

如果說改革開放前30年重“務實”、重實踐、重“怎麽辦”、幹起來再說,側重於讓實踐來檢驗真理的話,那麽在矛盾已難以調和的當下,應該重“務虛”、重理論、重“怎麽看”,看清楚了,再往下走,必須回歸讓真理來指導實踐。在把“道理”說清楚後,讓我們再懷著無比堅定的信心,朝著更加清晰的目標,重新上路。

左派,還是右派

十年前的“郎顧之爭”,要說有什麽後遺癥,就是它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把中國社會分成了對立的兩派。人們把塵封已久的鬥爭標簽——左派和右派——翻了出來,分別給兩大陣營的頭面人物貼在臉上。

由於絕大多數的人對左和右的準確含義並沒有深入的了解,相互摻雜了對好人、壞人、善人、惡人的角色認證,正常的學理爭辯也帶有了非理性的羞辱成分,甚至人身攻擊。與歷史上大不相同的是,被冠以右,可能還是一種時髦的雅稱,說明你敢說話、有擔當;被稱呼為左,基本上就是罵人了,說明你思想守舊,阻礙歷史前進。如果不幸被定性為極左,你基本上就沒有發言權了。比如某位被歸為左類的著名學者已公開抱怨:“現在的論壇基本上都不邀請我了。”

另外值得註意的是,有些學者雖然被歸為右,但是在其行動哲學上卻是極左的一套,即罔顧客觀事實,脫離基本學理邏輯,極力渲染片面的、負面的、不實的數據材料,提出一些根本不適合中國國情和現實可能的建議和主張,並極力揶揄、醜化和壓制爭論對手。

當下社會存在的左右之分,其實更多的是一種主觀臆想。有這個臆想在先,必定會影響我們對真理的認知,甚至影響我們整個追求真理的過程和手段。

真理是沒有左右之分的。它是什麽就是什麽。找到了真理,把握了真理,就不會有左右的搖擺。

也許真有那麽一些人、一些團體或一些勢力,對所謂的右有著固執的偏好,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與之公平、公開地論戰,也並不影響我們從對手的身上發現尋找真理的線索。

因此向中國的學術界和媒體倡議:從此不再以左右自詡或者互封。在追求真理的途中,我們彼此就是不可或缺的對立統一體。

“郎先生”不必因左而以為就勝券在握,“顧先生”也不必因右而遮遮掩掩。讓我們回到學術聖壇,回到春秋諸子論戰的環境,為我們各自以為的真理而戰。

公知,還是良知

十年前的“郎顧之爭”,把中國公共知識分子集體推到前臺。

“郎顧之爭”發端於2004年8月。同年9月,某周刊首次推出公共知識分子概念,並選出“影響中國公共知識分子50人”名單。在這個50人名單及以後每年選出的50人名單里,那些在“郎顧之爭”中橫刀立馬的風頭人物赫然在列。

然而,公共知識分子這個稱呼很快就成為網絡上嘲諷對手的代稱。導致“公共知識分子”聲名狼藉的原因有四點:政治投機、利益代言、漠視不公和道德缺失。在“郎顧之爭”中,某些公共知識分子這樣的表現可謂淋漓盡致。在“郎顧之爭”之後,在國企改革議題上,他們依然將大量缺乏基本立場、理論邏輯、客觀判斷和事實依據的言論訴諸媒體與網絡,讀來既令人憤慨,又使人汗顏。

盡管如此,我仍要在此向全社會呼籲:其一,公共知識分子是一個偉大的稱謂(朱大可語),請維護對公共知識分子的尊敬;其二,請公共知識分子找回自己的良知,守護這個偉大的稱謂。

推動社會的改革與創新,僅憑激情和感覺是遠遠不夠的。在政治與民眾之間,需要一個充分發育的、具有獨立批判精神的公共知識分子階層,為社會決策提供專業、理性、客觀、系統的理論支撐。

良知是指人類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識。人類越走向文明社會,良知的力量就越明顯。知識分子作為承載具象文明的人群,先天便具有更強烈的良知意識。

如果我們不相信良知的力量,那就真的無可救藥了。

中國正處於急劇的轉型時期,知識分子階層也在發生深刻的轉型。知識分子群體又該如何維系自身的良知?公共知識分子的良知又是什麽?

其一,對歷史負責。要有歷史的負重感,凡事多從歷史的選擇與現實的延續角度思考答案,不可妄下論斷,更不可意氣用事,張口就推倒重來。

其二,對人民負責。說到底,學術理論只有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如果只是為少數人甚至權貴階層服務,那必定為君子所不齒。

其三,對學術負責。知識分子之所以有別於普通民眾,就在於其受過專業的學術訓練,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能抽離具體到一般,有著嚴謹的邏輯推導能力,切莫犯下連普通民眾都知曉的邏輯錯誤和常識錯誤。

其四,對自己負責。知識分子應該是最珍惜自己名聲和氣節的人群,他們也因此品行而得到社會普遍的尊重。知識分子不能像政客那樣滴水不漏,也不能像市井潑皮那樣隨意罵街。他們應該是有理論,有實際,真性情,敢擔當。

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學術負責,對自己負責。這應該是每一位公共知識分子的良知。在此基礎上展開爭論,不管誰勝誰負,我們離真理就不遠了。

最後鄭重呼籲:其一,要以高度的理論自信,營造“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理論探討環境。真理不怕爭論,要在與各種理論的較量中,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並由此教育和團結廣大民眾;其二,要支持和監督媒體在爭論中發揮公正、公平、公開的輿論平臺作用,糾正某些媒體演變為單方面理論流派輿論工具的傾向;其三,既要鼓勵和寬待基於理論層面探討的各種不同意見,更要制止違背憲法的言行。

謹此呼籲並建議,表達對“郎顧之爭”十周年的紀念。

(作者為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52

全球最大黃金ETF十周年了:資產規模較高點縮水2/3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95

本周SPDR黃金ETF(代碼GLD)將迎來發行10周年紀念,這一全球最大的黃金ETF在2004年11月18日發行。作為第一貴金屬ETF,SPDR黃金規模峰值曾達到767億美元。不過受到美股及美元的反彈,SPDR黃金目前的規模為270億美元。

盡管過去兩年SPDR黃金跌幅高達34%,但是歷史收益(過去10年)依然達到149%,比標普500指數同期的112%收益更高。在2011年8月19日,SPDR黃金767億美元的規模曾經一度超越SPDR標普500指數基金(代碼SPY),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ETF基金。目前SPDR黃金規模依然為全球第九。

GLD僅用了3天規模就擴大至10億美元以上,為歷史最快;排名第二的PIMCO Total Return ETF用了2個半月才達到如此規模。

嚴格來說,GLD並不是ETF,而是授予人信托。但是它運行和交易的方式和ETF並無二致,因此市場一般都將GLD定義為ETF。和普通股票或者債券類ETF相比,GLD的盈利稅更高,達到28%,股債類ETF只有20%。

GLD單日的平均交易量只有10億美元左右,遠低於現貨黃金200億美元/日和倫敦OTC市場1500-2000億美元/日的規模,因此對於黃金市場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編者註:黃金ETF基金是指一種以黃金為基礎資產,追蹤現貨黃金價格波動的金融衍生產品。由大型黃金生產商向基金公司寄售實物黃金,隨後由基金公司以此實物黃金為依托,在交易所內公開發行基金份額,銷售給各類投資者,商業銀行分別擔任基金托管行和實物保管行,投資者在基金存續期間內可以自由贖回。作為一種在交易所交易的開放式基金,黃金ETF基金的基礎資產是黃金現貨,並以基金份額價格的變動反映黃金現貨減去應計費用後的價格變動為目的。基金持有黃金並可隨時以一攬子數量實現黃金和基金份額之間的交換。值得註意的是,黃金ETF為被動型投資基金,它不能持有或交易高風險的衍生產品,如期貨和期權等。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629

【隊長熱線】三十周移動平均線 名人堂

來源: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5/03/blog-post_16.html

(歡迎各位於commentspost to pageinbox提問,除隊長的腰圍等一級國家機密外,必定知無不言,謝謝!)

網友Kwok Alex問:隊長,基於鋁庫存在五年新底、油價下跌(生產成本下跌)、飛機和汽車(油價下跌和新的環保法例)需求增加,請問隊長美鋁(AA)前景怎樣?如果是好,哪一季度是買貨良機?用sell option put來買貨是不是一個好策略?謝謝!好期望隊長不久將來開班教授美股。

你的問題謹覆如下:
重點:
1. 小弟認為自己不懂基本分析,恕我無能為力
2. 小弟不建議單頭short put,因為數學上證明這策略是贏粒糖,輸間廠

一如上回解答閣下問AT&T(T)Verizon(VZ),小弟不才,沒能力分析美股巨企個別的基本因素。閣下所講的推論可能相當合理,但自己作為小投資者,比較註重市場對故事的反應,而不是靠故事本身操作。因為市場可能不同意這些因素;可能同意但背後有另外更大的因素;也可能現價已經反映這些因素。

觀察股價本身的表現,可以得出比較客觀的看法。自己碰上任何股份,第一件事就是看股價周線圖,及其三十周線的狀態。(如慣用日線圖,可用二百天線。)如果股價在三十周線之上,而三十周線傾斜向上,才考慮買入。價格跌穿三十周線、周線走平或向下,恕不考慮。

長期移動平均線上升,代表股價仍然在上升趨勢。長期移動平均線橫行,代表股價顯露疲態。長期移動平均線下跌,代表股價處於下降趨勢中。

由此觀之,美鋁在2013年底,至去年九月左右,是非常優勢的投機對象;現在卻乏善足陳,自己不會買入。(見附圖一)



另一附圖為Kroger(KR),這種走勢可以作為自己理想的投機型態的一例。



而自己一以貫之,不建議贏糖輸廠的short callshort put策略,原因請見數篇舊作所述,不贅。此一原則適用於所有資產,單頭沽空期權,你拿著刀子來問我一百次,答案都是一樣,徒然浪費閣下時間。

小弟試過2011年七月用6點買過三個恒指極價外put,幾日後119點和135點平倉。對家收了我900元期權金,結果要嘔皮八嘢落樓。這種遊戲如果我導你去玩,也太不道德了吧?自己不做,甚至對賭的做法,絕不會鼓勵別人去做。



=====================================================
一圖勝萬言,板塊強弱見。
數據助分析,期權增表現。
想隨時看到美股數據、市場訊息及投資心得,請 Like「美股隊長」專頁。
【教學篇】IB基本功#1 - 「止蝕」:http://on.fb.me/1yduvFu
【教學篇】IB基本功#2 - 「市價成交」指令: http://on.fb.me/1I38nkn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usstockcap
Google+專頁:http://bit.ly/1tYbN39
名人堂 bloghttp://investhof.blogspot.hk/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449

【隊長熱線】三十周移動平均線

(歡迎各位於commentspost to pageinbox提問,除隊長的腰圍等一級國家機密外,必定知無不言,謝謝!)

網友Kwok Alex問:隊長,基於鋁庫存在五年新底、油價下跌(生產成本下跌)、飛機和汽車(油價下跌和新的環保法例)需求增加,請問隊長美鋁(AA)前景怎樣?如果是好,哪一季度是買貨良機?用sell option put來買貨是不是一個好策略?謝謝!好期望隊長不久將來開班教授美股。

你的問題謹覆如下:
重點:
1. 小弟認為自己不懂基本分析,恕我無能為力
2. 小弟不建議單頭short put,因為數學上證明這策略是贏粒糖,輸間廠

一如上回解答閣下問AT&T(T)Verizon(VZ),小弟不才,沒能力分析美股巨企個別的基本因素。閣下所講的推論可能相當合理,但自己作為小投資者,比較注重市場對故事的反應,而不是靠故事本身操作。因為市場可能不同意這些因素;可能同意但背後有另外更大的因素;也可能現價已經反映這些因素。

觀察股價本身的表現,可以得出比較客觀的看法。自己碰上任何股份,第一件事就是看股價周線圖,及其三十周線的狀態。(如慣用日線圖,可用二百天線。)如果股價在三十周線之上,而三十周線傾斜向上,才考慮買入。價格跌穿三十周線、周線走平或向下,恕不考慮。

長期移動平均線上升,代表股價仍然在上升趨勢。長期移動平均線橫行,代表股價顯露疲態。長期移動平均線下跌,代表股價處於下降趨勢中。

由此觀之,美鋁在2013年底,至去年九月左右,是非常優勢的投機對象;現在卻乏善足陳,自己不會買入。(見附圖一)



另一附圖為Kroger(KR),這種走勢可以作為自己理想的投機型態的一例。



而自己一以貫之,不建議贏糖輸廠的short callshort put策略,原因請見數篇舊作所述,不贅。此一原則適用於所有資產,單頭沽空期權,你拿着刀子來問我一百次,答案都是一樣,徒然浪費閣下時間。

小弟試過2011年七月用6點買過三個恒指極價外put,幾日後119點和135點平倉。對家收了我900元期權金,結果要嘔皮八嘢落樓。這種遊戲如果我導你去玩,也太不道德了吧?自己不做,甚至對賭的做法,絕不會鼓勵別人去做。



=====================================================
一圖勝萬言,板塊強弱見。
數據助分析,期權增表現。
想隨時看到美股數據、市場訊息及投資心得,請 Like「美股隊長」專頁。
【教學篇】IB基本功#1 - 「止蝕」:http://on.fb.me/1yduvFu
【教學篇】IB基本功#2 - 「市價成交」指令: http://on.fb.me/1I38nkn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usstockcap
Google+專頁:http://bit.ly/1tYbN39
名人堂 bloghttp://investhof.blogspot.hk/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517

途牛網CEO於敦德:成立十周年,有遠見的差異化是途牛發展的主線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11/159735.shtml

途牛網CEO於敦德:成立十周年,有遠見的差異化是途牛發展的主線
常皓靖 常皓靖

途牛網CEO於敦德:成立十周年,有遠見的差異化是途牛發展的主線

途牛旅遊網於2006年10月創立於南京。

i黑馬訊 11月11日消息,在途牛十周年的發布會上,途牛網CEO於敦德作了題為《有遠見的差異化》的講話。除了回顧途牛十年的發展歷程,於敦德還明確了將提升盈利能力作為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於敦德認為,途牛成立十年來,“有遠見的差異化”作為一根主線穿插著、引領著途牛發展的歷程。“‘有遠見’這個詞想表達的意思第一是這個方向是正確的,第二是穩定不變;‘差異化’意思是跟別人不一樣,是獨特的。”於敦德表示。 

資料顯示,途牛旅遊網於2006年10月創立於南京,已經開通了北京等64個城市出發的旅遊產品預訂服務。途牛旅遊網的服務涵蓋跟團、自助、自駕、郵輪、酒店、簽證、景區門票以及公司旅遊等,已服務超過400萬人次。

以下為於敦德在途牛十周年的發布會上的講話:

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途牛成立的十周歲生日。我們在2006年10月份,從一個70平米的小辦公室開始,不到10個人的團隊創建途牛,到2016年的10月份,剛好是十年的時間。在這十年的時間過程中,我們走了一條和其他人不太一樣的道路,在十年前選擇了在線休閑旅遊的方向,並且一直堅持到現在。

我想回顧一下我們在過去十年里面發展的簡要的歷程,有一根主線穿插著、引領著發展的歷程,那就是“有遠見的差異化”。“有遠見”這個詞想表達的意思第一是這個方向是正確的,第二是穩定不變;“差異化”意思是跟別人不一樣,是獨特的。我們希望自己做的工作,既能夠符合未來發展的方向,同時能夠與眾不同,能夠為整個行業變豐富多彩、不斷發展盡一份力量。

圍繞這樣的主線,我們發展的過程基本上都是符合“有遠見的差異化”的特點,從最開始我們專註在線休閑旅遊就是這樣。在當時機票和酒店是主流,機票和酒店領域在當時很成熟了,也很火,2003年、2004年就已經有公司上市,機票酒店在線的預訂已經比較方便地通過線上完成。但是休閑旅遊非常複雜,還主要是以線下為主,比較冷門。我們覺得如果我們能夠解決休閑旅遊預訂過程中的一些麻煩事,能夠通過互聯網和旅遊的結合,創造更好的體驗,一定能夠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於是我們確定了專註休閑旅遊的方向,確立了讓旅遊更簡單的使命,一直到現在。

剛開始我們認為進入旅遊行業是一個非常美好的事情,可以天天出去玩;實際上進入這個行業以後,我們發現兩眼一抹黑,什麽都不懂,需要了解學習這個行業,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投訴。截至目前,我們實現了30分鐘的96%的回複率,當天解決率是88%,通過積累和完善,建立了超過800個流程和標準,超過360個指標。有一些客戶很簡單的小問題,通常會影響到客戶的體驗,比如說護照是不是在有效期範圍內,有沒有半年的有效期,這一點小問題可能最後導致客人到了機場無法出遊。這些小小的問題我們都可以事先總結下來,避免這些問題在不經意間發生。

第三件差異化的事情是品牌。最早的品牌的投入是2009年,我們剛剛完成了第一輪機構融資,有一點小錢,希望能夠最大化它的收益。這個時候我們看到了地鐵上面的投放機會,花了10萬塊錢拍了一個簡陋的廣告,老人和小孩的版本,現在還有非常多的用戶記得這個版本,那個時候開始一直到現在我們品牌的知名度和在搜索里面的指數每年在上升。即使我們現在沒有像以前那樣大規模的投放品牌廣告的時候,品牌這個非常有價值的資產仍然源源不斷地給我們帶來新的用戶。

這些年做的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是區域拓展。2008年我們只有北京和上海兩個服務中心,2009年開始複制模式,最早的服務中心不是南京,而是北京和上海,因為我們覺得通過北京和上海兩大城市的運營,能夠把模式建立起來並往其他城市複制。南京我們有一些地利,推廣到其它城市可能有一些差異。2009年增加到5、6個城市,做到1.4億的交易額,後面一直不斷的增長。以前的互聯網公司不是特別多的投品牌廣告,也沒有人做線下的服務,獲取用戶的主要方式是線上,提供服務也是線上的服務,有呼叫中心都覺得特別重資產。我們覺得既然客戶有這個需求,我們需要幫助用戶解決這些問題,解決送簽證和客戶當面溝通的需求,就需要線下的服務中心,於是一直增加到現在超過180個服務中心,為我們在二、三線城市的滲透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我們率先進行開放采購。過去十年里面我們跟超過1.4萬合作夥伴展開合作,途牛的發展伴隨著合作夥伴共同發展,超過千萬的合作規模的合作夥伴的數量,從最早的時候幾個、幾十個慢慢增長到今年到現在超過了248位合作夥伴。

牛人專線是高品質的跟團遊,既符合滿足了消費者消費升級的需求,同時也能夠把我們現在網站上面非常多的產品差異化。現在的在線有超過170萬的旅遊產品,很大一部分是跟團遊,看上去都長得差不多,客戶選擇的時候有一些困難,我們看到可以通過品牌來差異化。從2009年開始做第一條牛人專線,到現在牛人專線的交易占比超過了31%,穩步的增長。我們在牛人專線上的差異化的定價,可以實現更高的毛利率和更高的收益,在服務上做更多的投入給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實現我們和合作夥伴和客戶三方的共贏,形成良性的可持續發展。

我們創新了機票加地接的模式。通過這個模式實現目的地成團,降低了出發地成團的風險和壓力,給消費者提供了一下子可以選擇豐富的目的地的產品,可以選擇所有到目的地的機票,減少了中間環節,降低了采購成本,並且提高了服務質量,因為中間的環節少了,信息反饋得更快,我們可以更提前解決問題。

我們不斷加強直采能力。直采比例不斷提升,到現在已經超過36%,每年逐步的增長,為我們的盈利能力的提升,不斷的添磚加瓦。

我們開拓了分銷、機票、酒店等業務。笛風假期是我們核心旅遊度假業務非常重要的支撐,能夠通過分銷增加采購規模提升采購議價能力,同時降低庫存風險。機票和酒店提升產品的多樣化,實現動態的組合,包括機票和地接,包括機票加酒店,包括我們能夠為休閑旅遊的客戶提供單獨的機票和酒店預訂。

在核心的旅遊業務之外,我們有金服、影視、婚慶、通信的業務,能夠圍繞在核心業務的周圍並且緊密結合,在邊界上面實現創新,找到新的增長點。比如今天發布會的主題是《一路之上》,這既是一部公路旅遊視頻節目的名字,同時又是我們的一個高端產品品牌的品牌名;去年我們9周年發布會的主題《出發吧我們》既是一個旅遊綜藝節目的名字,同時也是一個適合年輕人旅遊的產品品牌。

到現在我們已經實現在線休閑旅遊行業里面的第一名。到去年的下半年開始,我們完成了這樣的目標,達到了行業第一名之後,我們面臨新的挑戰,下一步應該往哪個方面發展?我們確定了提升盈利能力這個方向。

休閑旅遊的平均客單價比較高,是一個高客單價的品類,與低客單價標準化品類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縱深比較長。到現在我們在品牌、區域服務網絡、系統、現金流上面逐步都建立起了非常高的門檻,支撐了我們的核心競爭力的建設,支撐了我們在未來實現盈利能力穩步提升的方向。

通過分析資產,我們發現還有一個可以大力投入的領域,就是會員。延續我們在過去的“有遠見的差異化”發展過程,後面我們將圍繞休閑旅遊的定位,圍繞我們不斷提升盈利能力的目標,加強會員服務。我們將從下面的幾個方面來加強會員服務。

在今年的二季度,老客戶的交易占比已經達到了45%。老會員包含老客戶和註冊時間超過90天以上的會員,總的交易占比達到了59%。我們能夠通過為會員提供越來越深入、越來越緊密的服務,來促進他們重複使用,讓他們能夠獲得滿意的優質的服務,能夠讓他們去介紹給自己的親朋好友,源源不斷地帶來新的潛在的會員。

今年的3月份我們發布了途致貴賓會員服務品牌,類似於牛人專線是在產品上面的一個升級服務品牌一樣,途致是在服務上面的一個升級服務品牌。途致面向我們的中高端的客戶,會員的要求是能夠達到5萬元消費。到現在我們已經積累了超過12萬的途致會員。我們提供一對一的會員的服務,通過線上線下會員的活動,包括會員的權益,給會員出境遊提供免費的wifi,包括生日的關懷,雙倍抵用券,使得不斷的促進客戶和我們之間的感情紐帶。後面我們計劃能夠不僅僅給客戶提供通過消費積累的方式獲得途致會員,也可以通過直接購買的方式來享受付費會員的服務。

我們發現休閑旅遊是一個客單價比較高的品類,專屬的顧問分成不同的級別。機票和酒店領域里面,完成一張機酒的預訂需要1、2分鐘的時間,對應預訂顧問。當客戶有了旅遊的需求,通常相對複雜,我們平均訂單的通話時長大概是20分鐘,高於機酒的比較簡單的預訂過程,服務這個需求的崗位叫做旅遊顧問。我們2012年開始建設了會員顧問,客戶回來以後顧問能夠持續不斷的和客人進行聯系,提供服務,服務後續出遊預訂。前面這三個是通過電話和在線的方式,我們發現客人還需要面對面的服務,於是又有了門市顧問,這個與客人的交互就更加緊密。我們看到顧問和客人感情紐帶越來越深的服務,也是服務越來越深入的過程,我們需要能夠滿足客戶在整個的出遊、服務過程中的差異化的需求。

我們給會員提供快的服務,到現在我們已經能夠實現95%的電話在5分鐘之內接聽,100%在線的咨詢30秒之內接聽和受理,能夠實現99%的客戶的訂單需求在30分鐘之內呼出與客戶聯系,實現98%的投訴兩天內解決完畢。

我們加強在線渠道給會員提供服務。以前服務主要是電話為主,很多客人會反饋,有時候我在開會,不方便接聽電話,回頭再打過來客服又占線。於是我們給客人提供了在線服務,不管是通過微信和APP都可以進行咨詢和溝通,出遊前、中、後,全流程上面實現在線的咨詢和服務。我們希望能夠在聊天的過程中完成預訂的過程,在目前的電話預訂、在線預訂、門市預訂三個基礎預訂之外,增加聊天預訂的方式,在微信聊天的預訂過程當中,一邊了解行程,一邊完成支付。我們希望能夠把在線服務逐步地和後端的算法和人工智能、大數據結合起來,能夠在未來提供更加多樣化和高效的服務。

我們面向會員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我們知道用戶在哪兒,知道他們的喜好,知道他們的出遊需求,圍繞這個需求我們可以做得更好。我們有幾千萬的會員,我們知道他們給我們提出了什麽樣的要求,他們屬於什麽樣的類型,他們想要親子遊還是需要坐郵輪,我們面向這些不同會員的差異化需求,通過我們的CRM系統,通過大數據,通過會員畫像,能夠實現給他們精準的產品的推薦,讓客戶真正地更簡單,少花時間、少花精力,減少殫精竭慮選產品的過程,讓預訂和出遊計劃變成非常輕松和有趣的過程。

我們通過多樣化的產品品牌來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牛人專線”是我們最早的一個服務消費升級的產品品牌,“瓜果親子遊”是面向親子遊的產品品牌,“樂開花爸媽遊”是面向爸媽和老年遊客的品牌,“出發吧我們”是面向年輕客戶的旅遊的產品品牌,“朋派定制遊”是家庭定制產品品牌,“一路之上”是高端旅遊品牌。我們通過不同的品牌實現不同客戶群的細分,讓他們找產品的時候能夠很方便找到符合自己需求和定位的產品。

我們圍繞會員不斷提升服務,建設會員日,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辦活動。今年到現在我們已經舉辦了超過一千場次的線下的活動,會員日單日交易額超過2億,其中老客戶占比超過一半。

通過在過去十年中差異化的長期投入,以及未來在會員等業務上的發力,使得我們的資產和能力不斷的累積提升。在品牌、區域服務網絡、牛人專線和會員等等能力的支撐下,我們的盈利能力得到穩步提升,為客戶服務的能力得到穩步的提升。

相信當我們站在十年以後再來回首,會看到途牛又取得新的成長和成績。感謝大家的支持,我們希望在新的十年里面,繼續和大家一起努力,讓旅遊更簡單。

謝謝大家。

途牛 於敦德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223

亞洲金融論壇十周年:帶動變革、創新與聯系

在全球動蕩多變,黑天鵝事件頻出,民粹主義擡頭的全球新趨勢下,2017年無疑將是充滿更多不確定性的一年。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興經濟體和長期以來引領全球增長最重要的引擎之一,被寄予厚望,但也在經濟結構轉型、金融發展和國際化等方面面臨諸多挑戰。

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第十屆亞洲金融論壇,將於2017年1月16至17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本屆論壇為香港回歸20周年亮點活動的頭炮,將請來於全球財經及商界舉足輕重的人物,聚首香江,為環球經濟把脈,發掘當前市場環境的不同機遇,並向全球宣揚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及投資中心的優勢。

值得註意的是,作為亞洲金融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一財經(CBN)將承辦“金融科技的未來:跨界、融合、重塑”專題及行業領域工作坊。全球經濟風雲變幻,經歷了30多年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開始進入新常態,以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金融科技話題正成為產業新焦點。

亞洲可持續增長新風向

亞洲經濟發展迅速,對過去十年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六成,遠超之前十年約三成的份額,從而大幅改變了環球經濟形勢。“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提出極具戰略意義,涵蓋了亞、非、歐集中動工60多個經濟體。

亞洲金融論壇策劃委員會主席兼匯豐大中華區行政總裁黃碧娟表示,本屆論壇以“亞洲:帶動變革,創新與聯系”為主題。亞洲經濟雖然相對穩定,成為環球經濟增長引擎,但亦要面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新興市場面臨資金外逃壓力等挑戰,需要變革、創新和聯系,方可為經濟註入更多動力,帶來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論壇首日將由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主持,與匈牙利經濟部部長沃爾高·米哈伊(Mihaly Varga)、英國財政部經濟事務秘書郝世民(Simon Kirby)、伊朗財經部副部長默罕默德哈紮伊(Mohammad Khazaee)以及泰國副財政部長林國孝(Kiatchai Sophastienphong)一同探討,在當前西方經濟體需求持續疲弱、保護主義可能重臨,以及金融和貨幣政策走勢未明的背景下,亞洲應該如何與其他地區的夥伴合作,鞏固全球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論壇的討論環節將會聚焦多個投資界關註的議題,包括全球經濟、中國機遇、東盟前景、電子支付技術及網絡安全,全面解析在充滿不穩定的機遇和增長前景下,環球經濟的前景和展望。

2017經濟更接近轉折點

美國總統換屆在即,經濟政策的轉變備受關註。論壇首天的專題午餐會將請來身兼奧巴馬總統全球發展委員會主席的安聯集團首席經濟顧問埃利安 (Mohamed A El-Erian),為與會人士剖析當前政經形勢對市場的影響,以及來年的投資風險和機遇。

埃利安指出,2017年全球經濟將更接近轉折點,各界對經濟能否維持低而穩定的增長速度疑慮加重,加上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受到壓抑,可能會出現兩種結果:一是高增長及金融市場維持穩定,二是市場出現周期性的衰退及難以平伏的不穩定現象。而最後會出現哪個結果,關鍵在於成熟經濟體的政治家能否調整政策重心。

據悉,出席本屆論壇的嘉賓還包括來自多個國家,掌管經濟及金融政策的官員及監管機構代表,向與會者闡述政策理念和方向,此次政策對話環節,將由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行政總裁歐達禮(Ashley Ian Alder),歐洲穩定機制總裁克勞斯雷格林(Klaus Regling),迪拜金融服務局主席賽義蔔艾格納(Saeb Eigner),歐洲銀行管理局主席安德烈恩瑞亞(Andrea Enria),印尼中央銀行高級副行長米爾沙(Mirza Adityaswara),俄羅斯中央銀行第一副行長柯西尼婭尤達耶娃(Ksenia Yudaeva)以及韓國金融委員會副委員長鄭恩甫(Jeong Eun-Bo)共同探討各地央行及金融監管機構對經濟狀況的應對策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405

次貸危機十周年:美國樓市回歸危機前高點

從2007年的美國次貸危機爆發至今,已經十周年。本屆博鰲論壇也特意舉辦了主題為“次貸危機十周年”的分論壇。在全球經濟初現複蘇跡象的當下,健忘的市場只有不忘危機的教訓,才能更好地把握未來。

“我們預計,截至今年3月末,美國平均地產價格將回升至危機前的水平,預計未來仍將面臨上行風險。”美國最大的房地產數據平臺Zillow集團高級經濟學家特拉薩斯(Aaron Terrazas)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當年很多人都忽視了美國房地產的風險,包括時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如今,首付比例較當年大大提高,平均在20%,危機前一度降至接近0的水平;美國的住房擁有率為63.5%,如今更多人選擇租房,而此前則超過了70%。預計未來美國房地產仍將持續溫和複蘇。”

史無前例的大危機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當時,美國居民幾乎每天一醒來就會發現房價又跌了一截。隨後,這場因為房價泡沫疊加衍生品濫用的局部危機,以野火燎原之勢演化成了一場罕見的全球金融危機,全球潛在經濟增速也因此永久性地下了一個臺階,至今未能恢複。

但早在2006年初,還有不少在美國的華人為沒有及時買房而懊惱不已,因為一套此前60萬美元的別墅漲到了150萬美元。 

好景不長,美國房市在極度火爆過後急轉直下。

 “然而,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在2007年5月金融危機序幕拉開時,仍稱美國房價全國性的下跌是不可能的,但其實新世紀金融公司已經倒閉,因此監管部門對危機並沒有充分的認識。”廈門國金首席經濟學家郭傑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監管失利助推了危機的發生和擴大。

追本溯源,之所以美國房地產會出現危機前的空前大繁榮,這與低利率環境、監管失利、衍生品濫用都不無關系。

據當時的外媒報道,2006年的美國次級貸款高達6400億美元,約為3年前的兩倍,次貸占到了美國全國房貸市場總規模的20%;金融公司、對沖基金手中以次貸抵押的債券總值達到了1萬億美元。據統計,當時13%的次級貸款已形成了壞賬。

也就在2007年的春天,美國次貸行業開始全面崩潰,超過20家次貸供應商宣布破產、遭受巨額損失或尋求被收購。

所謂次貸,就是發放給信用較低的貸款者的貸款。與普通的按揭貸款不同,次級房貸的簡單過程如下:信用較低的人從次級放貸機構獲得貸款;放貸機構將房屋抵押的債權出售給投資銀行,用收益進行再貸款;投資銀行則將債權重新包裝成債券,在資本市場發行。相比優質貸款,次級貸款利率高、收益大,但風險也大。

衍生品濫用引爆系統性風險

如果僅僅是房地產價格的下跌還不足以引發一場全球金融危機,是結構化產品的濫用才導致了危機的蔓延。

資產證券化是指,在美國,個人向銀行等放貸機構申請住房抵押貸款,放貸機構再將住房抵押貸款作為一種資產“賣給”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等機構。後者將各種住房抵押貸款打包成“資產支持證券”(ABS),經由標準普爾等評級公司評級,然後再出售給保險公司、養老金、對沖基金等投資者。  

當MBS(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被賣完,銀行家發明了風險較大的擔保債務憑證(CDO),然後又發明了CDO的CDO,風險不斷升級。一層套一層,直到人們可以對不屬於自己的資產下註,然後再也沒有人能說清基礎資產的風險到底有多大。

CDO指投資銀行通過特殊目的實體(SPV)收購了一批金融資產(大多為房屋抵押貸款),然後由SPV發行多種不同清償順序和利率的債券。風險承受度低的就購買清償優先的債券,風險承受度高、要求回報高的就購買清償順序靠後、利率更高的債券。

而信用違約掉期(CDS)當時則成為了為CDO上的保險。如果債務違約,CDS賣方則需要向買方支付賠償金;反之,CDS買方則需要支付保費。當各界都認為房價會漲時,持有CDS就變成了一個穩賺保費而不會虧損的買賣。

簡單而言,B銀行持有A銀行的CDS,而C銀行又向B銀行買這個CDS,B銀行得以換得流動性。此後,CDS在市場上不斷被炒作、轉手,最終持有者可能已為G銀行。據公開資料,危機前CDS的市場總值已經擡高到了逾60萬億美元。

此時,高得離譜的房價終於漲不上去了,買房者不再願意支付次級貸款的高額利息,房子最終被拋回了銀行,違約就此發生。此時A銀行已經有了B銀行做保險,而其實B銀行已經將保險賣給了C銀行,這一環節不斷推進,最終CDS是在G銀行手中,然而當消息來臨時,G銀行尚未來得及轉手,而這批CDS已被降級,其中有20個違約,大大超出原先估計的1%~ 2%的違約率。

粗略計算,如果每個違約要支付50億的保險金,總共支出達1000億。減去G銀行收到的這500億保險金,加上300億CDS收購費,G銀行的虧損總計達800億,G銀行由此瀕臨倒閉。而如果G銀行倒閉,那麽為A銀行承擔保險責任的一方便不複存在,A銀行也將立即面對資不抵債的破產風險。這種循環也加速了危機的蔓延。

“2015年開始,我當時所在的對沖基金以十倍杠桿做空MBS,到2016年末轉為做空銀行,因為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在我們看來已經糟糕到一無是處。公司在兩年內通過做空賺了將近2億美元。”一名對沖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然而,這只是一場有流動性支持的“虛假盛宴”。

事實上,時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也看到了泡沫的跡象,因此從2003年~2006年,美聯儲為抑制通脹連續17次加息,將基準利率從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房貸違約不斷出現,這進一步加速了美國房市泡沫的破裂。

當寬松的利率環境不再、房價高漲的預期漸滅,越來越多的次貸購房者因為房價下跌而拒絕償還貸款,損失開始彌漫,最終波及到全球持有次貸的各類投資者。

美國樓市穩步複蘇

為了避免美國陷入蕭條,此後美國政府和美聯儲的強力救市政策接二連三地出臺。

2008年3月14日,貝爾斯登股價較前一個交易日暴跌45.9%;3月16日,為防止金融市場出現災難性暴跌,在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極力撮合下,貝爾斯登以每股2美元的“跳樓價”賣給了摩根大通,最終價格提高至10美元。美聯儲則為這筆並購案提供了大約300億美元的擔保。

隨後,“兩房”虧損達到了140億美元,股價在一年內也暴跌了約90%。9月7日,美國政府再度出手,出資2000億美元接管“兩房”;2008年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宣布破產。

同年9月19日,時任美國財長保爾森公布了金融7000億美元的“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RP)。此後,美聯儲為了支持經濟也就此展開了量化寬松(QE)購債計劃,在第一輪QE期間共購買了1.725萬億美元資產,截至第三輪,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也已經擴張至4.15萬億美元。救市政策穩住了經濟,也使得美國搖搖欲墜的房地產市場企穩。

“我們在2012年預計,當時房地產市場已經真正見底,並開始複蘇。事實證明的確是如此。” 特拉薩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在他看來,“畢竟房子首先是用來住的,投資屬性並非首要。如今我們也創設了一個住房抵押貸款指數(mortgage index),這是用來監測獲得貸款的難易程度。該指數顯示,2012年獲得貸款較難,而到了2014年和2015年就很容易了,可見各界對於房地產的信心開始恢複。”

就Zillow觀測,美國房價仍在上升通道,且未來可能會因庫存不足而面臨上行風險。特拉薩斯告訴記者:“危機後,長期租房的年輕人在這幾年漸漸成了首次購房者,推高了購房需求。反而現在開發商都覺得造房子很貴,一方面因為庫存下降,另一方面也可能因為監管因素推高了建設成本。”

十年轉瞬即逝。雖然危機後近乎嚴苛的監管已經讓金融體系的風險大大下降,再度引發次貸危機或金融危機的可能性極小,但今年唯一的變數是特朗普政府的“去監管”議程。如何微調《多德-弗蘭克法案》,既降低監管成本又持續防止危機重現,並激發經濟活力,這或許是眼下最大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314

iPhone十周年的榮光與隱憂:曾經的顛覆者,前路何在?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30/163872.shtml

iPhone十周年的榮光與隱憂:曾經的顛覆者,前路何在?
港股那點事 港股那點事

iPhone十周年的榮光與隱憂:曾經的顛覆者,前路何在?

蘋果還能維持領跑的地位麽?下一個十年,新的賽道上領跑的又會是誰?

來源 | 港股那點事(ID:hkstocks)

作者 | 小仲馬 

今天是2017年6月29日,一個稀疏平常的日子。而十年前的今天,喬布斯時代的蘋果發布了第一代iPhone,從這一天起,我們印象中的手機完全被顛覆了。

喬布斯說一個人一生能參與一件革命性的產品,就夠幸運的了。他確實是幸運的人,同時也是向世人播撒幸運的人。

“這一天,我已經期待了2年零6個月。”在07年第一代iPhone發布會上,喬布斯如是說。

21.webp

這款產品有著在當時令人驚艷的顯示屏,圓潤的外觀、革命性的多點觸控界面以及很多App,讓用戶有了前所未有的體驗。然而,作為劃時代的產品,價格昂貴,而且通話質量差、不支持藍牙和3G,功能甚至比不上當時炙手可熱的諾基亞N73。

當時,媒體和實業界幾乎是一邊倒地看衰:

22、.webp_meitu_3

時任微軟高級營銷總裁的理查德'斯普雷格不無諷刺地說:“蘋果iPhone在2008年銷量不會達到10萬部,記住這是我說的。”然而當年的銷量是137萬,十年間iPhone以銷量以令人顫抖的速度增長,目前年銷量超過2億臺,貢獻了蘋果近七成的銷售收入。

23.webp

彭博社、商業周刊、Capital集團認為蘋果對黑莓(Blackberry)、諾基亞、摩托羅拉完全構不成威脅,事實是這三個公司現在幾乎都已作古。

人類一直用已知的事物來理解未知的世界。對未來估計不足,是很多人遇到的問題,比如:

1、IBM的創立者托馬斯·沃森曾表示,全世界只需要5臺電腦就足夠了;

2、比爾蓋茨在一次演講中稱,個人用戶的電腦內存只需640K足矣。

而喬布斯認為大部分人生活在狹小的櫃子中——他們認為自己無法對事情產生太大的影響,帶來大的改變,喬布斯從不接受這種“受限的人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種革命性的產品,它將改變一切。“這是喬布斯對的蘋果期望。

在《喬布斯傳》中有那麽一句話:

有些人說:“消費者想要什麽就給他們什麽。”但那不是我的方式。我們的責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們將來想要什麽。我記得亨利·福特曾說過,“如果我最初是問消費者他們想要什麽,他們應該是會告訴我,‘要一匹更快的馬!’”人們不知道想要什麽,直到你把它擺在他們面前。正因如此,我從不依靠市場研究。

2011年10月,喬布斯忍著病痛看完了iPhone 4s的發布會,一天後他離開了人世。人們懷念他的時候總會說,iPhone 4s 的“s”後綴,是為了紀念Steven-Jobs。

24.webp

2005 年新教皇本尼迪克十六世上任時,參加典禮的人們只是站立著。到 2013 年,教皇弗朗西斯一世上任時密密麻麻的人群都舉著手機拍攝。

25.webp

無論貧窮還是富足,你都無法離開智能手機了,而正是蘋果引領了智能手機的風潮。

在蘋果發布初代iPhone時,手機市場Nokia、摩托羅拉、三星、LG、索愛鼎立,喬布斯說iPhone領先業界五年。

26.webp

所有的競爭對手都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諾基亞團隊第一時間買了一臺iPhone研究,黑莓聯合創始人自己拆了一部iPhone,正在 Google 內部秘密開發 Android 軟件的工程師 Chris DeSalvo 覺得自己的產品相比之下就是 1990 年代的東西,他說“作為消費者,我想立刻擁有它,但作為 Google 工程師,我意識到我們要從頭來過了”。

2008年 ,第一款Android系統手機正式亮相,App Store 的推出更是推動整個移動領域進入了應用互聯時代,智能手機市場的格局從那時開始漸漸成形:

從2010年開始,三星、HTC等原本二流智能手機廠商開始快速蠶食固守自有系統的老一代手機公司。盡管在2010-2012年間,這些公司依然可以拿出與早期iPhone匹敵的產品。但大勢已去,Palm 2010年賣身惠普,惠普於2013年徹底拋棄,諾基亞手機部門2013年被微軟收購;黑莓動作始終有些慢,2016年關掉了手機部門。

但,iPhone的硬件在2013年的指紋識別之後,提升就放慢了。更大更好的屏幕、更快的處理器這樣的升級似乎沒什麽突破性的改變。

27.webp

iOS從2013年開始,更安全了、更快了,但能做的事沒有更多。這不是蘋果一個公司缺乏想象力。Google最近三年的 Android 升級,除了完善用戶界面設計和安全隱私限制以外,也沒有什麽實質功能升級。

這都給國內市場手機廠商帶來了追趕機會,最早有史稱“中華酷聯”的中興、華為、酷派、聯想四強格局。緊接著,以小米為代表的低價手機迅速崛起,一度問鼎國內智能手機市場。最後,互聯網手機開始走下坡路,oppo、vivo、華為異軍突起,開始沖擊蘋果、三星在中高端市場的份額。

智能手機在逐漸趨同化,今天當你看到一系列旗艦機,在外觀和配置幾無二致的情況下,會選擇更貴的蘋果還是相對便宜的其他機型?

28.webp

2007 年 1 月 7 日,iPhone 發布前兩天,比爾蓋茨在全球電子消費展(CES)上做了開場演講,主題為“連接的體驗” 。在他的設想中,網速的提升、終端的增多,人們會越來越傾向於在不同設備上獲取音樂、照片、遊戲等等內容。

比爾蓋茨說對了未來趨勢,但賭錯了設備。當時他說連接一切的東西是 Windows Vista,是個人電腦。最終連接一切的是手機和手機所依賴的雲服務。今天你所有的信息都被存儲在線上,而訪問這些服務最頻繁的設備是智能手機。

2007 到 2015 年,智能手機的出貨量以10倍計,全球 PC 出貨量則從 2010 年開始低於手機,2011-2015 的跌幅超過 20%。

29.webp

但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已經很高了,增長的天花板也就到了,像早期的電視和之後的 PC 一樣,成了日常用品之後繼續升級的潛力也越來越小。從2010年開始,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增速不斷下滑,到2016年只有可憐的個位數。

30.webp

智能手機增長到頭之後,未來在哪里?

在諾基亞統治手機世界的時候,蘋果推出iPhone 3GS僅僅是為了拯救急速衰退的iPod市場,所以跳出了手機廠商的思維框架,不一味追求通信質量、耐摔性和人們習以為常的按鍵鍵盤。操作系統簡陋到不能更換鈴聲和壁紙,然而就是這樣一臺有著諸多不完善的手機,卻最後改變了整個世界。

回到諾基亞最輝煌的時代,諾基亞推出的對抗iPhone4的S60手機,雖然采用了電容屏,但依舊使用的是按鍵鍵盤和塞班系統,不能革掉自己的命也就註定了日後的命運。一個行業的領先者,是很難狠下心來做革命性的產品,革自己的命,此時此刻,蘋果iPhone貢獻了營收的70%,在智能手機增長乏力的當下,毫無疑問,以蘋果在智能手機領域的積累,他還會是智能手機的龍頭,分享著行業最大的利潤。

但,智能手機下一代產品呢,由於領先者的領先優勢,他會在自己的優勢領域逐漸加強,跟隨者可以分享份額,但很難反超。但是歷史的發展是滾滾向前的,當前智能手機的賽道很好,但是將來非常有可能在某個犄角旮旯的地方冒出一個新的賽道,一個完全不同於智能手機的新的溝通產物,他的形態若何很難預測,但大概率是一個跳出現在這個長方形條條框框的新產物,而且大概率還是來自現在看起來的外行。

總結

在長跑運動中,領跑者在前面的風阻最大,自身有體能分配壓力、加上甩開跟隨者的壓力,以及精神壓力,前面是茫茫的賽道,後面是競爭者忽遠忽近的腳步聲。十年光陰,iPhone改變了很多事,一度淡出視野的諾基亞也再度回歸,蘋果和諾基亞完成了一個輪回。同樣的十年光陰里,中國的智能手機廠商作為跟跑者,也從無到有,一步步成為蘋果的重要挑戰者。蘋果還能維持領跑的地位麽?

下一個十年,新的賽道上領跑的又會是誰?

iPhone 十周年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466

意見領袖丨女性力量綻放公募基金二十周年

導視:

中國公募基金走過二十年

如何成為百姓理財好管家

女性如何在基金業綻放自己的力量

聽五位女性從業人員

講述她們與基金業的故事

嘉賓:

華寶基金總經理 黃小薏

加拿大約克大學MBA,在金融、證券領域從業逾20年。曾在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分行、加拿大道明銀行證券公司(TD Securities)、Acthop投資公司從事信貸審核、金融分析、項目投資和財務管理等工作。2003年加入華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歷任營運總監、董事會秘書、副總經理,現任華寶基金總經理。

華夏基金副總經理 李一梅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政策碩士、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碩士。 2001年8月加入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基金營銷部總經理、營銷總監、市場總監等。2015年5月起任華夏基金副總經理。

匯添富基金副總經理 婁焱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金融經濟學碩士。曾在華夏證券、嘉實基金、招商基金、華夏基金以及富達基金北京與上海代表處工作,負責投資銀行、證券投資研究,以及基金產品策劃、機構理財等管理工作。2011年4月加入匯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任總經理助理,現任匯添富基金副總經理。

泰達宏利督察長 張萍

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管理學和理學雙碩士。先後任職於中信公司、畢馬威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等公司,從事財務管理和管理咨詢工作。2005年10月起任泰達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風險管理部總監。2006年11月起任泰達宏利督察長。

博時基金董事總經理兼運作部總經理 成江

1998年入職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會計崗位,現為公司董事總經理兼基金運作部總經理。基金運作部隸屬基金公司後臺體系,主要承擔基金會計估值與核算、基金註冊登記和基金申贖資金清算交收等工作。

文字實錄

1998年3月,中國誕生了第一批基金。一晃二十年,中國公募基金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上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公募基金凝聚居民財富和企業閑置資本,以專業化方式開展投資服務,成為推動資本與實體經濟有效結合、高效配置的重要力量。從最初的兩只基金到如今近五千只公募基金,基金管理公司數量從零發展到116家,管理資產規模從不足百億增長到12.64萬億元,中國公募基金已經成為中國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期《意見領袖》特別節目采訪了五位來自不同基金公司、不同崗位的女性從業人員,講述她們與基金行業的故事。

李一梅 華夏基金副總經理

過去二十年公募基金,從無到有,從零到現在,逐步地發展壯大。公募基金的門檻低,同時是專業投資服務客戶。(通過)把投資人的錢匯聚到一起,核心任務是幫助投資人,長期地實現資產的保值和增值,(所以)要投資到選擇的優秀上市公司和實體經濟的代表當中。

專業化市場化 透明度高 投資門檻低是公募基金的制度優勢

張萍 泰達宏利督察長

公募基金歷史發展不是很長,今年是二十周年,但是在起初時候就有很好的制度優勢,一直是用專業化的、市場化的,而且最重要的,高透明度的一種運作方式在運作,而且投資門檻也比較低,來服務於廣大的投資者。

公募基金發現企業價值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婁焱 匯添富基金副總經理

公募基金在過去二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其實具有非常大的優勢,對宏觀經濟的研究和了解,微觀的層次去深入地探究企業真正的價值,發掘價值,給企業做合理定位。投資管理能力和資產定價能力,是核心能力。

公募基金也一直在樹立和引領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具體到服務實體經濟,一方面是從投資角度來講,會去投資非常好的行業和企業,例如對未來,可以看好消費升級、環保新能源、醫藥、高科技,這些產業、行業里面,非常有優秀代表性的企業,伴隨優秀的企業家和企業一起共同成長。

黃小薏 華寶基金總經理

公募基金作為資產管理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柱,主要實現了一些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比如投資於上市公司,在行業上一定會選擇優質的上市公司,例如有核心技術,行業景氣度較高,公司治理完善,從營收和利潤增長上能夠有持續性,實際上是助力企業的持續發展。所以公募基金在服務實體經濟上起著異乎尋常的作用。

二十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居民財富也急劇增長。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公募基金越來越大眾化、普及化,成為了普惠金融的代表,為廣大投資者提供了多元化投資選擇,為上億家庭提供理財服務。截至2017年底,公募基金持有人超過3.4億人,累計向持有人分紅約1.7萬億元,為投資者創造了可觀的回報。二十年來,基金理財不再是口號,而是成為人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作為大眾理財工具,公募基金已經成為社會公眾實現財富長期保值增值的重要方式。

公募基金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成為百姓理財好幫手

婁焱 匯添富基金副總經理

為老百姓長期地創造價值,因為公募基金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基金行業一定要做好信托義務,要為投資人做好回報。投資管理能力,產品創新能力,客戶服務能力,風險控制能力,都要不斷地加強。基金行業在過去二十年里面,始終都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不斷完善公司治理,建設優秀人才隊伍,優化一些制度和流程,做好風險控制和管理。

成江 博時基金董事總經理兼運作部總經理

公募基金推進過程中,始終是以服務於民生來作為前進的方向。公募基金不斷地推出一系列新產品,各家基金管理公司陸續向市場推出貨幣基金、債券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包括FOF、指數等一系列基金,滿足各類投資人的投資需求。在服務大眾方面,在不停地增加客戶體驗,比如拓寬代銷渠道,提高客戶的贖回資金使用效率等方面,來滿足投資人投資的需要。

公募基金如何做到金融的 “普”與“惠”

李一梅 華夏基金副總經理

從普惠兩個字來講,公募基金占有比較核心的地位。因為首先普惠金融的核心是“普”,普遍地能夠服務大眾投資人的工具,公募基金擔任一個非常主力軍的位置。同時“惠”,要有透明的運作,要有規範的管理,要有專業的投資,在這三方面來講,公募基金在過去二十年,積累了成熟的經驗,積累了長期服務和長期給投資人創造價值的經驗。

黃小薏 華寶基金總經理

作為專業投資人,為投資人創造持續的回報,讓他的財富能夠增長,能夠保證他的本金不受損失,是重要的社會責任。

此外,公募基金是我國養老金投資管理的主力軍。截至2017年底,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受托管理各類養老金超過1.47萬億元。據有關部門披露,社保基金自2001年以來的年平均收益率達到8.37%,企業年金自2007年以來的年平均收益率達到7.57%。公募基金作為社保基金、企業年金和基本養老金的主要管理者,為養老金的保值增值做出了重要貢獻。

公募基金是養老金儲備的重要渠道

李一梅 華夏基金副總經理

養老目標基金的出現,和投資人長期養老的目標相結合。如果能夠借助“稅延”,或者其他一系列制度性安排,可以讓投資人更多地選擇基金產品,作為長期養老金儲備的一個積累,這也可以幫助投資人,更多地應用到公募基金。

養老金屬性與公募基金行業特點天然匹配

婁焱 匯添富基金副總經理

海外經驗來看,公募基金一直發揮著特別重要的中堅力量,未來公募基金能夠在養老產業為投資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務。因為養老的資金具有長期性、穩定性和生命周期性的特點,這幾個特點和公募基金的投資理念、文化和整個發展定位非常相關。所以隨著將來中國養老體制的建設完成,包括一二三支柱全部建起來,公募基金將取得非常大的發展。

黃小薏 華寶基金總經理

公募基金,因為它是一個長線的投資,不是短線,對於普通投資人,他的醫療、教育以及養老的需求上,其實(如果)構建一個五年、十年、二十年的組合,對於一個人生命周期的幫助非常大。

養老金長線投資成就80年代美股牛市

美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啟一個二十年的大牛市,其實和養老金制度,比如401K計劃非常有關系。它是一個長線資金,是對養老的一個補充。因此作為專業投資人,能夠構建一個五年、十年的組合,年化收益率能夠有10%、15%回報,對投資人的幫助,對他的家庭財富狀況是非常有意義的。

二十年行業快速發展,離不開超過兩萬名耕耘於基金公司各個部門的從業人員的付出,他們各司其職、恪盡職守,從基金業務的前中後臺各個領域發揮著自己不可或缺的作用,服務於6億“基民”。我們采訪的五位從業人員,分別來自不同的崗位。雖然職責不同,但從與她們的對話中能夠看到她們對基金業的熱愛與認同,對自己崗位職責的清晰認知與堅守,以及守護投資者財富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公募行業關鍵詞—善業 誠信 朝氣 感恩

婁焱 匯添富基金副總經理

特別熱愛這個行業,特別喜歡公募基金,因為首先它是一個特別正義的行業,它是一個善業,為什麽?它是在給投資者創造價值,它持續地想要給大家創造回報。第二,它是一個很誠信的行業,講究誠信,確實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大家把錢交給我們來管理,一定要對得起這份信任。

第三,它是一個年輕的充滿朝氣的行業,行業里年輕人很多,充滿激情,本身它又是一個朝陽產業,未來有非常好的發展和前景。另外,還有一個特點,它是和很多優秀的人在一起,能夠感受到那種成長的喜悅和共同成長的喜悅。

同時我們也要去感恩社會,回饋社會,看到基金公司很多都在做公益事業。這是為什麽我,一個是選擇它,一個是始終在這個行業里做18年,我也希望在未來能夠一直做下去,沒有退休的那一天。

如何看待基金公司管理層的職責

黃小薏 華寶基金總經理

整個職業路徑上,從中後臺、風險管理,包括後來量化,海外投資(部門),我都涉及過。現在更多當然是在一個公司經營管理層面,希望能夠把一個公司順著國家的發展前景,能為社會多做出一些應有機構投資者應有的專業責任。

大家在年初要做一個大的預判,組織大家進行討論,投資、研發人員一起判斷今年大的資產類別是怎麽樣一個大致方向,當然我們不對市場做預測,因為做投資、做預測是一個非常錯誤的事情,但是必須要有一個框架,一個思維的邏輯,來推斷整個市場會是在什麽情景下,會是什麽樣的狀況,然後你有什麽樣的應對策略。

銷售的本質是尋求供需平衡點

李一梅 華夏基金副總經理

一直在做銷售工作,銷售其實在基金行業,大家有一個笑談,基金賺不賺錢,是基金經理決定的,投資人賺不賺錢,很大程度上是客戶經理決定的。也就是說客戶經理是不是給你推薦了好的產品,是不是在合適的時間,給你推薦了合適的,特別是合適你風險偏好,和合適你本人投資理念的產品,是不是能夠讓你有長期持有的理念。

做銷售本質其實是需求端和供給端,一個最佳平衡點和最佳契合點的尋找以及實現,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案,然後對於方案,一方面能堅決地執行,另一方面根據市場的變化,根據需求的變化和年齡的變化,不停地進行調整和優化。

低調的運營崗位是基金行業的基石

成江 博時基金董事總經理兼運作部總經理

個人從1998年加入博時以來,一直是在運營崗位,所以其實對這個崗位是很有感情的。基金運營崗位,應該說實際上可以滲透到,這個行業的每一個角落,起到一個保駕護航的作用。

站在投資人角度上,它是一個投資人理財助理的角色,當投資人申購或者贖回基金產品,資金如何流向,投資基金的份額如何來確定,這些工作都是由運營崗位來支持。產品落地角度上,配合公司產品落地,以及後續一些渠道的開拓等方面,也是做很多的工作。從基金公司內部,運作崗位是集研究、投資、交易、銷售數據為一體,進行加工,然後對這些崗位進行配合,包括在數據層面上配合,以及在業務層面上,對前端部門各種需求的一種響應。

合規風控管理第一要務是堅守原則

張萍 泰達宏利督察長

作為督察長,或者作做合規和風險管理的工作,首先第一要堅持原則,有底線,能夠勤勉盡責,能夠站在投資人角度,這是第一重要的,這非常難。

第二,市場每天日新月異,新東西非常多,管理風險、管理合規,首先對業務的了解,對風險的評估,或者風險的識別能力,也非常重要,所以在督察長的位置上,學習能力,從錯誤中進行反思和總結的能力,非常重要。

第三,公司也有幾百萬的投資者是我的客戶。所以肩上的擔子是沈甸甸的,要很好地能夠平衡好工作壓力。這個行業,這個職業,給我的一個感覺,它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它有不同的挑戰,我非常地享受這個挑戰過程。

提起金融業,人們腦海中大多會浮現出西裝革履的男性形象,然而在金融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許許多多優秀的女性人才致力於從事基金行業,她們“巾幗不讓須眉”,逐漸成長為行業的翹楚,表現出基金行業“奮鬥者”的勇氣和精神。從統計數據可以發現,女性從業人員數量已經占到了全行業的41.8%。作為女性從業人員,她們是如何看待女性從事基金業相關工作的優勢?她們又是如何平衡職場與家庭間關系的?

信息敏感性和包容性是女性從業人員的優勢

黃小薏 華寶基金總經理

個人認為女性挺適合做投資,以及在資產管理領域的工作,為什麽?信息帶來的是一種互聯互動,女性天然對信息是敏感的。還有一點,信息是很具有包容性的,這種包容性體現在對波動的接納,對市場風險的認知,以及自然的狀態去理解它。

另外在整個經營過程中,我的一個座右銘,日本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提到的“敬天愛人”這四個字,其實這對女性也是天然契合的,我們要有一種慈悲心懷,對待整個市場,對待風險。女性基金經理,女性非常出色的營銷人員,在這個領域會越來越多,也希望見到越來越多,這跟時代是契合的。

耐心細致讓女性出色勝任運營崗位

成江 博時基金董事總經理兼運作部總經理

從崗位特性上來說,運營崗位它的時效性,以及它的準確度,要求非常高。在這種高壓之下,對員工,尤其是女性員工挑戰性是很大的。女性從事這個崗位,除了專業背景之外,她的細心以及耐心,在這個崗位上是最為發揚光大的,因為這個崗位是不能出錯的。並且運營工作時間很長,每天都要加班,但在一定程度上,又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專業化程度非常高,符合女性。所以大概有六七成的女性工作者,是在基金公司的中後臺,基金運營崗位是基金公司里面女性最多的崗位。

李一梅 華夏基金副總經理

做銷售其實更多要嘗試去理解對方,女性天然在這方面,應該是具有優勢的。另外,女性比較堅韌,相對來講基金投資,長期投資更重要,我所看到很多同事,特別是做銷售和做服務的同事,都有一個非常堅韌的品質,能夠在市場的漲跌中和行業的起伏中,堅定地走下去。

如何平衡家庭與職場間的關系

從2001年入行一直到2008年我寶寶出生,在這七年的時間沒有休過假,基本上每天工作,都是在到9點或者10點才能回家。後面因為做銷售工作,出差非常多,也沒有什麽時間陪伴家人,可能我們這個行業面臨很多這樣的難點,特別是對於女性銷售人員來講。

但另一方面守土有責,你做這個崗位,這個崗位所需要的專業素養和專業要求,你都必須要具備,所以我從來不想,我因為是女性,行為方式發生變化,我們是可以勝任的。我也會通過調整自己的時間,最大限度地能夠做到自己的職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130

《反壟斷法》實施十周年應盡快進行必要的修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的頒布、實施及其在國家經濟、社會生活中產生重大影響,是近十年來我國法制建設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初步顯示出其作為“經濟憲法”的重要性,並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發揮了重大作用,因此需要進行必要的回顧,並就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工作進行展望。

反壟斷法實施的意義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建設的發展,市場主體的各種壟斷行為也日益頻繁,但以往只能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若幹條文進行有限的調整,而這些條文不僅覆蓋面狹窄,而且欠缺清晰的邏輯與完整的理論基礎,不具有必要的可操作性,因而實際上差不多被閑置了。《反壟斷法》的頒布與實施則為市場競爭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對市場主體的競爭行為進行系統的規範,通過全面禁止各種非法壟斷行為,保障市場經濟發展的正確方向,從而有效地維護消費者的利益。

《反壟斷法》的實施對於進一步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起到重要作用。通過該法的實施,人們加深了對於競爭政策重要性、有效性的認識,在此基礎上,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幹意見》中明確提出要“逐步確立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這一方面需要進一步深化《反壟斷法》的實施;另一方面,國務院於2016年發布《關於在市場體系建設中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意見》,將地方保護、區域封鎖、行業壁壘(尤其是準入與退出限制)、違法給予優惠政策或減損市場主體利益的政府行為納入審查範圍,擴大了反壟斷審查的範圍以及執法機構的權限,彌補了《反壟斷法》的主要缺陷,從而使得反壟斷法律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這些意見與措施的出臺,都是以《反壟斷法》十年來的實施經驗為重要依據的。

《反壟斷法》及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實施,澄清了競爭政策與產業政策之間的關系,從而消除這一長期引人註目的爭議:由於競爭政策居於基礎性地位,因此產業政策必須接受公平競爭審查,不得與競爭政策相抵觸,否則不得出臺。這也將進一步明確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為供給側改革提供導向:供給側改革的方向是造成促進創新的機制,而按照反壟斷法的基本原理,競爭是促使經營者進行創新的主要壓力與動力,創新遲緩者將在競爭中失敗。因此供給側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培育公平競爭的市場體系,而其主要手段不是加強政府的介入,而是盡可能地放松對市場準入及市場行為的限制,消除妨礙市場主體平等競爭的各種不當幹預。

我國《反壟斷法》的實踐也對世界反壟斷法理論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國反壟斷立法具有後發優勢,可以綜合各國所長,並作出重大創新,比如其中最突出的是該法第17條第2款為“支配地位”的認定提供了兩個標準:“本法所稱市場支配地位,是指經營者在相關市場內具有能夠控制商品價格、數量或者其他交易條件,或者能夠阻礙、影響其他經營者進入相關市場能力的市場地位。”

中間的“或者”一詞表明,這兩個標準是選擇性關系,滿足其一即可認定為支配企業。(1)其中第一個標準即傳統的“可以通過提高價格的方式來增加利潤”標準:根據傳統反壟斷法理論,提高價格本應導致消費者的需求轉向其他經營者,從而導致漲價者利潤減少,而不是增加。但如果其他經營者無力大量增加產出,則消費者別無選擇,不得不接受漲價,從而使漲價行為人擁有支配地位。這種地位以擁有巨大的市場份額為前提,否則其他經營者不會缺少擴大產出的能力。(2)但有些情況下,規模不大的企業似乎也可以擁有支配地位,這一現象一直是國際反壟斷法理論與實踐中令人困惑的問題,第17條所規定的上述第二個標準則可以作出有力的解釋。這一標準主要適用於“消費者的需求轉向成本過高”而造成的支配地位,這種成本使得消費者別無選擇,只能接受對方的漲價,而不能將其需求轉向其他經營者的產品——因此也就“阻礙”著其他經營者進入相關市場。這種支配地位的獲得並不取決於競爭者有無擴大產出的能力,因此不以當事人擁有巨大的市場份額為前提。

這一標準還可以回答許多其他前沿性的課題。近二十年來人們發現在軟件、互聯網等產業中市場份額的重要性下降,網絡效果、鎖定效果成為市場力量的經常性來源,但始終無法解釋其原因。根據第17條第2款可以發現,網絡效果與鎖定效果在性質上無非是兩種新型的需求轉向成本,正是這種成本導致消費者別無選擇,從而給當事人帶來支配地位。

《反壟斷法》面臨的挑戰

《反壟斷法》的積極意義當然遠遠不止這些。但在看到其成就的同時,也應當看到其立法、執法、司法活動與理論研究中還面臨著一些重大的挑戰,是需要在以後的工作中高度重視的:

總體說來,經營者及社會公眾的反壟斷意識仍然比較淡薄,對反壟斷法的思維方式、分析方法更缺乏到位的了解,因此無論是企業的合規意識還是消費者的維權意識都不強,需要進行更廣泛、深入的競爭文化普及,尤其是需要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並對處罰結果進行詳細而通俗的論證。學術研究中也需要加強對於立法條文、司法判決、行政執法決定的解讀,深入到具體問題的分析並努力提供解決方案,而不宜停留在概念與理念層面;在寫作過程中,也同樣需要強調道理通俗易懂,行文清晰透徹。

盡快對《反壟斷法》進行必要的修訂。在2007年頒布《反壟斷法》時,由於國內反壟斷法理論研究歷史尚短,不足以提供充分的理論支持,因此該法的條文有許多誤差,甚至其第一句話就與反壟斷法原理相抵觸。該法第1條規定:“為了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為,保護市場公平競爭,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制定本法。”其中“壟斷行為”是指對競爭產生限制,並由此“可能給當事人帶來提高價格的能力”的行為,但如果這種限制是追求效率所必需的,則認定其合法。因此制定“本法”是為了“對壟斷行為進行調整”,而不是為了對其進行“預防和制止”,比如“壟斷協議”是壟斷行為的一種,但如果能夠符合豁免條件,則該壟斷協議不受禁止。

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也是實施過程中最迫切的需求,是透徹澄清反壟斷法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以消除公眾、經營者、律師界甚至許多研究者中常見的誤解。反壟斷法的思維方式有鮮明的特點:其他法律部門的規則大多具有普適性,而壟斷行為的合法性則取決於其正負效果的權衡,而這種權衡是在個案中進行的,同類行為在不同的市場條件下產生的積極效果與消極效果不同,其合法性狀況也可以不同,因此在此案中認定搭售行為、轉售價格維持行為合法,並不妨礙在另一案件中認定其非法。在《反壟斷法》進行修訂時,最好能夠以專門的條文澄清上述標準與方法,以消除各種相關誤解;在對《反壟斷法》進行修訂之前,則應努力制定必要的指南來對上述各種問題進行軟化與消解,這同時也是對修訂工作的前期準備,二者相互結合,共同促進我國反壟斷法律體系的完善。

(作者系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

責編:孫維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5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