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加盟还是自营:三个判断依据(一)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17/HTML_SF856JAXXY3L.html


创业的个人英雄主义一直被人歌颂,但市场的规范化运作也越来越需要合作。创业者如果自身具备一定的条件,例如拥有一定的资金和资源,究竟应该是自己单干还是有选择地加盟?

创业前,首先应借鉴很多好的分析方式,如4P, 4C, SWOT等,做好市场调查,确定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如 果市场上没有任何类似的产品或者服务,那么可以考虑开拓一个新的领域,成为一个先驱者,但是同时要明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未必会成为最成功的人。如果市场 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加盟品牌,那么选择加盟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他们长期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将您的资源优势和他们的标准和系统结合起来,更容 易取得成功。

判断一:选择做大概率事件

数据显示,美国90%的单店存活时间不长于5年,而 80%连锁企业的存活时间长于5年,台湾也是类似,自行创业的中小企业,没有加入连锁加盟体系,能挺过3年的存活率大约只有两成,而加入连锁加盟系统的存 活率却有八成。中国同样如此,在私人办公司很发达的温州,当地工商局曾经做过调查,在2003年-2006年度被吊销、注销的2410个中小企业中,有 44.52%的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不超过4年,其中个人独资企业的生命周期最短,仅1.99年。从上面的统计数据看,尊重大概率事件就一定要选择做加盟。

当然,成功或失败并没有绝对,但就做决策来说,我们应该选择成功概率大而失败概率小的事件,亦即大概率事件。正如投资一样,30年累计,7%年利的投资回报是4倍,12%年利的投资回报则是30倍,虽然利息只差5%,但是日积月累,成功的优势就会突出很多。

树 木只有在树林里才能长得又高又直。以台湾的统一超商为例,1978年,统一企业集资成立统一超级商店,开了几百家,但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无奈选择加盟美国 7-ELEVEN,通过使用国外先进的管理系统,学习国外经验,7年后终于扭亏为盈,并迅速成长为全球7-ELEVEN第三大连锁便利体系,自1990年 开始持续成为台湾零售业霸主,截至2007年9月,统一超商总店数已达4762家。

个人创业成功的英雄故事大都是不可复制的,因为很可能你只看到浮出水面的1个成功者,而被水淹死的99个创业者你永远都看不到。但选择一个可以参照和复制的加盟系统,我们就可以复制别人的成功,这是比较稳妥、风险较小的一条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58

不裁員的依據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173
中國遠洋的股東們需要足夠堅強。


  這家公司在上市5年的時間裡,迅速從一支績優股淪為了眼下的准ST股,淨利的絕對值沒怎麼變,但2007年是盈利109億元,而到了2011年則是虧損104億元。根據它最新公佈的財報,它在今年上半年的虧損仍高達48.7億元,毫無長進。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中國遠洋高管最近所說的一句話引起了頗多爭議—他們提到不會裁員,因為中國遠洋「是一家國企,要承當相應的社會責任」。


  反對者認為,這家拿著國家補貼的央企沒有資格說這句話。


  但是,不裁員的想法本身並沒有問題。一個公司要對股東負責,但也不能置員工和客戶的利益於不顧。一旦裁員,必將會使一群老工人首先失掉飯碗—很多工業城市都曾在過去的一二十年裡歷經過這一幕,工人大量下崗,而他們技能單一,並不像公司人那樣有更多的選擇並能很快尋找到新出路,失業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人生乃至家庭悲劇的開始,這也引發了社會動盪—而公司巨虧,本來也不是這些工人的失誤。


  從這個意義上,你能理解中國遠洋高層口中的社會責任有多沉重,所以早在2008年這家公司初遇危機時,它便堅持了這個決策。


  但反過來想一想,這家公司在做出承諾之後,到底有沒有真正意識到自身的問題,又是否制定了一個負責任而有實際意義的扭虧計劃?


  員工自願勒緊褲腰帶與公司一起渡過難關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1950年代的寶馬在被匡特家族收購前一度瀕臨破產,是6500名工人靠維修卡車維繫了公司的生存。


  目前,中國遠洋的幾位高管已經承諾降低自己的薪酬,但他們顯然還沒有讓股東看到一個更廣泛的解決危機的整體策略。


  這當然要引發人們的擔心。要知道,很多虧損的大國企都把政府給補貼看成理所當然的事,錢沒有用到刀刃上,反倒給職工當作了福利。比如,五大發電集團的火電業務全部虧損,但電企員工的工資卻是煤炭行業的5倍到10倍。


  中國遠洋之所以走到了今天的局面,除了經濟大環境變差之外,跟公司的戰略決策及管理水平也不無相關。馬士基等同業巨頭也處於虧損之中,但虧損值卻遠小於中國遠洋。實際上,後者在2011年的虧損中的一部分主要來自高租約租船及違約造成的損失。也就是說,在2007年及2008年產業形式最好、租約最高的時候,中國遠洋缺乏危機意識,簽署了多條高額租船合約,大環境的突然變差讓它措手不及。與此同時,中國遠洋並沒有像馬士基那樣做出了許多應對危機的舉措,去調整管理和經營結構—當然,它也有一些動作,主要是把債務和存款從外資銀行移到國資銀行,保證現金流穩?定。


  眼下,這家央企向政府打報告訴苦,希望能得到援手,但在缺乏一個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案的情況下,這種行為容易招致外界的質疑和反感—以穩定之名來跟政府討價還價,這樣的事已經發生很多次了。


  其實人們真正擔心的問題是,公司要長遠發展終究還得靠其自己,在這種一遇到危機就找政府索要大補貼的情況下,當危機過去,它們很可能並沒有吸取任何經驗教訓,管理水平也未見提高;而如果危機還需延續很長時間,那麼它們現在這種信誓旦旦的做法,很可能在未來陷股東和員工於不義—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員工們的飯碗可能暫時是保住了,但一個沒有競爭力的超大型企業,可能還是要步履維艱,可能最終還是保不住員工的飯碗,保不住股東的權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126

顧雛軍出獄再次舉報 證監會稱應有事實依據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9/2081188.html

林柯爾系創始人、科龍電器原董事長對多名政府官員的高調舉報,週五晚間得到了中國證監會的回應。第一財經日報《財商》記者注意到,這並非是證監會第一次回應顧雛軍的舉報信。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週五晚間表示:「我們注意到媒體報導顧雛軍先生召開新聞發佈會,舉報了證監會工作人員。證監會始終歡迎社會監督,當然我們理解,這種監督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相關各方均應對自己的言行承擔相應的責任。」

2008年,佛山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顧雛軍等虛報註冊資本、不披露重要信息和挪用資金等三項罪名成立。顧雛軍三罪並罰,獲刑12年,執行10年,並處罰金人民幣680萬元。

從2005年8月被拘捕算起,前後服刑7年後,顧雛軍於今年9月6日重獲自由,並馬上約見媒體接受採訪。週五,顧雛軍召開新聞發佈會,頭戴自制白色高帽為自己喊冤,同時舉報多名與當年案件調查相關的地方政府和中國證監會官員。

顧雛軍的發布會持續了2個多小時,其間,他散發了為媒體準備的舉報材料。其內容大意是有官員為了幫助收購方獲得科龍電器股權,依據不實證據,對科龍電器和格林柯爾進行了調查,致使顧雛軍最終面臨刑事訴訟。

但顧雛軍在這些材料,以及與新浪網進行的獨家訪談中,均未就格林柯爾對科龍電器虛假出資,以及科龍電器虛增銷售收入等關鍵指控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

事實上,早在2006年,顧雛軍家屬就曾在庭審期間向媒體散發過舉報信。週五,顧雛軍的舉報內容與當時的大體相仿。證監會於當年12月就顧雛軍一案的行政處罰對媒體做出過回應。

2001年,顧雛軍入主科龍電器後,當年發生巨額虧損。隨後的2002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和毛利率變化不大,卻實現了較大盈利,引起了市場和深交所關注。

2004年9月到次年1月,廣東、湖北、江蘇、安徽證監局分別對科龍電器及其關聯公司進行核查,發現其經營管理存在大量不規範做法,主要涉及財務虛假和披露不實。2005年1月,國家審計署將科龍電器涉嫌虛增2003年巨額利潤的情況轉證監會處理;2月,證監會立案稽查。

2005年5月的一次調查中,科龍電器工作人員當著調查人員的面從財務室抱走大量材料,被當場制止。其後,調查人員在科龍電器發現了15箱轉移和藏匿的證據材料,於當年6月移交公安機關。顧雛軍於2個月後被捕。

顧雛軍在週五的舉報材料中,仍然將虛假注資、虛假銷售等問題稱作「雞毛蒜皮」的小事,稱壓貨是正常的銷售行為。

但證監會在2006年的回應中稱,虛假銷售與正常的壓貨、退貨有本質區別。以2004年為例,科龍對合肥市維希電器有限公司、武漢長榮電器有限公司虛假收入達4億多元。這兩家公司的註冊資金均來自於科龍電器,前者的股東身份證還是假的,財務報表由科龍合肥分公司人員編制。虛構銷售的產品,實際上從未出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14

逆向投資的兩個選股依據 陶鈞

http://xueqiu.com/8326456673/25510445
每個人的投資風格都是性格所趨,我是那種喜歡看小眾電影的人,如果發現某個不知名的藝人演技或形象很棒,等到兩年後該藝人突然成了萬眾矚目的巨星,那種星探的感覺總是讓人有說不出來的興奮。所以我給自己的定位是逆向投資者。
就在年初元旦的時候,我開始關注特斯拉只有30幾塊錢,邊搜資料邊在豆瓣上聽董小姐,到6月份快男突然讓董小姐成了大街小巷廟歌的時候,特斯拉已經100塊錢了,雖然現在特斯拉瘋漲到了快200,但是如果我當時參與的話,應該會在董小姐成廟歌的時候就撤退了。
逆向投資說白了就是賭,以很低的成本在沒有人知道或者沒有人看好的時候去以小博大。但賭總是有風險的,所以一定要耐心等到贏面大的時候下注。於是我總結了一下我對逆向投資選股的兩個依據:
1、價格合適
2、業績拐點馬上就要到來
說起來兩點好像挺簡單,但是擴充了講可能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首先價格合適,簡單地說就是低估。
這裡的低估主要是市值和行業指標。市值不僅是同行業對比,更要是不同時期甚至跨行業對比。有人覺得跨行業對比很沒有邏輯,比如之前雪球熱議的小米估值100億美金超過了A股所有航運股,但我覺得這恰恰體現了兩個行業週期上冰與火的強烈對峙。行業指標說白了就是不要什麼行業都看PE,我比較煩一些財經媒體喜歡拿一些輕資產公司幾百倍PB吸引眼球,同時總體週期性和個體週期性也比較重要,比如零售行業以前總體中位數是1倍PS,現在0.5倍就算高了;個體中成長期的指標也容易遠遠不合理地高於衰退期至創業期;說白了衰退期和創業期就是保份額,可以不注重利潤,而成長期成熟期更注重利潤增長。
其次公司最好上有目標下有保底。
以蘇寧為例,上面的目標就是1000億的品牌價值以及弘毅的成本價(覺得虛的人這段話可以略過),下有保底則是老闆的質押平倉線。之前@諸葛就是不亮 批評過我這個問題,他認為一是不要去拿這種平倉概率去冒險,二是不要過度猜測與關注企業與政府之間的關係。但後來我思考了一下,他固然有他的道理(包括他套利交易風險厭惡的風格),而我只是覺得任何企業都有自己的底線,虧損絕對不是底線,因為虧損不難而且就算虧損也不會怎麼樣,但像帶帽、喪失公司控制權以及欠收購行為,則是大部分公司的底線。蘇寧政府背景太深,最低跌倒400億市值的時候,老闆確實想私有化,但是政府背景讓他無法實現這一點。之前還有康美藥業的例子,被曝光之後我關注了12塊1的質押平倉線,但當時我對公司並不是十分瞭解,只娛樂倉參與了一下,恰好買到了12.18幾乎最低價。有人會拿廣匯能源說事,首先背景與基本面不能同日而語,其次廣匯能源離治理層底線還有很大的緩衝(甚至很多人認為治理層是沒有底線的= =不是罵人)。再一個例子是11年的綠景控股,在11年四季度最低迷的時候市值曾跌倒最近一期報表賬面貨幣資金減去短期負債的淨值,嚴重的欠收購行為(當然先不要拿老千公司說事),之後大盤企穩後股價出現了翻盤。
最最重要的是,關注價格是否合適,一定要拿戰略投資者的思維,而並非二級市場的思維,例如這次青島海爾被購10%股權一樣,很多人覺得還是便宜了,但是二級市場總是視而不見這樣的便宜價格。
有人會說,如果按戰略投資者的思維,比如弘毅,做好被套3年的準備,最大虧損達70%,一般小散哪能堅持得了啊?沒錯,我就經歷過這樣失敗的逆向投資。我在11年底的時候,頁岩氣(當時也鮮有人關注)和光伏兩個低迷行業中選擇了後者,13塊錢的價位參與了一隻光伏股,後來歐洲的雙反出台,股價到12年夏天,最低跌到5塊錢,中途補倉加幾次操作,成本做到了8塊錢,但最後還是在6塊多錢割掉了,一年後今天這只股票價位在10塊錢,當然基本面依然沒有好轉。我給這次失敗的總結就是,過早判斷公司業績拐點的到來。
所以第二點說的,業績拐點很快到來,這真的是比較難判斷的。
首先是行業上的,很多人都在議論,鋼鐵、航運的拐點到底是不是很快會到來了,我覺得很難判斷,因為這不僅是公司本身的,也是行業甚至整個宏觀經濟環境的問題,太複雜,遠遠沒有零售業食品快消這些週期性不強的行業好判斷。12年的時候我錯過了幾隻看好的牛股,包括光線傳媒(從柳岩就開始關注)、奧飛動漫(小時候的奧迪雙鑽到巴拉拉小魔仙)、百潤股份(冰糖雪梨的營銷策略一度讓我認為是第二個雪花),這些都是突然就爆發的非週期股,其業績拐點最明顯的一點往往就是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這時候股價往往還沒有表現的。
其次是公司積極面對低谷期的困難以及其長期目標馬上就要進入轉折點。還是以蘇寧為例,12年京東平地一聲驚雷炸出了無人問津的蘇寧易購,當頭一棒的蘇寧突然覺醒,絕地反擊,於是在13年各個媒介角落都能看到蘇寧的小廣告(經常逛微博的人知道,比牛皮癬還牛皮癬)。相比之下,當前的白酒行業我覺得似乎很多企業的管理層就並未清醒地意識到行業衰退期的影響(酒粉勿噴),對我來說,茅台超過50%的股利支付率儼然說明這是個不作為以及缺乏危機意識的管理層,五糧液在危機時刻居然不是搞價格競爭搞營銷策略穩定經銷商保市場份額,反而搞起了低檔酒去保利潤,我就篤定地認為公司並沒有積極正面地面對低谷期。
說道這裡估計要被噴不少了,但總體來說,還是性格決定投資風格,對我來說確定性的東西風險反而大,因為成本高,黑天鵝概率雖小但來一次就足以致命;不確定性的東西反而風險小,因為成本低輸得起。當然了,也許是我太年輕了,不知道是不是30歲以後會改變當前的思路。
友善交流,常識性錯誤歡迎指出,風格意志形態勿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215

【年度創業家】一零世代矽谷式創業家之莊辰超:一切依據理論行動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31/57545.html

在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一群人,奔著不同的目的投入創業浪潮之中,為生活,或為理想,無論如何,商業的世界都在悄然被他們改變。時代在進步,傳統行業、互聯網、移動互聯網、VC/PE等種種因素不斷交織與發展,打破了原有的商業格局:巨頭不再擁有絕對的話語權,摩擦愈發頻繁與激烈;創業者覓得更多的生存空間,大小公司從敵對走向合作,形成共生關系;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不斷湧現。這是一個人人自危、人人有機會的時代。在這樣的世界里,有一群創業者,把握住了自己的命運,脫穎而出。今天,他們中間有人已經開花結果、功成名就,如姚勁波,如莊辰超;有人能左右行業格局,舉足輕重,如王小川,如俞永福;有人重新顛覆行業,拓荒正忙,如陳紹鵬,如賈躍亭;有人卻一如既往,十年如一日做一件事,如趙浦,如郝鴻峰,如陸正耀;還有人一直在戰鬥,守得雲開見日出,如陳昊芝。他們是這一代創業家的翹楚。他們有夢想,有擔當,有為公司前程拋開個人利益的覺悟,也有建造一個平臺系統的決心。他們保留著上一代的穩重,又迫不及待沾染下一代的激情;他們似乎不想名垂青史,他們僅僅是想為時代的進步略盡綿力。而今天先推出系列第一篇關於去哪兒莊辰超,這個剛上市的“金童”到底是如何“一切依靠理論行動”去哪兒的發展“從來沒有驚喜,所有的事情都是計劃中的”去哪兒從在線旅遊行業異軍突起,挑戰攜程地位,並最終上市,靠的是TTS、百度、莊辰超。最初,去哪兒的搜索比價模式為諸多中小在線旅行社提供了銷售出口,大家一起搶奪攜程、藝龍的市場,正如“群狼戰大象”。TTS更是讓去哪兒形成一個完整的、很難被競爭對手撬開的商業閉環。去哪兒的機票在線交易平臺TTS(Total Solution,後改稱SaaS),類似於淘寶後臺的交易系統,所有與去哪兒合作的機票代理商都必須使用。這樣一來,交易速度保證了,消費者是否跟某個代理商進行交易,交易後代理商是否出票,每個代理商每天有多少交易量和交易額,每個交易達成需要的點擊次數等,在後臺都看得一清二楚。後來,去哪兒又推出類似支付寶的資金保障功能。按照莊辰超的說法,去哪兒的發展“從來沒有驚喜,所有的事情都是計劃中的”,包括百度投資這件事。戴福瑞當初和他一起討論創業計劃時,設想的場景之一就是獲得百度投資。不過,莊辰超說,與去哪兒臨近的兩個大公司,一個是百度,一個是攜程。攜程與去哪兒針對同一批消費者,提供完全不同的價值曲線,彼此有完全不同的解決方案。“去哪兒與百度商業解決方案的理念是一致的,與攜程的理念是不一致的,我不認可攜程的理念。”去哪兒最在乎的是如何做到在線旅遊市場的第一,其市場壓力不小。在競爭對手的虎視眈眈中,去哪兒最好背靠一家巨頭來實現自己的理想。百度無疑是不錯的選擇:現金充足,在流量導入、技術支持等方面都會帶來極大的價值。最終,百度以3.06億美元現金獲得去哪兒62%的股份。此時面對媒體的去哪兒CEO已經不再是精神領袖戴福瑞,而是莊辰超。一位了解內情的人士說,去哪兒就此從戴福瑞時代步入莊辰超時代。而百度入股之後,去哪兒迅速擴張。一位熟悉內情的人士說,去哪兒員工數從百度入股時的600人左右飆升至2012年年底的1300多人,其中僅酒店事業部就有400人左右。2012年酒店預訂營收占到去哪兒總營收的30%,增速超過100%,但莊辰超覺得還不夠。2012年11月,去哪兒調整組織架構,將公司分為機票、酒店、無線和新業務等幾個大事業部,劃定期權池,讓各大事業部靠業績去搶期權。莊辰超親自抓無線和新業務部門。戴福瑞告訴《創業家》,莊辰超一開始就有個雄心勃勃的預期:旅遊業占據GDP的10%,去哪兒在旅遊行業里做到10%,即GDP的1%。要完成這一目標,首先取決於莊辰超未來是否真正掌控去哪兒,以及他在去哪兒待多久。棲身於巨頭百度的羽翼之下,去哪兒享受到的好處之一是:百度帶來了更加巨大的流量。當然,業內也有人擔心,去哪兒尚未變成大公司之前,或許就會因為靠近巨頭而染上大公司病。前述知情人士說,去哪兒已經有些臃腫,員工或許用不著1000多人,不如保持創業公司本性,給一個員工相當於兩個人的薪水,幹三個人的活。莊辰超是程序員出身,長期負責去哪兒的技術、產品和運營,擅長把一切都“流程化”和“數量化”。“比如說什麽叫服務好?一定是把它建模,設計成數量化的指標,然後監控指標,我們看到數量指標,顯示出優勢或劣勢,這是服務。”莊辰超告訴《創業家》,這種管理風格會讓投資人和股東有“穩健”的感覺,但也讓一些原來慣於出奇制勝的團隊成員感到不適。莊辰超對狼性卻有自己獨到的理解:狼捕食絕對不是沒有流程的,它們往往作為一個團體捕食,哪只狼沖上去,哪只狼在外面望風,第一步、第二步怎麽做,一定是經過長期訓練。最有狼性的人是最遵循流程的人。2013年年初,在接受《創業家》采訪時,莊辰超表態不會在上市後離開:“我希望去哪兒的業務保持健康的獨立性,也就是說,我的進入可以給機構帶來正面的幫助,我的退出不會對機構產生太負面的影響,哪怕有一天我因為車禍或者空難無法來公司了,公司依然能健康有序地發展。”事實也正是如此。以下為莊辰超對《創業家》透露的、去哪兒在發展過程中的三個特點。第一,一切依據理論行動。我以前在北大就聽過張維迎老師的講課(在《創業家》11月19日五周年慶典上,張維迎的演講――見後文,讓莊辰超有所感觸)。我們創始人團隊完全不了解旅遊,大家對旅遊唯一的理解就是我們都坐過飛機,都住過酒店。我們完全通過宏觀經濟、產業和市場變革的分析,最後決定做旅遊搜索。我有個信念,理論在100年內很少有變化。高速變化的世界中,我們需要尋找不變的東西作為依托。第二,接地氣。旅遊產業里最傳統的是航空公司、酒店、旅行社。我們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全球所有上市的旅遊公司加起來有幾千億元的市值。這個產業中,有非常多的IT企業,有很多行業規則。但我認為,但凡它們成功的手法我們再學習一回,成功的幾率不大。我們所有業務線負責人有一個基本的選拔標準,那就是不懂。一般工程背景的負責人,需要很快從完全理性的角度解構這個行業,哪些鏈條創造價值。只有不懂的人,才有不同的視野。第三,看格局。去哪兒接受投資或接受控股,做出決策的決定性因素是:向前看未來有多少機會、內心要的歡樂到底是什麽。去哪兒是一家追求本心的公司。――文/本刊記者徐利君 相關公司: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作者:徐利君 | 編輯:wangjingjing | 責編:王靜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22

《解決方案》已有國際範例 國內也有法源依據 速推「限額理賠」 別幫貪婪業者買單

2014-08-25 TWM  
 

 

金管會原本計畫比照日本接管問題壽險的方式,推動「保單不全額賠償」措施,且研議已久,但最後卻礙於擔憂保戶無法接受,沒有上路。

事實上,台灣若要比照日本辦理,已有法源依據和各界共識,端視政府有無決心。

撰文‧張舒婷、歐陽善玲

這次金管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接管國寶、幸福人壽,約莫一個月的作業時間內,沒走漏風聲或引起紛亂,讓各界對金管會的魄力另眼相看。

但美中不足的是,金管會原本計畫將比照日本接管問題壽險模式,推動「保單不全額賠償」措施,雖研擬腳步從未間斷,最後卻胎死腹中。

所謂「保單不全額賠償」,是為避免經營不善的壽險公司,用低價或不合理的預定利率搶賣保單(一般情況下,預定利率愈高,保費愈便宜)。保險公司一旦遭接管,高利率保單將打折,保戶無法全額領回,可避免其他無辜民眾買單。事實上,台灣若要比照日本辦理「保單不全額賠償」,已有法源依據。《保險法》一四九條之二規定:「接管人得報經主管機關核准,調整其保險費率或保險金額。」業者以優惠價格、佣金促進保單銷售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彭金隆說,該法條即符合日本精神。一九九七年,日本的安定基金接管問題壽險業者「日產生命」後,公帑已耗盡,此後連續接管數家問題壽險,即採取保單限額理賠的方式。

既然有國際範例在先,甚至連法源根據都有了,為何最後仍無法推動「保單不全額理賠」?

據了解,係因金管會高層考量到,以台灣目前的社會氛圍,尚未成熟到接受這種作法;更擔憂一旦兩家壽險公司合計約五十三萬名保戶走上街頭抗爭,將耗費更龐大的社會成本。

「以目前台灣保戶水準,未必能理性到接受保費無法全額領回。」本身即為國華人壽(現已被全球人壽收購)保戶的彭金隆舉自己為例,十多年前,國華人壽也屬於「績優生」,當時自己購買其終身險保單時,也只是純粹想買個保障,詎料國華人壽竟走向被接管的命運。「保戶的心態一定是:『這是金管會核准的保單,如今業者倒了,就叫我回家吃自己?』對多數當事人來說,一定很難接受。」彭金隆表示。

國寶、幸福人壽一定不乏有像彭金隆如此單純的保戶,只是,要全體民眾概括承受五十三萬名保戶的權益就公平嗎?政府作為問題壽險公司的最後擔保人,等於變相鼓勵業者升高經營風險,最終卻讓納稅人幫不肖業者買單。

比較問題壽險和一般壽險的商品,以終身健康險為例,三十歲男性購買幸福人壽「帳戶型終身醫療健康保險」,年繳保費約一萬元出頭;而富邦人壽的「安心寶倍終身健康保險」,年繳則需一萬五千元。

表面上,兩張皆為終身保險,且幸福人壽的保費較低,但富邦的保障內容較多,包括壽險保障、意外身故及全殘扶助保險金等。

再看看保險內容更單純的儲蓄險,二○一二年七月、今年四月及六月,國寶、幸福及富邦人壽分別推出「得意年年增額終身壽險」、「幸福美滿增額終身壽險」及「好富利增額終身壽險」,雖然保額及年繳保費皆不同,很難一眼判斷優劣;就預定利率比較,三張保單皆為二.二五%,也沒有明顯高低差異。

政府須未雨綢繆 不能只靠安定基金儘管如此,但問題是,多數民眾購買保險前,一定會請「專業人士」協助、提供建議。據了解,一般保險經紀人公司推銷國寶及幸福人壽儲蓄險商品,佣金收入約為二六%,而富邦人壽佣金只有二○%。

在利潤考量下,保險業務員可能優先銷售國寶、幸福人壽的商品;且當客戶質疑保險公司體質時,多數業務員會打包票回應,「放心,政府一定不會讓保險公司倒,保單權益絕對不會受到任何影響。」衝著「有政府當靠山」的心態,業務員昧著良心推銷問題壽險的保單,坐視國庫失血,也形同政府眼看著業者、業務員、保戶形成的「三角貪婪結構」耗費公帑,卻束手無策,最終還是由小老百姓買單。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一旦安定基金財源不足,台灣自會朝日本模式進行,但政府最好直接杜絕問題壽險公司的存在。彭金隆則建議,除了透過立即糾正措施,加速剩餘的問題保險公司自救,也應盡快納入保單不全額理賠的措施,才是長遠之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830

京東多重戰略佈局的依據在哪?從財報看劉強東的「倒三角戰略」 京東過程改進Tenn

來源: http://xueqiu.com/7228849225/31436576

$京東(JD)$
有一本財報分析的入門書叫做《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我覺得書名說的很貼切。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經理人寫它,投資人和大眾讀它。通過財報,我們可以洞察一個企業的戰略、經營。一個專註的企業,它財報反映出來的數據應該是和其戰略保持一致的。如果財報與戰略宣傳不符,我們則需警惕。外行人看的數字,而內行人則會看到企業數字背後的故事。我將以京東的戰略為視角,再讀京東財報。

京東劉三角戰略

老劉早在2012年及後來的若幹公開場合介紹過他的“倒三角理論”,如下圖。用他的話說,每年京東都會做些不同的事情、戰略,但所有的戰略均沒有離開過這個框架。(目前來看,框架更多適合B2C業務,金融業務則需做些微調)

如圖所示,老劉將整個倒三角形分為四個橫向,最底層是“團隊”,倒數第二層是“物流系統、IT系統及財務系統”,倒數第三層是“成本和效率”,最上面一層是“產品、價格和服務”。這四部分對京東的意義分別是基礎、供應鏈、關鍵KPI以及用戶體驗。在這個倒三角形管理模型中,只有最上面一層,也就是產品、價格和服務,是面向用戶的,用戶可以直接看到,但下面的三層則處於“無形”狀態。我們結合財報,分別看一下這幾部分。



用戶體驗層:京東的用戶體驗來自於其品類的擴展和物流服務的持續建設

在劉三角模型中,最上面的,也是唯一用戶可感知的一層是用戶體驗。而老劉也在太多的公開場合反複強調,京東的使命就是持續的提升用戶體驗。目前對於某個電商用戶體驗的衡量指標,業界並沒有統一的框架(如果單純衡量網站用戶體驗的話,則可以從PV、UV、轉化率等指標綜合判定)。按照劉三角的描述,用戶體驗其由三個方面構成:產品、價格、服務。也就是說,用戶體驗體現在產品品類、種類是否豐富;產品價格是否有競爭力;是否有更快更好的配送、售後服務,以及網站、APP、其他京東入口體驗是否友好等等。



由於財報披露的數據有限,我們無法拿到各個細目的同比數據。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環比數據做個基本判斷:在上表中,京東Q2凈營收286億元,環比增長26%。對比活躍用戶數、訂單數、倉庫數、配送、分揀中心以及配送覆蓋城市數的環比增長數據, 我們發現,京東凈營收的增長(26%增長)主要依靠Q2訂單數的增長(27%增長)以及配送範圍的擴大(27%增長)、配送及時性提升(24%)等。同時,訂單數、活躍用戶數的增長也會部分來自於SKUs的增長,即品類的擴充。 其中,日用百貨的交易額占比增速要大於3C產品。因此,可以看出,上半年京東依然在進行品類擴張(重點是日百領域),同步進行物流服務體驗(便捷、安全、專業的物流配送服務)建設。這也是京東近幾年的主要拓展方向,是其主業。

中間層:三大系統建設與關鍵KPI

我們再看劉三角。如果京東要實現用戶體驗的不斷提升,必然要持續的進行物流、IT系統的升級改造。正如老劉在前不久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演講中提到的,自建物流的訴求來自於中國奇高無比的物流成本以及對於物流體驗提升的渴望。但無論是通過持續建設物流系統,還是打造高性能的IT系統,絕不是不計成本的,是要用效率與成本的KPI進行控制的。

一、效率

在零售行業,有一個核心的數據來衡量業績、經營效率好壞,就是資產收益率。這里有一個分解計算公式:

資產收益率=凈利潤率*資產周轉率=凈利潤/凈營收*凈營收/總資產=凈利潤/總資產(這里我們用了凈營收,主要用於獲利方面的分析)

也就是說,我們要評判一家電商公司經營效率,要看其每一元的資產投入可以帶來多少凈產出。這可以看做兩部分組成,首先通過經營,使資產先變成營收,然後營收中扣除成本與費用即是凈利潤。那我們也分兩部分來看:

1)利潤情況京東Q2凈利潤為負值(凈虧損人民幣5.825億元,後面會分析),我們暫且使用毛利率這個指標,做個基本的判斷。如下圖:



從近幾年京東的毛利率來看,基本保持在10%左右,Q2上升到11%。但相比蘇寧、國美等線下零售巨頭15%左右的毛利率,還是會低一些。這主要和京東目前的長期的低價戰略相關。

2)資產周轉率情況

京東近幾年的資產周轉率(次)上升到2.6次。2014Q2的資產周轉率(次)為0.45,較Q1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Q2的現金激增,以及吃下了騰訊的拍拍、易迅等業務,導致商譽和無形資產大幅增長所致。從資產周轉率可以看出,京東與騰訊的戰略合作後,資產周轉率環比下降了15%,這表明拍拍網、易迅,以及微信、手Q等流量入口還未真正對凈營收產生作用,Q2仍處於磨合、調整期。



如果我們以零售行業3%左右的平均凈利率來計算,乘以京東資產周轉率(作者做個預測:2014年資產周轉率[次]約為2.5),推算出2014年京東資產周轉率約為7.5%,將與沃爾瑪基本持平。

我們再看下京東的存貨周轉情況。可以看出,京東近幾年一直在進行物流系統建設,雖然不斷在進行品類擴充、訂單增長,2014年Q2與Q1數據卻基本持平,在2.7次左右。對應的存貨周轉天數在34天左右。可以說,相比於線下友商70-90天的存貨周轉,這是京東最大的競爭力所在。

二、費用情況

京東2014年Q2的費用率為13.8%,比2013年稍高(2014Q1有38億的CEO股權支出,不計入參考比較)。其中,主要的費用花費在與騰訊融合相關的物流員工、研發員工的招聘、薪金支出,618大促期間的營銷費用,以及與騰訊戰略合作的無形資產攤銷費用上。



總體來看,依靠Q2訂單量的增大以及穩定的物流體系升級建設,Q2繼續實現營收增長。但可以看出,Q2中營收增長的部分實際上與騰訊融合的戰略花費相抵消,並且還有近6億元的凈虧損。而Q3、Q4能否實現盈利的關鍵則是並入進來的易迅、拍拍、各種移動入口能否真正實現資產周轉,實現盈利。

基礎層:團隊

劉三角的最下面一層,也是框架的基礎是團隊,也就是人。老劉前不久曾說,任何一家公司的失敗,最終都是人的失敗。在互聯網行業,團隊組織架構相對扁平化。團隊的效率高低、執行力會更快的影響公司戰略的效果。京東上半年,在並入拍拍網、易迅等業務同時,也同步接收了原有的騰訊團隊(物流、研發等)。對於新形勢,京東也作出了相應的組織架構調整,成立了若幹事業部、子公司(京東商城、拍拍網、金融集團、國際部等),各部分有更加細化的戰略、經營定位。在財報中,我們也發現京東互聯網金融業務對現金流開始有了貢獻。不同團隊間關於微信、手Q、拍拍業務等跨事業部戰略項目也在快速叠代進行。新團隊應該如何與原京東架構對接,不同的團隊間應該如何合作,不同的價值觀如何融合等因素會是決定京東2014下半年業績的主要因素。

綜上,通過對劉三角的分析,我們發現近幾年京東基本專註於自身電商業務,履行了老劉說的用戶體驗建設戰略。通過分析Q2京東財報,我們可以看出,通過上半年不斷的品類擴充、訂單增長、物流建設,京東繼續專註於電商業務,並實現營收增長。同時,物流系統的建立也保證了京東的存貨周轉依舊保持在較高水平。但同時,京東在Q1並入了騰訊B2C、C2C業務以及獲得了微信、手Q等流量入口,這些戰略都對京東原有經營產生了一些沖擊和成本費用付出。對於下半年的走勢,我們也做個預測,隨著若幹公司戰略項目的進行,Q3將是微信等流量入口的變現期,戰略的實施期,Q4應該會真正看到相關騰訊融合資產的真正變現。

不管市場格局、資本市場如何變化,只有專註於提升用戶體驗,為用戶帶來價值的公司,才能得到大家的真正認可。

作者@京東過程改進-Tenn,歡迎交流。歡迎關註作者微信公眾號“譚恩”,一起品讀互聯網幹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340

【獨家】宋衛平方面回應:罷免綠城總經理有法律依據

來源: http://www.eeo.com.cn/2014/1120/268932.shtml

經濟觀察網 特約記者 王小明 圍繞綠城控制權的爭奪戰一波三折。

繼以田強為核心的綠城管理團隊11月19日晚針對宋衛平主導簽發的任免令,聲明“不予采納單方任一股東的人事任免”後。11月20日,宋衛平方面在回複經濟觀察網的問詢時表示,對綠城房產集團管理團隊做出的人事任免,是由綠城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城房產集團)董事會決議通過,具有法律效應。

宋衛平方面表示,19日高管任免事宜相對應的公司主體是綠城房產集團,任免權在於綠城房產集團的董事會。現任董事會成員是宋衛平、壽柏年、夏一波和郭佳峰,其中壽柏年為董事長。根據綠城房產集團章程,綠城房產集團僅有才智公司(Richwise)一個投資者,董事會成員由才智公司指派。

“上市公司綠城中國的股權轉讓計劃針對綠城中國。綠城中國是通過全資子公司才智公司控制了綠城房產集團等30多家附屬和聯營公司。並且,綠城中國股權沒有完成實質性的交割,董事會更沒有改組。因此作為綠城中國附屬公司的綠城房產集團,無論是董事會還是管理團隊,都沒有法律意義上的變化,相關的工商登記也未變更。”宋衛平方面稱。

宋衛平歸意已決。自19日晚間起,融創和綠城雙方在綠城總部杭大路1號展開了一場管理權的爭奪。當日18時,以綠城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為主體的免職令發出,宣布免去具有融創背景的田強綠城集團總經理一職,同時聘任應國永為新任綠城集團總經理,即日起生效。應國永2001年加入綠城,深受宋衛平的信賴,曾擔任綠城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一職,負責綠城杭州濱江區、臨安、浙江德清、慈溪、麗水等地的項目開發管理工作。

隨後發生戲劇性一幕。同樣是在19日晚間23時許,署名為“綠城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管理團隊”的公開聲明由融創方傳出。田強等人表示,買方已經全額支付交易對價且組建了新的管理團隊,是受各方股東領導下,唯一的、合法的管理團隊,任何一方股東或個別董事無權單獨對管理團隊發出任何指令或意見。

針對上述說法,另一方主要當事人田強則在電話中對經濟觀察網表示:“現在不方便回答。一切如常。”

附融創團隊聲明如下:

針對11月19日個別股東以綠城房地產集團公司名義發出的人事任免令,現綠城房地產集團管理團隊全體聯合聲明如下:

1、2014年5月22日,各方簽署的關於綠城中國24.313%股份交易的「買賣協議」以及後續文件,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是合法有效的。買方依據前述文件已經全額支付交易對價,另外也依據前述文件組建了新的管理團隊。因此,目標股份交易已經實質完成。

2、新的股東會、新的董事會根據「買賣協議」業已組成,並於7月7日任命了新管理團隊,得到了各方股東一致認可。

綜上,2014年7月7日召開的由股東方——融創代表、九龍倉代表以及集團聯席董事長、集團常務副董事長、所有管理團隊共209人參加的集團半年度管理會議,一致同意正式聘任現有管理團隊負責新的管理階段的經營管理工作。現有管理團隊是受各方股東領導下,唯一的、合法的管理團隊。其他任何一方股東單方提出的人事任免要求,現任管理團隊是不予采納的;任何一方股東或個別董事無權單獨對管理團隊發出任何指令或者意見。個別股東如有意見和建議,應當通過新的股東會、新的董事會進行協商。相信新的股東會有智慧和能力予以解決。

現任管理團隊遵循的唯一原則就是為綠城好,過去乃至將來都是如此。在此,我們要求集團全體員工在各方股東作出一致指示意見之前,嚴格按照目前管理架構、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落實各項日常工作。

綠城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管理團隊聯合署名:

總經理:田強;

副總經理:陳恒六、翁曉寧、童曉君、韓波、鄭甫、王爽;

區域公司總經理:韓波(兼)、王鵬、張強、路鵬

2014年11月19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343

首次“依據中央司改精神”的法官遴選 法院領導不能當“評委”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579

2014年11月21日,經過抽簽產生的9名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法官遴選委員會委員坐成一排,正在向候選法官提問。最遠處是計分員和監督員。 (徐誌毅/圖)

抽簽定“評委”:法官與非法官比例,5∶3;下次遴選,需再次抽簽。

考題很犀利:如何避免人情案、關系案?遇到領導打招呼怎麽處理?

差額有點低:11人取10人,入口應打開,從社會上吸納最優秀人才。

站在9名遴選委員面前時,法官黃惠環大腦有些空白。

“你這麽瘦,審理知識產權案件很辛苦的,你能幹得來嗎?”

“天天跑步,沒問題。”黃惠環連忙表決心。

這是2014年11月21日,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法官遴選工作現場。依照司改方向,未來法官均由法官遴選委員會選出。作為全國司改試點省的廣東,在這個新設立的法院率先試水。

“以前,你都不懂炒菜就來選廚師,肯定選不好。”在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副院長林廣海看來,現在是真正按照職業化要求遴選法官,“讓專業的人來挑選專業的人”。

律師來選法官,行嗎?

2014年11月19日,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法官遴選委員會成立。按照廣東省高級法院對外的表述,這是“全國根據最新的中央司改精神成立的首個遴選委員會”。

遴選委員會總共有25名委員,主任是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樹堅,此前她曾擔任廣州市中級法院院長,有著近30年法官經歷。其余的24名委員來自4個界別:法官(15名)、法學教授(3名)、律師(3名)和知識產權專家(3名)。

據廣東省高院政治部人士介紹,委員均來自各個行業協會——廣東省法官協會、省法學會、省律師協會和省知識產權研究會的推薦,“我們拿著函,一家家請他們推薦”。

廣東省高院的院領導班子,無一人入選。法官協會推薦的委員中,高院民四庭庭長林廣海是西南政法大學博士,“全國審判業務專家”;深圳市中級法院民三庭法官錢翠華的名片上並無任何官銜,但因其長期從事知識產權審判,發表過多篇相關論文,也得到推薦。

“院領導不進遴選委員會,確保公正、獨立。”廣東省高院政治部地方幹部處處長陳東茹介紹。在廣東省高院院長鄭鄂看來,專業、權威、中立的法官遴選委員會,可以最大程度地確保法官選拔的含金量。

廣東省律師協會推薦了三名律師,一名是會長,一名副會長,還有一位律師是廣東省黨代表。有著25年從業經驗的律師王波是廣東省律協副會長,分管的正是知識產權領域。

“也有法官跟我表示顧慮,說之前都是法官選法官,這次讓律師什麽的也參與選法官,行嗎?”遴選委員會主任吳樹堅回憶說。但她認為,社會人士參與不僅必要,而且參與度還應提高——“未來不一定是法官來應聘法官,還可能是律師、學者、社會人士。”

知產專家的名單里,包括了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袁有樓等人。“他們不是因為是官員,而是因為是專家,所以參加遴選委員會。”廣東省高院政治部人士說。

“評委”抽簽產生,一次有效

在黃惠環面前一字排開的9名委員,是在11月19日當天從25名委員中產生的。這個遴選委員會的“有效期”只有一次。下一次再選法官,必須再另組。

主任吳樹堅為常任委員,每次遴選都會參與。其余8名委員從其余24名非常任委員中隨機抽選,組成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法官遴選委員會。

寫有每個委員名字的紙條,先交由24名非常任委員自己簽名,再投入抽簽箱,以確保不會作弊。

“我們之前設計過很多種方案,用電腦抽取、用數字彩球來抽等等。”陳東茹回憶說,最後大家認為,還是用最傳統的紙質抽簽方式最可信。

界別分布是重要的考慮因素。抽選的8名委員,法官委員5人,其他委員3人(學者1人,知識產權專家1人,律師1人)。

工作人員特制了一個黑板,劃出界別,每抽取出一個委員,即按抽簽抽出的先後順序,貼在黑板上,現場一目了然。

“很榮幸,律師第一個就抽中了我。”律師王波說,通過觀察,他認為這樣的操作至少能避免傳統內部遴選中人事關系、部門利益糾葛等弊端。

考題:領導打招呼怎麽處理

11月13日,廣州知識產權法院遴選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和主審法官遴選公告同日對外發布。

這個新設立法院的法官門檻不低:四級高級法官,或者是正科級滿三年,必須親自審理過500件以上的案子。

“在我們基層法院,這個要求意味著至少是副院長以上才可以報名。”在法院內網上看到遴選公告後,黃惠環悄悄填寫了報名表。她是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法院副院長,但經常要去參加一些防火、計生等會議,“不怎麽辦案子,水平也下降了”。

由於報名門檻太高,全廣東只有26名法官報名,經過資質審核,真正符合條件、有資格站在遴選委員會面前的,只有11人。而首批主審法官的名額是10人。

11月21日,抽簽選出的遴選委員會委員,與經歷資質審核的被遴選法官,在廣東省高級法院六樓一間大會議室里相遇。

遴選過程不複雜:每位候選法官先自我述職5分鐘,然後回答遴選委員提問,一般會問五六個問題。

“有點像研究生複試的面試。”首次當“評委”的律師王波說。

委員們事前沒作明確分工,資深法官林廣海主動擔負起了考查知產審判基礎問題的角色:你如何理解知識產權的特點?你審理知識產權案件和其他民事案件,裁判思路與分析路徑有何不同?

律師委員王波則問了一些“敏感”的問題。例如,你如何當一名公正的法官?如何避免人情案、關系案?遇到領導打招呼、幹擾獨立審判時你怎麽處理?

一位候選法官這樣回答:“如果他們過問案件,是從專業的角度,我會認真考慮,算是個提醒。如果不是從專業角度,那我會婉言謝絕。”

這位法官獲得了全場一致的高分。

每位委員面前都有一張計分表,按照“專業素養”、“情緒控制”、“語言表達”、“儀容儀表”和“撰寫裁判文書能力”分別打分。

除了“撰寫裁判文書能力”一項根據被遴選法官事前提交的判決書來打分外,另外幾項均根據現場表現。

計分規則也引入了競技體育的計分方式: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然後計算余下七個分數的平均分,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再對被遴選者按分數高低排序。

林廣海回憶,評委們都是專家,意見比較一致,對於同一個法官,沒有出現有人打60分、有人打90分的情況。

“不要依附於任何機構”

遴選只是第一步,“從專業角度提出法官人選”。之後還有兩道程序:組織考察和人大任命。

12月11日,首批10名經遴選的法官,獲得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全票通過。12月16日,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掛牌成立。林廣海被任命為副院長。

按照核定的編制,廣州知識產權法院還需要17名法官。林廣海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何時再啟動遴選,還需等法院收案之後視實際情況而定。可以確定的是,未來的17名法官,還將由法官遴選委員會來遴選。

“這次我們感覺有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10名法官只能從11人里挑,吳樹堅不無遺憾。她認為,由於這次報名的門檻高,卡住了很多人,沒有了淘汰率,樣本量也不足。“如果是從30個法官里面遴選10個人,會積累更多的經驗。”

在吳樹堅看來,傳統的招年輕大學生進法院,從書記員、助理審判員、審判員一路上來的模式,應該有所改變。未來,中國法官的入口應該打開,以吸引最優秀的人才。

“給法官單獨序列和職業保障,他們才能獨立公正地審案、判案,他們才是真正的法官。”吳樹堅說,法官遴選委員會將承擔更大的責任。

這次遴選試水之後,廣東省啟動了司法改革試點。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的遴選模式,也被認為代表了廣東司改的方向。此次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法官遴選委員會的辦公室,設在廣東省高院政治部,政治部工作人員只是配合遴選委員會做一些事務性工作。

按照中央司改部署,接下來全國各省份都將成立省一級法官遴選委員會,統一遴選全省的法官。

三個月前南方周末曾報道,除了上海之外其他五試點省市報送的方案,均由省委政法委主導法官遴選委員會(詳見南方周末2014年9月25日《學者建議由人大主導法官遴選》)。從最近陸續公布的情況來看,湖北等試點省最終將法官遴選委員會辦公室設在了省級高院。

吳樹堅認為,未來的省級法官遴選委員會,可參考廣州知產法院的模式,不設立如政法、組織等行政色彩太濃厚的部門,“我個人認為(遴選委員會)不要依附於任何機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087

省部級官員在黨校如何學習?考核情況是晉升重要依據

一位省部級官員到中央黨校去參加省部級班的學習,壓力大不大?對於這個問題,中央黨校徐偉新表示,在一個高強度的課程安排和嚴格管理之下,學員們會感到非常緊張。

6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校幹部教育培訓、黨的歷史和黨的事業發展等方面情況。

發布會上,有媒體提問:現在要求幹部培訓從嚴從實、入腦入心。請問黨校在幹部培訓學習、管理和考核上有什麽嚴格的措施?現在學員的學習壓力是怎樣的?

對此,徐偉新表示,中央黨校對學員的管理、考核和評價都是比較嚴格的,具體到學員管理上,就是從嚴治校和從嚴管理,我們有一整套的制度安排,有一整套的管理、考核和評價體系。大概有三個方面:

一是對學員的學習考核。培訓類班次學員的考核分為考試和考查兩種形式。他們的考試成績都要記入學員學習考核登記表,這個表是進個人檔案的。進修類班次學員進行課題研究,提交課題研究報告,最後進行考核。每一位學員畢業前都要提交個人的畢業論文,學校組織教員對他們的論文進行考核。考核中我們還突出黨性教育、黨性分析分量,還有對學員讀書情況的考核。

二是遵守校規校紀情況的考核。我們有學習考勤制度、課堂督查制度、情況通報制度,學員的學習狀況怎麽樣,請銷假的情況怎麽樣,到食堂就餐情況怎麽樣等等,及時向學員通報,加強他們自律。

三是畢業總結鑒定。總結鑒定從形式上來講分為兩種,一個是學員個人的自我鑒定,一個是學員所在支部的對他的集體鑒定。鑒定內容全覆蓋,覆蓋他來中央黨校學習整個階段的各個方面情況,比如理論學習情況、黨性鍛煉情況、遵規守紀情況、擴大知識面,改善知識結構的情況,還有這幾個月來黨校學習,你承擔的社會任務,發揮的作用等等,是全方位的總結。

徐偉新表示,以上三個方面的考核,把學員在黨校學習期間的基本情況,全過程納入考核視野。對考核評價的結果我們非常重視,畢業的時候黨校會把學員考核情況反饋給組織部門以及學員的派出單位。考核情況也會作為幹部任職、晉升的一個重要依據。

另外,在中央黨校一些重要的培訓類班次,組織部門還派有跟班聯絡員,全方位直接考查和掌握學員的學習情況。對考核結果不好的或者在校期間違反學校有關規定和紀律的,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甚至紀律處分。總之,在這樣一個高強度的課程安排和嚴格管理之下,學員們感到生活很充實,也確實非常緊張。

徐偉新表示,最近幾年適應我們黨大規模培訓幹部的需要,中央黨校在班次設置上確實在不斷創新,培訓人數也屢創新高。我們的常規班次,有中青年幹部培訓班、省部班、地廳班和民族班。十八大以來,我們又開辦了兩個月學制的縣委書記研修班,新開設了學制一個月的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研討班,第一次對全國796所公辦本科高校的1446名黨委書記和校長進行了集中輪訓,這在歷史上從未有過。根據形勢需要,比如,學習中央新頒布的法規、條例也會辦班,再如新聞發布、國家安全等主題也會辦短班。這兩年培訓任務在不斷加重,2013年以來,各類主體班次培訓學員達到31370人,這個數量是我們前八年培訓人數的總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3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