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3.12.26 讀書筆記《股市真規則》三四章by Jane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pc71.html
第三章講競爭優勢,競爭優勢是一家公司保持優異業績的特徵,本章主要講述分析一家公司競爭優勢的四個步驟:一是評估公司歷史上的盈利能力,二是評估公司利潤的來源,三是評估一家公司能阻擋競爭者多久,四是分析行業競爭結構。
實際操作過程中,首先評估收益性,通過調查公司的財務狀況,來判斷公司是否擁有競爭優勢,主要是利用四個財務度量標準:自由現金流、淨利潤、淨資產收益率、資產收益率,這些數據至少考察5年,最好10年,因為一個能夠連續幾年穩定的淨資產收益率和資產收益率,擁有良好的自由現金流和淨利潤的公司,比那些數據不穩定的公司更有可能具有競爭優勢。
然後分析該公司如何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一般有5種途徑:真實的產品差異化、可感知的產品差異化、降低成本、鎖定消費者、建立高壁壘阻擋競爭者進入。真實產品差異化是依靠技術和特色,非常顯而易見,但是很難長時間保持本公司的技術和特色領先競爭者,不易保持。可感知的產品差異化,最主要的是建立品牌,品牌事實上增加消費者主動消費的意願,除了考察消費者對品牌的感情,還需要看這個品牌能為公司賺多少錢,好品牌是一個強大的競爭優勢。降低成本提供類似產品和服務是一個非常強大的競爭優勢,降低成本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是優化工序,擴大規模,建立成本優勢,而且規模優勢通常很難超越。鎖定消費者是競爭優勢中的精細型,通過戰略提高消費者轉換成本,使得消費者不願意主動換產品,這個轉換成本可以是金錢,但更多的是時間、精力等等。建立高壁壘阻擋競爭者,通常是取得某些特許的專營權,比如專利權和特許經營權,不過這個持續時間短暫,更長久的方式是利用網絡效應,網絡比客戶增長更有價值,現有的用戶可以吸引更多潛在用戶。
搞清楚公司的競爭優勢後,要評估競爭優勢的壽命,從兩個維度上來思考,深度(公司能賺多少錢)和寬度(公司能持續保持平均水平以上的利潤率多長時間)。
最後還要考察公司所處行業,行業不能告訴你企業的全部,但對企業競爭前景要有一個把握相當重要,某些行業就是比較容易賺錢。


第四章主要是理解財務報表是怎麼樣組合的,以及怎樣使用財務報表識別可靠的公司。主要對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三者之間的關係有一個初步清晰的認識。資產負債表就像公司的信用報告,反映的是某一特定時點該公司擁有的資產和負債的情況,損益表記錄了公司一年或者一個季度賺了或者損失了多少會計利潤,反應的是一個時段的情況,現金流量表記錄全部流入和流出公司的現金情況。
弄清「權責發生制」的概念,是區分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的關鍵。弄清會計利潤和現金利潤之間的差別是弄清一個公司怎樣運轉的關鍵,也是吧好公司從平庸的公司中分別出來的關鍵。損益表關注銷售出去的產品或服務,現金流量表關心的是實際現金的流入和流出。會計利潤竟可能嚴格的是收入和費用匹配,現金利潤只是實際生意上的流入流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228

2013.12.26巴菲特年報1958和1959 by Jane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pbrl.html

1958年的股市受到參與者情緒影響,股市普遍上漲,但是這種由於人們盲目樂觀導致的結果無法預測其何時結束,所以在這個時候更需要冷靜思考,盲目跟風會導致最後血本無歸。

 長期價值投資致力於尋找內在價值被低估的股票,此種投資方法在熊市表現優異,在牛市只能勉強跟上進度。在牛市的時候,由於股市整體上漲,影響了巴菲特所選擇的股票,使之很難找到多個價值被低估的股票,同時也不能以較低的價格佔得更多的比例,此種情況下巴菲特會增大他選擇的被低估價值的股票的比例。

信中提到了共富銀行的收購案例:

該股票交易價格在其內在價值的基礎上打了巨大的折扣,公司管理良好,有較強盈利能力,管理層友好,並可以預計其遲早會被另外一家銀行收購,基於以上理由可以得出結論:該公司的股票被嚴重低估,且將來必定會將價值釋放,所以購買該股票的損失風險很小。

決定購買之後,儘量購得大量股票佔據足夠投票權使得自己能夠對合併事宜提出徵詢,讓自己獲利更多,同時做好保密事宜防止競爭對手抬價。

另外,在被低估價值的股票中成為第一大股東的優勢非常巨大,可以決定需要修正被低估價值的時間,保證自己在持有期間,業績表現優於道瓊斯指數。

綜上,可得出的結論有:

1、市場會受到參與者情緒影響,這種變化無法預測也無需預測。

2、無論牛市熊市都應該致力於尋找價值被低估的股票,價值投資在牛市表現一般,在熊市表現優異。

3、當遇到牛市,由於無法找到很多價值被低估的股票,故可以提高自己所持有的價值被低估的股票的比例。

4.、當有兩個價值被低估的股票擺在眼前,都符合投資標準時,優先考慮可以獲得更多比例的股票,提高話語權,尤其是可以成為第一大股東的機會,第一大股東可以決定需要修正被低估價值的時間,保證自己在持有期間,業績表現優於道瓊斯指數。

1959年道瓊斯指數上漲,顯示市場強健,但是下跌股票數多於上漲股票數,道瓊斯運輸業平均指數和公用事業平均指數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多數投資信託公司與工業平均指數相比表現的都要差得多。

全國最大的封閉式投資公司董事長講話中可以瞭解:此種情況是投資者的信心和熱情導致,含有較大冒進成分,風險較大。同樣巴菲特也認為在這樣的股市中,藍籌股的股價是有水分的,包含大量的投機成分和損失風險。在這種情況下更應該堅持保守原則,而不是盲目

相信股價一直上漲,沒有上限,否則會永久損失資本。

巴菲特在去年就說牛市時增加自己所持有被低估股票的比例。去年佔總資產25%的股票,由於該公司股價首先是在價值上打了打折扣,其次對該公司的估值採用的是保守估值的方式,所以增持到35%的風險並不會很大,並且成為第一大股東後,優勢明顯。剩下65%的資產儘量和市場一般行為絕緣,面對浮躁的市場,反其道而行之,繼續堅持自身投資理念,採取保守策略。

 

綜上,可得出的結論有:

1、股票指數和市場真實情況並不一定一致,會受到投資者主觀情緒的影響。

2、在投資中保守可能錯失賺錢的機會,但是冒進很可能導致永久的資本損失,並且任何一只股票價格都不會無限制的上漲。

3、在牛市中,當有充分強大的理由時,可以繼續加大原本持有的被低估的股票的比例,同時堅守自身投資哲學,儘量與當前市場一般行為絕緣,採取保守的策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229

2013.12.25讀書筆記by Jane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pbnb.html

今天開始看《股市真規則》,從前面序言部分到第二章結束。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要始終保持一個獨立思考的能力,成功選股需要這個人有充足的耐心,對會計學有一定的理解,形成個人清晰的投資哲學、保持適度的懷疑,而投資的過程關鍵在於對公司的分析和對股票的估值,區分好公司和好股票。

第一章講述的是成功投資的5個核心原則:

1、做好功課,即通過應用會計知識明確公司財務狀況,包括閱讀年度報告,瀏覽過去的財務報表,檢驗行業競爭者,將公司裡裡外外調查清楚,同時在突發奇想時保持冷靜;

2、尋找具有強大競爭優勢的公司,即找出公司阻擋其他競爭者並多年保持利潤高於平均水平的原因。

3、擁有安全邊際,即作為股票價格波動的緩衝帶,人們往往由於情緒化原因對股票價格的估值過於樂觀,所以需要在股價充分低於估值是才能進行交易。股票估值的簡單路徑就是考察該股票10年以上的歷史市盈率,明確知道自己為該公司每一美元收益所要支付的價格,使用保守原則計算出願意為一隻股票支付的價格。

4、長期持有,即不在短期內頻繁交易,長期持有考驗的是一個人對自己價值投資的水平的自信程度,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長久的耐心,頻繁交易損失的稅收和佣金遠遠高於長期交易,並對個人選股水平要求更高。

5、知道何時賣出,即不僅僅因為股價的漲跌來決定賣出,要通過對公司的分析來決定賣出與否,比如初次分析是否錯誤,公司基本面是否惡化,股價過多高於價值,是否有更好的投資機會,投資組合比例不合理。

 第二章講的是投資過程中應當避免的七個錯誤。我認為如果做到第一章講到的5個投資原則,在決定買入股票是做好功課,就不會幻想某一個小公司成為下一個微軟,相信歷史不會重演,依賴盈利數據作分析,尋找到公司的競爭優勢就不會因為個人對公司產品的偏愛而錯誤投資,如果做好安全邊際,就不會在忽視估值,並試圖選擇市場時機,而在市場下跌是驚慌失措。

當然這些錯誤並不僅僅是單個原因導致的,更多的是綜合的,不過歸根結底是沒有真真正正分析清楚自己所投資的股票的公司的情況,缺少理性獨立的思考,被個人情感喜好,個人期望所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232

2013.12.28 讀書筆記《股市真規則》六七章by Jane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pd7d.html

第六章是利用財務報表分析公司,從五個方面:成長性、收益性、財務健康狀況、風險/負擔情況、管理。

分析成長性,除了關注盈利增長之外,更要關注成長性來源,從長期經營活動來看,銷售增長驅動盈利增長,降低成本和在財務報表上做手腳都是不可能長期持續的,而銷售增長主要有四個來源:銷售更多的產品或服務,提高價格,銷售新的產品或服務,購買其他公司。

公司成長最容易的路徑是在任何情況下做的比競爭對手好,奪取更多的市場份額。提價只有在公司擁有強勢品牌或者擁有壟斷地位時才能持久。當前兩者難以做到的情況下,可通過新的銷售方式誇大市場份額,比如沃爾瑪建立超級市場。對於「收購」需要慎重,收購的結果有好有壞,原因有:一收購方公司不得不買越來越大的公司以保持相同的成長率,而大公司很難調查清楚,胡亂賣東西會增加風險。二收購公司需要公司花費時間和金錢,也就意味著花費在企業經營上的精力就少了。對於投資者來說收購使得財務變混亂,無法真正瞭解公司本身的結構性成長。

弄清公司成長來源後,要評估公司的成長質量,尤其當公司盈利增長超過銷售增長率持續一段時間時,需要深入挖掘,比如IBM的人造成長。通常收購、改變稅率、股份數、養老金收益、一次性所得(常常是出售業務)、削減成本等手段也可以達到增長目的。

 

分析收益性,即要通過評估一家公司經過投資取得的收益及該公司對收益的管理,知道它是怎樣有效使用資本賺取利潤。有兩個評估公司盈利能力的工具,是資本收益率和自由現金流。

先弄清幾個概念:

銷售淨利率=淨利潤/銷售收入

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資產

資產收益率(ROA=銷售淨利率×資產周轉率

財務槓桿比率=資產/所有者權益

淨資產收益率(ROE=銷售淨利率×資產周轉率×財務槓桿比率

自由現金流(FCF=經營性現金流-資本性支出(用來購置固定資產)

投入資本收益率(ROIC=稅後經營業利潤(NOPAT/投資資本

投資資本=總資產-不附帶利息的流動資產(通常是應付賬款和其他流動資產)-超額現金(不是日常需要的現金)

資產收益率高,說明公司在把資產轉換成利潤方面做得好,通過提高產品價格(高的毛利)或者加快資產周轉率來提高資產收益率。

當公司有負債的時候,就需要研究一下淨資產收益率,其反應的是一家公司使用所有者權益的效率,測量的是使用股東的錢進行投資產生回報的程度。財務槓桿比率用來測量一家公司負債相對於所有者權益的程度,負債適當可以推進收益,負債太高會導致災難,比如公司經營不穩定卻需要固定支付利息。有三個指標能推進淨資產收益率,即銷售淨利率、資產周轉率、財務槓桿比率。

提供一個評估淨資產收益率的粗略指標:一般,非金融類公司在沒有過多食用財務槓桿比率的前提下,能產生10%以上的ROE就值得投資,當發現一家潛在的ROE能穩定現在20%以上的公司是,就是發現了一個好機會,銀行的財務槓桿比率一直都比較高,所以金融公司的標準是12%。另外,ROE太高可能不真實,當ROE40%以上時,常常沒有意義,很可能被公司財務結構扭曲,比如從母公司分拆出來、回購股票、大規模加價,這些情況都把公司權益的基數降低了。

自由現金流又稱「所有者盈餘」,大量的自由現金流可以給公司帶來融資的彈性,使其可以不依賴資本市場支持而擴張,同樣也可以做各種各樣其他事:投資、收購回購股票等,當自由現金流為負的時候,會逼迫的公司不得不去貸款或賣掉股份維持經營,而且在市場不穩定時對公司來說非常危險。由於無法用ROE 推算公司需要多大自由現金流,但是用銷售收入去除自由現金流得到的百分比多於5%是必要的。

ROE和自由現金流放在一起,組成盈利能力矩陣圖,矩陣右上方高淨資產收益率和充足自由現金流量的公司股票值得購買,但需要在其股價較低時買入,否則風險也會大。高ROE說明公司管理層善於為股東資金賺取高額回報,高FCF時,要關注公司如何使用CFC ,可以以股息方式回報給股東,也可以另外進行投資。雙低的公司很像年輕的創業者,風險大。

投入資本收益率(ROIC),用了稅後的營業利潤,並且是在扣除財務費用之前,改進了ROAROE,把負債和權益放在一個彼此適當的未知上,把與負債相關的扭曲矯正過來,ROIC的目標是除去公司不同的融資決定造成的影響,使我們儘可能聚焦在核心業務的盈利能力上。

分析財務健康狀況,需要知道以下指標:

財務槓桿比率=資產/所有者權益

權益負債率=長期負債/所有者權益

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

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財務槓桿比率可以瞭解公司負債情況,負債會增加公司固定費用,當生意不好時,債務的固定費用會把盈利降得相當低。權益負債率聚焦於公司每一美元權益擔負多少長期負債。已獲利息倍數可以知道公司可以為它的債務支付多少倍利息費用,越高越好。流動比率是告訴我們公司流動性如何,低的流動比率意味著公司沒有足夠的現金來源償還即將到期的債務,迫使公司在外面尋找融資或把營業收入用於償債,一般高於1.5就說明不會遇到麻煩。由於某些流動資產比如存貨並沒有在資產負債表上的價值值錢,所以需要速動比率,更保守的測試指標,通常速動比高於1.0被視為公司處於比較好的狀態,但一定要對照一下同行。

分析空頭情形,是在購買之前,思考所有潛在的負面因素,幫助自己在壞消息的苗頭線路出來是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第七章談的是如何評論管理的質量,作者把管理評估劃分為三個部分:報酬、性格和運作。報酬是最容易評估的,大部分信息都包含在《股東委託書》文件裡,要觀察一下現金報酬原始水平是否合理,再比較一下同行業同職位的薪酬水平,相對高額薪酬作者更喜歡高額的紅利,相對於慷慨的期權計劃作者更喜歡嚴格限制的股票期權,這把高管的薪酬與公司經營掛鉤。另外要關注管理層的薪酬是否真的和公司的業績表現掛鉤,公司管理層薪酬的升降要基於公司的業績表現,有好的治理標準的公司在經營不好的時候會毫不客氣地減少管理層的獎金,經營好的時候會毫不猶豫地增加管理層的獎金。最後是看看其他危險的信號,管理層的特定貸款是否被豁免,管理層是否理所當然的通過公司取得的額外津貼,管理層獨佔某一特定年份的大部分的股票期權授權還是與普通員工分享財富,管理層是否過分使用期權,如果公司的創始人或者大股東一直捲入公司的管理中,他或者她每年也得到一大筆的股票期權嗎,管理層在這場遊戲中到底持什麼想法。

性格方面,薪酬本身就是檢測性格很好的試紙,管理層對金錢的態度與他們是否會惡意對待股東的行為有很強的聯繫,還需要問其他問題:管理層是否利用自己的權利讓親戚朋友富起來了,董事會成員和管理層家庭成員或前任管理者是否重疊,管理層是否坦率地對待自己的錯誤,管理層怎樣實施獎勵的,CEO是否能保持高水平的才幹,管理層是否為了給公司帶來一個誠實的形象,而做出一個對自己可能不利的決議。

最後是公司的運作,主要看:一績效,看現任管理團隊在任期間公司財務表現,尋找高的、正在增長的ROEROA,核實ROE增長的原因(銷售淨利率、資產周轉率、財務槓桿比率),公司收入是否有大跳躍(也許做過收購,關注收購價格是否合理,被收購對象是否提升了股東的價值),股份數(激進的期權計劃或頻繁的股票發行);二看管理層在確定一個問題或承諾一個解決方案是,是否能以及、堅持到底、坦貫徹計劃;三看公司能否為投資者完全分析公司提供足夠信息,或者是否對某些問題避而不談;四看管理層是否有自信,堅持自己的理念,做事有別於同行或者傳統觀念;五看靈活性,看管理是否做出在未來給予公司靈活性的決定,比如負債不能太多、固定費用控制(即使在好年份)、更多戰略性決議,並且當機會出現時,抓住機會,高效率分配資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578

2013.12.27讀書筆記 《股市真規則》五 巴菲特的信1961 by Jane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pcs7.html

第五章是財務報表講解,講解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目的是結合三張表,弄清每一元現金是如何從消費者手中轉到股東手中。

看懂資產負債表,關鍵是要平衡,需要知道的有: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資產可分為流動和非流動,流動資產包括:現金及其等價物、短期投資、應收賬款、存貨,非流動資產包括:固定資產、投資、無形資產。研究應收賬款時,比較應收賬款增長率和銷售收入增長率可以判斷回款能力,另外常常要考慮壞賬準備。研究存貨時要考察其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除以平均存貨水平)的快慢,影響資金使用效率。研究投資時,要弄清投資種類,評估風險。無形資產最普遍的形態就是商譽,當一家公司收購另一家公司時商譽會上升,但商譽的評估需要用懷疑的眼光看待,未來無法預測。

負債可分為流動和非流動,流動資產包括:應付賬款、短期賬款,非流動負債主要是長期負債,應付賬款增長公司現金持有時間,有利於改善公司現金流,短期借款是為解決公司一時財務困境,相對於公司資產規模,短期借款不宜過多。

所有者權益,是公司向股東的負債,此部分比較混亂,最值得關注的是未分配利潤,未分配利潤是一家公司一定的資本數量存續一段時間發生的利潤減去分紅和股票回購後的基本記錄,是累計賬戶。

損益表主要包括:銷售收入、銷售成本、毛利、銷售和管理費用(營業費用)、折舊與攤銷、非經常損益(一次性費用或收益)、營業利潤、利息收益/費用、稅賦、淨利潤、股份數字(基準和稀釋)、每股盈利(基準和稀釋),其中毛利=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營業利潤=毛利-營業費用,非經常損益包含內容很多,可以隱藏很多東西,需要搞清。

現金流量表,是一家公司創造價值的真正的試金石,反映的是一家公司一個會計年度發生的現金的多少,以及現金有哪些部分構成。現金流量表可分為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集資金活動發生的現金流量。

 

經營活動現金流是重點關注區域,經營活動是發生現金流的動力,包含淨利潤、折舊和攤銷(加回到淨利潤中)、員工股票計劃的稅收收益、營運資本變動、一次性費用,這些科目相加減得到經營性活動現金淨額。不需要每一次都仔細檢查現金流量的每一項,因為都包含在經營性活動現金淨額,但是營運資本變動常常是導致淨利潤與經營現金流量不同的最大原因,必須逐條分析,影響營運資本的常常是應收賬款、應付賬款、存貨。

投資活動現金流量包含資本支出和投資收益,資本支出主要是花在長期性投資科目上,如固定資產,經營性現金流減去資本支出就是自由現金流量。

籌資活動現金流量,籌資活動包括與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的所有交易,該現金流量包括:支付紅利、發行/購買普通股、發行/償還債務。

作者建議的順序是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

 

 

1961

巴菲特再次強調自己投資方式的業績表現特徵,列舉了五年的業績,並通過例舉有說服力的基金的數據證明選用道指作為業績基準是合理的。

今年巴菲特詳細介紹了自己的策略,其投資策略可分為三類:

一是價值被低估的證券(一般證券),這類證券佔了投資組合中最大的一部分,獲得的收益也比其他兩類更多。即以較低價格買入,當證券處在我們的買入價格和私人投資者眼中比較合理的價格之間的某個價格水平時一次性賣光。這種證券有很大的安全邊際,集中投資五六種(佔總資產的5%到10%),而在其他十到十五隻股票投入相對少的資金。此種證券回報取決於價值被修正的時間,而單只股票的安全邊際,加上投資的多樣化,就會帶來一組安全、有升值潛力的非常有吸引力的證券組合。要告誡投資者的是此類證券變化趨勢與道指一致,所以雖然在熊市中更容易找到這樣低價的股票,但並不代表股價不會下跌,以及不要太過貪心,想要在最高價的時候賣出。

二是WORKOUT(套利性投資),這類證券的投資結果取決於公司的經營活動,比如合併、清算、重組、分拆等公司事件,而不是由證券買賣雙方產生的供求因素決定,這使得這些證券存在一個我們可以預測的時間表,在合理的誤差限度內,我們可以知道什麼事件會影響並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股價,比如石油生產商被大量出售給石油綜合公司。這類投資每年都會產生合理而穩定的收益,並在很大程度上與道瓊斯指數的變化無關,是巴菲特的第二大類投資。由於此類投資風險較小,相對安全,故在任何時候巴菲特都有十到十五隻該類股票。巴菲特認為這類機會風險較小,收益穩定,所以可以少量(低於總資本的25%)借債進行投資,扣除運用借入資金獲得的收益,通常會降到10%到20%的範圍內,但是不提倡借,即使借也是為了彌補這類投資上資金的不足。 

三是「控股權」類型,即獲得目標公司的控制權或者通過持有其較大比例的股權對該公司的政策產生影響。這種行為肯定將需要數年時間才會見到成效。在某一年中,這種投資可能對利潤沒有任何的貢獻。而這種投資也跟道瓊斯指數的表現沒有什麼關聯。有些時候,當我們買入一隻價值被低估的股票時,我們可能從長期而言計劃對其擁有控制權。當然當它的價格上漲時我們可能將其拋售,否則我們可能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裡不斷增持其股票,直到擁有該公司的控制權。例舉了Dempster的例子來說明這項投資策略。

巴菲特還在信中回答了投資者關心的三個問題:

一是關於「保守」的問題,巴菲特認為只要有貪婪、反覆無常的追求乘數倍增長收益的投機行為,就沒有任何的保守可言,真正的保守型投資只能依靠認知和推理獲得,而保守與否只能通過對投資方式或者投資結果的檢驗來實現,最客觀的檢驗投資方式保守與否的方法是通過在下跌的市場中對投資表現的評估,最好應包含到道瓊斯指數的大幅下跌的時點。而不是因為有很多人或一些重要人士與你的看法相同,就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二是關於「規模」的問題,增加資金對於價值低估的股票和work-out型股票會有一點不利,但是對控制型股票是有利的。對私募來說,增大規模會影響投資策略,但是可以增加自己獲得控股權的優勢。對於共同基金或者投資證券的信託部門,他們的投資標的有廣泛的市場,超大規模對投資結果的損害非常小。

三實巴菲特談到「預測」的問題,短期市場表現很難預測的,他預期道瓊斯的長期年均複合增長率在5%-7%之間,期間會出現大漲也會大跌,而自己的投資方法,熊市表現優於指數,牛市與指數持平,大概可以實現15%到17%之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581

2013.12.30 讀書筆記 《股市真規則》十、十一、十二 by Jane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pefs.html
第十章是估值—內在價值,
各種用於估值的比率最大的缺陷是以價格為基礎,比較投資者為兩隻不同的股票所支付的價格有怎樣的不同,但不能真實反映出一隻股票實際值多少錢。
購買股票的標準是「股票以其內在價值的某一折扣交易,不單單因為它們的價格比類似公司的價格高或低」,比率能幫助我們明白我們的估值離基準是近還是遠,內在價值的評估能讓我們關注公司的價值,而非股票的價格。內在價值讓你思考今天公司產生的現金流和未來產生的現金流,也就是公司可能創造的資本收益,評估內在價值給你做投資決策提供了一個強大的基礎。

作者提供了一個評估內在價值的簡化版本(以10年估值模型為例)
1.預測下一個10年的自由現金流量
2.把未來現金流折現
折現FCF=那一年FCF/(1+R)的N次方
(R=折現率,N=被折現的年份數)
3.計算永續年金價值並折現
永續年金價值=FCFn*(1+g)/(R-g)
永續年金價值折現=永續年金價值/(1+R)的N次方
4.所有者權益合計
所有者權益合計=第N年折現現金流+永續年金折現值
5.計算每股價值
每股價值=所有者權益合計/發行在外的股份數

計算出每股價值之後,還需要有一個安全邊際,安全邊際像一個保險單,有助於我們防止以過高的價格買入,也減輕了過度路管的估值引起的損害。
好公司股票值得以相對高一些的價格和較小的折現率購買。安全邊際對有競爭性的穩定的公司為20%,對沒競爭優勢高風險的公司為60%,平均起來,對大多數公司來說,我們需要一個30%~40%的安全邊際。
關於折現率,折現率=政府債券利率+風險溢價
首先貨幣具有時間價值,今天收到的現金可能被投資出賺取某種利潤,比如政府債券保證未來一定會收到這麼多資金,是無風險的,而投資於其他項目時,有可能我們永遠也收不到未來的現金流,所以會有風險,風險被定義為資本持續損害的可能性。
利息增長,折現率增長;當一家公司風險水平增長時,折現率增長。利息率可使用長期國債的平均利率做一個合理的替代。考慮風險時有很多因素:公司規模、財務槓桿作業、週期性、公司經營與管理、競爭優勢、複雜性,把這些風險因素合併在一個折現率中沒有標準答案。
作者提供10.5%作為一般水平公司的折現率,可以製作一張公司更有風險或者風險比平均水平低的分佈表,前者折現率最高達13%~15%,後者可下調至9%左右。



第十一章是綜合運用,作者舉了兩個公司的例子一個是芯片製造商AMD公司,一個是醫療器械製造商Biomet公司,從競爭優勢、成長性、收益性、財務健康狀況、風險、管理各方面進行分析,最後對公司進行估值。
這兩家公司的情況基本相反,以下是做的兩家公司情況的粗略比較:
ADM:1、分析了FCF、毛利率、ROA、ROE等指標後,ADM公司缺乏競爭優勢,如果買入需要大的安全邊際;
2、成長率有易變性,且年平均增長率並不突出,更為關鍵的是近幾年好轉的情況下,出現了比過去更差的記錄,成長性不穩定;
3、FCF和ROA表現不好,收益性不佳,通過百分率損益表可知,企業效率沒有提高,大規模增加研發支出,結合高易變性銷售收入,盈利能力不樂觀;
4、負債權益比率和流動比率不是很糟糕,但是結合其不穩定的盈利能力,以及一大筆未償還的貸款,大量流出的自由現金,可以說財務狀況不佳;
5、分析至此,AMD公司的負面因素比正面因素多,當為它設想空頭情況時,風險較大;
6、管理層薪酬過高(包括各種獎金、補貼)、公司大量發放期權,損害股東利益,管理者讓人不放心;
最後研究市銷率等指標,得出一個大的安全邊際,利用折現現金流模型,估算內在價值(5%增長率,高折現率14%,3%永續年金增長率),由於當前股票價格高於內在價值,且這家公司記錄不良,有強大競爭對手,即使降到安全邊際,不適合作為長期投資對象。
Biomet:1、ROA和ROE保持穩定,高毛利率、相當好的收益率和適度財務槓桿,即使毛利率偶有下降但也馬上恢復,深度挖掘突然下降的原因,是因為一次性費用,且此種一次性費用不會經常出現,財務狀況良好(理想的財務表現:協調一致和持續增長的自由現金流、FCF相對於銷售收入比率在5%以上,非常一致的營業毛利率和銷售淨利率),且人造關節行業毛利率高,入行門檻高,消費者轉換成本高,所以Biomet有很好競爭優勢。
2、收入增長有一點易變性,波動範圍偏大,但是10年銷售收入增長率基本是平均的,說明公司很可能控制自己的市場份額,盈利增長穩健,成長性良好。
3、毛利率高且增長穩定,說明公司具有貨物定價能力且能控制原料成本;銷售和管理費用穩定在銷售收入的一個百分比,雖然效率沒有提高但也不錯,還比較合理;研發費用對銷售收入的比例一直在下降,可能是正面,但對於高技術公司,研發費用不能削減太多,且確認產品線上有足夠多的新產品;雖然有幾次非經常性費用,但是此種費用確實不重複出現,總之盈利能力合格。
4、沒有長期負債,但是流動比率高,現金持續保持在總資產15%左右,長時間的保持大筆現金,說明現金使用效率不高,而如果現金以總資產一定比率年復一年增加則是財務健康的信號。但還要弄清楚管理層對這筆現金的處理,為什麼不回購股票、把它在投入公司業務。
5、對於一個各方面都很好的公司,設想空頭情況更為重要。比如訴訟風險,國外經營情況不如國內、規模沒有競爭者大、行業風險。
6、管理層薪酬合理,獎金合理,沒有其他補償,適度股票期權授權,高管持有公司流通股,更加關心股東利益,此種管理層讓人放心。
最後用基本的多重估值方法估值,未得出「價值低估」的結論,且由於表現較好選擇了20%的折扣,利用折現現金流模型,估算內在價值(5%增長率,低折現率9%(比市場10.5%低),3%永續年金增長率),得出的價值比市場價低,和一開始未得出的「價值低估」結論有所違背,檢查假設模型得出結論是,假設競爭對手5年後就開始蠶食它的市場份額過於報社,重新假設,未來10年以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增長率增長,重新估值,後者估值可能性大於前者。

綜上,通過兩個例子,可以知道在經過一系列分析之後,首先辨別這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如果可以投資,安全邊際定位多少,通過基本的多重估值方法,研究該公司價值是否被低估,通過模型以及假設算出內在價值,選擇更可靠的假設結果。


第十二章是十分鐘測試,作者提供了一種能幫助縮減調研範圍的提示。
1、公司能否通過一個最小的質量考驗
排除:小市值公司、櫃檯交易公司、不想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正式財務報告的外國公司、每季度之出版新聞稿摘要、每年只出版一次全部財務報告的大型外國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
例外:首次公開發行的股票公司是從大型母公司中分拆出來的
2、公司一直不斷地賺取營業利潤嗎
長期處於虧損階段的公司突然宣告激動人心的消息,比如正在研發單個產品或服務,無法預測該項產品或服務的生存能力
3、公司能從經營活動中持續不斷的產生現金流嗎
負的現金流使得公司發行債券或股票尋求融資,這種作風增加了風險,稀釋了股東投資的權益。
4、淨資產收益率能保持在10%以上,並且有合理的財務槓桿嗎
10%作為ROE最低限度的門檻。非金融性公司,連續4年不能達到10%以上ROE,就不值得花時間。金融性公司的ROE提高到12%,且檢查財務槓桿是否在行業標準內。對於大量使用財務槓桿的企業,15%ROE是篩選高質量公司的最低標準。
5、盈利增長是協調一致還是飄忽不定
盈利忽上忽下,很可能是行業極端不穩定或者被競爭對手有規則的攻擊,潛藏著問題。
6、資產負債表有多清白
額外關注大量負債的公司,另如果非銀行公司財務槓桿比率超過4,或負債權益比率超過1.0,需要問自己3個問題;
公司所處行業業務是否穩定,穩定的行業能承受更大的財務槓桿;
負債相對於總資產的比率是上升還是下降,對於高槓桿作用的公司不能只看負債絕對數;
是否理解負債。
7、這家公司產生自由現金流嗎
自由現金流真正能使價值增長。
例外:自由現金流為負但有穩定ROE並通過本章其他測試的公司,要確定公司是否吧自由現金流用於再投資了,且再投資能得到更多高收益,比如星巴克。
8、還有多少其他
如果一家公司已經在其他方面可以,而在歷史上有一次性計提大筆非經營性費用的記錄,就應該放棄,不僅是財務報表複雜難以分析,而且通常暗示管理團隊不誠實。
9、發行在外的股票數量在過去幾年明顯增長了嗎
公司發行新股購買其他公司是危險信號,派發期權給員工和管理層會稀釋股東投資,或者發行在外的股票持續增加量每年超過2%,都需要注意。
以合理價格回購股票的公司說明公司負責,而回購很多估值已高的股票,說明不明智。

如果這家公司通過了這些測試,說明值得深入分析,還需要很多後續工作,作者詳細列舉了需要注意的問題:注意描述貸款、擔保、債務契約以及其他類似內容的項目、做一個大致的折現現金流估值,思考公司下一年可能產生多少現金流,公司能持續多久,而且在折現現金流上加上永續年金價值。自己估值與市場價對比,檢查假設是否合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83

2014.1.8 巴菲特的信1964 BY Jane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pkgn.html
1964
先是按照慣例把1957年以來的業績與道指相比較,並計算年復合收益率。另外通過與之前舉例的四個大型基金進行比較,雖然沒有直說,但是從數字上可以看出巴菲特投資策略的優越性,而巴菲特認為導致這些有著專業投資管理能力的公司的年復合收益率比道指這樣不經管理的年復合收益率低的原因是:1)團隊決策2)跟隨權威機構的投資策略3)在大機構裡平均才是相對「安全」的,個人獨立行為拿獎金的概率與個人冒的風險不成比例4)追求不必要的「分散化」5)機構的惰性,不願意輕易改變 。
巴菲特認為投資追求的目標是:本金永久性損失的風險降到最低,在長期來看平均收益達到最大化,並且有著可以持續投資的項目。
 
又一次重新回答了「保守」和「複利」的問題,巴菲特認為大多數機構是把「遵循慣例」與「保守」混淆,真正的保守行為來自聰明的假設、正確的事實和合理的推理,這些特質導致的保守的行為很多情況下是不遵循慣例的行為。巴菲特認為檢驗投資策略組合是否保守,應該檢驗過去投資策略在下跌市場中的表現。
再說到「複利」問題時,長時間跨度加上高複利利率可以帶來複利奇蹟,而在此基礎上,複利即使每年增長一點點,在時間累積效果下,都可以帶來巨大效果。

在談到目標時,巴菲特又寫到了自己的一些預期:過去八年道指顯示了高收益率,而未來不可能一直保持這樣的表現,未來20到30年,道指年收益率在6%-7%,這會影響巴菲特年復合收益率下降4%左右,即指數長期將有7%左右的回報,二自己的超額收益大概在10%左右。

在投資策略方面,加入了「Generals-RalativelyUndervalued"一類投資,將原來「Generals」一般證券股票分為了「Generals-Private ownerbasis」和「Generals-RalativelyUndervalued",前者是一般意義上被低估的股票,主要取決於其數量標準和質量因素,主要的條件就是價格便宜,即企業的整體估值大大低於私人擁有者認為的該企業的價值。對於這種股票,首先是定量,即價格便宜,其次定性,比如好的管理,但是仍然要注重價值。後者「Generals-RalativelyUndervalued"指的是那些與同類可比證券相比價格較低的證券,這類股票首先要和現有的評估標準有很大的差距,但是(通常情況下由於規模太大)不被私人擁有者感覺是有意義的選擇。這要求在多數情況下,瞭解關於這個行業或這個公司足夠多的信息來做敏感性分析,否則就不會買入。
「Generals-RalativelyUndervalued"的比例正在增加,並且巴菲特為此通過改變價值評價體系從而大幅的降低了風險,因為買入這類股票常常會出現這樣的風險:當同類可比證券以20倍市盈率出售時,我們以12倍的市盈率買入一隻股票,但是而後一個主要的重估發現可比公司只是以10倍的市盈率出售及。為降低這種風險,正完善價值評估體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270

2014.1.9 巴菲特的信1965 BY Jane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pl48.html
1965
除了一直談到的業績表現、道指等等,今年的信還談到了資金規模的問題,巴菲特認為如今的規模已經不適合再擴大了,之前有擔心規模擴大會帶來不利,但是結果顯示並沒有,不過現在巴菲特認為資金規模快要接近臨界值,超過這個點之後,會帶來不利影響,因此一般情況下,巴菲特不打算再增加合夥人。
在講到業務趨勢的時候,巴菲特表明套利「workouts」型投資(有利用借貸資金)表現的不夠穩定,因為半數以上都是來自於某一次機會,並且隨著公司資金量增加,這種類型投資貢獻比例會減少,但是巴菲特表示仍然會儘量發現這種比較稀少的機會。
「Generals-Private Owner Basis」型投資表現比較好,而隨著道瓊斯指數上升此類機會變少,此性質的投資的基本概念是:私人的擁有者將願意為獲得實際控制權而對標的公司的股票支付一定的價格,而其它的股票購買者則未必情願僅以此價格購買一小部分的標的公司的股票。此種情況多年來在資本市場上顯得較為普遍且這種普通股投資時常會由於股票市場的變動而出現較好的表現,有時也會由於所投資公司的某些行為獲得驚人的收益。即為了獲得實際的公司實際控制權會多付出一些錢。
對於控制性投資,巴菲特講到過去的一個「General」型的投資,變成控制型投資,紡織公司Berkshire受行業影響,業績下滑,股價表現不好,但是當獲得控制權之後,這家公司剩下的工人和管理人員等素質較好,效率夠高,能夠保持盈利能力。
最後談到相對低估的普通投資,即去年信中增加的一個分類。這種投資能夠經常性獲得,另外三種不能經常性獲得,所以此種投資比例加重。但是巴菲特認為這種類型投資不夠堅實,所以也不能期望它對未來的貢獻,此種投資應該降低風險,潛在地放大收益。雖然在1965年這類投資收益較好,但是也同樣使巴菲特遭受了歷史上最失敗的一個單項投資。
在說道多樣化投資的時候,巴菲特強調他們和其他基金經理不同,他的多樣化並不是將資金分散投資到多個股票上,而是在找到少數的幾項具有足夠吸引力的投資項目後,根據項目的預期收益水平以及實現該預期的確定性來決定每一項的投資比例。
最優資產組合應由不同的投資選擇的可獲得性以及預期收益所決定,同時還要考慮最終實現的資產組合所導致的業績波動在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所選擇的投資標的越多,投資業績的結果和預期的年度波動就會越小,但與此同時所預期的收益水平也會降低(假設不同的選擇所對應的標的有著不同的預期收益)。
所以,巴菲特為達到較好的全面的長期業績,將會優中選優,集中投資最好的項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273

2014.1.10 巴菲特的信1966&1967 BY Jane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pll3.html
1966
1966年是巴菲特的第一個十年,巴菲特把這十年的業績列出,每一年都跑贏道指,並且在熊市時表現尤為突出,年復合收益率28.8%。但同時巴菲特也指出這十年在未來十年是不可能複製的:1.資金規模不一樣2.市場變化不一樣 3.競爭更加激烈了
。並且巴菲特說了自己不會去投資高科技的公司,因為他對這些公司的科技不瞭解,這些因素對決策影響很大。我猜測那個時候有很多人追捧科技股,並且創造了大量的、短期的收益,但是巴菲特認為既然自己無法說服自己去加入他們投資科技股,就不要隨大流,而是堅持自己的理念,用最後的結果去征服別人。

巴菲特介紹了其不同種投資類型上的投資金額及收益,並對每一種投資的收益作出了簡單的解釋。我覺得比較重要的點是:1.對於控制權股票,熊市的時候,把錢投到實際生意上比投入股市要好,牛市時相反。2.對於Generals– Private Owner
型股票,當市場價格低於價值時,更傾向於買入,所以可能在當年對公司整體收益會有損害,但是需要有長期的眼光。但是在這種類型股票上會有較多長期與短期的衝突,當股票價格上升時,會因為提高了購買成本而減緩購買計劃,甚至,如果遇到一些特殊事件,比如第三方提出了股權收購方案,遇到這種情況,由於未來無法有好機會買入該公司股票,巴菲特選擇全部賣掉。3.對於Generals– RelativelyUndervalued,在每個單獨年份的表現可能是非常不穩定的,但會在將來的一年或四年的範圍內產生超額的收益。巴菲特對這種類型股票發揮了大力去研究檢驗,持續的評估這家公司的各個方面,並對認為其優於其他投資機會的假設進行檢驗。這種持續地評估和對於不斷變化的價格的比較對投資運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當確定是好機會的時候,會允許將淨資產的40%都投資到某一隻證券上。不夠仍舊會堅持自己的保守原則,無法證明新想法更有效時,沿用舊方法,並且不會冒永久失去本金的機會。4.套利型投資比重會減少,只會投入適量資金。

1967
業績表現突出,超過道指19%,高於既定的10個百分點的目標,並且賣掉了大量長期證券。並常規的與四個基金公司業績進行了比較。1967年是個牛市,有很多基金業績超過100%,吸引大批投機者,增大了風險。
1967年,套利投資取得了有史以來的最差收益,巴菲特說過:「在這一部分投資中,我們並不考慮謠言或者內幕消息及其有關事項,我們只考慮我們可以公開得到的信息,我們會一直等到消息公佈。這項投資的風險並不在於一般市場行為的風險,而在於一些人為製造的麻煩,它們可能會影響到公司的預期發展得不到實現。」而1967年華爾街充滿了各種人為製造的麻煩,另外巴菲特的集中投資策略也使得年度收益率波動更大,但是巴菲特堅信長期是可觀的。
在市場走強的情況下,控制型股票會繼續表現不好,但是巴菲特又在1967年控制了兩個公司,並且巴菲特表明,優秀的高品質的管理人對他而言很重要,與這些優秀人保持良好關係優先於獲得更多高刺激的預期收益,所以即使在股市中能夠獲得更多收益,但巴菲特仍舊會堅持這類投資。優秀的管理人可以創造更多留存收益,並且對於未來控制的公司儲備優秀人才。
在1967年牛市的情況下,相對被低估的普通股投資部分賺取了大量的利潤,並且其中大部分是由於某個單項投資超過總資金的40%,不過巴菲特認為這個單項投資超過他所設定的單項投資上限的情況是個特例,以後不會再有。
並提到由於去年信中寫到目標收益率要降低,有部分合夥人撤資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274

2014.2.11 問題清單--招商地產(項目情況)BY Jane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q85d.html
招商地產-項目情況
1、貸款年利率假設、開發商借貸佔總投資比例、容積率面積佔建築面積比重、建築成本假設數據來自哪裡?為什麼要以2011年年報為準?
2、地面面積一列有三個註釋項目,其中有標註的三項,其中E202為什麼特別標註含配套用地面積?

3、樓面面積一列,F50是用總的建築面積減去了公租房面積,那除了公租房還有哪些?

4、假設裝修成本這一列的數據從哪來的,為什麼有的寫0有的不寫?

5.開發週期為什麼全是2.0,怎麼算的?

6.利息成本=(樓面地價*3+假設裝修成本+假設建築成本)*貸款年利率假設*開發商借貸佔總投資比例,樓面地價為什麼乘上3?

7、公佈總投資和公佈權益總投資為什麼不同,一個公司公佈的總投資不是他實際投資的部分嗎?

8.估算當前房價有兩個註釋都是以周邊地區房價做參考的,怎麼確定選哪個參考?

9.模型使用售價使用的是哪個模型,房價波動因子又怎麼計算?

10.按什麼原則選取的參考樓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9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