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講競爭優勢,競爭優勢是一家公司保持優異業績的特徵,本章主要講述分析一家公司競爭優勢的四個步驟:一是評估公司歷史上的盈利能力,二是評估公司利潤的來源,三是評估一家公司能阻擋競爭者多久,四是分析行業競爭結構。
實際操作過程中,首先評估收益性,通過調查公司的財務狀況,來判斷公司是否擁有競爭優勢,主要是利用四個財務度量標準:自由現金流、淨利潤、淨資產收益率、資產收益率,這些數據至少考察5年,最好10年,因為一個能夠連續幾年穩定的淨資產收益率和資產收益率,擁有良好的自由現金流和淨利潤的公司,比那些數據不穩定的公司更有可能具有競爭優勢。
然後分析該公司如何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一般有5種途徑:真實的產品差異化、可感知的產品差異化、降低成本、鎖定消費者、建立高壁壘阻擋競爭者進入。真實產品差異化是依靠技術和特色,非常顯而易見,但是很難長時間保持本公司的技術和特色領先競爭者,不易保持。可感知的產品差異化,最主要的是建立品牌,品牌事實上增加消費者主動消費的意願,除了考察消費者對品牌的感情,還需要看這個品牌能為公司賺多少錢,好品牌是一個強大的競爭優勢。降低成本提供類似產品和服務是一個非常強大的競爭優勢,降低成本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是優化工序,擴大規模,建立成本優勢,而且規模優勢通常很難超越。鎖定消費者是競爭優勢中的精細型,通過戰略提高消費者轉換成本,使得消費者不願意主動換產品,這個轉換成本可以是金錢,但更多的是時間、精力等等。建立高壁壘阻擋競爭者,通常是取得某些特許的專營權,比如專利權和特許經營權,不過這個持續時間短暫,更長久的方式是利用網絡效應,網絡比客戶增長更有價值,現有的用戶可以吸引更多潛在用戶。
搞清楚公司的競爭優勢後,要評估競爭優勢的壽命,從兩個維度上來思考,深度(公司能賺多少錢)和寬度(公司能持續保持平均水平以上的利潤率多長時間)。
最後還要考察公司所處行業,行業不能告訴你企業的全部,但對企業競爭前景要有一個把握相當重要,某些行業就是比較容易賺錢。
第四章主要是理解財務報表是怎麼樣組合的,以及怎樣使用財務報表識別可靠的公司。主要對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三者之間的關係有一個初步清晰的認識。資產負債表就像公司的信用報告,反映的是某一特定時點該公司擁有的資產和負債的情況,損益表記錄了公司一年或者一個季度賺了或者損失了多少會計利潤,反應的是一個時段的情況,現金流量表記錄全部流入和流出公司的現金情況。
弄清「權責發生制」的概念,是區分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的關鍵。弄清會計利潤和現金利潤之間的差別是弄清一個公司怎樣運轉的關鍵,也是吧好公司從平庸的公司中分別出來的關鍵。損益表關注銷售出去的產品或服務,現金流量表關心的是實際現金的流入和流出。會計利潤竟可能嚴格的是收入和費用匹配,現金利潤只是實際生意上的流入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