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是利用財務報表分析公司,從五個方面:成長性、收益性、財務健康狀況、風險/負擔情況、管理。
分析成長性,除了關注盈利增長之外,更要關注成長性來源,從長期經營活動來看,銷售增長驅動盈利增長,降低成本和在財務報表上做手腳都是不可能長期持續的,而銷售增長主要有四個來源:銷售更多的產品或服務,提高價格,銷售新的產品或服務,購買其他公司。
公司成長最容易的路徑是在任何情況下做的比競爭對手好,奪取更多的市場份額。提價只有在公司擁有強勢品牌或者擁有壟斷地位時才能持久。當前兩者難以做到的情況下,可通過新的銷售方式誇大市場份額,比如沃爾瑪建立超級市場。對於「收購」需要慎重,收購的結果有好有壞,原因有:一收購方公司不得不買越來越大的公司以保持相同的成長率,而大公司很難調查清楚,胡亂賣東西會增加風險。二收購公司需要公司花費時間和金錢,也就意味著花費在企業經營上的精力就少了。對於投資者來說收購使得財務變混亂,無法真正瞭解公司本身的結構性成長。
弄清公司成長來源後,要評估公司的成長質量,尤其當公司盈利增長超過銷售增長率持續一段時間時,需要深入挖掘,比如IBM的人造成長。通常收購、改變稅率、股份數、養老金收益、一次性所得(常常是出售業務)、削減成本等手段也可以達到增長目的。
分析收益性,即要通過評估一家公司經過投資取得的收益及該公司對收益的管理,知道它是怎樣有效使用資本賺取利潤。有兩個評估公司盈利能力的工具,是資本收益率和自由現金流。
先弄清幾個概念:
銷售淨利率=淨利潤/銷售收入
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資產
資產收益率(ROA)=銷售淨利率×資產周轉率
財務槓桿比率=資產/所有者權益
淨資產收益率(ROE)=銷售淨利率×資產周轉率×財務槓桿比率
自由現金流(FCF)=經營性現金流-資本性支出(用來購置固定資產)
投入資本收益率(ROIC)=稅後經營業利潤(NOPAT)/投資資本
投資資本=總資產-不附帶利息的流動資產(通常是應付賬款和其他流動資產)-超額現金(不是日常需要的現金)
資產收益率高,說明公司在把資產轉換成利潤方面做得好,通過提高產品價格(高的毛利)或者加快資產周轉率來提高資產收益率。
當公司有負債的時候,就需要研究一下淨資產收益率,其反應的是一家公司使用所有者權益的效率,測量的是使用股東的錢進行投資產生回報的程度。財務槓桿比率用來測量一家公司負債相對於所有者權益的程度,負債適當可以推進收益,負債太高會導致災難,比如公司經營不穩定卻需要固定支付利息。有三個指標能推進淨資產收益率,即銷售淨利率、資產周轉率、財務槓桿比率。
提供一個評估淨資產收益率的粗略指標:一般,非金融類公司在沒有過多食用財務槓桿比率的前提下,能產生10%以上的ROE就值得投資,當發現一家潛在的ROE能穩定現在20%以上的公司是,就是發現了一個好機會,銀行的財務槓桿比率一直都比較高,所以金融公司的標準是12%。另外,ROE太高可能不真實,當ROE在40%以上時,常常沒有意義,很可能被公司財務結構扭曲,比如從母公司分拆出來、回購股票、大規模加價,這些情況都把公司權益的基數降低了。
自由現金流又稱「所有者盈餘」,大量的自由現金流可以給公司帶來融資的彈性,使其可以不依賴資本市場支持而擴張,同樣也可以做各種各樣其他事:投資、收購回購股票等,當自由現金流為負的時候,會逼迫的公司不得不去貸款或賣掉股份維持經營,而且在市場不穩定時對公司來說非常危險。由於無法用ROE 推算公司需要多大自由現金流,但是用銷售收入去除自由現金流得到的百分比多於5%是必要的。
把ROE和自由現金流放在一起,組成盈利能力矩陣圖,矩陣右上方高淨資產收益率和充足自由現金流量的公司股票值得購買,但需要在其股價較低時買入,否則風險也會大。高ROE說明公司管理層善於為股東資金賺取高額回報,高FCF時,要關注公司如何使用CFC ,可以以股息方式回報給股東,也可以另外進行投資。雙低的公司很像年輕的創業者,風險大。
投入資本收益率(ROIC),用了稅後的營業利潤,並且是在扣除財務費用之前,改進了ROA和ROE,把負債和權益放在一個彼此適當的未知上,把與負債相關的扭曲矯正過來,ROIC的目標是除去公司不同的融資決定造成的影響,使我們儘可能聚焦在核心業務的盈利能力上。
分析財務健康狀況,需要知道以下指標:
財務槓桿比率=資產/所有者權益
權益負債率=長期負債/所有者權益
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
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財務槓桿比率可以瞭解公司負債情況,負債會增加公司固定費用,當生意不好時,債務的固定費用會把盈利降得相當低。權益負債率聚焦於公司每一美元權益擔負多少長期負債。已獲利息倍數可以知道公司可以為它的債務支付多少倍利息費用,越高越好。流動比率是告訴我們公司流動性如何,低的流動比率意味著公司沒有足夠的現金來源償還即將到期的債務,迫使公司在外面尋找融資或把營業收入用於償債,一般高於1.5就說明不會遇到麻煩。由於某些流動資產比如存貨並沒有在資產負債表上的價值值錢,所以需要速動比率,更保守的測試指標,通常速動比高於1.0被視為公司處於比較好的狀態,但一定要對照一下同行。
分析空頭情形,是在購買之前,思考所有潛在的負面因素,幫助自己在壞消息的苗頭線路出來是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第七章談的是如何評論管理的質量,作者把管理評估劃分為三個部分:報酬、性格和運作。報酬是最容易評估的,大部分信息都包含在《股東委託書》文件裡,要觀察一下現金報酬原始水平是否合理,再比較一下同行業同職位的薪酬水平,相對高額薪酬作者更喜歡高額的紅利,相對於慷慨的期權計劃作者更喜歡嚴格限制的股票期權,這把高管的薪酬與公司經營掛鉤。另外要關注管理層的薪酬是否真的和公司的業績表現掛鉤,公司管理層薪酬的升降要基於公司的業績表現,有好的治理標準的公司在經營不好的時候會毫不客氣地減少管理層的獎金,經營好的時候會毫不猶豫地增加管理層的獎金。最後是看看其他危險的信號,管理層的特定貸款是否被豁免,管理層是否理所當然的通過公司取得的額外津貼,管理層獨佔某一特定年份的大部分的股票期權授權還是與普通員工分享財富,管理層是否過分使用期權,如果公司的創始人或者大股東一直捲入公司的管理中,他或者她每年也得到一大筆的股票期權嗎,管理層在這場遊戲中到底持什麼想法。
性格方面,薪酬本身就是檢測性格很好的試紙,管理層對金錢的態度與他們是否會惡意對待股東的行為有很強的聯繫,還需要問其他問題:管理層是否利用自己的權利讓親戚朋友富起來了,董事會成員和管理層家庭成員或前任管理者是否重疊,管理層是否坦率地對待自己的錯誤,管理層怎樣實施獎勵的,CEO是否能保持高水平的才幹,管理層是否為了給公司帶來一個誠實的形象,而做出一個對自己可能不利的決議。
最後是公司的運作,主要看:一績效,看現任管理團隊在任期間公司財務表現,尋找高的、正在增長的ROE、ROA,核實ROE增長的原因(銷售淨利率、資產周轉率、財務槓桿比率),公司收入是否有大跳躍(也許做過收購,關注收購價格是否合理,被收購對象是否提升了股東的價值),股份數(激進的期權計劃或頻繁的股票發行);二看管理層在確定一個問題或承諾一個解決方案是,是否能以及、堅持到底、坦貫徹計劃;三看公司能否為投資者完全分析公司提供足夠信息,或者是否對某些問題避而不談;四看管理層是否有自信,堅持自己的理念,做事有別於同行或者傳統觀念;五看靈活性,看管理是否做出在未來給予公司靈活性的決定,比如負債不能太多、固定費用控制(即使在好年份)、更多戰略性決議,並且當機會出現時,抓住機會,高效率分配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