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64歲的徐重仁退休了!這項人事案由統一企業董事長高清愿的女婿、統一企業總經理羅智先親口宣布,當天徐重仁告假缺席。隨著集團內的功臣與老臣陸續退休,羅智先「大一統」的時代正式來臨。 撰文‧賴琬莉、林讓均 「今天我想藉部落格的文章,正式跟大家分享我的重要訊息||我將從統一超商退休了。」這是統一企業總經理羅智先宣布,由陳瑞堂接任總經理後五個小時,統一超商前總經理徐重仁給公司內部員工的一封信。 打拚三十五年 六百字告別這封張貼在統一超商內部網站,標題為〈珍重再見〉的告別信,隨即在公司內廣為流傳,連門市員工都在討論。 徐重仁在告別信文中感謝董事長高清愿,以及一路走來的夥伴,「我很榮幸在統一超商實現了我的興趣與夢想,讓便利商店的事業,在台灣的零售市場占有重要的地 位,也為消費者帶來了新的生活……,我內心的感恩與感動,不是這些短短的文字所能道盡。」徐重仁幫統一超商打拚三十五年,最後竟是用一封不到六百字的部落 格文章,跟同事告別,讓很多人不捨,甚至有員工還偷偷落淚。 今年的統一超商股東會,不見徐重仁身影,這是一九九七年統一超掛牌上市以來,徐重仁首次缺席,這同時也是他任內最後的一場股東會。這天,徐重仁沒有出現在新任董事名單上,而在隨後召開的董事會上,羅智先宣布由統一超商副總陳瑞堂接任總經理。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一日,六十四歲的徐重仁,正式退出他一手籌畫、打造的統一超商,也終結了統一流通次集團的「徐重仁時代」! 董事會後,羅智先帶領陳瑞堂召開記者會,宣布統一超商新任總經理人事案,所有明眼人都看出,羅智先「大一統」的時代正式來臨。 除了統一超商總經理人事案外,台南幫大老對︽今周刊︾透露,明年統一企業將廢除總裁、副總裁職位,目前統一企業總裁林蒼生、副總裁林隆義兩人,明年將步徐重仁後塵退休;此外,統一也將修改公司章程,董事會不再設常務董事。 種種跡象顯示,在統一集團「後高清愿時代」,羅智先全面接班已大勢底定,統一集團將逐漸步入羅智先掌權時代;尤其,徐重仁現已退出統一超商,更是讓羅智先掌控的勢力擴及統一流通次集團。 羅智先大一統時代正式來臨徐重仁領軍時的統一流通次集團,以7-ELEVEn為核心,衍生旗下包括星巴克、康是美、無印良品等五十家子公司,去年集團合併營收已超過一八九二.五億元,占統一集團三八八○億元營收近半;因此統一超商被外界視為統一集團最強勢的子公司。 徐重仁戰功彪炳,不僅帶領統一超商成為台灣零售業龍頭,也奠定他「流通教父」地位,外界幾乎把統一超商與徐重仁畫上等號。 因此,當今年股東會前,傳出徐重仁將退出經營團隊的消息,包括統一集團,甚至台南幫內部都私下探聽:「徐總真的要退了嗎?」明定一線主管六十歲須卸任事實 上,在三年前、上一屆統一超商董監改選時,本已申請退休的徐重仁被延聘再留任三年。因為統一集團內部明定,第一線的總經理、副總經理六十歲以後必須卸任, 連統一集團創辦人高清愿都不例外;他在一九八九年,屆滿六十歲就交出統一企業總經理,由林蒼生接棒。 所以,集團內部都知道徐重仁退休是遲早的事情,大家議論紛紛的是,徐重仁卸任統一超商總座後的職位為何?以及為何統一超商新任總經理,不是呼聲最高的統一超商副總兼營運長謝健南,而是陳瑞堂? 四十七年前,高清愿離開南紡,剛好政府開放設麵粉廠,兩年後,他邀吳修齊與侯雨利家族共同投資,在一九六七年成立統一,出任總經理。這四十多年來,統一已經發展成近四千億元營收的集團。 ○七年,羅智先從統一集團執行副總升任總經理一職,市場解讀高清愿有意將統一的經營大權,交由女婿羅智先負責,但是羅智先的美式管理風格,引發內部雜音;於是如何說服老臣支持,成為羅智先推動統一改革的當務之急。 台南幫大老透露,「先前公司的公文都要經過總裁(林蒼生)簽名,於是到底是要聽林總(總裁),還是羅總(總經理)?難免造成公司員工困惑。」加上林蒼生曾經花一四○○萬元找日本高僧看風水,讓羅智先很不以為然,但關於此事,因林蒼生赴美,本刊截稿前未聯絡上。 前年,高清愿首度缺席統一跟統一超商股東會,幾乎不出席旗下公司股東會,高清愿隱退態勢確立;也就在那一年,羅智先提出成立「投資委員會」,獲得台南紡織董事長鄭高輝,以及台南幫侯雨利家族的侯博裕、侯博明等董事支持。 羅智先將成高清愿下的第一人統一的「投資委員會」(投委會),仿照台塑七人小組,成員包括統一企業董監事成員,加上總裁、副總裁,總共十四人,高清愿獨生女高秀玲也列席旁聽,只要列入統一合併報表公司的人事與重大投資,都要送到投委會討論。 一位投委會成員表示:「統一的轉投資,達三百多家,就像生一大堆孩子,結果孩子做什麼都不知道。我們不是要綁手綁腳,一人(總經理)做判斷,總是會失誤, 要投資,績效也要出來。」根據了解,統一集團投資的生技公司台灣神隆,原本計畫要購併美國的製劑廠,結果遭投委會駁回,可能考慮在台灣設廠;統一超商稽核 長林文慶,本來要繼續兼任統一佳佳董事長,也因被投委會否決而作罷。 統一投資委員會的成立,不僅監督統一轉投資的公司,更是為了徹底解決「總裁與總經理」權責問題,而且明年統一集團廢除總裁職位後,羅智先將是高清愿一人之下,統一集團的最高領導者。 但過去,羅智先對於集團金雞母統一流通次集團,始終使不上力,羅智先與太太、高清愿獨生女高秀玲,曾多次在媒體發表對統一超商的建議與看法。 投委會定調「讓徐重仁退休」七年前,高秀玲在泰國對媒體評論統一超商「太驕傲」、「全家做得比較好」、「國際化不能只用子弟兵」;羅智先在接受記者專訪也 曾說過,「統一超商有兩個問題,一是不管康是美或星巴克,店面都不脫三十到五十坪,跳不開這個格局;再來是如何成功把台灣經驗帶到國外。」可見夫妻兩人非 常關心統一超商的發展問題。 徐重仁是高清愿一手栽培的經理人,他主導的流通次集團遍地開花,版圖橫跨百貨、餐飲、居家、物流、藥妝、文化出版,從台灣一路拓展到中國大陸、菲律賓、越南等地;統一超商去年營收一二二七億元,凌駕母公司統一企業的五一八億元,可以算是集團大功臣。 因此,今年徐重仁退位,就成為羅智先鞏固領導地位的重要關鍵。今年初,統一投委會就針對徐重仁去留討論,「徐重仁今年底就滿六十五歲,若續聘,三年後,就 六十七歲了,應該要給新人機會。」「讓徐重仁退休」是統一投委會大部分成員共識,但最重要還是等高清愿拍板定案,「在等高清愿批的公文下來後,我們五月底 才開會定案。」一位投委會成員透露。不過針對徐重仁退休後的新職務以及接班人選,則有一番討論。 研究過去統一企業歷任總經理退休新職,一九八九年高清愿退休後,轉任統一企業副董事長跟總裁,至二○○三年,吳修齊因年事已高,辭去統一企業董事長,七十 五歲的高清愿才接班董事長;而同一年林蒼生在總經理位置上退休後,則接高清愿遺留的總裁空缺;○七年,林隆義退下總經理職位,轉任統一企業副總裁。 陳瑞堂善守 掌握台灣市場據了解,台南紡織董事長鄭高輝曾建議,統一超商增設副董事長一職,由徐重仁退休後轉任,但遭否決。「統一超商的副董事長,很多人都想當,怎麼也輪不到徐重仁。」一位台南幫大老私下表示。 羅智先強調,徐重仁暫時仍將續任統一超商子公司董事長的職務。目前徐重仁還擔任旗下二十三家轉投資公司董事長、三家子公司副董事長、三十二家子公司董事。而徐重仁在告別信中,也表示會在一些事業體繼續與大家共同努力,預料短期內不會退出統一流通次集團。 而在「統一超商誰當家?」謎底未揭曉前,以統一超商營運長謝健南呼聲最高。謝健南今年五十六歲,同事們習慣稱他「謝老大」。其實論年紀他不算最老,論職位也非最高,之所以被稱為「老大」,與他的親和力與善於協調整合的人格特質有關。 統一超商在7-ELEVEn的本體之外,尚有包括中國、餐飲、流通、營運、物流、支援等六大事業群。而早在徐重仁六十歲退休回聘之後,就已經展開上述事業體布局;並且在統一超商新增「營運長」一職,由謝健南統籌7-ELEVEn與其轉投資事業的整體規畫。 根據了解,徐總對今年統一超商股東會後,不續任總經理應該有心理準備,最近一個月,他開會就交代,後續有什麼事情找「謝老大」。統一超商員工透露。雖然徐重仁沒有明講,但包括統一超商員工,與台南幫關係企業的主管,都一致看好謝健南。 但底牌翻出,跌破許多人眼鏡,最後竟是由陳瑞堂坐上了統一超商總經理寶座。 五十四歲的陳瑞堂,台大經濟系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就來到統一流通次集團,當時統一超商全台也不過八十家店。他一路歷任統一租賃、統一超商業務、行銷與營運部主管,其中約有二十年在行銷領域。 儘管陳瑞堂二十八年的資歷堪稱完整,學歷也出色,但翻開統一超商的年報,在統一超商原來的七位副總之中,就屬陳瑞堂的頭銜掛得最少。其他副總掛了多個集團內子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職務,但陳瑞堂卻格外低調地,只擁有兩個「董事」頭銜。 不若謝健南常在媒體前曝光、個性較為鮮明,陳瑞堂的為人處事相對低調。據統一超商員工形容,陳瑞堂「個性好」、「很授權」,在接任統一超商總經理之後,陳 瑞堂坦言內心的緊張:「擔下這職位,我真的是誠惶誠恐,不能讓『大師兄』(指徐重仁)丟臉!」一位台南幫大老讚賞的說,「這真是一張漂亮的三贏牌。」據指 出,統一投委會評估,台灣市場成熟,交由陳瑞堂守成;而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則由戰將謝健南帶頭突圍;這一來,徐重仁子弟兵出線,又破除羅智先接掌的市場 傳言。 法人觀察,統一超商店數超過四八○○家,穩居龍頭寶座,這樣的經濟規模,短期之內不會受到總經理易主影響,只要主力沒有因為其他因素倒貨,股價應該可以穩住。只是,台灣市場早就已經飽和,統一超商未來在中國是否能加快腳步,值得投資者關注。 謝健南善攻 適合坐鎮大陸徐重仁退休,牽動統一超商其他高層人事大風吹。謝健南若派往中國大陸坐鎮,目前負責中國區的黃千里,則恐另有任用;而分別負責餐飲、流通的副 總張簡雲輝與賴南貝,也都屆滿六十歲退休年紀,可能比照徐重仁退位。根據了解,統一超商新一波的人事名單,陳瑞堂將在七月二十七日,報告統一投委會定案後 公布。 針對統一超商人事案,統一企業董事、侯雨利家族的侯博裕表示:「不管誰做,要賺錢最重要。」但不管統一超商總經理是誰,羅智先、高秀玲夫妻,這幾年的確很關心統一超商的發展。一○年,高秀玲進入統一超商董事會,並在去年接任統一超商旗下的統一佳佳董事長。 「羅智先、高秀玲夫妻這一、二年來積極參加統一流通次集團經營月會,有一次,羅智先上台分享心得,說到統一企業在大陸發展漸入佳境,竟然還語帶哽咽,讓大家印象深刻。」一位主管透露。 至於未來決策若有不同意見時,到底該聽誰的話?一位台南幫大老不諱言的說:「聽誰?當然是聽高(高秀玲)、羅(羅智先),尤其阿玲是統一最大股東。」攤開 統一超商財報,高清愿家族的高權投資公司與高秀玲持有的統一企業股權,已逼近六%,高秀玲又持有高權投資逾六成股權,還不算以其他名義買進的持股。 高家取代侯家 躍居最大股東高清愿雖然創辦統一,但一直以打工仔自居,持股從未超過老東家侯家,直到○八年,台南幫旗下的環泥爆發經營權之爭,才有了轉變。 ○八年,從未參與經營的侯雨利長孫侯博義,大賣統一股權轉成環泥股權,以三成持股欲拿下環泥,公司派祭出「全額連記法」成功反擊,雙方撕破臉。侯博義不放棄,加碼持股到五成,同年底捲土重來,以大股東身分提出臨時股東會反撲成功。 「環泥事件看在高老闆眼裡,內心頗為警惕。為鞏固羅智先地位,他這幾年陸續買進統一持股,陸續加碼近一○%,加上侯博義為環泥賣統一,使得侯家持股低於六%,高清愿家族與侯雨利兩大家族,勢力一消一長,高家取代侯家,躍居統一最大股東。」台南幫大老透露。 ○五年,統一企業榮譽董事長吳修齊,九十三歲高齡往生,因此台南幫內部流傳一句名言,「北永慶、南修齊,做到不能做。」今年八十四歲的高清愿,至今仍掛名 統一企業、統一超商等多家集團內重要公司董事長,透過這次統一超商總經理人事布局,再次確立高清愿與總經理女婿羅智先在統一企業的穩固領導地位。 徐重仁的告別信 2012 / 6 / 21 珍重再見 今天我想藉部落格的文章,正式跟大家分享我的重要訊息——我將從統一超商退休了。 事實上,我在60歲的時候即已從超商辦理退休了。由於當時董事會延聘我一任,所以才繼續留下來與大家一起奮鬥,到本月已圓滿完成我的任務。雖然即將離開這個工作35年的地方很令人依依不捨,但在企業的發展上,因為有一棒接一棒的傳承,才能讓公司永續經營與生生不息。 我很榮幸在統一超商實現了我的興趣與夢想,讓便利商店的事業,在台灣的零售市場占有重要的地位,也為消費者帶來了新的生活。而這發展的歷程中,我何其有幸 遇到一位信任與授權的高董事長,還有你們這群夥伴,因為一直以來的相挺與共同奮鬥,才能成就這番事業,共同造就了這樣的歷史,而我內心的感恩與感動,不是 這些短短的文字所能道盡。 我雖卸下了超商的經營工作,但還是會在一些BU(編按:事業體)中繼續與大家共同努力,所以還是能與大家持續的碰面。當然雖然人不在超商,心中卻是與大家 相伴,也絕對是最支持統一超商的義工及大家的好朋友,你們有需要我的協助時,歡迎隨時來找我,我很樂意繼續給予大家幫忙。 接下來的人生,我也要分一些時間給我的家人,也希望繼續參與公益的活動,將自己的人生經驗貢獻給社會,並幫助年輕人實現自我的夢想。 我想超商就像是個大家庭,大家的情感不會因為時空而中斷,我很珍惜與大家共事及相識的緣分,日後希望大家繼續保持聯絡,珍重再見! 徐重仁 羅智先、高秀玲夫妻 逐步接掌統一集團 1980年代初期 羅智先與高秀玲(統一企業董事長高清愿女兒)結婚1986年 羅智先進入統一企業國外部。 1991年 羅智先進入美國統一旗下的統泰餅乾廠。 1998年 羅智先擔任統一投資副總及董事長特助。 1999年 羅智先擔任統一企業低溫群協理兼行銷企畫室主管。 2002年 羅智先擔任統一企業副總。 2003年 羅智先擔任統一企業執行副總。 2006年 高清愿、高賴環夫婦多次轉讓統一持股,受讓人多是高家的投資公司——高權公司。 2007年 羅智先進入統一董事會,並升任總經理。 2010年 高秀玲出任「高權投資」董事長。 2010年 高清愿逐漸淡出,並首度缺席統一、統一超的股東會。 2010年 高秀玲當選統一超、統一實與台灣神隆的董事。 2011年 高秀玲出任統一流通次集團旗下的「統一佳佳」董事長。 整理:林讓均 60歲後的台南幫企業總經理現職/姓名 退休前職位 退休時間 退休後轉任統一企業董事長高清愿 統一企業總經理 1989年(60歲) 統一企業副董事長、 統一企業總裁台南紡織董事長鄭高輝 台南紡織總經理 1993年(60歲) 台南紡織集團總裁統一企業總裁林蒼生 統一企業總經理 2003年(60歲) 統一企業總裁統一企業副總裁林隆義 統一企業總經理 2004年(65歲) 統一實業副董事長統一超商子公司董事長徐重仁 統一超商總經理 2012年(64歲 ) 尚無安排新職 台南幫家族分合 這幾年,台南幫家族勢力消長,有了重大變化,隨著大老凋零,未來新生代分合,將面臨考驗。 侯雨利是台南幫的金主,吳修齊是侯雨利太太娘家吳烏香的親戚,吳修齊是高清愿的表姊夫,高清愿16歲就在店裡做囝仔工,一路受吳修齊提攜。當時侯雨利的資金結合吳修齊兄弟經營能力,奠定台南幫基礎,日後更開創雄霸食品、流通的統一集團。 侯家目前仍是南紡、環球水泥和統一的大股東,侯雨利的孫子侯博明接掌南紡副董事長兼總經理一職。 過去環泥由侯雨利的女婿顏岫峰經營。2008年,從未參與經營權的侯雨利長孫侯博義,先槓上姑丈顏岫峰,接著又與弟弟侯博明及吳尊賢家族鬧翻,最後以大股東身分提出臨時股東會反撲成功。外界首次以台南幫面臨分裂風暴看待。 太子建設由吳修齊女婿莊南田主導。2009年6月,太子建設因與勤美建設合資買下台中日華金典酒店不良債權,爆發疑似掏空資產,重挫台南幫形象。當時高清愿家族的高權投資與統一企業,無預警退出太子建設董事會。 之後,太子建設改由鄭高輝與侯家主導的「五人小組」進入監督。隔年,太子建設董監改選後,五人小組退場,由新任五名常董組成的「常董會」統籌營運,莊南田掌權時代告終。明年太子建設將董監改選,在台南幫大老運作下,傳出統一企業可能重返太子建設董事會。 (賴琬莉) |
這裡是鷺島國際開發區的歐洲街,店舖與馬路之間是寬敞乾淨的人行道,門前用茂盛的綠色植物圍出了一個露天茶座,幾把棕色大陽傘,白色小圓桌,木質地板,隔壁是一家星巴克。為了配合歐洲街的整體風格,這家7-ELEVEn店舖內用了更現代感的棕色作為主色調。夫妻倆看了一圈,轉身對朱東生說:「就是這家店!」
朱東生願意讓倆人再仔細地想一想,他提醒說,瞭解店舖財務狀況、經營現狀和做周邊商圈調查是很重要的,另外也要跟另一家店再做仔細的比較。朱是成都
7-ELEVEn特許加盟部部長,而楊久即將成為一家7-ELEVEn便利店的「老闆」—他準備好了20多萬元資金,他還需要再等待82天,而這樣一個便
利店在成熟期時通常能夠做到每天一萬元至兩萬元的銷售額。
對於在全球開出約4.7萬家店舖的7-ELEVEn來說,成都是它在中國做全新嘗試的開始。在全球,95%的7-ELEVEn都是加盟店,而在中國,
過去它一直沒有開展加盟業務。朱東生說,尋找合適的加盟者,為他們提供合適的店舖,對7-ELEVEn來說,一切也都是在揣摩之中。
楊久是D型店加盟主,意味著7-ELEVEn是把一家成熟店委託給他管理經營,第二種加盟形式是A型店,不同的是,A型店的店舖和經營許可都需要加盟
者自己提供。7-ELEVEn會給每位D型加盟主提供兩家店供選擇。楊久和張琦想要一個漂亮的店,而朱東生需要考慮更多,首先要距離居住地在半小時路程
內,店裡有事時可以及時趕到,再者要便於新手經營,「有的店中午高峰期能賣幾百個盒飯,平時閒得不得了,人手安排會變得非常複雜,管理成本不好控制,相
反,如果流量穩定,經營管理就容易得多。」
加盟部建議的另一家店位於成熟社區,流量較大,收入穩定,而鷺島國際店位於新開發的高端商務區,店舖面積大,有140平方米,需要的人手多,管理相對
困難,而且因為是新商圈,人流量不大。但楊久和妻子思來想去,還是喜歡這家店,他按照培訓時學到的對周邊商圈進行分析,判斷這裡未來肯定有很強的增長性。
朱東生說,這家店也符合兩人的氣質。在此前的數輪面試中,7-ELEVEn已經知道了夫妻倆喜歡旅遊、唱K,堅持去電影院看電影,成為情侶也是源於一次桂林旅遊,是典型的頗有小資情調的人。
楊久還有創業理想。他是潮州人,今年36歲,1998年畢業後在深圳一家證券公司任職大客戶經理,那時候的收入就有七八千。但潮州人天性喜歡做生意,
在證券公司呆了三年,他投資開了一間網吧。後來網吧生意漸漸差了,他又打算去西部,2009年,他和妻子來到了成都,他和朋友合夥做投資,妻子在化妝品公
司做銷售。
但他在尋找一個更穩定和長久的事業機會,7-ELEVEn讓他動心。去年年底,楊久在報紙上找到7-ELEVEn的電話,給對方打了過去。這時公司還
未正式公佈其加盟計劃,但在電話裡,對方詳細詢問了楊對於7-ELEVEn的瞭解、個人背景和家庭狀況,並承諾一旦確定方案,會第一時間通知他。
7-ELEVEn便利店分佈在全球16個國家和地區,它源於美國,日本伊藤洋華堂於1974年獲得它在日本的發展權。1990年代,美國7-ELEVEn破產重組,伊藤洋華堂與其子公司日本7-ELEVEn及其他一家合作夥伴收購了其股份。
在中國,7-ELEVEn此前通過一系列合資和授權形式進行經營。例如北京地區由日本7-ELEVEn、北京王府井及中國糖業酒類集團共同持股的公司經營,香港牛奶國際公司擁有7-ELEVEn在香港的經營權,同時它與信捷合資發展廣東地區的業務,7-ELEVEn進入上海稍晚,由統一經營。
2010年,日本7-ELEVEn和日本伊藤共同投資成立了柒-拾壹(成都)有限公司從而進入成都市場,前兩者都隸屬於日本柒和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合資公司要考慮多方的要求,所以可能會影響決策」,成都7-ELEVEn董事長姥迫惠說,現在情況發生了改變。
到今年5月底,7-ELEVEn已經在成都開出59家店,它要與紅旗、WOWO等其他超過1500家連鎖便利店展開競爭,它希望能有更快的速度。姥迫惠的計劃是在今年年底在成都開出100家店,包括10家A型加盟店和20家D型加盟店,未來5年達到300家,爭取95%都是加盟店。
最成功的例子來自於台灣地區,由統一集團經營的台灣7-ELEVEn擁有超過4850家店舖,相比較,北京和上海的店舖數是155家和98家。
「可以這樣理解,成都加盟的開展是在為全國推廣做實驗,我們在尋找最好的模式,看法律、業態這些是否合適。因為股權結構的特殊性,成都7-
ELEVEn承擔了一定的特殊職能。」姥迫惠告訴《第一財經週刊》,今年山東青島也會開出7-ELEVEn便利店,明年還會增加兩個城市。
5月9日,日本柒和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宣佈成立柒-拾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負責7-ELEVEn便利店在中國的投資和開店,這是柒和伊首次在日本之外的國家和地區設立投資公司。7-ELEVEn已做好準備。
歐睿信息諮詢公司的數據顯示,到2015年,中國便利店銷售總額將從2010年的361億元增加到636億元,便利店數量將以每年11%的速度保持增長。
7-ELEVEn的對手們也有擴張計劃。台灣頂新集團旗下的全家目前在上海、廣州和蘇州已經擁有接近1000家便利店,日本第二大便利店運營商羅森的目標是在2020年前使中國門店總數達到1000家。
雖然在成都7-ELEVEn成立時就明確將開展加盟業務,但因為中國法律對外資連鎖的規定,它們還需要等上一年時間。在最初的一年裡,成都7-
ELEVEn做了各種實驗,包括各種商圈的選擇,在社區、醫院、學校等各種不同地段選址,對於引進產品也不斷調整,各種四川口味的中央廚房食品不斷被開發
出來。
楊久在2月接到了來自7-ELEVEn的電話,他被告知公司正式開展加盟,2月21日將組織第一場說明會。夫妻倆還在廣東老家過年,但決定結束假期,趕回成都。他們是第一批說明會的聽眾。
與楊久同 時在為加入7-ELEVEn而努力的還有葉敏,她此前在化工產品進口行業,孩子正在上小學,丈夫是同行,打算同她一起辭職創業。葉敏的工作讓她經常出差, 在日本認識了7-ELEVEn。她家2000年時在成都新南門車站口買下了一個40多平方米的店面,租給別人開小賣部,她的打算是,收回小賣部,自己開 7-ELEVEn。
申請人的硬件要求並不複雜,年齡20週歲至45週歲,高中以上學歷,有一定資金,但是申請人必須指定一名履行輔助人,限親屬關係,並且要同時專職經營店舖。「比較傾向於夫妻」,朱東生介紹,在日本,大多數7-ELEVEn都是夫妻店,父子店或兄弟店。
在日本也是採用兩種形式加盟,A型店佔30%,D型店(在日本稱為C型)佔到70%。因為大多數人沒有店舖,所以在成都,兩種形態的申請者比例是
1:10。4月16日,北京7-ELEVEn宣佈開放D型加盟,要求自有資金不少於30萬元人民幣。一般來說,各地的加盟政策和流程會比較類似,只在準備
金額以及具體分成比例上略有差異。
5月5日是北京的第一次說明會,原定兩場,但因為申請人越來越多,當天臨時又決定在下午4點加開一場。出於謹慎,成都說明會採取電話預約的方式,電話中加盟部會向申請者解釋加盟理念,有意向者才能參加說明會。
這不是楊久第一次嘗試加盟某個品牌,以往聽完說明會,他的第一念頭是幾年之後這家公司還會不會存在。而面對7-ELEVEn,楊最大的擔心是自己的資金夠不夠。在說明會之前,與大多數人一樣,楊久曾經以為20多萬元只是起步資金,如果算上加盟費、房租和人力成本,沒有上百萬元的資金恐怕是不行的。楊久之後才發現擔心多餘了。
D型店的要求是21.05萬元準備金,包括加盟費、保證金和培訓費用。7-ELEVEn
承擔80%的水電費用,房租和設備投資,加盟者正式經營之後要負擔20%的水電費用和人工費用。日常進貨費用並不需要提前支付,公司為加盟店代付貨款。而
A型店的資金要求是28萬餘元,多出的部分主要是10萬元商品貨款,而A型店的加盟費低於D型店。
對一個新的店舖經營者來說,他要處理一系列棘手事件:從申辦各類執照和許可證書、考察選址,到選擇供應商和配送、負責記賬納稅等。在7-ELEVEn
提供的加盟模式中,公司負責提供統一的銷售、廚房設備、商品開發、物流配送,加盟者通過統一的供配中心訂貨,總部負責處理每天的財務信息,對店舖進行經營
指導,進行統一的廣告宣傳。一期簽約為5年,之後雙方根據各自意願確定是否續約。
加盟者要做的是獨立完成下訂單、銷售、庫房管理和人員管理。為了更及時把握問題適時糾正,7-ELEVEn要求加盟店每個月進行一次清算,還會為加盟店提供一名店舖指導員(OFC),一旦銷售出現異常,第一時間研究問題所在。
利潤上繳是加盟者最為關注的問題。A型加盟門店分成比例為60%,其餘40%歸7-ELEVEn;D型加盟的分成則分為三個檔次,單月銷售總利潤在4萬元以下的加盟主分成48%,4萬元至10萬元的部分分成32%,10萬元以上部分分成22%。
姥迫惠說,零售業並不是一個暴利行業,但是經營者可以獲得穩定利潤,20多萬元的準備資金,也符合大多數創業者的資金承受能力。
楊久分析了自己的情況,想創業,但並無系統的店舖管理經驗,加盟7-ELEVEn,對他來說能夠減少失敗的風險。
第一次說明會之後,13組中有11組進入了第一輪面試,楊久遞交了一系列證明材料,包括身份、戶口、資金和無犯罪證明。3月31日是第二次面試,只有
4組進入了這一輪。楊久準備了許多問題,為什麼加盟7-ELEVEn,對7-ELEVEn的認識,沒想到朱東生第一句話問的是,7-ELEVEn工作很辛
苦,一開始也可能賺不到錢,你確定要加入麼?
「再辛苦也要加入。」楊久回答。
一旦通過第二輪面試,接下來是家訪。前一天,張琦仔細收拾了屋子,一家人都等候在家。朱東生問楊久的父親,「這兩個年輕人要加盟7-ELEVEn,照
顧不了孩子和家,怎麼辦?」父親回答,「難得年輕人想做點事情,還找到了他們喜歡的,我來負責照顧家裡,孩子送幼兒園,我來接送。」
第三次面試之前,朱東生建議楊久把這件事告訴儘可能多的親戚朋友,讓他們幫忙拿主意。「7-ELEVEn看的不是資金多少,更主要是看人。我們拒絕單純投資加盟,要求加盟者親自參與管理,因此肯定要投入很多精力,必須身邊的人理解才行。」朱東昇這麼告訴楊久。
根據流程,接下來是選店,第四輪面試,簽訂協議並提交保證金。在距離正式開業的倒數80天,楊久和張琦如願地簽下鷺島國際店,此後他們將按照運營部的指令,成立法人公司並成為合格的加盟者。
D型店的加盟週期為90天,A型店由於涉及現有店舖的考察和改建,週期為110天。在楊久進行著輪番面試期間,葉敏和她自己的店舖也在接受面試。
葉提交申請之後,開發部員工,開發部部長,建築設備部就先後對葉敏的店舖進行了3次考察。開發部負責考察這個店舖是否適合經營7-ELEVEn,這個部門也同時負責直營店的選址開發。
在7-ELEVEn設想中,A型店需要在100平方米以上,葉的店只有40平方米左右,但這家店的地理位置極其誘人。新南門車站是成都旅遊集散地,從
成都出發旅遊的車輛都在此發車。開發部派出專人對這家店的可行性進行調研,評估的內容包括商圈特性、租金行情、行人、機車、汽車的流量及營業額預估等,專
員分幾個時段在門口記錄,結果顯示,這個店雖然面積小,但地理位置能彌補這一點缺陷。
店舖合格之後,再經歷加盟者必經的4輪面試,葉敏正式簽訂協議,然後她也進入成立法人公司的階段。運營部提供的細則包括組建公司的各種準備工作,工商申請所需的材料和時間,衛生許可證如何申請,消防申請如何進行,「你就是一無所知,按照他們的指令行事就不會有錯」。
正式簽訂加盟合同之後,葉敏的店舖裝修開始展開。她從7-ELEVEn的五六家建築合作夥伴提供的方案中挑選了一個最喜歡的設計,「接觸之後才發現設
計特別科學。」葉敏說,最簡單的比如擺放飲料的貨架,一般便利店都是前面上貨,前面取貨,7-ELEVEn的貨架是後面上貨,貨架後面直接是冷庫,飲料保
持冷藏狀態,貨架後面比前面高兩格,上貨的時候,冷藏的飲料擺上貨架,會自動滑到前面,並自動遵循先上先出的原則,最先上的貨出現在貨架的最前端。
培訓是這一階段最重要的事情,兩週時間內7-ELEVEn會指導你如何專業地管理一家店舖。
中國的便利店主要分為兩種:一類是以7-ELEVEn、全家、羅森為代表的外資便利店;一類是以好德、快客、好鄰居為代表的內資品牌。內資便利店的盈
利模式有點類似於大賣場,它們向供應商收取進場費,同時也會向加盟商收取一定的配送費用。在這種模式下,有時候加盟商即便虧損,總部也能保證利潤。7-
ELEVEn等的盈利則是依靠加盟商的利潤分成,加盟商賺錢越多,總部的盈利也就越多。
而實現利潤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專業的管理者和成熟的管理手段。7-ELEVEn提供給加盟者的培訓內容包括厚如字典的兩本加盟者培訓手冊以及兩本員工
培訓手冊。內容涉及信息分析,商品補充,訂貨,流程製作,商品銷售,工作分配,經費控制,人事管理,財稅管理,涉外管理。
7-ELEVEn建立了一個多個供應商參與的供配中心,給每個店舖提供穩定持續的商品供給,準確在店舖需要的時間段將商品
及時送達;對於店舖,需要嚴格遵守溫度管理,製冷設備定期檢測;為了減少管理偏差,要以單品為單位進行銷售以及庫存的管理;商品陳列上,採用集中式陳列,
將商品集中擺放在顧客視線內,方便顧客找到和挑選,每個單品都為提高銷售發揮作用。
對加盟者而言,就是學習如何把這些既有成功經驗運用到自己的店舖運營中。課堂學習的同時門店實踐也在進行,7-ELEVEn會向加盟者和第一批員工提
供免費培訓,之後加盟者需要自行培訓員工。「在日本,7-ELEVEn的加盟者需要1年至3年才能很熟練地掌握各種技能,比如精確訂貨,比如人員排班。」
朱東生說。
6月29日,楊久和自己新聘任的員工正式接管鷺島國際店。頭一天晚上,店舖暫停營業,加盟部工作人員和楊久一塊進行商品盤點,為第二天的交接做準備。
清晨6點,楊久夫妻倆趕到的時候,董事長和各位部長都已經等候在店裡,簡短的交接儀式後,他們站在收銀台後準備第一筆交易。
掃瞄條碼,收銀台輸入,儘管之前培訓已經訓練多次,完成第一筆交易的時候,楊久仍然緊張得幾乎忘了步驟。
楊久曾經想像了很多次在這家店裡工作的場景,午後暖暖的陽光下,在門口的露天茶座坐坐,什麼都不干,偶爾跟顧客打聲招呼,不過正式當上老闆的時候,楊久卻閒不下來,「體力上不累,但是心裡放不下。」
因為是剛開始經營,業務不熟練,所有的業務都比直營店店長所花費的時間要多。「每天下午結算,直營店店長以前只要1個小時,我們要花3個小時。」
雖然曾經做過網吧老闆,但真正系統接觸到7-ELEVEn的管理體制後,楊久才發覺自己的欠缺。而店舖的利潤與這些管理技能直接相關。
7-ELEVEn按階梯式比率對銷售利潤進行分成,總部會直接根據銷售額和進貨量計算銷售利潤,但是即便銷售利潤相同,店舖經費的管理控制也會最終左
右加盟者所得利潤的多少。管理經費主要是人建費(員工管理的費用),廢棄(過期賣不出去的商品),盤虧(收銀不規範,對不上賬目的商品費用)。理想狀態
下,人員成本大約為銷售額的5%至6%,廢棄則可以做到接近零。
經費控制的確讓楊久傷腦筋。員工管理成了第一件事。「頭都大了。」楊久這麼形容,以前開網吧,也是三班倒,但員工基本上只需要負責登記和收銀,根本不
用考慮什麼高峰時段;而經營7-ELEVEn有高峰和空閒時段,在高峰時人手不夠,人都在店裡排隊就會亂成一團。要保證在高峰時段有最多的人手,同時符合
8小時工作制,就需要精確換班時間,保證高峰時員工人數疊加到最多。
直營店出於員工培訓、新商品實驗和地區示範考慮,對於員工安排並沒有遵循「人建費最低,提升利潤」的原則,而對於加盟者,儘可能降低人建費,提升利潤則是主要目的。
楊久夫妻倆好幾個晚上熬夜,各自做了一份排班表,但結果卻完全不一樣。排班表被交到OFC楊炯手中,得到的評價是,「很努力,但是不夠科學。」
OFC是7-ELEVEn派在各加盟店現場、協助加盟店經營的第一線人員。楊炯幫助楊久找到問題所在,排班應該根據每個店的實際經營、客流狀況適時調整,這意味在未來,楊久還得花很長時間熟悉這家店的客流情況。
另一個難題是,剛剛培訓好的員工上班沒兩天就走了一個,楊久不得不自己頂上來。
「人員流動、員工請假是肯定會遇到的事情,關鍵是如何應急。」楊炯建議楊久確定一個店內章程,比如病假之外的假期要提前兩個星期,請假同時要找一個替班。「爭取三個月之內把這個章程定下來。」楊久計劃著之後把更多工作分攤下去,比如培訓員工各司其責學會單品管理。
單品管理策略是把7-ELEVEn這個美國品牌發揚光大的鈴木敏文建立的概念,通過反覆假設與驗證,針對每項商品掌握暢銷商品並排除滯銷品,使損失降低,報廢減少。
日本7-ELEVEn有一套GOT訂貨系統,這套系統提供門市有關訂貨所需的情報,包括天氣和溫度、單品數據、該地區的活動和商品電視廣告等。店舖管理者可以通過這個系統瞭解情報,調整訂貨。
楊炯告訴楊久:「廢棄是可以接近零的。第一,訂貨種類和多少責任在於店主對於日常銷售情況的掌握以及對天氣溫度等外部因素影響的反應;第二,你的員工有沒有積極叫賣促銷商品;第三,你是站在誰的立場進貨,是否是顧客喜歡的商品。」
十多天的觀察後,楊久發現,這家店裡金槍魚三文治和金槍魚飯糰最受歡迎。7月上旬的幾天,成都連續高溫,楊久與楊炯商量,把冰豆漿的訂貨量從以前的20個提高到50個,「訂貨多了產生廢棄,訂貨少了,會影響銷售機會。」楊久意識到,自己這個店主的主要職責是要找到廢棄和機會損失之間的平衡點。經營了十多天,進步還是有的。「頭幾天一天廢棄一百多的廚房食品,現在降到了幾十元。」
葉敏的感受也大致相同。她的店是成都第一家A型加盟店,因為面積小,商品選擇就顯得格外重要,葉敏必須有選擇地訂貨,「
黑椒雞楠拼飯和台式鹿肉雙拼飯是最好賣的」。某一週總部推出了新品雞柳排骨飯,葉敏和店員一起品嚐提意見,決定先進5份試試看,銷量不錯才改為一天訂貨
15份。「銷售額比我預期好。」葉敏的店舖以前租給別人,市場價是每平方米一個月100元左右。
姥迫惠透露,北京7-ELEVEn經營了7年,目前單店日均營業額為2萬元左右,而成都7-ELEVEn的目標是達到1.5萬元。
對於楊久和葉敏這樣的新手,7-ELEVEn總部需要發揮最大的管理和支持職能。比如要求每天提交電子記賬,每個月底交一份損益管理表。每個OFC會負責5至6家加盟店,一週兩次去加盟店內進行指導。目前運營部培訓組一共有10個OFC,而未來的直營店,主要功能就是培養更多熟練員工,對加盟店進行支援。
7-ELEVEn的加盟速度也在加快,7月20日,第二家D型加盟店在成都高新開發區完成交接,一對更年輕的小情侶成為加盟者—張偉寧和高敏本來都在
企業工作,儲蓄不多,想找一個屬於自己的事業,他們的下一步計劃就是結婚。緊接著,一對兄弟合作的D型加盟店也宣佈完成交接。
要完成擴張,7-ELEVEn就要找到更多合適的加盟者並且把他們培訓成為成功的加盟者。楊久希望自己能成為第一個典範。楊久最喜歡玩的一個網絡遊戲
是Pizza屋,「在遊戲裡,你需要每天下單訂Pizza,賣Pizza,賺了錢,就特別有成就感。沒想到,現在每天都在現實中玩這個遊戲。」現實中自己
作主的感覺更讓楊久興奮,「我們倆計劃好了,等這個店做熟悉了,爭取做3至4個加盟店。」
這取決於7-ELEVEn下一步的打算。在日本以及其他地區,7-ELEVEn允許個人加盟多家店舖,而在成都,一切都還只是剛剛起步。「7-ELEVEn當然歡迎合適的加盟者,不過現在不能急於求成。」朱東生這麼對楊久說。
編輯/劉惜墨
創建7-Eleven的理由
鈴木敏文是日本7-Eleven的創始人,每天上下班的閑暇他的用途習慣是“讀懂世間的變化”,然後他利用自己觀察到的變化用於分析未來的變化,找到經營決策的依據。
那麽鈴木先生到底是如何觀察問題的呢?
這是這本書讓我感覺最有價值的地方,因為鈴木先生通過寫書實際上是想傳遞他的思考過程。
鈴木先生的思考過程其實就是麥肯錫方法里推崇的“以假設為導向,以事實為依據,嚴格進行結構化思考”的過程。
只不過鈴木先生還特別強調,假設不是憑空得來的,要來自對生活趨勢觀察和判斷。
我認為鈴木最重要的判斷是:
1、對日本人的判斷是,富裕化,少子化,老年化,社交化——結果就是人越來越懶,越來越相信社交口碑,結果是商品的統一化,而不是多元化。
2、但是見多識廣的消費者很難滿足,所以表面上是無數商家的產品多元化,但那些產品生命周期很短,真正的好產品,生命周期很長。
3、一個好產品是靠一個體系產生競爭力的,比如飯團,從口感,工序標準化,設備標準化,一致到加工工廠和網店配套全部完成,有把握成功才推出來。
我把鈴木先生提到的創建7-Eleven的理由進行總結,除了歸納他思考問題的框架,我個人覺得他的研究結論對中國現實也會很有啟發。
比起“價廉”,“物美”更加重要
鈴木先生推出飯團的經營分析過程也非常有趣。在2008年經濟危機時期,所有的人都認為應該推出廉價飯團,而鈴木先生卻認為,只要從做出“家常味道”到“做出家里難以實現的味道”的好飯團,那麽不但不應該降價,還應該推出高定價的飯團。
鈴木先生認為,比起“價廉”,“物美”更加重要。
鈴木先生是如何做出這一判斷的呢?
我試著再次梳理他的思維邏輯。
這個思考過程好牛逼,不是多元化,是統一化。
我們看到的多元化是假象,因為大部分商家不知道如何抓住消費者的心,於是不得不大量推出新產品吸引客戶,結果大部分沒有深思熟慮的新產品,因為缺乏真正吸引消費者的能力,生命周期很短,但給我們留下了世界越來越多元化的假象,而忽略了,真正生存下來的單品,才是統治了市場的商品。
所以我們的工作應該是努力設計出這樣讓消費者真正感動,真正符合他們體驗的單品。
讀到這里,腦洞打開,現在中國的手機市場,APP軟件市場,電影市場,圖書市場……都存在這種現象。
一種產品暢銷,大家在社交網絡上紛紛探討,結果強化了這一款產品的走紅,慢慢大家消費行為同一化了,而不是多元化了。
我在去年底,給小夥伴討論在線課程開發,我也在推出更多課程和推出幾門持續運營,可以爆款的課程之間做過思考,最後我的結論是:要麽推出一門就是一門可以爆款的課程,要麽就不做。
在我們定位的領域,消費者需要的一門就解決大部分問題的課程,他們不希望到處跑,到處問——消費社會本質上在縱容消費者的懶惰。
所以我們應該把課程設計的一個定位想清楚,那就是——一站搞定。
看書看到這里,覺得自己和鈴木先生有點不謀而合,心有戚戚焉。
當然如果你只看到鈴木先生的結論,沒有看到書里面展示出來的鈴木先生的思考力,他堅持自己意見的領導力,還有他對產品質量要求毫不通融的執行力,我們會簡單以為鈴木先生只是抓住了趨勢。
真相是,牛人之所以強,是整個系統的規劃做得強,不僅僅是一個點,但是我們讀書,可以從一個點開始模仿。
本文作者:秋葉,微信公號“秋葉PPT”運營者,每周在微信分享一本讀書心得和各種職場幹貨。
本文不代表本刊觀點和立場。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這篇文章更多提供了一種真正的 “互聯網思維”:它的背後是文明,利他,互相幫助。
本文由富基融通(ID:efuture666)授權i黑馬轉載,作者顏艷春
有這樣兩家公司:A 是不起眼的傳統便利店,B 是全球最掙錢的電商。它們在 2016 年的人均利潤是一樣的。 你可能猜到 B 是阿里巴巴。那麽 A 是什麽?
答案是,你樓下的 7-Eleven。零售屆有這樣一樣一種說法,“世界只有兩家便利店,7-Eleven 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 今日創業者耳熟能詳 Uber、Airbnb 的共享經濟模式,7-Eleven 早就踐行多年。通過用 8000 名核心員工帶動總數超過 40 萬人的經濟體,7-Eleven 在它的平臺上完成了信息、物流、采購、金融的共享,加盟店和總部不僅是傳統的利益共同體,更是長期抱團的命運共同體。
這篇文章是《零售的本質——7-Eleven 便利店創始人的哲學》一書的序言。除了一窺 7-Eleven 作為零售巨頭的完整版圖之外,更讓人了解一家企業如何將價值觀導入制度。加盟店市場運營的電費,有八成由總部承擔。創始人對此的解釋是,加盟店會因為晚上顧客少而關掉幾盞燈,這無異於用戶忠誠度的培養。對於鮮食商品的報廢,總部也會承擔一部分。在這樣的細節中,7-Eleven 盡力與加盟商維持價值觀一致,擴大品牌影響。
對於創業者而言,這篇文章更多提供了一種真正的 “互聯網思維”:它的背後是文明,利他,互相幫助。所謂思維,並不拘泥於產品形態,而在於一以貫之的價值觀與處事原則。在這一點上,7-Eleven 無疑是值得互聯網人研究的。
2016 財年,全球盈利能力最強的電商巨頭阿里巴巴 3.6 萬多名員工,創造了 427 億人民幣的龐大利潤;而 7-Eleven 日本公司 8000 多名員工,令人驚奇地也創造了近百億人民幣的利潤,人均創造利潤堪與阿里巴巴比肩,接近 120 萬人民幣。在日本經濟面臨最嚴重的衰退中,7-Eleven 日本公司從 1974 年創立以來,仍然保持了連續 41 年的增長勢頭。一個看起來十分傳統的便利店公司,居然能夠長期屹立不倒,甚至能夠與世界電商巨頭阿里巴巴的人效比肩,這是為什麽呢?
過去十年,我閱讀過很多關於 7-Eleven 的書籍和研究報告,我無數次成為 7-Eleven 的顧客去體驗研究,也曾飛到日本現場考察,與日本零售業專家面對面討論,希望能從中能找到這些秘訣,但總感覺還沒有找到真正的秘訣。一直以來,我經常問自己一個問題:“作為在美國起家的零售業標桿,從瀕臨破產到全球第一,7-Eleven一路崛起的背後,日本便利店之父鈴木敏文先生究竟用了什麽秘訣造就了 7-Eleven 今天的成就?”
收到緒方知行先生和田口香世女士合著《零售的本質:7-Eleven 便利店創始人的哲學》一書的電子版樣稿,我正準備飛往伊爾庫茨克,開始我的貝加爾湖之旅。在飛行途中,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這本書的電子稿,一口氣讀完書中 7-Eleven 的傳奇故事和經典總結。
當天早晨到達後,我們一行人住進貝加爾湖畔一個不知名的鄉村客棧,推開窗戶,清澈而又神秘的貝加爾湖壯麗的景色,盡收眼底。我漫步在貝加爾湖邊,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白雪皚皚,就像一群美人,站在我的眼前,映照在純凈、透亮的湖光中。在黎明晨曦的陪伴下,貝加爾湖正從冰封中醒來,萬籟俱寂。遠處如紗的薄霧繚繞升起,氤氳如畫;近處湖面飄著的、尚未化去的冬日積冰似乎安靜地躺在湖水的懷里,像情人般一樣,正在溫柔低語。而此情此景,卻又像極了冬天和春天正在捉對廝殺,令我想起實體店和電商正在如火如荼的明攻,傳統思維和互聯網思維長夜漫漫的暗戰。此時此刻,我坐在湖邊,一個人靜下心來,慢慢回想鈴木敏文先生的經營哲學和人生理念,開始寫這篇序言。
/ 01 /世界只有兩家便利店
從 1927 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創立到現在,7-Eleven 經歷了近 90 年世界經濟多個高峰低谷周期,也經歷了在美國市場的衰落和重生。7-Eleven 便利店的前身是成立於 1927 年的美國南大陸制冰公司,每天營業 16 個小時,從早上 7 點開門到晚上 11 點打烊,不僅銷售冰塊,也銷售牛奶、雞蛋、面包等深受當地居民歡迎的日常生活用品,這是世界便利店的萌芽。1946 年南大陸公司正式改名為 7-Eleven ,從而真正拉開了便利店時代的大幕。
▌ 7-Eleven 就是便利店的代名詞
在零售業有一種說法:“世界只有兩家便利店, 7-Eleven 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作為全球最大的便利店特許加盟組織,截至 2016 年 2 月底, 7-Eleven 在全世界 17 個國家和地區已開 58904 家店。
1963 年, 31 歲的鈴木敏文先生加入日本零售集團伊藤洋華堂時,還是零售業的門外漢。 1973 年,鈴木敏文先生親自帶領團隊,經過艱苦的談判,拿下美國 7-Eleven 在日本的特許經營權,正式創辦日本 7-Eleven。那一年,鈴木先生剛剛 40 歲, 1991 年 3 月, 7-Eleven 日本接受美國公司的請求收購其 73% 的股權成為其最大股東, 7-Eleven 美國公司從此絕處逢生。
▌人效比肩阿里巴巴
7-Eleven 日本公司隸屬於日本柒和伊控股集團( SEVEN&i ),是集團的基石和盈利主力軍。我從其集團官方網站上,查閱了 7-Eleven 日本公司 2016 財年(從 2015 年 3 月 1 日到 2016 年 2 月 29 日,下同)的財務表現,零售總額42910 億日元(按 2016 年 2 月 29 日當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 100 日元對 5.763 計算,下同),相當於 2473 億人民幣,在全日本便利店市場份額超過40% ,是第二名的兩倍;收入 7936 億日元,相當於 457 億人民幣,加盟費及相關收入貨幣化率超過 18.5% ;毛利 7163 億日元,相當於人民幣 413 億,毛利率超過 90% ;稅後凈利潤超過 1629 億日元,相當於 93.8 億人民幣,在集團旗下兄弟公司伊藤洋華堂、崇光和西武百貨板塊業務整體出現虧損的情況下,貢獻了集團 101% 的利潤;凈利潤率高達 20.5% ,超過全球所有零售企業(全球平均水平在 3% 左右),給我帶來了巨大的震撼。
這個近百億利潤簡直就是一個世界奇跡,日本便利店行業排名第二到第四位的 3 家連鎖店的利潤額總和仍然不及 7-Eleven 的一半,這個利潤大約也是中國地區盈利能力最強的高鑫零售(包括大潤發和歐尚)的 4 倍,永輝超市的6倍。然而, 2016 財年, 7-Eleven 日本公司全職員工只聘請了 8054 人,人均創造利潤 2023 萬日元(相當於 116 萬人民幣),全球最賺錢的電商公司阿里巴巴公司 2016 財年(從 2015 年 4 月 1 日到 2016 年 3 月 31 日)凈利潤 427 億人民幣,聘請了全職員工 36450 人,人均創造利潤 117 萬人民幣。
/ 02 /7-Eleven 共享經濟學
傳統企業,正在步入線性組織的黃昏,與幾千年來農民種地和工業生產的商業模式一樣,一畝地打一千斤糧食,要打一萬斤糧食,還得種九畝地。按照傳統加盟連鎖模式組織起來的零售商,正是按照這種線性增長的商業邏輯,邊際成本越來越高,進入老年,正在逐步喪失競爭力,一起步入黑暗前的黃昏。
7-Eleven 日本公司經營總面積 2,439,550 平方米,單店平均經營面積 131 平方米,全日本開有 18572 家連鎖店,其中直營店只有 501 家,每天有超過 2000 萬人次,光顧 7-Eleven ,享受 24 小時全天候和全渠道的便利服務。
7-Eleven 基本沒有自己的直營商店,也沒有一個工廠是自己的,更沒有一個配送中心是自己的,但卻成為近百億人民幣利潤的零售企業。
這是為什麽呢?首先 7-Eleven 不僅是一家商店,更是一個具有互聯網基因的共享經濟平臺。
▌從利益共同體到命運共同體
法國歷史學家費爾南·布羅代爾說:“所有想法都從接觸與交換中獲得生命。” 今天,對財富和經濟保證的理性追求產生了非零和遊戲,所有參與方都獲得了巨大的回報。
7-Eleven 既是一個特許加盟連鎖的利益共同體,更是一個命運休戚相關的命運共同體,作為日本零售業最大的 B2B 共享經濟體, 7-Eleven 構造了一個相互依靠的生態系統。在這里我們看不到冷血的無情廝殺,也聽不到慘烈的戰馬嘶鳴。鈴木先生 “不戰而屈人之兵” 的智慧,團結了一大群熱愛零售業的人們。
7-Eleven 日本公司,只聘用了 8000 多名全職員工,其余人員全部都是加盟店、制造商和供應商的雇員。總部的商品部門只有 150 名員工,除去從事品質管理及原料調度的人員之外,實際擔任商品開發工作的人約有 100 名,平均一個開發人員就能賣出 420 多億日元的業績,而且他們不只是負責進貨,還要承擔每年超過 70% 新商品開發和更新。
7-Eleven 日本公司在已經開店的區域中設有 171 家專用工廠,幾乎所有工廠都是由制造商或供應商投資。以高頻率將商品配送到各加盟店的 150 多座物流中心和配送車輛也是如此。然而,7-Eleven 卻可以實現全球最有效率的共同配送系統。
整個共享經濟體的從業人員總數超過 40 萬人的規模,其中在加盟店工作的超過 30 多萬人,服務於工廠、物流配送的人員 10 多萬人。共配系統打破了制造商和企業之間的高墻,並且跨越了商品品類的框架,組成了共同配送的體系。根據商品的物流溫度層和到貨頻率(比如,一天配送 3 次的新鮮商品,或是一日一次、一周一次的配送頻率)進行共同配送。
所有東西都是可以共享的。 7-Eleven 既是共享顧客的平臺,也是共享信息、共享物流、共享采購和共享金融的平臺。無論是 SEVEN 銀行、 SEVEN 網購或是 SEVEN 外送餐,還是策略聯盟的供應商們, 7-Eleven 作為一個共享經濟平臺為所有參與方創造了巨大的商機。亞洲最大服裝零售商優衣庫線上的訂單,可以到日本大部分 7-Eleven 商店自提,這個極大方便了顧客,消費者不用在家等收快遞,可以就近選擇離家或者辦公地方最近的 7-Eleven 便利店進行收貨。
全日本的 1.8 萬多家加盟店和 7-Eleven 總部不僅是傳統的利益共同體,更是長期抱團的命運共同體。不分企業內外,超越產業之間的區分,實現協調合作的共有化原則有以下 6 個方面:共享觀念、理念和思想;共享具體目標和目的,共享顧客,共享信息,共享系統,共享經營成果。就第一個來說,鈴木自創業以來一貫堅持 “時刻站在顧客的立場上思考與行動”,並以此為根本,毫不動搖。不論與加盟店的關系還是與供應商的關系,都堅持這個原則。他認為理念和思想迥異的人無法組成團隊,就算理念和思想一致,倘若彼此的利益相悖,同樣也無法攜手合作。因此,必須以相互的興旺與繁榮為目標。
世界共享經濟的標桿企業 Uber 和 Airbnb 甚至幾乎不用資本,它們的大數據和算法讓資本更有效率。共享經濟獨角獸企業——優步( Uber )公司,沒有一部車的資產是自己的,也沒有一個司機是自己的員工,成為全球最大的出租車公司,業務現已覆蓋全球 63 個國家, 344 個城市,最新估值高達 620 億美金,2014 年 Uber 全球司機數量超過 100 萬,累計接送乘客 1.4 億人次。美國房屋租賃公司 Airbnb ,今天沒有一個服務員是自己的,沒有一間客房是自己的,Airbnb 成為全球最大的酒店公司,業務覆蓋 191 個國家的 3.4 萬個城市,全球房源 200 萬多個,城堡 1400 多個,房客 6000 多萬個,最新估值超過 255 億美元。
全球電商巨頭亞馬遜 2015 財年(從 1 月 1 日到 12 月 31 日)沒有門店重資產,只雇傭了 23 萬多名員工,銷售 1070 億美元,市值目前超過 3300 多億美金,而全球傳統零售業的老大沃爾瑪開有全球門店 11500 個店,卻雇傭了220 萬員工,2015 財年銷售額 4821 億美金,市值只有 2000 多億美金。
共享是互聯網精神最本原的東西,資源的價值不在於擁有,而在於使用,只有使用才能體現資源的價值。通過兩權(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大數據智能算法和存量激活,我們可以極好地實現共享經濟價值的最大化。
Airbnb 聯合創始人布萊恩·切斯基認為:“共享經濟的意義就在於,60 秒內你就能立馬變成一個企業家,你可以共享你的房屋、你的車,任何東西都能分享,任何人都可以變成一個小微企業家,我認為這是 21 世紀的一種新的形態。”
共享經濟將閑置資源、使用權、連接、信息和流動性等五大要素整合到一起,將互聯網經濟從傳統 1.0 時代的電商帝國經濟模式(兩極分化嚴重, 90% 的電商全行業虧損,只有兩到三家獨大的壟斷格局)帶到了 2.0 時代共享經濟模式(所有參與方沒有輸家,相互結為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我們將共同迎來產業互聯網的時代曙光,人類新商業文明的鐘聲已經敲響。
▌三峽大壩效應
互聯網只有一個敵人,那就是我們人類的自私,但是互聯網最大的自私就是利他。如果我們把大大小小的洞庭湖、鄱陽湖、汨羅江、金沙江連接到到三峽大壩的時候,就會出現一個 “小河有水大河滿,大河有水小河滿” 的共贏現象。長江三峽大壩有一個蓄水能力,蓄到 175 米高的時候,我們所有參與者都沒有輸方,當洞庭湖的水也會漲到 175 米高,它的流量可能會增加三倍甚至五倍,汨羅江甚至可能增加到十倍,這就是共享經濟的三峽大壩效應。
7-Eleven 將工廠、配送中心和加盟店與總部結為命運共同體,前者的利益就是後者的利益,後者的革新與前者的成果直接相關。在擔任鮮食商品開發與生產的合作夥伴當中,合作時是一些曾經名不見經傳的中小企業,但在 7-Eleven 得到發展的同時,這些企業也實現了自我成長,甚至成為上市企業。
任何一個共享經濟體,如果想要成為指數型增長組織,就必須擁有利他的精神,才能獲得將每一個員工、顧客、粉絲、用戶碎片的、閑置的時間、空間、勞動力、資本、思想,或每一個企業碎片的、閑置的客流、訂單流、物流、資金流、商品流匯聚起來的力量,最後形成高價值的變現。
禮物說是一家 90 後生活方式平臺,通過旗下的 App、網站、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矩陣和微信群等社群為 90 後用戶群提供購物,消費和娛樂決策建議,目前活躍用戶 1500 萬。年輕的 90 後創始人兼 CEO 溫城輝先生計劃將以上巨大的客流共享給優選過的淘寶等平臺上的商家,後續還將通過共享采購等供應鏈的方式為 10 萬家優質商家提供綜合服務,幫助他們成長,並以此實現禮物說 100 億的銷售規模。
前五星電器的老板汪建國先生,花了 5 年時間,將 12 個省份的 2 萬個鄉鎮的小店老板的碎片采購訂單團結起來,通過B2B 共享采購平臺與格力等數千個電器工廠品牌直接連接起來,我的進價就是你的進價,我的物流,就是你的物流。2015 年,實際銷售額超過 120 億元,今年預期突破 200 億元,盈利狀況不錯。而這僅僅是匯通達加速度開跑的起跑點。截至目前,匯通達已有 2 萬家線下會員店,覆蓋全國 12 個省份。按匯通達目標,到 2017 年,匯通達鄉鎮會員店要達到 10 萬家,匯通達平臺所有服務規模沖破 500 億元。而未來三年,公司市值做到 1000 億元。
▌小店賦能
一個商店,養活一個家庭。這是一門投入自己個人資產和財產、投入自己和家人生活的生意,今天有 40 多萬人在此工作。過去二十年來,日本社會正在老去,日本國民收入陷入停滯,消費增長乏力,人口嚴重老化, 65 歲以上人口比例從 20.4% 增長到 25% ,日本經濟還處於長期的低迷狀態,國民的信心大受打擊。
7-Eleven,不僅是一家商店,更是一家國民企業。今天,當我們漫步日本的大街小巷, 7-Eleven 商店就像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點燃了日本國民心中的希望。幾乎沒有一個日本國民,沒有走進過 7-Eleven 的商店,7-Eleven 早已融入他們的生活,很多年輕人一日三餐就從這里買走。如果哪一天,上帝想關掉所有 7-Eleven 的店,世界一定將陷入一片沈寂。
如何幫助小店持續成長,應對這些年複雜的變化,就要不斷賦能這些門店。鈴木先生一直以來把加盟店和總部的關系不僅看作是利益共同體,更是同甘共苦的命運共同體。7-Eleven 與加盟店簽訂的合約中,有一個世界其他特許加盟連鎖店大多都沒有采取的 “對加盟店有最低保證” 的承諾條款。也就是說,假如加盟店的收入非但沒有增加,甚至還低於標準的話,別說是不向加盟店收取技術訣竅的費用了,總部還要反過來掏腰包填補差額。這項承諾將總部的責任意識用具體的形式表現出來,而不只是精神理論而已。換言之,如果總部對於加盟店的協助不力,無法使加盟店的業績得到提升,總部就必須自己承擔後果。總部對加盟店的經營扶持一旦奏效,加盟店的毛利有所增加,那麽總部的凈收入可以得到提升;但如果各家加盟店業績不佳,總部便也無法生存下去。反過來說,加盟店業績成長,總部自然就會興盛繁榮。因此加盟店的業績將最終左右日本 7-Eleven 總部的興衰, 7-Eleven 所有員工必須以協助各家加盟店生意興隆為己任,作為自身創業的原點。
在 7-Eleven 中,有一群工作人員,他們每人負責 7~8 家門店,從事一線門店經營指導的顧問工作,那就是 OFC(營運現場指導),幫助這些門店一起成長。
此外,鈴木先生過去每周(現在為每兩周一次)親自主持全日本 OFC 齊聚東京總部的會議,每次均要充分貫徹他的經營哲學,從始終堅持面對面溝通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他自己多麽重視與加盟店經營相關的信息及溝通。
小店賦能的結果, 7-Eleven 單店的經營效益全球第一,平均每日接待客人超過1053 人,客單價 621 日元。單店平均毛利率超過 30% ,年均銷售超過 1300 萬人民幣,日均銷售超過 65.5 萬日元,相當於人民幣 3.8 萬,坪效大大高於日本同行,基本上是中國同行的 10 倍以上。中國特許加盟店鋪數最多的美宜佳公司 2015 年擁有 7400 家,銷售額 83 億,單店日均銷售 3082 元;中國銷售額最大的中石化易捷開有 2.5 萬個加油站便利店,2015 年銷售額 248 億,單店日均銷售只有 2717 元。
▌信息就是生命
在自己不具備人手、店鋪、工廠、物流設施等物質生產手段的情況下,究竟憑借什麽才能利用他人持有的資源,進而成就一番大事業呢?答案就是智慧。掌握市場信息的人將控制整個產業, 7-Eleven 是一家商店,更是一家大數據公司。鈴木先生非常重視信息系統,他說:“在其他方面的投資或花費小氣些也沒有關系,但在信息和溝通上的投資或花費絕對不能省。” 7-Eleven 不斷進行信息系統的升級及更新,如今已最新的第六版的投資高達 500 億日元,這些年 IT 的總投資金額已達到 3000 億日元。
包括新商品試賣在內的關於假設和驗證的相關信息,將被及時反饋給策略聯盟的成員。此外,加盟店訂貨時所需的信息還可以通過圖形訂貨終端機( GOT )和 OFC 獲取。為了進一步提高各家門店的日常經營水平,除原來的商品庫存數據、POS 數據、缺貨數據、報廢數據,在第六版系統中,7-Eleven 開始為各家加盟門店訂貨提供三項數據,以作為協助成立假設的參考,分別是立地數據、設施數據和長期數據。“立地數據” 是指調查各門店周邊(半徑 350 米,徒步 5 分鐘以內的)的家庭數;如果有商戶的話,就調查其員工人數。“設施數據” 主要了解自家門店周邊是否有學校或醫院之類的設施,這對於日常訂貨作業的假設設定都能提供一定的幫助。他們還根據過去的數據呈現出有關趨勢及動向的數據,提供 “長期數據”。這項資料在 OFC 為各加盟店提供建議時,效果尤為顯著。
鈴木先生說:“即使擁有店鋪和賣場、持有工廠或生產設備、具備物流設施、掌握了充足的人手,但是如果不知道該賣什麽、該怎麽賣、該賣多少量、該在什麽時機賣、該賣給誰、該如何提高人的產值,那麽就算萬事俱備,也都是白搭。” 如果不掌握信息,這些資源就只會成為無用之物,信息將左右企業的存亡。
▌愛因斯坦法則
管理大師德魯克曾講過,企業的使命就是要創造顧客。互聯網時代,共享經濟體平臺有一個新公式,E=MC² ,我借用了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式,盈利等於商品乘上顧客的平方。零售業有兩個原點,一個是顧客,一個是商品。對零售商來說,我們左手如果能抓好供應鏈,右手能抓好顧客關系,一個好的產品是可以激發顧客的口碑,把每一個人變成一個流量入口的,就可以產生 C² 效應,通過三度社交,顧客可以創造顧客。這就是去中心化,每一個顧客,每一個店員,每一個時尚單達人,每一個粉絲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啦啦隊。
消費者主權時代,左手商品,右手顧客。商品和顧客是我們零售連續劇中的兩位主角。它們大部分時間是朋友,有時是敵人,在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時代,更常在一起並肩作戰。只有極致的產品能夠成為自媒體,才能夠召喚顧客的大聲贊嘆,顧客可以創造顧客,這個很容易激發口碑傳播。但從事零售業的我們,總以為能駕馭顧客自己的思考。事實上,我們的很多幹法還是以自己的企業為中心,以自己的產品為中心。
比如, 7-Eleven 的食品是銷量最大的,其最大的特點是新鮮、美味,因此 7-Eleven 食品的物流是 “根據溫度管理” 的。“根據溫度管理” 的想法來自 7-Eleven 註重食品鮮度、崇尚產品品質的經營理念。據了解, 7-Eleven 每個配送中心都有冷凍食品配送中心、常溫食品配送中心。在各個區域設立的共同配送中心, 7-Eleven 會根據產品不同特性,將商品分為冷凍型(零下20攝氏度),如冰淇淋;微冷型(5攝氏度),如牛奶、生菜等;恒溫型,如罐頭、飲料等;暖溫型(20攝氏度),如飯食、面包等四個溫度段進行集約化管理。
產品就是王道, 7-Eleven 於 2007 年 5 月底開始推出 SevenPremium 自由品牌,發展非常迅猛,到 2015 財年, SevenPremium 年營業額超過 10 億日元的單品數已經超過 144 個,營業額為 8150 億日元。 SEVEN 咖啡 2013 年 1 月起,7-Eleven 推出全新服務項目,開始銷售 SEVEN 咖啡,並在 9 月完成所有門店的進駐工作。它以 “更充裕、優質的時間” 為理念,使用獨家的自助式專用機器為顧客提供優質咖啡。每家門店平均每天賣出 10 杯,有些門店甚至能賣出三四百杯。一年約有四億五千萬杯的銷量,換算成總銷售額的話,也就是創造出了 500 億日元的新市場。可以說,7-Eleven 一舉成為日本排名第一的現煮咖啡銷售連鎖店。為什麽 SEVEN 咖啡如此受歡迎?它和其他咖啡有什麽不同之處呢?那是因為 7-Eleven 提供的每一杯咖啡都追求絕對的品質。
▌顧客立場就是用戶思維
作為 “日本便利店零售之父”,鈴木先生深諳便利店的管理之道,他提出應實行單品管理,掌握天氣營銷,重視信息和數據,重視機會損失;作為 “新經營之神”,鈴木敏文的經營思想具有普適性,他倡導 “朝令夕改”,追求差異化,追求經營品質,追求做人的生意。鈴木敏文先生雖然口頭上從來沒有像中國的企業家們經常談到互聯網思維,但在我看來,鈴木先生是最具有互聯網思維和行動能力的企業家。
鈴木先生的經營哲學就是 “徹底站在顧客的立場上來思考和實踐”。鈴木經常會說 “站在顧客的立場”,而不是說 “為了顧客著想”。為什麽他要刻意用 “立場” 這個詞語來表達呢?他說:“即使是現在自己辦不到的事,或者按照現今產業和商業常識來看是不可能的事情,同樣要勇於挑戰。換言之,即便要改變一直以來的做法、方法、構架、技術、系統、思考模式、創意、設想,也必須實現顧客所要求的東西。”
回顧創立以來的 40 年,如果問 7-Eleven 能夠持續發展和成長的秘訣是什麽。鈴木給出的答案是:“一切都徹底站在顧客的立場來思考和實踐。”
顧客角度,反應的就是用戶思維。我們看兩個例子:
為什麽加盟店日常營運所產生的電費的八成由總部承擔?鈴木先生要求:“門店的許多費用不能僅憑眼前的得失就進行判斷。” 以夜間照明為例,因為晚上的客人比較少,所以在深夜營業時間段減少照明來節省電費,這種做法看起來似乎行得通。但是,像這樣的店怎麽能讓顧客安心地走進去呢?開放空調也是如此。包括 7-Eleven 在內的便利店門店有許多需要冷藏的商品,假如為了節省一點電費而降低此類商品的溫度管理水平,結果將損失門店的顧客忠誠度,對於業績也會有負面影響。7-Eleven 並不拘泥於眼前利益,而是從長遠的角度重視對加盟店的協助,可以說,這正是鈴木重要的經營哲學。
7-Eleven 加盟店的盒飯等鮮食商品的報廢損耗由總部承擔 15% 。如果擔心無論如何都賣不完、造成報廢損失的話,各加盟店就往往容易降低商品的訂購量,但是這樣一來就會導致缺貨,由此產生銷售機會的損失。如果有貨的話,說不定可以賣掉;但由於貨品已經賣完了,由此造成了商品銷售機會的損失,這對於進攻型買賣來說就說不過去了。銷售機會的損失如果只是由各家門店自行承擔也就罷了。但是從顧客的立場來看,如果想要買東西的時候卻買不到,對於那家店就會有負面的評價,商店忠誠度也會隨之降低。如果類似情況一再發生,就會損失顧客支持度和競爭優勢。鈴木的觀點是,“盡力避免缺貨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因此,總部就必須設法在背後強力推動,使得各家門店訂貨充足,擺出進攻型買賣的架勢。
▌快速叠代:朝令夕改
快速叠代是當今企業家最稀缺的一種能力。人類的局限是:“人人都有自我。” 我們的一生長期受制於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財富,我們的名譽,我們的地位,我們的成功經驗,我們的失敗教訓。以自我為中心的企業,經常陷入成長的困境中,其根本原因實際上是作為這個企業的帶路人困於成長的陷阱,不能超越自己,戰勝自己。
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一條路走到頭的人,終將迎來黑暗。條條道路通羅馬,方向錯了,戰略錯了,商業模式錯了,前進越快,離成功越遠。快速叠代,邊開槍,邊瞄準,一面前進,一面探索,發現錯誤,堅決糾正,絕不在錯誤的道路上多走一步。
“假設、實踐、驗證” 正是 7-Eleven 快速叠代的經驗根基,也是鈴木敏文式的經營根基。冬天北海道地區的 7-Eleven 店準備了大量空間販賣冰淇淋,當地生意人紛紛嘲笑說:“誰會大冬天里吃冰淇淋呀!” 但是,鈴木先生說:“家里暖氣開得很足,如果能吃上冰淇淋,客人應該會很開心吧!”,這就是站在顧客的立場進行假設,不受傳統觀點和既定觀念的束縛,並通過實際銷售進行驗證。利用這種 “假設和驗證” 的方法開拓新的需求,如今這已成為每一家 7-Eleven 便利店的常識。
▲ 7-Eleven “假設和驗證” 方法示意圖。
7-Eleven 總部推薦的商品 SKU 總數大約 4800 種,單店銷售約 2900 個,每周新品上架 100 種,商品年換手率約 70% 。 2016 財年, 7-Eleven 日本公司庫存周轉天數只有 10.1 天,一年周轉 36 次,比美國最好的亞馬遜還要快。總部推薦 SKU 數大約 4800 種,單店銷售單品 2900 個,每周新品 100 種,商品年換手率約 70% 。這反應了 7-Eleven 的快速響應市場的能力。
▌無知是美好的
2013 年,迎來了 7-Eleven 四十周年慶。鈴木先生提出走向第二階段 “又近又方便” 的新主張,並以此作為主要理念開始徹底轉換攻勢,朝著創造新客源的方向努力。面對處於封閉狀態的市場,想要開拓新市場、創造潛在的新需求和新顧客、有力地開發事業機會,就是要改變便利店墨守成規、同質競爭的傳統理念,創造新型便利店。為此鈴木先生要求組建第二商品部,必須打破便利店過去的固定觀念、既有概念以及常識。但打敗自我,放棄成功的經驗,特別難。鈴木先生說,“要做新的事情,最好由毫無經驗的新人來做”,新組建的第二商品部完全是一只毫無經營經驗的新人團隊,包含主管在內,總共由 5 人組成。其中3人為女性;此外,這 5 人中居然還有兩位是 2011 年春季才進入公司的新人;而曾經在商品部門或銷售部門工作過的,也就是有業務經驗的專家一個都沒有,完全是個新人團隊。只有新人沒有天花板,無知者無畏,敢沖敢想敢幹。無知是美好的。
/ 03 /里程碑式作品
鈴木先生懷揣夢想,敢於打破常識,銳意創新,徹底改寫了 7-Eleven 的歷史,打造成在店鋪數、銷售額、營業利潤、坪效和人效等多個指標第一的零售業集團。他用了 40 多年打造的 7-Eleven 體系並非一天的發明,而是鈴木先生用盡畢生的心血慢慢摸索出來的。
有關 7-Eleven 和鈴木先生的研究文章和書籍汗牛充棟,但這是一本世界零售業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媲美山姆·沃頓先生當年的《促銷的本質》,是零售業不可多得的經典巨著。今年已經 77 歲的緒方知行先生是日本零售業最有洞察力的評論家,他傾註了畢生的研究功力和熱情,全面深度剖析了 7-Eleven 和鈴木敏文先生成功的真正秘訣。緒方先生就像一個戰地記者,親自參與了 7-Eleven 的每一場戰鬥,花了近 40 年的時間對 7-Eleven 和鈴木敏文先生進行了近距離的觀察和追蹤報道,見證了日本零售業長期的低迷和蕭條以及 7-Eleven 一路走來的種種艱辛。 20 年前,他個人身患眼疾,如今幾乎失明,本次繼續與他多年的助手、現任《 2020 價值創造者》月刊總編的田口香世女士一起合著此書,想來其間過程一定萬分艱難,他個人的毅力真是令人欽佩。
第二天,我們穿越了貝加爾湖附近森林的雪山和草地,晚上搭起帳篷,露營在一個僻遠幽靜的山谷里,仰望浩瀚的銀河,滿天的繁星閃爍,曾經的蘇武牧羊之地,漸漸地吞沒在這月光如水的夜色中。在幽暗的燈光下,我重新在 iPad 上再一次讀到書中精彩的章節,慢慢讀,細細品,跟著作者一起穿越歷史的星空,踏上下一個探索未來的征程。李健的《貝加爾湖畔》就在耳旁,在歌聲里,第一次感受到了不一樣的的詩意和柔情,我靜靜地享受著這一切。
就我本人而言,比起貝加爾湖之旅,閱讀本書更像是一趟美妙的零售思維突破之旅,它推翻了我們之前對零售業的諸多假定,也徹底厘清了我們對顧客的看法,引領我們真正進入到 7-Eleven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的共享經濟共和國和鈴木敏文先生 “徹底站在顧客的立場上來思考和實踐” 的哲學世界。
2 年多前在我《第三次零售革命》的書里,我設想的 7 場革命正在悄悄發生,消費者主權時代已經到來,移動互聯網、社交媒體、大數據、雲計算、 3D 打印、 AR/VR 、物聯網、無人駕駛汽車甚至無人機正在將全世界的消費者、甚至機器人親密地聯合起來,加速人類文明和全球零售業的興衰更替。
帝國思維正在沒落,共享主義思想正在全球興起,共享經濟是否能夠平息零售業的下一場腥風血雨?我相信,下一個十年,每一個傳統產業都可以借助 “互聯網+” 的力量,借助 “資本+” 的推力,迎來一個嶄新的、所有參與方共贏的 “共享經濟+X” 的共享主義世界。
無論如何,春天畢竟來了,積冰終將融化,湖水終將一片湛藍。
便利店行業介紹
零售業的後起之秀
便利店(Convenience Store),是位於居民區附近的實體店或提供網上購物的虛擬店,指以經營即時性商品或服務為主,以滿足便利性需求為第一宗旨,采取自選式購物方式的小型零售店或網上商店。
便利店作為一種新型的零售業態,最初起源於美國,其興起的主要原因是在超市步入大型化和郊外化後,給購物者帶來了諸多不便。與傳統零售業態如傳統百貨和超市等相比,便利店業態起步相對較晚,它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超市發展相對成熟後,從中分化出來的一種零售業態,符合中產階級對品質要求高、 購物目的性強、 時間成本高等需求。
便利店有以下幾大特點:滿足顧客及時需求(臨時性、少量性、及時性)、商圈範圍小、體量小(100平米左右,商品種類3000左右)、價格比一般超市高、信息系統管理程度高。為了獲得廣闊的客戶規模、增加客戶粘性,便利店的服務範圍已經從日常消費品擴大到收繳費用、代收快遞、複印傳真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世界大國便利店穩步發展
從全球零售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隨著人均GDP增加、老齡化水平上升、單身者和雙職工家庭增加、生活工作節奏加快導致消費時間碎片化,布局於城市中的小型零售業態比如便利店將成為順應消費者需求變化的主流業態。世界大國便利店零售額占全部零售業銷售額份額穩步上升,日本和英國2016年份額都超過8%,美國和中國2016年份額為0.9%和0.5%。
便利店巨頭---7-Eleven
零售業有一種說法:“世上只有兩家便利店,7-Eleven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根據德勤每年發布的《全球零售力量》,7-Eleven所屬公司Seven&I Holdings公司一直處於主營便利店業態公司中第一位,全球零售巨頭的前20位。
7-Eleven發展歷程
源於美國、成於日本
1927年創立於美國美國德克薩斯州的7-Eleven,初名為南方公司,最初是一家在全美各地開設連鎖店店鋪的制冰公司,在這一過程中,一個店鋪的經營者接受了顧客的意見,在店內賣冰塊的同時銷售面包、牛奶等食物。結果,這一模式大獲成功,被總部推廣到全國。到了1946年,公司將營業時間延遲為早上7點至晚上11點,自此,“7-Eleven”傳奇性的名字誕生。
1964年,7-Eleven開始特許加盟(FC)經營。1973年,日本伊藤洋華堂公司(Ito Yokado)與美國南方公司簽訂地區性特許加盟協議,York-Seven Co.,Ltd.(後來的Seven-Eleven Japan Co., Ltd.) 成立。
1974年5月,日本第一家7-Eleven店東京都江東地區開業。
1987年,美國南方公司多元化擴張失敗,並在3年後申請破產。1991年,日本最大的零售企業伊藤洋華堂購買了這家公司70%的股份,成為美國南方公司最大股東。
1999年4月28日美國南方公司正式改名為Seven-Eleven INC。
2005年9月Seven-Eleven Japan Co.、Ito-Yokado和Denny’s Japan在2005年9月合並成立Seven & i Holdings Co., Ltd.同年11月正式完成收購Seven-Eleven INC.的全部股權,將這家美國公司完全子公司化。
星星之火、燎原之勢
從1974年的第一家開始,到2015年18572家門店,7-Eleven如雨後春筍般在日本這片人口密集的土地上擴張,2015年平均14600人有一家7-Eleven便利店。同時7-Eleven也在全球進行擴張,截止2016年底,全球17個國家共有61554家門店,門店數前三的國家是日本19171、泰國9542和美國8563家。
選址+供應鏈+產品鑄造核心競爭力
便利店的開創者南方公司於1987年宣布3年後破產,但是日本7-Eleven卻經營得風生水起,並於1991年收購了美國南方公司。日本7-Eleven的成功得益於其獨到的經營手腕,通過分析其發展歷程,歸納其致勝三大關鍵包括:分區高密度開店、物流與信息流革新以及高品質產品。
分區密集布局,實施特許經營
鈴木敏文先生認為“若是網點不能夠密集就不能算方便”。在日本,7-Eleven便利店幾乎無處不在,已然成為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失的一部分。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能夠在5-10分鐘到達 7-Eleven門店。截止2017年3月底,日本共有19423家7-Eleven門店。占日本便利店銷售份額50%的三大便利店中,7-Eleven的門店個數遠超羅森和全家。
7-Eleven高密度多店鋪戰略,有利於提高店鋪在區域內的知名度,創造地域品牌,也有利於最後實現小批量進貨。店鋪選址考慮的一個基本出發點是便捷,即在消費者日常行動範圍內開設門店,諸如距離居民生活區較近的地方、上班或上學的途中、停車場附近、寫字樓、地鐵站、飛機場或者學校附近等。
日本三大便利店巨頭中,7-Eleven近三年的開店數遠大於羅森和全家,平均每年新開1600家左右,且呈逐漸上升趨勢。羅森平均每年新開1100家門店,全家平均每年新開900家門店。基於戰略調整,三大公司關店數逐年增加。2015年三大公司關店數相差不大,2017年由於重新選址等原因,7-Eleven關閉了832家門店。
7-Eleven便利店采取特許經營實現密集布局戰略。特許經營是以特許權向市場輻射,企業將已成熟的規範化的管理方式和獨具特色的經營技術以及已經名牌化的品牌通過轉讓和受讓占領市場,有較強的市場倍增力。特許經營使企業借助他人的資金和人力,又受到法律的保護,無疑是一種安全而迅速地擴大知名度、拓展市場的發展戰略。便利店由於所需投資相對較小、經營相對簡單、市場競爭激烈,因而更適合采取特許經營方式開拓市場。日系便利店公司大多采用連鎖經營模式,7-Eleven的連鎖經營比例最高達到97.7%。
實施特許經營的密集開店戰略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它能降低總部的宣傳推廣費用。在一個區域內開店越多,相對地,分攤到每一家分店的宣傳費用越低,這將有效地節省總部的宣傳費用,提高宣傳效果;
其次,有利於提高企業形象上的相乘效果。在同一地區開設十幾甚至上百家加盟店,會很容易樹立總部及其產品品牌的形象,提高知名度;
再次,有利於提高總部對加盟店的服務質量。如果各個加盟店之間距離太遠,則督導人員花在路上的時間較長,會影響到各店的巡視頻率,對加盟店的服務質量也會隨之降低;
最後,集中開店能提高總部的配送效益。便利店的營業面積通常有限,必須零庫存經營,因此要求總部配送中心采取多種類、小數量、多批量的配送方式,在同一地區內加盟店越多,分攤到加盟店的運輸費用也越低。
高效供應鏈=特色物流+高科技信息系統
7-Eleven獨具特色的“共同配送”模式以及經歷六代變革的信息系統共同構成了其高效的供應鏈體系,成為其制勝便利店行業的重要的硬件條件。
1、特色物流模式
典型的7-Eleven便利店非常小,場地面積平均僅100平方米左右,但就是這樣的門店提供的日常生活用品達3000多種。便利店供應的商品品種廣泛,通常卻沒有儲存場所,因此需要高頻配送和高效物流模式。如果一個消費者光顧商店時不能買到本應有的商品,商店就會失去一次銷售機會,並使便利店的形象受損。7-Eleven物流模式包括建立集約型的配送中心以及一日三次的配送制度。
(1)設立區域配送中心
7-Eleven按照不同的地區和商品群劃分,組成共同配送中心,由該中心統一集貨,再向各店鋪配送。共同配送中心是生產商和批發商共同投資建立、共同使用和參與經營。地域劃分一般是在中心城市商圈附近35公里,其他地方市場為方圓60公里,各地區設立一個共同配送中心,以實現高頻度、多品種、小單位配送。實施共同物流後,其店鋪每日接待的運輸車輛從70多輛下降為12 輛。另外,這種做法令共同配送中心充分反映了商品銷售、在途和庫存的信息,7-Eleven逐漸掌握了整個產業鏈的主導權。在連鎖業價格競爭日漸犀利的情況下,7-Eleven通過降低成本費用,為整體利潤的提升爭取了相當大的空間。
7-Eleven公司配送中心有一個電腦網絡配送系統,分別與供應商及7-Eleven 店鋪相連。為了保證不斷貨,配送中心一般會根據以往的經驗保留 4天左右的庫存,同時,中心的電腦系統每天都會定期收到各個店鋪發來的庫存報告和要貨報告,配送中心把這些報告集中分析,最後形成一張張向不同供應商發出的訂單,由電腦網絡傳給供應商,而供應商則會在預定時間之內向中心派送貨物。7-Eleven配送中心在收到所有貨物後,對各個店鋪所需要的貨物分別打包,等待發送。第二天一早,派送車就會從配送中心魚貫而出,擇路向自己區域內的店鋪送貨。整個配送過程就這樣每天循環往複,為7-Eleven連鎖店的順利運行提供保證。
有了自己的配送中心,7-Eleven就能和供應商談價格。7-Eleven和供應商之間定期會有一次定價談判,以確定未來一定時間內大部分商品的價格,其中包括供應商的運費和其它費用。一旦確定價格,即省下了每次和供應商討價還價這一環節,少了口舌之爭,多了平穩運行,7-Eleven為自己節省了時間也節省了費用。
(2)溫度管理、分類配送
配送的細化隨著店鋪的擴大和商品的增多,7-Eleven的物流配送越來越複雜,配送時間和配送種類的細分勢在必行。 以臺灣地區的7-Eleven為例,為確保商品的新鮮度與時效性,7-Eleven建立了常溫、低溫、鮮食、面包、出版品等五大專業分工的物流配送系統,各區域的配送中心需要根據不同商品的特征和需求量每天做出不同頻率的配送,以此來吸引更多的顧客。新鮮、即時、便利和不缺貨是7-Eleven配送管理的最大特點。
7- Eleven建立了一種新型的管理方法,就是根據不同的溫度來建立配送體制。7-Eleven每個配送中心都有冷凍食品配送中心、常溫食品配送中心,將不同溫度的商品分組管理。其將商品分為冷凍型(零下20攝氏度),如冰淇淋;微冷型(5攝氏度),如牛奶、生菜等;恒溫型,如罐頭、飲料等;暖溫型(20攝氏度),如飯食、面包等四個溫度段進行集約化管理。
7-Eleven已經實現一日三次配送制度。其中包括一次特別配送,即當預計到第二天會發生天氣變化時,另對追加商品進行配送。使7-Eleven及時向其所有網點店鋪提供高鮮度、高附加值的產品,從而為消費者提供了更便利、新鮮的食品,實現了與其他便利店的經營優化,通過其集中化的物流管理系統,成功地削減了相當於商品原價10%的物流費用。
由於高效、精細化的物流模式,7-Eleven的營業利潤以及毛利在三大便利店巨頭中是遙遙領先。2017財年其營業利潤為2435億日元是羅森的3倍、全家的4倍。7-Eleven的毛利率近三年平均為31.6%,羅森平均31.3%,全家平均27.6%。
2、高科技完善的信息系統
以信息為中心管理商品是7-Eleven公司最為自豪的一點。早在1978年,7-Eleven就開始了信息系統的建設,此後歷經5次信息系統的再建,目前,7-Eleven已發展為日本零售業信息化、自動化程度最高的企業。
1978年, 為了解決電話訂貨過程中線路的繁忙和故障問題,7-Eleven邁出信息化之路的第一步—建立了人工訂貨系統Slip Order系統以及Terminal 7系統,使企業總部與店鋪之間的訂貨作業實現了自動化、網絡化,大大提高了訂貨效率。
1982年,為了應對消費需求個性化、多元化,解決銷售和需求之間不協調問題,7-Eleven引入了世界最大的POS機系統和電子訂貨終端EOB系統。為營銷決策提供了大量的數據,從而使單品管理成為事實,大大提高了店鋪對市場的敏捷反應能力,初步確立了它在便利店長期的優勢地位。
1985、1990、1997以及2006年7-Eleven分別對信息系統進行四次升級,每一次升級都提高了分店和總部的數據傳輸效率,加強了單品管理,使生產、物流和經營建立在信息共享的基礎上,成就了它在便利店行業的霸主地位。
通過其發達的信息系統,借助於衛星通訊,7-Eleven可以對商品的訂貨情況進行細分,對店鋪給予積極的指導,而且能分時段對商品進行管理.真正做到了單品管理。其主要兩大優勢如下:
(1)站在消費者角度進行商品的研制和開發,充分借用信息體系掌握消費者的最新市場需求。收集詳細的銷售點數據,包括產品識別、數量、購買時日及對客戶的年齡和性別等數據,使用統計方法對這些詳細數據進行分析,找出關聯性、趨勢、便利店和產品的特殊關系。這些結果由高級管理人員每周進行審查。該分析有助於確定上架哪些產品、補充計劃、便利店種類管理、貨架擺設及一些商店的特別送貨要求。同時預測每年的市場趨勢,共同研發產品。
(2)提高了公司供應鏈的效率。其物流系統極為靈活,可一日三次向各店輸送鮮活易壞產品。早上10點鐘訂貨,下午4點取貨,訂單的電子處理過程不超過7分鐘。運貨的卡車司機都攜帶著有條形碼的卡片,當他們到達運貨點就可以將卡放在商店的計算機掃描。如果某位司機總是遲到,調度員就會考察其行走的路線或者增加其他的卡車以減輕其運載數量,同樣,7-Eleven公司還幫助供應商和制造商控制他們的補貨。
以高效配送以及高科技的信息系統打造的供應鏈使7-Eleven的銷售額以及顧客到店頻次大大增加。2013年以來7-Eleven平均門店收入超過8000萬日元,遠超過羅森和全家。同時58%的顧客每周至少光顧2至3次,每天光顧一次的顧客占比17%。
差異化經營、自有品牌開發
便利店主營的商品主要分為加工食品(飲料、零食、方便面等)、快餐類(盒飯、飯團、面條、沙拉等)、日配食品(牛奶、乳制品、面包等)以及非食品(日用品)。
根據2017財年便利店商品銷售結構,可以發現三大便利店對商品的著重點不同。日本7-Eleven快餐比例為30%,大於美國7-Eleven的15%、羅森的25%以及全家的6%。羅森的加工食品占比53%、全家日配食品占比較大為28%。加工食品類7-Eleven和全家的毛利相當,快餐類全家的毛利較高為45%,日配食品三者相差不大,總體7-Eleven的毛利最高為32%。
既然7-Eleven商品中飯食等快餐類銷售額占比最大,那它是怎麽吸引顧客的呢?
1、生產外包、追溯生產歷史
7-Eleven沒有自己的生產設施,它將生產、配送、信息系統等基礎設施全部外包。這種模式使承包商提高生產技術,專業生產和開發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與便利店保持獨立。類似於專業化分工,精細化運營,生產出高品質的食品。
從原材料到產成品,7-Eleven采用追溯生產歷史的方法控制。其建立數據庫完整記錄所有產品使用的原料、原料產地,從而保證食品安全和口感的純正。
2、推出自有品牌
由於消費者追求更高品質、性價比的產品,2007年5月,7-Eleven推出與全國品牌差異化的自有品牌Seven Premium。Seven Premium的三個顯著特征是:質量與全國品牌相當或者更好、價格更低、毛利更高。之後還推出定位更高的自有品牌 Seven Gold 系列、“給每天生活更高品質”的Seven Lifestyle。從2013年1月起,7-Eleven開始銷售SEVEN咖啡,並在9月完成所有門店的進駐工作。它以“更充裕、優質的時間”為理念,使用獨家的自助式專用機器為顧客提供優質咖啡。
自有品牌開發利用集團公司實現規模經濟。2005年Seven & I Holdings 集團成立後,產品生產可以共享集團公司的生產基礎設施,實現規模經濟收益。Seven Premium的生產研發是通過集團銷售改革計劃(Group Merchandising Reform Project)進行的,這個計劃包括Seven Eleven Japan、伊藤洋華堂、York-Benimaru、York Mart、SHELL GARDEN以及主要的國內制造商。這些制造商深耕本地市場,擁有專業技術,能夠研發出優質產品。
Seven Premium銷售份額不斷擴大。上市一年,產品種類約380種,總銷售額為800億日元。2012財年日本7-Eleven自有品牌銷售額達到 4200 億日元,占比達到約 13%。2017財年,Seven Premium銷售額為11500億日元,增長49%,產品種類多達3650種。
成為真正“便利”的商店
便民服務
7-Eleven的官網上寫著“7-Eleven是便利的商店”。便利店並不只是售賣商品的店鋪,更是為了讓顧客生活上得到便利,7-Eleven提供的貼心服務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7-Eleven店鋪網絡之便,擴展八大項24小時便民服務,包括:
多功能打印機和ATM助力便民服務。2015年4月7-Eleven對其多功能打印機進行了升級,能夠使顧客通過手機連接WiFi快速打印,還可以保存掃描的照片和文檔到手機。同時,成為行業中首先引進明信片打印服務的便利店。Seven Eleven ATM 24小時提供安全便捷的存取款服務。2017財年,日本國內共有23353臺Seven Eleven ATM機,合作金融機構達590個。
發展線上、積極實行O2O
相對於傳統的有店鋪商業存在諸多缺陷,例如營業時間有限制,商店的商圈有一定範圍,店鋪陳列的商品品種有局限等等,網絡商店則可以克服這些缺陷,可以24小時不停地營業,服務範圍可以拓寬到全球任何一個可以上網的地方,網絡上陳列的商品也可以成倍幾十上百倍的增加,還可以提供更加細致入微的服務。
日本7-Eleven便利店看到了網絡這一巨大的無形市場潛力,毅然向無形的電子市場開拓。1999年7-Eleven便利店與“雅虎-日本”等公司共同設立名為e-Shopping!Books(現在Seven and Y Corp.) 的網上書店,以銷售圖書為開端進入電子商務領域。2000年2月,7-Eleven便利店與索尼、NEC、三井物產等共同成立了7dream.com的網絡商店。該網站提供範圍極為廣泛的商品和服務,包括書籍、CD、音樂會門票和旅遊服務。
集團公司日本Seven&I公司於2015年12月推出新的網購配送服務omni7,服務範圍包括180萬個產品。通過omni7服務,消費者從網上訂購的商品將會被送到家門口或7-Eleven便利店。通過7-Eleven的購物終端,顧客可以在Seven Net Shopping買書和鞋子。
Omni7上市以來,2016年2月底銷售額達到854.42億日元,2017年2月底銷售額達976.6億日元,其中占比最大的是伊藤洋華堂的網上超市,占比約50%,其次是seven meal配送,占比約25%。2017財年伊藤洋華堂的銷售額大幅增加。
金融服務
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許多顧客在接受問卷調查時提出“希望能在便利店里增設ATM ”。因此7-Eleven在2001年設立“IY BANK 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即現在的 SEVEN 銀行)”的初衷,這並非是外界所強烈質疑的“便利店進軍銀行業”,而是意在讓7-Eleven 便利店獲得安裝ATM 的資格。目前日本國內共有23353臺ATM機分布在便利店、火車站和機場,為顧客提供24小時便捷存取款以及換取外匯等服務。
7-Eleven金融機構還發行信用卡等業務,包括Seven Card、Seven Card金卡等,直接可以積分和支付。這樣就能減少商店與其他銀行的轉帳費用,也將使電子商務的支付結帳變得比過去更為簡單和方便。2012年新發行CLUB ON和Millennium卡,之後信用卡穩定在670張左右。
7-Eleven對國內便利店啟示
7-Eleven成功的秘訣可以分為兩部分:“硬件”和“軟件”。特色物流模式和高科技信息系統打造高效供應鏈為“硬件”、以顧客需求導向的單品管理、品牌開發、熱情服務以及便民服務為“軟件”,對中國的便利店經營有一定啟示作用。
由於消費升級的驅動,國內便利店處於快速發展時期。可以關註紅旗連鎖----A股首家便利店業態的上市公司。其經營方式與7-Eleven相似。實施密集開店戰略,截止2016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門店2704家,建立“連鎖+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模式,拓展增值服務增加客戶粘性。還有成為羅森公司特許區域加盟商的中百集團以及在優勢地區發展便利店業務的天虹股份。(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對所有的零售便利連鎖企業來說,規模是最大的天花板。
隨著新零售的話題被不斷討論,便利店也再度成為投資創業領域的熱門主題。
現階段,很多資本都在關註便利店。那麽,對於世界上每一個國家來說,便利店是不是一個確定的發展方向?便利店在其他國家和地區正在經歷的發展階段,對於中國而言是不是一種必然?
此外,未來零售的格局將呈現什麽樣的趨勢和特點?哪些業態會是終極格局里的組成部分?哪些業態會慢慢衰落?便利店是不是一個終極的業態?除了便利店以外,零售行業還存在哪些機會?
帶著這些疑問,來看看春曉資本創始合夥人何文在調研了上引水產、7-Eleven、羅森、全家等企業之後對零售業態新的思索。
口述 | 何文
整理 | 高陽( LSE校友)
7-Eleven的零售邏輯
我個人認為,所謂新零售更多是一個概念,不存在實質上的新零售。零售這個古老的行業一直存在,也一直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演進。
1)電商和便利店之爭
從日本的發展經驗來看,電商和便利店之間,階段性地呈現此消彼長關系,但近期又開始融合,很難說誰一定比誰更先進。
以日本為例,樂天電商一開始發展迅猛,像7-Eleven這樣的便利店連鎖,曾和中國的許多零售企業一樣感到焦慮。但是,7-Eleven利用強大的根基,憑借自身對供應鏈的掌控,做了很多自我創新,進而遏制住了樂天的發展勢頭。後來,樂天在日本的發展勢頭並不如淘寶在中國迅猛,因為7-Eleven這樣的便利店非常強大。
具體來說,7-Eleven、羅森、全家三大便利店零售企業,占全日本便利店數量的80%-90%,他們不需要通過專門的咨詢公司去做市場調研,他們已經觸及到了日本零售最核心的數據。
僅僅是7-Eleven一年進店就有70億人次,按照每人一周2次進店計算,日本每年有7000萬人造訪過7-Eleven門店,。對於頭部零售企業來說,他們近乎能夠觸及到所有的消費者,把所有顧客數據列出來就是最全的零售大數據。
他們也會有很多自有品牌,屬於貼牌商品。貼牌商品從一開始就有龐大數據的支持,有自己的渠道和供應鏈,不需要額外的市場調研和推廣費用,所有終端都是其推廣點,所以能夠將成本控制在最低,從而以更高的性價比去銷售。在這層意義上,這些零售巨頭已經實現了F2C(從工廠到消費者)。
2)7-Eleven的核心競爭力
我個人認為7-Eleven有三大核心競爭力。
第一,自有商品。在7-Eleven的供應鏈里,有180多家專用工廠,數量是羅森和全家的好幾倍。這些專用工廠與7-Eleven保持長期合作關系。也就是說,7-Eleven可以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去開發很多商品。目前7-Eleven的自有商品數量能占總銷售額的60%左右。
我們與7-Eleven的CIO(首席信息官)碓井誠在日本做過深入交流。碓井誠在1978年就進入7-Eleven集團工作。在任職的近30年時間里,他主要從事業務改革和系統革新這兩方面的服務和推進工作。碓井誠出過一本書,名為《制造型零售業:7-ELEVEn的服務升級》。
在中國已經是買方市場,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按照碓井誠的理論,買方市場的下一個階段是價值共創性市場。意思是說,供應商和消費者之間的力量會得到更好的平衡。
便利店等終端渠道應該更加以消費者的需求為中心去提供產品服務。以前為十個人提供一種商品,現在恨不得為一個人提供十種商品。每個人的需求都有細微差異,通過差異化的商品去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就是日本的零售巨頭們正在做的事情。
第二,鮮食類商品。類似關東煮、飯團、壽司。這一類商品的毛利最為豐厚。理論上,零售便利店中鮮食類商品的占比越大,整個店的效益就約好。7-Eleven 這類商品銷售占比能達到40%以上。7-Eleven去年在全球的凈利潤有一百多億人民幣,總部一共有8000人,人均貢獻凈利潤近120萬人民幣,遠遠超過羅森和全家,頭部效應非常明顯。值得註意的是,7-Eleven人均創造利潤和阿里巴巴處在同一水平。
第三,IT信息系統,這是7-Eleven最強大的優勢之一。很多人理解的信息系統只是一套管理軟件,但實際上,在整個鏈條中,這套信息系統打通了從終端門店到上遊廠商的每一個環節。
對於傳統便利店連鎖而言,供貨商對貨物加價然後賣給加盟商。但是,在7-Eleven的系統中,所有的加盟店都被信息系統所覆蓋,沒有中間環節,采購直接對接廠商,沒有任何加價。
如此一來,便實現了整個供應鏈體系的最強競爭力。然而,要落地這套信息系統並不容易,並不是每個廠家都能實現加盟店的訂單直接流轉到供應商那里。7-Eleven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在研究這套系統。
總體說來,7-Eleven的三大核心競爭力相輔相成。7-Eleven對自有商品、鮮食類商品供應鏈的高效管理,與它的IT信息系統直接關聯。
3)中國零售行業的問題
如果拿中國和日本零售行業的現狀來比較,不難得出一些具有啟發性的結論。和日本相比,中國的零售便利店,無論是日銷產值、單店日銷,還是整個模式,都還有一定的差距。如果日本的零售便利店已經發展到了3.0階段,中國還處在1.0階段。
中國零售便利店的信息化和盈利模式都與日本存在很大差異。在今後的時間里,中國零售便利店會先經歷盈利模式的進化,進而經歷整個行業的信息化升級。
首先,在中國,大部分零售便利店的盈利模式並不是跟加盟商進行利潤分成,而是一種簡單的邏輯——把貨賣給消費者,做大規模,去拿供應商的返利。這種模式相對粗獷,會慢慢轉變,與日本零售店的盈利模式接軌。
其次,中國零售便利店的信息系統普遍落後,信息流還沒有打通,還有很漫長的的路要走。此外,中國零售便利店的鮮食商品占比太低,供應鏈基礎相對薄弱,支撐不起更高的毛利水平。
潛在的零售創業機會
我們今天看到,便利店是確定性的機會,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業態都不會有特別大的差別。社區生鮮店則有所不同,日本生鮮店與中國生鮮店存在差異,因為消費習慣有差異。但便利店相對容易標準化,中國和日本的便利店沒有特別大的差別,業態基本集中在商務區、學校、醫院等。
現階段,中國的便利店零售企業,最終對標的應該是7-Eleven這樣的企業。對於終端門店,無論是加盟還是直營,一定是強管控型,信息系統、資金流、商品、品牌都由企業來控制,這是一個終極標準。
在過去,中國有很多區域型便利店企業,它們先通過少量的直營店,慢慢發展加盟體系。做得好的企業,比如:廣東的美宜佳,它算是中國最大的便利店企業,現在有一萬家店,在便利店百強榜單里排名第一。
然而,很多北方人可能沒有聽過這個便利店品牌,因為它的區域性特征,其布局主要集中於廣東。盡管它有很多加盟店,其加盟體系也是強管控的,對終端門店的影響力較大,相較於7-Eleven還是要微弱一些。
美宜佳在廣東花了20年時間才做到一萬家店,零售門店的區域擴張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每個區域都有一些發展較好的零售便利連鎖,福建有“見福”;山西有“唐久”;西安有“每一天”;內蒙古有“安達”;這些連鎖都至少有幾百家門店。
現在很多B2B的SaaS平臺,動不動就號稱有幾萬家門店,顯然這種說法是誇大的。他們對門店的掌控力度很弱,而且門店的商品可能不到10%從他們這里購買。對於零售便利店而言,最終的結局是殊途同歸,7-Eleven是一個理想的標桿。
便利店的本土擴張路徑
為什麽說今天便利店又成為了一個風口?主要的邏輯在於,中國便利店的發展和日本相比還相對落後,一線城市的便利店還有升級的空間,可以對標7-Eleven進行自我革新。
7-Eleven和全家在北京、上海這些城市深耕了許多年。然而,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合適的開店位置是有限的,所以7-Eleven門店數量的增長速度會受限。
在今天中國的一線城市,如果傳統零售便利連鎖企業效仿7-Eleven的打法去擴張,效果不見得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廣東的美宜佳這樣的企業,代表了中國本土便利店的打法。
在擴張的過程中,對每一家店的要求不如7-Eleven那樣嚴苛,保持數量上的擴張速度,先把達到一定規模和體量。基於良好的現金流,以及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然後再嘗試慢慢升級供應鏈,逐步升級倉配體系,精細化運營單店的產出。這種打法在中國更容易成功。
對所有的零售便利連鎖企業來說,規模是最大的天花板。如果不達到一定的規模,就意味著競爭力難以建立,信息化升級更無可能。在單個城市,較大規模的門店數量是支撐配送體系的基礎。
一個城市,至少要有300-500家門店,才能形成區域性競爭力。便利店連鎖的擴張戰略,通常也是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去打,不能一下子鋪到全國。只有先把特定城市吃透,才能把物流體系建立起來。
在很多地方城市,7-Eleven這樣的外資零售連鎖也很難滲透。
以溫州為例,十足便利店以溫州為基礎,在幾個城市有1700多家門店,經營了小二十年。十足便利店在溫州地區非常密集,大多數好位置都已經提前占有。這些地方,巨頭們很難進來。
二線城市的競爭不如北京、上海那樣激烈,日銷水平可能略低於一線城市,但節省的租金成本更多,利潤可觀。巨頭聚焦於一線城市的核心地段,並沒有足夠的精力在二線城市與中國本土零售企業展開競爭。
在這些城市,企業不用正面與巨頭沖突,如果7-Eleven有80分的水平,本土零售企業在擴張時的單店水平只需要達到60分即可,略高於傳統夫妻小店就能擴張。像十足便利店這樣粗放的打法,也值得推崇和借鑒,就像遊擊隊一樣,從二線城市入手,快速擴張。
無人便利店vs自動售貨機
無人便利店是一種新的嘗試。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布局線下無人便利店的同時,也能看到很多創業公司的積極探索,從而推動形成了新一波的投資創業熱潮。理論上,無人便利店希望以技術手段來降低人力成本,降低房租,從而實現零售效率的提升。
1)無人便利店本質是自動售貨機
事實上,近期阿里巴巴旗下被密切關註的無人便利店,並不是真正的無人。通過我們的實地考察發現,其無人模式主要是指無人收銀。在其幾百平米的店內,一共有十幾個業務員在維持現場秩序。
除了阿里旗下的無人便利店,被廣泛關註的還有繽果盒子為代表的模式,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現場無運營人員。然而,我認為無人便利店本質上只是一種升級版的自動售貨機。
2)無人便利店存在的問題
和傳統的自動售貨機相比,它的體積更大,消費者可以進去逛逛。但它的問題也非常明顯。
在一個密閉無人的空間里,無人便利店天然存在很多問題:
第一,鮮食類商品便是無人便利店難以操作的,因為鮮食類商品天然需要運營人員在現場管理。比如7-Eleven常見的關東煮,在便利店里需要由專門的運營人員包好。如果讓消費者自己去弄,購買的意願會降低。
第二,鮮食類商品的毛利最高。純鮮食類商品無人便利店做不了,只能切入半鮮食類,如面包。然而,因為沒有店員在現場管理,天氣熱而造成的自然損耗很難控制。對於傳統零售店來說,每到下午,就是鮮食類商品促銷的時候。如果沒有這種促銷,商品的損耗會很大。
第三,無人運營會帶來很多消費體驗上的問題。付款環節要保證能夠正常結算,這個過程中,對消費者而言存在一定的學習成本。目前,據我們所知,很多已有的無人便利店,不能一次進入太多人,都是挨個進去,先前進去的人在支付結算完成之後,離開門店,然後讓新的人進來。
3)無人模式有待驗證
今天我們看到的無人便利店,不能同7-Eleven去對比,因為二者的收入成本結構完全不同。這也註定了無人便利店的毛利水平,肯定達不到7-Eleven的水平。相比傳統便利店,無人便利店的日銷水平也低了很多。
與傳統無人售貨機相比,無人便利店的商品類別更多,收入可能更高。但是,在小區內找到這麽一個合適的地方,也存在一定難度。
從歷史經驗來看,無人售賣機已有幾十年的發展歷程,在日本和西方廣泛存在。然而,我們並沒有看到過一個規模較大的連鎖無人售貨機企業。無人模式,意味著運營難度較低。這也意味著,進入的門檻較低。不同場景中,無人售貨機的產權可能屬於不同的業主。理論上只要我有地方,自己買一臺機器就行。
總之,無人便利店有利有弊,目前還不好評判其能否成功,還需要更為詳細的成本結構數據去驗證無人便利店的商業模式。
* 本文來自LSE資本、創業家。歡迎關註野草新消費(ID:yecaoxxf),加入消費升級VIP群,請加野草君微信(crui12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