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采取開啟“前門”和堵住“後門”的措施控制地方政府債務擴張。
近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2016年第四次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會後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前期為應對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我們采取了擴張投資的刺激性政策,現在地方政府債務仍在隱性擴張,我們對此高度關註,已經開了“前門”,並正在采取措施堵住非正規發債渠道,規範發債行為。總體來說,中國政府債務風險還是可控的。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2015年實施的新預算法賦予地方政府依法適度舉債融資權限,從而開啟了地方政府舉債的“前門”。
地方政府通過公開發行政府債券形式來融資的規模也逐年加大。2015年地方政府新增債券規模擴大為6000億元,2016年這一數字進一步擴大為11800億元。
除了開啟地方政府舉債“前門”,近些年中央政府也加大力度堵住地方舉債“後門”。
比如,2014年10月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下稱地方債43號文)提出,堅決制止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融資平臺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債務。
與此同時,中央對地方政府債務實行限額管理,給地方債務設“天花板”。2015年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為16萬億元,2016年這一數字為17.2萬億元。
根據財政部數據,2015年全國政府性債務率為41.5%,2015年地方政府債務率為89.2%,兩者均低於國際警戒線(分別為60%和90%~150%),風險可控。
不過,地方債務管理仍面臨不少難題。
2015年底,樓繼偉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國務院關於規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工作情況的報告時,指出地方政府債務規範管理存在三大難題。
首先,地方償債壓力較大,風險防範不容忽視。現階段,地方面臨“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雙重壓力,在財力增長放緩、特別是土地出讓收入持續下滑的形勢下,地方償債能力下降,一些地區債務規模較大,個別地區存在發生局部風險的可能性。
其次,違規舉債、變相舉債仍有發生,監管難度較大。一些地方政府仍然違規舉債,或為企業舉債違規提供擔保承諾等;個別金融機構繼續為地方政府違規舉債提供支持,並要求政府進行擔保。“明股暗債”等變相舉債行為時有發生,監管難度較大。
今年6月29日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表示,審計署抽查部分地區發現,至2015年底,浙江、四川、山東和河南等4個省通過違規擔保、集資或承諾還款等方式,舉債余額為153.5億元。有的地方出現一些隱性債務,內蒙古、山東、湖南和河南等4個省在委托代建項目中,約定以政府購買服務名義支付建設資金,涉及融資175.65億元;浙江、河南、湖南和黑龍江等4個省在基礎設施建設籌集的235.94億元資金中,不同程度存在政府對社會資本兜底回購、固化收益等承諾。
最後,建立規範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任務艱巨。融資平臺公司缺乏持續穩定的經營性現金流,自身“造血”能力較弱,與政府的關系短期內難以厘清,制約了市場化轉型的進程;或有債務處置涉及面較廣、情況複雜,加大了處置難度,等等。
盡管如此,中央政府也正在加快規範地方債務管理。
這包括今年進一步擴大發行置換債券至5萬億元,來置換地方政府存量債務,降低地方利息負擔。加大推進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來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債務。
各地已經相繼出臺了規範當地債務管理的意見,加強風險防控和應急機制建設,推進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和融資。
另外,國務院也加大對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擔保行為的監督和懲處力度。對地方違法舉借債務、違反規定替企業償債以及在國務院批準的外債轉貸以外為其他債務提供擔保的,依據預算法和擔保法有關規定追究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的責任,並向社會公開。
同時,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對違法違規向融資平臺公司提供融資的金融機構,監管部門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在地方財政收入增速快速下滑,地方財力捉襟見肘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加快發行政府債券,據中債資信數據,前三季度地方政府債券(下稱地方債)發行規模已經突破5萬億元,創歷史新高,遠遠超過去年的3.8萬億元。
中債資信公用事業一部分析師陳航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預計今年全年地方債發行規模在6萬億元左右。今年前三季度新增債券已完成發行額度的96%,四季度新增債發行額度僅剩500億元,置換債發行額度在5000億~8000億之間,整體地方債發行規模在1萬億以內。地方債發行接近尾聲。
在“資產荒”、少數債券違約的背景下,地方配置需求強勁,9月地方債緊貼下限發行的情況明顯增多,如湖北、河南、寧波、江西等地方政府債券,融資成本降低效果明顯。
趁著這一良機,地方政府發債進入最後沖刺階段。
據中國債券信息網,10月11日,山東省政府一口氣披露了三批政府債券,發行額度總計432億元。10月10日青島市政府發行債券總額36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山東省發行政府債券規模超過江蘇省,達到3433億元,居各省之首。
龐大的存量債務是山東今年發債規模較大的原因。根據山東省政府數據,山東省2015年度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為9533.8億元(含青島),具體構成為山東省經清理甄別確認的截至2014年末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余額為9252.8億元,以及2015年新增債務限額為281億元。
據中債資信數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發行政府債券規模超過2000億元的省份還包括江蘇、廣東、浙江、四川、貴州、河北、遼寧、湖南等地。
不過,一邊是多數地方擠破頭沖刺發債,另一邊也有少數地方尚未發債,甚至放棄發債。
陳航告訴記者,目前擁有發行政府債券資格的31個省份和5個計劃單列市中,只有深圳和西藏兩地還尚未發債。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財力雄厚的深圳已經放棄今年發債。
根據今年初的公布的深圳市本級政府預算,2015年深圳市向財政部申請暫緩發行當年政府債券,基於債務限額空間較大和綜合財力較好考慮,2016年深圳也暫未向財政部申報發行置換存量債務的地方政府債券和新增地方政府債券。
財政部核定2015年深圳市債務限額為332.1億元,而截至2015年末,深圳市政府性債務一共只有159.5億元,2016年當地還計劃償還11億元到期的債券本息。因此深圳市債務規模較小,離債務上限還有很大空間。
更重要的是,深圳市僅2015年就盤活財政存量資金1942億元,借債也因此顯得沒必要。
西藏雖然目前還未發行政府債券,但根據2016年當地預算調整方案報告,財政部核定西藏2016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券額度24億元。
地方政府債券分新增債券和置換債券,新增債券是指今年新增加的政府債券,今年地方新增債券總規模為6000億元。而置換債券是通過發行政府債券來置換之前地方政府存量債務,以減輕地方政府償債利息負擔。
根據中債資信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約為50839億元,其中新增債券規模為11331億元,置換債券規模為39508億元。
陳航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尚未發行新增債券的地方有遼寧、廈門和大連三地。
他分析,遼寧前三季度共發行了2177.41億元的置換債,但未發行新增債。目前遼寧未公布其新增債券額度,但考慮到其2015年底政府債務余額為6655.90億元(不含大連),2016年債務限額為7145.60億元(不含大連),其2016年應有一定的新增債券額度。但由於遼寧省經濟結構相對單一,資源依賴性強,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較大,2015年綜合財力下滑明顯,債務率上升較快,新增債券額度估計較小。
陳航預計第四季度大部分省份公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利率或將繼續緊貼招標下限,主要是在“違約潮”和“資產荒”背景下,地方政府債券是目前市場上信用風險相對較低且收益率較好的投資品種,短期內仍將是市場投資者競相配置的主要品種。
不過,經濟結構較為單一,資源依賴性強的省份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更大,投資者將要求更高的風險補償。
陳航稱,從三季度來看,在地方債發行利率普遍貼近招標下限的情況下,黑龍江等省份仍高於投標下限25個BP左右,預計四季度將延續這一分化。
為籌集財政資金,支持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財政部決定於2016年12月21日第一次續發行2016年記賬式附息(二十二期)國債(3年期)以及第二次續發行2016年記賬式附息(二十五期)國債(7年期)。
此次發行數量均為160億元。此前,計劃招標發行總量為280億元。
本次續發行國債的起息日、兌付安排、票面利率、交易及托管方式等與之前發行的同期國債相同。
今年以來,由於監管趨嚴、利率上行,無論是債券發行方、承銷方亦或是買方都感嘆,境內債市最近“不好玩”,反而是各類中資美元債的研討會場場爆滿,機構對境外市場興趣頗高。
4月下旬以來,幾只公司債的發行利率逼近或超過了7%,如“17貴州物流園項目債”(7.8%)、“17黔南債01”(6.99%)、“16營經開債02”(6.98%)等,發行成本較去年同期上升近150個基點,令市場大為震驚。市場人士對記者表示,由於信用風險上升、發債成本高企,今年債券發行量幾乎“腰斬”,金融去杠桿向實體去杠桿傳導。
“‘發行利率高企、資金荒再現’的說法有點誇張了,7.8%的成本在同類債券中屬於偏高的。”天風證券分析師高誌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不過在其看來,從信用利差角度來看,目前高等級信用利差調整相對充分,而中低等級信用利差仍有待進一步調整。
相比之下,中資美元債發行自2010年起開始提速,至2016年達歷史最高,如今發行方熱情仍然高漲。 從目前尚未償還的中資美元債來看,銀行業、房地產和金融服務業合計占比超過50%。
發行利率何時見頂?
進入2017年,一級市場信用債發行利率延續去年10月份以來上行趨勢,各品種利率普遍上行。以短融為例,加權平均利率從去年10月的3.16%上升至4.68%,上行152個BP。
那麽,過去熊市期間信用債調整又如何呢?天風證券分析稱,以1年期AAA短融為例,熊市期間調整空間跨度較大,從20BP-324BP,平均在186BP左右。
除了上述兩只城投債(“17黔南債01”、“16營經開債02”),信用債的發行利率也節節攀升。4月26日發行的17古纖道SCP001發行利率在6.50%-7.00%之間;此外周二、周三發行的短融中票中,17鎮國投SCP004提升上限至5.8%;17中材國SCP001提高上限到6.2%。
華創證券固收分析師吉靈浩指出,因為債市的調整和資金面的持續緊張,從2016年底開始,信用債一直保持上行趨勢,城投債與信用債趨勢保持一致,至今已累計上漲100-200BP。
不過,市場調整到如今,“資金荒”的說法太過誇張。之所以兩只城投債發行利率高企,某股份行固收部業務人士表示,這些平臺均屬於地級市,平臺級別較低,一般不在大行的授信覆蓋範圍內。從類別上看,該債券屬於一般企業信用債,雖然是地方國企,但不會列入地方置換債之列,沒有政府信用背書,全靠企業自身信用。
關鍵問題在於,無論是發行方還是投資方,各界都在等待利率見頂後入場,那麽債券利率還會上行多少?
高誌剛分析稱,就3年期中票而言,從主體評級來看,2010年至今,AAA、AA+、AA主體發債平均成本相較貸款基準利率的峰值分別出現在2017年4月、2013年12月、2014年1月,各等級分別較貸款基準利率上浮8.50%、30.08%、29.92%;而當前各等級中票發債利率分別較貸款基準利率上浮8.50%、11.31%、17.0%。
從企業性質來看,2010年至今,國企、民企發債平均成本相較貸款基準利率的峰值分別出現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分別較貸款基準利率上浮28.86%、35.79%,當前國企、民企分別較基準利率上浮11.72%、13.24%。
他表示,從上述數據來看,3年期中票相較貸款比價的歷史高位而言,仍有進一步調整的空間。此外,5年期中票也處於類似狀況,相比之下,短融的調整已經較為充分。
中資美元債發行放量
與境內債市的冷清大相徑庭的是,中資美元債無論是在人氣還是發行量方面都受到追捧。
對於買方而言,即那些有購買中資美元債渠道的券商資管等,在國內債市持續動蕩期間,美元債成了理想的替代物;對於發行方而言,以城投平臺、房地產企業等為主,離岸債市成了又一個可行的融資的目的地。“
“比起人民幣債券,我現在更看好離岸美元債的機遇——美元升值,且信用利差大。”某大型券商資管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去年四季度境內債市巨震之際,其所在券商加大了對中資美元債的投資力度,僅11月一個月正式發行的城投美元債就達34筆,超過20億美元,而上半年月均也就三四億美元(一兩筆)。
“盡管海外投資者對中國發行離岸債券心存顧慮,但中資券商可並不在乎,對這類美元債的胃口更是與日劇增,因此離岸投資者中,中資機構買家占了大多數,真正非中國背景的機構只買了2到3成。”他對記者稱。
也有業內人士對記者提及,“境內房企發債困難,不少轉戰境外。”
值得註意的是,城投美元債的發行在去年達到高峰。民生證券研究院分析稱,去年城投美元債共計發行了45筆,金額超過123億美元。而2014年僅僅發行不足10筆。地方政績壓力和資本外流壓力共同推動了城投美元債市場的擴張。
從債券評級來看,只有2只債券沒有獲得評級,獲得A及以上評級的城投債占比僅為13%,多數債券獲得了BB或BBB的評級。從債券的期限結構來看,3年期債券占比高達84%,城投債以短期為主。
“從目前美元債券市場的發行情況來看,期限在2-5年的較多,認購也較踴躍。依據徐州經開的債務結構、未來資金需求以及公開市場行情,我們選擇了3億規模和3年發行期限。最終總認購額近10億美元,超過發行規模三倍有余。”國信證券投行部負責人王言豐表示。
從發行者的角度來看意願較為強烈。首先,向境外發債比過去更加容易,近年來政府在許多環節給予了便利。2015年9月14日發改委發布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推進企業發行外債備案登記制管理改革的通知》, 簡化了境內企業境外發債的備案登記程序和外債的發行條件,為中資美元債的發行節約了時間成本。
其次,企業發行中資美元債有利於企業走出去,提高國際影響力。發行海外債券可以有效提升企業在國際市場的信用評級,提升企業國際認知度,同時對於城投平臺而言,有明顯的政績標簽。
再者,此前國內的資本外流壓力較大,發債的美元回流一定程度可以對沖各省及地方資本外流的問題,因此各地政府十分鼓勵。
最後,就企業的戰略考慮而言,多元化多幣種化負債,合理運用融資工具,可以降低綜合財務成本和匯兌損失。
當然,海外發債並非企業“想發就能發”,目前發行主體還是以城投公司和房地產企業為主。除了票面利率之外,評級費、律師費等費用也要價不菲。
隨著美債收益率的不斷走高,中國企業海外發債的成本優勢有所降低,而非金融企業美元債的發行熱度仍然不減。
在海外發債成為中國企業重要融資途徑的同時,一些違規現象也引起了相關監管部門的重視。國家發改委5月18日公告稱,對於發行外債未按照2044號文有關規定履行事前備案登記手續的8家企業及承銷商、律所等中介機構進行了工作約談。
近日,發改委、財政部還聯合下發了《關於完善市場約束機制嚴格防範外債風險和地方債務風險的通知》,要求企業依托自身資信狀況制定外債本息償付計劃,嚴禁與政府信用掛鉤的誤導性宣傳,對涉及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融資和擔保的企業、承銷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主體及其主要負責人,將加大懲處問責力度。
海外發債熱度不減
2015年9月,發改委發布《關於推進企業發行外債備案登記制管理改革的通知》(發改外資[2015]2044號,下稱“2044號文”),企業境外發行債券制度正式從審批制變更為備案登記制。此後,中資美元債市場在2016年到2017年經歷了一輪持續的擴容。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彭博數據顯示,2017年共有2157只中資美元債完成發行,融資總額高達3139億美元。
中國債市長端利率走升背景下海外發債的成本優勢、人民幣的企穩回升等,都成為美元債在2017年進一步放量的重要原因。
不過,2018年以來,隨著美債收益率的走升和中國國債收益率的回落,中美利差正在不斷縮窄,10年期國債利差已經從年初的140個基點收窄至目前的64個基點。同時,近期美元持續走強,人民幣匯率小幅回調。
“由於海外發債成本不低,我們接觸到的一些融資渠道順暢的企業海外發債的意願不那麽強了,而另一些存在剛性融資需求的企業仍會繼續在海外發債。”一位券商投行業務人士對記者介紹。
記者註意到,2018年1~4月美元債發行總量同比微增,去年美元債的最大發行人——銀行,今年前四個月發行量有所回落;而非金融企業的融資規模卻在攀升,以房地產行業為例,1~4月美元債發行規模達到了189億美元,同比增加超過六成。
中資美元債發行量(數據來源:彭博)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表示,由於再融資需求較大,今年內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境外債券發行量將保持強勁。在穆迪助理副總裁楊昱穎看來,境外債券發行強勁的部分原因是境內信貸環境趨緊,在此情況下,開發商轉向境外為業務發展提供資金並對其部分境內債務進行再融資。
再融資需求也進一步提高了海外債發行量。穆迪高級副總裁梁鎮邦表示,穆迪評級的開發商在未來12個月里將有約172億美元的到期或可回售境外債券,以及約431億美元的到期或可回售境內債券,這拉動了2018年內較高的再融資需求。
強調事前備案
在海外發債成為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要融資途徑的同時,一些違規現象也引起了相關監管部門的重視。
近日,發改委外資司對8家企業及有關承銷商、律所等中介機構進行了工作約談,聽取了企業和中介機構關於企業基本情況和外債發行情況的說明,並指出企業發行外債存在的違規之處,要求企業和中介機構各負其責,遵守2044號文事前備案登記要求及境外發債的相關規定,切實做好外債發行相關工作。
據了解,發改委在2044號文中規定,企業發行外債須事前向發改委申請辦理備案登記手續,並在每期發行結束後10個工作日內,向發改委報送發行信息。
投行人士稱,發改委提到未提前備案的情況主要是針對部分企業境外子公司在海外發債融資的情況。在2044號文中,發改委明確規定,境內企業及其控制的境外企業或分支機構向境外舉借的、以本幣或外幣計價、按約定還本付息的1年期以上債務工具,包括境外發行債券、中長期國際商業貸款等,都需向發改委進行備案登記。
發改委還表示,未來將繼續加強對企業發行外債的監管,建立健全責任主體信用記錄。
具體措施包括,對於發行外債不履行事前備案登記手續或存在其他違規行為的相關企業和有關中介機構,發改委將加大問責力度,視嚴重程度納入相關領域黑名單和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及時公開通報,並限制相關責任主體新申請或參與外債備案登記工作。
外債、地方債風險受重視
除了強調事前備案,外債風險、地方債務風險的防控也成為關註重點。據業內人士介紹稱,早在2017年開始有關部門就已經加強了地方債務風險的防控。
據了解,不少城投公司於2016年進入美元債市場發債融資,城投美元債一度成為美元債市場發行熱點。而進入2017年後,隨著有關部門加強地方債務管理、城投公司發債監管趨嚴,城投公司2017年美元債發行金額同比明顯銳減。
發改委網站5月17日顯示,近日,發改委、財政部下發了《關於完善市場約束機制嚴格防範外債風險和地方債務風險的通知》(發改外資〔2018〕706號,下稱“706號文”),進一步加強對於地方債務風險的防控,要求企業依托自身資信狀況制定外債本息償付計劃,嚴禁與政府信用掛鉤的誤導性宣傳。
首先,企業要實現實體化運營,依托自身資信狀況制定外債本息償付計劃,落實償債保障措施。嚴禁企業以各種名義要求或接受地方政府及其所屬部門為其市場化融資行為提供擔保或承擔償債責任,切實做到“誰用誰借、誰借誰還、審慎決策、風險自擔”。
706號文進一步強調,擬舉借中長期外債企業要規範信息披露。在債券募集說明書等文件中,不得披露所在地區財政收支、政府債務數據等可能存在政府信用支持的信息,嚴禁與政府信用掛鉤的誤導性宣傳;有關信用評級機構不得將企業信用與地方政府信用掛鉤;申報企業應對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合規性負責。
第二,擬舉借中長期外債企業要統籌考慮匯率、利率、幣種及企業資產負債結構等因素,靈活運用金融產品,穩妥選擇融資工具,合理持有外匯頭寸,密切關註匯率變動,有效防控外債風險。
第三,發展改革部門要切實加大事中事後監管力度,加強對外債資金使用情況和項目後續建設運營情況的督促檢查工作。財政部門對依法合規承接政府投資項目的企業,應當按規定和批準的預算及時撥付資金,不得拖欠。
第四,建立健全責任主體信用記錄,對涉及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融資和擔保的企業、承銷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主體及其主要負責人,加大懲處問責力度,納入相關領域黑名單和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歸集共享,實施跨部門聯合懲戒,及時公開通報,並限制相關責任主體新申請或參與外債備案登記工作。
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債券發行量增長迅猛。Wind資訊顯示,包括企業債、公司債、中票、短融四個品種在內,2018年以來,上市公司發行信用債規模4465.33億元,同比增加355.92%。上市公司債發行量驟增和大量“棄發”背後,是上市公司高額的再融資需求。
近日,上市公司東方園林計劃發行10億債券僅完成了5000萬募集,引發了市場密切關註。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除了目前債券市場信用收縮的大環境以外,東方園林回款難度沒有完全體現在報表中也是此次債券發行流標的重要原因。
光大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張旭認為,近期違約負面事件上升加重了市場的緊張情緒,以至於投資者“談債色變”。但少量有序違約對建立市場化的定價估值體系、完善市場風險分散分擔機制等均有積極意義,從打破剛兌到少量債券的有序違約,這是我國債券市場走向良性循環的必經之路。
東方園林募集失敗背後
近日,上市公司東方園林發行公司債的“18東林01”一度引發了市場的關註。5月21日,東方園林公告稱,原計劃首期發行兩個品種規模不超過10億元的公司債券,最終品種一最終發行規模0.50億元,票面利率7.00%;品種二無實際發行規模。
由於市場關註度比較高,東方園林公司股價也受到了波及。5月21日至23日,東方園林股價從18.69元下跌至16.47元,累計跌幅已經達到12%。
對於東方園林債券流標的原因,一位保險資管研究員對記者分析到,除了目前債券市場信用收縮的大環境以外,市場目前對東方園林這類參與PPP項目而回款難度沒有完全體現在報表的公司會相對謹慎一些。
從現金流的角度來講,由於近年來投資現金流出持續高於經營現金流的流入,造成了一定的缺口,而東方園林近年來流動負債的比例整體較高也是投資者比較關註的因素。
“所謂的流動負債,也就是是指在1年或者超過1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償還的債務,企業長期負債不足的時候就會將短期負債投入長期項目,會給企業帶來持續的借新還舊需求。同時,企業回款難度不容易判斷時,投資者會對這類發行主體趨於謹慎。”研究員稱。
債券發行大增與大規模棄發
一位債券承銷人士對記者分析到,發行規模遠低於募集金額很可能是由於當天發生了較大規模的撤單。事實上,在債券發行招標中,如果最終投標額明顯低於募集金額,也可以取消或者推遲發行。
記者統計發現,年初以來,取消或推遲發行的債券規模達到1935.8億元,其中,近一個月以來“棄發”的債券規模就高達684.9億。
“五月以來,其實有大量債券發行人取消或者推遲發行。但是有些公司債推遲發行是不公開披露的,所以實際的取消發行或者推遲發行要比目前公開的數據可能會更多一些。”中信證券固收分析師呂品稱。
Wind資訊顯示,包括企業債、公司債、中票、短融四個品種在內,2018年以來,上市公司發行信用債規模4465.3350億元,同比增加355.92%。
按照細分行業來看,房地產發債規模達到了864.9億元,緊隨其後的是電力能源行業,達到了831.9億元,采礦行業發債規模也達到了215億元。這三類行業發債規模占上市公司發債總量的比例的42.81%。總體來看,房地產業、電力能源、采礦業依然為上市公司存量債券最高的三大行業,合計占比達48.56%。
此外,根據Wind統計,上市公司年內償債規模將達5436.61億元。
無需“談債色變”
在業內人士看來,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債券“棄發”在過去兩年中也時有發生。2016年、2017年二季度也有大量債券取消發行,其中,僅去年四月一個月內就有近千億規模的債券棄發,棄發規模甚至高於今年同期。
有所不同的是,2017年的“棄發潮”的背後,是貨幣市場利率持續走高帶來的流動性風險,而今年的“棄發潮”則是信用收縮的結果,主要體現為低等級發行人的再融資壓力激增。
呂品對記者表示,近一段時間AA級債券信用利差走闊的確比較多。“但我們對高等級信用利差未來的走勢偏樂觀,因為未來風險較高的主體主要集中在AA+到AA之間,當前的信用風險對AAA級發行人的信用影響不大。”
光大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張旭認為,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尚未形成類似於2016年一季度的違約潮。事實上,年初至今的違約案例相對有限,新增的違約主體僅有6家,遠低於2016年同期13家的水平。從規模上看,年初以來共有166億元的債券違約,僅相當於2016年同期205億元的80%。2016年的違約潮主要是由於經濟形勢及個別發行人主觀償債意識淡薄所致。本次所謂的“違約潮”,更多地是由於金融“強監管”所引發的信用收縮所致。
張旭還提到,在2016年一季度,市場對違約風險的認識並不充分,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剛兌預期,因此也沒有給予信用風險合理的利差。例如,在違約前1 個月,有17.4%個案例的中債隱含評級仍維持在AA-及以上級別。
在他看來,近期違約負面事件上升加重了市場的緊張情緒,以至於投資者“談債色變”。短期來看信用債的違約必然會對市場參與者造成一定影響。“但從長遠來看,少量有序違約對建立市場化的定價估值體系、完善市場風險分散分擔機制、充實評級違約率數據庫均有積極意義,也是對現有制度規範、機構和市場參與者行為的自我校驗,有利於市場長遠健康發展。”
張旭表示,我國債券市場的違約率處於較低水平。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的不良率整體維持在 1.5%左右的水平,相比之下我國信用債市場的違約率僅為0.42%。成熟債券市場(如美國)的信用債違約率大概在3%的水平。從打破剛兌到少量債券的有序違約,這是我國債券市場走向良性循環的必經之路。
盤後數據顯示,5月24日龍虎榜中,共7只個股出現了機構的身影,有3只股票呈現機構凈買入,4只股票呈現機構凈賣出。
當天機構凈買入前三的股票分別是承德露露、亞夏汽車、*ST天馬,凈買入金額分別為3029萬元、300萬元、21萬元。
當天機構凈賣出前三的股票分別是東方園林、延江股份、明陽電路,機構資金流出凈額分別是4.77億元、1915萬元、692萬元。
詳見下表:
從詳細數據看,機構今日買入最多的承德露露有2家機構買入,1家機構賣出,凈買入金額3029萬元。
盤面上,公司股價今日大幅上漲,早盤一度觸及漲停,最終收漲6.70%,股價創出近1年新高。
在賣出排行榜上,機構賣出最多的東方園林有5家機構進行了集中賣出,1家機構買入,凈賣出金額高達4.77億元。
盤面上,公司股價再度重挫逾8%,最近6個交易日股價跌幅高達20%。
消息面上,5月24日早間,東方園林就償債能力發布公告稱,2018年內需兌付的未到期債券共計29億元。根據公司的歷史數據,每年的6月份和第四季度是公司回款高峰期。根據歷史數據,預計2018年6月和第四季度回款完全可以覆蓋公司年內到期債券。公司從未發生過債券和銀行貸款到期不能兌付的問題,目前公司業績良好,未來將持續保持健康的融資能力。另外,公司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計提比例是合理的。
此前,5月21日東方園林公告稱,該公司公開發行不超過15億元債券已經獲批,原本計劃發行的10億元公司債券,實際發行規模僅0.5億元。發債規模嚴重縮水引發市場關註。
5月以來,債市波動,多家上市公司及企業接連違約,爆雷不斷,但金融租賃公司卻進入一個發債密集期。
5月22日,民生金融租賃2018年第一期金融債券以公開招標方式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規模40億元,期限3年期,最終發行利率4.9%。
第一財經統計,2018年以來,共有8家金融租賃公司發行10單金融債,共計285億元。其中僅在2018年5月,金融債發行數量就達5單,總規模為159億元,占比56%。
通過對比可知,今年5月份,最低發行利率為招銀金融租賃於5月9日發行的金融債,為4.80%;最高發行利率為哈銀金融租賃在5月2日發行的債券,為5.48%。
一家金融租賃公司資產交易部人士稱,母行比較強大的金融租賃公司優勢明顯,通常來講,發行的金融債規模更大,利率成本更低。
不過從整體來看,相較2017年、2016年,金融租賃公司金融債整體發行利率有了較大上漲,發行利率低於4%的日子不複存在。
這一情況同樣反映在融資租賃公司上。融資租賃三十人論壇(天津)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018年5月15日,債券市場上共發行474支公司債,發行總額超過4400億元。其中6家租賃公司共發行13只公司債,2支為公開發行,11支為非公開發行公司債,最高利率高至6.9%。
數據還顯示,從近一年遠東租賃和平安租賃發行公司債的情況來看,2018年發債成本明顯上升,最低發行利率為6%,高於2017年的最高發行利率5.7%。
東吳證券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有存量債券的租賃業主體共42家,包括金融租賃17家,融資租賃25家。公司屬性分布上,無論是金融租賃還是融資租賃,都以國企為主,占比達到八成左右,其中央企占總體的約四成;主體評級分布上,金融租賃的主體評級整體更高,全部為AAA和AA+級,且其中76%為AAA級,而融資租賃AAA和AA+級占60%,其中AA+較多,占總體的40%。
數據還顯示,發債的租賃公司中,數據、信息較全的有32家,其中金融租賃有16家,銀行系、非銀行系各8家;融資租賃有16家,包括8家獨立第三方系、7家供應鏈系和1家平臺系,其中獨立第三方系的股東/實際控制人基本為金融機構,且租賃公司通常是作為金控集團中專門從事租賃業務的一員,如海通恒信、中信富通、平安租賃等等。
“當下市場資金較為緊張,不少金融租賃公司提高長期資金占比,鎖定成本。另外,不少公司近年來的擴展也需要長期資金的支持。”上述金融租賃公司資產交易部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