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樓繼偉:正采取措施堵住地方政府非正規發債渠道

中國正在采取開啟“前門”和堵住“後門”的措施控制地方政府債務擴張。

近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2016年第四次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會後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前期為應對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我們采取了擴張投資的刺激性政策,現在地方政府債務仍在隱性擴張,我們對此高度關註,已經開了“前門”,並正在采取措施堵住非正規發債渠道,規範發債行為。總體來說,中國政府債務風險還是可控的。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2015年實施的新預算法賦予地方政府依法適度舉債融資權限,從而開啟了地方政府舉債的“前門”。

地方政府通過公開發行政府債券形式來融資的規模也逐年加大。2015年地方政府新增債券規模擴大為6000億元,2016年這一數字進一步擴大為11800億元。

除了開啟地方政府舉債“前門”,近些年中央政府也加大力度堵住地方舉債“後門”。

比如,2014年10月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下稱地方債43號文)提出,堅決制止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融資平臺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債務。

與此同時,中央對地方政府債務實行限額管理,給地方債務設“天花板”。2015年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為16萬億元,2016年這一數字為17.2萬億元。

根據財政部數據,2015年全國政府性債務率為41.5%,2015年地方政府債務率為89.2%,兩者均低於國際警戒線(分別為60%和90%~150%),風險可控。

不過,地方債務管理仍面臨不少難題。

2015年底,樓繼偉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國務院關於規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工作情況的報告時,指出地方政府債務規範管理存在三大難題。

首先,地方償債壓力較大,風險防範不容忽視。現階段,地方面臨“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雙重壓力,在財力增長放緩、特別是土地出讓收入持續下滑的形勢下,地方償債能力下降,一些地區債務規模較大,個別地區存在發生局部風險的可能性。

其次,違規舉債、變相舉債仍有發生,監管難度較大。一些地方政府仍然違規舉債,或為企業舉債違規提供擔保承諾等;個別金融機構繼續為地方政府違規舉債提供支持,並要求政府進行擔保。“明股暗債”等變相舉債行為時有發生,監管難度較大。

今年6月29日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表示,審計署抽查部分地區發現,至2015年底,浙江、四川、山東和河南等4個省通過違規擔保、集資或承諾還款等方式,舉債余額為153.5億元。有的地方出現一些隱性債務,內蒙古、山東、湖南和河南等4個省在委托代建項目中,約定以政府購買服務名義支付建設資金,涉及融資175.65億元;浙江、河南、湖南和黑龍江等4個省在基礎設施建設籌集的235.94億元資金中,不同程度存在政府對社會資本兜底回購、固化收益等承諾。

最後,建立規範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任務艱巨。融資平臺公司缺乏持續穩定的經營性現金流,自身“造血”能力較弱,與政府的關系短期內難以厘清,制約了市場化轉型的進程;或有債務處置涉及面較廣、情況複雜,加大了處置難度,等等。

盡管如此,中央政府也正在加快規範地方債務管理。

這包括今年進一步擴大發行置換債券至5萬億元,來置換地方政府存量債務,降低地方利息負擔。加大推進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來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債務。

各地已經相繼出臺了規範當地債務管理的意見,加強風險防控和應急機制建設,推進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和融資。

另外,國務院也加大對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擔保行為的監督和懲處力度。對地方違法舉借債務、違反規定替企業償債以及在國務院批準的外債轉貸以外為其他債務提供擔保的,依據預算法和擔保法有關規定追究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的責任,並向社會公開。

同時,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對違法違規向融資平臺公司提供融資的金融機構,監管部門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6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