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93-1996年的大熊市
二、1997開始的熊市
熊市回憶錄(二)——2001年—2005年的熊市(2008,9,23)
——2001-2005的熊市反思
——熊市期間「頂底」的經歷
1997年5月的見頂
1999年5月的「見底」
2008年以來的熊市(此文寫於2008,10,25)
1。大量的「虛擬」公司產生了。市值超過其帳面值的10倍以上,我把它叫做「虛擬公司」。去年8月份,我發了一個貼《"虛擬"公司研究》,發現這些公司居
然大部分來自典型的週期性行業:如地產、航運、金融、化工和材料,……。這個世界變了?最基本的道理都變了?還是我的認識落伍了?
2。業績好得不可思議。讀一些公司07年報表時一個典型的感覺時,各週期性行業的公司業績群體性的出現極高的超額收益。可這些公司哪有哪怕一點意義的競爭優勢呢?難道今後競爭沒有了?
但資本市場卻不會顧及大家的喜好。這些股票倒下了。今後還會起來嗎?資本市場並不是象鐘擺一樣的震盪遊戲。有些公司股票一旦見頂,可能就是永遠的頂。去年
年末,我寫了貼《歷史之鑑——97年績優股倒下的回憶》,擔憂一些股票不但見頂,而且可能是永遠的頂。為什麼上一輪牛市的「最的紅股」往往到下輪牛市仍然
一蹶不振?其中蘊藏著什麼資本後面的深層道理?
——熊市日子裡的酒後話(2008,10,16)
1949年新成立延伸到現在的中國,又什麼沒經歷過?歷次的政治漩渦運動;三年餓死成千數萬人的自然災害,兩個超級大國輪番的核戰威脅、幾十年的全面經濟
封鎖……中國還是在連鐵釘都不能生產的基礎上硬是建成了世界上不多的具有獨立配套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兩彈一星。「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
決了」——毛偉人的豪邁在中國人這裡該實現的都實現了。看看世界上到目前為止,還有沒有第二個在全面封鎖的情況下不但能搞出「兩彈一星」,還能建立獨立的
工業體系、敢於對最強的列強說「不」的國家?!
……
——既然是酒後的話,就不必太較真。
——凱恩斯在股市大崩盤時如何應對?(2008,10,24)
——有些事情,比如世界末日,是無法防範的風險,所以擔心也沒有用。
——如果我們逃離了股市,一般不會立刻回頭,等到回去時總是已經太晚了。如果復甦真的到來,我們肯定會被甩在後面;而如果復甦永遠不來,那就怎麼做也沒用。
——從我們的信譽等等角度來考慮,我能想到的最糟糕的事就是錯過了復甦的機會。
——傳統的原則是:投資機構在熊市時應當儘量搶在別人前面清倉,但這種做法的後果令我躊躇。當清倉總的來看不太可能時,爭相拋售將導致整體系統的癱瘓,使熊市更加嚴重。我相信有時我們應當繼續持有,而不是試圖斬倉。
——2009年開始的熊市(2012,9,20)
與此同時,那些代表著未來「轉型」經濟業務的公司——由經濟的「數量」轉而為提高經濟的「效率」的行業,則似乎在繼續著2006-2007年以來的牛市。 其中,這類公司大多數都是些中小類公司。還有一類股值得一提,那就是既與4萬億投資無甚關聯(甚至是競爭關係),而又與未來經濟轉型無關的公司——公用事 業股,如港口、機場、鐵路運輸類股,則似乎完全無視市場的總體反彈,而是「我行我素」的長期陰跌,新低不斷。
1.靠市場波動來賺錢有可能,但很難長久和持續。我不否認有些人在某些時期能把握市場,或具有感知市場波動趨勢的一些 天分及某種不可言傳的預知能力或經驗認識,但是,至少從這個市場的歷史來看,完全靠市場波動的趨勢(股價的價差)來賺錢的人很少,持續性並非很高。實際 上,確實是有一些人有過「準確」預測市場某次趨勢的經歷,但能可靠的、持續預測的基本沒有。當你聽說某某人能很「準確」預測市場時,或一個人是靠所謂「做 波動」做成功並以此作為基本的投資策略時,應該明白,這麼宣稱的人,基本都是在誇大自身。這類投資人的投資業績至少是波動極大或很難有持續性的投資業績 的。
2.只有極少數公司(股票)是你能搞明白的。A股目前有差不多近3000只股票了,你能搞清楚多少家?一些人似乎什麼 股票都很懂,且分析股票時似乎有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這類人實際上更多只是在做博弈遊戲而不是在做投資,當然這種投資人在很多時候也確實很成功。 但其成功與其分析並無關聯。要知道在很多時候,「擲骰子投資」法都能取得不錯的階段性業績。一些基金經理,其長期投資業績不佳,與其實說是其投資能力不 佳,不如說是被迫必須關注上百隻股票(因為他們管理著百億元以上的資金)——遠遠超過了其自身的「能力圈」所害。實際上,只要能對極少數股票(公司)瞭如 指掌,你的投資成功就有了切實的保障,即使出錯你能很快知道錯在哪裡從而避免錯誤重複發生。很多不明白自己的能力圈邊際在哪裡的投資人,一個特徵就是犯重 複性錯誤。長期積累的結果就是投資水平很難有實質性的進步。
3.如果投資是一項長久的事業,那麼很難經常性地、長期地戰勝市場。股市經常表現出這樣的一個特徵:事後看,有太多的 方法可以"戰勝"市場。於是投資人便幻想,我這個階段比市場業績好得多,那麼我就具備了戰勝市場的能力,因此我可以長期戰勝市場。實際上,只要你把投資當 作一輩子的事業,那麼必然會有如下統計結果:80%的投資人業績遠遠不如市場的指數的收益率。其中的道理就在於,這80%的人中的大多數過分相信了自己某 階段的「聰明」來戰勝市場了,他們把本來是運氣的成分當作了自己的能力和必然。實際上,應明白這個道理:長期看這個市場的總收益率是不可能超過實業的收益 率的。除非你能找到比實業的平均收益率高的公司,且能在市場少數「優惠價」時候合理的安排好你的這類股票頭寸,否則你別指望你的投資業績能長期超越市場。 這裡,找到優質公司,找到不可預期的市場優惠時機(價格)買入後長期持有——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難嗎?非常難!但不是絕對做不到,而是條件要求很苛刻, 就像在鋼絲繩上跳舞。投資也因此就從科學變成了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