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熊市回憶錄(之三) 張東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a7b40101a3hx.html

2008年以來的熊市(此文寫於2008,10,25)

  2008年的熊市,產生了歷史上最大的年跌幅。其誘因先不說,看看當時出現的幾個跡象:
1。大量的「虛擬」公司產生了。市值超過其帳面值的10倍以上,我把它叫做「虛擬公司」。去年8月份,我發了一個貼《"虛擬"公司研究》,發現這些公司居然大部分來自典型的週期性行業:如地產、航運、金融、化工和材料,……。這個世界變了?最基本的道理都變了?還是我的認識落伍了?
2。業績好得不可思議。讀一些公司07年報表時一個典型的感覺時,各週期性行業的公司業績群體性的出現極高的超額收益。可這些公司哪有哪怕一點意義的競爭優勢呢?難道今後競爭沒有了?
   過度繁榮必然導致過度衰退。很多這些去年業績紅得發紫的股票今年短期內已經迅速跌去了80-90%。等待這些公司的可能將是越來越難看的業績。價值究竟是業績決定的還是由重置成本決定的——本來這是托賓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成果,但並未出現在我們的各機構投資者的腦子裡。我曾問過一位基金公司的朋友為什麼基金公司這樣經濟博士一大堆的機構裡很少有拿托賓的q理論說事的?他說如按托賓的理論,那股票就不要漲了。

但資本市場卻不會顧及大家的喜好。這些股票倒下了。今後還會起來嗎?資本市場並不是象鐘擺一樣的震盪遊戲。有些公司股票一旦見頂,可能就是永遠的頂。去年年末,我寫了貼《歷史之鑑——97年績優股倒下的回憶》,擔憂一些股票不但見頂,而且可能是永遠的頂。為什麼上一輪牛市的「最的紅股」往往到下輪牛市仍然一蹶不振?其中蘊藏著什麼資本後面的深層道理?
   在經濟繁榮時期股票市場見頂的可怕,這次熊市算是初步讓投資人領略了。但是,週期性行業的股票真的就統統沒有價值了?其實,看看歷史這並不難回答。決定股票今後能否再起來的,不是別的,正是公司是否具備內在的競爭優勢以及在牛市泡沫時期是否過度繁榮過。週期性公司並非沒有價值,只是其價值不穩定。熊市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仍然是誤把那些借「機遇」爆發而披著「高業績」但毫無競爭優勢內涵的公司當作「皇冠上的明珠」式的「最好的公司」而幻想。

 

——熊市日子裡的酒後話(20081016

   股市就像人類的歷史。熊市的時候就是「當牛做馬」,悲觀得無以復加;而牛市的時候則是「翻身道情」,得意得屁顛屁顛。
   「百年一遇」的……,現在成了流行語了。但似乎講這話的人其實並沒有經歷過什麼苦難。不是嗎?那位令人尊敬格大先生不要說沒過過窮人的日子,可能連真正「危機」與苦難的心情是什麼也沒有經歷過。居然很多國人現在把這樣的「精英人士」的話奉為語錄,好像中國未來要有多麼的「麻煩」、「危機」似的!
   苦難危機?上個世紀的一百年,哪個國家的人民最有資格說「危機和苦難」呢?我看至少有咱中國人!
   美國有過什麼危機呢?不就是那個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嗎?但是當時的中國處於什麼?軍閥混戰,老百姓民不聊生,「經濟」問題恐怕還排不上號吧?隨後小鬼子也趁火打劫,還妄想滅掉我中華。什麼叫危機?在這樣的國破民亡的形勢下,「經濟危機」那還能叫「危機」嗎?可結果又怎樣了呢?不就是十來年的時間就讓中國人重新感到了新的希望了嗎?
1949年新成立延伸到現在的中國,又什麼沒經歷過?歷次的政治漩渦運動;三年餓死成千數萬人的自然災害,兩個超級大國輪番的核戰威脅、幾十年的全面經濟封鎖……中國還是在連鐵釘都不能生產的基礎上硬是建成了世界上不多的具有獨立配套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兩彈一星。「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毛偉人的豪邁在中國人這裡該實現的都實現了。看看世界上到目前為止,還有沒有第二個在全面封鎖的情況下不但能搞出「兩彈一星」,還能建立獨立的工業體系、敢於對最強的列強說「不」的國家?!
   那二十多年經濟發展速度沒那麼快是事實,但是從80年代以後呢?經歷了88年的物價失控的搶購風、90年的市場疲軟、93年的通脹失控、98年的通縮衰退、07年的高通脹……,這麼多「危機」後一算,怎麼又是中國的經濟增速這期間全球第一了呢?現在又來了「百年不遇」的什麼什麼警示了。呵呵,在中國人面前,不要談什麼「百年不遇」,就跟小毛孩子,哪怕是富豪家多看了幾眼電視節目的小毛孩,去跟飽經風霜的大人談什麼「歷史性的教誨教訓」的話一樣可笑。還太嫩!輪不到你毛孩子跟中國人說事!
   進入21世紀,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的歷史大趨勢,已沒有什麼可阻擋了!領導人的更替、國家制度的演變、時尚的改潮、經濟的波動……都只不過是這個大趨勢發展的螺旋方式而已。
   我為生在這個時代的中國並作為一個中國人而自豪!我更對能成為這個時代的投資人而幸運!
   黑暗只不過是休息的片段,打會盹就過去了;明媚的陽光日才是我們生活經歷的主題和常態!

……

——既然是酒後的話,就不必太較真。
   不過,這酒後的話也是內心的一種感受。回到狹義的股市上,未來真的有那麼悲觀嗎?僅僅因為中國股市跌了個全球第一就推測中國什麼都有問題了,那與去年漲幅全球第一時什麼都「黃金十年」有什麼區別呢?情緒波動而已。
   如果回到上世紀60年代或文革時期,現在再怎麼樣也不如那時的惡劣吧?對內階級鬥爭、經濟還被世界封鎖幾十年,餓死、斗死千萬人,中國以後就倒了嗎?
   中國的經濟處於學習、追趕階段不假,但是,聽聽巴菲特怎麼評價中國吧,我覺得是一針見血!
   「……我們(美國)做得不錯,但中國做得更好,而且他們起點低,所以……」
   經歷過1994年325時的人,恐怕不會動不動就「百年一遇」的大熊云云,就跟個沒見過世面的小家子氣孩子式的。

 

—凱恩斯在股市大崩盤時如何應對?(2008,10,24)

   凱恩斯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一代經濟學泰斗,同時也是一位資本市場的投資大師,他經歷了1929年的大蕭條。雖然他沒有躲避開那場大蕭條,但他直到今日仍然被譽為讓華爾街所有人都「相形見絀的人物」。
   讓我們看看這位大師在大蕭條時的精闢見解吧。1931年,在長期大熊市即將達到底部時,凱恩斯的投資也蒙受了巨大的市值損失。這場大蕭條是史無前例的,作為投資人當時他寫了份備忘錄,討論他擔任主席的國民保險公司未來的投資策略。很多董事主張清倉股票向市場認錯,但他則認為,儘管已經損失巨大,市場還看不到任何希望,但「急切清倉將是一個錯誤」。事實上,他的這份備忘錄解答了機構投資管理的一些傳統難題。其主要觀點包括:
——有些事情,比如世界末日,是無法防範的風險,所以擔心也沒有用。
——如果我們逃離了股市,一般不會立刻回頭,等到回去時總是已經太晚了。如果復甦真的到來,我們肯定會被甩在後面;而如果復甦永遠不來,那就怎麼做也沒用。
——從我們的信譽等等角度來考慮,我能想到的最糟糕的事就是錯過了復甦的機會。
——傳統的原則是:投資機構在熊市時應當儘量搶在別人前面清倉,但這種做法的後果令我躊躇。當清倉總的來看不太可能時,爭相拋售將導致整體系統的癱瘓,使熊市更加嚴重。我相信有時我們應當繼續持有,而不是試圖斬倉。

 

——2009年開始的熊市(2012,9,20)

   剛剛經歷了慘烈急劇的2008年下跌,2009年在「4萬億投資」預期下,市場又來了個翻番式的大反彈。2007年曾經耀眼的明星們——同質化的週期股又開始輪番表演了。但是,之後的事實證明,對於這些2008年大幅下跌的週期股只不過是「迴光返照」,更長期的慘烈下跌還在後面,只不過由2008年的急跌換了個形式——陰跌。

與此同時,那些代表著未來「轉型」經濟業務的公司——由經濟的「數量」轉而為提高經濟的「效率」的行業,則似乎在繼續著2006-2007年以來的牛市。其中,這類公司大多數都是些中小類公司。還有一類股值得一提,那就是既與4萬億投資無甚關聯(甚至是競爭關係),而又與未來經濟轉型無關的公司——公用事業股,如港口、機場、鐵路運輸類股,則似乎完全無視市場的總體反彈,而是「我行我素」的長期陰跌,新低不斷。

   這期間的A股市場,上演了之前20年從未有過的景象:你跌你的,我漲我的;你的估值頻創新低,我的估值又回牛市。很多投資人糾結於40倍PE難道比7倍PE還有投資價值嗎?於是,很多人疾呼,市場「不理性」、「看不懂」了,云云。這期間不同投資人的業績相差萬里:注重個股長期前景的投資人則似乎繼續享受著2007年時的牛市;而2007及2009年的明星們基本都慘不忍睹,他們還沉浸在2003-2007年間那些「五朵金花」式的行業景氣的投資美夢中。特別是其中那些靠判斷經濟形勢來決定投資策略的,更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伴隨他們的是矛盾、徬徨、失望……。

  市場真的「前所未有」了嗎?如果整體看(比如看整體指數),其實與之前的市場,甚至與國外的市場歷史相比,並無任何不同。08年短暫急跌,09年反彈,之後長期陰跌……這是多麼「教科書」式的標準走勢!特別是,在之後的陰跌市道中,投資人的絕望和受損失程度要遠高於08年急跌時的。現在不正是這樣嗎?對股市的謾罵、嘲諷、批判、絕望、……這一切就跟看著戲劇中的小丑表演一樣好笑!

   也許見識了上世紀90年代國內一些把技術分析當成科學一樣認真研究的人士的真實實踐,我一直有個明確的看法:將市場整體作為研究對象的「技術分析」人士(姑且這麼叫吧),他們對市場整體走勢的把握準確度和理解力,遠高於這些年來我見過的任何券商投行們用所謂的「經濟形勢」來作投資決策的「策略師」們。這些技術分析人士的學歷、資歷遠低於這些博士頭銜的經濟學者策略師,但他們在市場上的內心幸福感似乎遠超過這些精英們。一位著名的經濟學者(他把一切技術分析都叫做「算命先生」)嘲笑那些看著走勢圖做股票的人說「你們應該退出市場了」。而我見到的其中一位優秀的技術分析人士則反唇相譏道:「對不起,你們這些看著經濟數據做股票的人這些年『受刑』了……」。

   我這裡無意介入這場爭論。但是,認識到投資的風格、投資的方法多樣化,尊重每個市場參與者,是一個成熟投資人必有的心理特徵。動輒以人師式的口吻嘲諷其他投資風格、方法的,其實他們本身被市場嘲諷的時候更多。「價值投資」又成為這些年來很多投資人的口號,但是,我見到的自稱「價值投資人」中,有膽小鬼,也有狂妄自大者;有沉默寡言者,也有巴不得一夜之間在全世界都出名者;有埋頭研究者,也有像詩人一樣愛激動但卻沒什麼真正研究的……。「價值投資人」群與其它投資人群,我還真沒看出有什麼區別。貼標籤,而不是深入具體思考,是很多人的思維習慣。

   雖然,這兩年來注重公司價值的人(真懂的人)總體取得了遠超過市場的很好的投資業績,但應認識到,這也許只是市場一個階段的現象,而並非所謂的「從此不一樣」了,或者你的投資能力與之前相比真有了多大的提高。只有把投資當成長期的事業,注重公司價值的投資人,才會有總體上不錯的投資業績,才能坦然面對投資業績的波動。要知道,這幾年業績再好,以後被市場修理那是常事,到那時別再反思懷疑「重個股不重大勢」的策略又不對了。

   陽光下無新鮮事,股市也一樣。該牛的時候誰也擋不住,該熊的時候,怎麼叫喚也沒用。以平常心看待市場,就像觀自然界現象一樣的坦然,才能真正經歷好熊市——無論是什麼樣的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