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總結2011——老木頭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zt9.html

今年開始正式寫博,也可以算是投資元年。

因為前幾年生活花費太高,沒有多少剩餘資金,不過經過努力,生活條件取得大幅提升。當然離不開家人幫助,在這裡表示感謝,感謝可愛老婆,敬愛的父母,無私的岳父母的支持,使得我這個一窮二白小夥通過不斷的努力,通過知識和智慧,以及正確的理念和果斷的選擇。讓自己的家庭從無房無車到不當房奴的情況下住寬敞的房子,並且有著自己的小車,車是2年前分期付款買的,2年時間負擔不小,不過目前款已經還完。然而房和車並不是我的最終目的,他只是必需品。

10-11年把小房產變賣以合適的價格買入更大的房子,由60平變成150平,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但是背負了不少的銀行貸款。因為去年寶寶的出生需要岳父母一起住好相互照顧,並且岳父母的房子太老舊,沒有陽光照射所以把把他們的那套房子賣掉做首付,然後貸款買房,這樣房子變大了,他們也能住得更舒適。但每個月我需要承擔扣除公積金自動還款後的商業貸款3400元左右(哈哈,出手及時,我當時以7.5折的價格貸款,隨後就貸款利率就漲到110%了)。而我們的婚房也是60平,寶寶出生後房子就顯得特別擁擠,我們跟岳父母一起住後就把婚房出租了。一年房租15000元還得交物業,暖氣費,還面臨不斷更換租客耽誤租期這樣一年也就13000塊錢左右,如果租客頻繁的替換可能還會收到更低的年租金,並且影響鄰居生活。

因此今年4-6月份,我進行了一次資產置換,通過網絡查詢,幾個小時就找到幾個目標,於是第二天就去考察,當天就跟對方簽約。簽約後賣房卻不是很順利,賣了2月,也從最初的中介評估價72萬降到了66.5萬的價格賣出(07年買入的時候花了首付20萬,除去貸款後這樣算起來淨資產收益率能達到100%以上了,我想其中有很大部分是槓桿的作用)。並以41萬的價格買入一間小商舖,加上各種費用大概總價格需要48萬。還掉公積金貸款15萬,剩餘3.5萬,商舖目前淨年收益4.4萬,達到9%以上的收益率是一筆非常合適的交易(其實最開始根據我的考察租金大概能收到15%,但是交易成本增加,並且適當的給租客優惠收益率明顯下降,我的租客已經租這個店舖7年了,去年以2600元跟原房主租的,所以不能漲太多。)。但商舖的租金目前相對可比店舖偏低,還有很大的升值空間。

商舖租金完全覆蓋了住房所需每月貸款,做到了以房養房。這樣每個月都有現金流流入股票投資。

11年股票投資收益:

A股盈虧率
   

-13.93%
   

 

B 股盈虧率                   0.8%

總盈虧率                      -12%(總虧損/(年初資產+新投入資產))

總加權盈虧                    -17%(總虧損/(2年初資產+新投入資產))*          

摩擦成本
   

0.30%
   

換手率
   

17%
   
       
 

我獲得現金的方式基本上決定了我的投資資金不能是固定的,而是以定投的方式買入股票,這樣在年終算自己的收益也是一件相對費力的事情。可能存在誤差,但是希望結果儘量能反映我的投資實情。

先說股票買賣原則,儘量便宜的價格買入優秀的公司,如果關注的股票價格相對波動太大做適當的轉換,但是儘量避免交易。減少賣出交易次數,減少摩擦成本。這樣更能夠提高準確率。其實買股票就應該像買商舖一樣,得看地段(護城河),商舖開發商管理收費(管理層),租金和投入比(市盈率),升值潛力(成長性)。但最重要的是要便宜的價格買入容易出租的商舖。

今年主要投資幾個股票:(我從股票交易軟件上截圖的,買入操作時軟件就自動標識為B,賣出為S)這個圖看不到買入數量,但能看到我買入的節奏和價格,當然便宜的時候且有錢的時候就多買,貴的時候就少買,誰更合適買誰。

招商銀行  年漲幅 -5.94%,今年只有買入,沒有賣出。

興業銀行  年漲幅 -5.07%,今年只有買入,沒有賣出。

貴州茅台:貴州茅台有一次賣出操作202元賣出換成萬科A.

萬科A:今年進行了少量買入,並且在辦了B股賬戶後換成了萬科B以萬科A7.1的價格換成7.18港幣的萬科B.

萬科B:有一次買入,由萬科A換入。

蘇寧電器:這股票是今年爭議最大的股票,但是作為長期投資者,我仍然對蘇寧充滿信心,但是他的價格遠沒有銀行這麼低估,所以只佔我總投入的百分之幾。

杭汽輪B:開B股賬戶後,進行杭汽輪B買入操作,杭汽輪B屬於有護城河,淨資產收益率高,市盈率低的股票。

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都屬於保險股,但是對於誰好誰壞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觀點,但是我卻說不清楚,所以少量參與。

上面是中國人壽的操作。下面是中國平安的操作,先買的平安,後來人壽價格下跌巨大換入人壽,後來人壽價格回來,賣了人壽,因這時候平安下跌了很大。

巨星科技:期間極少量投入巨星科技,因銀行家太便宜,相對價格巨星科技太高所以賣出,賣出後中小板及創業板迎來了大幅下跌,便宜才是硬道理,如果沒有安全邊際是非常可怕的 。

其中A股佔總資產的85%,B股佔15%左右。

2011年總的賣出次數非常少,這主要得益於對價值投資理念的不斷學習。在市場劇烈波動的情況下不因為市場的波動影響投資計劃,對安全邊際,逆向投資以及對公司的分析更深刻,這些都必須感謝新浪博客,這一年結識不少志同道合的投資戰友,2011年是價值投資者抱團取暖的一年。是不斷播種的一年。今年學習了不少博客的文章,自己也發表了幾篇博文。得到了一些博友的認可,目前博客關注:老木頭投資總結2011

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來年還得不斷學習,與博友們一起進步。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工作順利,投資理論和實踐更上一層樓!

老木頭

2012.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07

2012一季度個人操作以及思想總結 金錢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2dyba.html
四點半,睡不著了,總結了下一季度的得失。這個季度總得來講,太順了,順過頭了。年底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年盈利在40,結果到三月初就超額完成了,客戶部均 利最高達到了58;主倉也到了40多;給朋友公司兼職的投資部的盈利稍微低點,也有30多點。得,樂極生悲了。最大的失敗點在中交上,沒有重視指數對其影 響。結果造成目前13點的倉位浮虧。主倉與公司賬戶其重倉的中交,海信等利潤回吐了總利潤額的10%。這是個很嚴重的數字。因為在銀行,保險,劵商等大倉位股上一直是盈利的。客戶部好歹機動性強了很多,回吐較少。
金融板塊的操作還是延續了老策略,隨指數波段操作,一個波也就10個點的利潤。題材股,新股的操作就比較隨機了,1231算是比較成功的操作了,1800 是失敗的操作。在這部分操作中,失敗的例子很多很多,還好的是都把虧損控制在可控的範圍內。消費板塊,從大消費概念中的智能電視龍頭的海信,延伸操作的 2429以及海爾等;到前些天倉位進的非食品飲料的消費股,其實就是高檔服裝的那麼幾個股。煤礦的永泰能源;這些可以就說是完全反映出今年的操作主題了。 這些操作適時而已。
操作上,還是應了那句老話:該忍則忍,不能氣短;該狠則狠,不能手軟。
倉位的執行政策一直在變化,一季度變了好幾次,從集結到分散再到集結,感覺自己的小肩膀的責任挺重,賬戶數額達到了110個,目前操作人員也有了20人, 天天亂鬨哄的,都是一幫孩子,要求學習,要求進步,要求漲薪,要求這要求那,我頭都大了。能滿足的儘量滿足,都不容易。記得有老人這麼說過,人啊,成才不 容易,就算你是個人才,也需要有人來渡他。年輕人,總是把社會上很多事情看的那麼庸俗。
一孩子問我,如何能把操作技術提上去。我講,你說的這個事還是要看你自己的。無非就是努力認真四字。從我周圍的很多人,特別是搞證券這行當的人中,不管老 的少的,包括我自己總犯這樣那樣的錯,這個錯可以避免麼?可以。但是當時想不到。腦子反映慢了,現在做股票特別是重大投資的時候,總是很慎重,想忘這了 麼?忘那了麼?總是在回味,結果呢?錯,還是犯了!不過我覺得做事情,千萬不要愛不愛己所愛,專不能專己所長。
和孩子們在一起,工作之餘的時候,我勸他們多看點書,特別是最基礎的書,例如講K線的,講最基本的技術指標的,講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的。可以把歷史上所有 的大牛股,大熊股的上漲以及下跌K線圖拿打印機打印出來,搞到紙上。不多說,這樣的資料你能打印出1000多張來,沒事就多看看。在看的時候也把自己設身 處地的想一想,分割開時局的K線走勢,你會如何?不要取笑這是紙上談兵,有的孩子這樣做了,可沒堅持,認為這是無用功,不然啊。其實這紙上之功,也是大有 學問的。很多形態,我再看,也是很有感覺的。初學者學的好的,有一二分功力就不錯了。之後再學,學的好的,就有六七分了。這是一個大腦印象的重複積累的過 程。孩子們總是嫌棄我太絮叨了,總是重複說著,我覺得絮叨點沒啥不好,一點關鍵的東西,至少你可以記得住。股市這塊草地,依舊是那塊草地,可吃草的牛是新的。
時不時感覺很累,也感覺心態有點老。自我的性格還不喜動,這種性格造成了我個人在正面的慾望、自我證明的壓力以及負面的性格因素、家人朋友不理解自己的理 想、目標的情感氛圍所形成的內外拉伸就使的我個人在目前的心態上造成了一定空門思維。這種思維、思想上的孤獨極致與周圍的知識、理解氛圍造成了一個衝突, 一個拐點,還必須拐下去又不能一去了之。可以說投資,我把它看成了一種信仰,黃世忠曾經說過:一個有信仰但信仰之路越走越窄的人,痛苦會尤其深刻。命運發 展的必然結局與這結局的不被人接受之間出現了永恆的衝突。這種衝突使得個人情感上收穫的孤獨感進一步加強,變得幾乎不可能消解。這個矛盾差在我這個年齡尤 為突出。傳統的規矩,有點不適應。
還好我不信仰什麼宗教,否則我就成了一個極右派。
我的理解:證券這個行當,很多人其實都是君以此始,必以此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81

龍贏富澤童第軼:錯誤可以總結,成功無法複製 王星Vincent

http://xueqiu.com/4883834810/21686095

在媒體的報導裡,龍贏富澤的總經理 @童第軼 是對股票有些狂熱的人:從中學時被第一次帶進大戶室,借錢嘗試第一次實際操作,到一台386電腦上學習技術分析,這個三十六歲的「股市老兵」似乎很早就把投資認定為自己一生的事業。

 

而現實中童第軼卻是個有些「慢熱」卻又頗為坦誠的人。曾經做過《中國證券報》記者和保險公司投資分析師的他承認,自己對投資的熱誠其實只是取決於一點點好奇心以及對人際交往的厭惡。

 

從 2006創立龍贏富澤開始,童第軼曾在2009年創下旗下宏利2期-龍贏增值135%的記錄,名列當年私募基金第二名。但隨後2010年熊市新發的幾隻基 金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對此,童第軼坦誠,自己其實更適合「牛市」。「在股市中實際上很難複製自己的成功,但可以通過對錯誤的總結來增加未來成功的機會。 「

 

問:09年的產品取得了行業第二名的好成績,是怎麼做到的?為何這兩年的業績不太理想?

答:我覺得還是和個人風格有關。個人覺得,我還是比較適合牛市。過 去做短線,換手量大,在牛市中更合適。但是如果市場不是很活躍,就抑制了做短線的機會。熊市裡關鍵是要建立制度,降低倉位,控制風險。市場好的時候,我會 用更激進的方法,比如股指期貨,結構化產品。但是在熊市,不僅要去槓桿,還要降低倉位,比如只有兩三成。我的經驗是,只有通過第三方的制度才能約束,才能 讓自己在牛市的時候更好的發揮,在熊市的時候降低波動。自己對自己的限制是沒有用的。

 

問:牛市策略和熊市策略有何不同?

答:一句話形容:漲時重「勢」,跌時重「質」。短期上漲的股票應該是資金量大的,用大家躁動的情緒推動的,所以這東西不是看基本面的。也許一份券商的報告,或者是一個傳言就夠了。但是在熊市的話,真正推動上市公司增長的還是公司質量。

 

一個公開產品,只有經歷了一個完整的牛熊週期之後,才好完整的總結。畢竟原來自己的資金量要小。你自己的經驗也是在上一個牛市中的經驗。但是市場是會變的。現在的市場環境和股改之前的市場環境已經很不一樣的。全流通背景下的市場實際上是沒有人經歷過的。在這個新環境下市場怎麼演變,什麼情況,應該需要長時間的整體演變沉澱,我自己也是在學習中。

 

問:全流通後股市和原來主要有哪些不同?

答:主要是主導權力產生了根本性的轉移。90 年代,市場上佔主導的是券商,大戶和莊家。07年以前,是基金。股改後,應該是產業資本或者大股東才能是主要力量。目前他們的主導權力 更大。因為只有大 股東能主導資產重組的步伐和方向,以及資金重組流向。而且他們也有一些減持的需求。市場上其他博弈者是無法和他博弈的。只有和他聯盟的一些博弈者才能清 楚。你沒有辦法跟他做正面的競爭。可能過些年還會有新的變化,比如養老金的入市,機構投資者的壯大以及大股東的減持,最後可能會變成更加均衡的狀態,這個 市場會更健康。現在是單邊倒。

 

問:自己在實際操作中怎麼平衡投資和投機的比例和關係?

答:投 機主要是中線和短線的機會。我傾向於55開,不過這要根據淨值來判斷。只要在盈利之上,都可以進行55開。淨值在盈利之下,價值投資就要做的少一點了。因 為即使是價值投資,該跌還要跌。而在淨值虧損的情況下,抗跌的能力要弱一些。價值投資從某種程度講是要等著市場去發現這個投資,但是當市場再給你的投資打 個折的時候,你的客戶就不干了。 實際上公開產品做價值投資很難。說白了,就是個命題作文。但是做波段投資,也要確定好一個合適的時機,和操作者的風格。如果是牛市,我更有自信大幅度超過這個市場。只要在熊市能夠把損失止住。我目前就是在等待牛市的狀態。

 

問:怎麼看目前市場所處的階段,您現在的策略是什麼?

答:現在是進入逐漸轉市場的背景,但是我無法確定熊轉牛已經發生了。我只能確定現在是熊市的尾聲,但這個尾聲可能三個月,也可能是1年。這 個時候的策略是部分介入一些中線股和價值投資股。因為這種股票是要持有到牛市結束的。這種公司要開始部分介入,但是一定要控制下行的風險。現在是最安全的 時候,但也是最有風險的時候,因為現在的壓力最大,大家對下跌的風險承受力已經非常脆弱了。但是這事你又不能不做,但不能做的太過。

 

銀行低估值不紮實,押注公共事業股

 

問:按照這個說法,目前的銀行股屬於低估值麼?

答:不一定。我覺得銀行一直在做一個高槓桿的東西,關鍵在於政策的選擇。如果政府管理層覺得沒有什麼經濟危機了,他一定要讓銀行來貼補實業。那你就放貸去吧,爛也爛在鍋裡,反正促進就業。如果他仍然堅持原來的想法的話,銀行的利潤肯定也能得到保證。但問題是利率改革在不斷推進。現在銀行利潤肯定是頂峰,ROE增長也不會持續了。社會整體貢獻給你的利潤已經到了極端了,再弄就是蛇吞象。蛇把象吞了,蛇也活不成。

 

目前銀行低市盈率和低PE是不紮實的,因為增長太好了。另外,它本身也是從事是高槓桿的生意。比如呆壞賬只要下降幾個百分點,利潤就會下去。而且它本身就不是市場化的東西。如果利率市場化,傳統的利差就很少了。我不擔心能度過這次金融危機,但下個經濟週期可能就麻煩了。

 

問:那您覺得目前低估值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

答:我覺得公共事業比較多,主要是煤電油運。他們是唯一一個在通貨膨脹下,還沒有怎麼漲價的。舉個例子,鐵路,比如大秦鐵路,它的運費幾年都沒有變。通貨膨脹從2006起步,幾年內已經翻了幾倍了。但是它的價格一直沒變。為什麼沒漲?因為有發改委限制。但是我認為CPI像個標準桿,當它漲起來以後,其他價格一定都會慢慢想它靠攏。如果煤電油運長期不讓漲價,這些產業很快就會萎縮了,會影響整體經濟。另外,價格管制短時間還行,長期下去肯定不行。再加上市場化改革,一旦啟動收益率會增長很「恐怖」的。

 

我覺得目前比如鐵路的低估,實際上是為鐵道部的改革預留空間的。 本來當初就是政府的系統,可以犧牲利潤。但是一旦變成企業的話,是需要利潤整合的。如果全鐵路沒有一塊是賺錢的,那你怎麼改革?我看世行的報告說中國的高 鐵,運營效率連本金都還不起,這樣你還怎麼改革?除非收回國有。相反,如果變成企業制,哪塊業務有超額收益我就往哪塊去。

 

另 外,現在體制下,價格管制並沒有收益給社會。比如貨運價格這麼低,背後其實是有腐敗的。如果你按照低價運貨,好,給點裝費吧。這些好處是給個人的。我相 信,某個壟斷,不可能長期存在的。而完成整個公司制的改革,也需要這個利潤。所以這塊有大幅提高的空間。當年的煤炭倒掛的時候,只要電廠能接受你的煤,你 就是利潤。所以源源不斷的代理,不斷的在挖這個利潤。那麼多的利潤其實都是被特權階層截流了。而一旦市場化改革,這個階層就不存在了。

 

問:怎麼看酒類股?

答:酒類已經成為反向指標了。如果繼續高歌突進,這個熊市就沒完。什麼時候價格下來了,牛市就來了。

 

問:怎麼看創業板?

答:很少參與,估值太貴了。小公司更難扛得住經濟週期。火的時候很火,一旦沒業績,根本轉不過來的。

 

喜歡新東西,不太喜歡人際交往

 

問:個人投資風格是怎麼改變的?

答:過 去資金上偏少一點。以前比較激進,但是資金量大了以後,激進的方法就不太合適了。比如股票的選擇原來全市場都可以選擇,現在資金量大了,很多股票都容易選 了。另外,也更多關注跨週期的股票,比如挖掘基本的情況,做調研。這方面是要長遠下很大功夫的。這也是機構投資者應該做的東西。

 

另外,過去我更多琢磨機構、莊家的想法。因為當時選美是靠他們選的,只有投他們選出來的,你才能有收益。但是現在不一樣的,是要這個公司本身美,你就能獲得收益,因為是在一個相對公平的市場上去展示。現在更多考慮上市公司本身的情況。

 

問:您更喜歡管別人的錢,還是管自己錢?

答:也談不上更喜歡哪個。其實做到一個階段,就開始不滿足自己的財富增長。所以必然要做到這麼一個階段,把它當做一個事業來做。從管自己的錢,到親戚朋友們的錢,再到公眾的錢,這是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階段。

 

問:投資這個行業為什麼會對您有那麼大的吸引力?

答:主要是這個行業變化無窮,其實這也跟性格有關。我天生對新生的東西就充滿了樂趣,對固定不變的東西興趣要少一點。另外,投資這個行業從某種角度上少一些人與人打交道。我不太喜歡人際交往,又不能喝酒,所以更喜歡和電腦打交道,和書打交道,去分析市場。

 

成功無法複製 錯誤可以總結

 

問:什麼時候感覺投資會成為自己一生的職業?

答:這肯定是不斷成功以後,才會逐漸積累起來的信心的。我個人來講大概是2003年到2005年吧。之前肯定也是跌了很多跤。首先必須要經歷挫折,才能吸取教訓。我覺得證券市場的錯誤可以總結,但是成功不能總結。你做錯以後,可以總結:這是個坑,我不能跳。但是成功無法復,因為未來每個過去的成功因素都在變化。但是這些坑,跳過來以後你發現,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比如說止損:實際上人性是很難做到止損的。但是當你每次存有僥倖心理後,都發現自己掉坑裡了,你就會認識到這個錯誤可不能再犯。

 

問:您個人最大的投資錯誤?

答:短期交易還是止損吧。止損是最重要的,相當於它把你的資金進行流動性的狀態。資金是你另一種武器。證券市場機會無處不在,但是風險也無處不在。碰到機會,只需要一次或者幾次利潤奔跑,就能彌補回原來的損失。但是關鍵是機會來的時候要有資金。只有有流動性,才能在機會來的時候不斷的嘗試。

 

另外比較印象深刻的錯誤就是「單一持倉不能過分集中」。對個人投資者來說,最好不要超過一半。還是能讓自己的虧損可控。持倉越重,反應時間就越長。虧損在百分之十五之內還能砍倉,超過百分之十五之後就超過極限了,反而會破罐子破摔。

 

問:怎麼看巴菲特所代表的價值投資?

答:將 來成熟大型機構必然要以這個為原始的驅動力。我認為價值投資實際上是一個保守投資:也就是說認為只在市場出現對我非常有利的情況下,我才會介入。儘管這種 機會不多,但每次勝算會很高。這種方法在過去股改之前很難進行,因為市盈率都那麼高,除非你不投。但是全流通以後必然會出現這些機會存在。

 

問:最深刻的教訓?

答:印象深刻的比如,去年損失比較重的$中國西電(SH601179)$,就是倉位沒控制好。過於集中。當時做輸變電這塊,沒想到它業績這麼差,把所有機構都騙了。

 

問:您怎麼看重慶啤酒事件?

答:我開玩笑的時候也在講。這也許就是個局,也許這個事真能成。所以現在需要把這些炒概念的人洗掉,然後更大牌的人進場。因為要完全按照炒作邏輯來分析的話,手法太簡單了。需要這麼大的成交量做掩護麼?也許過兩年真相就水落石出了。

 

問:怎麼看內幕交易?

答:內幕交易肯定無法杜絕,就像沒有辦法完全杜絕腐敗一樣。但是我覺得,你沒有資源就不要靠這個東西左右。其實即使有的話,往往也得不償失,因為違法成本是很高的。我曾經說過,在熊市,你不用聽什麼消息,因為買什麼也不漲。在牛市的時候也不需要什麼消息,因為什麼都漲。消息只是為自己在不確定的時候找的一個理由。

 

另 外,真正的核心信息其實只在極少的幾個人身上。作為普通投資者你也不可能知道最核心的消息。90年代不是有個笑話麼:操盤手遇到危機受先騙的是自己的父母 和老婆。他平時會告訴父母和老婆確定的信息,但是危機的時候他一定會利用這個信任來自保,等於平時拿信息去養著。但是關鍵時刻,他知道即使老婆或者老婆都 虧了,只要他沒虧,就不會完,這相當於丟車保帥。坐莊不是有個說法叫「養套殺」麼。

 

問:平時主要興趣?

答:體育運動,游泳,爬山,打球。看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50

Rathman投資總結:思想篇 Rathman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56fc2b0102dw0h.html

1、聚焦在簡單的事情上。簡單既包括公司的選取、估值,也包括投資的框架;

巴菲特(不確定)說人的境界分為四種階段:聰明、智慧、天才、簡單,簡單是順應自然規律的狀態。

我們尋覓投資公司和機會,就是儘量的去尋找簡單的一尺欄杆。投資絕對不是逞能,非要去跨七尺欄杆才牛B。

還有估值,如果不敢確認是否存在低估,不要逞能的去投資。

在我心中,4元以下投資譚木匠就是簡單的事情,比13元投資招商銀行還簡單;16元投資李寧(我去年干的事情)是複雜的事情;6元投資思嘉是更複雜的事情(還是我去年干的事情)。


一、公司篇:


2、護城河和安全邊際、長期投資是投資的三塊基石,並且好公司重於好價格。

為什麼要再次重申這三點呢?因為市場總是不斷的有誘人的機會。去年我甚至曾一度迷失。

有些公司抓住機會,高速成長似乎可期。這種模式是否經得起長期的考驗?要不要為這種可期支付高價?要不要考慮競爭對手是否可能複製?當速度降下來後,公司內功是否能維持優勢?

某些煙蒂或者近似煙蒂的公司,出現了罕見的低價,這個時候要不要拿起來吸一口?

是否為小利去做最優秀公司的小波段?

......

市場裡總是有一些類似的誘惑。我們要抓住最好的公司,尋找好的買入點,一旦買入,不輕易放棄。同時要抵擋一些次要的機會。不用為小利去承擔失去大收益的可能。


3、 風險權重高,但收益極高的股票只能為備選方向,只做階段性投資,並且一定要分散投資。具體包括:困境反轉類企業,週期類企業,一般質地或者有某種弊端但還是具有投資價值的公司。

在一些次類公司上,確實存在高收益的投資機會。但這種機會承擔的風險相對更大,這個時候一要根據自己的資金安排;二要適當的分散,掌握好概率和收益的平衡。

並且只把這種投資作為備選方向。


4、公司分析最重要的是商業模式的分析,瞭解其競爭優勢(護城河)。一流的和最明顯的護城河是產品。但護城河也可能是服務或者其他(比如沃爾瑪的低成本)。

公司分析第一步是商業模式分析,有明顯競爭優勢、護城河的公司,才是理想的公司。

大自然的生物,優勝劣汰,能夠保留下來的生物對環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結合自己一方或者多方的優勢,贏得競爭。

護城河最明顯的是產品,這是巴菲特最愛的投資。但是類似於沃爾瑪這樣的零售公司,無法複製的成本控制能力也可以構建護城河。

福耀玻璃融合質量、成本、合作關係以及和汽車廠商緊密的工廠佈局(玻璃運輸成本高),另外玻璃在汽車總成本裡佔比不大,汽車廠商不會輕易更換。這些優勢,一樣也可以奠定護城河。

隨著投資者的成熟,以產品奠定護城河的公司因為顯而易見,投資機會將越來越少(因為價格,看看茅台就知道了)。

總結:護城河是能夠經得起對手的競爭,甚至自殺式的競爭。這些優勢由公司的一個或者多個優勢奠定,將來大量的投資機會更多的來自於不是那麼容易發現護城河的公司中。


5、 提防虛假的護城河:抓住某些機會而帶來的成功,沒有經歷過逆境和充分競爭檢驗的成功。(李寧)

一些公司的成功,可能只是抓住某次機會。

李寧是典型的抓住機會而成功的企業。08奧運後行業成長速度降下來,或者競爭對手火拚,才發現公司稍佔優的品牌完全不能救自己,暴露了公司在供應鏈、管理、執行層面非常多的問題。李寧要有真正的護城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中間充滿了不確定性。

還有博士蛙,一個可能根本不盈利的模式,通過虛假的報表和概念轟動的IPO。競爭優勢何在?管理優勢何在?


6、關注困擾大多數公司的「競爭性毀滅」力量。(諾基亞、柯達)

我更想談談蘇寧電器的例子。電子商務沒有高速發展起來,蘇寧的競爭優勢是非常明顯的。蘇定對上游有很強的議價能力,通過渠道對下游也有強的議價能力。通過精細的管理在全國大規模的複製。這種優勢,傳統的競爭對手是很難撼動的。

但是京東和淘寶來了,對於電子商務來說,渠道不是問題,成本不是問題。

還好,蘇寧嗅覺靈敏,自我變革,也大力發展電子商務。

但是現在再來評價蘇寧的優勢,也充滿了不確定性。

某些護城河優勢,最可能的是被另一種顛覆性的模式打敗,或者被自己打敗。


7、 提防需要內部人士才能投資的公司, 提防紙面上的公司,產品不可見,無法親身體會的公司。(思嘉集團)

某些公司和行業比較專業,要有很深的專業背景才能做好分析。


8、堅持安全邊際,不為任何公司付高價。

最大的陷阱是為不切實際的成長和未來支付高價。


二、管理層

9、原則上應該避免做假賬,不誠信的管理層。

10、對剛IPO的新公司以及非公眾公司(二三線公司,研究的人較少)的賬目要持懷疑態度。(博士蛙)

11、不要太相信管理層說了什麼,關鍵是他們做了什麼,結果是什麼?(阿里巴巴)

在阿里巴巴B2B身上,曾經我太相信馬云和管理層了,甚至不在意結果,不在意一再出現的無法兌現的結果。


12、 提防無法解釋或者解釋無法信服的賬目變化。(雨潤食品)

13、提防管理半徑的問題。小公司和大公司對管理層能力的要求不一樣。

味千真是一個好公司,不管是100家店和600家店,管理和成本控制能力驚人。餐飲行業還是更適合女性。


五、風險篇:防範系統性風險。

14、 股票單一倉位極限不超過33%,理想是控制在25%以內。

再周全和嚴格的分析,也有犯錯誤的可能,世界上沒有100%概率的事情。為了避免因為錯誤帶來的無可挽回的損失,必須控制風險。

這是我結合當前資金的一個目標,後期資金量加大後,進一步的控制。越往後走,就越不願意回頭!


15、 風險權重高單個股票最好控制在10%以內,絕對不超過15%,此類股票總倉位不超過33%

這種股票,玩的是個概率遊戲,彼得林奇最擅長的。


三、工作篇:

16、勤奮、專注、深入、有效率的研究公司和行業。

17、維護好博客好友圈。從中尋找公司和機會、觀點。不同的投資思路能夠分辨,能夠包容,但能做到不受干擾(是干擾,不是影響)。

18、利用電腦、互聯網的信息收集、歸納功能。

互聯網時代,信息量驚人。帶給了我們相對我們前輩無可比擬的優勢,但是也能淹沒我們,迷惑我們的眼睛。


四、心態篇:

19、不受干擾、抵擋誘惑、信心、耐心。

20、承擔因為相對集中而帶來的中短期落後和波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77

《證券分析》普通股分析中的股息因素的總結 潘潘_堅持價值投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51bc6c0102dy1l.html


   總結:

    在某些情況下,股東從極端保守的股息政策中獲得積極的利益,即:通過最終獲得多得多的收益和股息而得利。在這種情況下,市場因其股息率低而壓低股價的判斷被證明是錯誤的。這些股票的價格應該更高,而不是更多,原因是利息用來增加里盈餘,而不是支付了股息這一事實。

 

    然而,更常見的現象是,股東從股息支付中獲得的利益遠遠超過從公司盈餘增加中得到的好處。這是因為:

    1. 用於再投資的利潤無法成比例地使盈利能力得到提高;

    2. 這根本不是真正的「利潤」,而是為維護企業運行而必須保留的準備金。

 

    在這種多數情況下,市場強調股息而無視盈餘增加的觀點證明是合理的。

 

    思維的混亂源於這樣一個事實,即股東贊成第一種假說,卻根據第二種假說進行投資。如果股東能明智地堅持自己的權利,那麼這一矛盾將趨於消失。因為那樣一來,預扣很大比例收益的做法將成為一種例外,受到股東的嚴格審查。或許股東會表示同意,因為經考慮他們確信這種保利將有利於股票持有人。較低的股息率經過這樣一個正式的認可,可能適當消除股市對這一點的懷疑,允許價格除反映用於支付股息的部分收益之外,也反映累積起來的盈餘。

 

    潘潘按:巴菲特用了更精練的話:每1美元的留存收益最終能夠轉化為至少1美元的市場價值,否則就應當儘量分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13

炳叔悄悄創業6個月總結 炳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c28e840102e27s.html
炳叔,自2012年1月1日,辭去ZOL.com.cn中關村在線的工作,停播已經做了3年共計656期視頻節目的《天下IT》,

悄悄創業,至今已有6個月。

【結論已定】

根本不能算創業,基本還是打醬油。

6個月的時間,炳叔想過28種創意,真正付諸行動的只有一個,圖聘網。現狀是,網站訪問不了。

【收穫如下】

1.  正版意識增強了:

自從創業之後,下意識地更重口碑,於是,侯小強送我的Bambook,我看的盜版就越來越少了,認認真真地付了521.95的現金。

(創業苦悶多,YY來解憂,你懂的。)

2.  付費意願提高了:

誰創業都是想賺別人的錢,可如今中國互聯網,廣告是主流,服務付費是非主流,就為了以後自己的收費環境更好,也該支持別人的收費嘗試。

(新浪微博會員,炳叔買了一年的服務,120元。)

3.  成本意識敏感了:

想了好幾個iOS上APP的創意,為了體驗學習別人的經驗,原準備放棄那個老土阿爾卡特手機買個iPhone4S換個聯通3G號。結果,選擇了用家裡閒置的iPod Touch。

(WiFi上網是不需要額外花錢的,閒著的東西也是沉默成本啊。)

4.  知道誰是真不靠譜了:

不落魄,不求人;不求人,不知真。

誰沒幾個三拍朋友啊?拍胸脯保證,拍大腿推脫,拍屁股閃人。

(吹牛逼的人一遇到創業者求助,100%露餡。)

5.  更尊重別人的選擇了:

創業即失業。炳叔只剩下一個管理手下了,兒子。

初二的兒子暑假不想被家長領著看山看水看熱鬧,就想宅在家裡玩網遊。

我便又給他買了一台DELL Alienware X51,7999.00。

這樣他就有兩台X51,奶奶家放一台,媽媽家放一台,想在那玩都行。

(我能不上班,他敢不上學嗎?唉,從了人家吧。)

6.  糾結又來了:

讓太太一個人養家,還是不落忍。

我是繼續玩票創業呢?還是回頭打工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57

2012年上半年總結 Rathman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56fc2b0102dx97.html

賬戶表現

2012上半年,上證指數收益1.2%,深證指數收益6.52%,恆生指數收益5.46%。個人A+H綜合賬戶淨值為1.272,收益率27.2%A股在10%左右,H股在35%左右。

目前持有股票6只,依倉位大小分別為:譚木匠(H股)、惠理集團(H股)、中國平安(A股)、招商銀行(A股),民生銀行(H股)、中國人壽(H股)。

A股佔比35%H股佔比65%。譚木匠、惠理、銀行、保險基本均在25%左右。

A股還是受招商銀行拖累,2008-20124年時間,沒有賺到一分錢。但是還是那句話: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目前,招商和民生共佔我們倉位22.7%。後面不再輕易加減倉位。

H股得益於上半年在高位斬倉李寧、雨潤食品、思嘉集團等「問題股」。保住了今年H股的部分果實。譚木匠還是一如既往的表現穩定,惠理集團上半年跑輸指數10個百分點,並且我們的買入平均價偏高,對業績影響不小。

總的來說,上半年運氣較好,沒有犯過大錯誤。

 

風險控制

投資就是預測未來的遊戲,不管邏輯如何縝密,錯誤終歸在所難免。以前對自上而下的風險控制不夠。對單一公司、單一行業、整體持股針對各種可能的風險測試和控制、戰略性規劃不夠重視。

投資就是在錯誤中前進,活下來總是第一位的。

 

護城河

對李寧的投資,損失了金錢、損失了時間,收穫了一點教訓。

最容易誤解的護城河,是產品和服務在供不應求階段,持續成長和成功的公司,誤被認為具有護城河。李寧就是典型的例子,同質化競爭或者可替代性、可複製性強,一旦行業放緩或者供大於求,一大堆的問題就會暴露,兇猛的價格戰以致血流成河。

中國還屬於一個高速成長的市場,很多行業還是供不應求,沒有經歷過充分競爭,這中間魚龍混雜。另外中國人更喜歡扎堆,沒有護城河,沒有抵擋價格戰的利器,公司很難做到長期成功。沒有長期成功,談何價值投資。

李寧2004年上市,上市價格2元多;8年後的今天,價格回到4元多,算上匯率變化,算上利息,投資者作為一個整體,我們收益低的可憐。

巴菲特說過,以一年來評價公司,只有2點:1)公司相對行業平均的超額收益;2)相比較一年前,公司的護城河是否變寬。護城河、競爭優勢非常重要。

巴菲特對公司的研究,對護城河的研究,沒有特定在個別公司,是特定在行業的一系列公司,長期跟蹤,有些長達幾十年。

以商業模式、護城河、競爭優勢分析出發的投資,應該成為我們的主要方式。分析至少包括:產品和服務屬性、提價能力、替代性、供求關係、管理、商譽、低成本能力;我們追求公司長期成功的可預測性。

其他類型的投資,不完全排斥,但一定要嚴格的分散投資;且不能作為個人的主流;

 

中華老字號

以護城河出發的投資方式,「中華老字號」不得不認真研究。

最近,在看這類公司,中國相對於美國,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中,沉澱了一些幾百年的品牌,這類公司主要分佈在酒類、中藥、食品等行業。隨著中國人越來越自信,這些東西還會有更大的潛力。

當然,對這類投資的挖掘,我們已經遠遠的落後了,很多公司已經被充分挖掘,賦予極高的期望,價格已經高不可攀。但是不管現在是否有機會,跟蹤起來,等待機會是我們應該去做。這類公司,主要分佈在A股,所以,未來的一年,我們的主要精力將重回A股。

多數時候,買入言不符實、或者便宜貨是因為沒有更好的選擇,我們的股票跟蹤池需要繼續擴充。認識一個公司,需要很長的時間。

 

人性

上半年讀了很多書,最大的收穫還是讀完巴菲特的50多年所有的致股東來信。

第一,投資不是抱團取暖,也不完全是逆向,是獨立思考。

其次是巴菲特的知行合一,永不動搖;在巴菲特的字裡行間,恐懼和貪婪、安全邊際、能力圈、可預測性等等的遵守,根本就不存在問題;長期收益最大化,短期業績根本就不在乎………

對我們很多人來說,在知和行之間還有很大的鴻溝。很多時候,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我們的心在動。這是我們失敗或者沒有更成功最大的原因。

沒有好的人性,就不可能有長期成功的投資;其中追求暴利,忽視概率、風險是失敗投資最重要的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28

延益--散戶立足點:總結顯著性差異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e3id.html

投資是混亂、困難的麼,投資需要勇氣或膽識麼?延益覺得要依靠腎上腺素才能做出的決策多半不是好的決策,比如,參與賭的決策一般都依賴於腎上腺素的水平。

投資應該是清晰、簡單、前瞻、優雅。似乎,在當前市場下要找這種心態不太容易,特別是深入套牢的情況下。其實這個心態不難找,只要我們善於「總結顯著性差異」就行。

首先我們來看總結本身的風險。投資者在市場中一般處於盈利--虧損--平穩這三個狀態。延益經歷過每一個狀態的總結,他們有鮮明的特色。總得來看,每一次回顧交易進行總結,都是一次誇大偶然因素,裁剪均值回歸的自我麻醉。這也導致,總結本身就成了極具風險的行動。因果權重分配錯亂類似因果順序弄反。比如:古代人認為是雞叫導致了太陽升起,類似得還有天狗吃月等等。這類認識與股市中的「丁蟹效應」何其類似,還有「裙子長短效應」等等。同樣,《延益--散戶立足點》幾篇文章一樣具有此類風險,誰能保證說,我對市場的認識,就是市場運作的真理?

其次,看市場的風險。市場是動態的過程,人們對市場和股票的認識也是動態的過程,其中夾雜得宏觀經濟因素和微觀因素更是隨機變化的過程,最終,反應在股票價格上,往往在一段時間內(一年甚至三年),它的表現也是一個隨機過程。

最後,我們看隨機過程下的條件反射。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試驗非常著名,但對投資有意義的是另一個條件反射試驗。「對鳥兒隨機喂食,不遵循任何規律」。一段時間後,實驗者發現鳥兒都變成了「神經質」:有些鳥兒會反覆扭動脖子,認為這個動作會得到食物;有些鳥兒則會上串下跳;有些鳥兒則乾脆發呆……

寫到這裡自嘲一下,《延益--散戶立足點》何嘗不是一隻上串下跳的鳥兒?遵循這幾點,市場就會給予回報麼?別忘了,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可是隨機的。

那麼,我們如何總結?延益認為投資總結可著眼點於兩點:1,顯著性差異;2,長期積累效用。(盈虧不是重點,甚至算不上點,我們也就為了滿足虛榮,才會把盈虧掛在嘴邊。)

任何科學實驗的目的都是為了觀察某種具有顯著性差異的規律,從而讓我們瞭解事物發展的本質。投資何嘗不是?找到具備顯著性差異的規律,自然也就找到了盈利的鑰匙。顯著性規律可以分盈利性規律、虧損性規律。避免虧損性規律與找到盈利性規律一樣重要,比如:不投資IPO三年內股票就是虧損性規律。既如此,我們又何懼虧損呢?因為虧損了,就意味著我們找到了顯著性差異虧損,日後避免就是。經驗才是最寶貴的財富,因為投資越往後,資本規模往往越大。為了長期積累效用,延益寧可當前多虧一點。

對散戶而言,最可怕的是,我們本身是無規律交易者,說不清楚自己在遵循何種交易原則或投資理念。在這種情況下,輸了錢的同時,還輸了時間和經驗,長期累積效用為0如果你覺得投資是混亂、困難或者投資需要勇氣或膽識,那就意味著你做了太多無規律交易,這些隨機過程阻礙了我們的抽象總結能力。

市面上為何存在如此多無規律交易?一般來說,罪魁禍首是情緒(情緒是很難避免的),其次是消息(消息不是不能做,得清楚自己在做什麼)。這兩個因素不會絲毫幫助你成長。前輩反反覆覆強調「要有自己的投資系統」大概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必須收斂情緒交易,避免長期積累效用為0,少做無規律試驗,以免自己變成一隻神經質的鳥兒。而系統和理念,再爛,也總有改進的空間。

數量化投資也是一個找規律的遊戲,效用最高的是具有顯著性差異盈利或虧損的規律,最沒用的是無差別規律。因為避免80%的虧損也就是成功,道理很簡單。

 

延益認為:散戶需要持有具有長期積累效用遞增,且能穿透市場隨機波動的一種投資理念。不管是價值的還是趨勢的,投機的或是投資了,否則賺得再多都只是一隻神經質的鳥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74

投資雜感34——投資中的理論思維和個性總結 張東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a7b401017olz.html

投資雜感34  投資中的理論思維和個性總結

 

在學校上學學習科學技術類課程時,雖然老師也要求要獨立思考、百花齊放地發表觀點,但其實可以獨立發表見解的地方並不多,因為作為其中的知識都有系統而嚴謹的邏輯體系,當你質疑時基本都是自己原本有誤解(比如概念不清)、或者並未搞懂而已。

而股票投資,卻似乎是最適合「獨立見解」的領域。任何投資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見解,別人的不見得有多「權威」。而且,更主要的是,絕大多數人都是以「歸納 法」進行的個性投資經驗總結,以此形成自己的投資方法。但每個人的個性總結都帶有強烈的個人主見,這頗有點「盲人摸象」的味道。

這其實反映出這樣一個嚴酷的事實:如果投資也是一門學問的話,那麼這個學問的理論基礎是很不嚴謹、很不完善的。在法拉第的各種複雜甚至矛盾的電磁學實驗現 象面前,你可以有各種個人的解釋、猜測,但當你讀懂了麥克斯韋方程式後,面對電磁現象就基本不會再有所謂的「個人見解」了。這就是一個領域裡有無系統理論 的區別!

比如,現今市場上流行的一個典型的「投資見解」(有些人已經把它上升到「投資定律」的程度了):消費類股才值得長期投資,也才是大牛股的主要搖籃。理由:非週期類股,比如貴州茅台、云南白藥這些年的表現等等。

   但是,為什麼消費類股會出現很多大牛股?很少有人能從理論上進行闡述。而如果我們從更廣泛的角度觀察,即使從事實上也不能得出上面的結論:

——近20年來美國股市裡最牛的10家股票,沒有一家是生活消費類公司的(見投資雜感31,其中只有2家基因生物藥的,應歸於技術股而非消費股)。最著名的比如可口可樂等根本就排不上號。

——如果在2004年以前觀察中國股市,更得不出消費類股有大牛股的結論。當時,貴州茅台已經連跌2年、跌幅達到1/3,云南白藥、張裕等等還都在長期下跌的泥潭中掙扎呢!而更早的A股市場上的長期牛股中,哪有什麼「消費股」的影子?

   那為什麼很多人對消費類股有崇拜症呢?並不是他們從理論上考慮清楚其中的投資道理了,而僅僅是A股這8、9年來的股價表現讓他們「歸納」出了這個「投資定 律」。但是,我想說,如果你在市場上時間足夠長的話,一定會明白這個道理:某時期的市場現象,在另一個時期一般都是失效的!

在我看來,投資能力的提高,並不主要靠總結市場現象的「歸納法」,而應從理論上——就像當年的科學家面對複雜的電磁現象,不僅僅是像法拉第那樣去做實驗觀 察總結,而還要像麥克斯韋以及後來的愛因斯坦等那樣,從理論邏輯上去把其中的道理搞清楚。很多人說,投資的道理很簡單、誰都明白,關鍵是如何用。我不這麼 認為。投資研究得越深入,越會發現,其中的理論、邏輯系統非常博大精深之。只有在投資的理論研究和方法論上有造詣,才能對各種市場現象有高屋建瓴的認識。 而現在的投資人,最欠缺的恰恰是投資上的理論思維。沒有理論思維,才會陷入到不斷改變自己地投資思維的習慣中,「在大起大落的市場中保持一貫的投資思維」 就成為最困難的事了。當一個投資人在瘋狂的牛市和殘酷的熊市面前,不斷有「反思」的時候,就表明其投資思維根本沒有形成起碼的理論成分,而只不過是隨波逐 流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15

2010年至今12起中概私有化成功案例總結

http://news.imeigu.com/a/1345016903690.html

(i美股訊)北京時間8月15日 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聯合方源資本、凱雷、中信資本、CDH Investments、中國光大以27美元/ADS的價格對分眾提出私有化要約;以要約價計算,該交易中分眾估值達35億美元。這是中概近兩年來最大的私有化案例。

過 去兩年來,中概股成功私有化案例也不少,有估值高達22.6億美元的盛大,也有估值僅3190萬美元的經緯國際。當然,私有化的過程也有非常順利的、有曲 折的;被培生收購的環球天下在短短30天內完成了私有化過程;而泰富電氣歷經388天才完成私有化,而且中間還被質疑不能籌集到私有化所需的資金,幾經周 折最終才完成私有化。下表是近兩年來成功私有化的中概股情況:

由 上面的私有化案例可以看出,成功私有化的發起人一般持有較大股份,除中國安防外,其他要約方持股都超過40%;並且背後都伴隨著財團的支持。從私有化估值 上看,多數案例都在1億美元以上,只有國人通信和經緯國際的市值在1億美元以下;不過,超過10億美元的案例也很少,以上只有盛大一例超過10億美元;所 以本次分眾傳媒如果私有化成功將是中概股最大的一個私有化案例。從私有化過程所經歷的時間上看,多數案例歷時在180天以內,當然也有像同濟堂和泰富電氣 那樣超過一年的。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在公 司管理層提出的私有化要約過程中,往往都伴隨著律所的調查,主要是針對交易是否違背信託責任。從以上幾個案例看,這些律所的調查多私有化的進程並沒有太大 影響。主要是要約方籌措資金和剩餘股東對要約價格是否認同是私有化是否成功的關鍵;所以在許多案例中還有提價過程,不過提價幅度有限。以下是私有化案例的 介紹:

同濟堂

專 業製藥企業、「中華老字號」同濟堂於2010年4月8日宣佈,公司董事長兼CEO王曉春與、復興實業、香港東辰共同提出對同濟堂公司的私有化要約;要約價 格為每股普通股1.125美元(或每ADS 4.5美元,不包含ADS存放費),以現金支付,無利息。王曉春持有同濟堂51%股份,復星實業擁有同濟堂大約32%股份。該交易於2011年4月15日 完成。

泰富電氣

泰 富電氣的私有化是這些案例中最經典也是最曲折的一例。早在2010年10月11,哈爾濱泰富電氣CEO楊天夫和霸菱亞洲投資基金集團(Baring Private Equity Asia Group Ltd.以下簡稱霸菱)就提出了私有化要約收購這傢俬營汽車電機、汽車電機及驅動的自動化集成裝置的企業;要約價格為24美元/ADS。改價格較消息公佈 前一交易日收盤價溢價40.7%。

不過在消 息公佈15天後, 美國上市公司調查報告獨立撰寫人Roddy Boyd就撰文指出泰富電氣的銷售與運營費用(S,G&A)低得有點不正常;導致泰富電氣股價大跌13.58%。更糟糕的是霸菱與楊天夫還修改了 合作收購協議;修改後的協議表明,霸菱為此次交易提供10%的債權和股權融資是一項權利而並未義務;從而退出了此次融資主要合作者的角色。楊天夫還需要尋 找其他融資渠道支持該交易;在此之前楊天夫也已宣佈從中國開發銀行香港分行獲得了5000萬美元資金支持。此後一直到2011年4月16日,楊天夫才再次 宣佈已經籌集到私有化所需資金。

不過,不幸 的是第三方獨立調查機構Citron的質疑又讓本次私有化進程變得曲折起來。2011年6月2日,Citron撰文質疑泰富電氣的私有化「子虛烏有」,認 為該公司股票僅值7美元或者更低,建議投資者拋開私有化收購要約來對該公司進行估值。6月17日,Citron又針對楊天夫與國家開發銀行香港分行簽訂4 億美元的貸款協定發佈報告,質疑該貸款協議的真實性。8月3日,Citron再次發佈質疑報告,表示他擁有充分的證據證明泰富電氣存在欺詐行為。在這過程 中,楊天夫雖然進行了回應,但泰富電氣股價還是被一度打底至5美元附近。在之後的日子裡多空雙方還進行了激烈地拚殺;雪球用戶也對此事持有不同的兩種觀點 (點擊查看雪球用戶激辯實錄)。不過,最終泰富電氣股東大會還是於2011年10月31日投票通過了該私有化交易。歷經372天之後的2011年11月3日,泰富電氣漫長的私有化過程也終於完成。

BMP太陽石

2010 年10月28日,法國製藥商賽諾菲安萬特(Sanofi-Aventis SA)宣佈以5.206億美元收購醫療經銷渠道商美華太陽石公司(BMP Sunstone Corp)(BJGP),約合每ADS價格10美元;較消息發佈前一交易日收盤價溢價30%。雖然該交易受到了Abe Shainberg 律師事務所對交易中涉嫌違背受託責任和違法國家法律擅自出售公司的調查,該交易還是於2011年2月24日完成;歷時119天。

康鵬化學

2010 年11月11日,康鵬化學董事長兼CEO楊建華與Primavera資本管理公司(由前高盛大中華區主席胡祖六創建)首次提出將以每ADS 8美元的價格收購康鵬化學所有在外流通股份,將公司進行私有化退市。2011年3月21日,楊建華與Primavera再次向康鵬化學董事會提出私有化要 約,以8.0美元每ADS的價格收購所有在外流通股;要約收購價較康鵬化學2010年11月10日收盤價溢價28.2%;後來楊建華又將交易價格提高至 8.1美元。楊建華持有康鵬化學55.5%的股權;Primavera為此項計劃提供債券和股權融資。該交易已經於2011年8月19日完成。

中國安防

專 注於安全領域的發展的安防科技於2011年1月31日收到公司董事長兼CEO 的私有化要約,以6.5美元/ADS的價格收購所有在外流通的普通股。消息公佈後,安防科技由三名獨立董事組成特別委員會對私有化方案進行評估;此外,一 些律師事務所也同樣界入調查該交易是否違反信託責任,還有律師事務所也發起集體訴訟。

2011 年5月3日中消安與持股僅20.9%的公司董事長涂國身、Rightmark Holdings Limited及Rightmark Merger Sub公司簽署的合併協議和計劃修正條款;安防科技和其子公司以及他們各自代表有權從第三方直接或間接取得、徵求以及支持其他任何交易議案。在60天的 「出售」期間,該公司特別委員會財務顧問,在公司董事會特別委員會的指導下,聯繫了68機構(其中包括29家戰略機構和39家財務贊助商)來尋求其他潛在 的交易,但在60天期限到期後,該公司仍未收到其他任何交易議案。該私有化方案也就獲得股東通過,最終於2011年9月16日完成。

中消安

2011 年3月7日,中消安董事長和CEO聯合貝恩資本向董事會提出私有化要約,以9美元/ADS的價格收購所有在外流通股;改價格較消息公佈前一交易日收盤價溢 價23%。中消安董事長和CEO持有約56%股份;貝恩資本提供資金支持。隨後的3月10日,中消安就遭Vincent Wong律師事務所調查其私有化中是否存在違反信託責任,或是其他違法的嫌疑;7月份又被美律所Rigrodsky & Long發動集體訴訟。最終,該交易還是於2011年11月4日完成了。

樂語中國

2011 年3月25日,上市剛一年的移動通訊終端產品與服務提供商樂語中國就宣佈,該公司董事會已經收到了該公司高管和主要大股東所控制的公司Fortress Group組成的收購團的私有化要約;將以現金按每股7.10美元的價格收購該公司所有在外流通股(不包括收購團公司持有的股份)。上述收購團公司共持有 樂語中國46,458,314普通股,佔總股本近77.13%。此次交易所需資金將以債權和股權融資方式獲得。雖然7.10美元的要約收購價比樂語中國 2009年12月17日上市時的發行價7美元只高出0.1美元;但2011年8月22日舉行的樂語中國股東大會還是投票通過了該私有化方案;交易價格則小 幅提高至7.2美元/ADS;交易最終於2011年8月25日完成。

天獅生物

2011 年6月27日,天師生物控股公司Tiens Biotech Group, Inc(New Tiens)宣佈將以每股1.72美元的價格收購天獅生物(TBG)所有流通在外的普通股。天獅海外控股公司(TIH)計劃將所持有的TBG普通股(大約 佔TBG總股本95.1%)轉移到其全資控股公司Tiens Biotech Group, Inc(New Tiens)。TIH計劃在New Tiens與天獅生物完成合併後,New Tiens作為合併中的存續公司,並將收購所有不被TIH直接或者間接持有的普通股,在本次合購完成之後,TIH將100%控股New Tiens。鑑於之前TIH已經持有天獅生物95.1%的股份,所以此次總交易價值只有602萬美元;整個交易過程也在45天內即完成了。

盛大

通 過《傳奇》遊戲發家的盛大已經在2009年分拆遊戲業務上市;酷6也借殼華友世紀上市;旗下盛大文學也在上市進程中。作為母公司的盛大(SNDA)上市必 要性下降,而且還掣肘了其他業務的發展;所以陳天橋於2011年10月17日向盛大董事會提出私有化要約;要約價格為41.35美元,較消息發佈前一交易 日收盤價溢價24%。

鑑於陳天橋家族在盛大 持股達到69.7%,還需要籌集約7億美元資金完成私有化;他們通過摩根大通借款來彌補資金缺口;待私有化完成後就可以用盛大公司賬上9億多美元的現金還 清所需借款。所以,該交易中陳天橋家族並未因為該交易承擔任何債務;反而可以更自由地支配私有化後的盛大公司賬上資金。經過120天後,這個目前中概股最 大的私有化案例於2012年2月14日順利完成了。

國人通信

國 人通信董事長兼CEO高英傑於2011年11月12日向董事會提出私有化要約,欲以3.1美元/ADS的價格收購所有在外流通股;該價格較消息發佈前一交 易日溢價42%。隨後又將交易價格提高至3.15美元/ADS,高英傑也從國泰君安獲得了3.2億港元特別信貸完成該交易;最後特別股東大會高票通過私有 化方案。該交易最終於2012年4月17日完成。

環球天下

2010 年10月8日上市的環球天下股價一直低迷,從上市初的12美元價位一直跌至最低3美元。2011年11月21日,英國教育集團培生提出了對環球雅思的私有 化要約,要約收購價為11.0006美元;改價格較其10.5美元的發行價只有5%的溢價,不過較消息公佈前一交易日溢價105%;而且在消息公佈前環球 雅思還因為消息洩露而大漲。所以對環球雅思股東很有誘惑力。培生沒有在消息公佈後提交,交易便在30天後的2011年11月21日順利、快速地完成了。

有意思的是,此次私有化消息提前走漏,有6人因涉嫌內幕交易成為了SEC指控的對象;4個個人賬戶和一個公司賬戶在消息公佈後的15天內就被凍結了資產。

經緯國際

經 緯國際董事長及CEO杜建國於2012年1月6日向公司董事會提出了私有化要約,要約價格為1.56美元/ADS。Rigrodsky & Long, P.A.律所第二天就對該私有化方案進行調查,稱調查將圍繞該方案可能存在違背信用和法律之處,以及要約價格是否合理。2012年2月16日,杜建國又將 要約收購價提高至2.2美元後,董事會通過了要約收購方案。2012年3月30日經緯國際從納斯達克退市,也標誌著該私有化交易完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