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成功之道 區樂民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8D%80%E6%A8%82%E6%B0%91/art/20121221/18108423

久不久便有讀者問我:「怎樣才可以當專欄作家?」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真實故事。
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熱愛電影。他希望做影評人,於是寫下影評,投稿報章,可惜總被投籃。
屢戰屢敗,多數人都會灰心,但他知道,世上沒有失敗,除非你不再嘗試。
他於是想出一個獨家賣點,就是做「最新鮮的影評」作者。每次有新電影上畫,他買票看第一場,然後立刻跑回家寫影評,並親自送稿到報館。
誠意是會打動人的,但他還擔心不足夠,尤其當他看見報館編輯的案頭永遠堆滿稿件,他怎能突圍而出呢?
想呀想,他終於想出辦法。
他把稿件放入一個特大號公文袋,無論公文袋被放在哪個角落,編輯總會看見,久而久之,編輯未打開公文袋,已知道是誰人寫的稿。
就這樣,他當上影評人,經常在專欄發表文章。
後來,他做了電影助導,做了編劇,現在是個知名度甚高的導演。
我常常說,當你知道自己的興趣,認清自己的能力,然後全力朝著目標進發,沒有人能保證你會成功,但你很大機會成功。
天天坐在家裡,慨嘆懷才不遇,十年後,你仍然是坐在家裡,慨嘆懷才不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338

入主ING後再一次成功出擊 蔡明忠直取華一 富邦金版圖放眼國際

2013-01-07   TWM
 
 

 

四年前,富邦金購併ING安泰人壽,從此讓富邦金登上台灣金控獲利王寶座至今;四年後,蔡明忠再度發動攻擊,直取中國的華一銀行,就此成為兩岸三地都有子行的銀行家,從此登上世界舞台。

撰文‧劉俞青

﹁這是一場花了很長時間的購併,不是一、兩個月的事。」同樣的話,四年前,其實龔天行也說過。

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下午三點鐘,富邦金總經理龔天行宣布了這項讓外界企盼許久的好消息:富邦金斥資六十四.五億人民幣(合三○六億新台幣),買下中國的華一銀行八成股權,頓時間各種聲音四起。

市場上各式看法都有,面對質疑或挑戰,龔天行回答起來氣定神閒,因為這個情形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同樣是冷颼颼的年底,○八年的冬天,富邦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姿,砸六億美元買下ING安泰人壽,當時也引起外界許多質疑,甚至有媒體以ING安泰可能有「千億缺口」,將對富邦金留下禍根形容之。

但購併效益逐漸發酵,隔年富邦金獲利一路攀升,不僅從此穩居國內金控的獲利王寶座,較之第二名金控的每股盈餘,甚至多出一元之多。

如今,富邦金壽險業務對整體金控獲利貢獻度,已經超過銀行,蔡明忠以實際成績證實當初決定是正確的。

不僅正確,上一役的勝利,還在這次推了富邦金一把,才讓蔡明忠在最後一刻,從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手上搶下華一銀。

據了解,一年多前,在華一銀最大股東寶成集團蔡其瑞心中,還是把國泰金當作第一對象,直到蔡明忠以漂亮的出價,吸引蔡其瑞的注意。

據當時參與交易的內部人士表示,除了出價高之外,蔡明忠還邀請蔡其瑞入股富邦金,並秀出富邦金過去幾年的高獲利與配息,終於得到蔡其瑞青睞。

但是時空更替,這一次購併華一銀的實質意義,已經完全與當年的ING安泰不同了。

「上一次的ING讓富邦金一躍成為國內冠軍,但這一次買下華一銀,蔡明忠是直接跳上世界舞台了。」說這話的是一位這次也參與華一銀競逐,最後敗在蔡明忠手上的金控董事長。

與全球性大型銀行並列

華一銀行是一家有中國全區執照的銀行,據點除了上海之外,還包括天津、蘇州與深圳,共四家分行及十家支行。目前除了本地民眾的人民幣零售業務還未能開辦之外,其他所有業務都能執行。

而預估在富邦金正式入主之後,因為終於符合中國銀監會所謂「銀行必須由有經營銀行經驗的業者經營」的規定,預料本地的人民幣零售業務,也會很快核發下來。

根據統計,目前全球在兩岸三地都有子行以上規模的銀行只有五家,台灣除了富邦金躋身其中之外,另外四家分別是花旗、滙豐、渣打與星展銀,都是全球性的大型銀行,蔡明忠靠著華一銀一役,也擠上華人世界舞台。

兩場購併,幫助富邦金脫胎換骨,從此成為全球華人金融市場裡,難以忽視的勁敵。

富邦買華一 到底貴不貴?

任何一樁購併案,買的人說便宜,沒買到的人頻唱衰,究竟,富邦金砸306億元買華一銀,到底貴不貴?

按照富邦金的算法,是用「未來」增資10億人民幣後的淨值,去推算「現在」買價的股價淨值比,算下來是2.18倍,這種算法固然是稍嫌「美化」了點,但即使還原真實面貌,先不看未來的增資,當前富邦金是花56.5億人民幣買下8成華一銀行股權,華一銀今年上半年為止的淨值為27.02億人民幣,換算下來,實際的股價淨值比為「2.61倍」,等於溢價185億新台幣。

以近年台灣內部金融業的購併案來說,被稱之為「天價」的元大證併寶來證,股價淨值比不過1.72倍,2.61倍的價格,當然不能說便宜;但富邦金不是笨蛋,從口袋多掏出來的錢,買的是什麼?

市場資深人士分析,華一銀的特殊性有二:一是稀少性,目前台灣金融業能夠拿下直接經營權的大陸外資銀行,放眼除了華一銀,沒有其他了(一般參股的上限是19.99%);二是規模,以目前華一銀的規模,擁有4家分行10家支行,同業估計,目前台灣只有永豐金已經拿下開立子行資格,要推展到華一銀現今的規模,樂觀預估至少也要5年以上時間。至於其他連子行影子都沒有的台資銀行,蔡明忠這一步跨出去,至少領先8到10年,這個差距,在蔡明忠的算盤上,價值就超過185億元。

貴不貴?見仁見智,但蔡明忠沒時間辯駁或澄清,因為,中國市場的挑戰已經開跑,貴不貴?對不對?時間會證明。

兩岸三地金融業五霸主

——目前在台、港、中都有子行以上規模的銀行

中國

銀行 據點數 總資產

滙豐 139 —

渣打 92 —

花旗 61 5987

星展 28 —

富邦 14 1927

香港

銀行 據點數 總資產

滙豐 100 807300

渣打 77 35941

星展 54 13370

花旗 46 5592

富邦 24 2392

台灣

銀行 據點數 總資產

富邦 127 37858

渣打 88 7270

花旗 65 8148

滙豐 45 5471

星展 41 2539

單位:家;新台幣,億元資料來源:各銀行、《今周刊》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54

李彥宏:做巨頭看不上的東西才能成功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5093.html

  鳳凰科技訊 1月12日,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今天的極客公園創新大會上表示,在中國互聯網「三座大山」面前,創業者只有做大公司看不上的東西才能起來,「FACEBOOK之所以起來,不是因為谷歌沒有模仿,而是谷歌看不上FACEBOOK,覺得也沒什麼技術含量。」李彥宏說。

提到國內互聯網的三大巨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李彥宏表示,面對三座大山,如果想做一個他們已經很擅長做的事,這是不合理的,美國也一樣,FACEBOOK之所以起來,不是因為谷歌沒有模仿,而是谷歌看不上FACEBOOK,覺得也沒什麼技術含量,就是大學生之間為了找女朋友做的,就是在學校裡做做,看不上,所以FACEBOOK就起來了。

 「我相信中國的互聯網也是一樣的,你做的東西一定是那些大企業看不上的。」李彥宏說。

談到創新,李彥宏表示所謂創新,就是你認為是對的,你認為是有前途的,但是大多數多不認為有機會。「如果我做的東西被大傢伙看上之後他一做我們就沒機會了,你做一個東西如果大家都覺得好,就沒什麼意思了,你做好幾年了,他還不覺得好,這才是真正的創新。」李彥宏表示。

  以下是對話李彥宏全文:

張鵬:極客公園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歡迎來到極客公園年度創新大會,特別高興今天把王仲請來了,前兩天都是我主持,王眾的評論是本來挺歡樂的一個事讓我主持的不歡樂,今天由你來主持,我做一些比較嚴肅正經的事情,歡樂就到這。

很多朋友已經不是第一年參加今天極客公園創新大會了,有些人可能還會記得第一年創新大會時候真的不叫大會,其實就是一個小會,在清華的一間教室,大概能坐一二百人,印象最深的是教室階梯上都坐滿了人,因為我們在談如何真正在中國做產品,如何讓產品的力量崛起,我相信這都是一群相信創新的力量、相信產品力量的人,就像剛才視頻裡講的,他們有自己的信仰,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們一直跟隨他們,希望能夠幫助他們區市縣他們的夢想。在過去的一年裡,極客公園大概組織了很多場活動,可能有六千人參與過線下活動,一年裡大概有180位演講者來到極客公園分享他們對產品的KNOWHOW和他們對產品的理解,我們把這些東西放在極客公園小小的網站上,都有超過一百萬的觀看量,甚至前段時間我聽說有的學校的學生們把這個當成課外的課程明天觀看,我們的壓力很大,我們覺得我們在視頻上做的太不專業了,非常不復課極客精神,今年一定做的更好。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裡,我們得到了很多業界領袖和精英的幫助,他們跟所有產品人一樣,相信創新和相信產品的力量,這些人他們是成功者,他們的產品已經有了千萬甚至上億的用戶,但是他們都願意把自己的精神、思想分享給大家,就像剛才闞凱力錄製的一段視頻,其實還有一句話沒有在視頻裡出現,他說第一批成功者是為這個社會定下基調的人,互聯網上第一批創新的人一定會幫助我們堅持信仰,今天我們請來了一位非常重量級的嘉賓,在中國互聯網掌管著最有價值的企業,同時還是最有神秘感的,因為很少露面,甚至很少出席外界活動,但是今天不是因為我們,而是因為你們,因為在座的所有的產品、相信產品力量的人能夠把百度公司的創始人CEO李彥宏先生請到我們的現場,有請!

可能在產品這樣的人群中,我想替他們問幾個問題:為什麼不像互聯網圈那些所謂大老經常發些聲、經常出席一些活動?你為什麼保持這麼強的神秘感?這是什麼原因?

李彥宏:不是故意要保持神秘感,我天性就是這樣一個人,我並不喜歡天天跑出去跟人家打交道,也不希望我的名字被每一個人都記住,不希望走到大街上大家都認識我,對我來說並不是我追求的東西。到今天為止,波度這個名字其實已經基本家喻戶曉了,即使我是一個不喜歡出去到處說、到處做秀的人,百度仍然可以做成家喻戶曉的品牌,我覺得這就可以了,我不需要做各種各樣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到這來,一進來就看到這麼多年輕的面孔,尤其是剛才放的音樂,在這走了一圈,我自己都想要跳起來了,一類人的話我就願意多說一點,如果人群跟我不太一樣的話,我更願意把時間花在時間上、花在技術上、花在電話前面,這是我本性使然。

張鵬: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李彥宏還是比較宅的,基本可以這麼理解,宅沒什麼不好。相信在座很多人都有個問題想問,百度在中國互聯網過去將近十年時間裡對中國互聯網有非常非常重大的意義,很多人的生活因為百度而改變了,當然百度因此獲得了價值,現在逐漸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不斷是移動互聯網,還是智能設備的普及,帶來了越來越多用戶行為習慣甚至整個環境的變化,在新的時代裡,我們非常想瞭解的是您怎麼思考?在新時代,百度對整個社會、對外界環境怎麼創造價值?同時怎麼實現百度新的價值?

李彥宏:我覺得還是很令人興奮和激動的,十幾年前我從美國回來創業的時候,那時候中國互聯網很小,現在規模完全不一樣了,我回來的時候中國大概一千萬網民,現在5億多,全球第一大互聯網市場。那個時候在座很多都是產品經理類型的人,我2000年回國時候,我說我要招PM,當時沒有人知道PM是什麼,今天這樣一個行當已經開出這樣有規模、有檔次、有體量的會議,其實當初是完全不敢想像的,百度除了做了一個搜索引擎之外,我們也創造了很多新的行業,給大家帶來一些新的認識。移動互聯網起來之後,為什麼剛才說興奮和激動呢?好像很多東西又要重來一遍,把PC互聯網嘩的一下推翻了,又有很多新東西出來,最初我拿到手機時候,有一個朋友跟我聊天,說你覺得手機有什麼樣新的創新機會?怎麼樣能夠讓手機更有PC Power,我說我看到一個虛擬鍵盤,我說手機如果有這種鍵盤,手機就跟PC一樣了。再過幾年,你會發現為什麼需要鍵盤呢?鍵盤是一個逐步要被淘汰的東西,在手機上,手指的觸摸、聲音、拍照各種各樣新的輸入方法會給用戶帶來很多新的體驗,也由於這些體驗,不僅在改變消費者使用產品的習慣,其實也在改變一個類型的產品在整個生態圈中的地位。其實過去一兩年不停的有新的東西出來,不停的有新的認識產生,我跟移動部門開會,可能一個星期要開一次會議。

張鵬:一個星期跟一個部門開一次會議?

李彥宏:對,移動部門是我直接管的,每星期開一次例會。每講一次,我們對於一個產品的認識又進了一步,甚至又發生了一次改變,這樣的狀況只有在十幾年前PC互聯網早期時候能夠找到這種感覺,一方面似曾相識,另外一方面又覺得擁有這麼多的可能性,所謂的似曾相識,十幾年前居然想到可以幹這個事,現在想到居然手機、居然移動互聯網可以幹這個事,每週都有這樣的感覺。什麼是真正的入口?什麼是最關鍵的應用?其實現在大家是沒有定論的,作為百度來說,我們當初三五個人在一起攛了一個小公司,我們必須做大公司應該和可能做的事情,我們希望把移動互聯網這個生態圈建的更加健康,我們希望搭出一個好的平台來,能夠讓越來越多有產品夢想、有技術夢想的人能夠作出一些改變世界的產品,比如我們做的運營存儲,各種各樣新的應用可以不用再去租服務器,我提供各種各樣的環境,讓開發者來開發他們想要做的東西。百度目前主要移動互聯網的認識是希望搭平台,希望進到良好的生態系統中。在這個生態系統當中,如果能夠找出各種各樣好的應用,我們會很高興,如果見證一些應用,也從中獲得一些啟發,甚至從中獲得一些收益,我覺得百度就起到了應該起的作用。

張鵬:當所有人在替百度思考是不是以後不是第一入口的時候,用平台方式跟其他創新創業者一起推動這件事情,然後你們在裡面尋找一套生態系統可運轉的模型。

李彥宏:入口還需要,人對信息的需求並沒有發生變化,發生變化的是需求的形式,在PC互聯網上,大家習慣使用鍵盤,在搜索框中輸入關健詞,手機上輸入形式發生了變化,可能是語音,可能是圖像,可能是各種各樣的手勢,但是人們對信息的需求或者我們用信息、用其他的應用滿足用戶需求這點仍然是一個非常非常根本的用戶需求,我們會滿足好這點,但是僅僅做好這點對於百度這樣一個公司來說是不夠的,相當於把我們該做的事做好,除了這些事之外,我們希望能夠找出更多新產品,有更多創新,有更大的發展,相當於在起另外一件事,除了入口這個事,我想做移動互聯網生態圈這個事情。

張鵬:對於百度來講,所謂入口的概念,是要看到搜索因為背後的東西其實是在變化,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文字的搜索。

李彥宏:背後的技術含量是非常高的,語音識別也好,圖像識別也好,計算機識別也好,這些東西都研究了很多年了,起碼研究了四五十年,但是過去這些研究其實沒有真正能夠把這些技術推到可實用的階段,學術界的研究和實際的產品一直是分離的,我們做一個語音助手這樣的東西,更多的人是在探討娛樂價值,我說句話,你回句話,真正的讓計算機或者讓手機理解人們到底是什麼意思並且幫你把這事辦了這件事情的技術含量是非常高的。

張鵬:你認為現在技術還沒到這個程度?

李彥宏:現在的技術還不完全,但是現在的技術已經比一年前的技術好了很多。過去的一年裡,在這方面的技術發展非常快,比如語音識別準確率提升的速度比過去15年提升速度的總和還要多,移動互聯網爆發之後,需求強了很多,另外,技術也發生了非常本質的改變,這些改變剛開始,再過兩年、三年這個技術會變的非常非常實用,當這個技術很實用的時候,從產品角度來想,如果真是可能的,如果真的準確率是足夠的,那麼我們可以做什麼事情,語音是這樣,圖像也是這樣,我們新招一個做多媒體技術的同志,他說做人臉識別,本度有相冊產品,現場給你拍一張照,我可以檢索出來你的相冊裡有哪些照片是你的,後來我說我們為什麼不能把這個技術運用到整個互聯網圖片中去呢,他說我們可以,但是需要很多錢,需要很多服務器,成本很高,學術界出來的人覺得這是不大可以實現的,我們在工業界做這麼長時間,這樣的事情一旦做了,是可以出現以前人們想都不能夠想到的結果,我在大街上看到一個人,他給你拍張照片,我馬上可以知道互聯網上還有哪些照片,包括這個人是誰,這樣的事情以後會越來越多。

張鵬:而且會通過像百度這樣的大型企業加速這個進城。

李彥宏:我們希望大幅度的推進。創新公司可以想有了這樣的東西我們可以做什麼,圖像是這樣,其實語音識別也是這樣,最好能夠做到92%左右,比以前的精度高了很多,日常對話92%還是不夠的,再過兩三年,準確率可能達到98%,達到98%是什麼概念呢?就是跟正常人是一樣的,我在這說話,說100字,準確率到這個程度時候是完全不一樣的,各種新的傳播和創新會出來,我每天想想這些東西,覺得太令人激動了,太多的可能性。

張鵬:技術這兩個字你說了不下三四十次了,你好像是對技術特別有感情的人,你是不是這樣的?你為什麼會有這個感覺?現在大家在互聯網上有一個感覺,互聯網技術到今天也就這樣了。你覺得技術還是最關鍵的要素嗎?

李彥宏:當初做百度的時候,大家看到了表面上就是一個搜索框,背後所需要的技術是非常複雜的,我們做了這麼多年,最主要的技術都投入在這方面了,後來出現了所謂的云計算,出現了新的機會,都是為了當初解決文字的檢索,文本跟計算機技術以前的關係型檢索,催生了新的一代。靠這些技術我們可以改變很多人的生活,我們可以作出非常優秀的搜索引擎,今天靠云技術,靠圖像識別技術,靠Video視頻技術,靠自然語言的理解能力,這些又會把移動互聯網推向新的高潮,如果我能夠靠我健康的東西改變人的生活,我自己確實對技術非常渴望,我愛好上網。這就是我的幸運之處,我的工作和我的生活幾乎是沒法分開的。

張鵬:可能你也算中國比較老資格的一批極客了,當年互聯網開始出現的時候第一批做這個事情的,我們自己叫極客公園,現在國內越來越多的開始覺得極客這個詞好像挺酷的,這個概念從變成了滿時尚的概念,但是大家沒有真正探討過什麼叫極客精神,您作為一名資深極客,您覺得在您的心中所謂的極客精神是什麼樣的?代表了些什麼東西?

李彥宏:我覺得原意應該還是目前最主要的意思,就是對技術的信仰,這個人確實達到了對技術痴迷的狀況,而且他自己的使命可能就是靠這些技術作出改變世界的產品,現在看到,整個中國極客群體也好、極客公園的組織和活動也好,加上了很多時尚元素,確實會讓人更加陽光一些。

張鵬:不管怎麼說,對技術的信仰、對技術的追求是非常重要的。

李彥宏:對,這是最根本的。

張鵬:我不知道你怎麼衡量?你作為這麼大級別的互聯網公司的最高層,你會回補跟一些產品經理做一些交流,或者說你怎麼噴噴盤我認為這個經理很好,你是怎麼評判這個事情的?

李彥宏:我特別喜歡評判,我跟產品經理開歸是非常頻繁的,我也會把我的觀察告訴我們的高管,說這個產品不錯,那個沒包括,我會有自己的一些判斷,很多判斷是來自於我的問題,我跟產品經理打交道時候,我通常自己不會提解決方案,發言時候我通常是最後一個發言,我雖然經常忍不住想說話,但是一般情況下都是忍到最後才開始說,我一般是提問題,我主要是看他回答問題的思路清楚不清楚,有些人會發生條約,A、B、C都覺得很好,突然一下到了E了,中間D沒有了,這就是一個問題,作為產品,你得把ABCDE都想清楚,做到C的時候,沒有D就做不下去了,很成問題,已經嚴密的司機思維的情況是很重要的。

張鵬:你剛才談了很多技術,包括極客公園社區裡也有一些討論,大家說產品經理要不要懂技術?如果懂技術,應該懂什麼技術?對技術是什麼形態?

李彥宏:我覺得產品經理可以懂技術,也可以不懂技術,但是要對技術敏感,不管是懂不懂技術的產品經理都應該有一個信仰,技術永遠不是問題,技術的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我們看到有兩類產品,一類是以前學計算機的,後來不編程序了,轉去做產品經理,另外一類,以前對計算機一竅不通,就是對幕後需求就非常強烈的感覺。中國計算機的人對產品一點感覺都沒有,對產品有感覺的你不知道他以前是干嗎的,有些是酒吧裡調酒的,有些是做銷售的,做什麼的都有,但是那些人能夠從普通用戶角度思考問題。早期百度的PM都不是計算機背景的,後來把他們這一批人帶出來之後,我發現這是一個缺陷,沒有計算機背景,你永遠認為技術不是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但是由於他們對這個技術不是那麼清楚,經常被技術人員嚇回去,他一提一個什麼想法,技術人員說實現不了,或者說成本很高,或者說做起來速度會很慢,可能就不做了,太多這種PM背景,很多靠技術能做起來的產品就做不起來了,我們近幾年來公司裡鼓舞更多的學計算機的人轉為做PM,更加碰橫一些,有些人對終端用戶以後敏感,有些人對技術特別敏感,大家合起來就可以做一個優秀的產品。

主持人:你們在公司推編程馬拉松,這是什麼概念?

李彥宏:長期以來,我們公司有一個所謂的PC委員會,大家有什麼想法就提交給產品委員會,資深人一看可能很多人覺得不靠譜,後來就沒有人提了,然後我們想百度就沒有創新能力了嗎?後來我想想光靠提想法是不夠的,想法太多了,非常容易想到。但是既能提議又能幹的就進了一大步,我們說我們搞一個編程碼,禮拜五晚上開始編程,把想法實現,到禮拜天開始檢驗成功者,一個桌子一個桌子的看,必須作為一個程序編出來。我一開始也覺得光停想法可能不行,現在又讓它實現,那更不行了,我抱的期望值並不高,由於你的要求在變成,他在技術上就歸選好多的事,我們做了好幾屆,一屆比一屆出來的想法的質量要高。而且就是很典型的技術和想法。你剛才也談到前幾次覺得百度沒關係,現在對大公司來說,很坦然,我認為對大公司都是兩種問題,從歷史上來看,大公司都會遭遇創新層面的競爭。

主持人:過去一年裡,不管騰訊,還是前兩年馬云的阿里巴巴都在做結構的儲存,很多人說百度也要做這樣的事情,百度在這方面是什麼思考?

李彥宏:我們對面臨同樣的問題,一方面互聯網市場已經非常非常大了,像百度這樣的公司規模很大;另外在方面,這個市場又在快速發話,原來的結構可能不適應新的市場準備了,在這種情況下,隨著市場的變化,再看看有沒有更加的考慮,往回看幾年,機構在過去兩三年已經發生了大的變化,本質上一樣,你要不停的調整組織架構,適應新的市場。

主持人:這種變化也在發生?

李彥宏:在發生。

主持人:怎麼解決大企業持續戰鬥激情和進取心呢?

李彥宏:我認為這是世界難題,每一個領域每一個大公司都面臨這樣一個挑戰,一方面體量大了,是很大平台,在這個平台上做很多事,另外一方面,由於大導致效率下降。怎麼樣讓我們做的更好?既能夠有大的平台的優勢,最簡單的優勢,現在如果一個小公司說我有一個什麼新的想法,我想讓五百萬用戶試試,問題是你上哪找五百萬用戶。百度就可以試試這個平台是否行,這是大平台的優勢。另外一方面,人多了以後,溝通成本就增加了,大家會有不爽的感覺,怎麼樣在機遇上保證每一個人都很有激情、很願意做事,這樣的人在大的系統裡被發現、被認可、被提升。

主持人:前段時間我們也看到內部一些講話,其中講到狼性的核心是先讓狼有肉吃,你們怎麼理解?

李彥宏:我思考了比較長的時間,你做的東西也不一定將來在市場上產生多大的影響,但是從你的做的事情我能夠看到你這個人的潛力在哪裡,我們會讓你到更好的位置發揮,我們有最高獎,一個不到十個人的團隊,可以給你百萬美金的大獎。

張鵬:之前我們看到了一張照片,請導播把照片切出來看看,我記得好像不止一個團隊。

李彥宏:去年三個團隊。

張鵬:每個團隊一百萬美金嗎?

李彥宏:對,每個團隊一百萬美金,而且必須是基層員工,這樣的機制可以讓基層員工做的工作更有機會獲得認可,自己也獲得相應回報,我們在不停的想各種各樣機制,能夠讓這些同學們在大平台上有真正施展的舞台。

張鵬:在更深層次的方式上會不會有補充?

李彥宏:比如愛奇藝,就是獨立公司的運作體制,相當於就是給他錢讓他做,有一天做好了可以上市,做不好我給你兜著。

張鵬:我額外再問一個話題,每天都有很多創新產品,以前中國也有這樣的說法,中國創業很難,上面有三座大山,產品出來以後可能被模仿,您怎麼看待這樣的事情?未來有沒有可能更能夠讓創新者以更合理的方式體現他們的價值?而不僅僅是總是在強者更強的環境下。

李彥宏:在這點上,我的看法可能跟很多人不太一樣,所謂三座大山,如果你想做一個他們已經很擅長做的事,這是不合理的,美國也是一樣,FACEBOOK之所以起來,不是因為谷歌沒有模仿,而是谷歌看不上FACEBOOK,覺得也沒什麼技術含量,就是大學生之間為了找女朋友做的,就是在學校裡做做,看不上,所以FACEBOOK就起來了。我相信中國的互聯網也是一樣的,你做的東西一定是那些大企業看不上的,所謂創新,就是你認為是對的,你認為是有前途的,但是大多數多不認為有機會,如果我做的東西被大傢伙看上之後他一做我們就沒機會了,你做一個東西如果大家都覺得好,就沒什麼意思了,你做好幾年了,他還不覺得好,這才是真正的創新。

張鵬:反正創新很難做。

李彥宏:谷歌做的時候雅虎也覺得搜索有什麼好做了,誰做的好我用誰的就是了,微軟那會兒也覺得互聯網不就是另外一種形式的軟件嗎,後來說是媒體,都是非常不一樣的才能起來。

張鵬:創新其實還意味著對這個市場的判斷其實有跟別人完全不同的角度,別人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可能才能體現創造價值,公理是不需要論證的。

在接近尾聲的時候,我再問幾個具體問題,在過去幾年裡,中國互聯網上有哪些產品給你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包括剛才也談到了產品經理人應該關注技術,他們要看哪些技術?哪些方向?

李彥宏:很多產品,像百度以外的產品,像微信,這都廣泛認同的成功產品,百度這幾年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其實下的功夫更大一些,是厚積薄發的狀態,很多東西出來之後是會非常有競爭力的,我沒有急著推產品,主要是想搭生態系統,讓更多的人在這裡做產品,最近一年多以來我們也做了很多我認為體驗非常好的產品。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我覺得會有非常大的前景。百度手機上的瀏覽器、輸入法等等都是用戶體驗非常好的。有很多新東西使用起來都是非常有意思的,這些東西會越來越多。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我更看重的是我們搭架子,我們造生態系統,讓優秀的創意能夠在這個系統裡獲得更快的成長。

張鵬:就像商業價值今年寫過的一個報導一樣,說百度要向下沉,做土層,希望能長出更多的植物來,更多的花花草草。

李彥宏:沒錯。

張鵬:剛才說到如果然產品經理關注技術,同時要對技術有所積累,有時候技術能顛覆一切,在這方面,您有什麼建議?

李彥宏:之所以覺得很興奮、很激動呢,就是因為這個技術不是某一項技術,是從最基礎的芯片、各種各樣硬件一直到最高端的東西,大學裡學計算機有可能學到的任何一個領域現在都有各種各樣的創新,都在快速的發生變化,抓住其中某些東西,可能就能夠做成很好的事情,比如一些硬件,像戴在腕子上的手錶可以測量血糖,我剛才講到語音技術、圖像技術,各種各樣技術會帶來很多機會,不是某一項技術,幾乎你能夠接觸到的所有的接觸點都有可能發生非常大的。

張鵬:有人講技術的進化不是線性的一代一代的進化,很多是橫向的,因為幾個技術的疊加或者橫向關聯,瞬間能引爆技術,包括今年談的語音,像唱吧、啪啪這些新東西,可能跟智能設備、跟3G網絡相連,其實不是語音技術東西,你建議大家要有更寬廣的技術視角。

李彥宏:沒錯,也不一定一個人什麼都懂,這不現實。你要看看其他地方,沒準其他地方能給你新的啟發。

張鵬:因為時間有限,我們已經很感謝李彥宏能夠在年底很忙的時候抽出40分鐘時間跟大家交流,我們也希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711

解密「快時尚」餐廳:外婆家和綠茶的成功之道 Romne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g455.html

Romney:轉一篇文章,挺好玩的商業案例。有待繼續觀察。餐廳感覺上做高周轉和高毛利都可以盈利,但是連鎖餐廳做大的,貌似只有做高周轉的麥當勞這種店舖。高毛利往往意味著對客戶服務體驗的高要求,這個貌似不容易複製,無論是周到的服務,還是獨到的口味,複製起來,都不容易。要想做大,還是得靠高周轉和成本控制吧,這個複製起來容易的多,麥當勞幾乎不需要專職廚師。但是對於此類中餐連鎖,還是持懷疑態度,等餐是一件相當極其以及無比痛苦的事情。

 

一盤份量十足的麻婆豆腐,只要三元錢。外婆家的服務員每天都會被問道:「會賠錢嗎?」
  在物價、人力快速上漲的背景下,大多餐飲公司都只能被迫漲價,但吳國平在杭州創辦的中餐連鎖餐廳外婆家卻成為行業中的價格殺手。另一個與之特點相仿的綠茶餐廳,也來自杭州,其8塊錢一缽的干蝦蘿蔔絲湯同樣被懷疑售價已近成本。現在,這兩家公司正在飛快擴張,外婆家的全國門店已近60家,綠茶為14家。
  會賠錢嗎?吳國平告訴《環球企業家》,能平衡好顧客量跟價格的關係,就能賺到錢:「菜價定得低,就必須要顧客量大;菜價貴了,量就會下來。」
  在外婆家、綠茶排過隊的顧客,的確知道這兩家餐廳的顧客量會遠超一般餐館,幾乎每天都有大量的顧客排在門外等著就餐。比如綠茶2012年11月在上海開出的中山公園店,開業幾天之後,五點鐘去排隊也需要等到七點之後才能吃到晚飯。
  餐飲行業以翻檯率來衡量運營情況。一般情況下,如果一家餐廳一天能夠翻3到4次台,通常就實現盈利—翻4次台,可以理解為餐廳平均每張桌子都有四撥客人。例如小肥羊的日翻檯次數平均是3,海底撈生意最好的時候能夠翻檯7次,而「快火鍋」呷哺呷哺每天的翻檯次數則能達到8以上。綠茶餐廳創始人路妍告訴本刊,綠茶平均翻檯率為6到8次,在大本營杭州甚至可以達到12翻到14翻—這意味著每天中午十一點到晚上十點之間幾乎一直滿座。要做到外婆家、綠茶這麼高的翻檯率,餐館必須有足夠多的顧客願意在門外排隊等候,否則顧客的銜接出現空缺同樣會影響翻檯率。
  外婆家和綠茶重構了餐館與顧客之間的關係。吳國平的理念是,餐館通過降低菜價把一部分利益讓出來,而顧客也讓出利益—讓出利益的形式是花時間排隊,來讓餐館提高運營效率。如果顧客不願意花時間排隊,那這個商業運營模式就將破產,客流很少的餐館把菜價訂得如此低必然會虧錢進而關門。所以低價餐廳模式的出現,也可以理解成外婆家及綠茶找到一套運作方法,讓顧客參與進來共同來為控制成本而努?力。
  在中餐連鎖行業的發展過程中,俏江南曾為一種代表模式,通過強調裝修及品牌來實現菜價的提高;海底撈則為另外一種具有少量追隨者的代表模式,通過極致的服務來讓顧客成為忠實「粉絲」並形成口碑營銷。
  外婆家和綠茶正在嘗試的則為全新模式。在高翻檯率及顧客心甘情願排隊背後,它們還有更多運營秘訣來實現低價。
  將專長發揮極致
  在創辦外婆家之前,吳國平曾經管理過國企的工廠,看慣了工廠裡的流水線,現在他自稱沒有人會比他更看重餐館標準。
  在當前的餐飲行業,標準化早已不是秘密。一家連鎖餐廳需要制定SOP(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即標準作業程序),通過中央廚房統一菜品的採購、製作、份量、口味,來保證給顧客提供統一味道的菜品,從而提升服務質量。目前的外婆家沒有名義上的中央廚房,卻有功能相似的配送中心。吳國平將之看成是一個長線投資,隨著自己的餐廳規模越來越大,這個花了大成本打造的配送中心將成為標準化中的重要一環,給「外婆家」帶來越來越小的邊際成本。

在外婆家的團隊裡,做採購的團隊被分成了供應部和標準執行部兩個部門,前者負責中餐中蔬果和一些本地食材的採購,而後者則擔負著把「外婆家餐廳」升級為「外婆家工廠」的重任。不同於供應部,標準執行部不用每天逛農貿市場,其任務之一是尋找能夠大規模生產食材的工廠,並將雞鴨魚肉等食材的宰殺和粗加工處理找到外包方。規模化採購使其能從供應方處得到優惠的價格,工廠還會將外婆家所需的食材進行粗加工,從而減少外婆家的人工成本。

   吳國平特別介紹了杭州門店菜單上的新品「鴨葫蘆」。這道江浙名菜被外婆家的標準執行部研究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出現在菜單上,被吳國平看作是餐廳將菜品工序標準化和規模化的最佳範例。
  「鴨葫蘆」的傳統做法需要剔除整個鴨架骨,且製作過程中鴨子不能破一點皮。由於剔骨技術太難,不僅能做「鴨葫蘆」的廚師難找且工資很高,即使找到了,一個廚師一天也做不出幾隻鴨。技術太難、效率太低使得「鴨葫蘆」早在二十多年前的杭州便賣出過四十多塊錢的高價,所以放到如今,大多能提供「鴨葫蘆」的餐廳給出的價格也很高。外婆家反覆研究如何將鴨子的剔骨工序分解量化,隨後派出技術人員前往供應工廠做培訓,由工廠對原材料進行批量的剔骨處理。在經過外婆家檢驗後,剔骨完畢的鴨子會被送到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再將「鴨葫蘆」所需的其他食材和調料一一按規定份量配好裝袋,再由外包的物流公司送往各個門店。來到門店後,剔骨處理完畢、食材和調料搭配完畢的「鴨葫蘆」只需最後的烹飪便可上?桌。
  如今「鴨葫蘆」在「外婆家」的菜譜上售價是58元,與其他餐廳價格相比堪稱極低。雖然種類繁多、烹飪手法多樣給中餐的標準化帶來了諸多阻礙,但吳國平每年都會給標準執行部定下指標,規定他們該年需要完成多少道菜品從門店純手工製作到量化生產的轉換。流水生產使外婆家降低了人工成本,配送中心的存在減少了門店的後廚面積從而增加了營業利用率,而「外婆家」將採購、加工和物流中能外包的環節全部外包給了形成規模的合作夥伴,則又通過規模效益降低了一層成本。
  吳國平並不是沒有在流程外包上面吃過虧。有一次他從一個公司訂了整整一年的蝦,卻因為冷凍運輸環節出現問題以致該批蝦的水分全幹不能正常使用。即便如此,吳還是強調外包的重要性,他將層層外包比作是修房子,認為在做一個餐飲產業鏈的過程中,每個環節都應該交給有該專長的人。而且這種專長一定要通過工廠化的形式,比如殺雞的工廠,通過機器平均每天能加工數萬隻雞,數量越多則成本越低;而如果靠人工的話,一個人每天能殺多少隻雞基本是固定的,給他再大的訂單都無法攤銷成本。
  吳國平說,外婆家的模式到近幾年才具備快速發展的基礎,比如一些細分環節的服務產品的專業化:「大的肉廠全部給你切好了,你要什麼部位就給你什麼部位,你要什麼形狀就給你什麼形狀,所以現在切肉絲已經不是廚師必備的基本功了。」如果沒有電子商務發展帶來的物流環節的成熟,外婆家自己也難以低成本地解決全國各地門店的物流配送難題。吳國平還表示,ShoppingMall的發展也是外婆家模式能快速開店的基礎,因為餐廳能承擔的租金通常會比服裝門店低很多,但ShoppingMall為了吸引客流願意開闢專門的樓層或者區域做餐飲,以前的百貨商場模式則對餐飲容納能力有限。也正因為這個原因,綠茶的門店也全部開在ShoppingMall中,而沒有一家開在寫字樓內。
  快時尚餐廳
  雖然曾是國企的管理者,但是現今身為「外婆家」董事長的吳國平總是一身時髦的英倫打扮,即使是髮型也會時變時新,絲毫沒有國企給人的保守感覺。他告訴《環球企業家》,他經常看時尚雜誌,家具裝飾類也是吳必看的雜誌。外婆家所有店面的設計,全都需要經過吳的過目首肯,才能付諸實施。除了在店面設計中強調美感,吳國平在審核設計時,也將空間利用率考慮其中。
  吳國平認為,相比Zara、H&M,外婆家也可以視為快時尚餐廳,通過有設計感的餐廳、低價位的菜品,及背後快速供應鏈的原料採購、生產,來最終讓顧客能夠吃到低價位的菜。
  而餐廳的設計感,除了裝修的風格,也包括了動線設計的學問。在所有新近開業的「外婆家」裡,吳國平將出菜口設在了餐廳居中的地方。如此一來,服務員拿到菜品後抵達各個區域時間大致相同,便避免了人工的空白等待,提高了勞動效率。而在各個店面裡,吳國平將裝飾用的擺件和綠植從地面上抬高到了牆上,既節省了地面空間又形成了「外婆家」自己的裝修風格,吳在設計時,還將用於放置備用碗筷紙巾的落櫃嵌入到牆裡,以進一步節省空間。
  由於菜餚可口且價格平到不可思議,吳國平不得不考慮如何在餐廳裡面安置更多的座位,以讓店門外排隊的顧客不用等太久。不同於其他環境好的餐廳總是給顧客很寬的就餐空間,吳國平將幾個方型的小桌拼成一條長桌,讓互不認識的顧客們「拼桌而坐」。在吳看來,這不僅是節約空間的做法,也能促進快速消費的社會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年輕人很喜歡我們的拼桌,可能你在就餐的時候,旁邊兩個帥哥還能給你買單,你還能找到對象呢。」吳玩笑道。
  同樣,綠茶餐廳也在節約空間上下足了功夫。除了不放特別大的桌子和拼桌,路妍亦會去思考如何在比較窄的空間裡最大限度地提供舒適。路妍在給「綠茶」做裝飾的時候,用了很多布藝和花草,以圖給就餐的環境增加溫馨的氣氛。而「綠茶」總體燈光較暗,餐位處燈光壓低的做法,則能在熙熙攘攘的餐廳中,為顧客營造出一分「私密感」。
  每到一家門店,路妍都會到餐位上去坐一下,以確保自己的設計真的給顧客帶來了舒適。而時刻想著顧客前來消費的感覺是否良好,似乎是路妍的「前份職業後遺症」—綠茶最開始是一家青年旅舍。路妍一直強調做生意就是要「懂人」,需要萬分看重如何經營和顧客之間的感情。

從開第一家「綠茶」至今,路妍都用給家裡人蒸米飯的標準作為「綠茶」所有門店的供飯標準,她要求大米要先泡上40分鐘,再放橄欖油和大粒的新鮮玉米一同蒸制。即使「綠茶」的一碗米飯要兩塊錢,市上也鮮有其他餐廳同等價位的米飯能夠做到這般用心,而這冰山一角的用心也能詮釋「綠茶」的門口為何永遠都排著長隊。「如果你讓客人感覺到你愛他的時候,他們也會來愛你,他們所謂的愛你就是不斷地來,不斷地帶他朋友和旁邊的人來。」路妍告訴《環球企業家》。
  有14家門店的綠茶餐廳已初具規模,並且也有自己的中央廚房進行標準化生產,每到凌晨三點的進貨時間,各個門店的採購代表甚至是拿著尺子按照SOP篩選貨品。當通過標準化和人工、空間的節省將成本控制到一定程度之後,路妍需要「綠茶」去做的,就是讓菜品的價格一低再低地「親民」。在餐飲業普遍因低利潤叫苦不迭的當下,低利潤卻成了「綠茶」制勝的法寶,路妍甚至向本刊記者玩笑道,自己的毛利會「低到別人都不敢想」。就像人們無法在其他地方花兩塊錢吃到一碗帶有橄欖油和新鮮玉米的米飯一樣,人們沒有更多的選擇讓他們花同樣的價錢去其他餐廳享受到同樣的就餐環境和同樣質量的美食,大家在外出就餐時自然就「用腳投票」。
  低價位為綠茶、外婆家帶來了大量的客流,而由於已經實現了規模化生產,在客流越來越多以後,這兩家便是在變邊際利潤為純利。吸引大量客流的另一個好處還在於,如今有不少ShoppingMall都是自己找上門來向兩家餐廳尋求合作,以求用餐廳的客流量帶動其他門店的消費。由於在合作中佔取了主動,餐廳便在租金談判上有了議價權。而相對較低的租金和規模化的生產,則讓整個餐廳的運營進入了良性循環。「你天天想著怎麼跟著利潤跑,並不是好事。」路妍說,「當你時時刻刻為著客人想的時候,利潤自然會跟著?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61

85度C吳政學讓位 成功延攬統一超前大將 謝健南:我所到之處,都會有改變!

2013-01-14  TWM
 
 

 

前統一超商營運長謝健南,在二○一二年八月戲劇性地從統一超商退休。這位沉寂數月的昔日統一超大將,一三年初宣布出任咖啡連鎖品牌「85度C」的新總座!究竟,85度C董事長吳政學如何請動他?他又將如何為85度C創造新局?

撰文‧林讓均

二○一三年開年,一紙公告為餐飲服務業投下一顆震撼彈!這紙來自「85度C」(F-美食)的公告,宣布85度C董事長吳政學將卸下「總經理」的兼職,新總座正是統一超商前營運長謝健南!隔天,F-美食的股價一舉站回兩百元大關。

這個慶祝行情,也讓投資市場與業界高度關注,這位挾著驚人聲勢復出的昔日統一超大將,將為創辦七年、全球超過七三○家店的85度C,帶來什麼新局面?

謝健南的復出之所以備受矚目,源於一二年七月統一超商的人事大地震。當時,原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退休,謝健南原本是最被看好的接任人選,但最後卻是由同為統一超商「黃埔一期」的陳瑞堂勝出。就在人事餘震猶存時,被子弟兵暱稱為「謝老大」的謝健南閃辭,即刻請休假直到八月底退休。

復出江湖

「做這個選擇,很搞怪吧!」長達五個多月的沉潛,謝健南低調回絕所有約訪,但他並不寂寞,除了85度C,包括特力集團、全聯與康師傅等知名企業,都傳出積極延攬的消息。

「謝老大具有豐富的資源整合、通路操作經驗,是當時市場上釋出的最佳王牌!」一位餐飲連鎖業的大老指出,謝健南在統一超商歷練超過三十年,擔任營運長、策略長等職務多年,是熟悉人流、金流與資訊流的全方位流通人才。

的確,五十八歲的謝健南輪調過統一超集團的各單位,以及多個品牌的總經理,統一超商的ibon機台、7net、大店型等計畫,都在他擔任營運長的任內逐一擘建,成功將統一超商的單店日營收,從五萬元新台幣提升為現今超過七萬元。

多的是捧著銀子與大位來找他的老闆,謝健南為何選擇85度C?「原本我並不認識吳董……做出這個選擇,我很搞怪吧!」幾月不見更顯精神的謝健南說,早在一二年七月吳政學就找上門「聊聊」,第一個請教的問題就是「85度C可不可以成為國際性的餐飲品牌?」這讓謝健南覺得,「這位老闆所關心的事,很有格局,我開始去Google(搜尋)吳政學的一切!」儘管吳政學不只三顧茅廬,但謝健南一直拖到年底才點頭,除了「以『拖』來驗證彼此的誠意與理念」,並且透過先擔任顧問授課的方式,多了解85度C。

據了解,點頭關鍵還在於吳政學一句話:「我會完全放手!」原來,85度C成立以來,儘管集團內的高階主管來來去去,吳政學一直是董事長兼任總經理,這次自解兵權,在業界看來誠意十足。

先蹲後跳

「三年養出永續成長的體系」「85度C不見得是給最多錢、放最多權的,選擇85度C,多少也是因為85度C是台灣品牌!」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祕書長洪雅齡觀察,謝健南已退休過一次,不缺錢也沒有包袱,如果沒有足夠的信心,不會去擔這個成敗!

企管系出身的謝健南,確實還有一個品牌夢。

「過去我的經驗是幫人做品牌(意指國外授權品牌),台灣只是一百個國家之一;如今,是要把85度C這個品牌,做到一百個國家去!」謝健南正色表示,人生能有多少盛年?如果要用最短的時間,把一個品牌拉抬到國際舞台上,那麼這個事業體必須夠聚焦。

而以「咖啡+烘焙」特色闖出名號的85度C,在謝健南眼裡,就是一個「單純而專注的事業!」問到對新事業的規畫,他丟出一句:「我所到之處,都會有改變!」性子急的他給自己的時間表是:「半年方向要對、一年要有效果、三年養出能永續成長的生態體系!」第一個將改變的,除了是講求設計氣息的二代店型,還在於加盟制度。

過去五年,85度C在兩岸快速崛起,謝健南分析,是因為85度C在台灣採取「批發授權」的叢林戰,一切以快速為主,總部只賺到貨品批發與品牌授權費用,但未來,他將朝特許加盟的「正規戰」前進。

「特許加盟,是鼓勵優秀店長內部創業,雙方共同投資、承攬整店業務,這有點像是『結婚』,所連結的權利、義務會更深一層!」謝健南說,未來總部與加盟主都能分享單店利潤,增加彼此的獲利空間。而這制度首先會實施的地方正是台灣市場,一三年底也將陸續在大陸啟動。

此外,今年85度C的主軸策略將是「先蹲後跳」。例如,年營收占比將近七成的中國市場,就一改前兩年每年動輒展店破百店的速度,今年展店目標下調至六十至八十店。

「於外,愈來愈多的競爭者來瓜分市場;於內,85度C擴張太快,若品管不及就可能影響品質,這都可能影響單店效益!」一位法人分析,雖然F-美食一二年前三季合併營收與獲利有成長,但對照大陸地區一二年前三季與一一年前三季的平均單店營收,下滑將近二○%,已經透出警訊。

一位熟悉內情的業界人士指出,「因為人力不足,逢年過節,協理級的幹部甚至還要在工廠內親自搬貨,而且福利制度還不成熟,離職率居高不下!」

挑戰不斷

「回到連鎖經營的基本功!」謝健南回應,這正是前線擴張過快,後勤補給來不及趕上的殺傷力,「未來將回到連鎖經營的基本功」,「人才培養」與「制度建立」將會是兩大著力點。

「吳政學與班底多是『馬上打天下』,不見得會『馬上治天下』!」中華兩岸連鎖經營協會理事長王國安說,現在「這一鍋」、「麵包同話」等新品牌由樂在創業的吳政學親自督軍,「85度C」的本業則由善於管理的謝健南壓陣,兩人看來有互補效果。

謝健南的下一步,並不輕鬆,但喜愛挑戰的他已經摩拳擦掌。統一超出身、習於團隊運作的謝健南,是否能帶領85度C闖出新局?此外,他的復出,是否對統一超商人才有招攬效果?值得後續觀察。

謝健南

出生:1955年

現職:85度C總經理

經歷:統一超商營運長、策略長、博客來總經理

學歷:中原大學企管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84

成功為什麼與努力工作無關?(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5548

今次讀者宜將父母手上樓宇加按套現,為自己第時結婚買樓做準備,等樓市有變才買入。23歲根本就係一個本錢,等得。以廿歲來說,如果兩年後有38K收入是不錯了,但有冇諗住趁後生未有家庭負擔時多作準備,及利用本身才幹,將兩年後感覺secured既38k人工先提升到50k呢?

 

眾所周知,新畢業加入四大行既會計生工作頗為艱苦,在公司掉盡年青歲月而老黎孤家寡人既女仕更比比皆是,月薪只是一萬幾千,時薪計仲低過老麥。相反,每日工作六小時既地區總監卻年薪百萬為起步,坊間究竟有冇文章,為此現象作出歸納及總結呢?

 

三個層面論搵錢

從事專門或極厭惡工作令人可獲取更多報酬,此乃第一層面,亦是最易明解。專門知識加上予人方便又可得另一重報酬,生意人也! 而要更有效取得報酬,需要將自己從事的工作所發揮既影響力提升至第三層。即係如果你係強國海關做野,你係一個決定全關貨品出入口既官員,你既報酬隨時多過省長。權力貴乎在可影響資源分配或成件事既結果,各位年青一輩要努力加上把握時機由第一爭上第三層。第三層既madam簽個名就有錢落袋,麻甩佬紮成世鐵都搵唔到!

 

當然諗樣唔係歧視紮鐵工人,睇而家香港走勢建築業人工調升可期。但係希望此文幫到成十點仲係公司捱緊既你,好好思考未來去路。仲有最後但係最重要既係, 點解人幾廿歲仲係停留係低效工作,性格使然也!

 

希望讀者參考本文心法,在工作上更上一層樓。誠信、工作投入感這些量度唔到既素質,才是老闆在晉升時最為看重的! 至於2012年可去銀行搞個靈活按揭戶口,將父母間樓套100萬出黎,一半可以存係靈活按揭戶口而收番同按揭息口等同既息。另一半可買入一些港元存款證或換做人仔做三個月3%年息定期,再過幾年先低吸自住樓吧! 如果你比心機儲錢同埋工作順利,2015/2016每年買一層都冇問題,樓市係唔會只升不跌的。

 

至於置安心同居屋近似,投資價值稍低。除非免五成地價而自己又想住係該屋十幾廿年,否則有能力者都不建議買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94

【瘋行十年】 「政府學會了幫企業成功,但沒學會幫企業破產」 「這是一段教訓深刻的歷史」

http://www.infzm.com/content/85271

一個被賦予過高期望的朝陽行業,從寂寂無名到風光無限,再到哀鴻遍野,這一切僅僅用了十年。新能源幾乎犯了中國經濟可能犯的所有錯誤。

整個行業都無法盈利

中國新能源行業最困難的時刻到了。

「2012和2013年,全行業和全產業鏈都無法盈利,正成為眼下中國新能源業的最大問題。」世界風電巨頭維斯塔斯中國區副總裁徐侃說。

這一切在十年前是不可想像的。

2003年,《可再生能源法》開始討論醞釀,這部被認為是「中國經濟類法律裡最成功」的法律在頒佈後便迎來了整個產業「超乎想像」的高成長。十年間,中國風電裝機從50萬千瓦增至7000萬千瓦,翻了140倍;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產量從6兆瓦,增至21000多兆瓦,翻了3500多倍。中國也由此收穫了世界第一的新能源產品製造能力。

最美好的時間——新能源概唸到哪裡都「好賣」。A股市場,2011年IPO的華銳風電以90元/股創下了主板市場20年來發行價的最高紀錄。美股市場,隨著尚德電力成為第一個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中國企業,太陽能成為除互聯網之外,中國企業在美上市公司數最多的行業,高達13家。

眼下,中國新能源業遭受全球經濟危機和自身產業週期的影響已經深入骨髓,表現為補貼大量發放,企業大量虧損,人才大量流失,這個朝陽產業上空,已然陰云密佈。

從寂寂無名到風光無限,再到哀鴻遍野,僅僅用了十年。

「她滿足了所有人的慾望」

7年前的2006年,沒人會想到一個搗鼓太陽能的科學家會成為中國內地「新首富」。但那確實發生了,而且僅僅用了不可思議的三年速度,就超過了榮智健家族30年的財富積累。

這個人是無錫尚德董事長施正榮。成就這一不折不扣「中國夢」的是新能源。

事實上,在擁有聯合國525個產業門類中全部門類的中國,按「工業輩分」算,新能源之地位不可謂不低微。2010年,「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比重總共不超過3%,具體到新能源則更少。

然而,在一個特殊時刻,她承擔了中國政府推動新一輪經濟增長的期望。

全球經濟危機後,美國總統奧巴馬選擇了新能源作為主政措施,以拉動美國經濟復甦;中國則提出「四萬億」計劃和「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刺激經濟,新能源排名七大新興產業之首。

王勃華,62歲,剛從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巡視員的位置上退下來。在其位於北京西三環的辦公室,王在總結其一生在工信部做過的眾多行業管理工作時說,從來沒有一個如此具體的行業,得到過國家領導如此多的批示,「很具體的批示」,部級領導的批示則更多。

他說的正是新能源。

在2011年以前,中國新能源企業堪稱優異的成績單的確給人造成了一種能當大任的假象。全球前十大風機製造商中國佔據4席,全球前十大太陽能光伏製造商中國佔據5席,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中國太陽能製造企業憑藉全球50%以上的市場佔有率也一度在國際市場呼風喚雨。

比上述國際排名更具吸引力的,是新能源項目經濟體量大的特點,這極大地刺激了痴迷於GDP的中國地方政府的興奮點。

為「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下的投資領域發愁的中國地方政府發現,每投資建設100兆瓦太陽能電池組件,就能為當地產出30億出口額,倘若說服企業將產能擴大至1000兆瓦,就能產生300億元的出口額——這相當於多少個棉紡廠和電子配件廠產值的總和!

地球人已經不能阻止他們投資新能源了,何況,這事兒在「政治上絕對正確」。

對老百姓來說,「新能源代表了經濟和環境危機下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期望。」一家國際NGO在報告中寫道。

由此,新能源這一中國龐大工業體系中的細小分支,竟已滿足了中國從國家、企業,到資本、地方政府、老百姓等幾乎所有層面的需求。

在慾望中迷失

佘海峰第一次發現世界上竟還有比「搶銀行」還賺錢的事情,第一次感到不安,均是自那個瘋狂的2005年。

這個80後的年輕人當過記者,幹過營銷,如今是中盛光電CEO。2008年,中盛光電獲得了青雲創投5000萬美元風險投資。他的第一桶金來自太陽能光伏。

那時,他的同事只要打一通電話稱自己有市場最緊俏的多晶硅料,客戶就能立刻把高達幾百萬美金的訂金直接打到你賬戶上來,而不需要對公司的背景、信用做任何調查——當一個行業賺錢容易到了一種堪稱荒謬的程度時,佘海峰說他感到了不安。

有朋友這樣勸說佘海峰,制定公司戰略時,「專業化」戰略理論上是科學,但光伏跟其他行業不一樣,應該走全產業鏈模式。他自己也開始想,「可能光伏確實跟其他行業不一樣」。

「現在想來有多愚蠢,光伏怎麼可能跟其他行業不一樣。」佘海峰反思說,在行業高速增長的巨大利益面前,所有人都開始失去方向。

很多人都預期,新能源還將沿著這條完美的增長曲線一路向上衝去。

失靈的調控

主管部門及時的宏觀調控或許可以彌補市場機制的失靈,遺憾的是,他們並沒能抓住第一個挽救危局的機會。

廣東省社科院區域經濟學家丁力認為,主管部門對新能源行業的基本面缺乏判斷力,是導致宏觀調控未能及時到位的重要原因。

這與這些部門缺乏新興產業的管理經驗有關。在王勃華看來,長期以來工信部治下的全國各工業行業鮮有變化如此劇烈的,「太陽能行業的價格、市場、政策都變化太快,這個文件還沒看完,又來一個,要跟上,有挑戰。」王勃華坦言,政策總是慢半拍,跟主管部門對產業發展的始料不及有關。

政府行為的關鍵在於能否按照產業發展週期來制定政策,產業現階段到底處在什麼週期上了,但政府、產業界和學者沒有共識。

這種判斷的分歧,在當時關於多晶硅是否產能過剩的爭論上體現得尤為明顯。2009年9月,工信部出台防止多晶硅產能過剩的38號文件,立即受到行業組織和企業的極力反對,現在卻成為為數不多的政策預警信號。據《經濟觀察報》報導,當時工信部產能過剩的說法受到了科技部的質疑,科技部組織了調研組進行摸底,得出的結論是「多晶硅產能並不過剩」。

這種情況讓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光伏行業專家頗為感嘆,「以前,太陽能產業無人問津」。看到近幾年光伏大熱之後,國家主管部委之間也出現了「暗戰」,都希望對這個產業有更多的干涉力。

更多的行業主管部門對新能源仍保持著極大的樂觀。某種程度上,當時各界的確對行業趨勢達成了某種「共識」——集體性「誤判」,認為行業還將像前幾年一樣繼續高速增長下去。

對未來過於樂觀,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能源主管部門未能及時打開國內市場,以至於在2012年歐美發起對太陽能產品「反傾銷」時,中國龐大的製造體系頓時面臨無路可走、破產裁員的境地。

十年已過,批評者認為官方若能夠早點打開國內市場,則今天的產業震盪本可避免。但溫和派認為,應該給行業管理者一些時間。

壞規則形成了

倘若沒有地方政府和銀行的參與,即便宏觀調控失靈,也並不是一件太可怕的事情——企業家自行承擔投資損失,本是市場經濟規律。正是地方政府的介入,讓事情變得複雜起來。

地方政府的把關,本應成為阻止新能源進一步瘋長的「關卡」。事實上,他們不僅沒有把握好第二次自我救贖的機會,反而讓本已錯失調控的新能源在一種壞遊戲規則作用下,狂飆至瘋狂。

開發區首先充當了急先鋒的角色。

為爭搶賽維LDK,合肥高新區領導帶領招商人員親自趕到賽維常務副總裁入住的蘇州酒店再三說服,並提出多項優惠條件,作為合肥市「1號工業項目」。據媒體公開報導,賽維落戶合肥,「廠房、設備幾乎沒有自己掏錢」。

在無錫,當地政府甚至曾提出要「再造一個尚德」的目標。「給了我們一個時間表,說再給我們幾百畝地再造一個五萬人的工廠,簡直開玩笑。」尚德一位高管曾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給多少錢都不能干。

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各地為了爭奪明星企業,一些企業家甚至也被追捧到了一到當地就提出「只見省長書記」的地步。

地方政府的這種「支持」新興產業的方式,與新能源企業形成了一種實質上的「共同投資,共擔風險」關係——這種關係的建立,在早期的確起到了一定的扶持作用,全球各國都對新興產業進行了政府扶持。問題在於,一旦越過了「扶持」和「干預」之間的紅線,政府過度參與到微觀經濟,甚至企業運營,後果則不堪設想。

「逐利是商人的本性,本無所謂善惡,這種遊戲規則使商人『惡』的基因被放大了。」中國機械工業集團輝倫太陽能公司市場總監袁全說,當商人不需要為其貪婪和慾望承擔責任時,為什麼不干呢?

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的參與進一步削弱了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

王勃華因為拒絕參加了好幾個地方政府邀請的新能源項目評審會,而得罪了不少人。「當時就是勸,不要再上了,但勸住了市長,說請你再幫忙說服下我們書記。」王勃華說。

清華大學能源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希良說,中央政府鼓勵新能源是為瞭解決能源結構問題,而地方政府管經濟的模式注定其更關注GDP和稅收,且招商引資的項目資金都由地方自己解決,「上面更難以左右」。

江蘇鎮江市國資委副主任譚俊浩將其總結為:中央政府沒有調控到位,地方政府與市場錯位。

最後的博弈?

如果對比華銳風電、尚德電力,這兩家中國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產業曾經的「雙雄」,你會發現他們的命運軌跡驚人相似。

2006年,韓俊良創立華銳風電,2010年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二。2011年華銳上市,以每股90元創下A股主板發行價的最高紀錄,迅即成為市值千億的新能源巨頭。

與之同時,華銳開始大規模擴張,2011年風電市場結束高速增長,對市場的錯判導致華銳庫存高企、虧損嚴重、質量事故頻發,並陷入一系列知識產權官司和裁員醜聞中難以自拔。2012年8月,投資人尉文淵被迫走上前台,出任代理總裁。

尚德同樣上演了一出令人唏噓的大戲。2006年尚德電力美國上市後,也開始大規模擴張,2011年太陽能市場結束高速增長,由於對市場誤判,尚德陷入巨虧、裁員、GSF欺詐門等醜聞,因體積龐大、內部管理失衡如今病入膏肓。同樣在2012年8月,施正榮宣佈辭去CEO職位,退出前台。

如今,這兩家中國新能源業的「雙雄」,均在各自的自我救贖路上,苦苦掙扎。

對於過往,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主任李俊峰如數家珍。他說,這一代新能源企業家需要自我反思,「他們這一代人擁有所有中國企業家的優秀品質,也存在所有中國企業家的劣根性,他們不愛分享,利益獨佔,喜好稱王稱霸,共同導致了今天的敗局。」

「就像文革是上一代人要解決的問題,在中國的經濟環境裡,民營企業家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市場經濟。」昱輝陽光董事長李仙壽說,這是一代人的問題,需要一代人去修復。

比企業家們更為痛苦的,是一度強力支持他們的地方政府,地方經濟因這些企業的崛起而崛起,現在則被拖入經濟泥潭。

以陷入總額高達250億元的債務危局的太陽能巨頭賽維為例,其直接導致2012年上半年,新余市規模以上工業僅實現利潤16.07億元,同比下降52.7%。當地官員說,如果賽維倒了,新余經濟將倒退10年。

「各地都在動用政府資源幫當地早應破產的新能源企業繼續撐著,造成目前整個中國新能源業全盤虧損的敗局,沒有人願意離場。」國家開發銀行總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總結說,這就是局部合理造成的整體荒謬。

對企業、地方政府和國有銀行來說,是該退出的時候了。而退出機制之缺乏,則是當務之急。

如今,尚德已經奄奄一息,無錫市政府、尚德內部以及尚德的海外投資者仍在博弈。

「過去十年,我們的政府學會了如何幫助一家企業成功;而如何幫助一家企業退市、破產,我們卻一點辦法也沒有。」李俊峰感慨,這是一段教訓深刻的歷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032

ETF創立20週年記——成功的金融創新案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785

在20年前的本月,一家美國金融服務公司, State Street發佈了一支追蹤標普500指數的名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的產品。由於它簡寫為SPDR,這支產品迅速以「Spider」聞名。這並不是第一個指數基金產品(最初的指數基金產品在1990年創立於多倫多),但是Spider基金迅速成為了ETF行業的標竿;而目前ETF行業已經有約2萬億美元資產,這大概可以與對沖基金行業相媲美。

ETF是最近數十年最成功的金融創新之一。它成功的來源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低價,二是便捷。Spider總支出比例(基金支出除以資產管理規模)每年只有0.09%, 這使得投資者可以取得接近股市的回報。相比之下,積極管理型共同基金會主動積極選股,支出比例也會達到1%以上。平均而言,積極管理型基金很難跑贏市場,其中一些甚至會輸掉很多。

其次,整個行業擴張很快——在去年年底已經存在4731個基金——現在投資者可以運用ETF來投資任何一類資產(見下圖)。完全用ETF來組成一個徹底分散的投資組合並且時刻做出調整已經是可以實現的事實。這使得ETF編程了高頻交易員和對沖基金的寵兒:2012年紐約證交所16%的交易量來自於ETF。

這一行業的發展似乎沒有變緩的跡象。資金流入量從2011年的1700億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2650億美元。根據ETFGI的數據,上個十年中ETF資產額復合年增長率為29.6%。不過,即使是2萬億美元的行業,與26萬億美元的共同基金行業相比還是小巫見大巫了。

指數追蹤是基金管理中能夠達到規模經濟的一個領域:管理100億美金並不比管理10億美金的成本高到哪裡去。基金經理們能夠在這樣一個循環中獲利:大基金意味著成本低,低成本吸引了更多投資者,從而形成更大的基金。從結果上說,這一行業最終會形成高集中度。最大的三個ETF提供商:貝萊德的iShares, State Street以及Vanguard控制了70%的資產。貝萊德本月同意購買瑞士信貸在58支基金中達176億美元的ETF業務。

ETF行業並非沒有過爭議。早期像Spider這樣的ETF代表了70年代創立的指數型基金,它們複製了指數的股票或債券組成部分。然而隨著行業的發展,要想覆蓋指數的所有組成部分已經越來越困難。一些ETF提供商開始運用掉期協議的方式來構造這種資產模式,掉期的另一方通常是願意提供能夠與指數回報相匹配的收益的銀行。

合成ETF等產品的出現引起了監管者的警覺。在2010年3月,SEC不再允許通過新的合成ETF。國際監管三巨頭——金融穩定委員會、國際清算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表示相當擔憂。

這些機構尤其擔憂合成式ETF與投行之間的關聯。如果掉期另一方的銀行破產怎麼辦?這一隱憂在歐洲更加嚴重,因為那裡的合成式ETF比美國要廣泛地多。

儘管目前歐洲還沒有針對合成式ETF的監管條例,投資者似乎已經開始做好防備措施,他們開始青睞有實際支持的基金。2012年貝萊德iShares在歐洲的市場份額增加到了38%,而依賴合成式ETF的db X-trackers和 Lyxor brands則失去了地位。不過由於像大宗商品這樣的資產使用衍生品或者掉期比直接購買商品要更加合理,因此合成式ETF並沒有完全消失。

另外一個監管上的擔憂是關於槓桿式ETF。雖然槓桿式ETF力圖為投資者增加投資渠道,但是由於其本身構造,槓桿式ETF的回報在長期並不能達到其標定指數的回報, 這會為小投資者形成誤導。

然而到目前為止,這一行業依然瑕不掩瑜。並且創新一直在持續。比如,12月iShares在倫敦發佈了一系列最小波動ETF,力圖通過選擇走勢穩定的股票來為減小投資者面臨的風險。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ETF行業做不到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310

不用拚死拚活的暴紅成功術

2013-01-04   TCW
 
 

 

二○○四年夏末秋初,美國廣播公司(ABC)在整個廣播電視界的排名,淪落到慘不忍睹的墊底位置,遠遠落後其他同業。但九月二十二日那一天,一件出人意料的事發生了,讓ABC的命運就此改變——影集《LOST檔案》(LOST)在那天晚上首播。這個莫名其妙竄出來的節目,為處境艱難的ABC電視網帶來一千八百七十萬名觀眾,並一躍成為ABC九年來收視率最高的戲劇類節目。

懸疑的劇情吸引了多到不可思議的熱情粉絲,他們緊追著每一集節目緩緩釋出的蛛絲馬跡,認真又投入剖析著後續的可能發展。評論家和粉絲一致同意,這個節目之所以那麼引人入勝,主要原因在於島上眾多的「神話」和關鍵謎團,總是要過很久才揭曉。一般人認為,這些劇情絕對是在節目播出之前,就經過極縝密的策畫。

不過,事實恰好相反。《LOST檔案》迷最愛的很多故事元素,一開始其實並不受節目製作群青睞,他們原先認為這些概念過於瘋狂,不可能成功。原來這個節目只是林道夫(Damon Lindelof)和亞伯拉姆(J. J. Abrams)某次會面後的副產品。

當時,林道夫是刑事影集《妙手追兇》(Crossing Jordan)的編劇,而亞伯拉姆則是熱門影集《雙面女間諜》(Alias)的創作者。在見面會談的過程中,兩人顯然都認為《LOST檔案》絕對不可能成功,所以,他們索性豁出去,不斷向對方丟出各種瘋狂的點子。亞伯拉姆想在島上安排一些隨機的干擾事件來嚇唬觀眾。當被問到所謂的干擾事件是什麼時,亞伯拉姆回答:「其實我也不知道,反正觀眾都不可能接受。」

出乎意料的是,觀眾非常喜歡。一切都發生得太快,導致林道夫根本湊不出時間寫劇本。

成功隨機性,遠超過想像

如果這世界的運行模式是可預測的,那上述種種情況都完全沒有道理可言。如果我們是活在一個可預測的世界,那所有人應該都會以為《LOST檔案》劇情裡錯綜複雜的謎團,絕對是事前就謹慎策畫好的。但是,這個世界並不是以一種可預測的模式運行。

本書要說明兩個極其簡單但又激進的概念。第一:成功是隨機而不可預測的,而且成功的隨機程度遠超過我們的想像。第二:不管是個人還是機構,都可以採取各種不同的具體行動來掌握隨機性,並以有利於自己的方式,深入理解運用。

一般人認為這兩個概念太激進的原因是,從小到大的教育告訴我們,成功是利用策略、計畫和謹慎分析去爭取的,而運氣只是一股無法操之在我的力量。但本書否定這些約定俗成的觀點,而且提出一個實用且極具說服力的替代方案。

乍看之下,這兩個概念看起來似乎彼此矛盾。如果成功真的是隨機的,那不管採取什麼行動,應該都無助於提升致勝的機會,不是嗎?如果大名鼎鼎的企業如星巴克和Google、小型企業、各種投資案甚至某個人的生涯和愛情故事,全都是機緣巧合所造就的,那所有人都只能坐待機緣巧合來臨,也沒有任何理由朝任何特定方向努力了,不是嗎?但事實上,承認隨機的力量並不會讓我們變得軟弱,而是正好相反。

你可以利用某些行動來掌握隨機性,並迅速抓住機會;相同的,你也可以採取很多不同的具體行動,讓自己接觸到一些不期而遇的機會、意料外的策略等等。如果能採取這些行動,我們就有機會在這個無法預測的世界裡揚名立萬。

所有人都經歷過這種彈指定成敗的「關鍵命運時刻」(The Click Moment),但真正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這種時刻可能會改變我們的一生,但我們卻從未給予足夠的重視。

耐吉公司(Nike)是怎麼想出第一雙耐吉慢跑鞋的點子的?讓這家公司迅速從一家零售商,變成一個全球品牌大企業的鞋子是怎麼誕生的?

有一天早上,蔚為傳奇的田徑教練比爾‧鮑爾曼(Bill Bowerman)和太太一起吃早餐時,聊到他眼前的一個艱難挑戰:如何開發一雙沒有釘子的運動鞋。接著,他突然看到他太太在查看六吋鬆餅機裡的鬆餅烤好了沒。那真的是決定性的一刻,鮑爾曼不發一語,全速奔跑到他的實驗室,回來時,他手上多了兩罐化學藥品。

他把這些化學藥品調在一起後,製成乳膠,再將乳膠注入鬆餅機。鬆餅格裡的那些小突起能抓得住跑道、不傷害跑道,又讓跑者覺得很舒適嗎?他又倒了三次乳膠到鬆餅機裡,最後再將成品黏在鞋底。最後的成品果然沒讓他失望,實驗非常成功。那個隨機時刻成了這家製鞋公司的轉捩點,也讓該公司的執行長菲爾‧奈特(Phil Knight)有機會打造一個堅實的基礎,進而發展出一個運動服飾王國。(本文摘錄自前言、第一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35

成功者跟自己的約定


2013-02-11  TCW  
 

 

二○一三年最有魅力的關鍵字:約定!

為什麼是這兩個字?過去兩個月來,除了美國財政懸崖、韓國總統大選等政經大事以外,包括《時代》、《富比世》、《彭博商業週刊》雜誌與《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超過十三家主要媒體,都曾撰述新年新約定為題的文章。

新年立約是可以學習的八七%台灣人有信心達陣

從歷史看,新年立新約(New Year's resolutions)是長達四千年的傳統。最早在古巴比倫時期,新年(三月二十三日)會立下返還物品及還清債務的約定;古羅馬時代,凱撒大帝將一月一日命為新年,人們相信在這一天的所作所為會影響接下來每一天;中世紀騎士則在耶誕節後立下誓約,重申效忠騎士精神,可見新年立約是跨越時空的永恆自我期許。

新年立約,簡直是老梗中的老梗,卻還能讓主流媒體如此熱中,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明知與自己有約是人生的一個重要方向,但大多數人還是做不到,其中就有很多有趣的學習。

《商業周刊》與EOLembrain東方快線網路調查合作「二○一三年台灣人新年新希望」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八六‧五%的台灣人,認為自己在今年可以達到新年新希望,遵守跟自己的約定;而台灣人最想達到的約定,前三名分別是:一、每月穩定存錢理財;二、減到理想體重,衣服穿小一號;三、固定運動。

「這反映出目前『逆境常態化』的社會氛圍!」東方線上暨東方快線行銷副總監李釧如說。所謂逆境常態化,指的是目前大環境出現不利於個人發展因素的頻率,遠超過有利於個人發展的頻率,且逐漸成為一種新常態。

從選項上來看,容易自我掌控、實現的項目,如穩定存錢、減重、運動、學習新事物等,排名高於金榜題名、發展新戀情、好業績等展望未來或立大志等項目。

從個人偏好來看,有七成到八成的人寧可十天半個月出去走走、簡單生活、把握當下、微溫幸福,僅兩成到三成的人想要出國度長假、忙碌充實、展望未來和轟烈的愛情;「不再像過去要把自我狀態弄到極致、顛峰,『比較好』(Better)比『最好』(Best)更是現代人對自己的要求,」李釧如說。

問卷中同時回顧了二○一二年台灣人履行新年新希望的狀況,結果超過八成都曾在二○一二年跟自己約定,要訂定目標、改變自己,可是履約的比率是五五‧七%,立約後半途而廢的比率為四四‧三%。

美國《臨床心理學》(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期刊二○一二年底的調查顯示,在第一週維持新年新希望的人,有七五%;四五%的人每年立定新年希望,其中有一半的人沒辦法達成;「這就是所謂新的理想是最好的逃避,」精神科醫師王浩威說。

對自己的約定像小探險實現預言就是在累積自信

《終結拖延症》(Overcoming Procrastination)書籍作者之一克瑙斯(Bill Knaus)也指出,練習自我勝任感,能幫助你實踐約定。相信你自己可以組織、協調、控制自己的想法、情緒、行動,以便達成目標,這種信念就像一種自我實現預言。如果你相信你正在控制自己的行為,你便賦予自己權力。

反過來看,持續無法履約終將對自己造成傷害。美國臨床社工師萊因斯坦(David A. Reinstein)指出,對自己食言造成的心理傷害是「不再覺得自己可以信任」,有損自我價值感、自尊心,甚至形成憂鬱症。

《經濟學人》二○○九年一篇名為〈新年不約定〉(New Year Irresolution)的文章便指出,人本性偏好看到快速的成果,寧願貪圖眼前的小利益,而捨棄未來比較優渥的報酬,所以對於未來約定會拖延不做,總覺得以後再做也來得及。比如說與其選擇三個月後瘦下來的窈窕身材,人們傾向現在大口咬下漢堡,因而導致新年希望落空,對自己爽約。

約定是要求自己執行希望、突破舒適圈,所以執行力很重要。「對自己的約定像是小探險,而生命要多探險,才會累積自信;真正的冒險就是盡力去做,」王浩威說。

其實很多朋友願意幫你自定KPI彼此督促進度

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副教授張傳琳指出,多數人跟自己立約最容易產生的迷思,不外乎目標定得太高(例如在台北租屋、月薪只有二十二K,卻想要每月存一萬元)、目標不具體(例如要固定運動,卻沒定出每週運動幾次、多久),以及認為定出計畫就會達到;「迷思背後的意義就是自我認知不足,才會定出做不到的約定」,張傳琳說,「一開始通常會定得略低,拉長時間軸,先累積成功經驗,再逐漸調高標準,最後才會履約。」

要達到跟自己的約定,需要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放棄的毅力和動機,三者缺一不可;這些抽象的原理原則,可從三方面落實成為具體可行的計畫:

一、使用「我不……」而非「我不能……」

定對目標是履約的基本功,從怎麼想就要開始注意。

《時代》雜誌提醒,你如何想自己的新年新希望也很重要。根據休士頓大學副教授派翠克(Vanessa M. Patrick)和波士頓學院助理教授海格貝(Henrik Hagtvedt)在《消費者研究》期刊上發表的研究,當你對自己或他人訴說有關渴望的行為時,使用「我不……」的自我意願表述,而非「我不能……」否定自我能力的陳述,會增加堅持到底的可能性,更像是個人選擇、決斷力的職責。

二、「夏天前減掉三公斤」比減重來得明確

如果目標不明確,代表決心也很模糊。《改變吧!三十七個改變習慣的秘訣》作者塞利格(Meg Selig)指出,明確的新年志向應符合SMART原則:特定的、可量化的、行動導向的、實際可行的、有時間限制的(Specific, Measurable, Action-oriented, Realistic, Time-based)。例如,「減重」不是明確的目標,「在夏天來臨前,減掉三公斤,輕鬆穿上某條牛仔褲」才是。

新年新希望也必須定出適當的期望值,一個重達百公斤的人答應自己三個月內要減掉六十公斤,這樣的約定當然很容易失敗;設定小一點的目標,讓你的決心更容易達成。

三、昭告天下,讓眾人督促你

賓州斯克蘭頓大學心理學教授諾克羅斯(John Norcross)表示,公開宣示你的目標,讓你負責任;公開的承諾比私下的決定更容易成功。「公開有兩個好處,一是告訴自己正視這個約定;二則昭告天下,朋友會監督你,」張傳琳說。

網路時代,昭告天下的最佳管道莫過於臉書。二○一二年起,李釧如便與三個大學好友有感於長期單身生活太忙,想要重新找回生活主動權,於是在臉書上發起「自我KPI」活動,每個人在年底時定下隔年跟自我的約定,有減重、學肚皮舞、每週限搭小黃一次、找到男友、力邀已婚同學聚會等等;如果一個人行動力不足,也會拉朋友一起參與,有伴同行便容易對自己守約。現在,她們相約每週在臉書上公布進度,就連聚會時檢視KPI也成為必聊的話題。

「人又很脆弱,很容易被環境影響而放棄,而約定只是一個意念,單靠自己的力量,時間一久變成無趣的修煉,很容易失敗,」李釧如說,「社群力量是最佳的增強工具。」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湯圓」,每天都是新的一天,今天沒有遵守約定,沒關係,每天都有機會再試一遍。重要的是,不要放棄嘗試;當你跌倒時,開心一點,自嘲一下,不要讓一點挫折阻擋你履行跟自己的約定。

【延伸閱讀】台灣人蛇年心願,最想管好錢包 ——2013年熱門新約定排行前5名

48.5%每月穩定存錢、理財34.0%減到理想體重,衣服變小一號31.1%固定運動29.4%學習新事物,培養興趣或第二專長23%壓力少一點,工作與生活取得平衡

註1:以上為複選,排序跟2012年相同註2:此調查由《商業周刊》與EOLembrain東方快線網路市調合作,於2013年1月間進行,有效樣本1,228份,研究對象為20歲以上民眾,採分層抽樣法,20~49歲依據台灣地區人口年齡、居住地區比例配額抽樣,在95%信心水準下,誤差為±2.85%資料來源:EOLembrain東方快線 整理:陳筱晶

【延伸閱讀】困難的心願,更需要執行技巧 ——《時代》雜誌調查, 最常「不被實現的」的新年新希望

減肥與打造好身材戒菸學習新事物吃得更健康與節食擺脫債務與存錢多些時間和家人相處到新的地方旅行壓力少一點做志工少喝點酒

註:以上無排序關係資料來源:《時代》整理:陳筱晶

【延伸閱讀】8個技巧,幫你達成約定

約定目標須對你有意義、可量化、在你能力範圍內練習自我勝任感:「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但或許我可以改變自己的世界!」經常犒賞自己,在里程碑之間,慶祝每一小段成功,別等到最終達成才慶祝不要對自己太嚴苛;當你跌倒時,自嘲一下,別讓一點挫折阻擋你完成心願尋求社會支持;找同好一起固定運動,或定期向一位負責任的親友報告減肥進度,讓你更有動機付諸行動把約定拆解成更小步驟,或者設定小一點的目標逆向思考,例如,你想減少壓力,就要學會放鬆給自己21天連續實行,就能養成習慣

資料來源:《今日心理學》、各媒體整理:陳筱晶

【延伸閱讀】5個免費App,管理約定計畫

記帳理財MoneyCare平台:Android、iOS(有中文介面)以時間軸顯示收支資訊、圖示,方便對比前一日消費,支援關鍵字搜尋及Dropbox

習慣養成Lift平台:iOS(英文介面)運動、早起、存錢、戒菸等逾30萬種任務清單,用社群力量一步步把目標變習慣

戀愛交友戀愛絮語 Love Talk+平台:Android、iOS(有中文介面)戀愛交友平台App,可先試用再考慮註冊,以戀愛心聲為主題

運動健身Nike+ Running平台:Android、iOS(有中文介面)帶著手機跑步,幫助你輕鬆記錄路跑成績、挑戰自己,還可設定「激勵歌曲」

瘦身減重DietBet平台:iOS(英文介面)透過競賽輕鬆瘦身,一個月內減掉體重4%就是贏家,越多朋友加入,獎金越多

資料來源:PunApp、《紐約時報》、Fox Business 整理:陳筱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