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那些暗淡的新能源车明星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2/618933.html

者按:

它们——已经量产的新能源汽车,头顶光环、脚踩热点,本该是最耀眼的车市明星,但在闪亮登场后来不及闪耀,便陷入了暗淡之境。

本期专题通过采访,对四款已经实现量产的新能源车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它们有的黯然退场,有的刚刚启程前途未卜。从其市场表现或可管窥新能源概念日益火爆的今天,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真实面貌。

一年零销量 国内首款混合动力车悲情谢幕

唐柳杨

“今年一辆都没卖。”电话那头,长安汽车(0000625.SZ)一位高管言语中充满无奈。

他跟《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的是国内第一款量产的混合动力轿车长安杰勋HEV。据悉这个悄然停产1年的车型,目前仍无明确复产时间表。上述长安高管表示,销量不佳是杰勋HEV停产的原因。

这款车是长安经过6年、斥巨资研发打造的,上市之初,曾头顶中国首款自主研发量产的混合动力轿车、国内第一个将中度混合技术方案实现产业化的车型、国家“863计划”重大汽车专项中第一款实现量产上市的自主品牌轿车等6项“中国第一”的光环。

然而,光环背后是冷峻现实带来的悲情谢幕。虽然新能源汽车是最近两年的热点,政府制定出诸多刺激政策,汽车公司也投入动辄上亿的资金进行新能源汽车开发和生产,但终端购买者却寥寥无几。

“新能源汽车技术还没成熟,消费环境还没成熟,过度的政策刺激是拔苗助长。”国内一家汽车公司高层对本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杰勋HEV停产也映射出新能源汽车尴尬的现实处境,即上游极度热情,而下游消费者极度冷淡。这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现实状况的写照,除了长安杰勋HEV外,国内其他公司新能源汽车产品销量也是屈指可数。

杰勋HEV黯然停产

“杰勋混合动力车停产了吗?我们怎么不知道。”上周,长安轿车一家4S店市场经理对本报记者表示,该店中还有一辆杰勋HEV样车,摆放了近半年没有售出。他并不知道,从2009年底开始,杰勋HEV已经全面停产。

2007年12月,长安首款混合动力车杰勋HEV下线。经过半年的示范运营后,杰勋HEV正式上市销售,售价13.98万~14.98万元。长安轿车汽车4S店即是从当时开始销售杰勋混合动力车。

根据长安汽车的资料,杰勋HEV采用1.5L汽油发动机和混合动力系统,13KW永磁同步无刷电机,续驶里程大于500公里。动力水平和2.0L汽油发动机相当,节油率可以达到20%。在售价上,杰勋HEV也与2.0L同级别车相当。

但节油与售价的优势均没有给杰勋HEV带来现实的销售优势。上述长安轿车4S店市场部经理对本报记者表示,过去半年里杰勋HEV的销量不到10辆。

长安汽车此前发布的资料显示,该公司混合动力汽车生产线年产能为1万辆,计划2009年生产1000辆混合动力杰勋HEV。但长安汽车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2009年杰勋HEV累计销量仅有100多辆,不仅产销目标没有达成,产能也严重闲置。

2009年10月,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长安CV11(杰勋系列车型代号)于2007年3月投产上市,截至2009年9月30日,两年半的时间共生 产1331辆,销售1300辆,产销量未达到预期规模,目前相关资产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公司预计 CV11未来市场前景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该产品相关资产可回收金额将低于其账面价值。因此,长安汽车董事会通过决议,决定对上述CV11焊接生产线固定资 产设备、模具合计净值1.49亿元全额提取减值准备。

长安汽车高层人士表示,杰勋HEV就是在该次计提后,与杰勋汽油版车型一起停产的。按规划,杰勋HEV在重庆停产后要转到南昌江铃汽车工厂生产,但时至今日,江铃汽车并未生产出一辆杰勋HEV,“未来还不知道会不会生产。”

“我们是根据订单来销售的,有订单才找厂里订货,没有订单就在展厅摆一辆样车。”12月2日,长安轿车一家4S店销售顾问对本报记者表示,通常到店的客户都不考虑购买杰勋HEV,4S店只能通过公关手段,对一些企业客户达成零星的一辆或几辆销售。

行业的尴尬

实际上,新能源大潮中蜂拥上马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无论外资还是自主品牌,都遭遇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销售低迷。

长安杰勋HEV的销售情况也出现在其他公司的新能源汽车上,上海一家一汽丰田4S店内,销售顾问小吴对本报记者说:“一汽丰田混合动力车普锐斯的销量从未乐观过。”全球销量突破200万辆的丰田普锐斯,过去3年在中国的销量没有超过4000辆。

另外,今年前10月比亚迪纯电动车E6销量仅为54辆,F3DM混合动力车销量290辆。长安志翔混合动力车销量约为300台。

与此相对的是,由于政府补贴的存在,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已经被大幅降低。在重庆,政府推出了总价约为3.6万元的现金补贴政策,并减免3年路桥 费,折算成现金,总优惠幅度达4.3万元。而在指定的5个新能源私家车试点城市,购买奇瑞S18等纯电动车的补贴额度高达6万元,成本降低接近一半。

但这样的政策却不能更多的激发消费者热情。网络调研公司缔元信一项针对新能源车的调查显示,89%的被调查者因当前配套设置不齐、价格过高等原因不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

东风本田一家4S店分管销售的副总经理对本报记者表示,客户不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原因是,一方面不太信任所谓的新技术,另一方面不愿为这部分节油(效果)多支出成本。

另外,政府的补贴政策实际上在国内并不普遍。由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四部委共同启动的“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试点工程已在全国25个城 市启动,并制定了相应的资金补贴办法。但该工程主要针对公交系统车辆,而非私人购车。今年1月,四部委进一步推出《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 通知》,私人购买纯电动车最高补贴可达6万元,但试点城市仅有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5个。

除此之外,上述5个城市购买纯电动车的补贴虽然最高达6万元,但混合动力车的补贴金额仅有3000元。长安汽车上述高层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混合动力汽车补贴金额少是导致该公司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快速下滑的重要原因。

“我觉得政府扶持力度还是不够,而且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抓住重点。”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一位高层对本报记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电动车技术被认为是中国汽车工业赶超外资的一个关键分水岭。但郑州日产党委书记鲁文澍指出,尚不能过于乐观,“外资公司在电动车的投资上比我们更大,他们做了很多储备。但是他们不会说,因为不会左手打右手。”

受制基础设施比亚迪F3E“胎死腹中”

丁彬

有一款纯电动车,它很早诞生,却从未上市。这款被比亚迪放弃的纯电动车就是F3E。

“关于比亚迪纯电动车在商业推广方面的问题,我们也是根据市场的变化来做事。”前不久,比亚迪汽车副总经理王建钧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比亚迪最 早做电动车时,做的就是纯电动,但在征求市场意见和经销商意见时,大家认为配套环境有问题,同时需要有过渡性的产品,于是先期不得不放弃纯电动车计划,而 改做了F3DM。

现在一般消费者提起比亚迪的电动车,往往想到的就是F3DM和E6,鲜有人知道F3E。其实,早在2006年,比亚迪的F3E就曾出现在北京车展 上。根据当时披露的数字,F3E纯电动车续航能力达300公里(40公里/小时匀速状态下的理想值),最高时速150公里/小时。

2007年,比亚迪已经在探讨充电站建设方案,在深圳已建立了三个充电站试点。当时,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冰曾表示,F3E纯电动车在3年内可实现商业化生产,而价格将控制在15万元以内。

但2008年12月,F3DM率先上市,F3E最终被比亚迪舍弃。原因就是王建钧所说的,配套环境问题。对纯电动车来说,在社会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之前,并不具备大规模对私人消费者推广的可能。

正是基于这种现实,比亚迪推出了F3DM。根据对市场的调研,比亚迪认为私人消费者买车大部分是上下班代步用,其将F3DM在纯电动状态下的行驶里程设定为100公里,同时又给它配备了一个发动机,能保持长距离驾车。

今年6月份,国家发布了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试点,私人购买电动车可享受5万~6万元的补贴。深圳在7月份启动了试点,并对私人消费者购买电动车追加3万~6万元的补贴。这样深圳消费者购买F3DM实际上就可享受到8万元补贴,仅需要付8.98万元。

虽然在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F3DM销量开始上升,但其在面对私人消费者的推广过程中还是受到了基础设施滞后的困扰。今年前10个月,F3DM在深圳的销量仅290辆。

王建钧在之前的深圳电动车大会上表示,电动车商业化推广应瞄准路线相对固定、使用范围相对固定的细分市场,于是他们将电动车推广方向调整为城市交通电动化。

从纯电动到插电式电动车,从面向私人消费者到转向城市公共交通,比亚迪汽车在电动车推广上短短数年两度转身,凸显出基础设施在电动车推广中无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国家在5个试点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但补贴都用在消费者购买层面,没有对使用环节进行适当补贴。据王建钧介绍,深圳市发改委 已承诺,今年年底之前在深圳市一些重要民用停车场修建7500个充电桩。按规划,到2012年深圳市将建设各类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桩)12750个。

新模式冲关 奇瑞纯电动车“忐忑”上路

唐柳杨

尽管纯电动车M1-EV上市第一天就卖了300辆,但奇瑞新能源公司总经理袁涛,仍然做好了打一场新能源车“持久战”的准备。

“哪怕我们一年只卖一辆车,也要让客户对这个车的质量非常满意。只要我们能把产品和服务做好,我相信会有更多客户接受奇瑞新能源车,甚至是其他(公司)的车,那么这个行业就有希望了。”日前,袁涛在回答媒体有关纯电动车销量目标提问时说道。

前不久,奇瑞纯电动车M1-EV和首款增程式电动车上市。M1-EV采用336V的大功率电驱动系统,配备了45/60Ah的高性能锂电池,最高时速为120公里,售价14.98万~22.98万元。

袁涛介绍,奇瑞新能源公司每年的运营费用约是奇瑞汽车每年销售额的10%。但根据国内新能源汽车每家公司年均300~1000辆的销量情况,短期内实现盈利十分困难,因而袁涛表示,即便销量低也要坚持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在技术线路上,奇瑞汽车走了一条与比亚迪不同的道路。数据显示,奇瑞M1-EV最大巡航续驶里程仅有150公里,远远低于比亚迪E6 的350公里,只能满足购买者平常上下班代步的需求。对此,袁涛表示:“电池的重量本身就是消耗电量的,背负过多没有使用的电池,也是不环保的。”

M1-EV的电池技术线路与日产LEAF相近,后者单次最大行驶里程为160公里。日产汽车一名技术人员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由 于充电设施不普及,电动车长途行驶的条件不具备,城市内短途行驶将是纯电动车的主要功能。在此条件下,如果电池组数量过多,反而不利于节能环保。

在长途行驶的电动车领域,奇瑞选择了增程式技术,该项技术与比亚迪也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别。该项技术主要依靠一个8kW的增程器,当车载电池电量消耗 至最低临界限值时,增程器将自动启动,为电池提供电能或直接驱动电机,以实现高达数百公里的续驶能力,最终行驶里程可达300公里。

“我们正在研究新的电池技术,把电池重量降到600公斤,行驶里程达到400公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一名高层对本报记者表示,优化电池性能是比亚迪长途驾驶电动车领域的主要方向。

资料显示,比亚迪E6单次行驶里程可达350公里,不过电池组的重量超过了800公斤,相当于车内乘坐了6名成年人。除此之外,在长途驾驶的电动车 领域,比亚迪还推出了汽油发动机和纯电动的双模系统,在电池电量耗尽时,汽油发动机替代电池成为汽车动力来源,以满足长途驾驶需求。比亚迪F3DM的驾驶 距离与传统汽、柴油发动机汽车一样,只要能够适时加满汽油,就不存在驾驶里程的限制。

袁涛表示,在奇瑞电动车的发展规划中,增程式电动车今后将成为重点推广产品。增程式电动汽车优势在于可以减少对动力电池容量的需求,降低电池成本,在能源利用效率、价格、使用方便性等方面均具有优势。

深圳电动车大会开幕当天,奇瑞汽车与赛伯乐(中国)投资公司、普天海油新能源动力股份公司等7家分别涉及城市投资开发、财产保险、电动车服务领域的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期望通过不同领域公司的合作建立完整的商业化模式。

认知度缺乏普锐斯折戟中国

丁彬

没有比明星产品在中国变成“鸡肋”更让人沮丧了,但丰田恰好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丰田普锐斯这个全球首款强混车型,在全球累计销量超过200万辆,但在中国过去3年销量没有超过4000辆。这或许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有着属于自己的逻辑。

2005年12月,丰田普锐斯就正式在中国上市销售。然而,这一车型的销售状况一直很尴尬。偏高的价格一直未能得到中国消费者认可,自导入至2009年市场停售为止,普锐斯仅销售了3700辆。

对此,丰田汽车不得不无奈地承认,现在中国的混合动力车市场尚处在培育阶段,销量多少不是目的,关键是使消费者接受环保的理念,认识普锐斯的质量。

对于普锐斯在中国市场的这种遭遇,业界将原因归结为高昂的价格。

普锐斯高达25万元以上的价格的确让一般消费者却步。现在消费者可以用比普锐斯少10万元以上的价钱买到一辆和其同等尺寸的轿车。一般家庭用车以一 个月行驶1500公里计,用油100升,以每升6.00元计油费共600元,一年也就7000多元的油费,如果多花10万元购买普锐斯,这些钱折算购买的 汽油就可以用接近15年。

但是,价格并非全部。一位丰田的经销商曾经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除了高价格,普锐斯的失利其实还应该反思其使用属性,其车身尺寸以及内部空间都得不到高端消费者认可。

从混合动力在雷克萨斯身上取得的成功可以看出,任何新生事物都是由高到低的一个推广过程,混合动力也是这样。目前,雷克萨斯在华销售的三款完全油电 混合动力车型中,LS 600hL的销量已占到LS系列销量的37%,GS 450h的销量占GS系列销量的18%,而RX 450h的销量则占到RX系列销量的26%。

只是,豪华车市场毕竟是小众,无法促使混合动力车的普及。4月上市的凯美瑞混合动力车型可以说是将使用属性和环保属性结合在了一起,也处于承接混合动力从高端消费群体向普通消费者转移的地位。但是,因为没能享受到政策补贴的任何好处,其在市场上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或许看到无法获得政策补贴的凯美瑞混合动力车的现状,丰田已暂停了第三代普锐斯的国产进程,转而致力于普锐斯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引进。

在今年北京车展上,丰田首次将外插式普锐斯带到了中国。外插式普锐斯是以第三代普锐斯为原型,可使用家用电源进行外部充电的混合动力概念车。目前,在国外也只是在测试运行阶段,并未正式投放市场。

现在,丰田汽车已在天津开始了外插式普锐斯的实证行驶实验。和第三代普锐斯相比,外插式普锐斯的差别在于:使用5.2kWh的锂离子电池组替代传统镍氢电池组,另外电池组和相关的充电装置是最重要的改变,混合动力系统的其他部件则没有变化。

加快外插式普锐斯的导入,意味着其在中国市场上新能源汽车战略的转变与提升。这也是丰田努力适应中国政府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真实反映。或许,这对丰田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87

內銀股前景暗淡 林本利

2011-6-9  NM




2008年9月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宣布破產後,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中國政府為了緩和金融海嘯對經濟的衝擊,在當年11月宣布推出4萬億元人民幣的刺激經濟方案,大量投資基建和擴大內需,避免經濟增長急速下滑。

內地四大國有銀行,為了配合中央政策,紛紛批出巨額貸款給地方政府和國企,用作大興土木,投資在房地產和基建工程。結果在2009年及2010年,內地銀行的貸款急增,新增貸款每年逼近10萬億元人民幣,這還未計透過會計手法隱藏的貸款。

這些新增貸款,不少是投放在沒有足夠盈利能力的基建項目上,亦有不少是落入貪官污吏的口袋裡,再以不同渠道,流往其他地區作炒賣。相信有不少資金,從內地流入香港炒賣房地產,推高本地樓價。

隨着中國經濟在2009年第三季起急速復甦,樓價颷升,物價上揚,中國人民銀行便開始收緊貨幣供應,不斷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試圖遏止樓價及物價進一步上升。現時存款準備金率已調高至超過20%,令一些國有銀行出現資金不足,需要供股集資的情況。

自從去年初開始,筆者已經對內地銀行的經營前景感到憂慮。雖然過去兩年,內地銀行的業績依然有可觀增長,去年底工行更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銀行股,其他三大國有銀行,包括建行、中行和農行,都打進全球十大市值的銀行榜當中。但這個市值排名上升的現象,反而令筆者更加擔心。

過 去二十多年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成為全球十大市值的銀行或金融機構,不一定是個良好兆頭,反而是「凶兆」。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經濟急速增長,房地產價格 颷升,日經指數逼近4萬點的水平,全球十大銀行(以資產值計算)中,頭六位全屬日本銀行。之後日本地產泡沫爆破,樓價股價大跌,一眾日本銀行陷入嚴重財務 危機,瀕臨破產,日本政府及央行要出招(包括實行零息)打救。

同樣,2008年金融海嘯前,英美兩國的房地產市場出現泡沫,信貸急升,銀行 市值大幅攀升。2005年,全球市值十大銀行及金融機構,差不多全部由英美兩國包辦。2006年之後爆發次按危機,銀行壞賬急增,保險公司(AIG)及投 資銀行接二連三出現財困,需要英美政府注資打救。若非政府打救,恐怕出現骨牌效應,所有大銀行都會相繼破產倒閉。

根據一些專家分析,內地銀 行貸給地方政府及企業的款項中,最少有兩成以上屬不良貸款,總額超過三萬億元人民幣。不少地方政府投資的基建項目,最終可能成為大白象,收入不足以償還貸 款。過去兩年,內銀股A股股價一直低於香港的H股股價,折讓有兩成之多;今年上半年,社保基金陸續減持內銀股。這一切似乎顯示內地投資者可能掌握較多訊 息,對內銀股前景感到悲觀。

然而,即使內地房地產泡沫爆破,銀行壞賬急升和出現財務危機,一般人都相信中央政府必定會出手打救,正如之前日本和英美政府的做法一樣。由於內地四大國有銀行已經上市,到時股價必然會大幅波動,投資者最好綁好安全帶,準備玩過山車遊戲。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c.com.hk)作者網誌: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24

回報跌息口升 港燈前景暗淡(2015/4/16) 林本利


2015-04-26  NM
 
 

 

近月環境局發表文件,諮詢公眾對電力市場未來發展的意見,以配合明年跟兩電商討2018年後,管制計劃協議屆滿後的規管安排。

今次已經是特區政府在過去十年,第三次就電力市場未來發展的公眾諮詢。之前兩次是在2005年及2006年展開,目的是探討2008年之後的規管安排。公眾諮詢開始前,政府先行找統計處作問卷調查,詢問市民電力可靠性和電力價格,哪一樣較為重要?

即使不作調查,大家都知道結果肯定是電力可靠性。政府高官於是以調查結果作為後盾,決定延續兩電的利潤保障計劃十年,並承諾會在未來十年研究如何開放市場,引入競爭。

轉眼過了十年,政府高官今次「照辦煮碗」,首先諮詢公眾是否支持從內地輸入更多清潔能源,抑或採用更多天然氣在港發電。諮詢結果顯示大部分回應者(當中不知多少是與電力公司有關連利益的人)支持使用天然氣在港發電,擔心向內地買電影響供電可靠性,於是延續利潤保障計劃又變得順理成章。

筆者自1995年完成博士論文後,便積極推動開放電力市場。二十年過後,電力市場原封不動,市民完全沒有選擇,任由電力公司宰割。每次延續協議後,兩電便大幅加價,幾年前還要勞煩前特首曾蔭權及前環境局局長邱騰華,發動輿論攻勢,要求兩電調低加幅。

事實上,過去一年多,兩電的股權出現重大變動,或多或少反映兩電的大股東對未來前景的看法。2013年11月,美國埃克森石油公司把手上持有六成的青山發電公司股權出售,三成售給中電,另外三成售給南方電網公司,作價合共240億元。中電購入埃克森石油股權,顯示公司對市場前景充滿信心。

相反控制港燈的電能,於去年1月底把港燈分拆上市,賺取500多億元特殊利潤。分拆後的港燈,總資產值由原先500多億元急升至1,100多億元,總負債由400多億元上升至600多億元。千多億元資產中,有200多億元來自資產值重估,300多億元屬於所謂「商譽」(電能出售價高於資產賬面值)。

雖然港燈坐擁過千億元的資產,但用作計算准許回報的基礎仍舊是「固定資產淨值」,總額不到500億元,兼且增長空間不大。以去年約490億元固定資產淨值計算,准許利潤約49億元。然而這49億元准許利潤,還需要扣減利息支出,才是港燈的純利,可以用作分配給信託單位持有人。上市前港燈大量舉債,利息支出急升,以2014年全年推算,扣減利息後的純利約35億元。

今次諮詢文件建議2018年後准許回報由現時約10%下調至6-8%,即下調2-4%。准許利潤每下調一個百分點,港燈每年純利將下降約5億元。另外,市場預期未來三年美國將加息2-3%,每加息一個百分點,港燈每年利息支出約增加4億元。在最樂觀的情況下,准許回報下調2%,息率上升1%,港燈的純利便由35億元跌至約21億元。若然准許回報下調4%,息率上升3%,港燈的純利便跌至只得約3億元,前景十分暗淡。

無論港燈前景如何,大股東早已套現500多億元,一眾董事和高層每年亦拿走3,000多萬元。真正的苦主,恐怕是那些高價入市,以為可以定期收息的信託單位持有人。這不禁令筆者想起2000年電盈併吞香港電訊後,那些依靠收取香港電訊股息的小股民的慘況。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706

投資於行業暗淡時(一)- 估值五花八門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10/blog-post_21.html

近期大家都意識到一些對零售業不利的因素,包括內地旅客數字下降、內地經濟數據不理想、美元匯價強勢等,連銅鑼灣一線舖租都話要大減,零售業前景可想而知。不少「專家」都表示零售業是近期不要觸碰的板塊,因為其前景實在不能樂觀。


在今年九月,止凡先後接受東方日報及晴報的訪問,在訪問中都有提及我的一些想法,見《低買高賣(東方訪問)》及《一矢中的的回應(晴報訪問)》,其實作為價值投資者,行為很多時都會與大眾對著幹,這並不是故意的,而是跟著價值走的結果。

例如到了這個時間,面對「零售業寒冬」將至,我會想一些問題,我們在1998年金融風暴時應該買資產還是賣資產?應該買什麼?到了2003年沙士時,我們又應該買資產還是賣資產?應該買什麼?最近一次大事件,2008年金融海嘯時,我們今天回想一下,當年又應該買資產還是賣資產?又應該買什麼呢?

事過境遷之後,我們都會嘆息為何當日沒有買入什麼樣的資產,今天合理的想法及操作又應該如何呢?是對是錯,不好說,亦不想推介什麼,只想表示今天零售股已經跌到令我認為值得拿來分析一下。大跌了就代表不會再跌嗎?見底了嗎?會回升嗎?這都是我不懂回答的問題,只能盡可能了解這些大跌的資產是否抵買而已。

本來未有意欲在文章上分析股票,始終不想把這裡搞得好像股票分析地盤似的。不過,好像有部份人看了看我在報章上的「號碼」,想明白更多背後的理念,所以一連幾篇希望拿莎莎作為例子研究討論一下。又要事先聲明,文章很難交代很多估值的「感覺」,只可以盡能力寫,而亦沒有意圖推介任何股票,純綷交流。

有關莎莎的文章,想了很久,希望以較新鮮的角度去寫。其實,之前都有以不同角度去寫一些估值的文章,例如《渣打出事後還值多少?》,很成熟而業務很複雜的公司,拿一些地區的盈利作簡單的加加減減,以回本期作個簡單計算其出事後的價值。

還有《立地成佛的股票》,寫的是金利來,拿一些同業比較,拆解業務中的盈利組成部份去估計其價值,賣領呔與地皮盈利如何分開來看。

內銀股又寫了《難得的銀行C》,比較一些世界級銀行,從多個主要數字了解分析,看其表現的水平,感受一下有多少安全邊際。

拿了六福,剖析其數字,寫下了《公司股東有趣想法 》,小股東可以把一家公司的龐大數字化解為自己可以理解的數字,以方便分析,增強對公司投資的感覺。

在香港電視申請牌照時又寫下《有趣的香港電視 》,當時從資產水平的角度去看待一家短時間內沒有盈利的公司,另一個估值的角度,感覺一下其投資價值。

一口氣數出自己曾寫過的估值手法,各有不同估值想法與角度,雖然都只是皮毛,但希望能帶出研究分析個股的方法其實是千變萬化,最後若能化成一種感覺,隨心所欲地作出分析,這將更能掌握你的投資決定。

我常說,要了解一家公司,不是指看看市盈率、市帳率、股息率就行。尤其話某股票一直的平均數字如何,一下子跌下來,股息率大升,就認為是抵買,這很容易掉進價值投資陷阱,我也在不斷地在摸索之中。

作分析研究,任何點子角度都值得考慮。寫莎莎時,不想以同一個手法不停重覆著去寫估值文章,又再次想以另類角度去寫,想了很久都沒有下筆。能否有更多的角度呢?我相信還是有的,讓我試試看,可能又多一些新鮮的估值方法吧。往後幾篇就從多個角度去看,希望能帶出莎莎在我心目中是如何的一家公司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086

投資於行業暗淡時(二)- 買入了什麼?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10/blog-post_22.html

一連幾篇談談止凡如何看莎莎,不是針對莎莎,只是分享一下方法,正如上一篇所言,估值方法多的是,了解越多方法之後,反而越隨心所欲,到頭來只是看兩看年報,計算機都不拿在手,再看看其他公司資料,化成感覺。今篇先拿往常用過的方法,簡單看看今年的莎莎帳目,了解一下正在買什麼,這家公司又做得如何?


莎莎今天剛發出盈警,半年業績盈利要大跌五成,大家要註意這次分析並沒有考慮在內。這blog一向不喜歡「跟車太貼」,亦希望盡可能寫一些沒有時間性的文章,所以這幾篇也不例外,只希望帶出估值的方法。所以blog友看過後切記要自己作出調整。

莎莎2014/15年報
股數:28.5億股
股東權益:24.7億(每股 0.87元)
債務:無
收入:89.9億
銷售成本:49.5億
毛利:40.4億(即 44.9%毛利率)
員工成本:11.4億
租金成本:10億
盈利:8.38億(即股東回報率 33.9%)
股息:6.68億(即 79.7%派息率)
營運所得現金:10.7億
現金儲備:5.2億

假設一個10萬元的投資,以分析時的股價為$3.2(這些日子也在這水平浮沈),代表能買入31250股,即佔公司發行股數的91200份之一。

簡單計算,把所有數字除以91200就代表這10萬元買入了什麼。

化作10萬元投資
股數:31250股
股東權益:27000元(每股 0.87元)
債務:無
收入:98574元
銷售成本:54276元
毛利:44298元(即 44.9%毛利率)
員工成本:12500元
租金成本:10965元
盈利:9189元(即股東回報率 33.9%)
股息:7325元(即 79.7%派息率)
營運所得現金:11732元
現金儲備:5702元

由於市帳率很高,所以10萬買下來的股東權益只值27000元,單看這個數字,10萬買值2萬多的東西,這是3倍多的溢價。投資了10萬,原來莎莎最近一年的營業額也有近10萬元,當中毛利有四萬多元,實際盈利就九千多元,但現金就萬多元,派息也有7千多。

常常話租金支出是零售業的大問題,如果化為10萬元的投資,每年租金支出就是一萬元左右,員工作本就萬二元左右,營業額能比股東權益數倍之多,加上高毛利,股東回報率又高(33.9%已經是下跌了不少的結果),從10萬元的投資看,面對每年萬多元的租金支出,不算什麼吧。

有一個很厲害的地方,就是這麼高的股東回報率,竟然不需要借貸。上年還有8000萬的借貸(實不算多),相等於10萬元投資中的800多元,今年也已經清還了這筆借貸。

這篇主要是分析一下買莎莎的話到底買了什麼,比例如何,按我們能理解的數字又有何感覺,之後希望談談一些數字的歷史趨勢,這更能看出它近年的生意是什麼一回事。

在巴黎兄課程的whatsapp group內看見參與者很熱烈地討論股票估值,給我的感覺是大家都很積極學習,同時,我感覺到股票估值這個環節是不少人一直忽視的。如果看兩看這篇文章,心中早已經有個譜,對會計學早有認識的,當然不用費神。

然而,相信有部份人每次看見這類文章,其實心中不明所以,但又提不起勁去學習,別人列出一系列數字說什麼就什麼,心中只想聽到別人的結論:「抵買還是不抵買,講完!」

有位匿名blog友在《勢頭影響價值?》處留言:

「這問題(趨勢估值問題,不明白可先看原文)我依個老散懂得答!直接講就是因為老散不是會計師,所以不懂怎去計上市公司嘅價值啊!就以港交所來說,既不是老千股又算是生意很透明的公司吧,但真正每股值多少誰懂得計?100,200,300?所以只好用之前的股價去估計吧。由300跌到200時無人買因為不知200值唔值,但當由100升上200時,老散就會覺得一定係有識之仕已經計過數所以才會掃貨吧!所以同一個價對老散來說,總是要見到短期低位反彈才買得安心啊!」

若blog友持這心態的話就要小心了,因為大概以為投資者看不懂這些數字是應該的。靠看大戶的趨勢成功率其實有多高呢?blog友們之中正有一群巴黎兄的課程參與者,由不懂到懂只需9小時,我親眼看到他們的積極,他們正在進步著。還未看懂的,為何不加把勁?話說回頭,當然看懂數字不代表投資就能無往而不利,但至少知道自己買了什麼吧。


止凡的新浪博客,適合在中國內地閱讀:
http://blog.sina.com.cn/cpleung8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087

投資於行業暗淡時(三)- 看見趨勢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10/blog-post_25.html

之前寫了莎莎的估值方法,可能因為莎莎剛發盈警關係,文章引起頗多blog友留言,亦提出很多值得深思的點子,正面反面也很有參考價值,透過這過程所得的點子,絕對比起躲在家中自己研究分析一番好得多。有一點很值得留意,就是大部份的留言討論都會集中於其生意價值,而非討論價位上落、升跌、止賺、止蝕之類的東西,這水平很不錯。



另外,有blogger在自己的文章中指出止凡的概念錯誤,大意是有無形資產溢價的公司不應該這樣簡單去作除數化成10萬本金去考慮,否則會導致股價越低時,所買的股數就越多,得出的數字(租金成本或營業額等)都會變得更大。多謝這位blogger,可惜他沒有來留言指正。上一篇這個化成10萬的投資方法,只是一個幫助投資者思考投資項目的想法。我絕對同意較正統的方法是先看「靜態」的年報數字,得到估值之後,才看看其市值是否合理合意。

今天繼續寫這個莎莎估值這個題目,談巴菲特投資方法的著作中,很多都會喜歡討論一個方法,就是看一家公司的趨勢,尤其主力的幾個數字,單看一兩年意義不大,但拿出十年的數據來看。而上星期巴黎兄在課程上又談起這個估值方法,所舉的例子又是莎莎,真巧合。

首先想講講莎莎過往的盈利能力與效率,主要看毛利率及股東回報率,除了這十年來的上升勢頭外,本身的數字也相當高。而眾所周知,近年開始出現回落,這回落的勢頭是短期的還是另一個週期的開始,這就是價值投資考慮關鍵所在。



十年前毛利率為41%,近年有45%。而十年前股東回報率為20%,近年有40%。我想說的是,這些數字本身也極之不錯,即就算沒有增長,只是每年保持現狀,這也已經是一家很厲害的賺錢公司了。用了十年時間以上產生了這個勢頭模樣實在不容易,未來的走向是如何呢?零售業進入另一個十年大週期?還是只是短時間的問題呢?


談及巴菲特重點註意的估值方法,會從公司過去的數據找出一個趨勢來,再預測未來的合理走向。投行大戶多會著眼於較短期的,好像半年以內股價的走勢,所以他們會拿放大鏡去看最近一年或一季的業績,從這些方面看,莎莎的短期盈利增長不見樂觀。然而,如果相信零售業出事之後,政府會做點事之類,而寒冬過後,行業內最厲害的公司多會變得更強,而這些公司多有些「護城河」或壟斷性的生意模式,或者經營往績很好,例如低成本高效率,莎莎又有沒有呢?



我們從每股盈利的圖看,大約能看到莎莎的盈利能力每五年翻一倍,心算一下大約為每年15%的增長,能一兩年有這個表現的公司不太難,但保持十年以上的勢頭,這是頗難的。但最新一年見其回落,上星期又發了盈警,預期新一年年報的盈利數字也會回落,未來盈利預測就需要調整一下。



看派息比率,於2010年之前,不少年份其派息率都保持100%上下,這家公司絕對肯與股東分享盈利的。而2010年之後都保持70%以上的派息率,可能因為發展新地區業務,有保存現金及投資的需要,這可以理解。而這個派息率,仍然是十分高水平。



由於效率高,股東回報率亦高,其市帳率一點也不低,以幾元去買一元的股本,但股本還是每年都有增長,要留意的是在每年派息率都頗高的情況之下,仍然保持每股帳面值穩步增加著,這是十分不錯的。



存貨週期保持得很不錯,十年前只有83間舖,今年有287間舖,存貨週期還是80-110日上下,這代表供應銷售鏈控制不錯。在營運資料處可以看到其店舖、面積、員工人數等,十年來都不斷穩步擴張,中間沒有出過亂子,對生意擴充控制得很好,今天變成了成熟的生意。未來生意環境轉變,管理層需要作出相應調整,相信在新一份年報會有所交代吧,而留意存貨週期的變化可以更了解營運問題。

當有足夠的時期及數字能確認到一家公司的盈利勢頭,就可以套用巴黎兄在課程上所教授的折現率估值方法。其計算不太複雜,按過往的盈利數字及趨勢估計未來十年的盈利,過往盈利由2006年的7仙上升至2015年的29.5仙,按這趨勢預測未來十年的每年盈利,而每年的盈利按期年期以折現率折回今天的價值再加起來,再加回十年後折現回來的每股帳面值,與今天的股價比較看看有多少安全邊際。

巴黎兄的課程上,他按3%的折現率去計算,得出價值5.66元。意思是這股票的穩定勢頭,把他當成是一支債券定期派息,到期拿回本金,每個時間拿到的現金化作今天就可以計出其值5.66元。巴黎兄的計算方法照足巴菲特的做法,把盈利分成派息部份與帳面值增長部份去計算,最後加起,兩種計算方法的概念及結果也差不多。

再三提醒,過去表現不等於將來,巴黎兄的課程內容也是在今年7月時整理的,所以未知零售業近月的發展情況。他認為發出盈警後,投資者應該等待年報,看其盈利出事部份是在哪裡,是調整店舖數目所以write off了一次性盈利損失?還是銷售出現大問題而比同業更差呢?從而對估值作出調整。

不明白這方法的詳細計算,不妨找找有關巴菲特選股估值方法的書本,當中應該有提及。而巴黎兄分享了一個簡單的計算器,但這應該要上課程的參與者才可以得到的。這方法重點在於應用在盈利趨勢穩定的公司,盈利勢頭穩定,效率高的公司,一般市帳率都不低,這方法可以有效替這類公司估值。

分析到這處,大家可能會問一句,莎莎這生意是否到了轉捩點?記得當年思捷也是這樣,高速增長期一過,股價立即大跌,後來管理層「跳船」,盈利能力大走樣。今天是否這個情況呢?我又想引進一個思考,今次股價大跌,到底是公司出事?還是零售行業出事呢?

記得思捷出事時,金融海嘯,歐債危機,但不是每一家時裝都有事,好像當年的Zara不知多好,後來的Uniqlo亦令思捷的銷售給比下去。只要到商場走走,問問身邊朋友,都大概知道思捷大勢已去,加上管理層跳船就更加神仙難救。

今天我們都清楚,莎莎所面對的問題是整個零售行業的問題,自由行少了,人流少了,美元強勢之類,與莎莎這公司本身未必有關。當一個大浪過去,行內的強人會變得更強,這是多次事過境遷的觀察。所以關鍵在於莎莎在這次大浪之中,表現比起同業是否優勝。從往績看,我認為莎莎的管理比同業都要好很多,往後的事情,就要密切關集其業務發展。

不少blog友留言質疑其實莎莎未必優質,可能只是吃盡零售業這十多年的大升浪,市帳率又高,一旦盈利增長不能維持,市值掉頭向下的衝力可不能少看的,生意亦沒有「護城河」,問題多多。以上所提出來的風險大多是合理的。說實話,把全副身家放進一支零售股始終有點猶疑,「護城河」應該是當中最困惑的考慮。

單看近期盈警及數據,零售業最壞的時候大概還未到,盈利跌、減派息將是意料之內,到時股價隨時更低殘。無論如何,作為投資者需要好好衡量風險,眼前看見一盤生意,今天做這盤生意的環境不利,是否投資良機?還是災難的開始?好好了解,小心投資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088

投資於行業暗淡時(四)- 百家雜評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10/blog-post_26.html

莎莎是一家本地零售股,要了解其業務,絕對不只看年報一個渠道,還可以做很多事情。而止凡就至少做過以下幾個動作,試圖找尋一些連基金大戶都沒有的資料及感覺,不要少看這些無聊動作,散戶的優勢正在於此。



身邊朋友:

好像我這樣的男人,又怎會對這些賣化妝品的公司有所了解,但幸好我們身邊都總有女性朋友,所以我多會問問她們的意見。

大體上,她們對莎莎的意見都相當正面,卓悅就好像雜亂一點,檔次又低一點,莎莎給人的感覺是較高級的,但產品又較貴。不過,幾位女性朋友都話就算貴一點也寧願到莎莎買,信心大一點,始終搽在自己塊面上的,還是穩陣一點較好,對假貨問題的擔心會少一點。


網上言論:


SaSa vs 卓悅 vs colourmix,邊間比較好d?

「我覺得colourmix好煩,係咁sale野」

「係呀,我都覺得coluurmix d ba好煩,係咁跟住你,不停sell其他嘢」

「比較鐘意sasa,不過朗豪對面個間有個staff成日黑口黑面。
卓記都ok,但d野就真係 .... 太過亂。
colourmix就 .... 無必要都唔想去 = =||」

「sasa裝修都好d啦。卓悅成間雜貨店咁。sasa d裝修高檔d tim!」

「sasa better because the shop is clean and tidy.
i do not like colormix, some BA is hard sell and not polite.」

「鍾意去colourmix,會sell你買野
sasa行得舒服d
卓悅d野好亂,不過多d唔同ge品牌
(不過硬係覺得有部份係假野-v-好似olay個d,次次都賣到好平)」

「OLAY其實間間都平架喇,not only卓悅..可能因為係made in china啦...」

「鍾意去colourmix,但係d sale大部分都好煩 ~
不過知道佢地為左平時ge營業額先得煩到d客死,有d同情佢地 ~」

「我覺得SASA好D....
買D野有信心D...
卓記D野好似過期咁.....又混亂...
COLOURMIX我唔去......
但係大家都有一個共通點....
就係D SALES姐姐勁厚粉.....厚都傻....」

「SaSa最好!
卓悅成日賣假野 又有好多內地遊客
COLOURMIX 勁sale你野」


再看另一個討論區:

我想問集團式既美容化妝店 - 卓悅,莎莎,Colourmix,其實邊間最好and最差?
可以論價錢,產品質素,檔次等等
我是用作研究之用...卻對此毫無認識....多謝解答~~~

「本人覺得卓悅差d...
因為聽人講過大減價其實係會賣d過期既野比人.....」

「colourmix 係咪最 high class ga?」

「下乜唔係sasa差d咩,,,好似登報話賣過期野..
colourmix?未聽過..邊度?
我成日都入去睇野,,,就算唔買都走入去睇餐飽,,,um..其實唔知點解去li d make up/skin care shop前面就好想入去睇架la~~@_@?
其實佢地係水貨o者,,冇保證eg.過期....if要買時自己小心d la~
不過成日都見到好多女人係果到買野架la~~if真係咁差既話,,,又唔見行街時香港d女人爛哂面...」

「聽我個fd講過卓越有d貨有號碼係睇日期嫁,其實我都係聽姐」

「上次我去卓越買野,佢sell我一樣野
由3xx減到138,咁佢都有比我試用
好似唔錯嘛,咁咪買囉,重話係法國野,我又趕住用,咁咪買囉
點知返到家,比我唔小心望到
佢已過了期成1年3個月,頂!
都係自己唔小心,不過冇諗到會發生d咁既事嘛」

「我上次去買lanegie的時候又ok wor。
我買的時候叫佢比個日期我睇。
我睇到支野出廠1個月都冇,好新鮮,哈哈。」

「我上次去卓越買左樽Clinique既surge moisture(唔記得點串)
點知我上去Clinique個website竟然無果隻product!
嚇到我死死下..跟住個friend話可能係舊product都未定,跟住減價囉出黎賣。
佢做完promotion之後,真係無左隻product,但舊product都唔知擺左幾耐。
之後我去clinique果道試下隻差唔多樣既product係唔係咁既質地,都似8成既。
我屋企哥樽查落手又滑滑,又無異味咪算囉。
下次真係要小心睇真d,佢又無貼住expired date。」

「係有呢隻野ga,叫moisture surge extra係粉紅色ga ma。」

「聽我個fd講過卓越有d貨有號碼係睇日期號碼係睇日期嫁,其實我都係聽姐。
d號碼點睇ga?」

「我都唔清楚。
不過我家姐識睇莎莎d碼
好似u係未過期既」


blog友Allison在巴黎兄文章處留言看到:


第一次留言,因為我都觀察左莎莎一段時間,之前佔中果排已經心郁郁,原因如下:

1. 個人能力圈。我係投資初哥,睇開的幾位blogger都建議要從自身能力圈入手,扮靚shopping係其中一項,亦都經常會行幾間龍頭藥妝店,加上以前暑期工做過其「對手公司」,叫做有丁咁多行內資訊(雖然係幾年前)

2. 年報內容。見到公司管理層非常有HEART,分析全面,而且列出相應「具體」的對策,而非好似對手公司咁講D空泛野、交「行貨」或者跟人口水尾。

3. 電子商貿。零售長遠發展一定要發展埋電子商貿,同埋online marketing,已經係大勢所趨。13-14年報入面,其中一樣野令我非常impressive,就係佢地提到,會加入一樣「追蹤使用者愛好」的功能,我好鐘意網購,尤其淘寶,淘寶之所以令人流連忘返,其中一招好厲害,就係佢就追蹤你睇緊乜,不斷suggest一D類似的商品,你就睇極都睇唔完,愈買愈多(當然淘寶仲有好多好厲害招數,唔只呢樣)。要做內地人生意,能夠做到D同淘寶類似的野,its good!

另外,14-15年報入面見到莎莎係電子商貿方面又有新玩意,就係搞左IPAD APP。話要發展電子商貿,講得出,做得到,而且不斷見到有進展,做的動作都好正路。

SASA.COM的內地版,個版面整到同淘寶非常似,支付方式有足夠的「在地化」,例如支付寶、微訊支付、財付通,內地消費者用起泥會非常易上手。免運費門檻只係二百幾蚊,比對手公司低。

本地ONLINE MARKETING方面,SASA同一D受歡迎的BEAUTY BLOGGER合作賣廣告、搞活動。呢D都係對手公司做唔到/冇去做的野。而家D年輕人,睇手機、YOUTUBE多過睇電視。

4. 比較對手公司,其中一間,當年係入面工作,感覺唔好,佢地揀泥代理果D品牌有D其實幾好用,但公司對員工刻薄,底薪非常低,做唔到數就罰企,人手唔夠,D 員工可以連踩21日都無假放,唔會留得住人才,員工欠缺training,因人手唔夠根本無時間train,好多野亂咁泥。開新舖好似週圍亂插旗咁,SASA撒離的舖位佢就搬入去。(平時成日行,剛好留意到)

5. 另一間對手公司,個年報已睇到眼都花,只見不斷玩弄財技,做D睇唔明的動作。4億買幢野返泥做寫字樓+倉庫,話自用可以每年省千萬租金同每季幾百萬裝修費,4億咪姐係40年租金?寫字樓同倉庫要每季裝修架咩?真係好難明。發展業務篇幅就寫D空泛野,來來去去都係果D。仲有,全線店面門口的主題顏色改做黑色,整D彩虹字,老土又核突。

但由佔中至今仲未買入係因為以下幾點:

1. 個價可以低D(因佔中,以及人們愈來愈睇淡自由行,零售股會普遍不被看好)。
2. 儘管已經算係抵買,但手上資金不多,剛出來工作人工唔多,兩手已經過萬,儲落的錢買左其他股,仲有其他心水零售股想買,要觀望及取捨。
3. 觀察年報入面講的策略係咪講得出做得到。


另外,早前的文章就有不少blog友對莎莎印象不太好:


Kit:

不過坦白說,作為女生,真的很少去莎莎買野,大牌子會去專櫃買,細牌子會去卓悅(因為同一產品卓悅較平)。莎莎好像主要的顧客都是自由行。。所以當我自己和身邊的朋友都不經常光顧,我對這股票也有保留。


Taktak:

本人不太明白SASA的品牌價值同收入還有那麼高?因眼見有些好用牌字的商品SASA又無得買,而相同產品Colourmix(威高國際)更平。此外我的朋友都覺SASA變得太大陸化(如翠華一樣),所以不太多去。現在當我要買禮物,都不會去SASA,大商場專門店經常有折(而且同人講專門店買,感覺良好些,你懂的)。
完全明白SASA同翠華一樣,在國內人心中還有些位置,但事實好多人來了香港幾次就知那裡有更好更便的買(如尖沙咀某藥房)。與翠華一樣,以前經常排長龍等位,現在?
所以莎莎、翠華業績倒退是不無道理的,眼看Colourmix做得不差、商場專門店及個體戶仍有不少人買東西、荃灣佐敦某些出名餐廳依然日日排隊,零售業寒冬是太過依賴、太過單一、太過不思安危自食的惡果。希望其有所改變,不然只像初初Berkshire般,只能疑似有價值的東西,股神亦見無奈。


Hana:

作為一個用家和兼職代購買手,我覺得莎莎會係翻版的思捷,事關我已經有N年冇去過莎莎買野了。上個月招呼咗一班上海的80後中產女仔陪佢哋買彩妝同護膚品,大約消費咗8萬蚊港紙,冇一蚊係使係莎莎度嘅。

大牌係專櫃/專門店買,因為全部牌子常年都有買滿幾多錢送贈品,而d贈品價值不菲,攞去旅行用又好方便。會員仲可以儲分換產品,定時定候又有試用裝送。送畀人嗰啲日丶韓護膚品就去Colourmix或藥房買,因為又平又多選擇。仲有依加萬寧和屈辰氏有好多開架藥妝賣又搶咗好多市場佔有率。小女子認為全世界大約只有通勝係可以一本書睇到老嘅,變幻原是永恆。


親身視察:

看過以上的文字,有好有壞,大約對這個行業內不同的公司心中有個譜。我平日逛商場時,也會留意這些店舖。大體上,感覺跟以上部份討論都差不多,莎莎較企理,有一種較專業的感覺。而卓悅就越來越走自由行(水貨客)路線,店內的確較雜亂,更有尿片及日用品發售,水貨客都在門口地上整理一箱二箱的貨物,使本地客的消費意欲大減。而colourmix就客流很少,個人來說,對莎莎的整體感覺頗不錯。


後記:

可能你會話,不是吧,就看看這些討論區就投資,這你也相信?會否不太科學呢?投資是藝術而非科學,了解一家公司就要從多方面去了解。年報看過了,分析過了,這是基礎,是否足夠呢?足夠不足夠這個問題,永遠都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太太們在買菜之前,如何知道這顆菜值多少?靚不靚?是否看年報?有的話可以吧,親身檢查其進口過程,可以的話無妨。最簡單直接是口碑,問問其他太太,管理自己的經驗,很快就對要買的菜有個出色的決定。

說了很多篇,正如第一篇所言,以前有不少寫個股估值的文章都有談論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分析思考角度,今次這個方法也是我常用的。我研究過的公司,多能說出它的故事,大故事及小故事也會說一點點,因為我會從不同渠道去找資料,尤其今天有google,資訊不難找,我相信基金大戶多不會做這些事情,大家不妨試試看。

最後總結一下,這幾篇文章一口氣說了不少估值的方法點子,亦引起不少討論,看來大家都把這樣一家公司的前世今生都拿出來深思細想一番,投資與否,也總算有個了解。始終用文字交代有限制,投資者不妨拿這些文章作為起始點,繼續努力鑽研,祝大家成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196

【情路暗淡】入行戀余文樂被拋棄

1 : GS(14)@2017-08-02 05:59:37

唐詩詠入行17年,情史不多,因為單是她與崔建邦的戀情,兜兜轉轉便9年,但最終都分手。


余文樂【移情別戀】

2000年入行之初,拍港台劇《Y2K》與余文樂相識後不久便拍拖,惟一年後傳樂仔移情盧巧音與唐詩詠分手。



崔建邦【慣常劈腿】

2005年合作拍《K-100》撻着,唐詩詠發現崔建邦「偷食」曾分手,但最終又原諒他,至2014年終於分手,但再見亦是朋友。



馬國明【暗戀兄妹】

一直與唐詩詠以兄妹相稱,但有傳他暗戀女方十年,惜被洪永城遲來先上岸,但馬國明現在已情傾黃心穎。


洪永城【無奈分手】

二人拍《載得有情人》定情,2014年在赤柱拍拖斷正,過去三年兩人都將戀情低調,未料公開不久,有指唐詩詠與盧啟邦拍拖而「被分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802/201086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2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