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年前的本月,一家美國金融服務公司, State Street發佈了一支追蹤標普500指數的名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的產品。由於它簡寫為SPDR,這支產品迅速以「Spider」聞名。這並不是第一個指數基金產品(最初的指數基金產品在1990年創立於多倫多),但是Spider基金迅速成為了ETF行業的標竿;而目前ETF行業已經有約2萬億美元資產,這大概可以與對沖基金行業相媲美。
ETF是最近數十年最成功的金融創新之一。它成功的來源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低價,二是便捷。Spider總支出比例(基金支出除以資產管理規模)每年只有0.09%, 這使得投資者可以取得接近股市的回報。相比之下,積極管理型共同基金會主動積極選股,支出比例也會達到1%以上。平均而言,積極管理型基金很難跑贏市場,其中一些甚至會輸掉很多。
其次,整個行業擴張很快——在去年年底已經存在4731個基金——現在投資者可以運用ETF來投資任何一類資產(見下圖)。完全用ETF來組成一個徹底分散的投資組合並且時刻做出調整已經是可以實現的事實。這使得ETF編程了高頻交易員和對沖基金的寵兒:2012年紐約證交所16%的交易量來自於ETF。
這一行業的發展似乎沒有變緩的跡象。資金流入量從2011年的1700億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2650億美元。根據ETFGI的數據,上個十年中ETF資產額復合年增長率為29.6%。不過,即使是2萬億美元的行業,與26萬億美元的共同基金行業相比還是小巫見大巫了。
指數追蹤是基金管理中能夠達到規模經濟的一個領域:管理100億美金並不比管理10億美金的成本高到哪裡去。基金經理們能夠在這樣一個循環中獲利:大基金意味著成本低,低成本吸引了更多投資者,從而形成更大的基金。從結果上說,這一行業最終會形成高集中度。最大的三個ETF提供商:貝萊德的iShares, State Street以及Vanguard控制了70%的資產。貝萊德本月同意購買瑞士信貸在58支基金中達176億美元的ETF業務。
ETF行業並非沒有過爭議。早期像Spider這樣的ETF代表了70年代創立的指數型基金,它們複製了指數的股票或債券組成部分。然而隨著行業的發展,要想覆蓋指數的所有組成部分已經越來越困難。一些ETF提供商開始運用掉期協議的方式來構造這種資產模式,掉期的另一方通常是願意提供能夠與指數回報相匹配的收益的銀行。
合成ETF等產品的出現引起了監管者的警覺。在2010年3月,SEC不再允許通過新的合成ETF。國際監管三巨頭——金融穩定委員會、國際清算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表示相當擔憂。
這些機構尤其擔憂合成式ETF與投行之間的關聯。如果掉期另一方的銀行破產怎麼辦?這一隱憂在歐洲更加嚴重,因為那裡的合成式ETF比美國要廣泛地多。
儘管目前歐洲還沒有針對合成式ETF的監管條例,投資者似乎已經開始做好防備措施,他們開始青睞有實際支持的基金。2012年貝萊德iShares在歐洲的市場份額增加到了38%,而依賴合成式ETF的db X-trackers和 Lyxor brands則失去了地位。不過由於像大宗商品這樣的資產使用衍生品或者掉期比直接購買商品要更加合理,因此合成式ETF並沒有完全消失。
另外一個監管上的擔憂是關於槓桿式ETF。雖然槓桿式ETF力圖為投資者增加投資渠道,但是由於其本身構造,槓桿式ETF的回報在長期並不能達到其標定指數的回報, 這會為小投資者形成誤導。
然而到目前為止,這一行業依然瑕不掩瑜。並且創新一直在持續。比如,12月iShares在倫敦發佈了一系列最小波動ETF,力圖通過選擇走勢穩定的股票來為減小投資者面臨的風險。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ETF行業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