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對價值投資者不得不說的話

From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8x0f.html

為什麼嚮往價值投資的人很多而成者卻寥寥? 1.機會 投資和投機一樣也是需要機會的,大的投資機會不是時時都有的,好公司雖然在一程度上可以彌補這一不足,但是超額利潤往往來自於極端情況。 那麼個股的機會就更加複雜,在普通投資者眼裏1500支股票機會可能產生于300支當中,在優秀的投資者眼裏機會產生于50支當中,而在頂級投資者眼裏長期投資可能只產生于10支以內。 2.洞察力 並不是要你非常清楚一家公司的全部情況,除非你是這家公司的財務總管。因此投資就是要在眾人還在霧裏看花時,你就能通過蛛絲馬跡判斷出該公司未來的走 向,因此投資確實是一門“藝術”,林奇通過報表的幾個關鍵點就能得出個大概結論,當然你還要有識別真假的能力,尤其在中國。 3.運氣 運氣重不重要?當然重要。但是運氣不是決定因素,你成不了巴菲特但是能成為巴菲特的萬分之一那也不錯呀。 4.心理 對心理我是這麼看的,有的人就是個十萬料,有的人就是個百萬料,有的人就是個千萬料,有的人可以更大。 我非常贊成“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這句話。 但是在投資實踐中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舉兩個我親歷的例子: 某人,本金20萬,四年增值到170萬,後每次波動達幾十萬,承受不了退出。 某人,本金120萬,兩年增值到500萬,後每次波動達百萬,承受不了退出。

投資與投機在許多表現形式上很相似,這是許多人對投資不以為然的原因,而這一原因的突出重點又體現在價格波動和時機上,也就是神仙們考量的所謂時間、空間、力度(或角度)。 其實要分清投資與投機並不難: 能保證本金安全的投入就是投資(高收益是投資低收益也是投資)。 不能保證本金安全的投入就是投機。 這裏的重點在於,保證本金安全不是靠止損來實現的(技術派呆子喜歡這樣玩)。 為什麼止損是靠不住的,比如:美國沒有跌停限制,你會經常看到某公司突遇利空打擊,立馬跌去50%-80%。在中國也會出現3-5個跌停,而且你根本沒機會止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9

從商人的角度對價值投資的體會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9ph8.html前幾日,來了一位遼寧的朋友,他以前是做鮮活海產貿易生意的,寫了一篇文章,是他從商人的角度對價值投資的體會。如下:我原來從事一定規模的實體經營工作,近幾年來一直在尋找具有持續發展潛力的專案,卻沒有找到。但留給自己的底線是如果找不到可心的專案就做股權投資。現在我把自己從曾經做過商人的角度對基本面分析學習和研究的粗淺體會寫出來.一、股權價值投資在中國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我經營實體的過程中,由開始錢賺起來很容易漸漸感覺錢越來越難賺,利潤越來越薄,不象十幾年前和更早時期,只要敢幹、肯吃苦就一定能賺到錢,現在是一不 小心就會輸掉,周圍的朋友們也都在慘澹的維持著。覺得中國的實體經濟經過30年的發展已到了一個轉型期,越來越向“二八”現象靠近,即20%的企業佔領 80%的市場,更多的中小企業將走向被兼併和消亡。在我尋找新專案的過程中,希望能找到高附加值、有一定門檻的項目,不想做一個項目做了沒幾年,就會跟上來一大批效仿者而競爭氾濫,可是這樣的高精尖項目很 難找到,可以說象找心目中的老婆一樣可遇而不可求。普通的大眾專案,如果你錯過了長大的季節,將很難與已經長大的“老大”們去抗衡,接下來怎麼辦呢?是自 己造個“小舢板”去追別人的“航空母艦”?可怎麼能追得上呢?還是放棄自己造“小舢板”直接搭上“航空母艦”?對,這可能是個沒有辦法的辦法了,資本市場 已經具備了這樣的機會,我們可以直接登上“航空母艦”,並和他們一起共同打造“航空母艦”,儘管在這艘“航空母艦”上我只能當個極普通的水手,但也可能要 勝過“小舢板”的船長,因為在“航空母艦”上即使當個普通的水手,也可能隨船乘風破浪而到達大洋彼岸,最起碼這種概率大大增強,而“小舢板”的船長大多隨 著“小舢板”的沉沒而葬身海底。當我一進入資本市場看到了好多我心目中的“航空母艦”,哈哈,原來你們都在這呢,看來我這個小水手要登上哪一艘還得要挑挑 揀揀呢!二、股權投資簡單概括起來就是兩件事:如何正確評估企業價值;如何思考市場價格。商人的商業邏輯行為就是看人、看事、看物,之後對未來進行一定的盤算和預期,如果對未來成功有7成的把握,那麼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項目,可以開幹了!但重 要的是怎麼看人、看事、看物呢?正如巴非特認為的伊索寓言中講的“一鳥在手勝過二鳥在林”,就像你有一個對他過去經歷很瞭解的朋友,你能大致預測這個朋友在未來能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會有一個什麼樣的發展,儘管不會十分準確,但也能估測個差不多吧;如果你新認識一個人,就能說出他的未來,那你一定是個算命先生!正如巴非特所說的:“模糊的正確要勝過精確的錯誤”。商人做生意的底線是我可以少賺錢,也可以不賺錢,但就是不能虧本。用在投資上就是確定性!如何做到確定性呢,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正確的估值。假如我想買一個工廠並想擁有5年,其帳面價值100萬,別人給出價200萬(相當於股票市場的股價),我要反復研究它的經營歷史過程,在此基礎上通過自己所能理解到的知 識,盤算出它在未來5年中是能賺500萬還是50萬 呢,去和別人的出價去比,覺得划算就買了。我回想我在經營實體當經理時,別人也經常問我今年能賺多少錢,我總是感到忐忑不安,我真的是說不準啊,也只能說 出個大致區間吧。我經常看到券商報告上的精確估值感到很驚訝,他們比總經理還瞭解這個企業嗎?我對此總是抱著懷疑的眼光。估值只能算 是一門藝術,是眼光,談不上是門科學。刻意去追求精確的估值還不如深入地去研究企業更有意義。就是在幾天前,與我合作的其中一位教授在美國做訪 問學者,他是專業研究企業價值評估的經濟學博士,我們在網上交流還發生了激烈的爭論,他在研究用內部收益率法評估企業價值,我看著計算程式真的很複雜,我 費了好半天勁也沒太弄明白,我就說用不著這麼複雜吧,打蠅子用蒼蠅盤就夠了,還用的著大炮轟嗎,我著實把他氣得夠戧。也可能是我才疏學淺吧,不過我反復學 習研究市盈率法、市淨率法、PEG法、現金流折現法等等,我以一個商人的眼光出發,我關心的就是 在未來的企業生命期到底能賺多少錢,折現後就是它的企業價 值,正如巴非特所說的股東收益貼現值,但預測股東收益必須是在全面理解和把握企業的過去和現在的基礎上,才能對未來進行一個大致的預測,是不可能得出一個 確定值的,但可以能得出一定區間,也只能是個模糊的區間,算是做到個心中有數吧。投資是個商業遊戲,不是數字遊戲,只能從商業邏輯出發,遵照商業規律行 事,那麼哪一種評估方法更加順應了商業規律呢,以我看那就是股東收益貼現值!在我們研究企業的同時,也要同步關注和思考市場價格。既然稱為股票市場,那它也是市場行為的,和其他市場在本質上沒什麼區別,我們同樣要關注市場的買賣供 求關係、是什麼樣的人在買、又是什麼樣的人在賣、市場管理者管的怎麼樣、別的同類市場怎麼樣、哪些產品好賣、哪些產品好買等等吧。我覺得與農村的集貿市場 沒什麼區別,比如我相中了一棵大白菜,我估摸著種子、肥料、人工等成本費用再加上一定的利潤後,大約值1元/斤,本來我想以這個價格買入,但市場人聲鼎 沸,大白菜被抬到3元/斤後,也只能看著不能買了,正在這時天空電閃雷鳴下起了瓢潑大雨,市場的人們都跑沒了,還是那棵大白菜,竟被賤賣到了0.3元/ 斤,可是它的品質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啊!我毫不猶豫地買了一棵,回到家裏還可能得到老婆誇獎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6

價值投資不能成為主流投資的另類剖析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9rmh.html

為何有著巴菲特、費舍、林奇等很多成功案例的價值投資方法,在證券投資中一直不能成為主流投資,反而至今鮮有成功案例的技術分析、趨勢投資一直占 據著證券投資的主體?今天從一個側面談談這個問題——那就是價值投資及價值投資者是不受很多群體歡迎的,而這些群體又擁有著強大的市場聲音。 我想第一應該是券商,作為在這個行業中從業者最多的證券公司,也許是最不歡迎價值投資者的,價值投資者的換手率通常是非常低的,如果市場上都是價值投 資者,恐怕很多券商都會倒閉,因此,券商永遠要高薪雇傭大批證券分析師、研究員,不厭其煩的點評股票,日復一日的重複著買入賣出建議,不停的“克隆”著公 司研究、評級報告,雖然有時他們對於同一公司股票10元時評級是買入、5元時確是賣出,無論正確與否,這都不影響他們永遠辛勤、賣力的工作。也許在這背後 有一個聲音是永恆的:交易吧,我的朋友!你是我們的衣食父母!見鬼去吧,那些“占著X X,不X X”的價值投資者們,你們真是令人厭煩之極的傢夥。 所謂的“莊家”討厭價值投資者,筆者一向認為市場上根本不存在長勝的“莊家”,但不可否認市場上一直有坐莊者的存在,雖然他們也會虧損甚至破產。而這 些“莊家”也是討厭價值投資者的,因為他們是絕對不能從價值投資者手中拿到任何一股處於低估區域的股票,同樣也不能把任何一股高估的股票拋給價值投資者。 在“莊家”看來,價值投資者總是與他們為敵,雖然價值投資者未必會這麼看。 機構投資者討厭價值投資者,價值投資者大多是願意獨立思考的獨立投資者,而且即使用一部分資產配置被動的指數基金,也不願把錢交給“勤奮”的機構管 理。在機構的眼裏:這些頑固不化的傢夥,非但不把資金委託給機構投資者,還總在機構投資者想買入前買入,而在機構投資者想賣出前賣出,總是會阻礙他們的 “錢程”的。 媒體、股評、黑白嘴討厭價值投資者,價值投資者是不會理會這些來自外界的聲音的。即便他們非常辛苦地撰寫文稿、錄製節目;不厭其煩、不辭辛勞、苦口婆 心地告訴我們“如何獲利”,但價值投資者大多是不會領情的。正如巴菲特合作夥伴查理芒格對投行報告的評價“:我寧願再倒找250萬美元也不要看這些垃 圾。”
技術分析派討厭價值投資者,技術分析派看到價值投資者的收益時總是會不平衡的。在他們看來,這些懶懶散散、笨手笨腳、連K線圖都不會看,平日裏連股價是多少都不知道的傢夥們,憑什麼比勤勞智慧的他們賺得多呢? 最後,交易所討厭長期投資者,交易所總是會無比辛勤地推出那些眼花繚亂、富有魅力的交易品種(如股指期貨),但價值投資者是不會關心這些不具備“創造價值”能力的東西的。 我想價值投資難成主流投資,和以上諸多力量不歡迎價值投資也許有一定關係吧!


企業的成長是責任的集聚 :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是需要支付成本的,而傳化的經營理念是以市場為中心,追求品質的最高點和成本的最低點。這樣就會存在風險和衝突。請問傳化是如何解決的,以及是如何防範的? :什麼叫做企業家,不是以企業的規模來界定的,而是以履行的社會責任來界定的,如果這個企業不履行好他應該承擔的這種社會責任,企業再大他也不是企業家,而是企業主。我非常贊同這個觀點。 傳化董事長徐冠巨曾經在一篇文章中寫到:表面上看,民營企業成長的過程是一個社會財富的集聚的過程,與其說是財富的集聚,不如說是責任的集聚。企業參 與社會的公益事業,承擔了更大的責任,說明企業有更大能力去整合社會的各種資源要素,可以做更大的事業,相應的他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各方面的效益就會 更大。 :如何使企業的慈善行為也服務於企業的經濟目標,首先就要重新審視企業與社會的關係;第二是要尋找社會利益與企業經濟利益的結合區域,找到那個能夠對 企業競爭力產生重大影響的慈善活動;最後是通過一系列的慈善活動,改善企業的競爭環境,來促進社會目標和經濟目標的一致性,提高企業的長期盈利能力和長期 盈利的預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6

价值的根本——随时间增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amdh.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1

嘉禾(1132)投資價值及市值大小的取向

greenleaves:
湯兄:1132看三年圖似乎很不錯,PE不足五倍。伍克波的增持,與李首富、陳殼王甘願退出,箇中有沒有甚麼玄機?他們有何考慮?
此外,有一點想請教的,是否這些規模細小的公司,巿值愈低像1132只有五億多),投資價值愈高呢?因為我看湯兄幾次對提問者的答覆,皆指出公司巿值過大,不宜投資。我估計可能是指股價較難進一步上升,是不是如此呢?


P/E 不足5倍的原因在上文已有提及(稍後會在湯財,是因為出售了嘉禾在馬來西亞的電影院線賺得1億1千萬,所以扣除此款項,實際上是虧損的,但是公司的股本現時只是約1億股,因這股是冷門股,之前又經過10合1,製造大量碎股,加上大股東出價頗進取,看來真的為賺大錢來,可以留意。

市值過大不是不投資的原因,如公司盈利有相應的配合,市值過大不是問題。但是無盈利,甚至有大虧損/資產的公司,若市值過大,如現時的天下媒體(8167),市值已逾60億,但公司根本無實質的業務,可能之後發股買個礦,但是該礦可能沒有盈利能力的,因股票價值始終由其盈利來定的,所以它根本不值甚麼錢,我們以購入公司的角度看,以60億的價值來買一堆接近零(可能有幾千萬殼價)的資產,根本不合算。但有部分人貪圖小利,無人想過這個問題,所以他們虧錢的機會是很大的。

相關公司公告:
橙天購入嘉禾股權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28/LTN20080528414_C.pdf

橙天購入李陳兩人嘉禾股權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601/LTN20080601009_C.pdf

嘉禾上年業績公告及年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017/LTN2007101736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029/LTN20071029376_C.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2

回覆者問-談中國鎳資源(2899)的投資價值



http://www.sentfun.hk/wang_ya_yuan_showtopic_12_4900

無業:

爲何大家不去發掘那些行業前景好現估值偏低的股票,反而去玩哪些高風險又是短炒的股票呢?

看來投資的道路是孤獨的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鮑魚:

給無業:

談何容易,就算過去幾個月給你找到又如何,不能跟大市跌嗎?即使選對了,持貨的人也因為帳面損失而無面,開始思考自己是不是選錯了,有一隻股票又 低於資產淨值,又是有盈利,未兩兩年內會建造完成比現在產量多一倍的廠房,市盈率又只有6倍,公司開採成本低,公司研究了一項可以大大減低使用焦煤的技 術,這是2889中國鎳資源,只是跟隨大市跌不升而已,即使未來金屬價格不樂觀,你敢保證產量多一倍以後的幾年金屬價格不會回升嗎,而且當時的產量比現在 多一倍以上,理論上應是非常便宜才對,但股價就是不起,最大的賣點是開採鎳礦一噸只需16美元,每噸侷價可達22000美元,去年最高50000多美元。

greatsoup: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423/LTN20080423149_C.pdf

鮑魚先生,請你留意一下,2889個每股盈利要計過一次...不是表面上的這樣高,他們計每股盈利時是用加權股數,不是用現在的股數計,所以P/E是較show出來高。

現時的股數是2,093,120,385 股,股價是每股1.76元,市值是36.83億,盈利是359,291,000人民幣,以1=1.11 港元計,即約3.988億,實際P/E9.237倍,不是公佈的6.7倍,請你細心留意業績公告,上次中期業績都已經用加權股數價,令到報紙專欄報錯 (HKET余姓筆名專欄),亦令不做功課的小股民深受其害,今次也不例外。

公司權益41億多,其中26億是商譽、不計預付款項、延遞稅項資產、商譽等的非流動資產約14億,這兒共40億,公司實際上已經掏空。

公司有約22億的現金,但也有2.6億銀貸及21億隨時要償還的可換股債,流動能力成疑。

公司的盈利能力雖強,並有增長空間,但實際上已無實質資產,需要小心。

需注意的是,還有公司都批晒股,大股東又骨到水,盈利要跟得上股價(現價較同業估值約10倍是合理的),看來也要一兩年,仍需不少耐性。

無業:

To 鮑魚:
鮑魚兄,你用2889做例子就對了,我可是親身經歷這個股票,從去年9月到今年三月,從股價4.x2.x,虧了我不止五十萬。沒錯,這股票的財報把前景描述很美好,但是記住是這只是描述裏的前景而已,一切還沒有落實,而且印尼的鋼厰是十划還沒有一撇。

還有鎳價已經下跌很多很多了,2889所收購鎳鐵礦每干噸的售價絕對是市場價格,沒有成本優勢(相信我,我做過大量的研究,也有過N次的掙扎,現在終于解脫了)。

還有,我要糾正你錯誤的想法,2889那鎳鐵礦不是什麽好礦,我看過很多其他的鎳鐵礦的資料,有一半都比這個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14

這兒價值多少?

(這篇是舊post,有很多新讀者未看過,我想谷谷response,所以搞這個遊戲)





這兒是北角地鐵站A4出口華匯中心地庫,上圖是電梯下來地方,下圖就是地庫一角,這兒大約有數千呎大,但全部空置,並無任何租金收入,你猜猜這兒值多少錢?

若有超過十個回應,我會重新公佈答案。

(提示:273原名華匯控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32

這兒價值多少?(2)

前貼:

http://blog.zkiz.com/greatsoup/2008/07/22/%E9%80%99%E5%85%92%E5%83%B9%E5%80%BC%E5%A4%9A%E5%B0%91/

這個貼子剛過了十個回應,那我就揭曉答案吧!

答案是一億五千三多百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429/LTN200804291380_C.pdf

據上述公告所示,該物業估值為一億三千五百萬,但是漢基控股向一家"非關連人士獨立第三者離岸公司"收購持有這個物業的公司,這家公司價格共一億,當中包括:

(1) 華匯中心地庫整層

(2)三千四百萬的創興銀行貸款

(3)其他負債如管理費約二千萬

(2)和 (3) 加起來令公司錄得淨負債淨額共五千三百餘萭

一億收購一家淨負債淨額共五千三百餘萭的公司,即總代價為

一億+五千三百餘萭

=一億五千三百萭

總收購價更較估值貴一千八百多萬,在公告中更有一段寫道:

該物業現為空置。完成後,本集團將嘗試將該物業出租以賺取租金收入,並可能視乎市況將該物業出售以取得收益。董事認為,收購事項可增強本公司之物業組合及未來盈利,故符合本公司及其股東之整體利益。經考慮該物業於二零零八年三月三十一日約135,000,000港元之估值後,董事認為收購事項之條款屬公平合理,且符合股東之整體利益。

真是不知所謂,另外,這次收購只是公司資產約一成,在上市條例中只是須予披露交易,不需股東通過就可以作出收購,真是妙極

又有一段寫道:

East Champion(E-Garden之全資附屬公司)為一間物業控股公司,其主要資產為該物業。該物業佔地總樓面面積約15,748平方呎,根據本公司委聘之獨立合資格專業物業估值師資產評值顧問有限公司進行之估值,該物業於二零零八年三月三十一日之估值約為135,000,000港元。

即每呎呎價為:

153,000,000 / 15,748

= 9,715.51元/呎

據龍生云:

北角地段,地鐵站隔離,商用,地庫,7千蚊尺左右啦,其實呢個價己經無咩水位走….亂咁炒有一萬都唔奇既….但個答案係幾多呢?

這個價可算是偏貴,不過那價是"獨立合資格專業物業估值師資產評值顧問有限公司" 估價的,你無可辯駁的.


這就是財技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36

品牌價值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964

奧普的產品明顯係定價過高的,但係d人就係咁樣衰--邊樣唔貴就唔買

一件產品,成本為10,它的定價一定要在10之上先可賺錢,12可能比較公道,但定價為999都仲賣得出先叫本事,成本10同999之間的溢價,起碼要有個藉口比消費者,宣傳佢地並非老襯,通常藉口名為"品牌"

以電腦為例,Magic-Pro的主機板都以低價出售,賣399,而同樣的主機板,ASUS的可以賣899,公關們會辨護說,ASUS係大廠,質量 好功能多,又有保養等,的確係事實,加上各種power up,成本的確會提高好多,但只是150變200咁解,成本上升1/3是很多,但售價卻以成本的10倍上升,這就是"品牌"的威力,"品牌"背後是大量的 公關工作,用於消除消費者會發現自己係老襯的可能性

成功的品牌存在一個專用的定位,例如格力定位在冷氣,日清定位在即食面,CASIO定位在計數機等,牌子成為產品的代名詞,如果一個成功的牌子被濫 用,例如李錦記,係人都知佢係賣豉油的,有冇人知有李錦記化妝品?如果李錦記的化妝品非常成功,在莎莎出售,咁你買化妝品會否聯想到豉油?化妝品=豉油, 想起都心寒,當化妝品越成功,對豉油打擊越大,反之亦然,幸好李錦記的化妝品非常不成功,因此李錦記的豉油仲好好賣;又例如海爾,當年海爾係雪櫃的代名 詞,但當海爾多元化之後,海爾的雪櫃競爭力就下降了,初時d人買雪櫃,見到海爾,東芝等等,第一時間係買雪櫃當然係海爾,但現在d人提到海爾:"海爾呀? 中國名牌丫嘛,海爾電器好出名",請注意,係"海爾電器好出名"而唔係"海爾雪櫃好出名",此時d人再買雪櫃,同樣係海爾,東芝等等,今次可能改買東芝, 因為海爾已不是雪櫃的第一選擇,結果多元化之後,海爾乜都有,乜都質量好,但風扇唔夠美的爭,冷氣唔夠格力爭,洗市機唔夠小天鵝爭,電腦唔夠聯想爭,電視 唔夠TCL爭,因為當海爾成為"電器好出名"之際,已經成了"電器"的第二選擇

品牌的作用是用於為產品加價,假如有4個等級的品牌,分為C級,B級,A級同S級,一件產品甲,成本為10

甲沒有品牌售價為12,毛利率20%

甲加上C級品牌售價為12,毛利率20%

甲加上B級品牌售價為18,毛利率80%

甲加上A級品牌售價為30,毛利率200%

甲加上S級品牌售價為999,毛利率1000%

走上大陸,好多耳機品牌係C級,即係有冇都唔會影響你講價的策略,有人會冒充sony等牌子,希望可以有個B級,但立即被識破,售價結果都提高唔 到,真正的B級例如維他奶,維他檸檬茶比統一同康師傅買得貴,而容量一樣,同樣旺旺雪餅比康師傅雪餅買得貴,而味道並無差別,A級品牌例子好似TOTO, 你有本事平價買個TOTO的馬桶嗎?可是坐起來又唔係特別好坐,又好似屈臣氐賣同樣嘅野比士多貴n多咁;S級咪就係LV,"姑池"果d,有乜理由一個布袋 賣萬幾蚊?去女人街買啦.波衫都係同樣理由,建立一個S級品牌,類似建立一個"宗教"

奧普的定位限定於浴室,定價亦高得離譜,你認為其品牌是邊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21

樹的價值與價錢 林夕


2008-11-28  AppleDaily


 

承 包我們屋苑園藝的人,進來賣盆景時對我說,園內有株樹的價錢為十多萬,並埋怨一句:發展商真是大手筆,平價樹找我們,高價貨就幫襯外國。在我不識泰山的眼 中,那樹稀鬆平常得緊,論葉形及枝幹的形態,那美感也大有代替品,身價高可能又是因為物以罕為貴的原則:生長速度慢,或是數量不多,這規律跟印度小葉紫檀 及舊花梨木價比黃金的理由一樣,都是大自然賜給我門的樹,總由人類為它們定一個價出來。

無端發現自己多了十多萬資產,真的有點無動於衷,既然做不出平一點賣出去這不尊重樹木的行為,又怕打理不善糟蹋了名種,反增加無謂的心理負擔。樹木講的應是價值,不是價錢。香港因打理不周及尊重得太遲的冠軍樹,可貴的是價值,任何測量行都不可能∕不該為它們估價。

論 生存條件最高,價錢最平甚至免費的,莫過於那些不知從甚麼時候開始,沿牆而生得枯榮俱美,知名度低的攀藤植物。特別是那些隨性長在街上的,那價值在於沿街 看見因緣和合的真義,是大自然的行為藝術,與投資多少錢無關。竹林本來是買不到的境界,但最近才知道一棵竹零售八十大元,可惜的是,無論花多少錢都不能營 造一個令蘇軾陶醉的竹林,無竹令人俗,買竹也一樣俗。

合和拖了一個年代的mega tower終於上馬,從利潤着想,可謂生不逢時:綠色開始有價,不得不把工地上原生的樹木遷移,而不是砍掉,費用高達兩千多萬,可以買二十對晚明的黃花梨木圈椅,花得好,上天的禮物本來無價,甚麼都要定價的話,自然要花些代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