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小米商業內核大起底:如何無限緊貼消費者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21/145066.html

在央視經濟人物頒獎現場,小米的雷軍和格力的董明珠對賭10 億:看小米5 年內能否超越格力。雖然同在現場的馬云選擇了支持董明珠,但是隨後的專業評論基本上一邊倒地支持雷軍。

眾所周知,較之於格力,小米無論是從工廠數量、工人數量還是專賣店數量上都無法與之相比,格力擁有著9 個工廠、7 萬多工人、3 萬多專賣店,而小米在這三項上均為零。人們之所以對小米的看好,最大的根源在於對其背後的商業邏輯和本質規律的認可。

關鍵邏輯:成為消費聚集者和生產組織者

過往兩百年工業史中,我們看待產業的架構和邏輯一般是分為工業和商業——工業解決產品或服務的生產供給;商業解決產品和服務的供給效率。因此,一家企業要麼是海爾(工業),要麼是蘇寧(商業),即使後來強者如阿里和京東,也逃不出這個架構邏輯來描述自己的形象。但小米是工業還是商業?誰也說不清楚。

對於小米來說,它賣的早已不是手機、不是互聯網,甚至不是消費者的參與感,而是消費者的社區。雷軍關注的核心有兩個:其一,年輕一代消費者;其二,生活設備的智能化。小米要做的是一家電子消費品公司,成為智能家居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這是一個數萬億的大市場!

事實上,過往兩百年工業史的生意要素為「三大」:大工業、大流通,大傳播。企業為了讓供給的產品擁有穩定的品質和較高的性價比就需要規模化,而規模化就需要廠房、生產線和工人,因此大工業就出現了,但是隨之而來的代價是重資產。一般來說,重資產的回報率都很低,產品從生產線到消費者需要翻越「兩道檻」:一道是商業客戶;另一道是零售客戶。這中間的大流通成本是營銷裡面最高也是最難做到的。與此同時,在工業化同質競爭的環境下,品牌佔有消費者的心智通常是建立在「通過巨額費用來搶奪和壟斷話語權」的基礎上的,大傳播是需要財務成本的。在工業化環境下,B2C 導向的標準化產品因為「三大」而產生高額的成本以及紅海化的競爭。

小米的出現將這個邏輯徹底顛覆了。首先,它沒有大工業,在產能過剩的環境下通過OEM 實現了快速生產;其次,它沒有大流通的層層加價和繁瑣,80% 的小米手機是通過直接面對消費者進行銷售的;再次,它沒有傳統的大傳播,而是通過構建社區和消費者的參與,形成口碑傳播,大大降低了傳播成本。完成了產業結構和產業活動組織形成重構的小米,在別人的智能手機3000 元一

部的時候,它可以定價1900 元,面對這樣的價格落差,消費者尖叫就有了財務條件和物質基礎,更不用說消費者因為深度參與而產生個性化需求被滿足的「C2B」創新。

所以,在移動互聯時代,傳統企業被改造的首先是產業成本結構和產業活動組織形式的變化,「三大」變「社區」,「B2C」變「C2B」。萬科的財務總監曾評價小米具備著三大核心競爭力:第一,庫存為零;第二,應收賬款為零;第三,管理成本極低。

探尋小米成功背後的商業邏輯和本質規律,我們發現,成功的企業從來都是產業鏈中關鍵資源的有效組織者,而不單純是生產者或者銷售者。事實證明,凡是能把產品協調到客戶端的企業,後來在美國歷史上都成為大企業。

以組織經濟學的觀點來看,企業間關係一旦簡單化為交易關係,後果就會很瘋狂,就會走向崩潰,比如2000年之前中國白酒行業頻頻出現「一年喝倒一個牌子」的現象,就是因為價值鏈條中只有交易關係而少有組織關係。

如何能直接將消費用戶有效組織起來,是所有志存高遠的企業夢寐以求的目標。歷史上,只有直銷可以做到對消費用戶的有效組織,但直銷往往淪落為傳銷和老鼠會。移動互聯網改變這一境況,它讓企業可以繞開人人喊打的直銷模式,直接對消費者和用戶進行有效組織,小米因此成為中國當下最成功的公司。

重識存量資產,將消費者「私有化」

面對滾滾而來的移動互聯網大潮,一向傳統的食品企業,應該如何著手實施移動互聯網戰略呢?

首先,盤活存量資產,重新認識傳統渠道價值。傳統企業移動互聯網戰略不是傳統電商戰略。比如,在天貓上搞一款青春時尚小酒,追求「爆款」,這是傳統電商的做法。傳統電商是一個新型渠道業態,依然作為一種客觀存在呈現在行業面前,就如二十年前沃爾瑪、家樂福進入中國市場時曾被中國商業驚呼「狼來了」一樣,今天傳統的電商也給上游廠家傳遞了莫名的壓力和焦慮感。事實上,傳統電商為消費者帶來了獨有的價值,一定會作為一種獨立的業態持久存在,但就如KA 賣場今天仍是多種業態之一一樣,傳統電商也將成為眾多業態之一而存在,絕不會「一業獨大」。儘管移動互聯網徹底顛覆了傳統企業在產業活動中資源分配的結構、邏輯和方式,但主體還是企業自己,還是工業企業自己對自己的主動改造,「那把刀」仍在自己手裡。

其次,傳統企業移動互聯化將是一個「跑馬圈地」的混戰時代。傳統的工業環境下,所有的企業都稱自己將消費者視為上帝,但實際上真正做到的鳳毛麟角。

在「雷董之賭」的現場,雷軍就曾問董明珠:「董姐,你一年能有幾次和消費者在一起?」在過去傳統時代下,擁有著千億格力的董明珠是無法有效地貼近消費者的,這是由於產業鏈分工造成的;但在移動互聯時代,這一點就可以做到。如今,擁有300 億小米的雷軍仍然保持每天一個小時泡在網上和消費者在一起。此外,小米擁有著一支上萬人的超級專業粉絲隊伍(他們是使用手機的骨灰級玩家和超級專業選手),還有一支十多萬人的超活躍粉絲隊伍(這是2013 年7 月雷軍說的數據,至今可能達到30 萬左右了),前者是小米的研發團隊,後者是小米的推廣和傳播團隊。在加上自有的3000 人隊伍,小米依靠這三支隊伍,有效地將2000 萬粉絲的群體有效地組織和管理起來。

事實上,通過移動互聯網,企業不僅可以建立和消費者的溝通關係,還可以建立交易、組織、互動等關係,移動互聯讓傳統企業將消費用戶通過虛擬社區進行「私有化」變得可能。所以,如何通過各種手段和渠道來大規模「圈佔」用戶資源,將成為移動互聯時代競爭的焦點。

第三,傳統企業的移動互聯化是一個分階段、分模塊的系統工程。在和君看來,實施移動互聯戰略需要在四個方面依次展開(見圖一):
 

\

1、「總體規劃與圖紙設計」。傳統企業由於自身多年沉澱的存量資源和對應能力,如若構建全新的移動互聯類似「開發區」的增量業務,如何對傳統的存量業務進行「舊城改造」?如何在新老業務之間進行平衡?移動互聯業務在頂層設計和底層邏輯如何規劃和實施……這些問題都是屬於「總體規劃與圖紙設計」範疇的內容。如果不在企業總體戰略和業務邏輯上釐清,後面前進的每一步都將舉步維艱。

2、構建「水池」。基於移動互聯手段可以讓企業和消費用戶零距離,構建屬於自己的微商城、APP 以及自媒體——類似於企業的「天貓商城」——則變成當務之急。但是從和君的實踐經驗來看,如果不能將食品行業規律和企業自身商業模式嵌入到移動互聯軟件結構設計中去,後患無窮。市面上簡單的微商城軟件開發商解決不了「組織、交易、互動、媒介、用戶管理」多維功能。平台就像水池子,是私有化用戶的物質基礎。而這種一開始就沉澱用戶的平台更替成本是非常高的。

3、學會「養魚」。有了規劃圖紙,修建了「水池」,下一步就是要考慮如何將消費用戶沉澱下來。因此,打造「讓消費用戶尖叫」的產品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在和君看來,以消費用戶個性化需求為導向的定製業務成了可以激活用戶的「第一條鯰魚」。

4、用戶運營。消費用戶產生了購買行為並不代表你可以持續擁有這個用戶,如何通過活動公關、會員制度、產品迭代、線下社區和用戶自組織等手段將消費用戶有機地組織起來,則是整個傳統企業移動互聯化的重中之重,也是最難最有挑戰性的。2013 年,小米就圍繞消用戶在全國各地舉辦了接近800 場線下活動。

面對新時代下的改造

種種跡象顯示,移動互聯的出現不同於傳統互聯網,它對商業的改造是顛覆性的、徹底的。如果我們將廣義的商業價值歸納為「效率」和「靈魂」,我們可以看到如下的變化(見圖二):
 

\

 

先說靈魂。過去工業化環境下品牌是在特定行業下垂直塑造的,特勞特的「開創品類成第一」的定位理論將這種品牌塑造的方法論日臻完善,對應的基本單元是SKU,最主要的消費者互動形式是B2C;而在移動互聯時代,品牌的塑造從垂直變成了水平,從基於消費者某個利益訴求的定位模型轉到基於品牌人格化的轉變。比如我們很多人並不知道小米的廣告語,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喜愛小米並為之瘋狂。

再說效率。過往效率是基於特定產業縱向展開的,貫通上下的是單點鏈接,隨著業態從百貨到連鎖商再到天貓,直至最熱的移動互聯,這種面向消費者的渠道縱向效率越來越高。值得注意的是,移動互聯更大的可能是將效率的命題從縱向改向橫向,即未來一個消費者面對一個品牌商不僅僅需要某一種品類的產品,而是可能多個品類的產品,這要求供應鏈從單點供應向多維供應轉移。

上述的種種變化,其實昭示著一個全新時代的來臨。

首先,深度營銷理論的更替。在傳統工業化大分工的產業環境下,企業走向成功首要的工作就是建立密集分銷網絡,在特定的市場單元建立可以持續交易的市場條件,這是深度營銷理論產生的基礎。但是,這是在工業化環境的供應鏈思維的方式。移動互聯時代,傳統的「三大」被重構,供應鏈已經不是主要矛盾,面向消費者的社區化和需求鏈構建是決定成敗的核心環節,外部條件的變化使得深度營銷的土壤悄然消失,在新的環境下,需要建立直面消費者新型的營銷理論和體系。

第二,超級品牌時代即將來臨。過去工業化環境下所有的品牌打造都是建立在產品為載體的表達語境下的,而在移動互聯環境下,品牌可以建立在以細分消費用戶為載體的表達語境下,SKU 將消失,CKU 將興起。品牌人格化、品牌社區化將全面替代原來的品牌定位化和品牌概念化,所有的假大空、所有端著不說人話的品牌都將被淘汰,所有真實的、有價值立場和姿態的品牌都將會有自己的粉絲和社群。

第三,組織方面將徹底打破內外的邊界。正如小米一萬名的超級專業粉絲和十幾萬名活躍粉絲群體一樣,你能說他們不是小米的員工?很多時候他們比小米的員工還員工。

第四,影響傳遞和價值貢獻規律將出現變遷。傳統的「二八法則」將被顛覆,在移動互聯時代,影響的規律是1:100,即一個活躍粉絲可以影響100 個人參與到產品交易和品牌塑造上來……

國內知名財經媒體人吳曉波近日在上海的一個論壇上這樣說道:「中國的商業世界正在『交棒』給80 後。80 後是互聯網的未來,未來一切商業都將互聯網化。一方面,企業將重新構建跟消費者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面,企業會利用互聯網工具改造企業內部的流程。如果這兩個改造不完成的話,傳統的製造業和傳統的服務業都會被消滅。」對於食品企業來說,這種變化和影響已經開始了。

(文:和君諮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340

股轉發話啦!解讀新三板券商內核新規

近日,全國股轉系統發布了對主辦券商內核新規的解讀,新規表明在市場持續、快速擴容時,股轉公司正探索將審查關口前移,在準入階段提高新三板掛牌企業的質量。

股轉公司掛牌業務部在對《主辦券商內核工作指引(試行)》的解讀中指出,目前,主辦券商內核存在機構設置不獨立、人員配置不充足、內核履職不充分的問題,具體表現為“內核意見無關痛癢,未能體現公司真實問題”,“內核意見未充分落實即申報材料”,“公開轉讓說明書披露信息與內核意見回複存在矛盾”等。

內核是主辦券商對推薦掛牌業務質量和風險控制的內部監督程序,是券商向股轉公司提交掛牌申請材料的最後一環。

解讀要求,內核機構應在機構設置、業績評價、薪酬考核等方面保持獨立性,不受到外部力量幹涉,與推薦業務部門之間不存在利益沖突。同時,內核機構成員應超過十人,每個推薦項目至少配備一名內核專業,內核專員不應參與掛牌業務以避免利益輸送。

解讀還要求,券商內核專員除了對推薦項目進行文件審查,還必須進行現場核查,屬於強制性要求,是召開內核會議的前置條件。券商可以自行覺得如何進行現場核查,但是要能關註到主要風險點,並且對不同的行業采取相應的現場核查方式。

上周三,股轉公司召集主辦券商進行內核工作培訓,會議要求內核人員必須要專職化,主辦券商對不同行業的申請掛牌企業,應選派有經驗或者具有相關專業背景的人員擔任內核工作。

華南一家中型券商掛牌業務部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現場核查的有效性就看核查人員專業度,如果內核成員專業程度高就有效,否則沒有多大意義。

不過,西部地區一家券商掛牌部門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新的內核工作指引對券商具有一定的挑戰。他認為,“內核隊伍需要的一定是有豐富經驗和專業能力的資深人員,這類人員本來在行業中就少,在掛牌業務中都有些供不應求,現在還要抽出這麽多,短期內肯定有一些挑戰。”

按照股轉公司的解讀,主辦券商有充分時間調整適應內核新規,新規將在今年10月1日正式實施,屆時掛牌申請的報送材料應包括現場核查的工作底稿。

截至周一,新三板掛牌公司總數達到8223家,今日76家公司正式登陸新三板,還有832家企業申請已經獲批,在等待掛牌,另外有1405家企業在申報中。記者了解到,目前跟券商簽約的擬掛牌企業數量在8000至1萬家之間,將會在未來兩年內陸續掛牌。

由於新三板對企業掛牌不設財務門檻,為了把控掛牌企業質量,股轉公司去年以來以主辦券商為抓手,開始逐步加強市場前端準入監管。去年6月,股轉公司發布了《掛牌審查一般問題內核參考要點(試行)》,今年4月,主辦券商執業評價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券商在掛牌、督導等業務環節的負面行為將被納入證監會對券商的評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203

瀏覽器內核沒有“中國制造”

在中國,瀏覽器幾乎成為每家互聯網公司產品的標配。占據一定市場規模的瀏覽器包括360瀏覽器、獵豹瀏覽器、傲遊、世界之窗、QQ瀏覽器等。

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也讓中國手機瀏覽器市場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由此誕生了第三次的瀏覽器之爭。

不僅是消費類的C端用戶面臨移動化的轉型,企業也面臨移動化的轉型需求。誰能坐穩企業服務市場的第一把交椅,針對更精準的企業服務市場推出定制化的服務,捕捉到發展機遇,誰就擁有未來。

發現企業新市場

根據百度統計,今年上半年的瀏覽器中國市場份額的數據顯示,排名第一的是谷歌Chrome瀏覽器,市場份額高達47%,占有絕對優勢,IE11/9/8/7相加的市場份額為22%,QQ瀏覽器、2345以及搜狗瀏覽器的份額分別位於4%至6%,其他瀏覽器份額約占15%。

提到推動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過程,IE功不可沒。IE一直專業服務於企業市場,從誕生之初就非常註重瀏覽器在企業級中的使用。但如今IE和系統底層結合過於緊密,IE每次版本的變化又存在極大的兼容性問題,使得企業每次升級都苦不堪言。

數據安全機構Duo Security調查數據顯示,在2016年,有四分之一的企業還在采用過期版本的IE瀏覽器,近一半仍在運行微軟XP操作系統,這將使得企業網絡暴露於一大批安全漏洞當中。

盡管微軟在2016年停止對IE 8/9/10三個版本的技術支持後,已經為用戶提供了升級到IE 11或者改用Microsoft Edge瀏覽器的替代方案。對此,可信雲創始人兼CEO柳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Edge跟原來的框架不太一樣,微軟也是通過停止技術支持的方式逼著用戶升級。”

而對於中國大型企業來說,它們追求的是安全穩定,所以IE每次在發布新版本的時候,都會把老版本的內核帶上。不過,如果微軟不在開發和標準上盡快占據領先地位,那麽隨著C端用戶市場的流失和開發人員對兼容性更強的瀏覽器偏好,微軟在企業信息化服務方面將面臨壓力。

而中國新崛起的互聯網巨頭BAT也開始覬覦企業服務市場,不論是高調上市的阿里釘釘,還是騰訊推出的企業版微信。BAT加入第三次瀏覽器大戰,伴隨而來的是一系列“廣義瀏覽器”概念,它們並不是“瀏覽器”,但卻嵌入了瀏覽器內核,擁有讀取網頁的能力,最典型的就是微信HTML5頁面。

不過,BAT紮根企業服務市場,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還是為它們的主營業務服務。比如百度想通過綁定企業關鍵詞豐富搜索業務、騰訊搶占用戶端入口為企業做營銷、阿里釘釘更是用C端的打法進行跑馬圈地,希望為2500萬中小企業搭建企業服務平臺。進軍企業級市場也仍是試圖通過新的產品形態延續老的戰略——流量、入口。它們的服務更適合不太成熟的中小企業,但不能為較成熟的企業提供量身定制的企業級服務,比如核心業務系統的移動化、數據安全等等。

“企業專屬工作瀏覽器上面,集成了企業的應用、安全、可控和防止數據泄露等功能,也就是把瀏覽器當產品和解決方案來賣。”柳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和國內大多數瀏覽器主流商業模式不同,那些瀏覽器面向普通用戶,通過控制入口、攢流量,賣廣告實現盈利。”

柳峰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道,大多數瀏覽器都是通過瀏覽器B/S架構來做的,只需要通用的軟件就可以,對開發者水平的要求不高。另一方面,由於企業的瀏覽器版本都較老舊,所以像360瀏覽器這類只提供支持IE8以下的版本,也是因為現實情況。

能夠幫助企業監控使用其瀏覽器訪問的數據流,並且企業在選擇使用它的瀏覽器時,將無法打開其他瀏覽器。這種營銷加技術的獨特商業模式,使得一些走定制化瀏覽器的小公司得以在夾縫中生存。

柳峰認為,長期以來,政企高端用戶在信息化的建設中,並沒有專用的瀏覽器產品可以選擇,只能被動地接受免費瀏覽器強制提供的“額外服務”。

為何放棄自研內核

雖然有了這樣的細分市場存在,卻鮮有聽說任何一家廠商標榜內核的“中國制造”。瀏覽器內核的主要作用,是幫助瀏覽器來渲染網頁的內容,將頁面內容和排版代碼轉換為用戶所見的視圖,而用免費的開源內核進行二次開發,成為了降低成本的利器。

放眼行業,當今世界四大瀏覽器內核——微軟 IE 瀏覽器內核 Trident、谷歌 Chrome 瀏覽器內核 Blink、蘋果 Safari 內核Webkit、火狐瀏覽器內核 Gecko——無一產自中國。

360 PC瀏覽器事業部總經理梁誌輝在談到為何國內缺乏自研瀏覽器內核時表示:“在自主研發層面上,國內瀏覽器入局比較晚,而瀏覽器是一個需要大家遵守公開開放標準的產品,所以很少瀏覽器會改動內核。這些產品是基於開源社區驅動的瀏覽器產品, Chromium主要的代碼是基於MIT license開源協議。從協議層面上,谷歌鼓勵第三方基於Chromium代碼進行二次開發,而且不要求二次開源。”

早年接觸過雲適配的投資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世界四大瀏覽器內核技術已然足夠成熟並提供開源條件的情況下,國內企業重頭自研瀏覽器內核並不具備充分的戰略價值。

他稱,既然是開源軟件,在安全性上均有一定保證,漏洞基本都可以看得出來。此外,瀏覽器內核與CPU或操作系統等底層技術不同,後兩者很容易出現安全後門等問題,自研的確更能保證安全性。

梁誌輝表示, 首先,Chromium、Firefox這些產品是基於開源社區驅動的瀏覽器產品。Chromium主要的代碼是基於MIT license開源協議。

從協議層面上,Chromium鼓勵第三方基於chromium代碼進行二次開發,而且不要求二次開源;從項目上,Chromium產品的發展是跟開源社區綁定一起的,無論是代碼審核、bug反饋、需求收集、標準制定,都與社區深度綁定,密不可分。所以,Opera做了這麽多年的瀏覽器,也許是為了標準支持和性能原因,最後也放棄自己的內核而采用Chromium內核;從產品精神上,Chromium就是靠開源的路子打敗了閉源的IE。

因此,目前國內一般瀏覽器都會采用Chromium內核,如360、UC、QQ、搜狗等,均基於Chromium內核,或采用里面的Webkit/Blink引擎。

但是,梁誌輝稱,瀏覽器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支持最新技術,因此,一款基於Chromium 49 版本的瀏覽器在標準支持上會存在很多問題,對於新技術,如web assembly,支持度會很差,對於webgl 2.0的標準支持度也不行。更重要的是,瀏覽器很重要的https證書體系,對數據傳輸的安全非常重要,Chromium在這方面是最激進的推動者。再者,一個舊的內核會有大量的0DAY漏洞未被修複。Google的開源瀏覽器內核三周發布一個新版本,三個月發布一個大版本,半年做一次全網升級,超過六個月的瀏覽器在使用Google服務時會被報警提醒。所以,一個瀏覽器產品除了在產品體驗的優化以外,對版本的快速跟進非常重要。

360在《中國為什麽沒有自主研發的瀏覽器內核?》一文中,表達了國內沒有自主研發瀏覽器內核的幾大原因:

首先,錯過了HTML4制定標準的時代;

其次,成本太高,Google最多時候調動超過1000個矽谷的程序員集中力量去開發出Chromium內核的瀏覽,從2008年算,至今已花了10年。按灣區程序員25萬美元年薪算,一年研發工資近3億美元,10年就是30億美元的研發成本。推廣成本更是數倍於研發成本。

最後,Chromium和Firefox本就是一個開源項目,從授權協議上,它們鼓勵基於已有的技術去做技術創新,而不是重複發明輪子。

市場逐漸飽和,同時又深陷同質化泥淖,技術創新與商業盈利之間如何平衡,是擺在國內瀏覽器企業面前的重要課題。一位前微軟人士則直接地表示,國內企業更多地考慮投入產出性價比,側重於商業化方面的盈利,並沒有足夠耐心從頭開始研發一款完全自研的瀏覽器內核。從技術背景來講,世界四大瀏覽器內核也的確提供了完美的“偷懶”條件。

於是經過本土化運營與內核引擎加速,瀏覽器行業已然形成較為穩定且飽和的競爭格局,比拼更多是營銷而非技術。

“基於目前微軟和谷歌等大廠提供的通用軟件,有中國企業進行針對性的定制開發,用作專營的軟件,只要市場認可,這本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柳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不過,這些瀏覽器也會帶來潛在的安全隱患。對此,柳峰承認:“要談瀏覽器的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等核心訴求並不現實,因為底層的操作系統也都不是中國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統再安全也無助於整體的安全性,最多是在應用環節上加了一層保護而已,應用可控。”

賽迪顧問軟件分析師許祥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政府與企業考量的出發點不同——政府更多考慮安全性問題,因此主打“自主可控”的安全瀏覽器對他們吸引性更大;而對瀏覽器企業來講,推出一款搶票軟件吸引的用戶下載量便足夠大,不需耗費更多人力物力重新研發一款瀏覽器內核,從性價比上考量確實是不合適的。

責編:彭海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596

[閒聊]將建成的維基百科內核

1 : GS(14)@2010-10-11 21:04:24

大家試試有甚麼問題吧。

網址
http://wiki2.zkiz.com
2 : pars(2406)@2010-10-14 10:20:16

發表偉論我就做不到,但剪剪貼貼倒是沒問題,如果你們需要人幫手把舊的資料貼回wiki,可以叫埋我幫手。
3 : Monger(842)@2010-10-14 11:26:23

唔識用....[nico][/nico]
4 : GS(14)@2010-10-14 21:56:53

2樓提及
發表偉論我就做不到,但剪剪貼貼倒是沒問題,如果你們需要人幫手把舊的資料貼回wiki,可以叫埋我幫手。


稍後不如你幫幫手整理下一些上市公司的紀錄,詳細你可傳個短訊下龍生幫幫手
3樓提及
唔識用....[nico][/nico]


我叫壇主教你吧,其實不難用的。你按一下華匯系就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0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