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Kindle降到五十美元 才有得拚

2011-1-3  TCW




二○一○年美國的耶誕購物季買氣暢旺,據估計總金額將超過四千五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十三兆五千億元),創下金融海嘯以來的最高紀錄,總算讓市場對美國經濟恢復一些信心。

彭 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在耶誕前夕,引述知情人士說法,披露全球最大網路書店亞馬遜(Amazon.com)全年售出逾八百萬台電子閱讀器Kindle,不僅比前一年 的二百四十萬台成長二.三倍,也較分析師的預期高出六○%,暫且打消原先市場預期可能出現替代效應的疑慮。

不過,抽絲剝繭亞馬遜銷售揚眉吐氣的原因,恐怕未來還不能太樂觀。

自 二○○七年亞馬遜推出第一款Kindle以來,連續三年都榮登公司口中的熱賣商品之一。不過,那是蘋果公司(Apple)在二○一○年四月推出平板電腦 iPad之前的事。當iPad推出兩個月內賣破兩百萬台,直逼Kindle單年銷售量時,讓許多預測機構都悲觀的預期,長江後浪將推倒前浪。

挑戰一:業者削價競爭 銷量雖增,獲利不如預期

光是六月以來,從美國最大實體連鎖書店邦諾(Barnes & Noble)調降旗下電子書Nook售價,從二百五十九美元降至一百九十九美元,降幅達二三%;隨後是亞馬遜被迫四十天內連降兩回價錢,硬是一口氣把單價砍到當時業界最低的一百三十九美元。

雙雄低價搶市,換來銷售量三倍跳,但獲利不如分析師預期,亞馬遜的股價應聲大跌;原先還靜觀其變的三星(Samsung)八月宣布退出電子書市場,轉向開發平板電腦。

像是賠本賣產品還不夠痛似的,第二大實體連鎖書店疆界(Borders)在第四季中還傳出將推業界首款僅九十九美元的電子書,讓原是一步冠軍保衛戰的降價策略,轉眼成為血流見骨的割喉戰。

更值得憂心的發展還在二○一一年第一季,因為內建開放系統Android的平板電腦大舉出籠,不僅尺寸、風格和品牌有更多選擇,價錢而言,比起現在由蘋果主導的賣方市場,消費者發言權大提升,預計將會更「親民」。屆時,功能單一的Kindle還有什麼搞頭?

挑戰二:iPad高調推出 功能豐富,吸走嘗鮮玩家

行銷大師高汀(Seth Godin)直指,無論從價格或體積看Kindle,它還是停留在與iPad一較長短的「精裝本」電子書思維,但配備陽春的小客車現在應該認清時勢,想要與保時捷(Porsche)並駕齊驅恐怕只是異想天開,推出「平裝本」電子書才可能找到活路。

那什麼價位才夠「平」?高汀建議,五十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五百元)!難道不會太夢幻?簡直不切實際到極點?他坦言:「或許有這個可能,但也許Kindle或任何電子書閱讀器市場的玩家都沒有第二選擇。」

論外觀,Kindle的黑白色調比不上iPad的彩色炫目;論功能,Kindle只能下載數位文體,比不上iPad的多媒體影音豐富;論性能,螢幕已經夠小,為了劃出鍵盤區,只能嵌置六吋螢幕,讀者無法享受舒適的閱讀品質,比iPad的九吋全螢幕多點觸控更顯單調許多。

高汀甚至向亞馬遜喊話,別再一心想裝配觸控式螢幕、內建3G連線等時髦的技術了,把握住超低價的關鍵原則,再加上功能更簡單明確、更易於攜帶,這樣「亞馬遜才有機會把這樣一個小玩意兒送到每個識字的讀者口袋裡。」

這個夢幻價格其實不是第一次出現,早在去年九月,市場研究機構Forrester Research的調查報告就說出四千七百多位消費者的心聲:五十美元至九十九美元才是電子書合理的價位,僅一四%表示願意考慮買一百九十九美元的產品。

解方:破除硬體思維 加強軟體,結合手機搶市

只不過,分析師愛普絲(Sarah Rotman Epps)說,電子書螢幕成本高達六十美元,Kindle成為市場最好的倖存者唯一方法就是強力售出兩千萬台,然後靠數位內容收費獲利。她斷言:「面對iPad,成功的唯一方法就是價錢壓得極低,讓人們不得不使用它。」

還有一個可以充分利用亞馬遜優勢的替代方案,那就是徹底根除Kindle只當硬體賣的做法。分析師說,有一種科技產品已售出遠超過兩千萬台,而且年年消費者都升級更新,那就是手機。

如果亞馬遜採取病毒式傳播,為越來越多的手機與其他連線裝置提供Kindle應用,電子書有機會出現「爆炸式成長」。雖然這並不意味著新模式終將成功,贏面還是很大。

回顧電子書發展歷程,二○○四年,索尼(Sony)與松下(Panasonic)首開市場先河,最後招致「雷聲大雨點小」的譏評,黯然退出市場。三年後Kindle卻讓亞馬遜一戰成名,成敗的關鍵都出在對硬體性能與內容含量的理解截然不同。

當初亞馬遜成功移轉典範,卻在另一個三年後的今天,面臨強敵壓境,也陷入之前索尼與松下競逐高階硬體性能的迷思,執行長貝佐斯(Jeff Bezos)想要藉由Kindle點燃「新閱讀運動」的火花(編按:Kindle意指燃燒),未來難保不會淪為燃燒一瞬間的過眼傳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12

盛大文學二度赴美IPO:Kindle式成功難複製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23866/

2月14日,盛大(Nasdaq:SNDA)完成退市手續,十天後,盛大卻又將自己的全資子公司盛大文學送入了華爾街的懷抱。

2月25日,盛大文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F-1修訂文件,如果上市成功,盛大文學將成為繼盛大遊戲和酷6網之後,第三個登陸美國資 本市場的盛大系成員。而完成退市的盛大互動娛樂有限公司(下稱盛大)作為三者共同的控股母公司,今後所要扮演的角色將是非上市控股平台。

毛利率飆漲84%

比起十個月前盛大文學交到SEC手中的那份招股說明書,這次的修訂文件在財務數據上更漂亮。其中毛利率從2010年的16.5%猛漲到30.3%,而盛大文學自2008年成立以來,毛利率一直在20%以下徘徊。

此番毛利率飆升極有可能歸功於無線閱讀業務。在成為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的手機閱讀內容提供商之後,盛大文學的無線收入在2010年已佔據總營收的15.4%,2011年,這一數字上升至24.8%。

資深IT專家魏武揮分析,「在無線業務中,盛大文學可以借助三大運營商的強大渠道優勢做銷售,然後直接從運營商那邊分成,流量、支付方式都不需要自己操心。」

財報顯示,在無線業務猛增後,盛大線上業務(包括在線閱讀、無線閱讀、版權交易及網站廣告)的成本從2010年佔線上營收的82.7%下降到了2011年的63.4%。

kindle式成功難複製

2011年7月,盛大文學宣佈暫停IPO,等待市場狀況好轉,同時,其承銷商之一美銀美林選擇退出。雖然雙方都未對此事作出解釋和評價,但市場猜測,這與美銀美林給出的估值低於陳天橋預期有關。

美股分析師李妍表示,「從上市時機看,現在比半年前肯定是有了好轉,加上盛大文學本身的財報也有了提升,因此上市的成功性增加了。」

從財報看,盛大文學2009-2011年營收復合年均增長率達128.3%,且淨虧損額連續兩年收窄,2011年為3266萬元。同時,根據艾瑞的數據,2011年,以營收來計算,盛大文學在中國在線文學市場佔據72.1%的市場份額。

儘管亞馬遜kindle的大獲成功讓電子書產業的關注度大大提升,但是中國尚未有公司能夠在電子書領域複製kindle那樣的成功,這其中也包括盛大文學。

雖然根據易觀的統計,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盛大錦書在電子書閱讀器市場的份額上升至19.6%,縮小了與漢王的差距,但整個市場的銷售量卻在萎縮,2011Q3的銷量僅為29.5萬台,環比下降5.1%。

陳天橋的「娛樂帝國夢」

目前整個盛大系從原創文學(盛大文學)到遊戲開發(盛大遊戲)、遊戲運營(盛大在線)、視頻分享(酷6網),再到版權分銷(盛世驕陽)、影視製作(盛大影視)、遊戲主題旅遊(盛大旅遊),橫跨了娛樂產業鏈上下游。

但資本市場對於這一看上去相當「完美」的戰略佈局卻似乎並不買賬。因為長期估值過低,陳天橋已經將盛大私有化退市。子公司盛大遊戲較12.5美元的發行價已縮水超過六成,酷6網受去年裁員等一系列事件影響,股價更是從超過7美元一路狂瀉至不足2美元。

2011年,盛大高管離職的消息不絕於耳,這也被業界認為是盛大佈局極廣,但產業整合不利的表現。

從盛大文學IPO可以看出,盛大分拆旗下業務上市的計劃還在進行中。按盛大文學總裁吳文輝的說法,「文學在盛大是個子小、輩分高。」在陳天橋的構想中,文學提供最上游的創意,下游能衍生出遊戲、影視等許多內容。

魏武揮說:「盛大文學想要扮演的是發動機的角色,是版權供應商,這個構想是很有戰略眼光的,只是超前了。」財報顯示,盛大文學2011年版權交易的收入是3000萬,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只有4.3%。

孫培麟說,「版權收入目前顯然還不足以支撐盛大文學的運營。但從長遠看,確實是值得期待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46

Kindle Fire的進化論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191
「去年有超過20款Android平板推出,但沒有一個人買。為什麼?因為它們是小玩意。人們不再想要小玩意,他們想要服務。」當地時間9月6日,亞馬遜CEO貝索斯在洛杉磯召開了新品發佈會,這是他開場白的一部分。


  在一系列以閱讀為主體的Kindle發佈之後,亞馬遜帶來了自己的新平板—兩個版本的Kindle Fire HD。沒有傳言中的Kindle Phone,貝索斯認為現在談論它還為時尚早。


  Kindle Fire HD採用了更清晰銳利的層疊觸摸屏,能使屏幕減少25%的眩光。8.9英吋的版本將使用德州儀器OMAP 4470處理器,而稍小的7英吋版本則採用OMAP 4460處理器。除了高清前置攝像頭、杜比音頻引擎之外,7英吋的產品還有11個小時的續航能力。


  相比4G網絡,貝索斯對Wi-Fi更加重視,「所有的一切都關乎互聯網,而這就意味著Wi-Fi。即使在4G的情況下,你也需要W-iFi。」因此,Kindle Fire HD採用了雙天線技術,無線網絡從2.4GHz提升至5GHz。亞馬遜在發佈會中宣稱,Kindle Fire HD的Wi-Fi下載及流媒體加載速度比蘋果iPad快40%。


  去年推出的Kindle Fire依然銷售,這個產品降價至159美元,用戶可以獲得硬件升級。根據亞馬遜所公佈的數據,上一代Kindle Fire已經佔據了22%的美國平板電腦市場份額。


  新款產品內存增加為1G,處理器頻率由原先的1GHz升級到1.2GHz。一個名為Whispersync的功能可以將用戶數據同步,包括有聲讀物的閱讀進度和遊戲的存檔。也就是說,用戶不會因為更換設備而導致丟失此前累計的積分。


  在應用介紹中沒有太多驚喜。新的郵件系統、Facebook和Skype的定製程序,聽起來亞馬遜在這些iOS和Android十分成熟的領域才剛剛起步。


  在數據服務費用上亞馬遜也保持了低價。Kindle Fire HD的4G數據服務價格為每年50美元,這個價格遠遠低於iPad和運營商合作的數據服務,但用戶每月只能使用250M數據流量。對於一款主打流媒體播放功能的平板而言,250M似乎不那麼夠用。從硬件角度來說,它們最大的優勢當然還是價格。最高配的4G網絡32GB版Kindle Fire HD定價499美元,而這僅僅是The New iPad的起步價。


  「我們希望在用戶使用設備的時候賺錢,而不是在他們買的時候。」貝索斯用這句話解釋了Kindle Fire一直以來的低價策略。


  作為蘋果之外另一個生態系統的踐行者,亞馬遜任何形式的硬件都必須服務於內容。Kindle Store 的獨佔電子書超過了18萬本,視頻流媒體Prime Instant Video服務能夠為用戶提供的電影和電視節目數量超過2.5萬部。


  根據應用分析公司Distimo的報告,由於經過審核和測試,並且Kindle Fire用戶只能通過亞馬遜下載應用,亞馬遜應用商店的應用創收能力強於Google Play。但應用數量是一大瓶頸。截至今年7月,亞馬遜Android應用商城的應用數量只有4.4萬個,排在谷歌、微軟Windows Phone和RIM黑莓世界之後。第一名當然是蘋果,它的App Store中有65萬個應用。


  所以低價策略和龐大的出版數據庫並不意味著亞馬遜可以高枕無憂。作為一個獨立的應用平台,亞馬遜在數量上還欠缺競爭力。


  另一個影響用戶體驗的因素是廣告。為了降低產品價格,當新發佈的幾個Kindle Fire屏幕被鎖定時,將彈出亞馬遜植入的特價優惠營銷活動及其他宣傳廣告。根據國外媒體Engadget報導,最新的官方消息是,如果用戶願意多付15美元,Kindle Fire HD中的廣告彈窗將可以永久消失。


  「如果人們買了設備,將它放在一邊不用,我們就沒法賺錢。」聽起來貝索斯清楚自己要什麼。但願產品上市之後,不會因為應用不足和廣告彈窗而被用戶棄在桌角。


  
Kindle Fire HD VS The New iPad


價格


  價格是亞馬遜產品最大的優勢。配置Wi-Fi和16GB存儲容量的Kindle Fire HD售價299美元,而蘋果相同配置的新iPad售價399美元。


屏幕


  Kindle Fire HD採用的是8.9英吋、1920×1200分辨率的屏幕,而蘋果最先進的新iPad配備的卻是2048×1536分辨率視網膜顯示屏。所以,254ppi像素密度的Kindle Fire HD要輸給264ppi的新iPad。


存儲


  4G LTE版Kindle Fire HD的最低存儲為32GB,新iPad也是如此。亞馬遜平板的250MB/月流量計劃年費49.99美元,與之相對的是新iPad需要支付179.88美元的年費。


攝像頭


  在攝像頭方面,新iPad配備了500萬像素的後置以及VGA前置攝像頭,而Kindle Fire HD僅僅配有高清前置攝像頭,效果不如前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03

"Kindle出版"壯大 傳統出版商被危險籠罩

http://news.imeigu.com/a/1354927602509.html

(i美股) 亞馬遜成功打敗實體書店,讓讀者習慣了不進書店就能購書的便捷;現在,它正在鼓勵作家們自助出版電子書,甚至直接簽約作者,甩開傳統出版社的束縛。

從合作到競爭,傳統出版商已經被危險籠罩

在過去10年中,紙質書的銷售幾乎沒有增長,並逐漸被電子書超過。全美共有大大小小超過8000家出版商,Penguin、Hachette Book Group USA、新聞集團旗下HarperCollins、Macmillan、Random House、Simon & Schuster,六大出版商,佔全美出版市場超過50%的份額。美國實體書店銷量於2007年達到頂峰後,每年都在下降,美國出版商協會數據顯示,2011年全年,紙質書銷量下降17.1% ,電子書銷售增加117.3%。美國出版商協會基於對1189家出版商調查的數據而公佈的研究報告稱,2012年第一季度美國成年人電子書銷售額為2.823億美元,同比增28.1%;成年人精裝書籍銷售額為2.296億美元,同比僅增2.7%;大眾平裝書銷售額2.99億美元,同比降10.5%。對於眼下的衰退,傳統出版業幾乎無所適從。

大約在2009年,亞馬遜和出版商之間的關係開始由合作轉為競爭,Hachette和HarperCollins兩大出版商推遲了Edward Kennedy和Sarah Palin回憶錄Kindle版的出版時間,希望引導讀者購買價格更高的精裝紙質版;之後,出版商做出更激烈的回應,要求從亞馬遜手中收回電子書的定價權,Macmillan曾因定價權之爭,撤下亞馬遜所有的電子書,亞馬遜也憤怒的從網站下架所有Macmillan出版的紙質書。電子書市場的繁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競爭,包括巴諾書店的Nook閱讀器及蘋果的iBookstore,也將軟硬件結合的電子書服務渠道打通,而Kindle卻無法阻止出版商將版權同樣授權給他們。然而,出版商相當樂意看到Kindle有了強大的競爭對手,出版商開始具備了與亞馬遜談判的籌碼,以Random House為代表,出版商紛紛提出機構自行定義電子書價格的要求,亞馬遜也因此失去了最重要的優勢---低價。

經過這場戰爭,亞馬遜開始意識到控制出版過程和版權的重要性,並於2009年推出AmazonEncore服務,幫助作者自助出版新書或已經停止印刷的舊作品,並允許作者自己定價;去年,亞馬遜開始直接簽約大量明星作家,向傳統出版業發起更嚴厲的挑釁,最具轟動性的一次簽約,是以超過80萬美元的價格獲得了演員兼導演佩妮·馬紹爾(Penny Marshall)回憶錄的獨家版權,馬紹爾由於美劇《拉維恩和雪莉》而知名。挖走出版商的明星作家,無異於搶他們的飯碗。

Melville House 的員工Dennis Loy Johnson 之前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稱,「出版商已經遭到威脅,不知道如何應對這場衝擊。」 不僅如此,其他電子出版機構、出版中介機構也某種程度受到威脅,亞馬遜為作者提供的直接出版途徑,正在將這些出版中介擠出局。亞馬遜的高管Russell Grandinetti稱,「你可以開始倒計時,這一天早晚要到來,未來的出版事業中,將僅剩下作者和讀者兩個核心參與者,介於二者當中的已經被危險籠罩。」

Kindle出版為什麼能夠一下子籠絡眾多作者?

事實上,看似平靜的出版業,很早就經歷著潛移默化的變革。在Kindle、Nook 等線上出版渠道被打通之前,已經有各種各樣的自助出版機構誕生,如果你對自己的作品有信心,可以通過這些機構自費出版,完全不必浪費口舌向出版社的編輯推銷自己的作品。這種自助出版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90年代,美國知名作家E. Lynn Harris的成名作Invisible Life ,這部作品就是通過自助出版方式面市。在數次遭到傳統出版商拒絕後,Harris沒有失掉信心,他堅信自己是個天生的作家,於是找到自助出版機構Vanity Press,自費出版了Invisible Life ,然後再自己想辦法賣給書店,並巧妙的找到目標讀者---非洲裔美國婦女聚集的場合,進行介紹和推薦,在那個時代背景下,這些非洲裔婦女輕易就被這本書故事征服了,很多人直接衝去書店,購買並讀完整個故事。當 Bantam Doubleday Dell 出版社的銷售代表注意到這本書時,Harris已經賣掉了1萬冊。傳統出版商也因此開始接納Harris的作品,Harris很快成了紐約時報評選出的最暢銷作家。

之後出現的包括Kindle出版在內的電子書出版公司,則利用了互聯網渠道將自助出版的優勢放大,無論是否名聲在外,才華出眾的你在這裡,可以將自己的創作成果,不受時間、地獄限制的分享給全世界的讀者,在這裡,你獲得的認可將直接來源於這些讀者的網絡評論。尤其是通過Kindle出版,你利用的不僅是Kindle出版的便捷性,更分享了Amazon龐大的讀者資源和軟硬件為一體的渠道,Kindle設備、iPad、iPhone、以及其他Android系統設備上運行的Kindle Store,則成為最強大的載體,將你的作品呈現給最廣泛的讀者群。

以往,圖書出版是一個效率極低的產業,按照傳統的出版流程,你需要先說服出版社的編輯,你的選題有能力吸引讀者,但通常一次性被接納的選題實屬少數,多數作者都是在經曆數次碰壁,才有可能獲得出版社的認可,又或者一個潛在成功的作品,直接在這一關被出版商給斃了;書籍出版了,但作者們往往又不滿足於獲到的微薄的版稅,約為20%,因為他們所創造的價值遠遠高過於此,出版商、中介代理、分銷商一層層分食了作品的價值。相反,通過Kindle,雖然電子書的定價相對紙質書低很多,但作者獲得的70%的版稅卻遠遠高於傳統出版途徑,而且由於定價較低,往往吸引更多的人購買。因此,高版稅、高銷量,作者通過網絡出版有希望賺到更多的錢,何樂而不為。

除了較高的版稅、被打通的硬件軟件渠道外,最重要的是,通過Kindle這一平台,作者和讀者間建立起了直接的信任關係,這層關係是線下出版商不可企及的,他們只能通過簽售會等途徑實現小範圍的作者與讀者溝通。這層關係有什麼用?在Kindle上,一個草根作者通常可以邊創作,邊與讀者交流,知道讀者喜歡的是什麼,什麼類型的作品更容易暢銷,交流本身就激發了作者創作的靈感;如果這部作品有能力吸引讀者繼續往下追,讀者的反饋則慢慢積累成為人氣,在沒有任何專業批評家的點評下,成為一部相當暢銷的作品。從推廣方面來看,亞馬遜掌握了大量的用戶數據,通過對購買記錄、購物車商品分析、以及貢獻的書評內容等數據分析和挖掘,亞馬遜幾乎知道每一個用戶的興趣或喜好,準確的將不同類型的電子書準確的推薦給潛在消費群體,從而有助於作品銷量的提升。

從成立至今,亞馬遜與出版商之間,經歷了從合作到競爭的整個過程。在開拓線上圖書市場時,亞馬遜和出版商建立了愉快的合作關係,二者實現了共贏;2007年,Kindle閱讀器出現後,他們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較低的網絡版權定價,一度令部分出版商和亞馬遜的合作關係破裂,試圖收回亞馬遜手中的電子書定價權;定價權之爭,則使得亞馬遜意識到控制出版過程和版權的重要性,開始進軍出版界,甚至簽約明星作家,向出版商發起更大的挑釁。亞馬遜在出版界的影響力將在未來幾年逐漸放大,紙質書雖然不會消亡,但傳統出版業不可逆轉的經歷著衰退。(i美股 李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49

Kindle硬闖中國

http://www.infzm.com/content/84189

眾人期待的亞馬遜Kindle電子閱讀器即將正式登陸中國,但它面臨著行政許可等種種麻煩,能否撬動中國電子書閱讀市場、打敗中國對手難以定論。

在谷歌輸給百度、MSN敗北QQ之後,全球第一大網絡書店、美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亞馬遜最近帶著電紙書Kindle來了。

Kindle是亞馬遜5年前開始推出的一種使用電子墨水(e-ink)技術的便攜式電子書閱讀器。借此硬件,亞馬遜建立起一個龐大的電子書銷售平台。2010年,就在美國實現了電子書銷量超越紙書。

5年來,依靠強大的中關村水貨市場和淘寶海外代購,中國已然聚集起了一批Kindle擁躉。他們和中國的電紙書製造商一直想知道,亞馬遜什麼時候會帶著Kindle來中國。

2012年這一年,Kindle入華的步伐越來越快。亞馬遜中國公司的一名內部員工對南方週末記者透露,2012年年初,這個團隊已經組建好了。

據中國無線電管理網顯示,2012年有4款Kindle設備獲得了無線電設備許可。此前,只有一款Kindle3在2010年獲許可。

在2012年最後一個月,Kindle書店悄悄出現在了亞馬遜中國的網站上,兩萬多本電子書同時上架。只是,擁躉心目中的「閱讀神器」Kindle並沒有來,發售的電子書也只能在蘋果和安卓系統的移動終端上閱讀。

這些都還不夠戲劇性,12月14日,Kindle書店上線翌日,竟然有一家網絡媒體報導稱,新聞出版總署表示亞馬遜並未獲批Kindle書店的運營許可,借道有相關牌照的「中文在線」網站運營屬於違規行為。當時,Kindle書店頁面有這麼一小行字:Kindle 商店由中文在線提供運營支持,新出網證(京)字045號。

這難免讓人想起6年前的谷歌入華。同樣是業界老大、眾生期待;也同樣在入華伊始借用別人的ICP牌照(谷歌借道「趕集網」一年多),而後才名正言順。不過,谷歌終究黯然收縮了中國業務,而相同的戲碼再度開演,亞馬遜的過程和結局依然會跌宕起伏嗎?


一本電子書,多少許可證

如果一家公司希望從事電子書的平台運營業務,必須獲得「互聯網出版許可」,也就是亞馬遜借道的「中文在線」名下的那一紙許可;更要命的是,這紙許可不能頒發給外資企業。

上線翌日即被有關部門判定違規,亞馬遜似乎面臨著比當年谷歌更為嚴峻的政策形勢。但事實並非如此。

12月18日,南方週末記者找到上述報導提到的新聞出版總署科技與數字出版司科技處處長王強,他趕忙對此做出瞭解釋。所謂的「亞馬遜此舉違規」,是由兩個完全分離開的問答嫁接在一起的。一個是「亞馬遜借用牌照對不對」,另一個則是「借由其他公司牌照運營的行為是否違規」。

「此事剛剛發生,需要調查瞭解,目前並沒有針對此事的結論性意見。」王強再次強調這才是他回答第一個問題的答案,也是版署目前對待此事的態度。

在進一步向版署負責行政審批業務的綜合業務司諮詢之後,南方週末記者發現,如果一家公司希望從事電子書的平台運營業務,必須獲得「互聯網出版許可」,也就是亞馬遜借道的「中文在線」名下的那一紙許可;更要命的是,這紙許可不能頒發給外資企業。

知識產權律師游云庭對南方週末記者分析說,這一條的依據應該是商務部頒發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其中電子書製作出版被列為了外商禁止目錄,因此作為美國企業的亞馬遜無法在中國單獨申請。

即便版署大度地對借牌照一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亞馬遜還要想辦法去克服第二個牌照壁壘——電子書製作發行的許可。

按照前述版署綜合業務司相關工作人員的說法,Kindle電子閱讀器要想入華,還必須獲得電子書製作和發行的牌照。

相關的法規——《新聞出版總署關於發展電子書產業的意見》是在2010年出台的,確立了電子書行業的准入制度。之後兩年,版署先後給三十多家企業頒發了電子書出版、製作、運營的許可證。

有趣的是,在大眾熟悉的電子書出版運營商中,只有盛大和漢王獲得了複製和發行的資質。當然,國資背景的中版集團、新華瑞德自然名列其中。

一個可資佐證的事實是,Kindle3雖然早在2010年5月就獲得了無線電設備許可證,但至今在中國市場無蹤無影。

尷尬的開局

2012年年初,二三十人的Kindle團隊已經基本搭建完成,美國總部和中國公司各抽調了一部分,還有小部分外部招聘而來。

如果Kindle這個閱讀神器不能在中國發售,那麼Kindle書店即便兵行險著地存活下來,也只能是瘸腿前行。

在國外,亞馬遜電子書業務的成功就是仰仗這款產品近乎紙書的閱讀體驗和龐大的電子書庫;在國內,Kindle的擁躉們也一直希望能在其上看到優質正版的電子書。

這是一群最有潛力養成數字閱讀消費習慣的中國用戶,但當下,他們還只能在亮閃閃的蘋果和安卓系統的數字終端上閱讀Kindle中國書店買來的電子書。「為什麼不能推動到我的Kindle上?這跟噹噹、京東、盛大又有何異?」一位網友在Kindle書店的頁面下面留言抱怨。

而在中國絕大多數出版社還只是嘗試著拿出一小部分非暢銷書的當下,Kindle中國書店並沒有拿出好過競爭對手的產品來。亞馬遜美國上線時,《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榜上9成都出了電子書,如今對應的《新京報》暢銷書榜,出現在Kindle中國書店裡連零頭都沒有。

這麼尷尬的境地,卻是亞馬遜中國籌備了一年的結果。據亞馬遜中國一位內部員工透露,2012年年初,二三十人的Kindle團隊已經基本搭建完成,美國總部和中國公司各抽調了一部分,還有小部分外部招聘而來。一年來忙活的就是跟政府談審批、跟出版社談合作、當然也缺不了市場調研。

數字出版行業網站「百道網」CEO程三國對Kindle這麼急於進中國感到不理解,他對南方週末記者分析說,第一道的「互聯網出版許可」拿來作為電子書運營平台的准入門檻,其實有些文不對題,一個是出版,一個是銷售;況且版署真正在意的應該還是外資進入互聯網出版領域背後的意識形態問題。

新聞出版總署科技與數字出版司副司長宋建新在2011年新聞出版年會上的一番講話或許可以佐證這個分析:「在互聯網出版環節,我們現在各方面的制度和政策是不允許外資進入的。但在其他環節應該是可以的,比如說分銷、製作環節。」

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版署科技處處長王強也表示,相關的《互聯網出版管理條例》是早在2002年發出的,如今湧現了很多新業務新問題,因此規定2013年會予以修訂。

據一位不願意具名的業內人士透露道,亞馬遜中國其實已經向北京新聞出版局遞交了申請,並且進一步上報到了新聞出版總署。

撬動中國市場?

「中文電子書比英文的更難轉換,總會有人為了閱讀體驗而埋單。我們和Kindle其實都在尋找將中文電子書製作工業化的更好的方法。」

「Kindle當前入華,恐怕真的是一個合適的時機。」多看科技副總裁胡曉東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一方面,貝索斯慣常會選擇在行業低潮期入市,以最低的成本完成試錯和市場培育,當下的中國電子書行業符合這一條件;另一方面,沒有iPad那麼高昇級換代率的Kindle在美國市場已經略顯飽和,中國實在是全球最具想像力的一個市場。

多看是行業內跟Kindle淵源最深的一家企業,起家於Kindle的中文系統,隨後又發展成了電子書製作發行平台。只不過,它更像是個手工作坊,一本本的排版校對修圖,量少質優。

胡曉東最近寫了一篇名為《Kindle,你到底在急什麼》的網文,網友批評說,這篇文章是源於「Kindle進來,多看死去」的擔憂。但胡曉東在言談中倒更多在表達對Kindle的失望——政策擦邊球的風險、糟糕的閱讀體驗、並不令人驚喜的數量、生搬硬套美國的定價機制。

「其實Kindle在美國的電子書就是這麼轉換製作的,並沒有特別敷衍中國市場。」藍獅子圖書工作室數字業務負責人崔璀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只是中美市場不同,美國電子書拼的就是價錢和方便,中國電子書如果閱讀體驗不好,消費者覺得不如回去看盜版,或者去光顧閱讀體驗更好的多看、唐茶這類「手工作坊」。

這也是胡曉東並沒有太害怕「狼來了」的原因。「中文電子書比英文的更難轉換,總會有人為了閱讀體驗而埋單。我們和Kindle其實都在尋找將中文電子書製作工業化的更好的方法。」Kindle書店上線之後,多看書城的日銷量反而一下子多了兩成。

至於暢銷書太少,作為電子書內容提供商的崔璀倒是給出了中肯的解釋:一個新上線的平台,不可能一下子就把壓箱底的貨都拿出來,只能一步步來。「我從來沒有期待過哪個平台,即便是亞馬遜,能夠改變當下中國的數字閱讀付費習慣,能夠一下子刺激起這個市場來。」

無論是失望還是靜觀其變,業內人士的共識倒都是:「Kindle入華,是一件好事」。一直跟蹤數字出版業的易觀分析師孫培麟將當下的中國電子書市場定位為「瓶頸期」——越多越強的參與者前來攪動市場、教育用戶,這個市場的發育就會越好。

遺憾的是,對於南方週末記者發去的涉及牌照、運營、未來戰略等千餘字採訪提綱,亞馬遜中國幾乎悉數以公司政策或中國法律為由不予置評。截至發稿前,由中文在線提供運營支持的那一小行字已經從Kindle書店的頁面上消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93

亞馬遜Kindle閱讀器正式在華開售

http://www.infzm.com/content/91376

6月7日下午,亞馬遜Kindle閱讀器正式在國內開售。下午四時,亞馬遜中國官網首頁主推新一代Kindle Paperwhite電子書閱讀器及Kindle Fire HD平板電腦,其中Kindle Paperwhite定價849元,16G版本和32G版本的Kindle Fire HD平板電腦,售價分別為1499元和1799元。

同價同款kindle閱讀器也在蘇寧易購網站上線。此前據媒體報導,Kindle在中國的銷售渠道主要為亞馬遜官方網站、蘇寧實體店和蘇寧易購。

北京商報》報導引述計世資訊分析師郭暢觀點稱,Kindle入華是為了打通亞馬遜在國內市場的產品和內容服務全線。

此前,2012年12月,亞馬遜中國Kindle電子書店正式上線,用戶可以在 iOS和 Android 平台設備上閱讀kindle電子書;今年4月,亞馬遜云存儲服務Cloud Drive上線;5月,亞馬遜上線「亞馬遜應用商店」。如今,kindle閱讀器正式入華,亞馬遜已經在國內成功打造涵蓋內容、軟件、硬件的服務系統。

對於亞馬遜Kindle產品進入國內市場,國內的電子書廠商早已開始佈局應對。

新浪科技報導,漢王科技7日下午宣佈,公司最新款電紙書產品——黃金屋乾光上市銷售,售價849元。報導稱,此舉意在阻擊剛剛在國內上市的亞馬遜Kindle產品。

漢王科技副總裁籍斌則表示,「希望能聯手Kindle做大電紙書市場,Kindle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無論對於Kindle,還是對於中國數字閱讀大產業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

據前述北京商報報導,漢王科技一位內部人士透露:「雖然近年來亞馬遜Kindle水貨的氾濫已經對漢王的電紙書銷售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但國產廠商普遍還是希望Kindle入華後能提振國內不景氣的電紙書市場,同時帶來國內閱讀習慣、版權環境的改善。」。

而在平板電腦領域, Kindle Fire HD平板電腦在國內要面臨來自蘋果iPad mini、三星Note 8.0等產品的直接競爭。

網友:售價過高 望加強中文推送

截至6月7日下午17時30分,Kindle Paperwhite閱讀器在亞馬遜中國官網的評論已經超過600條。其中,有網友對Kindle亞馬遜的軟件配套提出意見,指出美國亞馬遜網站提供的內容推送軟件無法在中國亞馬遜網站使用。還有網友表示,kindle的推送功能是其特色,希望今後亞馬遜加強Kindle中文推送。

此外,有網友反映,Kindle Fire HD在華售價過高,指出同款7吋的平板電腦,在日本售價折合人民幣1007元,比國內便宜400餘元,希望未來能夠有打折促銷活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889

為什麼說Kindle入華擺脫不了小眾市場的桎梏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592.html

【導讀】筆者不太看好Kindle入華之後的市場主流地位有幾個原因:其一,是國內用戶更多傾向於免費閱讀。其二,是中國市場已經有類似的產品。其三,是盛大的起點等中文網絡文學網站提供了大量的內容。其四,漢王在國內市場的破敗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其五是Kindle的數字版權在國內是否行得通?

來源:i黑馬    作者:小刀馬

猶抱琵琶半遮面多年之後,亞馬遜終於把Kindle搬到了中國,並且躊躇滿志,但是真的能如願嗎?筆者看比較難,亞馬遜還有許多溝溝坎坎要邁,更主要的是市場培育期是不是已經成熟?亞馬遜是否知道中國市場的數字閱讀是不是已經成長起來了?什麼人喜歡Kindle這類數字閱讀器?

筆者不太看好Kindle入華之後的市場主流地位有幾個原因:

其一,是國內用戶更多傾向於免費閱讀。這也是為何很多人喜歡用智能手機或者iPad閱讀的原因之一,而且更多的人看的都是免費的資源,對於收費閱讀,購買數字版權的意識還不是很強。

其二,是中國市場已經有類似的產品,比如盛大的BamBook、漢王的電紙書閱讀器等等。這是Kindle本土競爭對手。

其三,是盛大的起點等中文網絡文學網站提供了大量的內容,即使如此盛大的BamBook發展還是受到制約,因為很多人還是願意看免費的電子書,或者到百度貼吧追書,目的當然是能省一點是一點兒。

其四,是漢王在國內市場的破敗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漢王的內容缺失,沒有自己的內容體系做支撐,這方面亞馬遜的內容深厚,沒有這種憂慮。但是漢王失敗的另一方面不得不防,那就是各類Pad和智能手機的搶奪用戶,這是不可避免的。其中原因又有兩點:一是智能手機的發展過於迅猛,尤其是大屏、超大屏手機的出現,讓電子書閱讀在手機上基本沒有障礙;二是手機的攜帶性比Kindle、iPad、BamBook更加必須和容易,這也是我們無論在公交車還是地鐵上都能看到很多用戶把玩著手機,無論微博、微信還是閱讀都變得非常簡單。

其五是Kindle的數字版權在國內是否行得通?也就是用戶是不是認可這種數字銷售模式?這一點就是用戶習慣養成問題,或許亞馬遜很自信,也自信能夠打開一個市場,但是這個市場無疑還是小眾的邊緣市場,不會成為主流,更不會帶來井噴的發展前景。其六市場模式和禮儀文化需求不夠面子。無論我們相信不相信,起碼有一部分iPad是流入了禮品行列,包括很多企業公司都喜歡拿其作為獎勵、促銷的手段之一。在這方面Kindle的面子不夠。

綜上所述,筆者對Kindle進入中國市場的前景並不是很看好。更何況,Wi-Fi版的Kindle Paperwhite電子閱讀器售價849元。平板電腦Kindle Fire,16GB版本的售價為1499元,32GB版本的售價為1799元。這些結果都有些偏高,要知道盛大的BamBook甚至都開始白送了。或許以套餐組合來贈送Kindle也不失為一種營銷策略。但是亞馬遜會認可嗎?目前Kindle電子書支持18個大類,共有接近5萬本電子書下載。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就是盜版問題。雖然近幾年中國互聯網盜版環境有所改善,如視頻、音樂都開始逐步走向正版化,但圖書盜版依然十分嚴重。據悉,目前亞馬遜每本電子書的製作費用都耗費千元以上,按照目前接近5萬本的提供下載量,電子書製作成本耗費接近5千萬元,這樣的成本什麼時候可以收回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63

亞馬遜入華十年的野心:轉守為攻 構建Kindle生態圈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26/145154.html

i黑馬:亞馬遜中國在十年這一節點上,趁勢宣布了多項變革計劃,叫板中國內地電商。在此之前,亞馬遜中國的反應過慢,被業內人士詬病。
 
\“五個新計劃,將讓亞馬遜中國的產品種類更豐富。”9月1日將正式出任亞馬遜中國區總裁的葛道遠(DougGurr)迫不及待地出現在8月19日的“亞馬遜美好生活秀”上,向媒體詳解其將擔任主導的新變革。
 
據葛道遠介紹,亞馬遜的五個新計劃包括,上線從國際市場直采商品的國際精品館、Zstyle尚品館、智能數碼館、愛廚館,自提點拓展到全國6個省市自治區、數量擴大到800多家。這一切,都被視為是保守亞馬遜主動發起的正面進攻。
 
以“正統”之名
 
在京東、1號店、天貓、唯品會等電商紛紛通過宣傳獲得較高的曝光率之後,被稱為“中國內地電商教父”的亞馬遜顯得有些低調過頭,要知道,通過技術升級、規模化運營形成的低價優勢並不那麽吸引人了。

顯然,在“價格戰”中沒能占上風的亞馬遜要為自己找一個新的“護城河”——“海外品牌”和“亞馬遜特供”。

在亞馬遜近日舉辦的“美好生活秀”上,各展區對“國外品牌”和“亞馬遜特供”均有體現。國際精品館突出了從27個國家引入的13000多件產品,其中海外酒莊直采和美國食品直采最具代表性;Zstyle尚品館引入75位設計師的4000余款選品;智能數碼館集中了包括智能手環、智能手表、運動追蹤器、智能家居以及創意娛樂影音產品等1500種各式智能數碼產品;愛廚館涵蓋了鍋具、刀具、烘焙等17個廚具分類的近10萬種廚具,來自美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等國家。
 
記者發現,“特供”和“專屬”的理念貫穿其中:國際精品館的1/3產品為亞馬遜特供;Zstyle尚品館與赫斯特集團旗下ELLESHOP達成獨家戰略合作,為亞馬遜中國用戶設計獨家限量單品;智能數碼館的Withing和Pebble獨家在亞馬遜平臺銷售;愛廚館的德國廚房小件品牌EMSA等30個品牌2000個商品也是亞馬遜獨家選品。
 
而實現這一切的基礎,是亞馬遜中國在8月20日剛剛公布的消息:與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市信息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簽署關於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合作的備忘錄。這意味著,亞馬遜將在上海自貿區有自己的物流倉庫,部分海外商品可以提前進口至上海,消費者下單後直接從自貿區配送。
 
很明顯,亞馬遜想用自己的“正統電商”身份,與順豐、京東、天貓推出的“海外購”、“全球購”等“中介型電商”業務,爭奪跨境進口市場。
 
構建Kindle生態圈
 
圖書業務作為亞馬遜在中國起家的業務,仍然備受重視。
 
在十周年這一契機,亞馬遜中國和中信出版社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消費者不僅可以在Kindle電子書店購買和閱讀來自於中信出版社的電子書內容,也可以在多家中信出版社的實體書店體驗和購買Kindle全線產品。
 
由此可見,亞馬遜是以圖書業務作為切入口,以Kindle電子書店和電子書閱讀器KindlePaperwhite為起點,發展一系列Kindle衍生品,建立Kindle生態圈。
 
自2012年12月上線以來,Kindle電子書店已有將近13萬種電子書;Kindle電子書閱讀器目前在中國20個城市的蘇寧均有銷售,京東和蘇寧的官網上也可購買。Kindle電子書店和電子書閱讀器KindlePaperwhite進入中國,還帶動了KindleFire平板電腦的銷售。同時,亞馬遜去年5月推出的亞馬遜中國應用商店,也已經擁有超過2萬個應用。
 
值得關註的是,亞馬遜中國毫不諱言地公開表示,Kindle不僅僅是一個設備,而是為消費者提供的一整套服務。“我們自己生產硬件,因此可以深度地與內容和服務結合;我們深度定制安卓系統,因此我們能提供更多消費者需要的功能和服務;我們有自己的雲服務,消費者無需了解軟硬件及內容,亞馬遜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亞馬遜中國的野心可見一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356

亞馬遜中國迎來首位女總裁 原Kindle負責人張文翊接棒葛道遠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7899.html

亞馬遜中國總裁這一職位,在英國人葛道遠(DougGurr)不到兩年的任期即將結束之際,再度迎來一位亞洲面孔。

4月27日,亞馬遜宣布任命亞馬遜全球副總裁、Kindle中國區總經理張文翊為亞馬遜中國新任總裁,全面接管亞馬遜中國的電商業務,並繼續領導Kindle在華業務。亞馬遜中國現任總裁葛道遠將在任期結束之後履新亞馬遜英國總裁。

張文翊於2013年5月加入亞馬遜,擔任全球副總裁,全面負責並制定實施Kindle業務在中國的戰略與發展。在加入亞馬遜之前,張文翊在英特爾公司任職將近20年,並在美國、亞太區和中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擔任包括中國戰略事務部總經理、中國區市場與渠道部總經理、亞太區品牌、公關、廣告總監等在內的多個重要角色。

公開信息顯示,張文翊在過去三年內全面負責亞馬遜Kindle在中國的戰略與發展。任期內,她成功地將Kindle全線產品引入中國,並發布了Fire平板電腦。Kindle中文電子書也從最初的24000本迅速增長至今天的300000本,同時Kindle也與600多家出版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夥伴關系。目前,Kindle設備在中國的銷售量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葛道遠將與張文翊進行交接,並履新亞馬遜英國總裁。

2012年11月,亞馬遜中國區總裁王漢華宣布離職。此後,亞馬遜中國負責人由馮思哲 (Steve Frazier)擔任,但馮思哲的頭銜更多的是亞馬遜全球副總裁。

作為亞馬遜中國的第三任總裁,此前擔任亞馬遜英國業務高管的葛道遠雖然不是業界期待的中國背景,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履新後的亞馬遜中國的確表現得越來越接地氣。

從2014年8月底宣布與上海自貿區合作開始,一度頗為低調的亞馬遜中國開始在公共場合頻頻主動發聲。

當然相比中國電商大佬們的頻頻露臉,葛道遠絕對算得上深入簡出。但相比之前亞馬遜中國的前幾任總裁,“洋面孔”的葛道遠已經可以歸為難得的高調一類。“他來到中國表現出非常開放的姿態,非常有勇氣去嘗試,也更加願意與政府的不同部門去溝通。”有接近葛道遠的人士這樣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雖然我已經開始學中文,但這還有一個很長的路。”面對中國媒體,葛道遠落習慣在采訪一開始就其中文水平而抱歉。但據接近葛道遠的人士透露,擔任亞馬遜中國總裁不到3個月,葛道遠如今已經能夠聽懂不少中文詞匯。

事實上,主動學習中文只是葛道遠為中國市場的改變之一。跨境電商才是葛道遠當下想要強調的重點。

2014年9月1日,葛道遠上任亞馬遜中國總裁,隨後,跨境電商便被亞馬遜中國提到了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2014年11月11日,亞馬遜“海外購”開始試運行。

“中國是一個快速增長的市場,也是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的市場,我可能沒有這樣的期望說亞馬遜要在中國最大的市場上成為最大的電商。但是我確信如果我們做到客戶所期望的事情,我們在中國市場的增長會很快,也會令我們滿意的。”葛道遠此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這樣解釋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310

掌閱不想做中國的 Kindle,但又發布了一款新的電子書閱讀器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06/155650.shtml

掌閱不想做中國的 Kindle,但又發布了一款新的電子書閱讀器
i黑馬i黑馬

掌閱不想做中國的 Kindle,但又發布了一款新的電子書閱讀器

美國亞馬遜的kindle被看成是iReader Plus最主要的競爭對手。

i黑馬訊 5月6日消息 手機閱讀品牌掌閱今日發布第二代電紙書產品——iReader Plus,售價999元。不過,掌閱創始人兼CEO成湘均對i黑馬表示,這個價格並沒有利潤。

iReader Plus電紙書擁有6.8英寸大屏,比市面上的產品大0.8英寸;采用E ink第三代Carta墨水屏,分辨率達1080x1440。而重量從上一代的248克降至208克,與主流的6英寸電紙書重量相當。電池為1600mAh,能實現4周待機(以每天閱讀1小時計算)。成湘均表示,6.8寸的屏幕將好過6寸屏幕,“6.8寸能夠高度還原紙書上的排版板式”,大屏已經成為當下的主流。存儲空間增加到8GB,內置20級閱讀燈,並帶有獨立的閱讀燈開關;增加了藍牙模塊,用戶既可以連接藍牙音箱聽書,也可以通過藍牙遙控器進行翻頁等操作。

美國亞馬遜的kindle被看成是iReader Plus最主要的競爭對手。4月26日,亞馬遜新推出的Kindle Paperwhite白色款在中國全球首發預售,售價為958元。

這款產品和iReaderPlus的價格和重量均相當,用戶體驗上相差不大。不過內容方面,掌閱略占優勢。亞馬遜提供逾30萬本電子書、報紙和雜誌,掌閱目前擁有圖書、雜誌、漫畫等數字版權50萬冊。成湘均表示,其中90%是出版類圖書,剩下10%是網絡文學。

目前kindle的優勢顯而易見,擁有完善的產品線,在市場早期占領了大量市場份額,擁有廣泛的傳播度和美譽度。相比之下,iReader至今只推出過兩款閱讀器,掌閱方面並未透露上一代iReader的銷量。不過,成湘均對i黑馬表示,將與kindle一決高下。

據悉,掌閱iReaderPlus電紙書售價999元,並贈送價值100元的掌閱閱餅,將於5月11日在掌閱App、京東、天貓iReader旗艦店、一號店同步上市。

閱讀器電子書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9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