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成功者工作永不倦怠的祕密 回想自己拚命想得到職位的初衷

2016-03-14  TWM

工作遇到瓶頸,不知如何走下去嗎?這時候試著回想剛進公司的自己,對工作的熱情與衝勁,你會發現,現在的倦怠、煩躁與壓力都會迎刃而解。

不久前,辦公室的行政事務負責人,因為個人因素辭職了,公司決定聘請新人接替他的工作,並且,由我和主管擔任面試官。

面試的過程,我深深感受到他們的誠心與熱情。每一場面試約二十分鐘,這麼短的時間內,要區分每位面試者的人品與能力,實在不是件簡單的事。我與一起擔任考官的主管討論選出一位合格者,對於其他被淘汰的人,我內心感到十分惋惜。

透過面試,我體會到的事不比他們少。首先我感受到,年輕人是在多麼激烈的求職戰場中廝殺。即使工作待遇不高、只是約聘人員,又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職缺,但每一位面試者還是抱著決心,盡全力準備。

熱情被時間消磨殆盡

他們的經歷與真誠的態度,甚至讓我思考:「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錯,以至於這麼多優秀的人才,我們的社會卻無法消化?」往後,這些人無可避免地要與武力高強的競爭者搏鬥。有些人會享受就職的喜悅,有些人卻反覆經歷失敗的痛苦。

另一件我所體悟到的事:對於目前的工作,自己應該抱持更多熱情。面試時,我們經常說:「找回自己的初衷。」回想我還沒進公司之前,內心總有未知的期待與激情,懷抱著「進到這家公司後,一定要努力工作」的決心。

但每天被工作與雜事纏身,剛進公司的初衷漸漸消失,甚至很多時候都抱著「反正好或壞,每天都是這樣度過」的懶惰心態。看著眼前這些求職者,我突然心想,這份被我視為理所當然的工作,是眼前這些人多麼渴求的一份工作,又有多少找工作的人熱切期盼著?

每個人都是歷經困難重重的面試,才開始自己的職場生活。

當你對現在的每一天感到疲倦時,試著回想自己面試時說過的話,以及當初強烈的熱情吧!不少人抱著這樣的覺悟:「只要可以錄取,要我搬走大岩石、吸乾河川裡的水,我也會想辦法!」但是進公司沒多久,我們卻變成每天抱怨:「可惡的主管,每次都要下班才交辦工作,害我每天加班。」「我一定要這麼卑微,才能待在這家公司嗎?」「為什麼老是要我重做!」

棒球員剃光頭喚回鬥志

每個人都有低潮。以棒球選手而言,不會有不斷敲出全壘打的打者,再怎麼出色的選手,狀況不好時也會被三振出局。重要的是,你能多快脫離這個低潮期,這是成為明星選手,又或者只是一位平凡選手的關鍵。

當選手陷入低潮時,會嘗試很多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就是剃髮,藉此提升自己在球場上的專注力,喚回他們在新人時期一定要努力成為明星球員的初衷。

漸漸熟悉的工作、不斷重複的業務、不管努不努力都沒有增加的薪水、每天都在嘮叨的主管……,每當遇到這種情況,自然會有「好想離開這個地方」的想法,工作效率隨之低落,最後職場低潮期就會找上門。

若是可以請假,出去充電或旅行是最好的。只是職場生活,多數人都沒辦法按照自己的期望休假。因此,我們必須在現實生活中找出方法,此時,「回到初衷」就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式。試著回想剛進公司的自己,對工作的熱情與衝勁,你會發現,現在的倦怠、怠惰、煩躁與壓力都會迎刃而解。

試著回想:「現在的你,是十年前的你多麼憧憬的樣子。」或許現在的你,就是過去的自己夢想中的未來。

撰文 / 梁成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354

新華網評論:擁堵費想得到市民“理解”前路恐怕還很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8421.html

治堵靠“限”,治霾靠“吹”,未來或將又多一樣,收費。

此前媒體追問多次的停車費亂象尚未得到解答,北京市為緩解城市擁堵又要收取一項“擁堵費”。近日,北京市政協召開的霧霾治理問題提案辦理協商會傳出消息,北京市交通委會同市發改委、環保局、公安交管局等部門,已初步制定了北京市交通擁堵收費政策方案和技術方案,目前正在組織進一步深入研究和論證。

擁堵費,指在交通擁擠時段,對部分區域道路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費用的經濟手段。其書面道理聽起來有些拗口實際上非常簡單:哪堵哪收費,啥時候堵啥時候收費。

這筆錢從一方面講,是用經濟杠桿撬動駕車人避開熱點路段,或者改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方法。另一方面,常規理解,擁堵費也將使用於疏解交通擁堵的用途。但在北京市,很多所謂的“常規堵點”實際上是日常交通中的“必經之路”。而這些“必經之路”的擁堵是否真的是僅僅因為車多而造成的呢?

以北京市北三環蘇州橋由北至南的路段為例,幾乎是每天必堵的堵點,其由北至南的道路在短短900米的長度內,從原本的3車道分化至立交橋路段的1車道,用司機的話說,“不堵就奇了怪了”。在北京,如這樣因為規劃不合理且修正難度極高的路段在可謂比比皆是。

引導車輛規避堵點,也需要讓車輛有路可選,無路可選的擁堵費與攔路收錢有何區別?從城市規劃不合理導致擁堵的角度來看,擁堵費又可以被理解為讓納稅人為糟糕的城市公共服務買單。而這種失策規劃所造成的擁堵,亦證明了我們不能將城市運行效率低下的“罪過”,簡單歸結於“車多”上來。

此外,擁堵費的另一目的是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驅使大家采用公共交通出行。但結合北京的公共交通實際情況來看,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在高峰期的擁擠程度已然成為上班族的煎熬旅程。繼續增大擁擠強度,乘客的承受極限或者車輛調度能力能否達到需要有科學的解釋?而且,究其根源,其實眾所周知,是工作場所高度聚集於內城,導致內外城交通潮汐日複一日,城市規劃的根結弊端不解決。而如今擁堵費一旦開征,將引導機動車使用者改用公共交通,當使用公共資源的人數突然增多時,原本的使用者就會感到自己的公共權益受到了損失。

更擠、更擠、更擠、壓根擠不上去……他們招誰惹誰了?這一道理與單雙號限行的連帶效應基本一致——為了道路通暢而犧牲了沒有購買汽車人群的利益。

公眾對這一收費賦予“理解”的唯一理由,就是能夠實現對擁堵的有效緩解,從而提高城市運行的整體效率。但從目前來看,有關方面並未給出相關明確清晰的數據,收了擁堵費能減少多少車輛出行?道路上需要減少多少車才能明顯緩解擁堵?提高的效率利益能超過擁堵費所增加的出行成本嗎?

簡而言之,目前擁堵費的征收依然處於民意不支持、邏輯不通順、目標不清晰的“三不”境地。

無論把“擁堵費”這一舉措如何定位,始終是治標不能治本的方法。堵車是世界上每一個特大型城市的通病,汽車數量的增長不僅從直觀上見證了中國經濟的起飛,更證明了彼時的城市規劃沒能跟上突飛猛進的交通需求。城市規劃中出現與預期的偏差,應盡快想辦法緩解和糾正。

擁堵費如果真的開征,市民不僅需要看到這筆錢用在何處,更要看到決策背後為城市規劃的糾正還做出哪些治本之舉。“歷史遺留”是糾正的難點,而不應是避開根治手段而只在限行、收費上選來選去的“借口”。

(原文摘自新華網,作者黃博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