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Kindle出版"壯大 傳統出版商被危險籠罩

http://news.imeigu.com/a/1354927602509.html

(i美股) 亞馬遜成功打敗實體書店,讓讀者習慣了不進書店就能購書的便捷;現在,它正在鼓勵作家們自助出版電子書,甚至直接簽約作者,甩開傳統出版社的束縛。

從合作到競爭,傳統出版商已經被危險籠罩

在過去10年中,紙質書的銷售幾乎沒有增長,並逐漸被電子書超過。全美共有大大小小超過8000家出版商,Penguin、Hachette Book Group USA、新聞集團旗下HarperCollins、Macmillan、Random House、Simon & Schuster,六大出版商,佔全美出版市場超過50%的份額。美國實體書店銷量於2007年達到頂峰後,每年都在下降,美國出版商協會數據顯示,2011年全年,紙質書銷量下降17.1% ,電子書銷售增加117.3%。美國出版商協會基於對1189家出版商調查的數據而公佈的研究報告稱,2012年第一季度美國成年人電子書銷售額為2.823億美元,同比增28.1%;成年人精裝書籍銷售額為2.296億美元,同比僅增2.7%;大眾平裝書銷售額2.99億美元,同比降10.5%。對於眼下的衰退,傳統出版業幾乎無所適從。

大約在2009年,亞馬遜和出版商之間的關係開始由合作轉為競爭,Hachette和HarperCollins兩大出版商推遲了Edward Kennedy和Sarah Palin回憶錄Kindle版的出版時間,希望引導讀者購買價格更高的精裝紙質版;之後,出版商做出更激烈的回應,要求從亞馬遜手中收回電子書的定價權,Macmillan曾因定價權之爭,撤下亞馬遜所有的電子書,亞馬遜也憤怒的從網站下架所有Macmillan出版的紙質書。電子書市場的繁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競爭,包括巴諾書店的Nook閱讀器及蘋果的iBookstore,也將軟硬件結合的電子書服務渠道打通,而Kindle卻無法阻止出版商將版權同樣授權給他們。然而,出版商相當樂意看到Kindle有了強大的競爭對手,出版商開始具備了與亞馬遜談判的籌碼,以Random House為代表,出版商紛紛提出機構自行定義電子書價格的要求,亞馬遜也因此失去了最重要的優勢---低價。

經過這場戰爭,亞馬遜開始意識到控制出版過程和版權的重要性,並於2009年推出AmazonEncore服務,幫助作者自助出版新書或已經停止印刷的舊作品,並允許作者自己定價;去年,亞馬遜開始直接簽約大量明星作家,向傳統出版業發起更嚴厲的挑釁,最具轟動性的一次簽約,是以超過80萬美元的價格獲得了演員兼導演佩妮·馬紹爾(Penny Marshall)回憶錄的獨家版權,馬紹爾由於美劇《拉維恩和雪莉》而知名。挖走出版商的明星作家,無異於搶他們的飯碗。

Melville House 的員工Dennis Loy Johnson 之前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稱,「出版商已經遭到威脅,不知道如何應對這場衝擊。」 不僅如此,其他電子出版機構、出版中介機構也某種程度受到威脅,亞馬遜為作者提供的直接出版途徑,正在將這些出版中介擠出局。亞馬遜的高管Russell Grandinetti稱,「你可以開始倒計時,這一天早晚要到來,未來的出版事業中,將僅剩下作者和讀者兩個核心參與者,介於二者當中的已經被危險籠罩。」

Kindle出版為什麼能夠一下子籠絡眾多作者?

事實上,看似平靜的出版業,很早就經歷著潛移默化的變革。在Kindle、Nook 等線上出版渠道被打通之前,已經有各種各樣的自助出版機構誕生,如果你對自己的作品有信心,可以通過這些機構自費出版,完全不必浪費口舌向出版社的編輯推銷自己的作品。這種自助出版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90年代,美國知名作家E. Lynn Harris的成名作Invisible Life ,這部作品就是通過自助出版方式面市。在數次遭到傳統出版商拒絕後,Harris沒有失掉信心,他堅信自己是個天生的作家,於是找到自助出版機構Vanity Press,自費出版了Invisible Life ,然後再自己想辦法賣給書店,並巧妙的找到目標讀者---非洲裔美國婦女聚集的場合,進行介紹和推薦,在那個時代背景下,這些非洲裔婦女輕易就被這本書故事征服了,很多人直接衝去書店,購買並讀完整個故事。當 Bantam Doubleday Dell 出版社的銷售代表注意到這本書時,Harris已經賣掉了1萬冊。傳統出版商也因此開始接納Harris的作品,Harris很快成了紐約時報評選出的最暢銷作家。

之後出現的包括Kindle出版在內的電子書出版公司,則利用了互聯網渠道將自助出版的優勢放大,無論是否名聲在外,才華出眾的你在這裡,可以將自己的創作成果,不受時間、地獄限制的分享給全世界的讀者,在這裡,你獲得的認可將直接來源於這些讀者的網絡評論。尤其是通過Kindle出版,你利用的不僅是Kindle出版的便捷性,更分享了Amazon龐大的讀者資源和軟硬件為一體的渠道,Kindle設備、iPad、iPhone、以及其他Android系統設備上運行的Kindle Store,則成為最強大的載體,將你的作品呈現給最廣泛的讀者群。

以往,圖書出版是一個效率極低的產業,按照傳統的出版流程,你需要先說服出版社的編輯,你的選題有能力吸引讀者,但通常一次性被接納的選題實屬少數,多數作者都是在經曆數次碰壁,才有可能獲得出版社的認可,又或者一個潛在成功的作品,直接在這一關被出版商給斃了;書籍出版了,但作者們往往又不滿足於獲到的微薄的版稅,約為20%,因為他們所創造的價值遠遠高過於此,出版商、中介代理、分銷商一層層分食了作品的價值。相反,通過Kindle,雖然電子書的定價相對紙質書低很多,但作者獲得的70%的版稅卻遠遠高於傳統出版途徑,而且由於定價較低,往往吸引更多的人購買。因此,高版稅、高銷量,作者通過網絡出版有希望賺到更多的錢,何樂而不為。

除了較高的版稅、被打通的硬件軟件渠道外,最重要的是,通過Kindle這一平台,作者和讀者間建立起了直接的信任關係,這層關係是線下出版商不可企及的,他們只能通過簽售會等途徑實現小範圍的作者與讀者溝通。這層關係有什麼用?在Kindle上,一個草根作者通常可以邊創作,邊與讀者交流,知道讀者喜歡的是什麼,什麼類型的作品更容易暢銷,交流本身就激發了作者創作的靈感;如果這部作品有能力吸引讀者繼續往下追,讀者的反饋則慢慢積累成為人氣,在沒有任何專業批評家的點評下,成為一部相當暢銷的作品。從推廣方面來看,亞馬遜掌握了大量的用戶數據,通過對購買記錄、購物車商品分析、以及貢獻的書評內容等數據分析和挖掘,亞馬遜幾乎知道每一個用戶的興趣或喜好,準確的將不同類型的電子書準確的推薦給潛在消費群體,從而有助於作品銷量的提升。

從成立至今,亞馬遜與出版商之間,經歷了從合作到競爭的整個過程。在開拓線上圖書市場時,亞馬遜和出版商建立了愉快的合作關係,二者實現了共贏;2007年,Kindle閱讀器出現後,他們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較低的網絡版權定價,一度令部分出版商和亞馬遜的合作關係破裂,試圖收回亞馬遜手中的電子書定價權;定價權之爭,則使得亞馬遜意識到控制出版過程和版權的重要性,開始進軍出版界,甚至簽約明星作家,向出版商發起更大的挑釁。亞馬遜在出版界的影響力將在未來幾年逐漸放大,紙質書雖然不會消亡,但傳統出版業不可逆轉的經歷著衰退。(i美股 李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